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8日 星期四

雅文的天使 永遠的倪安寧

【記者林于蕙/生命力報導】「一個人最大的價值,不是究竟能做多少事,而是可以活在別人心中,讓人永遠懷念」。倪安寧就像這句她曾經說過的話,活在所有跟他接觸過的人的心中,像清晨第一道劃破黑暗的陽光,像一場及時雨,改變了聽障兒的苦難,也滋潤了所有人的心靈。每個人只要走進雅文聽覺口語基金會,就會知道,倪安寧女士雖然已經離開人世,但是她的精神依舊充滿雅文的每一個角落。

倪安寧生前曾在聊天中與她基金會的同事說:「我小時候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可以救全世界的人。」一個天真小孩的童言童語,許出了如此宏大的願望。倪安寧在民國六十七年來到台灣,嫁給鄭欽明並生下兩個美麗的混血女兒。小女兒鄭雅文因為先天聽覺障礙,幾乎全聾,倪安寧卻不願放棄希望。她不要鄭雅文必須一輩子只能比手語,無法跟一般人溝通,所以想回到美國看看,或許會有辦法可以幫助女兒。

倪安寧最後在加拿大遇見了Judith I.Simser,Judith的兒子也是先天聽覺障礙者,但是在「聽覺口語法」的訓練之下,不但取得大學學位,還當了律師。「聽覺口語法」跟一般聽障者觀察嘴型的口語不同,而是利用聽障兒的剩餘聽力,或是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方式幫助孩童重新獲得聽覺潛能後,依學習語言自然發展之程序,在有意義的情境中,透過會話式的互動,讓聽障兒童學習傾聽、說話及語言。所以接受聽覺口語法訓練的小孩不但可以與普通人溝通,連接聽電話都不是問題。倪安寧認為這就是她想要的方式,所以在讓鄭雅文接受聽覺口語法的訓練之後,將這一套訓練方式帶到台灣來,成立了「雅文聽覺口語文教基金會」。

倪安寧曾說:「我希望讓二十年後的台灣,再也沒有不會說話的聽障兒童。」台北雅文的老師陳姿均認為,倪安寧就是這麼一個有愛心的人,發現了一個很好的治療方式,就希望更多人可以得到幫助。在基金會草創初期,有個小男孩的聽力微弱到必須裝電子耳才能夠接受訓練,但是他的家庭狀況沒有錢幫他裝電子耳。倪安寧知道了這個家庭的處境,實在不忍心讓小男孩失去學習說話的權利,所以就全額補助了電子耳的費用。這樣的狀況不只發生過一次,常常員工也會好奇錢是從哪裡來的,倪安寧總是會說,是某個善心的人聽到了基金會有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大受感動而捐出來的,但大家都知道,還是她自掏腰包的時候多。

有一次,一個住在彰化的家長為了想要多上一堂課,提早了一週來到基金會,而事前並沒有通知就突然闖進了正在開會的辦公室,打斷了倪安寧與老師們會議。大家都覺得這個家長太過莽撞,至少應該先打個電話通知基金會,但是倪安寧卻跟老師說:「不能讓家長大老遠跑來就這麼回去,那我去跟那位家長聊一下天,你們趕快去準備教學器材。」常常也有家長跟基金會約好了時間,卻遲到一、兩個小時,讓大家覺得很難接受,但是倪安寧反而會幫家長說話。聽語訓練師王文惠說:「基金會員工都認為,倪安寧是一個懂得體諒也最不自私的人。」

陳姿均談到:「倪安寧總是讓人覺得,跟他相處很舒服。她能包容每一個人,而且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受到尊重的。她用心關懷每一個人,總是知道別人的需要。」雅文的老師都知道,在這裡是不需要餓著肚子工作的,因為倪安寧每天都會提供午餐和點心。員工只要工作太累,臉色變差,倪安寧馬上就會察覺並且體貼的遞上一罐維他命,讓員工補充營養。

倪安寧在兩年前被檢查出罹患乳癌,這個消息讓所有認識她的人感到不能接受,因為她總是那麼開朗,帶著陽光般的笑容,不像是會生重病的人。而她即使是自己遭到病魔的侵擾,也不會忘記行善,並且捐贈了兩台「小小『抹』香鯨號」子宮頸癌篩檢車,給台灣癌症基金會,讓更多婦女可以及早發現病症,得到治療。擔任過衛生署副署長的黃復源曾在一篇追思倪安寧的文章中寫道:「倪安寧總是為別人著想,自己遭遇挫折時,則只是一笑置之。即使是罹患這種人人聞之色變的事情也一樣,在她身上看不到沮喪,完全沒有病人的樣子,大家仍然看到一個鬥志昂揚的倪安寧。」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