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8日 星期四

港源國小 教學展現客家田園風貌

【記者劉朝弼/生命力報導】「港源國小雖然小,卻是一所結合社區及鄉土的學校,讓學生們能夠從生活中學習知識。」港源國小校長黃進昇說。港源國小座落在南投縣國姓鄉,全校師生僅有四十多人,有別於城市中大學校的集體教育方式,這裡的教學方法更顯得特別,是一所偏重自然教育的山林田園小學。

農人們耕種收割的景況、古蹟廟宇的歷史導覽、甚至是紙廠的造紙過程,都曾出現在港源國小的教學課程中。校長黃進昇表示,由於學區內的學生非常少,目前學校各個年級的學生,最多不超過十二人,最少的只有兩、三人,不過,也因為如此,使得「迷你小校」、「迷你小班」成為了學校的特色,老師們和每位學生有更多互動的空間,課程規劃上也更能夠因材施教。

港源國小校地狹小、地理位置偏遠、教學設備的許多限制,是長久以來的問題。有鑑於此,在歷任校長的長期規劃下,建立起一種和當地農村社區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除了在校園內開闢田園區,提供師生種植各類植物照顧觀察之外,也設置了社區田園教學步道,安排學生走出校園參觀各種社區古蹟及農村工作,並配合社區民眾合作教學,讓小朋友們能夠在實際參與下,學習生活的知識。校長黃進昇說,港源校區內的居民很多都是畢業的校友,或在學學生的家長,社區內的一景一物也都是小朋友們所熟悉的,當他們進行校外教學的時候,感受也就格外深刻。

九二一地震後,港源國小許多地方受損,由於各界踴躍捐款協助復建,及桃園市公所認養學校重建工程,才使得重建工作能夠在去年十一月順利完成。總務主任雷兆春來到港源國小服務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了,他說,重建後的港源國小為了展現社區營造理念、在校內增設社區活動中心,也因為學區內擁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客家族群,在學校的建築及教學上表達了客家傳統的特色。對於客家文化的傳承,學校除了依照客家三合院結構興建、在校內設置「客家文史工作室」,保留展覽相關文史資料,也積極推動一到六年級的客家母語教學,邀請地方耆老或客語老師協助教課,並由專家教導客家民謠及傳統藝術,讓學童能夠了解完整的客家文化。

校長黃進昇表示,港源國小融合了「自然田園」及「客家鄉土」兩項特點,除了目前的種種設計外,學校正在規劃成立一間「田園教學工作室」。這間工作室將蒐集並展覽早期農村所使用的的各種農具,也將提供以前所用的「灶」來做「粿」,讓學校師生、社區民眾,或者是來訪的客人都能前往參觀,體驗以往農村的生活狀況,也順便用「灶」來感受做「紅龜粿」、「年糕」、「湯圓」的感覺。黃進昇說,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希望能培養學生對家鄉熱愛的心,往後面對國際化、都市化的社會,也不要忘了懷著一股鄉土情懷。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