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屋頂革命打造空中花園

【記者郝家欣/台北報導】你家的屋頂還是光禿禿一片嗎?「屋頂革命運動」就是意圖將建築頂部廢棄的空間轉變為一個覆蓋土壤,有樹、有堆肥,還有農作物的小型農場,促進城市的健康與美麗,並達到環保的效用。

景文技術學院環境管理系講師邱奕儒,將自家屋頂分為五個區塊充分利用,蓋了一個可以用來沖馬桶的雨水匯集系統、一個青草園、廚餘堆肥區、花果盆栽,以及移動式的遮陽罩。

邱奕儒認為台灣是全世界最浪費雨水的國家,有將近百分之六十的雨水從屋頂和道路直接流入海中,因此他倡導分區收集雨水的重要性。首先,邱奕儒在原本的屋頂上再加蓋一層鐵皮屋頂,此具有遮蔽和避雨的效果,並在上頭自行設計排水溝。將排水溝轉接到一組容器,並在容器內種植水生植物、養魚。

如此一來,當鐵皮屋頂的集水區感受到水流時,水閥就會自動開啟,將雨水流入水槽,再沿著水管流入浴室的馬桶水箱,節省了部分家庭用水量。有一位鄰居見狀也自設一道排水管,將雨水引入水桶裡。他開玩笑地說:「這是有傳染性的。」

除了收集雨水之外,邱奕儒在屋頂隔出的廚餘堆肥區,是運用簡易堆肥方式,將食物殘渣與有機土混合攪動,最後得到的肥料,就用來為花盆裡的蔬果施肥。邱奕儒不只顧著自家屋頂,還和朋友組成永續栽培的研究小組,構想出具有永續概念的頂樓。

此概念在第一階段是加蓋屋頂,收集雨水,作為沖廁和澆灌之用;以及回收廚餘。未來計畫裝設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供洗澡和洗碗用〉、太陽能集電板〈供所有家庭的用電量〉,期望能透過追求更加綠化的屋頂,減輕台灣乾旱的問題。


郝家欣/製作


延伸閱讀

大愛新聞_點滴雨水皆回收


Aquaponics Greenhouse Tour City Farmer News

Rooftop Gardens Project

《我愛○八○》 反思軍旅生涯

主持人(左)及導演楊力州(右)分享拍片經驗。朱璟柔/攝影
主持人(左)及導演楊力州(右)分享拍片經驗。
朱璟柔/攝影


【記者朱璟柔/台北報導】倉庫藝文中心舉辦的「新生一號出口影展」,放映導演楊力州在一九九○拍攝的《我愛○八○》,當時○八○免費理財專線正是當時各家銀行大力推行的服務,也是軍中匿名的免費申訴電話。許多在外島的役男都藉由免付費電話來宣洩情緒。導演表示在這部片中,○八○只是個引子,劇情以主角阿正的軍旅故事為主軸,帶出台灣入伍制度帶給部分即將入伍的役男心理及生理的不適應及壓力。

《我愛○八○》是楊力州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畢業作品,他表示拍了這麼多部紀錄片,他還是最喜歡這部。主角阿正是楊力州高中任教導師時的學生,兩人經常通信,從而得知阿正的軍中生活以及○八○專線。阿正告訴楊力州自己藉由○八○專線認識了一個接線小姐,這也促成了《我愛○八○》一開始的拍片動機:「一部軍教愛情喜劇紀錄片」。

但是拍片過程並不順利,主題也經過多次的轉換,畢竟導演在開始這個計畫時也沒有料想到會有這麼多的轉折,像是阿正逃兵、被叛軍事法庭。楊力州說:「在拍片的時候,阿正不斷發生一些事,讓我被他帶著走,主軸也逐漸失焦。」原本的「軍教愛情紀錄片」也漸漸轉變為紀錄阿正軍旅生涯的故事。

阿正為了籌措出國留學的經費而簽下三年半的志願役士官,阿正透露他在受訓的時候,因為參與申訴而受到了排擠與長官的另眼相待。他在片中說:「當兵就是讓要進社會的人變得更社會,難不成把皮鞋擦亮就可以打仗嗎?」一次休假期間,阿正終於無法忍受軍中生活而逃兵。這出乎楊力州的意料之外,阿正完全失去聯絡,直到他再度出現時,等待阿正的則是軍法審判。審判結果判定阿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而被送往北投八一八醫院,而影片的後段轉為不斷辯証阿正的心理狀態、他與家庭的關係、直到阿正停役離開軍隊為止。

楊力州說:「我在拍攝時,時常打斷阿正原本要說的話,而只拍我自己想要的東西。」他舉例,像是阿正要講關於家庭的事,自己就會選擇換個話題繼續拍攝。而片中不斷以倒帶、慢鏡頭等手法,主要就是藉由這些手法呈現被攝者原本要跟楊力州講的事情、並以此來反省當初的作法。楊力州表示雖然拍攝出來的結果有違當初「軍教愛情喜劇紀錄片」的目標,但是這部片卻是很紀實且鮮活的,阿正在片中明確表示,「有一群未來的觀眾們在黑暗的房間裡透過小小的鏡頭窺視著自己」,也曾用水潑鏡頭顯示不安,楊力州表示,阿正處在軍中的情緒壓力完全紀實在這部片中。


延伸閱讀

亞洲路影世界

訪導演楊力州

台灣電影網:我愛○八○

林淑美創「皂」廢油新生命

林淑美(右)老師與課程學生。傅紹宇/攝影
林淑美(右)老師與課程學生。傅紹宇/攝影
【記者傅紹宇/北市報導】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會用到許多,不同類型的油,當吃完餐桌上的美食後,那些剩餘的廢油,總是跟著其他垃圾處理掉,殊不知,那些廢油是很難被分解的,甚至會破壞環境,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鑒於此,特地設立環保製皂DIY課程,教導如何把廢油再生,經過幾個步驟,把原本毫無價值的廢油,變身為浴室或廚房裡好用的清潔劑。

「我要求學生們在這堂課裡做出來的香皂,是完全利用廢油,不添加任何石化原料在裡面的。」環保製皂的指導老師林淑美表示,現在市面上的香皂都是用石化來提煉的,一來對環境有害,二來對我們人體也有害,例如皮膚病,就是我們過度使用合成香皂長久下來累積的結果,而且那些我們不用的廢油丟掉也是很可惜,在學了些製作香皂的基礎後,可以在家自己親手DIY製作,兼具環保與方便。

環保香皂的定義是,材料為廚房或是其它地方使用剩餘的廢油,經過強鹼與油脂的中和,所產生出來的天然清潔劑,林淑美一再強調,「天然成份所產生出來的清潔劑,最後也一定會被大自然所分解」,而油脂做出來的清潔劑,可以被廣泛運用,不只局限在香皂上,像是洗碗精、洗衣精、洗髮精等等,都是可以自己在家親手製作的。


製作香皂的過程。傅紹宇/製作

學生唐小姐說:「現在外面的香皂很多都含有化學成份,用起來不安心,自己親手做香皂,感覺多了份真實感,也比較放心給小朋友用。」學生施小姐也提到:「自己做香皂很新奇也很開心,老師每堂課都會幫我們做紀錄,以後在家裡也都可以自己來製作。」

天然手工香皂既環保又健康,不過林淑美不免還是提到它的缺點及困難,她表示,天然手工香皂,顏色較不鮮艷,比起其他香皂會沒那麼漂亮,而且完成後的香皂是活的,會因應氣候的變化而產生反應,像是出水、出油等等,這樣的香皂,要經過一個月「皂化」的時間,才能算是真的完成。

林淑美希望上過這堂課的學生,都能有自己製作天然香皂的能力,也希望學生們做出來的天然香皂,不僅僅是為了個人,也可以為自己的家庭、朋友們製作適合的天然手工香皂,她說:「這堂課的目標就是希望學生們,能融合環保的概念製作手工香皂,再分享給身旁的每個家人以及朋友。」


學生們的作品。傅紹宇/製作


延伸閱讀

皂化

儷活綠色 生活館

信義社區大學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心靈鋪子 用工作見證精障者的價值

【記者許文綺/台北報導】「我們相信工作是生命的重要動力來源,因此在『心靈鋪子』的所有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轉化成參與者的工作歷練,以增加自信心。」陳淑芳督導說。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的心靈鋪子庇護商店,是專為精神障礙者而設立的商店,讓精障者從事餐飲方面的工作,藉由工作的模式幫助精障者建立信心,進而重回社會。

仁愛醫院「心靈舖子庇護工場」成立於一九九九年,到目前為止,在院內已經有三個分店,分別是心靈舖子咖啡屋、心靈舖子鮮果吧以及心靈舖子美食坊。三個店鋪都是以餐飲業為主,並且和醫院內的營養室合作,推出健康、養生的餐點。

小麗,是一位精神障礙者,高中時因為課業壓力而發病,在家人的安排下到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日間中心接受治療。目前,小麗為心靈鋪子的員工,同時也在全家便利商店工作。不但外表看不出來任何精神障礙的特徵,小麗工作的態度與情況更勝於很多一般的員工。

陳淑芳督導說:「醫院雖然提供了精神病患適當的治療,但真正的困難都是在出了診間之後。」病人和家屬都不知道該如何安排精障病人的活動,家屬們必須犧牲自己花時間照顧病人;而病人本身也找不到事情做,對未來的人生規劃毫無頭緒。於是當時仁愛醫院精神科主任呂煦宗醫師就有了執行「心靈舖子」這樣子的發想。」希望透過以工作為主軸的職業復健場址及計畫,協助精障者獲得一工作技能。

「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協助他們能夠跳脫病人的角色而成為一般的工作者,並且重拾人的尊嚴與可以規劃的未來。」社會上正在努力恢復健康、重回社會、期望被接納被尊重的精障朋友並不少,但是過程卻不是那麼的順利,陳淑芳說:「精神障礙者並不可怕。」只要正常的服藥和稍做訓練,它們也像一般人一樣擁有生產力,甚至更會賣力的工作與配合,他們所需要的只是大家給的一點機會。


許文綺/製作



延伸閱讀

心靈鋪子部落格

財團法人台灣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進協會

精神障礙資訊網

楊其諴用氣球創造出另類球類運動

【記者胡乃文/台北報導】為了讓身心障礙學生不再侷限於身體上的不方便,可以像普通學生一樣玩球、體驗球類運動的樂趣,台北市芳和國中楊其諴老師運用氣球飄浮緩慢的特性,設計一套以氣球來代替各種球類的課程,讓這些身心障礙學生也能夠享受到玩球的快感。

一般的體育課程的球類運動,像是羽球、籃球、排球等,這些球類移動速度快,對於身心障礙學生來說沒有足夠的時間作反應,因此使用氣球為球類中速度最慢的特性,設計出以氣球為主的創意活動,使身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做反應,加上氣球既安全也不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另一方面楊其諴表示,雖然這些身心障礙學生的年齡是國中生,但他們的心智還是跟小學生一樣,所以看到氣球都會很高興,因此氣球對許多特殊學生是相當適合且具有吸引力的。

為了使這些身心障礙學生投入在氣球課程當中,必須要非常有耐性的陪伴他們之外,還必須給予他們足夠的成就感,透過簡單的傳接球的活動,可以給予他們很大的成就感,這些成就感也促使他們更融入在課程的活動當中、並且更主動的參與活動。

大部分的學生對於氣球的課程都很喜歡,但也有一些學生剛開始對於氣球很害怕,楊其諴提到像其中一個是患有自閉症的學生,對於氣球的反應很敏感,會不斷的尖叫、發脾氣,但是經過老師的安撫並解釋氣球的充氣量很少而不易破掉,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與適應後,老師發現這位學生是害怕其他學生的噪音、加上無法適應太多的氣球,因此後來透過調整,最後他也可以融入團體中一起活動。

氣球的活動課程除了讓他們體驗到玩球的樂趣之外,帶給學生最大的轉變,就是這些身心障礙的學生也從過去在運動會啦啦隊的角色,變成可以參與這些活動的參賽者之一,楊其諴說過去運動會的時候,大部分的身心障礙學生都會覺得跟自己不大相關,反而將注意力投注在蝴蝶、或是其他事物上,但是現在他們也可以體會到這些樂趣,並且也可以更專注在這些活動當中。


楊其諴用氣球創造出另類球類運動,大家來玩氣球囉。胡乃文/製作


延伸閱讀

芳和國中學校網站

身心障礙學生活動

認識並幫助身心障礙學生

數位典藏 認識不一樣的故宮

【記者謝岱宏/台北報導】故宮以科技與藝術的溝通為主軸,以豐富的館藏為基底,特別在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設置「精彩數位故宮」,台灣文創公司專員江竹韻說「這次的展覽是將許多大師的作品與新科技做一個結合,讓他們能夠有一種新的詮釋方式。」

展覽館中共分為A、B、C、D、E五個區域,A區為「名畫的當代詮釋」,主題是選取清代朗世寧的「百駿圖」予以再製,透過3D動畫的方式與時空概念的結合,讓整幅畫裡的動物都像是活了起來。

而另外一個比較特別的就是B區的「平淡之味」,遊客可以透過對著花朵形狀的吹氣孔吹氣來讓汝窯青瓷上的花朵、雲霧產生變化,吹的小力與吹的大力也都會有不同的效果,象徵了藝術巧匠「將生命吹入作品」的意象,而C、D區的呈現方式主要就是以撥放3D動畫的方式來講述故事,E區則是讓遊客能夠掌控主控權,手放到互動桌上就可以點選想看的作品,補足了原作脆弱、燈光昏暗等展示上的不足。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為早期酒廠遺址,而近幾年來也慢慢變成了許多藝術家與攝影家喜愛取景的好地方,而其後方矗立著一座從一九三一年保存至今的煙囪,在當時是華山地區最著名的地標,現在則成為台北城中一個代表性的地方,所以故宮這次與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合作舉辦的一系列展覽,也可以說是讓民眾參與到台北從古到今變遷的過程。

這次的展覽將在華山中5B鍋爐室長期的舉行,一直從二○一○年的十一月十三日到二○一一年的十月十三日止,而館內的展覽作品則是三到四個月換展一次。想必一定可以滿足許多民眾與鑑賞家的胃口。



謝岱宏/製作


延伸閱讀

采風樂坊

精彩數位故宮

城市通

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真情巴士尋訪知本金帥飯店

【記者鄧桂芬/台東報導】自前年的莫拉克颱風侵台後,有多處觀光產業受損,在交通部觀光局配合重建綱要的計畫下實施「真情巴士八十八元遊災區」計畫。真情巴士的觀光路線有六條,其中台東縣選定金峰鄉、太麻里鄉與知本溫泉商圈來實施。導覽員在知本的路線中,帶領團員走訪風災倒塌造成一時國際譁然的金帥飯店。

「這麼聳動的畫面,連居民自己都不敢相信。」真情巴士知本路線的導覽員季如表示,知本溫泉區在莫拉克颱風中受到的損害雖然沒有其他地區嚴重,但是一座多年來佇立在知本溪旁的金帥飯店被沖垮基提、垂直倒塌,讓許多居民不顧風雨地擠往現場觀看,驚呼連連。
風災當時正值父親節,為了提供給溫泉區大量的遊客,金帥飯店在提款機補了台幣兩百多萬元,但在飯店沖垮後一併流失。另外河床上的橋也被暴漲的溪水沖垮,在國軍搭好臂力橋之前,每個遊客都必須繞過藥山(位於金帥飯店後面的小山)山頭,才能夠脫困。

富野集團旗下的高野飯店位在金帥飯店旁,由於二○○五年的海棠颱風侵台時遭溪水淹埋大廳,於是在河堤沿岸建工作人員口中的「小長城」(影片中附圖),幸虧當時的防潰建設,讓高野飯店免於金帥飯店的命運。有鑑於此,飯店外的知本溪溪床開始整治,現在擁有大量的防波塊堆疊在知本溪畔。

「實施真情巴士的想法之一,就是希望在遊客旅遊的同時,也能協助居民再站起來。」季如說,雖然政府在產業、土地上的重建成果有的難呈現在居民眼前,但卻不能一致否定政府對災後重建的努力。例如藉由這次的真情巴士遊訪,就能夠讓其他關心災後重建的朋友,一起向災區的區民生產的農產品、手工藝品,來活絡當地的經濟產業。

「這是無意間在網路上發現的旅行,沒想到真情巴士不只有趣,還附有這麼多的教育意義。」真情巴士的團員洪盛贏說,能夠邊玩邊接觸當地的風土民情,並且提供災民復甦、重建的動力,他十分喜歡觀光局所推的活動。而「真情巴士八十八元遊災區」計畫在去年十一月底結束。


鄧桂芬/製作


延伸閱讀

真情巴士 幸福99

【莫拉克颱風】水沖知本溫泉金帥飯店倒塌

金帥倒塌 原址荒蕪依舊

正確醫樹觀 劉東啟倡自然療法

【記者鄭妙華/台北報導】「對樹而言,人其實就是最大的害蟲。」中興大學的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國內著名「樹醫生」的劉東啟表示,目前在台灣,人們普遍對樹木維護的概念認知錯誤。錯誤的護樹方式非但加速其死亡,同時更會危害人類。「照顧樹木並不是單憑著熱忱就好,還要有知識。」

家中從事苗圃生意,從小劉東啟便有更多機會接觸植物。秉著對植物的熱愛,劉東啟一路學習,他發現大多數國人缺乏護樹的正確概念,只知用自己的想法強加藥劑或修整樹木,而忽略其最根本的「自我修復能力」。之後,劉東啟留學日本並考取日本樹木醫師證照,二○○○年後便開始積極宣導護樹觀念,並帶領旗下研究生四處義診,同時積極投入護樹志工的相關培訓課程。

「無論是對樹『下藥』(灌藥、殺蟲劑)或是做所謂的『外科手術』(挖除菌蟲做填補),這都是對樹木不理解的表現。」主張「自然療法」的劉東啟認為,光將樹的病源體殺死,並不代表樹就得到醫治,而是需針對樹的型態、環境條件等提供輔助,幫助樹木自行啟動防禦力來抵抗疾病。

在二○○九年,劉東啟協助挽救台南縣麻豆南瀛總爺藝文中心的老樹群。站在「輔佐」的角色,劉東啟為當時遭天牛佔據的老榕樹,使用包覆麻布的方式保護根部,抑制天牛生長。而就在老樹逐漸恢復元氣時,八八風災又使得老樹根部慘遭大量淤泥覆蓋。於是,劉東啟再為老樹施以通氣排水孔來活化根系,讓水和空氣能順利帶進更深的土層。豈料後來老樹維護方式卻又重蹈覆轍,鋪上的水泥和磚塊,使老樹根部「氣悶」而愈來愈衰弱,最終因人為不當的養護而死亡。「至今想起來還是覺得好心痛。」劉東啟感慨的說。

許多人都以為樹生病便要噴灑藥劑或做「外科手術」,劉東啟指出,這樣人為鋸出的切口,反而會使其原先害蟲影響的範圍更擴大、更加嚴重。樹木常因人類不當的外力破壞而受危害。像是枝幹不當修剪,使腐朽菌得以從傷口入侵,造成樹木傷口無法癒合因此腐壞。

「要診斷樹所需要的生存條件,而不是拿著藥東噴西灑的去毒害這個地球,」劉東啟舉瓢蟲與蚜蟲的例子。這兩種本在自然界中就在同一個生態圈,若只為了驅趕蚜蟲而下藥,使瓢蟲也跟著一起被殺死,反到破壞了整體生態循環系統。

劉東啟表示,「樹木醫生」做的不只是醫樹而已,還包括對於樹的健康維護。像是觀察樹葉和樹皮,從其顏色或成長狀況,即可看出樹木是否健康,並從而判斷該如何予以協助。 「這些都是樹木醫生最基本的判斷。」劉東啟說,像枝葉末梢的嫩葉若無法生長或掉落,則可能是樹的根部有問題,缺乏養分供給;潛伏芽的生長也是樹的一種自救機制,表示某部分可能遭修剪或破壞,無法行光合作用;樹皮上若長滿青苔,則表示樹皮可能已經停止生長,停止成長則表示樹木已接近死亡。「要問它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自己回復,能夠醫樹的只有樹自己。」

此外,劉東啟認為,對護樹來說其實最大的阻礙並非害蟲,而是人類。譬如在台灣常見的棲地鋪面、排水溝工程、花台施作等人為建設,常使樹根遭受破壞;同樣,不當的樹木修剪亦會使其管束斷裂、阻斷養分輸送,造成樹木腐朽等嚴重傷害。


正確醫樹觀,劉東啟倡自然療法。鄭妙華/製作


延伸閱讀

台灣老樹新聞部落格

環境資訊中心

藍山的花花世界

豐富生態環境 志工保育班打造新溼地

現任溼地志工保育班隊長林金山先生。傅紹宇/攝影
現任溼地志工保育班隊長林金山先生。傅紹宇/攝影
【記者傅紹宇/新北市報導】 榮獲二○一○年社區大學優良課程的濕地志工保育班,因為對地方以及環境生態具有高度熱情,每逢週末假期,總是可以看到一群志工們在新莊的公兒二濕地公園裡維護環境生態,共同打造當地居民的自然教室,現任新莊溼地志工服務隊隊長林金山說:「原本為治洪池的公兒二公園,經過我們的努力,將來會變為當地附近小學生的生態教材。」

「在都市高樓裡,能有一塊這樣富有多樣物種及綠地的公園,是很棒的!」林金山充滿希望地說著。

二○○八年成立的公兒二濕地公園一開始並不像現在一樣有著這麼多的物種在這出現,它只是附屬於新莊中港大排計畫裡的一塊治洪池,前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知道了這件事以後,認為這樣有點浪費了公兒二這塊濕地,於是希望新莊社區大學能開課,透過招收志工,共同來打造這塊溼地,濕地志工保育班前任隊長柯丁誌也說:「一開始志工並不多,現在有四十位志工們一起努力,但還是略嫌不足,畢竟生態保育是要整個社區一起關心才能發展起來。」

林金山說:「溼地保育工作基本上有三大部分,第一為增加溼地裡的原生種、第二為清除外來種、最後是維持一定物種數量。」經過了志工們兩年多來的努力,現在的公兒二濕地公園,有著許多珍貴的物種,例如小鵖鶗以及化斑蝶,林金山強調,不管是水生或陸生,只要植物的數量增加,動物自然也就會多,現在的公園裡處處可見水鳥和魚群悠遊地曬著太陽,旁邊的草叢裡還可發現許多蝴蝶的蛹以及幼蟲。

志工郭小姐說:「以前做環境維護覺得是在『幫助』別人,現在覺得這是我們『本身』該做的事,自己居住的環境,就要靠自己來維護。」志工吳小姐也說:「有這個公園給我們種花,可以使我們多認識大自然,志工班裡許多人都很有愛心,在這裡我認識了很多植物,終於體會到『小植物也有大世界』。」

在未來,溼地志工保育班希望能將公兒二濕地公園變成一個新莊地區環境保育的重心,他們也開始計畫與昌平國小合作,一起成立志工隊,好讓家長以及孩子們體會到環境保育的重要,從大人到小孩,一起攜手打造更進步更多樣的地方環境,林金山說:「這塊地方雖然不大,但還是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參與,讓我們,甚至是下一代有更好的環境。」


公兒二濕地公園裡的物種及面貌。傅紹宇/製作


延伸閱讀

溼地志工服務隊部落格

新莊社區大學

公兒二溼地之美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台灣癌症基金會 癌友志工奉獻心力

【記者劉乃瑋/台北報導】「因為我們『同病相憐』啊,所以就陪他們聊聊天」,罹患大腸癌的癌友志工陳富龍笑著說,言談間感受得到他樂觀的態度以及正面的思考。台灣癌症基金會中有許多志工像陳富龍一樣,是罹患癌症的癌友,但他們不向病魔低頭,反而更積極的投入志工工作;也有許多志工是癌友們的家屬,他們同樣都希望藉助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的癌症病患。

榮獲台灣癌症基金會第三屆楷模的志工胡敏雄,在罹患肝癌後便辭去了工作,全心投入肝病的防治與宣導,他同時在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及台灣癌症基金會擔任志工,並鑽研肝病防治等相關醫學知識,更自費影印精心製作的筆記,分送給需要的病友。最讓胡敏雄感動的是,有的病友會記得他,感謝他對肝癌的說明,而且病也有治好;「但是也有些病友會放棄自己,堅持不願接受治療」,胡敏雄難過的說。

罹患肺腺癌的志工丘漢平,榮獲了第二屆抗癌鬥士。丘漢平說,癌友來當志工,家屬和癌友會比較有信任感,「因為我們有相同的『語言』,例如化療期間的痛苦等,所以較容易進入同理心,」要學會傾聽及不斷的關懷,也要不斷充實相關的知識。在當志工的期間,丘漢平看到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已逝的癌末志工吳美慧,生前成立部落格幫助了不少癌友,也出書分享她的治療過程、心得和部落格對話,不知鼓勵了多少人。

台灣癌症基金會不僅設有癌友關懷教育中心,提供癌症病友及家屬電話或探關懷等,更致力於推廣防癌的觀念也有諮詢的服務。護理師游懿群說,這裡有提供許多諮詢的方式,包括線上諮詢、電話諮詢、午茶話療聚會等。另外更由志工、癌友及家屬組成「悅聲合唱團」,到各地的醫院或社區進行關懷演唱,以音樂散播愛的種子。


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癌友關懷教育中心。劉乃瑋/製作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中華民國防癌協會

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

手工婚禮小物 做出自我特色

幸福久久久婚禮小物製作者 Mina張巧敏。顏嘉琪/攝影
幸福久久久婚禮小物製作者 Mina張巧敏。顏嘉琪/攝影


【記者顏嘉琪/台北報導】「幸福久久久」的Mina(張巧敏)以網路部落格為平台,專門製作婚禮小物,融合傳統的婚禮習俗與現代人要求的精緻商品,製作出屬於每對結婚新人的專屬商品,Mina說,「婚禮小物是感謝賓客來參加你的婚禮,讓婚禮宴會更圓滿」。

所謂的婚禮小物,一開始是從歐美國家開始流行,因為西方國家沒有收紅包或禮金的習慣,賓客都自己攜帶禮物送給新人,而新人也會回贈一些小禮物。後來傳到台灣,最初新人是以喜糖做為回禮,但發展到最近,有些新人開始以金莎花或是小熊取代喜糖做為回禮,因此有了製作婚禮小物的行業興起。

Mina一開始的正職是在設計公司工作,部落格只是分享自己當時結婚所蒐集的資料和禮俗。後來因為幫親戚的婚禮手工製作喜糖籃,放到部落格上後有人問能不能訂做,慢慢開始接單,後來部落格就變成經營婚禮小物的平台,以及提供新人一些婚禮的習俗。

結合傳統習俗與手工的帶路雞。顏嘉琪/攝影
結合傳統習俗與手工的帶路雞。顏嘉琪/攝影

婚禮小物的種類包羅萬象,從簡單的金莎花、簽名筆,後來還有傳統習俗裡的「帶路雞」。傳統的婚禮習俗是新娘要帶兩隻活生生的雞進夫家,象徵「起家」(台語)的意思,會幫夫家帶來興旺。Mina說,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人會抓著兩隻雞結婚,所以他們結合傳統習俗和現在的精緻,以手工縫紉的方式,製作出別具特色的「布製帶路雞」。

許多新人並不了解婚禮小物是什麼,常常都只是覺得很漂亮就買了,Mina表示,她在意的是跟客人的溝通。不只是在網路上回覆讀者的問題,也會親自詢問為什麼要買這類的婚禮小物,要在什麼時間使用,「婚禮小物在婚禮中扮演的角色是,賓客能了解新人為他們用心挑選的回禮」。

現在市面上販賣的婚禮小物非常多元,但Mina說,自己的婚禮小物是針對新人和賓客的需求來製作,「讓新人不會買到『制服』商品,讓賓客不會老是收到一模一樣的東西」。透過思考和創意來了解市場需求設計商品,讓婚禮小物不單只是好看而已。


顏嘉琪/製作



延伸閱讀

幸福久久久婚禮小物部落格

幸福浪漫的美麗婚禮小物圖鑑

不只是音樂 賴欣怡廣推音樂治療

【記者許文綺/台北報導】聽音樂是很普遍的休閒活動,許多人都會藉由聽音樂抒發情緒、釋放壓力,不但如此,音樂也可以拿來當作一種治療。音樂治療師賴欣怡說:「與聽音樂不同的是,音樂治療的重點是互動,藉助治療師的專業去引導患者,矯正其行為。」

「不是要教導患者學習樂器,而是要讓她們感受音樂的節奏。」賴欣怡說。樂器發出的規律性節奏,可以協調和矯正患者的行為,例如走路步伐不穩的人,即可以藉由節奏和治療師的引導練習正確的走路方式。
音樂只是治療的一種媒介,倚靠的是音樂的功能性,達到治療師的目的。拿來做治療的音樂範圍很廣,並不會只是侷限在古典樂這部分,使用什麼音樂、怎樣的治療方式等,都是需要靠治療師的分析與評估才能決定。

小明(化名)患有情緒障礙及一點自閉的傾向,有很嚴重的攻擊行為。剛開始到治療室時,無法與治療師一對一,還需要有人在一旁陪伴。每一次的治療,都會提供他鋼琴或鼓進行敲打,在進行治療五六次後,小明的情緒逐漸可以穩定下來。三個月後,他已經可以和治療師單獨的對話,不但改善了口語表達的能力、破壞力也降低許多。賴欣怡說:「治療不是要他亂打樂器,而是讓他作安全的抒發,更重要的是要做『分析』的動作,才能夠進一步找出問題並且改善。」

自澳洲學習音樂治療回台的賴欣怡,近年來都在中部地區推廣音樂治療,所接觸的個案多半是以特殊教育的小孩、青少年為主。賴欣怡說,當初去澳洲時,經由朋友的介紹而參加了音樂治療的工作坊,才接觸到音樂治療並且決定深入研究。現在除了在中部地區之外,只要接到演講或活動的邀約,就會全台跑透透,只是希望能夠多多推廣音樂治療。

對於台灣的音樂治療發展,賴欣怡表示,雖然有些音樂治療協會已經成立超過十年的時間,但台灣對於這一塊領域仍屬於初發展階段。再者,「治療」兩個字很敏感,很多人聽到都會打退堂鼓而不進一步接觸,因此,她希望能夠更加的規廣,讓許多人能夠享受音樂的美好,接收到更多音樂帶來的助益。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喚醒社會的愛:愛閱的重生之路

「每個人都可以是愛閱的負責人」,石皓文期盼愛閱能夠喚醒社會大眾的愛。陳中勳/攝影
「每個人都可以是愛閱的負責人」,石皓文期盼愛閱能夠喚醒社會大眾的愛。陳中勳/攝影
【記者陳中勳/台北報導】「我們只是身體殘缺,但我們的內心沒有障礙。」愛閱二手書坊店長石皓文,常常以這句話勉勵書店裡的同仁。去年十月,他在台北市泰順街三樓的小小空間內,再度重建了一家由身體障礙與精神障礙人士所組成的二手書店,即使愛閱曾經歷三次倒店,「別人不收,我們來收」的書店理念依舊不變,希望能藉此喚醒大眾沉寂已久的愛心良善。

在正式接受訪問前,石皓文正忙著透過電話處理書店內的員工事務:「愛閱是我們的家…我們可以吵架,但絕對不能打架,等有一天我走了以後,店長就要換你來做了。」新的一年喜氣洋洋,但是石皓文卻不避諱地說出沈重的話語,還難過的表示就在元旦的時候,一名員工在收書的路途上發生車禍,所以等會兒訪談一結束,就得趕緊動身前往醫院探視。

石皓文中年因為頸椎壓迫神經進行開刀手術,但由於醫生的誤診劃到頭部神經,導致脊椎慢慢萎縮退化,未來除了得與輪椅為伍之外,目前連基本的說話能力都受到影響,身體更是已經喪失排泄的機能。石皓文說,和他同時期的病友都一個一個走了,只剩下他最後一人,醫生判斷如果意志力夠堅強的話,他或許還可以繼續活個二到三年。

「人生其實沒有什麼好捨不得的。」石皓文說,他開書店是為了喚醒社會的愛,現今台灣社會充斥太多暴力與對立,但大家始終忘記了一件事:「愛」。儘管半年以來賠錢將近兩百多萬,他的堅持卻為十多名障友換來棲身的港口,也成就了他這輩子最驕傲的事業,「如果我倒了,要害多少人失業?」石皓文說。


愛閱新開店雖然不滿半年,卻已面臨書源太少、而收容的員工又太多的困境。余承翰/攝影
愛閱新開店雖然不滿半年,卻已面臨書源太少、而收容的員工又太多的困境。
余承翰/攝影
由於身體上的不方便,愛閱員工在收書的過程中常飽受歧視的眼光,甚至在同業競爭的情形下被人誤解而遭到毆打,「員工的社會經歷較低,他不知道那些書是某家書店事先找好的。」石皓文眼光泛淚地說著,不過也因為工作人員的心思單純,安慰之後笑一笑、眼淚擦乾,情緒也就平復了,而當愛閱的同仁看到店長身體疼痛時,也總是會在晚上提醒他要注意保暖,小小的貼心舉動,常常讓他感到無比的窩心。


石皓文從七年前擔任慈濟環保義工接觸二手書一行,到離開慈濟成立愛閱二手書坊,期間的輾轉讓他深刻的體悟到,愛不應該是制式,而是一種無私,於是憑藉著一連串國高中校園的巡迴演講,試圖在生命的結尾啟發更多的人,「愛閱沒有所謂的傳承,每個人都可以接棒,每個人都是愛閱的負責人。」他希望最後能夠把這份理念單純地傳給大家。

「生命是一種感動,如果能夠感動自己,也一定可以感動別人。」石皓文認為,愛閱會開起分店,並且店面會越開越多,雖然如今面臨書量太少、而收容的員工又太多的困境,但是他相信在大家的參與及挺身而出之後,一定能夠帶領愛閱一步一步的走向重生。


陳中勳/製作



延伸閱讀

「愛閱二手書坊」的Facebook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愛閱二手書坊

自由時報:愛閱書坊 重建障友價值

自由時報:人生急轉彎 石皓文發願補過

來得及的愛 石皓文展開新生

彤雅立《邊地微光》 記錄旅居時時刻刻

【記者張嘉栩/台北報導】「由於獨居,好幻想,遂寫文章已自娛。」獨身居住在德國數年的新流女詩人彤雅立(筆名),將她自二○○三至二○○九年的八十首詩作,集結成《邊地微光》詩選集。

擺盪於台北、柏林兩座城市間,從事德國文學、電影的翻譯,從沒想過會成為女詩人的彤雅立,本來只是將生活的苦悶與偶發之感隨筆記錄,日積月累,居然創作了百餘首寫照數年飄泊心境的詩作,出版《邊地微光》詩集。「還是好不習慣『女詩人』的稱呼!」她說,她只是一個生命的紀錄者,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詮釋生活罷了。

《邊地微光》詩選集分為四大主題-「在水與陸之間」、「她域」、「我的靈魂赤裸在牆外」、「斑駁的等待」,寫作主題包括對於長期旅居的邊境思維、女性在不同地域的感觸、生活與夢境的交替沉思、以及生命與日常的珠璣。詩作中,因長期旅居而培養出的女性獨立思維,造就詩篇的簡潔卻濃郁的文字力量。

詩選集中,以二○○七年創作的短詩《邊境》呼應書名,記錄二○○六年長途旅行的跋涉歷程與心境轉折,彤雅立表示,居身異國,有種「逃難感」,可以脫離在家鄉的壓力與苦悶,但也多了一種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是無法言形的,而獨自一人,讓她更看透自己,讓她擁有自己的空間去拾筆寫作。

《邊境》寫道:

邊境
是衝突的發生地
是潮流的發生地
板塊的推擠
洋流的相遇


邊境
是湧動不居
是永無退路地前進


彤雅立說,邊境是異國的象徵、獨自旅居的意象,隻身涉足異國,就像踏入世界的邊境,那不是永恆的居所,邊境的孤獨感,逼迫自己不間斷的往前走,而獨自一人的旅居生活,能讓女性更獨立、更透徹的看見自己的想法。



彤雅立《邊地微光》,記錄旅居時時刻刻。張嘉栩/製作



延伸閱讀

《邊地微光》部落格

走,過去就是邊境了

女書店

網路小舖 芮塔Q把興趣轉成職業

芮塔Q的第二專長變成日後的熱愛的工作。芮塔Q/提供
芮塔Q的第二專長變成日後的熱愛的工作。
芮塔Q/提供
【記者江品璇/台北報導】從興趣轉變成工作,芮塔Q經由部落格的行銷,創作販賣自己的作品,實現將「興趣當飯吃」的可能性。從宣傳、接案到意見回覆皆以網路作業,她表示經營部落格也不是容易的事,在當中會遇到許多因為使用網路才發生的問題。

芮塔Q之前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因為工作時間穩定,所以就想去學第二專長,在網路上找到手工藝相關的教學課程後報名參加。她表示:「一般人可能都會想去學個第二外語,提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可是我反而對手工藝相關課程有興趣。」

原本課程名稱跟珠寶設計無關,比較屬於金工雕刻方面,不過芮塔Q對於珠寶飾品比較感興趣,也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風格。當時的創意市集剛剛開始,創意產業興起,加上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覺得她的作品很好,於是開始在部落格架站,放上自己的作品賣賣看,結果反應不錯。

後來因為接訂單的收入比上班的薪水還要多,加上當時工作實在太過忙碌,因此身體開始出現蕁麻疹,醫生說她是因為壓力太大,讓她開始思考是否有必要過著如此緊湊的生活?於是她決定辭掉工作,調整生活步調,專心經營自己最喜歡的手作飾品製作。

談到經營的困難,芮塔Q表示原本是先使用免費部落格當成平台,不過因為免費部落格時常發生問題,有時候會突然故障,甚至當機,使得網站進不去,「這對於我這種二十四小時開放的部落格來說是很大的影響。」於是乾脆去租一個網路空間,請朋友幫忙架站,「自己架設網站的優點是可以打造比較符合自己心目中的網站樣式,租網路空間也不會太貴。」

因為是一人公司,從客服回信開始,到採購材料、製作飾品、包裝和出貨都得自己來,除去請工廠幫飾品加工電鍍以外,設計師還要兼客服人員和業務等多重身分,芮塔Q說:「其實自己喜歡擅長的只是所有流程中的一個小環節,但所有環節都要負責」,也會因此學習到其他經驗。

芮塔Q的飾品價格大約介於路邊的飾品攤和百貨公司之間,適合不想買太昂貴但是仍有一定品質飾品的民眾。因為是跟師傅買半成品的材料,再經由加工,修整樣子等步驟,不是由工廠大量生產的商品,所以作品量有限,也比較不會發生「撞飾品」的尷尬場面。目前已有約六百多件作品,芮塔Q除了設計飾品之外,也會設計像是領帶夾等小配件。


保養電鍍飾品的方法。江品璇/製作



延伸閱讀

芮塔小姐的手作小夢工作室

芮塔Q作品集

認識芮塔Q飾品的簡介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社會運動故事《粉墨登場》

照片為導演參加金馬獎合照,左至右為剪接林楷博、導演吳星螢、公關李怡潔、導演先生周東漢。照片引自粉墨登場官網
金馬獎合照。(由左至右)剪接林楷博、導演吳星螢、公關李怡潔、導演先生周東漢。照片引自粉墨登場官網




【記者朱璟柔/台北報導】「新生一號出口影展」於台北市倉庫藝文空間播映了紀錄片《粉墨登場》,是導演吳星螢的紀錄片處女作,並入圍了二○一○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粉墨登場》以反高學費為故事主軸,紀錄了台灣有一群人,全心參與「反高學費運動」二十年,從青年到不再年輕的生命故事。不僅如此,《粉墨登場》從高學費探討到資本主義及社會階級差異的反思,藉由簡單的動畫方式呈現艱深的社會議題,是一部專業卻又讓觀眾容易了解的紀錄片。

吳星螢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二○○四那年,她花掉一學期的學費買了一台DV,起因只是想為從事社會抗爭的朋友們留下他們的身影,卻拍出了一堆「社運家庭生活錄影帶」,於是轉念將這些帶子剪成一部社會運動紀錄片,幾經波折的五年後,另類又溫馨的社運片終於完成。別於一般正經八百的社運紀錄片,《粉墨登場》以「反高學費」行動聯盟幾位核心成員為焦點,從他們的視角帶出反高學費的議題,呈現成員的思維與庶民特質,配以詼諧反諷的旁白,讓人在觀賞過程中不時會心的微笑。

片中敘述參與社運的他們從二十歲的青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他們結婚生子都還挺著小腹繼續抗爭。「反高學費行動聯盟」幹部游湧志說:「我們不是烈士或勇者,只是因為目標還沒達到所以要想盡辦法去完成。學費運動計較的不是斤斤計較幾塊錢,而是台灣的前途。」在二○○八年的一次抗議活動中,核心成員蔡依伶雖然身懷六甲仍堅持到現場參與活動、幹部游湧志甚至被教育部的電動鐵門夾傷了腿,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抗爭。幹部徐文路說:「我們只是做我們做得到的事,不論下一代怎麼想,他們會用他們的方式繼續撐起這塊土地。」

入圍金馬、目前巡迴超過百場的《粉墨登場》,其實一開始的剪接並不順利。吳星螢表示,這雖然是一部社運紀錄片,當初拍攝時卻只是紀錄社運家族的錄影帶,她一共剪接過三次、舉辦三場試映會,每次的影片性質都不同,「第一次走公視的溫馨狗血路線,第二次走藝術紀錄片路線,那次還一堆人看到睡著。」其中第二次到第三次剪接之間還隔了她結婚的時間。「朋友們集資送我一台硬碟當結婚禮物,希望我繼續將片子剪完,第三次才終於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現。」劇場導演鴻鴻說:「這部片看來隨性,卻從反高學費引伸到資本主義與社會公義的問題,還花不少篇幅表現社運人士的情誼,讓全片充滿人的氣息,十分可貴。我覺得所有學生都該看看這部電影。」

吳星螢說自己很滿意這種「有自己個性」的呈現方式,她不喜歡紀錄片有沉重、負面的論述,看的記錄片也很少,吳星螢希望這部影片是具有一些穿透力、有個性、並能夠把議題帶到未來的「社運芭樂片」。她笑著說,很支持大家將這部影片到處放映,甚至希望大陸盜版商願意來盜版,擴展這部片的推廣。


延伸閱讀

台灣電影筆記:吳星螢

粉墨登場 官網

反高學費格鬥台

鬆動死亡禁忌 郭惠芯開課談生死

【鄭妙華、郭恩汝/台中報導】「談死亡,本來就是生命中應該有的準備。」屏北區社區大學生死學講師郭惠芯如是說。以「死亡」的角度出發,郭惠芯試圖讓更多人了解臨終的過程,以及人類死後的存在形式,讓人不再畏懼死亡。

「生死學」是現代的學科名詞,教導人們了解生命和死亡的課題。「我曾有個學生,當時她已癌症末期,即使身體再痛,但她從不缺席,」郭惠芯說,該名學生向班上同學體現了生與死的過程,在她的生命末期,大家去安寧病房探望她時,她仍帶著微笑,勇敢的面對死亡的到來。「至今我仍很感謝她,她讓我們知道死亡是可以從容不迫且滿心歡喜的。」

不同於坊間的生死學課程,郭惠芯會以讀書會、影片欣賞,及辦演講的方式,讓大家以開放的心胸看待人生的最後一站。班上的成員,不乏滿頭白髮的爺爺奶奶,郭惠芯以佛教的角度,教導他們生死學除了是探尋生命的意義外,更要學會感恩。

「每位學員在課程中,都會展現自身獨特的生死觀。」郭惠芯認為,這堂課說穿了,就是要報父母恩,用最好的方式,活出自己精采的生命。


鬆動死亡禁忌,郭惠芯開課談生死。鄭妙華、郭恩汝/製作


延伸閱讀

想念我的高徒

蕙質蘭心

老人怎麼不見了

淡水數位典藏 古蹟線上導覽

【記者謝岱宏/台北報導】淡水地區共有二十五個較為重要的古蹟史料,因應現在科技的發展迅速,淡水古蹟博物館與私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合作創製了「淡水古蹟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希望將淡水地區的古蹟以數位化的方式保存下來,並且可以運用在教學與研究用途上。

這個數位典藏計畫一開始施行的宗旨是希望能夠重在應用,讓民眾不再需要花時間東奔西跑,而可以透過線上數位導覽的方式去了解每個古蹟,網站中提供了上述所提到的二十五個古蹟的分布圖,並且可以利用3D圖像解說的方式細看每一個古蹟,並且也詳細記載了古蹟的歷史由來,對於不論是在觀光還是學術研究上都有幫助。

另一方面,這個計畫也是希望能夠讓在地的淡水居民感受到古蹟與他們生活的關聯性,透過古蹟導覽的方式,也可以培養導覽員成為古蹟文物的研究者,並且進一步的也可以影響到淡水地區的規畫,私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黃瑞茂教授說:「未來淡水地方的規畫也都會把古蹟的部分考慮進去,以古蹟附近開始規劃發展」,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可以讓淡水地區的整體環境變得更好。

淡水地區近幾年致力於觀光發展,古蹟導覽也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而對於有些古蹟因為老舊損壞的問題,私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黃瑞茂教授說:「這個部分我們不需要擔心,縣政府在這方面有足夠的資金去進行維護與修繕」,而在觀光方面有所助益的像是紅毛城、淡水禮拜堂以及英國領事館都是主要發展的地點。

計畫的一開始並不是那麼的輕鬆,主要是由淡江大學建築學系中的陳志梧、曾旭正、黃瑞茂三位教授及一群學生所共同組成的淡水社區工作室在進行,但因為淡水地區每個古蹟之間距離並不是那麼近,且資金上也是個問題,因此這個計畫並不是很快就達到目的的,而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去進行,所以才會有今天的網站典藏成果。

透過與淡水古蹟博物館的合作,再加上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學生們的幫助,讓「淡水古蹟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成功的上了軌道,而日後也有打算與淡江地區的中小學合作,做為在淡水地區的一個古蹟成果的宣傳,也可以藉由這個計畫達到教學與社區規劃的效果,期待讓淡水地區更進步。


謝岱宏/製作



延伸閱讀

淡水古蹟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

淡水古蹟園區數位典藏計畫

淡水社區工作室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歐展嘉的影音教學 展現分享文化

【記者李婉婷/台北報導】歐展嘉是一位國小老師,也是一位四處推廣自由軟體的講師,不過最足以代表他的身份是──「熱衷於研究程式開發的自由軟體愛好者」。歐展嘉對於架設網路平台的技術十分有研究,並且製作許多教學影片放在自己的教學平台上,同時也出過十二本自由軟體相關書籍。他表示,推廣自由軟體讓他認識很多同好,彼此互相交流,更獲得許多寶貴的新知,這對他來說,有時候比中獎還要快樂。

歐展嘉本身對於Moodle平台、部落格架站的網路平台架設很有研究,他表示,剛開始只是將測試自由軟體的心得放上網路平台,方便自己記錄所學的新知,沒想到後來有愈來愈多人在看他的分享文章,於是他更加努力增進自己內容的品質,後來更製作了自由軟體教學錄音檔放在網路平台上,教大家如何操作使用自由軟體,讓大家可以更輕鬆的跨越學習的障礙,一看就懂,不但放在網路平台上,還有出版商幫他出版成光碟,而教學影片的實際數量已經多到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了。

為甚麼會這麼推薦自由軟體呢?對於這個問題,歐展嘉只有一個理由,自由軟體可以免費使用,而不需要擔心因為使用盜版被抓。由於他本身熱衷於測試研究各種軟體,因此需要使用很多軟體,但礙於金錢考量實在沒辦法都用正版,只能以盜版的方式來滿足他的研究。不過自從找到自由軟體這個替代方案,他就成為不折不扣的自由軟體的愛好者,用自由軟體來做測試,不必再擔心使用盜版會違背良心了。

光靠這一個理由就足以讓他在自由軟體推廣上不遺餘力,歐展嘉踏入自由軟體這個領域以來已經超過八年了,他前前後後共出了自由軟體相關的十二本電腦工具書,包誇他最拿手的MoodleXoops架站工具,還有出給小朋友學習的電腦書,跑遍台灣各地,從台北到屏東對多達八十幾個學校及相關單位進行技術分享與自由軟體推廣。他希望大家都能使用這麼好用且免費的軟體資源。

自由軟體存在的意義就是可以讓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識,每個人都可以使用、並再分享給更多的人,讓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自由軟體這個名詞不只是一種軟體的統稱,它更包含了分享文化的精神在裏面。


延伸閱讀

分享自由軟體的網站

自由分享的概念

分享的力量──自由軟體與開放文本

樹林國小 把飛盤當躲避球玩

【記者余承翰/台北報導】國小時利用下課短短的十分鐘跑去球場打躲避球,可說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但現在取而代之的躲避飛盤,已成了校園裡新興的運動,樹林國小的小朋友更是熱衷於此,十分鐘的躲避球變成了躲避飛盤的時間,玩起來的激烈程度,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躲避飛盤是由日本人所發明,起初就是由躲避球的規則改良而成,樹林國小飛盤隊教練范嘉國說,躲避飛盤相較於躲避球更加安全,且無論是有沒有玩過的人,只要會丟飛盤,都可以體驗到躲避飛盤的樂趣,因此便從日本引進躲避飛盤,並在校園推廣,而樹林國小正是台灣推廣躲避飛盤的起始地。

一開始為了吸引學生接觸躲避飛盤,范嘉國利用下課的時間,每天都舉辦比賽,讓學生自由報名參加,這樣的活動也持續了整整一學期,也確實逐漸受到更多學生的歡迎。而和一般飛盤相比,躲避飛盤不再只有接和傳的枯燥練習。以十三個人為一隊進行比賽,更增添了飛盤的樂趣。

樹林國小自二○○七年開始推廣躲避飛盤,更受邀到日本參加躲避飛盤全國大賽,雖然未能在比賽中創造佳績,但他們熱愛飛盤的精神,還是受到相當的注目和歡迎。樹林國小秉持著當初日本研發躲避飛盤的宗旨,享受飛盤的樂趣並去體驗各式的飛盤遊戲。

范嘉國表示,雖然樹林國小近年的比賽成績較沒有那麼理想,但他只告訴小朋友說沒關係,比賽當就作是出去玩一玩,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將躲避飛盤更加推廣,讓更多人能了解到飛盤的樂趣。而且躲避飛盤更是項適合親子同樂的運動,在日本的全國大賽中只分為國小組和非國小組,非國小組就時常有許多小朋友的家長報名一同參加比賽,場中不時可看到親子互相加油的溫馨畫面。

其實飛盤運動多是由其他運動所改變而來,如飛盤高爾夫就是從高爾夫球所發展而成,二○○九世運的飛盤爭奪賽,則是類似美式足球。但不論是飛盤高爾夫還是飛盤爭奪賽,都需要較高的技巧,但躲避飛盤卻是人人都可以玩。范嘉國說透過有趣的比賽,更能引起小朋友想去練習飛盤的技巧,把躲避飛盤當作飛盤運動的入門,更能提高參與度,並更扎實的提升基本動作。

現今台灣的飛盤運動發展結構還不完整,國高中階段少有學校在進行飛盤的推廣,讓此項運動較難普及,但飛盤運動的樂趣還是深受許多小朋友的喜愛,范嘉國說目前飛盤遊戲的發展還有許多可能,日後或許又由其他的球類運動演變出新的飛盤玩法,如何玩出飛盤的樂趣,仍有待所有熱愛飛盤的盤友去發現。


樹林國小,把飛盤當躲避球玩的遊戲實況。余承翰/製作



延伸閱讀

來玩躲避飛盤賽

台灣飛盤高爾夫聯盟

飛盤爭奪賽

嘉大農業服務團 遠赴越南農業教學

【記者何宜真/嘉義報導】在二○一○年的暑假,嘉義大學農業技術服務團遠赴越南,教導當地民眾如何栽培農作物和解決蟲害。團長張山蔚老師說,由於越南有多達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是從事農業工作,希望能藉由這次的服務提升當地的農業技術。

嘉義農業技術服務團是由農藝系的張山蔚老師領隊,前往越南中南部服務,團員們都是農藝系大三以上,對於農作物栽培技術專精的學生。在行前服務團會和越南農友公司聯絡,了解到當地有蟲害和土壤改良問題,所以在出發前服務團會針對問題做訓練,包括學習如何製作防蟲液和診斷土讓的好壞。

服務團也會實地下田診斷,和當地農民講解有關稻米種植技術和如何除蟲害。像是稻草灰就能直接當肥料,或是用動植物、廚餘等廢棄物製作成有機堆肥。張山蔚老師表示,由於當地民眾不知道種植稻米要加肥料,才能讓稻米長得好,也不會檢查稻米是否有蟲害或是有毒。「利用田野教學,讓農民們能實際動手做做看。」

另外,為了解決稻米蟲害的問題,張山蔚老師現場示範防蟲液的作法。像是葵蕪露,運用百香果和葵花油等材料,利用乳化覆蓋能使蚊蟲窒息的方法,除去害蟲。張山蔚老師認為,利用當地本身有的材料做農業,一方面能節省農藥經費,一方面也能達到保護農民及環境的健康。「這是在當地也能用得到的方法。」

由於當地沒有活動中心,當地農民只能趁著傍晚農閒時,把客廳當成教室,認真學習有關有機農業的技術。在越南因為城鄉差距大,加上越南是小農制且缺乏水源灌溉,因此在經營農業上很辛苦。團員林門慶表示,他對當地農民不畏環境艱難,辛苦耕種的精神印象深刻,而看到當地農民對於豐收的期待,也讓他體會到這次越南服務的責任和意義。雖然服務時間只有短短十天,但獲得的收穫卻是一輩子的。


嘉大農業服務團,遠赴越南農業教學。何宜真/製作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老建築新氣象 新生16號概念場所

【記者高欣妤/台北報導】新生南路上,和台北知名文化地標–紫藤廬僅隔一條巷子的新生16號概念場所,位於老舊三層樓平房的一樓。導覽員楊蕙菁表示:「新生16號概念場所想要給民眾一個純粹接近藝術展演的空間。」

新生16號概念場所在的老建築,二、三樓是「動靜事業」的工作室和辦公、接待空間。一樓的概念場所也是動靜事業發展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創辦、經營,自二○一○年一月開始舉辦各式展覽,每期展覽約為六個星期。第一期的展覽主題:「生活的力量是什麼?」將數以千計的便利貼發給周圍認識的人,讓他們寫把「生活是什麼?」的解答寫在上面,回收後,展示在展覽館裡。

展期從二○一○年十一月六號到十二月二十五號的展覽:「無界」,配合國外的建築雙年展,以裡外空間相容的理念,將概念場所內,打造成外面的世界,並設定一個視點,讓裡外空間看似融合在一起。

從概念場所開館以來的展覽主題有:「生活的力量是什麼」、「影」、「米蘭異想花園」、「大地蕾絲」、「無界」。其中「影」,結合了雕塑、版畫與素描,展出跨越七個國家、十五位創作者,呈現出女性裸體的具體解釋。而「大地蕾絲」結合了台灣傳統原住民文化,展出一件古老手工藝的樹皮衣,藉由大自然的樹皮衣文化,喚醒大眾取之大地,用之大地,與自然和平共處,技藝永續流傳的生活態度。

包覆著新生16號概念場所,歷史意味濃厚的老建築,據說在戒嚴之前,是用來監看紫藤廬裡黨外人士的聚集活動,當年以自由主義在台灣政治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刊物《自由中國》,主編雷震與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等人曾在紫藤廬內探討哲學與國家大事。

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年,紫藤廬是台灣民主運動「新生代」聚會的場所,民進黨美麗島系像是林濁水范巽綠等人常在這裡聚會。位於對街的新生十六號概念場所,由於視野良好,在當時一有風吹草動,情報人員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遞。 導覽員楊蕙菁表示,新生16號概念場所雖然由動靜事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直營,但是是一個獨立的展演空間,秉持不委外、不營利的概念,每個人都可以在想看展覽時,到這裡觀賞展出。

同樣是一個舊建築再利用的例子,新生16號概念場所小小的空間內,堅持自己規劃、擺設展覽,在歷史文化和現代潮流之間,讓牆壁長滿藤蔓蕨類的舊房舍,藉由藝術空間的傳承,延續下去。

大我雲端市集 災區農友笑摘重建成果

阿甘姨開心的替客人包裝百香果汁。王騰毅/攝影
阿甘姨開心的替客人包裝百香果汁。
王騰毅/攝影
【記者王騰毅/台北報導】八八風災至今已超過一年,走過了漫長的重建路,六龜及阿里山的災區農友這次帶著南台灣的熱情北上,在「城鄉牽手,走出八八-大我雲端市集」展現重建成果,並推廣自家農產,向消費者細細解說農產的種植環境,言談中看不見太多悲傷的情緒,只有毫無保留的笑容,在台北市國家劇院愛國東路廣場上綻放。

大我雲端市集集結了六龜、阿里山的災區農友共六十位,一同北上推廣災區農產,並有來自靜修女中、暨南大學的學生志工協助農民推銷產品。市集的攤位上,縱使農友走過重建的傷痛,仍可看到農友不時微笑的神情。新開部落災後重建協會執行長潘怡禎表示,這是災後災區農友第一次集體北上舉辦市集,不僅要推廣災區的農產,最重要的是能重建災區農友心靈,「看到這次大家心裡都快樂,就夠了」。

參與市集的災區農友們,對於這次市集成果都表示滿意,來自六龜賣百香果汁的阿甘姨笑著說,「市集讓我覺得充滿希望」,想到有這麼多人支持她的產品,又可以幫她打廣告,她非常開心。阿里山賣咖啡的楊文賢推銷自家產品外,不忘把握機會與現場其他農友交流,他直呼,「這次市集玩的很盡興,東西也賣的不錯」。

農友笑容常掛將歡樂與農產帶上台北。王騰毅/攝影
農友笑容常掛將歡樂與農產帶上台北。
王騰毅/攝影

有別於一般農民市集,大我雲端市集現場還有災區重建紀錄片「我不只是一個人」系列紀錄短片播放區,並提供影片義賣,讓民眾了解重建災區的點滴過程。市集的主辦單位「大我文創工作隊」是風災過後,一群影像、社會工作者進到災區去拜訪友人,被災民們重建過程中自助互助的精神所感動,希望能運用自身的專業替災民做點什麼,於是成立了「大我文創工作隊」,選擇用影像紀錄一則則動人的災區故事。

大我文創行政總監彭盛青說,一年多來拍了十五支關於災區的短片,希望能藉此將災區與非災區進行連結。這次大我文創市集的舉辦,也是希望讓災區農民直接向消費者推廣農產,讓非災區也能認識六龜、阿里山的優質農產,用購買的方式提供農友一些生計上的協助。六龜花農王坤煌強調,「這次市集只是一個起點」,他們把產品、故事都帶上來,主要是透過解說讓消費者了解他們,未來希望建構網路展售平台,讓災區的農產能夠有好的銷售成績,他也笑說希望市集能多舉辦幾次,讓更多人知道六龜、阿里山的優質農產。


王騰毅/製作


延伸閱讀

大我雲端市集@我不只是一個人

大我文創

六龜花農王坤煌部落格

陳律歆帶領學生走出教室 落實環境教育

【記者胡乃文/台北報導】台北市指南國小陳律歆老師,為了灌輸小朋友「地球只有一個,必須大家一起來維護」的觀念,因此從「視覺藝術的欣賞與創作」的行動研究中,帶小朋友實際走出教室,到戶外認識動、植物,來落實環境教育的理念。

由於指南國小腹地廣大,加上附近有很多條步道,陳律歆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與大自然更親近,因此藉由綜合活動課的時間,帶領著學生走步道、參訪附近的廟宇、對沿途的動物與植物做介紹,同時也要求學生利用這些自然素材,動手做出一些作品,讓學生對大自然的生態可以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且也培養學生對於自然素材再利用的概念,她認為落實環境教育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認識自己生長的環境。

陳律歆主要是運用讓學生親身體驗大自然的方式,一一為學生介紹每個動物、植物的名字、它們特別的功用、也運用一些說故事的方法,加深學生的印象,她提到之前跟學生說過纏繞在一起的藤蔓,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夫妻,往後學生也對它們的生存方式比較能理解,另外學生也開始能叫出這些植物的名字,對於這些植物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現在就知道「姑婆芋」的汁液其實是有毒的,並且也體會到這些植物對於環境的重要性。

除了認識大自然的生物之外,也帶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拖板嶺步道,利用自然的原始素材做創作。陳律歆將學生分組過後,每組學生會經過討論,再開始利用自然素材,像是樹枝或是竹枝等做出作品。經由這樣的方式,可以加強學生懂得利用大自然素材的想法,利用他們無限的想像力,將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元素,重新組織成讓人意想不到的作品。

陳律歆表示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於學生的認知上也有很大的轉變,他們開始了解到了環保的重要性,也開始懂得要珍惜並且愛護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培養小孩這樣的觀念後,相信對於日後環境的發展會是很大的幫助。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動畫黑白看 融入孩子的馬戲

【記者郭歡萱/台北報導】「小丑 兔子 魔術師」是二○○七年由信誼出版社出版的繪本故事書,由林秀穗、與廖建宏這對夫妻共同創作,動畫內容在說小丑與兔子在魔術表演前趁魔術師在睡覺,把玩魔術師的帽子,所產生一連串的小插曲,信誼基信會資訊處陳淑惠主任說:「這個故事是建宏跟秀穗有一天去動物園,因為下雨,在躲雨的過程中聊出來的。」

這個故事獲得十八屆信誼幼兒文學獎佳作,先出版繪本後,在二○○九年再配合繪本出版一個四分半的動畫。「小丑 兔子 魔術師」是一本無字書,繪畫以黑、白兩色呈現,作者廖建宏和林秀穗在書寫道:「因為一般的閱讀習慣,我們常常拘泥於文字之中,而忽略了圖畫的美妙,圖畫中有更多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尋找、挖掘的東西」,這樣大膽的將文字抽離,雖然增加了父母說故事的難度,卻也無形當增添了許多想像空間。

動畫光碟是在繪本出版的兩年後發行的,信誼基金出版社近年來注重幼兒的數位出版品,從第一屆數位出版金鼎獎入圍作品「小太陽online」開始,小太陽online是一個影音雜誌,提供新手媽媽育兒的資訊,到現在的「小丑 兔子 魔術師」,陳淑惠書說:「近幾年來信誼一直致力在幼兒數位內容的開發,」「小丑 兔子 魔術師」的動畫,從討論腳本到做出分鏡,以及最後動畫師完成動畫,總共花半年的時間,陳淑惠表示:「這是經過作者、動畫師、出版社三方數次討論後的結果,但信誼堅持每個出版品中都要有孩子的角色。」

這個故事要從繪本轉化成動畫時,作者、動畫師、及出版社經過許多討論才定調,例如故事中小丑的鼻子就曾經有幾次變動,由於動畫和平面繪本有很大不同,在做成動畫時,為了避免畫面複雜省去一些妝飾,當時動畫師在繪製小丑的鼻子時,將小丑的鼻子縮短了一些,但經過與作者討論後,作者還是希望鼻子誇張呈現小丑特色,所以小丑的鼻子就成了現在看到的樣子,在三方的努力下,尊重彼此的意見完成這個作品。

在四分半的動畫中,小丑與兔子互動,和繪本比起來動畫似乎更加熱鬧,如同馬戲團,小丑、兔子、大象、獅子、馬兒與大熊都一一登場,陳淑惠說:「在這次動畫裡,兔子就是孩子的角色,呈現俏皮可愛的樣子,」利用投射燈的效果,表現光影轉換,造成視覺上的層次感,陳淑惠表示:「對於幼兒的動畫製作是有些準則在,例如分鏡的速度、頻次不能太高或太快,雖然色彩對於孩子是有吸引力的,但不一定是絕對。」

這個作品還入圍的第四屆金鼎獎最佳動漫及繪本類電子書獎,陳淑惠說:「能夠入圍很開心,評審委員中一定有這方面的專業,而入圍就是肯定。」


動畫黑白看,融入孩子的馬戲。郭歡萱/製作


延伸閱讀

廖建宏與林秀穗的部落格

信誼基金會

數位出版金鼎獎

建中排球隊 不斷追逐的「球」學歷程

【記者余承翰/台北報導】建國中學遠近馳名的「黑衫軍」橄欖球隊,讓外人對於建中的印象不只是個升學名校。事實上,建中排球隊的成績也是相當顯赫,幾乎囊括了近年來乙組賽事的冠軍獎盃,二○○九年的高中排球聯賽,更選擇升上甲組,並創下了晉級八強的佳績。在一場與傳統排球強隊華僑高中的比賽中,更是纏鬥到了第五局才因體力不濟落敗,令人驚艷到建中即使升上了甲組,還是充滿競爭力。

其實建中排球隊的成員與其他球隊無異,都是吸收來自國中甲組和乙組聯賽的優秀球員,甚至許多人都是國中甲組聯賽冠軍隊的先發球員。不過要進建中排球隊,除了球打得好外,基測成績也至少要有一定的水準,而且排球並沒有體育保送生,都被分在普通班,因此學業要有一定水準才跟得上別人。

建中排球隊的球員天分不輸其他甲組球隊,往年在乙組聯賽中可說是戰無不勝,但建中仍是以升學為主的學校,教練楊玉龍說:「當初在招考球員時,就是跟家長說我們只打乙組比賽,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練習。」直到二○○九年,球員的素質和身材都相當優秀,被認為在甲組也很有競爭力,球員也有高度的意願,在教練與球員和家長多次討論後,才決定升上甲組排球聯賽。

楊教練當時評估,球員在甲組有八強的實力,所以才決定報名甲組聯賽。但既然報名了,就必須要打出成績來,他說:「決定要升上甲組時,就是把目標放在八強。」原本只有利用中午時間練習的排球隊,現在放學後也要利用時間加強練習,此外一星期有兩天做體能和重量訓練,這在以前都是沒有加強的地方。

楊玉龍說,建中排球隊的這些球員學習能力很好,許多東西只要一教就會,隊上的舉球員許楓芢當初基測就是以三百八十五分的高分考進球隊。但和其他甲組球隊他們相比,練習的時間少了很多,體力自然也比較差,接發球的能力也不足。他說現在就是盡量利用有限的練習時間,多做些基本能力的訓練和隊型默契的變化。

現在三年級的隊長陳威霖,國中所就讀的新園國中是甲組聯賽的冠軍球隊,他笑說經過一年的乙組比賽,再回來打甲組,的確發現體能方面跟不上其他學校,但那種競爭的感覺又回來了,讓他很有鬥志。去年十一月結束的甲組聯賽預賽,也順利取得資格晉級複賽,建中籤運不錯,要再度打進八強也是很有機會。

楊玉龍也說,會考進建中排球隊的球員,大多原本都是課業成績較理想的。學校會有排球體優生的資格,就是幫助球員能邊打球同時也不忽略課業,讓他們以後出路更寬廣,藉由參賽的成績也能幫助球員在考取大學時能獲得加分。現今升上甲組後練習時間增加,也讓球員負擔增加,但身為隊長的陳威霖表示,他們都會和同學借筆記,並更加利用下課的時間複習,以跟上班上同學。雖和一般同學相比較辛苦,還是有不少排球隊畢業的學生考上台大。


建中排球隊,不斷追逐的「球」學歷程。余承翰/製作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

運動教室排球教室

排球運動在台發展文物資料館

永不倒下的煙囪 鶯歌陶博館

【記者謝岱宏/台北報導】位於鶯歌文化路上的鶯歌陶瓷博物館,館內不只有豐富的各式陶瓷,更有許多老照片和窯的模型可供觀賞,而陶博館在二○○三年所設置的「鶯歌陶瓷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裡詳細的列出了鶯歌的製陶歷史,包括了有製陶家族、窯的演變和陶瓷欣賞等,還可透過遊戲互動的方式讓人更了解各種陶瓷的做法。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也因此島上可見許多不同的文化,外來者帶來的陶瓷品當然不計其數,鶯歌陶瓷博物館典藏展示組組員蘇世德說:「台灣當初陶瓷的產量較少,因此在鶯歌挖到的陶瓷,並不代表他就一定是鶯歌本地出產的」,因此,鶯歌陶博館便在二○○三年向文建會申請補助進行「館藏古文書及鶯歌陶業老照片」數位化的工作。

另一方面,二○○四年時剛好又遇上了鶯歌陶瓷嘉年華以「鶯歌製陶兩百年」為主題,因此便擴大了整個計劃的實施計劃,但想要在鶯歌本地找到保存完好的窯已經變得困難重重,就算有保存完好的窯也沒有了煙囪,有了煙囪卻又沒有了窯,因此許多的典藏資料只能倚靠以往製陶家族所遺留下來的老照片。

一樣同為鶯歌陶瓷博物館典藏展示組組員的邱碧虹說:「鶯歌已經找不到一整個完整製陶的窯與煙囪的搭配了,大部分都被拆掉將那塊地作為其他用途,所以都只能靠老照片,還好那些製陶家族也都很配合,因為這也是為他們做一個記錄」,而裡面的照片也都是經過製陶家族的授權使用,並也表示博物館本身並沒有再授權在其他用途上的權利。

一進到台灣陶瓷數位博物館的首頁就可以看到「鶯歌製陶兩百年」的選項,裡面所典藏的內容包括了有以往就著名的製陶家族,像是吳家、三星家等,其中吳家最具有其代表性,一八○四年吳鞍從磁灶渡海來臺,在兔子坑從事陶業生產,他在此找到適合的黏土,因而在此設立陶器窯場生產粗陶器,成為鶯歌陶業的創始人。

除了著名的製陶家族之外,網站中也有詳細的各種窯的介紹,像是鶯歌最廣泛使用的四角窯,以及較多人所知道蛇窯等等,其中四角窯被廣泛使用的原因在於他的成功率比起其他的窯來說提高了許多,且設計上也不難,所以在當時相當受歡迎,鶯歌陶博館也特地在博物館的後方公園請會製作四角窯的老師傅設計了一個能夠使用的四角窯以供展示。

現在整個陶瓷博物館數位典藏的計劃已經完成了,博物館方面也表示之後不會再繼續增添其他的內容,現在就是依靠博物館所撥出的一些預算在維護整個網站的運作,並且也透過鶯歌文化觀光網做為一個宣傳的管道,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鶯歌的文化與歷史,達成不管是在觀光還是文物保留方面都能以正確的方式傳達給民眾。



謝岱宏/製作


延伸閱讀

台灣陶瓷數位博物館

鶯歌陶瓷網

陶藝源地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竹巷社區 回收廢油製環保皂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竹巷社區有了自己的活動中心。郭恩汝/攝影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竹巷社區有了自己的活動中心。
郭恩汝/攝影
【記者郭恩汝/彰化報導】「靠回收廢油,讓社區內的老人製作香皂,我們用盈餘買了一塊地,且蓋了一棟活動中心。」竹巷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許峻豪,回首七年來透過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而有了現在的成績,不禁寬心地笑說。

二○○四年,一群熱心的居民,為了提供社區內的長者一個休閒場地,決定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在最初三年,他們向人租古厝當活動中心,但這非長久之計,因古厝的下一代未必願意續租。因此,為了擁有屬於自己的園地,居民們決定發展社區產業,自籌經費來建造一個家。

「因為沒本錢,我們就朝資源回收發想。」許峻豪說。剛開始,他們想利用撿破銅爛鐵來賺取經費,但考慮到這會和弱勢族群爭資源,於是,就有了回收回鍋油製作香皂的想法。「只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念頭,沒想到,這塊環保香皂,居然讓我們一炮而紅。」許峻豪不好意思地笑說。

早期因人們尚未有環保意識,炸雞排攤、自助餐店及國小營養午餐等回鍋油都很好取得。但現在,因環保局倡導「廢物變黃金」,導致回鍋油都得向人購買。「所以,現在香皂的利潤比較低啦。」許峻豪說。

一桶桶的回收廢油,平均一公斤可以做五大塊「中華豆腐」和莊的香皂。郭恩汝/攝影
一桶桶的回收廢油,平均一公斤可以做五大塊「中華豆腐」和莊的香皂。郭恩汝/攝影




拿掉「中華」的中華豆花模型。郭恩汝/攝影
拿掉「中華」的中華豆花模型。郭恩汝/攝影


為了講求環保,竹巷社區的香皂不做模子,而是利用中華豆花、嫩豆腐吃完的盒子,當作香皂的雛形。「當初為了蒐集大量的盒子,社區內的爺爺奶奶們每天花一百元買豆腐、豆花來吃,連續吃了一個月。」看到老人們的熱情,許峻豪決定親自打電話至中華豆花廠,向他們要剩下的空盒子,「沒想到他們無條件贈送,還貼心地把盒子底部『中華』的標誌拿掉呢。」許峻豪說。

竹巷社區內有名的「千歲肥皂團」,由十四位年齡加總起來,共一千○二十五歲的爺爺奶奶們組成,他們每天早上八點半,準時至活動中心報到。「現在訂單太多,都供不應求了。」環保香皂班班長謝敏表示,因為政府機關、公家團體等經常下單,爺爺奶奶們的手,從沒停過,「所以平均一天做一千多個吧。」

爺爺奶奶們正仔細地將香皂倒入容器中。郭恩汝/攝影
爺爺奶奶們正仔細地將香皂倒入容器中。郭恩汝/攝影



「一點都不辛苦,我們都退休啦,平常也沒甚麼事做,來這邊做香皂還可以運動兼工作咧,」手持湯勺攪拌香皂的陳爺爺開心地說,「做到現在都憑經驗啦,什麼時間加甚麼料,都不用再看配方啦。」每天工作三小時,除了和鄰居們連絡感情,看到親手製作的香皂銷路佳,就是對這群老人的肯定。

整冰櫃的母乳,打破人們對母乳量的疑問。郭恩汝/攝影
整冰櫃的母乳,打破人們對母乳量的疑問。郭恩汝/攝影




除了回收廢油製成的環保香皂,竹巷社區更和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合作,蒐集過期的母乳,來製作母乳護膚香皂。「它可以拿來洗臉、洗身體喔,有美容的效果,」社區常務理事李金文說,「為了得到更多的量,我們現在也對社區居民提倡『一公斤母乳換一個母乳香皂』。」


回收廢油製造環保香皂過程。郭恩汝/製作


延伸閱讀

彰化市竹巷社區

彰化縣彰化市竹巷社區

oTop地方特色網

台灣棒球維基館 典藏數位記憶

台灣棒球維基館創辦人林信成。顏嘉琪/攝影
台灣棒球維基館創辦人林信成。
顏嘉琪/攝影


【記者顏嘉琪/台北報導】二○○三年的棒球亞錦賽掀起台灣人民對棒球的熱情,也帶起了台灣棒球維基館創立的契機。淡江大學圖資系教授林信成,同時也是台灣棒球維基館的創辦人,建立棒球維基館的起因是國科會的數位典藏計畫,但同時也希望運用維基的編輯平台,民眾可以拼起不同世代的台灣人對於棒球記憶的拼圖。

棒球文化數位典藏計畫是從蒐集歷史新聞事件開始,但長時間後發現,比起舊新聞,使用者對於即時的新聞事件更有興趣。林信成表示,歷史新聞其實是 有它的價值,但如何突顯歷史新聞的價值,讓民眾樂於使用,就必須結合現有的新聞事件。於是決定使用維基平台,讓使用者自己編輯,大家都可以一起參與棒球文化的數位典藏。

「不管是系統的技術面,或是內容的增強,都遠比社群的經營還容易些。」林信成說,在台灣棒球維基館這個網路社群中,最終是要面對使用者。人人都可以在維基平台上編輯、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對於事件的觀點不盡相同,難免會有筆戰或是編輯戰的出現。

經營過程中,曾經發生過網友對於不同事件的編輯方式有爭執,林信成說,對於不同棒球事件的觀點討論不一樣,是經營的最大困難,「這時候就需要妥協的藝術了」。除了編輯者在平台上的相互溝通外,管理者也會居中協調,希望達成共識,讓整個棒球維基館的平台是朝向正面的發展。

台灣棒球維基館民眾自己畫圖解釋球種在流場裡的變化
台灣棒球維基館民眾自己畫圖解釋球種在流場裡的變化(圖為曲球)。圖片引自台灣棒球維基館




台灣棒球維基館中民眾自己拍攝介紹球種
台灣棒球維基館中民眾自己拍攝介紹球種(圖為曲球)。
圖片引自台灣棒球維基館

台灣棒球維基館最大的意義在於將原本球迷接觸不到的照片或收藏品,或是分散各地的歷史資料,數位化後收藏。一般民眾不知道誰有哪些資料,或是誰有特殊的棒球收藏品,透過棒球文化的數位典藏,球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看到過去棒球的歷史,也了解每個收藏品背後的故事

在高使用率的台灣棒球維基館的平台,大家共同協作寫出棒球的歷史,不再只有現在媒體報導的事件而已。林信成表示,現在媒體的報導多專注在對戰國家和比數,對球迷而言,知道比賽的結果固然是很高興的一件事,「但是對於號稱為『國球』的棒球而言,我們應該要更深入的去了解一些典故或是歷史的發展,更有教育意義。」


棒球數位典藏可以為下一代的棒球教育帶來什麼?林信成說,中小學老師在球場上教授打擊技巧或是投球技巧,藉由這個平台,老師可以從中擷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書面的教材可以做為參考,不再只是口耳相傳。而對於棒球初學者來說,常常聽到的專有名詞,平台上都提供了影片或是照片可以學習。

未來台灣棒球維基館將持續蒐集資料,擴展網站的使用率。除此之外,林信成表示,去年將把數位典藏計劃案延伸,不再只是棒球,而會擴展到台灣其他的體育項目,如大家熟悉的跆拳道、網球、田徑等。運用原來棒球數位典藏的經驗,建立台灣體育文化的數位典藏。


顏嘉琪/製作


延伸閱讀

台灣棒球維基館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台灣棒球數位文物館

行政院體育文物數位博物館
日本財團法人野球體育博物館
美國大聯盟名人堂數位博物館

圓環文化另類觀光 老台北新價值

重溫過去文化足跡的水瓶子。水瓶子/提供
重溫過去文化足跡的水瓶子。水瓶子/提供
【記者江品璇/台北報導】在網路寫作的經驗超過十年的水瓶子,「持續」是他為何得以長久創作的秘訣,更是一直以來堅守的原則。水瓶子從小在台北長大,因為關心老台北的歷史逐漸被大家遺忘,所以成立圓環工作室,舉辦文化導覽活動,帶領大家在台北「觀光」,讓大家重新體會老台北的美麗。

從一九九九年接觸網路寫作,到現在已邁入第十一個年頭,從最早期的電子報,專門談論自己工作上的專業經驗,兩年之後改寫小說札記,還因此集結成書《在城市的彼端.我站著》。二○○四年部落格開始流行,水瓶子轉往經營部落格,文章主題也從談論社會現象改成分享旅遊經驗。

網路寫作超過十年的水瓶子認為,經營部落格最重要的事就是「持續」二字。他對自己的要求是每週至少寫五篇文章,文章大約五百到八百字左右,最少會有一張照片,「讓寫作變成一種習慣。」水瓶子每年會訂定一個新目標來激勵自己達成,例如去年的目標是完成一百篇介紹咖啡館與五十篇德國博物館的文章。為了有效達成目標,他會先想多少天要寫完一篇文章,事先做好計畫表,於二○○九年還寫了一個程式,放在部落格邊欄,好提醒自己再過幾天就要完成一篇文章。

水瓶子的網路收入來源有旅行團邀約、接外稿、幫客戶做部落格行銷以及舉辦文化活動等。二○○六年時成立圓環文化工作室,一個完全從網路出發的小型文化工作室,幾乎所有作業都透過部落格,並定期舉辦活動。

圓環工作室成立的原因是因為水瓶子看到同是部落客的工頭堅在網路上發的一篇支持聯署的短文〈舉手之勞,一項連署:要求北市府停止拆除古蹟〉,關於呼籲政府停止拆除台北市大龍峒文化古蹟的一個連署活動。水瓶子除了去查詢許多相關資料,也實際參與政府辦的施工說明會,和當地的文史工作室討論。在這過程中,水瓶子覺得自己應該要成立一個工作室,記錄過去的生活文化,「這件工作不做,當所有的老建築被改造之後,過了兩代,我們甚至不知道阿公、阿嬤是如何過生活的。」

目前大約每個月會舉辦一次文化導覽活動,主要以大台北地區為主,通常都辦在周六下午,人數則限制在二十五人上下。有別於一般觀光活動,圓環的文化導覽都是以某一個主題深入探訪,以步行為主,讓大家了解過往的生活文化。

最新一次的文化導覽是到三峽李梅樹紀念館,館長李景光是李梅樹的兒子,帶領大家參觀李梅樹的畫作和他使用過的畫具等,特別的是李梅樹大多是以家人為模特兒作畫,就連李景光也曾多次入畫,聽他講小時後的故事,再對照畫作,會有別於一般到美術館看畫的感覺。李景光館長也帶大家去參觀由李梅樹設計的清水祖師廟,一一介紹裡面每個雕刻背後的故事。


圓環文化另類觀光,老台北新價值。江品璇/製作

工作室成立之後,也發生過不少有趣的事情。在圓環工作室的部落格上,其中有一個網友長期都有來留言,不過始終不知道對方的身分,直到參加活動時,水瓶子才發現原來那個網友是他的高中同學。甚至還有在圓環當義工的部落客,到集合現場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親弟弟也報名參加了,早上出門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原來兩人是要去同一個活動。


延伸閱讀

水瓶子的城市旅行

圓環文化工作室

水瓶子投資的集地咖啡館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洋嘎 」非洲花布 傳達公平貿易

【記者劉家儀/台北市報導】「洋嘎」創辦人Claire在非洲克麥隆當義工期間,開始接觸非洲花布,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她越來越喜歡非洲花布的美麗,決定把非洲花布當作自己設計服裝的布料。Claire表示,離開克麥隆回到台灣後,她開始思索「是否能在滿足創作與生活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到別人。」於是她選擇親自動手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品牌——「洋嘎 」,並且以公平貿易的方式向當地婦女所組成的社區協會(Association pour la Promotion de l’Artisanat et de la Nature)訂製洋裝。

二○○八年四月,台北市文化局基金會推出創意市集育成計劃,釋出整修後的西門紅樓商場空間,Claire說,那是個打破在市集擺攤所面對的侷限的好機會,她需要具有購物氛圍的空間及提供試穿機會給顧客,而且「店內還有椅子供顧客坐,這樣我就有機會和他們分享公平貿易的理念與故事。」

公平貿易是一種長期協助弱勢生產者的商業模式,以平等、透明且公開的交易方式,幫助弱勢生產者經濟自立,Claire表示,「洋嘎」和APAN協會並沒有取得公平貿易的認證,他們只是以公平貿易的精神來一起合作,協助非洲婦女能夠靠自己的能力賺取收入,養活自己。

Claire為何會替自己的品牌取名叫「洋嘎」?Claire解釋,「洋嘎」是非洲克麥隆當地的方言,意思是「美麗、漂亮」。她在當地做義工時,時常穿著傳統非洲花布洋裝,當地人能夠認同她的人,就會對著她直呼Younga。她認為讚美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溝通開始,能夠拉近彼此距離,容易搭起溝通的橋樑,因此她希望藉由帶有讚美意味的「洋嘎」,讓每個人心情愉快,減少彼此之間的距離感。

Claire除了讓APAN協會了解公平貿易,也蒐集各國相關組織的資料,參考其經驗與模式,運用在彼此的互動上,就當地傳統文化與生活為基礎元素製作商品,「我實際看過APAN,彼此都有共識,我選擇相信他們,並且希望可以一直走下去。」

Claire談起與非洲APAN婦女協會合作的經驗時說,因為非洲與亞洲的文化思想、生活環境、語言等因素上的差異,造成初期與APAN協會互動時經常產生誤解,如何讓他們在有尊嚴的情況下了解自己的錯誤,並理解不再重犯,常是她頭痛的課題。

訂貨與交貨的穩定性對Claire而言,是與APAN協會溝通方面的大問題,「非洲人不能接受太複雜的指示」,所以她必須承受收到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設計商品而帶來的壓力,「我要的是三十吋腰,可是她們卻做給我十九吋腰。」幸好APAN協會願意給予Claire協助,使進貨與訂貨變得更順利。

「洋嘎」店內售賣的非洲洋裝的價格是八、九百到壹仟元不等,Claire說,那些洋裝是自己和非洲婦女的心血,但是有些消費者認為非洲的衣服應該很便宜。非洲婦女應該獲得合理的工資,不能被剝削。

除了與非洲APAN婦女協會合作之外,Claire表示,她的第一批的T恤是擷取在非洲開辦的「植物顏料體驗營」中,兩位當地小朋友Nomi 和Koutzena的可愛作品,並由台灣朋友依樺與紹欣後製,她再將布繪顏料一件一件手工加工在T恤上,每件T恤為五百八十元,每件T恤的百分之十收益將納入APAN教育基金。

「植物顏料體驗營」是Claire在非洲克麥隆當義工時,所實施的計劃。Claire說,當時是在當地的中小學開辦實施這個計劃,由植物染藝術家Nicole帶領種子老師,讓小朋友體驗大自然與藝術的有趣結合,他們教導小朋友如何選擇住家周遭的常見植物來製作顏料,以及製作竹籤筆、樹枝筆,替代昂貴的進口彩色筆、水彩以及西方畫筆,然後以完全自然素材來進行創作。


洋嘎店內擺飾與作品。劉家儀/製作


延伸閱讀

「洋嘎」部落格

「洋嘎」創辦人Claire部落格

「洋嘎」Facebook

南勢社區 打造鹿港新樂園

【記者郭恩汝/彰化報導】「若說南勢社區最大的特色,非手工餅乾及洋子厝溪人工溪地莫屬。」社區志工吳曉芳如是說。南勢社區發展成熟,除了志工媽媽的手工餅乾及河川巡守隊之外,更有守望相助隊、居家服務隊、風味餐班和長壽俱樂部,一同營造豐富的家居生活。

南勢社區位於彰化縣鹿港鎮,雖在一九七三年即有社區組織,但至二○○二年才積極運作。九年以來,南勢社區以生活美、文化美、環境美為社造經營理念,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許進興說:「曾有彰化別的獲獎社區來參訪,連他們都說在這裡,才能真正體會到幸福感。」

「小姐,我要買四盒餅乾禮盒,」一位特地前來的民眾說,「是要送給外縣市國小校長。」從二○○四年開張至今,南勢小舖的手工餅乾已是社區的金字招牌,而當初會由社區媽媽來做餅乾,主要是考慮到女性細心及愛心的特質。因此,在社區媽媽熱烈參與下,經由烘焙名師曹永超指導,以及伊莎貝爾廠長教導如何量產,南勢小舖的手工餅乾廣受好評與支持。


(由上開始順時針方向)杏仁、南瓜子、核桃、蔓越莓。郭恩汝/攝影
(由上開始順時針方向)杏仁、南瓜子、核桃、蔓越莓。
                                                                                郭恩汝/攝影


因為純手工且使用天然食材,不使用防腐劑及色素,符合現代人的飲食觀,所以品嘗過的人時常回流,訂購者多透過網路購買,參訪團體、政府機關,也是南勢小舖的主要客戶群。為此,手工餅乾替社區掙得公基金,並將收入回饋給社區內的弱勢族群。許進興說:「目前有四種口味,但考慮到中國人認為『六』比較吉利,在未來,我們還會新開發兩種口味。」

水池清澈見底,提供魚類很好的棲息空間。郭恩汝/攝影
水池清澈見底,提供魚類很好的棲息空間。郭恩汝/攝影




洋子厝溪人工溼地水質淨化系統,除了改善河川水質環境,也提供社區民眾一個休閒遊憩的空間。溼地生態系能將許多傳統廢水中的汙染物質,轉化為無害的副產物,或將廢水中的營養鹽吸收成為初級生產的一部分。這樣的過程完全由溼地本身既有的陽光、風、土壤、植物及動物等特性來運作,與傳統的廢水處理程序相比較,不用大量又複雜的管線或混凝土結構,也省去石化能源與化學物質的輸入。

種植觀賞性植物,具景觀及淨化效果。郭恩汝/攝影

種植觀賞性植物,具景觀及淨化效果。郭恩汝/攝影


社區居民溫先生自豪的說:「我們是用時間換取更好的生活空間。」池面的睡蓮、水芙蓉、香蒲、台灣萍蓬草等水生植物,有著吸附及微生物分解機制,和去除水中汙染物的能力,因此,池水清澈見底,還能看到一條條小魚在裡面優游。除此之外,白鷺鷥、季節性鳥類定時的停駐,及草地上翩翩飛舞的蝴蝶,更為河川淨化的成功提供有利的註解。而社區今年的目標,是要改造溼地對面蔓草叢生的荒地,讓洋子厝溪的整治工程更臻完美。


南勢社區 打造鹿港新樂園。郭恩汝/拍攝


延伸閱讀

南勢社區

台灣社區通

南勢社區部落格

鹿港旅遊社區部落格

溫麗榮透過舞蹈 喚起客家意識

【記者胡乃文/台北報導】台灣在多元文化上的發展不遺餘力,像是對於客家、原住民等少數族群的文化,也有不少的政策與措施。苗栗縣建功國小舞蹈班的溫麗榮老師,在舞蹈當中融入客家元素,希望透過這樣的結合,激起年輕一代的客家族群的認同。

在舞蹈中融入的客家意象可以分為物質、與比較抽象的非物質兩個面向,物質的部分像是將與客家相關的音樂、服裝、道具、以及非物質的精神上的方面與舞蹈做搭配,除了讓學生對於客家文化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之外,也把客家文化的特色傳遞給大眾知道。

溫麗榮表示從客家意象的舞蹈課程當中,也發掘到了學生們豐富的創意,其中有個主題叫做「食在好味道」,即是希望學生透過身體,來擺出客家食物的造型,像是擺出了「薑絲炒大腸」、以及「客家湯圓」等客家特有的食物,從這種特別的活動當中,傳遞客家特有的特色,另一方面也激發出學生們的無限創意。

溫麗榮原本擔心這樣的結合,可能會讓學生覺得很無聊,但是經過教學團隊的評量、以及學生的反應之後,發現其實受到滿大的好評,學生們也都覺得很有趣,會一直詢問下次有什麼不一樣的內容並且都很期待每次的課程。甚至有些家長提到,小孩回家後也都會將在學校所學的跳給家長看,在某方面也對親子間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另外由於班上大部分都是客家學生,所以對於客家意識的認同有很大的成效,然而對於少部分非客家族群的學生而言,也學習到了與自己文化不同的客家語言以及文化。

目前的客家舞蹈課程,是針對國小三年級的舞蹈班同學,未來如果時間可以配合,也會往普通班、以及更高的年級來發展。溫麗榮說「雖然現在還沒有以客家的舞蹈來參加比賽,不過有參加過多次小型的成果發表會,藉由發表會也將客家文化更擴展向社會大眾」。


胡乃文/製作


延伸閱讀

建功國小學校網站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客家電視台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居家無障礙 提早為自己著想

【記者吳怡萱/台北報導】到底怎樣的居家環境才適合身心障礙者居住?這是家有身障者民眾常有的困擾,由內政部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設立的輔具展示館,館內規劃了居家無障礙五大實景,提供有需要的民眾當作參考範例。但是咨詢服務組副組長張家綺表示,「還是要從源頭做起。」購屋時就應考量到無障礙設計的概念,畢竟預防更勝於治療。

位在台北北投區的輔具展示館,展館空間二百坪以上,除了一般輔具展示外,還特別規劃無障礙居家環境體驗區,分成客廳、浴廁、臥室、廚房、餐廳五大居家環境實景,參訪的民眾可實際操作各種輔具,體驗並認識居家無障礙設計為身心障礙者所帶來的便利。

家中樓梯往往是乘坐輪椅者最大的困擾,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家人徒手背上去,但如果預算充足的話,其實可以考慮屢帶輪椅爬梯機或是樓梯升降機。屢帶輪椅爬梯機是將輪子換成屢帶,因此行進方式有如坦克車一般,可以克服樓梯的高低落差而以傾斜的角度前進;樓梯升降機則有自己的專屬軌道,只要按下開關,升降椅便會沿著軌道緩慢上升,待抵達所到樓層之後再放開操作鍵,升降椅便會停止爬升。

供家庭娛樂休憩的客廳,首重的便是舒適度,但一般沙發座椅高度普遍偏低,對於年長者或下肢關節不靈活的人來說,無法使用太多髖關節或膝關節的活動角度,因此選擇將座椅增高或是使用可升降傾斜座面的電動椅,是較好的改善方式。電動椅最大的優點為椅面在升高時會形成傾斜面並施以推力,讓使用者不需花費太多膝或髖關節的力氣就可起身。

浴室的部分,則應在洗手台周圍增加固定式平台,讓身障者在使用時手部有支撐的地方,同時也能預防洗手台爆裂的意外發生。此外,馬桶上放置馬通增高器,除了能減輕身障者膝蓋的負擔外,兩旁的扶手也提供支撐的作用,若將蓮蓬頭移至馬桶旁,身障者甚至在原地就能完成如廁與沐浴的工作。


樓梯、客廳與浴廁的無障礙改造。吳怡萱/製作

至於廚房的改造,為了讓輪椅族或是行動不便的人能坐著洗菜燒飯,流理台下部應該挖空,提供一個腳部可放置的空間。而以往多設在流理台內側的水龍頭,則需移到外側,並且在上方加裝伸縮式的蓮蓬頭,不但可減少與使用者的距離,排除掉碰觸不到水龍頭的可能性之外,同時也增加其機動性。

重視睡眠品質的民眾,床鋪更是少不了的一環,市面上販售許多電動床,都在頭部和腳部的地方設有升降功能,讓民眾可自行調整床鋪到睡得最舒適的高度。不過民眾在購買時須注意床鋪圍欄的設計,整片式欄杆之間的間隙,最好小於六公分,若添購的是雙欄式欄杆,則至少小於十二公分,以免釀成睡覺時肢體卡進縫隙以致受傷的慘劇。


廚房和臥室的無障礙改造。吳怡萱/製作

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咨詢服務組副組長張家綺表示,家中有身心障礙者的民眾,一開始在規劃居家空間時就應該導入無障礙設計,除了輪椅移動的路線是否寬敞順暢之外,未來十年之內可能用到的輔具及其相關配套措施也應列入考量,因為從源頭規劃,會比事後再來修建能省下更多的時間與金錢。


延伸閱讀

內政部輔具展示館

輔具衛教單張


居家無障礙規劃

黃永阜眷村彩繪 畫響干城十六村

【記者鄭妙華、郭恩汝/台中報導】台中市干城十六村,從二○○八年起,因黃永阜的塗鴉彩繪,而有「彩虹眷村」之稱。但因地主自辦重劃,原本預計在二○一○年八月就要拆除,目前因規劃緩期,暫而拖延眷村的拆撤。

今年八十八歲的黃永阜,某天因閒來無事、突發奇想,於是拿著畫筆,從自家門前開始,為老舊眷村注入彩虹般的色彩。自始之後,「彩虹眷村」的名號便不脛而走。原定居香港,之後隨著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黃永阜在台灣一待,就超過半甲子。如今彩虹眷村任何時刻,總可見到如織的遊客來此地拍照留念。

見到絡繹不絕的遊客,及想到彩虹眷村可能被拆撤的命運。有人認為,若台中市文化局能將彩虹眷村列為文化資產,或許,它便可成為台中新的觀光景點。


黃永阜眷村彩繪,畫響干城十六村。


延伸閱讀

台中干城六村~探訪彩虹眷村

搶救中市「彩虹眷村」 網路爆聲援潮

彩虹眷村臉書聲援團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電池交換站 電動車充電免費時

【記者吳岱穎/桃園報導】近年來行動輕巧、不會排放廢氣的電動機車逐漸行駛於大小車陣中。與一般機車最大的差異點,在於電動機車的動力來源是電動馬達而非汽油引擎。雖然可以為地球省下寶貴的石油資源,但充電時間地點、續航力的問題是許多民眾對於購買電動機車裹足不前的原因。有鑑於此,目前任教於北科大車輛工程系的助理教授楊銘基,希望將「電動車電池交換站」的概念推廣於台灣。

P1020822
電池交換站的使用情形。吳岱穎/攝影


電池交換站的外型類似7-ELEVEN裡的ibon便利生活站,只是下方多了九個可以存放電池的空間。使用方式也很簡單,當電動機車電池沒電、或所剩電力無法維持到達目的地時,只要將待充電的電池取出放入交換站內,完成自動扣款之後就可以從站內拿出一顆充飽的電池。楊銘基說:「電池交換的時間不到一分鐘,如此一來消費者不用煩惱充電所耗的時間,也不用擔心車騎到一半就沒電。」

電池交換站除了提供消費者充好電的電池之外,也提供查詢服務,如果站內充飽的電池已經被換光,則會以地圖顯示鄰近的交換站設置點,方便民眾前往。楊銘基表示,將來推出的新一代交換站會提供食、衣、住、行相關的娛樂加值服務,更方便也更生活化。另外,如果消費者趕時間,在衡量預計抵達的目的地後,新一代的交換站也可以提供尚未充飽、但有一定電量的電池應急。楊銘基說:「就像是悠遊卡,你用多少就扣款多少,使用上也節省很多時間。」


電池交換站使用影片。影片引自YOUTUBE

楊銘基除了是北科大的助理教授,也是英士奇能源科技公司的創辦人,目前致力推廣電池交換站的概念。他表示,當時因為本身有電動機車的基本知識,很快的就發現電動機車有充電方便性不足的缺點。一開始的想法是研發充電站,讓民眾離開家門也可以為機車充電。這個概念讓他獲得二○○八年中央大學第二屆創業大賽的銀獎,同年十月則在中央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輔導下創立公司。

楊銘基說,創業初期面臨許多困難,家人也曾質疑電動機車的市場,但楊銘基靠不斷努力的成果讓家人轉為支持。「大陸崛起之後,如果我們台灣可以先開發,先掌握技術和機會,這個本土產業可以潛力無限。」

「電動機車其實就是電池最貴」楊銘基指出,如果將來推動電池租賃方式,民眾購買的意願就會提高。至於從交換站換得電池的品質問題,他說:「概念就像是叫瓦斯一樣,瓦斯桶是會讓業者回收的,但民眾對於新送來的瓦斯桶品質不會有疑慮。」因此他們也必須承擔電池折舊的風險,以達到最好的服務品質。

%E7%B8%A3%E5%B8%82%E8%A3%9C%E5%8A%A9%E9%9B%BB%E5%8B%95%E8%BB%8A%E9%87%91%E9%A1%8D
各縣市政府對於購買電動車的補助金額。吳岱穎/製作
為了帶動新興產業發展也推行綠能概念,政府於二○○九年推動「綠色能源產業旭生方案」,而電動車就是其中一個輔導的重點產業。經濟部工業局及各地方政府透過補助、獎勵,希望達到四年十六萬輛電動機車的銷售量。楊銘基表示,當一個新概念要推行,必須以不違反消費者習慣為主。「交換站所需的交換時間很短,就如同我們不會特別計算加油所需的時間一樣,如此一來電動機車就有與燃油車無縫接軌、進而取代的機會。」


經濟部電動機車補助宣導廣告。影片引自YOUTUBE


延伸閱讀

電動車輛產業網

電動機車優點多 政府鼓勵民眾購買

電動車跑得快 補助加碼囉

公民素養週 培養一位全能公民

【記者傅紹宇/北市報導】社區大學在每學期的第九週定為「公民素養週」,而各個社區大學會依所在地及所關心的議題訂定不同的題目及活動,民眾及學生可依自己喜好選擇自己想要參加的活動或是演講,來達到當初社區大學成立的主要兩項目標,「解放知識」及「提升公民素養」。

新莊社區大學去年秋季班的公民素養週以「低碳,綠建築遠景」為主題,講座主題包含,低碳社區的概念、都會屋頂綠化與節能減碳、綠建築、綠能源等等,雖然活動形式各有不同,但主要目的還是要讓民眾在自然的氛圍中,融入群體和公共事務,新莊社區大學人員林先生說:「學生們參加的情形很踴躍,很高興能落實,公民素養以及社區大學的主要宗旨。」

食物與生態論述,主題為食物與環境間關連性,是新莊社區大學公民素養週,眾多講座主題裡的某一場,參加者賴小姐表示,在聽完講座後,會開始去注意食物的來源與健康,身為職業婦女的她,購買食材的地點大多在超市,食物的來源與安全,在聽完講座後,會更加注意。

林口社區大學人員黃筱雯小姐也表示,公民素養週可以幫助人們去注意到平時不會注意到的議題,以及生活上的細節,這是個很好的平台,可以讓民眾去關心地方或是公共的事物,林口社大舉辦了五場論壇,搭配著紀錄片,來表達關心地方的情感,同時也在落實成立社區大學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解放知識」及「提升公民素養」。

公民素養週實施至今已有許多年,每一年各個社大都會安排許多不同主題的演講與活動供民眾參與,不是是否為社大學生,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參加,每個人都可以參加各種不同的主題,來達到學習以及拓展視野的效果。


延伸閱讀

新莊社區大學

為何要辦公民素養週

林口社大99年秋季 公民素養週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小學教師王炎秋 環保教育從小開始

【記者郝家欣/台北報導】在環境教育推廣有十年之久的王炎秋,透過帶領學生一起親手做環保肥皂、成為小尖兵檢視家鄉河川生態等活動,將環保觀念融入教學裡,榮獲二○一○年推動環境保護有功教師。

王炎秋表示,於一九九一年任教於嘉義縣東石國小時,逐漸了解到當地地層下陷的嚴重性,深感自己在環境專業知識的不足,於是在二○○二年參加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張子超教授舉辦的「環境與永續發展教育」種子教師研習,成為一位環境教育種子教師。自此之後,開始於學校推動環境教育課程,「從此與環境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致力於將環境教育融入教學的王炎秋,於二○○三年設計「我愛河川」自然體驗與探索活動環境教學活動,透過教導學生鹽水溪的水質檢測,讓他們了解自己家鄉的河川。利用影片、設計多樣化的遊戲,例如讓幼稚園學生認識植物種子並製作成童玩--陀螺。王炎秋用輕鬆的教學方式,宣導生態教育,讓學生了解全球暖化或人類開發過度帶來的生態議題。

要宣導環保,實際教導學生操作是很重要的一環。「利用廚房回鍋油製作環保肥皂」是王炎秋實地帶領學生做環保的活動之一。先收集學校午餐牛奶盒當作環保肥皂之模型,還要收集廚房回鍋油,並與人事助理教導學生製作環保肥皂,待容器脫模後,便提供校內部分洗手台使用。

除此之外,王炎秋還有帶領國小同學組成兩個環保小組:「根與芽小組」,於二○○八年參與珍古德訪台的系列活動;「鹽水溪小小守護隊」,自發性的進行鹽水溪生態研究及生態體驗活動,還將參與的足跡一一記錄下來,舉辦成果展。

不過王炎秋推動環保教育不僅限於國小,還結合民間團體帶領整個社區親身參與生態教育活動。「守護海洋岸與環境教育」親子鐵馬活動,在於協助大港社區並與家長學生一起響應守護海洋岸與環境教育淨灘活動;還舉辦「鹽水溪竹筏生態之旅」,邀請當地居民一同親近鹽水溪並了解其生態。

王炎秋說,「其實推動環境教育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它無法立竿見影,只能持續不斷的投入慢慢地深耕、慢慢地等待。」好在小朋友們以及家長們的反應熱烈,成為她繼續推動環境教育的原動力。一路走來接觸到許多推動環境教育的同好者,即使個人力量有限,她認為能影響幾個人就算幾個,「雖然很辛苦,但其中所獲得的快樂是無以言語的」。


郝家欣/製作


延伸閱讀

推動環境保護有功教師名單

總統與環保署表揚環保有功者

100年推動環境保護有功學校、教師及學生遴選表揚

雙「輪」舞的生命樂章

IMG_6523
即使坐在輪椅上,陳駿杰仍是奮力的開出每個發球。
余承翰/攝影
【記者余承翰/台北報導】每當四大網球公開賽舉行時,總是吸引全球的注目,當大家將焦點放在納達爾與費德勒的頂尖對決時,在世界的其他角落卻有著其他選手,正奮力的推動輪椅,追逐著同樣的那顆綠球。輪椅網球選手以不同的節奏,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的網球賽,唯一規則不同的地方,就是球可以在地上彈兩次,雖然速度不像一般網球那樣快,但每一次精采的擊球卻是令人無比驚豔。

雖然輪椅網球的規則和一般網球大致相同,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截然不同。由於是利用輪椅來移動,無法像一般的選手快速移位和猛力擊球,比賽的節奏自然較為緩慢,但輪椅網球選手準確的預測球的落點,並快速的滾動雙輪,將球回擊成更刁鑽的角度,他們的每個動作都對「沒有不可能」這五個字做了最佳的詮釋。

去年十一月在台灣大學舉行的永達宏泰盃輪椅網球賽,雖然當天陰雨綿綿,卻仍吸引許多輪椅網球選手前來參與比賽,場邊更可見來自日本的旅客在旁為場上的親友加油。雖然場邊觀看的民眾並不多,但北市輪椅網球推廣協會副理事長黃慶鑽說,永達宏泰盃輪椅網球賽可是國際級的,比賽規格可是比照海碩盃網球賽的等級辦理。

當走進球場時,場邊並無裁判在側,可能會讓人以為比賽尚未開始,選手還在練習,但經工作人員解說,比賽是由選手自行計分,場邊雖有位裁判長,但在比賽進行期間並不會進行干預,除非出現爭議才協助進行判決。這樣的規則更展現了輪椅網球以球會友的精神,參賽的選手陳駿杰就說,當初也是透過朋友介紹而開始打輪椅網球,現在也因輪椅網球結識了更多好友。

黃慶鑽說當初一九九五年時,在中華網球協會秘書長劉中興的協助下,成立北市輪椅網球推廣協會,數次到全台各地的殘障協會推廣輪椅網球,甚至固定在榮總神經再生中心病房教學,已吸引超過六百人加入。他說在大學因為唸心理學,讓他學會幫助別人,現在他希望藉著這項運動,幫助更多殘障朋友。

人生中老天爺會給予每個人不同考驗,黃慶鑽說如果遇到不幸時,難過一下擦乾眼淚,就要重新再站起來,只要找到努力的目標,累積成就感就會過得快樂。陳駿杰也說在二○一○年土耳其的世界盃比賽中,看到外國選手僅用手肘再推輪椅,還是打得相當好,讓他驚訝不已,更讓他體會到沒有不可能的事情。


永達宏泰盃輪椅網球賽比賽實況。余承翰/拍攝


延伸閱讀

台北市輪椅網球推廣協會

美輪椅網球選手尼克•泰勒:坐輪椅的"馬拉多納"

殘障奧運

復興國小少棒隊 奮力一擲美國夢

【記者蕭采薇/高雄市報導】曾於一九九六年在美國威廉波特少棒賽中,勇奪世界冠軍的高雄市復興國小少棒隊,在睽違十四年,再次踏上世界少棒賽的聖殿。從上一次到這一次參賽,一直擔任復興國小少棒隊教練的何通宇教練,不只是教導小球員棒球知識,更教導他們人生道理。


復興國小少棒隊,奮力一擲美國夢。蕭采薇/製作



延伸閱讀

威廉波特少棒賽

高雄市立復興國小

高雄市立復興國小少棒隊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豐榮肉丸王勝炎 靠自己找回豐榮

【記者鄧桂芬/台中報導】「當全部都歸零的時候,就要想辦法全新來過。」王勝炎對著鏡頭說。

王勝炎二十一年前在台中縣豐原市的聯合市場開了一家肉圓店「豐榮肉丸」,在做了十年生意、有了固定的老顧客時,卻在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的大震中,全部毀於一旦。「事發當時我人才剛把店面整理好在三樓休息,還好因為是在三樓,在一樓的話我人可能就不在這裡了。」王勝炎嘆道。

聯合市場在地震中倒塌,第一層店面陷入地底,四層樓被壓縮成三層,許多人逃避不及,被壓在瓦礫下。「當時哀號聲、求救聲不絕於耳。」王勝炎說,店面後方還有八層的住商混合區,也壓縮變形,共有居民十四人身陷瓦礫中。那時救難人員全力搶救出一名生還者,但也在三日後挖出十三具罹難者遺體。

「地震完後,人情世故就看得比較開了。」王勝炎表示,他那時除了擁有聯合市場的店面住家,還有豐原尊龍大樓的公寓,沒想到就在幾秒鐘的搖晃下,十幾年所有的努力都歸零,不但聯合市場的店面住家下陷一層樓,豐原尊龍成為了危樓,被政府要求拆毀。「但為了還在讀書的孩子,說什麼我都要拚回來。」王勝炎說。

王勝炎為了養活家計,把現有的積蓄全部掏出,然後在同年的十月二十一日把肉圓店撐起來,並且堅持要開在原本的聯合市場對面。「這樣顧客才找得到我,畢竟也已經和他們相處了十多年。」王勝炎說,當時他短短一個月的「復出」,不只是在聯合市場災區中最快站起來的店面,也讓許多回籠的老顧客支持他、替他打氣。

「只要努力工作的話,就有機會找回原本的自己。我現在在豐原已經有兩家分店了。」王勝炎認為,重建的過程不能只仰賴政府的幫助,最重要的來是要靠自己的意志力,重建的力量才更能湧現。「現在孩子都大了,心中石頭也才能放下……,所以我的努力是有回報的。」王勝炎露出採訪多時難得的笑容。


靠自己站起來:豐榮肉丸王勝炎。鄧桂芬/製作


延伸閱讀

台中豐原豐榮肉丸 記憶中樸質的好味道

豐原市場重建 災民罵官騙人

豐原市被遺忘的九二一災民

上網聽知識 便民線上演講廳

【記者郭歡萱/台北報導】 還在看影集殺時間嗎?國立中央圖書館在今年成立了線上演講廳,讓知識可以在網路平台上供大眾利用,花一個小時就可以學到別人多年的人生經驗,抑或知識專業。

點進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的網頁中,就可以看到線上演講廳在網頁的右手邊,線上演講廳有兩個系列演講,分別為終身學習系列和台灣學,終生學習系列內容包羅萬象,有時請作家分享寫作經驗,有時請諮商師談談情緒管理等,作家黃春明、影后陸小芬都曾經參與演講,至於台灣學系列,顧名思義就是關於台灣的演講,從台灣山林到原住民音樂等主題都有,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推廣部編輯蘇倫伸表示:「終身學習和台灣學演講為兩個圖書館的例行演講,我們取得演講者同意後,將演講放在網路上。」


進入線上演講廳的網頁,不需要任何帳號與密碼,也不需要多加付費,可以隨意點選喜歡的演講進行收看,蘇倫伸說:「線上演講是今年才推動的,圖書館內編列預算,讓館內的例行演講放上網。」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像這樣可以觀看到各領域名人的演講,不用到現場,沒有時間限制,又可以免費收看,是一個方便且又有效率吸收知識的方式,目前中央圖書館有這個服務,例如TED開放式課程計畫台大演講網也是讓大家免費學習的網路平台,台大演講網屬於台大教學發展中心的數位媒體組,網站的主要功能有隨選視訊、及演講公告,隨選視訊有總共五十一個系列、超過七百多個線上演講可供搜尋,演講公告提供台大校內最迅速的演講資訊,包括近期的演講活動、相關訊息及報名方式等,都可在網頁上得知。

TED是科技、娛樂、設計的英文縮寫,在TED演講網站的主講人來自科學、藝術、設計等領域的傑出人才,發表他們對於科技、社會、人文藝術的思考與探索,TED演講網站目前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上傳到網站上的演講視訊超過六百五十個,只要上網輸入TED.COM就可以看到各領域達人們的精彩演講。

而OOPS開放式課程計畫,是一個收錄了全球多所知名大學課程的網站,在台灣由朱學恆引進,台灣許多大學都是其中的一員,可以免繳學分費的跨校學習,國外知名大學的課程如微積分、食物心理學等都可在網路上找到,透過網路教材的分享,及志工的免費翻譯,都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到最近的知識。


國立中央圖書館線上演講廳簡介。郭歡萱/製作


延伸閱讀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國立台中圖書館

台大演講網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