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14日 星期四

文山新願景促進會 搶救象頭埔

【記者葉亭均/生命力報導台北市政府工務局規劃在福德坑掩埋場內的象頭埔,設置廢棄土石方資源處理場,但文山區的居民認為此舉將會破壞象頭埔的生態谷地,造成生態浩劫。文山新願景促進會於是舉辦了一場公聽會,要「搶救象頭埔」,呼籲政府審慎考量。

在台北市文山區木柵動物園對面,福德坑垃圾掩埋廠的周圍,圍繞著一圈完整的環狀綠帶。環狀綠帶的南方是木柵路五段,古名象頭埔,因山形如象頭而得其名,它的南方就是景美溪。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前年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廢土堆置問題,規劃在福德坑掩埋場內的象頭埔設置廢棄土石方資源處理場,巿長也核批象頭埔客土工程評估計畫。

聽到台北市要將廢土棄置在象頭埔的消息,文山新願景促進會立即到現場勘查。北市文山新願景促進會理事長林淑英表示,象頭埔是個很漂亮的谷地,在政府的環境說明書內提到,專家發現有台北樹蛙、貢得氏蛙、褐樹蛙等保育蛙類;當地人也表示有看到白鼻心,另外還發現有穿山甲的食物遺跡,證明這裡有許多保育類生態動物。林淑英說:「我們去看,在枕木步道右側的山谷,就是廢土場的預定地,那裡有許多本土原生種植物。一大片筆筒樹,簡直就是侏儸紀公園的樣貌。」

前幾年,文山新願景促進會搶救老屋,將位於木柵國小的日據時代中級文官校長宿舍,改變為文山公民會館;另外,市政府為拓寬只有十幾人居住的小巷道,欲將十九棵老樹移走,文山新願景促進會也費了一番心力,保有這一條古樸自然的巷道。他們基於過往經驗,發現很多案子,只要目標明確、合情合理,大家一起努力,也可以運用方法來達成理想目的。現在,當他們聽到興建廢土場的公共政策,又要破壞文山區的生態環境時,親自去踏勘,看到很漂亮的東西,又興起「改變」的念頭。

「我們也有行文給新工處,但新工處的回答不痛不癢。」林淑英說。新工處只是回答他們,建議很好,會再詳加評估。文山新願景促進會認為事不宜遲,決定召開公聽會,希望全文山區的人、鄰里長和民意代表都能了解此事,共同反對市政府在象頭埔設立廢棄土處理場。

舉辦公聽會需要經費,但文山新願景促進會沒有雄厚資產的大財團支援,只靠有心人認捐。此時,林淑英靠著長年做環保工作、以及往昔住家附近的鄰居累積的人脈,徵求資源。林淑英一一打電話拜訪,「我不喜歡買礦泉水,一方面要很多錢,一方面又製造垃圾,可不可以你們來時,每個人帶水來開會。另外,我們還要做海報、紅布條……。」

有一位女士到印尼峇里島觀光,自我介紹「我住在台北市文山區木柵」時,聽到住在當地的地陪說:「喔!我知道,那裡有動物園、墓仔埔、掩埋場、還有垃圾焚化爐。」她突然發現,自己家鄉給別人的印象竟然是這種景象,還傳到國外去。當這位女士知道要在象頭埔蓋廢土場時,就帶著文山新願景促進會,到象頭埔探勘。另外也告訴她的家人,公聽會即將舉辦的事。這位女士的兩個女兒,熱烈討論,還幫忙用芒草來做「搶救象頭埔公聽會」的紅布條。不過,這位女士最後仍然不願出席公聽會,原因是她心中懷有恐懼。她擔心如果去反對公共政策,會不會引來麻煩?她更不希望讓別人知道她是誰。「這樣的例子,讓我們了解到公民在參與公共議題時,還是會害怕。」林淑英說。

當天,家家戶戶提了水來,現場就擺滿許許多多水壺。博嘉里的居民看公聽會舉行的時間快到了,可是好像還沒有什麼人來,於是他們又開車回去,每家每家敲敲門說,「要開會囉!」博嘉里、萬芳里等居民,兩百多人瞬間把會場擠得滿滿的,位子不夠坐,還用站的。

公聽會主辦單位文山新願景促進會提出明確的說明,告訴民眾、鄰里長、民意代表、和來參加的環保局人員,將廢土場設置在象頭埔的壞處和隱憂。「配合象頭埔景色的照片,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讓大家了解,產生關心,然後做決定。」而平常的公聽會所用的說明資料,都太過專業。例如「等高線圖」、「交通圖」。林淑英說:「這些東西對大家來說,都是沒有感覺的。但我們的照片卻讓那天參與公聽會的民眾感到熟悉與認同。」

過去,福德坑掩埋場將象頭埔谷地用掉很大的區域,而這環狀綠帶將掩埋場護住在裡面,形成一個天然的保護城。若是將象頭埔建成廢棄土石方資源處理場,則環狀綠帶就會被破壞,天然的屏障,將會因這個案子而缺口。缺口一產生,要是下了大雨,雨量集中山區,將會把垃圾掩埋場的土壤往下沖。垃圾掩埋場的土壤沖到景美溪,萬一造成傳染病,將是很嚴重的情形。另外,廢土處理場對土地不當的使用,地表植被一但破壞,土壤沖蝕的狀況一定會加速,景美溪淤積情形會更加嚴重。「景美溪常淹水,台北市也受到中央或民間壓力,要把景美溪堤防加高一點八公尺,比我還要高。既然要加高堤防,卻又要加速地表土壤侵蝕破壞,這不是很荒謬嗎?沒有做好整體思考、許多決策各部門之間沒有通盤考量,是不好的決定。」林淑英說。

從影響環境面來考量,象頭埔若要興建一個處理三十萬噸量的廢棄土資源處理場,預估每天需處理一百五十輛卡車的廢土量。依來回車次計算,就是三百車輛。每天三百輛大卡車來來回回,將會帶來空氣污染、砂石車問題、噪音問題、交通問題等環境衝擊。林淑英又說:「文山區已經有富德公墓、福德坑垃圾掩埋場、木柵垃圾焚化廠……所有公害的東西全部在這一區,如果用『鄰蔽設施』的角度來看,對這一區是非常不友善的。」

公聽會舉辦的結果,讓前去參加的環保局官員,回去開會時,提出報告說,這是他們參與過最有水準的公聽會,希望能有友善的對應。林淑英說:「民意代表也告訴我們,當我們大家很清楚表示出意思,找到足夠的人來關心這個議題,民意充分展現,他們在議場時,就能充分發揮。如此顯示,一個現代公民需要具有關心社區、生活週遭的能力,而這能力是需要學習的。」

林淑英另外表示,也有民意代表提供資料,顯示民間有設置一些還不錯的廢棄土處理廠,處理的量也能消化台北市產生的廢棄土。雖然象頭埔土石資源處理場,是預定用來接納「公共建築」所產生的廢棄土,但是既然民間廢土處理廠需要生意,也有容納空間,就不需要額外弄一個公共廢土處理廠,與民爭利,又浪費公帑。

經過他們和民意代表的努力,目前台北市議會只對象頭埔廢棄土石方資源處理場保留一元的預算,象頭埔案進入環境影響評估保留階段。議會認為業者規劃單位所提供的資料不完整,需要補件。林淑英說,他們接下來努力的目標,當然是希望議會能將象頭埔土資場預算全部刪除。

林淑英本身也是中華民國步道協會的義工、解說員,所以在搶救象頭埔的長期目標上,希望能更進一步將象頭埔谷地變成自然步道。「我們也曾跟環保局建議,我們花了很多錢在福德坑垃圾掩埋場的復育施工,而週邊的原生物種很多,如果我們不去干擾它,物種很快就會回去,會變回一片美好的森林。另外,若將福德坑垃圾場南側步道建立起來,讓大家走走,看一下掩埋垃圾的地方,讓大家了解,原本很漂亮的山土,因為人類製造很多垃圾,讓我們失去這些美好的地方。」林淑英接著說,「也要讓大家反省,世界上有哪種生物那麼會製造垃圾,延伸那麼多問題。人類要深層思考的東西還有很多。」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