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無障礙出國 勇敢跨出去

828【記者紀煒倫/台北報導】「和家人及行無礙協會啟程前往日本的圓夢之旅,至今對我來說,仍舊如夢一般。」這是一位身障的朋友,鄭佩淳在參加過無障礙日本之旅後於「行無礙生活網」發表的一篇文章。對一般身障人士來說,出國旅遊是一個較難實現的夢,因行動上的限制,所以出遊都比較吃力。

義工權自強解釋,無障礙旅行團有別於一般旅行團,他們的行程是特地為身障人士安排,比較有彈性。旅程出發前會讓參加者自由發表對於行程計畫的意見跟要求,如行、住、玩等方面的選擇問題,大家聚在一起參與互相溝通、互相配合,讓參與者更滿意旅程的計畫。

權自強稱無障礙旅遊為「學習之旅」。曾在數次無障礙旅行團身為領隊的權自強認為,帶無障礙旅行團要用心去了解身障者的需求,旅程中他非常注重義工跟參加者的心理交流,每晚都會集合,大家分享旅遊的心得,細心聆聽大家的心理感受及分享成果,從中學習成長。

權自強服務過不少的無障礙旅遊者,就最近一次的日本之旅而言,他與參加的鄭佩昕都很滿意。身障者鄭佩昕說「日本是一個很重視無障礙的國家,處處無礙,」令他印象比較深刻的經驗是,「有次我買衣服,結帳後店員居然執意跪下親手拿衣服給我。」他認為比起日本,台灣在無障礙方面尚須多學習,台灣許多地方即使無障礙,也不夠人性化,例如廁所等,空間不夠大,設備欠缺整體規劃,平時疏於保養,對於許多無障礙人士不方便。

權自強認為:「在台灣大部分人都認為身障人士應該是比較少外出的,這種觀念的錯誤的。」他鼓勵身障人士應多敞開心胸走出戶外,踏入這個社會,建立自己的信心。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行無礙網推動生活無障礙

【記者紀煒倫/台北報導】「行無礙網」獲得二OO七年度全球中文公益應用部落格首獎,肯定了行無礙生活網七年來努力的耕耘,負責人許朝富表示,希望網站能夠集合全國有關身心障礙的資訊,包括全國身心障礙活動資訊、障礙者的就業資訊、以及障礙者生活上需求的資訊等。

行無礙生活網成立至今,受到有許多的讀者網友的支持。宣佈得獎當天,有不少讀者網友們留言祝賀,其中一名網友sylvia表示,「行無礙除了在網路上獲得鼓勵興奮的差點落淚,更開心的應該是看到國人具體生活行無礙的自由,面對"障礙"這件事情,從行無礙進而能夠發展到自由舒適的生活空間……

行無礙生活網站在七年前上架,一直努力改進而不斷嘗試不同的網路平台,主要目的是為了追求這些資訊如何更快、更方便的傳達給所有需要的讀者知道。「行無礙」網站在去年改用部落格的形式,許朝富表示「改成部落格形式後有很多好處,除了低成本外,其他好處如RSS系統,以往的網站資訊的調整都是要人工去運作的,現在都把作業改成自動化,有助於人力財力資源有限的非營利組織。最重要的是,部落格系統能夠讓身心障礙者發聲,變得更有互動性。」

許朝富認為,如果要幫助身心障礙者踏出社會,身障者首先自己必須要建立自身的自信,因此他鼓勵身心障礙的讀者們在網站上發表訴出心聲。他表示行無礙網站提供一個空間,讓身心障礙者分享自己對生活上的心得與經驗,讓大家能夠更了解,或許讀者會在文章中找到一些建議支持,有興趣的還可以回應交流意見,其中令許朝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佩淳的日本心得:「來到了這裡,我有了當人的感覺,被當個人看的感覺真好!」

許朝富認為台灣在眾多有關身障的資訊當中,最需要加強的是身障者旅遊方面的資訊。雖然目前台灣有一些組織有在辦身障旅行團的服務,但美中不足的是要湊滿一定的人數才可出發。行無礙在未來想要做的是收集有關身心障礙者旅遊方面的資訊,例如:旅遊地點的無障礙設備狀況,跟提供國內外無障礙的餐廳、飯店、交通等資訊,讓欲旅遊的身障者可以自己查知收集相關資料,或可自行準備自助旅行。

行無礙網站以往辦過種種的網路活動,許朝富覺得辦得最出色的是「台灣二十大最礙活動」。他歡迎社會大眾投稿,以拍照或拍影片的方式拍出台灣公共場所裡有須改善無障礙設施,協助設計無障礙空間。他說「這種投稿方式很方便,只要隨手拍下覺得有問題的地方就可以投稿告知,我們就會向有關部門,或政府單位反應。連內政部長都支持我們這項活動。」目前透過此活動所提出有問題的設施,政府已經成功改造了六、七成。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環境生態 讓電子報告訴你

8262【記者紀煒倫/台北報導】「台灣環境資訊中心」扮演獨立的民間環境網路媒體,提供各領域環保相關活動訊息,其中專欄部分非常出色。

「台灣環境資訊電子報」編輯彭瑞祥表示:「專欄的部分一篇文章我們會用一至三個月準備,因此文章品質都控制得很好,每篇文章的瀏覽率也很平均。」

專欄內容的類別分為好幾種,包括傳遞「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資訊;「生態工程」等關於環境政策之議題的文章;及來自各行業的作者投稿的專欄「行行出狀元」等,其內容偏向生活上的細節,例如:回收紙的知識、無車生活、保養品的成分與愛護地球息息相關等,較親近一般大眾讀者。

彭瑞祥表示專欄在確定主題後,會開始邀請作家撰寫,包括翻譯志工、老師、學生、部落客等。「大部分專欄作家當初有興趣主動投稿給我們,稿件撰寫得不錯的,就會請他們定期投稿。」如其中一位定期專欄作家紫秋千,又稱「走山的人」,從二OO三年開始投稿,他愛好走山,對「山」的知識很有研究,他把自己走山的經驗與觀察到的大自然生態環境寫出來與讀者們分享,文章遊覽率頗高。

也曾經有一群提倡無車低炭生活的夥伴組成的團隊,B2P(Beijing to Paris),以無車的方式從北京探險到巴黎宣揚環保,其目的在於呼籲大眾對於汽車的依賴進行反省,提倡無車、環保的運輸方式。B2P在「台灣環境資訊電子報」的專欄中發表他們的行程,以及把旅程中所見所聞跟大家分享,例如:各國家不同地方的交通情況,生態環境等觀點紀錄。另外還有其他教授級的老師等作家的文章都受到讀者們的好評。

在「台灣環境資訊電子報」的創刊日當天(四月十七日)曾開放讓讀者及專欄作者們發表祝賀的文章,其中,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學生吳博盛表示,喜歡「台灣環境資訊電子報」的專欄內容,「我本身是森保系與生物系雙修出身,對於專欄中有許多與環境生態相關的文章,可讓我充實自己。」此外,外電環境新聞的翻譯志工劉文彥也跟大家分享投入這項工作的體驗,「能在這功利導向的畸變社會裡,工作樂趣與成就感早被榨光的不堪中,找回一丁點樂在工作時所體現到的生命踏實的質地。

彭瑞祥說:「現在有很多部落客都會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分享環境觀點方面的知識,我們很歡迎這些部落客們的投稿。」未來專業性的資訊內容固然要持續,同時他也希望專欄能增強環保生活的資訊,鼓勵名眾多投稿,並提供一個環境生態的文章的網路平台,「經營媒體不只靠組織裡的幾個人維持,我們也需要更多人的幫助,有興趣的讀者除了訂閱我們的文章以外,也可以嘗試投稿參與。」

圖說:台灣環境資訊中心之電子報編輯彭瑞祥

圖片來源:記者紀煒倫拍攝

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吳逸驊 用鏡頭看美索

826【記者張巧萱/台北報導】自由攝影工作者吳逸驊,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攝影,也在偶然的機會下和位在泰國北部的美索鎮結下不解之緣。透過攝影,他找到先前未有的視野,也找到身為媒體工作者應有的價值觀。

研究所念的是行為科學,畢業後還曾擔任過一年半的輔導老師,後來到出版社工作,直到五年前出版社倒了才開始接觸攝影。吳逸驊特別拜師學藝,從最基本的攝影技巧學起。吳逸華認為可能是大學有念社會學的關係,對於觀察周圍的環境很拿手,所以總是可以知道自己想拍的東西是什麼。

三年前,吳逸驊受到朋友的邀請到了美索鎮一趟,之後便多次進出這個身為泰國和緬甸邊境城鎮中重要的經貿地區,從事攝影的工作。在美索鎮,吳逸驊看到許多緬甸人為了工作機會,冒著生命危險偷渡而來,生活困苦外還要受到雇主的剝削。他表示,旅途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自己受到影響開始關心緬甸地區,開始注意國際事務。

回憶起在美索鎮的日子,吳逸驊笑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食物很好吃,至少可以吃到三種國家的食物,而且當地的人很合善。」在攝影方面,他表示,過程並未受到太大的限制,想拍什麼就拍,如果被當地的人拒絕,就不拍。

儘管如此,吳逸驊心中仍帶有遺憾。有一天他和朋友經過了一片空曠的空地,看到了幾個人群聚在地上吃著白米配醬油,吳逸驊向他們揮手打招呼,而和善的他們示意要吳逸驊一同享用。他說:「在一個那麼大的空地中,只有一個簡陋的遮雨棚和棚內的幾個人,當下場景的對比帶給我一種震撼,可是我當時並沒有帶相機在身上。」

在捕捉任何畫面時,吳逸驊一向秉持「只要看到感動的事物我就拍」的態度。然而面對錯失拍攝良機的情形,他卻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說:「對一個攝影記者而言,沒拍到很可惜,但拍到就沒有故事了。」因為沒拍到,畫面會一直留在心中;拍到了,畫面就變成了事實。

從初學者到特約攝影記者,從台灣到美索鎮,多年的經驗讓吳逸驊開始反省。他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究竟是誰在為底層發聲、任何媒體存在的意義。吳逸驊說:「傳播的過程中包含介質,意謂任何形式的報導都有可能因為介質,導致事實被扭曲。」他的理想便是找到傳播過程中不變的價值,並期許自己在攝影工作上,能用公平和正義的客觀角度去看世界。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創意市集讓你找創意 秀創意

【記者蔡靜宜/生命力導覽】接觸創意市集的人中,有人愛的是在創意市集裡挖寶,不僅能找到代表自己獨特風格的商品,還能和商品的創作者溝通並了解每件商品的創作起源;有人愛的是設計自己品牌的商品,在揮灑創意與販賣創意之間得到莫大的滿足。總之,人人愛創意,但創意商品何處買賣?創意市集何處去?透過以下網站,讓您與創意有更進一步的親密接觸!

CAMPO 生活藝術狂歡節創辦於二○○六年,在二○○七年影響了台灣的創意市集現象,讓民間團體和政府都跟進舉辦,達到創意市集浪潮的頂點;但二○○八年CAMPO回到初衷,推廣的創意文化放在電影及音樂產業,從這裡網友們可以看到找到並體驗藝術與創意最初的精神,感染獨立創作者的熱情。

而前身來自「CAMPO 生活藝術狂歡節」的COME WITH US乃長期且穩定的發表平台,自二○○八年開始,與北市文化基金會合作,加上獨立刊物發行,目標是讓更多人注意到COME WITH US官網,幫助台灣獨立創作人提升曝光率。網站頻繁地發文提供網友各地區近期舉辦的創意市集,及相關活動內容,讓有興趣者加入或前往尋寶;此外在活動過後也會有「活動紀實」,讓無法到場者透過照片或影音,一同感染現場的氣氛。

同樣是創意市集,CDPiazza經營藝術經紀及圖像授權資訊,成立目標在於將創作者推向國際舞台,除了在國內推廣銷售優秀的創作作品,還會挑選優秀的創作及商品,參加國際展覽。另外,身為自創品牌專門店的TODE,店名由TO DESIGN(設計)轉變而成,標榜著「你的設計,我的商品」,可稱為創意市集的集散地,致力於推廣及銷售台灣自創設計,改造出屬於台灣本身自有文化的商品。

CDPiazzaTODE這兩間創意文化公司,如同「創意市集線上版」,提供對創意市集躍躍欲試的設計者不同的通路發表作品;相對地,也能讓無法跟著市集「啪啪走」的買家在家透過網路輕鬆欣賞、購買創意作品。以上同時也經營門市店,前者有天母忠誠店、信義威秀店,而後者店面位於北市大安路上,前往吸收創意元素或洽詢,也許能讓作品的發展有更多可能性。

有別於創意商品的「立體」認知,HeyStore創意市集筆記王從事的是「平面」設計創意。HeyStore創意市集提供的是背景、圖形創作的買賣,設計者可以自行定價,由HeyStore創意市集負責宣傳推廣、維護平台等,商品成交才向設計者收取費用。相仿地,滾石文化創立的筆記王運作模式為將創意作品印成筆記本,提供一個創意買賣開放空間與機會,但與前者不同的是,網路空間及刊登都不收取任何費用。

此外,網路也有同樣致力於創意市集的非營利部落格,如:成立宗旨是讓創意市集成為所有有心創作的人一個全新的發表舞台的愛+玩市集;一群住石牌、天母的五個大男孩──RNDAY由攤位轉為主辦單位,頂著追求新鮮的精神創立的我愛天母創意市集;結合創意與工藝的小紅豆創意市集。以上三者都有最新的創意市集地點及活動介紹,本身也都會不定期與各單位合作舉辦創意市集,故對於想報名參加或前往挖寶的創意市集愛好者,這裡都是值得訂閱以換取豐富資訊的部落格。

喝咖啡 「Must Be Fair」

824【記者鄭喻文/台北報導】台北城市叢林裡,有家咖啡店用不醒目的透明招牌寫著「生態綠」。這裡除了是腳踏車騎士休憩的歇腳處,更是台灣推廣公平貿易理念的先驅基地。

「生態綠」以成為台灣社會企業的表率自許,除了營利之外,以解決社會問題而存在。「Must Be Fair」是他們試圖傳達的核心價值,無論對社會,或是對地球,「公平地營運」就是一種尊重與友善的精神。

生態綠創辦人徐文彥說,在英國求學過程中,公平貿易的理念早已在歐洲發酵數十年,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 International)成立之後,他主動要求加入此組織,成為華文世界第一家公平貿易特許商。

FLO(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s)International是一個強調「貿易要公平」的國際組織。他們給予生產者合理的交易條件,確保勞工能有尊嚴的工作,長遠的計畫在於輔導當地人民有能力獨立自主的過生活。但是台灣消費者普遍不了解「公平貿易」的意義,大多咖啡店也選擇購買低單價高獲利的咖啡豆,導致公平貿易的市場始終不大。

然而為何不選擇廣告宣傳公平貿易的概念?另一位創辦人余宛如說:「就是因為我們正在推展公平貿易的理念,更要對這部分謹慎。」過多的包裝和宣傳只會喪失初始的意義。於是她們透過不斷在各地演講、推廣,並創辦生態綠這個空間,讓消費者了解什麼是公平貿易,以及「用合理的價錢支持倫理消費」的重要性。

余宛如說,從事知名有機保養品的行銷經理到創辦生態綠,生活方式跟消費行為都有很大的改變。過去常以過度消費來滿足自己,在見識到許多國家對於生態保育、公平貿易的努力後,發現「減少物質慾望,心胸會更遼闊。」

許多人或許會懷疑,公平貿易如何受惠於生產者?余宛如表示,當時在國際食品展遇見宏都拉斯的咖啡農,對他笑開懷的神情震懾不已,咖啡農告訴她生活環境真的比過去改善許多,家裡不僅多了一間廁所,小孩更可以接受教育。

在生態綠的網站上,你可以看見每袋咖啡豆的原產地氣候、地形及文化背景。徐文彥表示,他們希望消費者不只是關心咖啡豆的價錢,更能藉由咖啡認識美國以外不同的國家。在生態綠咖啡店裡,所享用的每一杯咖啡都由消費者決定價格。因為他們相信,聰明的消費者不是計較價錢的多少,而是在乎商品的內容與生產過程是否正當。此外,在生態綠買的每一袋咖啡豆,都會捐出十元運用在「對抗全球暖化」的工作上。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ㄊㄚ」的痛 需要你的協助

【記者林惠娟/台北報導】根據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統計,二〇〇七年全國受性侵害通報人數高達七千七百〇三人,其中未成年受害者佔一半以上。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則表示每年實際遭受性侵害的人數約有三萬四千三百人,其中兒童就有一萬九千兩百〇八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加害者都是熟人,平均每五個性侵害案例有三個是兒童。因此勵馨成立「蒲公英飛揚計畫」,以性侵害諮商服務的方式,爲受創的孩子提供陪伴和協助。

蒲公英飛揚計畫成立至今已經超過兩年,以「媽媽,我好痛,搶救受性侵的孩子,缺你不行」為主要標題。因為發現「ㄊㄚ」﹝受性侵的孩子﹞說不出也不明白所受的傷害,沒有即時發現及治療,可能造成一輩子的創傷,因此設立網站和諮詢中心,除了協助受害者和家屬,對於性侵害問題,也希望傳達給大眾正確的觀念。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企劃部專員陳思宜表示:「我們希望藉由蒲公英飛揚計畫,讓民眾建立正確的觀念和方法保護自己的孩子。性侵害基本上是一種『權力』的掌控,而不只是性慾的發洩,家內亂倫的情況也很多,再加上孩子不知道什麼叫做性侵害,『重要他人』的觀念格外重要,也就是受害者週遭可幫助她們、保護她們,替他們發聲的人。」此外,她也認為家長必須開放和開導孩子有關性別平等和性教育的知識,因為從很多的案例中,孩子只知道「痛」,在沒有明顯外傷的情況下,讓父母難以辨別孩子所受的傷害,無法及時展開保護的雙手。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心理諮商部督導鄧曉平,目前輔導過大約九十個受性侵案例,年齡最小者為三歲。對於受性侵害者的心靈創傷,她表示:「短期而言,有創傷性反應,也許是對周遭環境觀感過度的緊張感、創傷記憶重現,或是對環境和情感上的麻木不仁;長期而言,則會嚴重破壞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害怕親密關係,影響到未來的人際和愛情關係。」

鄧曉平也表示,熟人性侵的比例很大,大部分加害者會利用被害者的信任感使其有機會下手,目的是彌補一些心理控制慾望,嚴重瓦解被害者對人性的信任,更造成無力感。

在實際案例中,鄧曉平曾經輔導過一個受親人性侵害的幼稚園學童,初到諮商中心時只要感受到危險就會立即躲到桌子底下,很害怕被抓走,一直無法和陌生人正常的接觸。鄧曉平說這名孩童在諮詢中心提供陪伴和安全的環境下,再透過個別的心理治療和兒童遊戲治療,已經漸漸建立自主、自我保護和掌控的能力,回到學校就學。

陳思宜認為社會應該教育女孩了解自己的身體,分辨什麼是被騷擾,同時學校也應突破表面的生理教育,施以性別主流化,也就是凡事以性別平等來看待,女孩不一定要沉默,男孩不一定要強悍。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瑞芳形象商圈 塑造新九份

Tn_p1060663  【記者戴湘穎/台北報導】九份老街位於山坡,形成山城的景觀特色,再加上當地保留日據時代的舊式建築,帶來許多觀光人潮和商機,當地成立的瑞芳形象商圈,除了維護當地建築,每年也舉辦許多活動來吸引更多觀光客。

瑞芳形象商圈組織於一九九七年成立,由當地一百三十幾個商家組成,成立的背景是要恢復九份老街早年的繁榮。形象商圈協會總幹事翁憲生表示,像九二一地震時,許多民眾誤以為震災管制區九份二山就是九份老街,因此人潮逐漸減少而影響商圈經營,當時形象商圈組織便及時發表記者會澄清,解決了商圈危機。

翁憲生說:「我們的存在是希望九份老街能永續經營。」形象商圈組織致力於發展商圈特色,每年舉辦許多活動,主要有農曆四月一日的「媽祖文化節」,是九份聚落內最大的宗教節慶,結合瑞芳五個里,共同迎請媽祖到九份出巡。此外還有「走唱山城」活動,邀請許多不同風格的走唱團體到商家做音樂饗宴,構想是源自當年
因採礦而繁華的九份,許多藝人在酒館間穿梭走唱的地方特色。

而當地的重陽節餐會,則邀請當地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參與,免費提供餐點,並且舉辦摸彩活動。翁憲生表示,這個餐會主要是回饋當地居民,畢竟老街商家做生意多少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這一年一度的聚餐,是商家對他們表達的敬意。」

九份老街現為台灣著名景點之一,是許多外國觀光客來台必遊之地,瑞芳形象商圈也目標規劃老街成為充滿人情味,古色古香的景點,但翁憲生滿臉無奈的說:「還是太商業化了。」他表示以前商家都是在地人,對於社區有一份熱忱,可是隨著九份老街蓬勃發展,目前只剩下三分之一是在地商家,而外地商家注重經營,對於回饋社區較無共識。

不過透過活動的推展,不僅增進了居民的感情,也慢慢增加外地經營者對社區的認同感,並開始進入協會幫忙。瑞芳形象商圈負責人許淑婷說:「現在商圈有這樣的成果都是靠大家的努力,九份老街目前是台灣前五名,希望未來能輔助其他各地老街,讓它們也能有更好的發展。」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真理天倫:服務讓我們很快樂

820 【記者張芷瑄/台北報導】 真理大學天倫社本著「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宗旨,希望能將家庭溫暖的感覺帶給服務的人,將他們視如至親,每年固定到安養院、教養院、療養院等地幫助腦性麻痺患者和老人家,希望藉由己身之力,陪伴他們或是辦活動,讓他們稍微忘記病痛,重現笑容。

天倫社是由牧師一同創立,從西元一九七二年開始服務,是真理大學歷史最悠久的服務性社團,本著回饋為出發點,利用課餘時間關懷需要幫助的人,現在固定到愛心教養院探視腦性麻痺患,也會到安老院和療養院服務;另外每學期末舉行育樂營和附近的小學生同樂,寒暑假到偏遠地區國小出隊。天倫社為提高服務水準,舉辦幹部研習課程,以提升社員能力。


社長徐偉玲談論到服務經驗,她表示,到仁濟安老院探訪老人家時,他們的家人通常很少來探望,他們主要是帶活動或和老人家一起唱歌,讓他們開心,有時會幫他們按摩,「我們每次去,他們都熱情的跟我們打招呼,每一個都像是自己的爺爺奶奶一樣,感覺很親切,有一個奶奶以前是舞蹈老師,還會教我們跳舞。」社員劉郁伶說:「他們不會要求你做些什麼,只要陪他們唱唱歌、聊聊天、畫個畫,他們就滿足了。」

徐偉玲對於服務腦性麻痺患者也有不一樣的感動,她說,他們到那裡主要是帶簡單的活動,讓他們伸展四肢,活動一下,或是幫忙腦性麻痺比較重症的患者餵食工作,有一次她被病患的嘔吐物噴得全身都是「因為病人好像噎到,吞不下去,對於那一次服務我印象很深刻。」副社長徐鈺竣表示參訪愛心教養院,讓他體認到自己很幸福,也學習到如何照顧這類的病人。

徐偉玲說:「由於愛心教養院裡比較多中度和重度腦性麻痺患者,他們的手腳會萎縮,沒有力量,有一次我參觀他們的陶藝教室,看到許多豐富多變的作品,當下有很大的衝擊,他們手都沒什麼力氣,還很認真的做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所以我認為我遭遇的困難不算什麼,都只是小事而已,藉由陶藝作品,受到他們很大的啟發和鼓勵。」

而對於服務學童育樂營的經驗,社員劉郁伶表示,雖然籌辦活動到活動當多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但看到小朋友天真無邪的笑容,發現大家一直以來的努力有了最大的回報,一切都值得。徐偉玲也談到服務的感想,她說:「服務別人很快樂,用很簡單的方式,就能讓自己也很快樂。」

照片來源:記者張芷瑄拍攝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音樂治療 讓藝術探索你的心

【記者李金翰/台北報導】對一般人來說,肉體上的疼痛不適透過看病掛號可以解決,但若是心靈上的適應不良呢?別總是忽略,試試藝術治療,運用藝術演練的手法,或許會有超乎想像的療效。

在國外藝術治療其實已行之有年,而臺安醫院的「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是臺灣第一個將藝術治療獨立出來的醫療院所。主任治療師洪進麗認為,有別於傳統治療,藝術治療利用人類崇尚藝術的本能進行治療,可說是一種特別的「療育」過程。在國外這種藝術治療早已發展成專業的醫療項目,但在台灣無論是廣度或密度都還需要發展。

在臺安醫院傳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裡,提供了音樂、戲劇、美術、舞蹈四大類的藝術治療方式,目前主要的病患為身心方面有障礙的小朋友,基本上為了保護當事人,多半採取一對一的治療方式,但也會安排病徵較不嚴重且相似的個案進行團體治療。院內闢有五間治療室,而四大類的藝術治療都各有專業的治療師;通常是由家長帶領小朋友到台安醫院諮詢,也可由其他精神科醫師或身心發展科的醫生轉介。主要治療方式則因音樂治療在臺灣的發展歷程較為悠久,也是藝術治療中心最主要的治療方式。

洪進麗說:「耳朵是一種無法關閉的感官,追求美妙的聲音則是人類的本能。」她表示,因為人無法拒絕聽覺,相較於其他的戲劇、舞蹈治療需要先結合患者本身的經驗或興趣,音樂治療可說是最直接的藝術治療方式;透過每個人的音律本能,利用欣賞音樂以及演奏樂器,也可讓難以表達出內在情緒的身心障礙者用音符寫出心聲。洪進麗舉了一例,曾經有個罹患重度自閉症的個案,一開始洪進麗也像其他人一樣無法與個案對談,但在誘使病患去敲奏鐵琴之後,個案漸漸表達出對音樂的意願,就能利用這個媒介進行治療。

一般來說音樂治療常會運用在傳統治療無法接觸到的病患身上,例如自閉症或失語症患者,這些病患通常較難真實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除了醫療之外音樂治療也可用在一般人身上。洪進麗表示:「其實一般人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音樂治療。」很多人都會用較普遍的方式自我療育,像是到KTV唱歌或是聽音樂都是比較常見的藝術治療方式,這些手法可以適度的抒發自己的壓力,或是達到投射情感的作用,對一般民眾來說,這種簡易的方式就可以達到效果,但以某些身心障礙者來說,必須透過藝術治療才能對病情有所抑制。

以一個專業的醫療科別來說,應該也要包括衛生教育及預防的功能,但因為台灣這方面的人才較少,重心都放在個案處理上。使得臺安藝術治療中心在醫療業務拓展上增加了許多難度,洪進麗還說臺灣有合格執照的音樂治療師只有二十位,但只有十位真正在線上工作,而其中又只有五位是全職的。她表示,目前藝術中心會不定期舉辦研討會及團體治療課程,希望以領航者的角色,讓更多民眾了解藝術治療,開拓醫療的更多可能。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2段424號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數位學習 創造偏鄉機會

Photo_001【記者王琬婷/台北報導】教育部從二五年開始執行「創造偏鄉數位機會推動計畫」,目前已經有一百一十三個偏遠鄉設立了數位機會中心(DOC),預計二九年全國將有一百六十八個偏鄉設有數位機會中心,以拉近城鄉數位落差。行政院規劃今年起到二一一年,再投入四十億兩千七百萬元的經費,創造偏鄉的數位機會環境。

數位落差是指擁有使用電腦及網路能力者與無擁有使用電腦及網路能力者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表現在社會面上有資訊取得不易、教育機會少、工作機會少、收入偏低等;因此,如果不正視數位落差的嚴重性,隨著資訊科技的日益進步及資源的分配不均,資訊富人和資訊窮人,包括區域、群體與組織之間的差距將日漸加大。


數位落差在世界各國政府在推動資訊化過程中都無法避免衍生,臺灣也不例外。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於二四年提出 「縮減數位落差四年計畫」,納入「數位臺灣計畫」項下,縮減數位落差的推動分為城鄉組、產業組、國際組,在城鄉組方面,由教育部擔任協調中心,計劃於四年期程中在全臺灣一百六十八個偏鄉中建立三百DOC,希望運用數位資源,結合實體輔導機制,達到實際減少偏鄉數位落差的成果。

根據行政院研考會二六年六月針對十二歲以上民眾進行的「台閩地區數位落差調查報告」顯示,教育部建置「數位機會中心」,提升了偏遠地區民眾的上網率,其中高偏遠鄉鎮由38.7%提升為45.5%,低偏遠鄉鎮由47.0%提升為51.5%;二非偏遠鄉鎮與高偏遠鄉鎮的數位落差為21.2%;二年非偏遠鄉鎮與高偏遠鄉鎮的落差為17.6%,差距縮小3.6%。

數位機會中心除提供電腦設備供民眾自由使用,也依程度開設不同課程,附近居民都可免費報名上課。安坑里安和社區的三峽鎮數位機會中心,四月開始每星期一到五晚上開設電腦課程,安和發展協會理事長翁建利表示,從開課至今,他感覺大家進步很多,有些人從不會開機到可以自己上網,大部分人都很贊同數位中心的設置,有機器設備,上課又是免費,這樣的機會很難得。他也鼓勵更多的人來上課,因為既然爭取到了這個機會,當然要好好利用,若是像蚊子館空蕩蕩的,不如把機會讓給別的地方。

三峽數位機會中心駐點人員翁書敏表示,來上課的學生各個年齡層都有,附近國小的家長會帶著小孩一起來,父母學電腦,小孩因為在學校也有電腦課,大多是玩自己的遊戲,還有一對五十幾歲的夫妻也常來,雖然學得有點慢,還是很認真地跟著老師的步驟。

DOC除了讓民眾有機會接觸電腦,也藉由學習使用網際網路,進一步帶動社區產業發展。翁建利提到一位從事台灣毛蟹養殖的居民,從開課以來每天都來上課,學會自己上網後,發現可以在網路上賣螃蟹,覺得非常有幫助。安和社區有許多人以種茶維生,他們學會上網之後,就可以經由網路向外推廣安和的好茶,外地人也可以利用網路向他們訂購,因此多了一項便利的銷售管道。

不過,數位中心的設置雖已漸看出成效,許多民眾家裡還是沒有電腦,由亞東技術學院來三峽數位機會中心授課的老師董正談表示,這裡的學生背景差異大,他在短時間內很難針對差異個別指導,而且可能因為練習不足,學生有進步但效果有限,他的建議是電腦畢竟屬操作型的學習,還是希望大家在上課之後,回家也能多練習。

地址:台北縣三峽鎮安坑里建安路64-7號﹝三峽數位機會中心﹞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長者的守護天使

【記者林宜萱/生命力導覽】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人口統計表示,台灣地區的老年人口數逐漸攀升,由西元一九九九年佔總人口數8.44到二八年佔總人口數10.25即可看出。社會變遷環境下,也造成了獨居老人人口增加,直至二六年底,列冊需關懷之獨居老人有四萬九千多人,佔老年人口之2.2,並且數字還在逐年升高。

人口結構改變已不容忽視,為此政府及民間基金會也各自設有單位為長者服務,如各縣市政府所設立的獨居老人緊急救援服務計畫。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為例,獨居老人照顧可提供長期照顧,訪視及社區互助活動等、緊急救援系統則會提供長者手錶,可自行設定不活動偵測時間,若遇緊急情況發生時,也可直接按壓手錶按鈕,通知消防勤務中心,待其收到通訊息後,會立刻派員協助長者就醫、老人營養餐飲服務則可視長者需求,提供送餐到家,或是定點送餐服務。若需其他縣市政府所提供的獨居老人服務,查詢各縣市社會局即可。


除了政府設置機構可提供老人救援服務外,財團法人「華山基金會」也提供了相關服務,此機構提供「三失」(失能、失智、失依)老人服務,在約八十個鄉鎮社區都設有服務站,提供家務及日常生活照顧服務、身體照顧服務等,都是民眾可用來協助老人的管道。

財團法人「台北市老人基金會」也是可尋求的管道之一,此機構分為五個組別,分別提供助養老人、保護受虐老人、協尋走失老人、機動救援急難老人,及老人全方位服務,在這裡也能夠找到招募志工的服務訊息,若對服務有熱誠的民眾,也可藉此機構參與協助老人。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則以全人、全程、全家、全隊為照顧失智老人四大宗旨,在失智症遽增的年代,本著天主教博愛的精神服務。本機構提供失智症照顧及護理人員教育訓練、社區服務與居家照顧,及全民推廣失智症認知教育等。

能提供協助老人的機構相當多,若還需要更多相關資訊可洽「弘道老人服利基金會」「中華民國紅心字會」「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北市私立松年長春服務中心」「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

愛心社天使 陪伴弱勢病童

Photo 【記者葉怡亨/台北報導】「我希望在那些被我關心的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媽媽的笑容。」就讀竹林中學 的學生志工錢意文,在獲得第八屆保德信青少年傑出志工獎時表示。兩年前,母親因為癌症過世,錢意文選擇加入學校愛心社,希望能以一己之力,幫助別人並回饋社會。

台北縣中和的竹林中學 今年創校滿四十年,愛心社則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學校當時成立愛心社,是為了讓高職部幼保科的學生有出外實習,接觸並照顧身心障礙者的機會。後來,則轉變為普通科同學也能參加的社團,並且由幼保科老師指導,延續幼保科的精神,利用社團時間帶社員們到學校附近的發展中心,如創世基金會明新兒童發展中心以及真光教養院,陪伴腦性麻痺和自閉症兒童遊戲互動。

擔任上學期指導老師,同時也是校內體育組長的賴建忠表示,愛心社每年十一、十二月份會舉辦校內愛心義賣,學生和老師將家中使用不到的東西捐出,由老師標價促銷。義賣的收入,則成為校內的愛心基金,透過專員向主任申請,捐給基金會,或校外服務時使用。

每年愛心義賣,除了老師和學生的愛心,也有學校附近長期合作的印刷、參考書或是便當餐點廠商,固定捐贈愛心。在義賣現場,愛心社也邀請中永和附近的社服團體至校內銷售餐點,如角落咖啡即是由喜憨兒經營的,當天所有營收,則歸他們自己所有。

愛心社的上任社長錢意文表示,擔任愛心社志工,能藉由服務的過程,感受到小朋友的熱情天真,也感受到身為志工的快樂。懂得珍惜自己,也懂得為他人著想。

錢意文的母親生前是社區的愛心媽媽,每天走路帶社區小朋友到學校上課,兩年前,因罹患子宮內膜癌過世。走的過於突然,錢意文雖然無法接受,頓時覺得失去了依靠,卻也在瞬間成長許多。她說:「媽媽那時候生病,很希望有人來陪伴她。」當時,錢意文便體會到世界上有很多人是需要被關心和照顧的,因此選擇加入愛心社,想變得跟母親一樣。同時希望看到被自己關心的人,臉上也能展露出母親當時的笑容。

此外,錢意文也持續在校內進行資源回收的工作。「每天中午,只要犧牲一些時間來協助餐盒分類回收,就可以讓學校環境更整潔。」她說,因為擔任資源回收還有環保小尖兵的工作,在班上也養成習慣,常常看到垃圾就去撿,或是幫忙分類。

對於錢意文犧牲享受的表現,賴建忠表示,學務處每位教官都一致認為相當難得。「大多數孩子都不能主動關心別人,而是等待別人關心。」因為失去母親,而引發自己對於他人的關愛,也因此讓賴建忠決定推薦錢意文,代表竹林高中報名今年的保德信青少年志工獎。

他鼓勵錢意文:「傳播喜悅,分享愛。」賴建忠說,也許失去自己的摯愛,也知道很多週遭的人是缺少一份愛,然而,若能透過傳播喜悅,分享彼此的愛,將這句話融會貫通,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得更好,將會在志工這塊領域做得更有心得,也更快樂。

不過,雖然因為擔任志工的傑出表現獲得保德信頒獎,錢意文卻透露,當時因為準備領獎資料,功課從前十名落至倒數,讓父親有些不諒解。她說,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很高,得獎雖然開心,但也期許自己能在課業和志工服務上取得平衡點。

保德信青少年志工獎第六屆得主楊順宇表示,這次因為擔任隊輔,接觸到錢意文,發現她是一個很樂觀的女孩子,雖然母親過世,加上父親對於課業的期許,但是不講的話完全看不出來,「能在這樣的壓力下還去服務別人真的很厲害。」

除了希望擔任志工幫助身邊的人,母親過世後,錢意文也希望將來能朝生物及醫科等領域邁進,研究幹細胞及當醫生救人。錢意文:「我希望將來能當醫生幫助更多人,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

照片來源:錢意文提供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北醫文化基服 為傳統穿新服

817【記者李奇瑋/台北報導】在講求資訊快速流通的年代,學童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越來越少,對社會的歸屬感也因此越來越低。有鑒於這個現象,隸屬台北醫學院的基層文化服務隊秉持著發揚傳統文化的服務理念,結合創新的手法建構教案,將傳統介紹給偏遠地區及鄰近合作小學,為傳統文化穿上一個全新的外衣。

台北醫學院的基層文化服務隊成立至今已超過二十年,曾經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大專院校社團評鑑特優以及第十三屆「十大傑出社團」。服務隊旗下分為兩種不同服務性質的營隊。「娛樂營隊」除平時假日會在鄰近小學舉辦不定期的活動,每年寒暑假也會至資源缺乏的小學舉辦娛樂營。地區的選擇則以教育部每年頒發的「教育優先區」為優先考量。另一「文藝服務隊」則選擇以舉辦「晚會」的方式,將理念與表演結合,以歡樂的方式呈現給偏遠地區的社區民眾。

北醫基服與其他服務性社團最大的差異,是在於傳統文物的保存與延續,廟宇、童玩和地方戲曲的民俗表演,這些都成為北醫基服不可取代的特色。

社長莊梓昱表示,現今大部分的民眾對偏遠地區的刻板印象就是比較傳統,但其實不然。他們只是資源來源比較有限,但不一定代表就是傳統。而現在都市國小已經慢慢開始注重傳統文化這一區塊。「因此我們社團的宗旨就是『基於我心,服務人群』,希望偏遠地區的孩童也有一樣的文化傳統學習機會。」莊梓昱說。

至於要怎麼讓小朋友接觸傳統文化又不會感到無趣。基層文化服務隊的隊員廖彩涵表示「用傳統童玩最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用傳統故事結合圖片也能一同將傳統建築介紹給大家。沒有人喜歡死板板的活動,因此我們時常還要搭配上戲劇,再讓小朋友進行討論,看表演之外更應該要有收穫。」

參與過多次晚會表演的吳思諭說:「晚會設計主軸也是傳統表演為主,大家不只要學習台語以演出鄉土劇,甚至還有鳳仙裝的走秀,最有趣的是人體布袋戲,因為當初我們不知道布袋戲的用法,只好選擇以真人演出的方式,沒想到大受歡迎。」

然而要成為基層服務隊的出隊隊員可不是這麼簡單,在出隊前不只要讓社團幹部檢視企劃案,更要接受幹部的詢問,確認其服務的決心。在通過幹部會議同意之後還要參與四天的幹部訓練,進行活動訓練,讓營隊的表現能夠盡善盡美。

隊員廖彩涵表示在加入服務隊之後,「知恩惜福」是最大的收穫。她曾經遇過一名學童,明明食量不大,但是卻因為家境問題而時常吃不飽,又不想讓別人知道。每次中午大家回家吃飯時只有他會留在營地,因為回家也沒有東西吃。「一開始發現的時候覺得好心疼,後來我跟他分一個便當吃,看他吃的很開心我卻心裡酸酸的。最後我們只好從已經很拮据的經費中,再擠出一筆錢替所有學童訂午餐。」廖彩涵說:「從那時開始,我感到其實我真的比很多人幸福多了。」

對於未來想加入基層文化服務隊的學弟妹,廖彩涵提醒說:「服務志工最忌諱就是認為自己是那個付出的人,其實我們才是真正學習的人。服務的目的是消除服務,這才是我們應該秉持的信念。」

照片來源:廖彩涵提供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苦心推廣 難扭轉負面印象

【記者楊文馨/台北報導】哪吒陣頭劇坊是國內一個融合藝術、音樂與美術的民俗藝術表演團體,曾參與二〇五年韓國安東假面國際藝術節,更於二〇六年獲選為臺北縣傑出演藝團隊,國內外各地都有相當豐富的表演經歷。

團長高志宏憑著一股對傳統廟會文化的執著,一手創立哪吒劇坊。但談起現今台灣人看待傳統廟會文化的心態時,他無奈地說:「很多人以為八家將就是壞小孩在跳的東西,我覺得對他們很不公平。」他坦言,確實有些將團做出錯誤示範,讓大家誤以為那就是廟會文化的一部分,也錯誤地將所有將團一概而論,認為它就是充滿暴力與血腥的。

高志宏認為,這些傳統的廟會習俗與文化理當被保留與傳承下來,但現今他所看到的,卻是充斥著嘻哈、韓流與哈日等外國文化。「台灣人對於這些傳統核心的價值文化卻不屑一顧,反倒是國外傳入的卻成為主流。」這樣崇洋媚外的心態,他感到相當不可思議,也為推廣多年卻終難打破外界迷失下了一番註解。

「很多人談起八家將時,就好像評論歌仔戲的心態,當你問他是否靜下心看過這樣的表演時,他們往往只有一種說法:『誰要看那個啊!』」對於這種消極心態,高志宏認為,許多人在還沒有接觸時,就以先入為主的觀念看待八家將,憑著外界對它們的理解,錯誤地將它們與媒體的形象連結。

當年因家境困苦,父母整日忙於工作,這些廟會活動便成了高志宏童年最好的記憶。「小時候,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就是這些廟會的叔叔阿姨和活動。」參與廟會活動,對他來說,是個既有趣,又能滿足幼小心靈急切需要關懷的慰藉。

然而,這個對高志宏極具意義的廟會文化,卻在國人霧裡看花的消極心態中,不斷地被曲解、貼上負面標籤,甚至建構成「跳八家將就是壞小孩」的意象。於是,高志宏決定創立哪吒劇坊,用行動證明廟會文化並非外界所設想的那樣負面。

以前曾有學校邀請劇坊演出,但因理念不合而作罷。「當初談的時候,他們希望能結合電音演出,幾次的結果下來,還是無法說服對方。」高志宏認為,這樣的表演只是一種噱頭、宣傳手法,名義上說是推廣,實質上卻只會加劇大家對廟會的負面印象。「如果演出了,人們對廟會文化是增分還是減分呢?我想,只會強化大家對八家將的負面評價依然停留在『廟會就是這樣Local』的想法裡。」

曾因演出公視「違章天堂」入圍九十一年金鐘獎單元劇最佳男配角,高志宏說:「不會因此放棄劇坊,如果要放棄,早在當藝人那一年就放棄了!」他認為,儘管許多人對廟會文化嗤之以鼻,但仍有不少人支持這樣的活動。他指出,過去劇坊一度面臨經營不下的窘境,幸賴各界善心人士的捐款,才得以讓他繼續完成推廣廟會文化的理想。

一路走來雖然艱辛,高志宏卻樂觀表示,比起世界上這些孤苦無依的老人與孩子,至少自己還有力氣去拚一拚、撐撐看。他說:「那些雖然很辛苦,但我們還有能力,我們還有能力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但這世界上有很多更需要幫助的人,他們無能為力去改變一些情況,他們才是急切需要幫助的人。」

一路走來看原運 落實原基法

814 【記者陳裕文/台北報導】原住民社會運動興起至今已有將近二十多年的歷史,回顧過往,原住民運動一路從恢復傳統姓名,到今日要求落實原住民基本法的過程,不僅與台灣民主化的過程息息相關,也都再再顯露原住民內部意識的覺醒,同時也是他們為爭取自身尊嚴的實際行動。

做為原運先驅,同時也是著名樂手的胡德夫表示,不後悔當初投入原運,每個時期都有該做的,也都有該爭取的,假如當時沒做,現在下一代就要繼續受到跟上一輩相同的不公平,如果當初的努力,能讓部落的人瞭解自己的價值,認識自己的文化,然後感到驕傲就夠了。

由胡德夫參與創立並擔任第一屆會長的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在民國七十三年成立,也成為當時最大的原住民社會運動團體,除了顯示出原住民開始邁向有組織的社會運動,也成為代表原住民同胞對於自身權利意識的抬頭,胡德夫說:「成立之前,受到許多關注與壓力,包括在當時的背景下,政府是不希望有這樣的一個組織成立,但我們覺得我們有責任去做這件事。」

隨後在民國八十七年由「原權會」所提出的《台灣原住族權利宣言》,更成為後來許多原住民運動所追求的目標與理想,在當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標性意義。

著名原住民學者孫大川說:「原權會的出現,象徵原住民開始以自己的主體意識發聲,用自己的觀點、想法,說出自己的訴求。」

同時他表示,在台灣社會解嚴後,爭取原住民權利的社會運動,如反蘭嶼國家公園、還我姓氏運動、三次還我土地運動、原住民族正名運動、反核廢運動,都代表原住民在各層面的努力。

作為原運領袖,同時也是原權會創始人之一的莫那能說:「原住民的問題一直都存在,而且得到解決的很少,我們走上街頭要得不是同情,而是不要再受到歧視,我希望我們能夠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尊重我們的文化,尊重我們的傳統,這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聯合這些弱勢的部落、族群,向主流意識發出我們的聲音。」

縱觀台灣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的背景,大多來自於他們所面臨到許多生存上的困境,包括:原住民雛妓問題、童工問題、勞工問題、就業問題、教育、醫療、保留地非法買賣問題、原住民地區經濟問題,而在九十四年雖然通過了《原住民基本法》,本應受到保障的原住民問題,如今在實際的落實上卻與理想有段差距,原住民也開始朝自治、自決,甚至更深層的文化權、教育權的層面努力。

前原民會主委瓦歷斯貝林表示,原住民傳統文化是一切的根基,即使受了再多的現代教育,接觸很多新的觀念,但是回到最基本的,仍然不能忘記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

原住民運動一路走來,不論是過去的努力或未來即將面臨的挑戰,其核心依然還是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與自身意識的結合,而相信給予他們尊重與肯定是社會大眾所應該體認到的事實,也是邁向落實原基法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

部落烽火:台灣原住民族利宣言1984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太平洋的風 原運歌手胡德夫

1108449740【記者陳裕文/台北報導】「最早的一件衣裳,最早的一片呼喚,最早的一個故鄉,最早的一件往事,是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吹過所有的全部……」對於年輕一輩的人來說,認識胡德夫的名字,是因為九五年的金曲獎,胡德夫憑著《太平洋的風》這首歌,獲得最佳作詞人以及最佳年度歌曲兩項大獎。然而,對於更多原住民運動的參與者來說,胡德夫不僅是一名音樂家,他更是原住民運動的先驅及指標人物。

從小生長在屏東大武山腳的胡德夫,擁有卑南與排灣族血統,長大後北上到了淡江中學就讀,其後更考上台大外文,同時他也開始在哥倫比亞大使館,唱著極受歡迎的各首西洋歌謠,胡德夫獨特的沙啞嗓音與真摯的情感,讓他成為當時鋼琴酒吧中價碼最高的歌手。

胡德夫表示,「最早的時候,只是喜歡唱歌而已,很多時候都沒有想到薪水多少,只要有機會,加上時間恰當,哪裡都可以唱。」

早在淡江中學時就受到音樂啟蒙的胡德夫,他發現,歌唱是他抒發情感的唯一力量,同時之後受到李雙澤先生的鼓勵,他認識到自己身為戰後第一代進入都市的原住民青年身分,胡德夫也將對故鄉濃濃的懷念,譜成創作的力量,他說:「那時候的創作,其實是看到許多原住民同胞的生活困苦,而且離鄉背井,因此我開始懂得整理自己的思緒,透過音樂記錄下這些想法。」

一直到民國七十三年發生的海山煤礦坑爆炸事件,由於死傷的絕大部分都是原住民礦工,也促使了胡德夫正式投入原住民運動,在同一年胡德夫等人共同創辦了「台灣原住民權益促進會」,並由他擔任首任會長,而每當有與原住民同胞的相關議題發生時,他更不吝於伸出雙手,如蘭嶼核廢料事件,他寫下《飛魚、雲豹、台北盆地》,希望替同胞發聲;九二一地震災變時,他更積極奔走於災區,譜寫下《Loukah!Tayal!》這首歌,鼓舞受創的泰雅部落族人重新站起來,此外他也積極參與推動「正名」、「還我土地」運動。

與胡德夫同屬最早投入原運的盲眼詩人莫那能說:「只要同胞需要的時候,他一定會到,就像九二一那時候一發生,他馬上就下去中部,他的歌聲很神奇,能撫慰人心,傳達他真誠的情感。」

胡德夫除了在國內推動許多原住民議題,他曾到維也納參加聯合國會議,也曾到日內瓦參與原住民工作組會議,這些經驗都讓他瞭解到即使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透過音樂其實還是能傳達彼此的想法,他表示:「當初到聯合國開會前,就總覺得應該要用英文唱出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感覺,所以填了一首歌,叫《Standing On My Land》,在聯合國唱這首歌的時候,我自己覺得做了一件對的事,就是把台灣的議題帶到國際上。」

與胡德夫一同參與原住民工作組會議的利格拉樂.阿烏,回憶起當時胡德夫在晚會的表演仍記憶深刻,她說:「當我聽到他唱出的歌,就像一陣陣海浪朝我們湧來,那一刻震撼了全場的人。」

胡德夫對於原運投注了他的熱情與心力,透過音樂將自己對於原住民同胞的關懷與熱誠,轉換成帶有太平洋海風氣息的音符,不但帶領原住民同胞重新思考自身的議題,也為他們在不同的場合發聲。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Easy Coffee店員的不一樣服務

Cimg4794_2【記者林裕珊/台北報導】「歡迎光臨!請問是外帶還是內用?」店員用著緩慢的語氣問道。這是在善導寺站已營業四年的Easy Coffee,很少人知道它是一間台北市勞工局補助的庇護工場。

Easy Coffee的店員都是患有精神障礙的病患,不過他們都是經過治療,被認為可以再度投入社會工作,病情是穩定的。他們懂得按時服藥,到門診醫治以及控制自我情緒。康復之友協會希望可以籍著病患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讓他們學習人際互動,自力更生。

一直在Easy Coffee進行輔導工作的吳瑋渝老師說:「其實他們與一般人最大的分別在於記憶力,專注力和應對能力不夠好,所以工作時,會產生適應上的壓力,不過只要經過訓練過程,就會有所改進。」

這裡的員工通常要接受三個月以上的訓練,才可以正式成為外場工作人員,吳瑋渝表示,訓練過程要從最基本的開始,例如跟客人講話時的語氣,與客人對看時的眼神,慢慢再到加強他們的記憶力,如記價錢和咖啡種類等等,最後就是教他們面對問題時,要如何解決。

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對精神障礙者來說有著無形的壓力,吳瑋渝舉例說:「精神障礙者常常會有幻聽這方面的問題,可能他在幫客人點餐時,客人跟他說『我要一杯熱拿鐵。』這個同時又有另一個聲音跟他說:『你今天真的好美。』這個時候他們就要懂得分辨出那一個是幻聽,那一個是真實的。」

吳瑋渝說,其實員工們的能力真的因人而異,阿華(化名)在Easy Coffee工作了三年多,他是一個很害羞的人,每次跟客人溝通時,他都不能正視客人,或正常的跟客人對答,我當時很努力的訓練他,可是當他面對客人時,又會害羞起來,眼神又開始漂移,無法專注,不過現在的他,已是店內最得力的助手,不管內外場工作都表現得很好。

在Easy Coffee快工作滿一年的小茹(化名)說:「我很喜歡我的工作,每次碰到外國人來買咖啡時,我都會很緊張,因為我要用的英文來跟他溝通,我覺得好有趣。」

來Easy Coffee的客人對於員工們都讚不絕口,熟客吳志凱表示:「一開始我都會因為他們動作太慢而感到不耐煩,當我知道了這裡是庇護工場後,明白店員反應不會太敏捷,但給他們一點時間,現在他們連我要咖啡加兩顆奶球都知道了,我最滿意他們的服務態度,十分有禮貌。」

照片來源:記者林裕珊拍攝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58號B1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安寧療護 讓癌病人脫離痛苦

111【記者林裕珊/台北報導】「死」是中國人最忌諱的,面對死亡,每個人抱著不同的態度,有些人很樂觀,有些人很消極,但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過程,就算你再不願意提起,也得順服這樣的自然律。

馬偕醫院淡水院區於一九九〇年三月成立,是台灣首間成立安寧病房的醫院。它負起了培育安寧療護專業人才使命,將正確的安寧療護觀念普及,期望喚起社會大眾對癌症末期患者的關懷與支持。安寧照顧起源於英國倫敦的中世紀,由桑德絲博士首先成立,他希望以安寧療護來照顧癌病末期的病患,使他們能夠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如何能令人有尊嚴和有品質地完成人生的最後旅程呢?安寧療護秉持肯定生命的態度,當病人面臨威脅生命的疾病時,以病患的身、心、靈三方面去評估,經過預防及緩解來改善,使他們得到完整的醫治與關懷。

於馬偕醫院工作多年的社工李閏華表示,很多病人都缺乏對安寧療護的訊息,認為安寧病房就是一個等死的地方,入住後就等於被遺棄一樣,所以大多病患都會堅拒入住。

李閏華說:「其實病患的求生意志,家屬的強烈救治意願,和延長生命的企圖都是人之常情,但當到了一切的治療都在加增病患身心痛楚時,不如坦誠接受事實,轉移一個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痛楚的方法,讓病患脫離對死亡的恐嚇,在家人陪伴下,可以安然地走過人生最後的旅途。」

接受著安寧療護的病患黃小姐說:「人皆要死,我不想死亡來臨時,有許多心願未了,其實當我知道安寧療護後,我心中還有一點竊喜,因為安寧療護,我才能好好地交辦事情。」

回想起之前接受化療時的痛苦,每晚都會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而令她無法安睡眠,黃小姐表示現在過得很快樂,很感激醫護人員對她的照顧,每天帶她到頂樓的花園曬太陽,又幫她用洗澡機洗澡。

滿足病人的意願,安寧療護認為這是對病患真正的臨終照顧,李閏華說:「曾經有一個佛教徒的病人,他的信仰是斷氣後十二個小時不能搬舫遺體,但醫院一般是停放兩小時,所以病患因為此事不安心,最後安寧中心的謢理長答應了病人的要求,病患因此得到了信仰的平安,平安地等待那一刻的來臨。」

地址:台北縣淡水鎮竹圍民生路45號

照片來源:記者林裕珊拍攝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走出同窗 迎向陽光

【記者薛景鴻專題報導】二00五年的中秋夜,一群同志朋友到宜蘭蜜月灣參加一場海灘舞會,熱鬧中在眾人的起鬨下,其中的兩個男生擁吻起來,突然有酒瓶飛過來,接著就有幾個陌生人衝過來,連罵好幾聲,雙方起了衝突,場面混亂中,一位同志被石頭砸傷頭部。

這是其中一位同志阿育親身經歷的故事,阿育又說:「現場警察目睹卻沒阻止,只是不斷的詢問受傷朋友要不要提出告訴,後來警察表示他沒辦法保護同志的安全,建議他們快回台北。」阿育感嘆的表示,也許這只是一件單純的暴力事件,但當你以同志身份,在街上與愛人接吻、擁抱,卻遭到他人毆打,就是很明顯的歧視。


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現今台北市每年一度的同玩節,讓同志議題可以攤在陽光下討論,數千人浩浩蕩蕩湧上台北街頭,台北同玩節和同志遊行,成為台灣同志重要的年度盛事。然而,出了台北,同樣的聲援行動,在台北地方法院得以較為完整地表達,但晶晶書庫販賣男體寫真被控猥褻案,在基隆地院開庭時,卻派出大批警力舉牌驅散,阻止了同志團體的聲援相挺。難道對待同志只是城鄉差異嗎?王蘋說:「即使在台北市,在不同的職場、家庭、公共場所,每一個同志要面對的是不同的挑戰並承受隨時被人發現身分的壓力。」

目前任職於台北某研究機構的小草一直忘不了高中老師傷害而留下了陰影,他說:「高中起來唸課文時,老師聽完露出鄙視的眼神,然後嘲笑我的聲音像女生,全班就哄堂大笑,那時我很想挖個洞躲起來,之後我變的很沒自信,唸課文都故意壓低聲音,深怕被人笑是娘娘腔。」小草表示當年把這些悶氣忍住了,只是不想引起紛爭,也不想去責怪當年笑他的老師,只是想分享一點點經驗,更慶幸自己沒因為遭到歧視而想不開。

今年二十六歲的阿天表示在高中的時候帶男友回家被父母發現,父母的反應很大,認為阿天一定得了精神病,便帶他去看精神科,還因此與父母吵了好幾次,父親甚至說如果阿天跟一個女生結婚就送他一棟房子,後來父母雖沒有贊成,但畢竟是自己兒子,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阿天說那時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還有想離家出走的念頭,現在想想,身為同志不是一種病,也不是一個錯誤,為了性向與父母決裂不值得,阿天也勸告同志不需要為了迎合父母就逼自己喜歡女人,不但活得不快樂,也是一種看不起自己的行為。

對學生海外志工團的省思

【記者黃惟伶/生命力導覽】近年來參與海外志工服務的機會增加,學生參與海外志工服務成為了一種趨勢和風潮,甚至有許多學生海外志工團的出現,雖然志工服務往往是出於幫助他人的善意,但隨著這些志工團的增加,學生海外志工的素質參差不齊,讓不少人開始對這些學生海外志工的服務提出質疑,部落客也紛紛發表了他們對於學生海外志工團的看法。

對於學生海外志工團是否對當地有實質的幫助,許多部落客提出質疑,認為學生海外志工團去旅遊的成分遠超過志工服務,也有人認為學生專業度不足加上對當地背景不了解,這樣的服務對該地具體的建設貢獻不了多少。

身為TOPS(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一員的部落客regis1004為例,他在「海外志工,你及格嗎?」一文,對學生海外志工團在海外的行程規劃提出質疑,他讀完某大學學生二度至柬埔寨服務的紀錄,卻發現「第一個週末就是旅遊..旅遊..還是旅遊,寫旅遊紀錄比寫工作紀錄更加地詳實且引人入勝」他寫道:
不是說旅遊不好也不是說已消費方式刺激當地經濟不好,只是挑什麼時間點、以什麼方式都需要三思,也別忘了此行最主要的目的以及你打著什麼樣的名號去到當地的,該花多少努力、多少心血、多少時間去做你們最初訂好的目標,我想只有你們最清楚....
擔任在海外接待志工團的工作者Sam於「2007接團心情」文中也談到,要舉辦海外志工團的成本實在比起在台灣進行服務學習實在要高上許多,更何況效果和品質還未必要好,他提到帶團的情形: 
想起,當第四團即將返台前兩天,我不經意問起:你們知道在邊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難民或移工嗎?!除了兩個已是第二次來的學生還能說上幾句外,其他人就只能支支唔唔…
因此他質疑,學生對於海外服務的背景沒有了解,這樣的海外志工服務是否
「只是將『台灣的夏令營活動搬來海外上演一遍』呢?」
部落客yagu252596一開始對於學生海外志工充滿質疑:
我認為學生的專業素養有限,對該地的具體建設其實貢獻不了多少;且大部分地區盤根錯節的社會、經濟問題,都需要對該地的深入了解以及長期的規劃耕耘才能做出最有效率的解決之道;加上到海外服務的交通、食宿等開銷大增,怎麼想都覺得不符合效益。
 但是經過一場海外志工分享會,他的想法有了轉變: 
假如這一個月的生活能夠帶給我們心智上某種程度的成長,使我們成為更負責任、更能包容不同文化、更願意設法改善他人處境……的青年,讓成員的健康帶動社會整體的進步(雖然這實在不太容易),那麼社會所投資到這個社團身上的物資、經費等就不算白白耗蝕。
然而,雖然有不少部落客對學生海外志工團提出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參與海外志工服務可以拓展視野,並獲得服務學習的機會。「短期國際志工服務,開啟普羅大眾參與國際議題的契機」這篇文章對於海外志工服務給予了肯定的態度: 
開發出適當的短期國際服務方案,並持續性地推出,甚至也積極結合具有社會企業責任的業者,讓此種具有公益性質的旅行行程,更加經濟與具有質感,則不僅有助於提升旅行的層次,讓國際間頻繁的旅行不至於成為環境生態的浩劫,也可以讓不得不然的消費行為本身,自然成為日常公益循環鍊的一環,如此公益不再是特定人士刻意為之的行為,而是普羅大眾可以參與國際議題的契機。
邊境盛開的數位花朵 ──泰緬美索的電腦啟蒙營」也藉由報導學生的志工服務,寫出學生海外志工「服務別人,成就自我」的精神: 
很高興能看到來自台灣的新生代,主動走出校園去探索更寬廣的世界,在公益服務中茁壯成熟,同時讓世界看到台灣除了擅長製造高科技產品以外,更願意以數位技能的優勢來服務發展中國家,使整個地球村多一點美好。
除了對學生海外志工提出質疑和肯定的意見外,也有許多部落客發表了他們對學生海外志工的看法。jasonchang「簡記 八分之一環球與海外志工思索」對於學生海外志工的服務表示: 
談論到關於先工作或畢業之後找志工的事情,學生容易理想性高以及太過熱情,反而是一種障礙,工作之後會比較熟悉做事情的方式,但工作之後便比較難在出來當志工...這也是矛盾之處,所以多準備一些專業以及調整要出來時的心態才是比較重要的地方。
非營利工作者yvonne5752在「從海外志工到非營利工作者」文中寫道: 
人道援助,可以值得世人的尊敬與欽佩,只是在國際志工服務上,初次參與之時,往往參與體驗和被服務的機率,要比實際提供使當地民眾受益的服務,來的高出許
多。事實上,這是一門考驗著耐心與耐力的長程參與課程,只有願意投入時間了解和傾聽,尊重當地生活民情,才有可能開始打開一個互惠的服務機會。
此外,對於學生海外志工應具備的條件,rainboy的「從事志工服務,需要「專業」嗎?」文中也有詳細的論述,他認為從事志工服務仍需要專業,但沒有相關背景的青年當然也可以投入參與志工的行列: 
任何有心投入志願服務的朋友都能夠投入參與,沒有相關背景的資歷也能夠從事服務工作,只是在投入之前,心態是否所有調整,對於相關知識的充實是否已經做好準備,這些都是專業養成的一部份,實際的服務更是專業養成的一部份,投入的越深越需要更多「專業」,對於參與服務工作層面的深淺,亦會有其對專業需求的高
低。

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振聲志工隊 落實環保教育

6【記者葉怡亨/台北報導】「給路人一個微笑,使人開心就是做志工了。」曾任振聲中學志工隊的魏婉華,她,想要做一輩子的志工。受到國高中時期學校老師的影響,對於志工,魏婉華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談到振聲中學志工隊,魏婉華表示,自國小開始受到慈濟人老師的影響,從課程中學習的證嚴法師靜思語和見苦之福的影片,讓她懂得當個手心向下,樂於助人的人。國中開始對志工有興趣,便參加校內志工隊,直到現在,仍持續著志工生涯。

振聲志工隊今年成立第十年,由目前已退休的老師盧敏惠一手創立。現任指導老師李正秀說,志工隊隊員以校內國高中部為主,主要推動校內環保,協助維護校園環境和資源回收的分類指導。另外,也有保健組在健康中心擔任小志工,作為護士阿姨的小助手。

李正秀表示,志工隊推廣環境保護頗具成效,過去曾獲得兩次環保署推動環保有功學校獎,而從二〇〇四年開始,也持續獲得保德信青少年志工獎的服務教育楷模獎。

除了平日的校內環境秩序維護,振聲志工隊也利用課餘時間走出校園,協助社區鄰里推動環保相關工作,並到附近的養老院和育幼院服務,進行仁愛活動。此外,學校也會接受公益團體及縣政府的來文,出動小志工服務支援。

推動環保獲得口碑的振聲志工隊,其實有著一套相當完整的管理制度。除了將志工們分為一般志工、小隊長、副隊長和大隊長的分層管理領導外,也在每日定期稽核志工的表現,以進行期末嘉獎和升職的依據。

曾任小隊長的謝政均:「紀律雖然嚴格,可是從志工隊學到很多。」他表示,在多年以前還沒有志工這兩個字,只聽過義工。而振聲志工隊的創新,以及盧敏惠老師提供的豐富環保知識,也讓謝政均相當感謝,表示這是一個啟發人生志工生涯的最好經驗。

李正秀表示,加入振聲志工隊不需要什麼特別條件,「只要一顆熱忱的心。」透過網路公告和幹部訓練的宣導方式來招募新生,李正秀說,只要父母簽下入隊同意書,即是振聲志工隊的一員。

此外,李正秀提到,雖然大部分的父母和老師對於志工隊都很支持,然而因為是私立學校,有部分的家長仍較注重孩子的成績。面對此情形,李正秀表示,會先了解學生想法,讓他們知道該注重和修正的是哪部份,再和家長溝通。除非課業嚴重退步,才會建議學生離開志工隊。

在振聲志工隊服務五年多的魏婉華表示:「曾有過迷失。」她說,加入志工隊剛開始,覺得自己叫人家垃圾分類很厲害,後來才發現工作應該是要指導同學分類,分享環保的重要性。她表示,做人做事不能迷失自己的定位,也要知道「志工無所求」,能付出要感謝人家給我們這個機會。

對於志工隊的孩子們,李正秀說:「他們實在是太可愛了!」有熱忱的心會感染影響到其他人,希望這種精神能長長久久,並且帶到社會上影響更多人,使環境更好。

照片來源:魏婉華提供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李志偉的福音戒毒經驗談

【記者洪昇緯/北縣報導】晨曦會志工李志偉,過去曾經吸毒十一年,直到加入基督教晨曦會,才斷絕了身體跟心理的毒癮。加入志工的行列後,幫助進入教會的毒癮者戒毒。而他也因為晨曦會從吸毒的人生中找到新的目標,目前正在努力攻讀神學院。

談到過去吸毒的經驗,李志偉說:「開始的原因都差不多是那些啦,都是別人有意無意慫恿,自己因為好奇就去嘗試吸毒。」李志偉過去吸食安非他命十一年,中間戒了又吸,吸了又戒。「一定有試過要戒毒啊。進去醫院裡面戒,醫院幫你打針、要你休息,但最多只能戒除身癮。」


李志偉說,毒癮者的心態,都是想要戒除的,自己也這麼想,也試過各種方法。李志偉也曾經逃離自己原本居住的環境,但是他說:「就算離開原本的圈子,到另外的環境還是很快可以搭上線。」李志偉表示,毒品氾濫,取得毒品的管道其實很多,心癮一來,就會想去找毒,也很快可以找到。一再惡性循環的結果,讓李志偉出了很大的狀況。

吸毒到了後期,李志偉除了吸食安非他命,還跟海洛因、安眠藥等混用。結果後來精神錯亂,被家人送入市立療養院﹝現松德院區﹞。被醫師診斷為精神錯亂的李志偉,昏迷了一個多月,這期間沒有任何記憶。「當我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在療養院,旁邊都是精神病患者。我才想到,我的人生不能這樣下去。」李志偉在生了這場大病之後,經過親友的介紹,決定要到晨曦會戒毒。

晨曦會的福音戒毒是完全免費的。主要是成立一個獨立自主的戒毒村,毒癮者入村之後,由接受過晨曦會門徒訓練的過來人進行照料。解除身癮之後,安排各種課程,進行各種心理層面的輔導,再經由信仰堅定戒毒者的信念。最後再輔導出村之後的生涯規劃。



李志偉說:「吸毒的到晨曦會是最後一步啦!因為來晨曦會戒毒是最困難的。到戒毒村至少就要一年半耶!」晨曦會不靠藥物,靠著自身的心理跟信仰幫助戒毒,對於吸毒者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李志偉說:「吸毒的人都有一些特質,喜歡逃避、抗壓性很低、喜歡投機取巧。」所以吸毒者進入晨曦會需要面對事實,還有長時間的毅力來戒除。李志偉說,一年半的戒毒時間真的有他的必要性。進入晨曦會之後,現在自己已經徹底對人生改觀,並且改變自己逃避現實的特質,解除心中的毒癮了。

晨曦門徒訓練中心主任申耀斌牧師說:「我是堅決反對美沙冬療法的。」晨曦會一直以來是反對各種藥物戒除毒癮,晨曦會的信條是「不靠藥物,不憑己力。」除了不用藥物之外,不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靠信仰。

然而這卻不是簡單的工作,晨曦會總幹事劉民和說:「幫助戒毒的工作是一個厭煩性的工作。」申耀斌說:「這是一份高投資低報酬的工作。」申耀斌在晨曦會工作二十餘年,他表示,晨曦會戒毒的成功率只有兩成,但已經是非常高的數字。美沙冬替代療法,終究是以二級毒品美沙冬代替一級毒品海洛因,這樣的療法違反了晨曦會的信條。

另一方面,申耀斌說:「和吸毒者相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的思想跟一般人不同。」申耀斌說,吸毒者多疑且負面思想很重,還有對人群不信任感,都令戒毒工作的輔導人員承受很大的壓力。而且回鍋重新戒毒的人也很多,這樣的情況讓他感到無力。但申耀斌表示,福音戒毒的重點就是利用信仰來戒毒。同時對於輔導人員來說,從事這份艱難的工作,信仰就變成了動力來源。這就是所有人員需要「不憑己力」,憑藉信仰,執行戒毒以及輔導戒毒最大的原因。

福音戒毒反對使用藥物替代療法,對於美沙冬療法法案通過之後表示,依然會依照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繼續輔導需要戒毒的毒癮者。

地址:台北縣永和市保福路二段23巷37號

利用部落格作公益 傳播力量大

87【記者羅雨函/台北報導】如何利用部落格來作公益?聯合勸募協會公資部主任胡玉芳說:「接觸部落客。」利用網路活動號召部落客的力量,來推動公益。

第四屆網誌青年運動會從八月三日展開,上午第一堂講座主題為「從Web 2.0開始,如何利用網路、部落格作公益?」,邀請到了聯合勸募協會、台北市行無礙資源發展協會、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和「我們的希望地圖」團隊來分享如何運用部落格的力量促進非營利傳播。

聯合勸募協會公資部主任胡玉芳說:「我們只是剛開始的運用,但是希望分享這剛開始的經驗。」她表示因為協會主要捐款族群為二十五至四十五歲的民眾,為開發更年輕的族群,並增加知名度,所以接觸部落客族群,讓部落客一同參與協會活動。

聯合勸募所採取的行銷策略包括了與部落格畫手四小折、毛毛蟲合作,吸引網路點閱量外,也舉辦了網路活動「把愛告訴他(她)」,來支持家庭照顧者,讓部落客參與留言打氣、部落格貼紙轉貼以及轉寄好友等方式,藉由網路及部落客的力量,達到效應。

其他三個分享單位也利用網路和部落格的高流動率及傳播率,達到高知名度。行無礙資源發展協會總幹事許朝富獨自負責行無礙網站及部落格,並利用網路的相關功能,包括了RSS聯播國內國外訊息、與Google map合作的行無礙地圖,詳列無障礙資訊。

曾擔任第一屆陽光公益獎的評審卡繆也分享了用創意聯結網路的行銷手法,「網路上的好兄弟很多。」善用網路進行公益與分享,吸引部落客一同參與,並把活動散播出去。

「我們的希望地圖」團隊也在今年總統大選期間建構一個網路平台,邀請公民上網寫希望,在十八天內就邀請到了五十六位共同發起人,並有二十二個協辦單位加入實體傳播,展現了網路傳播的力量。

圖說: 聯合勸募協會公資部主任胡玉芳

照片來源:記者羅雨函拍攝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長潭第二春 觀光休閒漁村

【記者戴湘穎/台北報導】基隆長潭社區為典型漁村聚落,近年來在社區營造上不遺餘力,整合社區資源,積極開拓漁村第二春,將當地特色與觀光休閒做結合,推動「休閒漁村」觀光產業,為長潭帶來新的經濟發展。

長潭社區是緊鄰漁港的漁村聚落,早年當地居民大多從事漁業,以捕魚維生,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當地產業逐漸沒落,年輕一代外移至其他地區尋找工作。而長潭社區發展協會於一九九六年成立,目標是利用地方特色,結合社區資源,開創「休閒漁村」觀光產業。

現任理事長張淵詳,於二〇〇四年開始接任,積極推廣「休閒漁村觀光產業」,目前除了開發風味餐館、露天咖啡之外,未來計畫建立一個漁村體驗館,讓觀光客到這來體驗當地的漁村特色,體驗館內的活動目前還在規劃當中。

張淵詳表示,「不過預計會有造船DIY、手工藝品製作這兩項活動」,造船DIY是指讓觀光客親自建造木舟,因為長潭在早年有手工造船產業,但因為社會需求減少而沒落,所以希望藉由這個活動,除了讓觀光客感受漁村的生活,也能恢復造船工藝。另外手工藝品製作則是利用當地資源,讓觀光客體驗動手做的樂趣,像是海藻壓花、人工琥珀等。

長潭社區發展協會每年舉辦各種活動,最大型的八月「漁火節」,免費提供風味餐讓居民和觀光客享用,另外還有藝文活動,請各式各樣的音樂團隊來表演,而另外還有一些節日慶典活動和創意活動,像中元節的放水燈、中秋節的社區烤肉,創意活動則有跳蚤市場義賣會等。

張淵詳表示,目前長潭還在努力發展觀光業,希望能夠讓觀光客體驗海洋漁村的風情,並且將當地漁村特色推廣出去,為長潭帶來觀光人潮。「能夠回饋社區,為社區盡一份力,我感到很欣慰,未來期盼長潭能有更好的發展」。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假日農夫 自己種菜自己吃

85_2
田間實作
【記者廖芷妍/台北報導】炎熱的太陽下,有一群人正樂此不疲的在農園裡種菜、翻土,他們是新莊社區大學「社大農園,大家一起來種菜」課程的學員。儘管農園附近工廠林立,路上來往的都是貨車,也澆不熄他們對有機作物的熱情,每隔一週就到位於泰山鄉中港西路的這塊「綠洲」耕耘。

踏著碎石子走進農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叢叢綠葉,這裡是農園中的「生態園」,裡面擁有各種豐富的植物、動物,可以維持生態平衡,也為農園引來許多蝴蝶。再往裡面走,則是一畦一畦劃分整齊的菜園,每塊地都由一名學員認養,學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或觀賞植物來種植。菜園的後方還有一大塊佈滿芒草的荒地,講師林俊育表示,那是他們之後的目標,必須慢慢開墾、整理,把它納入菜園的一部份。

林俊育投入有機農業耕作至今已有二十年,除了在新莊社大開課外,他也與主婦聯盟合作,在陽明山的生態農園裡教課。十堂室內課程,加上隔週八次的田間實作,這門課就是理論搭配實務,吸引大家來種菜。

室內課程大部分都是教授純理論,帶領學員認識蔬菜、肥料的種類及栽培要點等,讓學員在正式栽種前,先有初步的知識。學員李水勝表示,林俊育常常看大家聽不懂理論,都會簡化內容,從頭說起,對於學員可以說是盡心盡力指導。

另外,由於都市人對農耕沒有經驗,所以林俊育對於農耕實作有他特別的教學方式。一開始他會先教大家基本耕作,告訴學員要如何開始、怎麼開始?「要先挑起學員對農耕的興趣,不讓他們在起頭就太勞累,這樣才能順利把他們騙進來投入這個工作。」林俊育笑說。

接著他讓學員自行認領一塊地,每個人種植不同的蔬菜、水果及花卉,種植過程中遇到困難,他都會進行個別指導,只要一有時間,他也會帶領大家互相觀摩每個人的種菜情形,分享他們的種法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正,並分析他們的優、缺點,讓大家從分享中學習,從分析裡累積經驗。「目前最高紀錄是一塊約一坪的土地同時種十三種以上的植物,希望他們種得越多、越豐富越好,這樣菜比較不會生病,也能免除病蟲害。」林俊育說。

種植有機蔬菜,土壤及肥料很重要,因此每學期課程必定包含製作有機肥料。學員陳永宗表示,由於外面購買的有機肥料成分自己無法掌握,很怕買到含有重金屬的有機肥,所以老師在學期開始都會教大家做堆肥。

做堆肥也有大學問。首先,先將木屑、米糠及豆粕調比例,再把乾又輕的木屑倒在最下面,最重又濕的豆粕或咖啡渣放最上面,就像三明治一樣,一層夾著一層,這樣比較容易混均勻。接著將水倒入原料中,一邊均勻潑灑,一邊不斷翻攪,直到肥料有溼度又均勻,最後再覆蓋塑膠布就大功告成。但除了上述步驟,在塑膠布覆蓋過程中,必須每隔兩星期就翻一次原料,大約要經過三到六個月發酵才能使用。

除了肥料天然,他們也強調不灑農藥滅蟲。林俊育表示,蟲能抓到就抓,如果抓不到就只能放任牠們去吃。但比較能夠放心的是,這座農園就像一座迷你型的生態園,除了有大家種植的蔬菜,農園裡也有許多青蛙、蟲與各式各樣的生物,所以一定能達到生態平衡,讓它們自由淘汰。

菜園裡,大家一邊揮灑著汗水,一邊努力的種菜、拔雜草卻沒聽見有人喊累。陳永宗滿臉笑容的說,會有務農的想法是因為自己工作不順利,身體也因為長期工作而越變越差,來學種菜不僅心情變得開闊也能鍛鍊身體。未來學得一身技藝後,想自己開一座農場自給自足,可以種菜、送菜給鄰居,也能提供親朋好友一個假日的好去處。

李水勝則表示,他本來就常在自家頂樓種菜,來到這裡學習後,「腳踏實地」的感覺更令他有成就感,而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初和老師、學員一同開闢這座農場,割芒草、撿石頭,從無到有,大家都很感動。

「每個人在農場裡做的很苦、很累,但是也很高興。」林俊育笑說。未來他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人能將農業納入大家的生活,可以把農場當成運動、休閒的場所,也能「自己種菜自己吃」。

攝影:廖芷妍

2008年8月3日 星期日

不只是美術 而是孩子的真心

【記者李金翰/台北報導】成立許久的大安婦女服務中心,很多年前就開始致力於兒童及婦女的藝術治療活動,每年幾乎都會針對曾接受或目睹家暴的孩童開辦藝術治療活動。服務中心的督導王海玲表示:「希望可以用藝術治療的歷程來增加這些孩子的自信心,並促進他們人際關係上的發展。」

藝術治療活動通常以團體方式開辦,不僅能夠培養孩子們發展正常的人際關係,也能藉助團體的約束力,自主性的產生制衡行為,讓孩子更容易產生認同;並透過同伴的學習歷程,加強治療的效果。團體治療時,會考慮個案彼此的差異性,差異性小的團體,不僅在治療過程上會比較順利,個案間也比較不容易起衝突。

來參加治療團體的兒童多半是社工轉介,較少由家長主動報名,團體進行的方式以八人成員為主。王海玲表示,曾目睹或接受過家暴的兒童,在日後人格發展上通常會呈現兩種趨勢,一種合理化過去家暴的行為,出現暴力傾向,並在後來的人際相處上顯現出來;另一種則是缺乏自信,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主要負責治療的諮商師蘇巧玲,曾在美國長島大學拿到了藝術治療的學位,目前擔任明湖國中的特教老師,也利用自己的專長在許多的治療團體服務。在這個兒童藝術治療團體當中,蘇巧玲主要採用的是傳統認知的美術治療。她表示不同特性的媒材,正好可以配合不同個案的需求,像是比較具有操控性的孩子,就比較適合用粘土來進行輔助。治療流程上,會讓兒童們先使用當週安排的媒材創作,作品完成後再進一步針對特別需要輔導的兒童做訪談。

蘇巧玲說:「創作本身就是一個藝術治療的歷程。」她認為直接以創作的模式來進行溝通,會更容易突破兒童的心防,達到治療的效果。因為相較於成人,兒童較難進行言語諮商,但透過圖像或戲劇模式做表達就顯得容易許多。例如透過繪畫方式,無論從構圖或是用色上,都能夠反射個案的心理狀態。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雖然會跟兒童進行討論,但主要還是以繪畫等美術方式進行評估。

蘇巧玲也表示,很多家長剛開始同意讓孩子來參加團體時,多半都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但當小朋友用強烈的顏色以及構圖來表現家庭時,常常都讓家長們感到驚訝。其實小朋友無時不刻都在學習身旁每一個大人的行為,即使再微小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影響。

地址:臺北市延吉街246巷10號5樓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福安國中藝陣社 賣力擊出掌聲

83【記者楊文馨/北市報導】下午四點多,籃球場上傳來陣陣響亮的擊鼓聲,幾名學生圍在大鼓旁,看著老師耐心示範,手也跟著節奏動了起來。他們是福安國中藝陣社的團員,在哪吒劇坊團長高志宏一手帶領下,曾多次代表學校演出。在這裡,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在這裡,他們學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經驗與成就。

進入藝陣社已有三年時間的社長潘韋豪靦腆地說:「自從進入社團之後,從小高老師身上學到很多。」台上的經驗,讓他勇於表達自己,不再畏懼;身為社長的他,學會主動關心他人;在小高老師不斷叮嚀下,他也逐漸學會完成大人們交辦的事情。

高志宏表示,以前的韋豪是個滿害羞的人,面對不熟的人總是沉默相對,跟幾個較熟的人又難掩飾情緒,直接用行動表達不滿與憤怒。但加入藝陣後,他變得積極、成熟許多,社內一些活動都由他規劃與安排,社員間的聯繫也由他負責。「比起以前,他確實有改變了一些。」他認為,也許改變並不大,但卻是非常難得的。

談到外界對八家將仍存有負面印象時,潘韋豪僅以簡單一句話回應,「跳將的孩子不會變壞。」他認為,外面的人因為不了解,也不曾參與類似活動,才有這樣的想法。因此,他期盼更多人能夠開擴心胸,用心去了解這些廟會文化。現已是國三生的他,希望未來能成為哪吒劇坊一員,繼續向小高老師學習。

創建藝陣社不遺餘力 社工王秋玉積極推動

「當初學校對這群學習意願較低的孩子感到頭痛,實在不曉得該如何教導他們。後來,發現他們都有喜歡參與廟會活動的共同特質。」學校社工王秋玉提到創社動機時表示,最初學校的做法是嚴禁學生參加陣頭活動,避免他們因此翹課、逃家和互相鬥毆,但孩子參與意願卻絲毫未減。

王秋玉表示,由於學校所處社區屬於傳統社區,社區中常有廟會慶典活動,有些學生長期無心課業學習加上家庭功能不足,便容易主動或被吸收加入陣頭組織,從中獲得認同、成就與安全感。她指出,由於這些地方陣頭素質參差不齊,雖然有些陣頭會管理與約束孩子的言行,帶給孩子正面的影響,但部份頭人﹝即陣頭的領導者﹞本身行為和認知上已有偏差與觸法疑慮,無形中便成了孩子的模仿對象,甚至鼓勵孩子遠離家庭與學校,讓這些天真的孩子成了為該陣頭表演活動的生財工具。「站在家長與老師的立場,當然會反對他們參與這類的活動。」

談起成立社團原因時,王秋玉說,在實地參與孩子在陣頭裡頭的活動,了解這些活動對他們的吸引力,也審慎評估成立社團的可行性。「和他們一起參與陣頭活動後,看到的是,原先吊兒啷噹、嘻笑怒罵的樣子,在陣頭演出時卻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嚴肅而認真的臉。對他們來說,這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所以他們才願意去嘗試、付出。」為了搭起這座學校與孩子溝通的橋樑,王秋玉遂積極尋求學校與家長的認同,在不斷遊說與討論中,終於如願成立藝陣社。

對她來說,當初成立社團主要目的為尋求一個溝通管道與媒介,以貼近瞭解這群需要高關懷孩子的需要。「建構一個專屬的舞台讓他們能夠從藝陣社裡頭,發覺自我價值與能力,希望藉由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輸送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認知,並為自己而願意有改變偏差行為的內在動機。」

此外,她也特別提到,除了擊鼓與獅陣教學,也規劃其他輔導課程如郊遊、騎腳踏車、聚餐、彩繪臉譜和辯論等活動,藉此拉近彼此距離,也讓孩子更感覺參加社團的好玩。「去年在辯論比賽活動中,讓正反雙方討論參與廟會活動的好壞。透過這樣的課程,可以讓我們讓了解他們的想法,從中去澄清引導和建立正確認知。」

成立至今四年餘,社團已接演數十場的表演活動,在校內外建立名聲,無論是校內大小活動、在地社區元宵中秋節活動,鄰近學校的體育表演會或受邀參與台北市孔廟的典禮表演等,均獲得熱烈掌聲。成功表演的經驗累積,的確讓孩子展現自信的笑容。

「也許社團現今仍存在不少需要學校與指導教練雙方共同克服的問題,但過程中它曾發揮對孩子正面影響的功能暨價值仍是不容否認的。」

成立至今 質疑聲浪不斷

指導老師高志宏無奈表示,有些學生原本有意願進入藝陣社學習,卻因家長和導師反對只好作罷。「每次練習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學生站在一旁遠遠地看著我們。」儘管舉辦多次說明會,積極釐清外界刻板印象,但老師、學生和家長仍存有疑慮,甚至有家長反問「學這個有什麼用」、「對未來有什麼幫助?可以當飯吃嗎?」

輔導主任陳洋興說:「當初已考量多數家長及外界觀感,僅安排擊鼓與獅陣的課程內容。多數人仍持舊有觀念看待。」他認為,近年來社團確有經營上的困難,一部分除了來自於最早一批熱衷參與廟會的學生畢業,另一項原因則是舊有觀念仍無法突破。「學校有心推廣,但面臨到的問題實在太多了!」

搜尋藝文資訊一點也不困難

【記者簡珮津/生命力導覽】藝術包含表演藝術、視聽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網路上有各類藝術活動資訊,民眾想看表演只需要上網搜尋即可找到豐富資料,不必擔心找不到表演資訊。

表演藝術聯盟成立目標則在於提供政府與表演藝術界的溝通管道,促進台灣藝術環境發展,更進一步拓展國際文化交流。網頁中有藝術研習營、座談會及許多藝術團體的表演資訊,所提供的資訊東西方兼容並蓄,例如台灣傳統布袋戲、西方樂器演奏及日本傳統音樂等表演,近期的發布的表演資訊有非常相聲系列-逗你沒商量,並提供表演團體的連結資訊,如「古名伸舞團」、「頑石劇團」等。

另外有專門為青少年開闢的網路藝術平台─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提供對表演藝術有興趣的青少年一個交流管道,網站內建立了青少年社團、表演藝術團體的資料庫,收集了許多藝術團體、學校社團的連結網頁,如「黌樓劇坊」、「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世紀當代舞團」等。表演種類有戲劇、舞蹈、熱音、熱舞,讓各個團隊有一個曝光管道,同時讓喜愛藝術的民眾接收更多藝術相關資訊。此網站不僅提供各團體表演相關資訊,還會邀請藝文界人士提供資訊,藉此讓民眾接收藝術表演的相關知識。

傳大藝術同樣有許多各團體的表演資訊,此公司成立目的在於「推廣精緻藝術普及化,拓展國人文化視野」,引進許多中國和外國表演團體來台表演,近期表演有「烏克蘭兒童合唱團」、「力晶2008藝文選粹 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 」、「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另外,還會介紹過去曾在台表演過的團體,如「顧德曼獨奏會」、「普雷特涅夫與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斯洛伐克國家舞團《路尼加》 ~魔鬼小提琴樂隊現場伴奏 」等。

也有以地方文物為重心的網站,文建會即是以規劃、推動地方文物建設為重點,提供的資訊以台灣文物展覽為主,例如臺中縣太平古農莊常設展。若對於展覽內容有興趣,可以在網站中連結至年代售票網兩廳院售票網購票,近期演出有掉進色彩的王國「紅城.日不落」英國特展等。

年代售票網頁內有各種藝術表演資訊,提供藝人明星演唱會、舞蹈表演、電影影展、畫展及舞台劇的相關資訊,主要表演內容還是以明星演唱會為主,近期有演唱會有「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2008亞洲巡迴音樂會」、「黃大煒_第六種感應演唱會」等,舞蹈方面有2008獨領風-肚皮舞孃」、「仲夏夜狂享曲」等,另外有線上訂票服務,若有想欣賞的藝術表演,可立即在網路上訂票,不需要到活動現場排隊。

表演藝術資訊不只來自電視廣告、平面媒體,更來自網路,喜愛藝術表演的民眾可從網路得到許多相關資訊,沒有管道發佈表演資訊的團體,也可藉由網路發表表演資訊,團體間甚至可以做進一步交流。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東吳幼幼 守護幼童的天使

82【記者張芷瑄/台北報導】東吳大學幼幼社本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來服務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國小生課後輔導、唐氏症、自閉症、腦性麻痺、發展遲緩的兒童均是他們的服務對象,期望藉著幼幼社的服務工作,喚醒大家對孩童的關注,共同為社會的和諧與幸福努力。

幼幼社成立由於東吳學生鄭文標會同了數十位同樣具有愛心的學生,藉由對兒童、孤兒的關切,希望能從基層工作著手,因而在 一九七一年四月十六日創立幼幼社。目前幼幼社有四支課輔隊,分別是體惠、三玉、忠義和明新,其性質各有不同;體惠和忠義是在育幼院院內幫小朋友進行課業輔導,三玉在台北市立三玉國小位小朋友上聯課活動,明新是在發展中心內幫助有障礙的小朋友。

除了每星期的服務外,各個課輔隊每個學期都會辦一次戶外教學,帶小朋友到戶外走走或進行社區服務等。暑假或寒假也會舉辦些夏令營和冬令營,帶小朋友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幼幼社也會不時的安排課程,加強社員對服務的觀念與能力。

社長秦光孝談到社團的服務內容,他表示,他們服務很多類型的小朋友,對唐氏症的小孩他們會設計一些丟球、接球的活動,加強他們手腳張力,也會讓他們走平衡木,訓練平衡感。對於自閉症的小孩,「一開始很難和他們溝通,他們一開始排斥心很強烈,甚至在做活動時會推我們社員,需要一直在他們旁邊,習慣我們的存在,並且給他們誘因,活動才比較容易進行。」

至於腦性麻痺的兒童,秦光孝說由於他們坐在輪椅上,不能做太動態的活動,因為他們有肌肉控制的障礙,通常會比較僵硬或是無力,因此每次去服務時,主要是幫他們做按摩,從事一些簡易的伸展動作,例如他們會設計關於胸腔擴展的教具,讓他們稍微活動肌肉。對於發展遲緩兒的服務,秦光孝表示服務主要透過多和他們說話及後天訓練,像他們曾碰到小朋友到了該走路的年紀卻在地上爬,所以他們主要的工作是強迫小朋友走路,讓他們學習符合年紀的行為。

談到加入幼幼社的感想,社員朱恆昌表示,當初參加幼幼社是想要學習服務的精神,服務之後,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學期末,服務一學期的國小和育幼院的小朋友都會拉著他不放,希望他不要走,總讓他很感動。社員沈育蘋說:「我覺得小朋友都很可愛,常常用特別的方式表達對我們的喜愛,我覺得能服務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秦光孝說:「服務的投資時間要長久才能看到效果,可能從他們不會寫字到會寫字,看到他們的轉變,覺得很滿足。而且有一些小朋友可能一開始不認識你,過了一學期,他們會主動和你打招呼、互動,都讓我覺得印象深刻,覺得服務很值得。」關於未來幼幼社的走向,秦光孝希望能尋找更多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將人力、物力投注到他們身上。


照片來源:記者張芷瑄攝影

圖說:東吳大學幼幼社社長秦光孝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