2002年3月13日 星期三

文化慈青 陽明山上溫馨情

【記者林佳緯/生命力報導】「衝阿,怕什麼!」這是文化大學慈青社社員共同的口頭禪,他們不怕辛苦,只怕陽明山老人公寓裡的爺爺奶奶不能開懷的笑﹔他們不怕忙碌,只怕天母國小的小朋友無法放肆的玩。去年度文化大學的社團評鑑,共一百多個社團參與,慈青社獲頒「生命關懷類」特優獎,這是慈青社大家用心努力耕耘出來的結果。慈青社社員高斌栩自豪的說:「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文化慈青社目前定期服務活動包括:社員輪班每天陪伴陽明山老人公寓的爺爺奶奶﹔每個月的六日替天母國小的小朋友辦活動﹔寒暑假配合慈濟的安心計劃,和全國其他的慈青社合作辦冬夏令營;社團本身的讀書會、慈濟歌教唱、靜思語教學等。

探訪陽明山老人公寓是社團傳統。慈青社的高斌栩說:「有時候,我們一到門口,就會發現爺爺奶奶老早就站在門口,等著我們帶他們去逛街,和他們聊天。」「爺爺奶奶很可愛,有一次我們社團裡一個學妹送一罐她摺的紙鶴給一個奶奶,奶奶每天都會把紙鶴全部倒出來,排在桌上算算到底有幾隻,隔幾天弄丟了一隻,她還難過的吃不下飯。爺爺奶奶很珍惜我們送給他們的東西。」

陽明山老人公寓樓下就是一間超市,慈青社社員會帶著爺爺奶奶去逛,不管要不要買東西,最大的目的只是讓他們接觸外界,不會因為整天待在室內而心情鬱悶。種盆栽也是活動之一,挖挖土,讓爺爺奶奶動動筋骨。每個學期定期會籌辦幾次大型活動,譬如老歌表演,社員把場景設計成老上海,穿著旗袍,表演爺爺奶奶那年代的歌曲﹔還有靜思語教學、手語歌教唱,一切只為讓爺爺奶奶開心。

天母國小是另一個慈青社主要活動的地方。慈青社會幫忙學校設計校慶、童軍課的節目,星期六、日也會邀請三到六年級的小朋友來學校參加活動,在遊戲裡融入慈濟精神,讓小朋友邊玩邊學。譬如把靜思語拆成一個字一個字,全部混雜在一起,小朋友用釣魚的方式拼出來,不僅小朋友覺得有趣,父母親也很樂意讓小孩子參加。

文化慈青社很重視社員自我的進修,每個禮拜四是社團固定上課時間,手語歌教唱、慈濟精神傳授、靜思語背頌等都是課程內容。藝人殷正洋是慈濟委員之一,社團也會不定期請他來社上,教大家如何創作歌曲,唱歌給大家聽。社員在外的行為也很重要,尤其是穿制服的時候,因為制服就代表慈濟,一切行為就代表慈濟的行為。慈青社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辦完活動的感恩會,也就是一般的檢討會,為了避免大家在辦完活動之後互相辱罵,互相怪罪,搞砸社團氣氛,於是想出「感恩會」這個主意,辦完活動,大家先想想要感謝哪些人,而不是急著爭吵。

誠如一個夏令營的小朋友所說:「我在營隊裡學到合作和信心,得到大家的鼓勵,讓我了解大家要合作,做事情就會成功。」大學生活也可以過得像文化慈青這樣有意義。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