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脊髓損傷生活重建班 起動新人生

【記者陳郁雁/桃園縣報導】二○○七年,護士潘定華剛結束醫院的大夜班,卻不小心在路上與拖板車發生擦撞,送醫後診斷為脊髓損傷,下半身終生癱瘓。為了逃避外界的眼光,出院後,她回到家將自己關在二樓的房間長達四年,行動完全仰賴爸爸親自背她上、下樓。直到某天,她忽然發現爸爸背她下樓的腳步沒有以前那麼穩了,身子也變得瘦弱,臉上更是多出許多皺紋。她不禁開始想:「他這樣還能背我多久?」於是下定決心振作,不再自欺欺人。透過同事的介紹,她來到脊髓潛能發展中心參加生活重建班,從生活自理開始學習,重新找回自信。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免費服務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是台灣唯一提供脊髓損傷者免費生活重建課程,以及職業訓練的民間社會福利機構。中心內無論是生活重建班的訓練員、各部門職員,也都是由脊髓損傷者擔任,彼此同甘共苦,具有強烈的革命情感。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主任林洋彬說,二十七歲時,他在工地還沒架設電梯的缺口,高達八樓的地方不小心摔進地下室,造成脊髓損傷;而中心董事長林進興,則是在就讀專科時,暑假到爸爸工作的礦坑裡打工,不幸被一塊砸下的大石頭壓斷背脊,必須終生乘坐輪椅。

林進興透過管道得知林洋彬脊髓受創,三番兩次試圖說服林洋彬加入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卻不斷被林洋彬拒絕。直到醫生委婉地讓林洋彬了解,自己永遠都必須倚賴輪椅生活之後,有一天,他看見同樣是脊髓損傷者的林進興居然能開車,讓他覺得很好奇,不禁開始思考:「搞不好我也可以跟他一樣。」在那之前,他從沒想過坐輪椅還能做什麼,後來他才慢慢接納、融入,接受這樣的自己,從悲傷中抽離,一起幫助更多傷者。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的經費都來自捐款與募款,中心的樓層與空間配置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樓為職業訓練空間,以及與中心有直接企業合作關係的台灣大哥大客戶服務中心,由脊髓損傷者擔任客服人員。二樓是生活重建教室、辦公室。三、四樓則是學員與職員宿舍,共有五十二床。另外中心附近有添購三棟房子,作為社區居住訓練使用,是給具備汽、機車駕照的脊髓損傷者,重返職場前在外住宿的生活模擬空間,共可容納十一人。

二樓生活重建教室。

 三、四樓為中心宿舍,圖為三樓宿舍格局。


生活重建班 學習生活自理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目前共開設兩種生活重建班,一個是胸腰椎班,另一個是頸椎班,一班招收五到六人。林洋彬說,傷及胸腰椎者,手部功能還能使用,所以能夠學習完全的生活自理,課程約六至八週;傷及頸椎者,因為只剩下頭部功能,主要在於教導看護如何協助其生活需求,課程約十週。「胸腰椎班,經過六到八週受訓,幾乎百分之百可以達到完全的生活自理,但頸椎班可能只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訓練員潘定華說,當初來到生活重建班三個月後,不論是心境或態度都徹底改頭換面。因為她發現其他受傷部位比自己更嚴重的人,都能面帶微笑的跟自己說:「早安,你好。」相較於總是在家裡擺臭臉的自己,她覺得非常震撼:「他們為什麼可以生活得這麼開心?」漸漸地,她在這個環境裡釋懷,因為她發現自己比多數人幸運,「我可以做到的事已經比他們多很多了。」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公共關係處專員李珈妮說,國三那年因為無照騎乘機車,撞到旁邊的車輛摔倒,但卻傷到頸椎,導致她頭部以下癱瘓。她說,透過生活重建班,了解到原來這樣不幸的人不是只有自己,傷友之間的同儕作用影響很深,「讓我不再那麼感到獨立跟自卑。」因為受傷是永久性的,但心態上可以獲得更多的平靜。

結訓後,中心主管希望能借助潘定華護理的專業背景,幫助其他傷友,因此她決定留任訓練員。潘定華說,生活重建班招收學員,首先會確認傷友受傷的部位,以及生活自理的能力,而訓練員主要的工作則是替學員安排課程,包括體能、認知課程,以及社會適應或戶外活動等等,一天共八小時。上午以體能課程為主,訓練學員用雙手轉動輪椅快速前進,以此強化上臂的肌力和耐力。

生活重建班的主要目標就是生活自理,潘定華說,除了學習生活技巧,「最重要的是學習態度,把自己的心打開,不要再依賴別人。」因為訓練員與學員同為傷友,所以更能體會彼此的不便、不舒服或困難點。雖然頸椎班可能無法達到要求,但希望至少胸腰椎班的學員都能做到。甚至若能擁有交通能力,中心也會協助學員考取汽、機車駕照,「你有交通能力,又能生活自理,那你就有機會可以工作。」


傷者年輕化 預防與課程重新規畫
林洋彬說,脊髓損傷者每年增加的人數比例相差不大,但卻有年齡層愈來愈年輕的現象。最近一、兩年來,中心也經常收容年輕的傷友,「十幾歲、二十幾歲初頭就受傷了,這代表他們坐在輪椅上的時間更長。」中心未來勢必針對年輕族群傷者規畫更合適的課程。

其他防治作業則包括預防傷害發生的校園、企業宣導,林洋彬說:「因為脊髓損傷多為車禍造成,例如酒後駕車、飆車,目前宣導作業已經執行約三、四年了。」中心也開放讓社會機關、團體參訪,了解如何預防脊髓損傷。

潘定華說,根據內政部統計,平均每拉拔一個傷友重建成功並推向職場,就可以減少兩千萬元的社會成本,「等於說一個脊髓損傷者要花社會成本約兩千萬元,所以我們希望能減少這些負擔。」讓他們不只是整天待在家裡,望著天花板與牆壁嘆氣,與家人爭吵,「你只是腳受傷了、脊髓受傷了,其實你的頭腦還是跟正常人一樣,所以你可以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的。」若能將這些傷友積極推向職場,就能有效減少社會負擔。





延伸閱讀

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官方網站

Yahoo奇摩公益專案:飛輪愛無限

財團法人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臉書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