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用二手相機 開啓孩子另一扇眼睛

【記者陸柔萱、朱庭萱/台東縣報導】家中閒置一旁的數位相機,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偏鄉小朋友記錄生命的另一扇眼睛。生活周遭的題材都成為小朋友相機裡的風景,他們拍最喜愛的阿嬤、拍偶然發現的黑色蜻蜓,甚至拍死掉的豬,用自己的角度,記錄生命、記錄親情、記錄大自然。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從二〇一一年十一月開始,由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對外募集大家家裡閒置的二手相機,並將這些相機分類、過濾,分配給偏鄉的孩子們;基金會也招集了攝影志工,教導孩子這新奇的玩具如何使用,開啓孩子記錄生活的另一扇眼睛。




小朋友的好奇,開啓另一扇眼睛
攝影志工劉襄群說,「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活動發想是聯合報攝影中心的主任林錫銘,二〇一一年九月帶著他的攝影班從台北到花蓮拍攝油菜花,在返回台北的火車上,遇到了兩位來自台東卑南族的小朋友,她們對攝影機很好奇,並拿起相機拍照,於是,林錫銘就想要募集相機為偏鄉的小朋友開啟另一扇眼睛,讓他們也能透過數位相機記錄他們獨一無二的童年。
林錫銘把他的想法寫在部落格,得到公益平台基金會總裁嚴長壽的允諾:「若偏鄉孩子有需求,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願意發起與承辦。」公益平台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詢問了幾所花東的學校後,幾乎都認為小朋友需要二手相機來紀錄他們的童年。林錫銘與公益平台基金會的執行長當面討論過一次後,就展開了這項活動,並由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全權承辦。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的相機招募活動從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發起,經過兩個月的募集後,受到廣大的迴響,收到共約七百五十台的相機,這些相機經由志工媽媽們分類、測試之後,分送到台東、花蓮、離島等共二十八所國小。

公益平台為小朋友設計了四堂攝影課程,每堂課三小時,讓小朋友先學習如何操作相機,並且經由實際的拍攝,和小朋友討論構圖、光影等技巧。為了讓每個小朋友都能擁有足夠的資源,公益平台也招募了願意教導小朋友的攝影志工,到全台各地的偏鄉地區陪伴小朋友。


讓小朋友發掘不同角度,拍下所見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活動到目前為止結束了第二波,第一波從二〇一一年十一月開始,由林錫銘擔任先發講師,以及花東當地的攝影好手為志工開始教導小朋友攝影,第二波活動則從二〇一二年四月開始,九月時開始舉辦小朋友的攝影作品徵選,十一月由台北開始舉辦攝影展覽,今年還會在花蓮、台中展出 

攝影志工艾菲爾、劉襄群在第一波「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活動時,加入了攝影志工的行列,廖美香在活動第二波時開始投入。他們在全台各地有接受公益平台相機捐贈,或有向平台提出攝影課程需求的偏鄉小學中穿梭,教導小朋友攝影之外,也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生命,彼此學習。

在教導小朋友學攝影的時候,艾菲爾希望小朋友可以多嘗試拍攝,並且用不一樣的角度拍照。他鼓勵小朋友可以趴在地上,更貼近土地呼吸屬於大地的味道,他說味道也是記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當小朋友趴在地上,親自土地的同時,可以在記憶中留下不同時刻的味道。
劉襄群認為,小孩子是屬於大自然的,所以攝影課幾乎都在戶外拍攝,偏鄉小朋友跟都市小朋友看到的東西是很不一樣的,她們的拍照題材大多是大自然跟動物,最令劉襄群覺得印象深刻的照片是一張被宰殺的豬,她說,看了小朋友的作品後覺得自己原本的觀點是錯的,以前我是不會去拍死掉豬隻的照片,但是經過小朋友的拍攝後,讓我改變了我的想法,原來這樣拍攝也是可以拍出很棒的照片,應該要學會突破自己。

廖美香說,小朋友會從攝影課中發現新的東西,而且小朋友的角度能夠更直接的傳達他們的影像故事,大人常常會困在自己的框框條條當中,小朋友可以沒有束縛的,把最原始的感受,自由的表達出來,大人常拘泥在自己的想法,框住自己的角度,看了小朋友的作品後,可以學會突破框架,發掘新的角度。


不凡的拍攝實力,並懷有感恩的心  
教導過這麼多國小的小朋友,有張由台東紅葉國小學生莊家安拍攝,名為「黑色蜻蜓」的作品,讓艾菲爾很感動。那天是小朋友自由到戶外拍攝的時間,莊家安因為想要爬到更高的地方拍照,而被隨隊的輔導老師大聲的訓斥,所以開始鬧脾氣,於是艾菲爾鼓勵他,在這段時間內,拍其他自己想要拍的。艾菲爾沒有想到在這樣耍脾氣、有點受挫的開始,可以有一張僅僅用數位相機表現出景深清楚的「黑色蜻蜓」照片,讓他很驚艷小朋友能夠有這樣的表現,也非常感動。

劉襄群在教導小朋友的過程中,有一位叫做李威的小朋友很開心得跑到她身邊說:「老師!我覺得我好幸福喔!」,劉襄群聽了以後覺得很窩心,因為小朋友們能夠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捐贈相機的人,並且珍惜這些工具,讓她覺得很感動。


藉由攝影,增進感情學習專注 
在小朋友學習攝影的過程中,劉襄群覺得小朋友最大的改變是友情跟親情上的轉變,小朋友們的之間的感情比以前更好了。透過攝影課程中時拍的活動,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在身邊的人、事、物為拍攝主題,以前他們從來沒有好好的拍過阿嬤,這堂課讓他們有機會用相機記錄下這位他們所愛的阿嬤,所以他們請阿嬤當他們的最佳模特兒,幫阿嬤拍照。除了感情變好了之外,小朋友也變得更尊重大自然,不會隨意的丟棄垃圾。

廖美香說,我覺得改變最多的是一位就讀花蓮的港口國小的小女生,她有一雙大大的眼睛,長得很漂亮,個子小小的、很安靜,一開始很沒有信心,但是很認真,到後來她變得很開心跟別人分享她的照片。此外,她也覺得小朋友們變得比較能夠關心身邊的事物,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更細心了。


盼全台共同參與,讓活動永續發展
公益平台招募的攝影志工老師們,並沒有規定一套標準的教導程序,關於會不會出現每個小朋友在學習攝影中出現差異的問題,艾菲爾表示,志工是無給職,較不適合規定SOP標準程序。但他相信,只要大家是出於善意,這個活動中攝影教導的典範,是可以被時間豎立起來的。

公益平台基金會執行長嚴長壽,在為土地種一個希望一書中表示,公益平台也將這些相機分配至台灣各地的基金會,如:延揚文教基金會於嘉義地區、純青社會福利基金會於純青學堂、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於都會原住民青少年及新竹尖石鄉後山部落等,並把其如何整理相機的經驗和流程、攝影教學經驗分享出去,讓這項活動可以永續發展,有更多小朋友能有「另一扇眼睛」,紀錄童年時光。




延伸閱讀: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周傳久歐洲借鏡 正視長期照顧

【記者楊士賢、宋宜薇/高雄市採訪報導】公共電視新聞部記者周傳久,二○○三年起至今年十一度前往歐洲,採訪北歐與荷蘭的老人照顧議題,大部份的旅途為自費,他表示,台灣與北歐相比,除了一些文化上的基本差異,北歐還是有值得我們借鏡、提升之處,像是政府的政策應重視「預防」,該預防的不只是疾病,還有事故,譬如老人跌倒即是事故,而他的製作的「丹麥長期照顧」系列報導,更於今年獲得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歐洲十年採訪 從小地方看老人照顧
周傳久說,當初會開始到歐洲採訪,是因為他的一位好朋友,是個外交官,有天他到周傳久家跟他分享,在出使芬蘭期間,感受到人們是多們看重人的價值,這種價值與財富和階級無關,只因為你是個人,周傳久認同他的看法,並開啟他前往北歐採訪的路途,目的只為體驗把人當人的生活,並盡一點力讓更多人看見人是怎麼樣被看重。

這條採訪之路始於二○○三年,他到荷蘭華人老人公寓參訪,這個公寓是由幾位基督徒華人推動而建成的,他發現飲食文化的差異會導致烹飪手法的不同,還有房屋的設計也與荷蘭人不同,像是客廳和廚房要分開,有的夫妻受不了對方打呼因此臥房需隔成兩間,這些細微的小地方對老人來講是很重要的,他從這些基督徒華人的努力中看見,照顧服務需要仔細觀察和冷靜判斷,才能達到最好的合作效果,這次參訪後也引發了周傳久對北歐照顧服務這個題材的興趣。


將當地情況帶回台灣
周傳久在二○○四年第一次造訪了芬蘭,他去拜訪了從台灣退休的芬蘭宣教士們,他們帶著周傳久去了幾家智障和老人安養中心,參訪過後他對老人照顧服務有了新的認知,他看到芬蘭的人們是如何善待老人家們,像是他曾經做了一則報導,一位九十四歲的芬蘭老人白光明,每天打電話關懷比他更老的老人家,並唱歌給他們聽的故事。

他在芬蘭朋友的協助下,做了許多動人的報導,他抱著做一點是一點的精神,希望能讓台灣的更多人看到北歐的照顧方式,一種把人當人照顧的服務,之後幾年一直到今年,他還是持續關注並報導北歐老人照顧的故事。


以歐洲為參考 發展自我價值
二○一○年他聽聞丹麥有看護訓練和更好的居家照顧系統,因此決定再跑一趟了解狀況,他發現,丹麥的照顧服務非常的細緻,例如給老人家準備了什麼不吃,便要仔細的記錄下來,並且努力更改到老人家願意吃,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與台灣的不同。

周傳久說,台灣現今在長期照顧方面的問題,與北歐國家的差別主要有三點,第一就是對人的價值的看法,我們是如何看待一個人;其次是台灣花太多錢在提
供現金做為福利,應創造服務替代現金,才能提供確切的服務而不花太多錢;最後則是對從事老人照顧服務的人們在態度上加強訓練。

未來,周傳久將開始關注台灣的老人照顧服務,是否發展創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希望能看到台灣藉由發展創新的方式而得到多贏的局面,多贏指涉的是家屬以及受照顧者皆贏,並非只顧及單獨的一方;而服務人員的訓練,是否能使一個人單獨面對挑戰,能很有自信的去面對問題,也是他將關注的焦點之一。





延伸閱讀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阿嬤手縫貓頭鷹 公益捐款送愛心

【記者林思妤、鄭媁/台北市報導】現年七十二歲的林芳子阿嬤手工製作的「貓頭鷹吊飾」作品精緻,十年前她和七個志工媽媽手工製作、在關渡自然公園義賣,獲利金額全數捐給野鳥學會,目前也定期捐款給創世或醫院,她說:「雖然貓頭鷹吊飾賺得錢並不多,但幫助別人我自己開心就好!」




貓頭鷹吊飾寓意 細說製作過程
林芳子阿嬤說,二○○二年和七個年紀相仿的媽媽們在關渡自然公園擔任志工,正好遇到義賣活動,便萌發了製作吊飾來賣的想法,她說,當初會選擇「貓頭鷹」,是因為牠在日本是吉祥的鳥,也代表「智慧和幸福」。

林芳子說,貓頭鷹吊飾靠著一群人集思廣益、試作無數次才做出的成果,首先,花布包入棉花、捏出水滴形狀再將封口縫住,她說:「棉花的量要放剛好,捏起來要有厚實的實心感才是正確的喔!」用麥克筆點兩點後縫上眼珠,貓頭鷹腳的位置用強力膠黏上香樟樹枝,還有選上一塊玉垂掛在樹枝下方,即是大功告成。


初期義賣 金額全數捐出
林芳子和志工們在關渡自然公園三年多義賣收入,全數都捐給「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她認為該公益團體集結各地關懷生態的義工,就跟她們一樣,致力為後代子孫留下自然美景,所以經過大家討論之後,便決定捐給該學會。

林芳子笑著說:「我們就當作是做愛心,並不以賺錢為目標。」之後她在家也會手作貓頭鷹吊飾,在二○○五年時拿到西門町、自己開店販售,對此,其他志工媽媽們對此也表示支持。


販賣過程遇挫折 申請專利
談到二○○五年開店歷程,林芳子笑著說,當初想找一個能讓自己「每天都能有事做」的工作,比起推車的小吃攤販,她認為自己最熟悉的就是製作貓頭鷹吊飾,所以便找了一個西門町巷子內的店面,開店販售吊飾。

林芳子的媳婦們常常會在網路上看到有許多仿冒吊飾的作品,她說:「因為貓頭鷹外型討喜,製作起來也不困難,買一隻回去,剪開之後,就知道材料有什麼了!」她表示,知道這種事難免會影響心情,所以聽了媳婦們的建議,幫吊飾申請了專利「貓頭鷹阿嬤」。

林芳子阿嬤的專利證明。
提到專利的申請過程,林芳子表示,首先是因為外觀,她指了指其中一隻貓頭鷹吊飾說:「眼珠下方有三角形的嘴巴,身子圓鼓鼓,整枝貓頭鷹站在樹枝上,下方還有塊玉,這就是
最簡單也是最重要辨認的方法。」


日本進口花布 鑲玉含獨特含意
林芳子拿起一隻貓頭鷹吊飾,相當滿意的表示:「這些都是純手工製作喔!你看這個是日本進口的手工花布,貓頭鷹下方還有木頭,這個是香樟樹枝,能夠驅除蚊蟲喔!」她說,這些貓頭鷹都是手工製作,會定期到永樂市場購買美麗的日本花布,也會親自挑選香樟樹枝。

林芳子指了指貓頭鷹下方的玉飾說,不同的玉代表不同的寓意,像是竹節狀的玉是代表「步步高升」,能夠讓小朋友的功課、大人的事業節節上升;紅柿樣子的玉代表「柿柿如意」;而白菜玉取諧音,在香港方言有「百財」的意思。

「百財」貓頭鷹吊飾


吊飾受觀光客喜愛 收入定期捐款
林芳子說,消費者的比例以觀光客居多,「因為香港、澳門不常看到這種東西,所以他們買了送禮自用都相宜」;她說,「每年會捐款五、六次到創世基金會或是醫院,每次捐五千塊,貓頭鷹單個成本就很高,雖然賺得不多,但希望能多少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她補充,若消費者持有捐款的收據,不論金額大小,都能到店裡向她換一隻吊飾,為的是讓大家能多做愛心。
 
除了小型貓頭鷹吊飾外,也有大型的擺飾。



目前的貓頭鷹大部分都是林芳子在家製作,媳婦們有空時會幫忙製作和到店面販售。對於未來期望,她不希望店面越開越多,「反正做得開心就好,看到顧客購買時頻頻讚美貓頭鷹吊飾可愛,這樣就是我最大的滿足了」。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動物展長才 教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

【記者呂紹鋒、徐政璿/台北市報導】橘子泥劇團推出品格教育劇場─偏鄉暨部落百場巡迴演出計畫,將巡演全台一百所小學,藉由「橘子泥動物星球」裡各種動物都擁有自己的特質,傳達「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觀念,並告訴孩子每個人的天賦都不同,要相信且認同自己。


橘子泥劇團此次演出「橘子泥動物星球」,劇情描述各種動物都有自己不得已的缺點,可能造成別人的誤解或討厭,但是他們也都擁有各自的特色與專長,例如蛇每次都吐舌頭,老師就說他喜歡裝鬼臉,可是大家都不知道他的舌頭很厲害,因為可以辨別溫度跟方向;企鵝走路老是走不好,可是他游泳和划水都很快。


從看戲的過程中學習
教育劇場的劇本通常有一個完整的劇情大綱與學習主題,而橘子泥品格教育劇場的戲劇演出通常是做為一個引子,為某一特定的教育目標提供討論、思考的元素,目的在引導觀眾思考,並從中學習。

集團教學研發協理何岑仁說,在教育劇場裡面有些設計,前面一定都會有歌舞的部份,那是一個動態感,透過動態先讓孩子跟著唱、跟著做,他們才會放鬆,因為教育劇場要傳達一些很重要的教育理念,要孩子聽得懂,必須整個狀態要很放鬆、很信任,他們才願意聽你說。接著搭配一個靜態的觀念引導,這個觀念引導透過有趣的裝扮,例如扮成動物,搭配簡單的詞句,將觀念傳達給孩子。


作為孩子的加油站
巡演計畫從二○一二年十月開始進行到現在,目前已巡演二十七所小學,包括花蓮、台東、屏東、桃園、新竹、雲林與南投地區,橘子泥劇團經理陳雅婷說,每個場次的效果都很好,現場產生很多共鳴,不管是小朋友或師長,都很開心地當場分享感想,師長也會鼓勵小朋友,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有各自的特色,她覺得這是開啟成功的步伐。

有次有間小學一直很期待橘子泥劇團到他們學校演出,好不容易等到要去那所小學時卻遇到下雨,無法在戶外演出,學校主任到處去借場地,卻都借不到,本來覺得已經沒辦法了,但劇團就說教室也可以演,主任也很驚訝,馬上把教室清空,之後劇團就順利在教室演出。表演結束後主任上台說,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今天是不是奇蹟,你們除了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外,以後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像他們一樣幫助別人。

何岑仁說,當他在做敲門的動作,老天爺真的會為他開一扇窗,看到很努力的人沒有放棄,奇蹟就真的發生了。這是讓他印象很深刻的一次,也變成他們教學的例子,這是一個很難忘的回憶。

橘子泥劇團也收到了很多小朋友寄來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會寫比如小朋友的夢想、悄悄話或是一些小秘密,想要跟劇中演員分享的,像是有小朋友寫說他想成為小提琴家,因為看了動物們的演出,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不會放棄他的夢想;也有小朋友說他跟姊姊常常被拿來比較,不知道怎麼辦,希望動物們可以告訴他怎麼做。陳雅婷說,她覺得這是很棒的收穫,因為這些偏鄉部落的孩子們有一個訴說心情或夢想的途徑,他們也都會回函給每個寄來的小朋友,這樣算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可以持續下去,也許做為彼此的加油站。

未來橘子泥劇團將會持續進行偏鄉暨部落百場巡迴演出計畫,透過品格教育劇場與更多孩子和師長分享「橘子泥動物星球」傳達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與自我認同,讓孩子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石碇國小學家鄉 歷史生態皆盎然

【記者簡子祥費肇安新北市報導】石碇國小的孩子們踩在溪水之中,體驗著大自然沖過腳邊的感覺,與其說認識歷史、了解生態、體驗溪水的活動是個課程,倒不如說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學生在上鄉土課時要四處訪問、拔山涉水,對於學校附近的生態,更是走出了豐富的經驗與知識。       


石碇國小的課程教學著重在培養學生了解學校周邊地區的濕地生態與當地人文歷史,由於位於烏塗溪與崩山的溪水交會之處,水生生態多元,例如小白鷺、毛氈苔、菊池氏細鯽等,在歷史人文部分,因為此區在日據時期是重要商道,聚集了相當多的人潮,古街、廟宇也就林立於此,另外此區盛產的茶葉、豆類也極具盛名,甚至還發展出的茶道文化。

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運用每個星期的彈性活動或是美勞、音樂課等時間來進行鄉土課程,先從了解當地歷史開始,再到體驗溼地生態,中年級以後開始學習當地歷史與生態之間的關係,藉此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生長的地方,高年級之後,更要開始學習如何守護腳下的這塊土地,為家鄉盡一份心力。 


淡蘭藝文館 欣賞傳統了解歷史    
對於當地文化的認識,一年級時,老師會利用上下學期共八節的彈性時間或美勞課,配合「淡蘭藝文館」展覽展出的時間,帶領小朋友進入「淡蘭藝文館」內欣賞不同主題的展覽,「淡蘭藝文館」裡面擺放著石碇地區的傳統工藝,例如茶道、藝術、煤業或是當地的生態資源,導覽人員會細心講解此地的地質,包括當地栽種的茶葉、豆腐、大菁等傳統產業特色,參觀完後,學生就要填寫學習單之中的問題,讓學生對當地的文化背景有更加確切的知識。
     
結束了「淡蘭藝文館」的課程,學校安排二年級的小朋友進入烏塗這塊森林濕地學習,對於小朋友而言,烏塗裡的一草一木、小溪河流,雖然是跟他們一起長大,但他們卻不見得了解那些生態,聽著每一棵樹木的名字,小朋友們才知道,原來樹跟人一樣,每一棵都有所不同,對低年級的小朋友而言,這些生態有著甚麼秘密的好奇心早就盤據在心中。

淡蘭藝文館內部


學生準備進入館中


人文關懷 用歷史勾勒出環境      
石碇國小的學生在了解當地文化生態之後,到了三四年級就要了解現在的生活從何而來,因此,附近的老街商家就相當具有教學意義,尤其是在這附近生活的一些老年人,更可以讓小朋友了解許多年前石碇的繁榮,學校在課堂中,會請當地的耆老,來為小朋友講述石碇地區早期的歷史,每次演講結束後,小朋友都會提出問題,「以前這裡有很多店嗎?」、「以前商店可以賺多少錢」等等,這些關於過去的家鄉景象,都令小朋友驚訝。   

除了聽演講外,學校也會讓小朋友去訪問當地耆老或是自己家裡的長輩,然後用學習單的方式完成「我訪問的對象、我知道以前的石碇有、我最喜歡石碇的」等等問題,讓小朋友親自寫出他們訪問出的內容,石碇,也頓時因為這些作業被賦予了一層歷史的人文味。


走進山林 保護土地守護家鄉        
近年來,由於觀光人潮漸增,溪水也漸漸變得混濁,因此學校也增加相對應的課程,讓五六年級的小朋友輪流當起環保小尖兵,學習如何知道溪水健不健康。


老師在課程之中會先介紹溪水的生態,包括溪水中應該有甚麼生物,溪水的地質,或是生物的行為,藉由每一組的同學輪流寫下水質觀察日記,觀察溪水內的生態,並且詳細記錄看到的魚種、鳥類、植物的生活情況,以便於比對溪水每天的狀況,如果看見甚麼生物不見了、或是行為跟以前不同,那就代表溪水可能出現問題,此時老師會詢問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動腦練習應該怎麼處理這些生態問題。

學生在這堂課程中會學到很多關於生態的基本知識,包括水生植物、溪水魚類、溼地周遭的地理景觀等等,原本只能在自然課本裡面看到的景象,在石碇小學這個地方,學生更能親身體會到生態的奇妙。

溪水生態教學





延伸閱讀

淡蘭古道簡介

石碇老街簡介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aCARD志工「寮夏去」 服務兼自我成長

【記者余宥宜蔡連恩/新北市報導】坎像村(Ban Nam Chang) 位於寮國的會曬市。村子每一個角落都貼滿了一張張的英文單字卡。這是今年夏天aCARD志工團「幸福寮夏去」到坎像小學(Namchang Primary School)服務的語文教學成果。除了語文教學,aCARD志工團到這裡服務的主要內容還包括衛生教育課程、藝術創作課程及校園環境的維護修繕。





aCARD為中華藝文資源發展協會轄下的志工團隊。中華藝文資源發展協會成立於二○○四年,原先的業務主要為交流及推廣我國藝術、文化。協會成立者也是aCARD志工團團長的林志昇表示,他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帶領學生接觸到海外服務,體會到服務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後來協會的主要目標就轉向海外服務。aCARD志工團就此成立,從二○○六年起長期至越南、泰國、尼泊爾、柬埔寨、中國大陸、寮國等多國進行服務。

在寮國坎像小學的服務計畫始於二○一一年,至今已出團服務了四屆。長庚科技大學的學生是這個服務團隊的主力。他們是一群有志於服務的年輕人,當初與aCARD連絡,恰巧當時aCARD正準備推行寮國服務計畫,於是便由這群學生接案負責。此後,寮國服務計畫便每一次都與長庚科大的學生合作,由他們設計、規劃服務課程,再由林志昇協助、給予建議。林志昇說:「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籌畫也是服務學習的一部份,我們只是從旁輔助。」
aCARD志工團團長林志昇

長期衛生教育 不斷提醒衛生觀念
衛生教育課程,是每一次到坎像小學服務都會含括的部分。課程內容為健康檢查、教小朋友正確刷牙、洗手,教當地老師傷口的基本護理,以及宣導疾病知識。陳志昇認為,因為志工出團服務的時間都很短,他們無法確保當地孩子在他們離開後還會記得如何正確刷牙、洗手,因此他堅持每一次到那裏都要再重教同樣的內容,一方面是會有新的孩子加入,另一方面也是讓舊的孩子復習。他說:「或許這些孩子現在沒有能力或環境讓他們每天刷牙,但我希望至少他們心裡知道保持清潔的重要性。」

雖然每一次的衛生教育內容都相同,但aCARD志工團還是會想一些不同的方式來教學,例如請小朋友上台示範刷牙,或是比賽刷牙、洗手等,目的是希望借此加深他們的印象。


帶入藝術課程 多元教育激發創意
aCARD志工團也會為小朋友帶來藝術及科學方面的課程。由於當地教學資源有限,小朋友平常幾乎不可能接觸的到這些領域的課。林志昇說:「我在前幾次的服務裡發現,這些孩子有許多都很有創造力,他們可以運用隨手可得的物品玩得很開心。我心裡想,他們的創造力沒有理由被埋沒。」因此他決定帶入藝術及科學課程,為這些孩子的教育、生活帶入多元化,也為了使他們的創造力被正確的引導出來。

課程的內容設計都是教孩子使用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素材來製做美術成品或勞作,例如紙風車、造型面具等。這樣即使是在服務課程結束後,孩子們依舊可以自己找尋材料製做勞作。林志昇說:「經由課程引導他們的創造力,或許將來他們也能用這些能力使自己生活變得更好。」
小朋友專心的製作造型面具



應當地需求增加英文課程
林志昇一直強調aCARD的服務內容取決於服務地的需要。「不是我們想去做什麼,而是他們需要我們去做什麼。」因此,很多服務內容的增加都是因為他們看到或聽到被服務者的需求。像是坎像小學的語文課程。因為臨近地區的觀光發展,使得他們的村落時常會有觀光客拜訪,但當地會說英語的卻只有坎像小學校長一人。因此校長向aCARD提出英文教學課程的請求,aCARD也就應當地的需求來增加英語的課程。

aCARD規劃的英語課程以簡單的生活用語為主,主要是讓孩子們能用簡單的英文介紹他們的村莊。他們使用的方法是將一張張的英文單字卡貼在相對應的物體上,例如將「tree」字卡貼在樹幹上。這樣的字卡貼滿了整個村莊,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記憶、學習。


志工反思:不只服務也被服務
其他服務的內容如校舍修繕、裝設新設備在志工們離開後仍繼續進行,然而志工們此趟留下的卻遠遠不只這些。李志昇說:「我們的服務最終目的為『消滅志工』,就是使他們不再需要志工去服務為止。」他希望這些服務不管對當地孩子還是參與服務的年輕人們都有正向影響。

對參與服務的年輕人來說,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對生活差異下的所做的反思。當地的孩子們即使生活在資源嚴重匱乏的地區,對生命及資源的珍惜態度卻相當成熟。志工羅瑋琪說:「他們懂得知足,懂得珍惜身邊所有的東西,包含我們想丟掉的垃圾,不要的紙張,對他們來說就像寶物一樣珍惜著。」

這樣的情況對志工們來說,除了感到難過,更多的是反觀自我的自嘆弗如。志工陳淨意說:「雖然他們家中狀況並不寬裕,但並不會影響他的志向,反而比一般人更努力,讓我們很感動、很心疼,同時也很慚愧,我們擁有了許多的資源,卻不懂得好好利用,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裡,卻有人是這樣努力著的!」志工吳昀芷說:「原本以為自己是來服務的,但其實我們才是被服務的那一群,這群孩子正在重新教導我們幸福的定義。」




延伸閱讀

.aCARD志工團部落格──寮國服務志工心得

aCARD的緣起與理念

「2012幸福寮夏去」臺灣青年國際志工服務活動

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LOVE輪椅舞 飛舞的斷翅蝴蝶

【記者張方瑀、林佳瑩/新北市報導】走進活動中心,隨著音樂的律動,只見站立舞者隨著輪椅舞者旋轉、舞動著,老師數著拍子,舞者們賣力的跳,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和一滴滴的汗水互相照映。


朱豐璋 熱愛跳舞組團
罹患小兒麻痺的朱豐璋,是在三歲時發燒而發病的,他自嘲說,「趕上了一九五年代的流行」。因為早期的醫療不方便,又住在鄉下地區,從他家裡走到醫院要兩天,就醫時間的延誤讓他也只能接受。

同時也是舞團舞者的朱豐璋表示,自己已經跳了十一年的輪椅舞,一開始是想讓自己運動,就在伊甸基金會輪椅舞推廣隊裡學習,和現任舞團指導老師邱以婕同是第一批的伊甸種子隊,「後來伊甸基金會逐漸地沒有在推廣這一塊,才決定離開」。

離開後,因為看見身障朋友平時工作時間長,一直都待在輪椅上,應該要運動,這樣身體才會健康。就想到將自己所學的輪椅舞蹈分享給大家,同時想要提升一般社會大眾對於輪椅的觀感,突發奇想的加入站立舞者,讓一個站立舞者搭配一輪椅舞者,二0一0年組成了這個相互扶持的快樂舞團。


站立舞者小學生團員 從接觸到接納
團員裡面的站立舞者群,最小的是一群國小生,有小六也有小四,且大部份都來自新移民家庭。一位舞齡一年半的妹妹說,舞團每個禮拜六晚上會練習,也會去參加表演和慶祝活動,表演前老師會教導他們畫舞台妝。

儘管有時候會做錯動作,老師還是會細心指導。當被問到有沒有遇過什麼樣的困難,他們一致笑著說「沒有」。有一位小六妹妹害羞地舉起手說,「一開始看到輪椅會覺得怪怪的,可是後來就不會了。」

來自越南的媽媽也說,當初會來這個舞團是透過朋友介紹,來了以後也覺得這裡的老師們都很有愛心,小朋友來這邊也變得比較活潑了。」


陳虹朱 用競爭力激勵自己
一歲發了一場高燒,小兒麻痺的陳虹朱,從小就喜歡看人家跳舞。一直以來都讀身心障礙學校的她,國中就加入了輪椅舞蹈社。後來真正有在學舞是進了專門培育選手的大眾輪椅舞蹈,在那邊學了摩登、拉丁、街舞等不同舞風。

現年三十出頭的他,在樂扶已經是一位成熟的比賽選手了。他參加過國外比賽,由日本、韓國等舉辦的輪椅國標賽,以及國際大眾輪椅盃。國內比賽中她也是前三名的常客,但她不驕傲。

她告訴我們,希望台灣能夠多推廣輪椅舞,因為選手之間基本上都算認識了,想要有多一點的競爭力,能夠挑戰自己,讓自己不怠惰,也是鼓勵輪椅友們一起走出來運動。




延伸閱讀

樂扶輪椅舞團簡介

朱豐璋上百萬大明星節目

樂扶舞團facebook

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台中楓樹社區 誠實商店考驗你

【記者鄭惠文、丁上程台中市報導】位於台中市楓樹社區的「誠實商店」,外觀看似和一般雜貨店毫無兩樣,但很特別的是,店內平時是沒有店員看管的,顧客買東西只需要依照商品上面的標價,將錢投入「誠實甕」裡。





楓樹社區位於台中市南屯區,西鄰烏日鄉,是都市的邊陲發展地帶,屬於半農業型態的社區。楓樹社區昔日舊稱「下楓樹腳」,創庄於一七三六年,自古即為中部開發古道上的重要農村聚落。後來因黎明路拓寬,舊有楓樹古道便逐漸沒落。

原為國小教師的楓樹腳文化協會理事長江鳳英,她認為教育的本質裡,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不應該把孩子當作工具來訓練,並且所有教育的可行性都要順著孩子的興趣來做。因此,在當了九年老師後,便毅然決然辭去教職,回歸家庭,因心中秉持著「環境影響人、人也影響環境」的想法,自一九九年開始,便下定決心從自家社區的環境面開始進行改造。

環境成為教育的絆腳石
江鳳英表示,剛從豐原市嫁到楓樹社區時很不習慣,因為楓樹社區屬於老舊的農村聚落,環境髒亂、沒有什麼公共建設,加上社區以前有人在路上公然賭博、喝酒;而她的原生家庭非常重視「教育」,因看不慣這樣的生活態度且擔心會對孩子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她立下目標,要打造讓孩子獲得快樂的地方,並讓人性之華呈現出來。

剛開始清理以及美化社區環境時,部分社區居民覺得這根本是天方夜譚,為了證明這是可行的,江鳳英到歐洲旅遊時,順便拍攝關於環境面的照片回來給社區老人家看,教導他們環境可以如何改變,雖然地小小的,卻可以做很多好東西出來。

誠實商店美麗的誤會
江鳳英說,成立「誠實商店」其實是很偶然的。一開始,是社區孩子們做鄉土教學的地方沒有廁所,所以另租了一個空間,當作孩子們的活動場地;有一天,她發現對面一間準備重建的古厝要出租,一經細看,她認為這裡將來會是個很好的教育點,為保存該古厝,於是江鳳英就將它租下來。而後她想,租金一個月要六千元,總該做點什麼事,因社區有人提議想喝咖啡,就買了一台咖啡機,但後來咖啡機卻被偷了;很幸運地,之後有人提供一種簡易型的咖啡,因而創立了專屬楓樹社區品牌的「楓燒咖啡」。

江鳳英也表示,其實一開始是因為沒有錢請人來顧店,消費者必須靠自己的「誠實」來付錢,因此許多社區居民習慣稱它為誠實商店;商店裡賣的商品為印有楓樹社區地圖的楓扇、社區媽媽們做的肥皂、冰棒以及楓燒咖啡。而那時候江鳳英的主要思維就是「喝咖啡、護古厝」,這個理念吸引許多藝術家進駐楓樹社區,其中一位從義大利回來的藝術家李允權,在離開楓樹社區之前,立了一塊板子在門外,上面刻了「誠實商店」四個字,從此以後,誠實商店就正式成為這間店的店名。而江鳳英也常說:「當錢投入誠實甕後,要記得搖一搖上面的鈴鐺,聽聽看什麼是誠實的聲音。」

目前,誠實商店碰到的問題為「偷竊」,不管是偷錢或是偷商品,都造成誠實商店不小的損失,江鳳英表示,她不想裝監視器的原因就是希望教育大家以誠實為本。未來,對於誠實商店並沒有具體的規劃,只希望每月收入能持續和租金打平,一直經營下去。

保護環境  用回鍋油製作環保肥皂 
在誠實商店裡,環保肥皂也是一大熱門商品。江鳳英為了避免回鍋油進到人的身體裡,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在二〇〇五年創立了「萬人環保肥皂講師團」。目前,講師已經超過一萬人,並且取得台中市長的認同,使之變成台中市環保文化產業。她表示,以回鍋製成肥皂,廢物利用,這就是愛的傳遞,不僅台灣各地的社區可透過賣肥皂籌措經費,同時也可以幫助環境。

未來,江鳳英希望將楓樹社區變為國際化的社區,讓年輕人有機會站在國際的舞台上,講台灣的好、並講台灣要做什麼事情,所以目前她向東海大學志工協會申請志工到社區的國小裡教小朋友們英文,目的是為了讓他們不要怕說英文。同時,她也想推動「環保外交」,讓社區孩子們到國外教人做肥皂,順便設立環境教育站,用簡易的方法來保護地球,並訓練年輕孩子參與國際事務。她說:「台灣很小,但是我們的夢想很大。」



延伸閱讀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按摩課程 培養盲人一技之長

【記者項靖雅、胡筱潔/新北市報導】林建全因幾年前的心臟手術,讓他失去視力。雙眼失明後,他不能像以前一樣工作,他開始尋找一個適合他身體狀況的工作。透過愛盲基金會的介紹,林建全與中華視障經穴按摩推廣協會有了聯繫,經過近半年的培訓課程,如今已順利開設自己的盲人按摩店。


努力爭取機會 認真學習
中華視障經穴按摩推廣協會於一九九四年成立,有鑑於國內視障人士大多從事按摩業,為協助視障朋友提昇按摩專業素質,拓展並維護生存領域,並宣揚按摩文化,促進就業。林建全接觸到經穴協會後,得知經穴協會有專門為盲人開設按摩的課程,並分為三個班級,包括初級中級高級班,但必須經過徵選之後才得以參加訓練課程。林建全相當地緊張,因為他長期接受洗腎,又患有糖尿病,深怕面試時會被淘汰。面試的時候評鑑的老師問他說依他目前身體狀況是否能夠確實完成五個月的按摩課程?林建全毫不猶豫地回答老師他可以,而且他非常需要這個機會,他會努力達成老師所要求的目標。因此,老師看上他積極學習的態度,最後還是讓他錄取了。

林建全在這五個月的課程從按摩最基本的步驟開始學起,他們必須熟悉人體經穴分布位置肌肉的走向、手法力道的拿捏等專業的技能。例如在解剖學的上課時,老師首先會讓學生們先摸模型,熟悉人體各個器官分布位置還有經穴走向,之後老師會帶學生們親自去解剖或是看大體老師,也就是會跟大體老師進行實際的接觸。林建全表示很多東西真的是親手摸過才會了解,跟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也是因為協會安排的這些多元豐富的課程,讓他對按摩才有更深更近一步的了解。


昔日恩師 同為視障人士
經穴按摩推廣協會安排的按摩課程有許多門課,黃文印老師是擔任按摩學的授課老師,也是林建全的老師。黃老師自己本身也是視障人士,因為遺傳的關係,導致黃老師的視網膜病變,視神經萎縮,漸漸地失去視力,但雙眼仍有微弱的光覺。黃老師從一九九一年開始學按摩,他說,其實按摩並不是想像中的簡單,連力道的拿捏都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好的按摩最重要的就是要」、「流暢」、「不造成傷害」。

他還表示,按摩班招收的學生包括先天失明及後天失明的視障人士,後天失明的學生對於生活中的事物有基本的認識,在教學上顯得容易。但先天失明的學生,因為從來沒有看過,一切都是要憑著雙手去摸、去感覺人體的經絡,一點一滴慢慢地累積,時常要靠著同學間的幫助及老師耐心的教導,所以在教學上特別的困難。


與學長姐創業 開設自己的按摩店
五個月課程結束之後,經穴協會會協助視障學生們,考取丙級乙級專業證照。林建全在課程結束的半年後順利考取丙級證照。考取證照後他與按摩課的學長姐們一同在台北車站創立自己的盲人按摩店,目前營業達三年半。雖然林建全現在已經可以獨立工作且擁有專業的技能,但他至今只要一有空閒,還是會去學習相關的按摩課程,充實自己。他說這因為協會安排的課程,才得以替自己打開另一扇窗,找到自己喜歡且有興趣的工作。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綠藤生機 種芽菜圓創業夢

【記者葉臻、黃韻澄/台北市報導】一株株芽菜苗排列在盒裡,身上掛著的滴滴水珠看起來可愛又新鮮,事實上,他們還正在生長、是一整盒還活著的芽菜。綠藤生機創辦人之一的廖怡雯說:「芽菜在採收過後養分就會開始流失,但是我們讓它們一直活在盒子裡,直到消費者的手中。」



棄高薪 只為把農業知識傳出去
台大財務金融系畢業後一直任職金融界的廖怡雯,從創業到其中的堅持,其實和友誼有很大關係。在工作五年多準備出國深造前,怡雯常往大學好友鄭涵睿的父母-台大園藝教授林碧霞博士與鄭正勇教授創辦的台灣主婦聯盟跑,因此常聽他父母談起許多農業的現況和危機;由於農友多喜用含氮量高的肥料讓農作物迅速增產,因此產生了作物殘留硝酸鹽的問題,增加食用者罹癌的風險。怡雯說:「決定創業,是想要把食物的專業知識傳遞出去。」會選擇芽菜,是因為芽菜是少數沒有蔬菜硝酸鹽的菜類,值得一個完全無毒的栽培過程,讓大家都能享受它的好。

於是她召集鄭涵睿和同是大學好友的許偉哲,希望能一起開一家對社會有一些貢獻的公司,在怡雯的解說下,兩位好友決定放下原本的計畫和工作,一起向林碧霞、鄭正勇兩位教授學習農業的知識技術,並在二○一○年創立了綠藤生機,開始邁入芽菜的研發路。


完整保存 芽菜的豐富酵素
怡雯說:「芽菜是所有植物的苗,富含最多的酵素和營養,無論是青花菜苗、紫高麗菜苗,都是芽菜的一種。」而用一盒一盒的方式栽種,為的除了供給芽菜最適合生長空間外,也避免了採收時營養的流失,完整保存芽菜種皮、芽體、根、與生命力;然而,看似簡單的芽菜卻讓綠藤團隊遇到許多挫折。

從種子的挑選-非基因改造、未經藥劑處理的安全種子,到浸種、催芽和發芽都是一門學問,因為芽菜隨時都要有水卻又不能泡水,所以綠藤選用過濾水來替代土壤種植,以人工方式按照每盒不同的需求作灌溉,並時常更換以求乾淨;而全室內栽培,則能配合芽菜初期光線需求的管控;同時,壓力是芽菜生命力的來源,所以在芽菜的上方也要施以一定的壓力讓它往上頂,才能讓它長的粗壯。

怡雯說,開始種出來的芽菜又乾又醜長短不一,讓團隊大受打擊,發現原來農業這麼難不但許多設備要自己研發搭建,那時為了找出每株芽菜不同的光、水、壓力需求,常常半夜起來蒐集參數加以計算,透過上百種的不同實驗、千餘盒的試種,才能找到芽菜栽培的創新技術。


團隊力量 讓芽菜送到消費者手裡
研發出技術以後,學習銷售也是一個過程,「有夥伴真的很重要!」怡雯說,「無論是在技術研發,或是有時候芽菜的產量、銷量不如預期,收支不平衡時,團隊會感到心灰挫敗,但是有夥伴一起,就能撐過去。」她笑說,許多民眾不知道要怎麼吃這種活著的芽菜,其實很簡單,倒一點飲用水到盒裡,沖一沖,把下面的紙巾撕掉,芽菜直接拔了就可以吃,吃不完還可以放冰箱,能保存五到十天。這些綠藤團隊栽培的有機芽菜,是他們細心照顧出來的孩子,讓買的人都能食的健康安心,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


綠藤團隊出產的青花椰菜苗


綠藤團隊出產的葵花苗





延伸閱讀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綠藤生機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Data.Taipei 政府開放資料平台

【記者陳怡樺、彭維成╱台北市報導】「捷運Ring! Ring! Ring!」是一個提供到站提醒功能及捷運公車轉乘資訊的手機應用程式App。使用者可以設定到站提醒功能,還可以查詢你要到的捷運站附近有什麼公車可以轉乘,並且告知你公車會在多久之後到站。而其中的公車動態資訊,就是由台北市政府釋出。台灣第一個由政府釋出開放資料的「Data.Taipei台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已經於二○一一年九月上線,至今已經營運了一年多。



鼓勵大眾使用資料開發App
「Data.Taipei台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的建立是台北市政府為了推動開放政府,方便個人或組織企業取得資料,並賦予資料意義及價值,運用開放資料創造App應用程式或服務。像是「洩洪」應用程式App,就是使用台北市政府所釋出的公廁點位、運動場、各區公所的位置來進行廁所位置的搜尋,讓民眾出外不怕找不到廁所。

台北市政府資訊局綜合企劃組組長謝明峯表示,台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目前的資料選定原則是以民生相關和原本就已經開放且查詢無需收費的資料為主,例如文化藝術類的文化快遞資訊或是便民服務的台北市公眾區免費無線上網熱點等等。


加強民間參與及資料開放速度
有人將開放資料用食物來比擬,就像是政府提供好的食材,也就是資料,民間單位或開發者是廚師,將好的食材做成料理,而一般大眾就能依自己所需選擇及消費。長期投入Open Data議題的知名部落客徐子涵表示,台灣目前民間對Open Data有興趣的開發者及單位很多,在訊息接收、技術上都比政府專業,甚至在Open Data上的國際關係也比政府好很多,因此政府不妨好好跟民間接軌,善用民間單位的資源。

另外,徐子涵指出,雖然台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做了一個嘗試性的突破,很不簡單。但是,開站以來已經一年三個月了,資料的數量和品質都還要再增進。台北市政府應該擬定策略目標,定期開放資料,掌握資料釋出的節奏。例如同樣是以入口網站方式做開放資料的韓國首爾為例,入口網站的操作簡易,使用上較方便,在資料的開放層面上,資料量也已經到達將近一千項,與台灣目前的一百多項相差甚多。


韓國首爾開放資料平台介面

徐子涵說,資料只要沒有涉及個人隱私及國家機密就應該盡量釋出。不過謝明峯也說明,因為台灣公部門文化的關係,各部門害怕拿出來的資料會被發現錯誤,因此要各機關將資料拿出來是有困難性的。他認為這部分必須由中央及其他城市一起投入,才有辦法創造出一個釋放資料沒有壓力的環境。


政府透明度及民主監督
至於不少人關心的稅務透明,目前台北市政府並沒有整理開放。謝明峯表示目前各部會其實都已經有自行公布每年度的總預算,但是關於支出的細項他則認為沒有開放的必要,因為以台北市政府開放資料的方向來說,民眾的監督和檢視只是附加價值,首要目標是希望促成資料的再利用。青平台Open Data計畫總監張維志則認為,政府資料開放的一環就是透明度與民主監督的功能。像是英國的「Where does my money go?」網站,利用政府釋出的資料,追蹤政府預算及支出。


英國「Where does my money go?」預算監督網站

目前,除了台北市之外,「新北市政府公開資料平台」已經於二○一二年十二月廿七日上線了,行政院研考會也預計於二○一三年四月份將data.gov.tw上線,要求中央各部會透過該資料平台開放資料。謝明峯及徐子涵都對於中央及其他城市開始投入Open Data充滿期待,也期望能引發出更多的社會討論。





延伸閱讀

台北市政府開放資料平台

徐子涵Blog

新北市政府開放資料平台

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雲海國小天文教育 觀星相賞美景

【記者費肇安、簡子祥/新北市報導】位於北宜公路最高處的雲海國小,由於四週山脈擋住了台北盆地的燈光,所以夜晚的星空十分明顯,同時也成為這裡的小朋友最棒的學習園地,對於雲海國小的學生來說,星相天文卻是他們早已熟悉的事情,雲海的老師說:「星相天文的教學,讓孩子們不只是在欣賞星星的美麗,更是讓他們能了解天上的星相是多麼奇妙,也開啟了他們對這天上繁星的好奇心。」





探索天文星相 因地制宜
雲海國小位於新北市石碇區,且居北宜公路最高處,從雲海國小站下車後,仍需爬上校門口前的一條好漢坡才能抵達,這個位於北宜公路最高處的學校,周遭群山眾樹環繞,而雲海國小校長郭雄軍表示,該校因有二格山與筆架山擋住台北盆地的燈光,夜間無光害與開闊的視野,成為天文教育的最佳地點,因此雲海國小致力推展天文教學,並且將校園規畫以星相天文為主,也設置了許多觀星的設施。


推動天文教育 不遺餘力
因為有這麼好的地方可以觀察天文星相,校方在學校裡面也設置了不少和天文教育相關的設備,例如:營造阿波羅廣場、星月平台等天文場景,而「星月平台」的教學用途除了在平台上有月相盈虧的圖案,還有24顆石頭,不但可以認識礦石,同時也代表著二十四節氣、而在平台上更是圖案代表著太陽與九大行星(符號)相對距離與體積大小的概念,還有像是在走廊上就有許多用石磚鋪成天文星相的圖形,而阿波羅廣場上則是有各式各樣關於天文星相的解說像是星體北極圓周運動、黃道十二宮、六角型面積、體積、角度、對角線等,還有日晷,就是古時候的時鐘,而在日晷下方寫的「原子震盪」,指的就是可以精確計時的「原子鐘」,同時我們常聽到的「中原標準時間」,也就是由「原子鐘」精確校正而來的。


學習知識 認識天文星相
針對天文教育校方也規劃「雲海與星空的對話」等一系列的主題課程。平時在天文課上,老師就會教授和天文相關的知識,而隨著不同的年級,老師所教授的天文知識也有不同,像是從低年級開始老師便會先教導學生從最簡單的知道什麼是天文星相,到如何簡易的分辨天上的是什麼星座,而到了中年級則是更進一步教導如何透過天空星相來觀察一些時節的變化、月亮的陰晴圓缺以分辨節日等,到了高年級更是實際教導如何使用觀星儀器來觀察天上的星星,將之前所學的知識實際運用在觀察當中。

除了老師教導的課程之外,雲海國小的天文課程更是連結了台大天文社的同學,讓他們到雲海國小舉辦了天文營,並且透過天文營中帶領這些學生們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像是製作迷你天文星象儀、玩天文大富翁等,讓這些孩子除了在課程當中對於天文星相有所學習之外,更是能在這些活動和親手製作當中對於天文星相產生興趣。


實地觀察 了解天文星相
然而,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之外,在課後,老師說,他們常常都會帶領學生在晚上就在學校的操場裡面觀星,或者是到觀星台去觀星,透過讓學生實際的操作觀星望遠鏡和星相盤等,並且透過觀察和記錄將所看到的星相和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做印證,藉此讓學生更能夠把在課堂上所學道的天文知識牢牢的記在腦海裡,而對於每一次的觀星活動,學生也都感到興奮不已,同學說,在觀星的時候,偶爾發現一些特別的星相時就會感到特別的興奮,像是看到牛郎織女星、北斗七星等,除此之外在觀星時最興奮的就是看到流星,而老師也說,希望這些孩子從小能夠學習一些和其他學生不同的知識,剛好校園裡就有這樣的機會,也希望他們能夠在天文上真正的產生興趣,並且這種教學方式,將繼續在雲海國小裡,教導出更多熱愛天文的學生。



延伸閱讀

特色學校競賽特優 4校入選

天空之星 新北市雲海國小

特色學校 校園指南 認識台灣特色學校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