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部落客言論自由與法律問題

【記者賴建智/生命力導覽】部落客放在網路上的文章,屬於他的言論自由所保障的權利,但其言論是否造成誹謗、污辱甚至是其他法律問題,在各國都有不同的情形發生。

在埃及、巴林與中國大陸都有部落客因為批評時政而遭到國家壓迫的情形,但在台灣,也有部落客因為言論失當而遭到起訴的案例。二OO六年五月,埃及有一名部落客阿拉薩里夫,因為批評時政,因而被控告侮辱總統的罪名而入獄。埃及部落客發表異議文章,近年陸續被捕的人不斷增加,有名部落客仍舊批評時政,但卻因為懼怕埃及政府會迫害,所以拒絕了媒體的訪問。還有一名法律系的大學生索立曼,因為發表批評al-Azhar大學、伊斯蘭和埃及總統的言論而被捕

在阿拉伯灣上,有個國家叫做巴林,在當地,部落格的使用卻要特別小心,因為巴林當局會對部落格上的言論進行管制。Mahmood Al Yousif在巴林享有部落格教父的地位,他的部落格也遭到巴林當局封鎖,因為他在部落格上的言論被當局視為「邪惡的言論」,而Mahmood Al Yousif也被政府官員控告,因為他的部落格上寫下反對這名政府官員的言論

聯合部落格業者調查部落客真實身分以及強制關閉部落格的情形,在中國大陸的部落格圈是很平常的事情。被視為西藏異議知識份子的部落客茨仁唯色,因為發表西藏相關還有其獨立作家的言論,兩個部落格遭到關閉的情形。就在最近,中國要求部落客以真名登記,預計在二OO七年十月開始施行。中國官方認為,推動「實名制」的註冊方式,是為了方便管理以及防止網友們的言論出現了不雅、不當的情形。

部落客捍衛言論自由,但他仍然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部落格世界並不代表不受到法律的監督。在馬來西亞,有名部落客黃泉安在部落格上發表意見,卻遭到馬國媒體《新海峽時報》和該集團高層主管的控訴。黃泉安是名著名的政治部落客,他表示在遭遇到誹謗罪官司前,他的部落格一天都還有百人回應,被控告後部落格上的回覆量僅剩下個位數,這樣子的情況,他認為部落客的言論空間將會受到影響。

部落客可以運用這個書寫平台寫下自己的觀點,但也要去思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發表的文章,有沒有可能觸犯法律,在台灣,就有部落客因為言論失當而遭到警方約談的案例。這個部落客開立在天空部落格系統平台上,標題為「真‧他媽的」的部落格,因為對於執政當局有個人意見,所以在網站上寫出一篇「歡樂倒扁指南」的文章。但文章內容卻有一句飛機綁炸彈前進總統府的言論,雖然這個部落客宣稱自己是抒發個人意見,但最後還是依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教唆犯罪嫌移送法辦。

2007年4月26日 星期四

海博館帶你認識海洋文化

【記者沈欣漢/生命力報導】座落在基隆內港,與基隆火車站毗鄰的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原是 一棟具有尖塔圓拱的「歷史樣式建築」,當時為日本郵船株式會社所有,後來才由陽明 海運公司經營接管,在二〇〇四年時將本建築重新規劃整建,於二〇〇四年十二月開館啟用。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是一個多樣化的人文知性空間,在這裡可以了解到海洋文化藝術以及海洋文明的發展史,還有對台灣本土海洋文化的探索等等,志工王小姐說:「本館主要是以中小學生為主要的參訪觀眾,希望藉由這些展覽展示讓他們了解我國海洋文化藝術的內涵。而本館也會不定期配合不同之展示主題,結合周邊文化觀光資源,舉辦相關活動,來達到互動。」

海洋藝術館展出了許許多多有關海洋藝術文化及海洋歷史展覽及作品,館內共可分成世界船舶館、海洋特展區、招商局史蹟館等三區。

世界船舶館在上一期展示的主題為貿易與殖民-輝煌燦爛的黃金航海時代特展,就是介紹在十七世紀初期,歐 洲內陸受戰亂摧殘,加上航海技術的進步與相關地理知識的發展,歐陸沿海國家紛紛向海外拓展以歐洲海權國家為主的海洋競爭,以及臺灣在海洋史上的發跡,其中以海上皇宮著稱的瑪麗皇后號的模型最為吸引人。 

海洋特展區也有世界奇珍異貝特展,展示了各種文蛤、珍珠蛤及台灣鐘螺、星螺等三百多種貝殼,以及介紹珍珠的形成、種類、用途,與多種風情的珍珠飾品。

還有深入探討讓你知道貝纇除了作為首飾裝飾品外,也因為珍珠粉含鈣量高達百分之四十點九五,具有養生美容、補充鈣質、促進新陳代謝等等多重的功能廣泛應用到化妝品、養生、潤膚、醫藥等用途,以及早期以珊瑚為建材的古早三合院模型、貝幣、貝類郵票等等的收藏。 

對於這樣一個擁有多元的展示空間,民眾林啟明說:「到這裡參觀後才知道原來海洋的文化及藝術是多麼的神奇及特別,海洋生物的運用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原來可以用在那麼多的地方上。」

2007年4月25日 星期三

肌萎症病患 用手指照亮生命

Dscf0076 【記者陳建中/生命力報導】三十九磅的愛劇中主角阿米,剛出生就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三十四歲的他,體重卻只有三十九磅,他用全身唯一能動的左手食指,創造出一個無比生動的3D動畫。藉由動畫把自己化身成翱翔的小鳥,他說:「只有畫動畫, 才能讓我感受到自由自在。」國外有個阿米,台灣也有個陳俊翰同樣患有肌肉萎縮症。

肌肉萎縮症是一種基因缺損的疾 病,不具傳染性,大多經由遺傳或基因突變所導致,類型有很多種,其中以裘馨型為最常見也最嚴重,平均壽命約二十歲。隨著年齡增加肌肉受損程度越嚴重,致使 患者肢體無法支撐自己的體重,進而造成各關節壓迫變形,必須靠支架輔助或輪椅代步,甚至癱瘓在床上。最後往往以呼吸困難或心臟停止跳動而結束生命。

陳俊翰患有嚴重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飽受生理的痛,因為嚴重的脊椎側彎導致壓迫到內臟,讓陳俊翰睡覺時常常會胃液倒流難以入睡,左邊的肺部也完全失去功能,造成他呼吸困難。

不怨天尤人的他,在輪椅上比別人更用功,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新竹高中,之後以榜首的成績考上了台灣大學法律系,並且雙主修會計系,二〇〇七年的律師高考,陳俊翰也以榜首的成績成為台灣第一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律師。

「其實很多病患都是像陳俊翰和阿米一樣上進積極。」北區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社工,郝肇君說,肌萎縮病患的日常生活相當不便,生活起居都必須依靠 別人才能生存,但有些病患還是會盡自己的力量求生活,像是強強﹝化名﹞沒有辦法大動作的活動,手指是他唯一能活動的部位,卻自己坐著電動輪椅批發一些手機 吊飾,到鬧區,把手機吊飾掛在輪椅前賺取一些生活費。

邱顯詔和邱玉燕兩兄妹也是肌萎縮症的病患,兩兄妹不向上天低頭,邱顯詔自己坐著輪椅賣公益彩卷,妹妹邱玉燕因為對編織有興趣,在新莊開了一家手工編織品店,兩人都希望靠自己的力量自食其力。

郝肇君說,當初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成立,是因為在一九九六年時,大家對肌肉萎縮症都還很陌生,醫學上也愛莫能助,病友和家屬所面對的不只是疾病的折磨,還有社會異樣的眼光及自我心理的調適。

為了讓社會大眾及病友家屬對肌肉萎縮症有正確的認識,一群熱心的家長在高雄醫療群的協助下,創立了此會,希望集合病友家屬及社會資源,藉由團體及社會的力量,協助病友及家屬解決醫療及生活上的困難,以提升病友的生活品質。

肌萎縮症病友協會並不像有 些機構會有義工去照顧病患,「大多的病患還是家人自己照顧。」郝肇君說,病友協會主要是提供資訊,其中包括就學和就業,醫生的介紹。宣導基因篩檢,確定下 一代的健康。舉辦講座和活動,宣導肌萎縮症的正確認知,讓病友們與家屬彼此分享經驗。發行會刊,會刊中會有一些病患的故事和活動的照片。

「肇君呀!幫我傳簡訊給雯雯﹝化名﹞。」一位病友的家長說完這句話就走了,郝肇君說,許多病患因為只有手指能動,所以不能接電話,必須靠傳簡訊的方式來聯繫他們,「這也是我們要幫助病患的部份,大大小小,林林種種的事都有。」她笑笑的說。

「無障礙」的生活環境也是肌萎縮症病友協會的重心,郝肇君說,許多病患的家長都會選擇離家最近的學校讓病患就讀,病患的家人都會自己推著輪椅自己走一次路線, 看看是否對病患有障礙,「常常我也會看到病患家屬自己拿著水泥在地上補坑洞。」就算是小小的坑洞,對坐在輪椅上面的病患卻是大大的震動。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色情無價」研討會 認真看色情

Slim7poster 【記者李明潔/生命力報導】「色情無價」(Taking Pornography Seriously)是第七屆「性/別政治」超薄型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主題,顧名思義,「色情」(Pornography)應該被認真、嚴肅的討論,究竟「色情」是什麼?又應該如何看待色情?主辦單位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請來美國西北大學教授Laura Kipnis、香港城市大學助理教授Katrien Jacobs,以不同台灣的觀點及經驗,讓整個研討會更多元。

除了國內外的研究學者,加入「我色故我在:色情與自我實現/踐」座談,請到色情頻道工作者、色情藝術表演者以及成人遊戲製作人,分別針對各自的產業現狀以及個人經驗進行看法的交流。

一開始主持人何春蕤說,一九九0年代第四台開始引進國外色情影片,當時的管制開放,後來到了前總統李登輝執政後期,管制加強外也開始處罰,今日基於兒童青少年的保護,相關婦女團體、兒少派禁制色情。其實色情不只是色情,其下的文化、政治層面是可以被解讀的。

Laura Kipnis以她論文說,色情本質就是一種「犯戒」,打破禮節、禁令,色情是個想像的空間,但獨特的幻想空間卻經常被認為是危險且煽動社會動亂,反對色情者受制於沉重的字面閱讀,忽略色情的隱喻及諷刺,幻想空間也變得困難,所以色情更需要被保護的,不該被打壓,應反思色情所能盛載的意義,例如文化、社會價值、權力展現等。

中央大學哲研所甯應斌進一步闡述Laura Kipnis的觀點表示,色情具有教育價值,色情文本是「參考互動」的腳本,也就是如何進入性的情境、引起性慾,色情的多樣性還能進一步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真實的慾望、身體狀態。

下半場的座談更是互動連連,性產業工作者王正弘播放色情頻道製作的預告片,並且解說近年來尺度的限制變化,他認為尺度除了受老闆的觀感調整外,政府的限縮是明顯的,但台灣還是有非法色情頻道業者直接引進國外色情片,將片頭片尾刪減,規避合法代理權的問題。曾參與成人遊戲製作的劉文惠說,成人遊戲的限縮反而是往開放走,不過經常需要與政府打交道,希望衝破審核委員的標準。繩縛藝術表演者黃詠梅說,色情參雜太多立場,該回歸美感、藝術表演,也侃侃而談近年來自我對色情定位的心境轉換。

開放討論時間,大家針對色情影片究竟是男性觀點還是女性觀點發表看法,甯應斌認為觀點是意識形態附加,但劉文惠以製作成人遊戲編劇的經驗,認為還是有男性觀點與女性觀點,失去自我只為服務男性就是一種男性觀點。還有人問到兒少接觸性,應該從幾歲開始,王正弘幽默的說,從小就該接觸,「不能輸在起跑點」;劉文惠以媽媽的身分認為,十八禁是為了取心智年齡成熟的平均值。



延伸閱讀:

第七屆『性別政治』超薄型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性別研究室

2007年4月23日 星期一

緣來在寶島 新移民空中園地

25c325a725c225b425e2258025a625c325a 【記者莊惠雯/生命力報導】「千里姻緣一線牽,相逢自是有緣。」星期日晚上的十點十分,你在做什麼呢?轉開中廣新聞網,耳邊傳來主持人紅蓉親切的問候,專屬於新移民的節目-「緣來在寶島」,給予新移民溫暖的關懷。

「緣來在寶島」節目,由紅蓉主持,主要提供新移民一個資訊交流的園地。總共包含了五大主題,包括心靈上的安定力量-「愛在他鄉」,家鄉趣事-「地球村妙聞」、保護自我權益-「新移民女性Q&A」、正確飲食觀-「吃出健康」和資訊傳遞-「快樂新生活」。

「愛在他鄉」單元,利用採訪或是節目舉辦的外籍配偶演講比賽,挖掘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紅蓉說,大部分訪問都是單向的,我們不見得真正了解她們的生活,透過新移民配偶自己述說的方式,了解她們不為人知的一面,當這些故事在節目中和其他新移民配偶分享時,她們會有一種同理心,不再覺得自己是孤單無助的。曾在節目中分享過一則「大陸配偶張愛秋,演說『愛在福爾摩沙』分享身為台灣媳婦的心路歷程」,聽眾聽完之後,就打電話進來分享她們的心情。

「地球村妙聞」收錄各地有趣、特別的新聞。紅蓉說,像是這星期有條「以色列和阿拉伯的跨國婚姻」的新聞,以色列的女孩子,如果嫁出去之後,就一輩子沒有娘家,在結婚那天,娘家送女兒到分界點,女兒傷心的痛哭,因為她再也不能回家了。

「新移民女性Q&A」,在節目中邀請律師或專業人士,談新移民人權、法律問題,並且定期有海基會法律服務組人員回答問題,讓新移民了解自我權益。像上禮拜,紅蓉就趁著空檔到越南胡志明市走一趟,關注近來許多聽眾打電話來詢問「中越婚姻」面談方式改變的問題。過去,婚姻程序以集體面談的方式,約一次六十到八十對進行,二〇〇五年開始,改成個別一對一面談,時間和手續較為繁複。節目中請到台灣駐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組長楊登事受訪,他表示越南新娘的辦理手續從申請到完成的時間,初期實施長達一年,現在進步到約半年可以完成。比例上,面談七對有四對通過,不通過的原因包括面談過於緊張或涉及了捏造、說謊等不良企圖。

曾在聯合報工作,專跑勞工路線,婚後轉換跑道的紅蓉,本名潘存蓉。從平面新聞轉戰廣播,在台灣廣播公司採訪部門時期,開始製作勞工節目,就業服務法通過後,外籍勞工可以合法來台,節目型態由原本關注的藍領勞工轉變成外籍勞工。運作方式採用紅蓉和各籍新移民做搭配主持,平常採訪或辦活動時,紅蓉會先留意語言表達能力不錯的新移民,再親自接洽和面試,包括來自泰國、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地的新移民,因此,在完整的節目當中,新移民可以同時聽到自己的家鄉語和國語,即使是剛來台的外籍勞工,一樣可以聽得懂,用他們親切的語言,傳達資訊給在台灣的勞工朋友。

後來,經由聽眾來信發現,有許多來自越南、印尼的台灣媳婦也在聽,她們所關注的問題和勞工不同,而後開始做「關懷台灣媳」的節目,讓新移民更快適應台灣的家庭生活。

考量到收聽限制的因素,開始與中廣新聞網接洽,而有「緣來在寶島」節目的產生,打破以往新竹以北的收聽限制,並在網路上附有專門的節目平台,讓全省的新移民都可以聽到。談到節目名稱的由來,紅蓉說:「大家都是因為結婚這個姻緣來到寶島」,抱持這樣的想法,節目名稱跳脫地域性,對於節目的期許,紅蓉說:「不管你是從哪裡來,能夠透過這個資訊平台,讓大家在融合的時候可以更順利」。

「年紀這麼小,就要當媽媽,悲悲喜喜的很多,嫁到好的也許就平平順順,嫁到不好的可能一生就完了,就像油麻菜子一樣」,紅蓉感性的說。她本身也是個媽媽,在採訪過程中,常常看見和自己女兒差不多大的新移民配偶,年紀輕輕二十出頭,卻背負著一個家的責任,紅蓉說:「我同時也和新移民互相學習」,學習她們的勇氣和努力。儘管現在已經退休,能為更多的新移民服務,依然是她不變的心願。

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

飲水思源 陳柏峰的熱情奉獻

Jcmpse 【記者盧一伶/生命力報導】「孩子的第一哩路-紙風車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於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台東大武國小演出,吸引了大武、太麻里、達仁、金鋒等四個鄉鎮的小朋友前來觀賞。此次演出由台東大武鄉人陳柏峰贊助整場演出經費,除了藉此回饋鄉里外,更希望藝術的秧苗在台東發芽茁壯。

陳柏峰,在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長大,小時候家境並不充裕,憑藉自己的努力向學讀到國中畢業。畢業後因為家裡經濟無法提供他繼續讀書的經費,因此一個人到台北當建築工賺錢,雖然學歷不高,但憑藉著自己的力爭上游,現在是瑞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美國和台灣都有分公司。

事業有成的陳柏峰,並沒有忘記當時的辛苦,知道台東的發展還不夠穩定,所以在成功之後,積極的回饋家鄉。一次和老婆回台東時,陳柏峰去拜訪他的國中老師顏華,他和顏華說:「老師,現在一定有很多的學弟妹,想要讀書但是家境不好,和我當時一樣,如果老師可以,請幫我幫助他們。」

就這樣,顏華開始到台東各個鄉鎮學校尋找家境清寒、認真讀書的國中生,酌情提供獎助學金讓他們可以繼續向學,所有的經費由陳柏峰所提供。顏華退休後,成立了陳柏峰文教基金會,協助對象由國中生擴及到所有在學學生,受惠的清寒學子約莫兩千多人。

除了幫助台東的貧苦學生之外,對於鄉鎮的設備不足,只要和陳柏峰開口,他都會義不容辭的幫忙。二〇〇六年九月,在達仁義消分隊隊長林正福說明消防隊缺消防車後,陳柏峰馬上捐了一部消防車給消防隊。對台東大武鄉的人民來說,陳柏峰這個名字,是積極參與公益、熱情回饋鄉里的大武之光。

這一次紙風車劇團能夠來到台東大武演出也是陳柏峰所贊助的,一次陳柏峰與台東縣政府文化局陳伶燕局長談話後得知紙風車「孩子的第一哩路」的活動,他覺得很有意義,並且能夠讓大武的小朋友們看到藝術活動,便爽快的捐助了這一次的演出。

不願台灣的孩子因為外在環境,有了欣賞藝術的級距;不願見到鄉村的孩子因為城鄉差距,喪失欣賞藝術表演的權利。因此,紙風車劇團提出了「孩子的第一哩路-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希望集結大家的力量,讓全台灣的小朋友都能欣賞兒童劇。

一個在台東大武長大的孩子,成功後積極回饋鄉里,希望能藉由紙風車這一個活動,讓小時候沒機會接觸表演藝術的這個遺憾,不要再度發生在他的家鄉。兩個簡單的想法,成就了這一次的演出。

紙風車這次的台東表演,或許只是三百一十九個鄉鎮的其中一場;陳柏峰的這次贊助,也只是他眾多奉獻中的其中一項。但對大武人來說,那個晚上,小朋友看演出的笑聲,將在他們的心中一次又一次的產生回想,那種讓孩子開心的滿足,將一次又一次在他們心中享受品嘗。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杜絕暴力 給孩童無憂的空間

【記者王馨曼/生命力導覽】「桃園縣內育幼院爆發院童遭性侵案」、「母親施虐綁腳鍊,兩姐弟遇大火無法逃出」這一個個斗大的新聞標題,曾經震驚了整個社會。根據《內政部兒童局》的調查,兒童及青少年的受虐人數逐年增加,二00四年為七千多人,而今年則增加到一萬多人。其實,只要我們對受虐兒伸出援手,發現狀況後通報舉發,就能防止受虐人數的擴大。

兩年前的《邱小妹妹虐童人球案》曾轟動一時,從此案中省思,發現有許多的受虐兒都是被送到急診室後,才發現他們的身上早已傷痕累累,但大都為時已晚。如果週遭的親朋好友能早一步發現,並且通報相關單位,或許就能挽回一條無辜的小生命。《婦幼保護中心》即提供了報案的資訊,如二十四小時的報案專線、報案後的處理流程等,讓受虐兒經由社會大眾的協助,早日脫離苦海。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我們能事先知道孩童的家庭與生活狀況,就可以阻止悲劇的發生。而《ㄞ呦喂呀~兒福聯盟Just For Kids兒童網站》就是一個屬於兒童的天地,當小朋友有心事或是和爸媽吵架甚至遇到施暴的狀況時,都可以上此網站,打裡面的專線電話。而這支電話,每天都有不同的值日生為小朋友服務,傾聽他們的心聲,解決與處理他們的煩惱與困境。兒童及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們應該要正視他們的權利,才能讓他們的身心有健全的發展。

由《家扶基金會》所製作的《愛ㄞˋ寶貝兒童少年保護網 》中,就有介紹相關的兒童少年權利,包括兒童權利宣言、兒童權利公約、兒童福利法及少年福利法等四種。另外,還有《兒童少年權益資訊網》,提供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完整諮詢,其中有兒少法Q&A知識庫、教材庫及關於兒少法的時事回應等,是相當完善的法律諮詢系統。

為了檢視國內攜子自殺與兒少虐待的現象,《兒童福利聯盟》特別針對近兩年在攜子自殺、兒虐案件中不幸身亡的新聞案例,進行深度的比較分析。希望藉由瞭解案件背景、原因以及加害者與受害者的特性,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以做為其他個案的輔助資料。並且,也可呼籲社會大眾正視攜子自殺與兒少虐待的嚴重性,共同為兒童生存權的維護,盡一份心力。而兒童福利聯盟也連續多年針對兒童的人權狀況進行調查和評估,目前最新的「2006年兒童人權調查報告」 已經出爐,此份報告以台灣地區的國小四、五、六年級小朋友為對象,針對他們的主觀意見為研究內容,有興趣的民眾可以進入該網站後申請閱讀。

小朋友是最天真無邪的一群,但是受虐孩童的一道傷疤,可能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痛。他們不是出氣筒也不是受氣包,所以我們不能忽視他們的權利,要用愛與行動去關懷他們,才能讓他們快樂又健康的長大。

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

樂生活 傾聽樂生人的心聲

【記者陳瑋寧/生命力報導】悠揚的吉他聲伴奏著樂生院民的嘹亮歌聲,樂生療養院的阿公阿嬤用歌曲表達他們的心聲;用歌聲唱出他們源源不絕的生命力。紀錄片「樂生活」以影像捕捉在樂生院生活的阿公阿嬤,從他們真誠、自然的談吐中看見他們堅強、善良與積極面對人生的一面,也從不同角度了解樂生議題的重要性。

「以前從來不知道有痲瘋病,關於這些訊息也是從網路上得知。」導演許雅婷表示。「樂生活」是本片導演許雅婷與林婉玉的畢業製作。一開始她們只是粗略了解樂生議題,但在參加「音樂‧生命‧大樹下」活動後兩個七年級女生深受感動並進一步走入樂生院,接觸院民。與阿公阿嬤的相處過程使她們萌生用影像讓外界更多人聽見他們聲音、瞭解他們訴求的念頭。慢慢地兩個女生從不能理解抗爭目的的局外人蛻變成協助樂生抗爭的社會運動者。

「樂生活」主要訪談人物是稱作「文章伯」的黃文章。文章伯因病菌摧殘缺了一隻腿,手腕也因為神經病變彎曲變形。但舉凡刷牙漱口,煮菜洗衣服都是自己一手打理。「以前社會上的人歧視痲瘋病人,把我們當犯人看待,讓我們自卑到出門都不敢抬起頭來。」文章伯帶著無奈的語氣侃侃而談。

「以院作家,在地樂生」是文章伯最大的願望。他表示身為樂生保留自救會的一員,從多次的抗爭中學到很多。「想要講的話很多,感覺自己漸漸地進步中。」他呼籲政府不要單就自己的利益忽視老人家的權益,泯滅他們應有的人權。

許雅婷強調,「其實維護院民的權益並不是件難事,只要大家肯一起努力人民的力量一定能凝聚。」她說,如果有更多人能關心重視樂生議題,集結群眾的力量讓政府看到訴求,或許能與政府協商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幫助樂生院民爭取他們的家園。

她也認為自己從拍攝紀錄片到現在持續參與樂生院的影像紀錄一路上成長很多,以前的她不會特別關心社會和政治議題,對創作和事物的思考往往只侷限於表面呈現的意義,不夠深入。「但是接觸樂生院民後啟發我要從不同層面來思考一個議題,給我很大的幫助。」

許雅婷表示影片不著重在抗爭、示威,反而以紀錄院民日常生活呈現他們最單純、純粹的面貌。她希望藉由「樂生活」能讓更多大眾了解院民面臨的難題,聽見院民真切的需求,尊重人權和重視樂生院珍貴的歷史文化意義。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用故事預防憂鬱 走出心影

Img_0819 【記者陳慧盈/生命力報導】「有一次在公車上,有一個小朋友突然對我說『巫婆媽媽,這個位子讓你坐!』我感到很驚訝,孩子懂得去為別人著想了。」便當媽媽(化名)在記者會上說著這一段讓她難忘的經驗,巫婆媽媽是她曾經在講故事時所扮演的一個角色。談到剛加入肯愛協會「為心影兒講故事」時曾遭到孩子們的排斥,不願意接觸他人,她說:「現在有時候他們會拍拍手,還會對我笑,我就很感動了。」

成立於二〇〇二年的肯愛社會服務協會,是一個以搶救身心憂鬱症,精神障礙關助、精神健康關護;並在肯愛中建立美好身心生活的非營利社會服助團體。發起人蘇禾及何方,走過銀色的媒體工作,走過憂鬱症的心如刀割,秉持著「肯愛就有希望」、「跨越憂鬱,擁抱全心的精神健康」以及「肯開始愛,希望就來」的信念,不斷協助憂鬱症的病友。

在為「心影兒」舉行的記者發表會中,肯愛協會就邀請到便當媽媽來談論自己為心影兒講故事的經驗。心影兒指的是在十二歲以前有重大失親失故;遭遇身體或精神虐待;家族或孩子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兒童。這一群孩子,是患上憂鬱症的高危險群,他們面臨的是比一般孩子很辛苦的童年。肯愛協會透過為心影兒講故事,讓孩子們敞開心防,希望能夠透過一個一個故事,陪伴孩子遠離受苦的陰影。

常常為心影兒講故事的便當媽媽說,如果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透過故事和他們建立信任的小圈圈,讓他們跟你從陌生變成熟悉,到後來讓孩子和故事中的主角一起快樂、一起難過,最後孩子甚至能夠學會安慰自己、鼓勵別人,「連我自己也常常被孩子感動。」

肯愛協會秘書長蘇禾也說,像故事「找自己」中,小白兔在森林中不斷的尋找自己,但仍遍尋不獲,藉由這個故事讓孩子慢慢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像小白兔一樣,找不到自己。蘇禾說:「透過投射和移情,讓孩子自己去想,是不是也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讓一個一個能夠牽引孩子情緒的故事,照亮他們心中的陰影。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習暨研究所所長鄧蔭萍說,講故事的確會對行為有所偏差,以及情緒不穩定的孩子有所幫助,「讓孩子學習聆聽,學習專注,並從故事中學習怎樣去愛別人。」她也認為,由於孩子的口語表達不像大人那麼容易,特別是在面對心中害怕的事情時,故事可以產生投射和移情作用,幫助他們達到情緒上的轉換。

肯愛協會目前正在推廣「三三三心影兒救助行動」,希望能夠找到三百位願意持續一年,每月贊助三百元來支持心影兒的人,而肯愛協會的志工媽媽也將親手製作餅乾,感謝每一位贊助者。


延伸閱讀:


肯愛協會 

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從一步一腳印找回最初熱情

【記者林佳蓁/生命力報導】因為從小就愛聽故事、說故事,《一步一腳印》製作人兼TVBS新聞部副總編輯詹怡宜一腳踏入記者這個行業,然而新聞工作要求快速,往往沒有時間完整交代事件的起承轉合,讓一開始對於新聞事業充滿憧憬的詹怡宜離夢想越來越遠,一直到接下《一步一腳印》節目,才讓她找回當初選擇記者工作的初衷:「聽故事、說故事」。

從記者到製作人兼主播,從跑新聞到單純處理新聞、播報新聞、面對收視率,詹怡宜走上了與她夢想截然不同的道路。「尤其是當上主播之後,跑的新聞少了,跟外界的接觸也少了。」詹怡宜說:「是《一步一腳印》讓我再一次拿起麥克風,重新開始跟人的接觸。」

《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一開始是三分鐘的新聞專題,但有些故事總覺得三分鐘說不完、意猶未盡,於是變成了每周一小時的節目,從頭到尾全台走透透,報導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讓詹怡宜深刻的體驗到,其實越認真去找,越發現故事說不完。

「《一步一腳印》以真實為出發點,事先沒有腳本。」詹怡宜說。就是這種一文字、一攝影簡單的採訪方式,讓《一步一腳印》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像是隨著公車司機出車採訪。在擁擠且吵雜的採訪環境中,詹怡宜一度認為這則專題恐怕難以完成,但這種讓受訪者受到最少干擾的採訪模式,讓攝影機捕捉到司機與乘客最自然的互動,真實的記錄了小人物的獨特生活。

首都客運226路公車司機林為凱是《一步一腳印》台北站的採訪對象,SARS期間,他是第一個自願載運醫護人員的公車司機,冒著自己的生命暴露在高度危險的情況下犧牲奉獻,還得經歷一段不方便的居家隔離。詹怡宜表示,親身體驗到林為凱將每位乘客都當成是自己的朋友─上車親切的招呼、細心提醒老人家哪裡該下車,讓她領悟到原來公車司機的影響力竟如此深遠,每一位搭上這班車的乘客,都可能因為他的一個微笑、一句細心提醒,一整天保持好心情。

《一步一腳印》也曾經在凌晨三點,紀錄全台灣最早上工郵差的工作。陳英欽是服務花蓮山區原住民部落的郵差,由於當地的原住民幾乎早起上山工作,平常的上班時間根本找不到半個人,於是在村民的要求之下,陳英欽的工作時間變成早上四點到七點,成為全台的首例。送信近半世紀的陳英欽,即使已經退休了仍然繼續天天上山為村民服務,他騎著機車穿梭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山路,很多時候連詹怡宜所乘的九人巴士都跟不上。

在節目的留言板以及詹怡宜的個人部落格上,充滿了觀眾對於《一步一腳印》的支持與感動。前幾年詹怡宜將她在節目裡面拜訪過的地方集結成書,「有受訪者告訴我,甚至有觀眾按圖索驥拿著那本書照著《一步一腳印》的足跡走了一回,」她笑著說:「這種觀眾的回應讓我很有成就感。」

2007年4月15日 星期日

「法扶」幫阮式深走過黑暗

P1020128 【記者莊惠雯/生命力報導】「沒錢也能打官司,實現訴訟平等權」,這是法律扶助基金會(簡稱法扶)的標語,為需要法律幫助卻無力負擔訴訟費的弱勢民眾,提供保障人權的協助。越南籍阮式深的故事,就是法扶幫助外籍勞工的例子。

法扶宣導處專員藍婉今回憶起阮式深的故事,依然印象深刻:二十三歲的花樣年華,阮式深卻只剩下一隻完整的手掌。三年前,阮式深從越南某高職的服裝設計科畢業,抱持著改善家庭生活的夢想,透過仲介申請來台工作,當時家境不寬裕,她父親以高利息向銀行借貸五千美元(約台幣十六餘萬元)的仲介費,讓她可以順利來台,她懷著仲介公司宣傳的每月至少有一萬五千元最低薪資的美夢,到台灣打拼。

第一份工作是電子零件嵌合,在工作尚未熟練的情況下,她必須一個人兼顧十三到十六台機器運轉,又因排班緣故,每週固定有兩天必須連續加班十六個小時。這樣辛苦賣力工作一個月,卻只拿到七千元的收入,仲介公司及工廠巧立名目扣除在台生活支出後,整整少了當初仲介保證的一半以上,根本連償還家鄉利息都不夠,還債更是想都不敢想。

接下來的十個月,她過著身心疲累的生活。廠方經常用遣返做威脅,持續壓榨阮式深;台灣SARS期間,她就像囚犯一樣被鎖在宿舍裡,只能等待放飯和盥洗;每天晚上十一點後必須斷電,她經常為此碰傷。直到有天早上身體不適,像舍監提出就醫的要求,竟反被質疑是否裝病,直到昏倒在工廠內,才被送到醫院,阮式深心灰意冷,離開工廠,開始她流浪的生活。

之後,她成為非法勞工,好不容易找到一間鐵皮屋工廠肯雇用她,然而,在工作環境惡劣,安全措施缺乏的情況下,操作一台鐵皮成型機器時,左手掌被機器壓下,搶救後失去左掌。難過的她,得不到雇主的關心,還被迫只能住院兩天,不能到醫院換藥,甚至被限制行動,雇主就怕事情張揚。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阮式深透過朋友得知神父阮文雄可以幫忙她,就此打開幸運之門。阮神父向法律扶助基金會請求協助,法扶幫她轉院,細心照顧受傷的手,並透過律師,向雇主提出告訴,至今官司還在進行中。二〇〇五年七月,阮式深回到越南,如今在越南河內大學法律系就讀的她,有感於當時法扶的幫助,將來的志願就是當個公益律師,為弱勢族群爭取權益。

法律扶助基金會,是公辦民營的組織,由司法院捐助經費,對於經濟條件不佳的外籍勞工,只要申請的案子通過,通常就不用再擔心打官司的費用。法扶成立即將滿三年,在全國各地有二十個分會,遍及整個台灣,去年底新成立板橋分會,讓台北縣民不用再辛苦的跑到台北市。藍婉今說,基金會的處理案件觸角廣泛,其中外籍勞工的部分,也是目前最需要持續努力的。

在阮式深的故事中,即突顯了外籍勞工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法規研究暨業務處主任郭怡青律師說:「制度目前是這樣,律師就不可能做太多的事,我們是依照現有的法條,盡可能幫助遭受不平對待的外籍勞工。」另外,她還說,外籍勞工的法條本身就不健全,會讓他們在遇到類似案件時心有餘而力不足。如同「仲介」這個機制,外籍勞工通常需給仲介不少錢後,才能來台工作,有些仲介甚至會壓榨他們。

這些應該要有法條可管,否則外籍勞工就是個被「物化」的角色。郭怡青說:「有些案件到我們手中,被害人已經面臨非法在台,一定要回去的情況,逃跑外勞的權益在哪裡?」假使案件涉及到刑事官司,頂多可在台灣待到一審宣判,導致後續聯繫時的困難,對於外籍勞工的幫助有限。

語言,是最大問題。要來台灣工作,一定得透過仲介,因此就強迫了他們在家鄉時,必須簽署一份什麼都看不懂的保證書,郭怡青說,這個保證書,卻是保障仲介和雇主的利益,外籍勞工就像是個商品,他們的人權,沒有被重視。

目前所處理的案件中,屬於外籍勞工的案件僅有百分之五,依然非常的少,藍婉今說,社區的法治教育是法扶可以努力的部分,透過社團,例如婦女組織、移住民人權組織等傳播訊息,未來,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傳播訊息流通,才能幫助更多的外籍勞工。

六步一跪 青年苦行挺樂生

Img_2714 【記者劉俊汝/生命力報導】「用生命捍衛樂生.用行動展現正義」,樂生自救聯盟、青年樂生聯盟與漢生病友人權立法推動聯盟、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等團體,四月十五日串連全台上百個民間團體,發起「全台鬥陣挺樂生」大遊行,聚集了超過三千人一同「挺樂生」。以學生為主的遊行隊伍從中正紀念堂出發,經過立法院門口,最後來到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向全民請願,希望能保留樂生,規劃成人權文化園區。

遊行前導的民眾拖著冒火鐵盆行走,象徵樂生院民受到的磨難。而隨著鼓聲的節奏,七、八十人的樂生苦行隊以六步一跪,用最低的姿態表達與土地的連結,希望人民可以思考樂生院民與院區的深厚關係,更盼望樂生能夠保留百分之九十,實現院民在地老化與樂生院去污名,並成為文化人權園區的訴求,讓「樂生、捷運能夠雙贏」。

現場民眾高喊「挺樂生、去污名、樂生捷運可雙贏」,要求政府實現承諾,指定樂生院為古蹟。而許多公益團體、學生團體、性別團體、藝文界人士,甚至從南部上來的民眾也到場響應。

遊行由十公尺畫著樂生的布條為前導,六步一跪的苦行隊跟在後頭,而隊伍中含有搭著「樂生公車」北上支援的各地團體。包括雲林科技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台南藝術大學、高雄醫學大學、東華大學都有學生團體北上,和台灣大學、政治大學、輔仁大學、長庚大學、中原大學共同聲援樂生。隊伍在抵達終點後,進行「全民向樂生致歉」儀式,各團體代表輪流上台表達支持樂生的訴求。

這次遊行的訴求是:(一)政府承認機廠選址樂生院為錯誤政策,未來公共工程應反省並確實尊重弱勢人權、生態保育與文化資產。(二)要求恢復漢生病友尊嚴,確保樂生院民免於強制搬遷之威脅,並保障原地續住與在地老化。(三)依法審查與指定樂生院為古蹟,並爭取為世界文化遺產,規劃兼顧院民生活、社會教育與地方發展之「樂生人權文化園區」。

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表示,即使政府表示緩拆,但是他們仍走上街頭,「要求樂生保留成為政令的一部分」。台北市前文化局局長廖咸浩也深表贊同,並提出政府應審查樂生為古蹟,儘快完成調整捷運工程規劃。

中正大學傳播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羅世宏說:「媒體不是報導衝突,就是漠視,不公開報導,訊息不透明,就造成了今天上街頭的局面。」媒改社強調資訊要透明,公開審議樂生的去留。羅世宏也表示,不只樂生,有太多重要的議題是需要被討論的,但都被媒體忽略了。社運人士鄭村棋則提出,藍綠的鬥爭使樂生終於出現轉機,而樂生人能快樂生活,台灣民眾也才能快樂生活。

中原大學景觀系主任喻肇青則表示,實際上目前爭取的保留百分之九十,是樂生院在捷運新莊線機廠動工後剩下百分之二十七中的百分之九十而已。喻肇青強調:「如果政府以技術官僚的專業與傲慢,強硬地綁架了民意與公平,是不道德且製造衝突的政府。」而帶著家人參加遊行的新莊市民曾文龍認為,樂生保留與捷運通車並沒有衝突,他也遺憾新莊人沒有發出關懷樂生的聲音。

樂生保留自救會會長李添培則是激動哽咽,感謝參與民眾,並希望保留樂生院,為台灣留下世界性的文化歷史。樂生院民與遊行民眾手拿百合花,象徵和平理性,而非對立。這次遊行在下午六點平和落幕,部份團體則決定進駐樂生,長期守護樂生。


延伸閱讀:

青年樂生聯盟行動網頁

蘇貞昌訪樂生院:16日不拆目標保留90%

周錫瑋國際發聲 將訪AIT說明樂生爭議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藝文活動 放鬆身心

【記者張晉維導覽】在現在發達的網路科技世界中,訊息的查詢範圍相當廣闊,我們該如何得知藝文訊息呢?你可以到《文建會》,裡面有「全國的藝文活動查詢」,你只要依照活動的縣市、地點、類別或是名稱輸入就可查詢,其所介紹的活動範圍可說是包羅萬象,從小鄉鎮的插花班報名、大型博物館的中國古文物展到縣市文化局的藝術季,幾乎可以說是包含全國各地的藝文活動。

或者,你也可以直接瀏覽「當月活動資訊」,看看最近一個月有什麼藝文活動,然後從中找尋有興趣的,每個活動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例如;活動的時間、地址、聯絡電話甚至是票價。

如果你不想花費太多時間來找尋藝文活動,那你可以直接看「精選藝文活動」,這是文建會挑出近期較代表性的藝文活動,各分為展覽、表演、親子、研討會和報名徵件類別,其中的報名徵件就是指一些藝文的比賽或課程的招生。另外還有國內的「文化新聞」,並附上相關的網站連結,讓你能了解最近的藝文脈動。

你可以直接到文建會中的「全國縣市(政府)文化局」,根據你所在的縣市地區,進去所屬的文化局來找尋當地的藝文活動訊息。

也可以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來搜尋藝文活動的訊息,其中的「展演櫥窗」提供許多藝文活動的消息,範圍也是包含全國各個縣市,但不並像文建會這麼仔細,它著重在表演團體、藝文空間、博物館等,並將活動分為表演、展覽、講座、研習、研討會和出版類別,你可以依自己有興趣的類別來查詢藝文活動。除了介紹活動基本的資料,它還附上了活動相關的網站,讓你能直接連接,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也有最新的藝文新聞,特別的是,除了國內的新聞訊息,還包括國外的藝文訊息,並附有相關網站聯結,讓你能與國外接軌,做個具有世界觀的文化人。

Arttime藝術網》同樣也有豐富的藝文訊息介紹,其中的「藝文活動訊息」,將活動類別分的相當仔細,例如:書畫展、雕塑展、工藝展、攝影展、多媒體展等,可以替你省去不少搜尋時間。也可以到「特別推薦」,這裡是從眾多的藝文活動挑出幾個特別的活動;另外,「排行榜」的專區則讓你瞭解現在最熱門的藝文活動是哪些,對於想參加但還沒有想法的人,這兩個專區都會是一個不錯的參考。

與前面三個網站較不同的《台灣藝術教育網》,所傳遞的藝文訊息較著重於藝術教育,共分成五個專區「教師進修」「招生訊息」「徵選公告」「藝教消息」「國際交流」。「教師進修」專區提供適合老師參加的藝文活動訊息,像是當代設計研習營、欣賞陶藝的課程敎授等。

「招生訊息」專區則介紹任何有關藝文活動的招生消息,例如:童玩教作系列活動、小頑石生命教育戲劇營等。「徵選公告」則是一些藝文比賽的報名消息,例如: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徵件、湖口老街寫生比賽等。「藝教消息」就是介紹各地的藝文機構、文化局和大學所舉辦的活動訊息;「國際交流」則提供國際上的藝文訊息。

在忙碌的生活步調裡,抽空參加一些藝文活動,讓大腦能從壓力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休息,也讓疲累的心靈可以暫時放鬆。

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邵冰如:動人故事背後的辛酸

【記者蔡妏雪/生命力報導】一九八九年政大新聞系應屆畢業生邵冰如,畢業後兩個月即進入聯合晚報,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現在的工作,十八年來始終如一。期間曾跑過勞工線、消費性產業,甚至於從事別的工作,但最終公益線還是她的最愛,或許和她的個性有關。從一九九七年開始跑公益線到現在,十一年的歲月給邵冰如的體會,「太多太多動人的故事背後,夾雜著許多的辛酸與無奈。」

十一年不算短,邵冰如跑過太多動人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一時之間很難一一去回想,但最常被提及、網路上流傳最久的莫過於「曹爺爺的故事」。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那年,長官要求做一個比較大的公益性專題,邵冰如挑選了十個較具代表性又經典的公益人物做專訪,創世基金會的曹慶便是其中一人。

在邵冰如的眼中,曹慶是一個很怪卻很有趣的老爺爺,在公益這一塊領域中,兒童、婦女的部分人們會願意去捐款、去幫忙,但曹慶卻選擇了多數人沒有想到的植物人這部分。從成立創世基金會開始一路走來,過程曲折辛酸,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寫,邵冰如感性的開關被打開了,整整花了兩天的時間寫出這一篇三千字的報導。

在和人接觸的過程中,邵冰如表示幾乎沒遇過什麼困難或是挫折,但會對很多事情感到無力,像是慰安婦這一個老議題。一九九三年人們開始注意到慰安婦,這一群阿嬤們雖然願意接受社福中心的幫助和救濟,但就是不敢面對世人的眼光,永遠躲在布幕後面,因為在老一輩的傳統保守觀念裡,認為這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一九九八年李敖和一群立委發起一個援助慰安婦的公益活動,邵冰如開始接觸慰安婦這一塊,當時李敖站出來幫慰安婦募款,自己也捐出古董義賣,替六十位阿嬤們各獲得一百萬的捐款,這樣的舉動讓阿嬤們的心態有了轉變,他們開始願意走出布幕面對世人眼光,願意站在眾人面前述說當年的辛酸和煎熬。李敖和阿嬤們即使語言不通,但之間的互動卻讓參與整個過程的邵冰如感動,源源不絕地寫出許多相關報導。

到最近日本首相不承認慰安婦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慰安婦的議題再次被世人們從老舊的記憶中翻出來,只是阿嬤們老的老,死的死,有些甚至還是無法從陰影中走出來,一直無法被解決的問題存在這麼多年,即使邵冰如想做些什麼也無法,令人感到非常無力。

早期邵冰如或許只知道報導動人的故事,但畢竟跑了十一年,邵冰如體會到公益線記者不只是在於寫出動人的故事,而是要從這些動人的故事中去發現新的議題、新的社會現象,甚至是新的族群,像是近幾年的隔代教養、後天型的發展遲緩兒,到最近新聞炒得很兇的獨居兒童,從一個點延伸成一個面,進而讓世人去注重這些社會問題的存在。

為何對公益線情有獨鍾,邵冰如說:「我喜歡和人有關的東西,喜歡寫故事性的東西,再加上我的文筆又比較軟,剛好那時公益線有空缺,所以我就過來了」。一九九七年開始跑公益線至今已經十一年了,邵冰如毫不避諱地說:「大概是我寫得還不錯,我又喜歡寫動人的故事,從沒想過要換線」。中間曾離開過半年,因為當時有機會進聯合報跑消費性產業,不過才待不到半年,「太瑣碎了,不適合我」,這麼一句話讓邵冰如又回到晚報繼續跑公益線。

邵冰如說,跑公益線並不難,只要你具備感性的一面、好的文筆,和對新聞的敏銳度這三點不可或缺的要素,就可以像她一樣跑起來得心應手,但如果是想追求權力地位的人,則不鼓勵跑這條線,因為公益線在報社裡頭絕不會是一條大線。有人曾對邵冰如說過,對新聞敏銳度很高的她適合跑政治線,不過邵冰如不喜歡和人鬥爭,不喜歡爾虞我詐,她寧願待在公益線這條小線,反而可以讓她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個性是適合這條線的,才會待了十一年之久也不厭倦。

在未來,邵冰如認為,公益這一塊不會被加倍重視,但也不會越來越弱,只是會被扭曲,就如同現在的媒體社會型態走偏鋒,只報導八卦新聞,也就是故事性的新聞,反之論述性的新聞則越來越少,這也是讓邵冰如感到無力,甚至於對這份工作感到厭倦的地方。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林安泰古厝─前人智慧的堡壘

Dsc02460  【記者相振為/生命力報導】你可曾想過:以前沒有電扇、冷氣,那前人如何渡過炙熱的夏天呢?以前沒有自來水,那民生用水又從哪裡來?現在,你不用時光機,只要走訪一趟「林安泰古厝」,就可以發現前人高深的智慧。

「林安泰」並不是人名。古厝的創建者林回隨父親從福建來到台灣後,在萬華成立「榮泰行」,經營雜貨及出口貿易。因為經商有成,再加上捐了不少錢給當時滿清政府,因而獲得太學士的官爵,他也因此有能力建構這樣一個大型而有特色的四合院建築。取「安」是因為林回祖籍福建省安溪縣,也跟建築物原本在台北市大安地區有關;取「泰」則與「榮泰行」有關,那「林」當然代表林家。所以林安泰古厝其實就是「福建省安溪縣林家在台灣世世代代的中心建築。」

林安泰古厝原本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一百四十一號,一九七八年都市計畫頒定之後,因為當時沒有古蹟法,也妨礙到即將新建的道路,古厝才搬到台北市濱江街的現址。因為年久失修,建築物殘破不堪,就只搬主體、內護龍、外護龍以及書房的部分,也就成為今日「林安泰古厝」主要的展覽空間。

如果要細說林安泰古厝,可以從很多面向來介紹。解說員解思源舉例,以房屋主體架構來看,最先成立的部分是擺放神龕、祭祀祖先的「正廳」,然後才建造左右兩側的「護龍」─是垂直於正廳,接連平行向外擴張的建築物。林家最早先只完成左右各兩間護龍,再加上正廳就成了典型的「五間起」四合院建築。

Dsc02458_2 另外,建造時使用傳統的「榫卯」建構方式,同時謹守傳統人家「座北朝南」的生活習性,也會依「左青龍、右白虎」的方式設置井、門以及廁所,而廁所一定都要置虎邊;牆的部分會越建越高,是因為代表「步步高升」;房子屋頂一定蓋成拋物線形狀,因為雨水灑下來時才會像水簾幕一般美麗!

雖然護龍會因為人口增加而不斷擴建,但裡面四通八達,到處都可以通。其中,尤以「正廳」最為重要,因為它是全家的生活中心,解思源解釋:「蓋房子是主從分明、長幼有序,對神明也都有所敬意。古厝每個房間睡下去之後,起來時幾乎都面向神明,可以看得出古時候神龕是一個家族的中心以及向心力!」

但林安泰古厝與一般民間建築還是有些微差異。解思源特別解釋:「因為林回有受官位,所以在房子的設計和建造上會與民間建築稍有不同。」最大的差別在於建造房屋的材料是「木雕、石雕和彩繪」,且原料如福杉、觀音石、青斗石,大多是福建進口,建築工匠也特別請福建師父來蓋,有別於傳統人家自行使用泥土蓋房子。也因為有官位在身,屋簷才可以建造成「燕尾翹脊式」。

在細部作工的部分,中國古厝都採兩邊對稱,所以傳統都會請兩組師父來做,以相同的圖案為基礎,然後依專長各自發揮,做個良性競爭。所以乍看之下雷同,細看是有些許差異。

從林安泰古厝也可以認識到,從前人家屋前會有個池塘,屋後如果離山較遠,會植竹林;除了代表「依山傍水」,竹林可以防宵小,池塘則提供一個人家、或多人的民生用水、防火以及在夏天時配合西南風調節屋裡的溫度。

最特別的是池塘「水」的來源,解思源解釋,除了從天上直接落入的雨水之外,另一個是雨水下到屋簷,再從溝渠流入池塘。解思源說:「水在中國傳統被視為『財』,財不可以讓他用流的。所以屋簷下來的雨水要收集到水溝,再經由暗渠流入池塘。這樣就可以把財留住了!」

至於樑柱、窗上的雕刻以及山水隔間的透雕,大多有代表長壽的桃子和佛手、代表多子多孫的石柳、幸福美滿的荔枝等吉祥物,是中國傳統建築絕對不會缺少的一部分。

前人也善於把一項東西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正廳前方的大門,上面有許多刀痕,竟是因為古時候要辦桌,砧板不夠用,姑且就把門拆下來替代,用好之後再裝回去。解思源笑著說:「古時候房子有很多絕妙的地方,要去慢慢發掘和體會!」

二〇〇年時,林安泰古厝正式變成「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由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管理。除了保存許多原有的傳統文物之外,每年政府會請林家在五月底左右來做祭祖大典,讓市民可以參照祭祖大典的情況。另外也有傳統藝術表演如鼓陣、國樂、扯鈴等,並隨時令季節做一些特展。「除了讓老一輩的人回味小時候的生活情況,也讓現在年輕人了解前輩是住這樣的房子、過這樣的生活。」

但開放了七年,對於參訪的民眾,解思源還是覺得有些可惜。來訪民眾除了林家的後代,回來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自己的歷史,其他就是綿綿不絕的觀光客。他感慨的說:「大部分觀光客都約好參訪一小時,實際來不到二十分鐘,再加上跑廁所,短短十幾分鐘根本講不到什麼!」

其實,林安泰古厝除了保有傳統建築藝術,可以是建築系學生觀摩的場所;它的「穴位」和位置,是風水師教徒弟的絕佳地點;悠久的歷史,是一般學生了解過去的最佳典範;裡面諸多的傳統文物,也可以讓大家了解成語「離鄉背井」、「壽終正寢」等的由來。

業餘攝影師陳先生說:「因為這些建築很特別,每個時間看起來都不一樣,所以很愛來這裡拍」,可見,這裡也是練習攝影的好地點。不論每個人來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志工們只期盼,「發揮林安泰古厝的本質、民俗文物館的功能,有事沒事過來走一走,你會有新的體會!」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數學想想就學會

Dsc06031 【記者鄒家彥/生命力報導】週末的午後時光,天母的誠品書店正在進行一場親職講座。小小的桌子圍坐了許多爸爸媽媽,他們一邊看著在一旁跑跑跳跳的孩子,一邊拿著筆速記下每個教學重點,他們共同的問題是「孩子數學學不會怎麼辦?」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基金會」與「誠品書店」長期合作推展了許多親職教育座談,這次則以「孩子數學學不會怎麼辦」為講題,邀請前森林小學主任江思妤,從教學經驗中分享如何教導與陪伴孩子學習數學。

江思妤說,孩子從幼稚園進入國小就讀,所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要「乖乖坐著上課」,因此課堂中的教育方式以及教材方向是引起孩子學習興趣的重點。而需要邏輯思考的「數學」,比方「乘以」和「除以」,是他們第一個碰到的抽象語言,因此也往往成為孩子學習上的第一個困難,學習沒有興趣,數學就成為惡夢,也造成孩子的挫折。

若能學會數學的概念而不光是死背熟記解題方法,數學就能變得更「平易近人」。江思妤說,阿拉伯數字代表的是「符號」,若能了解「1+1」的概念而不是死記著「1+1=2」,這樣才算真正了解「加法」而不只是「背熟答案」。她也提到,若能適時使用「圖像學習」,以「五隻小魚被釣走一隻」的圖畫說明「5-1」的概念,減法會更有趣也更淺顯易懂。

座談中有家長問道「我的孩子現在三歲,我想讓他學習數學」,針對這種情況江思妤則說,年紀還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幫助他們加強「數字」的概念以及對「數量」的感覺,比如當地上有五隻螞蟻時,適時告訴孩子「五隻螞蟻」的數量意義,讓他們能夠一眼就看出「五」的數值,這麼一來,數量感就能不知不覺提升。

年級越高,數學的學習與計算也會越來越複雜,但是必須讓孩子了解,「計算只是思緒的紀錄」,其中的計算過程不會只有一種。江思妤表示,若能經過同學之間互相討論和學習,歸納出更多元的理解與計算方式,這種經過學習者自己摸索和累積建構的「建構教學」才算成功,孩子也才能「學會」數學,而不是「背誦」數學。

「數學想想國」是人本教育基金會基於以上的教育原則,所開創屬於數學的「創造」、「討論」和「思辯」的課程。江思妤說,偏遠地區的學童較難享有這樣的資源,因此,他們推展出源於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的「支點計畫」。他們提供「數學想想」的教材給偏遠地區的學童,並計劃培育人員擔任「弱勢家庭數學教育」的「數學想想老師」,期望能夠將這套學習數學的方式和教材都帶給偏遠地區等孩子,讓他們也能快樂學習數學。

帶著三歲兒子來參加座談的吳媽媽說,她在家裡就會教孩子一些簡單的加減法,孩子不會排斥也很能接受數學這種簡單的邏輯觀念,希望未來的學校教育能夠讓孩子學習「活用」的數學而不是死記解題和公式。

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基隆采風 精采基隆

Img_7700 【記者王翊/生命力報導】你對於基隆的印象是什麼?「雞籠無城,吃飽就行??除了廟口小吃之外,基隆人對於基隆的人文歷史、特殊地形、生態景觀又認識多少?相信很多人聽到這些問題一定都回答不出來,余重慶是個例外。

暖暖文史工作室發起人余重慶是基隆社區大學「基隆采風」課程的講師,他開設這個基隆采風的課程,是認為基隆人對於自己所居住的區域認識的不夠多。他說,外地人對於基隆只認識廟口,甚至連許多基隆人也是如此,「為什麼對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沒有感情,就是因為不了解」。他希望透過社區大學的教學作為窗口,讓更多的基隆人發現基隆並非文化沙漠,而是蘊含豐富的歷史遺產與無限的生命活力。

課堂中的學員有許多都是連上好幾期的老學員,而且常常有人抱怨名額太少,而報名不及。究竟「基隆采風」有什麼魔力?在基隆市觀光協會擔任外語導覽的吳金輝也是這堂課的學員,他說,儘管課程開設了好幾期,但余重慶與其他講師們會帶大家去不同的地方、會用不同的方式講解。例如說,之前余重慶到土耳其遊玩,發現當地的古書籍中,竟然有幅基隆的古地圖,他就將這些東西當成上課的教材,讓學生保持新鮮感。

Img_7704
「我覺得這堂課很活潑,讓人著迷。」學員施秋銘說,不僅僅是遊山玩水,而是每一個地點都有其涵義,讓他學到很多東西。在戶外課程之前一星期的課程,余重慶與其他講師會先講解一個主題,而這個主題是與下星期的地點結合,如室內課先講解古地圖中的基隆地名與地形,下星期就去地圖中的和平島、八尺門、正濱漁港等地方,實際的沿著古地圖走一遍;或者是帶領他們去老基隆史蹟館,參觀完館內所收藏的版畫之後,讓學員實際的做出一幅版畫,體驗製作版畫的過程。

要準備如此豐富的課程,余重慶自己也下了 一番功夫。他說,本來是自己喜歡歷史,常常買了很多的歷史書籍,無意間翻到了一幅基隆的古地圖,於是照著古地圖所繪製的古道探索了一番,便培養出興趣來。余重慶搖搖頭說道:「常常有人到台南去看砲台、淡水去看紅毛城,可是基隆明明就有保存最好最多的古砲台,例如說大武崙砲台就是一例。」

基隆社區大學主任秘書謝國清也相當支持「基隆采風」。他說:「當有人來第一次報名社區大學的課程,我會推荐『基隆采風』,因為台灣對文化資產的不尊重, 造成人對於社區環境是沒有感情的,而『基隆采風』便抱有這個使命。」余重慶則說:「希望這些學生,能夠變成真正的『玩家』,而不是只會吃吃東西、看看風景。」

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生命最後的美─大體老師

Untitled31 【記者高毓璘/生命力報導】「給、都給、全部都給。」馬振通,生於一九一五年,北平人,全家皆為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天生樂觀且崇尚儉樸,生前總是以助人為樂,過世後依舊遺愛人間,奉獻自己的遺體作為教學之用。他的女兒馬玉潔修女目前也任教於輔仁大學,「有很多人說我個性好,我覺得都是遺傳自我父親。」馬玉潔說。

醫生的培養是漫長且艱辛的過程,醫學院所有的學生在求學時,都必須經歷過無數的考驗,在他們成為醫生前,一定要親自檢視過人體,而這些提供學生們作為教學教材的人體,就尊稱他們為「大體老師」。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的觀念,因此大體的來源一直十分缺乏,輔仁大學醫學系至今成立了七年,往年都以使用模型來進行教學,直到 二OO二年才有了第一位大體老師。啟用大體老師的過程相當繁複,醫學系解剖學教授王嘉銓表示,基於對大體老師以及人性的尊重,認為與解剖課程相關的「生命教育」應該有完善的計畫,因此和醫學院修女共同規劃了一套屬於天主教輔仁大學表示尊重大體老師的禮儀,包括了迎接禮、教學啟用禮、入殮火化禮、感恩追思禮 及骨灰奉厝禮等五項儀式,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珍惜大體老師的付出,並在老師身上學到對生命的尊重。

將大體迎接到學校之後,會由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防腐的工作,所有大體都必須防腐半年之後才得以啟用;在啟用儀式上,學校安排家屬來見親人最後一面,期望所有人都以嚴肅、莊重的心態看待,並向大體老師表達最深的謝意。王嘉銓表示,一副大體只能使用一個學期,一學期之後,所有大體老師會在學生與老師的陪伴下,穿上壽衣入殮火化,並在火化後舉行感恩追思禮,感念大體老師的遺愛人間。為了安奉大體老師的骨灰,輔仁大學於二OO三年興建了「英靈祠」,讓大愛永存人間的大體老師能夠在此安心的長眠。

每一位大體老師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也都有著自己的人生故事。馬振通在晚年時自願住進安養院,時常幫忙打掃、帶其他老人家散步、教那裡的外國修女說中文等等,安養院裡的人都非常敬重、也很喜歡他。「去年三月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父親努力撐到我踏進房間的那一刻才嚥下最後一口氣,臉上盡是 慈祥的笑容,我很感謝他,讓我能夠看到他帶著笑容離開。」馬振通在世時就曾說過,將來想要帶著感恩的心把身軀奉獻給社會。馬玉潔很感謝輔仁大學的用心,雖然父親已經不在,但在學校為大體老師所舉辦感恩禮上,她看到了眾人對父親的尊敬與感動,也感受到父親有限的生命裡卻有著無限的價值。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延續。」王嘉銓教授表示,早期多數的大體都是來自無名屍,幾乎沒有任何尊重遺體的禮儀,自然而然的,學生們也就缺少了那麼一份對生命的感動,因此輔仁大學安排醫學院學生在上解剖課前,利用課餘時間先行拜訪大體老師的家屬,傾聽大體老師的生命故事,並感受老師的大愛,讓他們知道,即將陪伴自己一學期、教導他們人體奧秘的老師,並不是只是一具冰冷的屍體,而是一位曾經擁有過歡笑,愛過、活過、在過世後還將無私的愛奉獻給學子的人。輔大校長黎建球在感恩追思禮上也表示:「大體老師真正豐富了學生們學習的過程,更讓他們了解到,大體老師不只是留下生命的感動,而是完成了生命的價值。」

2007年4月6日 星期五

部落客大串聯 救樂生

【記者賴建智/生命力導覽】樂生療養院一直都是最近的熱門話題,許多人對於它原先可能不了解,但因為最近的媒體不斷地報導,大部分的人可能都知道有「樂生」這件事情的存在。而有一群部落客,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為了同樣一個理想,共同推動「100元買下保留樂生的小小夢想」的活動。

這次的部落客大串聯,主打的口號是救樂生,部落客2天募20萬廣告費,這個活動是一群部落客在社會性書籤「黑米」上發起的捐款活動。二十四小時內,就募款到二十萬元的廣告費用,推動保留百分之九十樂生院區的計畫。

發起了這次的活動,目的在於買下報紙的廣告版面,爭取更多民眾的支持〈聲援樂生 部落客明登廣告爭取社會大眾支持〉。媒體的報導方向錯誤,也是這次部落客串聯的原因。他們認為,媒體在報導樂生療養院的新聞時,把許多應該要報導的訊息給忽略掉了。部落客認為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影響力,能夠吸引更多人對於樂生議題的注意力〈捍衛樂生大串聯 部落客也拚了〉。

也有許多部落客針對這次的活動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意見,小窩部落格中的部落客小柯寫了篇「樂生不只是樂生」的文章,內容提及有關自己的感動之外,另外就是對於樂生的歷史變遷作了簡單的說明。部落客的聲音:保留90%,樂生能讓捷運與新莊更好!的作者Vista也在文章中透露出,這次的網友大串聯是比起過往更有行動力的。

滬尾餅舖 只要傳統與健康

E9a085e6b2921 【記者相振為/生命力報導】或許你吃過號稱「百年老店」的食物,但你真的嚐過最傳統的味道嗎?你知道你每天吃下了多少人工食品嗎?在淡水老街的滬尾餅舖不但帶給你最傳統的糕餅,更教你如何選擇健康的食品。

滬尾餅舖的老闆劉銘桐,年輕時在三重一家傳統餅舖當學徒,從那裡習得傳統糕餅的製作方式,也在其他麵包店學過西式糕點,成為一名兼具中西式技巧的麵包師父。至今,從事糕餅事業已經三十多年了。幾年前曾經退休,但後來碰巧遇到「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在推廣有機食品,這樣的理念也「推廣」到劉銘桐。

慈心基金會是目前國內知名鑑定有機食品的單位。他們已經加入「政府輔導之民間有機驗證機構」,還有一套完整的食品鑑定制度。鑑定過程縝密而嚴苛,受驗證的單位必須先向基金會提出申請,而後基金會會派專員實地查驗並寫查驗報告,最後再由審查委員會審核。全部過關之後,申請單位才可以得到慈心基金會的驗證認可。

 慈心基金會剛開始推廣有機食品時,是做簡單的包子跟饅頭,但因為這些都是由外行人來做,不但外型不佳,口感也不好。劉銘桐的太太有一天把這些食品帶回來,並開玩笑的跟劉銘桐說「你來做好了」。剛開始只是因為認同慈心基金會的理念,而且製作糕餅是劉銘桐的專長,沒想到後來他們真的跟慈心基金會有了聯繫,七年前他也因此決定復出,繼續做「有傳統味道的傳統糕餅」。

劉銘桐說:「我覺得現在這些傳統食品業,越走越偏,偏向添加一堆食品添加物,例如色素、香料、防腐劑,這些化學藥物實在加太多了,傳統糕餅已經不傳統了。」

E9a085e6b2922_3_200000為了讓傳統的糕餅能夠維持傳統的味道,在一開始劉銘桐其實很辛苦,尤其在選材的部分更是費工夫。例如豆沙包的內餡,現在幾乎所有的傳統糕餅店都是跟工廠訂做,但大多要求製作過程中要加香料、防腐劑等化學食品,唯獨滬尾餅舖要求這些「通通都不要加」。

但因為這樣的要求,大多製作工廠都以「這樣客人接受度不高、保存時間不夠長、單批產量也不夠大」為由回絕。再加上劉銘桐都會要求親自到現場看製作環境,讓許多廠商退避三舍。最後總算找到一家有意願的豆沙工廠,在「風險由滬尾餅舖負責」的前提下,劉銘桐得以繼續製作傳統的糕餅。

製作的過程,劉銘桐完全以「健康」為準則。除了使用全天然的原料,也改良傳統以豬油來製作的方式,對製作環境的整潔更是嚴格把關。劉銘桐說:「我們製作餅其實也沒有什麼秘方,因為用的都是天然的物料。如果有那種不可告人的東西,才是真的有問題。」

他更表示,有些食物添加人工食品添加得很誇張,「比如前一陣子流行的牛角麵包,香料加太多了。其實世間上沒有那麼香的奶油,再怎麼濃縮,也不會有那種味道。雖然傳統餅香氣可能沒那麼濃郁,但至少一定健康!」所以他們的產品包含豆沙包、福圓餅、鳳梨餅、花粉酥等,全部都以最傳統而且健康的方式製作,製作過程與成品當然也受到慈心基金會鑑定把關。購買者施珊玲就表示:「這家店的餅真的保存了傳統的味道,尤其沒有人工添加物讓我很喜歡!」

劉銘桐並教導顧客,分辨有沒有添加人工物料,也可以從顏色區分。例如製作鳳梨酥的原料─冬瓜,跟糖一起下鍋煮之後,顏色會變成褐色。「我們鳳梨酥的內餡,顏色就是褐色。會聞不到鳳梨的味道,只有酸酸的水果味,吃起來很實在。」但是一般市售的鳳梨酥,製作過程中為了讓顏色變漂亮,就會加二氧化硫去漂白,「因為白色最漂亮。」漂白之後,要鳳梨的,就加鳳梨香料,要草莓的話,就加草莓香料、紅色染料。劉銘桐激動的表示:「像金針,泡水的話還可以把漂白劑泡出來,但餅的內餡沒辦法這樣啊!」

但如果不使用這些人工食品,客戶會不會不適應呢?劉銘桐笑著說:「顧客不會反應不夠甜,只會抱怨保存期限太短。」很多人會想把他們的餅帶到國外,但是保存期限都才十幾天,讓許多顧客感到相當可惜。

滬尾餅舖跟其他傳統餅舖的差別,劉銘桐認為就是「誠信」。雖然製作方式可能差不多,但是滬尾餅舖保證使用傳統物料,並讓產品的價錢最貼近成本。他說:「有時候我會去觀察其他餅店,會好奇一些產品為什麼比我們貴或便宜,像豆沙的成本本來就高,但其他店怎麼可以低得那麼誇張。」至於面對西式糕點的衝擊,有經驗的劉銘桐一點也不擔心,他說:「其實西式和傳統糕餅是井水不犯河水,反而是西式蛋糕因為開了太多家,自己的競爭很激烈。」

對於未來,劉銘桐覺得「一切隨緣」。他說:「也不會希望店的生意很好,只是希望傳達給大家食品添加了很多添加物的觀念。就當個先鋒,把這些健康的觀念、東西傳給大家,而不要只追求口感。」劉銘桐認為,現在環境污染很嚴重,雖然我們沒辦法選擇空氣,「但是食物是可以選擇的!」客戶施珊玲也說:「很感謝老闆願意提供這樣一個健康的食品,有機會的話一定會推薦給更多的人!」

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

溫馨陳寶桂 用心關懷病友

【記者江詩筑/生命力報導】走進台北市台安醫院的乳房中心,迎面走來一位笑容和煦的女性,她是陳寶桂女士。陳寶桂擔任台北市溫馨協會第一、二屆理事長,同時也是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常務理事,她曾是個乳癌患者,病齡至今已達二十五年,而她現在為其他的乳癌病友服務。

溫馨協會已經成立了十五個年頭,剛開始是由一群同樣為乳癌病患的病友所組成的,目的是為了協助大台北地區的乳癌病友身心靈重建,目前則在台安醫院的乳房中心裡有設義工為其他乳癌病友服務。陳寶桂笑說,「大概是因為我的個性比較照顧人吧,所以協會剛創立時大家都推我出來當理事長」。當她談到溫馨協會時,彷彿像是在談自己的小孩般,嘴邊總是掛著笑容,她說這樣一個好的支持團體,如果透過自己做些事,就可以能讓它更好的運作下去,她願意多付出一些。

陳寶桂在一九八一年開刀,當初會發現罹患乳癌,是因為受到婆婆罹患甲狀腺癌的影響,所以也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後來在自我檢查中發現乳房有腫塊,經醫師檢查之後被告知是第二期的惡性腫瘤。陳寶桂談起當時,她說醫術並不如現在這麼先進,只要發現有乳癌,就會將整個乳房摘除乾淨,甚至連腋下的肌肉都要切除。那時候的醫生也不像現在,不知道要怎麼切除組織對病患比較好,因此,從發現、診斷到切除只有五天的時間。

她描述當時的心情,真的是「沒時間替自己哭」,一方面是因為得了病之後,生活一直都被死亡的陰影籠罩,擔心孩子還小沒有人照顧。她笑說,開始像在「交代事情」一樣,不知道哪天自己會「走掉」。她現在之所以會想從事志工,就是因為當年在罹病的時候,沒有人告訴他這個病會怎樣,她想知道有沒有其他人跟他是一樣的,可是苦於沒有管道。當時的社會上好像也沒見這樣的病友出現,所以希望現在可以奉獻一己之力,幫助其他人渡過罹病及治療的過程。

由於沒有乳癌的家族病史,在切除手術過後,陳寶貴開始思考是不是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因素造成她罹病,她辭去了工作,心理調適了將近一年,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小孩身上。陳寶桂說醫生的態度很重要,醫生說的話對病人來說往往是另外一種的關懷,她一直到聽見醫生對他說一句「你已經沒有病啦」,才開始對生命有了信心。

她想,「醫生都說我已經沒生病了,我可以去做想做的事了」。所以她開始補習「代書」,重新進入職場,她笑稱,「大概是最糟的日子也已經歷過了,對於人生可以說是無欲無求」。因病而重生,反而在工作上一路順利。陳寶桂說,當年她對自己許願,如果她可以活到五十歲,她就要退休做自己。所以當她滿五十歲,就投入了志工的行列。

陳寶桂回憶起當時,她說這位病友已經有三次以上的自殺記錄,但她以不斷鼓勵的方式來重建病友的自信心。例如在邀請這位病友參加舞蹈班時,即使跳的動作與其他人有出入,陳寶桂還是稱讚她動作很漂亮,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有人指出動作有誤,她又會匆忙想下台,但陳寶桂又會將她拉上台來練習跳,用讚美的方式鼓勵其繼續下去,她笑稱,「現在那位病友已經是溫馨協會裡的固定志工了呢」。

陳寶桂認為「要有善心善念的人,才能當志工」。她說,志工是無償的付出,在這樣的條件下,要能凝聚所有志工的向心力,齊心為病友們服務,是一件有挑戰性的事。雖然在溫馨協會裡,陳寶貴是擔任理事長,但常有志工對她說,她在病友關懷團體裡擔任了姐姐、媽媽、婆婆的角色,像是一個照顧者。陳寶桂說,在她的志工生涯裡,令她最有成就感的是讓一位患有重度憂鬱症的乳癌病友,重新面對人生,不再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溫馨協會在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日會舉辦「月會」,舉辦一些像是「新病友座談會」、「各科醫師演講」,例如邀請婦產科醫師談乳房切除後該如何保養與照顧、外科醫師談預防術後的復發、營養師談病友們如何吃出健康等;除了這些之外,溫馨協會還有開設舞蹈班和合唱班,平日還會辦些出遊、踏青、聚餐的活動,希望可以為病友們營造出溫馨的家的感覺,可以讓病友們互相交換心得、彼此鼓勵打氣,提供病友們信心。

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

Janet帶你上山下海瘋台灣

Dscf4263 【記者林佳蓁報導】二〇〇一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Janet隻身來到父母的故鄉-台灣。幾乎不會中文的她,因緣際會獲得了旅遊生活頻道《瘋台灣》的主持機會。五年後,她已經遊遍台灣各個小角落-在八度的濕冷天氣衝浪、在蘭嶼看到綠蠵龜上岸產卵、在鹿港學習跳八家將、在南投品嚐石頭料理,用外國人的觀點帶給觀眾與眾不同的旅遊新體驗,「在接下主持棒之後,我才真正認識台灣。」

《瘋台灣》是旅遊生活頻道的本土自製節目,節目以外國人的視點出發,由來自德州的美籍華人Janet帶領觀眾發現不一樣的台灣。旅遊生活頻道行銷公關部主任王翊郡說:「《瘋台灣》希望以國際視野深入介紹地方文化特色。」

語言是Janet主持最大的障礙,也因此鬧了不少笑話。「有一次我們到淡水要搭船,我興高采烈的說:『我們上床(船)吧!』讓整個團隊哄堂大笑。」會不會因為語言的因素與受訪者造成隔閡呢?Janet說:「我的個性很實事求是,聽不懂的時候就『聽嘸勒』『聽嘸勒』問到懂為止。」短短幾年內,Janet的中文突飛猛進,新一季《瘋台灣》的旁白腳本更全由Janet自己撰寫,不假他人之手。

「我認為中西方最大的文化差異在於表達熱情的方式不同。」自小在德州長大的Janet表示美國人表達熱情的方式相當直接,見面二話不說就先來個擁抱,我愛你也常常掛在嘴邊。台灣人對這種肉麻的方式感到尷尬,但表達熱情的方式一樣讓Janet感動。「在台灣如果迷路問路,大家都會傾盡全力的指示方向,甚至親自帶你去。」

「蘭嶼是台灣我最想去第二次的地方。」Janet表示住在蘭嶼的原住民因為地緣位置造成文化與台灣平地人有很大的差異,那裡的老人與小孩以相當傳統的方式生活,人與人之間單純但真誠的互動令人感動。

除了人文的感動之外,Janet更在蘭嶼看到綠蠵龜上岸產卵的難得畫面。「我很幸運的在很靠近的位置,看到綠蠵龜媽媽產卵的樣子。」Janet說:「過幾天再回到海灘,小綠蠵龜已經孵化,努力爬向大海。」小綠蠵龜緩慢投奔大海擁抱的身影讓Janet留下眼淚,也深深感受到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雖然蘭嶼讓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憶,不過Janet可是抱病主持節目。Janet一搭船到蘭嶼就頭暈目眩、全身發抖,五天的外景時間有三天都因急性腸胃炎到蘭嶼醫院報到。「那時候我發燒到四十度,每天到醫院打完針後,再開始一天的主持。」

Janet在蘭嶼要採訪的金曲歌王陳建年一聽到她生病,親自煮了薑湯,再一次讓Janet感受到台灣人暖暖的人情味。擅長拉小提琴的Janet也與陳建年伴隨著夕陽,坐在蘭嶼的海邊,拉著琴、彈著吉他,一同合唱陳建年的得獎金曲-海洋。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嘜相害 警妓相殘的哀歌

Dscf4389 【記者陳瑋寧/生命力報導】流鶯阿娟在化妝台前上好粉底,仔細地疊上一層層眼影,塗上鮮豔的口紅,經過一番梳妝打扮後蹬上高跟涼鞋準備出門接客。《嘜相害》以虛構人物阿娟為主角演出流鶯的真實生活情況講述街頭性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將站壁流鶯的生存甘苦以紀錄片式的戲劇呈現。

自二〇〇六年性產業除罪化遊行後,台灣妓權團體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推出由林靖傑執導的紀錄片式戲劇《嘜相害》。短短二十分鐘的影片,表達警察與性工作者在政府高層「拼治安」的業績壓力下,兩者互相殘害、無奈的處境。日日春協會義工表示希望透過本片把底層的流鶯心聲傳達給社會大眾,了解她們在討生活的背後得承受被警察追捕或者是被「釣魚」白嫖的恐懼與辛酸。

「一天差不多做十幾個鐘頭,從中午十一二點開始站到半夜十二點。」環顧四週的流鶯阿娟站在騎樓下等著上門的客人。有時候一站就是站七八個小時,像「站黑板」一樣等不到客人。下雨天站在騎樓下全身被雨濺得濕答答,夏天蚊子多被咬成紅豆冰仍然站著等。景氣不好時兩三天都沒有客人但還是得站下去,小孩的學費、生活費還有卡債林林種種都要錢,不接客錢要從哪裡來。

警察三不五時的巡邏讓阿娟提心吊膽,因為被抓到在交易不是在警局關上幾天就是罰錢,幾天辛苦賺來的皮肉錢就因此付之一炬。但更防不勝防的是警察為了拼掃黃業績找人充當假嫖客以「釣魚」的方式引流鶯上勾。

《嘜相害》雖然是以戲劇的方式呈現流鶯的生活,但事實上片中的旁白是由真正的私娼述說口白。故事的內容也是以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長期的田野資料為基礎,由日日春協會的工作人員、劇場工作者不計酬勞合力完成本片。拍攝時較為困難的是不能讓真正的流鶯現身,只在拍攝現場一旁指導真正在接客的情境,一方面是保護隱私另一方面是避免引起警察的注意。

如同導演林靖傑在《嘜相害》的部落格上所言「希望:假如影像是社會運動的武器的話,這部片是匕首;假如影像是藝術的話,這部片是一首動人的短歌。」日日春協會期待透過這部片子能讓社會大眾看到現今性工作者的處境,思考台灣對於娼嫖之間整個法令與執法機制的問題,喚起群眾對議題的推動與重視。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