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習得技能兼奉獻社會 婦女活出自我

【記者邱欣怡/新北市報導】「參加婦女學苑串珠課程讓我不僅得到一技之長與成就感,也讓我懂得回饋,到資源班教導小朋友串珠,讓我得到更大的滿足與自我成長。」這是去年婦女學苑學員蔡惠真從課程中得到的最大感想。

抱著充實自己,不浪費時間的態度參加課程。 蔡惠真上完串珠課程之後,從串珠習得成就感外,也開啟了她對手工藝的興趣。也能藉由上課時間,與同學切磋交流,拓展人際關係與增進溝通技巧,也使自己的個性漸漸開朗。

蔡惠真進一步說:「習得一技之長之後,我覺得要奉獻出去,幫助更多的人。」由於她自己的小孩也是資源班的小朋友,自己的小孩成長後,希望能進而幫助更多小朋友,她開始到三峽鳳鳴國中與安西國小教導資源班小朋友學習串珠。從教導的過程中,她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講解製作過程,小朋友們才能跟上製作步驟。有一次教導小朋友做聖誕花圈,只是個綁死結的步驟,就是小朋友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頻頻舉手問:「老師怎麼做?」也因為這樣教學上的成就感,使她不再活在悲觀態度當中。

從教導過程中也讓蔡惠真培養出耐心。做好的成品也會在學校舉辦的跳蚤市場上義賣,讓小朋友增加非常大的成就感,她說:「死讀課本讀不來,不如用另外一種方式讓小朋友們學習,作品義賣後,他們也可以獲得成就感,明白自己能夠貢獻才能。」小朋友都會開心的說:「我也可以做的到!」

另一位王白燕也是在去年參加婦女學苑課程,當中一堂婦女成長的課程,希望婦女們能夠了解青少年與親子關係議題,就去參觀了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那邊有視聽室、運動區域、電腦室,提供青少年一個正當休閒活動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社工,會給青少年進行心靈層面輔導。所以她認為這邊環境非常好。

參觀完之後,王白燕認為自己也能為青少年服務,所以就到青年中心擔任志工。平時就與青年中心的青少年聊天,解決他們學業或家庭問題,很快的也與他們打成一片。她說:「進而也增加自己對現在這一輩孩子想法的了解,讓自己與小孩的關係拉近。這是收穫最大的地方。」

實行十一年的婦女學苑,今年將改制為婦女大學。新北市社會局社區發展與婦女福利科科長黃淑惠表示,最大的不同在於從學期制改為學年制,使婦女能夠在課程上學習得更深入。今年課程強調發展婦女自我成長,開設有領導人訓練等特色課程,提高婦女公共議題參與的意願。她說:「可能不需要到從政,但至少能夠使婦女在社區上能夠參與公共議題,晉升為領導的角色。」


延伸閱讀

新北市社會局

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facebook

新北市志願服務暨婦女資源中心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摩登原始人 排灣小蔡

【記者陳佩儀/台北市報導】摩登原始人-飛鼠報報是第一屆雲豹新聞獎族語新聞播報獎的佳作。「摩登」從字面來看,似乎與原住民族扯不上關係,但大部分的原住民給人的印象是活潑、開朗、有生氣的,所以便以「現代都會原住民」引伸「摩登原始人」為名。

摩登原始人是由教育電台所製作,主持人蔡文祥又叫排灣小蔡,母親是東排灣族、父親則是來自宜蘭的漢人,因具有原、漢兩血統,站在「部落vs.都會」、「原住民族vs.漢民族」的角度,來展現原住民文化、音樂、美食、神話傳說、生態智慧及部落新聞,使節目從多元的方向探討各主題。

蔡文祥說,以前主持旅遊節目時,有一次和聽眾一起去馬來西亞的沙巴,看到當地原住民的表演及呈現出來的文化後,心裡在想:「為什麼他們能做這麼好?為什麼我身為原住民,卻從沒有做過原住民的節目?」因此開始投入原住民節目的規劃製作

而飛鼠報報這單元,是有感於社會上充斥著許許多多各類新聞,政治的、財經的、藝文的、文教的、娛樂的、八卦的甚至情色的、黑色的,但屬於原住民的新聞卻少之又少,故飛鼠報報特別選播屬於原住民的各類新聞,例如原住民族祭典活動、藝文訊息、部落新聞、福利措施及原住民族政策宣導等 。

蔡文祥以輕鬆、詼諧的說報方式,異於一般新聞嚴肅刻板的報導,讓在都會地區的原住民及一般關心原住民消息的聽友,也能知道部落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更使部落的原住民朋友,藉由飛鼠報報了解政府所推動的福利政策及配合政令宣導。

蔡文祥指出,在少有族語新聞的傳媒之下,目前摩登原始人聲聽人口已超過十八萬人次,使用人口最多的阿美族母語及國語雙語穿插播報,以利懂母語的朋友收聽外,更讓許久未聞的部落聲音的族人在節目中溫習族語。而國語的搭配,也讓一般聽友明白內容的闡述,以達節目族語文化傳承及資訊傳遞。

蔡文祥說:「比較特別的是,我們還會到部落,教育電台把錄音室搬到原鄉部落,等於就是一個Open studio,請族人參與整個節目的錄製。」可以在大自然做節目,還可以看到族人,這是廣播比較突破的部分。

蔡文祥說:「我得這個獎是族語新聞播報,但坦白說,我不是那麼精通族語,而播報新聞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在這單元我邀請各族的族語老師來播報新聞,我認為這獎是所有原住民語言老師的獎,並不是我個人。」


延伸閱讀

排灣小蔡部落格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雲豹新聞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ECO御宅綠活情報》 綠色生活倡導者

06
Joseph(左)與Stella(右)共同經營《ECO御宅綠活情
報》環保部落格。記者鄭穎暄/攝影
【記者鄭穎暄/台北市報導】環顧你的身邊,是不是有瓶裝水、飲料杯、塑膠餐具等充斥四周?該如何減少對環境的衝擊?利用網路傳播將綠色生活的概念散播出去,《ECO御宅綠活情報》部落格是其中一員。這個部落格在二○○九年三月由一對夫妻周思萍(Stella)與林俊佑(Joseph)創立,不把自己定調成嚴格的環保運動家,而是分享自己觀察到的綠活常識、新知,希望實踐環保能更貼近現實生活。

Stella原本是在行政院工作的公務員,而Joseph是政治行銷的公關,兩人在歷經多年的工作後,因為想過不一樣的人生而創立了創意行銷工作室,承接以往工作的性質,接了許多政府行銷案、參與大小選舉製作電視廣告、平面文宣等,沒想到讓自己更累。直到前年愛犬生重病,因而開始研究有機蔬食、無毒狗食,Stella說:「用食物幫助狗後,決定也開始幫助自己。」

Stella也說,因為原本的生活疲憊沒有品質,而愛犬給了他們一個尋求生命出口的轉機。他們當初對綠色生活充滿許多問號,在看了許多國外相關網站後,覺得環保生活可以過得更有趣、更具風格,不一定要過得很簡樸,可以穿漂亮的衣服;也可以用時尚的家具;廢物再利用也可以很有創意,基於這樣的想法,把國外的趨勢和有趣的事物帶給大家。

很多人以為Joseph和Stella是看到環保趨勢才有這個部落格,但Stella說:「我們只是寫了半年才發現很多人會看。」國中小老師還把他們文章當教材。Stella說,台灣環保這塊大多都落在公共政策層次,大家知道要節能減碳,但還是天天在用拋棄式碗筷、喝瓶裝水,知道和做到之間還有距離,「你知道,但你不會做到。」

關於挑選部落格文章,Stella說部落格是很主觀性、很個人化的書寫的地方,他們設定議題首先要有趣、新鮮,可以是音樂、設計、有趣影片,努力貼近生活,例如介紹德國軍營變身的太陽能學校,或用廢棄輪胎製造時尚飾品,至少不要讓讀者覺得太無聊、讀不下去。

很多讀者也會給予回饋,Stella感到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讀者父親過世後,了解到有毒化學物質充斥環境對人的傷害,而開始從事有機事業;還有在巴黎的台灣人想在巴黎賣環保產品而詢問他們意見等。Joseph說,甚至很多讀者是他們的老師,可以給他們很多意見。他們認為在經營部落格的過程中,「學習是最大的享受」。

經營《ECO御宅綠活情報》期間也有很多廠商找上門,Stella說,在廠商的善意下,即使他們不滿意商品,他們也不好意思寫,更不希望網站成為廣告的平台。加上許多讀者詢問如何買安心的綠色商品之下,他們決定另闢一條管道來滿足這兩項需求,因而去年有了《綠好物》的綠色生活商品網站出現,他們將好商品放在《綠好物》上,將部落格和商業分開,「在綠色事業跟道德良知之間尋求讓自己舒服的方式。」

Stella說,電子商務是透過很多瑣碎的細節才能出現一個商品,從一開始選擇商品,她盡量做個挑剔的消費者,嚴格檢視每個商品成分,希望有檢驗報告,還要符合無毒、有機等環保條件才能讓她放心,而透過「綠好物」的運作,也為經營部落格帶來微薄的收入。

然而《ECO御宅綠活情報》經營並非一帆風順,在部落格成立不到半年時,他們分享了一篇文章有關瑞士知名水壺品牌公司的總裁發布聲明,幾年前水壺產品使用了有害人體的化學物質作為塗料。Stella說,她原本也因為想買這個水壺才知道這個消息,沒想到引發台灣代理商回應他們翻譯文章有偏誤,有可能採取法律行動,當時台灣主流媒體沒有報導,《ECO御宅綠活情報》第一個把消息告訴台灣消費者,只是站在消費者同理心來分享消息,卻遭受對方公司質疑動機。Joseph說:「寫部落格第一次面臨法律的問題和這麼大的討論。」,甚至許多網友的聲援也被對方說成是自己偽裝的,令Joseph和Stella感到莫名其妙、滿是無奈。

而後主流媒體報導以及許多網友的支持下,加上讀者到消保會申訴後,台灣消費者才有了換貨的保障,Joseph和Stella很感謝這件事情可以讓台灣消費者爭取到該有的權益,同時也覺得台灣代理商雖然揚言要告他們、公關處理方式不對,然而也可能是受害者,因為母公司可能沒有給台灣代理商足夠的資訊,造成他們負面形象,甚至商品下架等。

Joseph說:「打擊廠商不是我們的初衷,只是簡單的揭露資訊。」Stella說,經過這麼大的風波後,以後牽扯到廠商立場的文章都會特別小心處理,讓媒體自己去說話,不去搶第一手訊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處理後續,但若主流媒體不報導,到時沒有人知道也是問題。

Stella說,如果部落格可以有任何一點正面影響,是一件好事,但在兼顧生活和書寫中,難免會沒有動力,寫作的過程很孤獨,一開始沒甚麼人看,甚至懷疑自己為甚麼而寫,但部落格的影響超乎了她的想像,譬如有次誠品書局商品企畫負責人邀請《綠好物》設立專櫃,原來那位負責人是他們部落格的讀者,更曾因部落格文章去認養了白海豚。Stella說,很多人看了部落格文章才覺得環保不是別人的事,而是離自己很近的事。

雖然Joseph和Stella說他們不是投身在第一線的環保運動家,當初也根本沒想過要透過部落格做些甚麼、做大事業等,只是透過「小小的書寫」行動讓綠色生活與大家更接近,Stella說,其中「很多企圖或期待是你真正在做才慢慢產生的。」

《ECO御宅綠活情報》部落格經營到現在兩年多了,當環保議題慢慢成主流、主流媒體開始關注綠色設計,他們現在反而希望回到基本面,分享綠色消費常識,讓消費者知道怎麼去選擇綠色消費商品,特別是當他們有更多讀者時,就更有責任做好自己的角色,Stella說他們就像一個微媒體,邊思考部落格的走向,邊修正部落格的書寫方向,同時希望更多人加入這個綠色生活媒體,共筆分享綠色資訊,在共筆平台跟品質掌控間也會注入更多努力。


延伸閱讀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面對性侵 智障兒「繪」說不

【記者吳韻恬/台北報導】智障者家長總會在二○一○年第一屆以「做自己的主人」為主題發起的繪本專案,向社會大眾徵件,兩件首獎作品「小刺的故事」、「豆子!來玩!」在今年印製成冊,供全國各校及身心障礙機構、家長索取,鼓勵親子、師生共讀,一起討論如何「做自己的主人」,學習保護自己勇敢表達,可以郵戳為憑索取繪本,只要填申請單再寄到智障者家長總會即可申請繪本。

內政部家暴及性侵害防治通報資料顯示,在身心障礙者的分類十六類中,智障者的受暴率是高達百分之五十的比率,智障者在面對性侵時,記憶、陳述的能力都比較薄弱,最近社會新聞不難發現身心障礙者的受暴率是提高的。為了提升智障者對性侵的防範意識提高,就將智障者家長總會舉辦的「做自己的主人」人身安全繪本創作比賽的優秀作品製作成教材,讓智障者能夠更容易了解性侵的知識。

曾雅倫說,雖然智障者學習上需要比一般人花更多的精力,但是他們也是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經過引導是可以讓他們了解知識的,他們出版的兩本繪本就是希望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智障者能夠試著從繪畫中獲得其涵意,像是圖畫的故事敘述一頁都只有一句話,還有大部分是以對話方式來說明故事情節,而且影片圖像容易引起小朋友的興趣。智障者家長總會公關組長林筱婷表示他的同事林珊嬿的孩子就是唐氏症的,發現一打開繪本給他看,馬上就對繪本感到興趣,拿來翻閱,林筱婷說:「這就已經有達到我們製作繪本教材的目的了,孩子會自己對繪本產生興趣」,經過重覆不斷的教育就可以教導他們應有的面對性侵時的態度。

「智障者對於自己是否有被性侵常會不自覺」,曾雅倫說,繪本中的主角自己遇到的故事可以讓小朋友對於故事中主角的反應過程中得到答案,設身處地的想自己遇到同樣的情況會怎麼做,在智障者性侵的案件中,常常都是附近的熟人犯案,但是受害者往往因為智能障礙所以無法完整的陳述情況,明顯的好欺負,但是繪本沒有限定只有給智障兒童閱讀,只要是小朋友們都可以閱讀從繪本裡,也可以學習保護自己,比賽中挑選繪本的標準也沒有侷限,希望大眾一同參與關心智障兒性侵的議題,了解社會上有不同需求的存在。

繪本教材是依比賽分組分別從未滿十六歲組和年滿十六歲組挑選出的首獎。「小刺的故事」作者是就讀高師大附小年僅八歲的陳彥妘,之前她就有獲得數十次的繪畫獎項,「小刺的故事」是她的第三本繪本作品,她用擬人法的方式以動物小刺蝟主角,描述小刺蝟「小刺」遇到大野狼性騷擾感到害怕,趕緊回家跟媽媽報告,媽媽教導小刺可以告訴狗狗警察,讓兒少智障者看故事了解如何保護自己。

另一個繪本教材是「豆子!來玩!」作者是黃天佑,他本身是商業設計出身,現為雜誌社美編,「豆子!來玩!」以大家熟悉的「官兵抓強盜」遊戲,藉由主角豆子渴望同儕認同,忍受在遊戲中被霸凌為主題,後來經過婆婆一次即時保護流浪狗被小孩毒打,讓豆子了解自我保護的重要。曾雅倫表示歡迎老師來使用他們的教材,同時也希望透過繪本提醒社會大眾社會上還是有智障者的議題需要被關心。


記者吳韻恬/製作


延伸閱讀

智障者家長總會

智能障礙

七個惡男性侵智障女竟判無罪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鄉印漂移》看見外省第二代的失落傷口

01
《鄉印漂移》導演許富美分享創作這部紀錄片的原因。/攝影 王湘綾
【記者王湘綾/台北市報導】《鄉印漂移》紀錄片的英文名字是,「The imprint of Drifting」意思是一種漂流感的印記,導演許富美表示,這部片子,探討的是外省第二代在台灣的生長經驗,「漂浮不定就像是外省第二代的潛在基因」,不斷隨著生活和情感的改變去尋找自己的身分認同。

之所以拍攝《鄉印漂移》,許富美表示,自己跟丈夫分別來自本省和外省,兩種不同情調的家庭,藉由深入了解夫家,「我想探討兩個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對身分認同的差異性」,許富美花了七年的時間,記錄丈夫丁仁傑一家人的生活,並藉著歷史資料和拍攝畫面的交錯呈現,才完成《鄉印漂移》這部作品。



02
導演許富美(右)、主角丁仁傑(左),分享《鄉印漂移》拍攝過程。/攝影 王湘
《鄉印漂移》裡有一段提到,丁仁傑的母親以前在山東,是大地主的女兒,當山東被攻陷,共產黨把全村子的人集合起來進行清算,母親整個家族被共產黨抄家,只好搭船,逃到台灣來,許富美說:「拍完這部片子的感想,是很心痛的」,了解公婆的故事後才知道,國共內戰讓外省人不得不離開家園,帶著很無奈的心情才來到台灣。

對於外省人來到台灣,許富美說,台灣人經歷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統治,被當成次等國民,所以聽到國民政府要來到台灣,內心很歡迎,沒想到國民政府一上岸就派駐軍隊,對台灣人進行高壓統治,加上二二八事件的衝突和白色恐怖,使得本省人對國民政府感到抗拒,連帶地對跟國民政府一起來到台灣的外省人們,在情感上產生排斥。

許富美說,在這塊土地上,外省人背負著本省人對國民政府的投射,既跳脫不掉歷史的枷鎖,又看不到回到家鄉的可能性,藉著這部片子,導演想讓社會大眾看見外省人在台灣生活的心境。

03
丁仁傑分享身為外省第二代,在台灣成長的生命經驗和心情。攝影/王湘
身分認同上,許富美說,對外省第一代來說,身分認同不是問題,他們對家鄉的情感很強烈,而外省第二代實際上在台灣出生、成長,但被父母灌輸很多對家鄉的情感,小時候丁仁傑從沒去過山東,卻憑著想像夢見了山東,「外省第二代對原鄉的想像,很難割捨」,也讓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是台灣還是大陸?他們是台灣人還是外省人?有更多的矛盾。

一九八O年代台灣主體意識崛起,丁仁傑說,在團結民眾的過程裡,政治人物為了增加社會凝聚力,需要找到妨礙「去中國化」的要素,進行排斥,以凝聚民眾團結,外省人則因為血緣被當成第一個目標。

許富美說,政治力量的介入,讓台灣人沒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族群劃分的意義,「族群劃分的用意應該是讓人認識自己的血緣跟身分」,但外省第二代卻因此成為去中國化的政治標籤。

04
觀眾賀湘儀(左二)在放映會結束後,與其他的觀眾一起交流觀賞心情。攝影/王湘
看過《鄉印漂移》的賀湘儀說,自己的父親也是外省第二代,成長的過程中,他看見父親因為外省第二代的標籤,長久以來被痛苦帶著走,一生中沒有離開過台中,「就好像是要緊緊抓住這個地方」,找尋對根和土地的認同,第一代是離散的一代,他們的傷口很明顯,也很容易被同情,但對於第二代來說,他們的痛苦卻很難被陳述。

被問到如何定義外省第二代,丁仁傑說,「我會定義外省第二代是不能講出口的正當性失落的一代」,第二代背負上一代沒有解決的政治衝突,內心的情感卻沒有宣洩的管道,也無法被理解,只能帶著失落感和歷史的包袱,活在自己建構的堡壘中。

因為這樣的失落感,許富美說,外省第二代對身分認同的選擇,就隨著工作、生活和情感,不斷的再改變,「不斷地尋找我是誰?我的根在哪?和我要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

05
放映會結束後,觀眾(右)向導演許富美(左)討論《鄉印漂移》的內容。攝影/王湘綾
被問到拍完這部片的感想,許富美表示,拍這部片以前,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就是台灣人,拍完以後會開始思考所謂的台灣人是基於什麼樣的標準和基礎之上,「社會應該用更開放、多元的角度去討論身分認同的問題」,不要拘泥在省籍、血液和族群,而是把重點放在如何跟身邊的人相處。


延伸閱讀

鄉印漂移紀錄片簡介

一個六年級外省第二代的恐懼:世世代代的綑綁/作者陳甜

新生一號出口紀錄片座談會資訊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SHOW影劇團 「秀」出影響力

【記者王文萱/桃園報導】縈繞著悠閒氣氛與充滿藝術氛圍的空間,濃烈的咖啡香在「阿助那裡咖啡館」香氣漫溢,還有一群在咖啡館裡演戲的人,他們不是專程來喝咖啡,他們也不是專程來享受咖啡館悠閒的時光,但他們在咖啡館邊演戲邊喝咖啡。「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這句話無疑是這些人的寫照,而他們是SHOW影劇團的團員們。

SHOW影劇團成立於二○○八年,由團長陳義翔、藝術總監謝鴻文、執行長李美齡三位創作者帶領,致力推動戲劇教育與戲劇活動推廣,以創造、挖掘生命中的感動故事為核心精神,以激發各階層民眾對於戲劇的認知與參與。

劇團成立以來曾經協助指導桃園縣觀音鄉保生村的大番薯劇團、桃園縣龍潭鄉中正里的哈客串劇坊,並且協助桃園縣社區大學開設社區劇場課程「表演讓你富有」,在二○一○年九月也成功舉辦「咖啡館小戲節」,入選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社區培力計畫,創造新的社區劇場表演形式並且大獲好評。陳義翔表示當初返鄉創團,是因為感覺:「桃園的文藝氣息實在是太少了,和台北的文藝活動相較之下,真的很需要我們去推動。」

SHOW影劇團現階段著重發展親子劇場、青少年劇場、社區劇場三部分,未來長期之計畫則加入專業劇場,陳義翔說:「現在正積極促成桃園縣第一個咖啡館形態小劇場空間的誕生與運作,而這個咖啡館就是『阿助那裡咖啡館』」。「阿助那裡咖啡館」的經營者呂文助說:「和團長結緣後,因為認同他的理念才免費共應場地讓他的劇團在這裡自由發揮。」他表示,雖然對戲劇沒什麼概念,但愛好自由的他認同團長,也支持團長。

SHOW影劇團有鑑於劇本創作一直是文學創作中最弱勢的類型,再加上國內針對青少年劇本創作之研習課程更是匱乏,SHOW影劇團成立以來便以發展青少年劇場為工作目標之一,在謝鴻文規劃下培養發掘青少年劇本寫作人才,以專業的工作坊形式帶領青少年學習劇本創作。二○一一年二月工作坊結束後的劇本集《騷動:青少年劇本集》預計六月出版,學員之作品並將由SHOW影劇團持續安排公開演出,讓閱讀從平面到立體動態,可以吸引更多欣賞者,擴大影響力。

今年四月九日剛剛渡過三週年的SHOW影劇團於「阿助那裡咖啡館」舉辦團慶活動,同時發表環境劇場形式的小品演出《咖啡館裡的小精靈》。這齣戲由六位演員在咖啡館實境演出咖啡館內的故事。故事內容是述說咖啡館裡苦思創作靈感的作家以及兩位好朋友在閒話家常,透過靈感小精靈的指點,讓這些人都能夠將午後的一陣雨所影響的壞心情一掃而空,而作家靈光乍現,心情也豁然開朗。

觀察SHOW影劇團的排演後,謝鴻文說:「表演的最高境界是當你熟練的時候,你其實會放掉你所有在記的台詞與動作,藉由隨機反應來詮釋戲劇。」他表示,最重要的是將自己融入戲劇,才會心領神會。演員黃雅君提到自己因為愛演戲,所以加入這個團體。而問到她是否會因此影響家庭,她肯定的回答:「不會!家人都很支持,也認為這是很好的活動。」採訪這齣戲的其他演員,也都是一模一樣的答案,林富美認為,參加劇團之後,會比較直爽、豪放的去表達想法,會看到人跟人之間的付出,不用太在意批評,因為所有的批評都是真誠的,所以在劇團裡也能增加人際互動。李美齡更表示:「戲劇會讓家庭成員關係更密切。」就是這樣親近交融在一起,讓SHOW影劇團團員都像家人一樣。

談到SHOW影劇團未來的規劃,「未來每年九月都會繼續舉辦咖啡館小戲節,在每年七、八月會先舉辦工作坊培訓,接著在九月做發表。」謝鴻文說咖啡館小戲節是SHOW影劇團和社區最親密的連結,戲劇藝術的生根,期望更多社區居民的認同加入,用戲劇作媒介,演出社區的故事、人的故事,陳義翔相信一個好的演員會是需要許多豐富的生命經驗,而非科班出身的素人也能轉變成劇場工作者,讓社會大眾有一個新的方向,「共同創造出專業的戲劇藝術來撼動台灣、感動這個世界。」



記者王文萱/製作


延伸閱讀



SHOW影劇團

SHOW影劇團粉絲專頁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SHOW影劇團資訊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神農蕉李世統 「蕉」出未來

【記者王鈞生/台北市報導】李世統與父親李成地在屏東種植兩甲的香蕉長達四十多年,使用無藥及自行研發的有機肥作為基礎,更在二○○三年獲得神農獎的肯定。父親李成地獲獎後,深知品牌建立的重要性,為了與市場做區隔,便註冊了「神農蕉」商標,期望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香蕉,更建立台灣品牌和國外蕉的競爭。

無農藥栽培是神農蕉最大的堅持,李世統表示,台灣農業濫用農藥情形非常嚴重,往往是農友的專業知識不足,加上農藥行的推銷、政府對農藥問題的不重視,造成農藥過度使用。如果買到含有農藥的農產品,反而會越吃越不健康。

李成地早期也聽從長輩使用農藥,最後卻漸漸地發現農藥傷害土地的問題,於是自己學習如何正確用藥,進而減少農藥。李世統說,父親研發完成的有機肥料,全面取代傳統農藥使用,以數十種配方而成的有機肥,內含有很多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李世統驕傲的說,當時黑心病盛行,父親所研發的配方,正好對抑止此種病菌有效,原本有意推廣,但礙於法規問題,只能當成商業機密保存著。黑心病大多發生在11至12月採收的冬果果實,在發育期間,若遇到寒流來襲,且連續數日氣溫降到13度以下所採收的果實會失去原本的風味,黑心病的罹病率甚高。

李世統小學四年級後便常在香蕉園玩耍,他苦笑的說:「這也讓我被迫學習管理蕉園,雖然小時候會叛逆反抗,但隨著自己的長大,也越加深自己的使命感,對於老爸一手所創的神農蕉品牌,有責任繼續的傳承下去,未來朝多元化發展。」

現在的神農蕉園區如同一個小型天然生態公園,蝴蝶、青蛙和許多昆蟲隨處可見,其中更不乏一些鳥類出沒。李世統說,園區內到了夜間會有螢火蟲出來覓食,螢火蟲的出現代表環境品質要有一定程度,最怕就是農藥與汙染源,這也是對環保的保證。此外,他說園內可看到不少的蛇類蹤跡,偶爾會碰到毒蛇,所以在務農時所有工作都必須穿著雨鞋,以策安全。

香蕉價格波動大,與東南亞的香蕉競爭也相當激烈,使得國內香蕉滯銷,李世統表示,政府常常將滯銷的農產品收購,但是他認為,應當建立一套健全的產銷制度,將內銷與外銷分開,或是畫定某塊地主攻外銷市場等,讓農產品出口量增加,與東南亞香蕉競爭,對於眾多挑戰與市場開放,李世統說,首先希望能將香蕉品質達到一致化、標準化,讓口感不至於差太多,也由於香蕉作物在台灣並不難種,但品質參差不齊,再來要將神農蕉品牌持續推廣與其他的香蕉品種做分隔。

香蕉好吃的秘訣,在挑選時可選擇果蒂較短、果實較豐厚且紮實,在外觀上,蕉皮上呈現自然出現的黑色斑點,顏色上鮮豔為主。而近年天氣變化較大,李世統說,溫差大容易讓果皮裂開,但這不會影響到果肉的品質,而一般要種出兼有香氣、甜味都並不困難,但是Q度才是香蕉最大的差別之處。


延伸閱讀

黑心病

神農蕉

香蕉研究所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慈芳關懷中心唱出病友心聲

02
慈芳關懷中心樂團負責人李慈湄(持吉他者)與病友小牛合唱作品
【記者馬叔安/新北市報導】音符的力量有多大?一把吉他、幾張折椅,能創造出多少扣人心弦的樂章?幾句簡單的旋律能傳達多少埋藏心頭的秘密?如果你曾在週五下午走進台北土城的慈芳看護中心音樂教室,你看到音樂對生命力的謳歌。

兩年前,從事社會運動音樂工作多年的李慈湄來到慈芳看護中心,心理系畢業的她在學生時代開始,便參加社運團的綜藝團隊,以音樂唱出許多社會上困苦之人的 故事與心聲:「音樂並不只是屬於社會尖端人士的專利,」李慈湄表示:「許多困苦的人、社會邊緣的人,更需要我們以音樂的方式講出他們的故事。」

來到慈芳後,李慈湄想要發揮自己在學校內所學的專業能力以幫助更多精神障礙者,然而她想起當初師長對她的教誨:不可以將自己視為比他人高等的「專業人士」,以高姿態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於是,她開始思考該如何讓受她幫助的病友們和她打成一片,甚至培養出某種默契或情感。由於之前在綜藝團的經驗,於是她開始以音樂或戲劇等各式藝文形式來進行團體諮商活動,讓病友們能在享受藝術創作的歡樂同時,紓發出壓抑心頭的陳年往事。音樂,便是她的方式之一。

李慈湄在每隔週的週五下午,會和參加音樂教室的病友們相聚在看護中心交誼廳,她抱著吉他,與病友們談論心中的情感或過往的回憶,每當談到一個重點時,她便撥動琴弦,與病友們討論他們的想法是否為所彈奏的音樂,就這麼一試再試,當終於找到符合病友心中情緒的音色時,病友們已將壓抑已久的心事紓發出來,而一首全然出自他們內心世界的音樂作品,也於焉誕生。

「這樣的團體治療方式,我們不以病症的角度去理解病友們,而是讓他們藉由創作音樂的過程,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李慈湄表示。

在慈芳看護中心已經六年的病友黃郁菁,也參加了音樂教室,有鋼琴基礎的她工作是詞曲的創作:「沒事的時後,就會有靈感,有靈感就會想寫〈詞曲〉了!」黃郁菁表示。她在高中時由於受到同儕與課業壓力,使她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她在高中時所作的一篇歌詞中寫道:「人群之中,我感到孤寂的傷悲。讓我抬起頭,迎接溫暖我的淚,什麼時候,迎接我拭淚的雙臂?」後來由於心理上的傷害,她無法完成學業,轉眼二十多年過去,直到現在,她不時還在夢中看見自己考上大學的光景。然而夢終究是夢,多少年的歲月就在夢的迷濛中悄然走過,她的故事也落入心中最深處,直到參加了音樂教室,才被重新喚起。而她在高中所做的歌曲,經過樂團重新整理,現在也成為經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另外一名參加樂團的病友小牛〈化名〉,則是透過音樂追憶兒時經常前往大陸探親的父親。他在創作的歌詞中寫道:「你在世喜歡去大陸,往生後勸你不要去大陸。希望你在天之靈,好好照顧媽媽。」歌詞中看不見任何華麗的修詞,卻是小牛追憶去世父親最深沉的呼喊。

李慈湄表示,未來將致力於病友們的音樂演奏和創作能力培養,未來也會將他們的作品集結成專輯發售,讓更多的人聽見他們的聲音與故事。


慈芳關懷中心病友黃郁菁與樂團負責人李慈湄(持吉他者)演唱其作品:無聲之歌/馬叔安拍攝


延伸閱讀

慈芳關懷中心部落格

慈芳關懷中心臉書

慈芳關懷中心PEOPO公民新聞報導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廿五淑女墓 紀念女性勞動者

【記者邱欣怡/台北報導】位於高雄旗津的廿五淑女墓,是當地重要的生活史蹟及基層勞工為台灣經濟成長奉獻生命的血淚見證。早先,在二〇〇六年時,就被國家文化總會列為台灣女性文化地標,以懷念女性勞動者作為家計支柱,努力打拼的可貴情操。

前國家文化總會副秘書長陳秀惠說:「當時只看到她們被當作『淑女』 身份來祭祀,卻沒看到被當做因工殉職的『勞動者』來憑弔。我們應該將她們視為有尊嚴的勞動者。」廿五淑女墓在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等團體建議下,在二〇〇八年四月廿八日這天,亦為國際工殤日,將廿五淑女墓正名,改建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以尊重勞動文化與勞動尊嚴的態度,除了讓社會大眾記住女性勞工的付出,同時也提醒廠商企業主加強對勞動檢查,強化工安,防止工殤意外的再發生。

卅八年前,一艘由旗津開往前鎮的民營渡輪,在航行途中,因為舟小人眾,加上機械失靈而不幸翻覆沉沒,造成船上有廿五人罹難。這廿五名罹難者均為在前鎮的高雄 加工出口區工作的未婚女性。當時,為了悼念香消玉殞的罹難者及喚起大眾對航運安全的重視,將她們合葬於中興里與中和里之間,稱之為「廿五淑女墓」。

單看這起事件,僅是一件船難。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唐文慧則說:「若以性別角度來看,蘊含許多對女性的不平等。」這廿五名女工的早逝與集體合葬,甚 至是被當作是「姑娘廟」等,回不了家的女人,即是當時「桌上不奉姑婆」的習俗對未婚女性之偏見,這不意外地造成並加深傳統父權意識型態的祭祀習俗,也對這廿五 位女性及其家屬和地方文化產生間接傷害。因為當地有這樣的傳說:由於罹難者均為未婚女性,因此年輕男子若於深夜獨自騎機車經過,常會莫名熄火或摔倒,是少女不甘寂寞所造成。唐文慧表示,這無疑的是對女性的偏見與戲謔。

造成船難的原因,不單只是因為船隻機械失靈。唐文慧表示,這些女工在當時的貢獻絕 對不亞於男性勞工,根本原因其實源於加工出口區各種為了壓榨與規訓女工勞動力所衍生的薪資結構。如:佔據女工每月微薄薪資的「全勤獎」,當時薪資三千元的話,全勤獎少則可得五百元,多則七、八百元不等。佔據薪資比例高的全勤獎,成了管控女工最有效工具之一。或許才是讓這些女工為了掙那些錢給兄弟唸書與生活,必須每天這樣爭先恐後地擠著上、下船,縱使超載也得奮力地準時上工。

陳秀惠也期許說:「說一畚箕,不如做一湯匙。」或許能做的不多,她表示,但是經由將墓園改建成公園,將原本廿五個墓碑,改為一座以蓮花塔造型為主的公園,四周還有石柱立牌展示當時船難故事。而在思想方面,能夠降低大家對女性傳統的偏見,也希望對此地不再有陰森的傳說;轉而將這廿五位女性,視為有貢獻的勞動者,來紀念她們。


邱欣怡/製作


延伸閱讀

台視熱線追蹤報導

陳秀惠談女人地標(上)

陳秀惠談女人地標(下)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愛家發展中心 早療課程助遲緩兒

【記者黃苾瑄/新北市報導】「我的寶寶一歲半了,卻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我的小孩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你的小孩是否也有以上的問題呢?小心這可能是兒童發展遲緩的警訊,台北馬偕醫院早療中心兒童臨床心理師王加恩說,治療兒童遲緩的黃金期在三歲前,父母親若發現自己的寶寶在學習日常行為上落後同齡小孩,可以到醫院做相關評估。

導致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種類相當多,包含出生過程中孩童缺氧、唐氏症、外在環境刺激等,都可能造成兒童發展遲緩。兒童發展遲緩是指孩子在各發展向度,包括生理發展、感官知覺、動作、語言、認知學習、人際社會心理、情緒、生活自理,有一種或數種項目明顯落後同年齡的孩子,如一歲大孩子還無法自行坐起,不會用拇指與食指抓捏東西,不會發出爸爸媽媽的聲音,或是小孩兩歲大了還不會跑、尿濕褲子不會表達。

「早期療育目的就是在狀況尚未惡化前,積極治療及訓練孩子能力,降低其障礙程度和併發症。」愛家發展中心教學組長李宛諭說,愛家發展中心早療課程的對象是○至六歲的發展遲緩兒童,但入學前還是會評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目前中心裡年紀最小的孩子為兩歲。

愛家發展中心位於新北市泰山鄉,二○○七由唐氏症基金會成立,目前隸屬於新北市政府。愛家發展中心平時開設日間托育班,上課時間就和一般幼稚園相同,主要服務項目為提供早療課程給有發展遲緩現象的孩童,目前畢業的孩童多半可以到一般學校的特教班就讀,程度較好的學童甚至可以到資源班就讀;另外也開設特定課程,包含綜合認知學習、語言治療、音樂治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等課程,給有特殊需求或是就讀國小之身心障礙學齡兒童適當的課程安排。

「目前就讀的孩童有廿二位,病症包含自閉症、唐氏症、身體障礙和腦性麻痺等等。」愛家發展中心社工詹筱筑說,基本上只要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六歲以下孩童都可以到愛家發展中心就讀,但重盲和重殘就無法照顧,因為目前愛家發展中心沒有適當的人員和器材可以照顧他們,有如此需求的的小朋友和家長可以轉向重殘照護中心諮詢。

除了每天的固定課程,愛家發展中心還安排了每個星期一次的社區活動,和每個月一次的戶外教學。「這個星期是牛奶週,我們就會帶小朋友到附近的早餐店點餐、買牛奶。」李宛諭說,上星期他們還帶小朋友到土城的牛軋糖博物館參觀,讓他們接觸戶外,學習人際互動。

「除了唐氏症寶寶之外,其實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外觀和一般小朋友並無差異。」李宛諭說,他們只是反應和學習能力比較慢,家長、師長和其他小朋友在對待遲緩兒時,只要較有耐心,重複幾次教導,他們也可以學會日常生活的瑣事。

詹筱筑說,愛家發展中心之所以會選在泰山鄉開設,是為了服務居住在新泰附近鄉鎮,有需要兒童發展遲緩教育和早療課程的家庭。「相對於大都市資源豐富,郊區較少這種幫助遲緩兒童的機構,家長多半需要花時間帶小朋友到市區上課,或是請一對一的家教來教導小朋友。」詹筱筑說,目前愛家發展中心的孩童多來自於新莊、泰山、林口等附近鄉鎮。

愛家發展中心屬於公辦民營的機構,營運資金來自新北市政府的撥款和外界捐款。「我們每年會向新北市政府請款,但金額還是不夠,剩餘的缺額必須依靠募款和外界捐款,因此事實上財務也很吃緊。」李宛諭說,雖然愛家發展中心是由唐氏症基金會創辦,但並不隸屬於基金會之下,而是由新北市政府社會局負責掌管,因此除了新北市政府的預算撥款之外,剩下的部份必須由工作人員自行募款。


黃苾瑄/製作



延伸閱讀


唐氏症基金會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愛家發展中心

新鮮人靠紙雕創業 讓夢想成就現實

【記者鄭孟蕎/台北報導】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新鮮人成若涵在一次車禍後找到人生的方向,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之下,勇敢朝著英國紙雕大師羅柏‧萊恩(Rob-Ryan)的方向邁進。

在畢業的前夕,她遭逢車禍必須在家休養,而這段看似黯淡的養病時光,卻成了日後她生命重要的轉捩點。在車禍前,成若涵對於自己的人生並沒有很明確的方向,加上台大生傳系(原農業推廣學系,現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所學的範圍十分廣泛,對於未來的路她也一度感到迷惘。

在車禍休養的期間,她看到英國紙雕大師羅柏‧萊恩的作品,覺得能夠將一張平凡的紙變得生動、立體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想起自己小時候喜歡拿紙做勞作,她認為創作紙雕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成若涵說,「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天賦,當做到符合自己天賦的工作,就會非常熱情。」而她的家人也支持她去追尋夢想,遂投身紙雕創作。

靜養的同時,成若涵開始創作她第一幅作品,是在刻畫與朋友在KTV唱歌的景象,無意間被金包里鴨肉閣的老闆看見,老闆因此要求她替金包里鴨肉閣創作一幅紙雕,甚至還設計了金包里鴨肉閣的禮盒包裝。畢業後為了還清助學貸款和籌備創業的資金,她開始兼家教,讓自己所賺的錢跟上班族一樣多,也有更多資金可以投入自己熱愛的紙雕。

對於紙雕創作的理念,成若涵認為,「紙雕是傳統的中國藝術,我希望延續這個藝術,同時也能夠結合現代、時尚的元素,並且達到傳承且創新的效果,在紙雕中展現過去所沒有的視覺立體享受,而商業化的做法可以更貼近大眾,讓更多人了解紙雕、喜歡紙雕。」從話語中展現了對紙雕十足的熱情。

成若涵也替名人製作過作品,替馬英九總統製作了明信片,畫中的總統是招牌的跑步樣貌,總統府府方十分喜歡她的作品,馬英九總統還首次用視訊自拍感謝她,總統說,「不管是打扮、相貌,都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因此漸漸地打開了成若涵的知名度。另外,在一次與創業人會談的一個場合,台大的老學長、聯發科的董事長蔡明介也特別請成若涵為他製作紙雕,紙雕上的蔡明介手上拿著電路板,十分的活潑而不死板。

面對外界給年輕世代草莓族的封號,成若涵認為,在這一個世代裡,草莓族是比例的問題,她認為她並不是草莓族,無論外界怎麼認為,只要堅定自己的立場跟本分就好。對於還沒有找到自己目標的人,她也認為不需要操之過急,慢慢摸索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標。從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年輕人的創意與活力,也可以發現她勇於追尋夢想的勇氣。


鄭孟蕎/製作


延伸閱讀

以紙,雕成。若涵工作坊臉書專頁

以紙,雕成。若涵工作坊

馬英九總統給成若涵的一段話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宜蘭行口老倉庫 變身音樂客廳

【記者李季樺/宜蘭縣報導】位於宜蘭縣宜興路上、臨近火車站的宜蘭行口藝文中心,宛如融合歷史古蹟與音樂藝術的時光隧道。在這裡,不僅可以自在的享受午後時光、欣賞多元的藝文表演,隨手可得的小樂器如鈴鼓等,讓觀眾也可以成為演出的一部分。「在這裡,沒有主人,也沒有客人,你來就把它當自己家一樣。」宜蘭行口藝文中心負責人林仲傑笑著說。

宜蘭行口建立於一九一九年,建築樣式牆體為磚造,四披瓦屋頂,屋瓦為日式傳統燻瓦,屋架以洋式木構架為主。宜蘭行口曾經是日治時期鐵路運輸的倉庫。當時台灣鐵道運輸發達,為了配合鐵路宜蘭線宜蘭至蘇澳通車,同時開闢宜蘭市光復路接通舊城區,運輸業者在此設立倉庫。宜蘭行口見證日本在台殖民經濟產業的發展歷程,頗具歷史意義與保存價值。因此宜蘭縣政府於二○○四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企圖打造「宜蘭產業交流中心」,作為行銷宜蘭人文的窗口,只可惜成效不如預期。隨著歲月流逝,宜蘭行口逐漸淪為被遺忘的角落。

「當初找到這個地方其實是無心插柳。」本業為內科醫生的林仲傑說。熱愛唱歌的他,當初計畫籌組醫界的樂團,正為練團地點尋尋覓覓時,有朋友建議他到此處來看看,林仲傑這才發現原來宜蘭仍然保有如此別具意義的歷史建築,也惋惜政府費盡心思打造宜蘭行口,卻成效不彰。「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有生命的地方。」林仲傑說,這樣的想法,加上本身對於音樂的熱愛,促使他萌生創立宜蘭行口藝文中心的念頭,並立即付諸實踐。林仲傑決定與宜蘭的民俗技藝工作者職業工會合作,進駐宜蘭行口,共同打造屬於大眾的「音樂客廳」。從二○一一年二月初著手規劃,至四月二日正式開幕,宜蘭行口藝文中心僅籌備短短一個多月。「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林仲傑說,有時候考慮太多反而礙手礙腳,「人是活在當下,不是活在未來。」

宜蘭行口藝文中心保留了舊有的格局和木造結構,除了開放式的走廊空間之外,林仲傑也將特別打造適合表演者與觀眾近距離互動的舞台。而散落在各個角落的樂器,也讓觀眾在欣賞演出的同時也能有積極參與的機會。

目前宜蘭行口藝文中心每日皆以不同主題呈現;星期二為「熱門音樂日」,開放年輕樂團駐點演唱;星期三為「傳統戲曲之夜」,每周安排不同內容的戲劇賞析,例如歌仔戲;星期四為「舞蹈之夜」,目前以「肚皮舞」教學與「交際舞」為主;星期五以「懷舊老歌之夜」為主,演唱民歌時期的老歌,並由資深樂者組成團隊演出。周日則開放給各公益團體承辦藝文活動,例如邀請安徽省文化藝術團進行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的公益演出。

而林仲傑則保留星期六,作為自己和其他醫療從業人員的「杏林之日」。身為醫師,林仲傑對於醫療人員常忙於工作而無暇品味生活有深刻體會。「我覺得人應該要努力工作、用力享受。」林仲傑說:「享受並非花大錢就是享受,玩音樂也可以是一種享受。」因此他特別規劃星期六作為「杏林之日」,也算是回歸提供醫界休閒活動空間的初衷,希望醫療人員也能一起來宜蘭行口享受音樂、豐富人生。

對於未來,林仲傑表示,他希望能與其他文化空間合作,提供當地藝術工作者更多展演舞台,也讓更多民眾有共同參與的機會。「透過音樂,傳達對愛的想法。」林仲傑說,他希望能將宜蘭行口藝文中心打造成藝術與音樂的客廳,聚集所有愛台灣、愛宜蘭以及愛這塊土地的人,共同分享、彼此交流,「只要大家一起,就是我想要的。」


李季樺/製作


延伸閱讀

宜蘭行口-宜蘭產業交流中心

小檔案︰宜蘭行口

宜蘭行口安徽省文化藝術團公益演出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忠勤」為你 獨居老人不孤單

01
方里長與95歲獨居的徐奶奶。鍾曉雲/拍攝
【記者鍾曉雲/台北報導】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是個老化型的社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任期至今已約十三年,投入許多心思在處理老人問題的部分,而獨居老人更是方荷生里長關懷的對象。二〇〇二年開始獨居老人的送餐服務,不但使許多獨居老人的健康獲得了改善,也凝聚老人們之間互相照應的情感。

南機場公寓是個老舊的社區,國民政府遷台後,在這裡蓋了第一棟國民住宅。隨著時間的流逝,住在這邊的老人們很多人的兒女都不在身邊,還有的是另一半已經先走了,剩下自己一個人獨留在老舊的社區裡。

方荷生從一九九三年開始為忠勤里里民服務。在他剛上任的那幾年新聞媒體常報導有獨居老人臥死家中的事件,「我剛上任里長的前兩三年,常常都是送老人到醫院去,不然就是處理老人死在家裡的問題。」方荷生里長說著。由於老人只有獨自一人在家中,有些老人每天只吃饅頭夾菜,有些人則是煮一大鍋的東西分好幾天吃,身體機能退化加上沒有健康的飲食,讓老人們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方荷生里長說:「我就在想,有沒有可能可以用調養身體的方式減少獨居老人臥死在家中的狀況?」於是就開始為獨居老人送餐。

從二〇〇二年開始,先跟里上的自助餐店配合,每天做便當送到獨居老人的家中,另外也與忠義國小的營養午餐合作,請他們每天份量煮多一些,讓獨居的爺爺奶奶可以吃的到營養便當。隨後在二〇〇六年與和平醫院合作,方荷生里長與醫院的營養師討論希望能用食物調養的方式,讓里上的長輩們更健康。和平醫院會針對獨居老人的身體狀況做不同的便當,有些老人吃素、有些老人不能吃海鮮、不能吃牛肉等等,有些老人有糖尿病,食物方面要清淡些,有些老人只能吃流質食物。送便當的志工們每周一到五的上午十一點就會前往和平醫院拿餐點再回到里上發送給獨居老人們。

大約有廿位獨居老人需要這樣的幫助,這些老人有的是長期獨居,有的是身體有些小毛病,還有一些老人身體機能退化的很嚴重,因為行動不便只能待在家中。如果是有健康虧損但是還能夠走動的獨居老人,里長都希望他們能夠親自走到里長辦公室拿便當。如此一來這些獨居老人平日有個聚會的場所,可以一起吃便當,聊聊彼此的近況。藉由這樣的方式讓這些獨居的老人感到溫暖不寂寞。

會需要讓志工去送餐的都是沒有辦法走太多路的老人。志工龍桂英擔任送餐志工已經兩三年,她說會需要送餐的老人有癌症的、有乳癌的,還有的是截肢的等等。這些無法行走的老人每到送餐時間都會坐在家門口等便當,讓龍桂英媽媽看了好心疼。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患有乳癌的林奶奶,因為乳癌開刀而喪失聽覺。她沒有生子女,丈夫是位退休的法官,她的丈夫為了照顧林奶奶過於疲累而過世的。已經七八十歲的林奶奶很希望有人能去陪她,她會用寫在紙上的方式來跟你對話。龍桂英媽媽笑著說說:「就算有時候我沒有去送便當,我還是會過去看他們,跟他們聊聊天,他們會很高興的!」

龍桂英表示,忠勤里的老人們感情都很好,她也很樂意為他們服務。由於便當只提供平日中午,龍桂英都會請和平醫院給一些有需要的老人們做特大號的便當,讓他們晚餐也能有著落。這裡的獨居老人女性比例較高,因為丈夫先走了,只剩奶奶一個人獨留在老舊的社區裡。奶奶們除了平日中午一起到里長辦公室吃便當外,還會一同做做體操,關心彼此的身體狀況,讓里長辦公室頓時好不熱鬧。這些便當不只能夠溫飽,也同時溫暖了獨居老人們孤單的心。


鍾曉雲拍攝/製作


延伸閱讀

中正區老人獨居的地方

方荷生部落格

里長的格子鋪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蕭安廷 破除刻板印象 接受他們

【記者冼敏婷/新台市報導】因學校課程需要而接觸志工服務的蕭安廷,社工系的他,二年前因系上實習學分而到淡水北新醫院服務精神科病患,以陪伴的角色與他們相處。他認為:「打破刻板印象,才能了解他們,融入他們。」除了服務精神病患,他也在松德婦女服務中心做志工,幫助單親家庭,對輔導工作充滿熱誠。

當初選擇這個實習是因為系上老師從事精神病輔導工作很久,剛好得悉北新醫院招募志工,也是該院第一次向外招募志工服務。不過一般人對精神病都存在一種刻板印象,不敢接近他們,而蕭安廷卻認為他們是獨特的一群,所以跟班上六位同學一樣,選擇這個志工服務當實習。他說:「他們發病時間是週期性的,有時正常、有時失常,很想了解他們與一般人的異同。」

實習時間長達一年,從對精神病患不了解、好奇,到經過相處、認識後,蕭安廷有感而發:「媒體一味的負面、誇大報導,使大眾對他們產生既定印象,他們在大多時間都跟一般人無異。」剛開始跟他們相處,都可能存有一些偏見,加上他們太久沒有跟人溝通,口齒不清與眼神較為呆滯,確實有點困難。不過經過多次的探訪,由陪伴、到帶團體活動如學習太極、一齊包水餃等,慢慢的建立關係,「以朋友方式跟他們相處,以鼓勵、溫柔的語氣與他們溝通。」蕭安廷說。

精神病分很多種,較常見的是精神分裂病、躁症等,而他們發病時間與症狀也不一。所以在服務前,院方均替志工們上了相關的培訓課程,也顧及志工的安全,所服務的病患都是較輕微或康復中的。不過剛開始服務,對他們的行為與一般人不同也有不解,蕭安廷說:「他們大多已住進來很久,長期缺乏與外界接觸,會較為沒有主見,與陌生人相處也較為害怕。」隨著服務時間久了,多舉辦活動與他們接觸,相處也愈來愈好。

在服務期間也面對不少的挑戰,蕭安廷表示,有一次志工安排病患到淡水漁人碼頭郊遊,讓他們自主決定吃什麼、如何跟外界接觸,是他們回歸社會的其中一步。由於是第一次出外,還是會擔心發生意外。基於安全問題,只有七、八位病患可出遊,都是一些與他們關係較良好、狀況較好的。而原本病患之間互動缺乏,也因為志工的帶領下,慢慢建立起關係,病患間有較多的連結。蕭安廷說:「希望透過活動與陪伴,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也因為這次實習經驗,使他了解很多精神問題都不是單一的,是整個社會問題的呈現,如某些病患因家庭問題等因素而遇到挫折,也缺乏外界關心而精神狀況有異,但社會卻是以不解的眼光而不是投以關心的態度,使他們更難融入大家,社會上也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可接受他們的不一樣。

對於輔導工作,蕭安廷滿有熱誠,也因為這樣,結束精神病志工服務後,大四的他以實習生的身份在婦女服務中心當志工,為單親家庭服務,幫助與陪同他們了解法律問題,也教導服務中心的單親小孩課業。而他也希望未來從事相關的工作,透過輔導服務,更了解社會不同層面的問題與狀況。


延伸閱讀

松德婦女服務中心

淡水北新醫院

精神病介紹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綠色工廠 好用軟體倉庫

【記者賴佑維/新北市報導】想要找個可以下載YouTube影片的軟體要去哪找呢?很多網友可能會想到綠色工廠,綠色工廠蒐藏許多下載後不需要安裝,即可使用的綠色軟體,更有詳細的軟體分類,讓想要尋找軟體的人可以方便找尋。更特別的是,網站不只軟體介紹而已,站長哇哇也把個人的生活寫進綠色工廠裡。

站長哇哇,本名劉佳鑫,對他來說,網友的支持是最大的動力,劉佳鑫解釋,網友一旦多了起來,就會想維持住流量,就會想讓網站變得更好。二○○五年時劉佳鑫因為想自己找個地方蒐藏自己愛用的軟體而設立綠色工廠,起初就連軟體介紹也是隨便網路上找資源剪剪貼貼,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網友會去綠色工廠尋找軟體,漸漸演變成了每天破萬人次的知名部落格。

劉佳鑫大學時念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劉佳鑫笑說,當初因為認為念大傳系很輕鬆,好像又有前途就唸了,等到要畢業時才發現自己不適合,又因為大三時開始接觸電腦,又覺得有趣,因此改走電腦資訊這行。

綠色工廠剛設立的時候,軟體是藏在介紹軟體文章的照片裡,想抓軟體的人要先下載照片,再把照片的副檔名改成.rar才行,許多沒看網站公告的人經常會詢問哇哇到底要如何才能下載軟體。對此,劉佳鑫表示,那就算那些人跟我無緣吧,沒抓到就算了。

劉佳鑫認為綠色工廠在介紹軟體與其他部落格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使用心得的部份,劉佳鑫說,也許綠色工廠沒有其他部落格介紹的這麼詳細,把每個功能都寫出來,但是一定會自己使用且覺得好用才會寫,也會在心得的地方特別用心,劉佳鑫進一步補充,網站上會有許多同性質的軟體,但是希望能讓網友多方比較才都會放上去。

劉佳鑫每天下班後的時間幾乎都忙在綠色工廠上,有時候甚至忙到兩三點才睡,劉佳鑫說:「上班是上班,下班也是上班。」不過他也承認,「下班的上班」比較有趣。劉佳鑫也會把自己的食記、單車心得,甚至是好用的物品都會放上綠色工廠,對他來說綠色工廠就好像自己的大腦一樣,是用來紀錄生活的,劉佳鑫表示,生活過了沒記下來就真的過了,一定要記下來以後才會記得,這也是他可以對綠色工廠下這麼多功夫的原因。


延伸閱讀

綠色工廠

超簡單!輕鬆製作屬於自己的綠色軟體-Cameyo

什麼是免安裝、可攜式軟體、綠色軟體?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中平饒平鄉 傳承客家情

456
中瓢國小中平國小客家小解說員合影
【記者洪祥祐/桃園縣報導】 中平國小為了加強本土教育,結合饒平客家文化發展特色學校課程,讓學生們認識當地鄉土環境,發展「饒平鄉土情」。學校內建置饒平文物館,展示多樣傳統客家文物,還重新恢復失傳已久的「饒平步馬舞」、客家偶戲與歌謠等多樣內容。並帶學生們進行社區調查,實地探索饒平鄉土風情,傳承客家文化。

中平國小位於中壢與平鎮交界處,不僅是校名的由來,當地擁有饒平客家文化生。中平國小教務主任趙廣林表示,由於校舍已有五十年以上歷史,經由教育部撥款整建老舊校舍的機會,計畫將當地客家文化融入學校環境,和周遭社區環境與眷村結合,將此發展成為學校的特色。

饒平鄉土情課程分「客家風情課程」、「探索饒平家鄉」兩大部分,在正式領域課程與彈性學習節數中實施。客家風情課程實際內容,每年都有不同的課程,如「K歌之王」的童謠練習、「藍不倒我」的藍染學習和「饒平樂陶陶」的陶藝雕塑等。 探索饒平家鄉則規劃不同的路線,帶學生們實際走訪饒平特色,如過嶺公園、南方莊園和福明宮等地。

為了與善用具有豐富客家文化的社區,學校規劃設計出眾多與客家文化相關的景觀與活動,如饒平石的花布拼貼、梅林園的創意串珠和茄苳老樹的創意花布包等。趙廣林說:「學生們製作導覽手冊,訓練成為小小解說員,和社區內的志工帶領有興趣的人士參觀客家文物及景觀,讓學校與當地能夠相輔相成,傳承客家文化。」

學校在規劃饒平鄉土情時面臨的困難,便是如何在不破壞學校原有特色的環境下,重新整修校園並且設置與客家文化有關的風景和文物,與校園整合一體,如饒平土樓等。趙廣林表示,學校為解決此問題成立了調查小組,並請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調查中壢當地文化資料,也藉此做另類的教學互動,最後集合大家努力的成果與意見,經過評估後才完成現在滿意的成果,這中間的辛苦的過程對大家來說都是特別與難忘的經驗。

將來中平國小計劃與社區資源多方互動運用,如與中央大學天象館進行天文教育、元智大學二手玩具館等等,讓中平國小不僅能延續這份饒平客家情,還能讓帶來更多樣豐富的教育內容。


延伸閱讀

中平國小

饒平客家話

饒平布馬舞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露德志工 豐富人生視野

【記者謝鈺清/台北報導】自一九九七年財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創立以來,為愛滋感染者提供了個案協助訪視、中途之家、入監訪視感染愛滋的收容人等服務。社工在進行服務的時候,看見了一般人所看不見的另一個世界。

露德協會集合了社工、志工,定期到各縣市的監所探訪感染愛滋的受刑人,提供急難救助、舉辦衛生講座、維持其藥物不中斷等各種服務。在去監所服務的過程中,也看到了感染愛滋的收容人所遭受到了許多的不平等待遇。

露德協會的副主任兼社工督導陳玟如表示,在她去監所訪視感染者的經驗裡,有些監所真的很好,但在一些監所裡,因為監所管理者因為對愛滋疾病的不了解,在管理方式顯現出了對感染者的歧視。一般人和感染者一起生活,是不會被傳染的,但在監所裡,愛滋感染者卻被收容在隔離的舍房,以及有著特殊的編號,有如被貼上了標籤一般。另外,一般的收容人只要表現良好,是可以到監所內的廠房工作的,但感染愛滋的收容人卻不被允許去工作。

社工們到監所除了要和收容人接觸,對他們進行心理的輔導、提供醫療資訊的諮詢外,經常要和管理者反應,這些感染者在監所裡所遇到的問題,如因為被隔離收容所帶來的異樣眼光、工作權的問題,以及感染者在監所裡的醫療資源不足的情形,這都是要由社工要去和監所管理階層溝通的,甚至曾有社工因此和監所鬧翻。

露德協會的公關專員楊家琪說,這是因為社會對愛滋病的認識不足,才會有這樣的現象,其實愛滋真的並沒有這麼可怕。她也談到,感染者在監所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在女性方面更是嚴重,因為女性收容人較少,有些監所只有一兩個感染者被隔離收容,有些收容人一個人住在一間房,根本無法接觸到任何人,甚至曾有個案向露德的同仁表示,有時連在舍房裡看到一隻蜘蛛,都會因為難得看到其他的生命而感到開心。

陳玟如表示,常常有個案跟她說:「社會總是叫我們更生,但我不知道什麼叫做更生,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過一般的生活。」她也說到,我們常常以主流社會的價值標準,去評判他們,但卻往往忘了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另外,社會要他們給自己機會,但社會卻不一定會給他們機會,他們出獄後找工作四處碰壁,便是很好的例子。

陳玟如說:「每一個個案都是我的老師,我看到了生命的韌性,陪他們走過很多歷程,我也好像過了好幾輩子。」陳玟如表示,在她輔導的經驗裡,她看到了社會的不同面相,開始以更包容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在和每個個案的相處中,其實彼此是互相陪伴的,有挫折,但也有正面的影響,而且見識到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如藥癮文化、同志文化等,豐富了她人生的視野。


露德協會/提供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蟲」返螢幕 創意加值更有趣

【記者賴佑維/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昆蟲標本博物館數位典藏積極推動數位典藏加值部份,不但有昆蟲動畫「愛麗絲之昆蟲奇遇記」、「放羊的孩子與螞蟻」以及電子書「昆蟲修業」,甚至還有線上3D昆蟲等方式希望讓一般民眾也能多瞭解昆蟲的作息以及生活方式。

台大昆蟲數位典藏目前有三個目標,國際合作、數位化以及推廣、創意加值的部份,國際合作的部份大致是蒐集海外的台灣昆蟲模式標本,台大昆蟲數位典藏計畫主持人也是台大昆蟲系教授蕭旭峰解釋,因為台灣許多昆蟲都是被國外學者發現、命名,那現在這些標本都在國外,我們也不可能要回來,因此會希望就是將這些模式標本做數位典藏。

在創意加值的部份,本來台大昆蟲數位典藏只有學術上的使用,例如保存昆蟲標本,並將之數位化等,但蕭旭峰解釋,只單純做學術研究會被外界批評沒有做出實質的東西,因此慢慢會開始重視推廣、創意加值的部份。希望可以讓台大昆蟲數位典藏更加實用也能貼近一般人的生活,因此許多商品也因運而生。雖然礙於學術單位要販售商品有一定的困難程度,但蕭旭峰仍表示:「希望做的是有競爭力的商品。」雖然不能販售,但是當成紀念品也是相當好的應用。

網站中的動畫愛麗絲之昆蟲奇遇記模仿知名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故事女主角愛麗絲因為跟著長有蝴蝶翅膀的鳥而掉進洞穴中,遇到許多昆蟲而發生的故事,例如愛麗絲意外聞到約會香水而變成天蠶蛾,結果散發出性費洛蒙而吸引到許多公天蠶蛾,整套故事看完後還有有趣的瓢蟲遊戲等著民眾遊玩。蕭旭峰表示,因為製作動畫不是他們的專長,目前是跟懂得做動畫的昆蟲系畢業生合作,畢竟跟外面廠商合作勢必有商業化的考量,那我們的想法就會因此受限。

電子書昆蟲修業分為四個部份,昆蟲部份型態、昆蟲內部解剖、昆蟲習性生態以及昆蟲相關詞彙,昆蟲部份型態主要以外型作為詳細的解說,並舉比較常見的昆蟲如,蝗蟲模式(直翅目)甲蟲模式(鞘翅目)蝴蝶模式(鱗翅目)等。昆蟲內部解剖則詳細介紹昆蟲內部器官,分成軀體剖面圖以及縱切圖,目前昆蟲習性生態部份尚未完成,昆蟲相關詞彙則是連結到台大昆蟲數位典藏網站的昆蟲詞彙查詢。

網站上除了數位典藏和動畫以外,比較特別是的是留言版的部份,許多民眾會因為家中有昆蟲問題,在網路找資料時找上昆蟲數位典藏,發現有留言版就會在此提問,但蕭旭峰的助理蔡宗儒說,許多民眾所提供的線索不清不楚,很難讓我們瞭解到底是何種昆蟲,蔡宗儒建議可以把蟲體寄到昆蟲博物館,且要用硬盒裝,蟲體才不會損害。


延伸閱讀

台灣大學昆蟲標本館數位典藏

愛麗絲之昆蟲奇遇記

六足王國-台灣的昆蟲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浴火鳳凰吳宜蕙 樂觀展開新人生

Pic1
燒傷癒合的疤痕讓吳宜蕙的手扭曲變形。吳宜蕙/提供
【記者黃苾瑄/新北市報導】吳宜蕙拿起茶杯,啜飲一口她最愛的菊花茶,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對燒傷病友卻是極大的障礙,「從受傷當時到重新學會讓大拇指和食指碰在一起,我花了兩年的時間。」吳宜蕙說。

原本任職於團膳公司的吳宜蕙是個職場女強人,每到六到九月學校營養午餐招標季時,就是她最忙的時候。「那段時間我總是每天連續工作十六個小時。」吳宜蕙說,自己是個閒不下來的人,本來打算等九月忙完要休假安排自己的活動,沒想到意外卻在這個時候發生。

二Ο○五年九月,吳宜蕙到國小外燴現場幫忙,沒想到貨車運送來的瓦斯桶意外氣爆,當時離貨車距離最近的吳宜蕙當場受到嚴重燒傷,全身百分之六十九三度灼傷,連臉部也慘遭毀容。「據當時在場的人說,我是全身著火,之後馬上就有人拿水潑在我身上,結果我的皮就一大片直接脫落。」吳宜蕙說,當時已經感覺不到痛,只是全身有種說不出來的不舒服。

在加護病房待了近三個月,期間還發出了四次病危通知,吳宜蕙終於轉到普通病房,她開始重新學習以前熟練的日常生活動作,「轉到普通病房後,我第一件事就想要看書,可是當時我的手部功能完全受損,根本無法像一般人一樣拿書。」吳宜蕙說,她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才學會用手肘拿著書看。

出院一年之後,吳宜蕙決定要自己搬出來住,但卻遭遇父母強烈的反對。吳宜蕙說,她父親還威脅他妹妹和妹婿不可以幫她找房子,但吳宜蕙不想一輩子依靠父母,也認為應該要讓自己重新適應這個身體,才選擇搬到三峽過一個人的生活。

「以前的我總是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好好休息,沒想到終於有時間可以放假,卻是以這樣的形式來臨。」吳宜蕙說,燒傷之後就像換了身體,不僅樣貌改變,功能也比以前差了許多,就連洗碗的工作,都要花上她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受傷之後很多事都要重新學習,雖然過程困難又耗時,但學會之後卻給我莫大的成就感。」吳宜蕙說。

吳宜蕙至今仍需要定期接受植皮手術,她在燒傷科常聽到同是燒傷病友對過去身體容貌的懷念,她總會對他們說:「過去的樣貌就好像是舊情人一樣,曾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部分,但卻無法回來了。」吳宜蕙認為,燒傷患者不應該停止在緬懷過去的種種,因為已經無法回到過去,學習用新的樣貌新的身體面對未來生活,才是積極的態度。

一個人獨居讓吳宜蕙享受沒有工作壓力且自在的生活方式,目前她選擇暫時放下工作,依靠賠償金和積蓄過簡單生活。愛喝咖啡的她最喜歡泡一壺咖啡,配上一本好書,消磨午後時光。如此樂觀積極的態度還讓她應邀到學校、監獄等地方演講,分享自己在經歷重大變故後,是如何轉念重新面對自己、面對人生。「重要的不是別人如何看你,而是你怎麼看待你自己。」吳宜蕙自信地說。


延伸閱讀

蒐癖蟲的世界

陽光基金會

燒傷暨傷口照護學會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旅遊部落客肉魯 發掘台灣美麗

未命名
部落客肉魯在屏東小琉球潮間帶尋找珍奇生物。肉魯/提供。
【記者鄭穎暄/台北市報導】是什麼原因讓一位半導體工程師放棄優渥薪資而辭職呢?三年半前,旅遊部落客肉魯買了一台單眼相機,從此踏入記錄旅遊足跡的部落格圈。三年半後的今天,肉魯已經出了一本旅遊書,單純分享旅遊經驗的他,從未預期到可以出書,為了全心籌備第二本書,近期決定放棄工程師的工作,並給自己一個機會投身旅遊界。

本名鄭兆翔的部落客肉魯專門介紹台灣的私房旅遊景點,他從大學時代就常將旅遊感想分享在BBS上,後來部落格可以分享照片的功能更吸引人,因此,肉魯開始轉向部落格。尤其在買單眼後,肉魯更仔細記錄旅途的過程,也更專注地書寫旅遊部落格。

肉魯出身台南、在台北讀書,加上在新竹工作、又喜歡到處遊玩的他,有台灣各地豐富的旅遊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當他分享台南在地景點時,他不介紹赤崁樓、安平古堡,而是介紹在地小吃和不那麼熱門的私房景點,因此介紹的東西有獨特性和親切感是肉魯覺得自己部落格與眾不同的地方。

肉魯說,去年有段時間介紹哪個景點,下禮拜報紙上就會出現那個景點,肉魯以為是剛好,等到記者聯絡上肉魯詢問專訪意願時,肉魯才知道原來記者已經觀察他的部落格半年了。肉魯替該報規劃了「台南私房景點一路遊」,介紹到當初很少人知道的台南老屋新建,現在反而成為熱門景點。

隨著媒體曝光越多,肉魯的部落格人氣也跟著大幅成長,但其實一開始肉魯的部落格只有朋友會看。肉魯也會疑惑,他花一整天時間記錄這些漂亮的景點,應該會有更多人想看。但不管多少人看,他始終抱持著分享台灣的美的心情持續書寫,他說:「有人說國外比較漂亮,但台灣的漂亮是有感情的,北海道漂亮,但漂亮是別人的。」

肉魯最印象深刻的旅遊是去台東池上的伯朗大道。他形容,筆直的伯朗大道旁邊都是稻田,放眼望去是一整片金黃的稻穗,四面八方都被山脈包圍,綿延幾里看不到任何電線桿,因為當地人為了保留美麗的景觀,而有了避免在田裡建設電線桿的共識。肉魯說,當時的感動很難形容,只覺得「台灣怎麼有這麼棒的地方。」因此想介紹給大家更多更棒的地方。

肉魯努力介紹台灣私房景點被媒體注意到後,心裡也想過有沒有辦法出書分享給更多人,只是沒想過這麼快就有出版社找上門。肉魯說,若以旅遊部落格的人氣來講,出書還輪不到他,出版社可能看上他不是介紹觀光客熱愛的景點,而是以漫遊的方式深入介紹在地人文的獨特性。

除了籌備第二本旅遊書外,肉魯目前也忙於第一本書的宣傳活動,例如,肉魯覺得跳躍可以釋放壓力、拍攝出最自然的笑容,於是召集了百餘人在日月潭跳拍同歡,許多媒體也前來採訪、網友反應熱烈,活動十分成功,將可能在北部加辦跳拍活動。肉魯還會在六月舉辦台南小旅遊,由肉魯帶大家玩台南的私房景點發佈文章

肉魯維持部落格人氣的秘訣,除了用心和真切地書寫之外,也要努力維繫與用心的讀者的互動,如果有讀者留了一大串回應,他也會很用心地回應他們。雖然寫的速度比不上肉魯出去玩的速度,但肉魯再忙、再累也都會更新部落格,怕偷懶會「對不起讀者。」因為寫部落格,還讓肉魯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會約出來交流。

肉魯寫部落格後,除了認識許多朋友外,當朋友要問路或是問好玩的地方也會打電話給他,自己出去玩也曾經被六十幾歲的老夫婦認出來,他覺得相當有趣。當肉魯的部落格人氣越來越高,肉魯說,會有成就感,相對也有責任感,越多人看,就會想要發掘更棒更好的東西讓大家知道。

今年七、八月把第二本書的稿子完成後,肉魯想轉行當旅行業務,他說,他喜歡跟志同道合的朋友無拘無束地出去玩,所以不考慮當領隊或導遊,因為帶團需要承受評價,目前只考慮從事幫企業或團體談旅遊規劃的行銷業務方面。

因為經營部落格帶給肉魯人生的轉捩點,讓肉魯可以跟隨自己興趣,一圓從事旅遊業的夢想,至於在旅遊業打拼是不是他的長遠之計,他說,要做了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興趣,說不定會回到本行,但至少先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能做到多好就多好。


延伸閱讀

肉魯....旅行台灣‧深度造訪‧微笑旅遊

肉魯帶領百人日月潭跳拍活動

帶著你的熱情 跟肉魯一起『瘋狂玩台灣』吧!

數位有聲書 視障知識的泉源

【記者賴佑維/台北市報導】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致力製作DAISY(Digital Accessible Information System)格式有聲書, DAISY格式的優點在於可讓使用者自行選擇章節也可加入書籤,更方便的是還可以調整播放速度。希望可以藉由這些有聲書幫助視障人士取得知識,並且也致力於教導視障使用電腦的能力,希望能藉此讓視障人士在謀生上有更多的選擇。

根據著作權法第53條,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可以不用經過作者或出版社的同意自行製作專供視覺障礙者、學習障礙者、聽覺機能障礙者或其他視、聽覺認知有障礙者使用的有聲書。李秀鳳說,現在會盡量跟出版社解釋著作權法第53條的立法精神,希望出版社無償提供書本電子檔,如此在有聲書的製作過程中會更簡便,目前已經有遠流及商周等出版社配合。

走進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辦公室,一定會好奇怎麼有好幾個視力較差或者看不見的工作人員都帶著耳機上班,原來這是Non-Visual Desktop Access(非視覺桌面存取系統,簡稱NVDA)這套螢幕報讀軟體的功勞,NVDA最主要的功能是用在操作電腦,只要用鍵盤上的上下左右鍵,NVDA會提示目前移動到哪個功能上。根本不需要電腦螢幕也可以作業。李秀鳳解釋,一般俗稱的盲用電腦,是採用特殊的設備-點字顯示機,但較為麻煩,對中途失明的盲人來說,還要重新學習盲人專用的點字,費時又費力。

平常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也會有專門教導視障人士如何使用電腦的訓練班,李秀鳳說,在輸入法方面推行嘸蝦米輸入法最好,因為比較不需要選字,對於看不見的視障人士來說可以減少很多困擾,除了輸入法,也會教導如電腦基礎使用、Office軟體操作等,希望可以加強視障人士求職的能力。

目前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在奇摩公益平台上有勸募專案,希望能有更多人來幫忙視障者,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希望可以募集到五十萬來錄製五十本DAISY格式的有聲書免費提供給視障人士、贈送五百名視障人士或閱讀障礙者一套可攜式語音電腦軟體以及免費的電腦語音教學,除此之外,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也希望可以募集到五十位志工協助協助辦理各種活動或錄製有聲書。


延伸閱讀

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

NVDA Taiwan User Group

視障生活小百科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讓精障者重投社會的「心靈」

【記者歐靖雯/台北市報導】在仁愛醫院的二樓的一個角落,會看見有一個地方,放著幾桌椅子,還有一個賣果汁的地方,在那邊可以一邊享受著果汁,一邊安靜的看書,是一個不錯的休息地點。在鮮果吧的工作人員,每一個都很認真,有一些在切水果,有一些在清潔,也有在幫客人點餐的,這些工作人員都是精神障礙者,在鮮果吧為大眾服務。

台北市仁愛醫院於一九九九年在院內創立「心靈舖子」庇護工場,為在院內精神科就醫的精神障礙者,除了在醫療復健外,提供工作訓練,讓他們能再次投身社會。仁愛醫院工作訓練就業輔導組服務員李秀蓉說︰「在庇護工場內,訓練加強學員的抗壓力及耐挫力,協助他們適應競爭性的就業職場。」

仁愛醫院「心靈舖子」庇護工場分了鮮果吧和咖啡屋兩個據點。鮮果吧的職業訓練分為三個階段,從初階的場地清潔、榨果汁、中階的點餐、收銀、外送等,到高階負責結帳、訂購以及接受外出就業前培訓,為精神障礙者提供完整的訓練,以及職前輔導。

在「心靈舖子」鮮果吧工作的文瑾卿(化名),工作已經兩年多,她說︰「工作可以賺錢,這是最大的好處。」文瑾卿表示,在庇護工場工作的時間,讓她覺得自己有變開朗一點,比較敢跟別人說話。

李秀蓉表示,精神障礙者就業,若無醫療及社會支持環境的配合,與適當設計的復健訓練計劃,而直接進入職場,常常出現因適應不良而退縮,因此庇護工場提供了工作訓練和支持性就業服務,增進身心障礙者的工作與人際互動能力,使身心障礙者能恢復對自己的信心,以及工作動機,再次投入社會。

仁愛醫院精神科主任許豪沖說︰「庇護工場能讓一些病情反覆,在外面工作受到壓力又病發的病患,能在持續治療的同時也能回饋社會,是讓他們從病人,轉為生產者的角色;庇護工場的普遍意義很大,除了讓病患能夠工作,對自己生活負責外,讓精神障礙者呈現在社會上,也對整體社會很有意義,可以讓社會大眾學習接納他們。」他表示,雖然在訓練病患的時候會有挫折,有時候他們的工作表現不如期望,但還是有一些病患,他們的工作表現會讓人驚豔,李秀蓉表示,曾經有一名病患,他不想工作、不想面對別人,可是當他在鮮果吧工作的時候,卻表現得很專業。

許豪沖表示,就業輔導組還會提供就業機會,輔導及訓練服務,他說︰「我們有跟超商和企業合作,讓已經準備好的學員到那邊工作;如果學員有需要,我們會提供發展就業計劃、職場輔導,或陪同面試等服務。」

對於「心靈舖子」的發展,許豪沖表示,目前庇護工場需要更多營運的經費,希望有更多慈善捐款,也希望政府有更多的配套計劃與支持,他說︰「現在我們並沒有接受任何的捐款,每一年的預算只有醫院的撥款和政府的資助。」許豪沖表示︰「庇護工場的成功,是整體社會的利益。無論是醫院還是政府,都需要給予庇護工場以及精神障礙者更多的配套,以及更大的發展空間。」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社會事業發展協會-國內案例

仁愛醫院心靈小舖-部落格

台北市庇護工場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出身台東農家 黃明堂立志回饋鄉里

【記者林幸茹/新北市報導】身為農家子弟的黃明堂,對於自己進入媒體業,他表示,「高中時期面臨聯考時,腦海閃過當記者這個念頭,其實,出自農家的我,腦筋不靈光,說起話來又常不知所云,為什麼想要當記者,自己也沒答案,就是一個念頭罷了!」

對於未來的計畫,黃明堂表示,得新聞獎並非從事記者行業勠力追求的目標,過去二十年來,從沒想過參加新聞獎,去年以「陳樹菊」的報導參加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又拿到真善美傳播新聞獎,而因為報導文史館的新聞又獲得雲豹新聞獎的肯定。黃明堂說,「自問自己還能拿什麼得獎?這是一種壓力,我必須釋放它,回歸記者本分,努力於發掘具有影響力的報導,獎不獎?一切隨緣!」

黃明堂最早在台北的報社服務,「但我是台東人,一心想回台東,於是報考台灣時報錄取,結果被分發到花蓮,任職一年後,再報考自由時報,才得償所願,回到故鄉。」目前,黃明堂則是自由時報台東縣召集人。

說到成為記者後最印象深刻或是覺得最有趣的報導,黃明堂則笑答,「天生腦筋不靈光,幸好老天還有給我寫文章的能力,才得以在記者圈存活。」在二十年的記者生涯中黃明堂曾經飛往泰國、穿越泰緬邊境層層關卡,進入緬甸山區,當面採訪名噪一時的世界毒王「昆沙」;回到台東當地方記者後,也曾隨同蘭嶼的達悟族人到菲律賓的小島尋根,三十人擠一艘小舢板,在驚濤駭浪中抵達目的地,小船數度被推到浪尖再狠狠拋下, 「當時是驚懼,現在回想起來,簡直是搏命旅程。」

「媒體對弱勢者而言,常可產生一夕扭轉命運的機會」黃明堂表示,偏遠離島的蘭嶼常有因為媒體報導而將不可能化為可能。曾經,有位學業成績不錯的達悟族高中女生,陰錯陽差,錯失保送台師大的機會,經報導披露,教育部及台師大破例錄取她;又因為報導,一位病危、住在台東病房的蘭嶼阿嬤,一心求返鄉,經報導後,縣府包直昇機、大眾捐款,一圓返鄉夢。

黃明堂表示,社會大眾普遍有惻隱之心,每每報導貧弱個案,都會激發捐款,讓弱勢者一夕扭轉命運,「但還有更多沒被報導的人怎麼辦?我一再反思,如果媒體不聚焦報導特定的弱勢,激發出大眾的同情心,社會似乎成為一灘死水。」所以身為媒體人,黃明堂選擇繼續為弱勢發聲,以激發大眾的同情心。

黃明堂表示,史前館的營運成效一直是他監督批判的對象,「從館方的角度來看,我是來者不善,負面報導難以計數;但基於對台灣歷史文化的期待,就曾以特稿呼籲政府應提昇史前館位階,讓它擁有故宮等級的博物館地位。」

二○一○年政府組織再造,對史前館的地位不升反降,因此黃明堂透過管道查証,並取得會議記錄等重要文件,証明史前館確實將被改隸降級。

黃明堂表示,政府組織改造工程,台灣多所博物館都被規劃改制降級,部分博物館早已透過學界連署等行動力圖扭轉;但台灣史前館降級改隸的報導,迅速透過藝文團體、民代形成壓力,「此報導已發揮影響政策功能,史前館雖未如我願升級,但也保住了目前的地位,讓以原住民歷史為主體的史前館規模不致縮減。」也因為這篇報導,讓黃明堂獲得了雲豹獎的肯定。


延伸閱讀

雲豹新聞獎

史前館籌辦災後重建特展 重現嘉蘭部落風華

報導陳樹菊 獲真善美新聞獎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無懼肌肉萎縮 陳玟聿認真活出每一天

11
陳玟聿第一次捐髮。周淑菁/提供
【記者黃苾瑄/台北市報導】身形嬌小的陳玟聿窩在客廳的沙發裡,努力地用細弱的手在紙上畫出太陽,「對玟聿來說,寫字也是一件很吃力的事,因此她的功課量只有一般小朋友的一半。」陳玟聿的媽媽周淑菁說,玟聿常常寫到一半就喊手痠,但她還是盡量鼓勵玟聿要把功課寫完,因為她希望玟聿可以養成獨立不靠別人的個性。

陳玟聿從小就罹患了「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同時也是台灣第二常見的遺傳性疾病,肌肉萎縮症患者的肌肉組織會慢慢減少,造成肌肉萎縮無力,無法提拿物品甚至是站立、行走。陳玟聿在一歲多時被確診罹患肌肉萎縮症,周淑菁說,當時還不清楚肌肉萎縮症是什麼病,直到上網看到其他病友的患病心情分享,才發覺肌肉萎縮症對玟聿以後生活的影響。

「一開始她是該爬的時候不會爬,我想說沒關係也有的小孩不會爬。」周淑菁說,玟聿一歲多的時候仍然不會站,她還以為玟聿是發展遲緩,直到帶去看醫生才發現玟聿罹患了肌肉萎縮症。陳玟聿患病造成周淑菁很大的打擊,不知道以後該如何照顧她,也不知道外人問起玟聿時該如何解釋。

周淑菁說,玟聿因為無法行走,她只好用嬰兒推車推著玟聿出外散步,「很多人看到玟聿都會問說要不要下來走走,」周淑菁說,每次聽到這句話心裡又會難過一次,因為玟聿不是不願走而是不能走,但是又怕告訴對方實情會造成尷尬場面,所以只能勉強擠出微笑不回答。

陳玟聿因為肌肉萎縮而造成身體經常出現併發症,像是脊椎側彎、感冒不易痊癒、肺炎等,「她因為肌肉萎縮沒有力量,造成肺中的痰咳不出來,所以一生病就很嚴重。」周淑菁說,陳玟聿三歲半時因小感冒引發肺炎而住進加護病房,當時她看到很多同樣年紀的小朋友住進加護病房不久後就過世了,讓她害怕玟聿是不是也會接著離開,還好住院半個月後玟聿終於康復。

雖然陳玟聿行動不便,但周淑菁還是從小訓練她要能自己生活,「玟聿爸爸曾經反對她和一般小朋友一樣上幼稚園,但是我認為這樣的做法只是逃避,讓她學習獨立生活才是對她以後人生有幫助。」周淑菁說。目前陳玟聿就讀國小二年級,靠著坐電動輪椅和搭乘復康巴士上學,「學校的小朋友都會跟我玩,因為他們覺得我有電動輪椅很酷。」陳玟聿說。

除了鼓勵陳玟聿獨立生活之外,周淑菁還努力向教育部、市政府爭取更多身障設施,「很多家長因為把行動不方便的小孩交給學校而感到不好意思,因此不敢再向校方爭取更多身障小朋友的權益,但是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周淑菁說,玟聿的這台電動輪椅就是她透過校方向教育部爭取的,一般人無法體認到身障者的需求,因此身障者和家屬們要主動提出自己的需求,別人才會知道該如何幫忙和如何改進。

為了照顧陳玟聿,周淑菁選擇從事平面設計在家接案子,平常她也會將照顧陳玟聿的心得、方法上傳到部落格,和病友及病友媽媽們一起分享。「之前受到很多網友的鼓勵,所以現在也想把照顧肌肉萎縮症小朋友的心得和如何爭取身障設施的方法放在網路上,互相加油打氣。」周淑菁說。


延伸閱讀


小天使shayla

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

魔法小公主~小恩的夢想世界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旅人的義務 保護環境給下一代

00
大地旅人在綠色市集的攤位。周毓翔/攝影
【記者周毓翔/台北報導】每年的四月廿二日是世界地球日台灣博物館在四月廿三及廿四日舉辦「綠色市集」活動,響應地球日,而其中有個特別的攤販,有一群人奮力地踩著腳踏車,還有人在旁邊唱卡拉OK,還有人在煮東西吃,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設計了一系列節省能源的發明,讓民眾體驗不消耗非再生能源的生活。

「大地旅人」名字的構想源自地球太空船的概念,地球如同載具,人類就像旅人,每個人停留的時間短暫,但是地球要照顧世世代代的「乘客」,因此,大地旅人提倡簡樸生活,他們認為能源與生活脫離不了關係,但卻有感於能源教育不夠健全,所以持續去推動能源教育,把永續的概念落實到生活中。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的林雅蓉說,大地旅人已經成立約七年,平常都會接一些學校邀請的講習,來教小朋友如何節約能源,比如在深坑國小每年五、六月會舉辦製作太陽能鍋的比賽,除了比外觀外,也比誰讓食物加熱的最快,讓小朋友主動去思考如何有效使用太陽能,來代替電力。

在綠色市集的現場,大地旅人展示了兩種太陽能鍋,一種是木箱式的一種是紙板式的,木箱式是把食物放在鐵鍋中,再把鍋放進木箱,木箱上頭是一片玻璃,木箱的邊緣則是大塊的太陽能板,這些太陽能板是一般如鋁箔紙或鐵片等能反光的材質,只要把太陽能板對準能夠接收到充足陽光的地方便可以加熱。

另一種是比較精巧的紙板式,利用紙板在上面包上鋁箔紙,將陽光聚集到中間的位置,而中間的鍋子則是用玻璃作為容器,在容器外層再包上一層黑襪子,容器上面在加上鋁箔紙,放進一個透明的烘烤式的耐熱袋裡面,如此一來便可以做出輕便的太陽能鍋。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的成員吳伊婷說,他們一整天已經用太陽能鍋煮了蛋、青椒、茭白筍、玉米還有地瓜了,在木箱式的前端還裝有輪子,可以用來追陽光,雖然中午太陽充足,但是早上跟下午太陽是斜角度入射,需要換位置才能收到太陽能,這兩種太陽能鍋也有差異,木箱聚集熱能的能力比較強,當紙板鍋有九十度的時候,木箱鍋可以到一百二十度。

除了利用太陽能之外,現場放了兩台單車,一台的背後還裝了像果汁機一般的裝置,使用者利用踩單車轉動車輪,在後輪的地方有個小的鐵製滾輪,滾輪再接著果汁機的核心,只要踩動車輪,就會帶動果汁機轉動,只要把水果放在裡面就可以用踩單車的力氣去榨果汁,完全不需要用到電力。

另一台單車則是在旁邊放著麥克風跟音響,只要有人不停的踩動單車,就可以利用動能轉換成電能,用電能讓音響麥克風運作,一群人在旁邊玩著樂器唱著歌,旁邊一個人努力的踩腳踏車,場面好不熱鬧。



周毓翔攝影/製作


延伸閱讀

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

太陽能鍋介紹(主婦聯盟)

太陽能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海馬迴光畫館 記憶台灣攝影藝術

【記者李季樺/台南報導】走進位於台南市成功路上的海馬迴光畫館,白色的牆面、微暈的黃光,傳統的銀鹽暗房,正在展出的攝影作品,以及滿滿一櫃子的相關書籍,交織成影像與記憶的空間。「海馬迴是掌管人類長期記憶形成的器官,同時也是一個神經傳播的媒介。」海馬迴光畫館負責人李旭彬表示:「命名為『海馬迴光畫館』,主要是希望能夠扮演『觸媒』的角色,讓更多人了解攝影這個領域。」

其實李旭彬並非一開始就朝攝影方面發展。「完全是意外中的意外。」李旭彬笑著說,自己在偶然的機會之下認識攝影界前輩潘小俠,因而開始他與攝影的緣分。原本發揮大學所學,從事地質探鑽調查工作的李旭彬,「有天醒來,看著鏡中的自己,突然思考這難道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李旭彬說,這樣的領悟,成為他生命中的轉捩點。他毅然放棄土木工程師工作,不顧家人反對,選擇到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研讀美術碩士。

而在國外的所見所聞,讓李旭彬深有感觸。「講到攝影,除了LOMO相機、外拍,你還想的到什麼?」李旭彬表示,這突顯出台灣攝影教育的匱乏,即便是在大學科系中,攝影也總是設計或傳播之下的附屬品,而非獨立的科系。攝影其實是設計的基礎工業,可是在台灣卻未獲得應有的重視,導致社會大眾對攝影的認知過於狹隘。因此,學成歸國後,李旭彬決定回到故鄉台南,創立海馬迴光畫館。海馬迴光畫館的定位與目標,主要是效法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ICP),除了展覽之外,也著重於攝影教育的推廣,例如課程內容多傾向探討攝影的原理和創作,而非一般技術層面。

從最初的工作室,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海馬迴光畫館,其實也經歷一段艱辛的過程。原本位於台南市東豐路的海馬迴光畫館,因為空間較為狹小不敷使用,於二○一○年底決定將海馬迴光畫館搬遷到現在的位置。而目前台南市成功路上的這個空間的前身,其實是一間補習班,建築內部結構複雜,新舊裝潢混搭,頂樓還有漏水的問題。「光是拆裝潢就拆了兩個月。」李旭彬說,受限於經費,許多事情都必須自己親自動手,加上學生以及義工們的熱心幫忙,才能夠將這個空間重新改造成現在的海馬迴光畫館。

目前海馬迴光畫館主要的展覽空間,包括二樓的海馬迴藝廊以及三樓的顳葉藝廊,只要是與影像相關的創作,都可以申請在此展出。「海馬迴不算是商業藝廊,但也不是替代空間。」李旭彬表示,開放大眾申請,主要是希望在海馬迴光畫館的展覽經驗,可以成為年輕藝術家進入商業市場的助力,而非只停留在替代空間。

海馬迴光畫館四樓則設有暗房,作為攝影教學課程之用。「保留暗房並不是排斥數位。」李旭彬表示,現代提倡慢活,但人們對於影像卻往往一瞥而過。保留暗房的目的,正如美國攝影家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所言:「底片是樂譜,沖洗照片是演奏。」主要是希望人們能夠放慢腳步,從放相的每個步驟中,體驗影像生產過程中的感動,由此重新審視攝影的意義。

除了展覽和教學課程之外,海馬迴光畫館也會不定期舉辦「批鬥大會」。「懂得接受批評才能夠成長。」李旭彬說,「評論」在國外的攝影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因為人都有盲點,他人的意見與批評也許刺耳,卻是創作這條路上最需要的養分。另外,海馬迴光畫館也參與主辦「LoMotion攝影比賽」。「LoMotion攝影比賽」強調不設定比賽主題,希望單純以藝術為出發點,讓參賽者不受拘束的自由創作拍攝,展現影像藝術的核心價值。

對於未來,「其實海馬迴的目標一直都很明確。」李旭彬表示,他期望將來能夠成立藝術村,讓海馬迴光畫館發展成如同國際攝影中心一般的運作模式,除了給予影像創作者更多的支持,也希望能有機會與大學合作,共同推廣攝影教育,讓海馬迴光畫館成為台灣攝影藝術的海馬迴。


延伸閱讀

海馬迴光畫館

潘小俠攝影工作室

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退休當志工 施比受有福

01
徐碧珠與許素綿合照。 冼敏婷/拍攝
【記者冼敏婷/台北報導】三位年過六十五歲的志工利用退休生活,參與天元慈善功德會的天元志工隊,並在志工隊中的關懷據點服務。他們擁有不同的職業背景,也因為與服務對象年齡相近,主要服務長者,利用他們積極樂觀的個性感染別人。其中一位羅來玉志工更說:「幫助別人總比等別人來幫助的好。」

曾在公共衛生所任職護士的徐碧珠,二○○五年退休後便開始當志工,宣傳健康促進活動。因之前服務需要前來天元開會而開始認識天元,並加入關懷據點服務。以前工作任職的衛生所座落在較偏遠的地方,徐碧珠發現當地居民健康知識缺乏,認為防治工作很重要,讓居民懂得如何照顧自己、加強健康資訊。因此選擇當志工,也是她退休計劃的一部分。

02
羅來玉開心接受訪問。 冼敏婷/拍攝
徐碧珠利用自己的專業,宣導健康資訊給老人,也定期在板橋忠孝公園替老人家量血壓。她說:「曾有一些前來量血壓的老伯伯因血壓過高,我提醒他們的家屬及早就醫,還好把握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家屬都很感激。」當志工真的很快樂,幫助他人也積極分享他人的快樂,因為別人的經驗也會讓你成長,徐碧珠笑笑的談。而服務不但幫助他人,也使她更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多用同理心,更懂得感恩。也因為徐碧珠的積極參與和改變,使原本不支持她當志工的家人也都接受,她的先生偶爾也會出席大型的志工活動。

另一位參與關懷據點服務的羅來玉志工,本身從事紡織事業,也是毛衣編織講師,所以別人也叫她羅老師。一開始她先在天元慈善功德會學習電腦課而慢慢才加入當志工。雖然年過七十歲的她,眼力仍然十分好,還經常自製手工藝。在服務的時間也教授長者一些簡單的手作。除了當志工,羅來玉也學習香功並在土城市香功委員會當總教練,生活相當豐富。對於志工服務,她覺得很幸福,也說:「希望當一個手心向下,不要向上的人。」

許素綿則因為參加松年大學而認識天元志工隊。退休前從事幼稚園工作。身為園長的她,每天處理大小的工作。退休後,許素綿也積極參與不同活動。熱愛舞蹈的她,常學習不同舞蹈,在服務的時候表演給服務對象欣賞。她說:「每次跳完舞,長者很開心,你也會很開心。」而對於做志工的熱誠,言談間表露無遺,因此獲得志工榮譽卡。

天元慈善功德會秘書長杜燕玲說:「她們三位都積極參與志工服務,個性相當樂觀。」而志工隊未來也會以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中心,繼續出發,服務更多的人。雖然她們都年過六十五歲,不過心境跟年輕人一樣,面對志工服務仍相當有衝勁。徐碧珠表示:「希望未來服務可加入跳舞、演戲等多元方式表演,增加更多的創意。」退休後,他們選擇以另一種形式回饋社會,活得更精彩,更有生命力。


冼敏婷/製作


延伸閱讀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天元慈善功德會

台灣正統香功協會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石岡人社區報見證石岡重建之路

120
楊宛瑜/攝影
【記者楊宛瑜/台中市報導】白底黑字,簡單的四個版面,石岡人社區報自一九九九年成立以來,至今共已出刊一百二十期,陪伴石岡鄉人走過了十二個年頭,見證了石岡區(過去為石岡鄉)從九二一地震之後漫長的重建之路,未來將繼續發行,陪伴石岡區的居民繼續走下去。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台灣發生規模7.3的集集大地震,位於台中市(當年尚是台中縣)的石岡區,由於房子過於老舊,因此幾乎都在地震中坍塌。石岡人社區報主編黃國倫說「地震後那幾週,居民都只能住帳篷,一直到外界支援的組合屋送來,大家的生活才開始有比較好一點。」同年十月,從事社會運動的盧思岳當時帶領「無殼蝸牛聯盟九二一災區支援小組」到石岡鄉,成立「石岡人家園再造工作站」,投入石岡地區的重建工作,並報導相關新聞,石岡人社區報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中創立的,二○○三年後「石岡人家園再造工作站」改組成「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由住在當地的劉祥三先生接手經營。

石岡人社區報總編輯管雅菁表示,石岡人社區報成立至今,共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石岡人社區報成立之初,名稱為「石岡人家園再造通訊」,採取不定期出刊的方式,內容主要是針對災後重建的紀錄與報導,將政府機關針對災後重建的相關政策、補助訊息告知民眾,並反映當地居民的災後心聲,出刊的費用由工作站自行籌募,並接受鄉親的捐款。二○○二年、二○○三年期間,接受行政院新聞局地方新聞處的補助,每月定期出刊,除了持續報導重建工作的相關紀錄,內容轉向報導鄉內各社區的人、事、物及文史等在地故事。

二○○三年後,「石岡人家園再造通訊」改名為「石岡人社區報」,出刊時間從月刊變成雙月刊,內容從關注災後重建的通訊報,轉為報導在地新聞的地方社區報,主新聞與專題由總編輯與主編負責,其他內容則多採取讀者投稿的方式。目前的經費來源僅靠鄉親的捐助,還有石岡人協會自行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與新聞局申請專案補助,管雅菁坦言,經費來源是社區報常常面臨的困擾。他們也曾考慮在社區報上刊登廣告,以此賺取經費,但最後開會的結果,大家還是覺得社區報應該要維持原樣不刊登廣告,「再說,我們一期也才發行2000份,又是雙月刊,廣告商應該覺得沒什麼賺頭吧!」管雅菁開玩笑的說。

有別於其他的報紙,石岡人社區報有一個很大的特色,那就是每期的刊頭字體都不一樣,而且都獨具個人特色。管雅菁說:「我們每一期都會找一位在地的石岡鄉鄉民替我們的刊頭題字。」題字的對象從小到老都有,但有時候遇到老人家不會寫字,怎麼辦?遇到這情形,管雅菁表示,會請人先寫上「石岡人」三個字,再請老人家模仿照寫;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希望讓石岡鄉的鄉民對社區報有參與感,也希望加強社區報與石岡人的聯繫「至少大家會好好珍惜自己題字的那一期,不會拿社區報去包便當。」管雅菁幽默的說。

對於石岡人社區報未來的發展,管雅菁表示,未來將舉辦「社區報採訪特派員工作坊」,模仿社區大學的方式,招募學生並培訓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報等觀念,期望能讓更多人一起投入關注石岡地區的行動,挖掘出更多石岡在地的故事。


楊宛瑜/製作


延伸閱讀

石岡社區深度旅遊平台

石岡人協會臉書

921網路博物館

石岡鄉親電子報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陽光福利基金會 溫暖你的心

【記者高翊華/台北報導】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一九八二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服務顏面損傷者及身心障礙者,推出了自創工藝品牌,「陽光創意工場」以及「陽光汽車美容中心」,給身心障礙者一個工作機會,使他們能夠自給自足,並將獲利餘額全數用來從事公益,希望能喚起更多個人、企業與團體對社服組織的認同,並一起齊身投入公益。

基金會自一九九○年開始,努力向台北市政府爭取為身心障礙者設立汽車美容庇護工場。一九九二年,陽光洗車中心在建國南路、和平東路口的高架橋橋孔下成立,是全國第一家為身心障礙朋友提供工作機會、促進就業而設立的庇護工場。基金會副理鄭任凱表示,一開始,是以洗車服務為主,但自從加油站也提供同樣服務後,市場競爭變強,所以才轉型為汽車美容中心。但其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

鄭任凱說,有一陣子同樣的汽車美容服務店相繼出現,也推出很多搶生意的花招,例如推出買套票打折的優惠,讓營業有一度變得很困難,但是這些店很多都是以營利為目的,兩三年就倒了,賺那些買套票客人的錢,而基金會是非營利單位,得到了消費者的信任,所以很多客人都變成固定客源,到現在,汽車美容中心發展得很穩定。

鄭任凱表示,不論是創意工廠或是汽車美容中心,完全都是以公益為出發點。創意工廠有一部份的工作,例如包包的車工,都是由身心障礙朋友所完成的,基金會也提供職前教育服務,教導一些身障朋友汽車美容的工作技能,鄭任凱說:「以前他們在家可能是家裡的負擔,教導他們賺錢的能力,他們反過來還可能為家裡付出」。

鄭任凱說,在為基金會服務了這麼多年讓他最欣慰的,是看到每一個身心障礙者都有了工作能力,有收入之後,不再是社會的負擔。他也呼籲,希望大家多到陽光汽車美容中心,這樣不但能夠得到完整專業的服務,也可以間接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朋友。


延伸閱讀

陽光福利基金會

陽光創意工廠

汽車美容服務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書香配早餐 歐圖讓你滿足

【記者羅萱/新北市報導】在二○○九年的三月十八號,楊國安與他的妻子周智永,在新北市蘆州區開設了一間別具特色的早餐店──歐圖早午餐。加盟了連鎖企業,以早午餐的方式經營餐飲,但同時結合了自己所開設的童書書店。讓客人品嚐完早餐,再走到隔壁享受書香,同時擁有兩種感受,讓蘆州的這間歐圖早午餐,每到假日總是座無虛席。

育有一女一子的楊國安,當初離開工作就是為了陪伴小孩。楊國安表示,開設一間書店,對於自己小孩成長是一定有影響的,他說:「因為小孩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閱讀是一件安靜的行為,可以讓小孩穩定。」而周智永也常常念故事書給小孩聽,她認為太早認識字或許不好,可能會因此侷限了小孩的想像力。對此,楊國安笑著說自己的小兒子現在還不認識字,但是常常會看圖書故事、編故事。

楊國安曾就讀輔仁大學統計系,畢業後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的藝術管理研究所。曾經在「藝大書店」(台北藝術大學內的書店)工作過的他,喜歡上了閱讀,也認為書店的工作環境較單純,但因為參與過經營,反而更加認知了開書店很難賺錢,因此楊國安想到了利用餐飲業的高集客力,來帶動書店的買氣,同時也利用餐廳的盈餘來支撐書店的支出。剛好自己的妻子周智永畢業於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對於餐飲方面比較在行,同時周智永也非常喜愛繪本,於是便將這樣的想法實踐,開了一家結合童書店及早午餐的餐廳。

本來想開設出租型式的繪本館的楊國安說「家中蒐集的繪本可能有上千本。」但是因為繪本的成本高,出租型書店書籍的毀損率也很高,因此打消了這樣的念頭。後來轉為成立閱讀館,將用餐的空間與閱讀的空間分開,但也發現很多家長會因此丟下小孩,閱讀館本質不再,反而慢慢變成托兒性質。因此半年後,便重新整理,成為親子書坊。而店內的閱讀空間不只是歐圖親子書坊,就連歐圖早午餐內的書架上也擺滿了親子天下及人本教育的雜誌,供人閱讀。

楊國安的大女兒正在為弟弟念故事書,而弟弟也專心的聆聽。羅萱攝影
楊國安的大女兒正在為弟弟念故事書,而弟弟也專心的聆聽。羅萱/攝影
至今歐圖親子書坊已經營了兩年,楊國安說:「對於一切保持平常心,沒有冀望賺錢,但是就是要保留這樣的一個空間。」楊國安表示,書店的營業額不高,再加上網路書店盛行,頻頻使出打折的手法,對於一間只能批小量書籍的書店實在不利,但有許多客人明明知道這樣的書店可能賣的比較貴,他們還是來光顧,為的只是要讓這樣的空間存在,講到這時,楊國安笑著說:「他們很怕我們倒。」

提到了經營上的困難,楊國安表示,因為自己沒有做過餐飲,所以只能慢慢摸索,每到了季節變換,成本和進貨量的調整,剛開始都不太會拿捏。又因為開設在住宅區,平日的客人較少,週末的客人較多,但因為店內提供大量的閱讀書刊,造成翻桌率(指一個座位一天可以服務幾個客人)十分低。楊國安為了解決這經營上的問題,於是他增長了營業的時間,利用薄利多銷的手法,來補足周間營業上的不足。

楊國安將歐圖親子書坊的第一年經營定位為鞏固期,鞏固客源及基本收入,至少要讓這一家店撐住。第二年為精進期,餐點及服務方面都要更熟練。接下來即將要邁向第三年,卻剛好碰上原物料飆漲。雖然捷運站就在附近,也開通了,但是生意卻還是不如預期。對此楊國安知足說:「計畫還是趕不上變化,天災人禍多,一切平安就好。」


羅萱/製作


延伸閱讀

歐圖親子書坊部落格

藝大書店部落格

歐圖早午餐廚房連鎖總公司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國北師學生到澳洲教華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生帶領澳洲小學生藉由體能遊戲學中文  提供/謝佩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生帶領澳洲小學生藉由體能遊戲學中文。謝佩君/提
【記者張婷羽/台北市報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的教授吳麗君和副教授田耐青、林偉文在去年寒假時,帶領系上八位同學到澳洲昆士蘭省布里斯本市的小學進行一個月的海外華語文和中華文化志工教學服務。服務內容包括教導這所小學的學生華語以及帶他們認識台灣文化。

出發前,參加的八位學生需要參加由田耐青、吳麗君和林偉文老師共同主持的行前課程。每週一次,內容包含華語文教學活動設計還有中華文化課程規劃,例如帶領當地學生體驗台灣的民俗體育、剪紙、茶藝、布袋戲。

田耐青說,除了他們這三位老師所主持的課程設計討論外,他們會和學生在每週一晚上參加更專業的課程內容。例如,他們請到去年剛從昆士蘭大學拿到碩士學位的曾麟雁回來分享澳洲式英語和在布里斯本的文化。也請到昆士蘭省駐台辦事處代表Ben Bawden和 Elizabeth Sullivan 來為系上同學做澳洲學生體育、藝術、烹飪與文化課的教學視導。

在小學的教學內容大致上分成四個大方向──體育遊戲、藝術、烹飪和文化。教育系三年級的學生謝佩君說,他們利用這些不同領域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學華文。例如在體能遊戲方面,他們就利用帶著小朋友玩跳繩的方式教授「左、右、跳、換人」等中文字。而Rubber band dance這個活動也是藉由志工服務讓澳洲的小朋友依照指令穿過繩子,這當中教導他們學會「頭、胸、腰、膝、腳、手」等中文字。

謝佩君說,在藝術教學方面,他們教導當地學生寫書法和製作舞龍舞獅面具。寫書法時,他們會讓學生寫出「福」以及「新年快樂」等中文字並告訴他們字的意義。在製作面具的過程中,台北教育大學的志工們也告訴他們台灣的過年文化以及教他們「恭喜」、「剪刀」、「膠水」、「貼」等中文字。

教育系三年級學生林俊甫說,他和謝佩君是負責烹飪的部分,指導當地學生搗麻糬和做糖葫蘆。學生們不但興奮不已,更爭先恐後的搶答在活動過程學會的「水」、「糖」、「米」等中文字。

在文化教學的部分,謝佩君說,他們利用投影片讓澳洲的師生一同欣賞台灣的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情,包括國慶日一零一大樓放煙火等,也與他們分享台灣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更了解台灣。「很多學生在我們來以前根本不知道台灣這個國家,而經過一個月的華文教學活動遊戲,孩子們都很喜歡中華文化,並積極的想要學更多中文字。」


延伸閱讀

學生志工們製作的部落格《澳洲飛呀》

田耐青老師個人檔案

臺北教育大學「南十字星空下的跨文化教學」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