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3年3月27日 星期四

公益動物 為善不落「人」後

【記者蔡以真/生命力報導】

你知道現在從事公益活動已經不只是人類的專利了嗎?在國內或國外,有越來越多的「公益動物」出現,這些公益貓以及公益狗,在其主人的推動下,已經開始從事許多的公益活動。

家住基隆的江碧純推行公益動物的觀念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她表示,公益動物的定義很簡單,主人用寵物的名字定期捐款給慈善機關團體,捐款的金額不用大,有做最重要,這樣做的目的,主要在於讓動物們也有機會回饋社會,讓牠們不再只是接受人類幫助的一群,而也有機會反過來幫助人類。

江碧純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收留了一隻別人不養的流浪狗,這也開始了她為自己的寵物做公益的日子,十幾年下來,江碧純陸陸續續地收養了八隻流浪狗及流浪貓,四隻流浪狗已經相繼過世,目前家中還有四隻流浪貓。她拿著厚厚的一疊劃撥捐款收據說:「很多人因為愛自己的家人,所以用家人的名字捐款做善事,我因為愛我的寵物,所以我也用牠們的名字捐款做善事,反過來想,是牠們促使我去做更多的公益。」收據上的金額都是一百元或兩百元,她表示,金額不多,主要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參與,讓更多的人知道公益動物的觀念,進而為自己的寵物做公益,當每個人都這樣做時,聚沙成塔,就能發揮公益動物的影響力。

「流浪動物一直被認為是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其實牠們也可以反過來幫助別人。」江碧純說,人類收留流浪動物,使其成為公益動物後,這些公益動物便有機會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團體,而公益動物幫助的對象不一定要同為流浪動物的機構,牠們也可以幫助人類,這樣子人類與動物之間便能夠成為一個互助網,彼此幫助。她還表示,當動物做了公益後,人們自然會尊重牠,流浪動物也可以得到尊重。

江碧純表示,收養流浪動物必須量力而為,如果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不僅沒有辦法好好照顧這些流浪動物,反而會成為周圍人的困擾。江碧純家中的一隻流浪貓前年生下了幾隻小貓,但這已經超過了她可以照顧的範圍,因此江碧純希望有意領養寵物的人士可以跟她聯絡,只要先行以要領養的小貓的名義郵政劃撥捐款給任何一慈善機關團體,再以劃撥單向她領養小貓便可,她更希望領養成功後,主人們還是可以定期為他們的愛貓做公益。

電話:(02)24237764 江碧純小姐


延伸閱讀:

1.中華民國動物福利環保協進會

2003年3月26日 星期三

螢火蟲花園 尋夢新天地

【記者邱文秀/生命力報導】

在台北縣三峽鎮,有一座「螢火蟲花園」,園內除了可觀賞在都市不易見的螢火蟲外,每年春季油桐花開時還可以賞花。

負責人陳建興表示,二十年前他買下三峽的這塊土地,準備讓家人渡假時用,在整理土地時無意間發現了這裡有許多的螢火蟲;當他看到小孩見到螢火蟲後驚喜的表情,便決定要保育日漸稀少的螢火蟲。

陳建興表示,原本他只想將螢火蟲花園地當作家族聚會的休閒場所,但隨著園內保育工作的進行,螢火蟲花園知名度也越來越高,許多人慕名而來想觀賞螢火蟲,所以便決定開放給遊客參觀,至今已有五個年頭。

螢火蟲園區原本是一畝荒廢了幾十年的梯田。陳建興說,整座園區從花草樹木到復育螢火蟲的水溝及小池子都是他和太太親手建造的。為了保護螢火蟲,他更保留上坡的一大塊土地不去開發,禁止參觀的遊客進入。

陳建興說剛開始經營螢火蟲園區時,他和太太完全不了解螢火蟲的習性,而國人對保育螢火蟲這方面還未起步,沒有什麼資料可供參考。陳建興表示,由於陳太太早年參與了許多日本的環保運動,對保育及環保都很有概念,所以他們從日本取回許多書籍及資料,靠著自己的摸索走到現在。他說,目前園內的螢火蟲種類從八種擴充到十二種,如水生螢火蟲及陸生螢火蟲,都可在園內發現他們的蹤跡。 

陳建興表示,螢火蟲的生命十分脆弱,只能生長在不受農藥污染的環境;但受都市開發及大量使用農藥、殺蟲劑的影響,他們生存的領地正一點一滴的被人類侵占。陳建興說,「光害是造成螢火蟲數量減少的兇手之一。」 每到了交配時節,路旁林立的路燈也會影響到他們的繁殖及生存。為了螢火蟲的保育,螢火蟲花園在入夜以後,便完全不開燈,只點蠟燭來當光源。

陳建興說羽化後的螢火蟲成蟲大約只有一個星期的壽命,在完成交配後很快便會死亡。由於噪音也會影響到螢火蟲的交配繁殖,所以他要求來園區參觀的客人都必須保持安靜,所幸大家都十分配合。即使園區內同時有兩三百名遊客,除了蛙鳴蟲吟外幾乎聽不到一點人為的噪音。

陳建興表示由於有不少學校會來此做戶外教學的活動,所以園區裡有放映室及教學影帶提供給教師使用,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螢火蟲的生態,對保育工作也有所幫助。

現在陳建興幾乎每天都會來照顧螢火蟲花園,他說每天接觸大自然,聆聽蟲鳴鳥叫,人的心靈似乎都被淨化了,個性也有轉變。他表示三、四月份時,油桐花開,加上處處飛舞的蝴蝶以及入了夜後成群的螢火蟲,可說是園區一年四季當中最美的時候了;園區也會不時舉辦放天燈等活動,民眾假使想偷個閒遠離都市的塵囂,不妨在那時打個電話預約前往欣賞。


延伸閱讀:

1.螢火蟲花園

2.環境資訊中心/螢火蟲

康老師學苑 提供心靈互動空間

【記者黃衿瑩/生命力報導】

「康老師學苑在網路上提供給社會大眾一個線上互動的機會」,心理諮商師王釗文說,康老師學苑的成立,是格瑞思心理工作室用專業回饋社會的窗口,利用網路的資源,提供給社會大眾一個免費心理諮詢的空間。

格瑞思心理工作室成立已屆滿四年,王釗文說,工作室的成立與社會的需求有關聯,有需要幫助的人即需要工作室,以提供社會大眾一個生活調適及心靈成長的空間,而不只提供一對一的諮商。但是工作室隨著成立的時間越長,越擔心所提供的資源不夠充足。工作室目前只有五位工作人員,在如此的小型機構中,工作時間長、壓力也大,但相對地,若能得到學員的回饋,是工作中最豐碩的果實。

康老師學苑是由專業心理輔導老師所主持,主要針對心理相關主題,開闢熱線聊天室與Q&A專區提供給社會大眾一個共同探討與學習的園地,學苑之所以取名為「康老師」,是取自於Counselor(輔導員)的首音,提供各項的心理諮詢服務與資料,以作為心理教育與自我成長的參考。

「我們主要是想提供大眾一個喜歡使用的空間」,王釗文說康老師學苑已成立四個多月了,會使用這個空間的民眾,大多是就讀於專科以及大學的學生,和年齡層處於二十到三十歲間的社會人士。上聊天室的人,大多是詢問情緒管理、人際關係、注意力缺失症與過動症等問題,雖然在聊天室中,無法徹底解決大家的心理問題,但是康老師會盡其所能地提供給民眾基本的建議與資訊,給大眾一個抒發的空間。

在康老師熱線聊天室剛開始運作時,會先在網路上依大家票選出來的主題,再和學員定時相約在網路上聊天,但是慢慢的,王釗文考慮到主題的擬定,反而會讓上聊天室的學員受限,因此目前康老師熱線以暫停主題的方式,固定在每週二晚上七點半到九點,與學員相約聊天室,聊天的話題則不限制,只要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聊天室中和康老師討論。

康老師Q&A專區,則是針對學員的問題,以留言板的方式回答;所有的問題與資料再經過彙整之後,會在康老師導航專區中,針對不同年齡層所遭遇到各種不同心理需求及困難,提供有效的搜尋。王釗文表示,未來有計劃將康老師Q&A區中的資料,整理成專題,以發電子報的方式,提供給有需要的民眾。

兒福少福一法化 保障孩子福利大

【記者王紹瑛/生命力報導】

小明(化名)在十歲時受到父親虐待,一般兒福機構便依照兒童福利法幫他找個適合的安置機構。在小明十二歲時,因為年紀已經符合少年福利法的法定年齡而受到少福法的保護,但兩法所規定的安置環境有所差別,因此小明面臨重新更換安置機構的問題,必須得重新適應環境。

兒盟研究員陳若喬表示,孩子的成長是連續發展的,但由於兒福法和少福法的區隔,常讓孩子無法獲得長期保護,因此實在必須整合此兩法的福利工作、人力和資源,保障孩子權益,避免資源的重複而導致浪費。因此兒盟致力推動兒福法和少福法的合併,保障兒童、少年的權益。兒盟所推出的合併版本「兒少法」強調孩子的身分權益、加強初期預防和支持家庭的服務、強化一般性保護,及設立收養資訊中心。
就其中孩子的「身分權益」而言,陳若喬表示,台灣現在孩子無戶籍、販嬰的情況嚴重,因此更要落實出生通報制度,讓小孩的戶籍、身分不致因父母的怠惰受影響,解決未婚或外遇出生的孩子卻沒人認領,以及大陸二奶所生的孩子是否能得到台灣身分的現象。此外,讓每一個小孩只有一個統一編號,杜絕偽造孩子身分和調換嬰兒的情況。

陳若喬表示,在親子關係確認方面,目前法律規定一年內當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並非親生,便可向法院提出證明,給予孩子真正的身分。「兒少法」增列讓孩子可以主動提出證明,而不只是被動地因父母希望讓孩子知道其親生父母才舉出證明,讓孩子也有主導權的概念。此外,當父母提出證明時,孩子可能年紀尚小,無法為自己爭取權益,因此兒盟期待主管機構從中介入,幫助孩子爭取權利。

「兒少法」更加強「初期預防」和「支持家庭」的服務。初期預防是強調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的兒童能透過早期療育,讓他們與一般人生活無異。陳若喬說,像孕婦在作羊膜穿刺時,可以提早得知小孩是否有身體上的缺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期待小孩在接受早期的療育後,生活功能跟正常人一樣。

「支持家庭服務是強化家庭的功能。」陳若喬指出,政府可以依法加強家庭教養、育樂等功能,如親子關係的輔導,讓父母學習和小孩溝通,讓孩子有更健全的成長環境。

陳若喬說,對於兒童、少年的保護措施,兒盟版的「兒少法」更加強對孩子的「一般性保護」。此重點是當孩子出現不構成犯罪的偏差行為,如在學校毆打同學,在此情形發生後,馬上了解孩子行為偏差的原因,予以輔導,預防孩子犯下大錯。

「為保障收養兒童少年的權益,設立收養資訊中心是民間版『兒少法』的特別之處。」陳若喬指出,國外都有類似的資訊中心,完整地保存收養兒的資料,內容包括孩子的親生父母是誰,收養人的健康狀況等,避免以後發生近親結婚、遺傳性疾病的狀況。

除此之外,如果將來孩子想要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也可透過資訊中心的資料尋找。陳若喬表示:「社工會評估孩子是否適合找尋親生父母,若孩子的父親是殺人犯時,除評估之外,在認親前,還會安排一些心理輔導或諮商,降低孩子知道爸爸是殺人犯的傷害。」

「其實兒福法和少福法實施年代已久,內容跟不上社會和家庭結構的變遷」,陳若喬說,孩子們的的需求和生活型態日新月異,輔導與保護兒童及少年所面臨的問題已有所不同,因此為促進兒童、少年的身心健全發展,推動這兩法合併是必要的。


延伸閱讀: 兒童福利聯盟

2003年3月20日 星期四

自然步道協會邀您品賞「蕨」色人間

【記者丁羽禪/生命力報導】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研發市郊山區的自然步道,使都市綠帶連結成網,並且透過自然步道的解說活動,提供民眾親近大自然的管道,在假日的時候空下半天或一天的時間,暢遊自然步道,細細地看、靜靜地聽、輕輕地摸、用鼻子嗅一嗅、用心去感覺,正確地觀察自然,自然能夠滿載而歸。

一九九一年的時候,主婦聯盟的前任董事長陳來紅與台大植物系教授郭城孟同遊阿里山,兩人在欣賞阿里山美景之餘,有了一個特別的發想:為什麼我們要感受大自然的美還得跑到這麼遠的地方來?難道我們不能在生活週遭捕捉到同樣的美?在他們兩人的努力之下,「主婦聯盟─自然步道委員會」誕生了,並且隨著會員人數以及組織規模日益擴大,在一九九九年正式升格為「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目前總共有六百多個會員。

自然步道協會有一個專業的「綠人解說服務隊」,所謂「綠人」就是自然步道的解說員,目前總共有一百多位的綠人,在各自然步道為大家介紹當地環境生態,這些綠人們都是義工性質,在受過協會的培訓之後,帶領著小朋友、大朋友一塊兒踏進渾然天成的「自然教室」。

「綠人解說服務隊」的最大特色就是他們的「蕨類小組」,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的秘書黃婉玲說,台灣的蕨類密度之高,是全世界屬一屬二的,由於創辦人台大植物系教授郭城孟本身就是國內的蕨類權威,因此由他所帶領出來的「綠人」們,不僅能詳盡的解說每條步道的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史蹟,也能教導小朋友、大朋友仔細觀察容易被忽略掉的蕨類植物,一同來體驗「蕨」代風華。

自然步道協會目前規劃有七條自然步道,橫跨大台北的北區跟南區,分別是芝山岩(士林區)、圓通寺(中和市)、仙跡岩(文山區)、軍艦岩(北投區)、虎山(信義區)、象山(信義區)及台大自然步道(大安區)。黃婉玲表示,每條步道都有當地特殊的自然景觀可看,並且兼具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例如芝山岩步道全域為二千多萬年前所形成的大寮層砂岩,屬於海相地層,不僅有風化窗、洋蔥石等地質景觀,還有貝殼化石以及豐富的海岸植物,更有二級和三級古蹟可看;圓通寺則與一般花花綠綠的廟宇不同,整體建築十分素雅,融合了歐日及唐代傳統風格,是一座小而莊嚴的廟宇,圓通寺後山的地質為木山層,著名的地質景觀「一線天」,是最受小朋友喜愛的行程之一。

至於軍艦岩則是因為地處東北季風的風衝地帶,因此,雖然海拔僅有一百多公尺,卻可以發現生長在中央山脈中海拔兩千五百公尺的植物;象山雖然海拔低,卻因為廣植鳳仙花等花卉,而擁有種類豐富的昆蟲,夏天的時候最適合來象山尋訪蝴蝶的蹤影;台大的前身是台北帝國大學,在日本人的規劃設計下,建物都融合了羅馬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的特色,呈現古典的韻律之美,並且日本人把許多珍稀的植物都種植在台大校園內,從熱帶、亞熱帶、暖溫帶到涼溫帶,從中海拔到熱帶雨林、沼澤、海岸林的樹種都齊聚一堂,就如同台灣生態的縮影。

黃婉玲表示,除了協會本身主辦的主題導覽活動之外,學校和機關團體也可以自行與協會接洽,安排導覽行程;由於每條步道的長短、生態環境、人文史蹟都不一樣,所以,想要參加解說活動的團體或民眾可以先參考導覽手冊,來自行作選擇。如果解說活動中有加入認識蕨類的行程,就會需要花時間仔細觀察,也許無法如期走完整條步道,但是卻可以稍稍領略到蕨類的迷人之處,體驗「蕨」代風華。


延伸閱讀:

1.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

生態環保教育 從孩子做起

【記者陳彩娥/生命力報導】

成立於二○○○年的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是由現任協會會長黃中所創辦。協會成員主要由淡水鎮的居民所組成。成立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的目的,是以淡水鎮為基準,推動環保及保護河川的保育工作。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義工許臺英表示,協會的主要宣導對象為淡水鎮的學生。許臺英指出,下一代也就是學童的生態環保教育觀念,是較成年人重要,因為成年人的生活習慣已經養成,若要他們重新學習、改變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下一代特別是小朋友,他們的可塑性較高。許臺英強調,生態環保的教育,應從孩子做起。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雖然只成立了短短三年,但許臺英說,他們一直為淡水鎮居民提供環保方面的資訊。除此之外,更與淡水鎮公所和當地國小合作,向居民及小朋友推動各項有關環保的活動、生活環保及廚餘小妙法,例如教導住民用洗米水來澆灌花草植物、以回鍋油製肥皂及廢物利用等家庭環保教育。

許臺英說,廚餘所指的是以平常煮菜時,所剩下來的果皮、菜屑(包括蛋殼)及飯菜,加以堆置發酵而成的種植肥料。廚餘所產生出來的肥料,不但可改善土壤的品質,更可達到環保的效果,是一個每個家庭都能做到的家庭環保方法。

去年十月,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為了配合他們的環境保育教育的主題,曾為當地居民舉辦了一個「淨灘活動」,目的是希望藉此讓參加者,能更認識淡水河川方面的生態環境及如何保護生態。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蔡進發表示,協會主要是參與鎮公所的河川保育工作。大屯溪生態保育就是其中一個主要項目。協會協助鎮公所共同研究大屯溪的生態、生物等情況,實行以「自然工法施作護岸」,河床並以「多功能固床」來復育溪中生態。

淡水鎮公所農業課課長余昌吉表示,所謂的「自然工法施作護岸」,就是將泥土加進大石塊裡作為護岸,這就是「自然工法」。余昌吉說,以往大部分的河岸是以水泥作為護岸的方法,雖然前後兩者都可做到護岸的效果,但河川生物在水泥護岸下,是沒辦法存活下來的,而且溪水兩旁亦不能種植植物。

除了以「自然工法護岸」外,余昌吉表示,他們更在大屯溪附近鋪道,讓住民散步,同時設立有機農場。透過以上種種做法,達到全民監控河床的功能,以避免附近工廠的趁無人注意時將污水排入河床,影響生態,這就是「多功能固床」的方法。

余昌吉說,「自然工法護岸」已經到了快完工的階段,目前工作重心是在「多功能固床方面」。余昌吉表示,若大屯溪生態保育工程進行順利的話,會將溪水由淡水中和里引流到海邊,並在兩旁種植植物。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義工許臺英說,淡水鎮公所很早以前,就開始推動有關於廢物處理及垃圾分類的宣導工作。但在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成立後,淡水鎮公所在協會的共同推動下,明顯比以前更積極,淡水居民的環保意識的確有所提高。

淡水鎮新民街住民陳致元表示,淡水鎮的環保工作的確不錯,而住民也開始注意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但陳致元則抱怨說,淡水在週末及假日後,漁人碼頭、老街等地方垃圾比平日增多,環境變得十分糟糕。

許臺英表示,住民陳致元的抱怨,協會早就向淡水鎮公所反應過,但這問題連鎮公所都沒辦法處理,淡水鎮遊客增加,有利可圖的是商家,而遊客增加所帶來垃圾,則成為環保的問題。

許臺英強調,淡水鎮環保的最大問題是,他們一邊做環保,卻有人一邊在製造污染。許臺英建議,政府應在淡水捷運及人多的地方,多放置垃圾筒,以便疏緩淡水目前的垃圾污染問題。


延伸閱讀:

1.淡水鎮公所

2.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

周碧玉 愛和耐心灌溉特教十五年

【記者陳沂璘/生命力報導】

「特教老師即使具備了十八般武藝,有的時候仍舊會覺得不夠。」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已經超過十五年的周碧玉老師,有些感慨的說出自己多年教學經驗下來的感觸。

目前任教於台北市興隆國小障礙資源班的周碧玉,從一九八四年開始擔任資優資源班的老師,直到一九九一年換到語言障礙資源班任職,一直到現在;只不過一九九七年特殊教育法通過之後,語言資源班便更名為不分類的障礙資源班,不過仍是以語言障礙為主要的重點,學生從自己班上以個別抽離的方式,每週一次來到資源班上課。

周碧玉說,教資優班七年之後轉換到語言資源班,當中經過很大的轉變,她花了三年才適應截然不同的教學環境;「到資源班的前三年挫折感很重,你會覺得自己明明已經非常認真在教了,可是孩子偏偏就是學不會。」她說,老師往往都因為求好心切,急著希望孩子學會,卻反而感到挫折,甚至不知不覺中造成孩子的壓力。

曾經有一次,周碧玉遇到一位在發音上遭遇困難的學生,這個學生ㄍ、ㄎ的音都分不清楚,講話也都很難令旁人聽懂;周碧玉為了要讓他快點學好,除了一周一次的資源班課程之外,她每天都會特地抽一堂下課時間,去這個學生的教室,天天陪他練習發音,以免他忘記;學生的班導師也因此,特地叫這個學生邀請周碧玉一同參加班上的校外教學,周碧玉當天牽著那個學生的手,看他似乎不太開心,她就問他說:「老師跟你一起來動物園你高興嗎?」只見學生沒有說話,只是搖了搖頭;過了一會兒,學生才緩緩的說:「我今天不要學說話。」

那個當下,周碧玉才發現自己因為太求好心切、太急著想要把他教會,因此天天去教他,要他練習,沒想到卻造成了孩子的壓力。「從那次之後,我都會用這個經驗提醒自己,在教導身心障礙的學童時,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她說。

「孩子的學習其實有他的關鍵點、關鍵時期,如果你因為太愛他而著急,他反而會因此感到害怕、有壓力。」周碧玉又說。現在她都會注意,每個學生的個別教育計畫不要定得太緊,其實每個禮拜學生們都會有些進步,不需要急著馬上就要看到學習的成效,才不會造成本來在學習上稍有一段差距的孩子們心理上的負擔。

除此之外,周碧玉還強調,特殊教育的老師一定要積極的進修、充實自己,不然很容易會跟社會脫節;「有人說教久了智障,老師也會像智障;所以身為特教老師一定要多充實各方面的資訊,不然眼界、視野都會變小。」她說;尤其特教老師每天必須面對身心障礙學生隨時都會有意外的狀況發生,「如果你不繼續進修吸收新知,你要如何面對學生不同的障礙類別,以及他們每天都不一樣的情況呢?」

周碧玉自己就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取得師大特教研究所碩士學位,而且還在二○○○年時,選修了輔導的學分課程,其實她在一九八五年就已經在市立師院修過二十個輔導學分,「我的朋友都笑我說,都已經修過二十個學分了,還不懂得好好享清福!」她說,因為前後差距了十多年,輔導學生的理念、領域、策略、方法一定都有所改變,因此她選擇犧牲自己的假日再去進修。

除了在自己教學專業方面之外,周碧玉也十分積極的參加許多座談會,例如一些佛學、易經的講座,以及大學舉辦的各種學術研討會等等,「現在的我年紀也大了,可能沒辦法參加一整天的研討會,只好挑一些自己有興趣的研討會參加,不過這樣沒有壓力的參加也很好。」

「其實特教老師真的十分辛苦,所要進修的知識是永遠進修不完的。」同時她也提到,其實教育部也為老師們提供了許多教學輔導的相關策略、在職進修課程,學校也會舉辦研習營;尤其台北市在特殊教育的發展上,可說是全台最好的,因此有許多豐富的資訊和教材,可作為教師們進修的最佳選擇與資源。


延伸閱讀:

1.台北市文山區興隆國小

李淑媛 不輕言放棄的寄養媽媽

【記者蔡智傑/生命力報導】

「在我眼中,沒有什麼所謂壞的孩子。」李淑媛一邊說,一邊忙著應付身旁四個小鬼的嘻笑打鬧。加入世界展望會的寄養家庭計畫將近兩年了,李淑媛一直是社工員眼中樂觀開朗的小媽媽,看著牆上去年接受表揚的績優寄養家庭獎狀,李淑媛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們資歷算淺的啦!有機會能為這些孩子們做些什麼,也是我們的福氣。」

曾經擔任保母的李淑媛,一直都很喜歡小孩子,加上母親本來就是寄養家庭計畫的成員,於是在世界展望會的引線之下,李淑媛加入了寄養家庭的行列。「一開始我先生其實是不贊成的,他覺得何必給自己添麻煩,後來當他看到世展會播放的介紹影片後,他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可憐的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李淑媛說,她很高興丈夫可以支持她的想法,更慶幸的是,親生的兒子跟女兒也對這些「小客人」的加入表示友善。「我希望給我的親生孩子們一個借鏡,讓他們知道,現在的他們其實已經很幸福了。」李淑媛說。
斌彬(化名)是第一個來到陳家的小客人,媽媽在跟爸爸離婚之後無力扶養他,只好透過世展會暫時將斌彬寄養。「斌彬剛來的時候,很沒有安全感,害怕跟人接近,甚至連自己的大小便都無法控制。」李淑媛回憶著當初跟斌彬「奮戰」的過程。一開始她真的很頭痛,因為斌彬常常會把自己的大便塗得整間廁所臭氣沖天,卻怎麼講也講不聽。「後來我用輔導老師教我的方法,先讓他在房間獨處,想一想自己哪裡做錯了,再抱抱他跟他說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那個晚上,李淑媛一邊哭一邊跟斌彬說著話,當貼心的斌彬不發一語地擦去她臉上的淚水,李淑媛知道,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罐頭(化名)剛加入陳家的時候只有四個多月大,原本身體虛弱的他,在李淑媛的細心照顧下,健康情況已經逐漸好轉。今年一月,小罐頭的家人打算將他接回去,已經跟小罐頭相處一年多的李淑媛雖然不捨,但也只能默默地祝福他。李淑媛說:「記得他要走的那天,原本我想忍住情緒的,結果他還天真地跟我說『媽媽,拜拜!』,害我哭得好慘。」

現在正就讀小四的妹妹(化名)來到陳家才三個多月,卻已經讓李淑媛對這個好強的小女孩印象深刻。「妹妹是個防衛心很強的孩子,剛來的時候都不跟人說話,只是一直吵著要我幫她買新衣服。」李淑媛說,也許是妹妹之前的養父太寵她了,養成妹妹在物質需求上的壞習慣,所以現在她都會控制給妹妹的零用金,也一直灌輸她節儉的觀念。妹妹在學校也讓老師很頭疼,好勝心強的她,有時候甚至會對同學拳腳相向,李淑媛還因此特地跑了一趟學校。「當時老師還勸我早點放棄妹妹算了,可是我就是不想認輸,因為我知道,這些孩子是禁不起再次被放棄的。」在李淑媛的堅持下,妹妹終於逐漸打開心防,以前會罵髒話的習慣已經改掉,以前不喜歡寫的功課也會乖乖做完,以前口中的「阿姨」,現在也改口叫「媽媽」了。

「其實我真的要感謝好多人,我的先生一直鼓勵著我,世展會跟社會局的社工員也一直幫我們解決問題,如果沒有他們,我恐怕早就崩潰了。」原本為了專心照顧孩子,一直是專職家庭主婦的李淑媛,現在也開始到社區大學繼續進修了,希望能為自己開拓更不一樣的生活。對於那些有意願加入寄養家庭行列的人,李淑媛有感而發地說:「你們真的要很有勇氣!當然,還要有更多的耐心跟包容心,既然決定加入了,就不要輕易放棄,不然對自己或對孩子都是種傷害。」寄養服務的工作是條漫長的路,但對於李淑媛來說並不寂寞,因為她知道,每個曾經在這裡駐留過的孩子,都會在她心中守護著她的信念。

台灣世界展望會寄養服務中心聯絡方式:(02)2502-5689


延伸閱讀: 台北市社會局

2003年3月19日 星期三

燃料電池 未來環保新寵

【記者邱文秀/生命力報導】

近日國際情勢不穩,許多民眾一定相當擔心美國與伊拉克開戰後引起能源危機。根據科學家估計,不久的將來目前人類所大量使用的石油、天然氣將分別耗盡,為了解決能源危機,以及減少環保污染等問題,科學家現正研究新的能源來取代傳統的煤炭或石油等能源,而乾淨、環保的燃料電池便是替代方案之一。

燃料電池,顧名思義即是以燃料當做能源產生能量。據元智大學燃料電池中心的鐘國濱博士表示,未來幾年燃料電池將會被普及化取代我們現在所用的電池。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的郭景宗教授說目前國外已研發出燃料電池車,只是技術上還有很多待改進的地方,故還未量產。

而燃料電池是如何產生能量,鐘國濱解釋說燃料電池的發電原理,簡單來說是將水經電解產生氫和氧的過程反向操作,進而產生電、水與熱。氫或甲醇是燃料電池最主要使用的燃料。

鐘國濱表示燃料電池最大的優點便是高效率與無污染。用傳統的媒、石油、瓦斯等物質的化學能轉變成電能需要三個步驟,先將化學能轉變成熱能或機械能再轉為電能,過程比較繁複故一般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效率。而燃料電池的能量相對較高,利用輸入燃料間接混合氧,不須經過轉換機械能的過程就能持續產生電力,直接將化學能轉成電能,效率可接近百分之四十,還可回收餘熱,使其效率輕易高過百分之六十五。

除了效率高之外,鐘國濱說燃料電池使用時幾乎不會產生任何有毒的廢棄物,比目前最清潔的天然氣發電廠還乾淨,以燃料電池取替內燃機作為汽車的動力來源,便不會再有排放廢氣影響環保以及健康上的顧慮。因為燃料電池只會排出水蒸氣,不會像傳統汽車排出導致地球變暖的碳氧化合物,以及對人體有害的二氧化硫。再者,使用燃料電池發電的汽車幾乎不會產生噪音,因此不論是基於環保或節約能源的理由,未來燃料電池將會逐步取代現有技術而被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郭景宗教授說在正常使用下,只要不斷供給燃料,燃料電池便可持續運作下去,但電池在進行反應時會耗損器材,另外若燃料中有不純的物質,也可能會造成性能耗損的問題。而燃料電池使用時雖然不太會產生廢棄物,但其最常使用的燃料是氫氣以及甲醇,而氫氣及甲醇不是自然界中原有的產物,如何取得這兩項原料是一個問題,目前氫氣大多來自於石油提煉過程中所衍生的副產品,在提煉中還是可能會產生污染,所以也不能說完全不會有環境污染的問題。

郭景宗指出目前燃料電池還未能普及化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價格太貴,還有技術上要改進的地方仍很多,如燃料的取得及保存攜帶方式,目前日本已經有以燃料電池提供電力的筆記型電腦,但是目前規定不能攜帶氫或甲醇上飛機,對有些使用者會造成困擾。燃料電池固然有很多優點但還要面對既有的競爭者,例如目前的汽車除了未來要面對能源耗盡的問題外,本身以及技術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缺點。

鐘國濱也說目前世界上雖已開發出使用燃料電池作為動能的概念車,但是造價十分昂貴,一台要新台幣千萬以上還不能普及化。但是燃料電池已被視為最理想的未來汽車科技,現已有許多知名汽車廠商都在致力於這種車的開發,如通用、豐田等汽車公司。郭景宗說目前科學家都在致力於燃料電池的技術改進,未來部分燃料電池專利解套後,再加上日益精進的奈米技術,燃料電池車將會滿街跑。

目前台灣的學術界及產業界均紛紛投入燃料電池的相關研究,例如台大、元智、台塑及亞太燃料電池等。其中亞太燃料電池已推出了實質的產品燃料電池電動機車,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成果陸續發表。


延伸閱讀:

1.亞太燃料電池

2.元智大學燃料電池中心

他們「放逐」台灣 只為搏一個未來

1 【記者郭沛軒/生命力報導】

「亞洲放逐」是一部電視紀錄片,描述三位泰國勞工來到台灣工作,卻不幸因為工廠惡性倒閉,雖力求抗爭,最終仍求償無門被遣送回國的真實故事。本片在一九九九年製作完成,去年曾在公共電視播放。最近以「亞洲放逐」為內容的紀錄電影「離鄉背井去打工」,還在台北電影節獲獎。

「亞洲放逐」的製作人,光啟社社長周文義說,「亞洲放逐」一片催生的主要動機,是副社長丁松筠神父平時就喜歡接觸外籍勞工。此外,光啟社另外有位雷神父一向對亞洲文化中的人口移動與經濟發展存有高度興趣,加上九八年時發生了擎揚工廠惡性倒閉事件,造成近百名外勞完全拿不到薪水,還面臨要被遣送出境。光啟社因而開始籌畫拍攝此片,希望能喚起社會大眾對外勞處境的重視。

周文義說,製作「亞洲放逐」一片,所花費的時間與經費都十分龐大。因為除了拍攝外勞在台灣工作的情形與抗爭的片段之外,工作小組還前往泰國,實際拍攝這些泰勞在母國的生活景象。「而且這部影片至今仍無收入。」周文義說,所有的製作費用除了光啟社本身負擔外,也只有靠善心團體的捐贈。「原先期望以電影的方式製作,但礙於經費,最後也只能改以電視紀錄片的方式製作。」

周文義表示,「亞洲放逐」跟一般紀錄片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它不僅陳述一個社會現象,而且試圖探討心理層次的問題。「我們替『亞洲放逐』做了一句解釋-拿生命搏一個未來。」「亞洲放逐」一片,是敘述泰勞桑菲特、查亞、尼亞到台灣打拚的故事。他們三人為了到台灣工作,向銀行借了錢支付昂貴的仲介費用,第一年的薪水幾乎只用來償還仲介費,結果就在這時,碰上工廠倒閉,被迫回國。另外,有人還因為離開家鄉的這段期間,失去了妻子跟女兒。然而,當他們被問到是否還願意到台灣工作時,答案竟然都是肯定的。

擎揚工廠惡意倒閉時,當時任職於希望職工中心的龔尤倩曾多次帶領外勞們進行抗爭。龔尤倩認為,來台灣工作的外勞多半出身於務農的泰國東北部,對他們來說,台灣就是一種現代化與優越化的象徵,跟他們生長的地方比較起來,台灣是有希望的。龔尤倩說:「來台灣除了最基本的目的-賺錢改善家庭生活之外,對外勞來說,來台灣還代表著一種『文化上升』!」

「就因為有希望,所以他們覺得值得試試看。」龔尤倩繼續說到,即使是處在台灣產業結構的最底層,而且勞動條件中存在著3D(即Dirty骯髒、Difficult 辛苦、Dangerous 危險)的工作環境,外勞們還是願意冒險。只是,這場「冒險」就像進賭場試手氣一樣,不一定每個人都能賺著錢回去。

周文義說,「亞洲放逐」雖然無法實際改善外勞們的物質生活,但相信至少能對外勞們的精神生活有所幫助,他希望這部片能夠引起政府對外勞問題的重視與關心。龔尤倩則認為,外勞對於台灣而言,是一面歷史的鏡子,外勞來台灣找工作,其實就像早年中國人去美國當苦力一樣。她期待,像類似「亞洲放逐」的紀錄片,能提供台灣在產業教育、社會福利與種族對待等方面,進步的機會與動力。

僵直性脊椎炎協會 從關懷出發

【記者簡國帆/生命力報導】

秉持著「傳播衛生教育,讓病友對自己權益有爭取的合法管道」的宗旨,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成立五年,由一開始全是醫師的組成,直到現在所有幹部全都由僵直性脊椎炎病友擔任。

由一群醫師共同發起催生之下,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們在一九九六年五月廿七日成立了這個關懷協會,呂繡羽說:「我們的成立是根據政府的人民團體法,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到成立團體的事務,一開始對政府規章不是很瞭解,歷經五年的慢慢成長後,終於達到一定水準。」她也說:「理監事都有自己的工作,要維持下去,真的需要很大的熱心。」
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現在共約有六百八十名會員,然而,根據協會統計,目前台灣社會中,大概有四到六萬名脊椎炎的患者。呂繡羽說:「其實很多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發病了,我們會員裡,年紀最小的有八十幾年次的。但是大部分病友都不清楚這方面的資訊,以為是長骨刺。因為誤診而延遲治療時間,造成脊椎變形的病友不少。」

「我們協會是以關懷為出發點,希望提供病友與醫生溝通的橋樑。」她說,「我們一年會辦三到四次的醫學講座,地點不侷限在台北,從北到南都有,每次講座都是由免疫風濕科的醫師主講,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甚至有到幾百人。」

「除了講座,我們會不定期發行會訊,將會訊寄送給會員,讓他們了解最新的資訊。同時,協會會向醫師邀稿,請他們寫關於僵直性脊椎炎的文章,也有病友投稿,分享自己的感覺﹔或是在報紙上看到相關好文章,徵得同意後轉載刊登。」

關懷協會也會舉辦聯誼活動,讓病友們彼此認識交流,讓他們在精神上互相鼓勵、支持,彼此分享心情,以及提供經驗,讓其他病友們知道關於脊椎炎的注意事項,「因為,這種痛真的要痛過才知道。」

關懷協會除了提供醫療資訊,也有相關的心理輔導,呂繡羽說:「因為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會導致脊椎變形,使得有些病友失去自信;也有些父母發現小孩有僵直性脊椎炎時相當憂慮,我也有接到不少這種電話,這些我們都會轉介相關會員幫助。」

有些父母自己有僵直性脊椎炎時,會擔心會不會遺傳給小孩,呂繡羽表示,「不是一定會得,只是得的機率會比一般小孩高,只要小心一點就好,不用太過擔心。」

在協會資訊提供方面,「我們協會有很多固定醫師,在病友尋求治療時,醫生有時會向他們推薦協會,同時也會有新聞媒體的介紹,或是會員朋友有興趣,也常會打電話,甚而親自來索取相關資訊,例如會訊,我們也都免費提供。」

呂繡羽說:「我們會員大會最近剛結束,而且開始在籌畫成立南部分會,慢慢步上軌道後,希望能服務更多的病友。」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

愛加倍小組 給聽語障者加倍的愛

【記者黃衿瑩/生命力報導】

愛加倍社會福利關懷協會,於二OO二年四月二日成立愛加倍小組,專門協助聽語障者就業輔導,其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尋找企業媒合,請雇主提供工作機會,同時會與啟聰學校資源結合,讓剛從學校畢業的聽語障生能順利找到工作。

「我們要讓聽語障者走出自己的道路,不需要社會的憐憫。」蘇美莉在愛加倍社會福利關懷協會擔任就業服務員的工作,幫助一百多位聽語障者就業。她說:「看到這些孩子們的成就,我覺得我的生命已經值得了。」
位於重慶北路三段啟聰學校旁的愛加倍社會福利關懷協會,接受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委託「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於二OO二年四月二日成立愛加倍小組,專門協助聽語障者就業輔導。愛加倍小組每週三晚上都會請聽語障學生於台北靈糧堂,進行聖經及詩歌的導讀,做身心靈的交流,也讓已就業的聽語障生分享生活經驗與工作心得,並定期舉辦聽語障生的慶生會,讓聽語障的孩子們,能有更多交流的空間與機會。

愛加倍小組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尋找企業媒合,請雇主提供工作機會,同時會與啟聰學校資源結合,讓剛從學校畢業的聽語障生能順利找到工作。需要幫助的聽語障生,通常需先經由愛加倍小組的就業服務員開案諮詢,以了解每一個不同的個案,愛加倍小組就業服務員陳光仁說:「我們必須了解每一個聽語障孩子的人格特質與家庭背景後,再進行就業輔導。」目前已有五十位輔導成功的聽語障學生,在職場上就業。

通常愛加倍小組的就業服務員要與聽語障生溝通,必須透過手語、筆談或手機傳簡訊的方式進行,由於空間距離的關係,因此愛加倍的輔導員也常常必須要利用晚上的時間,以電腦的網路即時通訊軟體,和聽語障生在線上溝通,做心理的諮詢輔導與交流。

蘇美莉表示,聽語障生和一般人會有認知上的落差,他們在職場上碰到最大的困難與挫折,就是與同事之間無法溝通與互動,也無法理解雇主的要求。「我們常會碰到被雇主抱怨的情形,但是也只能不斷地與雇主溝通。」蘇美莉表示,通常會被雇主訓話的聽語障生,都是家庭支持度不夠,心靈較脆弱的孩子,對於他們,必須花更多的時間給予關懷。

蘇美莉說:「只要是牽涉到一個人生命的事情,就很沉重,為他們禱告時,我常常一直掉眼淚。」由於溝通上的障礙,再加上自卑的心理,常常一個眼神與態度,就會使他們受到傷害,因此聽語障生常有情緒低落的情形發生,造成請假、遲到早退的次數較頻繁。

周凱華是一個就業輔導成功的案子,他目前於新光三越百貨美食街的阿官火鍋專家店,擔任內場餐點製作工作,由於本身具備讀唇語的技巧,藉由筆談可以與人溝通,未來也有計劃考取中餐證照。蘇美莉表示,由於周凱華是功能性較強的孩子,溝通能力和自主性較高,加上本身肯學習的態度,受到雇主的喜愛,因此在職場上有不錯的表現,她說:「必須讓聽語障生對一份工作有一份期待,才能發覺工作樂趣,尋找自己的目標。」

蘇美莉表示,有些聽語障生的文字能力較弱、自主性不夠高,但是輔導員無法時時刻刻在職場上陪伴他們,就必須利用手機以傳簡訊的方式,請他們回協會接受輔導,安排星期一到五晚上的時間關懷他們,雖然辛苦,但是她認為付出越多,收穫越多。

蘇美莉笑著說:「上帝給我眼光發現他們的才華。」她認為對於聽語障生,不能過度呵護,但是卻非常願意當他們的避風港,未來也有計劃讓聽語障生朝舞蹈與手語的專業訓練發展。


中華民國愛加倍社會福利關懷協會

不缺基因 視障者缺乏公平機會

【記者徐展青/生命力報導】

「盲人缺少的不是基因,而是缺少社會給予公平的機會」,台灣新寶島視障藝文協會理事長陳國平表示,由於政府與社會大眾的不了解,常誤以為身心障礙者就缺乏學習與工作的能力,往往使身心障礙者缺乏公平的就業與就學機會。他表示,希望未來政府與社會大眾能完全接納身心障礙者,撤除這些限制的規定,讓障友享有充分受教育與應考的權利。

「盲人缺少的不是基因,而是缺少社會給予公平的機會」,台灣新寶島視障藝文協會理事長陳國平表示,由於政府與社會大眾的不了解,常誤以為身心障礙者就缺乏學習與工作的能力,往往使身心障礙者缺乏公平的就業與就學機會。
目前任職於「抓龍館」盲人按摩中心的按摩師傅蘇春憲說,他就是在盲人重建院學習按摩的手藝。「盲人不是只能做按摩」,自己本身也是一名視障者的陳國平說,他並不是否定盲人從事按摩工作的價值,但盲人按摩應該只是視障者謀生的技能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方式。

陳國平說,由於許多民眾不了解盲人,誤解盲人缺乏視力就缺少了工作或學習的能力,以為盲人就只能從事按摩,不能跨足其他行業。他說,「按摩就是盲人接受被迫式的命運,在台灣這個被迫式的環境,從事被迫式的行業」。
陳國平表示,選擇職業的前哨站應該是興趣,但他曾私下詢問過許多從事按摩的盲友,問他們對什麼有興趣,盲友們的答案包括舞蹈、音樂、烹飪等等,但卻從來沒聽過有盲人回答興趣是「按摩」的。
陳國平說,他一直希望一般大眾能接納身心障礙者,讓身心障礙者走入社會。他說,像視障藝文協會所成立的「新寶島視障者藝團」與庇護餐飲店「黑又聾—ㄒㄧㄚ餃館」等機構的目的,就是希望視障者能走出「盲人只能做按摩」的迷思,鼓勵有餐飲、音樂、舞蹈與藝術興趣的盲友們,也能堅持自己的興趣與理想,選擇自己所喜愛的職業。

陳國平還說,目前國內盲人接受教育時,仍然遇到不少困難,他表示,像台北藝術大學目前就沒有招收視聽障的學生;國家舉辦的殘障特考,也規定視障者在接受矯正後,視力較佳的一眼必須達○點一以上,而對聽障者方面,則規定聽力較佳一耳的聽力損失不得超過九十分貝,致使全盲與重度聽障的障友至今仍沒有應考的資格。

他表示,希望未來政府與社會大眾能完全接納身心障礙者,撤除這些限制的規定,讓障友享有充分受教育與應考的權利。不過,考試院考選部則表示,礙於各級政府機關對雇用殘障公務員的生理要求,殘障特考未來也不大可能降低體檢標準。看來日後身心障礙者要爭取參加國家考試的權利,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台灣新寶島視障藝文協會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14號
電話:25581081


延伸閱讀
身心障礙者服務網
身心障礙特考知多少?
身心障礙e能網  

泰緬柬的教育希望 由台灣出發

【記者曹璐明/生命力報導】

沒水、沒電、沒有學校。天亮了,孩子跟著父母下田工作:鋤草、耕田、插秧。 在家裡:舂米、挑水、洗衣 、織布、帶弟妹,日復一日。以上是泰國及柬埔寨之偏遠山區及少數部落的兒童生活情形。現在你將可以付出你的愛心,讓他們的人生從此由黑白變成彩色的;只要用二百元,就可以幫他們實現上學的願望。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執行秘書詹瑜說,現在起至三月底止,「請用二百元,幫他們上學」的教育補助專案,便是民眾付出自己愛心的管道之一,讓這些兒童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未來,使他們了解到生命中其他的可能;只有持續的關懷,不間斷的愛心,才是他們永遠的希望。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已走過難民服務工作廿三年,亦是台灣唯一長期派駐海外從事難民服務工作團體。目前工作的地點在泰緬邊境及柬埔寨,分別從事難民、鄉村小學教育及戰後地區失學兒童教育工作,包括教導當地學童泰文,讓他們能融入泰國社會之中;提供遊民兒童返家與教育的追蹤輔導,以解決嚴重的遊民問題。

多年來該服務團的工作經費以外交部的經費補助為主,民間捐款為輔。然而,數年前因外交部政策的改變,服務團不再有外交部的補助,確實是一個重挫。為了延續台灣團體在海外工作的經驗、為了信守對服務國家及服務對象的承諾,服務團依舊堅持繼續未完成的工作,靠著小額捐款繼續從事國際人道救援工作。

詹瑜表示,服務團在這些貧窮國家的偏遠山區蓋了許多間茅草教室,或許它的硬體環境並不是那麼的理想,但是卻讓當地的小孩子有了開始讀書識字的機會,也為這些少有外人注意的村子帶來希望。

詹瑜說到,在泰緬邊境有著許多的緬甸難民,在當地的生活狀況極差,許多的大人因為不會講泰文,而缺乏在泰國當地的謀生能力,所以服務團現在在當地教育輔導的首要工作,便是教導當地孩童學習泰文 讓他們未來在泰國有基本的學習和謀生機會,這看來或許是最基礎的教育,但卻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現在在台灣的小孩子,接受教育大多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的許多角落,仍然有著許多需要幫助的孩子,「上學」或許是這些孩子生命中遙不可及的夢,也是他們心目中小小的聲音。


捐款戶名:中國人權協會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

帳號:18501135

地址:100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3號四樓之3

Tel 02-2393-3676*28,29

Fax 02-2395-7399

湖田國小 把陽明山當教室

【記者王紹瑛/生命力報導】

「如果要比怎麼摘海芋,我們湖田國小的小朋友一定是第一名。」湖田國小教導主任李文英笑著說,由於湖田國小位於陽明山公園的竹子湖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田園教學,讓小朋友能從身邊的一景一物中學習知識,更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方。

湖田國小田園教學的特色主要是將教材融入社區人文和自然的特點、維護民俗藝術活動為主。李文英說,學校曾經讓小朋友去採訪竹子湖社區的老人家們,孩子不僅從他們身上挖出許多豐富精采的個人故事,更學到竹子湖的歷史、產業發展演進等知識。而竹子湖附近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是小朋友上自然課的好地方。

全台灣最大的「苗榜海芋田」更是湖田國小戶外教學的樂園。「每年的海芋季,我們總是全校出動到學生家長高于玄經營的苗榜去採海芋。」李文英說,高于玄身上豐富的經驗是活知識,透過他的介紹,讓小朋友更了解海芋的生長過程以及摘採的方法。

李文英表示:「湖田國小的舞獅團是學校的招牌,更是我們田園教學的特色之一。」為了要推動民俗藝術教育,學校一位有舞獅專長的老師與陽明山一座廟中的師父合作,共同指導小朋友舞獅,於是就促成了「舞獅團」。

每年的大年初一,舞獅團都會到竹子湖社區拜年。舞獅團的鼓手楊依潔說:「在表演時真的非常緊張,不過也因此讓我的打鼓技術進步很多,參加舞獅團學會打鼓,是我覺得最開心的事。」李文英笑著表示,透過拜年,打響了舞獅團的知名度,現在只要附近有什麼店開幕,都會邀請舞獅團過去「舞」一番呢!

「我們辦活動,目的不會只是讓小朋友玩樂,讓孩子從娛樂中學習知識才是我們的目標。」李文英說,像這次六年級的畢業旅行,預定到麟山鼻來趟「臨海溼地生態教學」之旅,讓平時看慣山地的小朋友來看看海是什麼樣子的,以及它附近的生態又是如何。

醫療心理社工員 家暴通報第一線

【記者陳怡帆/生命力報導】

「我要聽到我爸的鼾聲才睡得著,很怕自己睡著媽媽就被打死了」影片中已二十五歲的小倩,回想起在暴力屋簷下的日子,還會懷疑是不是父母不想生下他們。在三月十五日「兒童保護責任通報人研習課程」中,所播放的宣導短片讓在場觀眾為之黯然,許多家庭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在其心中不可抹滅。

主講人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社工師林惠娟表示,醫生、護理人員以及未來將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大學生,都是兒童保護責任通報人,因為他們是察覺家庭暴力的第一道關卡。此外,還有社工、教育、警察人員,都必須在發現有疑似家暴案件時,向家暴防治中心或當地主管機關通報,否則會罰鍰懲處。
「醫療對被害人是第一時間的協助」林惠娟說,被害人受傷在醫院治療時,醫護人員是否能給予其對外求助的信心,是很重要的,因為受害者對家暴防治體系協助的信心由此建立。除此,醫生有給予必要醫療、驗傷、採證的責任,林惠娟說在處理兒童保護案件時,除了醫療人員的通報外,也需要醫生的驗傷單及證明,因此醫療人員在家暴防治體系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不明原因的瘀傷或燙傷、癒和狀況不一的新舊傷表示反覆地被打」林惠娟說,孩童不願與他人接近、不想回家,或是夏天媽媽要他穿長袖衣服、害怕學校健康檢查,都是疑似身體虐待的情況。林惠娟說,若孩童抱怨上廁所的時候會痛或生殖器官會搔癢、疼痛,走路、坐姿很奇怪,害怕跟異性接觸,這些都是疑似性侵害的指標。

哪些情況可能是兒童虐待的案件?林惠娟說,當父母將孩子受傷的原因歸罪他人或孩子本人、無故延遲送醫、重複性地受傷;另外,當醫師詢問之前的醫療紀錄時,家屬若回答「那位醫師離職了」或「紀錄遺失了」,這樣的狀況都須注意。林惠娟表示,孩童對外界人際互動的陌生,加上面對施暴者的恐嚇,是很難主動向外求援的,因此更須老師及醫療人員的注意。

「很多情況不明確,對於要不要通報沒有標準答案」現場一位和平醫院急診部醫師郭聖遠提出質疑,馬上引起現場醫療人員的討論。郭聖遠說,很多狀況都很模糊,難以判斷是否可疑,而且家暴法未指出明確的懷疑指標,讓醫護人員也很困擾;除了擔心沒發現家暴案例須負的罰責,還要面對通報後當事人家長的抗議、質疑。他表示,雖然通報人的身分會予以保密,但施暴者往往會推測是誰通報的。

關於要求醫師在驗傷單上註明施虐者是誰,當場有醫生反駁說:「這無法由醫師來判定」。對此,林惠娟回應,醫生只要直接附註病人所說,關於致傷的可能因素即可。此外,去年北縣嚴姓女童疑遭性侵害,社會局被指控安置女童時間過長的案件,也引起學員質疑,林惠娟說,家暴中心接獲通報都會再透過訪談調查以求證,若確實有家庭暴力的情形,才會執行公權力將受害者帶離,因此北市家暴中心並非隨便拆離家庭,不過北縣家暴中心與北市畢竟單位不同,她不便多做表示。

透過這次課程的機會,家暴中心與醫界也做了些許的溝通。林惠娟說到藉這次的交流她會將許多寶貴意見帶回中心討論。她表示,未來將考慮召開研討會,討論兒童虐待案件判定指標不明確及醫療人員擔憂通報制度的問題,讓醫界與社會局作一討論溝通。


台北市二十四小時保護專線:0800024995

2003年3月18日 星期二

一紙文宣 讓李貴盛投身奉獻客家

【記者郭羿婕/生命力報導】

一九八七年《客家雜誌》所主辦的「還我母語萬人大遊行」讓客家人走上街頭爭取自我權益,不僅寫下客家文化運動的先頁,也是前桃園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李貴盛第一次參與客家活動,遊行啟發了他的母語意識,讓他開始投身為客家文化事業努力,直到今日,他仍舊不求回報地為客家事務默默奉獻著。

其實,讓李貴盛願意奉獻自己、無私地為客家文化打拼的起因,只是因為一張文宣。「當年,我在台北街上看到『還我母語大遊行』的呼籲文宣,突然覺得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自己身為客家人,就該站出來為客家族群討尊嚴!」他表示,在解嚴之前,因為政治環境的關係,客語很沒地位,很多客家人都不太敢在公開場合說客家話。這種情形,從小在苗栗客家莊長大的李貴盛相當熟悉。
李貴盛說,小時候常常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別人都不講客家話?很多大人在講客家話的時候為什麼都畏畏縮縮的?「長輩們都不說原因,後來我才漸漸明白,這是因為客家文化一直處於被壓抑的狀態,使得客家人說起自己的母語居然都覺得怪怪的!」因為這樣的感慨,讓李貴盛更堅持要擁護客家文化。

參加遊行之後的同年,李貴盛加入了《客家雜誌》的工作行列,處理雜誌社的業務,他表示,當時《客家雜誌》經營得相當辛苦,「常常逼近了出刊日才發現稿子不夠,不然就是拉不到贊助商、沒錢可以印刷,所以出刊就變得很不正常。」因為這樣,很多客戶覺得權益受損,紛紛向他抱怨,回憶起這些事,他苦笑著說:「我還被客戶大罵了不少次。」

「其實,我們這些從事客家文化活動的人都是『呆子』!」李貴盛笑著嘲諷自己說,大部分的人若要從事公益事業,極少數會選擇客家文化,「客家事務真的太冷門了嘛!沒什麼利益也沒有市場導向,當然很多人都不願意投入其中,但我們身為客家人,對於客家一直有一份『情』在,我們自己都不做了,誰來做?」

李貴盛說,自己就是因為那份深厚的情感賦予他動力,讓他奮不顧身繼續做下去,因此,後來雖然離開了客家雜誌社,但若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他也會盡力協助;之後幾年,還陸陸續續在寶島客家電台、新客家廣播電台等地方擔任義工,讓自己為客家事務多盡一份心力。

四年前,李貴盛被推薦當上了桃園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在他任內這幾年,不斷推動「紮根校園」的活動,「讓客語文化的再生運動,轉向學校來加強,例如公共事務協會一直在推行的『客語種子師資培訓』,我們目前採自行招收,對象則以桃竹苗地區的教師群為主,培訓老師們將客家歷史、音樂、童玩等文化,實際帶入校園中,也算是在逐步累積客家教材的資源。」

除此之外,桃園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也發展了一套客語教材「幼幼客家」,是專為兒童設計的客語學習教本,學生不僅能從書上學得正確的客語發音,也可以配合隨書錄製的有聲CD和錄音帶,加強小朋友的學習,期能讓學生從小就建立好的基礎。「其實這些事情由政府來推行,效果絕對會比較好,畢竟民間的速度不彰,效果也大打折扣,」不過,李貴盛表示,到目前為止,「幼幼客家」的使用者都給予很不錯的迴響,「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去籌備,也用了不少經費,有這樣的反應,我們都覺得很有成就感!」

現在的李貴盛,已於今年二月十九日卸任理事長一職,雖然不再掛有任何跟客家相關的職稱,但他仍繼續為客家事務貢獻心力、繼續擔任客家文化的義工,支持他的動力還是那句:「我們客家人自己都不做了,誰來做?」


延伸閱讀:

1.幼幼客家

2.新客家廣播電台

3.寶島客家電台

不能養狗 那就來助養吧

【記者詹云嘉/生命力報導】

是否想要養狗卻沒辦法養?或是想直接照顧狗狗,卻苦無機會呢?選擇「助養」狗狗,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需每月提撥些微的零用錢,助養在保育場的狗狗,假日或空閒時,還可到保育場幫狗狗洗澡,帶牠散散步喔!

所謂的助養不同於領養,不但不用擔心家中環境不適合飼養,還有機會親自來照顧狗狗,當狗狗的保母。新竹市保護動物協會義工黃小姐表示,只要是協會內的動物都可助養,也可自己到協會網頁或親自到犬舍,選定想要助養的動物。

黃小姐說,助養金可利用現金、郵政劃撥,或信用卡捐款的方式來捐款,目前用信用卡捐款來助養的大約有一百多人。雖然新竹保動會表示,每隻動物一個月的生活費,至少要五百元,但同樣歡迎依個人方便來捐款。

目前新竹市保動會中,黃小姐說,被助養的動物將近一百六十隻。其中,犬舍大約有八十幾隻,加上有二十多隻是有保母助養,住院的二十多隻也有義工照顧,另外還有二十幾隻被助養的貓咪。除了捐款外,如果是有指定助養某隻狗狗,也可在有空的時候,到犬舍來看牠、陪牠玩。若是沒有指定助養對象,或是不方便捐款,也歡迎到保育場裡親自照顧狗狗或貓咪們。想親自來照顧狗狗,最好是曾經養過動物,若是沒有經驗,協會也會請義工來教導。

台中市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工讀生廖光杰也表示,因為世聯會的保育場較遠,所以純捐款的大於到保育場當保母的人數。當狗狗的保母,除可幫狗狗洗澡、剪毛,甚至因為狗狗都被關在籠子裡,保母們還可以帶著狗狗到附近溜溜。

目前世聯會參與助養的人數近一百多人,被助養的狗狗也有三、四十隻,廖光杰說。需要被助養的狗狗都會刊載在世聯會的網站上,尤其是以有殘缺的狗兒為先,因為這些狗狗被認養的機會不高。另外,由於每次辦活動,被領養的都以幼犬居多,所以助養的狗狗也都以成犬、成貓為主。雖然如此,還是有許多人並不指定助養的狗狗,將捐款交給世聯會統籌運用,甚至是來個全區助養,讓沒有被助養的狗狗也能享用到捐款的照顧。

黃小姐說,不是每個人家裡都可養狗,若是喜歡動物,不如用助養的方式來照顧動物。像是她自己也是助養者的一員,每月用信用卡自動撥款一千元來助養外,同時也擔任過動物保母一職。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照顧尚未滿月的小狗狗,不但每二到三小時就要餵奶一次,就連半夜也要起來餵。在照顧完這些小狗狗後,所希望的就是這些小狗狗能送給好的人家。

想要助養狗狗、貓咪,除了新竹市保護動物協會、台中市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外,澎湖縣保護動物協會、桃園縣阿貓阿狗愛心小站(流浪動物愛心認養資訊網站)都有助養動物的資訊,提供不能飼養動物的人一個照顧動物的機會,也讓那些沒有機會被認養的動物,體會到關懷與疼愛。


延伸閱讀:

1.新竹市保護動物協會

2.台中市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

3.桃園縣阿貓阿狗愛心小站

4.澎湖縣保護動物協會

舞台上 玻璃娃娃唱出天使之音

【記者蔡佩鈞/生命力報導】

他們有著玻璃般脆弱的身軀,卻擁有天使般清亮的歌聲,十餘位玻璃娃娃們在「天使合唱團」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台,也看到上帝為他們開的另一扇窗,在清澈乾淨的歌聲中,他們唱出對生命的熱誠,也感動了每一位台下的人。

二○○二年元月份成軍的「天使合唱團」,除了理事長鄭淑勻為小兒麻痺患者、連體嬰分割兄弟張忠義外,其餘均為玻璃娃娃。由於先天成骨不全症造成這群玻璃娃娃的骨骼變形,使得咽喉變窄,讓他們的聲音可以拔得又高又尖,如兒童般的嗓音令人聽過就不會忘。
「他們的聲音就像還沒變聲的小孩,聽起來很像卡通人物,非常有戲劇性。」指揮老師黃南海說,玻璃娃娃的聲音和一般人相比,就如同小鼓和大鼓一樣,特殊的生理構造使他們共鳴的地方和一般人不同,唱出來的音色自然就不同。

由於身兼台南市愛樂婦女以及視障合唱團的指揮,黃南海每個禮拜必須搭乘火車台南、台北兩地跑,談到訓練過程,他說:「不是只懂音樂就可以了,你必須花加倍的精力和耐心。」因為團員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對於樂理一點概念也沒有,所以在音感及音準方面都很弱,再加上有些人連五線譜都看不懂,練唱時也因此常會出現各唱各調的情形。

除了教導團員唱歌,黃南海也時常擔任起團員的心理輔導師,「了解他們的生理,你能教他們如何發聲;但若不了解他們的心理,你就無法讓他們開口唱出來。」黃南海說,有些團員在練唱時會自卑不敢唱出來,所以他會試著先從發聲開始,鼓勵他們開口,同時他會告訴團員們:「你們能用歌聲服務社會,對別人是很大的鼓勵,而從歌聲當中,你們又能得到掌聲和定位,對自己又何嘗不是種鼓勵,所以有什麼不敢唱的呢?」

在團員的眼中黃南海亦師亦友,上課時是個嚴肅認真的老師,下課後則喜歡和同學們聊天開玩笑,而每個禮拜六的練唱時間,也讓黃南海從團員身上學到了生命的價值。講起學生,臉上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笑容,黃南海說這些團員們各個思慮清楚,很有自己的想法,儘管身體有殘缺,卻仍抱持著樂觀的心,上課時還會互相嘲弄,他說:「他們只是身體上的殘障而已,比起一般人,他們更熱愛生命,也更加堅強。」

這些熱愛歌唱的玻璃娃娃,在合唱團找回了自信,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台,團員鄭煌清說:「每回站上表演舞台,那股榮譽感和自信真的無法言喻。」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表演是在華納威秀獻唱,當時他們沿著長廊走向舞台,一路上每個人都在為他們鼓掌歡呼。「還有一次在新竹大里高中演唱,那次表演超像演唱會的!」一旁的張忠義也興奮的說道,能跟著合唱團出去表演,最棒的感覺莫過於是和台下的觀眾互動,他們在舞台上唱時,下面就會做起波浪舞,有時唱完了,更有熱情的觀眾獻花,高喊安可。

玻璃娃娃「天使合唱團」從成軍到現在,已經唱過大大小小三十幾場的表演了,從學校、監獄、醫院、養老院到各文教及公教機關,都是他們演唱的舞台。而中華玻璃娃娃關懷協會理事長鄭淑勻指出,許多玻璃娃娃都是中輟生,就業能力上比一般人吃虧,因此許多團員是靠著勞工局補助的車馬費及演出費來添補家用,創辦合唱團就是希望能提供玻璃娃娃自力更生的就業機會,前年協會還曾辦過廣播訓練班,請廣播界名人白銀阿姨指導發音練習,但是由於學歷不足,玻璃娃娃常會遇到不知如何寫節目企劃或是收集資料的困窘。

對於合唱團的未來,理事長鄭淑勻有個最大的心願,希望未來合唱團有個定點式的表演地方,團員不需要再到處跑場次,她說:「他們時常這樣跑來跑去,不只消耗了許多體力,有時要是跌跤了,對生命更是一大威脅。」她也期盼更多大型醫療院所、老人院、孤兒院、監獄看守所等主動與他們聯繫,安排演出,有興趣邀其演唱的單位,可洽詢玻璃娃娃社會關懷協會(02)25224036。


延伸閱讀: 1.玻璃娃娃合組合唱團獻聲 2.玻璃娃娃合唱團 「趕場」苦

「聽」見王俊傑的音樂色彩

【記者王慧嶺/生命力報導】

「每個人心中都擁有一幅畫,畫裡有自己的想像和自己著墨出來的顏色。在我內心深處也有著這樣的一幅畫,這幅畫不是只有我眼睛感受到的黑色,它有著我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東西,但我知道那應該叫色彩。」全盲青年王俊傑緩緩說道。

由「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所主辦的第六屆視障藝術季中,以「非視覺彩色印象」為主題的演出,是由全盲青年王俊傑以即興演出的方式,用鋼琴呈現六首風格各異的曲子。之所以取「非視覺彩色印象」為題,王俊傑說:「我不再與絕對的視覺沙文作對抗,而選擇了內望自己的內心世界。我發現色彩並非是視覺世界裡的獨占,而是存在於所有人的心中。」於是王俊傑選擇了用音樂,將他所體會到的色彩與所有人分享。
於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出生的王俊傑,由於母親在懷孕期間服食了不當的藥物,導致他一出生就全盲。所以「色彩」這個名詞,原本對他可說是不具任何的意義。王俊傑從小學時期便一直就讀於台北啟明學校,在他小學二年級時,就對音樂產生了莫名的興趣,鋼琴便成為了他接觸音樂世界的第一個樂器。然而當他小學五年級時,他開始發現到他和別人的不同,他感到不平衡,他不想就這樣被埋沒在盲人學校,而一心只想離開啟明學校。「當時讓我唯一擁有安全感的是音樂,於是我決心努力的練琴,努力的讀音樂方面的書,努力的想要成為一位當代無雙的音樂家。」音樂成為了王俊傑當時唯一的倚靠。

於是,王俊傑順利的考上國立藝專的音樂科,離開了孕育他九年的啟明學校。然而他發現,他彈琴時的指法是完全錯誤的,於是他毅然決然的將過去所學通通拋掉重新學習。「我花了半年的時間練習我的手指,練習放鬆,練習什麼叫做力道。」不過,這般努力的他,卻在藝專二年級時,因為無法接受學院派的音樂教育方式,逼得他喘不過氣來,王俊傑決定離開他夢想的校園,尋找另一個等待他的夢想。

王俊傑在一九九七年時踏入唱片界,擔任音樂編曲的工作。期間也因製作許景淳、陳明章等人的唱片,而與他們結識為好友。王俊傑覺得,音樂編曲並不是一項他喜愛的工作,在唱片界擔任編曲,往往還是得受限於老闆的要求,能夠發揮的空間實在不大。「像我們這種熱愛音樂的人,還是希望能有個盡情揮灑的空間。」因此,王俊傑決定在他二十五歲時,要舉辦一場演奏會作為自己人生的里程碑。於是便催生了這場「非視覺彩色印象」的演出。

王俊傑現在擔任陳明章的助理,而當聊到他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時,他笑著說:「在我的創作裡,我訴說我的私密,也揣想別人的思緒,有琴彈、有錢拿、有酒喝,這是一種純粹的幸福,也是一種簡單的快樂。」這是王俊傑對於幸福的定義,也是他生活的方式。這樣的他,正在走向他自己的下一個里程碑。

走出傷痛 走向陽光

【記者杜艾倫/生命力報導】

全身燒傷面積達百分之九十,阿蘭走過身體的劇烈疼痛,揮別心裡的烏雲,堅強的毅力讓她走出傷痛,穩定的工作成為她生活的重心,讓阿蘭變成獨立的新女性。

一九九八年,阿蘭(化名)因瓦斯氣爆,全身燒傷面積達百分之九十,堅強的意志力支撐她度過生死關頭,重新體驗生命的可貴;現在的阿蘭,在陽光加油站擔任收銀員,問她體力負荷的了嗎,她說:「我盡量讓自己去適應。」雖然累,阿蘭卻十分珍惜這份穩定的工作。
事發後的阿蘭在醫院躺了一年兩個月,當時陽光重建中心的社工都會去拜訪一些傷友,希望能安排他們做出院後的復健工作,那時候的阿蘭嚴重燒傷到完全無法行動,「那時我就知道,將來我一定得到陽光,才有辦法再像以前那樣走路,出院當天,我坐著輪椅,直接就到了陽光。」阿蘭說。在陽光重建中心復健了整整兩年,這段期間做過無數次並且不定時的重建手術,「除了開刀的時候,我真的是全年無休的在做復健。」阿蘭說。

幫助阿蘭做復健的治療師涂育嫺說,阿蘭在復健初期忍受不了疼痛而掉淚,一想到復健,阿蘭就覺得很害怕,到了復健後期,阿蘭看到新來的傷友,都會熱情的去鼓勵他們,「阿蘭真的很活潑健談,人生態度也很積極。」讓涂育嫻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阿蘭還沒做咬合關節的手術之前,嘴巴能張開的範圍很小,吃的東西必須切成小塊,甚至只能吸麵條,做完手術之後,吃的份量變多,體力變得更好,阿蘭的心情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這算是一個轉捩點,讓阿蘭更有動力去計畫復健後的人生。」涂育嫺說。

阿蘭說,復健期間,她的父母親一直陪伴、支持她,「復健這條路真的走的很辛苦也很痛苦,過程因人而異,但要自己懂得去調適,才能真正走出傷痛。」阿蘭現在必須過著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身體上的痛楚和心理上的陰影,對阿蘭來說,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真正的克服,她說:「人生的磨練經歷過了,也調適好了,未來要怎麼過,比以前的種種要來的重要。」

等到復健結束,阿蘭接受職業評量,到南京站的陽光販賣店工作,一直到民國二○○三年二月,另一個庇護工廠陽光加油站籌備開幕,才被調去幫忙。阿蘭說,加油站的工作比販賣店累多了,販賣店在沒客人的時候還能休息,加油站可得一直站著服務。即使如此,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讓阿蘭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生活也有了重心。

「阿蘭很懂得為自己打算,遇到困難也會積極的去克服。」涂育嫺說。阿蘭的手腳在重創之後,雖然在經過復健後大有進展,手指頭的部分還是不太靈活,有時比較細微的動作,對阿蘭來講,還是很吃力的。涂育嫺說,阿蘭在販賣店工作的時候,客人時常把零錢放在桌上,阿蘭就得花更多的時間和力氣去收桌上的零錢,於是,她會請客人把零錢直接拿給她,希望客人體會她的難處,服務也相對的更順利、更周到。

開始工作後,阿蘭決定獨立生活,在她心中,雖然已經離婚,總覺得自己畢竟是嫁出去的女兒,待在娘家讓她覺得有寄人籬下的感覺,她說:「既然有了穩定的收入,我不想再當父母的包袱,我要搬出去,自己一人住,只要我可以動,我就要靠自己。」不顧父母的反對,阿蘭仍然執意自己的想法,最後,她的父母看到她身體和心理的恢復情況都很好,生活也已經步入了正常軌道,也就放心的讓阿蘭一個人生活。

在阿蘭開始上班之後,她兒子就搬過去和她一起住。阿蘭說,她的兒子看到媽媽積極勇敢走出傷痛的一面,給了他很正面的影響,她兒子以前經常翹家,和媽媽一起生活之後,白天打工,晚上上課,規律的生活讓阿蘭覺得很欣慰。這一路走來,阿蘭非常感謝陽光重建中心的幫助,從在醫院開始接觸病患,安排復健計畫,一直到幫助傷友到庇護工廠工作,「陽光福利基金會歷史悠久,對於傷友的幫助,都有完善的體制,每一個部分都有專屬的社工做輔導,對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帶來很大的幫助。」阿蘭說。

阿蘭說,陽光基金會目前有洗車中心、販賣店和加油站三個庇護工廠,但是對龐大的弱勢族群來說是不夠的,因此,同樣身為弱勢團體的一份子,阿蘭呼籲,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提供身心障礙者多一點的工作機會,也給他們多一點的掌聲。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陽光加油站人員招募說明

2003年3月17日 星期一

落實「無菸餐廳」打造健康新環境

【記者陳垚安/生命力報導】

行政院衛生署於今日召開無菸餐廳記者會,啟動全國「無菸餐廳計劃」,會中行政院衛生署署長涂醒哲表示,危害人體最嚴重的首推菸害,推動無菸餐廳,目的在於讓餐廳無菸害,提昇民眾健康。

行政院衛生署今日召開無菸餐廳記者會,一開始即由兩位劇場表演者,以行動劇的方式詮釋餐廳吸煙者與受菸害污染者的抗衡,在雙方拉扯中,污染空氣漸漸被清新空氣取代,獲得勝利,劇末,由衛生署署長涂醒哲、國民健康局局長翁瑞亨、台北大學公共衛生所所長韓柏檉、藝人鍾欣凌等人,以廚師、服務生等造型亮相,向民眾宣導「無菸餐廳正式開跑」。

國民健康局局長翁瑞亨表示,餐廳無菸計劃是針對台灣二十五個縣市所推行,希望可以有超過一千家以上的餐廳加入,獲得評審評選合格的無菸餐廳,將獲得「無菸餐廳優良環境認證」,並成為「無菸餐廳美食地圖」的推薦餐廳。

「無菸餐廳計畫」是由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公共衛生、廣告傳播學者專家及實務工作者所組成的執行團隊,於二月份時進行一項「無菸餐廳」調查,調查顯示,台灣有百分之四十三的民眾,每週至餐館用餐次數達一次以上,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民眾曾有不愉快的「二手菸」經驗,而對於政府即將推廣的「無菸餐廳」計劃,有近九成的民眾深表贊同。

翁局長表示,台灣約有四百五十萬吸菸人口,每天有一萬五千至一萬七千左右的人死於菸害,耗費的相關醫藥費也高達兩百億,因此,除了將二○○三年訂為「無菸家庭年」,也希望藉由「無菸餐廳」的推廣,提昇國人健康無菸的環境。

北醫公衛所韓所長也表示,根據調查,無菸餐廳已是一種國際潮流,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香港、新加坡等地都積極推行無菸餐廳,民眾滿意度都高達八成。

韓所長表示,據二月份民調顯示,台灣有近七成民眾,於外食時受到菸害困擾、感到不適,其中,有八成民眾希望由餐廳業者制止吸煙行為,這八成中還包括百分之六十七點五的吸煙者,而在近九成支持政府推動「無菸餐廳」的民眾中,也包括吸煙者,因此,無菸餐廳的推動也是全民的希望。

韓所長說,無菸餐廳的推廣並不會使餐廳營業額下降,就美國而言,無菸餐廳大幅增加了民眾對餐廳使用率、餐飲工作機會,顯示出無菸餐廳是提昇就業機會,而非減少,因此希望台灣各縣市的餐廳業者都能踴躍加入。

藝人粉紅豬鍾欣凌也以消費者立場表示,從之前推動的拒吸二手菸、戒菸,以至於現在的無菸餐廳,都是打造一個乾淨的環境,並以「沒有菸位,美食加倍;沒有菸位,健康加倍」來呼籲民眾,一同支持無菸餐廳計劃。。

為推廣無菸餐廳計劃,並讓民眾有所認識,主辦單位製作了兩支廣告片,分別為「阿嬤心聲篇」及「美食篇」,片中阿嬤以「去餐廳是吃飯不是吃菸」的話語,向民眾宣導無菸餐廳計劃的重要。

韓所長表示,無菸餐廳未來將成立專屬互動式網站,並進行無菸餐廳LOGO評選、全台二十五縣市無菸餐廳評比與輔導、無菸餐廳一條街社區營造活動、無菸餐廳認證及頒獎、無菸餐廳美食地圖建構、無菸餐廳推動成效及滿意度分析等工作,讓無菸餐廳在台徹底推行。

涂署長表示,無菸計劃的推動,需要餐廳業者及民眾共同配合,會末,涂署長等人豎起大拇指,以「沒有菸位,美食加倍」為口號,和與會人士宣誓,宣告無菸餐廳計劃的開跑。


延伸閱讀:
1.無菸餐廳專屬網站

2003年3月16日 星期日

為和平守夜 台灣與全球同步反戰

【記者徐展青/生命力報導】

由台灣三十餘個勞工、婦女與學生組織組成的「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行動」反戰團體,今晚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聚集百餘名民眾,手持蠟燭與反戰標語,響應全球反戰協議,與國際同步舉行「為和平守夜燭光集會」,表達反戰與期望世界和平的理念。

「全球為和平守夜燭光集會」起始於南非大主教戴斯蒙德.土圖(Desmond Tutu)與美國反戰聯盟的共同呼籲,由「繼續前進組織」(MoveOn.org)和「全球守夜組織」(www.GlobalVigil.org)等團體在三月十三日共同發起,經過三天的募集,已經有一百零八個國家與三千七百多個城市加入這場在今晚七點全球同步舉行的反戰活動。

台北的守夜現場,則出席了超過百餘名的市民,其中大半還是外藉人士,他們點燃蠟燭並排成「人」字,呼籲各國政府將「人」視為首要考量對象,並強調人性愛好和平的尊貴價值。

隨後,參與的反戰民眾每人手持一盞蠟燭,和平地繞行大安森林公園,以標語表達反戰立場,並藉著燭光為世界和平祈願。最後,民眾圍圈而坐,發表反戰的心聲,然後牽起彼此的雙手,共同以英文歌曲「Wish Overcome」,唱出全球人類祈求和平解決問題的深切期盼。

反戰團體之一的勞動人權協會政策小組召集人唐曙表示,在全球的反戰壓力下,決定出兵伊拉克的美英兩國正面臨嚴重的外交孤立,全球反戰團體也一致認為應該繼續對美英施壓,直到兩國放棄不義的開戰企圖。原住民女工也演唱「我們都是一家人」,表達支持和伊拉克人民也永遠是一家人的態度,而日日春關懷協會更提出「要打砲,不要打仗」的口號,展現性工作者的反戰立場。

「我們不要打仗」,參加這次燭光集會的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羅珮珊說,她是隨著社團「草根工作室」一同參與這次的反戰活動。羅珮珊表示,草根工作室當初也沒有要將「反對英美」做為推廣的目標,但經由社團活動探究為何美國出兵伊拉克的理由後,她覺得這次的戰爭值得台灣民眾去深思,並體認美方發動戰爭將傷害多少無辜的生命。她說,希望今晚藉由點亮蠟燭,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能夠告訴美國不要戰爭。 

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黃素恩則呼籲,將在美國出兵當日晚間的六點,響應全球舉行的開戰日後續行動,歡迎台灣支持反戰的民眾,自行攜帶蠟燭、手電筒等照明用具到美國在台協會(AIT)前,一同表達反戰的心聲。


延伸閱讀:


1.夏潮聯合會

新女性移民 與大家分享心情

【記者顏慧怡/生命力報導 】

「我剛來美濃的時候,因為人生地不熟又不會說國語、客家話,那時我心理真的很害怕,想來想去很氣自己,因為沒想到我已經學蠻多種外語了,可是卻少學到國語。」遠從柬埔寨嫁到台灣的淑科雅說著他剛到台灣時的心情,說著說著,她不禁哽咽落淚。

婦女新知基金會於十六日下午舉辦一場「南洋‧台灣‧姊妹情」文化活動,讓來自東南亞各國及大陸的姊妹們,與大家分享自己嫁作台灣媳婦的心情。



來自越南的陳美玲說:「我剛來台灣那時候,不會說話,字看不懂。跟我先生的家人見面,他們問我很多,我都聽不懂。那時候我很想哭,我該怎麼辦才好?該在這裡?還是該回去越南?時間久了,我漸漸習慣。現在我在台灣,生活很習慣,台灣有台灣好的地方,越南有越南好的地方,我的心裡有愛,我愛越南的故鄉,也愛台灣的故鄉,這兩個國家我都愛,我對你們很有信心,希望你們給我一個信心,讓我有一個安全感。」

主辦單位並邀請南洋姊妹劇團演出「台灣心‧南洋情」,藉著戲劇的方式告訴大家,新女性移民在生活上會遇到什麼不方便?他們希望得到怎樣的協助?他們想要對大家說些什麼?

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夏曉鵑表示,現在許多媒體都用「買賣婚姻」或「假結婚、真賣淫」來污名化跨國婚姻。其實這些新女性移民從她們出生的國家嫁到台灣來,就好像是一種「新唐山過台灣」的精神。台灣的朋友們應該以包容的心情來迎接這一批生力軍的到來,不應該把她們當作外來者、入侵者,而排斥他們。

最近婦女新知基金會舉辦一個投票活動,邀請新女性移民們票選,希望大家如何稱呼他們?「新女性移民」、「第一代移民」還是連結其出生國籍和台灣的複合名稱,像是「越南台灣人」、「印尼台灣人」、「泰國台灣人」、「柬埔寨台灣人」等等。想要決定自己名字的新女性移民,請打電話到(02)25028715,活動為期一個月。


延伸閱讀: 婦女新知基金會

新女性移民 與大家分享心情

生命力記者/顏慧怡報導

「我剛來美濃的時候,因為人生地不熟又不會說國語、客家話,那時我心理真的很害怕,想來想去很氣自己,因為沒想到我已經學蠻多種外語了,可是卻少學到國語。」遠從柬埔寨嫁到台灣的淑科雅(見圖)說著他剛到台灣時的心情,說著說著,她不禁哽咽落淚。

婦女新知基金會於十六日下午舉辦一場「南洋‧台灣‧姊妹情」文化活動,讓來自東南亞各國及大陸的姊妹們,與大家分享自己嫁作台灣媳婦的心情。 
 來自越南的陳美玲說:「我剛來台灣那時候,不會說話,字看不懂。跟我先生的家人見面,他們問我很多,我都聽不懂。那時候我很想哭,我該怎麼辦才好?該在這裡?還是該回去越南?時間久了,我漸漸習慣。現在我在台灣,生活很習慣,台灣有台灣好的地方,越南有越南好的地方,我的心裡有愛,我愛越南的故鄉,也愛台灣的故鄉,這兩個國家我都愛,我對你們很有信心,希望你們給我一個信心,讓我有一個安全感。」

主辦單位並邀請南洋姊妹劇團演出「台灣心‧南洋情」,藉著戲劇的方式告訴大家,新女性移民在生活上會遇到什麼不方便?他們希望得到怎樣的協助?他們想要對大家說些什麼?

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夏曉鵑表示,現在許多媒體都用「買賣婚姻」或「假結婚、真賣淫」來污名化跨國婚姻。其實這些新女性移民從她們出生的國家嫁到台灣來,就好像是一種「新唐山過台灣」的精神。台灣的朋友們應該以包容的心情來迎接這一批生力軍的到來,不應該把她們當作外來者、入侵者,而排斥他們。

最近婦女新知基金會舉辦一個投票活動,邀請新女性移民們票選,希望大家如何稱呼他們?「新女性移民」、「第一代移民」還是連結其出生國籍和台灣的複合名稱,像是「越南台灣人」、「印尼台灣人」、「泰國台灣人」、「柬埔寨台灣人」等等。想要決定自己名字的新女性移民,請打電話到(02)25028715,活動為期一個月。

延伸閱讀: 婦女新知基金會

2003年3月15日 星期六

領角鴞和竹雞 一起回家去!!

【記者任亭萱/生命力報導】

台北市野鳥學會在昨天(三月十五日)傍晚,將日前民眾拾獲的領角鴞和竹雞進行野放,這三隻領角鴞和一隻竹雞經過台北市野鳥學會救傷中心的悉心照護,已經完全恢復,並充滿野性。野鳥學會決定選在新店四坎水翡翠水庫旁,讓牠們重返自然的懷抱。

到達預定野放的地點後,野鳥學會救傷中心的救傷人員先將竹雞從籠中抱出,本來要在牠腳上裝上腳環,以便日後觀察追蹤;但這隻竹雞原本腳上就有一個腳環,因此救傷人員就在記錄下竹雞原本腳環上的號碼後,進行野放。竹雞離開了救傷人員的手心,向前走了兩步,隨即東張西望了一會兒,就開始啄起地上的草本植物,才吃了幾口,救傷人員就做出驅趕的動作,試圖讓小小的竹雞往更隱密的草叢裡走。但牠只走了兩步,就把頭埋進草堆裡,把屁股露在外面,再也不肯往前走了。「啊!牠不肯走了耶!!牠可能覺得自己已經很安全了吧!牠把頭埋在草裡就以為別人看不見牠了。」照顧牠五個多月的義工媽媽李淑芬笑著說。

而另外三隻領角鴞野放的情形就和竹雞大不相同了。救援人員和義工將牠們從籠子裡抓出來時,就費了好大的一番勁。替領角鴞上腳環的時候,牠們也是不斷掙扎,甚至還咬救傷人員的手。等到上好腳環隨即進行野放,才一鬆手,牠們就立刻展翅而飛,一溜煙的向樹林間飛去。救傷人員和義工們望著牠們遠去的身影,寄予無限的祝福。 

這次野放的三隻領角鴞,是在九十一年中旬,分別於台北縣新店、中和兩處拾獲,經民眾帶至台北鳥會救傷中心,經救傷人員初步檢查後,發現身體並無明顯外傷,其中一隻疑是體力虛弱,而另外兩隻是雛鳥落巢後被民眾救起。竹雞則是於九十一年十月在士林地區拾獲。牠們經過專業救傷人員細心的養護照料,逐漸健康茁壯。

曾在動物園擔任過動物管理員,現為鳥會義工的高康敏說:「我們不但以蟋蟀、老鼠、小蟲等領角鴞平時的食物餵食,更為牠們補充了維他命、鈣片、魚肝油等多種營養。在八個多月中牠們的體力逐漸恢復,且活動力增加,慢慢的也能自己補食了,因此我們覺得牠們已經有自行生存的能力,符合野放的標準了。」

至於野放的地點之所以會選擇新店的四崁水,是因為「這裡近翡翠水庫旁,有一大片的原始林保護區,人和車都是禁止進入的,這樣的環境對牠們來說很好。」台北鳥會保育專員何一先表示,「像領角鴞這種貓頭鷹類,具有地域性,所以在野放的地點選擇上要特別的注意。因為如果那個區域內原本就有貓頭鷹,牠們就會為了爭地盤而打架;翡翠水庫這裡的地區比較遼闊,所以牠們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棲身之處,比較不會有搶地盤的問題。」

義工媽媽李淑芬說:「照顧牠們好幾個月,看到牠們健健康康的重回自然的環境之中,心裡雖然應該高興,但其實還是會擔心,怕牠們找不到食物吃或是碰到其他的問題。」她笑一笑繼續說:「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加入鳥類保育的行列,更希望有企業或慈善人士能夠捐一點錢或是捐一塊地,讓我們能建造一個『漸進式野放區』,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採取漸進的方式來野放鳥類,讓牠們慢慢的適應環境,如此成功野放的機率一定就更高了!」


延伸閱讀:


1.台北市野鳥學會

2003年3月14日 星期五

關渡自然公園 生態義工大募集

【記者張穎涵/生命力報導】

關渡自然公園因環境維護及教育解說人力需求漸增,於近日發出義工招募令,希望號召十八歲以上喜愛自然且有服務熱忱的義工,加入關渡自然公園服務與解說的義工行列。

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主任吳玲毅表示,志工服務已逐漸成為國際間,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的一項重要指標。台灣近年來經濟規模,已達到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所以志工服務亦成為一項重要的發展趨勢。

吳玲毅表示,關渡自然公園,處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處,擁有的淡、鹹水獨特的生態系資源相對豐富,因而成為一般民眾及全國各級學校、團體作為生態休閒及校外環境教育之所在。

據園區統計,一九九一年有將近十五萬人次的總入園遊客人數,其中包含了約一千七百九十五個團體。園區的一百二十五位解說義工(包含七十位原台北鳥會活動組解說義工,五十五位新招募及訓練濕地環境教育解說義工)仍不敷需求。

為應對龐大的人潮,關渡自然公園從即日起招募「假日義工」及「非假日義工」,開課日期將分別於三月二十三日、二十六日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參與《基礎講習課程》課程結束後,即有「實習義工」資格。此外,三個月內在關渡自然公園內實習達三次以上,經評定合格後,即可授贈為「正式義工」,開始義務性服勤工作,亦得享園區相關之福利。

關渡自然公園義工的行列,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有興趣的民眾請洽關渡自然公園教育推廣部:(02)2858-7417


延伸閱讀:

1.建設局全球資訊網

2003年3月13日 星期四

非洲潛水艇 動物園小河馬亮相

【記者詹云嘉/生命力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又有新寶寶出來亮相了,在河馬池前可以看到擠在諸多龐大身軀中間的小河馬,這隻三月二日才出生的雄性小河馬「娜孝忠」,成了遊客注目的焦點。

除了去年一連串的動物園嬰兒潮外,今年這隻出生才十一天大的小河馬也搶走不少風采。娜孝忠是在動物園內出生的第二代小河馬,除了體型小一號,跟媽媽長得是一模一樣。

動物園推廣組林惠珍說,河馬媽媽懷孕初期都在水中,所以分娩的徵兆很難觀測出來。因為動物園是以野生動物來看待園中動物,所以動物生產都以自然生產為主,如果遇難產或是媽媽棄養,動物園才會以人工飼養。由於最近動物們紛紛自然生產,所以這幾年來位於可愛動物園的動物育嬰房,已經好幾年都沒有小動物進駐了,目前只有天竹鼠位於其中。

目前非洲區常可看到一群遊客駐足在河馬池前,最容易看到小河馬的時間在早上十點左右,牠會陪著媽媽上岸吃草,蹲在媽媽的身旁休息,等到吃飽後再和媽媽一起下水游泳。整天都跟在媽媽身邊的小河馬,甚至連吃奶都是在水中完成,玩累後也會一邊潛水,一邊午睡。 

動物園表示,小河馬娜孝忠的媽媽叫娜孝,今年八歲,爸爸斑斑今年則是二十歲,大了媽媽十二歲。河馬小時性徵並不明顯,所以小河馬媽媽娜孝小時後就被誤判了性別,取了一個男性化的名字,因為在動物園裡,雄性是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雌性以梅蘭菊竹春夏秋冬排名。

體態像楊貴妃般的河馬因身軀特別重,可在水中步行或游泳,因為其趾間有蹼,在水中就像穿了蛙鞋一樣。最厲害的是牠們能在水中憋氣憋很久,通常一次可在水中憋氣三到五分鐘甚至更久,不需將整個身體浮出水面。有時候游泳到另一處才露出頭來換氣,讓在旁觀察的小朋友誤以為牠們可以潛水好幾個小時。

雖然可看到小河馬跟媽媽形影不離的畫面,但林惠珍說,有時也會見到因公河馬太靠近,河馬媽媽為了保護小河馬,偶爾吼一吼威嚇其他河馬的畫面。由於河馬排泄時會用尾巴將糞便打散,為維護動物園中十六隻河馬大家族的環境清潔,所以河馬池每週固定在週二和週五清洗兩次,因此每週二和週五清洗河馬池時,也是觀察小河馬的好時機。


延伸閱讀:

1.台北市立動物園

啟聰協會 為聾人提供全方位服務

【記者陳沂璘/生命力報導】

中華民國啟聰協會為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培養一技之長、開設才藝班,到手語教育,推廣聾人文化,甚至在就業輔導上,也是唯一聽障團體中設有就業服務員的單位,從找工作、面試,一直到穩定就業為止,都會在旁協助;也因為如此體貼週到的服務,啟聰協會的會員有近三百人之多。

啟聰協會目前最主要的服務項目,是以協助聾人就業為主。協會中除了就業服務員會從旁協助聽障朋友打電話找工作,陪同面試,以及負起與雇主溝通的重要工作之外,協會還配置了就業協調輔導員,都是由聾人來擔任此職,作為居中的協調角色,「不論在溝通上或是觀念上,輔導員都更能了解聾人的需要和心聲。」就業輔導員聶湘怡說。
聶湘怡表示,因為在輔導聾人朋友步上就業軌道時,需要做許多觀念上的溝通和協調,而就業協調輔導員能夠貼近理解聾人朋友的想法,也了解聾人的文化,能夠提出適時的建議,容易讓聾人朋友接受,減低聾人在接受新觀念時的排斥感。

談到聾人的就業機會,聶湘怡表示,就業服務員必須不斷開發各種就業機會,過去服務員們也都是像一般人一樣,從網路、報紙著手找工作,不過現在他們希望能與企業長期配合,建立職場訓練的制度,讓聾人們所能獲得的是長期穩定的工作機會,像位在土城的按摩院就是啟聰協會的合作企業。

同樣也是就業服務員的黃麗雯,就成功的輔導了一位聾人朋友,這位聾人因為離開社會工作太久,而對一般職場文化完全不了解,每天都睡得很晚,無法正常上班;「我們除了替他安排成長課程、訓練課程之外,更針對他的特例每天要求他來協會打卡,就像一般義工打卡上下班一樣,改變他的習慣;最後我們也替他找到了一個論件計酬的工作,適合他的習慣,同時他的工作表現也穩定良好。」黃麗雯表示。

除了就業有專人服務之外,啟聰協會內還有聽障就業圖書中心,藏書除了就業相關圖書、殘障特考之外,還有多國手語研究的書籍,聶湘怡還特別強調說:「我們館內收藏的日文手語書籍,還是第二任理事長褚錫雄特地前往日本購買的!」;另外協會也從事翻譯美國手語研究教學書籍的工作,除了讓聾人朋友能夠接受多元的資訊之外,也提供從事手語相關學術研究,以及對手語有興趣的人士查閱。

不只是就業方面,為了推廣手語,啟聰協會也特別針對聽人開班培訓手語通譯員,為期十個月,希望藉著手語教學,吸引對手語及聾人文化有興趣的社會大眾,能夠更深入了解聾人,接觸聾人文化,讓聾人也能因此獲得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許多來這裡學手語的聽人,都順利取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頒布的手語通譯員資格。」聶湘怡說。

幾乎每一個月,啟聰協會都會舉辦一些戶外的踏青、露營的行程。「藉著出遊活動,增加他們自己的人際關係。」聶湘怡說。其實聾人因為是無聲的一群,因此很容易被別人忽略,大部分的聾人也缺少與外界交流,因此他們藉著這些聯誼活動,能夠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啟聰協會最初是一群熱心的聾人發起的,而至今啟協已經八歲了,雖然創辦人已經紛紛退休,不過他們卻將熱心服務的熱誠延續下來,以設身處地的體貼想法和週到的服務,為聾人朋友做全方位的服務,以發展聾人無障礙空間為致力的目標。聶湘怡說,「最重要的,還是希望不論是雇主或者是一般社會大眾,都能夠給聾人朋友一個機會,真正的去了解他們,傾聽他們的心聲。」

雅樂舞 認識自己的舞

【記者黃衿瑩/生命力報導】

「舞蹈與身心發展是密切直接的」,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教授陳玉秀研究雅樂舞已經三十多年了,她說:「雅樂舞可以幫助人們做內向性的深層探索,可作為人們內向性的自省入門。」

陳玉秀說:「身心的感覺無法用言語表達,因此才會有藝術存在,藝術超越了語言與文字,而舞蹈是中國最古老的藝術,雅樂舞則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

史籍上所說的「制禮作樂」,即是雅樂,周朝的統治者,制定各種貴族生活中的禮儀和典禮音樂,使音樂為其王權統治服務。雅樂產生之初是生動活潑的,它是在歌舞音樂與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匯合的結果,在最初被稱為雅樂的內容中,包含了遠古圖騰及巫術等宗教活動中的樂舞及祭祀音樂,也包含西周初期的民俗音樂。

如今的雅樂,是雅樂和雅舞的合稱,雅樂之所以珍貴之處,是在於完完整整的保存了古代音樂的特質、情感以及意境,用篳篥、笙、和琴、琵琶、太鼓,以及龍笛、高麗笛等古樂器來加以演奏,傳承千百年而不曾有所變動。

陳玉秀開玩笑地說:「大家都說雅樂舞表演很好睡。」由於雅樂舞的呈現,是以古樸肅穆的音樂,再搭配上以身體為中心軸的謐靜舞蹈,因此大多數的人都無法了解雅樂舞的美,陳玉秀表示,要了解雅樂舞,必須先瞭解它的動態結構,才能培養欣賞雅樂舞的眼光。

陳玉秀目前在振興醫院復健科的雅樂舞社擔任指導老師,她笑著說:「在醫院裡的每個醫護人員都是我最高貴的白老鼠」,以身體的中心軸作為探索,可以瞭解人體身心、動態的本質,將這套方法用於教學身上,可以幫助人們調整體姿、收斂身心、安頓心神和舒緩身心的壓力。她表示,一位學生原本每天都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眠,在學習雅樂舞之後,現在吃安眠藥的次數已經減少很多了。

陳玉秀說,她從六歲半就開始學舞,除了脫衣舞以外,什麼舞她都會跳,但是自從學習雅樂舞之後,她就不想再跳其他舞了,她說:「雅樂舞可以讓我面對自己的身心,誠懇的看待自己,這種感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自己跳雅樂舞,才能感受的到。」不過她也表示,並不鼓勵大家囫圇吞棗,隨便學習雅樂舞,若是民眾對學習雅樂舞有興趣,應當要請教專業的雅樂舞老師。

反帝學生組織 站在反帝的最前線

【記者陳彩娥/生命力報導】

台灣反帝學生組織(Taiwan Anti-Imperialist Students' Organization,TAISO)成立於一九九三年,主要由台灣各大專院校學生所組成。TAISO成員蘇珊玄表示,組織成立的宗旨是反對帝國主義對第三世界國家於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以及文化上的侵略。

TAISO同時亦是亞洲學生協會的會員(Asian Students Association,ASA),不定時參與ASA所舉辨的活動,例如在一九九六首次參與亞洲學生協會在菲律賓舉辦的年會。與各國的學生運動者,交換經驗及心得,同時亦可了解各國的學運情況。

十年來,TAISO曾多次發起各種行動。例如,一九九三年的反北美貿易自由協定、支援墨西哥薩巴塔(Zapatista)解放軍活動;一九九六年的反對美國尼米茲艦進入台灣海峽,同年參與反APEC會議;二○○二年參與發起「新民主論壇」集會等。

最近,由於美國攻打伊拉克在即,TAISO與三十多個民間社運團體發起一連串的反戰行動。從二月十一日清晨開始,在網路上有反對美國侵略伊拉克戰爭線上連署行動。蘇珊玄表示,他們將會在整理後,寄出最新的反戰消息,並且提供一些主流媒體沒有報導的國際消息給簽署者,使簽署者能更了解美伊的情勢。

同時,在日前的全球反戰抗爭週中,TAISO與勞動人權協會等團體發起了「215台北反戰行動」抗議遊行,當天TAISO成員與反戰群眾,聚集在「美國在台灣協會(AIT)」 前,呼喊出「打倒美帝國主義、反對美國侵略伊拉克」等口號。

除此以外,TAISO更在三月八、九兩日,分別在台北車站及台大校門前舉行街頭連署活動,兩天共收集到一千六百個有名字、Email及電話的完整名單。蘇珊玄說,在這兩天的街頭連署中,他們發現民眾對社會關心的程度,並不是想像中冷漠,雖然亦有遇到路人對反戰的行動提出批評,但這讓他們更有機會與民眾有討論的機會,更能了解台灣民眾對反戰的看法。

蘇珊玄說,許多人認為美伊開戰與自己無關。但是蘇珊玄表示,美伊一旦開戰,台灣的物價一定會上漲。所以,民眾要理解,這是一個切身的問題。蘇珊玄強調,台灣民眾在社運方面的觀念,與國外民眾比較,相對地較為保守。

蘇珊玄說,TAISO除了舉辦例行的讀書會及不定時的街頭活動外,更會每兩個月出刊一次《國際主義》。《國際主義》是在二○○二年七月創刊,主要是由TAISO共同撰寫而成。TAISO希望透過《國際主義》,將世界各國反對帝國主義的最新形勢以及理論,介紹給關心帝國主義擴張、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台灣學子們。

蘇珊玄表示,《國際主義》內容方面,主要分為兩部分:活動現場及專題。活動現場除了報導有關TAISO本身的活動以外,更會報導有關國內、外的反帝消息,讓關心反帝的人能夠更多的了解;另外,專題方面,則曾探討過有關以巴衝突、尼泊爾蹂躪人權等國際問題。

蘇珊玄又說,雖命名為國際主義,但不一定只報導國際的消息,與島內有關的事件也會報導,例如「827健保雙漲抗議」等。另外,《國際主義》更會按情況發行特刊,例如美伊戰爭等重大議題。新一期的特刊預定在三月十三日出刊。

「就是看不過去」這句話導出蘇珊玄參加TAISO的心聲。蘇珊玄說,雖然面對同學、家人的不理解,但她明白少數人所堅持的並不一定是錯的,而且每次想到有人所做的,遠在自己之上的時候,心中的挫折就能化解。

今年即將畢業的蘇珊玄說,雖然退出學運圈的想法常常出現在腦海中,但她總是邊參與邊空想,因為她無法騙自己,漠視這個社會。蘇珊玄說,可能正如馬克思所說,有矛盾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延伸閱讀:


1.台灣反帝學生組織(TAISO)/國際主義

北投桃源里民 積極推展淨山活動

【記者王俊文/生命力報導】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公佈九十一年度社區發展工作評鑑績優社區,其中最年輕的受獎單位為北投區桃源里的「嘎嘮別社區發展協會」。其中深獲評鑑人員嘉許的項目為籌設社區巡守隊、推動生態解說導覽、舉辦淨山活動改善環境衛生等。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公佈九十一年度社區發展工作評鑑績優社區,其中最年輕的受獎單位為北投區桃源里的「嘎嘮別社區發展協會」。

該協會成立至今剛屆滿二週年,即與許多老字號社區並列績優社區名單,其中深獲評鑑人員嘉許的項目為籌設社區巡守隊、推動生態解說導覽、舉辦淨山活動改善環境衛生等。

理事長林張瓊櫻表示,該社區的巡守隊於每天晚間九、十點左右,用步行的方式巡守社區內的大街小巷,擔負起維護社區安全的責任。巡守隊員皆為義工,由當地區民自發性籌組,起初完全沒有經費,也沒有夜間反光制服與對講機等設備。後來向政府申請的補助通過了,才有現在的統一制服與對講機等設備。

安全的疑慮排除了,社區居民要面對的共同問題是環境清潔的維護。林張瓊櫻感嘆的指著社區內的「桃源公園」訴說著從無到有的經過。她表示,桃源公園是一處原生公園,原本是一片長滿竹子的山坡地,常有蛇在竹林草叢中出沒,也成為里民傾倒垃圾的場所,不但威脅了附近居民的安全,更污染環境衛生。後來經過里民捲起袖子整理環境,從清運垃圾到砍竹、鋤草、舖設步道、打造護欄等工作全程自己來,終於催生「桃源公園」,社區居民也多了一處聚會空間。

林張瓊櫻表示,每逢重陽節,社區也會依照「登高」的習俗舉辦「淨山活動」,集結里民從桃源公園步道出發。參與活動的里民除了有爬上山頂的任務外,還要「淨山」,活動中協會會發垃圾袋給每一個人,將沿路上的垃圾撿乾淨,還給大自然乾淨的原貌。

林張瓊櫻以社區巡守隊與桃源公園為例子,說明若居民希望有一個住起來舒適安心的居家環境,一定要發揮自己的力量來積極爭取,因為只有當地住民才會了解最切身的問題與改善方法。如果只消極等政府為民服務,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如願。

林張瓊櫻表示,由於社區與陽明山、貴子坑比鄰,為了達到凝聚里民向心力與寓教於樂的目標,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到貴子坑露營的親子同遊活動。林張瓊櫻身兼生態導覽員義工,更推動結合生態解說導覽,讓成年人親近鄰近的大自然,紓解平日工作累積的壓力;也讓小孩子認識自然環境,從小開拓視野。

社區舉辦的活動很多,林張瓊櫻雖然忙於為居民服務,但她認為她的動力來源就是居民的高配合度與參與度。在居民眼中,林張瓊櫻非常熱心公益。桃源里里長翁英竣更豪爽的說:「要知道社區怎麼推展發展工作,問熱心的理事長就對啦!」

長庚社服處 關懷獨居老人

【記者盧威廷/生命力報導】

長庚醫院志工宋碧子說:「在林口鄉內還有很多缺乏人照顧的獨居老人,除了目前的照顧工作必須要求更好以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去找尋更多需要幫助的老人並伸出我們的援手及愛心,讓需要幫助的老人能有更好的生活。」

走進蕭伯伯的家,聽到腳步聲,蕭伯伯很高興的出來迎接。社工人員很高興的跟蕭伯伯問好,並問候近來狀況。只見那蕭伯伯興高采烈的一直講述著最近他週遭發生的事。

除了閒話家常之外,志工人員還幫蕭伯伯處理有關俸金支領憑證換證的問題,並且關心他的居家狀況,親切的叮嚀他要吃藥,及注意飲食。蕭伯伯平日一個人獨居,而且腳患有痛風行動不便,志工媽媽親切的照顧,讓蕭伯伯的歡喜全寫在臉上。

長庚醫院社會服務處社工葉家嶽表示:「在做居家服務工作的時候,志工團一次大約要拜訪五、六位老人家。很多老人家都會很高興的出來迎接,甚至有老人家一聽到志工們的聲音,就把椅子都拿出來排好,迎接志工的到來。」這些老人家看到志工們,就好像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親切的問候、招待。也許是很久沒有看到如此關心他們的志工吧,老人家可以滔滔不絕的一直說話聊天,葉家嶽說。

葉家嶽表示:「獨居老人的服務一直是長庚醫院社會服務處最大的特色。長庚醫院秉持著回饋社區的精神,長期在林口鄉實施獨居老人關懷服務活動,至今已經有五年了,老人家們歡喜的表情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這項獨居老人關懷服務的活動,主要的服務措施有量血壓,協助老人家就醫,生活環境及物資的供應。長庚醫院社服處還會定期邀請這些獨居老人來圍爐吃年夜飯,讓他們齊聚一堂,閒話家常。除此之外,長庚醫院還會不定期舉辦跳蚤市場的拍賣,讓老人家能買到他們所需要的物資。

長庚醫院服務志工宋碧子說:「活動剛開始時,透過社會局的協助得到一些名單,經過審核後,我們便逐一去拜訪。那時老人家害怕受騙,不敢開門讓我們進來,場面尷尬,令我們不知如何是好。後來我們常常去敲門拜訪,漸漸的他們也信任了我們,也很歡迎我們的到來」

宋碧子說:「我們服務的老人家中,有些人不識字,所以我們經常幫他們處理一些信件的事情。但是有些必須要用到他們的證件才能辦理的事情,我們都會建議他們親自去處理,盡量避免代替他們辦理,避免有利用別人證件犯罪的事情發生。」

志工的訓練也是社服處所強調的一項服務工作。宋碧子說:「醫院基於安全的考量,會要求我們最好不要獨自一人去做服務工作。在服裝上,必須穿長褲、平底鞋,一切以輕鬆簡便為主。另外也開課教授志工說話的技巧。」

看著自己的服務工作讓老人家們如此開心,宋碧子說:「在林口鄉內還有很多缺乏人照顧的獨居老人,除了目前的照顧工作必須要求更好以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去找尋更多需要幫助的老人並伸出我們的援手及愛心,讓需要幫助的老人能有更好的生活。」

科技健康屋 老人生活有保障

【記者邱文秀/生命力報導】

旅居國外或與父母分居兩地的子女,以後可以不用擔心父母的健康了!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研發出科技健康屋,遠方的子女或醫護人員只要透過網路就可以知道老人家的身體狀況如何,對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來說是一項福音。

科技健康屋是老人福祉科技健康中心的「建立高齡者生命品質智慧型維護系統」整合型計劃。這項計劃的總負責人是機械系的徐業良教授,參與計劃的博士研究生鄭智銘說他們是透過對高齡者生理健康、居家環境及日常生活進行長期、非察覺性的監測,舉例來說,日常如廁使用的馬桶或是睡覺時用的寢具都是被設計用來監測的工具。
鄭智銘說,他們設計了許多專門給老人家用的生活科技輔助設施,從高齡者在家中的活動力、睡眠或是排泄等狀況來監控老人的健康狀況。在如廁監測系統方面,他們所設計的馬桶可以測量脈搏、體重以及體溫。排便習慣與份量的改變可能是健康異常的警訊。他補充道,老年人的睡眠品質與心裡及生理健康有極大的影響,而睡眠品質的好壞是較難以測量的,對此他們又另外設計了一套睡眠監測與品質評估系統。

據鄭智銘表示,這項睡眠監測系統是利用自動監測床使得老年人在睡眠時的狀況、品質、以及模式都能被監測。他們使用的是一些簡單的外掛式設施,加裝在枕頭和床墊底下,在不必更換原有寢具的前提下,不但可以維持原先的睡眠環境,更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利用這些工具可以測試高齡者睡眠時的翻身次數、打鼾次數以及睡眠時的體溫。

鄭智銘說,這些紀錄都會透過高齡者家中的伺服器藉由網路傳送給遠方的子女或是醫護人員,透過智慧型的判斷系統,可以在生理訊號出現異常時發出警訊,及時提醒子女是否該帶父母去看醫生或是做健康檢查。

鄭智銘指出,除了睡眠以及排泄這些監測系統外,環境監測系統隨時提供室溫、溼度、以及空氣品質等狀況。另外瓦斯、電燈的開關是否妥當也可用家庭總管來遙控。利用這些高科技產品,子女即使居住在國外,也可不用擔心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品質是否正常。鄭智銘表示目前他們剛與桃園醫院的養護中心合作,由於院內的五、六樓是給高齡者居住,有點類似安養中心,他們在院內安裝了一些系統,主要是觀察老人日常的活動力,讓醫護人員作為參考,但因為剛合作沒多久,未來將會有多項後續計畫推行中。


延伸閱讀: 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 科技健康屋影音檔(70.1MB)

2003年3月12日 星期三

收養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記者王紹瑛/生命力報導】

同志所撫養的孩子也可以很快樂、很健全的長大,但社會大眾卻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同志諮詢熱線辦公室主任賴岡言說:「多少父母生了小孩卻拋棄不要,但同志伴侶想要收養一個小孩卻礙於國內法律而無法達成心願,這真的很不公平。」

湯姆(化名)和漢娜(化名)是一對女同志伴侶,小象(化名)是漢娜與前夫所生的兒子,在漢娜與前夫離婚後,爭取到小象的監護權,目前小象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

同志諮詢熱線辦公室主任賴岡言表示,由於小象的特殊家庭背景,學校老師、同學都會投以奇異的眼光,讓他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但小象在家中其實很快樂,對於性別認同也不會發生錯亂的現象。他還親暱地稱湯姆為『小象爸爸』,反而是因為社會的眼光,讓他不自在、不開心。」賴岡言說。

兒福聯盟研發員陳若喬說:「一般人認為由同志撫養的孩子會在他們學習性別間的差異時產生錯亂,但其實這不是絕對的。」除了家庭以外,小朋友還可以透過電視或是學校等環境學習男生和女生的不同。

「同性戀的伴侶會教出同性戀的小孩?」賴岡言笑著說出一般人對同志撫養孩子的錯誤觀念。他說,像我就是同性戀,而我的父母是異性戀,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那我豈不是一定會被教成異性戀嗎?但結果卻不然。

賴岡言表示:「很多人覺得同志的心理不正常,像這種『不健全』的父母怎麼可能把小孩教好?」其實同性間的喜歡不是病,況且一般健全家庭所生的孩子一定不會有問題嗎?

「小象的同學知道他的爸爸、媽媽和一般人的父母親不一樣,所以欺負他。」賴岡言說,由於台灣教育是非常二元化的,課本中的內容教導小孩子「不是對,就是錯」、「不是男,就是女」等絕對的觀念,尤其在性別平等的教育中,給予男性和女性十分刻板的印象,如男生一定要負責、女生一定得溫柔的概念,讓孩子無法接受異於平常的事物。

「如果讓同志收養小孩,其實可以給小朋友另一層的想法,了解跨性別的概念,展現多元文化教育。」賴岡言說,我們曾經辦過幾場活動,讓小朋友去猜猜模特兒是男生還是女生。剛開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分辨男女生的差別,但在我們給女模特兒黏上鬍子、讓男模特兒穿上裙子後,孩子們就開始迷惑了。透過遊戲,讓小朋友知道男、女生的模樣並不如他們所認知的,進而打破台灣教育「不是對,就是錯」的絕對觀念。

同志所撫養的孩子也可以很快樂、很健全的長大,但社會大眾卻無法接受這樣的事。賴岡言說:「多少父母生了小孩卻拋棄不要,但同志伴侶想要收養一個小孩卻礙於國內法律而無法達成心願,這真的很不公平。」

為保障台灣人民的基本人權,法務部已訂定「人權保障基本法草案」,其內容更提到同性男女得依法組成家庭及收養子女。賴岡言表示雖然此草案尚未立法,但已是台灣人權的一大進步。

賴岡言指出,也因為國內同志收養尚未合法化,因此同志伴侶為了收養小孩,採取用單身收養的方式,經過社工評估、法官判准才得以撫育孩子。如果要改善這個現象,立法通過人權保障基本法草案才是最佳途徑。

同志諮詢熱線是一個由同志以電話諮詢的方式,服務同志朋友、同志的父母等。同志諮詢熱線(02)2392-1970 2392-1890 每週一、四、五、六、日pm 7- pm 10。


延伸閱讀:

1.同志諮詢熱線

李明華 熱愛鯨豚犧牲奉獻

【記者任亭萱/生命力報導】

李明華說:「很多人都在為鯨豚保育努力,我也常常碰到一些讓我很感動的事。有一次在宜蘭有海豚擱淺,那時正好是農曆過年,志工們都站在冰冷的海水裡,輪流的抱著海豚,怕牠沉下去溺水而死,那時候風好大海水又好冷喔,但是大家還是都留在那裡,沒有人肯回家吃年夜飯。」

走進中華鯨豚保育協會,秘書長李明華正認真的整理手上志工面試的資料。協會正要舉辦「鯨豚保育志工招募」,因此她必須替報名參加的人一一面試,從下午一點一直到晚上十點。這樣忙碌的生活正是由於她對鯨魚和海豚的熱愛,在鯨豚保育協會中擔任秘書長,工作量其實是很大的。「因為很多事情都是我負責來聯絡,比如說和其他學術單位或保育單位之間的聯繫;協會舉辦的一些活動我也要負責策劃、執行,加上「擱淺救援專線」也是由我負責接聽,因此一些突發的事件,例如哪隻鯨豚在哪裡擱淺啦、需要什麼樣的支援啦,等等的這些事我都要馬上處理,所以常常都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李明華笑著說到。

李明華說:「很多人都在為鯨豚保育努力,我也常常碰到一些讓我很感動的事,例如有一次在宜蘭有海豚擱淺,那時正好是農曆過年,志工們都站在冰冷的海水裡,輪流的抱著海豚,怕牠沉下去溺水而死,那時候風好大海水又好冷喔,但是大家還是都留在那裡,沒有人肯回家吃年夜飯。」她接著說:「還有一次海巡署的阿兵哥發現海豚擱淺,通知我們去救援,我們到了那兒,看到四個阿兵哥跪在岸邊,把海豚放在大腿上抱著。那裡的岸邊有一些碎玻璃,把他們的腿都刮流血了,流血的傷口被鹹鹹的海水沖到有多痛啊!但他們就這樣跪在那裡抱著海豚。」

加入協會多年的李明華,參與了許多鯨豚的救援行動,這些活動的機動性質和繁忙的程度,常常搞得她腰酸背痛,她露出脖子上才剛刮痧過的痕跡,依舊神情愉快的繼續說到:「有時候累的病了,就會想說『天啊!我到底為什麼要這麼累?乾脆放棄算了,不要再做了。』但是等到病一好,就馬上想到要做這個,還要做那個,就又開始計畫,把時間都排的滿滿的,又回復了原本的衝勁。」

除了忙和累之外,有些時候她也會碰見為難的情況,「像我兒子要聯考的時候,正好碰到協會有活動,我要到花蓮去帶隊好幾天,但是我兒子很堅持的要我去陪考,我想一想也對,聯考一生也只有一次,我只好帶隊帶到一半,把事情交代給別人,回來陪他考試,考完再去繼續帶隊。」李明華說,「有的時候覺得蠻對不起他們的,常常在外面忙到十一、二點都還不能回家;有時在鯨豚擱淺的現場走不開,只好打電話叫他們自己煮泡麵吃,或自己洗衣服。」

對李明華來說,家事沒做不要緊,因為家事不會跑掉;但是鯨豚擱淺如果不救的話,馬上就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因此她必須做出一些割捨、一些抉擇。她說:「從事這份工作後,犧牲了很多和家人相聚的時間以及原本屬於自己的時間,但是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做這個工作,因為他們和我一樣都覺得我做的是很有意義的工作,這也是支持我做下去的最大動力。」

對於目前台灣鯨豚保育的現況和問題,李明華表示,目前最急需解決的就是人力不足的問題,所以鯨豚保育協會每一年都會舉辦志工訓練營,希望能多培養一些有保育知識和專業能力的人,共同為鯨豚保育盡力。她說了一個故事:「有個老人在海邊看見個小女孩,不斷彎腰把被海水沖上岸的海星拾起,再丟回海裡去。老人問她為什麼這樣做,她說如果不救這些海星的話,牠們就會被太陽給曬死了。老人說:『海岸線這麼長,有成千上萬的海星,妳救得了嗎?』小女孩說『能多救一隻,就多救一隻吧!』。」李明華堅定的說:「我現在的想法也是一樣,雖然有許多的海豚救不活,而且救牠們又要花費非常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但能多救一隻,就多救一隻吧!」


延伸閱讀:

1.中華鯨豚協會

關懷宮廟少年 尊重藝陣文化

【記者蔡智傑/生命力報導】

日前,台中縣教育局行文各校,明令禁止學生參加家將團,以「避免幫派進入校園,造成學生中輟或誤入歧途」,引起宗教藝文界人士的反彈,認為不應該將藝陣文化與輔導教育混為一談。一向以宮廟少年為輔導重點的大同少年輔導組督導樂洋如說:「這是個別性的問題,不能因此否定藝陣文化的存在價值。」

身為台北古老社區之一的大同區,最大的特色便在於眾多的廟宇及古蹟,因此成為僅次於萬華區擁有廟宇神壇的第二大區域,加上每年都會盛大舉行的祭典活動,讓大同區的少年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這些宗教民俗文化。根據大同少輔組的統計,在大同區約一萬名的少年人口中,至少有一百位左右的少年參與家將團及陣頭的活動。於是,從六年前起,大同少輔組便開始深入了解宮廟少年的生態環境,希望因此能減少外界對宮廟少年既有的負面印象。
「這些孩子們缺少正當的休閒活動,加上消費能力不高,所以就喜歡往廟裡面跑。」樂洋如說。跟其他區域比起來,大同區的人口從事服務業的比例很高,所以很多家長沒有時間跟孩子相處,自然也對他們沒有太大的約束力。除了這些外在的環境因素以外,樂洋如認為,孩子們可以從出陣的表演中獲得被注目的機會,甚至從中找到團體的歸屬感,這才是他們參與家將團的最大動機。「很多人會認為孩子們是因為經濟的因素,其實並不然,有的時候他們只是想藉此得到被重視的感覺。」樂洋如笑著說,有些重「義氣」的孩子還會義務幫忙演出,即使酬勞只有一份便當。

樂洋如表示,早期的家將團在管理上十分嚴格,所以加入的孩子都會因此受到約束,不敢在外面惹事生非。「只是現在時代變了,雖然好的將團領導人還是有,不過卻也出現了專門利用宮廟少年從事非法行為的人。」樂洋如說,其實重點還是在於孩子本身的行為與觀念,所以在進行輔導工作時,他們並不會強制禁止孩子參加家將團,而是教導孩子正確地看待這些宗教文化藝術,進而將層面提昇至對其所成長之社區文化的了解與認同。

阿偉(化名)是大同區一所國中的學生,平常雖然頑皮了些,不過在課業上的表現一直都很正常,熱愛撞球跟街舞的他,在去年透過少輔組的活動開始接觸到藝陣文化後,便積極參與廟宇的表演,甚至會主動要求少輔組多舉辦相關的活動。阿偉的家庭是一般的中產階級,父母在得知後並沒有強烈的反對,只要求他不能因此耽誤學校的課業,讓阿偉感到非常窩心。

談到學校與家長對於孩子參加將團的反應,樂洋如表示,其實這也是個別性的問題,有些家長甚至本身就是將團的陣頭,當然不會反對孩子參加。「不過,還是會有反對的家長,前陣子原本有學校打算成立有關民俗藝技的社團,結果就是在家長的強力抵制下草草收場。」樂洋如說。為了讓學校與家長對藝陣文化有更正確的觀念,大同少輔組也計劃在今年進行民俗文化的巡迴宣導活動,透過走入校園表演,去除他們對於從事廟會活動少年的刻板印象。

「與其一味地去禁止他們參加,不如讓他們了解這些活動背後真正的意義。」樂洋如說,藝陣文化是大同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他希望透過少輔組的輔導工作能讓更多的孩子認識這塊土地的歷史,進而認同自己的社區文化。「我們還計劃將『宮廟少年』的用語改為『采風少年』,因為『采風』代表的涵義,就是一種民俗文化的象徵。」樂洋如希望,外界在關懷這些孩子們的同時,也能尊重傳統藝陣文化的存在性。


台北市大同少年輔導組

電腦與書 充實中風後的莊乃政

【記者簡國帆/生命力報導】

桌上擺著「老二哲學」、「李叔同的靈性」跟「章孝嚴-力爭上游」等書,四年前中風,現在仍在接受復健的莊乃政(見圖)說:「我喜歡看書,主要以自傳跟回憶錄為主,因為自傳講的是他為什麼成功失敗,可以吸取別人的智慧和經驗。」雖然已經年過六旬,卻還是不放棄吸收知識,或許是這種態度使他在後來的電腦五子棋比賽裡奪得冠軍。

平時在安養院裡沒事看看書,聽聽音樂,跟著大家一起做運動,讀聖經,現在的生活很規律,每天早上四點半就起床,晚上讀過聖經之後九點就上床睡覺,過得很快樂,想起以前的生活,莊乃政說:「以前作息很不正常,常常喝酒喝到天亮,比起來,當然是現在的生活滿意多了。」
在工廠裡待了十六年的莊乃政,從操作人員當到倉庫管理員,直到四年前中風,才被送到主仁安養中心,接受公費補助,由主仁安養中心照護。指著桌上的電腦,「這是一個病人的兒子送我的,在我進來沒多久之後,他說玩電腦比較不會讓腦筋退化,剛好他有一台舊電腦,就給我了。」莊乃政說,「因為中風的人腦筋比較容易退化,所以其他安養院有時候會讓老人們打麻將玩電動。」

直到前年,莊乃政無意間知道有一個電腦比賽,那是由台南仁愛之家康寧園安養中心所主辦的,比賽規定,參賽者必須是接受安養院照護的老人。當時他剛有電腦沒多久,馬上就去比賽,「那時候主任帶我們下去台南比賽,這個比賽很多人參加,花蓮、台東都有人來,是比賽電腦中接龍的遊戲,而我才剛進來兩三個月,連滑鼠都拿不穩,但是還是拿到第三名。」他很高興地說。

去年聖誕節前,康寧園安養中心又辦了一次比賽,當下主任決定帶他再去挑戰一次,這時已經多玩了一些時間,同時培養不少自信,他想到第一次參加比賽時,不是用自己的滑鼠,用不習慣,這一次要帶自己的滑鼠參賽,雖然是改比五子棋,依然展現實力拿走第一名。「我拿到第一名的時候,當然很高興,覺得又完成一個使命,」面對勝利,莊乃政表示,「我也感謝上帝,使對方出的棋步讓我可以順利獲勝。」

「我是個非宿命論者,我不覺得人是註定要這樣的,我會想反抗命運,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中風之後,雖然改變了莊乃政的人生,但是每天能看看書、玩玩電腦,這樣的生活他覺得很滿足。

鄭煌清 易碎的身體不服輸的心

【記者蔡佩鈞/生命力報導】

一歲起,雙腿就骨折過四、五十次,一百二十五公分高的鄭煌清,是玻璃娃娃的其中一例,脆弱的骨骼下是一顆不服輸的心,他笑著稱自己是「打不死的蟑螂」,即使體力不如人,他仍努力的在工作崗位上實現自我,自嘲曾作夢夢到自己變大富翁,鄭煌清渴望有朝一日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成骨不全症」是一種先天遺傳性缺陷所造成的罕見疾病,會導致患者的骨骼強度耐力變差,患者很容易骨折,甚至在媽媽懷孕的肚子裡就曾經骨折。
由於脆弱不堪一擊的骨骼,再加上身高都不超過一百三十公分,這些患者通常被暱稱為「玻璃娃娃」,廿八歲的鄭煌清就是這類病人,但是「玻璃娃娃」這個稱號對他來說,易碎的只是他的身體,談吐詼諧的他開玩笑說:「我的個性像隻打不死的蟑螂」。

鄭煌清形容自己過去為「火爆浪子」,脆弱的身軀造就了他倔強不服輸的個性,「如果不這樣子,我要怎麼站起來走進社會呢?」他說。即使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龍活虎的行動,鄭煌清卻從未放棄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實現自我,但是在工作崗位上,鄭煌清卻常面臨力不從心的困擾,「一般人每天都在走動,而我整天幾乎都坐在輪椅上,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都比別人差,體力更不用說。」鄭煌清無奈的說,由於身體不能太過操勞的情況,常被誤以為是裝模作樣、逃避工作,甚至被貼上「博取同情」的標籤。

從一歲開始,鄭煌清雙腿大大小小的骨折加起來就有四、五十次,他說,十幾年前台灣的醫療界還不知道什麼是「玻璃娃娃」,了解先天性疾病的醫生不超過二十個,所以常常骨折了,送去醫院醫生也是束手無策。經常性的骨折,再加上家裡經濟狀況不好,鄭煌清後來都自己料理傷口。自嘲是久病成良醫的鄭煌清說:「我回家用撒隆帕斯或是辣椒膏貼著,再用木棒和繃帶固定住,休息一兩個月就會自然痊癒。」但他並不鼓勵這樣的做法,因為這種處理方式往往冒著嚴重風濕痛的危險。

十四歲才上小學,鄭煌清想起小時候求學被拒的往事,臉上寫滿無奈,「我七歲想求學,學校說我年紀太小了;我十二歲再去一次,他們又說我太大了。」一直到後來因媽媽朋友的介紹,自己隻身到彰化住在一所專收肢障兒及孤兒的教養機構裡,才得以到教養院附近的小學上課。除了在教養院裡的住宿時間,鄭煌清花了不少時間在學校和同學相處,所以比起一般身心殘障者更懂得如何和一般人交往,他說:「我上的是一般學校,會逐漸去習慣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但對於一直封閉在教養院裡的孩子,往往無法在社會和人打成一片。」

鄭煌清目前在勵殘福利促進協會擔任文書、美工及網頁處理的工作,雖然到現在只做了一個月,卻已經使他更了解社福團體的運作,鄭煌清努力的培養專長,希望能藉自己的力量幫助同樣是身心殘障的人士,但由於這是政府臨時專案下所提供的短暫工作機會,鄭煌清只能做到今年八月底,現在已在為找工作而煩惱的他,最大的夢想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一份穩定且有升遷機會的工作。

秉持著「愁眉苦臉過一天,不如快快樂樂過一天」的信念,鄭煌清講起話來總是讓人笑的樂不可支,受訪時他還曾揚起眉毛得意的說:「我穿鞋子的話,身高就有一百三十公分。」而在堅強的外表下,鄭煌清內心深處仍然渴望著知音的到來,「我很想談戀愛,但唯有等到我能給予另一半不論是精神或物質的承諾時,我才會走上紅毯。」除了想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今年的新希望他也許下了「能找到一個了解他且深愛他的人」的願望。

啟聰協會 為聾人提供全方位服務

【記者陳沂璘/生命力報導】

走進啟聰協會辦公室,你就會發現有許多人正在用手語熱情的溝通;因為啟聰協會裡面的志工們,都設身處地的在為聾人朋友們排解疑難雜症。

中華民國啟聰協會為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培養一技之長、開設才藝班,到手語教育,推廣聾人文化,甚至在就業輔導上,也是唯一聽障團體中設有就業服務員的單位,從找工作、面試,一直到穩定就業為止,都會在旁協助;也因為如此體貼週到的服務,啟聰協會的會員有近三百人之多。
啟聰協會目前最主要的服務項目,是以協助聾人就業為主。協會中除了就業服務員會從旁協助聽障朋友打電話找工作,陪同面試,以及負起與雇主溝通的重要工作之外,協會還配置了就業協調輔導員,都是由聾人來擔任此職,作為居中的協調角色,「不論在溝通上或是觀念上,輔導員都更能了解聾人的需要和心聲。」就業輔導員聶湘怡說。

聶湘怡表示,因為在輔導聾人朋友步上就業軌道時,需要做許多觀念上的溝通和協調,而就業協調輔導員能夠貼近理解聾人朋友的想法,也了解聾人的文化,能夠提出適時的建議,容易讓聾人朋友接受,減低聾人在接受新觀念時的排斥感。

談到聾人的就業機會,聶湘怡表示,就業服務員必須不斷開發各種就業機會,過去服務員們也都是像一般人一樣,從網路、報紙著手找工作,不過現在他們希望能與企業長期配合,建立職場訓練的制度,讓聾人們所能獲得的是長期穩定的工作機會,像位在土城的按摩院就是啟聰協會的合作企業。

同樣也是就業服務員的黃麗雯,就成功的輔導了一位聾人朋友,這位聾人因為離開社會工作太久,而對一般職場文化完全不了解,每天都睡得很晚,無法正常上班;「我們除了替他安排成長課程、訓練課程之外,更針對他的特例每天要求他來協會打卡,就像一般義工打卡上下班一樣,改變他的習慣;最後我們也替他找到了一個論件計酬的工作,適合他的習慣,同時他的工作表現也穩定良好。」黃麗雯表示。

除了就業有專人服務之外,啟聰協會內還有聽障就業圖書中心,藏書除了就業相關圖書、殘障特考之外,還有多國手語研究的書籍,聶湘怡還特別強調說:「我們館內收藏的日文手語書籍,還是第二任理事長褚錫雄特地前往日本購買的!」;另外協會也從事翻譯美國手語研究教學書籍的工作,除了讓聾人朋友能夠接受多元的資訊之外,也提供從事手語相關學術研究,以及對手語有興趣的人士查閱。

不只是就業方面,為了推廣手語,啟聰協會也特別針對聽人開班培訓手語通譯員,為期十個月,希望藉著手語教學,吸引對手語及聾人文化有興趣的社會大眾,能夠更深入了解聾人,接觸聾人文化,讓聾人也能因此獲得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許多來這裡學手語的聽人,都順利取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頒布的手語通譯員資格。」聶湘怡說。

幾乎每一個月,啟聰協會都會舉辦一些戶外的踏青、露營的行程。「藉著出遊活動,增加他們自己的人際關係。」聶湘怡說。其實聾人因為是無聲的一群,因此很容易被別人忽略,大部分的聾人也缺少與外界交流,因此他們藉著這些聯誼活動,能夠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啟聰協會最初是一群熱心的聾人發起的,而至今啟協已經八歲了,雖然創辦人已經紛紛退休,不過他們卻將熱心服務的熱誠延續下來,以設身處地的體貼想法和週到的服務,為聾人朋友做全方位的服務,以發展聾人無障礙空間為致力的目標。聶湘怡說,「最重要的,還是希望不論是雇主或者是一般社會大眾,都能夠給聾人朋友一個機會,真正的去了解他們,傾聽他們的心聲。」


中華民國啟聰協會

李永謨 用樹皮編造動人生命

【記者陳怡帆/生命力報導】

「這幾年參加比賽,還沒聽說過有人用樺樹皮創作」李永謨提到,他曾經連續三年得到身心障礙人士工藝創作競賽的優選獎,就是由於創新使用「白樺樹皮」這個媒材編出許多生動自然的作品,因而也獲得相當多人的喜愛及收藏。

「媽!妳看,這是白蟻耶!」攤位旁小朋友好奇地看著綠豆大的螞蟻,作者李永謨笑著解答說,這些都是樹皮做的。杵著柺杖的他,解說著這些作品如何編出來,雖然臉上已佈滿汗水,仍笑容滿面、親切地向觀眾展示樹皮的奇妙。圍觀者發出訝異的讚嘆,因為眼前美麗的玫瑰、栩栩如生的蝴蝶,都是用樹皮編出來的。
「這幾年參加比賽,還沒聽說有人用樺樹皮創作」李永謨提到,他曾經連續三年得到身心障礙人士工藝創作競賽的優選獎,就是由於創新使用「白樺樹皮」這個媒材,編出許多生動自然的作品。象牙色的白樺樹皮,雖然很乾卻擁有非常好的韌度及柔軟度,既使折壓也不會斷裂,因此可以編出非常細小的螞蟻,而樹皮編造的蝴蝶即使壓到仍能恢復展翅的美麗模樣,這也是許多人購買收藏的原因。

李永謨談到,接觸手工藝最初是從珊瑚雕刻開始的,家中經濟環境不良的他,美工科還沒唸完就必須去珊瑚店當學徒以求溫飽,後來由於珊瑚產業需求減少,使他必須另謀出路,於是他想起學生時代社團所學的草編,便開始在夜市販賣草葉編的作品。兩年多後,他發現草葉作品的瓶頸,容易枯萎、變形,不易保存,且無法作出非常精細的作品,所以不會讓人想去保存,而只是當玩具一樣。

怎麼會想到用樹皮創作呢?李永謨回想當年尋找材料替代草葉,在嘗試過各種動物皮革後,靈機一動想到「能不能拿植物的皮來嘗試?」。他透過國內進口木材行取得各種素材,嘗試了八十幾種的植物皮,才找到這種白樺樹皮,它除了彌補草葉所有的缺點,光滑的樹皮上還可以染色,使所有作品明艷鮮活了起來,從此他便致力於樹皮媒材的創作。十二年來他成功地編出了四十幾種的昆蟲,近幾年也嘗試作向日葵、蘭花等七種的花卉。

「生活的背景就可以反映在你的作品上」一如李永謨所說,家中大片明亮的玻璃窗,種滿仙人掌、九重葛等各式各樣植物的陽台,成了他最自然的生活背景。喜愛寧靜大自然的他,創作的素材都是從大自然的觀察而來,這也與在台南鄉下的成長背景有關。李永謨也曾為了觀察蘭花的生長,買了各種不同開花階段的蘭花,掛得整個陽台都是,這也是為何他能用樹皮塑出清新優雅的蘭花。

「別人會的我也會,不會因為腳不方便就什麼都不會作」李永謨回憶起小時後父母忙於工作,身為長子的他雙臂撐著用竹竿作成的簡陋柺杖,弄柴、煮飯、養豬雞,獨立的個性讓他了解到自己的價值,並且向父母證明了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因此他不願意受父母的保護只留在家裡。就是這樣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讓他走出家中求學,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學雕刻、結婚、創作、生兒育女。

「身障的朋友一定要學著獨立」李永謨又說,家庭應自然對待身障的孩子,不要刻意的呵護,就像兒時因父母忙於工作給他很多事情作,反而讓他積極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跌倒了就再爬起來」無法雙腳行走的他笑笑地說,就算是現在他還是會有跌倒的時候;就如同人生一定會有挫折,但人不要怕遇到困難而是要想如何解決。

現在李永謨常參與許多活動、校慶、園遊會的示範表演,也積極和各種公益團體合作教學,教些像是身心障礙者、銀髮族的阿公阿嬤等。近幾年他也至景文高中協助其成立手工藝的社團。李永謨說,以後他會積極與各地的社區大學合作,希望將這樣的文化創作像種子一樣深入基層,讓人知道樹皮可以成為藝術的表現,喚起人們對自然的關愛與珍惜。


中華民國工藝發展協會

「FUN」鬆進入吳柏毅的音樂世界

【記者王慧嶺/生命力報導】

由身心障礙者藝文堆廣協會,所舉辦的第六屆視障藝術季中,有一場以「你在我心上」為主題的豎笛與薩克斯風的演奏會。「可以給演出者也可以給台下聽眾想像的空間」,你會感覺到生命的音符從視障青年吳柏毅的指間流洩。

於一九七四年出生的吳柏毅,由於先天性的白內障而導致視力不良。小學時,仍可就讀一般的學校,視力也尚可應付學業。直至六年級時,右眼視力因視網膜病變,急速惡化,最後右眼完全不能視物,而僅存左眼零點零三的視力。國中三年,吳柏毅同樣在一般學校就讀,但卻已無法再跟上課業,懵懂的青春歲月,因為視力的急遽惡化,使他比別的同儕都更早感受到對未來人生的徬徨。
吳柏毅人生中的新扉頁,是高中進入台北啟明學校就讀。由於高二時加入了學校的管樂隊,藉由吳必聲老師而接觸到了薩克斯風,就這樣吳柏毅走上了音樂的道路。他回想起自己在國中畢業前,一直身處在不適合他的教育環境裡,幾乎沒有夢想可言,晃晃蕩蕩的度過沒有人生目標的歲月,直至高二在啟明學校接觸到薩克斯風,才真正找到一條自己想走的路。

之後,吳柏毅也順利的進入了文化大學音樂系,遇到更多與他一樣熱愛音樂的朋友與師長,但也因為如此,他卻深深的體悟到自己的不足。由於當時系上還未能主修薩克斯風,吳柏毅便轉而修習另一個類似的樂器-豎笛。然而起步太晚的結果,就是他必須花比別人更多倍的時間,來補足他未逮的部分。

那段時間,吳柏毅總會躲進最角落的、也沒有空調的琴房獨自練習,因為那樣的地方,系上同學比較不會進去。他不敢像其他同學般,能夠自在的隨手拿起樂器隨時隨地的吹奏。吳柏毅就這樣獨自去跨越豎笛吹奏上的瓶頸,也嚐到了音樂道路上難對人言道的寂寞與孤獨。

大一寒假時,吳柏毅每天都會花上七到八個小時的時間練習豎笛,他期許自己有一天能表現的像其他正常的同學一樣好。苦練的日子雖然難捱,但是「幸好我還可以進步!」是吳柏毅當時心中唯一的想法。但到了升大三時,吳柏毅毅然決然決定休學一年,雖然面對師長同學的不解,但他心裡清楚,他要花一年的時間,好好的把該學的都跟上之後,他才能再有空間吸收更廣博、更完整的音樂知識。

「永遠在期待自己的成長!」一年的修習為吳柏毅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直到畢業後,吳柏毅始終沒有遠離過音樂。他每天起床後,都會拿起心愛的豎笛,細細的擦拭,作為新的一天的開始。

「音樂應該要有自己的東西在裡面,要有屬於這塊土地的味道,要有屬於這個年代的風華」。

目前在全方位樂團擔任鍵盤手的他,也常常有許多的演出機會。能以音樂做為自己的職業,是吳柏毅認為最幸福的一件事。有時在捷運站的演出,那種與聽眾有直接交流的感覺,是他難以忘懷的感動。吳柏毅說「每次都會有人站著兩、三個小時聽完我的演出,還會和我分享他的感覺,讓我覺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黃玉清:我只不過少了一隻手

【記者丁羽禪/生命力報導】

「紅豆湯媽媽」黃玉清在新莊市富國路一帶擺攤,有著真摯溫暖笑容的她,其實是個肢障者;在十九歲的時候就因為工作意外而失去了一半的右手,但是她並沒有躲在家裡自暴自棄,黃玉清努力工作、心境開朗,她說:「我只不過少了一隻手而已」。

在台北縣新莊市富國路靠近中正路一帶,是許多小吃店聚集的地方,寒冬裡的深夜,總是有一個賣紅豆湯圓的攤子,每天晚上都冒著暖暖的煙,就像老闆娘黃玉清暖暖的笑容,她和別的老闆娘有點不同,她少了一隻手。
十九歲那年,黃玉清進入一間紡織工廠上班,才上工不到二十天,她的右手就被機器給鋸斷了一半;黃玉清說,那個時候還沒有勞基法可以保障勞工權益,工廠只肯賠給她一萬八千塊,算是慰問金。年紀輕輕的她並沒有因為變成肢障就自暴自棄,半年後,黃玉清就又回到紡織工廠上班,這一做,就做了整整二十一年。

右手被截肢後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是什麼?黃玉清說,因為她本身是右撇子,受傷之後變得只能倚賴左手,所有的事都要由左手來完成,左手不會寫字就要重新學寫字,她待在家裡修養的時候,工廠的同事都鼓勵她要多多寫信報平安,字寫得慢寫得醜都沒關係;等到她回紡織工廠上班,更大的難題來了,要學著用左手拿剪刀,因為在紡織工廠工作一定要能靈活的運用刀剪,她就這樣把自己的左手逼會了。黃玉清說,當初她會回去工廠上班,就是抱著「右手廢了,也不能不工作啊」的想法,再加上工廠裡面人多熱鬧,同事又活潑樂觀,幫助她走出陰霾,走回正常的人生軌道。

一九八○年,紡織工廠裁員,黃玉清只好到親戚開的電動玩具店工作,沒多久,電玩店也收掉了。因此,在向一位曾經做過小吃生意的鄰居請教過後,她與丈夫決定自己出來擺攤子,夏天賣刨冰,冬天賣紅豆湯。黃玉清說,賣刨冰還不難,只要去批發配料回來就可以了,但是刨冰冬天沒人要吃,於是她開始嘗試自己煮紅豆湯來賣,一開始煮的不好吃都沒人要買,後來才慢慢改進調整,終於煮出好口味,抓住客人的胃,長長的一個冬天裡,黃玉清的攤子每晚總是有不少客人,等著要吃一碗紅豆湯圓暖暖身、暖暖心。

如果有客人要外帶,黃玉清就會用左手小心的把熱呼呼的紅豆湯倒進碗裡,接下來的動作可不是光靠左手就能完成了,她用肢障的右手跟左手一起合作,把蓋子仔細的密封好,裝進塑膠袋裡,確定不會倒掉才拿給客人,誇獎她細心,她不好意思的笑著說:「這是本性啦,賣東西就是要料好實在、乾淨,客人才會常來買!」

黃玉清說,丈夫和三個小孩是她最大的支柱,賣紅豆湯的生意對她來說並不輕鬆,每天早上十一點就要開始煮紅豆湯、花生湯、煮豆花,下午三點多就開始擺攤,一直要賣到凌晨才收攤回家,而且一年到頭不論刮風下雨都要出來做生意;因為有丈夫陪在她身旁一起打拼,黃玉清努力工作、心境開朗。

在做生意之餘,黃玉清還去參加了臺北縣殘障福利協會新莊分會,讓她的心情更開朗、想法更豁達;殘障協會常常會舉辦郊遊活動,好幾台遊覽車載著他們去到處玩,每次她都會看到那種兩隻腳都沒有、或是只能靠人家揹的肢障會友,還是一樣快快樂樂的出來玩,黃玉清說:「我那時候才發覺自己有多幸運,我只不過是少了一隻手而已!」還在紡織工廠工作的時候,她永遠都會用一件衣服把她有殘缺的手藏起來,怎麼樣都無法突破這層心理障礙,現在的她很坦然、很自在,黃玉清笑著說:「忙著做生意沒得藏了,要看就讓他們去看吧!」這就是有著真摯溫暖笑容的「紅豆湯媽媽」─黃玉清。


新莊向殘障父親致敬

治療早一步 讓孩子更進步

【記者杜艾倫/生命力報導】

「婷絜,來,把腳跨過去喔!」天母兒童治療工作室的職能治療師黎曉鶯在幫智能障礙的婷絜做治療,試著從一條繩子上跨過去。婷絜今年七歲,染色體病變導致他的智力和聽力受損,行為發展遲緩。黎曉鶯說:「婷絜治療了將近五年,到最近才有明顯的進展,媽媽幫他刷牙的時候,嘴巴已經懂得放鬆。」黎曉鶯擔任職能治療師有十年的時間,發揮愛心和耐心,幫助過許多像婷絜這種發展遲緩的特殊孩子,看著他們慢慢的進步,也感到無比的喜悅。

工作室乍看之下,就像一間兒童遊戲室,黎曉鶯說:「不論是腦性麻痺、智能障礙或是自閉症的小朋友,他們在治療時通常都不夠合作,利用遊戲的特質來帶動他們,讓他們覺得在玩,而不是嚴肅的治療。」行為遲緩的孩子,手腳的肌肉發展不夠完全,也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使力,以婷絜為例,黎曉鶯安排他坐盪鞦韆,訓練手部的肌肉和平衡感。黎曉鶯說,從盪鞦韆或是丟球、撿球這些基本的動作中,耐心的教導他們玩這些遊戲的技巧,是可以刺激他們發展和累積學習經驗的。
黎曉鶯說,不同於大型機構的團體治療,天母兒童治療工作室採取一對一的方式作治療,沒有孩童程度差異的問題,一對一可以讓治療師針對孩子的情況和特質來做調整,相對的,治療師本身的治療技巧和人格特質,都會直接感染到孩子,必須讓他們覺得不管是遊戲或是治療師本身,都是很好玩的,這些要素都能讓治療效果加倍。

做這些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減少他們自我刺激的行為,黎曉鶯說,像是搖晃身體、哭鬧、敲頭,甚至只要有人靠近就會尖叫,早期治療都可以預防這種行為,希望這些特殊孩子將來到了學校,能更快的適應,把影響學習的負面因素降到最低。

黎曉鶯說,看著這些特殊孩子慢慢的進展,一直照顧他們的媽媽的辛苦和辛酸,卻是常常被忽略的,「這些媽媽必須承受外界的異樣眼光,然而真正的心酸,是來自家人的指責。」她說,婆婆要求媳婦帶著智障的孩子離家或是媽媽承受不了壓力帶著孩子一起自殺的例子,簡直多不勝數,在努力幫助特殊孩子去發展他們落後的技巧之外,也要重視這些媽媽們的情緒,對她們來說,家人們的支持和諒解是最重要的。

天母兒童治療工作室一九九三年成立至今,治療過很多發展遲緩的小孩子,「我們珍惜每個特殊孩子,從他們的特質和情況,去了解他們所需要的治療,其實光有愛心是不夠的,擁有足夠的專業治療技巧,才能真正的去幫助他們。」黎曉鶯說。

黎曉鶯說,早期治療的觀念,目前都能夠被家長所接受,和外縣市比較,台北市在這方面的資源很充足,家長在尋求資料及協助也相當積極。「但更重要的是推廣,希望一般社會大眾對這些特殊孩童表達支持和接納的觀念。」畢竟特殊孩童是少數,社會大眾會因為事不關己,才不去重視。黎曉鶯表示,早期治療的概念可以由醫療人員開始起步,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權威,可以使推廣的成效更為顯著,讓更多特殊孩子早一點跨出讓媽媽欣慰的一步。




延伸閱讀: 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

百合嚮陽 帶領婚暴婦女迎向太陽

【記者顏慧怡/生命力報導】

「百合代表堅毅,我們希望遭受婚姻暴力的婦女朋友們,雖然處於艱困的環境,依舊能夠努力綻放,活出自己。嚮陽,是希望這些婦女能鼓起勇氣,勇敢擺脫惡劣環境,迎向燦爛的陽光。」婦女救援基金會社工員闕淑芬解釋著「百合嚮陽婦女支持團體」名稱的由來。

百合嚮陽婦女支持團體,由婦援會婚暴組董事林方皓於去年提議試辦。他希望遭受婚暴的婦女,如果願意分享親身經驗並支持同樣遭遇的婦女朋友,能夠走出家庭,投入這個團體。去年第一次試辦的成效不錯,所以今年再被提出,希望能幫助更多無助的婚暴婦女。
這個團體是以討論主題、分享經驗的方式進行,討論的主題主要有兩個,心理調適與親子關係。闕淑芬說:「原來是親密關係的兩個人,當親密關係不復存在,只剩下暴力相向時,婦女朋友們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又該如何跟自己的孩子解釋,媽媽因為遭受婚姻暴力而必須與爸爸分居、離婚?這是我們將討論的其中兩個問題。」

闕淑芬表示,很多人對我們提出質疑,平時就有提供遭受婚姻暴力的婦女諮詢與服務,為什麼還要舉辦這樣的團體?其實,雖然這兩種方式都能幫助婚暴婦女,但是效果真的差很多。百合嚮陽婦女支持團體集合了許多經歷過婚姻暴力的婦女,他們在團體裡可以提供社工沒有的婚姻暴力親身經歷,這些經驗是社工們接受再多的專業訓練都不會有的。另外,一對一諮商比不上團體產生的動力給人的鼓勵大,這些都是我們連續兩年舉辦這個團體的原因。

「根據以前的經驗,第一、二次聚會時,由於參與的婦女朋友對環境及身邊的人不熟悉,不太敢揭露自己的想法,所以前幾次聚會,諮商師必須花很大的力氣引導成員們說話。等到大家接觸的時間長了,我們會很明顯的發現,許多婦女已經能主動說出自己的感覺,甚至引導新參與的成員說話,成員們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相信,這樣的團體對婚暴婦女改變真的很大。」

百合嚮陽婦女支持團體從二月底開始,每個月的最後一周有聚會,持續到十月底。有意參與此團體的婦女朋友,可直接電洽(02)23569595轉12,找社工員闕淑芬。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婦女反戰 祈求永離受虐記憶

【記者徐展青/生命力報導】

鑑於英美侵略伊拉克的軍事關係日趨緊張,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反戰熱潮,台灣民間團體也開始串連與連署活動,表達反戰立場。台灣婦女與女性勞工團體則呼籲反戰,以保障女性的工作權,以及戰中婦女不受虐待與強暴等身心傷害的對待。

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理事長黃素恩說,戰爭發動後,石油費率的上漲首先就會衝擊台灣的經濟環境,石油短缺將全面影響民生的食衣住行,而在現今台灣整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婦女與中高年齡層勞工往往是企業最優先考慮裁員的對象,而戰爭帶來的蕭條,就更可能使得婦女成為這波戰後失業潮的第一批犧牲者。
戰爭除了將損抑婦女的工作權外,更直接威脅了婦女的身心安全,黃素恩說,根據聯合國二月提出的調查指出,一旦開戰,伊拉克地區原有九十到一百一十萬的無家可歸游民人口,將再增加九十萬人,而也將有五百二十一萬的兒童與五百二十一萬的婦女將遭受戰爭的侵害。

「只要有戰爭,就有婦女遭強暴」,婦女救援基金會企劃周憶如表示,無論任何一場戰爭,都發生有婦女慘遭強暴或施虐的案例,而對婦女下手進行強暴的,還不分敵我軍隊的任何一方。她說,在越戰期間,不少的越南少女就曾遭到美軍與越共的強暴,而在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時,甚至還有計劃地組織慰安婦,並設置慰安所,使婦女淪為軍隊虐待的性奴隸。

周憶如說,「戰爭對婦女的影響,首當其衝就是對人身個體的侵害」,她說,強暴雖然不同於有規模、有組織性的慰安婦,但在戰中對婦女進行強暴的行徑,與逼迫慰安婦進行性虐待,根本是一樣可惡的行為,只是兩種情景發生在不同的體制之下。

周憶如表示,在戰爭中,為了使孩童與家庭能生存下來,許多婦女被迫犧牲自己,從事高度勞動性質的工作,或在垃圾堆中拾荒,甚至從事性服務,以維持基本的生活來源。而且戰中缺乏乾淨飲水、糧食、藥品與公共衛生,一些懷孕與必須哺乳育兒的婦女因缺乏營養與妥善的醫療,經常發生難產身亡或嬰兒夭折的情形。

「戰爭是婦女永無止盡的惡夢」,周憶如說,戰後對婦女的人道援救雖然可以透過瑜珈、藝術、音樂、心理諮商等課程,治療並且重建受創婦女的心靈,但戰爭中遭虐與受強暴的經驗,卻是婦女心中永遠的傷痛。

「這次的反戰風潮也值得台灣民眾反省,重新思考我國與美方的關係,以及政府所持的立場與扮演的角色」,黃素恩表示,「日前總統府已發表聲明表示,將支持美方攻打伊拉克。而我國政府在上次美國攻打阿富汗時,以大筆金援支持美方,假設這次我國政府還要繼續補助美軍開戰,何嘗不考慮將這筆龐大資金,運用在挽救國內勞工失業問題與社會救濟之上。」

周憶如說,婦女團體以「反暴力」的觀點出發,反對戰爭暴力對婦女造成生理與心理上的傷害。黃素恩也說,反戰不應只是一個口號,而是全球人類要站起來,抗議這場用人民鮮血換來的不義之戰,共同呼籲各國政府將人民安全與世界和平視為首要的優先考量。

2003年3月11日 星期二

客家雜誌 推動客家文藝復興之手

【記者郭羿婕/生命力報導】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上萬客家人走上街頭,以「全面開放客語電視節目、修改廣電法第二十條對方言之限制條款為保障條款、建立多開放的語言政策」為訴求,積極爭取客家話的發言權,不僅在兩年內首先促成客語電視節目的開放,更寫下客家運動的先頁。這就是當年的「還我母語大遊行」。

「還我母語大遊行」讓客家人首次為了自己的權益走上街頭,也是台灣首度以文化層面為主題的街頭運動,而這樣一個震撼台灣社會與政府當局的大遊行,其幕後的推手就是現已改名為《客家雜誌》的《客家風雲雜誌》。

現任《客家雜誌》副總編輯的陳康宏表示,為了爭取客家人發聲、維護台灣的客家文化,《客家風雲》於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創刊,由全省客家菁英、知識青年專業人士所共同創辦,代表著對客家人權益與尊嚴意識的大覺醒;在創刊隔年成功推動「還我母語運動」後,雜誌的銷售量曾一度暴增,後來卻因為太強烈的政治色彩,使得訂戶暴跌,終至無法維持。

幸好,之後有枋寮褒忠義民廟的大筆捐款支持,《客家風雲》才能重新調整步伐,改名為《客家雜誌》,並以「政黨站兩邊、客家擺中間」的立場繼續經營。同時,原創人馬相繼退出,改由學術文化界人士接手,風格也轉為少提政治多提文化,一切以客家為優先,期能督促政府單位及各黨各派,為爭取客家權益做最大的努力。

「在台灣眾多期刊中,《客家雜誌》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幾乎百分之百純客家。」陳康宏說,《客家雜誌》的純度很高,全部內容都跟客家有關,專門介紹客家的人地事物,不僅有時事評論、活動報導、人物專訪、讀者投書,還有客家歷史的典故、人物介紹及客語字、俗語、歌謠教學等等。

其中,還有部分文章是以客家文字寫成的,「只是客家字不夠普及,所以很多讀者看不懂,目前還沒辦法全面使用客家文字。」但無論如何,《客家雜誌》所希望的就是透過對客家史、客家事的報導和解說,提昇客家人的族群意識,讓客家人以自己為榮。

從《客家風雲》到《客家雜誌》走過的這十五年以來,曾三度面臨倒閉危機,陳康宏說,幸好有許多人願意幫助,才能有驚無險地度過難關,「其實,文化性的刊物本來就不好經營,所以很多客家文化性的雜誌早已陸續倒閉了。」因此,對《客家雜誌》來說,這些曾經伸出援手的貴人,著實讓他們由衷感激。

「我們現在應該算是半商業化經營,因為我們所做的幾乎都是『奉獻』,而且為了節省開支,也為了永續經營,我們雜誌沒辦法製作得太精美,也沒辦法像其他雜誌那樣使用全彩印刷。」他說,《客家雜誌》經常收到各地民眾的投稿,但兩年前開始,也因為經費不足而無法繼續給予稿費,只能改以「投稿經錄用就送五本雜誌」的方案來酬謝投稿者。

邁入第十六年的《客家雜誌》,現在所強調的是「柔性訴求」,「遊行一下子就沒了,大家喊一喊就忘了,取而代之的是用文化、教育來推動,把思想擴散出去是我們當前最努力的目標。」陳康宏說,《客家雜誌》每年都舉辦的「客家文化夏令營」就是最好的證明,讓客家生活實際進入校園裡「紮根」,除此之外,他們也著手籌辦許多活動,例如座談會、學術研討會,甚至是今年在台北燈會展出的客家主題花燈等等,都是他們落實客家文化的行動。

陳康宏表示,當初《客家風雲》的創立宗旨和「還我母語運動」的訴求,正逐步實現中,「像我們在風雲時代一直鼓吹的『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就在我們預期的時間內達成,甚至還快得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真的很欣慰!」他說,從前《客家雜誌》常帶頭革命、爭取發聲、傳承母語,近兩年行政院客委會成立後,對他們而言,「監督」的角色反而是更重要的了。

過去有心人士一再呼籲要「發揚客家文化意識」,陳康宏則認為,目前最需努力的方向應該放在「提供客語就業市場」,「如果你跟一個小孩說,講客家話是為了發揚客家文化,他怎麼聽得進去?要讓他覺得學客語對日後有幫助,他才願意學習,就像英語,具備好的英語能力,不僅日後工作機會多,各方面也佔優勢,有這種動力人家才要學啊!」他說,基於現實面的考量,不得不換這個方向思考,客家人或許在眾多行業中是強勢、是龍頭,但在文化上卻是弱勢,根本沒有競爭力。

「大體看來,目前客家文化發展的狀況不錯,但客家話還是有消失的可能。」陳康宏說,講客家話要從生活底層做起才有用,「說客語不是一種表演、一種樣版,應該在日常生活實踐。」他看過許多人常常只是表面上說說,平常卻從不以客家話為主要語言,「一旦客家話在生活中被退出,就很容易被遺忘。」他略帶感嘆地表示。

在客家雜誌社裡,不管是閒聊、談公事,甚至是接電話,每個人都用客家話交談,他們不是在表演任何一齣客家戲碼,而是在生活裡落實客家文化,不讓客語淪為無辜的犧牲者。

從風雲到客家,從風起雲湧到風平浪靜,從激烈革命到柔性訴求,從「還我母語」到「客家文化夏令營」,這都是《客家雜誌》為維護客家文化所做的努力與成就,不管時空遷移、社會轉變,《客家雜誌》復興客家文藝的心始終如一。

用愛心替寶寶找收養家庭

【記者曹璐明/生命力報導】

「育嬰中心」是天主教福利會的附設單位之一,於一九八三年成立。台灣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嬰兒無法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育嬰中心個案來源包括該會收容安置的未婚媽媽無法養育的子女,或由醫院、社政單位轉介的棄嬰。

天主教福利會公共事務主任范道莊表示,本會收容之嬰孩沒有任何限制,在迎接的那一刻起,不論是健康的孩子、早產兒、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都是褓母們心中的寶貝,都用「心」和「愛」來灌溉他們。成立迄今,每日收容個案量為二十五人至三十人,安置期間四至七個月不等。服務項目包括:安置期間廿四小時生活照顧、給予體重過輕之早產兒治療、給予輕度身心障礙兒適當復健、尋覓國內外合適的收養家庭。
天主教福利會所照顧的是從剛出生到六個月大的嬰兒,最終還是希望能夠為小孩找到合適的收養家庭,讓小孩能夠在一個健全的家庭環境下生長發展。范道莊說道,確定收養動機是以保障兒童最佳利益為前提,是該會所秉持的出收養原則,主要是為小孩找收養家庭,而非為收養家庭找小孩。再者,是由原生家庭選擇領養人,在確定收養之前,該會只提供被收養人的完整病例報告,及相關家庭病史和重要背景資料,而且收養家庭必須同意該會日後持續追蹤個案至少七年。

范道莊說,由於國情和法令上的差異,以及社會宗教環境的影響,比較起來,國外的收養環境較國內妥善和成熟;國外有意願的收養家庭只需將所希望收養小孩的條件告知該會,媒合之後就可通知該收養父母來完成領養手續,甚至有些還特別指定生理上有缺陷的小孩來收養;而國內的收養家庭大多都希望能夠先看過小孩在決定是否收養,因此在比例上,國外的收養家庭還是較國內為多。

目前和天主教福利會合作的國外機構有加拿大東方兒童組織和荷蘭的Meiling。加拿大東方兒童組織負責魁北克省的國際兒童收養案件,監督並輔導非營利收養機構辦理相關事宜。每年也會定期舉行聚會,協助被收養兒童們認識、認同他們的原生文化。荷蘭的Meiling為荷蘭司法部合法設立的基金會,也是荷蘭司法部唯一核准在台灣辦理收養服務的機構,主要服務為辦理跨國收養,該會所輔導的領養人要先參加收養課程之後,才能進行家庭調查,審核通過之後,才發給收養許可。其他各國的收養人,家庭調查報告也一律由政府機關的社工人員進行調查報告。在國內的收養人則是透過其他領養人、醫院、該會志工、案主和網路得知該會的收養訊息。

在天主教福利會育嬰中心的小嬰孩,不論其背後是出自於什麼樣的家庭,也不論他是長得什麼模樣,個個都是褓母們心中的寶貝,褓母們都是用「心」來愛他們,用「愛」來灌溉他們,讓他們在中心中成長、歡樂、茁壯,同時讓他們知道世界上充滿喜樂,希望每一個收養個案都能在一個幸福的收養家庭中成長。


延伸閱讀: 天主教福利會

2003年3月6日 星期四

北市成立新社大 社區教育新希望

【記者王俊文/生命力報導】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繼原先成立六所社區大學之後,分別在大安、中正、中山、內湖、北投、松山六個行政區成立新社大,完成在每一行政區設置社區大學的目標,並於四月十四日同步開課。三月一日在市府中庭舉辦的十二所社大聯招博覽會雖已落幕,但各新成立社大的招生活動才正要開始。

大安社區大學主任嚴虎台指出,第一學期所規劃較特別的課程有「現代公民養成教育」,主打人際關係經營課程。在社區發展部分,開設「社區環境設計與犯罪預防」、「社區報報─如何辦一份社區報」、「社區學」、「魅力百分百─社區營造」等課程。未來更規劃社會服務性社團課程,選修的學員可以隨堂參與社會服務。大安社大自三月五日起至四月十四日止受理報名,並於三月二十九日在開平中學以園遊會的型式舉辦獨立招生博覽會。

中正社區大學主任秘書鄭敏惠表示,中正區有許多公家機關,所以課程規劃的對象以上班族為主。為求上班族在下班後可以在社大內以輕鬆的方式學習,減輕壓力與負擔,中正社區大學以「父母學程」為重,安排引導孩子舒緩升學壓力的課程,以及教授增進親子互動關係的技巧。鄭敏惠也指出,中正社大的課程規劃方向是學術、社團與生活藝能。社團部份將待報名人數底定後,視情況籌組志工團參與社會服務。而學員的藝術作品將會在有合作關係的醫院藝廊做聯合展覽。中正社大自三月一日起至四月十三日止受理報名,並於三月八日在開南商工校園內舉辦招生暨社區園遊會。

中山社區大學副主任游適華指出,中山社大在社會服務課程方面,將舉辦「快樂志工營」,會請志工培訓員介紹相關法令與安排實務學習。另外新聞編採課程會教導學員如何辦一份具有獨特風格的社區報。文史工作部分,目前正與中山區公所洽談,希望區公所協助推動「中山采風」。 

松山社區大學主任楊楚光表示,為因應高失業率,松山社大特別與凱薩飯店(前希爾頓飯店)、亞太會館、美加教育機構建教合作,凡在松山社大修畢就業課程表現優異的學員,即可被推薦至上述單位就職。在志願服務方面,將開設社工生涯規劃、志願服務認知、非營利經營等相關課程。在社區發展部分,將設立社區報製作、社區電視發展與社區網路工作等應用課程。

內湖社區大學校內人士指出,在社區發展課程中,特別開設「湖光山色內湖遊」、「鄉土行腳-生活美學家」,由地方文史工作者陳金讚帶領學員體驗社區之美,參與社區互動。而社區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可以培養更多帶動地方讀書風氣的人才。社團方面,志工社徵求校務志工、社區關懷志工;而社區報社及愛心社則尚在籌備中。

北投社區大學工作人員表示,為建構「臺北學學程」特色,結合北投在地產、官、學及社區團體,規劃系列「社區總體營造」課程,落實學術與實務的結合,使學校課堂的經典學理能真正具體可行而生活化。其中較特別的規劃有「設置北投文化生態旅遊資訊中心」、「擦亮家鄉寶貝系列活動」等,不只帶領學員探訪老街古蹟,更進而指導學員撰寫地方史。

新成立的六所社區大學為嘉惠更多有心向學者,只要是服務時數符合標準之志工、中低收入戶或是殘障人士持相關證明文件,即可以不同折扣的優惠價報名,詳情請洽各社區大學。


大安社大:2706-3758 中正社大:2327-8441

中山社大:2597-3371 松山社大:2760-3348

內湖社大:8751-1587 北投社大:2893-4760

草根工作室 要做人民的送報伕

【記者陳彩娥/生命力報導】

世新大學「草根工作室」,成立三年以來,一直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發聲。曾與不同的社運團體多次上街抗議遊行。他們要做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菁英,而是要做勞動人民的送報伕。真正的做到放下個人利益,為社會上的草根發聲。

馬克思說:「從來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是世新大學「草根工作室」的創立精神。成立至今已三年的「草根工作室」幹部黃國治說,單憑理論是不足夠的,真正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是行動,唯有行動才能改變目前社會上的不平等。

回想工作室成立初期,黃國治說,起初同學們對於以批評的觀點看世界,都不太能接受。他們大部份都受到現在所謂的主流思想所影響,只會關心與自己有關的社會事件,以及個人的前途問題。所以剛開始招收社員時,的確面對很大的難題。

黃國治更說,現在的學生不是不關心社會,而是他們受到太多的限制。黃國治指出,當大多數學生需要為助學貸款打工,以償還畢業後四、五十萬的債,同時還得擔心畢業後面臨就業的問題時,怎會有餘力參加學運呢?

黃國治表示,「草根工作室」與某些學校社團不一樣的是,他們所關注的不只是學生的權益及自身利益。「草根工作室」的基本理念是,社會關懷,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服務,特別是社會上的弱勢者。並且能以批判性的看法,對台灣社會作出關懷。這亦是當初命名為「草根」的意義。

過往「草根工作室」曾與其他學運、反戰、人權、勞工等團體,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遊行。去年,「草根工作室」就針對知慧財產權一事,舉行了一系列的行動。除了在世新大學舉辦「反思財產權」的講座外,更與「新社會學生鬥陣」合作出刊了兩期《反思財產權專刊》,以及在校外招開記者會並舉行「五二五抗議遊行」。

另外,今年二月十五日,「草根工作室」就與台灣多個社運團體,發起了一場「二一五台北反戰行動」的抗議遊行,目的是希望令台灣的人聯合起來,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以無辜人民的鮮血換取石油。除此以外,「草根工作室」還會不定時舉辦不同系列的講座、議題討論會。

黃國治說,去年四月「草根工作室」,創辦了他們的第一份刊物《送報伕》。《送報伕》每一期都會有不同的專題,他們希望透過這一份刊物,能令沒加入「草根工作室」的人,也一樣能以批判性的觀點看世界。

《送報伕》主要分為兩版,包括第一版的草根觀點、歷史人物及文藝選讀,而就草根觀點的內容,主要是對當時的社會議題發表觀點,例如創刊號針對樂透所寫的「樂透誰最樂?」。

而第二版所包括的是左眼看世界、草根讀書會、草根訪調、主流文學批判以及草根的活動報告。其中左眼看世界,主要是整理世界各地所發生的示威遊行等活動的新聞以及圖片,以第三者的角度看國外的社運。另外,主流文學批判主要是以批判性的觀點,寫出對時下流行書藉的個人見解,例如「在哈利波特的神奇魔法背後」一文。

至於「送報伕」一詞是出自於台灣已故知名文學作家楊逵的書名。楊逵筆下的《送報伕》一書,主要是批判日本帝國主義者和資本家的不公不義,並呼籲台灣人民起而反抗暴政。

這就是草根工作室出刊《送報伕》的理念,因為他們體會到知識不是進階的標記,而是用來提出對社會體制的批判。黃國治說:「我們不作高高在上的知識菁英,我們要作勞動人民的送報伕。」,這是「草根工作室」創立及《送報伕》出刊的精神,真正道出服務「草根」的意義。

玩布工作坊 玩布慶祝婦女節

【記者顏慧怡/生命力報導】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自三月七日持續到十四日,舉辦「女人生命歷程與布的對話」玩布工作坊創作成果展。以一種柔性訴求,紀念專屬於女人的婦女節,並娓娓道來女人與布的關係。

女人玩布始自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七日,當時由「布商媳婦」蕭姮姝提議,在迪化街舉辦「布藝嘉年華」活動,開始了女人玩布的第一次。那次活動吸引超過一千人參與,工作人員卻只有四十多位婦女,這些婦女驚人的力量,讓所有人對她們刮目相看。為了延續「布藝嘉年華」的活動精神,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創立玩布工作坊,這個工作坊結合社區資源,向附近布商募集不具商業價值或過季的布料,一方面達到環境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理念,另一方提供給社區婦女成為創作的材料。透過玩布過程,讓參加的婦女們更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意見。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社工員范琇璇表示,玩布工作坊會安排一些課程給來參與的婦女朋友,例如色彩搭配、女性意識與創作、平面設計,這些課程並不講究拼布技巧的琢磨,而是藝術與性別概念上的傳遞。因此,工作坊的規劃結合了女性藝術家創作歷程的分享、女性藝術史介紹以及傳統的拼布和現代編織技術的操作。透過這樣的組合課程,提供參與婦女足夠的養分來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而布正好是女人覺得容易親近的媒材,一群女人一起玩布,講究的是彼此之間的創作、討論與分享,和相濡以沫的姊妹情誼。

已經參與玩布工作坊四年多的高櫻月說:「我原來是『女人一O四專線』的義工,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加入了玩布工作坊。我覺得玩布工作坊很有意義,它鼓勵原來保守、只待在家中的婦女,走出家庭玩布去。透過創作布的過程,進入自己情感以及生命探索,並把想法表達出來。如果婦女朋友們都可以在玩布工作坊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那『女人一O四專線』就不需要存在了!」

本次「女人生命歷程與布的對話」玩布工作坊創作成果展以「我」為主題,婦女們以「我」開始發想,進行創作,作品相當精采,歡迎朋友們前往參觀。展覽將於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展至三月十四日,有興趣參觀者,可直接電洽:(O二)二五五八O一三三。


延伸閱讀: 「百納祈福」拼布藝術 乘著布帛的翅膀,讓夢想起飛—「迪化街布藝嘉年華」活動側記

2003年3月5日 星期三

顏志文 讓客家新音樂感動全世界

【記者郭羿婕/生命力報導】

顏志文,曾經是師大美術系畢業的美術老師,因為捨棄不了對音樂的喜好,毅然決然改學音樂,也到美國柏克萊大學最有名的音樂學院進修,拿到了「現代音樂」的學位,造就出今日優異的音樂素養。然而,從美術老師、全能音樂人到現在的客家歌手身份,這一段路,顏志文走得並不輕鬆。

在屏東客家農村長大的顏志文,從小就喜歡音樂,但是當時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無法讓他學音樂,而且家人也很反對他朝這個方向發展。「長輩們都覺得,男孩子學音樂或者美術既不成材也沒出路,所以我當初考上了師大美術系,其實他們都不怎麼高興。」雖然如此,顏志文說,他還是鬧了家庭革命北上攻讀美術,而且到了大二,又忍不住參加吉他社、組團、拜師學藝,開始玩起音樂來。

大學畢業之後,顏志文曾經在徐匯中學教了三年的美術,但是對音樂的熱誠從未減退,而且每次只要一想到自己終其一生都要這樣規律生活,又無法實現音樂的夢想,顏志文終於下定決心改走音樂路。

「我不想讓自己遺憾一輩子!我這個人就是這點奇怪,不想做看得到自己未來的事情,這會讓我的人生很無趣。」就是因為這樣的堅持,顏志文決定要專心做自己喜歡的音樂。

一直以來,顏志文被多數人定位為「客家歌手」,他卻笑著說;「其實我一開始玩音樂,不管是爵士、搖滾、世界音樂等等,什麼都玩,就是沒想到要做客家音樂。」他表示,自己其實是在很偶然的機會之下開始接觸客家音樂的。

一九九五年,侯孝賢導演拍了一部描寫客家故事的電影「好男好女」,邀顏志文來製作電影配樂,後來拿到澳洲去做音樂的後製工作時,澳洲的製作人聽到裡頭的客家音樂,雖然不懂顏志文唱的是什麼,卻大為感動,之後,就連日本唱片公司也深表驚喜,想要買下他音樂的版權發行全球。

他說,這件事讓他相當驚訝,他開心的不只是他的音樂受到肯定,還證明了:「客家音樂不會因為語言的關係,限制了感動人的力量。」顏志文表示,在那同時,他才突然發現,原來以前那種讓人邀歌、處於被動位置的做音樂方式不是他要的,「音樂能不能使人感動、是否耐聽才是最重要的,我在客家音樂中就找到了這樣的感覺。」

因為如此,顏志文湧起一股衝勁,開始製作屬於自己的「客家新音樂」,「客家音樂實在過於小眾,很少人在做,也很少人關心,衝著這點,我就更堅持要一直做下去,也想從中捕捉新的可能。」

談起自己跟客家音樂的淵源,顏志文說:「其實我從小在客家莊長大,客家山歌、採茶戲和野台戲都是我小時候很深刻的生活印象,所以我很熟悉客家的一切。」他笑著說,這種熟悉的感覺在心底藏了很久,沒想到繞了一大圈,還是回到了他的原鄉。

顏志文說,開始做客家音樂之後,常常在客家地區演唱自己寫的客家歌曲,看見台下的聽眾紅了眼眶,或者是老奶奶開心地跟著唱和、笑得合不攏嘴的歡樂景象,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我想我知道他們感動的原因,因為我的音樂來自我的成長經驗,也是大家共同的生活經驗,所以容易觸動人心吧!」

對目前已經推出第四張專輯的顏志文來說,玩客家音樂最大的困難不是沒有經費,也不怕沒人聽,而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我很開心自己終於可以把客家音樂推上主流市場,與其他音樂平起平坐,但目前有個大現象就是:很多人無法客觀接受各種音樂,也很避諱談客家音樂,所以目前小眾的客家音樂並沒有受到公平的對待。」對於這點,他相當感慨。

「不過,相對於主流音樂的衰退,這兩年客家新音樂的蓬勃異加顯得突出,雖然市場規模還不大,但原創色彩濃厚,影響力逐漸擴散,在本土音樂的行列中,佔有不容忽視的份量。」顏志文的理想正逐步實現中,他要的,就是用「心」來創作撼動人心的音樂。


延伸閱讀:

1.山風音樂網

2.認識野台戲

3.台灣客家音樂網

4.顏志文:《阿樹哥的雜貨店》

5.一九九八年客家台灣文化獎

6.一九九七年推薦專輯賞析:顏志文《係麼人佇介唱山歌?》

認養動物 讓你「留名」動物園

【記者詹云嘉/生命力報導】

動物園原預計二月二十六日開始動物認養計劃,沒想到林旺突然過世,除了引起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外,也同時激起了民眾對動物認養的注意,目前已有一百三十多位民眾認養動物,企業也紛紛表示認養的意願。

台北市立動物園於今年二月二十六日開始,開放民眾認養二十一種動物。由於當天正逢大象林旺過世,更加激起民眾與企業洽詢認養事宜,到目前為止已有一百三十幾位民眾加入了認養行列。

動物認養包含兩種類型,除了一般認養外,也有專案認養。其中一般認養又分為個人和團體,個人以一年一千元,團體則是一年二十萬元,認養一個動物為原則;專業認養則以專案為單位,每案為一百萬元以上。認養主除可獲得保育通訊一年份、聯票金卡一張、認養卡一張外,憑認養卡在動物園內購物可享九折優惠,並受邀參加動物園舉辦的認養活動。持聯票金卡者,一年內可不限次數至動物園、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及天文館參觀。

不論是個人、團體都有機會於動物園所規劃的感謝牌上「留名」,若是參予專案認養的企業,更可「留名」十年。台北市立動物園副研究員趙明杰表示,在林旺去世後,或許是因為新聞的發布,大家將對林旺的愛轉換到其他動物上,目前除已有民眾認養動物外,也有多家企業表示認養意願,包括麗嬰房、金車、味全、裕隆,以及動物園之友基金會等。

動物認養計劃的開始,是基於外國的動物園早有結合社會資源,來幫助不同物種及棲地永續發展的措施。鑒於民眾對動物園的肯定,動物認養計劃的實行,「是希望發起一個活動,讓社會大眾一起來參予」,趙明杰說。動物園也可以把功能發揮到最大,讓民眾有參予保育工作的機會,同時也能獲得動物的相關資訊,兼具教育意義。

趙明杰表示,開放認養二十一種動物的選定,是基於幾種考量,首先是以保育類動物為主;再來就是考慮地緣上的因素,也就是以本土動物為重;第三就是有關週邊區域的動物,像是大琉璃紋鳳蝶,有進一步去了解的必要;最後,一些非保育類動物的加入,則是基於明星動物號召力的考量,所以在這二十一種動物當中,無尾熊與國王企鵝也在認養行列之內,希望藉此引起民眾對認養的關注。

雖然開放認養的時間才開始不久,趙明杰說,但是到目前為止在被認養的動物中,擁有較多認養人數的,並非是這些進口的明星動物,而是以本土動物居冠。其中,被最多人認養的不是無尾熊與國王企鵝,而是台灣黑熊。

每一種認養的動物,都有一個負責人帶領一個團隊,與林務局、相關學校、研究單位一同來實行保育計劃。趙明杰表示,舉台北樹蛙的例子來說,由於其棲地破壞,數量越來越少。之前動物園內研究人員到野外做調查時,發現三芝一帶還有台北樹蛙的分布,於是結合了保育團體,和在棲地上從事農作的農民洽談,希望利用有機栽培的方式,來保護棲地不被破壞。除請有機業者提供銷售管道外,同時動物園內也會提供經費,讓這塊棲地保存下來。

有關認養資金的利用,趙明杰說,每個認養的動物都會有其行動方案,有些需要基金的資源來完成,就可以認養基金來贊助,同樣也可用在國家公園的保育計劃上。此外,也會和國外作結合,像是認養動物之一的蒙古野馬,若是原棲地想要進行復育的話,也可把動物園內的野馬送回原棲地。

動物園認養計劃中的動物包括十二種台灣本土動物:台灣黑熊、雲豹、水獺、台灣彌猴、台灣長鬃山羊、梅花鹿、穿山甲、台灣狐蝠、黃魚鶚、台北赤蛙、台灣鬥魚、大琉璃紋鳳蝶;以及民眾熟悉的明星動物無尾熊、國王企鵝,和九種非本土動物,如老虎、黑猩猩、亞洲像、長臂猿、白犀牛、河馬、蒙古野馬等也在認養之列。有興趣認養的民眾可上動物園網站www.zoo.gov.tw 申請,或到動物園遊客中心現場辦理。

未來動物園除了會陸續規劃四個大型的活動,也會和企業結合,例如新光三越百貨將要舉辦的國際兒童畫展,因跟野生動物有關,在活動期間可同時進行動物認養的推廣。讓動物的生態保育不只限於教育,也能經由社會大眾的力量,讓生態保育能做到野外去。


延伸閱讀:

1.台北市動物園動物認養網站

給偏遠地區孩童 一個學習的支點

【記者陳怡帆/生命力報導】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改行動部主任郭駿武說,「給他一個學習的支點」是「偏遠地區兒童數學認養計劃」的中心理念。郭俊武表示,這個計畫是為了幫助身處山區、離島,及家庭經濟狀況低落的學童,透過各界人士的捐款認養,以班級為單位將二十套結合森林小學創新教法的「數學想想」贈送給這些孩子,並提供免費的教育諮詢,希望能縮短他們與都市孩童在數學能力上的差距。

所謂的偏遠地區,指的是南投、花蓮等交通不便的山區,及澎湖、蘭嶼的離島地區。郭駿武指出,這些地區約三百多所小學、四千多個班級,被教育部列為「教育優先區」。這些學區的特點都是年輕人大量外流致使學校師資不足,家庭狀況多為單親或是隔代教養,導致孩童難有良好家庭照顧,且家中經濟往往難以供給唸書,尤以原住民部落為多,而這些地區就是認養計劃的主要對象。

認養計畫中,人本基金會提供的「數學想想」教材,是一套彩色數學繪本;小朋友所接觸到的不是繁雜的數字,而是將數學觀念融入充滿想像空間的故事。郭駿武指出,一本好的教材不僅可改變孩子的理解能力,更要激發他們的潛能。

郭駿武回想起有一次與家長面談,家長聊到某一晚和丈夫陪孩子討論「數學想想」裡的答案,花了很長的時間,這樣快樂的親子互動能出現在數學討論上是令人訝異而感動的。郭駿武說,數學學的是一種思考能力,而這套教材把數學與孩子生活的情境結合,引發他們思考使思想和心理達到成熟,讓孩子利用自己的力量來改善自己。

「現在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也是知識公益的時代」郭駿武提到。教育除了經費,更需要人來執行,經濟支援只是一時的,因此認養計畫不僅提供硬體,還有教育諮詢小組給予全面性的協助,包括老師的培訓、教導如何使用教材等。

實際上這樣的計畫推行得如何呢?郭駿武指出,目前基金會已在南投、台中等地進行的補救教學,由駐站專員培訓當地居民一同輔導孩童,未來希望寒暑假能與大專院校合作。這樣的觀念正符合郭駿武所提。

此外,人本教育基金會已在南投中正國小成立的「支點教室」,就是課外的補救教學服務。南投中正國小江子信主任提到,從去年九月開始,駐站南投的專員協助當地的義工媽媽進行教學,輔導各班程度或情緒管理較差的學生,彌補學校教師無法兼顧那麼多學生的缺憾。

剛開始推行認養計畫的人本教育基金會,目前認養狀況約五、六個班級。郭俊武表示,六月前希望能針對國小一、二年級的班級,達到認養三百個班級的目標。郭駿武指出,這樣認養計畫的消息一公佈,有相當多的學校單位聯繫說明想要申請,因此基金會也會儘快推行計畫以提供其協助,邀請您共同為偏遠兒童的學習,提供一個有力的支點。

少輔會:給復學中輟生多點掌聲

【記者蔡智傑/生命力報導】

菱菱(化名)和多多(化名)曾經是家人眼中的燙手山芋、學校眼中的問題學生,在中輟的期間,她們透過南港少輔會的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目標。現在,她們已經漸漸適應了學校的生活,不再對未來感到迷惘。菱菱說:「其實我們要的,只是大人口中多一點鼓勵,少一句責備而已。」

目前分別就讀國二以及國三的多多和菱菱,有著相似的家庭背景。多多的父親早逝,母親必須身兼父職扶養多多和兩個哥哥。「媽媽一直都很關心我,在我沒去上課的期間,也是她主動去找少輔會幫忙的。」雖然多多有時候還是會嫌媽媽囉唆,不過她很清楚,她不能再讓媽媽失望了;菱菱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爸爸現在也在大陸經商,平常能陪伴她的,只有年邁的奶奶。菱菱說:「所以我很喜歡來少輔會,至少這裡有人可以聽我說說話。」
在小學就曾經有翹課紀錄的多多,其實剛升上國中時是很興奮的。「我並不討厭學校,只是不喜歡無聊的上課。」到了國一下學期那年,多多有幾乎兩個禮拜的時間不去上課也不回家。「其實我們也沒做什麼壞事,只是每天跟朋友出去逛逛街打打撞球。」為了不讓媽媽擔心,貼心的多多還會時常傳簡訊跟媽媽報平安。而總是睡眼惺忪的菱菱,則是習慣了日夜顛倒的生活作息,導致無法早起去上課,後來也整整中輟了一年的時間。菱菱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一天幾乎都睡十幾個小時,所以朋友都叫我睡美人,而且是很難叫醒的那種。」為了改掉這個壞習慣,現在菱菱都交代多多要每天打電話叫她起床去上學。

在兩個人離開學校的這段期間,南港少輔會透過中輟通報系統開始幫忙協尋。南港少輔會的督導薛惠玲笑著說:「後來我們才知道,其實這些孩子根本都還在南港一帶活動。」找到多多和菱菱之後,少輔會安排了社工專員去了解兩人的問題,試著幫助她們重返校園生活。「一開始我很排斥什麼社工輔導的,感覺好像我們多壞似的。」菱菱回憶著當初跟少輔會接觸的情形,不過在社工員的堅持與耐心下,菱菱開始對這個關心她的大姐姐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其實孩子們只是害怕被貼上標籤,重點是要懂得放下身段去聽聽她們在想什麼。」現在已經是士林少輔會督導的李慧君,就是菱菱口中那個親切的「慧君姐」。

經過了少輔會的協助,多多和菱菱開始陸續回到學校上課,不過,她們要面臨的,卻是同學和老師質疑的眼光。「有些老師還會當場把我們叫起來訓一頓,還說要我們不要帶壞其他同學。」多多有點氣憤地說,當時她真的有種想再離開學校的念頭。菱菱接著說:「而且我們跟班上那些成績好的同學根本沒話聊,就像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不過她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因為她們知道,還是有更多的同學接受了她們,有更多的師長關心著她們。「慧君姐常常跟我們說,就算別人都看不起你,你也不可以看不起自己。」菱菱和多多說,她們要證明自己還是有機會的。

談到未來,菱菱和多多似乎很有默契地表示,她們想繼續升學,並且朝自己喜歡的烹飪領域發展。「我們煮的菜大家都說好吃唷!」菱菱還說,如果可以,她還希望跟爸爸一樣到大陸去當廚師。「不過這個社會是很現實的,只有國中畢業的文憑根本找不到工作。」多多說,她很羨慕大學多采多姿的生活,至少不必像現在要唸一大堆不喜歡的科目。

「以前我很討厭人家說我們是中輟生,不過現在想通了,畢竟我們真的曾經犯錯過。」雖然菱菱現在還是會常睡過頭,多多偶爾還是會跟朋友翹課出去玩,不過她們知道,不能再讓關心她們的人失望了。「我們也是有自尊心的啊,有時候多點鼓勵真的會讓我們多點自信。」踩著過去的年少輕狂,現在,菱菱和多多要一起呵護心中那株正在發芽的夢想。


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 中小學中輟人數去年超過九千 再創新高

碰不得的皮膚 先天性水疱症

【記者蔡佩鈞/生命力報導】

陸兆連患有先天性水疱症(俗稱泡泡龍)、心臟衰竭、腎臟病以及肺結核,一天要吃超過二十幾顆藥,今年已經四十六歲的她,言談卻仍然像個小女孩,睜著她大大的雙眼說:「再等一個禮拜,我就可以去看腎臟科英俊的彭醫師了!」

個頭嬌小,講話總是輕聲細語,陸兆連的雙腳從腳底到大腿都用層層的藥布、紗布以及網罩包住。一出生即患有先天性水疱症,使她的皮膚比一般人脆弱,只要周邊環境溫度過高,或是稍微摩擦到,表皮和真皮就會分離,並在短時間內起水疱或血疱,因此,她全身上下都會不時的出現傷口及水疱,每每總讓她癢的坐立不安,敏感脆弱的皮膚不能用膠帶黏貼,只能在紗布上套上網罩,因此陸兆連總是戴著一頂帽子,固定住頭上的紗布。
過去二十年,陸兆連在基督書院擔任接電話的工作,一直到去年十二月突然有一天在學校宿舍昏倒,昏倒兩天才被嫂嫂發現,因此後來辭去工作搬回家和哥哥及嫂嫂同住,並在那時發現自己患有心臟衰竭和肺結核,同時,因為長年吃藥的關係,她的腎臟功能開始失調,需要一個禮拜去洗三次腎。以往每天早上八點要上班,陸兆連凌晨四、五點就得起床,進行繁複的清洗、消毒、包紮的步驟,看得見的傷口容易處理,看不見的像是背部或臀部,她都需要笨拙的拿著鏡子照半天,一直到住進醫院,才知道可以在醫院皮膚科清潔處理傷口。

陸兆連現在一個禮拜兩、三天就要換一次藥,陸兆連必須脫去身上所有的衣服,兩個小時的清潔消毒過程總讓她冷得發抖,到了冬天,更是難耐,但是對她來說,去醫院卻是最令她感到期待的事情了,「幫我換藥的小蔡和許醫師人都很好」、「我每兩個禮拜的腎臟科,都可以看到英俊的彭醫師」,她兩手揮舞笑嘻嘻的說。

由於敏感易受傷的皮膚,陸兆連只能選擇釦子式的衣服穿,在街上看到漂亮的套頭衣服,她也只能忍住想買的衝動。由於疾病纏身,陸兆連總是很難提起精神,走太多的路對她來說都是負擔,她說:「外面沒有什麼可以吸引我的」有時候從醫院看診出來,看到附近的百貨公司,心裡想去逛逛,最後卻還是走向回家的方向。

「有時候想想自己得這麼多病,怎麼還沒死」,她突然冒出這一句話,「但想想自己的房間還沒整理乾淨,不能這麼快就走,否則會被哥哥罵死」,這樣令人莞爾的言語看似樂觀,但陸兆連高中時卻曾經心裡極不平衡,覺得別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喜怒時常掛在臉上,「但是後來我信了基督教,體認到上帝賜給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煩惱,我又有什麼好不平衡的。」  陸兆連驚人的用藥量本來可能使她面臨經濟上的危機,但是由於二○○二年九月政府公告罕見疾病全數納入重大傷病的保障範圍,且永不需換卡,因此持有重大傷病卡的她,可以由健保抵消掉部分的藥錢,減輕她的經濟負擔。除了口服的西藥,身上包紮的藥布也須開銷,過去陸兆連必須自己負擔一塊價值五百元的藥布,後來經醫生向健保局申請健保給付藥布,藥布才得以免費,「但是政府有管制藥片數,我兩個禮拜只能領五、六片,有時傷口多,就會不夠用。」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其他病友身上,泡泡龍(先天性水疱症)病友聯誼會聯絡人林錦貴,女兒患的是嚴重型的先天性水疱症,她指出,這些新藥片都是由國外進口的,政府在分發給各家醫院時會要求管制,醫院必須設立專案處理單位,但是因為健保給付,醫院每塊藥布只能賺八元,因此許多醫院都不願意供給這種藥布,「我住在高雄,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卻沒有供給這種藥布,我只能到台南的醫院調」,她說,有時雖然可以領到十片以上,但是女兒身上處處是傷口,根本不敷使用。

說音樂給你聽 無障礙的音樂世界

【記者杜艾倫/生命力報導】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協會的視障朋友,因為愛好音樂而組織了許多視障樂團。現在,他們推動「無障礙E化資訊館」,希望幫助所有熱愛音樂的視障者,體驗旋律的美妙。

「視障的朋友,聽覺都會特別敏銳,所以對廣播和音樂會比較有興趣,也特別的有天份。」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秘書長朱萬花說。從一九九九年成立至今,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聚集了許多熱愛音樂的視障朋友,也致力於身心障礙者才藝的推廣,如協會中的視障樂團曾到各地監獄、看守所、校園等地做巡迴演出,讓身心障礙的朋友充實自己,也找回了自信。
朱萬花說,協會成立到現在有兩大突破,一是企業進用身心障礙者,她表示:「但若是企業公司的障礙輔具設備不足,也會造成身心障礙者工作上的不便。」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決定讓視障者發揮所長,用音樂來工作,讓公家團體或是企業雇用協會的視障樂團來表演,不僅能夠提升企業形象,更可以幫助協會募款。

「舉辦視障藝術季,擺脫慈善性質和悲情形象,轉而用售票的方式來演出,這是第二大突破。」朱萬花說。這些愛好音樂的視障表演者,下了舞台之後,仍然不斷的孕育新計畫,造福更多的視障朋友。

「『無障礙E化資訊館』是協會近期開始推動的新方案。」朱萬花說。「無障礙E化資訊館」的推動分成四組,第一組為行動組,是視障樂團演出時的活動宣傳,負責帶領表演者上下舞台,朱萬花表示,他們平時都必須接受黑暗體驗訓練,設身處地的想像視障者走動時的情形,親身體驗他們的難處。第二組是藝文組,負責蒐集音樂表演方面的資料,有時也會做剪報來提供表演者一些音樂上的訊息。

朱萬花表示,看懂五線譜是學習音樂的入門,但是對視障者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無障礙E化資訊館」的第三組,「音樂事工」,卻讓視障者能達到夢想,朱萬花說,負責這部分的志工,把五線譜改成點字譜,讓視障朋友學習音樂更無障礙。

「視障者有聲書」,是「無障礙E化資訊館」主要推廣的第四部分,朱萬花說,有聲書的內容主要是把學習音樂的入門書,諸如音樂史等,轉而用「說」的方式呈現給視障朋友聽。有聲書全是由協會中愛好音樂的視障音樂工作者負責錄製,希望同樣對音樂有興趣的視障朋友,可以從他們推行的有聲書中,「聽」到關於音樂的事物,激勵視障者對音樂的熱誠,讓他們受挫的身心都能得到慰藉,也同時分享音樂的美妙。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

心路加油站 身心障礙者為你加油

【記者陳沂璘/生命力報導】

走進心路加油站,馬上就能從響亮又有精神的「歡迎光臨!」感受到加油站員工的熱忱。心路加油站是國內第一個由身心障礙團體經營的加油站,站內雇用的身心障礙員工達到八成,他們在經過良好的受訓之後,都可以獨立勝任加油、收銀、清潔、行政、銷售等工作。

走進心路加油站,馬上就能從響亮又有精神「歡迎光臨!」感受到加油站員工的熱忱。心路加油站位在台北市建國南路、市民大道路口,是國內第一個由身心障礙團體經營的加油站,站內雇用的身心障礙員工達到八成,他們在經過良好的訓練之後,都能勝任加油站內的工作。相較於從前身心障礙者只能從事清潔、洗車的工作,可說是一個大突破。
台北市政府在油品市場開放之後,便構想將建國南路、市民大道路口的加油站開放給身心障礙團體來經營,但是實行的困難度十分高,除了需要經濟部的許可,還得奔波於內政部及勞委會之中,同時還得克服油品公司、附近居民、土地等問題;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終於在去年確定公開招標。

心路基金會執行長陳美玲評估後認為,加油站經營的特性是勞力密集、技術門檻低、標準化作業,十分適合身心障礙者工作,卻又有別於以往高勞力卻附加價值低的工作型態,實在是個很難得的機會,於是心路基金會便投入參與這一次的公開競標。

經過激烈的公開競標之後,心路基金會以專業完整的就業訓練服務及轉接計畫脫穎而出,依照心路基金會的計畫,估計在三年內能增加兩百多個身心障礙者的工作機會。心路基金會公共事務部的林子靖表示,他們經營的目的不只是安排身心障礙者到心路加油站就業,更重要的是要開拓更多其他的工作機會;而與心路基金會合作的中國石油,也願意安排在心路加油站工作的身心障礙員工,前往其他中國石油的加油站工作,顯示其合作的誠意。

林子靖表示,由於心路基金會在之前洗車、洗衣等就業服務中,就曾經和加油業者合作過,因此對這次的合作他們也十分的有信心。尤其在工作現場,他們採用「小組安置」的工作模式,由一個老師在現場負責指導一個小組學員,除了一邊指導學員之外,更重要的是成為學員與外界的折衝轉接站;因為一般人不夠了解身心障礙者,由老師在旁協助溝通指導,對於工作的順暢及效率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心路加油站工作的二十九名身心障礙者當中,包括肢體障礙、精神障礙、智能障礙等等,在經過訓練之後,都可以獨立勝任加油、收銀、清潔、行政、銷售等工作。「在站內工作的學員們對於這個工作反應都很好,他們認為比起過去洗車、清潔的工作,加油讓他們有更多的成就感!」林子靖說。她認為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多讓身心障礙者出外工作,他們可以得到很高的成就感,而非只關在庇護環境下。

心路基金會在推動就業服務以及訓練課程上都十分有經驗,指導老師更是經驗老道,因此心路加油站的運作情況十分順利良好;不過林子靖表示,他們會特別注意學員的情緒管理,因為畢竟這個工作與從前的工作內容有很大不同,因此工作情緒是他們著重的一個重點。

林子靖說,她認為未來最有可能遇上的難題,在於與同業的競爭。市面上加油站常常出現油價戰、贈品戰,轉眼之間改變油價或是贈品內容,「我們的反應性沒有辦法像一般業者一樣的機動。」她說,她認為這一點對心路加油站而言比較不利。

有別於過去身心障礙者的工作,加油站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林子靖希望大家可以把車開進來,接受身心障礙者的服務,與他們相處,感受他們的誠懇與親切,肯定他們的能力。心路加油站不只是身心障礙者新的就業機會,更是一個讓身心障礙者接觸人群、與社會「融合」的新環境。


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無障礙網頁 讓殘障者上網無障礙

【記者王慧嶺/生命力報導】

今天下午於師大舉行的「無障礙網路空間研討會」,會中提出了無障礙網頁開發的規範草案及未來的推廣計畫。現場與會的有許多重要人物,如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的秘書長楊聖弘和中華民國無障礙環境推廣協會的理事長林俊福都前往參與。

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與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主辦的「無障礙網路空間研討會」,今天下午於師大舉行。會中提出了無障礙網頁開發的規範草案及未來的推廣計畫。現場與會的有許多重要人物,如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的秘書長楊聖弘和中華民國無障礙環境推廣協會的理事長林俊福都前往參與。
秉持著「運用現代科技服務身心障礙者」的宗旨,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於一九九九年建置「居家就業」網站「圓夢網」時,即提出建議政府進行「本土化無障礙HTML首頁研究計劃」之主張,並於二○○一年二月正式成立「無障礙網路委員會」,開始積極進行相關基礎研究及工具開發。直到二○○二年七月,承接了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的「無障礙網頁開發標準暨標章核發作業」一案後,於半年間,制定了「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的規劃和訂定主要是參考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協會的WAI(Web Accessibility Initiative)組織訂定的無障礙網頁內容標準的相關規範,並參照各國在制定無障礙網頁相關政策和推廣策略的做法,以及國內近年來在身心障礙者保護政策、無障礙空間的推動、以及視覺障礙者在無障礙網路相關措施的努力等經驗所訂定。

這個規範的內容,主要是針對有視覺障礙、聽力障礙、肢體障礙、認知障礙或神經疾病等方面的身心障礙人士來使用網頁資訊所必須考慮的種種因素。除此之外,其考慮因素也包括這些身心障礙人士所使用的特殊上網裝置,包括螢幕閱讀機、螢幕擴大機、特殊按鈕、特殊鍵盤、特殊顯示裝置、點字輸入裝置和點字顯示器等。

對於大家而言,都很熟悉的一些網頁設計,包括影像、圖形、語音、音樂、影片等各種多媒體資訊,對於身心障礙者而言,可能都會造成他們在瀏覽網頁時的極大障礙。因此無障礙網頁的設計準則,針對網頁內各種多媒體資訊,規範應加入替代或等值的文字。葉耀明在會中播放了一張「身心障礙者如何上網」的投影片,看著影片中繁複的輔具,他說:「假使台下的程式設計師以及網頁開發人員將來設計網頁時能夠想想這張圖片,便會設計出適合身心障礙者上網的環境。」葉耀明說:「譬如一個連接到下一頁的向右箭頭的圖像,『下一頁』是適當的替代性文字。又譬如一個煙火的動畫,『有煙火聲效的煙火場景動畫』,則是適當的替代視覺與聽覺的文字。」這些替代文字可以讓螢幕閱讀機、點字顯示器等各種特殊輸出裝置作進一步處理,讓障礙者可以使用其他替代方式獲得其資訊內容。

楊聖弘也說,視障朋友要走上一般街頭也許容易的多但是要走進網路世界卻是十分的困難,許多視障人士因為在上網時遭受許多挫折,便不願意繼續接觸了。

這些替代文字在網頁中所帶給障礙者的方便性與好處是因為語音合成器與點字顯示器等技術的成熟。網頁資訊可藉由這兩項技術,讓非文字內容得以讓視覺障礙者用聽的或觸摸的方式了解其資訊內容;對於一些有閱讀困難的人來說,要了解這些非文字的內容,可經由語音合成器來朗讀替代文字,將有極重要的幫助。替代文字的顯示不但可以符合聽障者的需求,對於非身心障礙的一般網頁瀏覽者也有額外的幫助。

葉耀明表示,將來網站擁有者及網頁開發人員在規劃網站時,應參照「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以開發出無障礙的網站,身心障礙人士若在上網瀏覽網站時,遇到無法克服的障礙,也可依據本規範透過適當管道,要求網站擁有者予以修正。

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理事長周二銘說:「在現實生活環境中,身心障礙者與一般人的距離,以隨著大家在環境無障礙工作的多年努力,而逐漸縮短,也期待在人類一手創造的網路世界中,『身心障礙』將是個不具意義的名詞。」(記者王慧嶺/邱文秀聯合報導)


無障礙網頁標準網站 圓夢網

無障礙網路 網路世界人人平等

【記者邱文秀/生命力報導】

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與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主辦的「無障礙網路空間研討會」,六日下午於師大舉行。

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與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主辦的「無障礙網路空間研討會」,今天下午於師大舉行。會中提出了無障礙網頁開發的規範草案及未來的推廣計畫。現場與會的有許多重要人物,如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的秘書長楊聖弘和中華民國無障礙環境推廣協會的理事長林俊福都前往參與。
中華民國輔助科技促進職業重建協會的理事長周二銘在致詞時提到要把現有的網頁全部無障礙化以利身心障礙者使用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但要新建立的網站做到無障礙就會簡單多了。協會於去年承辦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的「無障礙網頁開發標準暨標章核發作業」一案,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系副教授葉耀明率領研究小組,經過半年努力順利完成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草案。未來公共網頁的擁有者以及網站的管理員和網頁開發者都需滿足草案中所提出的檢測法,而身心障礙者在上網瀏覽網站資訊時,若碰到無法克服的障礙,則可參考規範條文,透過適當管道要求網站擁有者予以修正。

葉耀明提到,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草案涵括了無障礙網頁可及性設計四項原則、三個優先等級、六個檢測等級、十四條規範和八十九個標準檢測碼,說明網頁開發人員在設計網頁時應該依循的作業方式和考量原則。例如圖片需要加上替代文字說明方便視障朋友讀取,而所有的語音檔案必須有文字旁白以利聽障朋友閱讀。

葉耀明在會中播放了一張「身心障礙者如何上網」的投影片,看著影片中繁複的輔具,他說:「假使台下的程式設計師以及網頁開發人員將來設計網頁時能夠想想這張圖片,便會設計出適合身心障礙者上網的環境。」楊聖弘也表示,視障朋友要走上一般街頭也許容易的多但是要走進網路世界卻是十分的困難,許多視障人士因為在上網時遭受許多挫折,便不願意繼續接觸了。

對於無障礙網頁未來的推廣計畫,葉耀明表示除了公開發表會外,還會全省走透透,於今年度的三月至五月,在各縣市舉辦廿五場推廣會,成立「網路無障礙檢測服務團」。並且以政府公眾網站無障礙作為第一波的推廣對象,接下來陸續會對學校教育網站及民間電子商務網站等推廣無障礙環境。


無障礙網頁標準網站 圓夢網

不是醫生也可以當義診志工

【記者簡國帆/生命力報導】

台灣路竹會資深義工林雯慧說,「喜歡做就去做,不用顧慮當志工會怎樣。」她希望將義診介紹給有興趣的朋友,「對朋友去做義診,我一向非常支持。」

聽到「義診」,您想到什麼?是否因為要接觸許多不同疾病的人而沒有安全感?是否非醫療專業人員就不能去?

「其實非醫療相關人員,也可以來參加義診,當義診的志工。」中山醫學院三年級學生,同時也是台灣路竹會義工的陳智沛說,「像當時我們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時候,就有很多非醫療人員去,大家一起幫忙搬東西,或是野炊,都蠻不錯的。」陳智沛也說,只是因為他是醫療相關科系學生,跟在醫師旁邊,也可以順便學到不少東西。他表示:「去義診就是要放開心胸,什麼都主動去學。」

台灣路竹會資深義工林雯慧說:「喜歡做就去做,不用顧慮當志工會怎樣。」她也希望將義診介紹給有興趣的朋友,「對於朋友去做義診,我一向非常支持。」

林雯慧進入台灣路竹會當義工已經五年,擁有不下五十次的義診經驗,她表示:「我在之前的公司擔任志工團團長,在前三年裡我每個月都會去,後兩年因為工作變動的關係,去的次數變比較少,但我還是有空就去,直到最近才又比較常去。」

台灣路竹會在義診時共分牙科、內兒科、掛號、藥局跟總務團五個部分,牙科、內兒科跟藥局等,都是需要專業人員的,至於其他非醫療人員,則大部分在總務團與掛號這兩部份中。

林雯慧說:「不管對哪一種文化,我們這種外力的介入,對當地部落是種干擾。因著生活方式的不同,會造成打擾;而且通常當地資源很少,為了避免瓜分他們的資源,什麼事我們都自己來,比如『自炊』。」

志工在義診中,也扮演著機動組的角色,林雯慧舉例說:「比如說在牙科時,常常我們打完麻醉針後,因為後面還有很多人在排隊,沒時間讓麻醉藥的藥效完全發揮就要馬上拔牙,這時對於一些因為痛而亂動掙扎的小朋友,便需要志工讓他轉移注意力,感覺沒那麼痛,才能乖乖地坐在椅子上拔牙。」

「在一些地方,也會有些受虐老人,精神受到傷害,不斷來找我們講話,為了不干擾到醫師的看診,我們都會將他拉到旁邊,靜靜地聽他講話,安撫他們的情緒。」林雯慧說道。

林雯慧也表示,義診的志工也不一定要在第一線上,也可以幫忙做後勤工作,如出發前的準備等;在回來之後,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很多東西都要消毒,這些也都需要志工幫忙。甚至有朋友用無名氏的名義,默默地在出錢出力,盡個人最大的力量在付出。

當志工也可以多走多看,了解台灣的環境或弱勢族群的生活情形,林雯慧說:「有些東西,跟你講有多可憐或多令人同情,都只能體會但無法體驗,只要去看過一次,就什麼都明白了」。

林雯慧也開玩笑地說,當志工除了可以幫助別人,也可以到處看看,到處去玩還不用擔心會迷路,多好!

海外宗教交流 服務工作無國界

【記者盧威廷/生命力報導】

目前佛光會的社會服務方面,除了國內的各種服務活動之外,更擴及到海外服務,如捐贈輪椅,協助救災等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長永富法師說:「我們的服務工作不需透過外交部,只要有需要,我們就會去服務。」

國際佛光會至今成立十二年,是一個眾所皆知的公益性團體。佛光會的服務不只有誦經教授佛法,還有回饋社會的服務工作,如今已擴及到世界各個角落,默默的援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目前佛光會的社會服務方面,除了國內的各種服務活動之外,更擴及到海外服務。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長永富法師說:「我們的服務工作不需透過外交部,只要有需要,我們就會去服務。」

由於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海外各地有很多國家的人面臨失業、飢餓的危機。中南美洲的巴拉圭,就是一個例子。有鑑於此,佛光會巴拉圭協會督導李雲中及會長宋永金暨華人慈善基金會,與巴拉圭天主教會簽訂豆漿合作計劃,提供二十台豆漿機給巴拉圭當地二十區貧苦大眾免費使用,協助解決問題。

根據佛光世紀報上記載,天主教社會服務處費南第斯神父在簽約儀式上也感謝佛光會提供的豆漿機,協助了上萬生活在飢餓邊緣的人民。同時此舉也引起民眾的共鳴,如巴西籍農場主人奧土曼先生,提供每個月六千公斤黃豆共襄盛舉,加上其它黃豆來源,每月生產的豆漿及副產品可供應五千個家庭飲用,使此一豆漿計劃更深具意義。

永富法師說:「我們去其他國家服務時,沒有碰到過不同宗教互相排斥的狀況,一般國家都很歡迎其他宗教的到來。但是,也有些國家例外。像汶萊這個地方,就絕對禁止異教徒進入,不過現在有很多國家已經慢慢開放了。」

永富法師說:「我們常到國外去服務,很多當地人都很熱心很積極的參與我們的活動,也很認同我們的文化,就像我們的合唱團去歐洲演唱佛教歌曲,唱的是中文,在語文不同的情況下,這些參與的人也聽到感動流淚,使我們深深體會到他們的熱情,讓我們也很感動。雖然我們與其他國家宗教不見得相同,但是不但不會有宗教互斥的狀況,還會互相尊重與學習。」

佛光會的努力,至今已獲得很大的迴響。永富法師說:「我們也希望服務工作能擴展到其他國家。未來佛光會將繼續朝文化、教育、慈善與共修的目標來努力,永不停止。」

幫幫我的寶寶專線 幫助未婚媽媽

【記者曹璐明/生命力報導】

社會上性觀念的開放,使得現今青少年對於性產生了很大的好奇,許多少男和少女就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之下偷嚐禁果,未婚懷孕少女最後常常是自己承擔了最後的後果,當一顆顆徬徨無助的心需要尋求慰藉和幫助時,這時候天主教福利會未婚媽媽中途之家的免費諮詢專線:0800-885-288(幫幫我的寶寶)就可以提供未婚懷孕少女各方面的協助。

「喂!我是一個高二的學生,我已經懷了兩個多月的身孕,我男朋友知道之後他就避不見面,我現在很惶恐,請問我該怎麼辦?」以上這段真實的對話時常會出現在未婚懷孕免費諮詢電話的對話當中,而天主教福利會公共事務主任范道莊表示,其實服務對象不只是侷限於未成年的未婚懷孕少女,也對於已經成年的未婚懷孕婦女的徬徨心情提供適當的諮詢和協助。
天主教福利會成立未婚媽媽中途之家緣起於一九七一年,當時負責會務的歐尼爾神父不時接到未婚懷孕少女及年輕婦女的求助,神父評估並預知未婚媽媽將成為社會問題因而成立「未婚媽媽中途之家」,主要目的為提供無所適從的未婚懷孕少女及年輕婦女心理、生理及生活上的協助與支持,使她們有個溫暖安身的地方,並向她們伸出援手,穩定她們飽受創傷的身心,平安渡過生命的歷程。

范道莊表示,在三年前為了擴大服務全國各地所需要幫助的未婚懷孕婦女,免除她們在使用電話時的不便,特別將這支服務電話設為免付費的0800專線,如此也間接的鼓勵她們勇於尋求該中心所提供的資源和支援。中心在接到求助電話之後,會先幫助她們分析造成她們困擾的事起緣由,希望讓她們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並提供適當的處理和協助,或轉給適合的社福單位。

該中心在接受處理個案後,在待產生產及坐月子期間,能給予一般的膳宿照顧,還安排有定期產前及產後檢查,以提供懷孕生理衛生知識之教導;並給予心理輔導,以免除其未婚懷孕之挫折感、並做好出養心理建設或留養育兒之準備。

出養是對未婚懷孕婦女的另個選擇。在無法扶養寶寶的狀況下,她們透過中心的指導替寶寶選擇個好家庭,讓他在新的家庭裡健康平安快樂的成長。中心在家庭關係重建方面,亦協助案主及家人之間的溝通、重新建立關係;在其後的生涯規劃,也能協助就業或繼續就學。

她建議,當家中的少女未婚懷孕,家長應該和子女一同去面對問題,因為當小孩有足夠的勇氣向家長傾訴時,代表著她們此時最需要家長的支持,而不宜一味的加以斥責,否則會造成小孩的逃離,將更難掌握解決問題的先機。當一遇到問題發生時,不要倉促的下決定,墮胎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因為這將會傷害一個新的生命和母體,此時未婚媽媽中途之家所提供的出養制度也是另一個可行方案。最後她說:「當然給予現今青少年正確的性教育和生命價值觀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延伸閱讀: 天主教福利會

2003年3月4日 星期二

八卦力溪 護溪巡守展成果

【記者任亭萱/生命力報導】

苗栗縣泰安鄉八卦村為維護村中河川生態保育,積極推動八卦力溪護魚巡守,經苗栗縣政府農政與水利相關單位准予,縣府於二00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告實施封溪護魚措施及劃定禁漁區段,八卦力溪及支流共十五公里全年禁止採捕,為期一年,現在魚群已經再度出現,展現了守護生態資源的成果。

巡守隊長田文卿表示,八卦力溪發源於加里山麓,流經八卦村再匯入汶水溪,是汶水溪的主要支流之一。八卦力溪位處偏遠深山,水質清澈,以前溪中的重要魚種如苦花(高山固魚)、石斑、溪哥、台灣馬口魚(一支花)、山鰱仔以及溪蝦數量多,是泰雅族人重要漁獵場。但因過去非法濫捕、違規電毒魚猖獗,溪魚數量銳減,溪中生態面臨嚴重浩劫。田文卿說:「當時村民發覺事態嚴重,發起護魚行動,成立巡守隊配合警方打擊非法電毒魚行為,並勸離前來垂釣的釣客,合力守護八卦力溪的生態資源,讓飽受濫捕威脅的溪魚重現生機。」

田文卿笑著表示,八卦力溪的漁業生態資源能恢復,除了感謝政府公告法令宣布封溪外,村民所組成的護溪巡守隊,更是盡了最大的努力,無時無刻保護著這片土地。

釣客陳振文說:「小時候溪中魚群悠游,但前幾年由於過度濫補,溪中不但不見魚群了,連許多台灣特有的原始魚種,也都隨之消失;不過這一年的封溪保護,使得水中魚群又出現了,封溪之前是下竿半小時才釣起一尾魚,現在只要一下竿,就能感到魚群頻頻索餌。」

陳振文指出,雖然魚群在村民的保護下再度出現了,但溪中還是有許多不到一指的新生小魚。他希望許多因為封溪結束而前來垂釣的釣客,在釣到這些小魚時,都能把它們放回溪中,別因為現在溪中魚群豐富,就又開始過度濫捕,應該要做好生態保育永續發展的工作,好好珍惜封溪一年後的珍貴成果,這樣才能使得八卦力溪一直有魚可釣。

縣府農業局漁業課長林澄清表示,八卦力溪貫穿八卦村,是部落的命脈,而八卦村是人口只有三百五十人的小部落,卻能用實際行動讓八卦力溪重現過去滿河魚蝦的風貌,也為苗栗生態保育工作寫下新的里程碑,相當難得。他期待封溪護魚的工作能繼續下去,打造苗栗好家園的特色。


延伸閱讀:

1.苗栗縣農業局

吳月華 舞出弦月之美

【記者黃衿瑩/生命力報導】

沒有了手腳,一樣可以跳舞,身體雖有殘缺,依舊可以追尋圓滿的人生。吳月華以她僅剩不到十公分的右臂,舞出生命之美,她笑著說:「加入弦月舞集之後,讓我活出自信,也更有成就感了。」

吳月華初中時就讀補校,白天在一家紡織工廠做工,某天下班前,前去幫同事的忙,右手不慎被機器捲入,而遭到右臂截肢。吳月華說:「當時的醫療技術不足,在進行縫合手術之後,連續一個星期高燒不退,漸漸地,我發現我的右手變黑發臭,醫生宣告肌肉壞死,原本只到手肘的傷,卻造成整隻手臂必須截肢。」
「遭受到這樣的打擊,我也只能面對」吳月華說,截肢之後,她就開始在病床上練習左手寫字,並繼續完成在補校的課業,但是對於自己的右臂,還是充滿了自卑感,因此不論任何天氣,都習慣用外套遮掩右手。

由於吳月華寫了一手好字,在因緣際會之下,得到了在國小代課的機會,從此開始她教書的生活。目前任教於彰化縣大皇家課業輔導中心的她,對國小學童進行課後輔導,在課輔中心教書十六年了,卻常常要面對小朋友們對他右手臂的疑問,吳月華說:「許多小朋友會問我為什麼手臂硬硬的,面對小朋友的問題,我也只能耐心的解釋給他們聽,有時候小朋友會要求摸我的義肢,剛開始面對這樣的問題,我還是會非常的消極難過,但是時間一久,對於這類問題,我也就習慣了。」

吳月華走出陰霾之後,許多男士追求她,他卻選擇了現在的老公;當時吳月華問先生為什麼追求她,他回答說就是被她那隻手給感動了。而對於日常生活起居,凡舉縫紉、打毛線、煮飯、切菜等,樣樣都能料理得宜,她女兒說:「我在國小六年級之前,甚至不知道我媽的手和正常人不同。」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吳月華收到中華民國截肢青少年輔健勵進會的來信,邀請她加入會中所舉辦的各項才藝及體能活動,抱著交朋友的心態,吳月華從此投入了弦月舞集的練舞訓練,吳月華說:「在練舞的過程中,我很快樂,大家同是身障朋友,練舞時可以大方的將手腳展開,沒有顧慮,彼此之間也可以互相鼓勵。」

每年的十二月三日是「國際身心殘障者日」,中華民國截肢青少年輔健勵進會均定期在靠近這天的星期日舉辦「弦月之美—身障人士才藝大展」,並依例會邀請海峽兩岸的身心障礙朋友,提供精采的節目。弦月舞集每年約莫於五、六月時,就會開始邀請舞蹈老師,利用每週日的時間,為團員們練舞。吳月華說:「對我們肢障者而言,練舞的確是有其困難之處。」但是由於團員們共同努力,弦月舞集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二○○○年弦月舞集獲邀至澳洲,參加國際殘障奧運民俗表演中演出。面對第一次出國表演的機會,吳月華說,因為弦月舞集,讓她能夠和大家一起展翅高飛,並大開眼界,參加弦月舞集,是她人生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轉捩點,不僅讓她活出自信,更舞出弦月之美。

中華民國截肢青少年輔健勵進會是由一群截肢身障人士和各專業領域之專業人士所共同發起成立的,主要目的在於輔導截肢人士,並教導他們雕塑、陶藝、攝影、國畫、游泳與舞蹈等才能,由於各項才藝均以靜態或比賽的方式展出,唯獨舞蹈必須以上台表演的方式,弦月舞集因此應運而生。

協會的永久名譽理事長曾一士說:「弦月雖然有缺,但是月亮之光來自於太陽,就如同身體的光輝來自於心靈,因此弦月、滿月一樣美。」 德有所長 形有所忘

林景陽 以笛吹出一片天

【記者王慧嶺/生命力報導】

「我的音樂雖不能帶給人太多浪漫聯想,也沒有波瀾壯闊的偉大情操。但我卻執著於勾勒細膩而清澈的線條,猶如江南絲竹的雅致、真淨、純粹,那也是我心底深處最深的感動!」這是視障青年林景陽對自己音樂學習上的執著。

「鄂畢河上的日光」是林景陽在台灣第六屆視障藝術季中,所擔任表演的主題。他利用長笛、直笛、竹笛、排笛、四種樂器呈現風格各異的多首曲子。鄂畢河本發源自中國新疆,穿越西伯利亞,流域遍及歐亞兩洲,最後注入歐陸冰洋。一條銜接歐亞大陸的世界第六長河,讓東西方的文化因之融合,正如林景陽的演奏,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藝術涵養。
林景陽於一九七二年出生於宜蘭,十一歲時因使用含類固醇眼藥不當過量而引發青光眼,導致右眼全盲,左眼僅存零點一二的視力,看出去的世界僅約一個十元硬幣的大小。雖然身負殘疾,但林景陽在學業上的表現一直非常突出,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律系後,同時在中國笛的吹奏上也展現了非凡的成就,曾於一九九五年獲得「國際殘障青年獨奏家首獎」,一九九六年獲得「全國十大傑出殘障青年」之榮譽。

「隨時學習的人,是個令自己滿意的人。」林景陽秉持著這樣的想法,兩千年八月,在親友的祝福聲與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鼓勵下,前往美國肯塔基州州立大學進修音樂教育碩士。林景陽的赴美求學不僅是他個人夢想的實現,也是台灣視障青年奮勇向前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美國求學期間,林景陽由於視力上的障礙,無法像一般的學生一樣上網蒐集資料,而因此跟不上進度,後來利用下課時間請教老師如何有效尋找資料,才逐漸有些改善。然而林景陽覺得最愉快的課就是長笛課了,因為他能夠從學習過程中比較長笛與中國笛的不同。

在異地求學的日子,與林景陽交情最好的老師叫Geraldine,他上課很有耐心,常帶他去吃飯,還幫助他從宿舍搬出來。新住處不僅便宜,還安靜、空間也較大,是一個非常適合音樂學習者的環境。而另一位幫助他的好友Sherri,是學校的註冊組職員,不僅時常提供學校新資訊給林景陽,也常帶領他參加由社區教會舉辦的國際朋友參加的聚會。

兩年的異地求學,林景陽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外,也細膩感受到歐美藝術的美與真,經歷十多年傳統音樂的學習,在美國,林景陽以寬納的態度欣賞歐美的音樂、來感受異地不同的文化差異。

「如果你不告訴我你有多幸運,我也不覺得自己是不幸的」。林景陽並不覺得自己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也不認為自己的求學過程特別的艱辛,所以他希望大家不要一味的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他,更不要把他定位為悲情的人物。他認為自己雖是上帝不完美的作品,但他卻用盡生命的每一分力量,希望讓自己、讓社會都能夠變得圓滿。


華視新聞雜誌--捲筒裡的世界 林景陽 視障青年圓留學夢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