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0年5月31日 星期三

反核大遊行 不分你我一起來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台灣反核行動聯盟」在五月十三日下午舉行「2000全國反核大遊行」,要求總統當選人陳水扁履行競選時的承諾─反對核四興建。這次遊行約有超過五千人參加,不管是社運團體或是以個人身分參加的人,都表現出他們想為台灣盡一份力量的心意。

廖家瑩是淡江大學的學生,她從前是淡江環保社的社員,因為一位學長的介紹,她進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擔任義工。她認為,社團活動不單單只是在學校中進行,而是應該與社會相結合,參與社會運動,才能有真正的收穫。因此,只要是行動聯盟參加的活動,她都會到場當義工,為民眾說出他們的訴求。

李界木是國際環保協會的會長,他除了參加遊行之外,還自製宣傳單四處發送,告訴民眾其實還有比核能發電更好的方法。他表示,三十多年前政府要興建第一座核能發電廠時,他就非常反對,因為台灣位於斷層帶上,而且核電廠本身的安全就值得質疑。因此,這幾十年來,他從反核一到反核四,希望政府能夠重視這個問題。

加拿大籍的史康迪來到台灣已經七年了,在這七年裡他持續參加台灣的反核行動,因為他覺得台灣是一個一流的國家,但是現在世界的一流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都已經捨棄核能發電了,為什麼台灣還要興建核電廠?他還表示,大陸、日本雖然有核電廠,但是都位於相當邊緣、無人居住的地方;反過來看看台灣,面積不大卻有三座核電廠,實在是太危險了。「台灣應該要學其他的國家,教民眾減少用電,並且改用更安全的發電方法,這樣才是長久之計。」史康迪說。

參與遊行的曾文華拿著自製的反核標語,相當醒目地站在遊行隊伍的最前線。問他為什麼想要自己做道具?他表示,這是相當有意義的事情。「我從事反核已經三十多年了,」曾文華說。「因為我本身是學物理的,所以我知道核能的危險。更何況貢寮是個觀光的地方,不應該去破壞它。」

從事環保工作的吳招治目前是第二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的總幹事。她表示,世界的先進國家已經不利用核能發電了,但是台灣卻還要蓋更多的核電廠。她希望台灣人民能夠用另一種思維,注重地球村的觀念,檢討核能發電的缺失。不僅如此,吳招治還帶著她飼養的小狗COCO一起參加遊行,並在COCO的頭上綁著反核電廠的標語。她說,這也是一個教育小狗的很好機會。

「台灣反核行動聯盟」特別選在母親節的前夕舉辦反核四的遊行,其用意在呼籲台灣人民要疼惜我們共同的母親─台灣,不要讓她受到核能電廠的傷害。遊行路線從台灣大學開始,經過羅斯福路的台電大樓與經濟部,於總統府前解散。

更生復健中心 添殘障者生命光彩

【生命力記者/陳詩怡報導】「爭取殘障朋友所需要的,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協助他們自我發展才能的機會,以配合復健達到自力更生的目標。」更生復健服務中心主任黃智才說。

位於台北市新生南路上的更生復健服務中心,所服務的對象主要為小兒麻痺患者及肌肉萎縮症者,而其服務的內容包括:諮商輔導,即是給予鼓勵和心理協助殘障朋友,參與諮商問題,共同解決問題;資料轉介,提供有關殘障者福利事項以及復健機構資料;就業協助,建立職業資料檔案並介紹適當工作給殘障朋友。

中心另外還提供裝備交換,所謂裝備交換即是建立殘障裝備存放庫,收集別人不再使用的輪椅、拐杖等輔助用具,以裝備交換或轉介給沒有購置能力的殘障朋友;育樂活動,舉辦各種活動,以培養殘障者的團隊精神,增進彼此間的人際經驗與知識,發展健全的性格。

黃智才說:「每一位需要使用輔助用具的殘障者,在理想狀況下,都應該有其量身定做的輔助用具,就以最常見的輔助用具輪椅來說,然而其訂做的基本價至少都要兩萬元以上,並非所有殘障者都能負擔得起。」更生復健服務中心顧及收入較低的殘障朋友,所以自民國六十二年起即發起裝備交換。

「我們中心所辦的活動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即沒有志工人員,活動構想的提出、籌畫過程及執行完成,大多由殘障朋友自行完成,因為只有他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只有讓他們親自加入才能真正的學習到。」黃智才說。

機構名稱:更生復健服務中心
地  址:臺北市106新生南路二段五十四巷八號一樓
電  話:886-2-23924851
傳  真:886-2-23944748
通訊信箱:臺北市106 郵政信箱7 - 553 號
電子信箱:odh@tptsl.seed.net.tw

聽障生游均婷 大學路坎坷

【生命力記者/何佩純報導】十幾年來,從沒看過她這麼沒有信心。」游媽媽心疼的看著女兒。兩年前,聽障生游均婷參加推薦甄試考上了服裝設計系,但是半年的學校生活,卻讓她完全的失去自信。

出生就有聽力障礙的均婷,學習的過程比一般人都要辛苦。當別的小孩子在幼稚園裡嬉戲時,她必須學習口語發音;在國小時就讀的是為聽障生開的特別班;國中則有資源教室,上國、英、數等主要科目。高中念的是普通班,均婷說,在學校的時間固定,也比較長,老師和同學也比較有時間可以教她,雖然上課還是聽不懂,但是比起大學複雜的東西,高中的課程自己念還勉強可以。但是上了大學後,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學習上的不方便、課程的無法理解,讓她選擇了休學。

「老師有指派小老師啊,可是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不好意思一直麻煩人家。」學過口語發音的均婷吃力的說著,學校為她安排了兩位小老師,由學校付小老師們一些工讀費,但是每個同學的課程和時間都不一樣,有時候也不知道該找誰幫忙。

為了讓聽障生有效率的學習,學校安排聽障學生在資源教室上英文,但是課程少,幫助也就有限,「我喜歡跟聽障生一起上課,在普通班很累」。專業科目回到班上和同學一起上,老師讓他們坐在第一排,均婷說:「但是我什麼都聽不到。」老師雖會盡量寫黑板,但她還是常常誤解老師的意思。

「均婷念服裝設計,常常要做衣服、做裙子,可是她弄不懂老師要的是什麼,所以常常被退回來。」游媽媽說,均婷做事情一板一眼,但是她覺得對的,卻往往跟老師有點差距。「長期下來,她已經變得沒有自信了。」

下學期開始沒多久,均婷便決定休學,越來越大的學習差距,讓她做了這個決定。「有時候她會覺得休學是對的,但又時候她又會很懊惱。」游媽媽說,從上大學到休學,對均婷的打擊其實很大,當初她是滿心歡喜的去上學,現在卻怎麼也不願意再回去學校唸書。

「不想再唸書了,我想去工作。」均婷說,在學校聽不懂老師說什麼,又不知道可以問誰。有一次同學教她教到一半,有事離開要均婷等她一下,一等就是半個小時、一小時,「我覺得已經很久,所以就先走,但是她回來找不到我,又覺得我怎麼不等她」。均婷覺得每天都像這樣充滿疑惑,又常常誤解對方意思,實在不知道上學是為了什麼。

殘障學生回歸主流教育,但是相關的配套措施卻極為缺乏。學校請同學擔任小老師,立意雖好,但能提供的幫助卻很有限。「他們有時自己也不會,你也不能勉強人家。」游媽媽說,小老師也只是學生,我們不能過分要求,他們畢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

看著均婷,游媽媽說,本以為進入大學可以讓她學得一技之長,沒想到卻讓她失去自信。「聽障的孩子因為聽不到,所以容易躲在自己畫的框框裡。」她相信像這樣的例子一定很多,希望政府能提出具體的方法照顧這些弱勢的學生,「不只是讓他們進大學唸書,也要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啊!」

元智藍天環保社 環保工作耕耘者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一九九七年,中壢發生垃圾大戰,由於垃圾車沒有按時來清理垃圾,再加上當時的政府單位並沒有即刻處理這件事,於是民眾便將一包包的垃圾,一天天地堆倒在路上。這是元智大學藍天環保社成立的一個背景。

社團的創辦人張耀聲有鑑於此,認知到環保工作應該從小地方與自身做起,所以便開始在校園中推動垃圾減量、分類與回收的工作。當時校方的反應還算不錯,雙方便共同合作來推廣,而藍天環保社則提供資源回收站的規劃與購買垃圾桶。

一路走來的過程,除了在校園內紮根外,藍天環保社也積極對外發展,大多是與社會團體結盟或者是以接案子的方式來進行合作,社團藉著提供人力的籌碼,可以因此推廣環保工作的理念,也可以有資金的來源。藍天環保社社長陳育民表示,社團通常與國小結盟,並會到國小去做相關的宣導與服務,而目前也正與中正國小有合作,教導小朋友對廚餘回收的一些概念。

藍天環保社在美化環境基金會主動聯絡的情況下,彼此也有過很多次的合作經驗,在園遊會、淨灘、環保營隊等方面,雙方相輔相成,藍天環保社提供人力資源,而美化環境基金會提供資金與工具。美化環境基金會執行長姜樂義表示,前一些日子藉由一個在新竹淨灘的活動,雙方也對合作的機制做了進一步的意見交流。

對於新一波藍天環保社要推動的工作,陳育民指出,從下學期起,藍天環保社將開始在校園中推廣進行餐盤減量以及全校廚餘回收的工作。餐盤減量的概念是針對現在保麗龍餐具仍然使用很多的現況進行檢討,甚至還將建議校方改用成為鐵製餐盤,藉由清洗後即可再重覆使用。另外還有符合ISO9001的廚餘回收工作,以前廚餘回收工作可能只有餐廳在做,全校性的回收是要讓宿舍、社團辦公室等等的各角落也同樣落實,讓廚餘回收而發酵,進而土壤化,最後變成肥料再重新利用。

每年寒暑假四天的生活體驗營,這對藍天環保社而言有著許多的意義,在傳承也在凝聚社團的向心力。二天的理論課程介紹,二天的實際生態體驗,對交接的社員而言,同時也是學習相關環保知識的好機會。

環保工作一直以來都是蠻吃力不討好的,陳育民表示,除了自己在做工作時,可能會被別人投以譏笑或怪異的眼光之外,還得要背負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要被人家罵的壓力,所以他也說到,要讓大家持續這股服務的原動力,就是要讓樂趣、活動與實際的工作結合,讓活動中真正在做事,而工作的過程也可以穫得樂趣。

最後陳育民提到,社團在招生的人數上存在著一個大問題,也就是人力的不足,真正可以動起來的力量不多,另外,校園學生在配合度上也明顯興致缺缺,而這些都是在推動環保工作時蠻基本的一個隱憂。

聯絡方式:

元智大學藍天環保社社長陳育民 (03)4379613

延伸閱讀:

美化環境基金會

東華後山自然人社 關懷花東土地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後山自然人社在民國八十四年成立,是東華大學第二個成立的社團,剛開始是由自然資源管理所研究生接任社長,直到去年是移交給大學部的第一屆,鄭合倉也就是移交後的第一任社長,他表示,社團發展內部要先奠基再慢慢地向外推廣,而目前已經進入校園的階段。四月底的時候,在校園中舉辦了一個生態保育週暨社團成果展的活動,透過靜態展、演講、電影欣賞與生態之旅的方式,期望增加校內師生對這片土地有更多的關懷與了解。

來到花蓮與台東這一塊美麗的淨土上,隨著東華大學後山自然人社同學們的腳步,你可以一同來體驗與感受自然的律動,透過生態調查,自然人將東海岸的美麗告訴你。

後山,指的就是花東地區,以自然人為名,目的是希望藉著親近大自然,進而珍惜自然生態環境,關懷東部地區自然生態、人文與環境品質。東華大學後山自然人社社長鄭合倉表示,後山自然人社在學術研討方面分為六組,分別是植物、鳥類、昆蟲、岩石、海洋生態與自然生態,將來還會再與族群研究所合作,慢慢加入人文研究的工作。

從整個花東地區到東華大學校園內,後山自然人社透過觀察天上的、陸地的及海中的生物,來體驗大自然生態。鄭合倉指出,例如去年與生物技術研究所一起對花蓮縣鯉魚潭的動植物與生態進行調查,包括鯉魚潭的植物、鳥類、魚類、昆蟲等等,為期半年,並完成書面的研究報告。

今年,後山自然人社則開始進行東華大學校園生態的調查,並將調查結果陸續刊登在社團網頁中的校園觀察手記,將來還會與學校合作,把這項研究資料印製成為書面的導覽手冊,鄭合倉說,這項調查的工作也是他在接下社長職務時,給自己的一個期許,他希望在他畢業之前,校園生態調查與導覽手冊都可以順利地完成。

在推廣相關理念時,鄭合倉指出,非理工相關科系的同學可能會對這方面的知識並不太了解,所以社團藉由舉辦推廣教育,讓社團指導老師與社區媽媽來講解相關的知識,目的是希望讓更多的人不只可以了解花蓮,更能進而了解台灣。

而社團在與黑潮海洋基金會的合作,多是擔任活動中的義工,對小朋友解說大自然。鄭合倉說,體驗大自然的感覺是很好的,有時候賞鯨活動在出海時,可能有人會不適而在船上吐個半死,但是當在看到鯨豚出現在船邊的那一剎那,所以的倦意也都不見了。

至於如何能為大自然來盡一份心力,他則說到希望社團的成立可以作為一把開啟的鑰匙,引起校園師生對保育自然生態的共鳴,等到將來這些人出社會之後,能夠繼續在相關的團體以及組織中服務。

由於學術資源與網路科技的結合,後山自然人社將豐富的圖片與文字內容在網頁上刊登,加上不斷地增加與更新內容,讓每瀏覽一次後山自然人社社團的網頁,就像經驗了一趟知性的生態之旅。

延伸閱讀:

東華大學後山自然人社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榮欣聯誼會 榮民的堡壘

【生命力記者/游銘宗報導】在民國八十四年成立的雲林榮欣聯誼會,是由雲林榮民服務中心所輔導設立的組織,也是一個專門服務榮民榮眷的機構。無論是老榮民需要就醫或安養、輔導榮民就業,以及榮民眷屬的就學服務,都是榮欣聯誼會的服務項目。

一直以來,行政院的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都是扮演著輔導榮民或榮民眷屬的角色,但是為了加強服務的廣度與深度,所以讓全國各地的榮民服務中心成立榮欣會,希望透過這樣的一個組織,讓基層的榮民榮眷團結起來,用自己的力量幫助自己站起來,雲林縣的榮欣聯誼會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於民國八十四年成立。

雲林榮欣會的工作人員都是義工,所招募的會員也都從事服務性質的工作。服務的對象包括住院的榮民、獨居的老榮民,榮民子弟與退休軍官。廣義的榮民,其實是指從大陸來台的老榮民、服役滿十年以上的退休軍官,或領有榮民證的榮民,而這也都是榮欣會的服務對象。

針對住院的榮民,榮欣會是定期的號召會員,成立志工服務大隊,前往醫院探視病患,或是替他們做一些復建的運動,有時還與他們聊天幫助紓解平時的情緒壓力。此外,榮欣會也替擔任志工的會員們,不定期的舉辦講座或研習,希望透過學習專業的知識,能夠提昇服務的品質。除了專業的知識,榮欣會還與地方的文化中心合作,舉辦各種參觀活動,陶冶榮民榮眷的性情。

而對於獨居的老榮民,榮欣會也定期訪視,為他們清掃生活環境,維持環境衛生,並且提供協助,讓他們能安養天年。九二一大地震造成許多家庭破碎,其中也包括榮民眷屬,榮欣會特別認養災區兒童,希望幫助他們健健康康的學習與成長。

雲林榮欣聯誼會對於未來的展望,是希望拓展會務,發展組織,讓更多的榮民榮眷一起來參與,幫助更多的榮民朋友。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榮譽路128號
電話:(05)532-2742
傳真:(05)534-0290

南投仁愛茶農 嚴重缺乏採收人力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在經過九二一大地震的摧殘之後,從四月起就面臨採收春茶危機的南投縣仁愛鄉,目前已經完成七成的採收,雖然如此,但茶農的損失估計約超過以往收入的一半左右。

九二一春陽社區重建關懷站的幹事蔡玉花說,從四月以來,居住在仁愛鄉的茶農就面臨了採收的困難,主要是因此九二一地震過後許多路面都尚未開通,而在連日的梅雨季造成的土石流威脅下,往年來雇的茶工人數也不足,家家戶戶以往都還可以互相幫忙,但今年每戶茶農全家出動採自己的茶都已經沒有餘力,更沒有工夫去管到別人了。
蔡玉花說,仁愛鄉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居民是原住民,由於仁愛鄉是位居較深山的部份,一直以來鄉中大部分的居民都以務農為生,真的可以說是靠天吃飯,然而在九二一大地震過後不僅對居民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傷害,對他們的經濟來源造成更大的衝擊,對這些原住民來說,房子倒了反而不是影響最大的,收入出了問題才是讓他們飽受折磨的。

蔡玉花更表示在災後,許多山中原本的水源地也移了位,而作物的生長有賴灌溉,因此要重新拉水管接水源是勢在必行的,但是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金額數目,目前居民生活都已經不寬裕,加上這筆金額又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因此鄉中的農民目前是想要種作物但是又怕,想的是要種些作物來養家活口,怕的是沒辦法收成最後血本無歸,因此目前在春陽站中便在構思要成立一個農耕補助款項,計劃用這筆金額來鼓勵想要繼續務農的原住民。

蔡玉花說雖然有向政府提出需求協助,但政府能提供的非常有限,除此之外,在申請的程序上面有的時候還有條件附加或是必須要等一段時間,但是茶農的困境是不能等的,因此村民才會尋求自救,除了與各方聯繫徵求採茶志工外,也想辦法在銷售方面上尋得出路,因為在透過盤商的剝削後,使得原本就已是低價的茶價被壓得更低,為了不讓茶農的心血白費,茶的銷路問題是另一項重點。

蔡玉花說天災造成的損失是無法避免,想要為這些原住民民們多做一點事,但心有餘而力不足,真的可以使上力的可以說是非常有限,在仁愛鄉中有差不多近萬人的原住民,但其實鄉中已呈現出老人化的狀態,在村中的年輕人嚴重外流,想要出去外面的世界打拼,留在山中的主要是老人小孩,這也許也是採收方面不能加速的原因之一,而蔡玉花也說,有些在外面待不了的年輕人又回到部落中的也有,在遭逢此次的災變後又遇農務困境,有些會不由得鬱悶起來便會喝酒而變得頹喪,這是其來有自的,此外,她也說在資源方面也是分配不均,這也都對這些原住民間接造成影響。

目前這一波的採茶先告一段落,但是下一波的收成在不久後又要展開,因此蔡玉花也希望到那個時候,各界能夠伸出援手拉這些需要幫助的原住民一把。

聯絡方式 :
春陽區重建關懷站:049-803345

南投勞工職業訓練 成效卓著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在九二一地震發生過後,對於災區居民最直接最嚴重的影響不是家園倒了,其實是他們的生活經濟受到了影響,許多民眾失業,這在震災情況最為嚴重的南投縣更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問題。

南投縣政府社會科一直在對災後勞工就業這方面做努力,勞資關係股承辦職業訓練的王先生便表示,在南投五十萬中,其實有十萬是失業人口比例,可以說是高的嚇人,而這些災民在震災過後又受到經濟壓力的衝擊,便產生了自殺潮,為了要為這些受災居民提供點幫助,南投縣社會局便與南投就業站與中區職業中心合作提供勞工職業訓練,幫助他們擁有一技之長改善生活。

職業訓練的對象主要是以受到九二一影響而失業的勞工為主,當然目前仍未找到工作的勞工也可透過這個職訓來尋求協助,除了與就業站和職業中心合辦求職求才的活動之外,也邀請外縣市的廠商前來合辦開課,作為未來就業機會的拓展,王先生表示,辦理職訓必須要有職訓員協助,但是社會局中的職訓員人數不足,因此才會對外徵求廠商的加入,而協辦的機構主要還有當地的國中、專科,如南投高中、埔里高工等等。

社會科對於前來協助承辦的廠家在事前都有經過審慎的評估,除了觀察這些廠家的開課情況之外,也仔細審核他們的師資、結業後學員的就業情況與老師授課態度,為這些需要協助的勞工把關。

王先生說職業訓練的內容設定,主要是經由南投縣社會科社工組的社工走訪南投縣地區做一番評估之後,便找出幾項比較實際又對民眾幫助最大的課程來協助他們,目前開設的課程主要有電腦班、室內裝潢班、褓姆班、美容美髮班以及旅遊的嚮導班、小吃班等等,想要接受職訓的勞工在看過簡章之後,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需要接受的課程。

目前這些科目仍然在擴充之中,企圖不斷因應居民求職的需要來做開設,而社會局除了在各新聞媒體發布新聞稿及印製簡介之外,也在南投地區的第四台有線電視設置跑馬燈讓民眾知道這項訊息,目前前來接受職訓的人非常踴躍,幾乎是一開辦就被搶光名額,第一階段的五十四班已接近結業,已有八班結業,預計在今年暑假會將第一階段的班級完成,將開設第二階段的班級,而第二階段打算開一百二十六班,預計社會局將可拿到四、五千萬的預算,而這筆預算估計將可造福至少五千名的勞工。王先生指出在第一階段結業後,在今年暑假將會有各方面的評估數字出來,屆時便可得知職訓的最佳效果。

此外為了獎勵勞工出席課程,社會科還依照「職業訓練實務實施要點暨就業訓練手冊」上的規定,照出席時數給予課程間的補助,此外,社會科還有配套的方案措施,就是勞工創業補助津貼,這是希望鼓勵想要創業民眾,王先生說這配合職業訓練雙管齊下的話,邊際效益會非常高,主要也是希望居民在經濟方面能夠自給自足。

而職業訓練券,主要是由南投職務訓練局所提供,有需要的居民向中區就業站提出申請,在通過審核之後,可前往台中或是台北受訓,雖然王先生表示職業訓練券並不是社會科的承辦範圍,但是職訓局提供的服務有些是社會科沒有的,因此兩者之間的合作算是一個補強的作用,透過這兩者能夠提供給勞工們更為廣泛的協助。

聯絡方式
南投縣社會科:04-5724170 轉勞資關係股

星星的小孩 努力綻放太陽的光芒

【生命力記者/林煙婷報導】「有人稱自閉症者為星星的小孩,因為他們就像星星一樣,那樣的純真、善良,只是不懂得如何像太陽一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亮。」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的網頁上這樣寫著。

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總幹事兼輔訓中心主任董裕榮表示,民國八十年才成立的協進會,原先的服務重點在於自閉症孩子的早期療育,之後協進會思考到孩子若有一技之長,長大後就能更順利的在社會上謀職,因此在八十八年時成立了一個職業輔訓中心,專門輔導十五歲以上自閉症及心智障礙的大孩子製鞋技巧,包括製鞋手工技藝、縫紉技藝及一般性包裝技術。而這個輔訓中心的主要成立宗旨即為「培養殘障者自主自立之生活知能,加強其職業技藝訓練及生涯輔導,以提昇其工作收入,落實殘障福利政策。」

五股工業區有一個規模頗大的身心障礙庇護工場,是台北縣政府運用兩億兩千六百多萬元的身心障礙就業基金所設立的,開全國在工業區內設置庇護工廠的先例。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輔訓中心的「慈泰庇護工場」即是六個受託經營的身心障礙團體之一。

輔訓中心雖然至今才成立了一年多,但成果卻讓許多家長感到欣慰:去年有三位學員取得製鞋的丙級技術士執照,今年三月的學科考試更有八位學員通過,現在正緊鑼密鼓的準備即將到來的六月術科考試,若是考過了即可取得丙級執照。協進會秘書陳增儀表示,自閉症者考這種丙級執照是跟一般的職業學校公平競爭,一樣的學科題目加上術科操作,證明了身心障礙的孩子雖然可能程度比較不好,但不見得不能教,只要認真去學習,一樣可以得到很好的收穫。

這樣的成績,不只讓許多自閉症相關團體大開眼界,更鼓勵一些家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家庭把孩子帶出家中,而改變從前那種「反正我的小孩就是什麼都不會」的觀念。

辦公室位於五股鄉的一座小山丘上的協進會,招牌雖然不醒目,但是從每個認真學習製鞋的自閉症學員臉上,我們見到的卻是充滿希望的未來。

聯絡方式
財團法人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
會址:台北縣三重市中正北路508巷21號
電話:2980-2332 2971-8279

辦公室:台北縣五股鄉民義路一段255號
電話:8295-8157 8295-8158

庇護工場:台北縣五股鄉五權路7巷8號
電話:8990-1346 8990-1347

董裕榮 開拓自閉症的一片天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我把這裡的孩子當作我自己的孩子」,當被問及教育自己的自閉症小孩的方式,和庇護工場的孩子有什麼不同時,慈泰庇護工場主任、同時也是台北縣自閉症協進會總幹事的董裕榮想也不想的就這樣回答。

董裕榮說,他自己本身也有一個孩子是自閉症患者。原本他從事的是和製鞋有關的貿易事業,因為這樣,在孩子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和有同樣遭遇的其他家長們,共同組織一個協會,替這些孩子尋求就學、就業的管道。

董裕榮說,他家中三個孩子,其中排行第二也是唯一的一個男孩,是自閉症患者。當他注意到自己的孩子行為和一般小孩不同,喜歡玩固定的東西、不停玩旋轉的遊戲、叫他他也不理會,帶到醫院去檢查後,才知道是自閉症。發現這個事實,剛開始心情上會覺得怪怪的,身為父母,要承認自己的小孩和別人不同是很難的。甚至許多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會將自閉症小孩藏在家中,因此現在社會上仍有一些無法估計的「隱性人口」。

「提供自閉症患者接受教導的管道,訓練他們的就業能力,讓他們也有機會擁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孩子的父母親心情較能調適,難以接受的心情也才能緩和下來。」董裕榮說明,辦庇護工場提供職業訓練的目的就在於此。

他說,自閉症兒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因為他們的情緒不穩及某些方面的智能障礙,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能力及意願。小學一、二年級時的功課屬於比較記憶性的,自閉症兒童還能勉強應付,三、四年級後的功課,需要思考的地方像是數學中的加減乘除等計算變多了,自閉症兒童只能進入啟智班就讀,五、六年級後綜合性思考的地方更多,以自閉症兒童的思考邏輯及情緒方面的問題,必須接受一對一的教導才能有效學習,但專業師資不足,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都無法跟上一般學校課程的進度。國中後又面臨青春期轉變影響情緒,對於自閉症患者來說,他們要像一般孩童接受完九年國民教育再和大家競爭,繼續讀高中、大學,是非常困難的。

從發現自己的小孩是自閉症患者,到和其他家長一起共同努力集合資源,讓這些孩子能透過職業訓練開發他們的潛能,並有能力可以規畫自己的人生。董裕榮表示,協進會的家長們,希望能替這些孩子爭取更多的福利,並推動社會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和職業訓練,讓這些特別的孩子也能有豐富的人生。

聯絡方式 
財團法人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
會址:台北縣三重市中正北路508巷21號
電話:2980-2332 2971-8279

辦公室:台北縣五股鄉民義路一段255號
電話:8295-8157 8295-8158

庇護工廠:台北縣五股鄉五權路7巷8號
 電話:8990-1346 8990-1347

職訓班 建築自閉兒未來的夢工場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責任、用心、特色」是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附設職業輔訓中心的服務宗旨,輔訓中心主任董裕榮表示,輔訓中心最重要的是要負責和用心,如此才能做出特色。而在董裕榮強調要給予受訓的心智障礙生適當的壓力之下,受訓生們都因此獲得了更多技能及心智上的成長。

二十六位心智障礙生在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附設的職業輔訓中心裡,努力的學習著如何做出品質良好的鞋子,他們白天上課、下午實習,所以除了每天要練習繁複的製鞋技術之外,這些從啟智學校畢業的受訓生們,也要接受職訓中心老師給予有關人際溝通、做人道理等的課程訓練。

輔訓中心秘書陳增儀表示,職訓班上的課程相當的廣泛及生活化,從四書五經、化工常識到新聞報導等,都可以是上課的內容,主要是看孩子們在生活及學習過程中遇上什麼問題,就給予那方面的教導協助。

對於剛進職訓班的孩子,有的不認識字,也不懂數字、公分方面的數學概念,因此必須從非常基礎的觀念教導起,漸漸的再學習針車、打版、做鞋底等一連串的程序。雖然手工製鞋的技術非常繁瑣,但在經過訓練之後,這些心智障礙生們都做得相當的熟練。

陳增儀說,其實他們跟一般孩子一樣,在面對學習壓力時會有適應不良、逃避、說謊的情況出現,譬如有的孩子會因為做得不好,又害怕被老師知道,而把作品給藏起來,或是欺騙老師因為生病而不想上課等。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最重要的是依照孩子個別的差異性及狀況,深入去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來給予協助。

在這個輔訓班裡的孩子,都要面臨著考試的壓力,因為他們都有著要考取丙級技術証照的共同努力目標。就像一般學生要面臨聯考一樣,他們平常就得接受大大小小的考試訓練,而且通常在不到一年的受訓之後,他們就得跟職業學校裡學習三年畢業的一般學生競爭,因此職訓班的學生能夠通過製鞋技術証照的考試,真的是相當不容易。

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夠考取,但至少在這種壓力之下,這些孩子們都從中獲得了進步的動力,不同於在之前的啟智學校,他們在職訓班裡真正可以學到謀生的一技之長,並且透過輔訓中心的引薦,將來能夠到製鞋廠工作。對於已經在工廠就業的受訓生,輔訓中心也會追蹤他們的狀況,給予適當的輔導及就職再訓練。

職訓班裡不僅授予孩子們全面的製鞋技術,也讓他們發展設計的才華,董裕榮說,如此一來這些孩子們除了可以到工廠上班之外,也可以自己開業,或是有的藝術天份很好的自閉症孩子,可以避免人際溝通方面的弱點,自己從事獨立設計的工作。

在鐵的紀律及愛的教育並重的職訓班裡,這些大孩子們不僅從適當的壓力中獲得了一技之長,更學習到勤奮、認真、負責的做事態度,也變得更有自信,並開始對自己未來有了目標及希望。



聯絡方式
財團法人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
會址:台北縣三重市中正北路508巷21號
電話:2980-2332 2971-8279

辦公室:台北縣五股鄉民義路一段255號
電話:8295-8157 8295-8158

庇護工廠:台北縣五股鄉五權路7巷8號
 電話:8990-1346 8990-1347

慈泰庇護工場 讓自閉兒逐夢踏實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位於五股工業區的慈泰庇護工場裡,有十一位具有專業技能的心智障礙生,在這屬於他們的製鞋工場裡,他們和一般人一樣的正常上下班,一樣的努力工作,在此建築著自己未來的藍圖。

庇護工場裡的鞋子全都是精緻的手工製品,在那裡沒有一般工厰的機器吵雜聲,看得見的只有每個人專注工作的神情。在那裡工作的人主要為自閉症者,還有幾位是智能障礙、腦性痲痺、及精神病患者,他們皆是自職訓中心學習完後來到庇護工場。不同於外面製鞋業分工仔細的情形,在這裡生產的鞋子,全都是這些大孩子們從無到有的全部包辦製作完成。

李素真及徐翌淳是兩位目前在慈泰庇護工場裡工作的自閉生,兩個雖同為自閉症患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但相同的是,他們皆在丙級技術士證照的考試中獲得了好成績。

李素真是去年考取丙級技術士證照的三位職訓生之一,今年二十三歲的她畢業於桃園啟智學校,是個外表看起來很素淨、個性非常安靜內向的女孩,對於別人的問話,她通常都不會予以回應。能夠取得如此的好成績,她工作時認真、細心的態度是主要關鍵。

其實李素真在前年剛進輔訓中心時,情緒比較不穩定,還會有一些不當的行為出現,是在經過輔導人員耐心教導之後才漸漸改善。輔訓中心秘書陳增儀說,她針車的技巧特別好,動作非常的熟練、快速,雖然是一位個性很「酷」的女孩,但她也跟一般愛漂亮的年輕女孩一樣,喜歡塗指甲油、戴很多的戒指,雖然她比較不會理會別人的意見,但她會負責的將份內的工作做好,絕對不會偷懶。

今年二十歲的徐翌淳就比較活潑,人際互動關係也比較好,是今年丙級技術士證照通過學科測試的八位心智障礙生之一。陳增儀說,徐翌淳容易溝通的個性,將來到外面的職場工作會比較合適。而為了準備即將面臨的術科考試,徐翌淳現在每天都認真的在庇護工場練習。

從板橋海山高工特教班畢業的他,自小到大都是就讀於一般學校,是職訓班裡少數能夠識字的自閉生,程度相當不錯。陳增儀說,他算是「跳級生」,因為在職訓班成績很好,所以讓他直接到庇護工場來實習。而雖然他咬字比較不清,打字容易出錯,但他對電腦很有興趣,以後他也可以朝這方面多多學習。

開朗的徐翌淳常常保持著可愛又憨厚的笑容,並且很愛跟人聊天說話,也很愛寫日記,雖然文字使用能力不太好,但他都會熱心的拿日記給老師看,並且樂於講自己的故事。

其實在庇護工場裡的這些大孩子,有些原本都是情緒相當不穩定、甚至還有暴力、自虐傾向的自閉生,但在經過協會工作人員努力、細心的調教之後,如今他們已不再具危險性,而是一群為自己未來努力學習、打拼的「社會新鮮人」,雖然他們的「社會」是建構在被保護的基礎之上,但對於進入真實的職場,他們仍是相當的期待。

就像徐翌淳,雖然很喜歡來到庇護工場,但問到他以後想不想待在庇護工場工作時,他卻堅決的搖搖頭。對於自己的未來,他有自己的想法,「希望以後可以到外面工廠上班」,徐翌淳說。而事實上,讓自閉兒有能力走入社會,也正是當初創立庇護工場的最終目的。



聯絡方式 財團法人台北縣自閉症服務協進會
會址:台北縣三重市中正北路508巷21號
電話:2980-2332 2971-8279

辦公室:台北縣五股鄉民義路一段255號
電話:8295-8157 8295-8158

庇護工場:台北縣五股鄉五權路7巷8號
電話:8990-1346 8990-1347

南港婦女中心 培訓原住民訪員

【生命力記者/陳詩怡報導】南港婦女服務中心為台北市社會局委託社區婦女協會承辦之公辦民營婦女福利服務機構,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正式成立於南港承德市場三樓,中心為提昇女性自我成長空間,定期舉辦婦女成長課程講座。在今年的四月至七月間,有感於日益受到重視的原住民問題,由市府社會局主辦,南港婦女中心承辦,開設原住民家庭關懷訪視志工培訓課程。

南港婦女服務中心所服務的項目包括,婦女成長課程講座、定時法律諮詢、婦女福利資源轉介、原住民婦女成長團體及個案輔導與協談,使社區婦女在遭遇家庭關係失調與暴力侵犯時,能獲得情緒上支持與心理調適。

由於地處原住民較多的南港地區,所以中心不但為原住民婦女開設成長團體班,還為一般社會人士開設原住民家庭關懷訪視志工培訓課程。「這個培訓課程的目的最主要是希望讓社會上有更多人認識原住民,進而關懷他們。」南港婦中心主任謝玲蘭說。

原住民家庭關懷訪視志工培訓課程內容包括,基礎的志工倫理與精神培訓,認識原住民的鄉土文化,居家關懷訪視及問卷訪問的技巧,訪視技巧訓練團體及同理心訓練團體等課程,課程的講師為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和教授及中心督導。

謝玲蘭認為透過這樣的培訓課程,能夠讓社會大眾對原住民有進一步的了解,社會上大多數人將原住民和酗酒、雛妓等社會問題畫上等號,這是因為他們對原住民不瞭解而產生的誤會。「一個崇尚自然的人格特質,為了生活費,連根拔起到都市來求工作的年輕人,沒想到最基本的學歷問題設限了他們工作的範圍,因此原住民的工作多以勞力為主,而原本用來慶豐年的酒,對離鄉背井和接受不平等待遇的他們來說,喝酒變成最好消愁的方法,然而因為社會對於他們的誤解,使得大家把酗酒、雛妓和原住民畫上等號,這是不公平的。」南港婦女中心主任謝玲蘭說。

原住民需要的是關懷而不是憐憫,「經過培訓後的學員,我們不敢說他們一定能成為最好的訪員,但他們至少能對原住民有進一步的了解,經由我們不斷的努力,我們希望原住民對我們中心能產生認同,也能夠了解我們是他們一個值得信賴的諮詢中心。」謝玲蘭說。



機構名稱:南港婦女服務中心
地  址:台北市東新街七十八號三樓
電  話:2653-7054

台灣神學院 關懷新社災區居民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台灣神學院在震災發生不久後,便全力投入救災工作,而在那個時候成立的服務隊,便一直為災區的民眾服務到現在,在災變剛發生之時,服務隊主要是在東勢服務,一直到今年二月石岡關懷站成立後,台灣神學院便與其合作,以台中縣的新社地區作為主要的服務地方。

台灣神學院災區服務隊主要分為三個項目,分別是訪視組、兒童組與青少年組。訪視組主要是在災區的各角落尋訪,發現需要幫助的民眾回報給關懷站知道,並在新社尋求當地的資源做最快的協助,台灣神學院服務隊的公關郭嘉慧說,在新社這個地方其實居民不多,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因此他們在訪視的過程當中,算是做一個橋樑的工作,並幫他們找到最直接的機構與資源快速協助這些居民。

兒童組主要是給予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小朋友一點幫助,例如剛在五月底兒童組的成員在石岡活動中心帶一群小朋友,這些小朋友都是比較特殊的,像是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或是在學習上比較有困難的兒童。兒童組的成員馮同強說,在震災發生過後,小朋友是非常害怕恐懼的,他們主要是希望透過帶領小朋友做活動與遊戲,來疏導他們的情緒及給他們幫助。

而青少年組主要是與新社這個地區的青少年做互動,前一陣子剛落幕的青少年籃球比賽成效就非常的好,青少年組的服務員莊信仁表示,他們在跟這些青少年做活動之時,剛開始這些青少年們多少都會有點敞不開心胸,但是在經過一陣子的相處過後,彼此便漸漸有了默契,莊信仁也說,在五月他們這一梯次的服務隊就要交接了,在剛剛跟這些青少年們熟悉點就要離開,心中其實是覺得可惜與不捨的,但是下一梯次的服務隊也一定會盡力的幫忙這些需要幫助的居民。

目前已從台灣神學院畢業在石岡關懷站擔任社工員的鍾佳玲表示,事實上,目前新社這個地區因為震災所受害的居民,最需要的其實是一個固定的住所,雖然現在在新社國中旁,有搭建好的組合屋供這些暫時沒有棲身之所的居民居住,或是居民住在自己臨時搭建的屋子與貨櫃屋,但是住在這種地方的居民其實很多都是單親家庭、獨居老人及沒有工作的人還有孩童,很多居民在精神方面是有疾病,她們擔心這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這個地方其實是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果這些居民有了固定的住所,再加上中國醫藥學院及新社衛生所所提供的門診服務,相信這些民眾會過的比現在更好。

鍾佳玲也說,其實這些災區的居民是很想走出來的,他們也不希望外界的人再稱他們為「災民」,因為這個標籤會讓他們更難過,他們一直在努力希望能讓自己的家園恢復地震前的生活,甚至是比之前更好,叫他們災民只是提醒了他們的傷痛,因此給予他們實際上的協助是比較有益的。

聯絡方式
石岡關懷站:04-572-4170

救救它! 南投陶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南投陶又稱南投燒,源於嘉慶年間(西元一七九六年) ,已有兩百零四年的歷史,南投市的牛運堀地區是南投縣內陶藝的發展地,經過清朝日據時期、民國初年不同時期的南投陶曾經風光一時。地震前,當地人積極想振興這一項特有的傳統文化產業,但目前重建面臨考驗,南投陶的存亡出現了重大的危機。

南投陶主要在南投牛運堀附近採掘田地粘土為原料燒製磚、瓦。道光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先後設立了頭、中、尾三窯,燒製日用陶器,如碗等,到了咸豐年間南投陶已到達了蓬勃發展的地步。日據以前,南投地區的陶業已經有相當良好的基礎,到了日據時期更達到產業的高峰,當時陶器工廠有六家並存,而磚瓦工廠也有十六家之多,再加上引進機械設備,瓦業產品變得更多元化,而日用陶器的生產也堪稱邁入黃金時期。

在當時,「南投燒」不僅是南投郡內的名產,也是整個大台中州的名產,民國二十五年更將「南投燒」列為有名的物產,與大甲帽蓆齊名,一時之間聲名馳譽中外,足與鶯歌陶南北輝映,毫不遜色,尤其精緻陶器邁向專業生產,品質明顯提昇,因此「南投燒」的細工陶器在台灣整體陶業的發展上,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不僅曾寫下一頁光榮的歷史,更獨樹南投陶的地位與名號。

然而由於工業文明到來,新材質器物的出現,因此「南投燒」漸漸的被取代,再加上老樹逐漸凋零,已到了後繼無人的窘境,而面對傳統文化產業日趨式微的事實,實在值得大家去省思。

南投陶重建推動工作隊總召集人李秀玲說這次大地震的威力,不僅使得台灣的經濟、建設、社會、產業等受到相當嚴重的打擊,也使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南投陶傳統柴燒舊蛇窯在這次的地震中全數倒塌,由於南投陶發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了,且倒塌的全是傳統柴燒舊蛇窯,因此,為了不讓南投陶的文化在此次的震災中消失,當地業者及地方文史工作者、社區工作者以及南投市公所共同組成「南投陶重建推動工作隊」並號召專家學者及各團體共同協助南投陶的重建工作,期望能將這具有文化歷史意義的南投陶傳統柴燒蛇窯加以重建。

在這次的重建過程中,除了傳統柴燒蛇窯窯體的重建外,將牛運堀傳統柴燒蛇窯的舊址規劃成為南投陶歷史文化園區更是社區居民、業者及當地陶藝工作者共同的願望。此外,為了協助社區居民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站起來,將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方式,結合當地的社區進行造屋、造街及各項美化社區環境的社區運動,讓南投陶的重建工作不僅成為台灣陶業發展史上的一大紀事,更為南投市社區總體營造的工作奠定良好的根基。

李秀玲也表示,由於南投市牛運堀傳統柴燒蛇窯於地震前一直維持柴燒的方式生產,而蛇窯的窯體更是由「土墼」所建造,而「土墼」的製作方式是將陶土放入木頭模型中,利用木槌將模型中的陶土搥打至堅硬後再從模型中拿出,並放置於空地上自然風乾後,再放置於太陽下曬乾(如果土墼剛完成後便放置於太陽下曬乾將會因水分快速蒸發而使土墼產生龜裂的現象,其堅硬度也將因此而大打折扣,這種做法與傳統土墼厝的土墼做法略有差異,而以傳統六十尺的蛇窯來說其所需要的土墼大約在三千五百塊左右。﹞因此,為了保留傳統的柴燒蛇窯的風貌,計劃將以傳統的工法重建蛇窯,就因為如此,工作隊才以「一人一土墼、同心建蛇窯」的方式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南投市牛運堀傳統柴燒蛇窯的重視。

李秀玲表示在地震前便與當地業者開過許多會議,討論過相關振興南投陶工作事項,除了展開徵求義工的工作外,更結合了南投市大專青年返鄉服務協會、南投縣大專青年自強營協會的大專青年,利用假日的時間至蛇窯協助環境清理及美化的工作,另外,亦號召當地社區媽媽及業者成立陶喜部隊,共同為蛇窯的重建盡一份力量。

此外,為了讓重建之後的當地業者能具備現代的經營及管理觀念,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更投入了多位的顧問協助業者在產品、行銷、經營及管理面上作轉型的輔導。

目前南投陶的重建工作都在推展階段,急需來自各方面的協助,李秀玲說:「南投陶不能消失,讓我們一起救救它!」

2000年5月30日 星期二

友訊基金會 為原住民教育扎根

【生命力記者/翁國維報導】「其實東部地區的學校經費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孩子要有人去關心」,友訊科技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周曉曄說。由於東部地區謀生不易,父母大多出外工作,而家裡的小孩就只剩祖父母在照顧,再加上是大家庭,人口眾多,因此常常會疏於照顧,缺乏關心,而基金會的工作就是付出關心與耐心。

友訊科技為了發揮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企業回饋精神。因此,在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成立了友訊科技慈善基金會,希望為社會福利、公益活動的推廣及救助盡一份心力。六年來,基金會服務的對象包括了兒童、青少年、老人、以及殘障人士,提供的服務有貧窮救助、電腦訓練、獎學金等。而其中,兒童及青少年福利就佔了絕大部分。 

「我們希望能透過團體的力量及制度,將這些寶貴的資源,做最妥善、最有效的使用,以幫助更多的人」,執行長周曉曄說。由於經費、資源有限的緣故,因此基金會對團體的幫助居多。她指出,如果幫助對象是以個人為主,那麼一年頂多只能幫助個二十人,經費可能就花完了;相反的,若以團體為主,一個團體少的二、三十人,大的一百多人,一年十個團體,就可以幫助數百人了。  

基金會專員謝昭慧表示,基金會多採取長期合作、經營的方式,尤其是在東部地區。例如三年前就與一些基金會合作,認養了台東的東富國小,藉由當地的社工組織,一同了解小孩的需求,改善當地的教育環境,並且提供一些必要的協助,同時也長期與孩子通信,做他們成長路上的伴侶。就像最近,便有一個孩子寫信給她,信上說老師體罰他、打他。在看完後,謝昭慧就打電話給當地合作機構的社工,由他們去了解情況,並作適度的輔導。

不過目前這個認養計劃由於時間一久,許多義工都已經與孩子斷了音信,再加上小朋友有些進入了國中,所以遇到了一些瓶頸。不過,謝昭慧說:「我們不會因此而輕易放棄,只要還有一個孩子保有聯繫,這個計劃就有存在的必要。」 

她談到,這兩年來,自己常會抽空到東部看看這些孩子,上了國中的,也會跟著過去了解情況。不過由於國中的情形較複雜,小孩處在一個青少年的階段,言行容易受影響;同時,更因為國小時,一班可能只有十幾個人,老師對他們的照顧有加,而現在卻是五十幾個,所以心態無法調適。再加上國中所受的是平地人的教育,因此在適應上發生了很多的困難。有鑑於此,基金會成立了「部落教室」,提供課後輔導,同時改善原住民的教育環境,雖然到目前為止才進行短短一年,過程並不是很順利,不過周曉曄說:「相同的,只要有人肯來,我們就會繼續努力。」

另一方面,由於友訊是一個電腦科技企業,所以基金會也有與花蓮的善牧中心合作,一同做山地部落的電腦教學。

謝昭慧指出,教育是百年的大計,就算是台北市這樣一個首善之都,教育問題依然是層出不窮,更何況是東部這些偏遠地區。包括文化衝突的問題、教育環境的問題,小朋友在適應方面都有很大的困擾。這樣一個大環境的問題,政府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根本解決的辦法,基金會也只能盡力去做了。 


友訊科技慈善基金會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寶橋路233之2號2F  

電話:(02)29161600

延伸閱讀:

原住民學童秀折服平地生

介惠基金會 正視原住民問題

富邦文教基金會 守護原住民學童

同志伴侶婚姻路 等待社會接納

【生命力記者/楊方儒報導】同志婚姻議題是近年來炒的相當熱的話題。但是主流社會的道德價值及宗教觀點,卻讓多數同志感到不安,尤其以主流價值觀看同志婚姻時,未來仍然困阻重重;而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同志婚姻雖已浮上檯面,但是對實質的運動推動方面仍然出現問題。

就一般人對宗教信仰的認知,宗教的道德觀應該是比社會道德壓力來得嚴格。在台灣認同同志基督徒的同光同志長老教會曾傳道師表示,暫不討論基督教的觀點,在台灣其他宗教中,大多都不太能夠接受同志,在這種宗教道德觀之下,同志婚姻當然也是不被認同。但是他說:「對同志基督徒而言,同光教會並不會不問青紅皂白地把聖經當作道德規範手冊,直接強加於現代人的生活中;相反地,我們希望同志基督徒,甚至所有基督徒去思考,聖經中生活方式的記載與法律是出自什麼樣的背景,今天是否仍然適用?然後從中思考如何生活。」

同光教會承認在基督教的教義中,基本上是對同志採取負面的看法;另一方面,以異性戀為主的聖經,自然不會提及同志婚姻的可能性。但是曾傳道師認為,並不是只有異性戀體制中的男女結合才是「婚姻」,同志伴侶之間基於愛情而願意彼此忠貞,互相委身,當然應該享有婚姻的合法權利,而且既然同志基督徒在信仰上並沒有不一樣,自然也可以與其他人一樣結婚生活,這是不容置疑的。

曾傳道師建議如果要讓社會接納同志婚姻,可以在社會,推廣認識、瞭解同志之教育,讓社會對同志瞭解與認同並接納,這是透過社會的演進而帶動宗教對同志的認知;或者是和台灣各宗教團體進行對話與瞭解,讓各宗教團體開始正視同志的存在。

在社會與法律的層面上,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副教授甯應斌(卡維波)就對社會推動同志合法化,提出疑點。他表示,同志婚姻是可以做為一個議題提出來,但是想藉由同志運動或政策努力達成,是不可能的。就他的研究,如果要讓同志婚姻問題可以合法化,前提就是要在國內有非常多的公開同志身份的人,可見度高到在路上就可以遇到,才有可能達成法律層面的解決,因為那時國家就必須去處理這個問題了。

甯應斌建議,如果要讓這個同志婚姻可以合法,大家要做的可以朝幾個方向邁進。首先就是不要把婚姻神聖化,婚姻沒有那麼多好處,沒有那麼大的強制性與神聖性;其次就是可以要求同居和婚姻有一樣的權利,讓不想結婚的單身同志,在同居層面上也可以獲得相同的利益。

甯應斌另外則提出一個反思。他表示如果不一定要走法律,則可以從社會接受度方面推動,他說:「如果有一天同志婚姻法案要能夠通過,那麼在社會上對同志是一定都認可了。」

他建議一些民間的機構或組織可以為同志證婚。意思指在社會中的商店、餐廳、電台或一些團體,是承認同志婚姻的身份,讓同志在這些民間開的地方,他們的婚姻可以被認同。甯應斌認為,這是較具體的做法,就是社會各個層級實際上對同志婚姻是接受的。台灣法律不承認沒有關係,但是在實際的社會中獲得承認婚姻後,在這些地方都可以得到權利的保障。

甯應斌表示,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在社會中去達到同志婚姻的正常性,當普遍社會環境私下願意接受同志婚姻存在的前提下,那麼在法律上就可以水到渠成。所以單純向立法院要求修法是沒有用的,而需要切確的將目標扭轉回來,才是獲得同志婚姻合法化的步驟。

延伸閱讀:

同志諮詢熱線 舒解同志心理壓力

美麗少年 紀錄同性戀文化

王子與王子的幸福快樂日子

同志婚姻 走向合法化未來

同志婚姻合法化 需要社會的善意

同志婚姻 走向合法化未來

【生命力記者/楊方儒報導】「婚姻」是一個人走到人生的某一個階段時,思考是否該轉換一下生活方式的一種關係。可是這麼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在同志伴侶中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今年四月十九日,在美國佛蒙特州終於突破傳統的界線,通過同志婚姻的合法性;在法國,去年也通過一項廣泛針對情侶所設立的「公民結合契約」(PACS),在合法前提下,不管是不是同志,都可以結合登記成為配偶。這對世界上的同志們多年追求的婚姻目標,明確得到了回應。而在台灣,同志議題也終於獲得有關政府的重視,繼高雄成立「同志人權協會」之後,台北的「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同志協會」也都將陸續成立,他們的最終目標,就是希望同志在婚姻之路能夠走的順遂並獲得法律的認同。

同志諮詢熱線顧問倪家珍認為,同志在感情進入到一個程度之後,是會思考是不是需要進展到婚姻的,但是目前的法律卻無法認可同志婚姻的合法性,而即使以目前的婚姻相關法案,對同志而言,也有不適宜的地方。因此他們目前與台灣性別人權協會合作推動類似法國公民結合契約的「同居伴侶法」,而這個法案規定的也不限於是不是同志伴侶,在異性戀也可以適用。她表示,這和直接要求婚姻權是不一樣的,而是對伴侶的肯定,不需要套用基本模式,而是要推動任何形式的伴侶都可以享有權利,而不要有缺憾的社會規範。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認為,其實同志婚姻的法律議題還沒有那麼積極爭取的迫切性,而是需要尋求社會大眾視同志為一般人,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只是在台灣的家庭價值觀下,使大家不會去討論同志,其中「含蓄」視為美德的觀點更讓同志不被認識,才會造成社會不願接受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原因。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副教授甯應斌(卡維波)也表示,具體作法是在社會中各個層級的組織、機構、或商家能夠接受同志婚姻,認同他們的合法性,並且社會上能夠普遍性的尊重同志的存在,最後在法律程度上自然而然就可以水到渠成。

最容易招致爭議的是宗教道德觀。在台灣同光同志長老教會傳道三年的曾傳道師,他的神職生涯中也僅看到一對同志伴侶結婚步入禮堂。他說,並不是只有異性戀的結合才算「婚姻」,如果同志伴侶願意彼此忠貞、彼此委身,當然也可以享有婚姻的權利。曾傳道師建議,可以在社會中推廣認識同志的教育,讓社會中能夠對同志瞭解及認同,繼而再帶動宗教界對同志的認知,這樣才可以突破同志在宗教觀的道德藩籬。

台灣第一對公開同性戀婚姻的許佑生及葛瑞,他們四年的婚姻生活,在沒有合法婚姻的保障下,仍舊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許佑生說:「我覺得我們的相處其實是一種創造,因為我們沒有範本可循。」正因為沒有範本,他們的角色扮演也不會有誰就是該負責那一個工作,因此在他們的相處中,處處是以嘗試多過於傳統家庭生活模式。因此他們在沒有合法的婚姻基礎下,反而會更用心珍惜這段難得的婚姻。

許佑生也認為,同志婚姻的不合法性所帶給他們的困擾,並不是靠著轉換心情就能夠完全解決的,他們要求的不是特殊權益,只是自然、平等、與每一對夫妻相同的權利。

誠如許佑生在他的書中所寫的:「或許通往一個無偏見的『同志婚姻之路』仍然漫長,但總在步步接近中。」我們也可趁這個機會去思考婚姻與愛的定義和價值(優秀男同志,1999)。

延伸閱讀:

同志諮詢熱線 舒解同志心理壓力

美麗少年 紀錄同性戀文化

王子與王子的幸福快樂日子

同志婚姻合法化 需要社會的善意

同志伴侶婚姻路 等待社會接納

同志婚姻合法化 需要社會的善意

【生命力記者/古淑薰報導】「有情人終成眷屬」是所有情侶最大的夢想,期待一起組織家庭,對未來充滿希望。但對台灣同志來說,「結婚」卻仍然遙不可及,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就認為,在社會環境的主流價值對同志仍不夠友善的情況下,社會大眾常給予同志負面的評價,使得同志在生存及工作上都遭遇到許多的歧視,也使得許多同志不敢現身,無法匯聚成一股強大力量來推動社會立法以保障他們的基本人權,更別遑論同志婚姻的合法化。

在美國以及歐洲的一些國家雖然已有「反歧視」法案,保障同志在工作上不受到雇主或同事的刁難與不合理的對待,但接觸許多同志瞭解他們心聲的王蘋表示,同志最終希望爭取在婚姻關係上的合法化,讓他們能有走上紅地毯的一天,擁有和一般人一樣幸福的家庭生活,並透過立法承認同志婚姻的合法性,以有助於爭取法律及社會上的平等對待。

例如法國國會在五月中通過的「公民結合契約(PACS)」法,根據此法,所有未婚的異性與同性戀者都可向法院登記他們的結合,以享有與一般結婚夫妻相同的權利義務,如所得稅、遺產繼承權、房屋與社會福利等。美國佛蒙特州也通「公民結合(Civil Union)」法案,使得同志夫妻就可以和一般夫妻一樣,享有佛州政府保障的三百多種權利與義務,包括稅賦優惠、健康保險福利及可以在緊急時替對方決定醫療行為等。不過這對台灣的同志來說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台灣不僅沒有相關的「反歧視」法案保障同志的生存權與工作權,在現行民法在婚姻關係上也存有很大的爭議。因為民法條文中並未明文規定結婚限於一男一女,只說婚姻關係的成立要有公開儀式及兩人以上的證人即可,但民國八十五年,許佑生和葛瑞舉行「男婚男嫁」的公開結婚儀式,雖然得到當時的阿扁市長的祝福,但這個婚姻關係在法律上卻是不被承認,他們仍然無法享有法律保障一般夫妻在抵扣稅、遺產繼承、居留權等的保障。

許佑生曾在婚禮當天發表聲明,強調「他們只是一對平凡相愛的伴侶,雖然他們的婚姻並沒有得到法律的保障,他們卻比一般人還要珍惜這段婚姻。」許多的同志都希望法律能賦予他們在婚姻結合上能和其他一般結婚夫妻享有相同的權利義務,更希望社會大眾能以更寬廣開放的心去接納他們,而不是歧視、污名化他們。

王蘋認為目前的國內同志運動仍在尋求社會大眾「不要歧視」同志,關於在同志婚姻合法化的法律相關議題上目前只能消極爭取,做軟性的訴求。這是因為台灣傳統的家庭價值文化與社會規範,使得大家不會去談論同性戀,也不願多瞭解同性戀,自然就產生了許多誤解。王蘋提到「台灣人常認為『含蓄』是一種美德,有些事隱而不談,其實這樣的殺傷力才大。」正因台灣社會的封閉傾向,對同志所表達的善意不夠,使得肯「出櫃」的同志很少,無法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也使的在推動法律的修改甚至立法困難重重。

王蘋也提到同志在爭取婚姻權以及其他的公民人權上,可以透過許多文化活動,例如電影、小說、書等普羅大眾普遍接受度高的管道讓社會大眾認識同性戀,不要因為不瞭解就任意曲解同性戀。一旦社會環境對同志友善,現身的同志越多,才有力量促成同志婚姻的相關法律有所修改,同志婚姻合法化才能實現。

延伸閱讀:

同志諮詢熱線 舒解同志心理壓力

美麗少年 紀錄同性戀文化

王子與王子的幸福快樂日子

同志婚姻 走向合法化未來

同志伴侶婚姻路 等待社會接納

南投勞工職業訓練 成效卓著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在九二一地震發生過後,對於災區居民最直接最嚴重的影響不是家園倒了,其實是他們的生活經濟受到了影響,許多民眾失業,這在震災情況最為嚴重的南投縣更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問題。

南投縣政府社會科一直在對災後勞工就業這方面做努力,勞資關係股承辦職業訓練的王先生便表示,在南投五十萬中,其實有十萬是失業人口比例,可以說是高的嚇人,而這些災民在震災過後又受到經濟壓力的衝擊,便產生了自殺潮,為了要為這些受災居民提供點幫助,南投縣社會局便與南投就業站與中區職業中心合作提供勞工職業訓練,幫助他們擁有一技之長改善生活。

職業訓練的對象主要是以受到九二一影響而失業的勞工為主,當然目前仍未找到工作的勞工也可透過這個職訓來尋求協助,除了與就業站和職業中心合辦求職求才的活動之外,也邀請外縣市的廠商前來合辦開課,作為未來就業機會的拓展,王先生表示,辦理職訓必須要有職訓員協助,但是社會局中的職訓員人數不足,因此才會對外徵求廠商的加入,而協辦的機構主要還有當地的國中、專科,如南投高中、埔里高工等等。

社會科對於前來協助承辦的廠家在事前都有經過審慎的評估,除了觀察這些廠家的開課情況之外,也仔細審核他們的師資、結業後學員的就業情況與老師授課態度,為這些需要協助的勞工把關。

王先生說職業訓練的內容設定,主要是經由南投縣社會科社工組的社工走訪南投縣地區做一番評估之後,便找出幾項比較實際又對民眾幫助最大的課程來協助他們,目前開設的課程主要有電腦班、室內裝潢班、褓姆班、美容美髮班以及旅遊的嚮導班、小吃班等等,想要接受職訓的勞工在看過簡章之後,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需要接受的課程。

目前這些科目仍然在擴充之中,企圖不斷因應居民求職的需要來做開設,而社會局除了在各新聞媒體發布新聞稿及印製簡介之外,也在南投地區的第四台有線電視設置跑馬燈讓民眾知道這項訊息,目前前來接受職訓的人非常踴躍,幾乎是一開辦就被搶光名額,第一階段的五十四班已接近結業,已有八班結業,預計在今年暑假會將第一階段的班級完成,將開設第二階段的班級,而第二階段打算開一百二十六班,預計社會局將可拿到四、五千萬的預算,而這筆預算估計將可造福至少五千名的勞工。王先生指出在第一階段結業後,在今年暑假將會有各方面的評估數字出來,屆時便可得知職訓的最佳效果。

此外為了獎勵勞工出席課程,社會科還依照「職業訓練實務實施要點暨就業訓練手冊」上的規定,照出席時數給予課程間的補助,此外,社會科還有配套的方案措施,就是勞工創業補助津貼,這是希望鼓勵想要創業民眾,王先生說這配合職業訓練雙管齊下的話,邊際效益會非常高,主要也是希望居民在經濟方面能夠自給自足。

而職業訓練券,主要是由南投職務訓練局所提供,有需要的居民向中區就業站提出申請,在通過審核之後,可前往台中或是台北受訓,雖然王先生表示職業訓練券並不是社會科的承辦範圍,但是職訓局提供的服務有些是社會科沒有的,因此兩者之間的合作算是一個補強的作用,透過這兩者能夠提供給勞工們更為廣泛的協助。

聯絡方式
南投縣社會科:04-5724170轉勞資關係股

2000年5月24日 星期三

交大生態研習社 關懷自然十餘載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進入社團後,覺得蠻大的收穫是在觀察力變得敏銳了,現在對於身邊的一草一木與不起眼的小生物,都會以不一樣角度和心情去了解它們,而且透過與大自然的接觸,會去反省人與大自然間的關係。」交通大學自然生態研習社社長楊育哲說。

從早期開始觀察鳥類的生態,到今天將視野以及觀察學習的對象擴展到大自然中的蟲魚鳥獸、花草樹木,交通大學自然生態研習社透過研究台灣的自然環境,來關懷台灣的自然生態。

自然生態研習社的前身是野鳥社,從民國七十六年成立以來,一直在新竹地區以及交通大學,推廣野鳥生態與保育的理念。到了民國八十三年,以自然生態研習社為新社名的型態出現,並分成四個小組,野鳥組、兩爬組(兩棲類與爬蟲類)、植物組與昆蟲組,來進一步深入的觀察與探討彼此間的關係。

楊育哲表示,目前社團是以舉辦觀察、觀賞與演講活動為主要的推動內容,演講活動也是讓新竹四所大專院校,包括交大、清大、竹師與中華大學有初步的交流;而在研究方面佔比較少數,不過未來計劃在特定的地點上做長期的觀察與記錄,再加上與生命科技系的結合,相信能更有系統地進行研究的工作。  

楊育哲說,自然生態研習社主要是與新竹市野鳥學會以及幾位特定人士為合作的對象,例如社團的指導老師是現任荒野保護協會理事,同時具有兩棲與爬蟲類專業的許慶文,以及對海洋生態中的螃蟹有專長的洪明仕,另外尖石鄉的林南忠對昆蟲生態有深入的觀察,他們通常是社團觀察活動的領導人,或是演講活動的主講人,他們是交大自然生態研習社相當重要的人力資源。而目前社團已經與新竹市野鳥學會合作,在新竹南港與尖石鄉分別進行對野鳥與昆蟲的觀察與記錄。

自然生態研習社主要進行觀察活動的地點包括有新竹港南、大山背山、鴛鴦谷、李棟山、秀巒、白石等等。新竹港南是台灣有名的賞鳥據點,其廣大的溼地,是許多鳥類棲息繁殖的地方,而大山背山、李棟山等山區,由於海拔的不同,所帶來的每一種植物也不同,再加上植物隨著季節變化,楊育哲說,社團四季都會去觀察,而將來還會往更遠、更深山的地方去。

在為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的概念上,楊育哲指出,自然生態研習社所要傳達的理念,是人如何與大自然共生,進而保護大自然,他也希望在藉由帶領社區國中、小學學生進行自然生態觀察的時候,能將這些理念傳達並且分享給他們。

聯絡方式:

社團電話:(03)5712121  Ext:50927 

社團信箱:nature@cc.nctu.edu.tw

延伸閱讀:

交大自然生態研習社

中山自然生態研習社版

生態巡迴展

逢甲愛水社 推廣愛水教育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擦皂不開水,洗澡用淋浴」是逢甲大學愛護水資源社宣導的節水觀念,社長林美君表示,日常生活中的小小舉動,例如洗澡以淋浴代替盆浴,並在身體上擦肥皂的中途,先把水關掉,就能節省很多的水。

林美君說明,愛水社的成立,是因為逢甲大學水利工程系的學生,對於生存環境中水資源的重要性有很大的體認,在憂患意識下,成立了愛護水資源社,並推動各項愛水、節水活動,希望能喚醒社會大眾關懷水資源問題,重視水資源,以達到水資源的永續利用。

她表示,愛水社配合經濟部水資源局的「愛水教育戶外解說員培訓計畫」,提供戶外解說服務。社員利用週休二日,為民眾解說鯉魚潭水庫的構造、供水流程,以及一般關於水的常識,藉由對民眾解說的機會,傳達愛水社推廣愛水教育的理念,以喚起民眾對水的重視與珍惜。並散發文宣資料,以清楚好記的文字,教導民眾用最方便、有效的方式做到節約用水。

「隨手關掉水龍頭、用洗菜水沖馬桶,雖然只是簡單的舉動,但真的做到的人不多,透過愛水觀念的傳達與宣導,讓民眾瞭解水資源的珍貴與得來不易,才能讓大家真的落實節約用水的口號。」同時,林美君說,解說水庫的構造,讓大家對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有所瞭解,也是愛水社的目的。

除了戶外解說的服務之外,愛水社的社員並在非週休的週六,利用附近國小的聯課活動時間,前往學校向小朋友作愛水教育的宣導。林美君解釋,他們多半以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像是「浮水印」,以有顏色的水加上油,製作出美觀的畫,或是製作「浮水娃娃」,讓小朋友在遊戲中,瞭解水的功能與重要性。並教導小朋友省水觀念,以及一些省水器材的原理。

林美君表示,他們將在暑假舉辦一個「小水滴成長營」,分四個梯次,每梯次三天,以遊戲、表演話劇的方式,讓小朋友接受愛水教育,並會帶領小朋友去台北的木柵動物園參觀園中的省水設施,以期讓小朋友們一個個都能成為珍惜水資源的「愛水天使」。

林美君說,除了宣導節約用水的觀念,省水器材像是省水型水龍頭、馬桶的使用,也是他們所要推展的,未來希望能夠結合社區服務,教導社區民眾如何換裝省水器材,並將解說服務擴大到大安溪、大甲溪流域,以推動全民「愛護水資源」。

延伸閱讀:

逢甲大學愛護水資源社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農田水利聯合會

張大同 殘友職訓的教育園丁

【生命力記者/段凱超報導】張大同,友好復健技藝社學員口中的張伯伯、張主任,今年已經六十歲了,但服務的熱忱與快樂的服務觀,卻讓他從外表看起來仍像是四十多歲的壯年人。

從民國五十九年開始就在五股一所國中教書的張大同,當時所任教的班級是學校中的升學班,雖然幾年下來看到學生都能考取不錯的學校,讓他在教學上有了一些成就感,但慢慢的,他深感長期在校方、家長的督促壓力下,這樣為聯考而教育、逼迫學生的方式,實在不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做為,也因此讓他逐漸失去了對教書的熱忱。

而在一次偶然機會中,他接觸到由姚卓英女士所創辦的友好復健技藝社,這是在當時少數幾個為身心障礙人士服務的機構,加上在大學裡所讀的科系正好是社會工作系;他想,也許能發揮所學來為殘障朋友做一點事。所以在重新思考後,決定捨棄一個月兩萬多的教書工作,選擇來到一個月只能拿到八千元薪資的友好。

當他民國七十五年來到友好時,由於社工員的不足及設備的缺乏,所以常常一個人都要身兼數職。不僅要協助來報名職訓班的殘障人士,為其評估以學習何種技能較適合他們,並且也為他們尋找願意來開班授課的老師,並向政府申請補助、添購器材。而許多因後天意外造成傷殘的學員,在剛開始學習時往往也會因身體狀況的因素,遇到了挫折困難不免變得自暴自棄,這時,張大同也要幫他們做心理輔導與復健,開導他們能重新振作起來。

雖然比教書的薪水少了許多,物質生活也隨之變得拮据,卻開始讓他心靈上有了一種寄託與滿足。「以前那樣的教書方式真的很不快樂,這不是我們教育學生應有的態度。來到友好,為這些學員做心理重建與輔導,並教育他們能培養更積極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教育比學識教育來得重要許多,所以從這些學員身上,讓我重新獲得另一種教育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張大同說。

至今在友好服務已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張大同,在與歷屆學員的相處和互動中,讓他在辛勤耕耘、付出之餘,也更加懂得感恩與惜福。「看著來到這裡的學員,雖然有的智能不足,有的是重度殘障,但他們為了將來的生計而努力學習的態度與毅力,卻同樣讓我深受感動。當學員結束這裡的職訓班後,能出去自力耕生、獲得廠家的雇用,他們喜悅、感激的表情,應是我們這些社工人員的最大滿足與成就。」張大同也希望,能繼續以友好這個為殘障朋友做職訓的老園丁自居,為往後來到這裡的學員繼續服務、貢獻心力。




延伸閱讀:

友好復健技藝社暨友好潛能發展中心

婦女權益服務中心 體恤婚暴婦女

【生命力記者/陳詩怡報導】位於台北市迪化街上的婦女權益服務中心,是一個公辦民營的的服務中心,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婚姻暴力下的受虐婦女,所以中心會在每個週休的週五定期舉辦婚暴系列座談。

其實婦女權益服務中心,在辦理有關受虐婦女的座談或婦女成長課程時發現,受虐婦女另外有扥育的問題,也就是受虐婦女的孩子也需要受到照顧。「基於這一層的考量,我們中心為這些生長在暴力家庭下的兒童籌畫一個活動,活動名稱為目睹家庭暴力兒童藝術治療團體。」活動承辦人楊葆茨說。

兒童藝術治療團體,也就是藉由畫畫的方式來抒發受創兒童的情緒,達到治療的效果。「並不是每個到這裡上課的小朋友,都能經由圖畫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所以老師會在繪畫的過程中和小朋友對話,老師的態度對他們有正面的影響及提供一個模仿的對象。」楊葆茨說。

為受虐婦女孩童所舉辦的藝術團體治療,這個活動是第四次舉辦,至於在成效方面,楊葆茨認為還要長時間的評量才看得出來。「但我們肯定這活動的意義,通常暴力家庭中的孩童都比較懼怕人群,所以團體學習,也可以讓孩童學到如何與他人相處。」楊葆茨說。

精神科醫生就暴力家庭的導因及治療做了多方面的探討,雖然暴力家庭的導因是不定時炸彈的施暴者,而且男性居多,但卻很難直接從他們下手,因為要在短期內改變施暴者的行為是不可能的,更別要他們參加什麼座談會,因此暴力家庭下的受虐者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是很重要的。

所謂『如何保護自己』,楊葆茨認為是,除了離開或申請庇護中心外,還應學會避免引起衝突,如果是肢體上的暴力,就應該了解沒有人有權利打人,更沒有人有義務要被打,所以能躲都要盡量躲,建立這種觀念是必要的。

雖然只是一個禮拜一次的座談會或活動,但對受虐婦女或兒童而言,卻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他們會知道有一個地方願意接受他們、也值得信賴,久而久之,

他們會比較放心去接受,當他們了解自己的協助支援越廣,就比較容易逃脫暴力的陰影。」楊葆茨說。

機構名稱:婦女權益服務中心
地  址:台北市迪化街一段二十一號八樓
電  話:2558-0270

延伸閱讀: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

中華至善協會 愛心無國界

【生命力記者/游銘宗報導】成立於六年前的「中華至善社會服務協會」,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越南兒童與台灣原住民,希望台灣在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也能關注到弱勢族群的需求,特別是國際上需要援助的國家,讓台灣人民的愛心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六年前在國立師範大學語言中心,一位越南和尚發起成立了至善協會。這位越南和尚當年為了躲避戰亂而輾轉到台灣來唸書,在求學過程中他發現台灣的經濟成長迅速,民眾也很有愛心,但是他的家鄉越南卻有很多社會問題有待解決,於是他便發起同學成立至善協會,希望藉由幫助越南兒童來改善越南的困境。

理事長王增勇表示,因為教育是百年大計,所以協會認養越南貧困兒童,幫助他們的家庭紓解經濟壓力,才能讓這些孩子有受教育的機會。另外在越南中部因為越戰的因素,仍有大量的化學武器殘留物,導致當地有許多智障兒和畸形兒,但是這些有障礙的孩子卻因為家庭貧窮,無力負擔龐大的醫藥費用,而不能接受醫療照顧,所以協會也針對個案進行補助。民國八十七年六、七月間,曾經來台灣接受手術治療的阿福,就是頭部嚴重畸形才來台接受手術。王增勇說,越南中部像阿福的孩子仍為數不少,目前協會開始積極推動醫療方面的工作。

王增勇說至善協會在越南的會務推展也有一些困難需要克服,例如語言上的隔閡,文化上的差異,人力資源不足以及越南政府的限制。而他也特別提到社區發展的觀念,與其直接提供金錢上的援助,還不如幫他們建立社區意識,使他們能夠自我發展,早日從困境中站起來。

而在台灣原住民部分,至善協會則是針對台中縣和平鄉的泰雅族雙崎部落,進行社區整體營造的工作。以學校為單位,補助學童的營養午餐或課後輔導,此外也建立醫療車的巡迴醫療制度,並成立長青會,讓老人家能在心靈上有所慰藉。最特別的是發展「社區共同照顧」制度,由協會提供補助,讓原本必須出外工作的婦女可以回歸家庭,照顧自己或別人家的小孩與年長者。

王增勇指出,在六年來的工作經驗中,他體會到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必須顧慮到對方真正的需要,而不是一味的將自己的善意強加於別人身上,也就是必須看重人的尊嚴,才不會辜負了一片美意。

中華至善社會服務協會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31巷6號4樓之2
電話:(02)2356-0118

打造「台灣非營利組織的e社區」

【生命力記者/翁國維報導】「台灣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簡稱NPO)的e社區,顧名思義,就是要建立一個台灣網路上非營利組織的社區,希望藉此增加彼此的交流與互動,培養大家一種社群的感覺」台灣亞洲基金會專業管理何偉敏說。

這個「台灣非營利組織的e社區」網站是由台灣亞洲基金會所籌畫主導,同時結合相關團體的協助完成的,網址是www.gotaiwan.org.tw,預計六月初將正式上線。網站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讓台灣整個非營利組織的環境能更健全,並且藉由資料的蒐集與網站的連結,整理出一個台灣非營利組織的概況,讓需要資訊的人能不再漫無目的的到各個搜尋網站尋找。

網站所提供的服務是採會員制。只要在進入首頁後,輸入自己的電子郵件帳號,便能馬上成為會員。此後將能定期收到「非營利組織研究雙週刊(e NPO Research Newsletter)」這份電子報。何偉敏表示,「非營利組織研究雙週刊」是台灣亞洲基金會提供贊助經費,並由前台灣亞洲基金會職員,目前公費就讀於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印城分校公共事務碩士課程,同時主修非營利事業管理的涂瑞德負責主編。主要希望藉由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與超連結特性,蒐集整理一些目前非營利組織研究的相關資訊以及新聞,其中包括新書、網站、與研究等介紹,藉此吸引更多對於非營利組織研究有興趣的學者或研究人員來進行資訊交流與分享。而目前這份電子報已經持續發送一個多月了,主要是給先前參加過有關非營利組織研討會的老師與學生,將近有三百份。一旦將來網站正式上線,當期內容也將會刊於網站上。

同時,會員也能使用網站的論壇區,讓對非營利組織研究有興趣的人,能擁有一個雙向互動的討論園地,在這裡大眾將能討論任何有關非營利組織的話題,希望能使得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研究環境更加蓬勃發展。此外,網站也將提供超連結,藉此使會員能連結到有關NPO的國內外新聞,以及一些NPO組織、研究的網站,加強資訊的交流,方便有需要者查詢,何偉敏說:「分享資訊是我們第一階段最主要的目標」。

另一方面,網站將來也將設立資料庫,目前已經著手蒐集一些國內外關於NPO組織的論文、文章,以及一些座談會的內容;同時,也準備把過期的「非營利組織研究雙週刊」載入,希望下一階段能提供全文檢索的功能,並且更進一步加強與使用者間「互動」的部分。何偉敏說:「目前我們也規劃推出英文的版本,期使當國外的學者或團體想了解台灣非營利組織發展現況時,也能有一個窗口得以進入,成為一個入門網站。」

何偉敏提到,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研究比起其他先進國家晚了很多,目前台灣亞洲基金會所做的,不過是拋磚引玉。將來就算網站正式使用後,也將不會在網站上看到任何台灣亞洲基金會的標誌,只要將來有其他的團體能力更強,基金會願意無條件的交出管理權,因為這是屬於大家共同擁有的。

台灣非營利組織的e社區:http://www.gotaiwan.org.tw

台灣亞洲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朱崙街17號

電話:(02)25061174~5

傳真:(02)25093240

E-Mail:sunny@afit.org.tw

大專社團工作隊 助災區教育重建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為了幫助解決九二一地震災區學校人手不足的問題,人本教育基金會目前正在組織「教育重建大專社團工作隊」,召集有志服務的大專學生到災區協助校園重建的工作。而首先在南投鹿谷的廣興國小就有十五位來自各大專院校的學生,在校內協助社團活動的進行與組織。

九二一災後的重建工作不只在於建築硬體的重建,人本教育基金會在了解災區學校的需要之後,召募了幾位來自災區附近的大專義工,於非週休的星期六上午,在廣興國小帶領小朋友從事社團活動,而之後也將把服務範圍擴展至南投埔里、竹山、台中石崗等其他災區的國中、小。
人本教育基金會專案秘書陳頌倫表示,由於災區學校人手不足,大部分老師都無暇兼顧社團的組織創建及教學工作,因此當地需要有經驗的大專社團人員,或是有服務熱忱的義工前往幫忙。

災區學校社團也將朝向多元的發展,包括播音、體育、美勞、樂團、美語等,還有和地方文化相關的社團,如東勢地區國小將籌辦有關客家音樂的社團,因此需要許多有相關專長、經驗的義工,能夠協助社團的組織及教學。

陳頌倫表示,目前有來自公民大學、台大、淡江大學、三育基督書苑等學校的大專社團義工,但義工人數仍然供不應求,為了義工交通上的方便,最好能夠有更多來自於中南部災區附近的大專義工參與,以及希望有社會服務課程的學生能夠選擇到災區服務,而目前基金會也在召集各大專院校教育學程的實習教師到災區學校實習。

為因應九月份下學年的開始,人本教育基金會將於八月中進行「教育重建大專社團工作隊」的義工培訓,工作隊的工作內容除了協助學校社團活動進行之外,也包括協助教學的進行、做老師的助教、協助行政雜務、輔導工作、活動辦理以減輕老師行政負擔,以及協助家長成長活動等。

延伸閱讀:

人本教育基金會

北縣災民不孤單 政府撥專款照顧

【生命力記者/張瓊方報導】去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了新莊「博士的家」跟「龍閣社區」傷亡慘重,也留下了十一名的單親家庭少年以及一名失依的老人。為了能夠更妥善的照顧他們,台北縣從專戶委員會中撥出專款,與交通銀行簽訂指定用途信託契約,期望給這些受災兒童跟老人持續性的照料。

根據統計,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新莊地區二百三十二戶災民無家可歸,除了四十六人罹難、六人重傷之外,更有十一名兒童少年因此而成為單親家庭的小孩,一名老人無依無靠。相較於一般青壯年,這些小孩、老人的生活與教育更需要長期的妥善照料。

因此,台北縣政府特別將各界的捐款成立捐款管理委員會,訂定災變捐款使用範圍及運用辦法,包括托兒所幼稚園每年四千元、國小每年二千元、國中每年四千元、高中每年二千元、大學每年四千元,及生活照顧十五歲以下者每月一千八百元、十五足歲至大學畢業每月四千元,發放到二十六歲為止。而失依老人安養照顧生活津貼則是每月六千元。其餘款項運用則是協助受災失依身心障礙者安養照顧、受傷病者的醫療復健、重建家園、生活扶助及社會心理重建等。

縣政府在五月一日將這筆錢交給交通銀行,並與交通銀行簽訂指定用途信託契約,透過專業投資管理,帳目也比較清楚。交通銀行在每年九月,將補助款匯入兒童少年及老人的指定銀行帳戶,並且由台北縣社會局長擔任信託監察人,負責監督這筆款項的運用,一直到發放完畢為止。

走出九二一震殤 龍閣社區將重建

【生命力記者/張雲翔報導】九二一震災已經過了八個月,全台災區的重建工作,陸陸續續地在進行。新莊中榮街的龍閣社區,在社區自救會的努力下,即將開始原地重建的工作,情況如果順利,龍閣社區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復建完成的大型住宅社區。

九二一那夜,龍閣社區的居民驚慌失措的逃出來,眼睜睜的看著還沒繳清貸款的心血毀於一旦。連遲疑的時間都沒有,隔天社區的居民就成立自救會。

地震的隔天,自救會要求居民趕快到附近租房子住。龍閣社區自救會會長呂建宏說,與其讓住民睡在活動中心,等待不確定的救援,不如要他們趕快找個安身場所,因為社區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重建,當前卻有許多生活上的問題必須面對,所以自救會就協助居民租屋,這也讓龍閣住民的生活能很快穩定下來。

由於龍閣社區的傷亡並不是非常慘重,因此住戶便開始討論重建的工作。或許是不甘身家財產化為烏有,龍閣社區的居民幾乎無異議通過原地重建。龍閣社區大約八十戶,重建的金額也相當可觀,但是在新莊市幾個受災地區裡,龍閣居民與建商之間的關係,毫無疑問地是最平和的。

龍閣社區原本的建商與居民之間,達成總數一億一千萬元的和解案,看起來十分順利,但從去年十月底和建商開始談判起,到今年二月雙方在市公所簽訂協議,也花了將近五個月的時間。自救會會長呂建宏說,原本自救會和建商之間的價碼有一億元的差異(二億與一億),但是幾經溝通,想到其實自救會和居民並不是想要靠著震災趁機撈一筆,而只是想單純的「找回一個家」,因此就以這個數目達成協議。

呂建宏說:「當時我們覺得這種處理方式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如果要跟建商對簿公堂,未必有這種時間與金錢來長期抗戰,與其進行法律訴訟,不如全心全力投入社區重建的計畫。

確定賠償金額後,自救會便馬上求助台北縣政府,希望縣政府能夠提供相關的協助。來回奔波的結果,和許多公務員變成了朋友,也能熱心的參與重建工作。三月初,縣政府開始拆除的工作,也找到重建工程的承包商根基建設公司。根基建設不僅是上櫃公司,也是年度十大優良公司之一,但自救會考慮到經濟因素,也在四月二十五日登報公開徵求建商承包。在資料齊全之後,自救會將召開說明會,讓社區居民公開遴選工程包商。

相對於其他地區以及同在新莊卻仍在上訴中的博士之家,龍閣社區的居民毋寧是較幸運的。呂建宏說,災民的權益一定要靠自己爭取,而不是坐在家中空等,他在出席全民救災聯盟的活動中最常提到的就是:「自己要努力,運氣才會跟著來。」

談到這段時間裡所遭遇的各種情況,呂建宏表示,自救會的做法就是凝聚社區共識,降低自我意識,把問題一個一個找出來,再由簡而難,一個一個解決。提到這裡,他對中央政府這次在震災中的表現,不禁搖頭嘆息。

前景看似美好,但是隱憂仍在,重建工程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未來地下室工程是否影響到附近的住宅大廈。由於無法深入地下二樓勘查,因此連續壁的開挖工程勢必延遲。另外,由於每家建設公司的承包價高於賠償金與補助金的總額,餘款的籌措及尋求各界資源的協助也是當務之急。

即使面臨這麼多困難,龍閣社區居民因為這次災難而團結起來的心卻不會有任何改變。呂建宏說,等龍閣社區重新蓋好之後,希望能夠在中庭保留一個空間,立碑文紀念這一段曾經共同走過的經歷,然後還要將八十戶居民的手印,通通拓印在這塊水泥地上。

如同呂建宏所說:「去年年尾,我們有一億三千萬,今年年尾,我們要看著社區重建到幾樓,明年年夜飯,我們要一起回家吃飯。」

2000年5月23日 星期二

中華至善協會 愛心無國界

【生命力記者/游銘宗報導】成立於六年前的「中華至善社會服務協會」,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越南兒童與台灣原住民,希望台灣在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也能關注到弱勢族群的需求,特別是國際上需要援助的國家,讓台灣人民的愛心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六年前在國立師範大學語言中心,一位越南和尚發起成立了至善協會。這位越南和尚當年為了躲避戰亂而輾轉到台灣來唸書,在求學過程中他發現台灣的經濟成長迅速,民眾也很有愛心,但是他的家鄉越南卻有很多社會問題有待解決,於是他便發起同學成立至善協會,希望藉由幫助越南兒童來改善越南的困境。

理事長王增勇表示,因為教育是百年大計,所以協會認養越南貧困兒童,幫助他們的家庭紓解經濟壓力,才能讓這些孩子有受教育的機會。另外在越南中部因為越戰的因素,仍有大量的化學武器殘留物,導致當地有許多智障兒和畸形兒,但是這些有障礙的孩子卻因為家庭貧窮,無力負擔龐大的醫藥費用,而不能接受醫療照顧,所以協會也針對個案進行補助。民國八十七年六、七月間,曾經來台灣接受手術治療的阿福,就是頭部嚴重畸形才來台接受手術。王增勇說,越南中部像阿福的孩子仍為數不少,目前協會開始積極推動醫療方面的工作。

王增勇說至善協會在越南的會務推展也有一些困難需要克服,例如語言上的隔閡,文化上的差異,人力資源不足以及越南政府的限制。而他也特別提到社區發展的觀念,與其直接提供金錢上的援助,還不如幫他們建立社區意識,使他們能夠自我發展,早日從困境中站起來。

而在台灣原住民部分,至善協會則是針對台中縣和平鄉的泰雅族雙崎部落,進行社區整體營造的工作。以學校為單位,補助學童的營養午餐或課後輔導,此外也建立醫療車的巡迴醫療制度,並成立長青會,讓老人家能在心靈上有所慰藉。最特別的是發展「社區共同照顧」制度,由協會提供補助,讓原本必須出外工作的婦女可以回歸家庭,照顧自己或別人家的小孩與年長者。

王增勇指出,在六年來的工作經驗中,他體會到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必須顧慮到對方真正的需要,而不是一味的將自己的善意強加於別人身上,也就是必須看重人的尊嚴,才不會辜負了一片美意。

中華至善社會服務協會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31巷6號4樓之2

電話:(02)2356-0118

敦安的心 溫暖青少年

【生命力記者/符秀雯報導】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成立於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目前主要鎖定的族群為高職學生,提供與規劃一些有助於他們身心發展的服務及活動。

之所以會成立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是因為馬英九先生在民國八十七年底當選台北市長後,將選委會所核發的競選經費補貼款兩千餘萬元,捐助成立了兩個基金會─新台灣人基金會及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回饋台北市市民。基於關懷青少年、服務社會的共同理念,馬市長邀請張忠謀擔任董事長及各界精英共同參與,由台大社會系暨研究所教授馮燕擔任執行長,希望能結合社會資源,從事社會福利服務。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幸蓉說,基金會成立至今不到半年的時間,目前敦安基金會只先有了一個要服務青少年的大方向,至於細節的部分還在不斷的計劃及修正。

基金會的服務宗旨為﹕健全青少年成長環境,促進家庭功能,提昇家庭生活品質,及維護兩性和諧關係。但目前在人力有限及完整的計劃尚未完成的情況下,便沒有辦法提供原先預期的服務,因此現在基金會將目光的焦點放在,青少年中的高職學生,根據基金會之前所作的研究發現,高職學生是青少年族群中,所獲資源最少的一群。

基金會在寒暑假時舉辦營隊,期中舉辦各種座談會、研習班、體育競賽、企業參觀等活動,提供青少年朋友發展各種才能,培養自信,且能展現自我的空間,並組織青少年參加志工服務,進而將服務及活動推及到一般的青少年。基金會計畫在暑假舉辦人才培訓營及衝浪活動。

吳幸蓉表示,基金會執行長馮燕,提出「學習叢林」的概念,因為根據基金會所作的研究顯示,一般青少年除了學校之外,其他學習的管道有限,而且其中的高職生又格外沒有自信,因此基金會希望提供一個多元的學習管道,讓青少年有不同生活領域的體驗。例如前一陣子基金會舉辦的橋牌比賽,張忠謀最後一天到場全程觀戰,並沒有對學生發表演說,告訴他們要如何成功,反而親自教導青少年們一些橋牌的技巧,他的出現正是在告訴青少年們,一個有如此高社經地位的人,仍然懂得往多方面發展,而不是只專注於他的事業上。

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台北市教育局分發了十二位的社工師進入各校園,目的要將社會福利的概念深入學校,提倡青少年及兒童福利,而基金會扮演的是支持的角色。不過教育體制與社會福利體制有不同的地方,社會福利強調的是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而青少年時期對未來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在學校與社福體制之間有其要彼此互助之處,才能讓青少年身心的發展更為建全。

基金會還希望一邊推廣有益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活動,一邊進行關於青少年的研究,綜合青少年的需求與專家學者的建議,進而將這些研究轉化為政策、行動、方案。

此外,吳幸蓉說,雖然基金會目前只對高職生服務,但原本所定的宗旨並沒有改變,只是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來完成。且基金會的網站也將於今年年底完成,希望透過這個網站能夠提供更多有益於青少年的即時資訊,而不只是單純介紹基金會的網站。

地址: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一百五十巷二號十六樓

電話:(02)87894808

2000年5月17日 星期三

頂碩社區巡守隊 黑夜中的守護神

【生命力記者/戴宇岡報導】每天晚上,三位輪值的巡守隊員騎著自行車,帶齊裝備,穿梭在大街小巷執行社區巡邏的工作。位於台北萬華的「頂碩社區巡守隊」雖然成立至今才整整一年,不過由於整個巡守隊內的分層分工管理明確,執行方面也很快就上了軌道,所以不但社區內的居民都抱著支持的態度,還因此獲得八十八年度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推展社區發展的優等獎。

由於頂碩社區是一個十分老舊的社區,加上夜間照明設備不足,所以一到晚上就會有些較陰暗的地方可能會成為犯罪的死角,所以在八十三年成立社區發展協會時,就已經規劃要成立一個社區的巡守隊。不過由於當時社區巡守的觀念較欠缺,因此也就較難獲得多方面的支持和認同。經過發展協會這幾年的努力,對內推廣社區巡守的概念和功能,對外則尋求支持、認同與協助,頂碩社區巡守隊終於在八十八年四月一日正式成立並開始運作。

每晚十點到次日凌晨一點,輪值的巡守隊員攜帶手電筒及無線電對講機,每個小時騎自行車巡邏一次。如果遇到宵小歹徒,並非直接和他們對抗,主要是嚇阻以防範於未然。而位於興寧街四號的巡守中心則是有留守的人員隨時準備待命,一有情況就立刻聯絡附近的派出所支援。

此外,為了保障巡守隊員的安全,除了每個人都保有二百萬的意外傷害險之外,隊員巡邏前還要接受值班隊長的勤前教育,提醒裝備的使用和狀況處理的原則,並且嚴禁執勤時喝酒,以確保隊員們能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達到維持社區安寧的效果。

巡守隊隊長陳鵬次表示,雖然成立這一年來,並沒有遇到什麼重大犯罪事件,但是沒事不就是一件好事嗎?所以也可以說是他們的憂患意識起了作用。甚至有鄰近社區的人向他們表示,因為巡守隊執勤確實又有效率,所以小偷等非法分子都跑到自己的社區去了。雖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也確實證明了巡守隊已經真正發揮它的功能。

通常都營業到晚上十一、二點的清一商店老闆業清紅說:「不錯啊!有巡守隊在大街小巷執行巡邏任務,不但我們的生命財產有保障,他們執勤的空檔,還可以來這裡買個飲料,互相服務嘛!」

目前巡守隊編制有七組,每組有三個人,另外每晚還有一名輪值人員留在巡守中心。由於所有隊員都是義工性質,加上巡守隊的組成是社區居民自發性推動,所以整個經費來源只是從社區發展協會的整體經費中撥出一小部份,因此陳鵬次表示,除了希望政府能在精神上支持這樣類似的做法之外,也能在經費上有所幫助。

延伸閱讀:

頂碩里

頂碩社區發展協會全球資訊網

社區巡守隊

高醫口衛隊 寶貝偏遠民眾的牙齒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口腔衛生推廣服務隊自民國六十九年開始巡迴台灣各偏遠地區及外島,做口腔衛生保健的推廣工作,以及為當地民眾進行口腔衛生的檢查及疾病的治療,二十年來系上學生志願服務的熱情從無間斷。

口衛隊隊員約有四十個人,皆是來自高醫牙醫系志願服務的學生,每次出隊系上也有指導老師及隨隊醫師同行。口衛隊服務的地區包括澎湖、金門、小琉球、台東太麻里、台南白河鎮、屏東等地,今年暑假則將前往馬祖。而在學期中,口衛隊會就近在高雄當地的學校、社區做衛生教育。


隊上在寒暑假所前往的都是醫療設備較不足、醫師較缺乏的地區,有時也會應當地衛生局(所)的邀請前往。口衛隊隊長張軍堯表示,像是台東太麻里地區的民眾,若要看牙醫得開車一、二個小時到台東市區才行,而在金門地區,全部也只有六、七位牙醫師,資源如此缺乏的情況下,常常有民眾會抱怨醫院的服務品質。

口衛隊前往服務地點,會在當地學校為學生做口腔衛生檢查及衛生教育,檢查小朋友口腔健康情形,及了解當地學齡兒童的齲齒比例。隊上也會在各社區活動中心、鄉辦公室為一般民眾進行口腔檢查,並有隨隊醫師義診。另外,隊上會做家訪,在各社區做問卷調查,除了藉此了解民眾的口腔衛生保健觀念之外,主要是想以訪談的方式,趁機將正確的保健觀念告知民眾。而隊上於當地所做的統計資料,也會提供給當地衛生局所做參考。

張軍堯表示,其實大部分偏遠地區民眾的口腔衛生觀念都很好,主要還是礙於就醫的不方便。而鄉下地方嚼檳榔的比例高,譬如服務過的屏東地區,因為當地產檳榔,民眾自然而然都有嚼檳榔的習慣,這是很難以改變的觀念,需要用柔性的勸導。

為了加強口腔保健宣導的效果,除了隊員在第一天前往當地時會先做宣傳之外,也有預防口腔癌的文宣海報,以及配合廠商的贊助,提供前來做衛生檢查的民眾一些牙膏、牙刷等的小贈品。為了讓更多偏遠地區的民眾得到更多的資源,口衛隊可說是付出了相當多的心力。

延伸閱讀: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服務隊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全國義工總會 培訓轉介義工中心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全國義工總會是一個義工轉介站。他們訓練一批批的種子義工,並將義工們介紹到需要人力支援的團體。「我們希望每一個義工就像一顆種子,等他們成長茁壯之後就可以自行組成一個義工團,招募更多的義工、訓練更多的義工種子。」全國義工總會副總監林素靖說。

全國義工總會在民國八十四年六月成立,是由社會大學理事長呂學海與企業界共同成立的,希望藉由建立志工制度來促進義工的整合,帶動社會的風潮,使人人都願意當終生的義工。

全國義工總會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招募並訓練義工,再將他們分發到需要人力協助的基金會或機構。義工訓練課程有兩部分,一部份是電腦課程,包括文書處理、網頁設計等;另外還會邀請老師演講或是團體的分享課程。「這樣的訓練是最基礎的,義工到其他基金會時還必須接受更專業的訓練,如安寧照護等。」林素靖說。

全國義工總會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招募了兩千名種子義工,並將這些義工送至災區替民眾服務。林素靖表示,「當時,所有的義工幾乎都是每個禮拜下災區去幫助災民,參與救援工作。」而這些由義工總會所訓練出來的義工也漸漸脫離義工總會,各自獨立成團,繼續從事義工的工作。「有一批從我們這裡出去的義工,他們在九二一之後投入邵族的重建,現在每個星期都會到日月潭,幫忙劈竹子,作為邵族重建房屋的建材。」林素靖說。

目前全國義工總會積極在推動「2000年青少年義工菁英獎」,希望藉由對奉獻己力的青少年義工的獎勵,帶起國人擔任義工的風潮。「除了給予青少年義工肯定與榮譽之外,我們還希望這些青少年義工能夠發揮同儕的力量,使周遭的人也願意投入義工的行列。」林素靖說。

「我們一直想要建構一套義工轉介制度,但是我們缺乏人力去做全台灣基金會所需要的義工類型的調查。」林素靖說。「雖然我們訓練了很多義工,但是都將他們介紹到急需人力的團體,因此也都沒有義工留下來幫忙。我們希望能培訓更多的義工,不僅我們得到協助,其他的團體也能受惠。」

全國義工總會

臺北市東興路四十一號八樓

Tel:(02)2718-2000

Fax:(02)8768-2143

延伸閱讀:

全國義工總會

臺灣省環保義工概況

培訓義工正確觀念 協助家園重建

賴耀星 醫院的快樂義工

挖掘老嫗嫁妝 日本義工貼心服務

長德基金會 守護老人的未來

【生命力記者/翁國維報導】「我們曾經碰過子女為了遺產,而關掉父親的呼吸器。事後母親知道了,由於做這件事的是兒子,如果告他,可是會被判死刑的,因此也就不了了之。而這種情形其實是確實存在的」,長德老人基金會負責人郭均祥說。

長德老人基金會是在民國七十八年一月時創立的。一開始基金會推行靜坐,以防止老人癡呆症,郭均祥就提到,有許多老人說:「我不怕癌症、不怕中風、我只怕癡呆症,因為它會讓我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因此基金會便投入這方面的工作。不過,也就在與許多老人接觸的過程中,他們漸漸發現許多案例,都因為遺產的問題而造成眾多的不幸;同時,郭均祥本身也由於在國稅局主辦遺產稅以及贈與稅的事務,所以常常碰到這些糾紛與案例,情形往往令人感到難過與不堪,因此,基金會便轉而推廣「預立遺囑」的觀念。

郭均祥表示,其實預立遺囑,最重要就是幫助老人理財,它有許多的好處,這是一個保護子女,也是保護自己的好方法。預立遺囑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包括非婚生子女、同父異母、同母異父子女將來分財產的問題、遺產稅的問題、節稅的問題、以及老人生活的保障等。我們常碰到這種情形,由於沒有遺囑,所以到了繼承的時候,兄弟姊妹容易起爭執,而這時又沒有人來主持公道,或是做調解,常常必須鬧到上法庭。從此之後,兄弟姊妹也就不再互相往來,認為對方都是蠻橫不講理的人,這種情形在社會上是越來越多,所以我們鼓勵老人們能預先立下遺囑,以避免發生這種家庭悲劇的情況。

為了推廣這樣的觀念,之前基金會採取郵寄的方式,之後再繼續進一步聯絡;不過,通常都要面談,才會比較有效果,只是往往願意再見面的總是不多,因此,推行不是很順利。在民國八十七年時,也曾在自由時報上刊登了「預立遺囑」的好處,並且推廣這種觀念,在當時的確也獲得一些回響,有許多人打電話來詢問,但是,願意親身行動的依舊是少數。目前基金會的做法,則是希望透過保險公司的外勤人員,在談有關業務時,順便也談一談預立遺囑的觀念,畢竟,目前的社會已經普遍能夠接受保險了,同時,藉由這種方式也比較不會顯得冒失、不禮貌。

此外,郭均祥也提到,不要以為子女一定會好好照顧老人的生活,現在的社會不再一樣了,老人必須學會保護自己。他說,我曾經在安養中心看過一個老人,他之前擔心兒子要繳遺產稅的問題,所以就及早把房子過戶到兒子的名下,而兒子則在一次公司週轉不靈時,把父親過戶給他的房子拿去抵押,而且是超額抵押貸款,不過,這也只幫助他多維持了八個月而已,公司最終還是倒了,後來兒子也跑路了。而安養中心方面,要收每個月三萬元的費用時,卻找不到人要,由於私立的安養中心大部分都是以營利為目的,既然老人付不出費用,那床位就要空出來給別人,於是就趁夜晚時,差人把他抬到榮總的門口就一走了之了。郭均祥說:「如果,當初老人有預立遺囑的觀念,這種情形也就不會發生了。」

郭均祥說,目前國內預立遺囑的風氣,就像三十五年前的人壽保險一樣,社會大眾非常無法接受。尤其是對於老人,他們非常忌諱,認為這是不吉利的,深怕寫了不用多久就會走一樣,而子女更加不敢提,怕父母會認為他們不孝,希望他們趕快辭世,好讓他們分財產。基金會就常碰到一種情形,就是當提到預立遺囑時,老人馬上就會氣呼呼的說:「開門送客,要談等我九十歲再來談吧。」因此,他覺得這真的是需要時間,急不得的。

郭均祥說:「我們希望社會大眾遇到這方面的問題時,能夠不再有所禁忌,基金會絕對願意提供經驗一同分享,幫助大家。」

長德老人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基隆路二段十九號六樓之一

電話:(02)27202757

泰北文教團 培育教育種子的天使

【生命力記者/吳峻安報導】每年到了學校放寒暑假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群自願放棄自己難得的休假的老師,前往泰國北部進行文教輔導,這並不是一場單純的旅行,而是天主教明愛會的泰北文教團二十年來不變的例行工作。

民國三十八年,一場國共戰爭讓整個東南亞國際情勢轉變,目前在泰北的一群難民就是當時戰爭失敗從雲南撤退下來的軍隊。這一群緊守最後防線的軍隊,卻因為來不及到台灣,被滯留當地變成無公民證的難民,終而無法得到泰國政府的幫助。妾身未明的身份讓這些軍隊的後代沒有辦法在泰國接受完整教育,因此中華文化的傳承上也出現斷層,二十年前,台灣的明愛會知道這些難民沒有辦法合理的得到泰國政府的照顧,便開始和僑委會參與泰北文教的輔導工作。

目前在明愛會泰北文教團擔任義工老師的李國泰就認為,泰北華人沒有辦法接受完整的教育,主要因為多數泰北的華人沒有公民的身份,所以只能在規定的山區生活,而泰北多數教中文的學校也只有到中學而已,所以便常會出現中學畢業生教小學的情形。李國泰說,為了避免師資上的問題,泰北一些村子只好請一些以前軍隊留下來的軍官或較有學問的老一輩人來教,或是陸續從大陸逃出來具有高學歷的人來教書,不過就整個泰北華人村師資來說,還是嚴重缺乏的,李國泰表示,泰北工作團的工作,主要就是幫助泰北的學校做一些師資培育的工作,提升老師的素質。

泰北文教團助理張正瑤表示,目前明愛會在對泰北華人村的幫助是全面式的。在學生的認養方面,因為那些華人村都相當的困貧,付不起孩子的學費,所以明愛會在這個部分是以每年兩千元台幣補助,讓他們可以安心讀書;老師薪資的認養,則是因為發現泰北老師的薪水都不高造成教學意願低落,所以也特別會在台灣發起認養薪水幫助,以一年兩萬四千元台幣的方式補助,穩定老師薪水來源;明愛會也發現泰北學生一天只有非常少的食物可以吃,白天上完泰文課,晚上還要繼續上中文課程,時常會擔誤吃飯時間,所以也會額外在營養費上做補助。其餘在學校行政的幫助、電腦資訊的教學、軟硬體設備的建設等,都是明愛會的援助項目。

在泰北文教指導方面,李國泰表示,以前他們會在泰北分設十個點,每兩星期輪調一組,但是泰國老師反應希望能夠在同一個地方待久一點,所以從今年開始也固定在一個區域派三名老師駐守當地,就近教學及指導該地老師。每年寒暑假志工老師的工作,白天就是指導當地的老師中文部分,包括語文、數學、文史方面的課程,提升老師的素質,晚上則是在學生上完泰文課後繼續教授中文課程,讓中華文化得以傳承下去。張正瑤也說,有時下午還需要訪視學生的家庭,看看他們的生活,因此要做一位志工老師是必須付出相當多的心力的。

參加泰北文教團已經三、四年的李國泰,有一個最大的體驗就是「龍困淺灘、鳳困窄籠」,他發現在泰北有很多人才都被埋沒,因為儘管他們想學習,中文的教育也只有到初中而已,而他們又沒有公民證,也不能讀高中,所以他們的處境相當的艱難。他不諱言的說,他們真的很堅忍,待在泰北也是等於幫泰國守邊疆,但是又無法接受好的教育制度,如果要讓他們真的能適性發展,李國泰認為,除了要公民證外,就是要求教育水準提高,要不然未來真的茫茫然。

張正瑤雖然只去過一次,但是她卻深刻體認到泰北一些村子對中華文化的熱愛,為了能讓後代的子孫可以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努力的在村內搭稻草屋,七拼八湊的找來各式各樣的桌子,只因為孩子要讀書,卻沒有桌子。張正瑤說:「我們只是盡自己的力量,能夠幫助多少泰北的華人就算多少,只希望中華文化能夠在泰北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明愛會泰北文教團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2號9樓902室

電話:(02)23718510、23812140

傳真:(02)23115124

E-mail:caritas@tpts8.seed.net.tw

湧蓮心 蘆洲情尚未輸入

【生命力記者/符秀雯報導】湧蓮慈善基金會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隸屬於蘆洲市湧蓮寺。基金會目前所提供的服務有兒童福利、老人福利、貧困病患醫療補助、志願服務之辦理及推廣和接受主管機關指導辦理事項。之所以會成立基金會是因為當時湧蓮寺的林堉璘委員,有感於自己小時後生活貧苦,經濟困難,因此想成立基金會回饋社會,幫助生活上有困難的人。

在兒童福利方面,有提供清寒獎學金,一年一次,今年將於五月二十六日舉行,請台北縣長蘇貞昌頒發四千元給七百二十四名蘆洲市的優秀學子。關於老人福利方面,基金會在每年重陽節的時候會依區公所提供的貧苦老人名冊,請基金會的委員到各家分送微薄的資金。此外如果老年人過世沒有錢辦喪事,基金會也有喪葬補助二萬元。

遇到緊急的急難,或患有嚴重疾病,只要帶著里長的清寒證明,及醫生的證明書,即可以向基金會申請急難就助。且基金會還舉辦冬鄰救濟,捐款十萬元給蘆洲市公所,發放給貧戶。

不過,慈善基金會總幹事鄭瑞銓表示,在殘障福利方面是基金會較少服務的範圍,基金會一向是「救急不救窮」,因為像殘障福利方面,大部分都屬於長期性的補助,這樣的經費不是基金會所負擔得起的。

除此之外,基金會在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及九月十九日,發放救濟米一萬五千斤,還會在中庭辦桌,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二點,完全免費,每年大約有一萬二千人前來,慈濟功德會也會派幾十名義工來支援。

且基金會對於社區回饋也不遺餘力,去年社區大學成立缺乏經費,基金會便捐了五萬元。在今年五月五日的時候,捐了兩輛社區巴士湧蓮一號、湧蓮二號給市公所,免費提供給蘆洲市民搭乘,星期一至星期日都有行駛,目前民眾的反應相當良好,未來可望再增加幾部。

當然基金會並不全然只針對蘆洲市提供服務,對於外縣市所提出急難救助的申請仍然受理。此外,像去年九二一大地震,基金會也捐贈了一千萬。

鄭瑞銓表示,現在基金會的工作已經很繁忙了,未來並沒有特別的規劃,前一陣子,基金會買了一塊土地,目前並沒有任何計劃,只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而原先有一戶人家住在這片土地上,基金會覺得如果收了房租,似乎有違基金會「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因此那一戶人家便將原本每個月八萬五千元的租金捐給湧蓮寺當香油錢。


湧蓮慈善機金會
地址:台北縣蘆洲市得勝街96

北大地政服務社 深入鄉土獻心力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每個人一生都和土地有所關連!」台北大學地政服務社的社長吳宏信表示,就是基於這樣的理由,地政系的學生組成了一個服務社團,希望能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替民眾解決困擾。

台北大學(前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地政系的學生,於民國七十五年時,鑑於土地糾紛層出不窮,但當時土地專業代理人未盡完善,民眾也普遍缺乏地政知識,便組成了地政服務社,提供民眾關於土地登記、土地法規、建築法規、土地稅、土地估價、重劃、金融等地政方面的服務;並設立了一個地政服務隊,利用寒暑假的時間下鄉服務,以推廣地政知識。

副社長張雅玲說明,他們選擇出隊的對象都是當地有明顯土地問題的地區,例如因為高鐵場站徵收土地,引發土地糾紛的新竹縣竹北市;或是九二一大地震後,前往台中縣東勢鎮,為民眾解說關於「禁限建」的相關法令,另外也替民眾解決地震後,土地地籍辨認的困擾。

他們除了在當地駐站,提供民眾前往諮詢,並以問卷方式作家戶訪問,深入瞭解當地的土地問題,同時也宣導政府相關政策,並灌輸民眾正確的地政知識,讓民眾能維護自己的權益。

吳宏信補充說明,他們一次出隊的時間大約是七到十天,在這期間他們也會在當地辦一些晚會、育樂營之類的活動,讓民眾參加。除了和他們聯絡感情,也算是打擾當地的一個回饋。同時辦育樂營讓小朋友參加,藉由一些遊戲和課程,也能教育小朋友關於地政、民法、都市計畫方面的知識。

張雅玲表示,因為「地政」是一門需長期且深入研究的專業,同時也要非常瞭解當地的土地民情和居民的想法,和他們先有良好的互動,才能解決土地的問題。所以地政服務隊曾出隊兩次至台北縣烏來鄉福山村的泰雅族部落,研究那兒的原住民保留地問題,希望能以當地作長期性的出隊對象。但因為交通不便,而且他們發現當地的問題牽涉到政府的政策和原住民的經濟活動,並非臨時性的土地問題,因而決定將當地的問題移作以後再作研究。

吳宏信表示,因為時間、人力、地區的限制,出隊固然能深入和民眾有良好的互動,卻無法顧及所有地區;加上時代變遷,現在的土地專業代理人已可為民眾解決土地問題,為了加強社團的功能,地政服務社已設立了網站,讓民眾直接上網諮詢,就可以得到回應。而未來因應地政系將遷至三峽校區,地政服務隊服務的方向偏重在和社區的連結,以電子報、社區網站和帶社區小朋友活動的方式,貫徹「服務從身邊做起」的理念,從瞭解三峽土地和人之間的關係開始,長期為三峽地區民眾服務,為「社區營造」貢獻一份心力。

聯絡方式

台北大學地政服務社社辦電話:02-25173576

延伸閱讀:

台北大學地政服務社

台北大學地政學系

林寶玉 一生感恩的腎臟受贈者

【生命力記者/李紋鋒報導】五十三歲的林寶玉在七年前以為自己只是患了感冒,在一次公司安排的健康檢查中,沒想到結果出來竟是得了尿毒症,自此就開始了二年四個月洗腎的日子。有幸換腎之後,讓她重拾了健康與歡樂。七年以來,她一直對於給予她新生命的捐贈人抱持無盡的感謝。

七年前林寶玉出現血壓高、頭痛的症狀,原本以為是單純的感冒。但是卻發現自己有血尿現象,剛好公司舉辦健康檢查,結果卻告訴林寶玉有尿毒的跡象。她繼續去大醫院想要檢查的更詳細,醫生告訴林寶玉「你已經得了尿毒症,必須要洗腎」。也就是說,暫時除了洗腎之外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了。

林寶玉說,坐車回家時頭腦是一片空白。回到家後喜歡買衣服的林寶玉開始將自己的衣服一箱箱整理裝好丟掉,因為她認為這個病會拖累家人,就不想讓家人知道。當時林寶玉還出現要自殺的念頭,她連自殺的方式都想好了。有一次在家看電視,不經意下就看到藥惠法師開釋:「自殺是弱者」。林寶玉說,這句話就像一把鑰匙一樣忽然把我的心結打開了。因為我本來是很勇敢的,怎麼會是弱者?而且我現在還可以洗腎作治療。

林寶玉一個星期要洗腎三次,一次是四個小時,且林寶玉洗腎總共洗了二年四個月。在剛開始洗腎的時候林寶玉不能適應,會出現頭痛、嘔吐的現象。林寶玉說,有幾次洗完腎後很虛弱連樓梯都爬不動,還要靠我女兒揹我上五樓。那時林寶玉的體重從五十公斤落到三十九公斤,她表示,雖說可以洗腎治療但是心裡也是很絕望。

林寶玉心想,如果不換腎臟的話,這樣一直洗腎也不是辦法。那時林寶玉的六個兄弟姐妹就在商量,如果條件適合的話就捐出一個腎給林寶玉。她的爸爸也想如果可以的話把腎捐出來,「就當作是再生你一次」,他說。可是林寶玉都以「大家都有家庭要照顧,不敢接受」而婉拒,寧願只要自己生病就好。所以,也只能等在醫院登記的器官移植是否有消息。

有天林寶玉就接到長庚社工的來電問她說,有沒有心理準備要換腎。林寶玉心想,既然有這個機會的話為何不再活一次。在醫院方面將林寶玉與捐贈人的各方面條件都配對成功後,林寶玉就接受了換腎手術。而且手術後再回醫院檢查也沒有什麼大問題,算是已經恢復健康。

但是在剛動完手術的那一陣子林寶玉心中還有一點不快樂。她表示,別人捐出了自己的器官移植到我身上讓我可以恢復健康,但是他們卻失去了一個親人。由於醫院對於捐贈人的資料保密,所以林寶玉只知道捐給她腎的人的姓名、年紀而已,其他也無從得知。

不過後來林寶玉將這看作是「因緣」,因為沒有這位捐贈人的器官遺愛人間,她就不能好好的活下來。所以林寶玉在換腎成功後,就開始幫忙推廣器捐卡、擔任會長為病友聯誼會服務或是當宣傳器捐的義工。林寶玉說,我如果能幫助別人就儘量去幫助別人,因為有這樣的大愛救了我與我們一家,我一輩子都會很感恩。

長庚生命之光 腎移植病友聯誼會

【生命力記者/李紋鋒報導】長庚生命之光聯誼會是由在長庚醫院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的人所組成,目前會員約有二百多人。主要成立的目的在於透過會員間的互動交流,來分享彼此醫療上與手術後的生活適應等問題,並且也會不定期的參與器官捐贈宣導活動。 

這個聯誼會最早在十多年前由蘇宜三發起,他任教於敦化國小,同時也是接受腎臟移植者。在他康復後只要知道醫院中有人接受了腎移植手術,他就會前往探視,並與他們一起分享病榻經驗或者安慰受贈人。也是因為病人在手術後離開醫院就沒有人可以討論病情、分享心情,所以大家就想成立一個自助形態的腎臟受贈人病友聯誼會。

現任會長林寶玉說,聯誼會裡成員的感情都像兄弟姐妹一樣,有些家人可能無法體會的病痛,只要和會裡的成員一聊,大家就都會了解痛在那裡。

目前會裡定期舉辦的活動有醫療諮詢與座談會、感恩會、慰靈祭典等。比較特別的是慰靈祭典,每年四月長庚醫院都會佈置安靜素雅的靈堂,讓器官受贈人得以追念遺愛人間的器官捐贈人。典禮中會一一感念每位器官捐贈人,雖然受贈人可能也不很清楚的知道救活自己的器官來自於誰,但是心中的感恩卻會持續一輩子。

會長林寶玉用一句話來描述她在腎臟移植手術後的心情,「洗腎的時候生命是暗淡的,而換腎之後生命是光亮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聯誼會的名字取為「生命之光」的由來。

由於感念器官捐贈人無私的大愛,林寶玉也有感而發以「黃昏的故鄉」為曲,再重新填詞,想藉著歌曲來表達受贈人心中無限的感謝,所以歌名就是「最感謝的人」。

感謝你、感謝你,有一種再活過來的感覺   
漫漫昨夜,我心已碎 如今只有你給我一切  
重我一生,人生一程  再也沒有任何人,讓我感恩那麼深 
啊~我最感謝的人   
感謝你、感謝你,有一種再活過來的感覺 
每個晨昏,每個夜深,可知我感觸又多麼深  
情深深,恩深深  再也沒有任何人,讓我感恩那麼深   
啊~我最感謝的人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腎臟基金會 

廣慈博愛院 增添老人生活色彩

【生命力記者/陳詩怡報導】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占地一萬六千坪的廣慈博愛院,是一間為老人服務的公立社會福利機構,目前約有六百三十多位老人居住於博愛院內。「我們希望住在這裡的老人,不只是在等生活,我們還要教他們如何過生活。」廣慈博愛院社工人員林春秀說。 

為了要讓博愛院裡的老人們生活更多彩多姿,廣慈博愛院在每個月都會定期與社會團體為老人們舉辦慶生活動。五月的二十五日,博愛院與奶粉公司亞培舉辦了一場大型的賓果遊戲。「在我們這邊的老人大多患有重聽,根本聽不清楚對方報的數字,所以我們邀集許多志工來個別協助老人,我們主要目的是希望老人家玩得開心,所以來參加活動的老人,通常都滿載而歸。」林春秀說。

除了為院內的老人舉辦活動外,,廣慈博愛院與醫院結合還提供醫療服務,提供健保門診服務。另外有醫生、藥師、護理人員及營養師,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照顧院內的老人。  

目前廣慈博愛院老人的平均年齡為八十點二歲,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屬外省籍,大多是沒有子女和低收入者。「由於我們是公立機構,所以進入本院的老人需向政府登記,經社會局審核通過才可以住進來,之後,不但食衣住行全部免費,還有一年六千零四十元的服裝費可以領,就連死後的喪葬費都不用愁。」林春秀說。

另外,為了配合政府福利社區化的政策,凡在鄰近地區且年滿六十歲的老人能自理生活或輕度失能但經他人部分協助、使用輔具而能自行進食、如廁者都可以到博愛院享受服務及參加活動,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每人每個月須繳四千兩百元。

林春秀提及博愛院最主要的目標是希望老人們可以融入社區,也就是讓老人與社區的互動增加,這也是博愛院除了每月的慶生會之外還不斷辦活動的原因,他們希望社區的居民也能加入他們所舉辦的活動。

廣慈博愛院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兩百號  
電話:﹝02﹞2726-0719

關懷青少年 ㄋㄧㄠ族上街頭宣導

【生命力記者/吳烔福報導】在假日的台北街頭,如果看到一群自稱是「ㄋㄧㄠ族」的青年男女正在賣力吆喝或是正在表演一幕幕的短劇,大家或許會很納悶,這些人到底在幹嘛?還有,他們是什麼團體,怎麼會取個令人費解的「ㄋㄧㄠ」字呢?

原來,他們是勵馨基金會台北外展工作站的成員。這是因為勵馨在長期輔導不幸少年的實務經驗中,體認到一個現狀:即是青少年在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採取消極的態度而非主動求助、尋找資源;所以當社工員接觸到的個案,都是問題已經很嚴重,要補救、矯治的困難度增高,成效也很有限。

因此,鑒於需要從目前補救性服務工作,提昇至預防性宣導工作才能進一步防止問題產生,勵馨基金會於是在民國八十七年成立了這個名為ㄋㄧㄠ族的台北外展工作站,標榜的便是透過社工員主動出擊的「外展服務」方式,在街頭針對高危險族群青少年,進行預防性的宣導及教育,並發掘潛在個案以提供即時的協助和輔導。

工作站通常會選在週末、例假日的時候,在青少年最常聚集的西門町或是勵馨基金會所在的大同區舉辦街頭活動。在活動中,這些ㄋㄧㄠ哥、ㄋㄧㄠ姐會利用戲劇表演的形式,將正確的性知識、如何自我保護以及如何預防愛滋病等觀念傳遞給青少年,並隨即以益智問答的遊戲方式,和現場的青少年進行互動來加深他們的印象。

至於工作站為什麼要用「ㄋㄧㄠ」字,有什麼特別的涵義呢?社工員曾僑慧說,當初成立這個工作站,主要就是以幫助青少年為目的,而為了能達到吸引他們的注意並且願意來參加活動,就要想個既酷又炫又能符合Y世代語言的名稱,因此在大家集思廣義下,就想出這個另類的ㄋㄧㄠ字做為他們的身份代號。

除了走上街頭,工作站也會主動深入校園為學生舉辦活動;像是在今年四月份,就選在大同區內的三所國中,重慶、建成以及蘭州國中各舉行一系列名為「2000飛越ㄋㄧㄠ盃街頭籃球賽」,來鼓勵青少年能參與正當的休閒運動。去年十二月,他們也針對重慶國中二年級的學生,舉辦一個關於兩性議題的團體方案,讓來參加的同學透過團康遊戲及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學習兩性互相尊重的生活教育,也讓他們能重新檢視自己的兩性價值觀。

在外展服務之外,工作站也承接由社會局所委託的「台北市中輟生調查輔導」方案,對中輟生做持續的追蹤並依情況來進行個案或團體輔導。未來,工作站將以社區結合的方式,建立西門町和大同區的ㄋㄧㄠ窩據點,讓街頭青少年在想尋求支援時,能很快獲得協助,也讓他們能更加認同ㄋㄧㄠ族這個團體。

2000年5月16日 星期二

王子與王子的幸福快樂日子

【生命力記者/謝美萱報導】民國八十五年,台灣第一對「男婚男嫁」的同性戀婚姻在台北舉行,作家許佑生及他的外籍戀人葛瑞展開了「王子與王子的婚姻生活」,從他們相識(民國八十二年)、結婚至今,已經歷經七個寒暑。雖然一直到今天,同性戀婚姻還是沒有合法化,他們仍然在彼此的人生道路上相互扶持,用最真實的生活證明「王子與王子後來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許佑生說,「我覺得我們的相處其實是一種創造,因為我們沒有範本可循。」正因為「男婚男嫁」的婚姻沒有前例,許佑生和葛瑞對彼此的婚姻角色沒有傳統的包袱,沒有誰一定要洗衣服,沒有誰一定要負責煮飯,「不像一般的婚姻,有電影、小說建構好的範本,我們都不知道一定會怎樣,所以就不一定要怎樣吧。」

因為沒有所謂的「男主外女主內」,許佑生和葛瑞的生活分工,考慮的因素是個性、經驗甚至身高。比方像換燈泡這種事,一向是葛瑞的工作,原因無他,正因為葛瑞個頭比較高。他們的生活裡還充滿各種這樣的例子。許佑生打趣的說,「有時候一個碗放在那裡,沒人洗,可是我們誰也不會逼誰,葛瑞總是說:我待會就洗。最後我忍不住了,就自己跑去洗。誰負責洗碗?說穿了只是看誰先忍不住吧。」

身為第一對同志結婚的伴侶,許佑生和葛瑞的婚姻狀況不免成為外人注意的焦點,他們平常會不會吵架?說話一貫幽默的許佑生笑著說,「我們也不可能天真的像神仙伴侶,都不吵架的。我們沒打算做模範伴侶,只想要真實的家庭生活。」像許佑生自己說的愛情小法則,「吵架過後,絕對不去觸碰愛情中敏感的罩門,比方說不要輕易地說『算了,算了,那不要在一起好了。』這種衝動的話。」他也說,也許就因為他們的這段婚姻沒有法律的保障,他和葛瑞彼此反而更用心的珍惜這段婚姻。

由於同性戀婚姻在台灣尚未合法,非台灣籍的葛瑞目前無法享有婚姻居留,只能以工作簽證來台,許佑生到美國去也是以唸書的名義。談到是否想要孩子的問題,許佑生說,「我們不是沒有想過要一個孩子,只是現在連大人的居留問題都還很複雜,領養小孩在技術上更加有很多困難。」不過,許佑生和葛瑞的愛心也沒有失去落腳的地方,後來他們領養了一隻兩個月大的流浪貓,在兩個人細心的呵護下,連獸醫都稱讚他們把貓養得太漂亮了。許佑生微笑著說,其實他們現在也有很多小孩啊,那些年輕的同志孩子都是他們的孩子。

但同性戀婚姻的不合法性所帶給他們的困擾,並不是靠著轉換心情就能夠完全解決的。許佑生說,他們要求的並不是特殊權益,只是自然、平等、與每一對夫妻相同的權利;目前異性戀婚姻中,離婚率已經高到每四對就有一對離婚,「擺在他們面前的他們不夠珍惜,卻又不願意給我們。」引用許佑生筆下的文字如是:「今日舉世異性戀離婚率節節高升,若能趁這個機會,促成人們深一層去思考婚姻與愛的定義和價值,不只是同志受益,也是眾人之福。」(優秀男同志,民八十七年出版)

爭取同性戀婚姻的合法性,許佑生一直努力著,他說短期之內也許不能馬上解決,但是同志們要做長期的溝通和努力,不能放棄,他說:「爭取的過程可能是苦的,但結果令人期待。」誠如他書上所言:「路雖遠,卻步步接近桃花源。」

2000年5月13日 星期六

救救母親台灣 五一三反核大遊行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在「我們要孩子不要核子」、「反核救台灣」、「建立非核家園」等等的口號聲中,由台灣反核行動聯盟發起的「2000年全國反核大遊行」,在十三日下午二點多正式從台灣大學第二學生活動中心起程,這一次的反核遊行活動超過五千人來參加,整個活動以行動劇等活潑的方式來進行,而且訴求行動的過程也是非常的理性和平。

參加的團體與個人非常多,分別來自全省各地,也有在台灣定居的外國人,甚至還有來自日本的亞洲非核論壇的學者與國會議員。除了帶著各自所製作的旗幟之外,參加活動的每個人頭上都綁著寫著「反核救台灣」的黃色布條,遊行隊伍共分成兩大隊,分別是母親台灣大隊以及非核家園大隊,並且由主婦聯盟的媽媽與小朋友們為整個遊行隊伍的先鋒。

整個遊行活動在歌手陳明章的的演唱後開始,整個隊伍從台灣大學第二學生活動中心出發,陸續經過了台電大樓、經濟部,最後到總統府前,並在該定點對相關單位最訴求。

出發後的第一站來到台電大樓,反核代表向能源委員會遞交總統當選人陳水扁在選前承諾撤銷核四的承諾書,接著到經濟部以喊口號的方式,要求支持繼續興建核四廠的經濟部長王志剛下台,在這兩個地方別由主婦聯盟的媽媽們以及學生反核工作隊以簡單行動劇的演出做訴求。

最後一站來到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國民黨立委趙永清在場表示,核四電廠的議題終於可以再進行討論,而他也將與大家一起來監督政府,將政黨放兩邊,把生命放中間。

在這裡的行動劇是三場中最慎重的,它是由十二位舞者來演出,劇中以警報聲來表現核電廠發生災變的情境,接著以潑灑象徵血的紅色顏料並發出嘶吼聲,來表達民眾在災變時的苦不堪言,時間大約花了三十分鐘。

在整個遊行的最後,反核遊行隊伍以焚燒用紙做成的核電機組來表達與宣誓他們反核的決心,他們也希望即將在下個星期就任總統的台灣之子陳水扁可以實現他對選民的承諾,救救我們共同的母親台灣,讓這一次的反核遊行成為最後一次。

愛心小畫家 為植物人祈福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我願意成為創世基金會愛心小畫家,捐出自己的畫作,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並以自己充滿希望的畫作,為不幸的植物人及植物人家庭祈福,祈禱未來他們也能擁有幸福。」小朋友說完後,便蓋下手印,完成宣誓的儀式,成為愛心小畫家,也掀開了愛心繪畫比賽的序幕。

為了讓社會服務的理念在每位小朋友心中紮根,創世基金會主辦的「我的希望王國—愛心小畫家繪畫比賽」於五月十三日下午兩點在華納威秀影城舉行開跑儀式,希望藉由小朋友的愛心為植物人祈福。

這場名為「心手上場」的大會,由創世基金會的愛心大使藝人大炳及童星陳顥偉、陳紓妤,邀請現場的小朋友參加這項愛心活動,並帶著小朋友唸愛心宣言,在愛心牆面蓋下自己的手印,完成宣誓的儀式。陳顥偉說,他自己也很愛畫畫,能夠擔任這項活動的愛心大使,他覺得很高興。

創世基金會義工隊隊長呂永權先生說,創世基金會的服務對象一直以安養植物人為主,這次活動是希望借小朋友的手畫出他們的愛和希望,替植物人祈福,同時也是讓小朋友從小就能實際參與公益活動。

創世基金會公關部副組長游麗真說明,他們每年年底都有卡片義賣的活動,義賣對象是以學生為主,因此希望這次能讓小朋友自己動手設計卡片的圖案,畫出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王國。

她說明,這場比賽從今天到五月二十八日止,比賽方式分為低年級(一、二、三年級)和高年級(四、五、六年級)兩組,小朋友以「我的希望王國」為題目,將作品畫在八開圖畫紙上,交到小鬥士德州炸雞或是新學友書局直營店。參賽作品將展示在小鬥士德州炸雞、新學友書局直營店及捷運車站,由民眾用發票投選出第一名,將會成為創世基金會歲末賀卡的義賣樣版。同時民眾捐出的發票中獎金額,也將捐給植物人。

2000年5月12日 星期五

聖道兒童之家 充滿愛的家

【生命力記者/符秀雯報導】聖道兒童之家成立於民國五十年二月,早期主要是收容孤兒,現在也接受社會局轉介而來的受虐兒及流浪兒,做長期收容的工作,院童維持在一百二十名左右。為了幫助聖道兒童之家籌募資金,聖道兒童基金會在民國八十一年成立,兒童之家的經費大部分都經由外界的捐獻而來。

院內依照小朋友的年齡、性別,分為九個小家。兒童之家完全負責孩子們的食衣住行教育。原則上,兒童之家收容三歲至八歲無身體缺陷的孩童,撫養至國中或高中畢業,如果孩子能繼續升學,院裡當然盡量栽培他們,如果不想再繼續唸書,也會安排他們接受技能的訓練,希望他們能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聖道兒童之家的院長傅碧霞表示,兒童之家是一個大家庭制的小家庭,每天有固定課業輔導的時間,由一名固定的老師負責帶一個年級的小朋友,偶爾也會有文化大學的學生來幫忙,如果小朋友想學鋼琴、畫畫等才藝,院裡面也會幫忙安排,而且會規定他們每天都一定要練習,培養他們對課外活動的興趣,他們才不會去做壞事。每一個來院裡的小孩都有不同的背景,當然教導起來也就有不同的難處,不過兒童之家都會努力地去幫助他們適應院裡規律的生活,輔導他們的心靈,修正他們的價值觀,解決課業上的問題,還會定期的頒發獎品給院童作為獎勵。

九二一地震後,有許多的小朋友失去親人,傅碧霞心想那些孤兒究竟到哪裡去呢﹖後來才知道因為政府有補助錢的關係,有一些小孩被親戚領走,但過不了多久,那些親戚又把他們丟出來,親戚們還為了錢的事吵架。日前經過台中縣政府的安排,兒童之家便收養了四名九二一大地震的災童。

傅碧霞說,她當院長快滿三十年,當初因為跟兒童之家的創辦人很熟,有一天創辦人希望她來台灣擔任兒童之家院長的職務。來自香港的傅碧霞表示,她壓根沒有想過自己是一個可以出來帶頭的人,不過創辦人跟她說,不是你能不能而是你肯不肯,因此一晃眼便在台灣待了三十個年頭。

傅碧霞表示,她一直認為這是一份很有價值的工作,當看到院裡的小朋友慢慢的改變,心裡面真的非常高興。尤其是母親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還會寫卡片、做小禮物給她,她更感到欣慰。她說,當小朋友知道別人真心去愛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有所回應。當然院長也會有心情沮喪的時候,只有不斷的教導他們,幫他們祈禱。此外,經濟壓力也是讓院長頭痛的一部份。

不過傅碧霞說,目前兒童之家最大的困難是三年前由於基金會換了董事長,他認為現在兒童之家的所在地很值錢,希望將地賣掉,要兒童之家搬到鄉下去,訴訟至今還沒有結果,所以希望官司能夠盡快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未來還希望改建兒童之家,因為這棟建築物已經有四十年的歷史了,預定要將兒童之家改成以一小家為單位的建築物,有自己的餐廳跟廚房,讓小朋友更有家的感覺。

將來兒童之家打算將高中以上的院童交由聖道兒童基金會負責,而聖道兒童基金會也正積極準備從事幫助青少年的工作,使那些在社會邊緣徘徊的青少年走上正途。此外,兒童之家還希望院外的老師可以在課餘的時間,固定到兒童之家來輔導小朋友們,不管是課業上的或是心理上的幫助,兒童之家都十分歡迎。

台北市私立聖道兒童之家 
地址:臺北市天母東路6-2號
電話:﹝02﹞28714445、28713767

原住民婦女陽光成長協會成立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在一群熱心原住民媽媽的推動以及國內Nike(耐吉)公司幫忙下,台灣原住民婦女陽光成長協會在五月十二號正式向內政部登記成立,也在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的穿針引線之下,接受了遠從美國普渡大學來的捐款。

婦女陽光成長協會的主要靈魂人物劉丁妹說,協會的名字中「陽光」這兩字有其特別的意義,除了代表原住民燦爛的笑容與舉動之外,也希望藉由這個組織照亮更多都市中的婦女,而協會的宗旨則在於增加原住民婦女的知識訓練,藉由知識的增加,增強原住民婦女的能力以及自信。而協會除了會舉辦一系列的自我成長課程,也有讀書會的婦女培訓,讓原住民婦女改善自己生活之外,更進而改善部落生活。

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的執行長瞿海源也指出,全盟的總召集人李遠哲在九二一震災發生不久後,便指示要對原住民生活各方面更加全力協助。目前最主要的是要推動原住民網站的成立,藉由網站可以讓資訊流通更為快速。而瞿海源也表示,災後重建需要長期的發展,而很讓人感動的是原住民們自己站了起來,而這些熱心的媽媽們並不只想嘉惠自己的族人,更進一步想把這個協會從部落引進都市,要讓更多婦女受惠。此外瞿海源也代表美國普渡大學,把遠在海外關心國內原住民的一些僑生們所募得的一萬一千兩百五十九元五十三分美金轉交給台灣原住民婦女陽光成長協會。

布農族的婦女代表杜英香說,事實上政府對原住民的幫助有的時候是很讓原住民們感到無奈與灰心的,有時候對原住民並沒有太大實質上的幫助,也因此這個由民間所發起的協會,便是想要幫助真正需要的原住民。杜英香說,幫助協會中的這些媽媽成員們雖然大家的能力都很小,但是大家都會全力以赴去做。

泰雅族的婦女代表江春錦也說,她之前身為一名社工人員,其實就常在碰觸問題,但也都在解決問題,她雖然之前一直都在推動各項有助原住民的事務,但慢慢的她也變得灰心起來,直到認識了不是原住民的劉丁妹,被她的真誠感動,她覺得就連不是原住民的劉丁妹都這麼努力,因此她更不能退縮。

劉丁妹說,事實上現在原住民婦女是精神上與物質上都非常的需要幫忙,在南投地區的原住民在大地震過後,很多人的家園毀了,精神遭受到極大的打擊,生活中的水電都缺,別說是洗澡了就連喝的水都像泥漿一般的濁,她更聽過原住民說:「現在要全民上網,連家都沒有了,怎麼會有電腦?就算有電腦,也是三天兩頭停電,要怎麼上網?」因此,在精神物質都欠缺的情況下,自卑感就產生了。也因為這樣,她希望透過協會的努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原住民站起來,也希望協會能夠整合凝聚都市的資源,讓原住民們真的能過好日子。

阿母心客家情 母親節感恩之夜

【生命力記者/游銘宗報導】為了慶祝母親節,財團法人寶島客家廣播電台特別在五月十二日晚間七點,在台北縣永和的網溪國小舉辦「感恩之夜」活動。活動內容主要是藉由客家民謠的演唱,來感恩並歌頌母親的偉大,而且還可以聯絡客家鄉親的感情。

寶島客家電台的台長黃子堯表示,全台北縣的民間客家社團約有十八個,而雙和地區的客家鄉親就約有兩萬人,因此希望藉由舉辦這次的活動,用傳統的客家歌曲來為客家媽媽慶祝母親節,更可以團結凝聚客家族群的共識與力量。

寶島客家電台為了讓客家鄉親充分享受這個屬於母親的節日,在網溪國小的操場司令台上搭建舞台,並且請來那卡西樂團伴奏。而平常主持廣播節目的主持人,也都從收音機中走了出來,站在舞台上主持節目,與在場的客家朋友一起同樂。

節目一開始就由雙和芳鄰民謠班演唱「母親」這首客家民謠,讓全場的客家鄉親都十分感動。然後是錦和民謠班的表演,內容載歌載舞,讓全場觀眾都感受到活潑生動的氣氛。緊接著是客家民謠組曲的演唱,因為這些都是客家朋友耳熟能詳的歌曲,所以全唱的觀眾都一起打著拍子,並且還跟著台上的民謠班哼哼唱唱,台上台下融合成一片。在一連串的傳統歌舞表演之後,則是由主持人邀請現場所有來賓,一起大合唱「媽媽」這首客家童謠,為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2000年5月10日 星期三

溪流環境協會 源源河水的保護者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從民國七十九年十月成立到今天,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一直都在為維護溪流自然生態平衡而努力,秘書長劉奇璋表示,溪協的工作內容會配合政府的相關政策,並在實際進行研究與任務時,與環保團體及學校共同合作。

在溪流環境的保育方面,溪協會對溪流環境做長期性的觀察研究,這些研究工作多是以大學教授為主導的團隊來進行,溪協和台大、師大以及清大都有過合作的經驗。此外,溪協還會以研討會的方式,對於各項保育議題與法規進行探討,例如之前有進行過生物多樣性與野生動物保育法等的討論。而當其他機構有需要借助溪協的地方,溪協也會盡量提供相關的知識、人力與資源。

而對於如何將溪流生態保育的理念推廣給民眾,甚至與民眾的生活結合,劉奇璋說,溪協主要透過舉辦正當溪流休閒活動以及訓練教師為途徑,希望經由老師教導小朋友,再由小朋友來影響家長,將溪流環境教育慢慢傳達出去,大家共同來維持溪流生態的永續,所以溪協即將在六月四日,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舉辦「認識溪流小勇士環境教育活動」。

劉奇璋指出,台灣溪流大多存在的問題包括有水污染、河川上游山坡地濫墾、以及攔沙壩、水庫與護堤的興建對魚類與溪流生物生態的影響。他說台灣從家庭和工廠排放出的廢水還是有很大部份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溪流之中,水污染不但造成魚之死,也間接影響到人。

而山坡地的濫墾造成土壤的流失,在土石流覆蓋過溪流的同時,溪流中的生物也一起死去;攔沙壩與水庫的興建,讓洄游生物不能進行生命的延續而死去,河川的生命力也就受到影響;溪流護堤的興建,又稱河川溝渠化,也就是河川變成和水溝一樣沒有急緩流與深淺度的差別,溪流生物不能在淺處覓食,也不能在深處生育與躲避敵人。

在推廣保育溪流的理念與行動時,劉奇璋認為在政府單位的配合與大眾認知方面存在著困難,他說到,其實許多地方行政單位都能了解台灣溪流所面臨到的困境,只是沒有一個完整的政策讓他們去遵循;而民眾的認知多只在於對這些生物活動的趣味性,覺得失去了會很可惜,並不能了解這些生態在自然環境中需要被保留的真正意義。

劉奇璋說,自然資源的使用不僅是給下一代,也是給自己的將來,為此,大家不應該只視近利,為經濟發展而過度破壞環境,不然當大家發現犧牲掉的東西其實才是自己最想要的時候,便為時已晚,要讓它回復原貌,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更高的。  

溪協目前的成員都是兼職,理監事多是大學教授與政府官員,而在這方面有專長者協會也會延攬,加上贊同溪協理念的同好們,約有一百二十位普通會員,另外還有約十七個民間保育團體與政府單位屬於團體會員。

最後劉奇璋提到,目前國內非常缺少具有跨領域學識的人才,譬如說同時具有土木工程與環境保育相關知識背景,來進行生態保育工作,所以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常常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也因此,將來如何結合起那些看似不相關領域的人才來進行生態保育的工作,還有相當需要努力的空間。

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

秘書長 劉奇璋

電話(02)23696630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

兒童局 許災區兒童一個未來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在去年十一月二十日的國際人權日,國內第一個專為兒童福利而成立的中央專職機構「兒童局」正式掛牌,而成立之後的首要之務便是照顧九二一災區兒童。

內政部兒童局在成立後便積極的推動對災區兒童的照護,其中包括了輔導九二一震災失依兒童設立信託、積極重建毀損公立托兒所、建立受災兒童的個案資料管理以及研擬九二一災區兒童生活照顧實施方案,而目前各項都在推行之中,並已經有了不錯的成效。

由於設立信託必須要有一筆基金,因此兒童局有一個「災區孤兒信託基金」,讓兒童局協助孤兒重建、陪伴他們成長,而根據社工員前往九二一地震災區進行孤兒家戶訪視得知,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孤兒監護人願意將孩子們領取的慰助金參與信託計劃,由於政府並無強制信託,因此震災重建基金會決定提撥每名孤兒五十萬元鼓勵監護人加入信託孳息,讓孩子沒有生活負擔。而目前需要接受信託幫助的孤兒有一百三十四位,而其中一百一十五位已經妥善處理。

有關災區兒童生活照顧實施方案,則是對個案做生活上的輔導,提供心靈或是物質上的幫助,比如說是心理重建或課後安親的輔導,主要是視個案的需求決定。目前兒童局已處理了不少災區兒童個案,預計在五月中將這些整理出來的資料做成一份災區兒童生活狀況的報告,發表給社會各界了解。

兒童局的福利服務組組長鄭予靜表示,由於目前與兒童福利有關的民間機構很多,為了避免資源的重疊與浪費,兒童局也結合各民間資源、醫療、衛生單位一起共同協助災後的照顧工作,而現在兒童局與各機構也都在彼此溝通協調,想要找出最好的合作方式,以對災區兒童發揮最大的效果。鄭予靜也表示,一直以來,在民間有很多的小團體在為兒童們做事,但一直沒有很多人知曉,但在地震後,很多類似的小團體就冒出來,這也是增加了整合的凝聚力量。

鄭予靜表示,在各事務推動的過程中,其實是很讓人心急的,因為要做的事真的很多,但時間總是很緊迫。事實上,中央的兒童局是做一個引導的工作,還是要大部分人一起參與才能發揮最大功能,畢竟兒童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要大家共同來保護。

延伸閱讀: 

內政部兒童局簡介

喜願協會 一圓重症小朋友的心願

【生命力記者/李紋鋒報導】喜願協會成立於民國八十三年四月三十日,主要是在幫台灣地區三到十八歲的重症小朋友實現他們心中最大的願望。幫助小朋友圓夢的社工吳幸美說:「看著小朋友的願望實現就等於是自己的願望實現。」

一九八0年,美國亞歷桑納州有一個罹患白血病的七歲小男孩叫作Chris。他身患重病但是心中卻仍不忘他長大想要當一名警察的夢想,所以當地人民與政府部門就協助安排讓Chris當一天的警察,他們讓Chris執行勤務、坐著警車尋巡邏就像一個真正的警察一樣,於是Chris就是第一個喜願兒。重症兒童受著疾病的折磨,也許美夢成真的機會可以幫助他們更堅強面對病痛,這就是喜願協會成立最主要的目的。

喜願協會如果受了家長、醫院社工、病童本身或者護理人員等的請託,首先會先了解小朋友的身體狀況如何,然後再到醫院去看小朋友,和小朋友聊一聊他的夢想。然後喜願協會就開始著手幫小朋友一圓最接近他們心中的夢想,直到最後美夢成真給小朋友一個驚喜。吳幸美表示,如果小朋友的願望要達成有困難的話,協會就會退而求其次幫助他完成別的夢想,像是小朋友若要出去玩,可能就還是要請教醫生且視病情而定。

吳幸美說,幫小朋友完成心願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心願達成後可以更積極的面對自己的病情,甚至就此沒有遺憾。喜願協會在幫小朋友圓夢時很注意是否合乎小朋友的想像,就算是最簡單的夢想也盡量作到細心完美。吳幸美說,要是小朋友想要一台CD隨身聽,且若是在和他聊天時發現他喜歡凱蒂貓,協會的社工就會盡量替他找一台有凱蒂貓圖案的隨身聽,順便送幾片他愛聽的CD。

吳幸美也提到,在圓夢的過程中最擔心小朋友的身體狀況不適合,或是小朋友的願望難度高。曾經有一個八歲的小朋友的夢想是要和他的舅舅到劍湖山遊樂園去玩。不過他的舅舅在監獄服刑,但是小朋友本身不知道。協會打了電話向該監獄的典獄長詢問,在典獄長的特別通融之下,才讓小朋友可以和他的舅舅在監獄作面對面的接觸,讓小朋友可以抱抱、親親舅舅,和舅舅聊聊天。

對於喜願協會來說每一個重症孩童的願望都是很珍貴的,除了對病童抱持心疼外,喜願協會能為他們作的就是幫他們實現夢想,讓喜願兒們可以藉著美夢成真的喜悅用更正面的角度來看待生命。

延伸閱讀:

台北市喜願協會

亞特盃 讓心智障礙兒展現活力

【生命力記者/陳玠薷報導】原本名為「台灣北區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第九屆「亞特盃」台灣北區心智障礙者運動大會於四月三十號圓滿落幕,雖然比賽期間有時天空飄著細雨,但是小朋友、家長、帶隊老師及來自各機關團體的義工,都還是很熱烈的參與各項活動。 

活動當天,來參加開幕式的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一個接著一個的上台致詞,只見台下幾乎所有的小朋友坐的坐、躺的躺、有的甚至開始哭鬧起來。還好,帶隊老師及義工都能安撫小朋友的情緒,使後來的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輔仁大學體育系講師王金蓮及輔大體育系將近八十位的學生,在比賽當天擔任評審及帶隊引導員的工作。王金蓮說,希望藉著親身參與這次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瞭解心智障礙的小朋友在肢體活動上的不便。她希望她的學生及社會大眾能因為有實際和智障者相處的經驗,幫助他們,更重要的是懂得珍惜我們自己現有的一切,並且認真生活。她說,一般人有手有腳又有頭腦,就要懂得如何好好利用。王金蓮表示,輔大體育系的同學平常在運動場上的表現都不錯,可是容易滿於現狀,希望藉著這個機會,能讓她的學生瞭解,做任何事都不要把自己侷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而是要學習那些來參賽的小朋友,去挑戰自己的最大極限,這樣做人、做事才會成功。

至於其他許多的大專院校學生,大多是因為參加學校的公益性社團,而且先前已經都認識參賽的小選手了,所以特地到會場服務,另一方面也為他們加油打氣。負責帶隊引導組的林素娟,本身是師大的學生,平常就常跟著學校社團去探望心智障礙的小朋友。她說,雖然這些小朋友的行為能力不比正常人,可是他們做每一件事都很認真。

「亞特盃」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包括:立定跳遠、五十公尺短跑、一百公尺賽跑、女子擲壘及男子擲壘。比賽的項目不多,但是參賽的選手很多。這些小朋友是依照在校比賽的成績分組的,主辦單位把成績接近的小朋友分在同一組,這樣一來小朋友的成績就不會有太大的懸殊。

比賽期間,每位小朋友都全力以赴,當帶隊引導員問小朋友有沒有信心時,他們個個都說自己可以得第一名。雖然如此,有些小朋友因為受限於肢體行動的不方便,表現成績並不理想。有些參加擲壘的小朋友因為坐輪椅的緣故,幾乎無法把壘球丟到基本線的地方。而當這種情形發生時,擔任裁判的義工會把小選手的輪椅推到基本線的地方,讓小朋友有最基本的成績。有些小朋友因為太過興奮,在參加一百公尺賽跑時雖然已經到達終點,但仍舊是繼續的往前跑,直到跑完整個操場。雖然有部分的小朋友在比賽期間發生許多小插曲,但是也是有許多小選手,在活動當天破大會紀錄,創下新的里程碑。

主辦這次活動的「身心障礙服務推展協會」,為了鼓勵所有來報名參賽的小朋友,不管小朋友是否為優秀的前三名的得主,只要是有下場比賽,一律可以得到參加獎牌一面及獎狀一張。小朋友看到獎牌及獎狀都非常高興的展示給家長、老師及帶隊義工看。

車禍關懷協會 關心受害者權益

【生命力記者/吳峻安報導】秉持著為車禍受害者爭取法律保障的意念,中華民國車禍關懷協會一直默默關心車禍受害者的權益,為的只是希望那些朋友能夠得到一個公平、公正的審判機會,並得到合理的民事賠償。

早在柯媽媽推動強制汽機車責任險立法的時代,協會當時的身份是「中華民國車輛受難者救援協會」,配合柯媽媽的訴求,促使立法通過責任險的法令。現任的秘書長蔡弘農表示,當民國八十七年二月正式通過強制汽機車責任險法案後,柯媽媽認為奮鬥了那麼久,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救援協會的身份是可以正式結束工作了,所以在那之後不久,救援協會正式宣告解散。

但是車禍案件不斷發生,還是有許多的受害者希望可以求取幫助,一旦結束協會工作將使受害者求助無門,有鑑於此,在幾位熱心的朋友奔走下,協會獲得縣議員的支持繼續辦理車禍事件的諮詢,並改組正式成立為「中華民國車禍關懷協會」,繼續幫助受害者的需求。

目前協會的工作項目以免費的法律諮詢、責任險的協助辦理、車禍相關民刑事責任協助、及肇事責任的研判等為主。蔡弘農說,因為協會人力資源並不充裕,他們要做的事情很多很雜,基本上在打官司的部分沒有辦法每一個都能兼顧到,也只能盡量的提供法律上的諮詢,以補不足。不過針對幾個重大的傷害案件,協會還是會列為專案追蹤處理,每隔一兩個月會打電話關心目前的官司進度,並提醒受害者要注意哪些事情。

蔡弘農也說,如果協會發現車禍案件的家屬的教育程度不高、是孤兒寡母或是家裡只剩老年人,因為他們在處理法律事件上的能力較低,所知的法律知識又不足,協會都會盡所能給予最大的協助。其他的人若能自己應付民、刑事案件,則還是會以電話諮詢為主。

車禍關懷協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是所有車禍案件最大的困難點就是車禍現場的研判。蔡弘農認為,目前法律在對車禍鑑定方面的規定並不完善,也沒有一個專門負責鑑定工作的人,所以當一場車禍發生後,在警力大多投入治安問題的前提下,往往只是出動管區警員或是專業背景不夠的人做現場取證,結果易造成鑑定報告中的疑點重重,而不夠專業也會發生取證錯誤或不足的地方,讓日後在法庭上的證據引用容易出現爭議。再加上一個對交通意外知識專業度不夠的法官,還要依賴那份很難讓人信服的鑑定報告來審判,實在很難達到公平公正。

蔡弘農說:「法律一切講證據,但是現場採證不足、鑑定人員不夠專業,法官又必須以不成熟的報告來當辦案基礎,這樣子對受害者家屬來說,是很可憐的。」因此協會也正在推動警政署應在各縣市成立專業負責車禍鑑定的處理小組,以專業的交通警察來投入鑑定工作。而交通部也開始研究現在車禍鑑定委員會的扮演角色,未來該何去何從,他個人也很高興可以看到很多政府部門都已經開始為正面的改進做努力。

未來協會的努力目標是希望可以繼續將車禍死亡率降低百分之三十,從八十四年的七千四百多人減少至五千人;並繼續推動強制汽機車責任險的辦理,通盤檢討責任險實施以來是否有確定落實工作;以及努力推動專業鑑定部門的成立,讓日後交通事故上的爭議可以減至最少,確立鑑定制度。

不過蔡弘農也知道,協會人員力量有限,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還是希望可以先從自己的事情做起,慢慢讓社會可以肯定協會的努力,因為光是要完成協會成立宗旨的目標,那些工作就做不完了,他們還是希望可以盡最大努力做多少算多少。他說:「唯有得到社會更多的支持肯定,才會有更多的資源能支持我們,而協會減少車禍發生率的目標,才可以盡快達成。」

中華民國車禍關懷協會
住址:台北市寧波西街33號3樓之一
電話:02-23219533
傳真:02-23935946
http://www.trvsa.org.tw
E-mail:trvsa@ms37.hinet.net

友好 為殘友重返職場做「復健」

【生命力記者/段凱超報導】在新店市的一個寧靜住宅區裡,有著一個讓身心障礙朋友築夢的園地;在這裡,他們不僅可以經由職業訓練學得一技之長,也能透過長期的團體相處、互動,認識來自不同環境的朋友,豐富了自己的心靈生活。這個地方,就是開創國內身心障礙人士職業訓練的先驅-友好復健技藝社。

成立於民國五十七年的友好復健技藝社,是由當時任職於台大醫院社會服務部主任的姚卓英女士所創辦,為國內第一個專為身心障礙者做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的機構,其服務的對象包括有精神病患、智能不足、聽語障與肢體殘障等等。所開辦的職訓班從早期的鐘錶裝修、印章篆刻以及網版印刷,到民國七十九年為順應資訊時代來臨,也開始增設一系列電腦排版、電腦廣告設計及3D動畫教學等課程。職訓班都是以一年為期,主要是經由這樣長期的訓練、教學,能夠使學員擁有紮實的基礎,也能讓他們在這樣長時間的相處之下,對彼此有更深厚的友誼和情感。

友好復健技藝社的主任張大同表示,來到這裡的學員很多是因為後天發生意外或是外在壓力太大所導致的肢體殘障和精神異常。因此,友好名稱中所謂的「復健」一詞,除了培訓學員學習另一種適合他們身體狀況的謀生技藝,是屬於「職業復健」外,友好也會不定期的為他們舉辦活動,例如團體諮商輔導、新成員的迎新會、到技職學校觀摩、參觀資訊展等等,都是希望讓他們能勇於面對後天所帶來的生理、心理傷害,重新走向人群去適應現實社會環境。「讓他們找回自信心以及培養更積極的人生觀,這就是友好也同樣注重的『心理復健』部分。」張大同說。

友好復健技藝社不僅僅提供身心障礙人士一個心理重建、職業訓練的場所,同時也為他們日後的就業安置做了妥善規劃。除了部分能力、心理調適還不足以到一般工廠、公司機構上班的學員,會暫時安排他們到友好附設於五股的慈群庇護工廠外,其他有能力就業或是想自行創業的學員,友好也會協助他們與雇主做聯繫、接洽工作以及提供創業資訊等服務。

在民國五十年代人力、物資缺乏的社會環境,友好復健技藝社在姚卓英女士等熱心朋友的努力奔走下,勇於為身心障礙朋友負起職業訓練、就業安置的責任,其服務精神以及職訓模式,也為國內日後如雨後春筍般設立的殘障職業訓練、復健機構,樹立了一個學習仿傚的典範。

友好復健技藝社暨友好潛能發展中心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行政街十巷六號
電話:(02)912-9222 2917-0975
傳真:(02)2917-0975

北護山服社 里佳村的健康褓姆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台北護理學院山地醫療服務社自民國七十八年開始在阿里山鄉里佳村服務,由於當地位置偏遠、人口稀少,醫療資源不足,因此北護山服社扮演了提供當地原住民健康資訊及醫療服務的重要角色。

里佳村是一個鄒族部落,在地理條件及交通位置上是阿里山鄉中環境較差的,因此每年寒暑假北護山服社會偕同嘉義縣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的醫師,在村裡的衛生室提供門診醫療的服務,社上也為全村八十幾戶人家建立「健康資料本」,記錄該戶人口的就醫情形及健康狀況,以確實了解當地居民的健康問題,和掌握慢性病個案。

根據社上長期的記錄顯示,當地很多村民都患有關節炎、痛風、高血壓等疾病,尤其是關節炎的患者不只是老年人,許多中年人也有這個毛病。社上的老社員、現今已在醫院服務的林佩燕表示,社上曾經針對村民的病因做調查,發現里佳村村民之所以普遍患有關節炎的原因,可能與當地原住民常常要走路上山工作,以及扛著重達好幾十公斤的農作物,且當地又多為陡峭、不平坦的路況有關,所以居民容易得到膝關節炎、下背痛等毛病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社上會針對村民的需求,配合當地教會舉辦「健康教育宣傳活動」,藉著彌撒過後村民聚集時,對村民做疾病預防及醫療、健康常識的宣導。而為了提供最完整的資訊,在正式出隊前一個月,社員會針對之前所記錄的健康資料本做分析,並先前往當地衛生所、衛生室調查村民近來所遇到的健康問題,且實際探訪村民,了解他們所需要的醫療資訊。

林佩燕說,北護山服社十幾年來固定在里佳村服務,是為了避免蜻蜓點水式的服務方式,而選擇單一地點做深入的探訪。長久以來,社員們皆能夠感受到當地村民的熱情,所做的努力也能夠得到村民的回應,像是有的村民已經能夠接受少喝酒的勸導,而漸漸以茶代酒,但畢竟由於文化上的差異,很多必須改變生活習慣的觀念還是較難以推展,必須做長久的宣導,讓他們慢慢改觀。

延伸閱讀:

台北護理學院山地醫療服務社

財團法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祥和基金會 推動社會祥和發展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祥和社會發展文教基金會藉著舉辦一系列多元且具正向教育意義的活動,以及協助弱勢族群的方式,希望帶動大眾一起關懷周遭的人,共同建立一個祥和友愛的社會。

「台灣社會雖然物質生活豐沛,但是精神生活相當缺乏,故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緊張,社會充滿暴戾之氣。」祥和基金會執行長吳永乾表示。因此,祥和社會發展文教基金會遂於民國八十七年成立。

「唯有弱勢問題得到解決,社會上的暴戾之氣才會降低,社會才會祥和。」吳永乾說。他並表示,弱勢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受到社會上不平等待遇的人,就是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包括基層勞工、老人、孤兒、殘障者等。他還說,「也唯有社會上的強勢者伸出援手,運用社會資源加以協助,弱勢的問題才能夠解決。」

祥和基金會從教育途徑、舉辦關懷弱勢族群的活動以及援助個案來達到促進社會祥和的目的。教育方面,基金會不定期舉辦研討會,討論社會上重要的弱勢問題,如「志願服務與弱勢族群照顧」等議題。另外,基金會也出版社區發展相關書籍,希望藉由協助社區穩定發展來達成社會的安定祥和。

祥和基金會也主辦關懷弱勢的活動,有時則是與其他弱勢族群團體合辦或協辦。諸如「1999『願』系列關懷老人活動」、「只愛單車、不要飆車─1999青年單車快樂行全國總動員」、「弦月之美─殘障人士才藝大展」等,而且還在活動中邀請殘障者樂團演出。

另外,祥和基金會如果接到需要幫助的個案,也會伸出援手,並介紹更多可以提供資源的組織。「年前時,有一名南投婦女,丈夫因為地震過世,她無力扶養三個孩子,而政府的補助金又還沒發下來。因此,她寫信來向我們求助,希望我們能夠幫她的忙。我們除了補助一點金額之外,也要求社會局立刻處理這件事情。」吳永乾說。

「任何對促進社會祥和有益的事,我們都願意去做。因為促進社會祥和、改善生活品質、建立良善與樂於助人的文化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吳永乾說。

財團法人祥和社會發展文教基金會

台北市建國北路二段三巷十五號五樓

Tel:(02)2517-0399

Fax:(02)2517-0397

http://www.harmony.org.tw

E-mail:fpsh@harmony.org.tw

台灣亞洲基金會 推動台灣向前走

【生命力記者/翁國維報導】「台灣亞洲基金會(The Asia Foundation in Taiwan, AFIT)並不像一般社會福利團體或是社會運動團體,是站在第一線的,與民眾有相當多密切的接觸,相反的我們是退到後面,幫助那些團體更加發揮他們的功能」,台灣亞洲基金會專業管理何偉敏說。

美國亞洲基金會(The Asia Foundation, TAF,台灣一向譯為「亞洲協會」)自一九五零年代就在台灣協助推動社經發展。透過獎助的方式,四十餘年間提供台灣社會各界、不同專業領域,總共三千餘項次的計劃項目。

但隨著台灣在民主政治、經濟發展方面的日趨成熟,美國亞洲基金會原來準備在一九九零年代中期,停止在我國的會務運作。然而經由歷年來受贈人的努力,台灣亞洲基金會與美國亞洲基金會達成策略聯盟的合作協議,在一九九七年六月起,正式成立登記為本土自主發展之非營利組織,繼續推動以台灣為主導的非營利組織。到目前為止,台灣是亞洲受幫助的國家中,唯一自立發展並且開始回饋的國家。

何偉敏談到,台灣亞洲基金會主要工作在於,促進非營利組織部門發展,透過國際網絡的連結以及資源的整合,協助台灣非營利組織部門在既有的基礎下,朝向制度性的發展;同時,追求社會永續的發展,建立尊重法治、人文的社會理念及規範。此外,希望透過區域性交流、研究、對話的合作方式,推動台灣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分享「台灣經驗」,並且經由相互了解及比較的過程,讓台灣學習融入國際社會的經驗,並且促進兩岸的交流,建立共識,降低歧見爭議,而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份。例如在一九九九年三月時,就有提供獎助,安排立法委員洪奇昌、外交部北美司長赴美出席喬治城領袖(Georgetown Leadership)國際會議。同年五月,也協助世界亞洲反共聯盟邀請美國學者艾倫華克曼(Allan Walkman)與史考特湯普生(Scott Thompson)來訪,瞭解兩岸經貿關係,與中共改革開放的關聯性議題等。

在公元兩千年裡,台灣亞洲基金會將把主要的重點放在非營利組織發展以及企業環境發展這兩大主軸上。對於後者,基金會在一九九九年二月,便已接受經建會的委託,進行為期一年的「公司法制研究案」。此案結合國內八名橫跨法律、企業管理、財經專業領域的學者,共同提出我國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公司健全發展法制規範,使我國在此領域與國際同步發展。

至於在非營利組織發展方面,除了促成政治大學法學院成立「非營利組織研究中心」外,也在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贊助政治大學該中心教授江明修、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官有垣,出席曼谷舉行的第一屆Asia Third Sector Conference,加強我國與國際學術研究界的連結。同時,在同年的十二月間,也以「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台灣非營利組織」為題,舉辦了六場的系列性座談會。何偉敏表示,未來將持續鼓勵非營利組織的研究,推動我國非營利組織法的基礎研究,以健全非營利組織的法治環境,並倡議政府推動健全的非營利組織政策,例如推動非營利組織議題能納入公務員的訓練課程等。

另一方面,為了提昇非營利組織的能力,也與輔仁大學以及元智大學建教合作,設立Go Taiwan網站,發展非營利組織線上社群,建立社群意識,並提昇科技運用能力,希望藉此使得台灣的非營利組織能參與國際社會,加強資訊交流與資源整合。

對於台灣亞洲基金會,一般社會大眾通常都會有一個疑問,之前在美國亞洲基金會的資助下運作,是否會成為美國文化侵略的工具,對於這問題,何偉敏說:「美國亞洲基金會有一個優點,他們無論在幫助任何人、任何團體時,都是在雙方都獲利的情形下。他們不會干涉往後你們的發展,成敗在你們自己,他們只提供應該的協助,而這也是我們最想保留的部分」。

台灣亞洲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朱崙街17號

電話:(02)25061174~5

傳真:(02)25093240

E-Mail:sunny@afit.org.tw

2000年5月9日 星期二

介惠基金會 正視原住民問題

【生命力記者/陳詩怡報導】台灣第一個專為原住民獨居老人做服務的介惠基金會,基於人道和人性尊嚴的考量,希望原住民鄉的每一位老人都能享有一個較好的晚年,目前已投入大量的人力,更在屏東當地成立辦公室,以為長期的服務計畫作準備。

位於台北縣新店市五峰路上的介惠基金會,在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成立至今,將邁向第十三個年頭,基金會所服務的內容包括:貧困孤兒、社會福利活動、樂捐活動等等。從去年三月起長達半年的時間,在原住民委員會的輔助下得以在宜蘭、屏東兩縣市為原住民服務,在半年的試辦其內,他們發現原住民的問題比當初想像的還要嚴重和複雜。

由於資金和人力的緣由,介惠基金會目前絕大部分的資源投入在屏東原住民獨居老人的服務,服務的範圍包含屏東縣泰武、來義、春日、獅子四個原住民鄉,但事實上是將近三十個分散的部落。由於部落的分散,再加上交通不便,使得服務工作更顯困難,另外在接受服務的一百多位老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只會說排灣語。「我們總不能在協助這些獨居老人時,還需要請一個翻譯員在旁邊做翻譯吧!」羅光華說。

在醫療服務方面,介惠基金會也在親身投入協助後發現了困難,診療醫生發現視力障礙、重聽、痛風、氣喘是當地獨居老人普遍的疾病,但由於當地醫療資源的缺乏,許多部落連個診所都沒有,加上外出就診交通不便,或是出不起交通費,或是根本不願就醫,而使得病情持續惡化。

「由於客觀上的生活環境、語言、交通、經費等因素,主觀上由於文化差異或是刻板印象下造成的許多誤解,常常可以聽到工作人員的抱怨。」羅光華說。目前基金會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培訓當地的人才,以達到服務工作繼續傳承的目標,因為只有原住民最了解原住民的需求是什麼。

羅光華認為台灣在原住民社會工作服務方面的學術研究不足,造成在初期工作階段的困難度增加。「在我唸社工系的時候,學校並沒有提供原住民相關的課程,目前原住民委會跟東吳大學社工系進行一項學術合作,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畢竟實際的執行還是需要有理論的基礎,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務計劃,不但可以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原住民,對原住民在未來發展上將有實質上的幫助。」羅光華說。

機構名稱 介惠基金會

住  址 台北縣新店市五峰路75號2樓

電  話 (02)2912-5530

延伸閱讀:

原住民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布農文教基金會

汪立峽 學界投身工運的先驅

【生命力記者/林群翔報導】一頭油黑卻泛著銀白的頭髮,消瘦的臉頰上卻戴著大大的眼鏡,說話時不疾不徐,坐在勞動人權協會會議室中的汪立峽,儼然展現出老學究的風範,假若不是那一身的牛仔裝,任人也不敢相信他竟是工人運動的領導人。

汪立峽說,從小因為出身在貧苦的地區,所以對於每天辛苦工作仍被資方剝削的勞工的感受,特別有感覺。其後發現唯有工人運動,才有辦法解決資本主義所造成的貧富問題。因此利用在軍中出任軍法官的閒暇之餘,開始對雜誌提供勞工問題文稿。退伍後,除了研究勞動問題更進一步的參加勞工運動。民國七十四年時他和一群知識份子,共同籌組了「勞工支援會」。而「勞工支援會」,正是現今知名的工運組織「台灣勞工陣線」的前身,此後他更開始協助各地工廠成立工會,對抗資方不合理的壓榨。

在這十幾年的工運生涯中,汪立峽因為在各地鼓吹工人追求自己的合理權益,而被資方和政府視為眼中釘。因此被情治單位約談、竊聽、列管甚至有警察定期到家中「關切」,也就成為家常便飯。其中更先後四次在台北、新竹、台中、高雄,被依煽動罷工或妨害社會秩序等罪名起訴。他說,面對各方的打擊,正義感是唯一驅使他繼續為工運獻身的理念,他認為現今的工運不振,就是有太多的人在面對資方不合理要求時沒有說不的勇氣,他希望有更多擁有正義感的人能夠勇敢地一起站出來,為工運奮鬥。

而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罷工,是民國七十八年遠東化纖廠罷工案。身為遠東化纖罷工推動人的汪立峽,在回憶當時情景時仍歷歷在目。他說,當時遠東化纖廠發生勞資糾紛,勞方以罷工表示抗議,瞬間全台灣各地工會一起響應,一起湧入遠東化纖廠進行支援,此時抗議活動幾近成功在望。沒想到,資方怕此抗議行動萬一成功,恐開工運風氣,於是資方也進行各地串聯,另外政府也主動涉入其中對工運進行抵制,因此這一次的罷工,也就在此一情況下失敗了。雖然這次的工運,讓汪立峽遭到起訴的命運,但是他並沒有氣餒,樂觀的他說,這次的工運雖然失敗了,但是讓勞工看清楚資方和政府是如何的合作,並枉顧勞動者的權益,卻也是他們很大的勝利。

身為學界參與工運的一員,他知道工運團體對於多數學界參與的人士都較抱著存疑的態度。主要原因在於向來參與工運中勞資協調的學者,蠻多數都是以資方利益為考量,而忽略勞工的權益與感受,但他認為不可否認的是,也有很多的學者是無私無我的為工運奮鬥,況且工運需要學界提供更多的知識,而學界也須藉著工運才能將理想付諸實現。因此他期望這樣的現象能早日降低,因為唯有學界和勞工互信團結才有辦法對抗資源雄厚的資方。

面對未來的勞資問題,他認為勞工運動假如要持續有效的推動下去,如何教育勞工是一個重點。過去一直太強調勞工對於法律的認識,今後須加強勞工於政治、社會、哲學上的相關概念,例如為什麼全世界的勞工會反對全球化、為什麼世界貿易組織在西雅圖招開會議會遭抗議等問題。如此才有辦法凝結大眾力量,進行改革社會的目的。

延伸閱讀:

台灣勞工陣線

全國產業總工會

要工作反失業 原住民五一上路

上網體驗「優質生活」

【生命力記者/謝美萱報導】「優質生活」網站集合了「希望之役」、「學費無障礙」、「週休二日的生活啟示」、「機車族的權益」、「展望優質選舉」等議題,利用趣味的遊戲引導,讓網友進入這些領域,了解「優質生活文教基金會」關注的這些社會議題。

在「優質生活」網站中,網友可以經過遊戲的方式在網路上搶先體驗即將開辦的社會役(兵役替代役)。為了讓基金會的理念與議題透過網路達到跟年輕人溝通與對話,基金會組織了一些有志於網站經營的年輕人開始設計一系列的主題式虛擬互動遊戲,「阿榮的做兵青紅燈」就是這個網路工作小組的第一炮。

在「阿榮的做兵青紅燈」遊戲中,透過模擬的方式,一個地質相關科系大專畢業的役男可以申請到「社會服務類的環保役」,他將被分配到負責河川巡防及水井查察工作的任務,首先他要先和常備兵一樣一起接受新兵訓練八週,接著比照警察人員接受基礎訓練課程,因為在服役的工作中他必須要巡防河川,遇到污染者他要上前勸阻,有可能用得上功夫自衛等。類似這些關於社會役的細節,在「優質生活」網站中都很巧妙地以遊戲的方式呈現出來。

「優質生活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吳幸芳說,他們覺得基金會所推動的許多活動和想法,都是年輕人可以參與的,所以他們在網站中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出教育意義,讓大家可以很輕鬆的就了解他們所可以享有的權益。

就「社會役」的議題而言,吳幸芳說,替代性的社會役有助青年不會因為當兵而和社會脫節,並且可以藉著社會役的形式為社會的其他弱勢服務,例如越來越沈重的老人安養重擔、處於重重障礙空間的殘障者、偏遠地區的劣質醫療與稀少教育資源等問題,都可以藉由社會役的實施得到改善。

關於「機車族權益」,吳幸芳也表示,由於大眾運輸系統尚未完備,機車族違規行為背後隱藏的許多交通問題,以立即性的手段取締機車族違規行為並不能解決。所以基金會積極推動「機車優先道」,以及「改善機車停車問題」的規劃,但最終目的還是希望爭取更完善的大眾運輸工具。

優質生活基金會的網址登記為ulife.org.tw,ulife的意義主要為「優質生活」的縮寫,「u」是「優質」,「life」是「生活」,「u」同時也是英文「you」的縮寫,因此ulife也是「你的生活」。關心「你的生活」正如「優質生活基金會」的期盼:要有效的改善生活中許多劣質的現象,如交通混亂、治安惡化這些問題,需要更多元化的去探討價值觀,進而改善或重新建構優質的生活!

2000年5月7日 星期日

慈濟義賣園遊會 為希望工程募款

【生命力記者/戴宇岡報導】「願修一切善;願斷一切惡;誓度一切眾生」浴佛者口中念著浴佛偈,不但沐浴了自己的心靈,也是為希望工程的推動加入一份深深的期許。

為了落實關懷社區,並且籌募慈濟九二一希望工程、完全教育及大愛醫療網經費,由行政院新聞局、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以及佛教慈濟基金會所共同舉辦的「人間至情話大愛」義賣園遊會,五月七日於台北市榮星花園在慈濟的義工們所帶領的浴佛儀式下揭開序幕。

北區慈濟委員林雅美表示,這次的活動不論是才藝表演或義賣攤位,多由社區人士提供,十分具地方特色,甚至還有遠從澳洲來的慈濟志工帶來海外名產義賣,真的是有吃又有玩。

由於園遊會期望做到無垃圾的目標,因此會場中不但實施垃圾減量及不落地政策,並在飲食攤位全面提供高溫消毒的碗筷出租,以達到珍惜資源及減少垃圾的環保理念。

上午十點左右,陳水扁抵達募款園遊會會場主持愛心鑼的開鑼儀式,並在致詞感謝慈濟創辦人釋證嚴法師關懷九二一學校重建希望工程的理念和投入,同時呼籲各界,一時的受災不是終身的受難,必須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信心,對下一代有信心。以安全、健康、環保、感恩為四大目標的九二一希望工程,主要是希望透過這項工程典範,永遠留下慈濟的大愛精神。一方面啟發人們良能、常懷感恩心,同時也期盼為台灣的營建文化和體質提供改善的契機。

整個活動從上午九點一直到下午四點,共計有六百個攤位,內容單元包括:慶祝佛誕浴佛區、許願池、感恩孝順親子區、希望工程愛心鑼、海外慈濟名產區、社區才藝表演區、飲食文物攤位區、環保宣導區、靜思人文區、靜思文化區。

而這次從新竹以北一直到基隆地區的慈濟人的大串連,活動地點除了北市榮星花園之外,還有慈濟內湖聯絡處、台塑關渡廠、士林陽明高中、板橋市民權路綜合運動場、中和錦和運動公園、基隆市千禧休閒廣場、桃園縣立體育場、中壢慈濟園區以及新竹縣政府廣場等共計十個地點同步進行。

關懷失智老人 北市府前熱鬧起跑

【生命力記者/戴宇岡報導】為了呼籲社會大眾及失智症家屬重視及關懷失智老人照顧問題,由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在台北市政府的指導之下所舉辦的「慶千禧二OOO-母親節愛的活動,為失智老人而跑活動」,於五月七日上午七點,在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熱鬧起跑。

路跑活動由馬英九市長、紀政小姐及活動代言人藍心湄帶領下,從市府路、松高路、忠孝東路、松德路經信義路再回到市府路,全長約三公里。有許多人都是扶老攜幼、攜家帶眷,起了個大早來參加這個既可健身又有意義的活動。

凡報名者,除了可以領取一張紀念IC電話卡之外,還有一張關懷失智老人的證明書。此外,在市民廣場上,還有一系列的健康促進活動,如腦力健診、免費量血壓、骨密度、體脂肪測試等,免費提供在場的民眾健康諮詢與服務。

該基金會董事長鄧世雄表示,台灣目前約有四萬至六萬五千多名失智患者,但是由於失智老人照顧的特殊性沒能受到重視,而且一般民眾也普遍對失智症缺乏正確的認知,再加上專設的收容機構缺乏、專業人才不足、社會資源無法整合、照顧管理網絡尚未建立等問題普遍的存在,以致造成各種社會問題。

因此,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結合各方資源,舉辦這場路跑活動,一方面為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籌募建築款項,另一方面則是透過社會教育的管道,讓社會大眾能共同來關心這個你我未來都有可能面臨的問題。

馬英九市長並在致詞時指出,台北市政府近來在老人養護中心的合法化上一直有不少具體的成果,這次失智老人基金會籌建聖若瑟養護中心的計劃,無非是在這條路上又向前跨了一大步,台北市方面除了對這個做法表示稱許外,也會盡全力的配合去做。活動最後就在馬市長致贈感謝牌給協辦與贊助單位後歡喜落幕。

2000年5月6日 星期六

夢幻紋面 泰雅族的原音搖滾樂團

【生命力記者/陳卓弘報導】在泰雅族的發源地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裏,有著一個與眾不同的搖滾樂團,他們以搖滾樂的風格,並以泰雅族的母語來演唱泰雅族的傳統歌曲,這個樂團叫做夢幻紋面。

「紋面,是泰雅族人獨有的傳統文化。在以前,泰雅族人必須學會了所有泰雅族的技藝,才可以有紋面的資格,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榮譽象徵,沒有紋面的人,等於是沒有地位,會被別人看不起;而夢幻就是要讓別人感到匪夷所思,不守規則的玩法。」夢幻紋面的團長兼指導老師陳黃明解釋著團名的含意。

夢幻紋面雖然是以搖滾的樂風來演奏,但是所唱的,都是泰雅族傳統的歌曲。陳黃明表示,他們以不離開傳統為原則,為傳統的母語歌曲重新編曲,並以搖滾的風格來演唱。例如他們有一首叫「成吉思汗」的歌曲,內容大意是要歌頌在霧峰事件中犧性的英雄,並記念他們勇敢殺敵的英勇事跡。

發祥村的老人感到時代正在改變,夢幻紋面雖然改變原住民傳統歌曲的曲風,但卻保留了原住民的精神,因此發祥村裏的老人都感到很高興,並且他們都很喜歡夢幻紋面以搖滾樂來演唱傳統歌曲的這種新方法。

發祥村的老人感到時代正在改變,夢幻紋面雖然改變原住民傳統歌曲的曲風,但卻保留了原住民的精神,因此發村裏的老人都感到很高興,並且都很喜歡夢幻紋面以搖滾樂來演唱傳統歌曲的這種新方法。

陳黃明說,泰雅族一直都沒有自己的樂團,在七十年代,曾經有過一個由泰雅族的年輕人所組成的摩登樂團,但是他們所走的並不是山地音樂的路線,他自己也是樂團的成員之一。為了要增進部落裏的年輕人對音樂的興趣,因此便打著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以唱原音的旗號,組成了夢幻紋面,並希望能藉著表演,來刺激起原住民對音樂的興趣,使組樂團成為一種風氣。

夢幻紋面在前年的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組成。陳黃明表示,樂團十分缺乏資金,加上樂團裏的四位成員,都是學生,家境並不富有,因此樂團裏所有的樂器,都是靠他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來購買的。

樂團在組成後,夢幻紋面一直沒有甚麼演出的機會,平時最多只能在部落裏的一些重要的節日中,表演給村民看。陳黃明說,從今年開始,他們表演的機會比以前多了很多,除了在今年寒假的時候,到南投縣的仁愛鄉作巡迴演唱外,在師範大學山地服務隊的全力幫助與支持下,夢幻紋面得以在三月十七日首次離開南投,來到台北表演。陳黃明說,未來將會努力的去尋找更多表演的舞台,讓夢幻紋面能有更多的表現空間。

2000年5月3日 星期三

法播快報 兒童的法律教科書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東吳大學法治播種隊是一個以兒童為對象,推廣法治教育的團隊。「傳播基礎法治教育」是法播隊一直秉持的原則,為了能普及全國,在活動形式方面,除了營隊活動等直接面對面式教學,他們還在網路上發行了一份以小朋友為閱讀對象的「法播快報」。

「坐我旁邊的男生,每次都自己自動拿我的立可白去用;有時,被我發現時,他就會說我小氣,只是借一下而已;可是他之前又沒問過我…我到底該怎麼辦?」「古人教訓的好,“不告自取謂之偷”,我想,沒有人喜歡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去隨便亂用...所以,不只是要別人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自己也要學會尊重別人,要借別人東西以前,先問過東西的主人...」這是「法播快報」上小朋友來信問的問題以及法播隊的回答,除了寫信,小朋友也可以直接在網路上留言,法播隊隊員會迅速耐心的回答,並藉機教導小朋友正確的法律觀念。

「法播快報」的內容除了關於法播隊的簡介之外,還有他們每次出隊的活動記錄,以及最主要的一部份—法律小教室。法律小教室用寓言故事告訴小朋友一些法律基本常識,像是教導小朋友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尊重他人,或是兒童福利法等一些概念。另外一個單元「香菇姐姐的信箱」,則是專門開放給小朋友來信問問題,替小朋友解答生活上的疑問。

法播隊隊長詹勇銘表示,雖然舉辦營隊活動,以面對面的方式傳播法治觀念最為有效,但因為他們的人力有限,同時受到地區的限制,傳播範圍也無法普及全國。原本「法播快報」是採用印刷方式的刊物,但因為印刷的成本太高,也只能以全台北市的國小為發行對象。因此從第五期開始,「法播快報」改為電子報的方式。

網路推廣組長涂自強則補充說明,利用網路推廣他們的工作是必要的,由於經費的限制,第五期只有在網路發行,但從第六期開始,他們則會同步發行印刷品及電子報,以利他們的兒童法治教育推廣工作。

延伸閱讀:

東吳法學院法治播種服務隊

東吳大學法學院

唐氏關愛者協會  教育唐寶寶

【生命力記者/陳詩怡報導】你可能聽過唐氏症,而對他們的印象在外觀上可能是眼距較一般人寬,眼角有一點點的上揚,其實唐氏症就是一般我們較為熟識的蒙古症。「他們和一般孩子其實沒什麼兩樣,只是在學習上可能比較緩慢。」

位於台北市復興南路上的中華兒童唐氏症關愛者協會,服務的對象為零到八歲的唐寶寶。唐氏症是一種先天上的病症,起因是寶寶的第二十一對染色體中多出了一條染色體,而最容易引起其它病變,包括了重度智力障礙,而唐寶寶也較易罹患心臟病、聽力上的障礙等等。

「由於產下唐氏寶寶的原因完全是基因在配對過程產生突變,所以通常家有唐寶寶的家長,在孩子被宣判為唐氏症,大都是震驚不已,加上相關的資訊並不是很充裕,所以家長在起步時往往較艱辛。」同樣身為唐氏寶寶母親的林美智說。

雖然這是一種先天上的病症,但早期的治療對日後的學習能力仍有實質的幫助,所以協會中在早期治療方面包括:物理治療,引導唐氏兒正確的動作,以排除因肌肉張力低、關節鬆散而影響運動發展上的障礙及平衡力差及協調性動作的困難;還有語言治療,可以訓練家長如何在唐氏症者嬰幼兒時期做好口語前期的口腔準備,如口腔按摩及如何從遊戲中促進幼兒的口語及溝通能力,及綜合性的特殊教育等等。

所謂綜合性的特殊教育是指,順著唐氏症兒零到六歲幼兒的發展過程,分別由運動、認知、言語、社會性(日常生活習慣)四領域設計綜合性的教育訓練。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所以協會會視個別情況安排課程,如果孩子在語言能力上有困難,我們就會先從認知上做補強。

協會中服務的對象僅至八歲兒童,原因是希望孩子在接受早期治療後能銜接上一般小學課程。「儘管孩子已經離開我們的協會,但只要孩子在學習上有任何問題,我們仍願意協助,譬如我們會有老師到學校觀察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如果發現孩子在上、下樓梯有困難,我們會在肌肉張力訓練的部份再做補強。」林美智說。

在協會中多是以一對一教學的方式,然而正規小學卻是以大班制為主,教育中心專員林美智認為,對加入小學後的唐寶寶而言,團體生活並不會產生太多的困擾。「他們並不是過動兒或具攻擊性的孩子,只是有時候在班上比較不喜歡說話,或學習上比較緩慢,所以在班上反而會得到較多的關愛。」林美智說。

雖然政府在唐氏症的宣導活動中做了諸多努力,但林美智表示仍希望政府能在實質上提供更多的協助。由於不堪租金的負擔,中華民國唐氏症關愛者協會將在五月中搬遷永和。「雖然這對接受治療的寶寶及家長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協會中本來就有許多遠自桃園、新竹的學員,但這也反映了台灣在為這些弱勢族群所提供的資源及協助之不足。」林美智說。

機構名稱:中華民國唐氏症關愛者協會  
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 200 號 12 樓  
傳真:(02) 27218913  
電話:(02) 27512031  
諮詢專線:(02) 27815280  
網址:http://downs-syndrome.wingnet.com.tw/

砂石車受害者協會 齊聲訴諸公道

【生命力記者/吳峻安報導】他,才二十歲出頭,一百八十三公分、八十公斤的壯碩身材,當他準備要為社會做出貢獻時,無奈一場砂石車的車禍意外,奪走他正值光輝燦爛的生命。

兒子死亡,頓時打亂周明耀、彭月嬌夫婦的生活,先生也因為過度激動導致中風。彭月嬌撐起她的悲傷,開始幫助因砂石車而受害的朋友,將她生活的焦點全部投入平反受害者權益的工作上。今年四月,他們結合全省數個受害者,正式成立「砂石車受害者關懷協會」,在成立大會中,期許能共同打擊黑金、共同主持正義,減少輪下冤魂的破碎家庭。

協會發起人之一的彭月嬌說,砂石車意外不斷增加,原因在於因為營運砂石的利潤很高,一些業者為了多賺錢,就會超載、超車、超時工作,在這種情形下,當然就容易出車禍。依他們的經驗發現,一旦砂石車撞到了人,便會想辦法碾死他,因為如果弄成重傷,日後公司要負擔的醫療費都將很重,倒不如乾脆撞死人,賠錢了事就算了。鑑於業者如此的不負責任,砂石車關懷協會更將監督砂石車業者,負起法律責任。

協會目前的服務內容,主要是當車禍意外發生時,他們會派員前往現場蒐證,拍攝及繪製現場圖,以利日後的官司證據。彭月嬌表示,在協會成立之前,警察對受害者的態度不是很好,尤其是對一些弱勢的人,都會故意扣下現場圖及照片,不讓受害者看,一直到最近警政署已通過規定,必須讓資料公開供受害者索證,這種情形才比較好一點。如果受害者遇到不負責任的警察,隨便拍幾張現場照片就想了事,協會都會到現場輔助拍攝多角度照片,幫助他們減少日後在官司上的爭議。

曾經也有受害者遇到不肖律師,收受砂石車業者的紅包,影響訴訟程序。面對這種情形,協會也會盡量的提供法律上的諮詢,並介紹協會內可靠的義務律師,針對法律上的問題提供幫助,但是因為義務律師人數有限,彭月嬌表示,多數還是以自己幫忙寫狀紙、幫他們打官司為主,多分擔義務律師的工作。

彭月嬌感嘆表示,砂石車受害者關懷協會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收受金錢情形太嚴重。就協會的了解,很多業者在事發之後都會想盡辦法送紅包,從小至基層警員,大至法院法官,企圖擾亂司法程序,而很多法官就是收受紅包變成在司法審判上,非常的不公平,讓不肖業者一直逍遙法外,受害者永遠沒辦法得到賠償。她說:「當協會開始做才真正發現,黑金勢力太大,連法官都沒有辦法阻擋,乾脆就想看我們能不能私下和解。所以我們只有不斷的蒐集證據,只有看證據才能說幾分話。」

協會在爭取受害者權益時也遇到相當多困難,協會創辦人之一的黃太太說,他兒子被撞死的一年多來,業者絲毫沒有來慰問他們也就算了,一點也不警惕自己,沒想到數個月前,該公司竟然又撞死了人。他們非常氣憤也跑到公司前抗議,無奈業者竟避不見面。黃太太表示,當她事後再談和解時,對方竟放話說:「你們抗議前,我還願意賠錢,現在一毛也不給。要錢!就再讓一個兒子給我們撞,我就給你六百萬。」她聽見之後非常氣憤,想找警方出面解決,沒想到警方也搬出當地黑道人物,叫他們不要惹他。這讓黃太太對司法體制也徹底絕望。

彭月嬌認為,目前公路法已經很完善了,對砂石車都有處罰方式,但是當他們提出要凍結業者的砂石車輛時,政府卻推拖說要再研究看看,她不解的是,法律都已經規定好好的,為何還要再審議?她表示,連交通隊內部都有人願意向他們承認,司法不可能公正的,因為不肖業者還是會每月送錢來。

目前已經七十六歲的理事長周明耀表示,竟然有具權威的法界人士對他說過:「與其判肇事者重刑,讓兩家人悲哀,還不如判輕一點,讓一家人傷心就算了。」他心中非常不平,也認清在法庭上協會的立場是如此薄弱,而他們也不過是希望這種不合理的現象能消失罷了。

周明耀表示,他們的目的不在得多少賠償,只希望台灣以後這種情形能夠少發生一點。如果法官能擔保未來砂石車意外能夠不再發生,他甚至願意撤銷告訴,兒子白死都沒關係。但是這種情形卻不知何時能實現?

砂石車受害者關懷協會
住址:基隆市中正路102號4樓之2
電話:02-24230782
http://home.cityfamily.com.tw/safety
E-mail:dysue@ms15.hinet.net

天主教福利會 溫暖媽媽與小孩

【生命力記者/符秀雯報導 】天主教福利會除了關懷未婚媽媽之外,另外仍有育嬰中心及中途之家,在未婚媽媽、早產兒及青少年無助時,伸出援手。

天主教福利會台灣分會成立於民國三十八年,由美籍神父所創辦,當時主要工作內容在進口救濟物資,再分配至各天主教堂區貧窮家庭。民國六十年後美援停止,當時的神父發現常有初生的嬰兒被遺棄;這些弱小生命的撫育及安置,便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成立了未婚母親之家。

約從民國六十年起,福利會開始收容棄嬰,並於民國七十二年正式成立育嬰中心。收容未婚媽媽生育之嬰兒及民間福利機構、社政單位轉介而來的棄嬰與極需要醫療照護的早產兒,使他們獲得妥善的照顧。育嬰中心收容個案量平均約二十五人,安置期間一個月至七個月不等,提供小生命們一天二十四小時的細心照顧及醫療保健。

此外,福利會也協助愛心人士領養被父母遺棄,或父母無力撫養的孩子,替這些小孩找一個溫暖的家。欲領養兒童的夫妻需具備以下的條件:夫妻結婚滿五年,並且雙方年紀在四十三歲以下身心健康者,有正當職業,再向福利會提出申請即可。自民國六十年起至今,已安排了一千三百餘位小朋友到適合的收養家庭。目前個案量每年平均六十至七十件。收養人遍佈臺灣及歐美等地,福利會持續追蹤個案的生長情形,直到入學或成年,並協助安排返鄉尋根之旅。

民國六十年,福利會也成立了未婚母親之家,收容在心理上特別需要輔導,生理上極需要照顧的未婚媽媽,特別是未成年的失足少女。至八十八年底,曾接受福利會安置服務的個案約七百人次。近年來平均每年實際服務個案量為三十至四十人,在個案待產、生產及作月子期間,福利會提供一般生活照顧之外,另安排定期產前、產後檢查、心理輔導、家庭重建、生涯規劃等服務,期使接受輔導的未婚媽媽能建立自信、重新適應社會、發展個人未來方向。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成立關渡兒少中途之家。中途之家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為收容七個月到學齡前兒童,人數維持十至十五名,安置期間數個月到三年不等,以等待收養家庭為主,目前發展遲緩兒童有增多之趨勢,而他們在尋找收養家庭方面困難度亦增加,若發展評估結果找到適當收養家庭機會渺小,則轉介其他教養機構繼續接受早期療育及相關特殊教育。

另一部份則為法院保護管束個案、法院裁定機構安置個案、社政單位兒保個案、及有情緒障礙問題的兒童和少年。自民國七十七年至今,曾在福利會接受輔導安置個案約三十人次,安置期間數月至數年不等,視個案需求及案家情況而定目前有十二張床位。福利會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給予更多的愛、引導與關注。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二號(中央大樓)603室
電話:(02)2311-7642、2311-0223、2383-1299

延伸閱讀: 

天主教福利會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災區送愛

【生命力記者/符秀雯報導】民國八十七年二月華航空難事件後,教會參予了救援並協助處理罹難善後事宜。事後,眾教會都感到成立基督教聯合性救助組織,實在刻不容緩。於是在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七日正式成立「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各個教會希望透過這樣一個協會來整合大家的力量,推動急難救助的工作。並於平時提供災前預防的觀念及訓練課程,在災難來臨的時候,能於第一時間成立指揮中心、災區救援中心,並妥善的調動人力及物力,使其達到最大的功用,之後再從事於災後重建的工作。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的公關牛月蘭表示,協會以前在大園空難及汐止水災的時候都有到現場成立救助中心,幫忙災區的人民處理生活所需。目前協會主要是負責九二一賑災長期重建的工作,「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扮演監督的角色,而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則負責災區實地的作業。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時候,協會在台中成立中部指揮中心,並於二十個災區成立救助站,全面展開災民搶救、救災物資發放、災民安置、災民訪視、心靈撫慰、兒童照顧等工作。救助工作上,救助協會也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相互支援。

而目前也由原本二十個救助站轉型為十六個家園再造工作室,參予災區長期重建的重任。其中有六個工作室是與南投縣政府合作,每個工作室由各教會認領,再結合當地的民眾。以各災區的家園再造工作室為據點,執行再造計劃,並運用專業社工服務方法進行各項社區重建方案。救助協會則負責資源的開發、分配與建立,人員訓練、督導、管理與技術支援的部分,並提供各工作室相關服務工作之協調。家園再造工作室的救災工作預計五年內完成。

家園再造不僅需要硬體的建設,更需要軟體的建設。為協助災區進行社區總體營造,提昇災區社區意識、社會文化、教育、及生活等層次,以縮短城鄉差距,進而改進社會風氣,重建真正美好的家園,救助會並與各相關公益團體合作進行心靈、家庭、環境、教育、文化等重建工作,及社區關懷、醫療保健與社區營造等服務項目。

牛月蘭說,由於之前台灣並沒有發生過如此重大的災難事件,而且台灣社工人員本來就不足,因此在推動救助工作過程中,發現人力是一項很大的問題,目前各工作室平均有三至四名的工作人員,視各災區的大小而定,但這樣的人力與實際的需求卻有著相當大的落差,常常要一個人當三個人用。因此救助協會也正積極的希望莘莘學子在大學畢業之後,能投入災區社工的工作,當然也歡迎其他社會大眾的幫助,使整個重建的工作進行的更為順利。

王蘋 多元化的社會運動者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王蘋目前擔任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理事,並在許多社會運動的團體擔任義工。對她來說,參與社會運動可以表達她對社會參與的意念,貢獻一己之力。

王蘋是從在國外唸研究所時才開始接觸社會運動的。「我和一群台灣留學生組成一個『台灣研究社團』,藉著演講、座談、發行刊物等活動共同研究討論台灣問題。」王蘋說。當時,她還認識一些黨外的前輩,並與他們互相交換意見。

回到台灣之後,王蘋的第一份工作是老師。但是,這並不是她最想發展的事業,她想要從事的是社會運動,為弱勢者爭取權益。「有一段時間我一邊教書,一邊聲援當時因工廠關廠而失去工作的女工們,陪伴她們並寫文章說出她們的訴求。」王蘋說。後來,王蘋離開教育界,投入社會運動,並加入了婦女新知基金會,成為一個專職的社會運動者。

進入婦女新知基金會之後,王蘋做了許多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改變人事制度。「我覺得一個社會運動團隊應該是平等的、不分階級的,因此我將當時層層分級的『秘書處』改成人人平等的『工作室』,並且讓秘書長換人做做看,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可以擔任秘書長。」王蘋說。不僅如此,她在婦女新知基金會時,也參與推動「夫妻財產平均分配」、「工作平等法」、「反抗性騷擾」等議題。另外,她也是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的發起人,還創立了婦女新知基金會的民法服務專線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的婦女專線─女人104。

後來,因為理念不合的問題,王蘋離開了婦女新知基金會,並且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為性別弱勢族群爭取權益,並試著讓大眾看到比較多元的性別觀點。雖然如此,她仍然積極參與其他社會運動團體所舉辦的活動,而且只要有人需要她,她也會去幫忙。所以,她擔任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的理事,提供法律諮詢、編撰「愛滋病患人權手冊」、參與協助有關婦女的個案;她也在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開辦的「女性自覺團體課程」中擔任講師,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之中,幫助婦女了解性別人權;並與一些同志運動團體共同開辦「同志諮詢熱線」,藉著電話諮商和舉辦聯誼活動,提供同志另一個尋求協助的管道。

對王蘋來說,從事社會運動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認識對社會改造有相同的意念,並可以一起工作的朋友,是最讓人有成就感的。」王蘋說。她很驕傲自己能夠堅持從事社會運動,並且更期勉自己繼續走下去。

路竹會 始終堅持不間斷的義診

【生命力記者/謝美萱報導】每個月到偏遠山區義診一次的「台灣路竹會醫療服務團」已經持續這樣的服務四年半了,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月間斷過,「路竹會」的會長劉啟群笑著說:「我們連颱風天都沒有取消行程,整個台灣都已經繞過三、四次了。」

「路竹會」的緣起是由牙醫師劉啟群號召組成,有感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許多交通不便的山地部落沒有受到良好的醫療照顧,他和同為醫師的一些好友在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組成了「路竹會」,開始上山巡迴義診,定期每月一次,著手原住民醫療服務。後來知道這項服務工作的朋友越來越多,不論是醫師或義工,每一次的義診幾乎都有新血加入。

劉啟群說,每一次的義診,醫療人員加義工總有三、四十個人,包括了醫生二至四人、牙醫三至五人、護理人員六至十人、藥劑師二到四人、檢驗師一至二人。由於每次義診的規劃是,一整天下來一共要到三個部落義診,所以十來部車子都是凌晨三點就出發,一直到晚上九、十點才返回台北,「因為我們沒有塞車的時間。」劉啟群說,為了避開車潮,他們必須早早出門,才有可能順利完成三個地方的義診。

四十三年次,紮著小馬尾的劉啟群,開朗的說起家裡對這份義務工作的支持,也是笑容滿面。「只要有空,我太太和小孩也都會一起去,小孩子就讓他們去發營養品和禮物,他們也很開心。」問起他對於義診印象最特別的的記憶,劉啟群也只是打趣著說:「我們去過這麼多次,再新鮮的事也都習慣了,要說特別的、新鮮的就要去問那些新人了。」

不間斷的義診行程,路竹會幾乎已經走過大約四百個部落診次,建立起一萬多份原住民病例,劉啟群說,他們現在的行程規劃,就是巡迴在這些醫療資源仍然缺乏的地方,如果後來有教會醫院可以提供醫療服務,他們就往其他地方去,因為劉啟群說「不要浪費了醫療資源。」

由於台灣的各處偏遠山區,「路竹會」四年多下來幾乎已經「走透透」,民國八十八年他們走出了台灣,遠征到馬其頓義診,今年二月也前往非洲的賴比瑞亞進行半個月的義診。劉啟群說「現在我們最大的目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需要醫療援助,我們可以在二十四小時之內趕到。」雖然目標不易達成,劉啟群還是樂觀的說,我們可以一直努力。

劉啟群說,「到國外義診是很大的挑戰,而且大家願意犧牲自己幾乎是一整年的假期,還要負擔七萬多的旅費,真的很辛苦,像護理人員如果要負擔這些旅費,從薪水裡扣除掉自己的生活費,說不定要花上好幾個月的存款。」但是劉啟群也說,願意做這些事的朋友,一定是覺得這是一份值得的工作,他們所獲得的也就是精神層面的收穫。

今年六、七月期間,「路竹會」計劃要到南太平洋上的兩個小島上義診,分別是人口數只有一萬和一萬兩千人的「諾魯」和「土哇魯」,劉啟群近期內也要前往探勘,不過這兩個小島一個禮拜只有一班飛機,所以實際去義診時,如何安排有效率的看診和行程安排,也成了劉啟群要動動腦的挑戰之一。

台灣路竹會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中正路325號
電話:02-2912-1001

厝邊鄰里相照顧 健康生活DIY

【生命力記者/陳正娜報導】台北市中正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終於在眾人的努力之下,在二月二十五日成立了,期望能夠透過鄰里的合作,讓居民瞭解到健康生活的重要。

負責中正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的紅十字會台灣省分會的服務組組長廖淑慎表示,希望能夠以「生活圈」的概念,讓民眾互相影響,自覺到健康的重要,進而幫助鄰里居民,並運用中正區在地的資源、熱心人士的參與,用人際的網絡傳達健康的概念,有別於以往由政府宣導的方式。

「社區健康營造中心」以兩方面作為推廣的重點,包括居民自己對於健康生活的促進、個人健康習慣的養成。譬如,「潔牙保健康」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正確的刷牙方式。廖淑慎表示,其實「健康生活化、生活健康化」就是「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的目標,同時也喚起民眾對於健康檢查、疾病篩檢的重視。另外一個方面則是結合社區熱心居民,對於獨居、失去行動能力的長者給予長期的照護,也學得如何照顧自己家中的長者。

廖淑慎說,推廣過程是採種子萌芽的方式,由每一位鄰里長把健康是自我責任的概念,以一戶傳三戶,三戶傳十戶的方式,成為一個種子圈,進而成為鄰里圈。除此之外並舉辦健康活動,透過與中正區內的大型活動結合,讓居民能夠共同學習。

這個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是行政院衛生署社區健康營造計劃的一部份,期望能夠用三年的時間,以民間組織的力量,激發民眾自動自發對自我健康的維護。而中正區內則先選定八個里,約一百六十五鄰,一萬七千七百七十戶,進行推廣工作。廖淑慎表示,這個計劃是在剛起步的階段,但是參與的人都很積極熱心,在開會的時候,每人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畢竟健康是長久的,必須要全民參與。

台北市中正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

地址:台北市博愛路二百三十巷六號

電話:(02)2366-0976

2000年5月2日 星期二

簡鴻模 深入部落整理原住民祖譜

【生命力記者/林淑宜報導】簡鴻模老師除了在輔大宗教系任課外,也是輔大努瑪社的指導老師。在社員的心目中,簡鴻模雖然是漢人,但他比原住民還更像原住民。

他畢業於輔大宗教研究所,從學生時代就熱愛參加教會活動。提及為什麼不繼續深造而直接投入推動原住民文化。他說原住民文化正在快速的消失,在原住民文化中並沒有文字的記載,一切靠口耳相傳。而部落中的老人逐漸凋零,沒有趕快趁現在做口述歷史和田野調查就來不及了。

簡鴻模以身為泰雅族的女婿為榮,他利用閒暇之餘,與妻子到各部落做田野調查。他說現在正在幫原住民做整理祖譜的工作,在原住民文化中並沒有文字,一切都是靠口耳相傳﹔也唯有藉由做原住民的口述歷史和整理祖譜,為保留原住民文化做些努力。

努瑪社副社長陳翠臻說,簡鴻模老師熱心推動原住民的活動,即使受到打擊也是硬撐了下來。他可以只為了看一個泰雅族的巫師而走一兩個小時也不嫌累。而一般漢人要調查原住民文化並不受到原住民的歡迎,但簡鴻模請他的妻子代為翻譯,克服了這些壓力和困難。

在學生的心中,支持簡鴻模的原動力是什麼﹖陳翠臻說簡鴻模從年輕時就很關心原住民文化,可以從發生在他的一個很可愛的小故事就可以看出﹔簡鴻模家住南投草屯,她的妻子住在仁愛鄉,為了要娶她妻子,接受泰雅族嚴苛的試練。將近半年的時間,每天從山上扛高麗菜到山下的市場去賣。

而簡鴻模也很鼓勵努瑪社的社員,回自己的部落幫部落整理祖譜,為自己的部落寫歷史。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