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1997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育仁啟能中心給的是一技之長

【記者余惠文/生命力報導】「餓不餓,要不要吃塊麵包?」「小明,別再鬧了,快過來!」老師們對著他們那一班不太會管理自己的學生嘶叫著。二十幾個年齡從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辦公室嘻鬧、四處走動,也有的在怔怔發呆。這就是育仁啟能中心下課的情景。

育仁啟能中心所收容的是一群智能不足的「大孩子」。他們和一般人一樣需要學習,只是所學習的內容很不一樣。育仁希望它的學生能像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就業,得回生存的自尊。於是,在課程設計方面,有生活教育課和戶外教學,帶學生到郵局,教他們寄信、存款或到圖書館學借書以及教他們從事各種日常生活的活動。另外,育仁為了讓他們將來有謀生的能力,因此設有職業訓練課程,教導他們製作抹布、編織和做陶藝。


曾經有個中度智障的學生,接受育仁支持性就業輔導,在老師的陪同下到麥當勞工作。在過程中,學生因為學不會和克服不了生理狀況,而一度很洩氣,但是老師仍不放棄地在旁協助他,給他鼓勵和指導,後來他慢慢熟悉了,才讓他獨自工作。育仁的老師徐秀貞說,由於在其他方面這些孩子沒法與一般人競爭,加上他們本性也比較敦厚,因此只好以工作態度取勝。育仁要求他們注意工作品質、守信用、工作要專心。

育仁的學生所做的工作,以清潔、餐廳和超商等工作為主。此外,對於一些工作能力較差的學員,育仁則安排他們到龍山的庇護工廠去工作。庇護工廠主要生產抹布,也有向外面的工廠、公司代工,那些工作能力較弱或家人無法照顧的學生,就留在庇護工廠裡工作和學習。

另外一位育仁的老師陳怡菁表示,由於市場上適合智障朋友的工作較少,加上一般大眾對於智障者不了解,因此會產生排斥的心理。有時雖然有工作機會,但是因為交通、學生的情緒和家長的配合度等原因,導致沒有適合工作的學生。她說,在輔導過程中,學生的情緒起伏較大,有時愛發牌氣,耍性子,老師也難掌握。這就是育仁啟能中心所遇到的因難。

陳怡菁 樂於被誤認為智障者

【記者余惠文/生命力報導】有一次,一群到陽明教養院參觀的學生,看見院裡的智障學員所做的聖誕卡片都讚不絕口。其中有一學生看到一位嬌小的女生敏捷、熟練地在製作卡片,他驚嘆地問道:「這是你做的嗎?」女生點點頭。接著,其中一人拍拍女生的肩膀,對院內的老師說:「你這個學生真厲害,卡片做得很漂亮,剪刀也拿得很好,不輸於一般人嘛!」老師笑著說:「她不是我們的學生,她是育仁中心的小陳老師,來這裡實習的。」大家此時才恍然大悟。

陳怡菁,又名小陳老師,在育仁啟能中心工作已有四年了,對於接二連三被誤認為是智障學生,個性活潑健談的她倒覺得很高興,因為那讓她覺得自己被這些孩子接納了,能跟他們一起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分享他們單純的想法,享受他們給予她的愛和關懷。



在陳怡菁眼中,智障兒有他們純真可愛的一面。譬如說有一位學生在二十歲左右就來到育仁,現在已四十多歲了,但是卻不願離開,還常常幫忙中心的清潔工人掃地。有一位學員很喜歡撕日曆,常常要勞煩老師們注意他有沒有撕過頭。以前還有一位記性很好的學生,他的記憶力之好,使他常常幫忙叮嚀一些別人遺忘的事物,他甚至能推算公元前某天某日是星期幾。

「他們有些叫不動、推不動,我把他們稱為土地公、土地婆。」陳怡菁說,「有時候會不知道怎麼教他們進步。」她表示,他們如此的被動,上課時,不主動參與,有時連便當也不主動拿來吃,要老師叫他吃。中心是否應該改變授課方式,採用一對一的方式呢?可是這個方法不見得有效,而且師資經費也是個問題。學生情緒的不穩定,也是造成教導他們進步的一大障礙。中心就曾發生過一學生拿起玻璃瓶丟到樓下的危險舉動。

雖然在教學上,陳怡菁有種感到難以突破的困境,但在支持性就業輔導方面,還有令她感到蠻欣慰的地方。在做支持性就業輔導時,她需要帶學生到工作地點上班,她的責任從教導學生如何搭公車去工作開始,然後教導學生如何工作,如何克服不適應的心理,一直到把他們安全抵家為止。她說,她也因此學會做不少的工作,因為當學生不會做或耍性子不做時,她只好自己做。她也在這樣的機會下,認識很多學生的同事和老板。他們對於陳怡菁工作表現和態度方面的肯定,對她來說是莫大的鼓舞。

陳怡菁對於那些給予她和學生關懷與包容的同事老板們,深感感謝。另一方面,同樣地,學生的父母對於老師的用心和認真,也會滿心感激,有的甚至會送上一些禮物以示心意。

1997年11月1日 星期六

別給孩子貼上標籤

【記者余澤綿/生命力報導】「小玲啊!抽煙對身體不好喔!」陳老師對進辦公室找張老師的學生說。「你怎麼知道我會抽煙?張老師還說了些什麼?」小玲冷冷地問陳老師。

大學剛畢業,在國中教國文的陳老師,坐在小玲他們班導師張老師的旁邊。張老師常會和她聊到學生的問題。上次小玲進辨公室,照例向陳老師笑笑打個招呼,才拿作業給張老師檢查。小玲離開後,張老師迫不及待地告訴陳老師:「她是個問題學生呢!會抽煙!」


在這之前,陳老師一直為小玲的友善感到開心,畢竟剛到一個新環境,友善的微笑是很安慰人心的。現在發現對她微笑的竟然是一個”問題”學生!「有一剎那的時間,我對這孩子感到失望!」但陳老師再想想,抽煙是對身體不好,但也不至於就可以算是「問題」學生吧!大學同學中也有很多會抽煙的,怎麼沒有被用”問題”的眼光來看呢?

「我覺得很難過!」陳老師說。「如果每個人都用這種眼光看小玲,認定她是一個”問題”,是一個壞學生,那她會變成怎麼樣的一個人呢?能不學壞嗎?」

女警隊陳小隊長表示,在她們接觸到的一些青少年的案例中,除了家庭因素外,也有許多青少年是因為在外被貼標籤,被認定是壞孩子而開始自暴自棄的。

「導正他的行為,但別忙著告訴別人:『他是個問題!』」陳老師說出她的看法。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