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在玩」少女的哪吒世界

Photo 【記者廖珮萱/北市報導】在學校經常被冠上「問題學生」的青少女們,因為不以課業為重心,平時喜歡追求玩樂的特質,逐漸被歸類為「在玩」少女。這些「在玩」少女雖然年紀輕輕,但是都已經擁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在缺乏學校正規教育的情況下,她們選擇了加入幫派、投靠黑道大哥為人生目標。一般人認為幫派腥風血雨的環境,她們卻認為是最佳避風港的「哪吒」世界。

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生林昱瑄,本身從事教育工作,並長期支持婦女運動。對於這些「在玩」少女的特殊文化,她感到很有興趣,也希望透過研究論文的研究,可以對此「次文化」加以闡述,讓社會大眾了解這個特殊的文化。在研究過程中,她採訪三位在學的「在玩」女孩,分別是淑惠、小宣以及美如。深入探討她們的家庭背景、校園生活、街角社會、陣頭文化以及愛情關係。

林昱瑄說,開始研究以及深入了解三位「在玩」少女的生活之後,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她發現,學校生活對她們而言,是完全沒有吸引力的,愛情,才是她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身處特殊環境,就必須要靠自己的力量找尋對自己最有利的生存方式,所以她們會極盡所能的討好幫派中最有「份量」的頭頭。「我們在這種環境求生存的人,一定很容易跟那些人在一起的!而且還要選大尾的,不然還會被看不起!」其中一位女孩淑惠說。

依靠這些大派頭的大哥除了可以鞏固自己在幫派的地位之外,也可以解決自身生活上經濟的問題。接受訪問的另外一位女孩小宣表示,自己平常就是接受男朋友超哥給予的零用錢過生活,媽媽甚至也清楚這一切。林昱瑄說,幫派中的倫理規矩也有一定的運作方式,如同傳統男性主導的性別文化,「在玩」男孩會盡力在「在玩」女孩面前展現大男人的一面;不過女孩長期倚靠男生的保護,很容易在關係中失去自我,反而會形成不平等的互動。小宣認為自己對於男友的過去情史,可以當作是種炫燿的工具;然而小宣的男友,對於小宣的過去紀會非常在意,甚至會希望小宣可以早點脫離「在玩」的生活圈。

透過自己的論文,林昱瑄希望能讓社會大眾了解,這些通常被視為「問題」少女們,其生活的型態、方式,甚至是人生目標的定位,都已經衍伸出一套規格。林昱瑄認為,要幫助這些’「在玩」少女其實很簡單。學生方面,應該要從重視她們生活經驗開始做起,再來增進其對人生規劃的教育;而教師則應該培養批判性多元文化意識。以透過團體的力量增進教師的權能,多思考學校教育的本質,那麼一個更為民主、人性化的社會,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再耕心中的一畝良田

Photo_3【記者宋燕旻/嘉義報導】位於嘉義再耕園內的西羅亞按摩館主要員工皆為視障者,並聘用一般員工輔助視障按摩師提供到府按摩的服務,提供不少視障人士穩定的客源及工作機會,給了他們展開嶄新人生的機會。

秉持著「給他魚吃不如教其捕魚、並進而協助賣魚。」嘉義市身心障礙綜合園區─再耕園依循這個理念於二〇〇三年創立,為全國第一個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委託民間經營的社會福利機構。

由嘉義市政府委託嘉義基督教醫院經營的再耕園提供了身心障礙者活動及就業的職前訓練、庇護性就業服務。園區內更包含愛心商店腦麻烘焙坊、西羅亞按摩館、安琪拉生活館、私房菜美食館、希望小舖、蜻蛉玉工房、芥菜種藝文餐廳、再耕洗車中心等,由身心障礙者服務的商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則為西羅亞按摩院及蜻蛉玉工房。蜻蛉玉又稱琉璃珠,每一顆琉璃珠需經過一千多度的燒製及三百多次以上不停的旋轉後才能產出,裡頭的工藝師都是經過為期六個月職訓班的肢障人士。憑藉著自己不斷的練習及摸索,手指忍受的高溫帶來的紅腫,成功地將玉工房的名號打響,除了有穩定的客源外,並於今年前往新竹琉璃工藝博物館進行展覽。「裡頭的工藝師有些原本過著消極地生活,但現在知道自己有創造藝術的能力,開始了樂觀的人生」陳慧霖說。

再耕園營運四年多以來因接管的嘉義基督教醫院需自行負擔營運虧損,又因是全台灣第一個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委託民間經營的社會福利機構,並無其他範例可供參考,靠著摸索一路走來在二〇〇五年獲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四屆金擘獎的肯定。

再耕園公關陳慧霖表示:「再耕園提供視障者舒服的工作環境及穩定的客源,因營運穩定,目前正著手開闢西羅亞按摩館二館的計畫。」而再耕園也開課提供視障者學習按摩技能,尋找更多的就業機會。未來走向提供更多身心障礙者的照顧服務及職前訓練輔助等前進,打響再耕園區的名號。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成大志工隊 為自閉兒開窗

Photo_2 【記者陳希潔 / 台南報導】成功大學志願工作服務分隊,秉持著哪裡有服務,哪裡有志工的精神,將服務和關懷的心傳遞到每個需要幫助的角落,從自閉兒、兒童病房、偏遠地區的國小、植物人、養老院到流浪狗中途之家等,均是他們服務的對象。以自身的能力,提供大學生與社會之間互助的橋樑,憑藉著決心、愛心、勇氣與智慧,來面臨週遭的問題,尋思克服問題的方法。

成大志工隊隸屬於成大社會服務隊,除了志工分隊外,還有醫院服務分隊和國中服務分隊三個分隊,扮演不一樣的服務角色。由於創社的構想是以志工分隊為基礎,因此其服務對象較廣,歷史也較久。醫服分隊的重點在於傾聽患者的心聲,以及撫慰家屬憂傷或不安的情緒,除了在門診與加護病房提供服務之外,也對精神病患以帶活動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付出更多的關懷與愛心。國服分隊則是投入心力於國中生的成長過程,設計一些健康的營隊,充實國中生的生活,嘗試了解現在國中生的問題,並設法幫助他們,共同解決問題。

志工分隊一開始有與世界展望會合作,舉辦飢餓三十、愛的麵包義賣等活動,但是後來由於理念不合,雙方的合作慢慢減少,志工分隊便擴大服務範圍。例如為植物人募集發票,到養老院打掃、和老年人聊天,幫助喜憨兒賣餅乾,至中途之家解決流浪狗問題。

最後則接觸台南市自閉兒協進會,在週末舉辦幫助自閉兒的小貝殼活動。課程內容大多以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力為出發點,例如刷牙、扣釦子、綁鞋帶等,一步步教導自閉兒,依照理解力的不同,採取一對一或二對一的教學,引領自閉兒學會這些基本能力。有時志工分隊會帶自閉兒到百貨公司逛街、拍照,至廟宇拜拜、參觀,讓自閉兒能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觸群體生活,社會大眾對於自閉兒也能少點陌生與距離。

自閉兒營隊的主控李漢明說,「第一次接觸自閉兒時,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自閉兒的語言溝通有嚴重的遲緩與障礙,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並且會有過動或自傷的情形發生,導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與處理」。但是隨著接觸時間增多,並且透過學長姐的知識傳承,李漢銘及其他隊員也逐漸了解自閉兒的世界與相處、治療之道。

回想起相處的點點滴滴,李漢明表示,「原本以為是在幫助自閉兒,沒想到自己反而受惠更多,更有耐心,更懂得服務的技巧」。

學期的重頭戲就是在寒暑假時,到偏遠地區的國小舉辦期末營隊,以一個星期的時間和小朋友互動及課輔。志工分隊除了主動對小朋友進行課輔,教導國語、數學、自然和美勞等,也會有大地活動之類的團康,還會安排時間讓小朋友自己介紹他們所熟悉的環境,將校園內的一草一木都講解給大哥哥大姐姐知道。

負責期末營隊的主控施乃文說,只要看到小朋友開心的笑容,那些辛苦、汗水都是值得的。甚至在每期營隊結束後,一定會收到小朋友寄來的感謝卡片,上面的童言童語都是希望大哥哥大姐姐趕快再去和他們玩,有好多事等著要分享。

雖然有些隊員覺得他們的服務對象過於分散,難以申請補助,因為民間企業大部分都希望可以是長期投入,但是他們每期的對象與地點皆不同。不過施乃文卻覺得,這樣正符合他們最初的構想,服務不分對象,任何需要他們的地方,都要儘可能地伸出援手,落實志工的理想。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社區兒童合唱團 唱出音樂美

Photo 【記者洪瑋庭/嘉義縣報導】「老師,我歌詞還沒背好耶!」「老師,我同學他還沒到耶!等他一下好不好?」,教堂裡此起彼落的童聲,讓在平日略嫌冷清的新塭教會頓時變的熱鬧非凡。位於嘉義縣布袋鎮新塭社區的新塭教會,只要一到星期日的下午三點半,參加社區兒童合唱團的小朋友就會騎著腳踏車,紛紛到教會集合,三五成群的走進教堂裡,準備開始練唱。

每個星期日的下午三點半到五點,是新塭社區兒童合唱團的練唱時間,走進教堂,只聽見悠揚的鋼琴聲,伴隨著小朋友的歌聲緩緩流出,「他們很用心的在唱歌,我可以從他們的歌聲中聽出屬於小朋友的活力。」新塭教會的牧師娘余珠華很欣慰的說到,合唱團的成員裡,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是自願來參加,有些是父母不希望小孩放假總是在家看電視,於是把他帶來教會唱唱歌,所以一開始總是心不甘情不願似的,不太願意開口唱歌,可是過了幾個禮拜後,她看的出來,這些小孩,「被其他大聲唱歌的小朋友影響了,漸漸的也開始愛上這個合唱團。所以,音樂的感染力真的很強。」

「一開始是因為教會重建,重建完成後應該要有個新氣象,牧師娘跟我就想說,是不是應該為這個社區做點什麼。」擔任這個兒童合唱團的指揮蔡麗美老師這麼表示,而教會裡的牧師范義忠希望教會能有唱詩班,所以大家討論之後,決定成立一個社區兒童合唱團,既能夠把祝福獻唱給上帝,也能結合當地社區的資源,為社區盡點心力。指揮蔡麗美是一位鋼琴老師,學生裡有很多都是新塭社區的小朋友,而他在大學時修過指揮課程,同時也是教會教友,所以義不容辭的擔起指揮這個重責大任,且無給職,為的只是要讓這些小朋友能夠了解音樂的美好。

成立當初,參加的小朋友大多是跟著蔡麗美學習鋼琴的學生,可是漸漸的,經過社區方面的宣傳,參加的孩童變多了,甚至還有附近村莊的小孩被父母親送來新塭加入合唱團。「大家都說,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可是大家都忽略了,偏遠地區小孩學習音樂的不方便,所以當他們知道附近竟然有舉辦兒童合唱團,都相當的踴躍,因為這是他們少許的,可以接觸到音樂的機會。」合唱團團長蕭慶生語重心長的說著。蕭慶生同為新塭教會教友,知道教會舉辦兒童合唱團,便自願擔任合唱團團長,幫忙合唱團處理大小事務。

「我們也不打算參加比賽,只要一告訴他們要參加比賽,小朋友的心裡就會有壓力,這樣一來,唱歌就不是享受了。」因此,新塭兒童合唱團固定一個月在教堂進行一次演唱,而最忠實的聽眾當然是自己的父母,及社區裡的親朋好友。只要一到發表演唱的那一天,就可以看到面帶笑容的大人們坐在教堂裡,仔細專注的聆聽著在台上大聲歌唱,略嫌緊張的小朋友。

新塭社區在嘉義沿海一帶,蔡老師是唯一在這裡開班授課的音樂老師,但是就算有了老師,很多父母親也負擔不起一個月上千的學費,更不用說購買樂器的昂貴價錢,學習音樂對偏遠地區的孩童而言,真的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唱歌也是屬於音樂的一部分,而我們都認為,學習音樂是每一個小孩的權益,不能因為住的偏僻就被剝奪,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選擇成立社區兒童合唱團的原因。」蔡麗美說,這也是新塭社區兒童合唱團的宗旨,在這裡,唱歌不是為了要比賽,練習也不是為了奪冠,一切都只是純粹的,想讓偏遠地區的孩童也能感受音樂,唱出音樂的美,享受音樂的洗禮。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關懷新移民 甜甜向前走

【記者劉文瑞/北市報導】外籍配偶在台除了面臨風俗習慣、語言等適應問題,婚姻、家庭與下一代教養有時亦帶來困擾。為此,台北張老師中心加入關懷新移民家庭的行列,設置「甜甜圈心理輔導專線」紓解外籍配偶的情緒,並針對國小二至四年級的台灣新子舉辦「甜甜圈營隊」,增強其人際互動能力。

「關懷新住民,拉近心距離;大手牽小手,甜甜向前走。」當被問及為何以甜甜圈命名時,台北張老師諮商員林奕辰如此回答。林奕辰認為社會上關懷新移民的組織越來越多,取名「甜甜圈」是象徵來自各界的愛包圍著新移民們的意象。

向來給外界專業諮詢形象的張老師竟辦起營隊活動,林奕辰坦言著實不易,但「台灣新子甜甜圈」營隊如今已邁向第二年。張老師觸及外籍配偶此領域,乃是因大環境的趨勢,林奕辰表示僅以張老師自身而言,近十年來諮詢的個案當中,可觀察出新移民家庭明顯增加。張老師所著重的是家庭,外籍配偶影響家庭成員的組成,婚姻、婆媳、親子問題相對產生,張老師將觸角延伸至新移民族群是必然的。

今年的「台灣新子甜甜圈」營隊分為兩梯次,第一梯次已於八月初結束,第二梯次暫定於十一月初。活動共兩天一夜,內容結合探索及冒險教育與一般營隊無異,較為不同的地方在於過程當中,擔任隊輔的諮商員會將諮商的技巧帶入其中,並請台灣新子們填寫問卷,藉此了解台灣新子的人格發展。林奕辰表示,「台灣新子甜甜圈」營隊是張老師主動透過營隊活動與新移民家庭建立互動關係,並於營隊結束後加以追蹤、輔導,取代以往較為被動的電話諮詢。

營隊活動當中,林奕辰表示可觀察出台灣新子學習力與一般兒童無異,個性甚至較一般台灣兒童活潑。她認為台灣新子並無如同外界所想像,因膚色、語言而影響能力,他們所需要的只是平等的對待與足夠的資源。

而「甜甜圈心理輔導專線」是今年首度設置,此專案於五月十一日起至十二月底期間實施,只要是新移民家庭相關成員皆可撥打。張老師本以電話諮詢為專業,林奕辰認為活動是回到張老師的本行。但專線的諮商員目前仍由台灣人負責,外籍配偶需主動撥打電話與語言不通的人溝通,抒發情緒,意願相對降低,從五月開辦以來截至九月,專線總通數仍無法破百。雖然如此林奕辰仍認為既有的資源何不好好善用,對於整體關懷外籍配偶亦提供更完善的管道。

今年各界對於新移民的關懷源源不絕,有人認為是關懷新移民的蓬勃期,林奕辰卻表示,今年應是回收耕耘成果的穩定期,未來必會更加蓬勃。雖然如此,林奕辰認為台灣民眾對外籍配偶的觀念仍待改進,如新移民家庭所受的歧視與不平等源自於名詞的觀念不清,同是嫁來台灣的日本女性和越南女性,台灣民眾對兩者的看法卻不同,越南女性會被歸入「外籍新娘」,但日本女性則否。期待未來,台灣民眾對於外籍配偶能持更開闊的想法。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獨一吾二」 街頭唱動人心

Photo_2 【記者鄒惠兒/北市報導】街頭歌唱藝人張瓊玉和帥宗琪都各自只有一隻眼睛看得見,「獨一吾二」是這對雙人組合的名稱,意思為「只有一隻眼睛的我們兩個」。她們的看板上寫著:「兩個人都只有一隻眼,加起來就有一雙眼。即使是有限視野看世界,依然能綻放最璀璨的熱情。」

張瓊玉從小就患有「馬凡氏癥候群」,故身材比一般人瘦長,也只剩下左眼的視力;而帥宗琪右眼沒視覺,左眼也只有0.01,病因至今仍無法查證。兩人認識多年,經常相聚吃飯,有一次兩人坐在淡水捷運站,一時興起合唱了張雨生的「是否真的愛我」,而意外發現兩人的歌聲很配。

從此她們就愛上了這個遊戲,有時候走路、坐車,想到了什麼歌就開始唱合聲。當時張瓊玉因為要做心臟手術而離職,而帥宗琪是輔大的研究生,於是帥宗琪提議兩人合作去當街頭藝人。張瓊玉說:「唱歌對我來說是一種很開心、很重要的興趣,無論開心還是不開心都想用歌聲來發洩自己的情感。」

到了二OO六的五月,兩人決定去報考臺北街頭藝人,本來抱著好玩的心態,結果幸運地考到了執照,才開始購買器材、寫合聲譜、練唱等等,籌備將近到八月就正式到信義區華納威秀表演,近期才增加了臺北地下街這個表演場地。帥宗琪說街頭表演本來就不固定,最好能夠多換地方、音樂、表演方式,可以給自己和聽眾不一樣的感受。

兩人對於音樂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時候也需經過討論及妥協來商量出一首歌的表演方式,雖然免不了一些小摩擦,但合聲唱歌可以有很多的變化,比較「好玩」。「兩個人唱習慣之後就不喜歡一個人唱歌了,會覺得……」張瓊玉笑了笑:「無聊。」

2視覺障礙現在對她們來說已經不是很大的問題,當然也經歷過「不是很能認同自己為什麼看不見」的時期,家人的支持與陪伴,在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帥宗琪說:「看不見就是看不見,沒有『為什麼』,這就是我。」

天生長得比常人高的張瓊玉,小時候曾因外型被同學排擠、欺負,感到自卑而休學在家三年。「那是一段還蠻黑暗的過程,是對自己的否定、對世界的不了解,會有很多很多的『為什麼』。」直到她回到教會,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和很多好朋友,才決定走出來面對人群。所以在街頭表演是一種有趣又矛盾的事,她一直害怕被看見,現在卻做強迫自己被看見的事。「當然要說完全自在是很難的,可是這是一種過程。」

熙來攘往的臺北地下街,張瓊玉和帥宗琪並沒有誇張的服飾與大動作的表演,她們只是靜靜地在一個角落,用合聲唱著一首又一首歌曲,而路過的人潮在聽到這對街頭藝人乾凈輕柔的合聲後,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聆聽她們的歌聲、閱讀她們自製的看板,投下聆聽歌曲的小費。

曾經有觀眾留言說,因為聽了她們唱歌而受到鼓勵,「其實我們沒有做任何事,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棒的互動,這就是人可貴的地方。」張瓊玉說:「其實生命一直都是在未知的狀況,我想每個人都一樣,只是我變比較多,我現在的功課就是學習和我的身體和平相處,我不討厭它帶給我的痛苦,或者我也能夠享受它帶給我的不一樣的樂趣。」

剛從臺中過來的錡秀玉,與朋友相約在臺北車站,被她們的歌聲吸引就直接席地而坐聆聽,「我還以為是賣CD的唱片行(播的歌)。」另一名聽眾林佳樺說:「我覺得她們很堅強,很有勇氣,走出來唱歌給大家聽,沒有怨天尤人的感覺。」帥宗琪的男朋友江松勛,有空會到街頭陪伴兩人,他認為兩人不定性的表演工作很辛苦,希望她們可以多吃飽、照顧自己的身體。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動物福利社 販售關懷給牠們

Photo 【記者吳衍姍/台中報導】每一隻流浪動物的背後,似乎都有一個故事。「寶寶是一隻『橡皮筋狗』。當初被發現的時候,牠的脖子上被綁了橡皮筋,上面佈滿血跡,幾乎快要將牠的氣管割開了。一開始照顧時,寶寶不太敢接近陌生人;可能因為之前吃過不少苦頭吧。但是現在,寶寶慢慢恢復之前的元氣,希望牠連心理的傷痕也能一起復元。」這是台中市動物福利推動協會的網頁上,所見到的其中一則案例-同時也是四百多隻流浪動物中,幸運被救援的一員。

二OO六年的冬天,台中市動物福利推動協會(又名動物福利社) 正式成立。沒有華麗的辦公室,也沒有龐大的經費,但擁有的是對動物的一分愛心。協會理事長陳文卿表示,當初協會的成員,都是分散各地默默地協助流浪貓犬;但是由於個人的力量有限,因此才想將大家的善心聚集起來,成為一個正式的團體。「如此一來,政府也比較會重視一個動保團體的聲音。」陳文卿說到。

而與其他動保團體不同之處在於,動物福利推動協會所關注的除了動物的安置問題外,還有牠們少被重視的「福利」。「我們覺得台灣的動物都沒有什麼福利,」陳文卿表示。「所以我們想為動物爭取多一點的生存空間。像台中市很多公園都標示禁止寵物進入的標語,這使得動物活動的範圍受到限制。另外有些民眾對動物的不知愛護,做出虐待流浪狗的舉動,都讓我們覺得難過。」

至於該如何推動流浪貓犬的福利,協會的常務理事鐘慧萍說:「我們目前所做的有兩件事,一是人道安樂死。就是讓動物吃下有加入鎮靜劑的牛肉湯,使牠們能夠平靜的走完一生。全台灣目前也只有台中有這項措施。另外就是和捕狗大隊配合,告訴牠們流浪狗會在哪裡出沒;而捕捉到的狗會先行節紮,再交由我們處理,之後原地放養。」

平時,協會的成員在負責的區域裡,發現流浪動物;或是當地居民通報有貓犬需要支援協助,協會就會出面處理,並給予妥善的安排。但是,每次的救援行動,都會讓成員覺得流浪動物的數目似乎不減反增。對此陳文卿強調:「我們想提倡『用認養代替購買寵物』,並且替流浪動物結紮。可能在一、二年之後,台中市街頭的流浪貓犬比例就會下降了。」

除了上述的目標,協會也正在宣導寵物定期施打預防針的概念。之後甚至計畫前進校園,對中小學生做「生命教育」,期盼有許多的孩童能更了解流浪動物,甚至對牠們伸出援手。

但是,就像許多公益團體一樣,協會也面臨了經費不足的窘境。現今協會沒有旗下的保育場,連辦公室都是在自宅中設立。陳文卿說,由於協會目前成立不到一年,因此知名度不甚高。未來希望經由舉辦活動,讓更多人發現原來還有一個小團體,很努力地在為動物權利發聲。而曾經參加過協會在五月舉辦「寵物愛現大集合及免費預防針注射」活動的張先生表示,那天雖然下著雨,但是當他看見每位協會的成員都努力地在現場揮灑汗水時,「真的打從心裡佩服他們。」

在今年九月三十日,動物福利推動協會將和其他四個動保團體,配合台中市動物防疫所共同舉辦「狗狗嘉年華」的活動。當天的項目有免費七合一疫苗、狂犬疫苗、結紮劵、健診及貓狗認養等多項活動。對於這次的「狗狗嘉年華」,陳文卿表示:「能看到每隻動物健健康康地來參予這次盛會,就是讓我們最感到欣慰的事了。」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無竹令人俗 竹編人生樂

E785a7e78987003 【記者洪士雅/桃縣報導】「這種你絕對沒看過!」搖著自己親手編織的竹扇,歐洪金火先生得意的指著掛在天花板上,那個用竹子編製成的大大的半圓球說,「那是牛口罩」(圖)。牛口罩是什麼?「以前耕田的時候,套在牛嘴巴上的,怕他亂吃東西呀!」

在桃園縣觀音鄉這位總是笑嘻嘻的伯伯,歐洪金火先生開心的展示他的「金火竹編工作室」,這裡面牆上、桌上、地上擺著琳瑯滿目的竹編製品。「都編了四、五十年了喔」歐洪金火的太太歐王玉珠指著一個大竹籃說:「這個就是我大女兒出生的時候編的,用來裝尿布的啊!」歐洪金火笑笑的說:「這(竹編)不算什麼藝術啦!這些就是家庭必須用品呀!」

E785a7e78987006 在四、五十年前的鄉下,多數人都是務農子弟,一過了農忙時節,日子變的悠閒也無聊,農人們就將竹子剖成一片一片的竹篾,隨手編起了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東西,舉凡斗笠、雞籠、裝秧苗的、抓螃蟹的、飯匙甚至玩具等等。歐洪金火從小看著別人做就跟著學,從十幾歲開始做,到現在也做了四、五十年,「現在就玩一玩啊!」地上一個大大的捕魚的魚簍,就是為了二OO六年觀音文化節的展示而特地做大的。

現在偶爾會受邀到社區或學校教竹編,但他指著牆上那些彩色的竹編織包說:「現代人只學這種啦,這種舊的沒人要學了。」彩色的編織包材料簡單,學起來也容易,反觀傳統的竹編,在剖竹子方面就是一大困難,歐洪金火認為現在年輕人學劈竹,學了一年還是劈不好,而現在竹子也不好找,他總要到新竹的山上去挑竹子。

個性樂觀開朗的歐洪金火做了竹編這麼久,在他心中最喜歡、最特別的作品是什麼,他大聲笑說:「最喜歡的是三餐要吃飯了!」再談到會不會擔心沒有人來傳承竹編藝術,他只淡淡的表示,「年輕的不來學也沒辦法,有就有,沒有就算了。光劈竹的問題,就不能成功啦。」竹編製品現在也很少被使用,人們購買意願也不高,歐鴻金火感慨的說:「現在沒人要買了啦!價錢定太高人家就不想要了;可是這是我手工做的啊!」

雖然現在竹編的器具已很少人用,也很少人注意到,但只要有人來參觀歐洪金火就很開心,也很喜歡出門看展覽,出門看到了喜歡就學。「我劈竹子給你看!」熟練的技巧剖著一小片一小片的竹篾,信手就編成了一隻小鳥。竹編對歐洪金火來說不算是藝術,卻是一種精神寄託。

哈特電影院 假日休閒新去處

Dsc00026 【記者楊孟立/北市報導】位在台北市中正區汀洲路上的王貫英紀念圖書館,每逢假日便會舉辦名為哈特電影院的活動,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提供當地民眾一個假日休閒活動的新場所,除此之外,因為每週播放來自不同國家,能使大家體驗到各地獨特民俗風情,讓觀影民眾可以跟著電影去旅行。

像是日前播放的電影「桂河大橋」,即是描述二次大戰時在泰國的一些故事。而暴君焚城錄則是發生在義大利古羅馬時代。透果這兩則電影,觀眾即便未到過泰國與羅馬,但也能觀賞到當地的一些景物。

對於每週所要播放的影片,根據圖書館館員王小姐的說法,當初他們在挑選影片時,由於在公開場合放映的必須為「公播版」的影片,而公播版的價錢又比普通版的貴上三到四倍,因此他們便與台北市立圖書館的其他分館合作,每個分館各買幾部影片,彼此再以交流的方式分享影片。這樣一來,不僅民眾能欣賞到更多元的影片,而哈特假日電影院這項活動也能從王貫英紀念圖書館傳到其他分館。

「其實我們所挑選的影片,都是一些比較偏向非主流的藝術片,而非那些譁眾取寵但內容空泛的商業片。不過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每個禮拜幾乎都只有十多個人來觀賞影片,也因此館方現在也在慎重的考慮是否要繼續維持此活動。」王小姐感慨的說。

而在偌大的放映室裡,果然只有零星的幾個人而已。觀影的民眾陳小姐表示,這裡播的電影都很特別,但有些內容實在是太深奧了,如果沒有影評的講解,還真不知道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意義為何。

此外,王貫英紀念圖書館特別還請到了資深影評人—黃英雄老師,在現場替觀影民眾作詳細的解析與互動性的討論,希望民眾能夠更融入影片當中。

雖然播放的影片常常是叫好不叫座,但王小姐卻認為,好的電影是不用怕孤獨的,只要有任何一個人看完後能感受到心靈的震盪,那麼這個活動便有繼續維持下去的必要。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悠遊無車日 環保無「碳」息

Img_6163_2 【記者黃子曦/北市報導】周末,一個讓人心情放鬆的好日子。有人在被窩裡享受香甜美夢,有人悠然自在地品嘗豐盛早餐;另外也有人選擇起個大早,騎上鐵馬當個樂活悠遊達人。

為了提倡無煙減碳的環保概念,臺北縣市今年聯手舉辦「二○○七大臺北國際無車日」腳踏車騎乘活動。九月十五日清晨,寬敞的縣民大道擠滿了參與活動的民眾。男女老幼各個全副武裝蓄勢待發,把原本寂靜的星期六早晨烘托得熱鬧非凡。


今年參與人數超過一萬二千人,反應十分踴躍。報到手續結束後,臺北市長郝龍斌及臺北縣長周錫瑋便在騎警隊的帶領下進入會場。郝龍斌在致詞時表示,健康環保是一個先進城市的指標,若民眾減少開車,環境每年則將減少二千公噸的二氧化碳。與此同時,兩人也呼籲公眾多效法「BMW」的概念,既「Bicycle,Metro,Walk(騎腳踏車、搭捷運、步行)」,善加利用綠色交通工具,改善大臺北污染狀況。

王力宏響應騎乘活動

除了來自各方的首長,藝人王力宏也親臨現場加入騎乘行列。他在接受訪問時透露,自己幼時曾在美國擔任過報童,因此腳踏車對他來說十分熟悉也相當親切。在開幕典禮結束後,由郝龍斌、周錫瑋等人率領的騎乘車隊便浩浩蕩蕩地從縣民廣場啟程,宣告「二○○七大臺北國際無車日」正式開跑。

騎乘隊伍由板橋縣民大道出發,一路途經華翠大橋、艋舺大道、中華路、愛國西路、中山南路、仁愛路,最終抵達臺北市政府市民廣場。雖然天色陰沉,偶爾飄起綿綿細雨,但民眾興致不減,仍舊努力騎完全長十二公里的路程。

民眾怨規劃不力

有受訪民眾表示雖然很享受類似的騎乘活動,但主辦當局的訊息傳遞及規劃仍有待加強。第一次參加活動的賴小姐說,當車隊逼近終點時,才發現路邊設有摸彩箱讓民眾投入彩券。許多騎士為了投券而冒險交叉行車,場面險象環生。

已有四年參與經驗的樂齡騎士郭國賢直批該活動越辦越糟。他在受訪時說主辦當局不僅服務不周,規劃也有欠理想。以兌換彩券來說,有些地方可以換但有些地方卻換不到,標準不一。他抱怨政府策劃得不用心,活動一年比一年遜色,為此感到十分失望,聲稱明年不再參與。

雖有的民眾滿肚子怨氣,但也有人盡情享受騎乘過程。甫升上國中的劉燕婷凌晨五點多起床,大清早便和家人從位在樹林的住家騎車到板橋;全程單純使用腳踏車,是名副其實的「樂活家族」。詢及參加感受,劉燕婷表示剛開始時會感到疲倦,但當自己順利從市政府騎回縣民廣場時,頓時便充滿了成就感。她說:「反正星期六呆在家裡也沒事做啊,不如乾脆出來騎腳踏車,總好過起床後在家里吃飯看電視。」

臺灣驚人的碳排放比例 高居世界第一

「大臺北國際無車日」今年邁入第五個年頭,而早在一九九八年法國政府便發起了「在城市里,我不開車!」(In town, without my car)的全國性運動。二○○一年,歐洲執行委員會環境部門(DG Environment)決定將「無車日」(Car Free Day)推行至所有歐盟成員國,並把活動擴大成「歐洲易行週」(European Mobility Week)。根據統計,二○○五年全球有九百六十四個城市參與此活動;二○○六年則有一千三百二十二個城市共同響應。

據報導,臺灣的「碳足跡」高得驚人,比例居世界碳排放量的榜首。周錫瑋在活動網站上宣稱,二○○六年臺灣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高達二萬六千五百二十七公噸,占全球總量的百分之一!為此,郝周二人也籲請民眾關注暖化危機,多多利用綠色交通工具,真正做到「無車、熄火、減碳」,使地球更輕鬆,生活更悠遊。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揮別生命幽谷 李肅容奉獻愛

Dsc05037 【記者吳衍姍/北縣報導】「海倫凱勒曾親身領悟:『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是用心靈去感受到的。』然而這半年的治療過程中,我卻不敢去碰觸我自己的心靈。」這是李肅容在二OO二年康泰關懷聯誼會年刊中所發表文章「再生之旅」的節錄,也是罹患乳癌後的心情寫照。曾經,她受乳癌所苦,失去自信。在她的臉上,看不見歡樂,只有雲愁滿佈;如今在眾人眼前的她,是神采飛揚、熱愛生命的女子。一切讓人痛苦的過去,都是她現在投入志工的理由。

一九八O年,李肅容接觸志工工作。剛開始只是想在閒暇之餘找些事情做,後來因為興趣而報名馬偕志工課程。經過考試、篩選,一年後成為馬偕志工。但是,一件突發的惡耗改變了她的人生-她在二OO二年被醫生宣佈罹患乳癌。李肅容說:「那段期間,我的內心也因化療折騰得生病了,而且病到憂鬱,連思想都負面、灰色,完全失去生病前的開朗。」在她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接觸到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教育醫療基金會,其中有一服務項目就是提供乳癌病患一個輔導以及交流的園地。因此,她在接受化療病情穩定後,便轉往康泰基金會當任義工。


康泰基金會對她來說,是人生中的轉捩點;是她在得病那段期間,黑暗中的一抹曙光。她在那裡認識了一群好姊妹,同樣跟她飽受病痛折磨的天涯淪落人;她們為彼此加油打氣,扶持每位成員的信心。因此,李肅容慢慢將創傷填補,並且以過來人的身分,用同理心輔導每位乳癌病友,給予她們真摯的陪伴。二OO三年,她在眾人支持下勝任「康泰開懷聯誼會」會長,使她有更多機會服務她們口中所說的「溫馨的園地」。李肅容說:「因為有你,因為有我,希望我們這群用心的志工而產生正向循環的積極力量,使一切都變得更寬廣更美好。」

這些年來,最讓李肅容印象深刻的是輔導過一名深受乳癌、胃癌所苦的憂鬱症病友;她曾經因為對人生絕望,而多次自殺未遂。當時,李肅容伴隨在她身邊,聽她訴苦,並且適時給予她關懷和鼓勵。之後那名病患雖然仍有憂鬱傾向,但自殺的念頭逐漸消失了。

現今李肅容是輔大神學院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有時候會協助神父帶領輔大同學到各地慈善機構服務。她認為「那些參與過志工服務的同學,總會留下些感覺慢慢在他們的心理生根;也許在他們出社會的幾十年後,才會找回當初服務他人的感覺、感動,而真正投入志工行列。」

對於未來規劃,李肅容說除了期許自己做終身志工外,也希望在神學院的課程中,探索到人生的真理,以及學習生命的意義。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中原輔工 讓院童學習不孤單

Clip_image002 【記者陳希潔/桃縣報導】每個星期五的晚上,中原大學慈暉社輔導工作隊,正坐著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前往位於桃園的內政部北區兒童之家,從事一連串的服務活動,為那邊的院童與青少年進行課業輔導、陪伴成長與自信的重建。

輔導工作隊是慈暉社第一支服務隊,成立至今已三十五個年頭,一直秉持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將自己的愛心轉換成大愛,不分服務對象或年齡,積極拓展至老人、小孩與病友等,散播服務與愛的種子。

輔工先後曾在中壢國際兒童村和仁愛之家服務過,而內政部北區兒童之家更是耕耘了十九年。北之家共細分成十二個家,依照年齡與性別分班,不包括學齡前的幼童。更用可愛的動物,如企鵝、白兔等為家命名,希望能帶動歡樂、愉悅及和諧的氣氛。除了在寒暑假會舉辦營隊之外,平時都會到北之家,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院童安排不同活動與輔導。國小國中生以陪伴、談天為主,高中生則以完成當週的功課、解決課業上的問題為要。

輔工總幹黃潤豪談到,在那邊的小朋友在學習上多多少少都有障礙,因為生活背景的不同,對於未來常常充滿了不安與未知,但是面對課輔的大學生,就會當成一個學習仿效的對象,有鼓舞、激勵之用。院童的喜悅與關心是最直接且純真的,有時大哥哥、大姐姐久久未出現,小朋友都會疑惑及擔心他是不是被討厭了,要不然怎麼都不來看他,等到一見面,就會興奮地大叫「大哥哥、大姐姐」,一股腦的拼命分享最近發生的大小事、講講心裡的話。

即使剛開始備嘗挫折,只要一與院童建立良好的關係和彼此信賴的基礎,面對他們熱情的擁抱與真摯的笑容時,總是會感動不已,黃潤豪說。服務於白兔家的陳映潔表示,在輔導的過程中,她逐漸珍惜週遭的環境與所擁有的一切,也願意時常過去幫忙,陪伴小朋友長大。

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小丑默劇團 用肢體散播歡樂

Ap_20070503064129251 【記者鄒惠兒/北市報導】觀眾尚在用餐,臺上的演員就下場抓人上臺「毆打」一番,還教觀眾吐舌頭、用竹劍「打架」――如此無厘頭又不按牌理出牌的表演,就是「小丑默劇團」的表演特色。三位演員整晚造型多變,表情誇張逗趣,臺上臺下滿場奔波,呈現一場活力無比的默劇表演。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的「劇場餐廳」,是一間設有舞臺及燈光的西餐廳。「小丑默劇團」受邀請作為表演嘉賓,演員在表演當中與觀眾互動頻密,觀眾也都樂於接受這樣的表演形式,熱情給與配合。整個夜晚,餐廳內不斷傳出陣陣歡笑。團長黃浩洸說:「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充滿歡樂,所以我們是特別為了讓世界充滿歡樂才扮小丑的。」

「小丑默劇團」在一九九七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年載。他們效仿默劇大師卓別林的喜劇風格,並融合了義式及法式的默劇技巧,從一開始的街頭表演,到後來開始前往文化中心、劇院,甚至在餐廳,都致力於發揚小丑的表演文化,在各處製造歡笑。在黃浩洸心中,所謂的「小丑精神」,就是「不斷地受挫折,還是可以勇敢地爬起來,繼續為大家求歡樂。」

這一晚擔任女主角的團員余宛臻,加入劇團已有兩年半的時間,她表示小丑默劇並不只是搞笑,抽掉口白的默劇只能靠肢體來呈現,最重要的是要讓觀眾了解劇情及他們要表達的東西。她笑著說:「真的不容易,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還一直在學習當中。」

在臺灣,以小丑默劇為主的團體相當稀少,發展是否有所限制?性格樂觀的黃浩洸認為臺灣尚是一個待開發的處女地;余宛臻則表示,許多人會認為在歡樂或節慶的場所才會需要小丑表演,並不把它視為一種表演藝術,而造成這項藝術在臺灣還不夠普及,是他們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

除了到各地做表演,「小丑默劇團」也開辦表演學習課程,讓各界人士學習「小丑的精神」。至今,許多學生、會計師、教職員,甚至軍人都已參加過。「小丑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一個形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丑的層面,只是缺少人來啟發你。」黃浩洸說曾經有一位教書的團員向他表示,由於他教導的對象是小朋友,學習到的小丑技巧,讓他更懂得吸引小孩子的注意,使教書過程更加有趣。

「小丑默劇團」將在八月赴往英國愛丁堡參加當地的藝術節表演,而前不久團員也曾在英、美國等地觀賞了各式各樣的演出,黃浩洸計劃在日後會把見習到的東西引進來臺灣,希望可以與外國的小丑文化並進。

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陽光般的溫暖 在陽光販賣店

【記者張瀛心/北市報導】在古亭捷運站出口處,有間明亮的店面,是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在一九九九年成立的「陽光深呼吸販賣店」,販賣新鮮果汁、三明治、蔬菜捲等等。店員大多是顏面傷殘朋友,在陽光基金會經過工作技能訓練,來到此店工作。

一位滿臉笑容的「小妹妹」小君是店裡的開心果,,二十一歲的她因患有心臟瓣膜方面疾病,而導致長不高,個頭格外嬌小她笑著說:「我常被認為是國中生呢!」

店長余倩如談到小君智能上的缺憾:「小時候還不知自己是臨界智障患者時,還以為是自己長得醜所以被欺負。」其實,小君除了長不高、與一般人並沒有不一樣,而小君努力地彌補智能上的缺憾,她認真地切水果、準備食材,每天早上六點半開始工作也不喊累,她最喜歡在工作結束後留下來幫忙、喜歡多與大家相處,在工作最辛苦的,是運用數學的收銀工作,小君笑說:「客人一多我就不知道怎麼辦呢!」

余店長說:「問她五乘七是多少她會,馬上問她七乘五她就不知道了。」即使工作上有許多要克服的難題,小君十分的努力,滿臉笑容的她已不再是那個曾被吐口水、認為自己長得很醜、沒自信的小君,現在的小君,就算心臟偶會心悸難過、就算智能有所缺憾,她努力的身影、樂觀的個性總是帶給大家歡樂!

最讓店長印象深刻的是潘麗妃,她右臉的神經纖維瘤從出生就陪伴著她生活,她曾在陽光販賣店工作四年,從後台處理工作時不敢與客人接觸的畏懼到擔任外場販賣店長助理,余店長談到小君:「她總是微笑著、努力與客人互動。」

潘麗妃開過十幾次刀,身體不佳的她總是會想吐、頭暈,由於長期站著工作對體力的負荷,讓醫生不建議她在繼續做此工作,在去年四月調職到辦公室擔任行政會計,余店長說,在潘麗妃離職後,很多顧客問她:「那位笑容很甜、服務很棒的小姐呢?」

余店長說:「陽光販賣店的主旨很簡單:給身心障礙或顏面傷殘朋友一個工作機會,讓他們知道只要努力就會有回饋。」談到目標,余店長強調,希望這些在此經過訓練的朋友,未來能從事一般的工作、運用在此學到的技能與拾回的自信。

陽光基金會提供顏面損傷及燒傷者全方位的服務,為顏損及燒傷者重建環境、身體心理與社會功能,維護其尊嚴與人權。顏面傷殘者需要克服心理障礙面對異樣的眼光,在他們的笑容中,你或許會忘了他是位顏損者,不過在這些笑容的背後,都是一段辛苦且漫長的歷程。

2007年9月14日 星期五

福中坊 給精障者健康人生

【記者江昀蓁/北市報導】職能工作坊是一個協助精神障礙者選擇、安排與執行符合他們職業的機構,最終的目標是希望能讓精障者重返社區就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在士林福中社區新設一個「福中社區職能工作坊」。福中坊學員阿蘭(化名)與我們分享她復健成功的經驗。

五十二歲的阿蘭,之前在銀行的總務秘書處工作,但是這份工作讓她精神壓力很大,因而引發了躁鬱症。因為離婚,前夫和兒子一起住,而阿蘭自己獨居,所以一開始發病時並沒有人發現。直到二OO年,阿蘭的弟弟注意到她的病情,半哄半騙將她帶去就醫,病情才獲得改善。

阿蘭就醫後,定時服藥,病情很穩定,醫生就讓她到「日間留院」學習,阿蘭在那裡煮豆腐乾、茶葉蛋,一待就是兩年。日間留院是讓精神穩定的患者,白天來醫院參加各種治療及復健活動(如阿蘭就是學習煮東西),晚上仍回家與家人共同生活。這樣的安排也可以增加病患服藥順從性。後來因為阿蘭表現良好,醫生更讓她到醫院的福利社工作,阿蘭得意地說:「那還要考試喔!我是考過才進去的! 」在福利社一待,三年又過去了。

聯合醫院之前設立的文山坊、心湖坊、草山坊的服務容量都滿了,所以新設立的福中坊,終於讓住士林的阿蘭有機會可以回歸社區,繼續接受復健和工作。阿蘭工作意願很高,配合度又好,福中坊職能治療師朱文玥說:「阿蘭在這裡可以當姊姊,教其他的學員。」阿蘭靦腆地笑說:「哪有!都是老師教我的啦!我沒有這麼厲害。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吃藥,我很健忘,所以都在口袋放筆和筆記本,把老師教我做的、要我做的事情都記下來,才不會忘記。」

阿蘭在福中坊擔任行政助理,有時也替福中坊去醫院跑腿,治療師會將要做的事情一項一項寫在阿蘭的工作本,阿蘭也會一項一項地做完,治療師們都對阿蘭的表現讚不絕口。阿蘭也樂在工作,她說:「有工作很充實呀,而且我在這邊還會做蘿蔔糕和芋頭糕呢!這是需要分工合作的工作,和其他學員互相學習,我覺得很快樂。」

依據內政部統計,全國的精神障礙者有七萬多人,臺北市勞動人口(十五到六十五歲)中,肢體障礙者最多,其次就是精神障礙者。其實很多精障者經過醫生診治和按時服藥後,精神狀況已經獲得穩定,也具有工作能力。只是和發病前比較起來,生理和心理都會有退化的情形,比如記憶力減退或是專注力較短。朱文玥說:「所以我們就會慢慢訓練他們一些簡單的工作技能,比如包裝花束、文書處理、烘培等;也會教導他們一些好的工作態度。」

福中坊提供精障者職能和職業復健、求職技巧、就業諮詢、藥物諮詢、生活諮詢與居家輔導等服務,幫助精障者重回社區。有些家庭經濟狀況許可,沒有工作必要的精障者,也可以過來福中坊學習安排自己的生活,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充實自己的生活。

職能治療師有時也要幫助學員處理和家人的關係。因為精障者比較沒有安全感,會擔心家人不要他,所以要幫助他們和家人溝通。和家人關係良好,也能幫助穩定學員病情。

職能工作坊是依照全民健康保險局收費標準收費,所以持有健保卡、重大傷病卡或身心障礙手冊者免費。精障者回歸社會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困難,朱文玥說:「希望社會大眾不要以歧視的眼光看待他們。」


福中職能工作坊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福港街151號5樓(出劍潭捷運站後步行約十分鐘,在百齡國小旁邊)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8:00~下午5:00

電話:02-2880-1300

傳真:02-2880-1321

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

北投社大讀書會 更關心社區

Cimg0541 【記者林晏如/北市報導】由北投社區大學所開辦的「社區願景讀書會」,從四月中至今已滿一個月。學員們在課程中受益良多,上課藉由影片播放的方式,深刻的由畫面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是對環保的概念提升,更是以自身實行社區環境整潔的維護,希望北投不再只是泡湯的地方而已,而是一個環境優美、適合全家人假日遊玩的好去處。

北投文化基金會承辦的社區願景讀書會,是以介紹國內外社區特色案例,認識不同社區風貌,進而擴大視野,激發學員在地創意,讓學員更加關懷自己的社區,使北投社區更進步的課程。讀書會的授課方式是每個禮拜放映一部具代表性的社區案例影片,內容介紹該社區的產業活動、歷史、人文、自然和生態等,從未開發的一塊地到成功銳變為一特色社區之艱辛路程。看完影片後,講師與學員開始進行討論,也以影片中之社區為借鏡,和北投社區做對照比較,探討本身社區上有哪些不足、有待改進之處。

學員之一的陳宮璧,是基金會中的受訓導覽員。她講到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影片是由講師陳姿安實地走訪所拍攝回來-日本古川地區的臭水溝大改造。如同高雄愛河一般,古川有一條如臭水溝般的河川,近年來在政府的幫助以及社區居民的努力下,逐漸整治成一條可以養鯉魚的乾淨河川。「看到他們為社區努力團結合作的成果,真是相當感動!」「光是整治還不夠,日本人在改造河川成功後,還能一直維持乾淨的樣子一直到現今,這才不容易。」陳宮璧說。

看了這些其他社區的影片,學員們大多感觸良多。「一提到北投,大家能聯想到的或許只有溫泉,但是我希望往後我們能做到周邊環境的整潔和維護,讓大家想到北投也會說它是個乾淨、風景秀麗和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就像日本古川地區那樣,生活環境的維護需要人人的配合和支持,我們現在也在做社區環境整潔的宣導,例如垃圾分類、資源回收、隨手撿垃圾等,都是我們宣導活動的內容。」陳宮璧說。

目前北投社區正積極發揚在地文化,以溫泉為主軸,兼顧其他如周邊環境維護、歷史、人文等特色,希望將北投打造成一個「宜居、宜學、宜遊」的健康城市。北投社大的課程也盡量和基金會做配合,希望將北投的「好」讓大家都知道!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婦女義消 網路宣導防火知識

E794b0e4b8ade5a9a6e5aea3e99a8a 【記者李世宸/彰縣報導】在彰化縣的田中社區,一群熱心的婦女們組成「田中社區婦女防火宣導隊」,她們在雅虎奇摩部落格建立了屬於田中分隊的部落格。除了分享平日宣導防火的照片,部落格更擺上了許多的消防小常識,供民眾參觀學習,也達到宣傳消防觀念的效果。

「社區婦女志工」於民國八十六年依內政部消防署函示規定培訓成立,其目的為深入社區、鄰里執行家戶防火、防災宣導工作。其中彰化縣的防火婦宣隊於九十六年獲內政部評定為甲等,並參加過「婦女防火宣導話劇團」、「全國義消競技大賽」、「防火宣導啦啦隊」,並得到很好的名次。由此可見這是一支相當有活力的婦女防火宣傳隊。

自許為「消防歐巴sun」的板主,將婦宣隊居家防火宣導的情形,拍成照片放在部落格相簿。照片說明:婦宣隊於執勤時,必須進入每一戶人家,跟屋主講解一遍如何安全使用瓦斯、滅火器的使用以及家庭逃生路線的規劃。有些屋主叼著菸,一副不耐煩的模樣,但在平均每人每年協勤時數高達二百小時的婦宣隊,臉上看不到一絲的辛苦。而國中小宣傳防火逃生常識,夏日防溺宣導,清明節安全焚燒金紙勸導,更是家常便飯。

除了宣導的照片,部落格中的文章也是一大特點。舉凡滅火器使用方法、哈姆立克法、CPR操作與流程以及海灘游泳安全要點等,在部落格中都能看到詳盡的說明。婦宣隊分隊長蕭美華會在部落格中將重要的事情以公告的方式貼出,部落格也可以聯絡兩個分隊的感情,經常可以看到田中小隊跟鄰村的社頭小隊互相勉勵的留言。

祝融無情,大火往往一發不可收拾,造成家庭悲劇。但熱心的婦宣隊,以最傳統的挨家挨戶的方式,積極從事住宅防火教育宣導工作,除了使得彰化縣住宅火災發生率下降不少,相信也為這個水泥森林,增添不少溫暖。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天使」的美麗 藝術的昇華

Dscn3523 【記者黃婉茹/北市報導】位於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旁的「天使美術館」,在喧囂的城市中,給予忙碌的都市人,一個休憩的角落,增添了大安區的文藝氣息。

館內的設計十分現代化,簡單不花俏,一走進美術館,展覽作品陳列於牆上,利用深色布幕作為展區的區隔,時而將藝術作品利用電腦特效,作為場內的裝飾,在微暗的燈光氣氛下,走走看看,沉靜心靈,體會藝術之美,看累了,選張沙發休息,閉上眼睛,整理思緒,將藝術的美在心中慢慢醞釀。

創辦人賴麗純的家族原是經營傳統電子產業,在八年前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目睹天人永隔的悲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多麼的不堪一擊,生命的無法預測,讓她決定放下家族的企業,不再以賺錢為目的,而是在溫飽之餘從事對社會大眾有益之事,她毅然決然放下手邊的工作,到處參訪國內外的美術館,參考各方意見,終於在二OO三年成立了「天使美術館」。

當初創辦的宗旨為「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希望將藝術與生活結合,讓民眾進入美術館後,擁有家一般的感覺,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欣賞藝術的美,不同於其他的美術館,館內陳設桌椅,設立圖書室、研討區,讓民眾可坐下休息或交流感想。

為了實踐「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念以及增加與民眾的互動交流,公關林佳錦說:「美術館在暑假時會舉辦兒童夏令營,讓小朋友能以不同的方式接觸藝術這塊領域。」藉此激發小朋友的創造力,欣賞藝術不再有年齡之分。而有展覽展出時,也會配合展覽舉辦相關講座或是學習課程,提供民眾接觸藝術的機會,如此一來,民眾不用出遠門就可接受藝術課程,讓藝術不再屬專業而是一種興趣嗜好,此舉也提升民眾的參與感以及學習的管道。

天使美術館至今已舉辦過二十餘場展覽,像是花的生活工藝展、彩悅世界‧凱琴粉彩油畫展,水墨展;除了藝術品的展出外,還會與生態環境等議題相結合,曾舉辦生態藝術創作展、生態之美、親子教育展、貼近大自然的彩翼等,表現出對台灣本土的關懷,喚起大眾對生態保育的注意。

而目前天使美術館正展出徐純一與徐明景的攝影聯展「光、影,幻見」,是兩人第一次聯手展出,也是第一次將作品有系統的對外公開,他們因攝影社相識,因興趣相同結為莫逆之交,畢業後徐純一成為建築師,專業於建築設計與營造,喜愛拍攝建築物的光影變化,而徐明景則往影像色彩工程發展,目前任教於文化大學,是少數台灣數位影像色彩的專家,影像中總傳達出不同的意念。

此次展覽中,呈現多元題材,且使用不同的媒介表達,從噴墨輸出的相紙,投影機的呈現,到經由電腦播放到液晶顯示器,讓民眾擁有不同的感受。徐明景表示:「現今的攝影有別於單純表現視覺美感,藉由科技理念與數位攝影道具的輔助,表現出心中的影像,強調解構與再構的觀念,醜陋的圖像也可有美麗的一面。」,像是「停車場的天空」,他利用電腦將影像扭曲旋轉,表現出進入停車場時九彎十八拐的感受,看似醜陋的公寓鐵窗,也可搖身一變為富有藝術感的作品,手法別出心裁,顯現出現代藝術重視想像的趨勢。

藉由徐純一的光影建築照搭配徐明景的數位影像,光與影的變化,襯托出建築物的美,物象的美,再經由數位的技法,表現出抽象化的具象,現實與想像如何互做連結,在展覽中完整呈現。

參觀民眾陳乃慈與廖志遠說道:「起初僅對拍攝手法感到好奇,是之前所沒接觸過的,後來聽了導覽後,發現有其意義涵蓋其中,給予很大的想像空間。」

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一

盲人樂手 讓「原」音重現

E984ade4bfa1e79b9b1 【記者張馨文報導】雙眼全盲的人如何學習樂器?伊甸基金會喜恩合唱團團長鄭信盛說:「看不見譜,可以用聽的!」

鄭信盛在二OO七年三月已經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是因為祢」,曲風為流行歌曲偏宗教音樂。問他是否有出第二張專輯的打算?「有啊!現在正在錄製啊!而且會和原住民文化元素結合」他興高采烈地說著。

鄭信盛,一個出生在台東初鹿的卑南族人,出生時右眼是弱視,左眼全盲。他說,在十歲那年的暑假,不知道什麼原因,一個月內右眼就逐漸看不見了!後來醫生檢查結果說是因為細菌感染、衛生習慣不好和營養不良造成,成了雙眼全盲。

之後,因為台東地區視障教育不普及、家人也不知如何教導,鄭信盛接受國小老師的建議,在台東唸完一般小學後,至台北啟明學校繼續升學。鄭信盛說:「剛開始媽媽和哥哥會台北、台東往返來陪我,但在國三之後我就一個人打理全部的事了。」

他說,在高中畢業後是人生中的低潮,一方面因為得不到家中支持他繼續升學,另一方面他覺得自己不只是可以當一個按摩師而已,也許收入真的還不錯,但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因此他下定決心要走音樂這一條路。

鄭信盛說學習音樂是自己的興趣,從小在部落裡父母親就常哼哼唱唱,從那時開始就喜歡上音樂;國二時,就接觸第一項樂器「吉他」,之後更參加了合唱團和管樂團,現在的他擅長的樂器有吉他、貝斯、鍵盤、伸縮號和爵士鼓。

他表示視障者在學習音樂最大的困難就是「譜的來源」。一般演奏者只要「看」就可以知道如何演奏,而我們必須請人家「唸」,或者是錄下音樂用「聽」的,尤其是流行歌曲,大部份都是用聽,再慢慢摸索。

他說希望能夠保有原住民文化的原汁原味,音樂就是最好的例子。「創造」為保留文化最有效的方法,以原住民母語為主體,再用音樂做為協助;就像英文歌一樣,小朋友們也許不懂內容在說什麼,但學著哼唱,就是一種文化傳承的方式。

「現在的部落和都市差距並不大,台北有網路,台東的部落裡也有啊!」鄭信盛說,很多時候只是因為觀念的問題,原住民總是被歧視,在二、三十年前台東真的是落後的,但現在的台東網路普及、多數人利用空中大學進行再教育,算是部落的人一種獲得新知的方式,並不算落後。

以自己為例,鄭信盛說他在二十歲時,去鋼琴酒吧應徵工作就有被歧視的經驗。那個老闆說:「你們原住民不是都愛喝酒嗎?你怎麼不會喝?」他說那位老闆也許只是玩笑話,但聽在他心裡相當的不舒服。

他希望能為原住民文化盡一份心力,在家裡也用母語教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對於和不同領域的原民人士是否有相關的合作機會,雖然現在沒有計劃,他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要為原住民說話!」他這樣說。

鄭信盛強調「做音樂就是要一直堅持下去」,儘管自己看不見,但他說要用創作的音樂來說服別人。他預計明年第二張專輯就會推出,藉時能夠讓大家更了解「原住民的聲音」。

2007年9月9日 星期日

住台學中文 新移民≠新文盲

P1040702 【記者劉文瑞/生命力報導】踏入暮色已垂的臺北市民權國小,迎面而來是一陣陣老師與學生的對談,不同以往,手中抱著幼兒的外籍配偶才是這間教室的主角。課堂上交雜越南腔與印尼腔的中文發音,以及字跡潦草的作業,黑夜裡仍處處可見他們高盛的學習熱忱。

民權國小於西元二零零零年與賽珍珠基金會一同創辦外籍配偶華語班,至今將邁入第七個年頭,師生間學習的熱誠以及向心力,曾在二OO一年引起大陸和日本媒體的採訪。民權國小更與台北市東湖國小,以及台北市河堤國小一同分享教學經驗,協助成立華語學習班,成果鼎碩。

賽珍珠基金會成立的宗旨,本在服務跨國婚姻的家庭,特別是韓戰與越戰期間誕生的「美亞混血兒」。隨著時間的推進,許多外籍女士紛紛嫁入台灣,成為台灣媳婦,社會環境的改變也導致賽珍珠基金會服務對象的「轉型」。

華語班的宗旨在於學習中文的聽說讀寫,也協助外籍配偶在台生活的適應,希望以長期並持續的課程計畫,提升外籍配偶的中文溝通能力。師資方面則是由民權國小的兩位專任老師執教,開班第一年無分程度高低,僅有一班,第二年起依學員程度分為初級與進階班,每班人數皆約三十人。上課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晚間七點至九點。

從創辦時期即任教的曾美足老師表示,「這份工作是志願性質,雖會帶來額外的工作量,但這一切是在為社會服務,怎麼都值得。」她更直言,外籍配偶不學中文如何在台灣生存,與新台灣之子又將如何溝通,這一切某些部分也是在為我們下一代在做努力,於國小任教的她認為兩份工作是有交集的。

而課堂中最引人目光的是帶著兩子的阮媞嫺女士,曾美足表示她是班上最為勤勞的一位學生,已在華語班學習長達五年。回憶阮媞嫺的學習過程提到,「她剛到班上不久後隨即懷孕,生下第一胎又接連懷了第二胎,懷孕過程從未缺席,而生完小孩後不久就回到班上繼續學習,相當認真,毅力令人十分佩服。」而她懷中兩個學齡前的小孩,現在就每天跟著媽媽晚上到華語班上課,一起開口大聲唸中文。

許多人都有相同的疑問,帶小孩到班上會不會造成困擾。曾美足強調「完全不會」,並表示華語班是開放帶自己小孩來上課的,可以創造親子間一同學習的感覺。而且班上另有老師擔任保母,協助照顧,完全不影響上課秩序。

當被問及為何想來華語班學習?阮女士說,因為聽不懂所以想學。而懷孕之後更覺得應該要學,這樣以後才能教自己的小孩。她回憶道,剛來到班上時,什麼都聽不懂也看不懂,但還好有丈夫在背後大力支持。現在阮媞嫺的中文程度等同台灣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簡單的聽說讀寫能力。事實上,班上學員大多和阮媞嫺一樣,獲得家人對於來華語班學習的支持,而家中支持的力量是他們學習過程中最大的支撐力。

曾美足不僅為授課老師,更身兼任級任導師,對於學生的家庭狀況、相處情形都會有基本的認識。但她表示,每天上課的時數實在有限,不可能和一般課程的導師一樣,對學生做全盤的了解,甚至與學生家庭建立良好的互動。可是曾美足仍會深入了解外籍配偶困擾的夫妻、婆媳問題,並於課堂上教導正確的相處模式,以及如何避免雙方因觀念和風俗上不同產生的誤會。

2007年9月8日 星期六

走出喪女痛 關懷癌童散撥愛

123 【記者孫育愷/台北報導】歷經女兒罹癌過世的痛苦,做媽媽的林子凌把這股傷痛轉為大愛,固定每個月到兒童癌症病房送禮物,同時也是病房的愛心志工。會如此無怨無悔的付出,林子凌要感謝癌症病逝的女兒任思瑀。

十三年前的抗癌之路艱澀難行,沒有醫療資源,必須遠赴海外就醫之外,全家人更是飽受煎熬。林子凌為了與寶貝女兒對抗神經母細胞瘤,當年台灣沒有骨髓移植治療,只得到美國找生機,但上千萬的龐大醫藥費成為負擔,他們東奔西借,全家人好不容易籌到五分之一的救命錢前往醫院,仍舊不得其門而入。林子凌只期望在絕望中找到希望。最後好不容易完成了移植手術,但造化弄人的轉變,五歲小生命終究不敵病魔,半年後病毒又再復發而使思瑀病逝。

林子凌因此消沉、久久無法走出陰霾,曾經嘗試著在天文台當志工,欲藉著觀望浩瀚的星空而遺忘傷痛;另外,有感於女兒過世前承受許多病痛,她也開始走入安寧病房以及醫學中心的兒童癌症病房,拋開過去的傷痛,成為使病童歡樂的堅強臂膀。

打著點滴的癌症病童看到林阿姨帶來的禮物,似乎早忘了身上的病痛。看著各式各樣的玩具、彩色筆、還有故事書,他們臉上的笑容一刻也沒停過。雖然有些病童還不懂得如何表達感謝,但他們都知道手上的寶貝都是林阿姨跟一群關心他們的大人們所付出的關懷。

從自身緬懷女兒的感受,一直到現在來自各界源源不斷的關愛溫情,雖然可能只是個小玩具,但是林子凌認為讓小朋友忘卻病痛與感受關懷的溫暖,並聽見孩童母親的笑聲才是讓她備感安慰的感動。

2007年9月7日 星期五

躁鬱症患者 需要家人的關愛

Dsc09834 【記者謝宜芳/生命力報導】「很高興我現在活得很快樂,當初去治療是對的。」吳麗美一家人生活在台北縣板橋市區中的一棟公寓中,丈夫白手起家,在女兒與兒子還小的時候,努力打拼事業,五年前麗美的丈夫在工作上創造出自己的一片事業,麗美不再需要忙碌工作,但是整天待在家裡無所事事,漸漸的生活沒有了目標,也失去了重心,開始喜歡亂想,出門購物時,習慣亂買東西,當時麗美的家人不以為意,並沒有把她隨便購物的行動與躁鬱症的病症聯想在一起。

直到三年前麗美隨便購物的情形越來越嚴重,在三個月內花掉五十萬,即使是非常假的仿製品,也認為那全都是真貨,常常把店內一半以上的飾品一次買回家。買回家中後,麗美會告訴家人這些東西非常漂亮,她非常喜歡,卻在隔天大喊著要把東西丟掉,只覺得她昨天還相當喜歡的東西是魔鬼的物品。有時候當女兒經過她的房門前,未說任何一句話,她卻對著女兒大喊:「我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不要以為我不知道。」她的女兒在一旁說到:「我當時感到相當害怕與難過,卻不知道該如何幫助排斥就醫的她。」

曾經有一次,兒子剛下課,一回到家中,她便對著她的兒子大喊,你給我去站在佛堂裡面念心經,隨後她便跟進佛堂大力拍一下兒子的背說:「你回來了。」並告訴女兒說:「弟弟剛剛被魔鬼附身,現在回來的才是弟弟。」事後,據女兒表示,那時候的他們只能對母親的行為感到不解,並偷偷躲回房間裡放聲大哭,然後告訴自己:「母親病了。」

麗美的發病期從每年的秋天開始,一直持續到冬天,在這段期間內,麗美的發病時間是一期一期的,時好時壞,麗美的家人常在她沒有發病的期間,告知她必須前往就醫,但麗美本身卻非常排斥前往精神科;去年十月,她再度發病,一次比一次嚴重,開始毫無原因的和丈夫吵起架來,並摔壞自己昨天才買回來,很喜歡的裝飾品;也開始出現幻覺,將家人當成別人。

第一次,她把女兒想像成以前的老師,對著女兒說:「沒關係,夫妻吵架一下就好了。」過了一會,卻又把女兒看成要傷害他的人,大叫著說:「妳來幹什麼?」於是家人當下決定將母親強制送精神科。據家人表示,她在病房住了半個月,剛開始的幾天,她的病情沒有好轉,把來探望的家人想像成菩薩,告訴他們:「菩薩你要幫我,大家都覺得我有病,菩薩你要幫我做主。」或是覺得自己有超能力,告訴女兒要幫她治病。

那時候她的家人,只能每天不斷的祈禱,並在探望麗美時,多和她說話,其餘的事卻力不從心,只能交給醫師的專業,他們所能做的只是每天不辭辛勞的往返於板橋與內湖之間,只為了一個小時的會客時間,每天與麗美交談,在交談中判斷麗美的言語是否正常。

家人辛苦的陪伴終於讓麗美的病情被控制住,半個月後麗美出院了,並且答應家人按時服藥,麗美本人也表示,這一次,她為了不再讓家人感到難過與辛苦,開始接受自己的病症,並與家人一起學習如何去釋放與克服。

現在麗美的病症已在藥物的控制下,七個月未曾發病,但是躁鬱症不是一個能完全被治癒的症狀,麗美仍然擔心易發病的秋天一到來,她的病症是否能依舊被控制;但其家人表示,就算母親再發病,他們依然有信心陪伴者母親,一起將病情控制住。

2007年9月6日 星期四

單親小孩 筆墨訴親情

Cimg6203 【記者廖珮萱/生命力報導】今年台北市母親節系列活動中,展出許多兒童手繪作品,件件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最特別的是,年僅六歲的何筱薇小朋友,用純真樸實的畫風,描繪出單親媽媽堅強的形象,表達母親經歷離異的生活過程中展現的堅強與勇氣,稚幼的年紀,小小心靈卻可以體會媽媽追求獨立自主的夢想。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今年的母親節活動,舉辦了「彩繪媽媽心底畫」手繪書創作比賽,柯筱薇小朋友的作品在眾多參賽作品中特別獲得評審的青睞。評審表示,筱薇小小年紀就能體諒母親的辛勞,展現成熟的思考,非常了不起,是其獲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人對單親家庭的刻板印象,總是認為小孩子是最無辜的犧牲品,可能缺乏父母的關愛,導致容易出現偏差行為或與父母較疏離。在現代離婚率節節攀升的社會,女性如何在獨立扶養小孩的過程中,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片天,是值得努力的方向。身為單親媽媽,最大的夢想就是從最簡單平凡的生活中,找尋生命最璀璨的希望。

裴文婷很開心筱薇的作品可以得到肯定,因為透過這次活動,兩母女的合作無間更加深了彼此的親情。更重要的是,自己想要讓筱薇進一步了解父母離異的事實。值得欣慰的是,小朋友已經可以勇敢面對自己這樣的家庭。因為自己也是在單親家庭中成長,如今更加珍惜和筱薇的母女之情。除了盡全力扶養小朋友,也希望讓筱薇可以跟一般正常家庭成長下的小孩子,得到同等的學習環境。人永遠無法確定可以在世上存活多久,唯有珍惜的過每一天,並且從小教導小朋友獨立的個性,讓孩子可以更早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

在作品中,最讓評審感動的是其中一頁,筱薇畫出爸爸跟媽媽離婚的畫面,圖畫上寫著:「又分手了!」,畫中的媽媽傷心地流著淚,儘管面臨了父母離異的事實,筱葳在畫中的表情仍然以開朗天真的笑容呈現。筱葳說,自己知道媽媽很勇敢做出這個決定,也認為這個決定將會帶給自己跟媽媽更好的未來,所以她選擇用正面的態度面對。裴文婷表示,當初鼓勵女兒參加這次的活動,主要用意就是希望透過一起合作,能夠漸漸的讓筱薇接受自己剩下媽媽陪伴在身邊的事實,顯然成果是大於預期的!

在筱葳的心中,媽媽是永遠的依靠。「媽媽就是爸爸!」,筱葳天真的說。希望自己趕快長大,可以替媽媽分擔很多煩惱以及壓力,小小年紀的她最在意的,還是擔心媽媽因為忙著照顧自己,而犧牲很多自己的時間。盡可能展現自己獨立的一面,是筱葳認為自己現階段可以幫助媽媽的方法。了解筱葳有如此成熟的想法,裴文婷除了不捨還有更多的驕傲。

裴文婷認為,很多女性朋友在結婚前總是可以擁有自己所想要追求的夢想,一旦結婚後,生活重心開始偏向家庭,漸漸的,很容易把自己從前的夢想或是追求的目標隱藏起來,而過度失去我。然而,女性朋友應該嘗試在家庭以及個人中找出平衡點。如果婚姻必須走到離異這條路,也應該積極展開新的人生,而不拘泥於悲傷的情緒之中。即使必須獨立扶養孩子,把握現有的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大愛主播倪銘均 用新聞救人

Dsc02712 【記者許娸雯報導】只收看台灣多數媒體報導的新聞,每天都充斥著殺人、放火與詐騙事件,「你會以為台灣不是人活的」。因此,大愛主播倪銘均堅持報導人性的真善美,因為公益新聞能夠帶動善的循環,爭取善心的響應,倪銘均強調:「救人才是公益新聞最終的目標。」

大愛主播倪銘均在大愛電視台工作十年,雖不是新聞科系出生,但是就讀大學時參加慈濟大專青年會,經常主持大型活動,受到師兄的肯定而進入大愛電視台工作。

憑著十年的工作經驗與歷練,倪銘均看待台灣絕大多數的媒體,感到非常失望。美國與日本的主流媒體面對災難與暴力新聞都很自律,台灣的媒體卻天天出現殺人、詐騙或衝突的新聞。倪銘均說:「看見台灣多數媒體播出的新聞,會以為台灣不是人活的」事實上,如果有一個人在做壞事,絕對有個人在做好事。

倪銘均引用證嚴法師的話:「全國人數最多的學校就是媒體。」媒體播出的內容是對社會潛移默化的教育。當連續劇的經典台詞:「送你一支番仔火」轟動全台時,消防人員開始抱怨縱火率增加了。曾有民眾口角爭執過後上演「送你一支番仔火」,結果真的縱火犯罪。但是大愛的連續劇「草山春輝」,沒有色情與暴力,收視率卻高居第二。不少收視群看了劇中孝順的感人故事,開始花更多心力與時間陪伴自己的家人。

倪銘均表示即使播報犯罪與災難新聞,也要從好的角度切入報導。日前媽祖出巡,很多電視台一面倒的報導流血衝突事件,但是有一群志工跟在媽祖遊行後面,手裡不是拿香祈求保佑,而是拿掃把掃街。他們不是求媽祖,而是學媽祖,做出媽祖的精神。倪銘均說:「難道只有壞的東西才是新聞嗎?」假設外國媒體透過別台媒體關心新聞,會以為媽祖出巡只是打架而已。

相較於劣質的新聞素材,倪銘均認為公益新聞的存在價值就是救人,大愛電視台與慈濟合作帶動善的循環,爭取更多響應與回饋。倪銘均說:「公益新聞與公益媒體是互利的」。公益團體做的好,公益新聞就有題材可以報導;公益新聞播報的好,就有更多人加入公益團體,兩者缺一不可。除此之外,公益新聞需要公益團體的監督。  曾有一個小孩失去雙親,透過媒體募得一大筆捐款,沒想到遭姑姑捲款潛逃,拋下無辜的小孩。獲得捐款的家庭若沒有妥善使用,是違背社會的善心。倪銘均表示,大愛電視台幕後有慈濟對每一個個案深入評估與了解,可以確實避免募款的後遺症。

對於倪銘均而言,身為主播基本的條件是口齒清晰,還有對時事與新聞的掌握與串連新聞的能力。因為主播是「最後的守門人」,當主編與主管們有疏忽,主播能做最後的把關。倪銘均強調主播最重要的條件還是對社會的關心。

倪銘均曾在主播台上引用證嚴法師的話:「不要只顧自己的小孩,你的小孩很乖,但是他將來可能會被欺負,因為這個社會不好。」有一位媽媽聽了倪銘均的話,決心加入志工,不再把所有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小孩身上,把小愛化為大愛幫助更多人。倪銘均表示當有人聽到他播出的新聞,打開心門願意出來當志工,或打開心結走出陰霾,是最開心的事。

對於熱衷大愛台的倪銘均而言,一般電視台傳達的是資訊,大愛傳達的卻是智慧;資訊也許能讓人的生活更為便利,但是可能無法讓這個社會更美麗。他確信,大愛電視台是能夠聚集美善、傳播美善的聖地。

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三芝鄉 改造成功帶動觀光

Clip_image001 【記者吳曼寧/生命力報導】「以前當官的,就戴這個帽子。」「好好笑喔!」民眾的驚嘆聲不時從三芝遊客中心裡傳出來。位於台北縣的三芝鄉,原本是個鮮為人知的小鎮,為了讓大眾更了解三芝的歷史,遊客中心內設立了展覽館,以模型和圖片搭配文字的解說,讓來到這裡的遊客不單只是觀光,也能對當地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清朝早期,位於北海岸的三芝是台灣的貿易重心,著名的傳教士馬偕曾在此進行醫療與教育的服務,但後來貿易重心轉移,三芝逐漸沒落。

「我家住台北,剛嫁來時,要坐計程車到三芝,那個司機都不曉得三芝在哪裡。」遊客中心的解說員林淑珠笑著說,以前三芝是個很偏僻的地方,直到大家注意到首位民選總統李登輝是三芝人後,才開始打開知名度。

二OO二年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後,開始進行景點建設,二OO四年遊客中心正式對外開放後,帶動很多的人潮,周邊也新增許多咖啡廳。

遊客中心的外觀不是常見的現代化建築,而是前有池塘,四周圍繞著樹木,類似傳統四合院的形式。展覽館內陳設許多早期台灣的生活用品,如手提暖爐、尿壺等,有不少家長帶著子女,一同回味早期的生活。來自三重的陳小姐和年邁的母親在展示櫃前駐足許久,她表示,遊客中心感覺蠻好玩的,她媽媽則靦腆的說「沒有用過那些東西啦,但覺得很趣味(台語)」。

林淑珠自豪的說,藉由遊客的口耳相傳,以及部落格的文章,三芝的風評很好,早期到他鄉發展的三芝人也紛紛回到當地創業,為老社區注入新的生命力。她表示,希望政府能儘快興建快速道路,讓大家能更方便到達三芝。

至於遊客的增加是否對當地居民造成影響?鄉長花村祥說,三芝鄉的整體環境其實沒什麼改變,「也是要拼死拼活才能過生活啦!」在搖椅上晃了一會兒,他笑笑的說「但三芝的民風仍然很淳樸,空氣還是很好。」

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咱是走車人 融化冷漠台北城

Wearemrsbus 【記者陳薇安/生命力報導】「她們以一身的美妙姿態,運轉著這城市的脈動。她們是一群,每日用公車走生活的駕駛。」這是《咱是走車人》海報上的一段話,一部以女性公車司機為主角的紀錄片。

在鏡頭的捕捉下,她們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呈現出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表現出女性堅韌的態度。導演黃鈴媛想呈現的是女性司機溫柔的一面,意在加深女性的影像符號。

《咱是走車人》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四年級學生黃鈴媛所拍攝的畢業作品。拍攝時間從二OO六年十月到二OO七年四月完成。影片中以個性截然不同的女性司機為例,一位是豪邁熱情的三重客運司機尤于方,一位是冷靜內斂的大南客運司機蘇秋芬。黃鈴媛表示,她們兩人的命運其實有一些相似之處,但處理事情的方式,因為個性不同,反應也有所不同。於是她以尤阿姨的故事為主,秋芬姐的故事為輔,貫穿整部影片,描述女性駕駛面對人生低潮時,如何運用屬於她們的女性溫柔做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並且維持家庭的和諧。

一九九O年的一場車禍使尤阿姨的人生有了變化,昏迷了八個月後甦醒,花了三年的時間復健車禍所導致的骨髓炎。片中她說道「膝下有三個兒子,我很堅強,一定要好好的重整家園。」因此在骨髓炎還沒完全復原的情況下,開始工作養家。

為了工作,一開始她「謊騙」客運公司自己領有殘障手冊的事實。後來,公司耳聞她領有殘障手冊。雖然同事們建議她不要拿給公司,但是勇於面對自己的尤阿姨還是拿出了殘障手冊。她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我只要願意工作,哪個地方我都可以生活下去。」最後客運公司不但沒有排斥她,反而繼續僱用她。憑著這份堅忍不拔的毅力,她開公車一開就是十三年。

「坐上阿姨的車就會很開心」黃鈴媛說。這也是她拍這部影片的主因。不同於一般司機,尤阿姨熱情雞婆的個性是這個城市中少見的。即使自己的腳不方便,仍然堅持攙扶年老的乘客下車;與乘客話家常時,充斥著滿車爽朗的笑聲;號召女性司機舉辦聯誼會,拿著大聲公歡迎大家;等待紅綠燈時,與隔壁車的日本遊客打招呼幫忙做外交。這些都是黃鈴媛鏡頭下,可愛真實的尤阿姨。 後來透過尤阿姨的介紹,黃鈴媛找到了她們站上最年輕的女性司機,開公車資歷僅一年的秋芬姐。年輕時即經歷喪夫之痛,育有兩女的她與婆婆相守相攜,為了更豐厚的薪水,讓原本學會計的她轉換跑道,開始學習開公車,以維持家庭的經濟來源。

這些動人的故事組織成《咱是走車人》這部紀錄片。黃鈴媛表示,在越來越冷漠的現代城市裡,她不能改變觀眾的態度,只想讓觀眾知道這個社會沒有想像中的糟,希望透過這些擁有美麗內在的女性司機,能夠融化台北這個冷漠以久的城市。

2007年9月2日 星期日

保留新莊綠寶石 搶救樂生林

Img_5138 【記者黃子曦/台北報導】樂生拆遷事件除了引爆人權問題外,另一重要關鍵便是綠地保存。此舉讓環保組織也意識到院內老樹將面臨移植的命運,也引發社會各方面的抗議聲浪。老樹在被移植後通常都無法存活,即使活下來了也長得不好。樂生院的樹木都相當老,遷移老樹有害生態,因此環保人士強調老樹現地保留為才是上策。

台灣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說:「整個都市的發展,是應該擁有更多喘息的空間,而不是增加開發的密度。」他指出,樂生院內的樹木都是擁有好幾十年樹齡的老樹,以它本身的條件就已經可以成為森林公園。如果人類的開發力量不加以壓迫並把它們保留下來,綠地對整個都市的生活品質都有很大的幫助。
綠地在都市中具有多重意義。潘翰聲指出,以生態跳島來說,動物都是需要移動及遷徙的;但遇到像台北這樣一個水泥森林的時候,他們的移動就顯得十分困難。都市中的綠地能讓動物在遷徙的過程中有喘息的空間。綠地是都市節奏中的逗點,人不僅可以利用它作為休閒場所,動植物也可以得到緩衝。

另外他表示,從生活品質上的需求來說,綠地的保存也是十分重要的。以台北市為例,患氣喘病的小孩就佔全台第一,高達百分之十三。「事實上台北沒有重工業,氣喘的盛行率會這麼高就意味著空氣污染程度相當嚴重。保留綠地可以淨化環境;倘若環境品質不好,氣喘的比例就會升高,兩者的關聯性很強。」

另外一個關係到生活品質的元素就是冷氣。潘翰聲表示,我們可以在家裡吹冷氣,但不可能用冷氣房蓋將整個城市蓋起來。「城市裡面的冷氣就是綠地,能降低環境溫度。一公頃林地一年約可固定三十六公噸二氧化碳,如果每增加百分之一的綠地,夏季氣溫就能下降攝氏零點一度。」

想像一下我們活在一個硬綁綁的水泥叢林裡面,地球每一處都是用冷氣房建構的,那我們生活環境將會變成什麼樣?

世界不斷地在高速進步與發展中,相對地大自然也在逐漸消失中。潘翰聲表示,以大台北來說,新莊樂生療養院、松山菸廠及土城彈藥庫都是難得能保存下來的綠地,然而如今都面對都市高度發展下的開發壓力。日本東京的多摩有一所全生園,院內也收容了漢生病患。東京的地價比台北來得高,但當地居民仍願意保留全生園作為病友療養及終老之地。他感嘆:「很荒謬的是,我們喜歡搞破壞,然後又要做保育。為何不一開始就不破壞它們?怎麼說復育都沒辦法跟原生的東西一樣好……保存綠地不單是新莊或台灣的事而是全人類的事!」

潘翰聲提到,都市一直在蔓延,以新莊來說從前的農地都消失了;而剩下山坡地都是很珍貴的綠寶石。「樹、古蹟都是越老越有價值,新樹小樹都很難取代它們。捷運、巨蛋,一完工便開始折舊。可是森林公園卻是一直在增值,兩個方向是完全不一樣的。」他也強調:「如果說松山菸廠是東邊的綠寶石,那西邊的綠寶石就是樂生院,南邊的就是土城。這些地方都是都市發展中很棒的空間,都值得保留下來!」

2007年9月1日 星期六

興穀國小 打造學童棒球美夢

Dscf1969
【記者洪瑋庭/生命力報導】走進位於台北縣三級古蹟「先嗇宮」對面的興穀國小,迎面而來的是兩個背著大背包,拿著球棒的小球員,他們正準備坐上學校替他們安排的專車,跟著棒球隊教練林郁捷到球場進行練習。每個星期一、三、五、六的下午是他們練球的時間,只要到了這個時候,這些小球員的臉上盡是藏不住的喜悅,小球員開心的說:「我最喜歡打棒球了!」。

棒球向來是國人相當熱衷的一種運動,而許多喜愛棒球的小朋友也希望能像職棒選手一樣,在棒球場上虎虎生風,因此,許多國小紛紛成立棒球隊,希望提供國小學童一個能夠恣意打球的環境,但是,要成立一個國小棒球隊,並不是這麼的輕鬆簡單,必須要有足夠的經費以及支持,才能讓少棒隊長久經營,讓小朋友無憂無慮的打棒球。
台北縣興穀國小少棒隊,是一隻擁有十六年歷史的少棒隊,也是旅日好手姜建銘的母校,更在一九八八年代表我國參加世界大賽榮獲優良成績,但傳統名校的光環幫助不了他們渡過難關,先前的輝煌戰績也不敵現實的考量,在經費不足、家長不支持及招收不到學生的情形下,少棒隊停辦了六年,中斷了傳統,三重地區也失去了他們唯一的少棒隊。直到前年暑假,在台北縣棒球委員會的幫助之下,開辦棒球夏令營,重新招生,不僅在校內挖掘棒球好手,也接受由其他小學轉學過來的小球員,再一次組成棒球隊,要擦亮學校的傳統招牌。

「我們學校棒球隊的小朋友,真的都很享受打棒球的樂趣。今天他們被教練罵了,明天他們依然高高興興的來打棒球。」校長張壽松談到了學校的棒球隊,驕傲的表示。興穀國小校方提供小朋友一個良好的棒球學習環境,在球隊練習完後還會幫小球員補課,讓小球員在打球之餘也能兼顧課業。家長自己組成後援會,不只提供經費,也會在小球員比賽時一同南征北討,給小朋友最直接的支持和鼓勵,教練林郁捷更是前台灣大聯盟退休球員,能夠教導小朋友最專業的棒球技巧,看小球員在球場上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他們認真的神態讓人感動,眼神裡有著對棒球的熱情。

校長提到,影響一個棒球隊的因素有很多,而興穀國小盡全力在每個方面都做到最好,要讓小朋友繼續快樂的打棒球,抱持著這樣的理念,結合多方面的資源,興穀國小少棒隊的現況相當樂觀,他們身為三重地區唯一的少棒隊,希望未來能成為三重的驕傲。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