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2年2月27日 星期三

永樂老人中心 銀髮族的新樂園

【記者周德蘊/生命力報導提供銀髮族人力資源規劃的台北市永樂老人人力資源中心於日前開幕。其中一項最引人注意服務的就是將協助銀髮族就業。永樂老人人力資源中心的執行秘書廖麗冠說,替老人找工作是屬於中、長程的計劃,目前主要是希望能鼓勵老人家走出家庭。

永樂老人人力資源中心位於迪化街永樂市場八樓,是經過社會局的公開甄選,並由大學院校社工相關科系的老師評選後,委託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分會辦理的。主要的業務方向分為三大部分:權益倡導、資源交流、文康休閒。廖麗冠說,當初在辦這個中心時的想法是,希望有才能的老人能夠集結在一起,建立一個人力資料庫。但由於還是草創階段,所以他們希望能從社區當中慢慢找出老人們的需求。才開幕沒多久,中心就已經接到許多詢問的電話,有想要找工作的、有想當志工的、也有想開班授課的,對此,廖麗冠說:「這表示我們的名聲已經打出去了。」

社會局賦予這個中心的幾項任務,分別是:人力資源運用、權益倡導、福利諮詢及文康休閒。不過因為現在北市十二個區裡的老人服務中心都已經在做關於福利諮詢和文康休閒的部分,所以社會局希望永樂老人中心能把業務規劃做些整合,並將重心放在人力資源運用和權益倡導這兩項上。

在權益倡導方面,會設立專線,或以網路等管道,提供長者相關福利、法律、保險、健康照顧等諮詢服務,以及舉辦「知老、敬老、愛老、護老、助老」之教育、生活體驗活動,倡導相關福利及權益;而人力資源運用方面,將會建構高齡人力庫,促進人力媒合,並開拓銀髮志工,發揮所長,回饋社會。

廖麗冠說,替老人找工作是屬於中、長程的計劃。這項計劃為期三年,在這三年中會做評估,然後重新規劃方向。她說,因為現在整個大環境的經濟狀況都不是那麼的好,年輕人不容易找到工作,老人家要找工作相對的更不容易。早期階段的工作則是希望藉此鼓勵老人家們走出家庭,從老人照顧老人、老人回饋社會、老人做資源服務…等工作開始。但還要看看老人們是不是真的有這個需求,因此早期著重在資料庫的彙整。

同時,永樂老人中心也會在機構和機構之間建立合作關係,透過政府本身的既有資源及既有的機構,建立合作的機制。由於現在台北市勞工局對於中高齡人口有一系列的規劃,因此老人中心並不會再做另外的規劃,主要的方向還是在資料的建構,及各個結盟單位的整合,這算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建立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日後運作的順利與否。當然,永樂老人中心也希望能透過民眾,以及其他各種管道來建立更多資源。

另外,永樂老人中心內有多功能健身休息室、活動室、進修教室等設備,未來將會安排有長才的老人開班授課,推展老人志願服務工作方案。設籍台北市,或子女設籍台北市,且年滿六十歲以上實際居住本市的長輩,歡迎到場填寫人力資源調查表。

板橋榮家 溫暖老榮民的心

【記者張元齡/生命力報導政府為照顧年老無依的退伍軍人,在全台各地設立榮民之家,以提供具有榮民身分,年滿六十一足歲,且沒有支領退休俸又沒有工作能力的老榮民,一個安養天年的地方。位於板橋的「板橋榮民之家」是在北部榮家中成立時間較早的,也比較具有代表性。

板橋榮民之家於民國五十八年成立,當時名為「台北市榮譽國民之家」,隸屬於行政院之下,六十二年時更名為「台北市第一榮譽國民之家」,直到民國七十年改隸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才正式名為「板橋榮譽國民之家」。目前總共約住有一千五百位榮民,平均年齡已高達七十八歲。

輔導處主任宋轅田表示,基本上來說板橋榮家的軟、硬體設施都還不錯。所處的環境清幽,卻不偏遠,交通方便;寢室每三到四人一間,對於榮民飲食榮家更是注重,伙食平時四菜一湯,約每兩個禮拜加一次菜,菜色每天更換;家區內也設有百貨部、洗衣部、理髮部….等,平價供應榮民需求;還有可以讓老榮民們喝茶、聊天、下棋的地方,也有可以看電視、看錄影帶、唱卡拉OK的場所,還有許多空地可以讓老榮民們散散步、做做運動。

不過醫療資源有時稍嫌不足,畢竟老榮民們年歲已高,難免較常有些病痛,雖然榮家內本身就設有保健組,但是組內的醫護人員約只有三位,平常為住家榮民做一般性診治還可以,但是如果病情較嚴重的,就只有送往市區醫院如新莊的新泰醫院或榮總。另外,宋主任說除了醫療方面他們很重視之外,榮民們的心理方面也是榮家非常注重的一環。老榮民有的久病纏身,難免會有些心理上的問題,在這方面榮家也有輔導員及社工人員會照料。

較特別的是,除了一些專業的社工人員之外,還有許多輔導員是由退休軍官擔任。宋主任說會用退休軍官,是因為榮家本身就是由軍方管理,退休軍官帶領起軍人來也十分有經驗,而且榮家內全部都是退休榮民,老榮民們也覺得由軍人來輔導管理十分具有親切感。

榮民之家為了讓老榮民的身心都能保持愉快,並活絡榮家內部氣氛,每週都會開放卡拉OK讓榮民盡情歡唱,也有國劇研習課程、長青學苑書法班讓住民參加;並且也經常舉辦活動,讓老人們能運動休閒一下,目前正在推行槌球運動,每年也會定期舉辦槌球、撞球、象棋、唱歌等比賽。

宋主任說為了讓老榮民有心靈上的寄託,榮家有在做宗教的推廣,內部設有佛堂、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也購買了許多老人們愛看及叫座的錄影帶,如八千里路雲和月、宰相劉羅鍋、大陸尋奇等等,定時播放給老人們看;並且榮家每個月固定在十號及二十號左右舉辦慶生會,到時會有榮家的長官來陪榮民吃飯慶生。

除了榮家內本身就經常舉辦活動之外,慈濟義工也會定時來陪老榮民聊聊天,或是帶些康樂活動讓老人們開心,不定時的也會有許多民間團體聯絡來演出,如國光劇團、中華長青歌友會等。宋主任說,前一陣子中廣就有來探望老榮民,帶來許多的點心、衣服,也辦了一些康樂活動,老榮民也都十分開心。

已住進榮家內好幾年的李成志老先生說:「榮家內的設備真的很不錯,活動也多,參加的人也不少,我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很好的。」李伯伯有時候也會上榮家內的教堂,尋找精神上的寄託。但是,在談到輔導員平時對住民的幫助時,李伯伯說:「能動的,通常都不太需要他們幫忙,我們能自己來,就自己來。」從言談中,可隱約感覺到老榮民雖年歲已大,但仍事事都想自己來的那股軍人的傲氣。

進入榮民之家內儼然就像進入另外一個小天地,裡面的老榮民就在此度過他們的餘生。裡面的設施十分足夠,也有榮家內的人員照顧,但是老人們畢竟還是需要有人真心想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還是想要講講當年自己英勇的情形,還是需要大家心靈上的關懷,就像關懷自己家中的長者,畢竟老榮民在付出了他們一生中最精華的日子保衛照顧國家,讓我們能安心成長。

醫療改革基金會 與台灣期約十年 

【記者林于蕙/生命力報導因為觀察到了台灣醫療體質的不良,國內二十多位學界精英籌組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醫改會希望透過資訊的揭露,為民眾權益善盡把關的責任;藉由醫療政策的分析及倡導,促使民眾、政府以及醫界做出良性的互動,創造出三贏的局面。

「嚐過因為醫療疏失導致胎兒流產的痛苦,才知道台灣的醫療環境真的到了必須改善的地步了。在自己慘痛的親身經歷之後,不希望別人也遭受到同樣的痛苦。就是以這樣一個謙卑的態度,而想要對台灣的醫療體制作出一點奉獻。」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梅君說,「台灣在這樣不良的體制之下,病人與醫生同樣都是受害者,前者要承受醫療疏失的後果,後者也被醫院當成生財工具及發生醫療糾紛的代罪羔羊。」劉梅君因為這樣興起了改革的想法,與其他同樣關心台灣醫療體質的學界人士一同策劃了這個醫療改革團體。在一年多的籌備後,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於去年六月募得足夠的資金,正式申請立案。

醫改會成立後第一年目標希望在醫療品質相關政策上取得發言權;第三年是要建立以民眾角度切入的醫療品質指標,作為醫療機構的評鑑標準;第五年目標是要成為對醫療品質促進具公信力的民間團體;第十年則是希望實現兼具品質與正義的醫療環境。劉梅君表示,醫病之間長期存在著地位不對等的關係,而這樣不對等的關係最大的原因是出在醫療資訊不足,使得民眾無法為自己的權益把關。為了達成醫改會的目標,第一步工作就是推動醫療資訊的透明化,並在今年一月公佈了「藥袋標示調查」的結果,醫改會希望這樣的舉動能使民眾意識到自己的權益,凝聚出集體的力量。使政府、民眾與醫界能夠有平等的地位,三者之間達成良性的互動,創造出三贏的局面。

醫改會的專員陳雅晶提到,在基金會成立之後,時常會接到遭遇醫療糾紛的民眾尋求協助,其中還有一些家庭還因為醫療糾紛,生活陷入困頓。這些人雖然令人同情,但是醫改會並不希望這些個案的悲情性影響了大眾的目光或是媒體的過度關心,而忽略了從結構性因素來思考醫療改革的問題。況且現在基金會的人力不足,實在不允許對每一件個案都作處理。原本醫改會只提供醫療糾紛的相關諮詢,並不介入個案處理,但是近日感受到需求殷切,所以會選擇性的提供個案一些幫助,「畢竟,這些醫療糾紛的受害者,是醫改會必須存在的一個正當性理由。」

少掉了悲情訴求,也使這個公益性質的取得社會資源相對不容易,以致於醫改會無法提供足夠經費支付所需的人力,除了三個隨時待命處理基金會的事務,作執行工作的專員之外,其他的成員都是不支薪的義工。這些義工不但不領薪水,而且有機會到外面以基金會的名義所領的出席費或者是演講費,也都毫無保留的回捐給醫改會。除此之外,這些各大學院校的教職員,不但願意付出時間、精力,每個人也都是醫療改革基金會的長期贊助者。

劉梅君說:「醫改會裡面的很多成員他們從來都沒有過向我這樣的經驗。但是他們看到了周遭人的不幸,希望經過立法或是其他的管道,改善這種情況,讓這種事情會減少。」這種不是因為受難之後的成長,而是發自內心,希望自己好別人也要好的態度,是一種很高尚的情操。


延伸閱讀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查核長庚 醫改會支持健保局

楊王芙蓉 罹患癲癇的堅強義工

【記者劉志君/生命力報導「如果這一輩子不回饋社會,我不知道怎麼去面對死亡。」台大血友病中心的義工楊王芙蓉說,「因為我遇到的貴人實在太多太多了。」在臺大醫院大家都叫她楊媽媽,和她走在醫院的中央走廊上,不時有醫師、護士、志工、病患和她打招呼,宏亮的嗓音讓人感受到她的活力。

但在開朗的笑顏及熱心助人的背後,楊媽媽有著坎坷的身世和整身的病痛。她說,從小就患有癲癇病,七歲上小學一年級時,很煩惱上課,因為那時候不知道要按時吃藥控制病情,上課容易緊張就常發病,一發作爸爸就會帶她去吃藥打針,可是母親和哥哥不喜歡她,說她是花錢貨;過年的時候,看到雞肉很想吃,但母親只准她吃雞頭和雞腳。 

楊媽媽十六歲就結婚了,她說,父母和哥哥要她早日嫁人,省得家中多一個累贅;當時,她的先生是職業軍人在中壢當兵,一星期只能放假一天回來,楊媽媽表示,平常她發病的時候沒人知道,只有自己和病魔搏鬥。

「我這條命是我兒子撿回來的!」楊媽媽回憶有一次帶小孩去掛急診打針,回到家已經晚上六點了,來不及煮飯燒菜,結果先生很生氣,說她在家只帶兩個孩子很簡單,還不煮飯,講得很難聽;楊媽媽很傷心,帶著兒子女兒到碧潭想跳河自殺,當時反而是兒子向她表示求生的意志,使她感動,因而沒做出傻事。兒子的一句話,救了母子三人。

楊王芙蓉的背包裡永遠放著一個和背包一般大的藥盒子,裡頭裝滿五顏六色的藥,因為她全身上下都是病,需要靠藥物來控制病情。「我開過十二次刀」楊媽媽說,子宮動過四次刀,心臟方面也有問題,甲狀腺癌還在持續追蹤,還患有C型肝炎和憂鬱症﹔她曾經自殺過五、六次,但是現在不會了,她說:「因為只要一想到血友病的病友需要我,我就放心不下。」

因為許多從中南部北上求醫的患者,對醫院的環境不熟悉,楊媽媽總是熱心的告訴家屬相關的地理位置、幫病友介紹給醫師認識,盡心為他們打點一切且分擔他們身心的煎熬。她翻開拿在手上的筆記本全是血友病患者的電話,而且每一個人的病情、家庭環境,她都能如數家珍。

「我就是雞婆啦!」楊媽媽說,看到別人有困難就會想湊過去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地方。楊媽媽的女兒就表示,曾經有個罹患愛滋病的病友,因為北上讀書,但父母離異,經濟有困難,便在她們家住了三年,楊媽媽沒有收過他一毛錢。

問楊媽媽為什麼身體不好還要當義工?她回答:「有痛過的才知道病人的痛苦和需要!」她表示,希望血友病的患者,手術成功後做復健一定要有耐心,成功的機會很高,「病友有困難時,可以到台大血友病中心找我,我天天都會在中心做義工。」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

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

中華民國兒童癲癇協會

植福協會 帶領脣裂兒迎向陽光

【記者叢慧芸/生命力報導 在台灣,平均每六百名新生兒中就有一名是脣顎裂患者。因為傳統觀念與醫療資訊的不足,有些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在外觀上有缺陷,使得脣顎裂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在行為思想以及人際關係方面被外界眼光所束縛。高雄市植福協會的成立就是為了幫助更多的脣裂兒走出陰影,勇敢面對社會大眾。

為幫助唇顎裂兒童與父母建立正確醫療觀念,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十七日,高雄長庚醫院曹賜斌醫師及脣顎裂患者家長的努力,成立了高雄市植福協會,植福就是廣植福田。現任理事長曹賜斌當初覺得關懷唇顎裂兒童的基金會不夠多,還有一些被遺漏掉的兒童,於是從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另分出一個協會。

植福協會總幹事陳順德說,高雄長庚醫院服務的對象有限,脣顎裂患者大都是由醫生轉介,若沒有主動偵查對象,就會有遺漏。「羅慧夫基金會沒有做到的,我們來做。」陳順德說,羅慧夫基金會服務的病患主要來自長庚醫院,因為大多數脣顎裂患者會在這就診;他說,植福協會則透過志工媽媽、社工員到高雄各大醫院探查,少數被遺漏的患者就是我們要服務的對象。

植福協會提供脣顎裂及顱顏畸形之各項醫療資訊、心理輔導、就業諮詢輔導,以及脣顎裂學生獎學金及清寒家庭補助。協會每學期補助在校成績良好的學童,國小共六個名額,每人獎學金一千元整;國中三個名額,每人獎學金兩千元整。

在脣顎裂清寒家庭補助方面,協會每個月提供五個名額,每一個案補助三個月,每月兩千元整。社工員每三個月會到清寒家庭訪視,評估後核定補助。

植福協會定期舉辦講座活動,請心理系及兒童教育的老師舉辦成長團體活動,讓脣顎裂患者家長在講座中學習,心得交流。此外,陳順德說,為了讓脣顎裂兒童超越心理障礙,協會定期舉辦兒童才藝活動,像曾舉辦兒童藝術治療作坊活動,他表示,脣顎裂兒童透過參與書法、繪畫、彈吉他等才藝活動,會發現自己在另一方面的專長,對自己產生自信後,在心理上就會慢慢地平衡。  現在醫療進步,只要脣顎裂患者的家長願意配合,脣顎裂兒童也能活得像其他孩童一樣健康、快樂。陳順德指出,曾有父母帶小孩求診後卻不聽醫師的勸告,醫師要他帶小孩在一個月內開刀,或是請他與協會聯絡配合,父母都不予理會。陳順德表示,像這一類的案例在輔導上很困難,他強調,協會倡導的是家長與協會互相主動,彼此互為主體,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陳順德認為,脣顎裂孩童的父母應該用愛心與耐心與孩子溝通。他說,有些父母在脣顎裂孩童出生時,往往不能接受,因為沒有正確的醫療資訊,認為是妖魔作怪或是母親懷孕時拿剪刀的緣故,這些錯誤的觀念都會影響到日後孩童的成長過程。如果父母羞於帶小孩接觸外在社會,會造成孩童有自閉的傾向,所以協會的功能就是要幫助這些孩童走出陰影,活在陽光下。


延伸閱讀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得福家長聯誼會

高雄市植福協會

輔大種子隊 散播服務精神

【記者張予晅/生命力報導「種子隊可以帶著學生,像種籽一樣,讓服務的精神發揮、擴大,甚至長大成一棵大樹。」天主教輔仁大學法管發展委員會的李螢甄說,「也許做的只是小舉動,卻將服務的心志內化、融合在生活中。」

李瑩甄負責規劃服務學習的課程,她表示,為配合輔大法管發展委員會所推動的服務學習課,以目前通識及必修課程為對象,像人生哲學、專業倫理、大學入門……等科目,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教學,並由「服務種子隊」來輔導學生,實地到陽明教養院、天主教聖安娜之家等機構服務老人、病患,或是在國小課輔班擔任小老師,教孩子說英語、寫作業,使學生在知識學習外還可增加體驗的真實感受。

「服務種子隊」扮演參與課程學生的督導,輔導並帶領學生投入服務工作,教他們如何照顧老人、小孩子,甚至是身心障礙者,帶頭發起學生服務社會的心志。同時,種子隊也是學校與服務機構的媒介,機構可透過它表達需求,學校則讓種子隊員負責訓練學生。第一批種子隊員自九十年起正式產生,挑選輔大內已有服務經驗的高年級學生擔任。李瑩甄笑著說:「他們帶著熱情來,真的是具備不一樣的特質,好有熱忱,我可能都還不夠。」

這群種子隊員只有十九人,當學校老師規劃好全學期要有服務課程的時間,他們自己認領時段,分配負責機構,一個禮拜還不只出隊一次﹔如果臨時有人無法負責,他們就會互相支援,整學期下來,沒有一個人因負擔過重而臨陣脫逃,李瑩甄說:「他們也許疲憊,但沒離開。」從起初憑著熱情到重視這是一份工作,種子隊員們肯定學生參與服務的價值,更肯定當中對自己的成長與獲得。

回想在聖安娜之家實習的情形後,社工系畢業的李瑩甄說道,剛開始面對那裡收留的都是腦性麻痺患者,大多又是重度病患,自己很害怕跟他們相處,始終存著防禦之心,也許心裡同情他們,但總是希望可以不必去那邊實習,不必接觸病患。只是當自己必須負責指導服務學習的工作,訓練種子隊員去帶領及實際跟病患、老人、孩子們相處,李瑩甄再度走進聖安娜之家,起初仍假裝堅強跟唐氏症孩子面對面,推著他們坐輪椅出去散步,但看到投射過來的盡是可憐的眼神,聽到旁人不斷用「這真是可憐阿!」來形容,李瑩甄才開始知道,這是不平等的眼光,是忽略人家自尊的看待。

對於唐氏症孩子,他們因為無法了解太多事,反而個性單純,更容易滿足,李瑩甄形容:「我才敲敲牆壁,讓他們聽到叩叩的聲音,他們的嘴就微微笑了起來,他們有自己的快樂。」

提到種子隊員的收穫,李瑩甄說,接觸愈陌生、不一樣的人,自己愈容易突破,因為不只是學習跟他們做朋友,還要接受平常比較不習慣的外貌,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到最後就像是去看老朋友一樣,還會很想念他們,「把關心剝掉剩下不是同情、不是憐憫,反而會去想念,才是跨越表面的真正關懷。」

身為種子隊員的社工系四年級黃建邦,定期參與陽明教養院的服務工作,看到帶領的學生們從以為自己擁有的東西都是理所當然、正常的,不覺得珍惜,到發現原來別人還是有需要,才知道已擁有的寶貴﹔有的從平常擔心許多事情,來到這才知道根本不需要想太多,因為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情可以去做,還有更多人需要幫忙。

黃建邦說,一開始只是純粹照顧、憐憫這些人,「但當你在與他們說話,甚至慢慢告訴他們道理,教他們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尊重。」而學生們在被帶領的過程中,從刻意隔開、態度冷淡,到學習把這些不一樣的人當朋友,再也不是冷漠,而是平等對待, 這才是最大的收穫。

「服務種子隊」的成立,為要幫助有需要的相關服務機構,能夠有更適合的人參與,更希望可以輔導帶領有心參與服務工作的學生,讓人生哲學等課程,不再只是坐在教室理解人生,而是從生活中用服務的行動體驗豐富人生,負責服務學習課程的李螢甄表示,真正的全人教育是要落實且去體驗的。


延伸閱讀

輔仁大學法管發展委員會輔務諮詢網

2002年2月26日 星期二

大愛福利社 埔里災民要做不倒翁

【記者劉朝弼/生命力報導 許多人都聽過慈濟功德會,卻很少人知道「大愛福利社」是什麼。九二一地震過後,南投縣埔里地區一共有將近三百戶的災民住進了慈濟大愛村組合屋。大愛村裡的居民大都是在震災當中全倒、半倒的受災戶,也有少部分是尚未購屋,在地震過後承租進來的。然而,儘管住民們處在經濟困難的壓力下,卻靠自己的力量合資經營起一家小商店,也就是「大愛福利社」。 

埔里大愛村管理委員會總幹事廖裕盛表示,許多災民在大地震後住進了組合屋,卻仍然面臨著失業的問題,政府雖然有「以工代賑」等臨時的工作,但由於名額有限,也不是長久之道,對整體的幫助並不大。有鑑於此,廖裕盛在震後協同管理委員會主委等人,向住民發起了經營小商店的構想,希望災民能夠自力更生,集合每個人點滴的力量,不要光靠別人的救助過活。

在逐戶遊說並召開住民大會後,終於獲得半數住戶的參與,每戶設法籌出了一萬元,以集資認股的方式建立基金。終於,由組合屋災民所合資的「大愛福利社」在震後第二年五月開始對外經營。

「埔里基督教醫院真的幫了我們很多忙,當初剛開始經營的時候,就是院方幫我們募款建屋的,醫院也特別在福利社內增設了老人休閒活動中心。」參與集資的福利社職員劉碧珍說。談起了福利社成立之後的營運情況,劉碧珍表示震後的第一年有許多的觀光客專程來災區觀光,看在眼裡雖然不是滋味,卻也間接帶動了店裡的生意,回饋受災的住戶。但是時間一久,觀光客的熱度減退,生意反而變差了。她說:「現在偶爾才有一、兩個人進來光顧,開業兩年多,每戶住民所拿到的盈餘還不夠當初繳出去的成本。」

而對於福利社開始經營之後許多團體的幫助,劉碧珍則是心存感激。除了埔里基督教醫院募款建屋、並在福利社內附設老人活動中心外,家扶中心也輪派分發了「勵行少年」來當志工。福利社販賣一般雜貨及日常用品,也零售埔里地區農特產品,並自製和農特產品相結合的烘培食品販售。有時福利社也會配合鎮公所或是民間團體,向鎮上民眾收費開班教授烘培、烹飪等課程,一來可讓大家學點技藝,二來也可為災民掙點收入。

擔任大愛福利社發起人之一的廖裕盛說,因為經費有限,店內所販售的產品樣式不多,加上福利社就近搭設在組合屋旁,位置不在繁華的大街上,生意並不興隆。他們不是專職的生意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宣傳行銷,只能就這麼經營下去,期盼生意能有好轉的一天。  埔基在大愛福利社內設立的老人休閒中心,規模雖然不比其他活動中心大,卻是小巧玲瓏,在閒暇時也成了大愛村內住民們活動的一個地方,常常可看見他們在裡面做些休閒運動。許多由福利社和社區合辦的活動及教學課程,也常利用休閒中心的場地。

在活動中心旁,一位住在大愛村的太太邊織著毛衣邊說:「沒辦法阿!生活要靠自己比較實在,福利社還是要一直經營下去。」她這麼說,或許福利社的經營賺不了多少錢,但卻成為災民們不向命運低頭的象徵,相信苦日子一定會有結束的一天。

人工電子耳 帶來一線「聲」機

【記者徐郁芬/生命力報導二歲的以琳,因腦膜炎而成為極重度聽力障礙兒童,一個愛說愛唱的小女孩,從此走入了無聲的世界,父母的傍偟、孩子的無助,著實令人心疼。以琳的父母決定為她植入人工電子耳,在經過「聽覺口語法」的訓練後,以琳已漸漸地步回正常的生活,回到充滿聲音的世界,也能與人溝通順暢。

像以琳一樣的聽障者不在少數,目前台灣聽障人口約佔總人口的○.八%,約一百六十萬人,其中約二至四千人需要裝置人工電子耳。台北長庚醫院附屬人工電子耳中心的黃俊生(見圖)醫生說:「人工電子耳是極重度聽障者及全聾者重返有聲世界的唯一選擇。」黃俊生是首位自國外引進人工電子耳植入術(Cochlear Implant)的醫生,被稱為人工電子耳之父,創立了財團法人黃俊生電子耳基金會,有近四百個植入電子耳案例的經歷。他表示,前幾年電子耳尚未普及時,有許多先天聽障者未能受益,除了普遍性的問題,經濟上的花費也是一大考量。

目前台北長庚醫院提供一百多個名額,全額補助五十歲以下,適用於電子耳植入術者,適用者包括:一.先天性失聰之六至十二歲兒童及青少年,有持續配載助聽器並有某種程度的語言能力,經評估適合電子耳植入者。其中十二歲以上的青少年這個年齡層中,因當時沒有人工電子耳,剩餘聽力退化,故未能及時受益。二.從二歲至六歲先天失聰的兒童。三.學語後失聰不超過五年者;或五十歲以下鼓匣電流刺激陽性反應,此類多為因生病或意外事故造成聽力受損者。第三項補助僅至今年十月止,急需者可善加利用。

人工電子耳植入光是材料費就要六、七十萬,開刀住院費用亦不在健保給付內(約七、八萬元左右)。政府對全省開放的補助名額每年約只有四十到五十名,對財務狀況較困難的縣市來說,分到的名額不多,也表示需要手術卻負擔不起的人較多。黃俊生表示,有的人經補助後還差一、二十萬,拿不出來,還是喪失了重獲新“聲”的唯一機會。並強調,經濟因素是很多人卻步的主因。長庚醫院提供人工電子耳植入術的補助,加上人工電子耳中心的設置,不僅可提供民眾諮詢,且有專業的醫師操刀,對聽障者有莫大助益。黃俊生表示,以他的經驗,手術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也無須擔憂併發症或後遺症。

在台灣,每年三十萬個新生兒中就有千分之一,約三百人是極重度的聽障兒,其中有九十%以上仍剩餘聽力。對此類案例,電子耳植入時的年齡越小,在手術後的聽語溝通能力的改善效果越好,因年齡增長卻無配戴助聽器者,將會導致聽神經萎縮,終失去聽能,而最佳植入年齡一歲半三歲。另若大於兩歲,因腦膜炎導致聽障者,則必須在二至三個月內植入電子耳。

人工電子耳有別於助聽器,後者僅為簡單的音量放大器,而前者則是將聲波轉為電波直接刺激聽覺神經,所以效果比助聽器更好。據統計,有七十一%的移植者認為增進他們談話能力為「人工電子耳」,而並不是靠讀唇語。黃俊生說:「後天失聽者,幾乎是馬上開刀馬上好。」但一般案例來說,必須在手術後以聽覺口語法逐步增強溝通能力。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會的聽覺口語老師王純華表示,手術後經過一至二年嚴格的聽覺口語訓練後,大部分的人可以聽、可以說、可與人正常溝通無礙。新生兒聽力篩檢亦頗為重要,王純華表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孩子重返正常生活的機率就越高。黃俊生亦希望孩子在手術後,父母親要多幫助他們做復健,多聽、多說、多練習,才是長久之道。

近年來,人工電子耳已漸漸普及,科技帶給聽障者全新的生命。黃俊生回憶起他的案例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原本畏縮的聽障小男孩,手術後,就像電腦開機般跳動活躍了起來;更有原先不會講話的,還在演講比賽中得獎的呢!黃俊生笑容滿臉地說:「人工電子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只要花六、七十萬,改變了一生的命運,終生受用。」聽障兒童口中的黃爺爺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不要有啟聽學校,讓這些小朋友都能回歸主流教育,重返正常、有聲、熱鬧的世界,並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

看著孩子成長,是父母親最大的辛慰;不會說話的孩子,能開口叫爸、媽,父母心中的感動,何以復加?一如雅文基金會的目標:「二十年後,台灣沒有不會說話的聽障兒童。」期社會大眾發揮愛心,伸出援手,為聽障兒童搭起一座重返人群的橋樑。


延伸閱讀

長庚紀念醫院

財團法人黃俊生電子耳基金會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晶晶書庫 加入真情酷兒聯播行列

【記者張思潔/生命力報導晶晶書庫於今年二月十九日首度加入「真情酷兒」廣播節目的聯播行列。二月十九日之後的每個星期二,只要踏入晶晶書庫,在網路播放的同時,便可聽到真情酷兒的廣播節目。

真情酷兒是全亞洲唯一專為同志服務的廣播節目,節目內容多元,包括了廣播劇、同志的愛情分享、同志相關的新資訊等。談到合作的機緣,真情酷兒的節目企劃GREAT先生表示,對於一個弱勢族群而言,發聲管道非常重要,雖然真情酷兒廣播節目目前擁有綠色和平電台及CLUB1069兩個播出頻道,然而綠色和平電台的收聽範圍只有在台灣北部桃園以北地區,且節目收聽時間為晚上一點到兩點,播出時間過晚。CLUB1069屬於網路廣播,雖然收聽範圍廣卻收聽不便。

而晶晶書庫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標榜全同志商品的書店,專門販賣同志朋友們所需要的書籍及其它商品,並積極的舉辦各項文藝活動,不僅享有高知名度,也吸引了眾多欲了解同志生態的同志或非同志朋友光臨,再加上晶晶和酷兒電台節目的路線吻合,電台主持人Vincent與晶晶書庫老闆阿哲又熟識,所以便促成了這樣的合作關係。

晶晶書庫店長陳小姐指出,希望能透過在書店裡播放同志相關的電台節目,讓顧客在逛書店之虞,能夠更加了解同志這個族群,他同時也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知道有這樣的一個節目存在,且電台也會訪問書店裡的一些同志書籍的作家,讓讀者透過作者的娓娓道來,更加了解同志文學。

GREAT表示,其實同志的資源很有限,團體之間本來就是要互相幫助,在真情酷而節目裡面,時常有播報最新同志活動訊息來服務聽眾朋友,其中就包括了晶晶書庫的眾多活動。由於初次合作,更多可能合作的方向及內容尚未有時間進行雙方充份的討論,但他相信未來必有更大的結合空間存在。

另外,GREAT也表示,真情酷兒本年度的計畫,便是在播放方式與範圍內,盡力擴展任何可能的形式,以方便同志和非同志朋友收聽,並結合各種宣傳管道,散佈相關訊息。如與各個同志網站合作,做首頁連結,讓聽眾朋友不必經過查詢便可知曉網站所在。另外,電台也積極的尋找像晶晶書庫這類的同志商店,並進一步與之合作。在節目內容方面,電台也將引進一批生力軍,協助電台節目內容策劃,目前一切都在進行當中。在未來的一年,節目的型態也將隨著這一批新血的到來而走向多元化發展。


延伸閱讀

晶晶網路書庫

真情酷兒

晶晶書庫 讓同志的白天比夜晚美麗

晶晶書庫 打造同志藝文空間

真情酷兒 同志朋友的依靠

2002年2月25日 星期一

口述訪問歷史 見證九二一重建

【記者謝佳振/生命力報導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震災撼動整個台灣島,創傷至今仍未痊癒。鑒於近年來國內相關單位已經開始進行台灣災害文史資料的整理工作,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歷時近兩年,以口述訪問的方式收集災後各方資料,於今年一月發表了七十萬餘字的「九二一震災口述訪問紀錄」為集集大震留下歷史見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審兼口述歷史組執行秘書沈懷玉表示,九二一震災發生後,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便指示各單位進行災後史料的整理,而院內各研究所依照不同專業領域分別執行中研院「九二一災後重建計劃」的專題。

關於「口述歷史」和一般歷史的差別,沈懷玉說,「口述歷史」(Oral History)主要的工作是為歷史研究提供素材、增集史料,和回憶錄的體裁也不太一樣,而且必須在消息來源消失前完成工作,「因此是一項和時間競賽的工作。」

沈懷玉指出,過去近代史所的口述訪問工作比較著重在個人生命史和紀錄的保存,如戒嚴前黨政軍時期重要將領和官員的資料整理。近年來開始將工作面延伸至災害史和社會史的研究,以協助史料整理的工作。

她表示,因為口述訪問所得的資料本來就相當主觀,加上九二一重建工作因為預算分配的關係,已經就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因此災民和地方行政首長彼此會互相批評,有些鄉鎮長甚至對一些工作社團的態度感到不滿。」她說,雖然批評的雙方未必客觀,但是在訪問紀錄中仍然採納各方的意見。

沈懷玉指出,這次的研究計劃,近代史所選擇南投和台中兩個主要災區進行訪問工作,主要訪問在第一線服務的醫療、宗教團體和專業工作團隊。有些接受訪問的醫院,地震發生時本身就已受到很大的傷害,不但要忙著撤出的病患,還得治療接踵而至的傷患。

「這些醫生當時不但要救人,也要救自己;有些醫生甚至救人救到坐在地上哭了出來......」沈懷玉說。 她表示,在救災的過程中,國軍和一些宗教團體也不避諱地協助清理、拼湊屍塊,「許多人除了救難,還要面對家屬,讓小孩子接受悲劇。」在救災過程中,這些團體都扮演著比地方政府更重要的角色。

在諸多工作團隊中,沈懷玉說,建築師謝英俊為了協助重建倒塌的住屋,特地將事務所遷至邵族所在的日月潭。謝英俊認為自己「不僅要去幫他們,還要讓他們自己站起來。」因此,他在當地成立「合作社」的模式,指導當地居民互相協助彼此蓋房子,並且組成「寶島義工團」,帶領居民以包工程的方式為自己重建家園,讓他們能靠自己完成重建的工作。

沈懷玉說,整部訪問紀錄可說是「地方史」和「災害史」的綜合整理,也可作為政府部門在規劃重建政策的參考。「由於政府在這方面(災後重建)沒有經驗,加上地方仍有許多問題存在,因此政策只能邊做邊修正。」

整個「九二一震災口述訪問紀錄」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擬定執行計劃,八十九年二年開始訪問,一共訪問了一百多人。全書共分成兩大冊,上冊收錄了政府負責災後重建的相關部門,受災及協助重建的鄉市鎮地方首長,共三十七篇;下冊則是記錄了投入救災和重建的宗教團體、醫療機構、公益社團、建築專業團隊和社區文化工作者,共三十五篇。

政大EMBA 培訓非營利組織人才

【記者游皓雲/生命力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EMBA),今年起將首度招收非營利事業組織管理組學員,希望藉著此課程的開辦,培養第三部門的高階領導者人才,進而推動非營利組織的營運。

今年是政治大學EMBA第一年設立非營利組織管理組,凡教育部認可的國內外大學學士(含同等學力),累計六年以上工作經驗者;或碩士後具四年以上工作經驗者;或博士後具兩年以上工作經驗者(兵役年資亦可計入工作年資;醫學系畢業者可增計兩年工作年資),均可報考,考試項目包括筆試三十%,科目分別是應用英文二十%,非營利組織管理個案二十%,書面審查二十%(即自傳或其他自我推薦資料),口試五十%。至於甄試方面,則將於明年第二屆招生開始實施,今年暫不開放。有意報考者可至政大校本部或政大公企中心警衛室購買報名簡章,或向政大函購購買。

至於課程方面,包括所有EMBA學員的三堂共同必修課:管理會計研討、企業組織與管理研討、財務管理研討,由政大商學院統一開課。非營利事業管理組的必修核心課程九學分,包括:非營利組織使命與領導、非營利組織行銷與募款、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專題研討課程則有非營利組織策略管理、非營利組織董事會管理、非營利組織科技環境、非營利組織法律環境、非營利組織社會環境、非營利組織財稅環境、非營利組織勞動環境、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非營利組織績效考核、非營利組織董事會管理,學員必須選擇六堂課修習,每堂課一學分。其他選修課程有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非營利組織社會學專題、非營利組織規範專題、非營利組織與空間規劃、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等。

在職進修,是許多非營利組織工作者或對於非營利組織工作有興趣的人士相當嚮往的,但是政大EMBA一學分八千元的學分費,相較於其他類型進修課程,收費門檻要高出許多。關於這個問題,政大EMBA表示,非營利組織管理組的收費將與其他八個組別完全相同,不打算降低,因為非營利組織應與其他組別一視同仁,不應該因為「非營利組織」的身分特殊,與一般企業團體屬性不同,而在收費標準上有所差距,且這樣的學費,也才能保證課程的教學品質。政大EMBA執行長樓永堅以及EMBA非營利管理組招集人黃秉德,在三月二十日於政大商學院所舉辦的學程說明會中說,歡迎各界人士報考,先不須把經濟因素考量在內,政大將會極力爭取獎學金,讓任何政大認為適合參與此學程的學員,都能夠順利的修習EMBA課程。說明會當天,陽光基金會董事長方慶榮也到場,代表基金會捐贈七十五萬,希望拋磚引玉,並藉此帶動各界對非營利組織的注意與關切。

一位曾在華鼓山擔任義工的蔣小姐說,她以前學的是關於管理的課程,畢業後也曾在一般營利機構服務過,但是後來到華鼓山擔任義工時,發現在非營利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際關係方面,都與營利機構大不相同,讓他相當印象深刻。另外,許多非營利機構經因為經營管理方式的關係,營運比較困難,而像慈濟之所以能夠如此大規模的經營,則是因為他們是以比較企業化的方式經營。所以,學習如何管理或領導一個非營利組織,是相當重要的。當她得知政大EMBA今年即將開辦此學程,就前來說明會了解,希望有機會也能報考,學習更深一層的非營利組織管理。

教育部社教司司長周燦德在致詞時指出,教育部未來甚至計劃,各個基金會必須要有一定比率的人數,接受EMBA的課程訓練,藉以提高各基金會的營運品質。政大副校長司徒達賢在會中則表示,非營利組織管理的難度,實際上是遠大於營利組織的,就拿績效考核來說,在營利組織中,績效可以用利潤、各種代表數字去評比,但是在非營利組織方面,卻很難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因此在整個組織的管理上,也就更形困難。政大開設此學程,就是希望能藉由企業、政府及民間三方面跨部門的知識交流,培養出第三部門的高階領導人才,讓各非營利組織能夠更有效率、並且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的營運。

2002年2月24日 星期日

草屯媽媽 用軟陶走出地震傷痛

【記者呂嘉鴻/生命力報導距離九二一大地震已近二年半,各災區試圖重新推銷地方產業,也有許多在地方設立的工作站試著連結災區民眾成為新組織著手銷售親手製作的產品。位於南投縣草屯鎮的巧女工作坊即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成立的。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後,校護協進會與導航基金會於草屯鎮富寮里的的富功組合屋設立了工作站,在經過陸續訪試組合屋社區需就業婦女對工作的期待、過去工作經驗及家庭情形,經過多方的考量,在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先開辦了一個軟陶手工藝職訓班,共有十名婦女參加,結訓後夥同四位在地婦女創設了重建區的新興產業「巧女工坊」,開始一步一腳印的從事軟陶藝品的創作、生產及行銷。

對巧女工坊的媽媽們來說,地震後有的家庭因此住進了組合屋,有的則有親人不幸過世,接踵而來的經濟壓力可謂不小,因此許多當了多年家庭主婦的媽媽們在巧女工坊開始工作。而這也同於開啟生命的另外一條道路,也就是不再停留災民等待政府救助的被動角色,而是開始著手為自己找尋新的經濟管道。而且也在其中開拓自己的自主性,在巧女工坊裡面沒有老闆約束規定媽媽們的產品要如何做、一天做多少、沒有打卡上下班、、等等,一切事情都是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決定,工作氣氛常在愉快的聊天中度過,同時也可以在裡面藉由團體培養的情誼解決個別生活上的問題。

巧女工坊和其他的軟陶藝品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每件作品除了軟陶原料之外,其他從設定圖案、製作燒烤及行銷全部都是媽媽們親手作成的。可以說巧女工坊的每個作品背後都帶有每個災區媽媽的故事,作品價值也因此更有意義。

現在工作坊的成員由原本的四位成長到十位,收入卻還是不夠成員面臨經濟壓力,主要是在於軟陶手工藝品並不是生活必需品,產量也無法大量製作行銷,在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之下,銷售情況只能說在中下。此外,面對台灣在今年加入國際世貿組織(簡稱WTO),國外低價產業成品即將大舉進入台灣,對基本產業的傷害指日可待,更何況是災區弱勢產業。尤其讓這些媽媽們更加焦慮的是勞委會提供的「永續就業工程」補助金即將在五月停止補助,組合屋也在不久的將來要面臨拆除的命運。於是媽媽們除了繼續趁著在全台各地的大型活動擺攤之外(如今年台北元宵燈會),也不斷試著找尋新的銷售管道,譬如在今年初就參加了台灣社區重建協會推出的「ACT協力商場」產銷平台專案,試著多找新的客源。「我們也知道必須要從災民的角色慢慢轉向生意人的心態。」工作坊的其中一位媽媽阿紅說道。

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堅強的媽媽且戰且走的選擇面對。如同在巧女工坊文宣中所說:「軟陶不只是一種藝術與商品,更是災區婦女摸索自己重生本質的意念與力量。」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