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0年3月29日 星期三

性別人權協會 為「性別」下新解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臺灣性別人權協會是一個關注性別議題與性別權益的團體,他們致力於爭取性別弱勢者的權益,開展各種新的弱勢性別資源與思維觀點,促使性別人權普及。

臺灣性別人權協會在民國八十八年五月成立,發起人包括何春蕤、王蘋、倪家珍、丁乃非等人。她們原本都是婦女運動者,但是在台北市公娼抗議事件中,社會給與公娼極少的支援,讓她們覺得非常不解。「我們想不到任何理由拒絕支持公娼。有一些擔負家中生計的婦女控訴她們合法的工作權被剝奪,我們如何坐視不理?」臺灣性別人權協會執行秘書陳俞容說。所以,她們就挺身而出,聲援公娼。但是此舉卻也引來她們所屬的婦運團體的不滿,於是將她們停職察看。

在一連串的思考之後,她們發現,傳統的「男/女」兩性觀念已經限制了社會運動的發展,如支持公娼是給予男性性交的權利,因此女性不願給予公娼協助。於是,她們重新檢討了「性別」的概念,認為「性別」不光只是指「兩性」─男性和女性。「性別」中的「別」字,代表著「不同」的意思,所以「性別」是指所有不同的生理性別、心理性別、性傾向、性喜好、以及各種錯綜複雜的性認同。

基於這樣的概念,臺灣性別人權協會的成員大多屬於認同性別弱勢或性別少數,包括性工作者、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變性者、跨性別者(在性別或角色上拒絕被二分為男人或女人)、愛滋病感染者等。

兩年前,位於台北市的男同志健身房─AG三溫暖遭到警方臨檢,並逮捕一名教練與兩名客人,嚴重侵害同志的人權。臺灣性別人權協會在接到消息後就前往聲援,並提供法律協助。目前這個案子已經在上個月結案,三人均獲判無罪。

臺灣性別人權協會希望未來能推動通姦除罪化、性產業除罪化、同性戀同居法、後天免役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等法令,為性別弱勢者爭取更多的權益。

目前臺灣性別人權協會在「熱愛」雜誌、電子報及BBS站中都有發表言論。「我們的運動目標是普及性別人權,解除社會中對性別人權的壓迫,進而使大眾重視性別人權。」陳俞容說。

臺灣性別人權協會
通訊處:220板橋郵政21-6號信箱
電話:(02)2364-0351
傳真:(02)2364-0371
E-mail:queerlas@ms21.hinet.net

台大漁服社 跨海搭起服務的橋樑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台灣大學漁村服務社,成立二十多年來不僅走過台灣許多傳統的漁、農村,近十年來步伐更遠及澎湖離島及小金門,除了為這些傳統村莊民眾舉辦各種的社區活動及服務之外,對於當地的風土民情、居民的心聲、發展的問題等,也都有做長期的資料搜集和採訪。

台大漁服社出隊前往澎湖縣七美鄉已有十年了,而前往小金門也有五年的時間。澎湖縣七美鄉是一個離澎湖本島需半小時船程的小島,它和許多離島一樣,面臨人口嚴重外移的問題,但社長吳帝瑋說,七美人的愛鄉意識都滿高的,且對於社上在當地舉辦的活動都能給予許多的協助。而由於七美地處偏遠,資源較缺乏,社團出隊時會有台大醫學院的醫療服務隊隨行,為當地村民進行義診,並研究長期困擾七美鄉民眾的痛風病。

社團主要是和當地鄉公所合作,為學生、家庭主婦、老人等社區民眾舉辦各種聯誼、教學、競賽的活動。包括有為青少年所舉辦的生活育樂營、寫生比賽、籃球比賽等,以及針對家庭主婦所舉辦的媽媽教室,課程內容包括各種手工藝、烹飪等教學,社團進修部負責人楊子瑩說,媽媽教室的老師皆由社團成員自己擔任,社員們之前都已做了充分的準備及學習。

另外還會舉辦晚會、抽獎、卡拉OK比賽等讓全村共同歡樂的大型活動,楊子瑩說,村民都非常的捧場,常常讓舉辦晚會的活動中心大爆滿,而主要是想藉由這樣的活動,凝聚居民的向心力,漸漸的讓當地民眾能培養起社區服務的精神。

吳帝瑋表示,社上就是要發覺當地的問題,在能夠提供協助的地方盡量予以協助,譬如七美鄉之前新落成的圖書館,由於當地人力資源及經驗的不足,如今館內許多書都尚未做歸類處理及上架,社上就準備和台大圖資系合作,到當地幫忙做圖書歸類建檔、編碼及上架的工作。

另外,社團進修部會在離島當地做有關文化、自然生態、歷史等資料的訪查搜集,譬如小金門著名的廟宇及廟會、澎湖七美鄉的珊瑚礁、有小台灣之稱的海蝕平台景觀、七美人樹的傳說故事,以及七美養殖漁業、養豬業、觀光業的發展現狀等,都是進修部資料搜集的內容。

吳帝瑋說,長久訪查以來,發覺離島大多有觀光業與傳統產業發展互相衝突的情況,而七美鄉傳統的九孔養殖業會造成地層下陷,不僅破壞自然生態景觀,也不利於觀光業的發展,且當地雖有豐富的自然美景,觀光條件卻欠佳,譬如交通不便、公共設施不足等,皆是離島發展上待解決的問題。

沈亞瑩 給少監一點溫暖

【生命力記者/謝美萱報導】加入「勵德新竹少年監獄服務隊」之後,沈亞瑩投入了與受刑青少年相處的社團生活,從大一開始她就積極參與每一次到少監出隊的機會,現在大三的她已經是隊上的副隊長了。

「勵德新竹少監服務隊」是全國大專院校唯一為受刑青少年服務的社團,問起沈亞瑩當初是出自於什麼原因參加了這個社團,她說「一般服務性社團的對象多是小朋友、老年人或病患,所以我想試試看其他的領域,我當時就覺得受刑人是很特別的,可能我自己性格裡面有叛逆的因子吧。」說到最後一句,沈亞瑩自己不好意思起來。

談起第一次出隊,沈亞瑩說當時的心裡真的非常緊張。「雖然事前的準備已經很充沛了,可是站在少監的外面時,意識到等一下真的要跟他們(受刑人)接觸,心裡還是會害怕。」少監裡的受刑人年紀大多介於十四到十八歲,但也有少數是二十歲出頭的,他們的刑期最多十五年,犯下的罪行包括竊盜、搶劫、強暴等。

第一次開始和少監的同學接觸,沈亞瑩想,既然都來了,一定要甩開自己內向的個性,以前社團裡的學長姐們告訴他們,少監裡的同學會考驗新來的隊員,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懷著誠意而來。「少監裡的同學對於出隊很多次的隊員都很尊敬,因為這些隊員不是抱著來少監看看的心態,而是非常認真的。」沈亞瑩在心裡也默默的給自己訂下這樣的目標。

在沈亞瑩的記憶裡,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少監同學阿德(化名),就是她第一次出隊時認識的。當時阿德也是剛剛進入少監,兩個人都是這個環境的「新鮮人」,所以特別有種相互打氣的感情,每一次少監同學和勵德隊員的「自由交談時間」,阿德都會來找沈亞瑩聊天,後來沈亞瑩也常常寫信鼓勵阿德,但是以阿德當時剛入獄的限制,是不被准許回信給朋友的,沈亞瑩就這樣寄出一封一封沒有回收的信。

「有時候也會懷疑,這樣寄信有沒有價值,對他真的有幫助嗎?」不過沈亞瑩的付出並沒有沈入大海,就在阿德要轉到台南成人監獄前,勵德服務隊又到新竹少監出隊,阿德給了沈亞瑩第一封回信,信裡寫著對沈亞瑩的感謝,最後還署名「永遠的四十八代一組阿德」,四十八代一組是沈亞瑩在勵德服務隊的級別,阿德竟以此自稱,令沈亞瑩感到自己對阿德的支持受到了肯定。

回顧起近三年來和少監同學接觸的感覺,沈亞瑩篤定的說,她期待的是平等的朋友關係,「我覺得我們留下的故事不用太燦爛,平實一點的感情比較真實吧。其實很多少監裡的同學社會歷練都比我豐富,有時候我會想,我究竟能帶給他們什麼?後來我覺得,純真是一種力量,用自己示範一種單純的生活形態也是幫助他們的一種方式吧。」

從去年七月開始,法務部為貫徹教育刑理念(監獄學校化),將新竹少年監獄改制為「誠正中學」,高雄少年輔育院改制為「明陽中學」,誠正中學以受感訓處分的少年為對象,明陽中學則專收少年受刑人,我國的少年監獄也將從此成為歷史名詞。所以沈亞瑩所在的「醒新社勵德新竹少年監獄服務隊」也改名為「勵德青少年服務隊」,他們將繼續到桃園少年輔育院和新竹的誠正中學服務,陪伴受刑青少年走過這一段特殊的歲月。

仔細回憶和少監同學相處的畫面,沈亞瑩的臉上充滿了溫暖的笑容,「這兩年多來,我肯定我帶給他們的東西,但是更肯定他們帶給我的。」與受刑青少年一起渡過的社團生活,一經一緯創造出一個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為沈亞瑩的大學生活釘下了一個特別的註記。

歸回團契 用福音興築戒毒護牆

【生命力記者/吳峻安報導】曾經被毒品挾制十二年的陳建榮,在一次宗教傳道中,體認生命可貴,終而脫離毒品深淵。戒毒成功後,他認為應該盡一己之力,幫助和他一樣有同樣遭遇的朋友,便在一九九九年十月,成立一個幫助吸毒者回歸社會軌道的歸回團契組織。他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和幾位熱心的歸回之友捐款,在教會所處的社區內,承租一間房屋做為中途之家,幫助吸毒的朋友戒除毒癮。

在中途之家計畫中,歸回中途之家給戒毒者一年期的機會,同時一次可開放十二個名額讓吸毒者住進來,但是首先必須先完全的戒煙,同時也要求其家人要完全支持他們戒毒的決心,戒毒者的勒戒工作,才可以開始進行。在兩個月之後,才正式開放戒毒者與家人外出相聚的機會;第三個月開始進行社區服務,幫忙打掃社區環境、替教會粉刷油漆等工作;半年後才能以漸進方式在外找工作,並增加放假休憩的時間,進而步入正常社會。陳建榮強調,這種一步一步接觸外面社會事物的方式,才能夠真正達到戒毒,且被社會接受的雙重目的。

他想,肯定是很重要的。所以這個中途之家會讓每一位戒毒者感覺到自己是自由的,會鼓勵他們盡量參與社區或教會的工作,讓他們知道自己與正常人並沒有特別之處,減少被排斥感。陳建榮強調,他們的中途之家是以開放的模式,在社區裡進行勸戒工作,讓戒毒人沒有與社會疏離的感覺。他說:「這種方式讓鄰居們反而都不排斥,像一個大家庭。」

目前先後進出中途之家的人已有二十人,但是因為中途之家設立未滿半年,並沒有完整接受勒戒計畫的人。陳建榮說,雖然沒有完整個案,可是至今半途離開的人,大都是因為個人想出去找工作,多數的人社會適應情況都很好,只有一名個案受到朋友引誘再犯。同時中途之家都會定期追蹤自願離去個案,透過電話訪談或經由家人口中得知最近消息,而且有時戒毒者也會在假日回到教會,參加團契活動,因此檔案記錄都相當完整。

由於中途之家的輔導工作上以宗教課為主,語文、音樂課為輔,限於經費及其資源,現階段並沒有辦法安排醫療戒毒,這也是歸回中途之家最大的問題。陳建榮無奈的表示,各界給予的金額補助有限,在每月約十萬元的工作人員薪水支出壓力下,很多事務都沒辦法推行,就連頭三個月的中途之家房租都是教會出的,更別談什麼相關戒毒課程了。他說,除了義工老師安排的宗教訓輔課,近期還希望接一些手工製作來做,一方面算是學個技藝,另一方面也可以拿來義賣補貼其他支出。

為了彌補心理上的匱乏,中途之家會不定期舉辦一些講座課程,邀請戒毒者的親人,針對親子關係、健康維護、情緒管理,做一對一的協談,幫助他們規劃未來離開中途之家後的計畫。

建構未來團契的發展,陳建榮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更生戒毒網絡」系統。有一個多元化行政中心,配合政府進行對外的反毒活動,並繼續推展諮商、協談服務;另外配合成立就業系統,專門幫助更生人找到工作;招募一千五百名歸回之友,定期小額捐款,穩定經費來源;結合其他教會,使中途之家的組織更為完善,幫助更多人能回到社會的軌道。在所有網絡系統完成後,再登記成為合法社團法人,讓戒毒工作能夠讓更多人來幫助、參與。



基督教歸回團契、更生戒毒網絡
地址:台北縣三重市福音街三巷3號
電話:02-29862511

王玉麟 為輻射屋居民爭取權益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王玉麟是輻射屋受曝者,為了替居民討回公道,他向政府提出告訴;而且還成立了「輻射受害者協會」與「輻射安全促進會」兩個民間組織,為輻射屋受曝者爭取權益。

民國八十一年七月三十一日發生輻射屋事件,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接獲民眾指稱台北市廈門街台電員工住宅大樓鋼筋有輻射反應,進而進行偵測調查。八月,媒體揭露位於台北市龍江街的民生別墅為一輻射污染建築物,引起社會軒然大波。

經偵測後發現,民生社區是輻射劑量最高的一間輻射屋,而王玉麟就是民生社區的住戶。在聽到消息之後,王玉麟覺得非常生氣,為什麼這種事情會發生在人們身上,而且還是在自己的家中?他透過了很多的管道,要求政府對這件事情提出解釋,但是都沒有得到回應,於是在同一年,他就向政府提出告訴,指控官員瀆職並要求國家賠償。這件案子在一審時勝訴,但是目前原能會仍在上訴中。

由於王玉麟本身從事鋼鐵等金屬製造業,所以具備金屬材料方面的知識;再加上他從前當兵時是化學兵,對化學理論也有些認識。為了要打官司,王玉麟開始研讀原子能相關法規,充實法律知識。然而,這些專業的學問,有的不是光靠自修可以了解。因此,他就四處請教專家學者,甚至是原能會裡的官員,直到他懂了為止。讀到最後,只要是與原子能有關的學問,包括遺傳學、胚胎學、細胞學等,他也都有涉獵。尤其是原子能法,他更是瞭若指掌,目前他還擔任原子能科技基金會顧問及原子能法修定法規顧問。

王玉麟分別在民國八十二年與八十五年成立了「輻射受害者協會」、「輻射安全促進會」兩個民間組織,為輻射屋受曝者爭取權益並推廣輻射傷害的知識。另外,王玉麟還在寶島新聲廣播電台主持節目,宣傳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教導人們如何保護自己、避免暴露在輻射中。不僅如此,他也撰寫了「輻射污染白皮書」系列叢書,公開民間對輻射屋事件的調查真相;還蒐集國內外防癌、抗癌專家及醫界的重要文獻資料,集結成「除癌秘笈」一書,教導民眾如何避免及治療癌症。

「從輻射屋發生到現在,支持我努力堅持下去的,就是我不服輸的本性。」王玉麟說。他最終的目標是希望政府能夠將輻射屋的所有污染源移除,還給人民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

輻射安全促進會/輻射受害者協會
地址:台北縣汐止鎮福德一路269巷20號
電話:(02)26936123
傳真:(02)26941795
E-mail:twrspa@mars.seed.net.tw/wonderwork@tomail.com.tw

寶島客家電台 接續文化血脈

【生命力記者/游銘宗報導】為了發揚客家文化,由一群熱心人士發起,設立「寶島客家電台」。從初期的地下電台,而後遭到新聞局的取締,在許多關心客家文化的人士奔走之下,終於籌募到設台基金,成為合法的電台。即將屆滿六年的寶島客家電台,節目內容始終堅持客家本位,替客家鄉親服務。希望藉由廣播媒體的影響力,讓客家文化不至於產生斷層,並介紹客家文化之美。

負責行政業務的詹僑偉說,因為電台的設立並沒有商業色彩,而所有的經費來源都仰賴聽眾的捐款,因此電台內部人員與節目主持人都是義務性質,完全不支領薪水。都是為了傳承客家文化的理念,自發性的參與各種工作。

詹僑偉說,六年前本來在TNT寶島新聲地下電台只是一個帶狀客語節目,後來逐漸擴大成為一個獨立的電台,不過因為新聞局大力取締非法的地下電台,讓客家電台的生存遭遇危機。經過與新聞局的協商後,達成的協議是必須籌足三千萬設台基金,即可成為合法電台。於是在各方關心客家文化人士的奔走下,總共舉行十八場設台基金籌募說明會,終於在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十日完成基金籌募工作,正式成為合法的廣播頻道。

電台初期以政治性話題為節目主要內容,是希望經由客家同胞對公共議題參與發表意見,來凝聚客家人的共識,將討論政治作為一個起點,逐步喚醒文化意識。而近來隨著客家文化被重視,節目內容的方針也朝向多元化發展,包括客家禮俗介紹、客家傳統美食、客家話教學等等。

不過詹僑偉也憂心地表示,目前客家文化延續的最大問題,是年輕一代的客家族群,對於傳統文化缺乏危機感,不認為客家文化有消失的危機。所以電台特別開放夜間節目時段,讓台灣大學與政治大學的客家社團負責節目製作與主持,希望藉由年輕學生的主持風格和節目內容,來吸引年輕的聽眾群,在潛移默化中使他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自然產生認同感並進而付諸行動。

詹僑偉說,在客家話中他的姓「詹」發音與「再來米」相似,而再來米就是糙米的一種,他說糙米雖然比較硬,但是卻較營養。他也用這比喻電台內的所有工作人員,就像再來米一樣,雖然客觀的環境比較辛苦,但是仍然能製作出高水準、有文化素養的節目。

延伸閱讀:

寶島客家電台

楊成宗 打造南港的文化列車

【生命力記者/戴宇岡報導】楊成宗在他的書桌前寫著一句話:台灣的歷史漸漸的在消失。台北市南港高工汽車科的老師楊成宗用這句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並且希望能憑著自己的努力,帶動更多的人一起來當台灣歷史的傳承者。

楊成宗是個道地的南港人,因此從小對當地的文化與歷史就有一份強烈的歸屬感,有一次他在整理祖厝的時候,發現兩個塵封已久的木箱子,裏面竟然有被台灣歷史研究所鑑定為國寶的清朝咸豐年間的地契,楊成宗開始對南港地區過去的歷史產生了興趣。

為了發掘過去老南港的人情風貌,並帶動地方上對文化保存的重視,他成立了南港文史工作室,希望能藉由自己的付出,讓更多的在地文化得以被保存。

他利用課餘或假日的時間,走遍南港的大街小巷去聽地方上的耆老們「說故事」,並且不斷的收集南港地區過去的文獻資料。

之後,他獨立完成了一份「南港社區文化導覽圖」,內容除了南港地區的舊地名、古蹟沿革之外,還有南港所有的土地公廟及老樹的位置與歷史等,並且搭配有以前和現在的照片。另外,他也在八十七年南港區公所主辦的文化尋根導覽活動中負責活動的籌畫及解說,並出版了一本南港地區的文化導覽手冊。

他認為,文化工作的推廣,本來就應該是義務性質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興趣,如果還要談錢的話,就失去他原來的意義了。所以,只要是有心想瞭解南港的文化和歷史發展的沿革的話,就算是只有一個人,楊成宗還是願意幫你做南港地區的導覽。

楊成宗表示,在這兩三年的田野訪查中,讓他最難忘的,就是有一次在他訪問一位老先生的三天後,就聽說那位老先生過世了。他擔心台灣從前的歷史,就像這樣隨著地方上的耆老們一個個慢慢的被社會遺忘。

他希望,不只是文史工作者,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做這個時代的歷史傳承者,讓後代的子孫也能知道從前的歷史,千萬不要讓歷史消失了。

災後忙重建 婆婆媽媽來逗陣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九二一大地震後,埔里有許多的家庭受到了重創,使原本富足的小鎮頓時進入失業、失所、失依的另一種空間,驚恐後的氣氛在勉強的笑容下,依然流竄著許多源自心底的不安與接踵而至的壓力。但是,埔里有一群媽媽們非常勇敢的站了起來,在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於八十八年十月十五日邀約組成了婆婆媽媽工作隊,從協力掃街到整潔道路,又從安親課輔到心理治療,透過互相傾訴,暫時地走出心裡的陰霾,因為這些媽媽們相信要幫助家人,必須先把自己重建起來。

事實上,婆婆媽媽工作隊的成員,就是原本在災前由約一百位媽媽們所成立的環保工作隊延伸來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李美雲表示,當時成員為數已不少,解散掉實在可惜,因此,在災後便把這些環保隊的媽媽們動員起來,組成現在的婆婆媽媽之家,「婆婆」代表著「耆老」,一種對生活智慧的尊重,「媽媽」則引出了「孩子」,一種對親子活動的主張,而「之家」則蘊含了「共享」,一段與子偕行的相伴允諾。

婆婆媽媽之家主張太早走出悲情,對長期的心理而言不見得是健康的,他們認為,比較重要的是增加人們面對悲情的能力,讓受災的人漸漸寬心、放心、安心、最後生出歡喜心,這才可能是讓人面對災後重建的力量來源。而鑑於在災後人們流離失所,有一個穩定的避身之處可以讓大家來鬆懈、舒適的暢談,已經是許多人的願望,因此在婆婆媽媽們之間,就逐漸醞釀出來了想要覓得一個聚會場所的想法。

於是,這些婆婆媽媽們就在埔里的中心地帶上一條小巷內找到了一間四樓的透天厝,在婆婆媽媽工作隊中的「環保工作小隊」的努力下,清理出一個舒坦機動的空間。目前規劃一樓是行政區,有著「管家婆」辦理事務的小櫃台,二樓的前半部作為活動區,可以成為各團體聚會的場地,後半部則是小小的廚房,可以隨時煮晚熱騰騰的湯麵;三樓則是做為小孩子遊戲的兒童區,裡頭有足夠的設備,讓在二樓的大人不用擔心。四樓則是「呱呱區」,用豐富的植哉,讓半開放空間的四樓成為大人隨興談天的去處。

婆婆媽媽之家除了提供大家一個固定的聚會之處外,也在社區重建投注了不少的心力,婆婆媽媽們藉著舉辦各種親子活動與課程,如故事媽媽培訓班及最近與雲門舞集合作的活動,來對社區內的人們做心靈重建。此外,婆婆媽媽之家也透過各種方法,替幫助需要工作的婦女們找尋工作機會,李美雲說:「其實,最讓受災的家庭感到不安的就是經濟的來源,只要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有了著落,人們的心中自然會安定不少。」

李美雲說,她在婆婆媽媽之家已經有一段時日,最讓她有所感觸的,是有時候很想為這些需要的人再做些什麼,但是卻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最重要的因素,就當然就莫過於金錢了。她表示,做各種努力以及辦活動都需要錢,有的時候,社區內的民眾們也會希望婆婆媽媽之家再做多一點、再多提供一點服務,但是沒有經費,很多事都辦不成,而目前婆婆媽媽之家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募款而來,可說是非常的不足。

儘管如此,李美雲說,婆婆媽媽之家的各位媽媽們都相信著,總有一天他們的家園會再次被重建,所有的不安也終究會過去。

活力百分營 特教寶寶齊步走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三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兩天在校園內,為必須接受特殊教育的小朋友,舉辦「活力百分百特教營」。讓沒有辦法參加一般育樂營活動的小朋友,體驗營隊生活。

特教營以「交通安全」為主題,設計一系列的課程,以簡單並不斷複習的方式,教導小朋友交通規則。例如美術課,就讓小朋友替畫好的紅綠燈著色,並利用連環圖畫講故事,告訴小朋友「紅燈停,綠燈走」的規則,並在玩遊戲時,告訴小朋友「上車排隊」的道理。

活動總協徐佩瑜表示,「小朋友參加育樂營是成長過程中必要的一部份,但是特殊兒童需要特別的照顧,沒辦法參加一般的育樂營活動,我們希望讓這些小朋友也能體驗團體營隊生活。」希望讓自閉症兒童或是過動兒童,也有機會參加育樂營,像一般的小朋友一樣能一起玩樂,因此舉辦這個特教營。

她說,因為自閉症的小朋友,無法和人正常的互動,也不會清楚表達想法,而過動兒則是好動、坐不住,不停的跑來跑去,一些智能障礙的小朋友則是理解力差,聽不懂別人叫他做的事,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他們是不可能參加普通的團體活動的,但是透過專業知識設計的課程,則能讓他們也有機會享受玩樂的體驗。

同樣也是活動總協的劉啟邦表示,即使看來安全的活動,對於這些特殊的小朋友也充滿了不可知的危險性。因為過動兒會到處跑,選擇的環境必須是封閉的空間,營隊活動的每個場地都是事先勘察過的,所有危險的物品都會拿走。而且活動進行時每個小朋友身邊都有大哥哥大姊姊的陪伴,每個輔導員不論到那都要陪著負責照顧的小朋友。

徐佩瑜說,雖然在帶活動時「特教寶寶」很可能根本不理人或是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問他們問題也沒反應時,會有一些挫折感,但是當他們突然跑來跟你握個手,或是露出笑容時,心裡的感動卻更大。

聯絡方式:
中原大學特殊教育諮詢中心
地址:32023 桃縣中壢市普忠里普仁22號
連絡電話:03-4563171轉6751
諮詢專線:03-4666304  

延伸閱讀:

中原大學特教系

中原大學特教中心

少女色情畫會 彩繪重生的花蕊

【生命力記者/段凱超報導】每個少女都應似迎向朝陽的花蕊,曼舞在陽光下。但是在我們社會中,卻有一些被殘忍地推向黑暗角落的少女,飽受身心的創痛。終止童妓協會在去年七月,為這些曾被迫從娼的少女,成立了台灣第一個少女畫室-色情畫會,取意藉色彩表達感情,希望藉由繪畫,重新彩繪她們受傷的身心,活出自己。

協會的社工員徐素月表示,當初會有這個構想,是有感於因「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保護下送到中途之家安置的少女,在離開中途之家後,並沒有一個可以繼續提供支持的資源網絡,因此我們希望能有一個可以提供這些少女聚會的場所,在這邊讓她們自主性地發展她們的潛能,自由的思考及創作,進而分享彼此的想法,形成一股相互扶持的力量。

在有了這個構想後,終止童妓協會將此訊息傳遞給各個收容特殊少女的中心或中途之家,告訴少女有這個聚會,並邀請她們參加。去年七月,五位來自不同中途之家的少女前來參與,並經由她們自行討論選擇聚會的內容-繪畫課程。協會也幫她們請來美術老師劉秀美,固定兩個星期一次來指導她們創作,就這樣,少女色情畫會正式成立了。

從事美術教學多年的劉秀美認為,美術是生命力量的展現,應該要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透過美術的創作,能整理內心的自己,重新去評判自己所處的外在環境。「繪畫美術並不只限於菁英份子,是屬於全民的,各階層人士都可以來創作。所以,勞工朋友、市場小販都能藉由畫筆來訴說自己,表達出他對這個社會的看法;這些有過特殊經驗的少女,同樣也可以。」

劉秀美在指導這些少女所使用的素材從粉蠟筆到油畫,每一種素材都包含了自畫像、個人創作、集體創作等等。自畫像不僅是將少女的外觀畫下來,同時也讓她們經歷了一段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個人創作部分,老師會指定一主題,讓她們以自己的生命經驗及對人世的想法來詮釋。此外,五位成員也嘗試集體的大幅創作,在共同創作的過程中,少女們分享並交流了自己的心情故事,也增進了彼此的情感。

每一幅完成品的背後都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曾經淪為大人們賺錢、洩慾的少女,藉由繪畫將從前的過往經歷化為一種重生力量,不再是長久深藏於心中的傷口。「我想這就是美術的力量吧!」徐素月說,小女孩們專心一致於自己的繪畫創作及互相討論對方作品時,那份愉悅滿足的神情和盈盈笑聲中,彷彿忘卻了傷,又回到純真的孩提,看在我們這些陪伴在身旁的社工員眼裡,心疼中有著些許欣慰,真希望她們往後在面對自己的現實人生時,也能像現在這般開朗。

「我以後要回去我們的部落教小孩畫畫,也要把我們布農族的文化融入我的創作題材中。」畫會裡的一位少女這樣說著。繪畫已經變成這五位成員的最大興趣,現在,她們不僅要自己製作卡片,邀請其他中途之家的少女一同加入畫會,也要參與社區的藝術季。今年五月中,更要開一個屬於她們自己的畫展,秀出她們的得意作品!

終止童妓協會
地址:台北市泰順街2號4樓之2
E-Mail:ecpattwn@ms12.hinet.net
電話:(02)2365-8510
傳真:(02)2365-8515

延伸閱讀:

終止童妓協會

勵馨基金會

死囚平反大隊 為蘇建和案請願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蘇建和三死囚案延宕至今已經九年,死囚平反大隊在總統大選後舉行「無辜的青年要回家」點燈晚會,盼陳水扁總統新人新政,能特赦蘇案三人,還他們自由。 

活動首先播放蘇建和三死囚案的簡介影片,簡述案件的情形。接著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賴秀如就這次活動的意義加以解釋,希望陳水扁總統新人新政,能夠記得這一個拖了九年的案子,並且為他們平反。「希望他們可以很快地跟我們一起站在這裡,呼吸自由的空氣。」賴秀如說。

接下來由詩人陳明仁與路寒袖分別朗誦他們為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三人所作的詩─「請槍殺阮!」及「發光的靈魂」,表示對三人的鼓勵與支持。而作家愛亞也上台講述去年親自到看守所探監的經過及感想。「希望看到所有有冤情的人都能夠再過平常的日子,而這一切就寄望在陳水扁總統身上。」愛亞說。

之後,由賴秀如主持點燈的儀式,請在場來賓將地上排成英文字「HOPE」的蠟燭點燃。「義大利政府曾經表示,只要有哪個國家廢除死刑或是釋放死刑犯,他們願意為這個國家,在羅馬競技場上點燈四十八個小時。我們今天在這裡舉行這個點燈的儀式,希望未來羅馬競技場能為台灣點燈四十八個小時。」賴秀如說。而點燈儀式就在歌手邵信成與張羽偉的歌聲中完成。

曾經到看守所探監的作家朱天心、平路、楊翠也陸續上台與現場民眾分享他們的心得及對此案的觀感。朱天心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公平地在司法程序中接受審判;平路盼社會能幫蘇建和三人多做一點事情;楊翠則祈求蘇建和愛畫畫的手與劉秉郎愛寫書法的手能夠自由地揮灑。原住民創作者高子揚也上台敘述他當初遭遇冤獄的情形,並演唱兩首他自己做的歌曲─「我們都是一家人」與「可憐的落魄人」。

最後,晚會在「蘇建和三死囚案調查報告」的影片中落幕。

2000年3月28日 星期二

黑手那卡西、工劇團 工運的活力

【生命力記者/林群翔報導】由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在三月十二日所舉辦的春鬥大遊行,有一群穿著奇裝異服或帶著樂器的人,在遊行現場用跳舞或高歌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訴求,讓現場製造出一次又一次的高潮。他們可不是專業的表演藝人,他們是全由工人組成的表演團體,「黑手那卡西」和「工劇團」。

黑手那卡西和工具團是屬於工委會的兩個單位。這兩個單位專門在勞工運動中進行表演。黑手那卡西是以演唱,而工劇團是用肢體的表演為主。

在這次遊行中,工具團團員臉上畫上骰子,以一襲辣妹裝,伴隨著瑞奇馬汀的森巴舞曲勁爆出場。身材微胖的團長楊明俊,帶頭隨著舞曲寬衣解帶,脫掉寫著象徵四十八工時的上衣,露出寫在胸膛上的四十,以表達勞工要四十工時,不要四十八的工時的遊行訴求。

楊明俊表示,工劇團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當初工劇團的成立是因為每次勞工運動的訴求都太硬,為了讓現場氣氛可以較為緩和又可達到訴求的目的,所以才有成立劇團的構想。而且透過表演的方式,可以讓活動在媒體上呈現時,讓主題更清楚的表達,更可以藉由這種較活潑的方式,避免群眾覺得無趣而離開。

目前工劇團的表演是以舞蹈為主,並搭配特殊服裝來表現。楊明俊說,他們希望在表演方式上有所突破,但他們發現有所困難。例如:他們曾和著名的屏風表演劇團合作,但他們發現,工運中活動式的表演,要盡量契合工人的氣質和文化,使勞工一看就可以了解,太過於專業藝術化的表演,就不容易讓勞工認同。

黑手拿卡西則是以唱歌來表達勞工的訴求。這次春鬥遊行黑手拿卡西以一曲「四零選總統」台語諧音為「吸奶選總統」,清楚的表達了勞工希望總統候選人能以母親照顧孩子的心情,同意簽署將法定工時由四十八小時降為四十小時的訴求。

黑手那卡西團長陳柏偉說,在遊行中用唱歌的方式,讓每個人對於歌曲琅琅上口,是最容易凝聚向心力的方式,而且也可以讓參加的人藉由歌詞,知道此次活動主要的訴求為何。

他更指出工運中的歌曲,都有其時代的象徵性意義,如此次的遊行,就是訴求不合理工時問題。他們希望可以將過去的工運歌曲整理起來,為整個工運史做一個見證,這正是民國八十六年時他們推出「福氣個屁」工運歌曲專輯的心情。

這兩個團體除了在一年一度春鬥遊行中有固定的表演外,也到各地勞工運動進行支援。現今這兩個團體都朝著政府立案方向努力,他們皆希望藉由立案能讓組織的人員編制更為穩定,如此進行創作方面會更加的順利,讓工會運動可以更加的活潑,並達成訴求。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

工劇團

黑手那卡西

電話:(02)2392-3670

地址:北市杭州南路一段95號4F

搶救相思林 東海人付諸行動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一月十八日,東海大學發生近年來校園中罕見的學生抗爭,為的是校方宣佈砍伐相思林興建停車場一案。經過東海大學學生的不斷爭取,三月十六日,校方終於召開了機車停車場公聽會,會中校長王亢沛宣佈決定終止在相思林興建停車場一案,並承諾就公聽會上提出的各項替代方案作審慎的評估。

根據東海台灣文化研究社表示,校方宣稱是為了興建對學生有用的停車場而砍樹,但是同學卻擔心在學校要擴建教學空間的情況之下,東海的綠地將慢慢地枯萎,更何況學生們並不認為砍相思林是建停車場與擴建空間的好方法,因此發起了抗爭行動,從懸掛布條、朗誦相思林祭文、發傳單,到最後前進校長室。

從早上九點左右開始,經過將近十二個小時的持續抗爭,最後終於等到校長的承諾,決定在三月十六日舉行公聽會。至此,一一八護林行動所傳達的校園聲音得到校方的回應。

這些保衛相思林的同學們說,公聽會的舉行雖然使事情暫時告一段落,但他們希望將來校方重視的不僅是另一個停車場的替代方案,更是校園長期發展的計劃,而他們也會繼續對保衛相思林而努力。

相思林在生態上的意義,根據東海大學生物系學會所提供的資料,相思樹耐酸性強,特別適合在台灣低海拔山區的酸性土壤生長;而相思林也具有水土保持的功能,為東海重要水源保育功臣,另外林內提供多種動物棲息,有時還會發現過境的稀有候鳥。然而對於東海大學的學生而言,相思林的存在已經超越生態上的意義,更成為東海大學的特色與精神的象徵。

保衛相思林的活動由來已久,在民國五十年,第一次校方為了擴建校區進行砍樹而引起師生關切相思林;第二次發生在民國八十二年,校方以興建綜合教學大樓為由再次砍伐相思林,東海人以繫黃絲帶於相思樹為悼;而第三次就是因民國八十八年要砍相思林興建停車場的提案,而引起的一連串抗爭。

面對東海校園景觀的改變,東海大學校友發起「參與東海停止砍伐相思林」的連署活動,期望透過東海校友們的連署,達到對校方的訴求,其中包括立即停止砍伐樹木、校園景觀變更需要經過公聽會、減少招生人數並訂定長遠且符合東海創校理念的長期計劃等,他們希望能因此搶救東海校園內僅存的相思林。

板橋親服會 中輟生與社區的橋樑

【生命力記者/陳正娜報導】台北縣板橋市親子服協會是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的自發性社團,雖然主要目的是輔導中輟生與偏差少年,但是其中有一項輔導方法是相當特別的,就是讓青少年投入社區活動,找回他們的自信。

親子服務協會理事長黃寧秋表示,這些孩子因為服務社區而與社區居民有了良性的互動,社區居民能夠認同他們,孩子們自己也感到非常高興。當孩子們得到讚美時,他們會更願意幫忙,自然也沒有時間做壞事了。黃寧秋帶領著青少年們學習著,從田野調查、文化導覽服務到社區形象營造,所做的努力只為了尋求社區居民的共識與認同。

例如青少年認養清掃板新路服務社區,當有活動舉辦時,「少年家志工」也是熱心地幫忙。黃寧秋表示,平日這些孩子就會主動向協會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常讓她覺得格外貼心。

不久前,親子服務協會在板橋市板新里舉辦了「祥龍箏風少年家—社區獻寶與路跑活動」,利用做風箏的遊戲方式,吸引居民的參與,希望能夠塑造出社區的特別產業─以風箏作為這個社區的代表。當然,這次的活動也少不了青少年志工的幫忙。

除了青少年的輔導之外,親子服務協會也有舉辦一些社區活動,像是婦女舞蹈健身班、日語會話班以及社區居民結伴出遊的活動,但其特殊性不及青少年對社區的參與。除此之外,協會也積極地參與文建會所舉辦的總統營造研習,學習如何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活動,並在民國八十八年舉辦了一系列的志工研習活動、社區導覽研習活動,希望能夠挖掘出社區的共同關注點,針對不同的社區來作整合,其中也包括了對青少年問題的輔導與照顧。

黃寧秋表示,社區營造所包含的面向很廣,除了硬體之外,還包括了對身心障礙、老年人、與青年的照顧,辦活動只是一種刺激而已。讓青少年參與社區活動,除了能夠有熱心的志工之外,也能夠讓他們有成就感,社區活動也因此而更有生氣。

電話:29525807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雙十路一段四十四巷十四號一樓



延伸閱讀:

板橋親子服務協會 急需您的加入

中原大學特教系 特殊教育獻心力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照顧特殊兒童是很辛苦的,我們希望利用專業知識以及團隊力量幫助他人。」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系學會會長李振邦表示,家長要不斷補充新的相關知識,才能給一個特殊兒童妥善的照顧。他們的任務,就是利用所學協助那些家長及小朋友。

中原大學特教系除了成立特殊教育中心,提供桃園地區特教諮詢及支援,與附近的中小學、特教機構、民間相關團體保持交流,以求更瞭解特殊教育基層的需求外,並規定系上的學生每學年必須至少當志工二十小時以上,不僅讓學生有機會印證所學,也提供服務給需要幫助的特殊兒童及他們的家庭。

系學會副會長莊文如表示,他們每星期會去桃園的宋屋國小及天使啟智學校當志工。宋屋國小設有資源班及特教班,他們會為學習較緩慢、功課不好的小朋友,做補救性教學,替他們複習跟不上的課業;去天使啟智學校時,則是陪伴在小朋友的身邊,學習專業老師教導小朋友的方式,並指導小朋友作教材。

莊文如說,特殊兒童需要個別有耐心的引導學習。他們依小朋友不同的需要,作不同的引導。例如腦性麻痺的小朋友,無法靈活運用手指,上美術課時,他們就會替小朋友打開水彩的蓋子,有時也會握著小朋友的手教他們寫字。或者是有智能障礙的小朋友,聽不懂老師說的話,他們就必須在旁一遍遍重複著說明,讓小朋友明白。

她說,在當志工的過程中,看到老師的教學方式,才會明白:「原來要用這樣的方式啊!」例如,自閉症的小朋友會出現固著性行為,無法聽進別人說的話,而不停重複做某一件事,這時可以利用行為改變技術,例如製造小朋友討厭的撕紙聲音,讓小朋友停止再犯。

李振邦表示,有時系上的學生也會接觸一些特殊兒童的個案,定期去小朋友的家輔導小朋友。例如他接觸的一個有自閉症的小孩,沒辦法親近他人、好動,也不接受言語命令的控制。這樣的小朋友在學校課業的學習有很大的挫折,他從陪伴小朋友、增加互動開始,希望透過課堂上的知識,用一套有系統的方式,幫助增加小朋友的溝通能力,讓小朋友說話的句數能多一些。

他說,照顧特殊兒童必須「早期介入」,早期進行療育,讓小朋友越早接受特殊教育,小朋友得到的幫助越大,改善越多。讓「特教寶寶」能得到協助,就是特教系的共同理念。

聯絡方式

中原大學特殊教育諮詢中心

地址:32023 桃縣中壢市普忠里普仁22號

連絡電話:03-4563171轉6751

諮詢專線:03-4666304

延伸閱讀:

中原大學特教系

中原大學特教中心

由公益彩券看台灣社會福利

【生命力記者/陳玠薷報導】公益彩券到目前為止已經發行第四期了,公益彩券現行辦法中,公益彩券的販售經銷,以原住民、低收入戶單親家庭,及身心障礙者為主,即社會上所謂的弱勢族群。公益彩券發行可能的收益,還有它供給可能的工作機會,在許多人眼中認為是一帖社福良方,但在整個方案的決定及計算中,鄭豐喜文化教育基金會顧問黃俊男認為大有問題。

同時身為台北市身心障礙保護委員會委員的黃俊男說,彩券成本與利潤不成比例。現行彩券成本需完全讓經銷商負擔,在每五百張為一本的彩券中,成本即占去百分之九十二,也就是說在五百張為單位的彩券中,必須要賣掉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二以上,大約四百六十張以後才算開始淨賺。在每一單位成本張數未賣出前,經銷者是處於虧損狀態。一單位可換取四千元的淨利,如依一般家庭正常開銷計算,一個經銷商及其家庭,至少需要向政府批六單位以上的彩券,才足以賺取生活所需,但百分之九十二的高成本,要賺取兩萬四千元的淨利,經銷者要負擔近二十多萬的成本!黃俊男認為,這是第一個在現行辦法設計上完全走錯方向之處。

公益彩券暴露的另一項問題是,經銷商必須向政府一本一本買斷彩券,而後續的販售必須由經銷商自行處理,不得轉售或賠售賣出,但是彩券的販售是有其時效性的,往往在某一特定開獎日前必須全數售出,否則今日尚有價值的彩券,至明日就變成廢紙一堆。在不得委託他人轉售及賠售賣出的情況下,經銷商本身,要負擔極大的風險和銷售壓力。若沒有售出百分九十二以上,這筆交易就算虧損,而經銷商就必須自己承擔損失和風險。另一方面,極可能會演變成弱勢族群相互競爭,只有能負擔高成本的「弱勢中的強勢」才能生存,而真正的弱勢仍然被淘汰。黃俊男說,現階段帶頭發行的政府,反而完全不必負擔任何銷售上的責任及風險。

本身也是肢體殘障的黃俊男說,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段宜康提出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無工作能力」的身心障礙者,如:意識不清又長年臥病在床的植物人,竟然被排除在經銷商的名單之外!家人也不可以代為販售,完全罔顧真正的「無工作能力的弱勢」!使他們連販售彩券謀生的機會也沒有,黃俊男質疑社會正義何在?

黃俊男說,或許是政府想要以彩券販售的方案解決社會福利問題,但是在現行的辦法設計上,根本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公益彩券的發行反而衍生出許多問題,例如:身心障礙者如何售出彩券?在那裡售出彩券?是否要日曬雨淋在街頭販賣,飽受風霜之苦?再加上許多法令規定,身心障礙者將因街頭販賣彩券而遭到取締,在販售彩券時甚至要和警察玩捉迷藏遊戲!黃俊男說,真的就有身心障礙者為了躲避警察的取締,在倉皇過程中,一不小心彩券散落一地,結果就有民眾趁人之危,將彩券搶走。黃俊男說,如果經銷商自己有店面,或有固定場所販售彩券,那必定又是另一筆成本的大開銷,而這絕對不是所謂的弱勢或身心障礙者可以負擔的成本。另外,身上帶著價值不菲的彩券的弱勢者,極有可能成為歹徒覬覦的對象,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者,又要如何保護自己?

黃俊男認為,在整個現行辦法設計及處理上,看不到政府有誠意要負擔成本及風險,甚至可以看做是不願意增加社會福利預算的變相加稅行為。政府把成本負擔轉給經銷的弱勢者,有違公平原則,根本不是真正落實社會福利。在第一期的彩券發行,九大行庫也來湊熱鬧。黃俊男認為,九大行庫不應該加入競爭行列。他說,九大行庫本身資金充足,和身心障礙者所能付出的成本有天壤之別,九大行庫的加入,只會加速惡性競爭,完全剝奪弱勢的生存空間。

黃俊男覺得,地方政府在管理辦法中要落實輔助的角色。地方政府必須輔導身心障礙者彩券成本支出,必須輔導創業貸款及經營場所的問題。目前台北縣政府,已經開始實施低收入戶貸款四萬六千元,作為販賣彩券的資金。黃俊男不希望看到身心障礙者在街頭販售彩券而衍生出的種種治安問題,也不容許政府放任身心障礙者自生自滅。

最後,黃俊男提出三項呼籲。第一,財政部及相關單位正視彩券發行成本過高的問題,扮演負擔成本的角色。因為如果由經銷的弱勢者負擔所有的成本,以每張淨賺不到八元的彩券來說,在比例上,甚至比十多年前的愛國獎券百分之十的利潤還差。第二,正式弱勢者的實質條件和權益,嚴肅思考身心障礙者的限制。讓社會上的弱勢每月付出極高的成本,不符合社會正義原則。到最後,很可能演變成有資金的財團集體壟斷,佔領彩券大部份的市場銷售。第三,要求政府將社會福利做的更好,任何「看起來有益於社會福利」的事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

鄭豐喜文化教育基金會
地址:105台北市南京東路5段230號14樓之3
電話:(02)2753-2341

國際友愛團
地址:台北市林森北路85巷3號
電話:(02)2567-6846

更生復健活動中心
服務信箱:台北市106郵政信箱7-553號
電話:(02)2392-4851

延伸閱讀:

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站

賴滿足 抗癌路上音樂和宗教為伴

【生命力記者/李紋鋒報導】賴滿足本身是乳癌患者。她熱衷音樂、熱愛生命、也篤信宗教,在發現自己得到乳癌後,她就以抗癌人、音樂工作者、傳福音這樣三合一的身份,想要盡她最大的力量帶給也正在和癌症搏鬥的人心靈平靜與喜樂。

賴滿足的的四個姐妹中就有二個得到乳癌。大姊罹有乳癌,二姐死於乳癌併發症,因此賴滿足是屬於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所以她也按時去作檢查。不過在民國八十五年二月就檢查出賴滿足左胸下方有個小腫瘤,後來經過詳細檢查確定是惡性腫瘤。

當時賴滿足在病房中等待檢查結果,一看到醫護人走進來的表情她大概就知道結果如何。賴滿足說,當時醫生還不知道要怎麼告訴我,但我就坦然的說:「是癌症對不對?我們現在馬上就去作檢查,我要趕快開刀。」

由於賴滿足是屬於乳癌的第一期,癌細胞尚未擴散,所以在八十五年二月中旬就進行了乳房保留手術。賴滿足說,手術完那天晚上她因為傷口疼痛睡不著,就看著時鐘滴答響並向上帝祈禱。「感謝上帝讓我發現癌症發現的早,也能處理的這麼快,我要活到八十八歲(當時賴滿足四十四歲),並用抗癌人、音樂工作者、傳福音這三種身份帶給其他和我有同樣情形的人鼓勵與關懷。」

目前是賴滿足服用藥物第五年,只要今年服藥完再去醫院檢查沒有復發跡象,她就可算是一個健康人了。

為了結合對音樂興趣與關懷癌症病患,賴滿足提早從小學退休,結束了她擔任音樂老師二十一年的時間,而投入社會上合唱團的教學。民國八十六年,賴滿足也加入擔任台灣癌症基金會悅聲合唱團的指揮,悅聲合唱團的團員其中包括約四分之一的癌症病人與癌症病患家屬以及其他各種背景的人士。

賴滿足教唱的歌曲沒有限制,只要是能感動人、能引起共鳴的歌曲她都教。除了音樂之外,賴滿足也常跟團員分享信仰與文學,賴滿足說,她上課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氣氛,就是想讓團員們藉由音樂而達到「身、心、靈」整體調整。所以團員常形容上她的合唱課像「吃飯」,「配菜」是她上課分享的生命意義,而主修聲樂的她示範教唱就像是「喝湯」一樣。有時候學生就會跟賴滿足說:「老師,我們好久沒喝湯了。」賴滿足就知道要和團員分享她的聲音了。

帶過這麼多團讓賴滿足印象頗為深刻的是,她之前在抗癌人基金會帶的合唱團其中一個團員。這位小姐得的是直腸癌,漸漸蔓延到腦部變成腦癌,後來癌細胞又侵襲了骨頭,上過二次課後她就無法再來唱歌。身臥病褟時她還寫信給賴滿足說,回去後腦海浮現的全是她講過的話、唱過的歌。

接到這封信後賴滿足就在每一次上課時,把課堂上的教學的內容錄製成錄音帶,拿給這位小姐的先生代為轉交。賴滿足還記得,之後這位小姐還有坐著輪椅由她的先生推來練團的地方參與他們,而賴滿足看著他們夫妻相互扶持的情景當場就熱淚盈眶。後來這位小姐還是去世了,她的先生告訴賴滿足,她太太的遺囑中有提到希望合唱團能夠再為她演唱最後一次。

能夠帶給癌症病人心靈平安與慰藉一直是賴滿足努力在作的,也就是因為她本身也是抗癌人,才更能感同身受。賴滿足堅信,「生命存在,肉體的痛苦都可以超越。」她也說,自己是個沒有明天的人,不管還能活多久,就是要用心過好每一天。未來賴滿足還是要致力於帶合唱團,繼續用她渾厚寬廣的歌聲,唱出生命的活力。

劉銘 「愛的路上」與殘友同行

【生命力記者/段凱超報導】周一到周六下午一點,只要轉到警廣頻道,就會聽到一男一女幽默輕鬆的對話、和聽眾談論著各種話題,例如兩性關係、最新殘障福利政策等等。每逢周六,節目中也會邀請一位殘障朋友來敘述他們的心路歷程及奮鬥故事。這是國內第一個專門服務殘障朋友的廣播節目,名為「愛的路上你和我」,更開創了由殘障人士自己製作、主持廣播節目的先河。「愛的路上你和我」也在民國八十五年獲得金鐘獎「最佳公共服務類節目」的肯定,並於同年十月更名為「劉銘李燕時間」。而提到這個節目,就不得不介紹當初企劃並身兼主持的靈魂人物-劉銘。

三歲時劉銘因罹患小兒麻痺導致下肢嚴重萎縮,從此必須要與輪椅為伴。在他九歲那年,被父母送到了現在廣慈博愛院的前身-「台北市綜合救濟院」,開始他獨立自主的生活。記得有一年聖誕夜,院裡的人都跑去看晚會,劉銘也想趕快洗完澡去看表演,但是平常從浴缸爬起來坐到輪椅上只要花十五分鐘,那天他花了兩個小時卻怎麼也爬不起來;這時候大聲喊叫,也沒人聽到。他幾乎要絕望時,腦中浮現一個意念:「上帝三歲放棄我,父母九歲放棄我,但我不能放棄我自己。」憑著這股意念,劉銘終於從浴缸爬了出來,也讓他往後在面對人生波折時,更加堅定。

台北市松山商職畢業後,劉銘離開待了十三年的救濟院,在家開班教授兒童作文。由於他的認真教學有了口碑,學生也從原先三個增加到近四十個,但他卻不願一輩子都窩在家裡;他想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多參與不同的事物。於是,自認聲音不錯的他毛遂自薦,向各廣播電台提出一份以服務殘障朋友為主的節目企劃案,最後在警廣台長趙鏡涓促成下,開啟了他長達八年的廣播生涯。

節目從原先被安排在星期日早上五點半到六點的冷門時段,到現今成為周一至周六每天一小時的帶狀節目,證明了劉銘和他的搭檔李燕兩人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是受到聽眾喜愛及肯定的。而劉銘也在八十一年加入廣青文教基金會,在廣青為殘友所開設的廣播班擔任指導老師,和廣青一起推動身心障礙人士技藝、職業的培訓工作。

「要為成功找方法,不要為失敗找藉口」,這是劉銘的座右銘,也是他常在節目中勉勵殘友的話,「殘障朋友不是基因出了問題,而是機會出了問題。雖然社會提供給我們殘障人士的就業環境、發展空間相當不足,但如果連僅有的一絲機會都不去主動爭取、把握,成功的希望當然渺茫。」劉銘為他這段話,做了最好的註解。

劉銘李燕時間
播出時間:每週一 ~ 六 中午1:00~2:00
電台:警廣全國交通網
頻率:台北、嘉義、台南、高雄、宜蘭 FM 104.9
新竹、台中、雲林 FM 105.1
花蓮、台東 FM 101.3
花蓮舞鶴 FM 106.5
二十四小時電話答錄專線:(02)2388-8099轉5420
傳真號碼:(02)2389-0656



延伸閱讀:

劉銘、李燕時間 

廣青文教基金會

育成基金會 智障者一生的良師

【生命力記者/翁國維報導】「大哥哥,請喝茶」,一位小朋友雙手端著茶,天真無邪地微笑著。端過茶來,手心感到一股暖意,直達心中。如果這裡不是台北市育成殘障福利事業基金會附設的裕民工作站,絕對不會覺得他竟是一位智能障礙者。四周的智障者都坐得挺挺的,專心地做著手上的工作,有的在做手工,有些則是使用縫紉機慢慢地裁縫著,他們都流露出驕傲的眼神。育成基金會專員陳國良說:「從一個依賴者轉變成可以獨立完成一件事,甚至養活自己,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尊嚴的表現。」

育成基金會的成立,是由於當初在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中,有一群家長認為,協會對政府政策的監督與推動,對於整個環境的幫助實在是太慢了。與其等政府來做,倒不如自己到第一線去奉獻服務來得有效;同時,也能達到迫使政府跟進的功能。因此,民國八十二年進行籌畫,民國八十三年成立開始運作。短短一年間,靠著一群家長的勸募以及街頭義賣,一千萬的基金就籌到了。陳國良說:「當時在其他的基金會眼中,這是很不得了的」。而這對其他基金會以及他們本身而言,也是非常大的鼓勵。其實社會大眾還是有愛心並且關心的。

基金會服務的對象從嬰兒到老人,各種年齡層都有,以智能障礙為主,也有一些人是合併性的,不僅肢體殘障,同時也是智能障礙者;服務項目包括早期療育、技能訓練、及社區照顧等。同時,他也提到,其實早期的療育,也就是針對年齡小的孩童,一發現學習有問題,就馬上給予訓練。若是能在三歲前施予訓練,更勝於往後花十年的時間去訓練。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基金會成立了第一所社區化發展中心─和平發展中心,從事社區照顧、職業訓練、以及就業輔導等,並且積極的拓展服務的項目及對象。緊接著在民國八十六年,又接下了政府委託經營的鵬程啟能中心以及城中發展中心,到目前為止,總共已經成立了十個發展中心以及工作站。

此外,基金會也成立了「新生園」,一個社區化的家園宿舍,居住的是十五歲以上的智能障礙孩子。白天他們工作,或是到發展中心學習技能,晚上則回到宿舍過團體的生活。陳國良指出,有許多孩子極大部分的歲月,都是在家裡度過,可能成天就是看電視,家庭給他們極佳的保護,但是卻對自我照顧的能力無法發展。因此,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城中發展中心,基金會則是設有一間餐廳,員工皆是由智能障礙者來擔任,使他們能一邊學習一邊工作。陳國良表示,在社會的工作職場上,是不可能給這麼長的時間去適應的。目前社會上的工作都是具競爭性的,而基金會所提供他們的,就是一種庇護性工作,也就是以他們的特質及能力,發展就業的技能,不給他們壓力。他說:「我們的工作就是發展他們最大的潛能」。像有些人沒有手,那就訓練他用腳刷牙、用腳喝水、用腳做手工,基金會希望讓他們能獨立地生活在社會上,同時,被社會所接納。

目前基金會透過社區化的服務,盡量使學員能回歸到社會,融入到正常的生活裡。育成基金會不願把所有人都集中起來,封閉在一個環境中,他們利用社區適應的活動與課程,讓學生與社會有互動,而不是一直都與同一類人相處,他們表示這樣是沒有用的。

至於基金會目前碰到的困難,陳國良說,由於政府公權力沒有伸張,因此有許多非法的組織、團體,假借名義募款,利用人們的愛心騙錢,使得基金會遇到很大的困擾。倘若今天基金會在台北火車站進行勸募,就會有很多人害怕、懷疑,心想:到底你們是不是真的?到底我的錢捐出去,是不是會被用在當用的地方?因此,近年來的勸募金額是每況愈下。而在這種社會不信任底下,基金會的經費來源也就越來越少。另一方面,社會福利資源分配不公也是目前很嚴重的問題,大的基金會、財團擁有較多的資源,但是做的事不見得多,可能成立基金會只是用來當作逃稅的工具;反觀一些沒名氣、小的基金會,真正想為社會做點事,但是卻只擁有極少的資源,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前育成基金會對於身心殘障者的安養問題最為關心,由於台灣家庭結構在改變,逐漸趨於小家庭制,若是這些身心殘障的父母過世後,那他們怎麼辦,誰來照顧他們?而台灣目前只有少數幾家機構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因此,陳國良說:「我們會繼續努力,一直以來我們的服務都趕不上智能障礙者家庭的需要,我們會堅持下去的。」

台北市育成殘障福利事業基金會
地址:台北巿建國南路一段321號2樓
電話:(02)27062686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

2000年3月22日 星期三

公益資訊中心 非營利組織重鎮

【生命力記者/翁國維報導】一推開門,舉目所見的是乾淨的空間,舒適的燈光,以及整齊的桌椅,靜謐的氣氛,使人不由得放鬆心情;書架上滿滿盡是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簡稱NPO)的相關書籍,這裡是全台灣唯一一所專門蒐集NPO資料的圖書館。館內除了琳瑯滿目的書外,還有電腦提供人們查詢資料,連結上網,網際網路的資料庫突破空間的限制。而這就是台灣公益資訊中心圖書館的面貌,提供大眾最方便也是最豐富的資訊。

台灣公益資訊中心是由喜瑪拉雅基金會所設立,從民國八十七年開始籌備,八十八年十月十四日對外開放。包括NPO經營管理圖書館,也就是公益圖書館、公益網站,以及NPO的資料庫。其中,公益圖書館目前有中外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圖書五百冊,期刊十八種,以及非營利部門出版品三百個檔案。另外,還有國內外關於NPO大型會議的資料,以及所發表的論文,同時,也提供網際網路查詢服務,以擴大館藏資源以及服務範圍。

蒐集相關NPO的資料與研究,使得國內有需要的人士以及組織,能夠藉此獲得資訊,互相交流,並且學習經驗,是台灣公益資訊中心成立最大的目的。「由於國內缺乏相關的資訊來源,所以我們希望能藉由這樣的資料庫,使得國內NPO更健全、更進步。」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助理執行長高永興說。

高永興指出,由於國外對於NPO的資料蒐集與研究都比國內更早、更有歷史,已經有一百多年,因此,目前的書大部分都是從國外買回來的。此外,在網站上也提供了國外相關網站的網址,方便大眾連結,找到更多他們所需要的資料。

不過,喜瑪拉雅基金會助研究員傅郁娟也說:「由於目前圖書館剛運作不久,因此知道的人並不多,以致並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使用者大多是學校的學生及教授,他們希望能透過推廣及宣傳,使得圖書館及資料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目前公益資訊中心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在蒐集資料方面,高永興提到,由於台灣並沒有像國外有所謂Foundation Center(基金會資料中心)。它同樣也是一個NPO組織,在大城市都有它的存在,主要蒐集所有NPO組織的資料,提供大眾這方面的資訊,而基金會的資料也都會由國稅局主動提供,健全又完整。也就是因為台灣目前並沒有類似的組織,所以在蒐集相關基金會資料時,無法很正確,同時也很花費時間。例如有的基金會願意給你資料,有些則不願意,因此沒有強制性,所以往往無法提供大眾更完善正確的資料。而在美國則是有「資訊公開法」,基金會及非營利組織有義務提供他們的資料,受大眾的監督,而這也是國內落後的部分。

喜瑪拉雅基金會去年出版了國內三百大基金會的名錄,前年則是兩百大,今年依然持續會做,但是預期還是會碰到許多的困難。不過,高永興說:「縱使知道有困難,還是要做。在國內的Foundation Center尚未設立前,我們願意做這個工作,並為它催生。」

公益圖書館

館址:台北市復興北路167號9樓之1

電話:(02)25448292

延伸閱讀:

台灣公益資訊中心

王受寧 培育文史人才的杏壇老兵

【生命力記者/戴宇岡報導】從音樂老師搖身一變,成了一位鄉土導覽的解說員。王受寧靠著他自發性的蒐集地方文史資料,成立文風古彩文史工作室,除了能充實自己,對於推展鄉土文化、培養愛好鄉土的下一代,也有不小的貢獻。

民國四十六年,王受寧從台北市立師範學校音樂科畢業後,就在國小當音樂老師。之後,為了發展自己的興趣,先後考進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夜間部,研習戲劇及中國文學。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陽明山教師研習中心的古蹟之旅,開始接觸台灣古蹟和鄉土文學。當時授課的講師是李乾朗及王啟宗教授,因為看到兩位前輩專家不但研究精闢,解說詳盡,而且又富有趣味性,引起他深入研究的興趣。也就是這一次的機會,讓他後半輩子的生活有了改變。民國八十一年退休後,王受寧老師正式參加台北市文建會第一期古蹟解說員訓練,從此成為文化解說員的一員。

他首先從事龍山寺、行天宮、孔廟等寺廟的導覽工作,之後又加入二二八紀念館的導覽工作。由於他很希望能夠有自己一手訓練出來的文史導覽員,於是在民國八十五年,他正式成立文風古彩文史工作室,並且擴大接受預約導覽,包括同安人文化、安溪族群文化、北埔客家群、噶瑪蘭平埔族文化等。

另外,他還針對國小中高年級及國中生,舉辦「小小古蹟解說員研習班」,至今已經第三屆了,不但為家長提供親子互動的機會,也藉此培育古蹟解說的生力軍,為文化的傳承貢獻心力。

王受寧認為,從事文史導覽的服務,為了要讓學員能夠得到豐富而詳盡的內容,自我充實是必要的,因此他都會以自我進修的方式來涉獵相關的專業知識。另外,他對於寫作,特別是針對台灣史料以及民俗的學術研究都很有興趣,由於王受寧在師大國文系讀了四年,多少有點國文底子,因此他之前曾經在青年日報以及中央日報的副刊談論有關鄉土文史工作的研究,並且在民國八十六年以一篇「道教古寺廟研究」,在文建會於高雄主辦的台灣史蹟源流會論文比賽中獲得佳作的成績。

目前工作室除了定點的義務導覽外,大部分都是接受預約導覽,不過必須要是二十人以上的團體才行,並且會酌收車馬費。其實他也很希望能夠辦一系列的文史導覽解說營,但是都礙於經費不足而暫時作罷。王受寧表示:「我們有很多的構想都希望能實行,但是都沒有錢可以運作,雖然說只要能做自己愛做的事,報酬並不重要,但是那畢竟是最現實的條件。」

九二一民報 熱呼呼發刊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在九二一地震發生後,不少災區媒體因應產生,而其中一個在三月十日才剛剛發刊的便是九二一民報。民報的創辦者,主要是一群關心災區情況及災民安置的社區團隊,這份災區刊物的主要立意除了是讓各災區能互通有無外,最主要的還是希望透過民報,讓不是災區的大眾了解災區的現狀,並替災民尋求協助。

民報是份雙週刊,於三月十日發刊,然而截至目前的第二期都仍只是試刊的階段,主要的原因是民報是由好幾個來自不同災區的工作團隊一起合辦的,各個團隊彼此都仍在互相做協調,因此把這兩期當做緩衝期,民報預定於三月三十號正式發行第一期。目前民報試刊預訂每期出刊兩千份,是聯絡各個工作團隊及災區內外的聯合性刊物。

民報的副總編輯李文吉說,民報的幾個核心運作團體主要是由:清水溝、石岡仔工作站、九二一受災戶聯盟……等等八個團隊,此外,還有一些部落工作隊加入。他笑說,民報這份刊物的來源說是偶然但其實也是因應而生,因為在災區的各個工作團隊其實在經費上都非常的困窘,由各個團隊獨自分開去做有關災區重建的事務,其實就已經是壓力很沉重了,更何況是再個別經營一份媒體,於是,在各工作團隊獨力奮戰了不久後,便有人提議大家合作來減輕彼此的負擔,也因此才有了民報的草創出爐。 

李文吉表示,目前民報的版面每版都各有團隊去經營、提供,他也說民報也不像一般的平面媒體那樣的寫作,所有的新聞來源都是由在各災區跑的志工及文字工作者所撰,文章及照片都講求寫實,在未來,民報將會徵聘專職編採的特約通信員以做為新聞來源的另一個構想。

目前民報共分為八版、兩大張。一、二版是就全國議論性議題對災區影響的討論,三版主要是報導地方性事務,五版各工作團隊的工作進度與內容,六版是全盟通訊的消息,而第七版是副刊,專門登載一些創作及專欄文章,除此之外,還有第八版的民意交流及由樂山基金會所做的文化資產重建的文章。李文吉說,現在各工作團隊已經在煩惱兩大張似乎不太夠用,將來應該會擴充為三大張。然而目前這個構想並不能馬上付諸實行,李文吉表示,說來說去,最令人頭痛的還是錢的問題。

李文吉說,民報在未發刊之前曾向數個單位申請過經費,但目前只有全盟撥下款項贊助,他也說,民報早就已在中部的組合屋中設立了總部,但是組合屋中卻幾乎無人接聽電話,主要還是因為拿不出錢來聘請行政人員,目前是錢不夠人員也不夠。

李文吉表示,各工作團隊的志工以及團隊的隊員都希望早日看到災區復原,也希望藉著民報的出現,能讓更多關心災區的民眾多一個專門的管道獲取資訊。

目前九二一民報除災區能閱讀外,在災區外的民眾可在各誠品書局及唐山書局取得。

 樂山基金會:02-27728272 蘇玫君

九二一民報編委會:04-5822742(暫)
地址:台中縣石岡鄉土牛村國校巷臨29之61號
 E-mail:liwenchi@ms17hinet.net  

楊于季 指引精神病患回家的明燈

【生命力記者/陳玠薷報導】行政院衛生署桃園療養院門診護理長楊于季,於民國六十三年畢業於婦嬰護專(現在的輔英技術學院)後,就一直服務於設有精神科門診的醫院和政府機關。她是我國第一位以護理人員身份,親身前往法國精神科發源地,實地考察的專業人士。當時她去考察的時間長達三個月,回國後,她前往全台灣所有設有精神科門診、病房的醫院,進行成果發表,把她在當地所見所聞,提供給相關的人士做參考。現在的她,除了在醫院服務外,也是社團法人桃園縣康復之友協會的總幹事,積極推動精神疾病患者回歸社區的工作。 

楊于季於民國八十六年二月,由桃園療養院出資,前往位於法國巴黎第十三區巴黎第五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瞭解該國精神科的發展現況,希望透過吸取西方的經驗,提供我國精神科醫學界,正面、有實質幫助的建議。這所醫院,是法國精神疾病治療的發源地,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在十六世紀時,它原先是一個窮人的收容所,後來慢慢發展成精神科的專門醫院,最後到現在,發展成為大型的綜合醫院。楊于季說,這趟觀摩之旅是她一輩子難忘的經驗。

楊于季敘述,法國的精神病患者精神狀態非常的穩定,如果單從外觀看來,很難察覺到有任何異於常人的地方。他們的病患服裝整潔,氣色祥和。醫療人員對病患非常的照顧,態度非常的親切,也很重視病患的隱私權。她認為,法國的精神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療環境,而且法國政府也很重視精神病患者的人權,法國的司法機構會不定期的到醫院瞭解醫療人員和精神病患的互動情形,避免發生虐待病患的情形發生。

楊于季說,法國的精神科對病患採取的是多方面的治療,例如:水療、音樂療法、運動療法、藝術療法等。她覺得,法國的治療方式,和法國人的文化有很大的關係。法國人對於精神疾病的瞭解,也較正確,加上政府及醫療團體的宣導,一般民眾對於精神病患者,接受度也比較高。她舉例說,分佈在法國人一般社區的康復之家的比例及密度很高,顯示出法國一般民眾並不會排斥精神疾病患者。除此之外,在法國巴黎有一個精神疾病專屬的急診中心,它提供一個精神病患的通報系統,以及重大精神病患危機處理的功能。楊于季認為,法國的精神科及精神疾病治療,發展得很健全。

相對於台灣,楊于季以服務二十六年的經驗說,台灣精神科現階段的發展,仍有許多缺點及需要改善的地方。台灣的精神科發展的時間約五十多年,我們的民眾對精神疾病沒有很明確的認知。在醫學界,我們過度注重藥物治療﹔在民間,我們用民俗療法、拜拜甚至是把患者拘禁起來,讓患者病情更加惡化,導致精神病患成為我們社會中的不定時炸彈。另一方面她覺得,我國政府以及相關醫療團體,對精神疾病的宣導不夠,以至於多數民眾不瞭解精神疾病,甚至漠視了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權。她舉例說,在台灣,只要是照顧精神病患的康復之家要進駐社區,該社區居民一定會強烈抗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國不太重視精神病患的隱私,只要是精神病房,一定會架設監視器,監看病人的行為。楊于季認為,這一點是很不合理的,我們似乎把精神病患當成了犯人。

楊于季認為,我國應該效法法國對於精神病患的治療方法,除了運用藥物的治療,也應該運用藝術及運動療法,盡量使病患的行為和作息和一般健康的人一樣,將有助於病患早日治癒、早日回歸社區。

相關訊息: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療養院
電話:(03)369-8553

社團法人桃園縣康復之友協會
地址:桃園市龍泉一街115號2樓
電話:(03)370-1460

延伸閱讀: 

台南康復之友協會

盲人福利協進會 替盲胞發展新職

【生命力記者/陳詩怡報導】「我覺得教他們跟教明眼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反而他們還比較認真,有時候十一點半下課,他們可能因為一個結打不順或聽不懂,會留下來問到學會為止才回家。」台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手工藝老師羅秀梅說。 

以手工藝為職達十五年之久的羅秀梅,去年在市盲福利協進會總幹事陳世勇的邀請下,決定接下這一職務,至今已有半年之久,這半年的課程設計都由羅秀梅一手包辦,儘管是第一次教導視障者,但她一點也不馬虎,她和她的先生分別蒙上眼睛扮演視障者和老師的角色,親身體會完全靠雙手和聽力的學習過程。

一個班級約十一個學生,其中年齡不均等。有學生說,自從學了手工藝之後,回家也不會覺得無聊,因為每天練習就可以花掉大半天的時間,還可以做些小東西送給朋友。羅秀梅說,他們很肯學,也願意花時間練習,有時候他們還會自己變些上課沒教過的花樣。

同樣身為視障者、也是現任手工藝助教的呂錦蘭,在失明十幾年後,去年底經同為視障者朋友的大力推薦,她決定到市盲協進會接受訓練,經這中心的一套生活訓練後,繼續參加中心所提供的的手工藝職業訓練,在上課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對手工藝有著強烈的興趣,所以在課後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會反覆練習。「現在我只要花十幾分鐘就可以做完一朵鬱金香了。」呂錦蘭說。

市盲協進會去年拿了些他們的手工藝品到學校園遊會去賣,但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所以對視障者在財源方面的幫助並不大。「我們在校園義賣把價錢壓低,可是技術成本太高,所以成效不夠好,但經我們評估,還是認為手工藝是一個很不錯的職業發展方向,我們打算在五月或六月底,為他們辦一場成果發表會。」陳世勇說。

「雖然經過職業訓練後,但也不能保證他們一定能在社會上找到工作,儘管政府有保障盲胞工作名額的相關法規,但多數的雇主寧願受罰也不願雇用視障者,不過我們仍然會積極為他們爭取工作權利。」陳世勇說。

機構名稱:台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
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18巷8之3號
電話:(02)2558-5000 (02)2558-4613

 延伸閱讀:

臺灣省盲人重建院

高雄市盲人福利協進會

康泰基金會 前瞻性的醫療教育

【生命力記者/符秀雯報導 】經過多年的發展,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的服務也隨著時代而調整。目前服務包括七大項目:糖尿病童服務組、乳癌防治服務組、衛生教育組、癌症末期照顧組、失智老人服務組、天主之愛福音組及天主教九二一心靈重建行政中心等業務。「撿人家不要做的,不願做的,做不來的做。」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堅持。

康泰基金會著重的是醫療教育的部分,並不從事實際的醫療行為,基金會的企劃公關那珊珊說,一般的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對於病患細微生活上的叮嚀,例如某些乳癌患者在吃某些藥的時候,會造成大量落髮的情況,基金會就會建議病患,可以在開始服用藥物之前先把頭髮剪短一點,這樣當藥物副作用產生的時候,失落感就不會那麼大了,所以康泰做的是事前的預防宣導,而在得病之後,告訴病患如何照顧自己,扮演著關懷與教育的角色。

糖尿病童服務組及乳癌服務組有分別成立病友聯誼會及「少奶奶俱樂部」,平時都會舉辦一些活動講座,不僅幫助病友們增進彼此的友誼,也能使他們更進一步對自己的病有所瞭解,甚至在基金會的宣導活動中現身說法。

近幾年安寧療護的發展相當迅速,基金會不斷的培訓醫療專業人員及義工,在基金會裡服務,家屬或病患若有問題就可以到基金會詢問。減輕癌症末期病人身、心、靈上所受的痛苦與煎熬,教導病人及家屬正確的照顧方法,協助病人能夠平安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此外,舉辦「傷慟領悟團體」,提供悲傷輔導服務,幫助家屬走出喪親的悲慟。

許多人對於失智老人的瞭解都不夠清楚,有的時候家中老人出現一些記憶衰退或是走失的情況,都只認為是年老必經的階段,不知道這些都是失智老人的前兆。基金會每個月都會舉辦「失智症照顧者錦囊系列講座」,舉辦全省巡迴「老人失智症關懷系列電影座談會」,設立專線提供電話諮詢服務,並建立相關資訊的資料庫,及整合開發社會福利醫療資源,成立失智症家屬互助聯誼會,和架設電腦資訊網路。

那珊珊小姐表示,今年將康泰網站設於年代快捷網路ERAnet中,並設立「健康資訊網站」,內容除了健康生活的知識外,並幫助大眾更便捷地取得各地促進健康的相關活動訊息。基金會未來更希望成立「健康教育資源與訓練中心」、「傷痛心靈重建中心」,並推動病友或家屬自助團體。

2000年3月21日 星期二

富邦文教基金會 守護原住民學童

【生命力記者/翁國維報導】民國七十九年,由於青少年犯罪日益嚴重,犯罪年齡逐漸下降,為了遏阻青少年誤入歧途,並且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富邦文教基金會因此成立,主要從事社會教化與青少年行為導正的工作。而根據富邦文教基金會多年的經驗發現,原住民是社會資源運用上的相對弱勢族群,同時,在失學少年中,原住民青少年其實是佔有相當的比例,因此原住民青少年的問題是富邦文教基金會很重要的工作。

身兼富邦文教及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陳藹玲指出,在原住民中,家境小康的比較少,畢竟山上的工作機會少,再加上普遍教育程度不高,知識較低,所以能夠做的工作也就更少了,因此家庭經濟狀況普遍清寒。同時,她也談到:「像現在尖石鄉就有原住民小朋友沒有早餐吃,因為他們付不出早餐錢,其實這是很普遍存在的現象。」

富邦文教基金會從三年前就開始提供助學金,幫助這些有心向學的原住民學童,目前每年每學期,高中組及高職組都是八千元二十名,而大專組則是二萬元十五名。不過,由於名額總是有限,遺珠之憾實在太多,陳藹玲便說:「在山裡,家庭清寒但又努力認真向學的學童實在太多了。」因此,富邦文教基金會便又提出「原住民認養」的方式,對於原住民的國中生、高中生,由富邦集團裡的員工每個人每個月五百元,兩個人認養一個人,以一年為單位來幫助他們;到目前為止總共已經認養了一百八十四個學童。目前認養的工作僅止於富邦集團的員工,不過,陳藹玲說:「將來如果有機會的話,就會推展給社會大眾,以幫助更多的學童。」

另一方面,她也提到,由於山上部落與部落間相隔很遠,上學走路可能就要一個多小時,因此許多小朋友在小學一年級時可能就要去住校;同時,在原住民部落裡,父母都出外工作賺錢,所以經常可見祖父母隔代教養,而在山裡又有很多人喝酒,導致小朋友可能無法得到完全的親情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因而整體的教育學習的環境是比較不好的。

為此,富邦文教基金會目前成立了七個部落工作站,分別在屏東、台東及花蓮。而部落工作站最主要的工作便是著重親子教育以及青少年輔導,鼓勵他們多多唸書,不要中輟,培養他們的競爭力及就業能力。

部落工作站通常將學生集中在學校、社區、或是教會裡一起輔導,不過陳藹玲說:「缺席的還是很多,有些是因為家庭的風氣,有些要回家帶弟弟妹妹,有些則是要幫忙做家事,而我們只好抱持著有多少就教多少的心態了。」

在九二一之後,富邦文教基金會認養了三所學校,分別是南投縣信義鄉的信義國中、地利國小、以及人和國小,幫助他們學校軟硬體方面的重建,包括課業輔導、親子教育輔導、生態教學、校舍重建、校園規劃、以及協助成立為社區大學、社區文康中心等等。

陳藹玲提到,目前碰到最大的困難,是想做的事太多,但又永遠跟不上社會的需要,而人力不夠、經費不足更是令人頭痛。由於目前基金會只有九個人,因此,正在招募義工,希望有熱誠及正確服務觀念的社會大眾,能一同加入行列,她說:「這麼多的工作,多如牛毛,實在是需要更多的人一同參與,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富邦文教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237號
電話:(02)27548388‧27048856

延伸閱讀:

富邦社會公益網

原住民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台灣原住民網路聯盟

願景工作坊 打造社區的夢想

【生命力記者/陳正娜報導】願景工作坊是一個學員在台北文山社區大學自組的社團,目前願景工作坊的社團負責人王麗娟說,他們主要的工作是協助一個社區,尋找到他們的社區願景,並知道他們自己希望的環境是如何,鼓勵大家對公共事務加以討論,進而願意推動與參與公共事務。

「我們並不認為社區共識的凝聚,是要靠辦大型活動的方式,那樣反而勞民傷財,我們所做的是從日常生活中下手。」王麗娟說,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較以往少了許多,所他們必須要辦一些活動,凝聚人民的情感,運用一些技巧,帶出民眾的社區意識,在各社區散播培育的種子。經過他們對於社區願景的描繪與啟發,在工作坊所經營的蘆洲社區開始自動自發地做起社區環保工作,在桃園的社區也有了讀經班和媽媽講故事等社區活動的舉辦。

此外,願景工作坊也會與建設公司客服部底下的社區經營單位合作,辦一些小小的活動,大家聚在一起吃吃東西聊聊天,吸引民眾走出來,但是王麗娟認為這是不夠的,主要還是民眾要有社區願景,社區經營才能繼續走下去。

對於怎麼樣才能塑造出居民的社區意識,王麗娟則表示,這是一個很專業的過程,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整個的規劃都需要精心的設計。

「其實社區的居民大部份都是很願意出來幫社區服務的。」王麗娟說,如果沒有人引導,沒有人告訴他們這樣的觀念,就不會有人出來做。就單舉社區申請補助經費與資金籌措這一方面的資訊,一般的社區民眾都不是非常地了解,所以他們也負責了傳遞社區經營知識的工作。工作坊能停留在某社區的時間只有兩、三個月,之後社區的發展還要繼續,那就要靠社區居民的努力了。

王麗娟表示,這個社團的諮詢教授鄭晃二帶給他們許多社區經營的知識,社區經營是一門很專業的學問,要將一個社區帶得好是不容易的,必須有長遠的規劃。其中課程主要是分為三個單元,社區組織的動員、社區問題的發現與社區願景的實現,利用遊戲設計來參與。

而這一學期文山社區大學就開了一門課,培育學員成為「社區願景專業經理人」請了許多社區規劃師來上課,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報名參加。


校址:116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102巷12號(木柵國中)

電話:02-22342238轉總機0

延伸閱讀:

文山社區大學

社區總體營造理念導入區

人地之間的情感 土地倫理來關懷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土地倫理是什麼?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秘書長陳健一表示,土地倫理指的是人和土地之間的深層關係,也就是說,人和土地空間之間的關係本是緊密且達到一個平衡,然而今天卻在產業文明的進入之下開始產生了變化與衝突,土地倫理便是反省、釐清與重新建構人與土地之間的倫理觀念。

也因此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企圖以提出土地倫理發展的機制,建構體貼台灣空間的土地倫理,例如陳健一說到,協會透過對淡水河系的觀察,是希望了解淡水河系生態空間與居民生活空間之間,二者存在的型態是什麼,以及彼此間如何的影響。

陳健一指出,他們主要進行的工作就是推廣土地倫理的理念,因此從民國八十一年參與者土地關懷工作室成立以來,便對若干不同的地點或區域進行田野調查,民國八十五年開始,更陸續舉辦了「導覽淡水河」、「導覽陽明山」、「海洋台灣」、「認識台北盆地」等等教學活動,主要就是希望透過對一般社會大眾或教師,進行常態活動的解說與分享。

目前協會主要在推動的工作,也是已經持續進行了很久的工作,就是對淡水河域空間進行長期觀察與探索以及每半年舉行自然系列課程,前者主要是由淡水河系觀察小組來作研究,後者現在還在做「台灣自然誌」的課程規劃。而最近協會才剛結束一趟針對小朋友所舉辦的北部海岸的教學旅遊。

關於土地倫理志業的發展,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將台灣土地空間區分成海洋、高山和河川三部份,並進行人與海洋、人與高山、人與河川的長期現場實際觀察,同時也反省人與土地間的關係及問題,以再創造人和土地間的互動。

黃聰蘭 助人與學習不間斷

【生命力記者/李紋鋒報導】林口長庚醫院義工黃聰蘭雖然自己脊椎受了傷,然而也是因為她受了傷到長庚醫院作復健,才有機緣讓她展開了助人以及自我學習,這段不一樣且為期八年的人生。

民國七十年黃聰蘭因為洗衣服時滑倒而傷到脊椎,但是一直到五、六年之後發覺自己走路困難才去看醫生。原來是脊椎脫位,此後就必須穿上重重的背架來治療及到醫院作復健。而在這段作復健的時間裡,因為到長庚醫院看到很多熱心的志工媽媽。那時黃聰蘭心裡就想,如果我身體好一點,我也要來作志工。果然在她情形穩定一點之後,她就開始投入志工工作。

在八年義工工作中,黃聰蘭做過在轉車處為民眾換零錢和指引方向,幫忙不良於行的老人推輪椅讓他們就診,她也隨著醫護人員出隊去義診,還有定期去探視獨居老人等工作。之前她負責去探視桃園縣一百八十六位獨居老人,而目前黃聰蘭和另一位志工媽媽定期去訪探十四位醫院指派的獨居老人。

服務經驗中讓黃聰蘭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住在貨櫃屋七十幾歲的獨居老人。貨櫃屋裡沒水、沒電,如果要用水這個老人就用盆子接雨水,一次接個幾盆然後儲起來,上廁所的話就到屋外去。黃聰蘭說,第一次去他家的時候,因為家裡雜物堆了一地,進都進不去。而且老人有時候脾氣也怪,因為他手上的傷痕明明是燙傷,卻又告訴黃聰蘭他是被人打的,要帶他來看醫生他也不肯。有時買東西找錢也搞不清楚要找多少錢,店家找他多少錢他就拿多少。

不過黃聰蘭還是定期去拜訪他,替他煮食物,買一點營養的罐頭給他吃,陪他聊天,漸漸的他也就開始接受黃聰蘭等志工的陪伴。黃聰蘭說,現在他和我們的相處也密切多了,黃聰蘭後來也聽鄰居說,這個老人以前被人騙了很多錢。在之後老人慢慢接受黃聰蘭的照顧中,他也告訴黃聰蘭他把五十多萬的存摺和印章埋在地下,怕被人騙的事。

現在這個老人都會說,沒人對我這麼好過,只有你們對我最好。每次都會拿水果要黃聰蘭帶回去,還要把慈善機關送他的電扇、電器用品拿來送給黃聰蘭,黃聰蘭也只好每次都說:「我們下次再來拿」來婉謝他的好意。而且老人也開始注意到有人會來家裡拜訪,就會把環境整理一下。

在八年探訪獨居老人的經驗下來,黃聰蘭遇過形形色色的情形。有靠撿破爛來自己賺點錢維生的,有不斷回憶他在大陸的生活的,有到處撿椅子來修、來油漆,並告訴黃聰蘭這是以後要載回大陸送給別人的。當然也有被拒絕過,黃聰蘭說:「有的老人會一直說我們都是騙人的等一些很難聽的話」。這時黃聰蘭等志工會先亮出名牌解釋,還要再加上持續、定期的來探視,直到他們慢慢的開始信任且接受他們為止。

在當了八年的志工後,黃聰蘭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電腦。由於她只有唸完小學,其中四年還是在學習日文,可是當志工若要幫忙查病房,就要會使用電腦。她說:「注音符號還可以,英文字的話我就用背的」。目前她也在學習電腦文書處理的課程。

六十六歲的黃聰蘭每個星期至少花十五個小時來醫院作志工與服務獨居老人,其餘的時間就去看看畫展、整理家務以及和醫院裡認識的好姐妹們喝茶、聚餐,把時間作妥善規劃是因為她認為,「老人也是要用頭腦、要運動啊!」而對於她捨不得放下的志工工作,她說:「身體好的話我就一直作下去,作到不能作為止。」

延伸閱讀:

長庚紀念醫院

北醫樂幼社 建築校園狗狗窩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台北醫學院校園裡的流浪狗,在校內樂幼社動物組同學的努力下,全都落地生根有了「合法居留權」,並擁有台北市政府頒給的校園守護犬合格證書,成為校園裡的一份子,而樂幼社動物組的同學就扮演了校犬褓姆的角色。

動物組的同學會幫忙帶校內流浪狗去做結紮、打預防針、植入晶片的工作,平時也會幫牠們洗澡、做健康檢查,並帶生病的狗去看獸醫,而對於校外進來的流浪狗,社團也會先暫時代為照顧。社上最主要是想利用「以狗制狗」的方法來控制狗的數量,代替殘忍的捕捉撲殺,達到減少流浪狗的目的。樂幼社動物組的創始人、目前就讀醫學系四年級的朱耕甫說,因為狗是有區域性的,每個地方的流浪狗數量有飽和度限制,達到一定數量的狗會群聚抵制外來的流浪狗入侵,因此目前校內的十隻校犬,有助於控制校內流浪狗的數量。他說,當初學校不太贊成同學餵養小狗,而捕狗大隊也會來捕捉校園流浪狗,是在和校方溝通理念之後,才讓校犬得到校方的承認,也才讓活動於校園的校犬有了免於被捕的基本保障。

朱耕甫表示,在推動照顧流浪狗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人的熱心協助,包括認識了長年從事流浪狗保育工作的譚艾珍。朱耕甫說,譚艾珍阿姨對校內的流浪狗相當關心,透過她對外的關係,給予了社上許多幫助,譬如校園守護犬合格證書就是在她的穿針引線下得到的。另外,她還會幫忙開車去家畜防治中心、獸醫院領狗。

還有另一位居住於學校附近的「周伯伯」,十幾年來每天都到學校餵食流浪狗,一位動物組組員即說︰「周伯伯愛狗是出名的,他從校內的狗在沒有狗牌之前就開始每天準備食物餵牠們,這些狗可以說都是他餵大的。」另外,當社上需要籌募照顧狗的經費時,會在校園裡擺攤位向同學募款,都會得到校內同學的熱情響應,而學校也有老師時常給予社上許多金錢及事務處理上的幫助。

近來動物組的同學正在籌備校園蓋狗舍的計畫,動物組組長方琬淇表示,這是為了讓校狗們有一個長久居住的窩,申請地已經在上學期通過了,目前除了靠學校的補助之外,也要進行募款的工作。朱耕甫也說,狗淋濕時會有不好的味道,而牠們為了躲雨也會跑到校內行政大樓、教室等地方,難免會造成同學的不便而引起反感,蓋狗舍可以讓狗有一個遮雨的地方,避免牠們淋濕容易生病,也可以固定餵食地點,讓周伯伯來餵食時不用到處找狗。

另外,由於常會有校外人士把不要養、或受傷的狗丟到學校來,社上會幫忙把狗送到一些專門讓人領養流浪狗的地點,讓義工處理,而對於受傷或生病的狗,會先帶牠們去看醫生,並幫忙收容到康復為止。而做這些工作的,主要都是朱耕甫,之前一隻校狗「阿咆」生病一年多的時間,看醫生花了不少錢,方婉淇就說,阿咆看醫生的錢都是朱耕甫自己出的,他真的花了許多心力。

面對常有人把狗丟棄在校園的情形,甚至一次就丟個六、七隻狗,愛狗心切的朱耕甫也大喊吃不消,他說,流浪狗的問題都是人惹出來的,養狗的人要好好愛惜自己養的狗,不要只是一窩蜂的跟著人家買名犬,之後又把狗亂丟變成流浪狗。他也覺得,還是應該用結紮代替撲殺,才是減少流浪狗根本的辦法。

另外,校內的同學也會請動物組的人幫忙,但有些事卻常常令組員們感到啼笑皆非,朱耕甫說,像是有人會請他們幫忙捉貓、處理被困的鴿子,或是送來一些奇怪的昆蟲等,令組員們不知如何是好。

而目前動物組在照顧校狗的過程中,也常聽到來自校內及校外人士抱怨的聲音,朱耕甫表示,由於學校是開放性的,外人常會進來溜狗,而校狗們看到陌生狗入侵時就會驅趕牠們,因此容易造成一些爭端。另外,也由於進來溜狗的人任其小狗大小便,防礙了校園觀瞻,會讓校內人員誤以為是校內養的狗做的,但校狗們其實都有固定大小便的地方,這些誤會會造成組內推行照顧校園流浪狗工作時的阻力,因此,朱耕甫希望學校最好能比照台北市的公園,禁止帶狗進入。

朱耕甫近來在做「北醫狗狗窩」的網站,目前完成了一小部分,除了讓校內及社上同學可以利用網站互相交流之外,主要是有十隻校狗們的生活照介紹,並統一牠們的名字。在網站建構完成之後,還會有許多有關流浪狗的相關資訊及連結。網址是http://home.pchome.com.tw/life/cuacua/。

聯絡方式:

台北醫學院樂幼社電話︰27391677-3012

2000年3月20日 星期一

愛滋權益促進會 關懷愛滋人權

生命力記者/郭玟芩報導

「為了提醒醫師注意,愛滋病患者的病歷表上都印著明顯的『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這樣不但讓患者沒有隱私,更讓患者受到外人的歧視。」擔任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的許秀全強調台灣的人權問題本身就不受重視,更別提愛滋患者的基本人權,加上台灣對於性的觀念趨於保守,許多對於愛滋患者的歧視潛藏在社會中。

問到許秀全為何成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時,他表示原本是在德國從事生態保育的工作,五年前,當他從德國回台時,身為同志的他,眼見國內的愛滋患者的人權不如外國般的受重視,決心為愛滋患者爭取權益以及同志平權運動做點事,所以成立這個權益促進會。

這個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成立於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是國內第一個由愛滋感染者和他們的家屬、朋友,以及社會人士所發起的非營利自助性團體,主要做為愛滋感染者和社會大眾、政府決策者、醫療以及公共衛生相關單位間的一個溝通橋樑,更是一個法令諮詢、機構監督的團體,為愛滋患者爭取應得的基本人權。

去年,中央健保局監理委員會提議將愛滋病排除在重大傷害(可免除部分自付額)的名單中,因為委員會認為感染愛滋病實屬個人行為偏差所導致,不應用全體納稅人的錢做為健保補助的支出,權促會對此發出強烈抗議。許秀全表示,就像一個人得了肺癌,眾人並不會責怪他抽太多香菸,相對於愛滋病患受到的差別待遇,這是非常不公平的。說到政府的預防愛滋宣導,許秀全認為政府禁止在三溫暖等類似場所放置保險套,為的是怕放置保險套就會有性交易存在,如此一來非但禁止不了性交易的存在,反而讓愛滋病有傳染的機會。

許秀全表示,去年年初他們發現在周遭同志團體中,幾乎每個月就有一個朋友罹患愛滋,同時根據性病防治所的資料指出每個月便增加五個愛滋病患,雖然社會上已經慢慢接受同志跟愛滋不一定劃上等號,政府卻刻意漠視同志仍是愛滋的高危險群,而同志的生活圈一般來說相當狹小加上遇到情緒低落時,很可能在一次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當中感染到愛滋,所以說權促會加強在同志團體中的預防宣導,且每週一次定期到同志三溫暖提供匿名篩檢並每個月定期舉辦愛滋感染者的聯誼會,調適抒解病患的心理壓力。

在未來,權促會所著重的工作目標有二點:第一,敦促入出境管理法的修改,使得現行的法令中所規範凡外籍人士感染愛滋即遣送出境或拒絕入境的條文能有所放寬。第二,促使愛滋醫療環境品質的提升,對於醫護人員加強宣導注重愛滋病患的隱私權以及以同等待遇對待愛滋病患,讓病患能保有基礎人權。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愛滋病虛擬博物館

2000年3月15日 星期三

投保上網去 勞保新創舉

【生命力記者/林群翔報導】為慶祝勞工保險實行五十週年,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在二月二十六日上午於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辦「勞保相伴五十」園遊會。在會場除了展出勞保這五十年來的成果,更正式公告勞、農保開始試辦上網投保,使勞、農保制度邁入網路時代。

行政院秘書長謝深山指出,勞保自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開始辦理,至今已有五十年,這些年來勞保給付已達一兆一千億之多,可見勞保的確是勞工的好朋友。

勞委會主任委員詹火生說,勞委會遵照行政院指示,為配合國內年齡層逐漸升高趨勢,所以提高老年退休給付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且參考美國、日本開始辦理失業給付,成為亞洲第三個擁有失業給付的國家。而為了提高勞保各項業務效率,開始試辦網路投保,期使勞保能夠更深入保障勞工。另外針對現今社會上的不肖保險仲介業者,動則抽取高額佣金,使勞保對於勞工的保障大打折扣的情形,勞委會決定推行勞保專業代理人制度,讓這些仲介業者法制化,以利管理。

詹火生說,為了提昇勞保的服務品質,並增進行政效率,所以開始推動與投保單位間試辦網路申報。目前勞保除了可在網路上進行申報外,另外也可以進行查詢作業。

詹火生指出,除了勞保網路化外,「勞保專業代理人」也是勞委會目前另外一個推行的重點工作之一。勞保專業代理人制度的構想,是因應目前民間保險仲介業者素質良莠不齊,並且管理不易的情況所產生的。我國中小企業很多,這些較小的單位常會委託代理人代辦保險。目前保險仲介業者都沒有受到法律管束,所以當企業需要申辦手續時,有些不肖業者就會抽取高額佣金,使政府欲保障勞工的美意被剝奪。也因此將這些業者法制化,讓勞工更加有保障是此一制度的目標。

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王娟萍表示,對於勞保網路化和專業代理人制度樂觀其成。但她認為勞保如要進一步保障勞工,就應該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如:保費過高,使勞工的負擔大。投保薪資上、下限制度,讓高薪勞工受限於投保上限,如領五萬元的薪水卻只能保三萬元的保險,因此受到較少的保障,而低薪階級卻又必須負擔勞保下限的限制,如領一萬元卻要負擔三萬元,平添負擔。甚至勞保新的業務「失業給付」,對勞工而言,因為失業證明取得困難,造成有辦法卻無保障的情形。

王娟萍認為,面對已邁入五十年的勞保,政府除了繼續推動改革外,更應多一份尊重勞工朋友的心意。讓所有的勞工朋友工作時更安全更健康,這才是勞保最大的成就。

延伸閱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勞工保險局

職災致陷貧困勞保將予補助

五陣營勞工政策 三工運團體評比

【生命力記者/林群翔報導】隨著選戰的接近,總統候選人為了爭取各族群選票,也開出了各式各樣的支票。擁有九百萬張選票的勞工族群,自然也是各家候選人積極拉票的對象。然而面對候選人開出的各樣支票,工運團體有什麼樣的觀點呢?勞動人權協會、勞工陣線、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分別針對五個陣營對於五大勞工問題的回應提出以下的看法。

根據工委會資料顯示,目前最急於解決的五大勞工問題,分別是一、工時過長,二、退休金無法領取,三、外籍勞工過多,使本地勞工喪失工作權利,四、惡性關廠,五、面對勞資糾紛,因訴訟費過高,使勞工無力負擔。

首先是工時過長部分部分。目前五陣營都承諾於任內完成「縮短法定工時為每週四十小時、週休二日」政策。除了李馮陣營支持一次修法,不分階段實施外,其他四陣營都是採一次修法,兩階段實施。而連蕭陣營的第二階段實施日期,在任期的最後一年二千零四年,相較於在二千零一年實施的李馮、雙良陣營和二千零二年實施的宋張、陳呂陣營都晚了許多,所以最不受工運團體青睞。

其次是因資方未提撥或提撥未足額退休金,使勞工工作一輩子卻無退休金可領取問題。工委會認為,李馮陣營因為支持修訂相關法令的態度明確,所以給予極高的評價。而勞權會認為除了李馮陣營外,連蕭陣營於立法部分也有所表示,並是最早提出修訂法令概念的陣營,因此給予較高評價。而宋張、陳呂陣營因為空有辦法,卻未同意修法,所以獲得較低的評價。

接著是外勞過多,剝奪本勞工作權利問題。工委會認為,連蕭陣營只陳述未來將逐漸縮減外勞為目標,沒有具體政策和時間表,所以給予較低的評價。而勞權會也認為連蕭陣營於此一議題較弱。另外勞權會對於李馮陣營首先提到外勞和本勞應「同等對待」的觀點表示嘉許,勞權會執行長王娟萍說,不管外勞是否真的影響到本勞的權益,只要具有勞工的身分,就應該受到應有的保障。而宋張陣營主張,失業率未至百分之二以下前,考慮外勞遇缺不補。陳呂陣營主張逐年降低外勞,並控制本勞遭外勞排擠就業領域和數量。此兩主張,亦獲得中等評價。

而面對近來因經營不善故意惡性倒閉,如國產汽車、東菱電子等公司,造成員工保障全無的現象。雙良陣營主張追查惡性倒閉企業大股東十年內資金流向,並立即清查大股東及關係人海內外資產,以避免脫產情況。此一主張獲得工運團體的一致肯定。工委會認為,三大陣營或許有執政的壓力,所以面對將來關係密切的資方,沒有明顯大動作的表態。而勞陣支持陳呂陣營的制定大量解僱保護法,秘書長許國文說,該法的制定應著重於如何約束關廠事宜,如此可讓勞資雙方先進行協商,不會出現資方說倒就倒的情況。

最後是當勞工有勞資糾紛時,因訴訟費過高,勞工無力負擔,讓勞工面對財力雄厚的資方,無計可施的情況。此一議題,雙良陣營主張政府提撥勞工訴訟基金,分四年提撥一百億,並要求行政院於今年先行支付二十五億。此一主張,因為方案和時間表都十分明確所以得到工運團體的最高評價。而三大陣營,在此一議題上也是採低調處理的方式。而對於李馮陣營要制法修定,勞陣認為此一部份只要於行政權上修正即可,沒必要修法,如此實行也較容易。

政治大學勞工所所長張其衡認為,透過這樣的選舉,可以了解到候選人是否真的有深入的觀察勞工問題。他希望,候選人可以藉此機會好好的思考勞工問題,不再只是把勞工的福祉當作是一種口號。

勞工陣線

電話:2365-2321

勞動人權協會

電話:2553-1842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

電話:2392-3670

延伸閱讀:

處理勞資糾紛可設調解機構

復興勞資糾紛愈演愈烈

蘭雅社區網 搭起溝通的橋樑

【生命力記者/戴宇岡報導】青年社區成長委員會在一年多前,從台北市找出碧山、義村、凌霄以及蘭雅四個社區發展比較有顯著成果的社區,試辦社區網路的建構工作。其中蘭雅社區網站,靠著站長王相睦以及四、五個義工的努力維持,在今年元月獲得「一九九九全國社區網站設計比賽」第二名的成績。儘管社區居民上站捧場的人並不多,但是為了不要把這個社區之中最好的溝通管道給斷了,他們一直努力的藉著辦活動將網站介紹給社區民眾,以尋求大家的支持。

當初青年社區成長委員會找了一群大學生到社區指導網站架設時,社區發展協會方面同時也編制一個「社區網路小組」學習網站的架設與管理,以便在接手網站後,能夠跟發展協會合作,除了靠網站中資訊的傳遞讓協會跟居民更緊密的結合,民眾的意見也可以在網站上有充分的表達的機會。

雖然當時發展協會對這個網站有很大的期望,但是事實上並沒有如願,由於這個小組的人都只是掛個名,並沒有真正學習到管理網站的技術。一年後,指導的學生們由於課業上的問題,沒有辦法繼續幫助蘭雅社區,網站也就這樣停頓下來。

網路無限期的停頓一直到王相睦的出現開始有了轉機。在還沒接手這個網站之前,他只是常會上站到留言版去發表一些意見,有一次偶然被前發展協會理事長曾黃秀玉發現並被詢問是否有興趣接手管理網站,就這樣成了蘭雅社區網的站長,並且靠著自己參考相關書籍和與其他社區網路交換意見,讓蘭雅社區網路又活了起來。

去年九月,蘭雅網站重新出發,不但整個網頁重新設計,內容更是琳瑯滿目,除了有蘭雅地區的文史資料、周邊的生活資訊之外,還有可供社區民眾做意見交換的留言板等。王相睦表示,蘭雅社區網未來的目標,除了讓居民能透過網路上的相互交流,藉此凝聚社區居民彼此的感情,更希望能藉著網路的傳遞,推廣社區發展的理念,並且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團體會員,也就是和社區中二十四個商店相結合,以提供居民更多日常生活的資訊。

不過,現在面臨到幾個很大的問題,除了義工太少之外,社區居民知道這個網站的更是少之又少,雖然幾個月來社區發展協會不斷的舉辦許多活動,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可惜效果都不大。得不到居民的重視,義工們漸漸顯現出倦怠感,形成網站現在又面臨沒無人肯做的情況。王相睦說:「我曾經連續兩天的假期都坐在電腦前做網頁,那真的是很累人。」

王相睦表示,我們還是會持續的以舉辦活動的方式替網站做宣傳的工作,也希望大家能夠儘可能的上網看看我們努力的成果,只有大家盡量的給我們批評指教,我們才會知道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當初建構社區網站的目的。

延伸閱讀:

蘭雅社區網站

陳金讚 找回內湖失落的傳家寶

【生命力記者/戴宇岡報導】金鼎廣告設計公司的負責人陳金讚,將在今年七月出版一本由他獨力完成的內湖鄉土誌「內湖傳家寶」,為此他連廣告公司的工作都暫停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只為了能全心全力地投入這本地方誌的最後整理工作,為內湖地區保留一部完整的社區史。

十年前,陳金讚的廣告公司接下台灣省新聞處的一個企劃案,為慶祝台灣光復四十五週年所出版的一本「富麗的台灣」做完整的企劃、採訪攝影及美工方面的工作。由於必須「全省走透透」對各地有關政治、經濟與文化等方面進行田野調查,他就因為這樣的機緣開始接觸到文史工作。

在他為台灣各地找回一塊塊失去的記憶的同時,他回頭看他自己的生長的地方──內湖的歷史時,卻只有一片空白。為了著手撰寫內湖的鄉土誌,保留社區史,並且協助學校、社區鄉土教育的推廣和為地方政府發揚在地的文化,他成立了內湖文化史工作室,期望能用工作室的名義,蒐集到內湖地區最完整的文史發展紀錄。

六年來,他獨自一人在內湖地區各地穿梭,除了進行田野調查以及攝影紀錄的工作之外,所參與的鄉土講座及社區文史導覽合計不下一百五十場,並且不定期地以內湖歷史的發展為主題為學校的老師們進行講習。

今年七月他將出版內湖地區第一本全面性的鄉土專輯,內容包括:內湖區老地名由來、宗教寺廟篇、名勝古蹟篇、內湖大事記以及內湖老照片說故事等單元。此外,為了配合地方誌問世,八月份他將在內湖成功路四段的德安百貨舉辦一個「內湖傳家寶文物展」,所展出的東西則大部分是在作田野調查的時候蒐集到的「老東西」。

陳金讚表示,從事文史工作幾年下來,一直都是一個人在做,對於找幫手的態度只覺得是「可遇不可求」,倒是幾年下來投入很多的經費,希望能在這本地方誌的發表之後,吸引多一點人的目光,得到較多的援助,自己的生活也能夠有所改善。

災民大遊行 陳情訴願扁、連、宋

【生命力記者/吳峻安報導】「我在災區死,不如在台北死。」九二一受災戶聯盟主席團主席陳惠澤說。一群在去年大地震中家園不幸全毀的災民,十一日下午兩點半集體北上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無能,並向總統候選人陳情請願,表達希望重建家園的決心。

災盟主席陳惠澤表示,距離去年大地震將近半年,當時政府所開重建支票至今仍然沒有兌現,這次希望能夠藉著大選機會,向扁、連、宋三人請願,未來不管誰當選都能夠照顧被大眾忽視的一群災民們。

陳惠澤說,這場遊行主要希望能達成三個目的,首要為「代位求償」,讓災民在向政府或建商方面求得應得到的賠償;其次為「災款災用」,要求政府能夠妥善運用社會善款,讓災民實質受惠;最後則為「還原真相」,讓其他人知道災民現在的生活仍然相當困苦。陳惠澤指出,除了三項要求外,主要還是希望公權力介入,讓不肖建商能受到法律制裁,他強調,災民此次走上街頭不是要誰下台,只是請求政府能夠正視這個問題的存在,他說:「我們爭的不過是要台灣的永續發展罷了。」

這場集合來自台北縣市、台中縣市、南投縣的隊伍,遊行過程大致順利,災盟也頻向用路人致歉,同時強調災民受到政府不公平待遇。陳惠澤說,活動前三天災盟就已經將災民的訴求送交陳呂、連蕭、宋張的競選總部,基本上災民沒有任何政治立場,因此希望三組候選人能針對所求提出具體回應,未來不管那組團隊執政,都可以遵守其政見。

陳呂總部會見災民時表示,未來不論有無當選,都會負起應有的責任,讓災民回到原先的生活。不過災盟指出,陳呂總部並未明確回應結果,而且陳水扁兩年多前曾退回林肯大郡的請願,表示無能為力,災盟要求陳呂總部應該提出更具體方案。

遊行隊伍至連蕭總部請願時,發生最激烈一次抗爭,主因為警方在總部外築起一道人牆,並阻擋災盟請願遊行活動,引發在場災民不滿情緒,再者,連蕭總部遲遲未派人出面說明,雙方僵持近三十分鐘。最後派出外交部次長李大維回應時,卻將重點放在災後救濟金領取問題上打轉,避重就輕並未回答災盟主張,僅強調政府與災民都需要多溝通。

宋楚瑜夫人陳萬水女士在遊街拜票時,巧遇遊行隊伍,她特別與災民談話及下場與災民握手致意,她說,宋張絕對簽下請願要求,允諾未來當選後,將更督促兩人,非要把這件事做好不可。稍後在宋張總部人員出面說明時也對災盟主張一一回應,總部表示,將以公權力介入方式,要求建商負起責任並提出賠償要求,不肖商人也應速審速決,同時也會成立監督委員會,調查善款的去向,對於原住民損失,允諾將設立民族自治區,處理原住民問題。台北市議員龐建國表示,不是一個政策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應該成立專門委員會,針對災民個別輔導,如此才能根治問題。

陳惠澤在活動後表示,雖然各陣營都承諾絕對會負擔起照顧災民的責任,但是他仍希望未來幾天內能夠有明確具體的書面說明,讓災民能安心。這場遊行在下午六點結束,隨後前往大安森林公園舉行音樂晚會,晚上並在中正紀念堂過夜。

婦女新知協會 社區婦女的進修班

【生命力記者/陳正娜報導】在台北市迪化街社區生根的婦女新知協會是在民國八十四年成立的團體。除了對於兩性平權教育,女性自覺的提升多有努力之外,還有一項特別的推廣重點,就是鼓勵婦女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婦女新知協會幹事萬秀華表示,透過在社區內舉辦的社區課程,傳達社區意識理論,希望達成促使婦女參與社區活動的目的。「我們並不帶領婦女朋友們實際在迪化街社區服務,來參加課程的人也不只限於迪化社區,主要是鼓勵婦女們回到自己的社區服務。」

社區課程是以迪化街社區為設計的概念,從古蹟、歷史的角度切入激起對社區的瞭解與關懷,課程包括有「社區是什麼?」「迪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女人做社區」等等。學習女人要如何參與社區組織,以小小的力量成就大事。萬秀華表示,希望能夠透過對於迪化街社區關心的形式,讓參與課程的婦女們以相同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的社區。

除此之外,婦女新知協會還有「社區婦女人才培訓」課程,內容比社區課程更專業、深入。除了學習如何參與社區之外,也學習如何組成團體。參加這個課程的李美佐就是現任的台北市文北里里長,還有許多婦女在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服務。

婦女新知協會也有不定期地舉辦巡迴講座,並拜訪里長,或是在地的社區機構,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但是其中是有困難存在的,萬秀華表示,每一個社區的屬性不同,像這樣一個外來的團體是無法在某社區生根,也很難有長期的觀察與規劃。所以婦女新知協會所注重的還是喚醒婦女社區服務意識,進而走出家庭,參與公共事務。

最近婦女新知協會所舉辦的社區課程將於三月二十八日開始至五月二十三日,時間為每星期二下午兩點,可單堂報名,有興趣的婦女朋友,不要錯過這個學習的機會。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華街一段二十一號八樓 電話:25580133、25505700  

延伸閱讀: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

小天使傳愛 單親孩子的希望源頭

【生命力記者/謝美萱報導】小魚是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兩年前他的生活裡加入了一個「小天使家教老師」,陪伴他一起作功課、說說話。這個「小天使」的由來就是「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的分支「台北衛理堂」推展的「小天使擁愛活動」。

「小天使擁愛活動」是一個單親兒童課業生活的輔導專案,由一群願意擔任家教的大專生,及有心關懷單親家庭而成為「擁愛同工」的教會會友共同實行,一起陪伴單親兒童走一段成長的路。

這個活動目前的範圍以台北市忠孝、敦化、龍安國小的單親孩子為主,由「台北衛理堂」教會主動和這三個國小聯絡,從學校提供的單親名單中,教會一一到這些單親家庭拜訪,詢問他們的意見,是否願意接受小天使家教的活動。

這個活動的執行長黃慈雯說,有些單親家庭的家長為了兼顧家庭和工作,能給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但是還是有很多家長希望能讓孩子在一個好的環境下成長,可是因為工作的關係,他們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些家庭就是他們這個活動的對象。對於「小天使」的選擇,教會也考慮到這些大專生的勝任能力,必須要比一般家教老師更有愛心和耐心。

目前擔任「擁愛小天使」的大專生共有十四位,除了一名台大的學生外,其他十三位都是國北師的學生,他們一共輔導十六個學生,每週兩次各兩小時一對一輔導單親孩子。這些大專生的酬勞來自於教會會友慷慨熱心的奉獻,家長不用負擔任何費用。

負責和家教老師及家長聯繫的「擁愛同工」也在這個活動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都是教會的會友,平時他們會主動和他們負責的單親家庭聯繫,和家長互相熟識瞭解,另一方面也會打電話關心「小天使」輔導孩子的狀況。每個學期期初和期末,同工和小天使都會有一個聚會,彼此交換輔導單親孩子的經驗,分享心得。

身為家庭主婦的鄭月嬌就是同工之一,她說「也許是巧合吧,我們現在輔導的家庭都正好是比較貧苦的家庭,很多家庭的狀況非常不好,有些孩子連讀書的桌子都沒有。」小天使的輔導對這些孩子來說,就是一股扶持的動力。「我們的小天使都很棒呢!」鄭月嬌開心的說。

活動執行長黃慈雯說,「小天使」在輔導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挫折,因為有些單親家庭的環境比較不好,孩子的課業和情緒都不穩定,「小天使」可能輔導了一段時間,孩子的成績和情緒卻沒有起色,他們難免感到灰心或失望。

不過,即使這個活動充滿了困難,這些熱心的朋友們還是不斷地努力,傳愛活動將一直持續下去,讓更多的小天使把光和愛,帶到需要協助的單親家庭中。  


延伸閱讀: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九二一災盟 凝聚災區重建力量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近來有很多九二一相關民間團體發起活動,其中一個帶領的團體就是九二一受災戶聯盟。九二一災盟是在台灣經過大創之後不久,就由民間自發所創立的組織,其成員主要是由在災變還沒發生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各社區管理委員會,災盟成立主要的目的是在協助災區民眾的安置以及督促政府做好災後的後續工作。

災盟秘書長黃志翔說,目前災盟以中部作為幕僚作業地區,但災盟並沒有一個所謂的總固定處,主要也是因為經費不足,現在是由幾個義工在台中縣租屋進行組織的運作,而位於中部地區災盟的秘書處,就是策劃有關災盟所有活動的核心,同時也擔任了聯絡災盟內各成員及各級政府機關的角色,但秘書處中的人員只有少數幾個人。

由於災盟的成員是由台灣四面八方的受災社區管委會組成,連絡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且災盟目前經費相當困窘,無法負擔起網路的技術,因而不能以快速及節省人力的網路來聯繫,所以在聯絡方面仍然還得大費周章的由志工在台灣四處奔走,或只能用電話逐一把散落在台灣各地的受災社區管理委員會串連起來。

對於政府處理災後的後續工作,黃志翔表示,仍然有許多地方須要改善,例如存在已久的房貸問題,政府起先也只是交給民間銀行去概括承受,在交給銀行後政府就採取不介入的態度處理,而民間銀行因為不敢冒風險承擔,使民眾無法遵行,因此相關的房貸問題仍然延盪至今。

他更進一步舉例指出如災後自殺潮及土石流的危機,都是在災變之後幾星期內就有學者專家提出,但政府方面卻始終沒有防範,對受災戶的房舍重建問題也只是由營建署招開說明會,但是卻是請專家學者主持,對一般的民眾而言只怕是有聽沒有懂,政府草率的開完會就算是對災民做了交代。

因此在災盟在協助災民方面所包含的範圍就變的非常的複雜,比如說災民在貸款上有疑問,就會打電話到災盟詢問意見,而有時候災盟成員要陪同災民與建商談判,給予專業的協助。不僅如此,災盟除了自力救濟之外,也以理性遊行的方式對政府表達災民的訴求與不滿。

黃志翔也感慨的表示,台灣雖然號稱民主,但是台灣的民眾多半沒有人民自主性的自覺,一直到發生了大事之後,人民才懵懵懂懂的有所覺醒,這也許是因禍得福吧!他勉強的笑說。而對於這半年來在災區奔走的他來說,更是有諸多的感觸,目前他真的只希望政府能夠拿出像動員選舉那般的魄力,來協助災民做家園重建的工作,畢竟災民要得不多,大家只想安定。

九二一受災戶聯盟:04-2801803

延伸閱讀:

九二一災盟陳情 提出多項主張

集集大震百日祭 災民感謝與哀悼

張慈惠 燒傷護理十年情

【生命力記者/李紋鋒報導】現任台大醫院護理部代理督導長張慈惠在經歷她的學姊發生嚴重燒傷意外而去世之後,她毅然決定踏進燒燙傷重症護理的領域,而且一路走下來就是十年。

民國七十六年張慈惠從台大護理系畢業之後,就在台大外科部門實習了三年。民國七十九年,與張慈惠要好的學姊才剛新婚。有天因為在洗澡的時候停電,張慈惠的學姊就想出來看是怎麼一回事。可是當時她沒有注意到瓦斯已經外洩了,所以在張慈惠學姊點火的瞬間就發生了瓦斯氣爆。張慈惠說:「除了腳底板外,學姊全身幾乎都是三度灼傷。」

這是張慈惠第一次接觸燒傷病患,她說:「在進去看學姊的時候,我在那兒站了五分鐘,居然想不起學姊的長相。」

因為嚴重灼傷的關係學姊的臉很腫,當時主治的醫師還告訴她之前學姊的臉是平常的兩倍腫。而且旁人都告訴張慈惠說學姊的意識已經不清楚了,但張慈惠說:「我有叫學姊的名字,而且我確定看到她有點點頭。當時我的心裡非常難過,因為不知道我能幫助學姊什麼?」

後來在民國八十二年,當時已經是燒傷加護病房護理長的張慈惠,就決定到美國德州進修燒傷重症護理,而在回國後繼續在台大為燒燙傷病人服務。

照顧燒燙傷病患本來就不容易,的確是勞心、勞力、勞情。張慈惠也說:「有不少護士無法接受照顧外貌毀形的病人。」而且工作辛苦的程度可以從張慈惠以前總共帶三十四個護士,目前只剩二個可以看的出來。平常病人比較少的時候,燒傷部門的護理人員可能還要去幫忙其他的部門。但因為燒傷護理需要經過訓練,所以在她們很忙的時候是沒有支援的。

此外,身為護理長可能還要負責處理家屬的情緒。常常在下班後,家屬一句「護理長可不可以跟你聊一聊?」一聊就是二、三個小時。張慈惠說:「有時處理家屬之間的關係還比照料病患要來的困難。」

以前張慈惠也曾為付不出醫藥費用的病患家屬或者其他就醫需要的文件簽名作擔保人。張慈惠曾替一個被煙火灼傷的小女孩作保,因為他們家經濟有困難,所以還有二十多萬的醫藥費繳不出來,可是之後聽說他們都不曾回來繳過錢,所以這筆錢就必須要請醫院的法律部門來追。後來就有同事告訴張慈惠可以交給社工等比較專業的團體去作,不用老是幫病患簽文件、作保人。張慈惠說,女人的心都比較軟,那時候都想說把「情」放在第一優先,「法」的考量就比較後面。

燒燙傷病人住院往往都要住的比較久,也因為護士幫病人作包紮、換藥、回來醫院復健等長期照護工作,所以燒傷的病護關係不是說隨著病人出院就會結束。張慈惠表示,因為社會大眾對痊癒後的燒傷病患在工作方面不是能夠完全的接受,如他們可能無法像常人一樣握筆、寫字而不容易找到工作。所以像這些病人就會把曾照顧過他們的護理人員當成朋友一樣,有時還會回來看看我們。

張慈惠總是記得以前學生時代上護理導論,余玉眉教授上課時說的一段話,她說,護士的工作不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應該是幫助他人、成長自己。張慈惠說,這段話雖然平常,但是在她十幾年的護士生涯中從來沒有忘記過,也是支持她一路走來的動力之一。

張慈惠還說:「其實作護士也要自己有興趣,而且喜歡跟人接觸才能作的長久。」目前張慈惠有出國繼續進修念博士的打算,問她回來後是否還投入燒傷護理工作,她的回答是:「當然囉!」。

延伸閱讀: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社團法人高雄市春陽協會

兒童燙傷基金會

浮木濟世會 替民眾爭取醫療權益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病患)有如茫茫人海中漂流的浮木,無依無靠自生自滅。在重症幽暗的人生路上偶然抬頭,赫見星光依舊燦爛。」這是浮木濟世會命名的由來。 

浮木濟世會在民國八十八年一月成立,它的前身是「藥害愛滋自救會」。原本的藥害愛滋自救會是由一群感染愛滋病的血友患者及社會人士共同組成,但是後來為了替民眾爭取更多的醫療權益,就決定成立浮木濟世會,擴大服務的範圍。

浮木濟世會除了幫助民眾解決醫療糾紛及致力改革醫療制度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喚醒民眾醫療的權利。浮木濟世會會長莊盛晃表示,民眾長期處在不公平的醫療環境之下,也漸漸喪失了爭取自身權利的自覺。就拿醫院的病歷表為例,每個人都有權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院方當然有義務在病人提出要求時給予其病歷表。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中,醫界卻用種種的理由來拒絕給予病人病歷表。「改革的根本在於民眾,若是民眾能挺身而出爭取自身的權利,整個醫療環境才會改善。」莊盛晃說。

為了使民眾了解自己的權利,浮木濟世會還特別發行「病人權利卡」,提醒病人有詢問、知道及決定醫師背景、治療方法與個人病歷等事項的權利。濟世會最終的目標是希望能夠配合健保卡的更新,讓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權利卡。這項工作目前已經獲得衛生署的補助,相信在未來幾年將能正式實施。

浮木濟世會在藥害愛滋事件中,為了替血友愛滋患者爭取權益,要求製造凝血製劑的德國拜耳藥廠及負責銷售的天行公司負起責任。在不斷地爭取下,終於使拜耳與天行公司願意各給予血友愛滋患者每人兩百萬及十萬元台幣的補償金。也因為濟世會的抗爭活動,衛生署制定了「藥害救濟要點」,並送往立法院審理,目前「藥害救濟法」則已經通過二讀。另外,濟世會也正在策劃每年一次的「華陀獎」,選出仁心仁術的醫師,加以表揚。

莊盛晃表示,濟世會遠期的目標是成立「社會運動學院」,培育各種社會運動的人才。「我們開設每一種社會運動的課程,並交由民間的社會運動團體授課,如此一來不但可以為各種社會運動培養新秀,使資源極缺乏的各個團體有補充能源的管道;還可以將台灣社會運動的理論建立起來,累積授課的教材。」

由於濟世會目前的人力與經費方面都相當有限,因此雖然有許多改革社會制度的構想,但是都苦無機會實行。莊盛晃表示,非常歡迎有心投入社會運動的人士加入他們,一起為改造社會努力。他還強調,世界上並沒有困難的事,「事之成敗在心,不在難易」,只要用心,一定能夠成功。

浮木濟世會  台北市景福街21巷2弄6號1樓  電話:(02)8931-2752  傳真:(02)8931-2751

E-mail:prights.@ms26.hinet.net 延伸閱讀: 1.中華民國醫療人權促進會 2.藥害愛滋血友病患 開公聽會尋公道

3.醫療權益不平等、器官移植機會不均 4.醫療糾紛 傾向先調解再訴訟 5.高醫醫療糾紛 院方家屬各執一詞

大哥大姊 育幼院兒的良師益友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台北市景美的忠義育幼院裡面,有一群來自不同學校的義工,利用課餘時間幫助院童做課業輔導,院裡的小孩都稱他們為大姊或大哥,對於院內收容的小孩來說,一天之中期待自己的大哥或大姊到來,是令他們相當快樂的事。

忠義育幼院主要是收容零到十五歲的棄嬰、流浪兒、受虐兒、家裡遭受重大變故的小孩等,由於服務量非常大,目前院內來自師大、政大、東吳、台北醫學院等大學的服務性相關社團,及景美女中、建國中學的課輔義工,就扮演了院內小孩在課業學習上最好的幫手。

院裡社工人員表示,這些學生真的都很認真,譬如負責幼童教學的景美、建中的學生,他們事前都會自己設計教學活動,利用遊戲、看影片等方式讓小朋友學習。另外,台北醫學院樂幼社的同學,也會幫忙居中媒介校內人士認養院童,由院方推薦比較需要的認養小孩,而認養的同學則可以自願填寫每月欲認養的金額。

在院內的每一個課輔義工都會專門負責一個學生,院方也會應院內小孩課業上不同的需要,安排合適的課輔老師。所以院內的小孩,從幼稚園到國中生都擁有屬於自己一到二位的大哥或大姊,在這種課輔制度下,大哥大姐和自己的學生之間都擁有著不錯的感情,且在互動相處的過程中,小朋友都會顯得比平時更加活潑開朗。

院裡的社工人員表示,由於這裡的小孩大都有被遺棄的經驗,對人比較不信任,來院裡幫忙的義工都要有心理準備,了解起初和小孩接觸時,可能都不會得到良好的回饋,必須長期付出愛心和耐心才行。院內會替每一位小孩準備一本課輔簿,讓課輔老師記下小孩的學習情況,也讓另一位或日後的課輔老師能從中了解這個小孩。在課輔兩節課過後,社工人員會和課輔老師一起開檢討會,除了讓同學互相交換輔導心得之外,社工人員也會給予同學支持和建議。

師大同心服務隊是參與課輔義工的大學社團之一,隊長魏歆玫談到她輔導的個案「小南」。從小父母雙亡的小南,在年紀很小時就來到院裡,魏歆玫從小南國小五年級起就開始和他接觸,如今小南已經是國一的學生了,魏歆玫回憶起剛開始和小南接觸的情形相當不順利,她表示,那時她說什麼話小南總是愛理不理,更不會聽她的話作功課,甚至當她要求看小南學校聯絡簿時,小南還會對她抱怨︰「妳怎麼這麼煩啊!」當時已有心理準備的她雖然不感到訝異,內心仍然覺得有點難過。

但經過她三年的努力之後,已經掌握了如何和小南互動的方式,而其中轉變的關鍵,魏歆玫說,要試著真正去了解這個小孩,他不喜歡做功課,那就陪他聊他想說的東西,重要的是行為不偏差就好了。如今原本內向的小南很喜歡跟她聊天,魏歆玫是小南眼中喜愛的親切大姊。而最讓魏歆玫印象深刻的是,在去年的聖誕節,小南自己親手畫了一張卡片,裡頭寫著︰「大姊,妳的努力付出沒有白費,謝謝妳」,收到卡片的她,內心的感動難以言喻。

但由於魏歆玫課業愈來愈繁忙,近來小南將換另一位課輔老師了,她已經和小南談過,希望他能夠快樂的接受下一位大姊或大哥。社工人員表示,院內義工流動是很平常的,但也有許多義工即使在畢業之後,仍然會回到院內看小朋友。而通常院方會希望課輔老師能夠帶同一個案完整一學期的時間,讓小孩比較能適應。且在即將離開之前,也一定要事前告知小孩,讓小孩有心理準備才行。

社工人員也說,這些學生義工除了在課業方面給予院童眾多幫助之外,他們主要的貢獻是付出心力去陪伴小孩的過程,這個才是最值得雙方珍惜回憶的。 聯絡方式 忠義育幼院

電話:(02)29311659, 29310213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景興路85巷12號

伯大尼育幼院 溫暖的大家庭 

【生命力記者/符秀雯報導】基督教伯大尼育幼院創立於民國五十二年,原屬於世界展望會,於民國六十年由基督徒接辦,成立財團法人董事會,創設至今已有三十七年,育幼院秉持著一貫的愛心,服務的精神,使幼失怙恃的孩童,得到適當的照顧。 

育幼院教保組組長林秀玉表示,育幼院內的孩童主要是由台北市社會局轉介過來的,目前院內有七十二位院童,男生有四十一名,女生有三十一名。院內的兒童是以家為單位,每一家大概有八人,各有一位老師在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很聽話,只是有時候有一些小朋友並不是自願來到育幼院,可是社會局考慮到要提供他們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將他們帶到育幼院來。剛開始小朋友難免有一些抵抗,或是想家,但在老師及院內兒童相互照顧的情況下,也都很快的適應了。在學校的時候,老師知道這些小朋友是來自育幼院的,也都很細心的照顧他們,不大會碰到歧視的問題。

育幼院內有許多才藝班的課程,諸如電腦、舞蹈、英語、繪畫等等,提供院童課外學習的機會,像其中有兩位院童就加入了蘭陽舞蹈團。此外,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等學校的學生,每個星期都會到育幼院替小朋友作課業上的輔導,以提昇院生課業的成績,培養努力向學的精神。

育幼院的收容條件,為年滿兩歲以上,全孤、半孤、受虐兒,由台北市社會局及各有關單位轉介至育幼院,對其施與教養,保護未來生涯規劃,撫養至其家庭功能恢復正常,或其能獨立生活為止。

林秀玉說院內的經費,除社會局轉介之個案有生活輔助費外,其餘皆無固定的來源,需要仰賴社會各界善心人士的捐助。希望各界人士能夠幫助幼失怙恃孩童有更美好的生活。

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伯大尼育幼院 台北市文山區木新里十三鄰保儀路一二九號 聯絡電話:(02)29396396 延伸閱讀: 1.伯大尼育幼院

2000年3月14日 星期二

八色鳥故鄉 連署來搶救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雲林縣林內鄉湖本村內的野生動物主要棲息地-枕頭山,因為縣政府通過業者陸砂開採的申請,卻在沒有做過環境影響評估的威脅下,將面臨生態被破壞的危機,而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湖本社區當中四十多種的保育類動物,牠們有可能因此遭滅絕,其中包括了和黑面琵鷺同樣稀有的八色鳥。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助理教授黃世輝表示,雲林野鳥協會、中華鳥會和居民等在注意到這個問題之後,除了向縣政府提出檢舉與懸掛白布條抗議,另一方面,從去年十月就開始推動搶救八色鳥故鄉的連署活動,目前收到的連署書已有一千多份,其中還有來自美國、英國、歐洲國家與中國大陸的連署者,他也說,連署活動會持續的進行下去,支持我們的人越多越好。

黃世輝指出在舊法律上,只要開採的範圍不超過五公頃,就不需要做環境影響評估,所以業者便利用法律的漏洞,將土地分成好幾個不超過五公頃的範圍分別申請。他說雖然新的法律已經修正了這項規定,但是由於這個申請是在法律未修正前通過的,所以仍然有效。而目前縣政府是將這事情交由讓業者直接與當地居民做溝通,包括生態以及進入社區等問題,業者進入社區開採需要借用產業道路,而產業道路的所有權是屬於當地居民,在這一方面也要得到居民的同意,不過雙方到目前並未達到共識。

湖本村可以說是台灣八色鳥的故鄉,這是因為相較發現於美濃溪的一對和曾文水庫的二對,八色鳥在湖本村已經發現有十對以上,長期以來當地居民對其非常熟悉,甚至因為牠特殊的叫聲而取了「鬼仔鳥」的俗稱。

八色鳥體色繽紛多彩,全長約18~20公分,因為羽毛具有濃綠、藍淡、黃、黃褐、茶褐、紅、黑和白等八色而得名,大都活動於森林底層陰溼處,通常以跳躍方式前進。八色鳥為夏候鳥,春、夏的時候從南方飛來台灣繁殖產卵,黃士輝說,在這段期間村裡派有專人在做八色鳥的觀察與研究,同時教導小朋友在不打擾、不驚嚇到八色鳥的前提下認識牠們。

延伸閱讀:

八色鳥的故鄉─湖本村

支持搶救八色鳥故鄉活動

主婦聯盟 為社區建立環保新生活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主婦聯盟是一個主要由媽媽們組成的團體,服務的對象最早是社區,在十三年前便率先提出「垃圾分類 資源回收」的理念和做法,開始推動社區做環保,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社區和學校,都在主婦聯盟的配合以及指導之下開始同樣的工作,甚至是忙碌的企業,主婦聯盟也鼓勵他們做辦公室環保。

主婦聯盟秘書長陳曼麗表示,主婦聯盟強調的是生活環保,對於環保的工作都一直持續地在推行,而目前主要正在進行的社區環保工作包括宣導「使用不漂白再生衛生紙」運動、綠色消費、廚餘的回收以做成堆肥、廢油回收做成肥皂,進行中山區的環境改善和「行走暢通、有善鄰里」運動。「行走暢通 有善鄰里」運動,主要是針對台北市巷道的行走之間做改善,透過和里長的合作,選擇社區中的巷道來進行,以提升行的品質。

在推行環保觀念的過程中,陳曼麗指出,最大的困難是速度緩慢,因為一般民眾對於和自己有直接相關的事情會比較有興趣去做,而對於環保這種間接並且沒有直接收益的事情便比較沒有行動力,因此很少人投入這方面的工作。她說到,「近年來不論在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上,台灣民眾應該都可以感受到生活環境的變化,如果大家都希望台灣的環境不要再繼續被破壞下去,現在大家便隨手做環境保護,不然將來可能就太慢了。」

主婦聯盟十多年的貢獻,不僅在生活環保宣導的成就上是有目共賭,對於環保法令以及環保政策的制定上也有著相當的影響力,例如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廢棄物再利用法,都有著她們心力的投入。不過陳曼麗也指出,環境其實是相當複雜的,所牽涉到的知識面也是相當的廣泛,因此在生活環境不斷地被開發與利用的同時,我們需要有不同專長的人加入我們的行列,例如化工科系畢業生等,來協助我們探討與再利用資源。

主婦聯盟成立的宗旨為,結合婦女力量關懷社會,提昇生活品質,促進兩性和諧,改善生存環境,所以除了做環保之外,她們也將會務推廣與轉化到人文關懷之上,在教育、婦女成長、消費品質方面的貢獻都是不遺餘力。

延伸閱讀: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主婦聯盟台中工作室簡介

中大原愛社 幫助原住民融入社會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要如何改善原住民的生活?中央大學原愛社社長徐裴芫表示,「就從告訴他們法律常識做起」。讓他們不僅能適應社會規範,也能保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原愛社的社員在寒、暑假會到桃園縣復興鄉的高義村高義蘭部落,和那兒的泰雅族原住民一起生活一到兩個星期,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並替他們安排法律常識的演講課程,希望村民在遇到問題時,知道正確的解決途徑。

徐裴芫說明,原住民的法律常識較不足,因此他們每次都會安排法律常識的演講,請學校的老師,或是原住民委員會的講師等專業人士,為原住民朋友講解法律常識。

她解釋,原住民離婚後,小孩的監護權問題或是婚姻暴力、受虐兒童的問題也會發生。同時原住民因不清楚法律上契約的效力,也容易有土地債權交割不清楚的糾紛。為了讓原住民能藉由法律規範來保障自己的權利,讓他們學習法律是必要的,同時也應告訴他們問題發生時的處理管道。

請人來做演講前,原愛社的社員會先和部落裡的長老溝通,瞭解哪些法律常識是村民較為缺乏的,再針對那些主題,請專業人士來做演講。到目前為止,演講過的主題有婚姻、家庭、土地契約、青少年問題等內容。除了剛好碰到村民做禮拜的時間,參加演講的人會比較少外,平常村民大多都會去聽。

而青少年問題最受村中的重視,已請人演講過兩次。像是在部落中,大人小孩每天緊密的生活在一起,若大人有什麼不良習慣,小孩也容易受影響。因此部落中規定所有人都不能抽煙,並宣導關於菸酒的法令,及會危害身體健康方面的知識。

且因為村中的人是靠山生活的,工作繁忙,同時收入並不多,即使希望孩子能繼續讀書,但因為經濟不寬裕,家裡又需要人手,許多青少年都只能讀完國中就要回家幫忙工作了,因此即使在升學制度上對原住民有些許保障,對他們來說仍是距離太遙遠了。

徐裴芫並表示,他們也會做家庭訪問,並設計一些課程像是「媽媽教室」,教導原住民婦女做西式點心;或是應他們的要求,教他們跳一些流行的舞蹈;另外也有輔導原住民的小朋友做作業,為他們上英語課程等,目的都是希望能把新的資訊,帶入原住民的生活中,讓他們適應社會環境。

延伸閱讀:

1.原住民活動

2.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參與災後重建 台大學生不落人後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在九二一大災難發生以後,就是因為台灣有很好的宣洩情緒引導網絡這樣的一個模式,才能讓台灣在這麼嚴重的動盪之中很快的穩定下來。」目前就讀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班的徐堅璽說。

徐堅璽是台灣大學九二一心理社會復健小組的負責人,對於帶領這樣的一個組織,很讓人意外的是他僅是個二十幾歲的在學生,他也真正的做到了學以致用。在這個組織下曾幫助了很多因災難兒身心受創的災民,而一切對他及整個小組的成員來講,他們都認為這只不過是對受災的災民盡一點心力。

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過後,台灣大學便在九月二十七日快速的成立了心理社會復健小組這個組織,除了動員校內的社會及心理系的學生之外,也有不少的臨床心理師投入,除了發表對受災民眾心理衛生輔導相關的文章之外,也及時開了五線080的諮詢專線。

徐堅璽也是其中一名擔任電話輔導員的角色,在電話輔導當中,他能夠直接感受到災民的無助與害怕。在他記憶中,在九二一發生的初期最常接到的就是情緒緊張的災民打來的電話,災民們不敢回家、不敢睡覺、做什麼都沒有安全感,而輔導員主要又是以電話進行對打電話來的災民進行輔導,而有部份情節嚴重的個案有時候也實在是有遠水救不了近火的遺憾,而這時也只能聯絡當地的衛生署人員前往做了解,做進一步的處理。

他說在他曾接觸的個案中,印象比較鮮明的是一個原住民打來尋求協助的電話,在九二一大地震後,這個原住民的房屋倒塌,因此他居無定所,而在災前找到的一些工作機會也都因九二一而沒了音訊,以致連最基本的生計都產生了問題,在種種的困境包圍下,也使得這為原住民有強烈的孤獨的感受,而這個個案除了徐堅璽本人對他做了情緒初步的宣洩外,他也連絡了當地的衛生署駐派人前往協助查看,事實上這位原住民的鄰居是有在照顧他的,只是災難來的太突然了,真的使他招架不住!

徐堅璽又說,目前080專線的諮商已經採取轉型的模式,轉型主要的原因是在九二一發生之初有設諮詢電話的需要,然而在時間慢慢久了之後,他發覺打電話來的人不再是因九二一災難所需的民眾打來,而是一些比如說是人際關係出現問題這樣的民眾打來尋求輔導,因而這隻諮詢電話也慢慢失去原本設立的用意。

而現在他們主要是以成立小組至台中東勢做當地的一個救助服務為主,服務隊主要是由一些現在就讀於台大博士班的學生合力推動的,主要的工作是到災區進行對災民的心靈重建,及到定點照顧因災變而失去家孤苦無依的人,如老人及孩童。此外,他們也協助災民做家園重建的工作,視災民的需要,給予他們最有力的協助。 徐堅璽說。 也只能盡其所能而已。

而若是民眾仍然是想要藉著他們的專長來尋求協助,仍可以打02-23634746或是02-23626434的行政電話與他們取得聯繫。

延伸閱讀:

九二一心理輔導機構

YamKids 921地震特報/驚變後,我們能做什麼

2000年3月13日 星期一

春鬥大遊行 勞工賭總統

【生命力記者/林群翔報導】「工人來鬥陣,車拼來相挺」,「敢搏總統,俗擱有力」,春鬥遊行總指揮吳永毅用宏亮的台語在指揮車上大聲的喊出勞工的心聲。一千多位勞工於十二日走上台北街頭,一路前往宋、連、扁三位總統候選人總部陳情,希望他們可以在此次遊行主訴求「將一週四十八工時減為四十工時」的主張上有善意的回應。

根據主辦單位估計,此次參與遊行人數,約有一千五百多人,參與的單位有八十二家工會和三十五家的工運、社運及學生團體。整個遊行過程平和,最後在總統府前景福門結束活動。 

春鬥遊行發言人王芳萍說,發動這次遊行的主要原因,在於近來經歷大量的關廠事件、惡質民營化、因自動化而裁員等問題,使的勞動條件降低且失業率節節高昇,並鑒於各組候選人目前所提出的勞工政策和過去的勞工政績都不夠理想,更擔心候選人會在選後跳票,而恰好去年的工運「秋鬥」遊行,因為九二一地震延期,所以特在總統大選前,舉辦了此次的春鬥遊行。工委會希望藉由此次的遊行,可以讓候選人簽署具體落實工人訴求「四十工時」政策的時間表。

工委會表示,我國自民國二十年明定「四十八工時」以來,已經有六十九年未再修改。如今放眼世界已開發國家都只有三十幾的工時,如法國「三十二工時」、英國「三十五工時」,甚至連中國都只有「四十工時」,所以台灣已追不上世界潮流,因此「四十工時」的要求應該是勞工最基本的福利。

遊行隊伍先在勞委會前集合,並表演行動短劇,隨後勞委會的勞資關係處處長陳伸賢代表勞委會接受工運團體所遞交的陳情書。他表示,目前勞委會已將「四十四工時」政策納入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預計年底可完成,至於「四十工時」的訴求,就要看未來的總統政策。

遊行隊伍首先抵達位於民生東路上的陳水扁競選總部,總部主任李元基出面接受陳情。他首先出示由扁、呂兩人簽署的同意書,內容提到對於「四十工時」政策,扁陣營採一次修憲,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於兩千年變更為「四十四工時」,第二階段於二千零二年修訂為「週休二日,四十工時」。

隨後到達連蕭競選總部,總部勞工處副處長陳福俊表示,連陣營同意採一次修憲,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於二千年變更為「四十四工時」,第二階段於二千零四年實施「週休二日,四十工時」。

遊行隊伍到達宋張競選總部時,因為原發言人邱毅未能及時趕回,所以先由政策中心主任邵中海代表公佈宋陣營的主張。宋陣營在此一政策上是和扁陣營一樣的主張。隨後趕回來的總部幕僚邱毅表示,宋陣營除了支持「四十工時」外,更強調要落實工會的團結、爭議、協商等三權,如此工會有了權利,就可以有力量和資方直接協商,不必受至於勞基法約束。

最後到達遊行的終點,總統府前的景福門,此時許信良、朱惠良和李馮陣營代表張洪瑜也到場。許信良首先發言,他說他絕對贊成「四十工時」,只要他當選會馬上責成行政院修法,一次修法,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於二千年更改為「四十工時」,第二階段為二千零一年修訂為「週休二日,四十工時」。此外他也強調退休保險和失業保險應該獨立,才能真正的保障勞工。

接著的李馮陣營代表張洪瑜表示,李馮陣營支持一次修法,不分階段實施,整個修定會在二千零一年完成。唯五組候選人馬,只有李敖沒有在同意書上簽名,所以總指揮吳弘毅特以「週休二日、﹝李﹞所當然」的口號,希望李敖能盡早簽名。

整個活動在象徵式的焚燒「四十八工時」的海報後圓滿落幕。

2000年3月8日 星期三

對新任總統環境施政的共同要求

【生命力記者/張榮盈報導】台灣環保聯盟總會與新環境基金會於三月七日,舉辦民間環保團體共同要求記者會,提出對新任總統環境施政的共同要求連署書。記者會由施信民教授(台灣環保聯盟會長)與林陽泰教授(新環境基金會董事長)主持,與會的人士有劉銘龍秘書長(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徐光蓉教授(環盟副會長)與林聖崇總召集人(生態保育聯盟)。

主持人施信民教授表示,環境的改善,還是需要靠全民的共識與努力,所以環保團體提出共同的要求(連署已有30個團體),要求中對於政府行政組織部份有四項、環境立法有十個優先法案、在政府施政與措施方面的要求有18項。整體上本分要求是有考慮到施政的可行性及急迫性。

當提到有關於候選人對於環保的過往作為上,對於簫萬長曾多次在環保施政的跳票有,“五輕為國內最後一座輕油裂解廠”、“六輕為國內最後一座輕油裂解廠”,“七輕為國內最後一座輕油裂解廠”等前例。林陽泰教授對於國內無法精確估量二氧化碳﹝CO2﹞的使用量一是感到遺憾,並對水資源與能源未來能以環保為考量因此希望在行政上是環境資源部,又舉例韓國因實施隨帶徵收讓垃圾大幅減量的經驗。劉銘龍秘書長希望未來的總統也能向前韓國總統以改善環境為首要工作;對新總統有兩個實踐生活環保的要求其,1‧不打高爾夫球、2‧每個月能有一天不開車上班。徐光蓉教授提到環盟昨日的民意調查發現,民眾對環保的要求是很高的。也顯示民眾覺得國內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林聖崇總召集人認為就目前各候選人的環保政見非常接近像在做作文比賽,所以建議民眾應以過去施政作為本次大選中環保方面的指標。有關棲蘭國家公園一案目前僅連佔一組為同意連署一事表示遺憾。而在副總統候選人中他認為朱惠良要比其同組的許信良要有環保觀念。而陳水扁提出將山坡地開發,由原來的坡度55﹪改為30﹪給予肯定。

連署書條文資料:

2.加強山林和野地保護、鼓勵造林,四年內全國森林覆蓋率達61﹪(連60%)

4.撤銷核四計畫(僅連未同意)

6.推動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減量,以達到於2010年回歸1990年水準(連有2020年回歸2000年;1990年的水準是國際共同的基準)

8.增加大眾運輸系統及獎勵使用低污染交通工具。(環盟的民調也顯示這方面的要求)

(三).水資源

9.加速污水下水道舖設,每年以增加4﹪為目標(連3﹪)

12.撤銷濱南工業區開發案,停止石化、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之擴充(朱惠良改變了許信良的觀點)

(四).資源回收

13.推動垃圾減量及強制分類制度,四年內達垃圾減量20﹪(以1999年為基準)(目前有一地方政府因強制執行垃圾分類,在不含廚餘部份已使得該市資源回收率已達垃圾量的17﹪,因此環保團體的希望是不算太高的減量要求。)

環保團體--對新任總統環境施政的共同要求連署書

環保團體對目前正進行的總統大選極為關切,因為總統對國家未來施政方針及發展方向有著很大的引導功能。環境政策攸關國人健康、生活環境品質及台灣之永續發展,應被候選人所重視。環保團體基於多年來對環境的關切與了解,在此提出對國家未來環境施政的共同要求,希望各候選人能予以採納作為未來施政方針,以解決台灣所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留給子孫一個乾淨、安全、美麗的家園:

一、調整政府組織及行政區域:

1.成立環境資源部

2.裁撤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

3.原子能委員會改制為原子能管制委員會

4.配合生態、社會條件調整行政區域

二、推動環境法案立法:

1.環境權入憲

2.制定環境基本法

3.制定資訊公開法

4.制定公民投票法

5.制定海洋汙染防治法、海岸管理法

6.制定再生能源利用法

7.制定資源回收再利用法

8.制定環境暨資源使用稅法

9.制定輻射污染防制法

10.制定災害緊急應變法

三、推動環境保護政策及措施:

(一).生態保育

1.設立棲蘭檜木國家公園及中央山脈生態走廊

2.加強山林和野地保護、鼓勵造林,四年內全國森林覆蓋率達61﹪

3.在完成海岸環境資料基楚調查前,停止海岸開發

(二).能源

4.撤銷核四計畫

5.加強推動節約能源,每年降低能源使用量1﹪(以1999年為基準)

6.推動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減量,以達到於2010年回歸1990年水準

7.增加汽電共生、天然氣和再生能源之使用

8.增加大眾運輸系統及獎勵使用低污染交通工具。

(三).水資源

9.加速污水下水道舖設,每年以增加4﹪為目標

10.停止興建美濃水庫,推動高屏地區平原水庫

11.推動循環用水及節約用水;建立水源區回饋制度,鼓勵民眾保護森林和水源

12.撤銷濱南工業區開發案,停止石化、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之擴充

(四).資源回收

13.推動垃圾減量及強制分類制度,四年內達垃圾減量20﹪(以1999年為基準)

14.停止興建垃圾焚化爐,鼓勵設置資源再生廠及使用再生產品

(五).其他

15.推動生態農業,減少化肥、農藥之使用

16.徵收環境及資源使用稅,降低薪資所得稅

17.每年公佈綠色國民所得帳(綠色GNP)

18.環境教育應列入國民教育課程中

連署團體: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新環境基金會、生態保育聯盟、環境品文教基金會、綠色主張工作室台灣21世紀議程協會、臺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看守臺灣協會、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關懷生命協會、綠色陣線協會、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永續發展協會、鹽寮反核自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永續台灣雲嘉聯盟、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北港文史工作室、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綠黨、環保聯盟台南分會彰化分會、宜蘭分會、花蓮分會、東北角分會、萬金石分會、雲林分會。

連絡人:楊淑惠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ON

地址: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83巷11弄1-4號

Email:tepu21@ms39.hinet.net

Tel:886-2-2393-7011

Fax:886-2-2391-5997

輔大原服社 守護原住民文化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輔大原住民文化服務社,是一個以服務原住民、採集原住民文化為宗旨的社團,十年來持續關懷著位在新竹五峰鄉的原住民村落,並且以實際行動採集原住民文化。

在每年寒暑假期間,輔大原服社都會出隊前往新竹五峰鄉的清泉、花園、大隘等地區,探訪當地泰雅族及賽夏族的原住民村落,行前所有的隊員要先做集訓,瞭解接待原住民態度方面應注意的事項,譬如不能配帶過多的裝飾品、不要化妝等,資深社員蔡嘉琪說,這是避免當地民眾有互相比較的心理出現。

在進駐當地之後,主要是舉辦專為原住民小朋友所設計的國小生活營,以及各種與村民同樂的晚會。另外,隊員也會進行家庭訪問,深入瞭解原住民的需求,且在暑假七月中旬時,剛好是當地的農收時節,隊員也會多逗留一星期,幫忙做採收農作物等的農業服務,碰上了族裡的祭典,隊員還有機會可以幫忙佈置祭場、學習製作傳統服飾。

在國小生活營中,社團隊員會以自然科學、數學、健康教育等為主題,自己設計課程內容及上課方式,在教室中為原住民小朋友上課。蔡嘉琪說,很多原住民小孩都很活潑好動,真的是滿皮的,上課隊員必須以老師的身份自許,如此威嚴才能壓得住那些精力旺盛的小孩。

社員也會逐戶進行家庭訪問,詢問他們的需求,之後再和鄉長一同開會,將他們的意見反應給鄉長。而原住民村落由於經濟及觀念的問題,有些小孩國中畢業之後就不繼續升學,所以社員們也要了解原住民家庭中子女教育的情況。蔡嘉琪表示,當社員前往家訪時,村民常常會熱烈的和同學反應許多的不滿及意見,譬如清泉地區最常被抱怨的就是嚴重的塞車和垃圾問題,而社員們也會熱心的幫忙向鄉長反應。而在談到子女教育問題時,社員主要是以聊天的方式和他們交換意見,提供資訊給他們,而非故意去勸導他們應該怎麼做。

另外,在原住民文化搜集方面,主要是利用上網,或從書籍、報章雜誌中去整理文獻、收集剪報等資料,並且會帶領社員前往位於台北市的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參觀學習。而寒暑假出隊前往原住民部落,更是一個實地採集文化的好機會,社員們曾經利用錄音和拍照,記錄了屏東的排灣族文化,和新竹清泉的泰雅族祖靈祭、大隘賽夏族矮靈祭的祭典過程,以及原住民母語、山歌等豐富的文化資產。

目前社團中有搜集九大族的資料檔案,其中以泰雅、賽夏、排灣族的資料最多,而收集資料最少、也最難採集的是分佈於蘭嶼的達悟族,輔大原服社前任文化採集組長、本身是排灣族原住民的廖益超說,這除了是因為蘭嶼地處偏遠,不易到達實地採集文化之外,輔大校內沒有達悟族的原住民也是原因之一。

輔大原服社的社員們,在幾年來的社團服務經歷中,發掘及感受到了一些問題。廖益超就提到,搜集原住民文化方面有一些困難點,因為學生時間不多,真正具有熱忱的人也少,再加上傳承方面的問題,需要所有熱心的社員們繼續共同努力。

連絡方式

輔仁大學原住民文化服務社 (02)2903-1111轉8704

同志諮詢熱線 舒解同志心理壓力

【生命力記者/郭玟芩報導】同志諮詢熱線行政人員藍之夏說:「我們希望給同志一種認同、歸屬的感覺」。有別於張老師或生命線等輔導團體,所有的接線組義工都必須是同志,因為身為同志所以能瞭解同志的歷史、文化,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做為參考,融入諮商課程的專業技能訓練,使得熱線更能貼近同志們的需求。

同志諮詢熱線是由「同志公民行動陣線」、「Queer'n Class」、「教師同盟」、「性與性別諮商協會」等同志團體所共同發起,秉持「同志同儕輔導」、「同志支援網絡」的理念於一九九八年的六月開線,以電話諮詢的方式幫助在社會上飽受歧視壓力的同志及同志的父母、親人。課程內容包括同志歷史、同志與家庭、同志生命故事分享、諮詢技巧演練等。而根據統計資料指出熱線上的主要問題都是感情關係,其次是詢問資訊、交友、性別認同以及尋求支持等。

藍之夏表示儘管目前社會上有關同志的資訊已十分發達,相關的文學作品以及雜誌書刊在各書店都垂手可得,但是仍有許多同志是生活在沒有資源的困境下。而在諮詢熱線所接到的個案中其年齡層從十七、八歲到四、五十歲都有,往往連到書店去購買同志書刊的勇氣都沒有,更別說出櫃公開自己同志的身份。

從一九九九年的同志諮詢熱線工作報告中統計指出,在諮詢熱線中的案例便有許多同志因家庭及社會的壓力而被迫結婚生子,原以為這樣便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但是之後對被欺騙的一方都會產生強烈的自責,彼此的婚姻也只是徒具形式,而在此時熱線的義工們便扮演開啟心靈的鑰匙,讓這些同志們獲得精神上的安慰。

同志諮詢熱線

諮詢電話:02-23640270 02-23640271(週六、日、一晚間七~十點)

行政電話:02-23673858(週一至週五下午二~十點)

郵政信箱:台北市郵政13-327號信箱

劃撥帳號:1918-9087 戶名:倪家珍

延伸閱讀:

同志健康促進會

王順民 社會改革的理想家

【生命力記者/蔡佳穎報導】「我是一個認命但不認輸的人」王順民說。身為一個天生的小兒麻痺患者,一直到二十四歲開刀後才能行走,王順民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社會福利學博士。

在民國六零年代,社會上的人權觀念仍然缺乏,王順民回憶他求學的過程中,沒有針對身心殘障的特殊學校,或是保障名額等相關的福利措施,殘障人士都在不全的社會制度下隱形了。他說:「我從小就是靠父母親揹著,和大家一樣念小學、中學、上補習班。」在那個必須自力更生的年代,王順民要學會自己生活,所以在他高中的時候,就獨自離家就學,之後更遠赴台中念東海大學。

因為自己身體的限制,所以王順民從小一直思考自己將來能做什麼、自己的限制在那裡,或許是因為他從小就喜歡唸書,而且在班上的成績又很突出,所以受到老師和父母很多的鼓勵,他從書上找到了成就感和未來的目標。他希望自己長大以後可以朝社會福利的方面發展,做一個老師或是學者。

在大學畢業以後,王順民曾在勝利之家擔任過社工人員,但時間並不長。後來在東海大學念碩士的時候,他就開始在外面兼課,並陸續在中正大學、南華管理學院、空中大學、元智大學等教授社會福利相關課程。王順民曾經是中華民國殘障人協會第一屆理事長,並在民國七十六年創立自閉症家長協會,他說,參與創立自閉症家長協會完全是因緣際會,目的不是在幫助小孩,而是在協助那些有自閉症小孩的家長,當時他們提出一個名為「讓母親休息一天」的活動,就是希望藉此讓那些長年辛苦的母親放鬆一下。他說:「這個協會的目的並不是在推動立法,而是希望能腳踏實地、切實地幫助那些家長,讓他們視自己的小孩為一種福報、為一種可以教育自己成長的機會。」

受到自己是身心殘障和對人文的興趣影響,王順民多年來致力於社會福利研究,他所提出的宗教福利觀念,算是國內的先驅者。他認為宗教原意並不是在教育,而是一些急難救助,比如說鋪橋、修路等,但是他希望宗教擴大視野,利用其力量和資源去為人民的生活服務。王順民提出的「佛教社區化」就是宗教福利的一種概念,因為根據內政部的統計,佛教活動是社區中最普遍的活動,也是社區裡最容易接近的資源,所以他強調將宗教團體視為一種中介結構,讓寺廟、精舍動起來,使佛教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未來的寺廟也可以成為7-eleven」他說。

對於目前有許多學者投入社會運動,王順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屬於舞台上的人,他說,這些社會的刺激會剝奪他對生命的追求,自己目前的責任和工作就是寫書、唸書和教書,從中累積對生命的思考,在人群中休息,用文字來做社會運動。他給自己訂下一年寫一本書的目標,在一九九九年他就完成了兩本書,第一本是社會福利服務:困境、轉折與展望,另一本是宗教福利,現在他正在進行有關宗教福利的第二本書。寫作對王順民來說是最好的自我治療方式,在人生的過程每次遇到挫折的時候,他總是透過寫作和自己對話。

目前王順民是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他把自己現在享有的社經地位,歸功於小時候父母教育觀念的支持,他希望透過寫作和教書傳達觀念、教育大眾。他說:「身心殘障的悲情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社會福利應該從社會正義的角度去發聲,正視弱勢族群,讓他們勇敢的走出來。」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電話 02-26543491 地址 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泰國風情畫 紓解泰勞工作壓力

【生命力記者/游銘宗報導】來台工作的外籍勞工因為語言不通,加上人生地不熟,在休假日所能做的休閒活動十分缺乏,也因此極需要休憩娛樂的空間。由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贊助的七個泰語節目中,就有一個名叫「泰國風情畫」的節目,在每週日下午四點到五點的漢聲廣播電台,提供了沒有空間限制的廣播頻道,讓全台灣外勞中占最多數的十四萬泰勞人口,有一個紓解工作壓力的管道。

「泰國風情畫」是少數為外籍勞工所製作的廣播節目中,唯一沒有地區限制,屬於全國聯播的廣播節目。擔任節目主持人的陶雲升,是泰國華僑,目前在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任職。因為從小在泰國成長,對泰國的語言及文化都有相當認識,加上曾經多次主持大型外勞活動,經驗豐富,所以成為該節目的主持人。

陶雲升說,節目的內容包羅萬象,包括法律常識、心情留言、語言教學、休閒資訊、流行歌曲等,甚至還提供與聽眾互動的call in單元。尤其是鑒於外勞的逃跑率一直無法下降,節目特別開闢法律常識單元,說明逃跑後所需負的法律責任,以及讓曾經逃跑的外勞作經驗分享,使得目前外勞逃跑人數由原先的一萬餘人下降至一千多人,有效的解決此一問題。

此外,語言教學單元則是教育泰國勞工學習中文,除了讓兩國文化能彼此交流,更使得泰國朋友在台灣不再有口難言。而適度的休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是工作安全的護身符,所以節目提供以大眾運輸系統為交通工具的休閒旅遊資訊,體貼泰勞節省金錢的希望,讓泰勞能多認識台灣的風土人情。

陶雲升表示,目前全國的泰籍勞工幾乎在每週日都會鎖定該節目,所以聽眾的反應十分熱烈,特別是call in單元受到很大的迴響。節目除了提供休閒功能,對於外勞的政令宣導效果,或是社會秩序的維持上,都有一定的貢獻。

陶雲升還舉了一個曾經打電話進節目分享經驗的例子。幾個到泰國觀光的台灣旅客,在坐上計程車後用台語交談,泰國司機回頭問他們是不是從台灣來的,後來還因此不收他們的車資,因為那位司機很感念曾經在台灣工作的日子,讓他的生活環境改善。陶雲升說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而這些例子也正是支持他繼續為泰勞朋友服務的原因。

許思明 七十歲的社會改革鬥士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許思明今年七十歲,曾當選模範父親、模範鄰長。他現在身兼臺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秘書長、臺灣輻射受害者協會秘書長、臺北市輻射醫療諮詢中心顧問、先進工作室執行長、看守臺灣研究中心董事以及台灣環境行動聯盟顧問委員。他常說,「做公益的人是不計利益的」。而支持他獻身公益的最大力量,就是一副古道熱腸、路見不平的正義感。

許思明小時候住在中山北路一帶,而日據時代這裡大部分都住著日本人。他表示,日本人的社區是相當有秩序的,而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學到了守秩序、守法、守時的美德。長大後許思明任職於美商花旗銀行,在外商公司榮譽制度的影響下,他養成了誠信、盡責的態度,並不斷地充實自己,增加知識。所以,對許思明來說,不管是國語、台語、日文、英文都難不倒他,就連電腦的操作也是。

就在日本教育及外商公司的薰陶下,使許思明具有極強烈的正義感。他只要看到政府的公共設施不足或政策不當,就會寫信給行政單位,提出他的建議並要求改善。就因為強烈的正義感,許思明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是出去旅遊,不管到了哪裡,看到不完善的公共設施,就會畫圖或拍照存證,再寄信給有關單位,向政府反應。

早在八年前,許思明就去函向臺北市政府建議,臺北市人行道的紅磚塊品質材料惡劣,嚴重影響行人安全,希望能夠改善。後來,這個問題終於受到重視,雖然已經施工處理,但現在仍有部分路段差強人意。

在推動社會改革的行動中,是否曾遭遇到挫折?許思明表示,在民國八十二年時,長庚醫院附近路段在他積極推動下,路面整治得相當完善。但是,完工後不到三個禮拜,馬路卻又重新開挖。他相當生氣,便去函有關單位,要求施工完後必須將路面恢復得跟先前一樣。不料,這封信卻落到包商手中,在一天夜裡,包商就找人到許思明家丟石頭威脅。幸好,這件事圓滿解決,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許思明在寶島新聲廣播電台聽到輻射安全促進會會長王玉麟主持有關輻射安全的節目。在收聽了兩年多後,他打電話告訴王玉麟,他的外語能力能夠幫助輻安會朝國際發展。於是,民國八十三年時,他加入輻安會,並在一年後成為輻安會的秘書長,負責國際方面的事務,代表輻安會到美國、日本等國家演講有關輻射的議題。加入輻安會後,許思明也不斷地藉著看書以及和專家學者的討論,充實自己輻射方面的知識。另外,由於許思明的語言能力相當好,常常在大型的國際研討會中擔任同步翻譯的工作,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國內外的媒體、專家學者以及環保團體,跟他們都有相當密切的書信往來。有時候許思明還會將台灣的一些環境問題,例如輻射屋,拍攝成照片,再掃描到電腦中,利用電子郵件將它們發送到世界各地。

在看守臺灣研究中心的安排下,許思明目前在建國廣場廣播電台主持一個節目,主要是提醒人民注意生活中看不見的危險(如輻射、電磁波),並從探討時事中監督政府並提供建言。另外,由於看守臺灣研究中心向教育部建議在社區大學開設有關環境安全的課程,許思明在文山社區大學夜間部開了一門課─「看不見的死亡」,教授有關輻射、磁波、電磁場、核能等知識,以及如何避免這些放射線的危害。

雖然從事公益活動總是會遭遇到挫折,但是許思明從未被打倒。他還希望年輕人能夠奉獻自己、致力改造社會。「健康的身體、豐富的知識是從事公益的條件。所以年輕人要多運動、多充實自己,一同加入公益的行列。」許思明說。

小小簡有慶 大大文史情

【生命力記者/戴宇岡報導】目前還是淡江大學歷史系一年級的簡有慶,外表看來和一般大學生沒什麼兩樣,其實他不但在學校是教授的好幫手,常被要求負責籌畫班上的校外教學活動,而且還是兩個士林地區文史工作會的負責人。因為小時候常和爺爺去很多寺廟和古蹟玩,漸漸培養出他對鄉土民俗的興趣。上國中之後,他開始蒐集這方面相關的剪報資料,並且在士林區公所內轄的八芝蘭文史工作會中當義工,正式開始接觸了士林區的文史工作。

上高中後,他除了為士林區公所的文史資料網站撰寫專稿之外,還協助當地的蘭雅社區,負責社區網站中「蘭雅足跡」的部分,介紹士林地區的沿革和傳統的民俗活動,將當地的鄉土民俗推廣並傳承下去。簡有慶說:「由於士林地區靠近天母,外來文化比較多,讓我對於文化傳承方面多少會存有一些危機感,這就是我會想投身於文史工作的原因。」

去年十月以及今年的元旦,簡有慶先後成立「三芝蘭文史工作室」和「士林庄文史工作室」。雖然工作室都沒有其他成員,但是靠著自己的一股熱誠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幫之下,使得簡有慶在士林地區頗受好評,前一陣子還應邀在民視的「畫說台灣」以及公視的「文化藝術學院─語言歷史篇」節目說「士林的老故事」。另外,上個月的台北燈節系列活動中,他帶著民眾提燈籠上芝山岩,除了欣賞陣頭的表演外,還有認識古蹟及夜弄土地公的活動。

除此之外,目前手頭上還有許多工作正在進行,像是士林夜市裏有著一百二十多年歷史的慈諴宮的文史資料整理、東吳大學一百週年校慶「士林地區傳統廟會」的文字及影像展的籌備、關渡宮「二媽」信仰圈的研究、士林國中慈諴宮的導覽活動以及八十九年士林區傳統藝術節的活動規劃及配合活動的士林老街導覽手冊等,也都將著手進行。

有鑑於他長久以來對士林區文史研究貢獻良多,簡有慶在今年元月二十日接受台北市長馬英九的表揚,成為士林區首屆風雲人物。談到他的期望,簡有慶很興奮的說:「我希望除了讓在地人知道傳統文化外,也能讓外國人受到當地傳統文化的感染,甚至進而去參與它。」

至於未來的路要怎麼走,簡有慶表示:「其實有很多朋友的幫忙,我一點也不孤單,只是工作室的經費來源就是我的零用錢,其實蠻不夠用的,而且也沒時間陪家人。但是,雖然錢和時間都沒了,其實只要導覽活動或研究計劃能圓滿結束,所有的辛苦就會消失了。」

延伸閱讀:

蘭雅社區網站

台北市士林區公所

方荷生 辛勤的社區灌溉者

【生命力記者/陳正娜報導】忠勤里的方荷生里長,是南機場的孩子。自從擔任里長職務以來,他決心帶要給忠勤里民更好的生活環境。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照單全收,因為他想做一個能帶給里民歡樂的里長。

前陣子,方荷生才從大陸回來,因為社區裡有一位老人家去逝了,在大陸的家人希望能將老人家的骨灰送回大陸,於是他就帶著老先生的骨灰前往大陸,辦理相關的事情。

「在我的手中有好多個老人家的存款簿和圖章。」方荷生說,因為忠勤里的老人家很多,都沒有人照顧,有時病了要住院沒有人送他們去,也無人處理住院的費用,所以有關老人家住院的大小事都是他在負責,老人家們也都放心將存款交給他處理。「我們時常要去探望老人家」他說,如果稍不注意,很可能就會有老人倒在家裡面。

「我最希望做的就是把忠勤里的知名度提高!」知名度一提高,就能吸收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資源,方荷生說。的確,自從方荷生上任以來,舉辦了不少的活動,有中秋晚會、社區才藝班的開設。「中秋晚會的表演中,就有社區兒童讀經班的小朋友上台表演,看他們搖頭晃腦地,逗得老人家很開心,真是可愛。」方荷生說,當看到里民們和樂融融地玩在一起,這種快樂與成就不是用別的事物可以滿足的。

「社區營造先要使社區意識提高」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要辦社區報、在社區開課的原因。方荷生說,忠勤里的社區報會定時出刊,報導社區的大小事,因為,他想為這個社區做一個完整的記錄。此外,他認為社區才藝班也是凝聚社區共識的方法之一。課程有包括日語班、兒童讀經班、卡拉ok班等等。教師都是社區的人自願出來幫助,所以除了教材費之外,不需要花什麼錢。他也表示,老的社區和新的社區並不一樣,作法也不一樣,他希望能夠拉更多的人出來,互動的網絡能更完整。

「南機場還有許多的地方需要改進」方荷生說,南機場不可能一夕之間有很大的改變,諸如夜市的整頓、公共設施的改善、環境方面的改善等,就是需要努力的地方。「我並不知道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只是全心盡力去做,讓南機場變得更好。」他說,當一位里長很容易,但是要當一位好的里長是很累人的,他會繼續下去,因為他是這個社區的一份子,希望它能變得更好。

忠勤里里長方荷生

電話:02-2305-6741

傳真:02-2332-0517

延伸閱讀:

忠勤里的沿革

「小魚」的腳步 該往哪裡跨?

【生命力記者/謝美萱報導】如果老師碰到一個會拿石頭丟路人,會在樓梯上廁所的小朋友,他該如何教導他?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小魚(化名),前前後後被三個學校以婉轉的理由拒絕繼續就讀於本校,甚至有過輟學一年的紀錄。曾經陪伴他一起成長近兩年的家教老師李啟瑞,回憶起家教的經過,對於複雜的感受,他說:「老實說有時候我很不想去回憶那段日子。」但談起小魚的種種,他卻能仔細的娓娓道來,因為小魚的故事,是如此鮮明的和他的生活交集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小魚出生於一個單親家庭,家裡有媽媽和三個孩子,包括聽障的大姐。由於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再加上他從小突顯的偏差行為,一兩歲的時候就被送到寄養家庭,直到六歲才回到自己的家裡,但是他不合乎社會規範的行為卻一點也沒有改變。

有一段時間媽媽常拿錢叫他到附近的商店幫忙買一些日常用品,他卻跟商店老闆謊稱媽媽生病了,他沒有錢買東西只好賒帳。媽媽也曾經送他到台南跟隨一位密宗師傅修行一兩個月,由於師傅管教嚴厲,小魚不斷反抗,在要求不獲得解決的情況下,他居然在牆上塗滿了糞便,師傅受不了只好送他回家。諸如此類的事情不斷重演。

常常翹課的小魚,有時不來學校反而讓老師鬆了一口氣。就在大部分人對於小魚束手無策甚至要放棄的情形下,李啟瑞就在小魚四年級的時候進入了他的世界,擔任他的家教老師。由於李啟瑞本身是國北師特教系的學生,他說「當初知道學生是一個情況比較特殊的孩子,反而很興奮,心想這是一個挑戰。」

會擔任小魚的家教老師,對李啟瑞來說也是出自於偶然,當初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有一個「小天使擁愛活動」,由教會出資為單親孩子尋覓家教老師。李啟瑞有感於希望把從特教系所學到的知識,實際幫助一些孩子,就這樣成為了小魚的家教老師。

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小魚不太搭理李啟瑞,這個小男孩只是戲謔的說「又來一個新老師了!」不過李啟瑞抱持著以生活輔導為重的信念,漸漸地在兩三次接觸之後,小魚也比較配合了。有時候小魚不想要做功課,李啟瑞也會用各種利誘的方式,例如等小魚完成了作業,就帶他到書局或電腦資訊廣場逛逛。小魚漸漸往正常路途走去的這段時間,李啟瑞的付出似乎得到了收穫。

可惜好景不常,李啟瑞說「小魚這個孩子太聰明了,他和我熟了之後就知道怎麼和我應對,除了那一段時間他變得比較好,之後就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了。」有時候李啟瑞去小魚家上課,小魚家卻有如空城,一個人也沒有。有時上課時間到了,小魚卻賴著要看電視不肯上課,「好幾次學期末的時候,我都想要放棄,因為我覺得自己沒辦法用一個特教老師的專業方式去對待這個孩子,讓我很沮喪。」李啟瑞語重心長的說。

但是每過了一個寒假或暑假之後,李啟瑞似乎重新充電,「覺得自己又可以重新面對這個挑戰。」只可惜小魚的狀況沒有再給李啟瑞帶來信心,李啟瑞自己分析,由於他和孩子接觸時間限於一個星期四小時,對於小魚其它時間的狀況,他只能從小魚的媽媽口中了解,但是小魚的媽媽卻常對李啟瑞有所保留,再加上小魚又常常翹課,他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這一點,李啟瑞充滿遺憾。

從今年三月開始,因為小魚希望給女老師上課,所以李啟瑞改教小魚的大姊,而由姊姊原來的家教小燕接手小魚的輔導工作。小魚現在怎麼樣了呢?在學校裡繼續讓老師頭痛,偷的東西從同學的怪獸對打機到老師的手機和錢。

這個故事的結尾很不圓滿,可是它卻真實的發生在這個社會裡,而這些不完美的結局,需要更多人的關懷。李啟瑞說「結束是另一個開始。」面對聽障的小魚的大姊,李啟瑞的另一個挑戰又展開了。

延伸閱讀: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榮總醫療服務團 關懷災區不停息

【生命力記者/李紋鋒報導】台北榮總志願醫療服務團是從九二一災變以來,至今仍持續前往服務災區居民的團體之一。因為台北榮總已經認養台中縣和平鄉為固定服務地區,所以從剛開始每週兩次以上的定期巡迴醫療服務,到現在定為每個月的第二個周休假日一次。而這個計畫也預定延長到八十九年九月,也就是震災滿一周年。

台北榮總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連德正是醫療服務團的發起人之一。在地震發生的第三天連德正就到了災區,回台北後服務的熱情還是不減,剛好災區有電話打到急診室說台中縣和平鄉亟需要醫護人員。在災後的中秋節連德正就召集了醫院同事、熱心義工等共十五人。帶著醫院支援的藥物,以及民眾熱心提供的兩輛座車及一位司機往和平鄉出發。

和平鄉共有二個村六個部落,分別是烏石坑、自由國小、三叉坑、竹林、達觀、雪山坑。服務團就是在烏石坑的媽祖廟前紮營設站,替當地居民解決醫療問題。連德正說,原以為這次下去服務完後就不再來了,所以要回來的時候就把帳篷睡袋都送給了當地的居民。沒想到回來後榮總院方認養和平鄉的計畫成形,讓他們能夠繼續將災後醫療服務作的更加徹底。

在去年六次下鄉服務中連醫師一共下去了四次,他說:「來看病的人都是以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病為多,也可以發現有些居民對地震很敏感,有時餘震發生我們都還沒察覺,居民就趕快跑了」。此外,醫療人員也分成三個小組,輪流前往六個部落看診。災後看病的人數比較多,一次下去看診,六個村落加起來總共約有二百多人,現在遞減為約是一百多人左右。

連德正說,當地醫療資源與衛生教育缺乏的情形是城市民眾無法想像的,像對當地高血壓病患來說,全村找不到可以量血壓的地方。因此,醫療團帶去的藥品除了主要靠醫院的支持外,還有民間團體的熱心支援。此外,發放問卷,幫忙居民作災後精神壓力評估也是醫療團的重點之一。

除了幫當地居民看病,有空時醫護人員也幫忙他們煮飯及搭帳篷。連醫生說,當地居民對醫療人員都很感謝,也可以看出當地的食物資源很充沛。居民都會帶大柿子給他們吃,不然就是搬兩箱蛋送給他們。

這是連德正第一次投入義診服務的工作,而且是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就一個醫生的角度,他看災區的觀點不顯得悲情,反而想以自己專業力量去服務災區居民。他也認為災區的重建是漫長而辛苦的過程,需要大家更持久的關懷與付出。

心聲工作坊 開發精神患者潛能

【生命力記者/陳玠薷報導】「心聲工作坊」的學員,全部都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他們有的是患有憂鬱症、躁鬱症,有的是患有較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學員在來到這個工作坊之前,個個都是經過審慎評估,才得以接受訓練的。桃園縣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楊于季說,病患在這裡可以接受獨立生活的訓練、自治能力的訓練、社交技巧的訓練以及其他的才藝訓練。這個工作坊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多方面的刺激,來開發精神病患的潛能,進而幫助患者早日回歸到社區。

楊于季說,病患每天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到達工作坊,之後病患會被指派「工作」。他們的第一項工作是閱讀報紙。楊于季說,規定病患準時到達工作坊,是希望病患可以養成生活規律的安排,至於看報紙,則是希望病患多瞭解發生在社會上的事,不要跟社會脫節。她說,精神病患通常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通常是很閉塞的,當我們想幫助他們回歸到社會,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刺激他們,讓他們學習社交技巧、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在「心聲工作坊」裡,除了學員和楊于季外,有社工一名,另外還有許多熱心的志工。江秀英社工平時負責和學員的家屬保持密切的聯繫,另一方面,她必須管理所有學員每天在工作坊的事宜,例如:她必須注意學員的出缺席狀況、陪伴學員閱讀報紙、和學員聊天,最重要的是,她必須閱讀每位學員的日記或心得報告。她說,精神病患如果接受治療、用藥,病情是可以被控制,甚至復原的。

替「心聲工作坊」志願服務的許多志工,有些是精神病患者的家屬,有些則是非常熱心,又同情精神病患的善心人士,他們有的是家境富裕的商人,有的是才華洋溢的退休老師,雖然大家都來自不同的背景,但他們的共同點是,他們都願意為這些病患付出他們的愛心和時間。這些志工都會在特定的時間來到工作坊,他們會以他們的專長耐心的教導學員。他們有的教病患英文、日文、美術、陶藝,有的教病患韻律舞蹈。心聲工作坊的學員或許吸收能力不如正常人,但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也可以嘗試過著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楊于季說,一般的精神病患如果沒有接受治療,會把時間浪費在睡覺上,但如果接受適當的治療,他們可以慢慢培養出行為能力,他們可以自己搭車、閱讀報紙、收看電視、和其他學員聊天、交朋友,最後回歸到社區,憑著自己的力量工作、謀生。她說,「心聲工作坊」提供的是潛能的訓練,希望可以協助學員透過治療活動,培養學員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加強他們生活能力的訓練,提升生活品質。

學員的工作訓練期通常是六個月,社工對於學員的出席情況、儀容整潔、病情穩定情形、社交行為、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及人際關係等做評估,如果整體表現達到標準,學員可以轉借到中壢市的新國民綜合醫院,繼續接受社區就業實習訓練,如果工作表現良好,可經由介紹至社區工作。

楊于季說,自工作坊創辦以來,經由訓練成功就業的例子大約在十件左右,但因為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實在是不瞭解,甚至歧視、欺負患者,因此患者承受了比常人更大的壓力,造成許多患者又再度發病。她說,要幫助精神病患不難,最直接的就是接受他們。

姜禮樂 化小愛為大愛

【生命力記者/段凱超報導】「愛心村」,一個能提供身心障礙人士,受到妥善照顧的無障礙生活空間,將要開始運作規劃。「我希望能在三年內,結合企業及民間團體,共同為台灣身心障礙者,打造一個屬於他們的理想家園-『愛心村』。」姜禮樂充滿信心地說。

在寄養家庭長大的姜禮樂,早年白手起家,經營多項事業有成。雖擁有千萬元資產,姜禮樂也不忘回饋地方,舉辦過多次的慈善救濟,並在八十三年成立天倫慈善協會,更將慈善事蹟拓展至全省。但十八代單傳的他,生下的第一個兒子-兆陽,卻在八個月大時被證實罹患先天性脊髓萎縮肌肉無力症,醫生告訴他,小孩最多只能活到兩歲。

遭此惡耗,姜禮樂發願,只要兆陽能繼續活下去,他願意開設教養院,收容與兆陽患有相同病症以及其他身心障礙者。經過多方奔走,賣掉房地產、車子,終於在八十六年創辦了兆陽殘障教養院。從成立時收容的二十多位身心障礙者,增加到現在近六十位,姜禮樂收掉所有事業,全心全力投入教養院的工作。也許是上天給予他的福報,兆陽的生命並沒有殞落,去年已順利到中壢新明國小就讀。

此外,當他懷著不安的心情迎接老二誕生時,終於讓他擁有一個健康的兒子-天倫。

教養院成立至今,雖然已耗掉姜禮樂畢生積蓄,但他無怨無悔。反而更激起他想為更多身心障礙人士謀福利的使命。於是「愛心村」,一個能真正照顧這些身心障礙者一生的家園,便在姜禮樂的腦海中浮現。

結合基金會、教養機構、復健醫院、學校、技藝訓練中心以及老人院的愛心村,能長期收容並照料無工作能力的身心障礙人士,使其生老病死無慮,也能協助其他尚有工作能力者學習謀生技能,並與企業界聯盟,讓他們擁有就業甚至創業的機會,能自給自足,減輕國家及社會的負擔。

要建立此愛心村,姜禮樂表示,第一步是要先籌措資金成立一個「關懷身心障礙者基金會」,才能獲得政府更多的經費補助。於是,他先是用了一年的時間拜訪桃園、中壢和台北數十家銀行,尋求發行認同卡以籌募資金。最後終於感動了土地銀行,在去年十一月為其發行「天倫關懷身心障礙認同卡」。只要持有認同卡,土銀將把消費金額的千分之二點五提撥給天倫慈善協會,建立一個屬於身心障礙者的基金會。姜禮樂目前並已經和多家企業洽談合作計劃。

而在三月十一日晚上,天倫慈善協會也將在中壢萬能技術學院,舉辦一場「關懷身心障礙萬人慈善晚會」。姜禮樂說,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能喚起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生活品質及就業問題的重視,並宣導他所要建構的愛心村理念,讓更多人能一起出錢出力,共同實現這個理想。

「國家不能為這些人做的,我們靠企業及民間熱心人士的力量來完成,讓這些身心障礙朋友能在一個無障礙空間,有尊嚴地活著。」姜禮樂說。 天倫慈善協會

會址:中壢市民權路158巷86之7號 劃撥帳號:18434471 電話:(03)4915369 財團法人桃園縣私立兆陽殘障教養院\n

院址:中壢市中正路571巷6弄7號 劃撥帳號:19023115 電話:(03)4953181 傳真:(03)4953183  

盲人協進會 培訓視障者謀生技能

【生命力記者/陳詩怡報導】「大多數人容易將按摩工作和盲胞聯想在一起,其實他們可以從事的行業不只是按摩。」台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社工人員黃燕菁說。位於台北市南京西路上的台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幫助中途失明者重拾對生命的信心,為了讓這些後天視障者能順利找到工作,盲人協進會設計了一套職業訓練課程。

「通常他們不會主動來參加這樣的課程,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們,第一步就是心理建設。」社工人員黃小姐說。由於中途失明者並非先天所造成,所以在生活適應上會比較困難,再加上心靈所受的創傷也較難彌補,因此心理建設就顯得格外重要。

「我們通常是採主動出擊,先到社會局找登記領有殘障手冊的台北市盲胞,尋找符合我們服務的對象後,主動與他們聯絡。」黃小姐補充說明。事實上,願意與社工人員作電話溝通,對於視障者本身已經跨出了一大步,因此,願意接受輔導訓練的可能性也較大。

訓練的內容視個別情況而定,通常是以「定向行動訓練」為起步:教導視障者如何使用眼睛之外的感覺器官來辨別方位,以什麼樣的走路方式,才能免於受傷,以及為了配合日後課程所開設的「點字班」,這些課程包括電腦課,好讓視障者也可以利用專為盲胞設計的電腦輕鬆上網。

職業訓練的方向,包含按摩、電腦等,而最新發展路線是手工藝,視障者可以靠手工藝品所賺來的錢過活。「目前還有一位經過我們職訓後的盲生,現在在我們機構內當手工藝的助教。其實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我們會視個別情況而定,如果經評估之後,達到就業標準,我們會主動幫他們找工作或轉到政府勞工職訓中心。」黃小姐說。

由於長期受到理容業色情按摩的強勢威脅與剝削,而被歸為社會邊緣人的盲胞們,儘管他們的權利被剝奪,卻未能引起社會的注意。社工人員黃小姐提及近期政府可能不再發放每個月兩千到六千元不等的殘障津貼,而這將會是個嚴重的社會警訊,因為有許多的視障者就是靠政府的津貼在過日子,雖然這個法案並未通過,但已引起部份盲胞福利團體的注意。

機構名稱:台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  地 址:台北市南京西路18巷8之3號  電 話:(02)2558-5000、(02)2558-4613  

網址:http://taipeiblind.wingnet.com.tw/

凱歌園 邊緣少年築夢的希望工程

【生命力記者/吳峻安報導】花蓮縣秀林鄉的主愛之家,從創辦至今,歷經十五個年頭,幫助許多邊緣少年遠離毒品的危害,幫助許多保護管束少年回到社會,但是隨著國內社會的急遽變遷,也讓主愛之家的發展面臨到了瓶頸。

主愛之家原本所收容的個案,以吸毒的青少年為主,人數上並不會太多,因此收容及照顧這些青少年的人力資源仍算充裕,但是隨者整個社會的急速變化,青少年犯罪率提升,問題少年與日俱增,吸毒少年暴增許多。由於主愛之家是以幫助吸毒少年重生為主旨,台灣各地的家長或縣市社會科便開始將孩子送往主愛之家,希望藉此讓孩子脫離毒品的殘害,使得原本居住空間就不大的主愛之家,在多人的進住之下,變得更加擁擠。

主愛之家創辦人張麗英指出,雖然主愛之家收容的個案是以吸毒者為主,但是院方並不會強烈限制其他求助個案,因此院內除了吸毒者外,還包括家庭破碎、保護管束以及受虐的兒童等,讓主愛之家原本收容不到十個個案的地方,增加到目前約有四十多名青少年住在這裡。張麗英說,數量龐大的壓力除了一度讓主愛之家斷炊,同時也讓院方被迫將教室改為寢室以滿足大家住的需求,造成大家現在上課的地方必須改到主愛之家附近臨時搭建的教室上課。

再者,由於主愛之家目前所在之地,其土地所有權並非院方所有,而是向教會承租,所以隨時都有可能被收走,鑑於種種的問題,因此該董事會決議另尋他處,籌建一所專門收容邊緣少年的中途之家,並定名為「凱歌園」。

張麗英表示,凱歌園興建的目的,主要是因為目前容納空間已經明顯不足,院方經常必須拒絕一些遠道而來的求助個案,因此他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更大的地方,來收容這些社會邊緣的孩子。同時希望藉由凱歌園的興建,將這裡改為少年們回到正規社會前的中途之家。

依照凱歌園的規劃,未來主愛之家收容的對象也將不再限制,除了原本收容自願戒毒及戒酒癮的青少年外,心理不平衡具叛逆傾向、有行為偏差、逃學離家的青少年以及各縣市政府社會科委託的個案,都將接受委託。

由於凱歌園計畫中的興建經費總計需要一億九千萬元,單是由主愛之家自籌的資金部分就必須超過三千萬元,面對連基本的起居飲食經費來源,有時都會有不穩定的情形,更何況要到那裡找到這麼龐大的一筆錢。

張麗英說,當計畫推行後主愛之家為了能夠盡快籌募到這些經費,出動院內的孩子們,舉辦大大小小的表演來募集所需款項,但是只募到約七十多萬元而已,距離三千多萬的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不料去年竟然又碰到大地震,使得各界都需要經費來復原災區,連帶讓他們也不便在大家都需要用錢復原災區的時候,來舉行自己的募款活動,因而現在整個凱歌園計畫被迫停頓,整個「動工」日期也將遙遙無期。

目前凱歌園的興建已經迫在眉睫,主愛之家實際的現狀也無法收容更多的孩子,想幫助更多的邊緣少年卻礙於經費使不上力,張麗英提出呼籲,希望社會大眾能夠重視青少年問題,幫助興建「凱歌園少年中途之家」,讓這些青少年及早受到照顧。

主愛之家「凱歌園」募款熱線:(03)826-0360‧826-0000 捐款帳號:06661420 戶名:主愛之家附設凱歌園

九二一首次團體訴訟 法條待釐清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新莊「博士的家」災民提出團體訴訟,這是史上第一次的團體訴訟,而且求償的金額高達二十億,也創下民事訴訟的最高紀錄。消基會在辦理這個史上第一樁團體訴訟的案件中,遇到了一些難題,但是仍在費時四個月後提出告訴。

台北縣政府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幫助「博士的家」災民重建。在重建過程中,縣政府也積極尋求替民眾討回公道的方法,而「團體訴訟」的構想就這樣出現了。由於消費者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必須要優良消費者保護團體才能夠提出消費團體的訴訟,因此北縣的消費者保護官就商請臺灣唯一被評定為優良消保團體的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出面為災民請求訴訟。消基會在與兩百廿六位災民溝通過後,由每位災民簽署「損害賠償請求權讓與書」,將請求權讓與消基會,便開始籌備訴訟事宜。

第一次辦理「團體訴訟」的案件,在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消基會副秘書長暨律師謝天仁表示,由於先前沒有案例可循,所以在作業上難免有些問題,例如表格的規劃,必須一試再試後才能找到適合的規格。另一個較大的問題是,發現消保法中有一些條文規定並不是很清楚。例如消保法第七條規定,當消費者或第三人遭受損害時,業者必須負賠償責任。然而,「消費者」與「第三人」該如何定義?以「消費者」而言,應該是要有消費行為,也就是買房子的人,但是住在一起的家人並沒有消費行為,他們可否求償?「第三人」的部分,以「博士的家」為例,C棟大樓倒塌壓到兩百九十巷的房屋,那麼兩百九十巷的居民是否可以參與團體訴訟?

在法學專家、營造工程學家等人的討論下,對這些爭議下了一個裁決的標準:只要有使用關係存在的人,就是消費者;非偶然的第三人,如住在附近的鄰居,可以請求賠償,但是偶然的第三人,如剛好經過的路人,就不具求償的資格。

對於這些法令不清楚的地方,消基會在「博士的家」訴訟案結束後是否會請求修改法律條文?謝天仁表示,在消保法中,雖然第七條規定消費者與第三人遭受損害時可要求賠償;但是在第五十條中只提到消費者,沒有出現「第三人」的部分。「像這種規定不一致的地方,我們當然會要求統一;甚至是『第三人』的定義,最好也能夠在條文中明確界定。」謝天仁說。

消基會對訴訟案的審理是否具有時間表?謝天仁表示,「我們沒有預期何時結束這件案子,但是我們希望不要拖延太久,以免讓人覺得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106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0樓之2  電話:(02)2325-4587  傳真:(02)2703-2675

http://www.consumers.org.tw/  E-mail:comfoda@ms14.hinet.net

許哲誠 在音符上躍動的盲天使

【生命力記者/翁國維報導】從小時候一開始只是玩票性質,五歲時開始彈鋼琴,國小三年級正式學古典音樂,一直到去年一九九九年五月份時,參加國際蕭邦大賽,獲得青少年組第三名。他是一位視障者,今年十五歲,不向命運低頭,他是許哲誠。

一出生就全盲,經醫生判定是先天性視網膜剝落,八歲時進入啟明學校,目前就讀於基隆市成功國中一年級音樂班。在讀啟明學校以前哲誠不知道什麼是「看不到」,他說:「我一直以為所有小朋友都跟我一樣。後來知道『看不到』是什麼以後,就覺得很生氣。我認為自己是看的到,怎麼會看不到呢?」媽媽黃淑真表示,那一段時間絕對不能說他看不到,只能說他看的不清楚,不然哲誠可是會生很大的氣。

許哲誠是全台灣唯二也是第一個全盲兒童就讀音樂班。他能調入音樂班,是經過一番奔走才成功的。當哲誠國小三年級時,他由啟明學校轉回基隆市隆聖國小,媽媽想申請使他進入音樂班,但是學校方面卻一直不肯答應。當時哲誠的輔導員是在教育部上班,在他一再地請求教育部發公文的情況下,才順利轉進去,他甚至還幫哲誠到成功國中貼佈告,徵求老師。和哲誠時常接觸的北市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公關秘書帥宗琪說:「因為凡是見過哲誠彈鋼琴的人,都認為他實在很有天賦,他的確是一個很聰明、又可愛的孩子。」

從三年級轉進音樂班後,得獎不曾間斷,第一個獎是金車鋼琴比賽第三名,之後包括五年級時,參加基隆市音樂班的鋼琴比賽拿到市賽的第一名,省賽的第二名,以及去年一九九九年五月份時,參加蕭邦大賽青少年組,得到第三名,而他也是所有參賽者當中,年紀最小的。除此之外,去年參加國際身心障礙鋼琴比賽時,獲得鋼琴的首獎,這個比賽全球共有八十幾個國家參賽,只選出兩名,而他正是其中一位。

對於學音樂的開始,哲誠談到,小時候外公喜歡唱流行歌,而自己聽了一兩遍後,就跟著彈起來,有時還當伴奏。而在當時爸媽也開始考慮要讓他學點什麼,盲人電腦或是音樂;不過,在當時盲人電腦比較貴,所以就學鋼琴,學著學著就發生興趣了。

剛開始接觸時,他覺得鋼琴很簡單、很好玩,一學就會,很有成就感,一彈就可以彈三個鐘頭。後來國小三年級換了第六位老師後,教的東西越來越難,這時才開始覺得學鋼琴有點辛苦,不好玩。

但是,他也提到,彈鋼琴能持續進步,讓他的心情快樂,而心情開始快樂就又繼續進步,兩者相輔相成;同時,聽音樂還會讓他的心靈平靜下來,不會想東想西的。媽媽黃淑真也談到,她從不強迫哲誠學鋼琴,因為她知道這是一件很苦的事,不過哲誠曾經跟她說:「媽媽,我一定要學鋼琴,因為鋼琴能讓我快樂。」而這也是她支持哲誠繼續學下去的動力。

哲誠最大的低潮是在五年級的時候,那一年他得到了市賽第一名、省賽第二名。不過在比賽前,不管他怎麼彈老師都覺得不好,無法滿意,他自己也不斷反省到底那裡不對,但是怎麼做都沒用,他說:「那時就覺得很煩,覺得自己練的那麼辛苦、那麼累,卻還是這樣,乾脆不要彈了」。之後在老師繼續的磨練,自己拼命的苦練下,終於有了好成績,也使他充滿了成就感,覺得很驕傲。他還說,以前會有一些小朋友罵他瞎子,讓他很生氣,但是現在他自認不會比別人差,也因此更加堅定學鋼琴的心。

「蕭邦是我的偶像,我將來一定要當一個演奏家,或是像他一樣的作曲家,而且還要環遊世界。」哲誠自信地說著。他自認「跳音」是他目前最大的障礙,時常會彈錯。所以他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定要拼命地練,這樣才能讓自己繼續進步。

他認為,其實眼睛看不見,不見得是一件壞事,至少他不會一天到晚打電動,到處亂跑,讓媽媽擔心。同時在彈鋼琴時也不會一直依賴眼睛看,在彈奏時才能較用心用感情去彈。

「其實學音樂真的很苦,台灣的環境也不是很好,因此我對他的要求不會很高。而在每一次比賽前,他一天可都要練上好幾個鐘頭,他真的是一個很體貼又懂事的孩子。」媽媽黃淑真不捨的說著。帥宗琪也談到,其實許哲誠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是與一般明眼人、四肢健全的人在比賽,「公平」的競爭,從中脫穎而出,而這也是他實力最好的證明,其實,所有的殘障朋友都希望能有這種機會。

2000年3月7日 星期二

輔大原服社 守護原住民文化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輔大原住民文化服務社,是一個以服務原住民、採集原住民文化為宗旨的社團,十年來持續關懷著位在新竹五峰鄉的原住民村落,並且以實際行動採集原住民文化。

在每年寒暑假期間,輔大原服社都會出隊前往新竹五峰鄉的清泉、花園、大隘等地區,探訪當地泰雅族及賽夏族的原住民村落,行前所有的隊員要先做集訓,瞭解接待原住民態度方面應注意的事項,譬如不能配帶過多的裝飾品、不要化妝等,資深社員蔡嘉琪說,這是避免當地民眾有互相比較的心理出現。


在進駐當地之後,主要是舉辦專為原住民小朋友所設計的國小生活營,以及各種與村民同樂的晚會。另外,隊員也會進行家庭訪問,深入瞭解原住民的需求,且在暑假七月中旬時,剛好是當地的農收時節,隊員也會多逗留一星期,幫忙做採收農作物等的農業服務,碰上了族裡的祭典,隊員還有機會可以幫忙佈置祭場、學習製作傳統服飾。

在國小生活營中,社團隊員會以自然科學、數學、健康教育等為主題,自己設計課程內容及上課方式,在教室中為原住民小朋友上課。蔡嘉琪說,很多原住民小孩都很活潑好動,真的是滿皮的,上課隊員必須以老師的身份自許,如此威嚴才能壓得住那些精力旺盛的小孩。

社員也會逐戶進行家庭訪問,詢問他們的需求,之後再和鄉長一同開會,將他們的意見反應給鄉長。而原住民村落由於經濟及觀念的問題,有些小孩國中畢業之後就不繼續升學,所以社員們也要了解原住民家庭中子女教育的情況。蔡嘉琪表示,當社員前往家訪時,村民常常會熱烈的和同學反應許多的不滿及意見,譬如清泉地區最常被抱怨的就是嚴重的塞車和垃圾問題,而社員們也會熱心的幫忙向鄉長反應。而在談到子女教育問題時,社員主要是以聊天的方式和他們交換意見,提供資訊給他們,而非故意去勸導他們應該怎麼做。

另外,在原住民文化搜集方面,主要是利用上網,或從書籍、報章雜誌中去整理文獻、收集剪報等資料,並且會帶領社員前往位於台北市的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參觀學習。而寒暑假出隊前往原住民部落,更是一個實地採集文化的好機會,社員們曾經利用錄音和拍照,記錄了屏東的排灣族文化,和新竹清泉的泰雅族祖靈祭、大隘賽夏族矮靈祭的祭典過程,以及原住民母語、山歌等豐富的文化資產。

目前社團中有搜集九大族的資料檔案,其中以泰雅、賽夏、排灣族的資料最多,而收集資料最少、也最難採集的是分佈於蘭嶼的達悟族,輔大原服社前任文化採集組長、本身是排灣族原住民的廖益超說,這除了是因為蘭嶼地處偏遠,不易到達實地採集文化之外,輔大校內沒有達悟族的原住民也是原因之一。

輔大原服社的社員們,在幾年來的社團服務經歷中,發掘及感受到了一些問題。廖益超就提到,搜集原住民文化方面有一些困難點,因為學生時間不多,真正具有熱忱的人也少,再加上傳承方面的問題,需要所有熱心的社員們繼續共同努力。

連絡方式:
輔仁大學原住民文化服務社 (02)2903-1111轉8704

小小簡有慶 大大文史情

【生命力記者/戴宇岡報導】目前還是淡江大學歷史系一年級的簡有慶,外表看來和一般大學生沒什麼兩樣,其實他不但在學校是教授的好幫手,常被要求負責籌畫班上的校外教學活動,而且還是兩個士林地區文史工作會的負責人。因為小時候常和爺爺去很多寺廟和古蹟玩,漸漸培養出他對鄉土民俗的興趣。上國中之後,他開始蒐集這方面相關的剪報資料,並且在士林區公所內轄的八芝蘭文史工作會中當義工,正式開始接觸了士林區的文史工作。

上高中後,他除了為士林區公所的文史資料網站撰寫專稿之外,還協助當地的蘭雅社區,負責社區網站中「蘭雅足跡」的部分,介紹士林地區的沿革和傳統的民俗活動,將當地的鄉土民俗推廣並傳承下去。簡有慶說:「由於士林地區靠近天母,外來文化比較多,讓我對於文化傳承方面多少會存有一些危機感,這就是我會想投身於文史工作的原因。」


去年十月以及今年的元旦,簡有慶先後成立「三芝蘭文史工作室」和「士林庄文史工作室」。雖然工作室都沒有其他成員,但是靠著自己的一股熱誠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幫之下,使得簡有慶在士林地區頗受好評,前一陣子還應邀在民視的「畫說台灣」以及公視的「文化藝術學院─語言歷史篇」節目說「士林的老故事」。另外,上個月的台北燈節系列活動中,他帶著民眾提燈籠上芝山岩,除了欣賞陣頭的表演外,還有認識古蹟及夜弄土地公的活動。

除此之外,目前手頭上還有許多工作正在進行,像是士林夜市裏有著一百二十多年歷史的慈諴宮的文史資料整理、東吳大學一百週年校慶「士林地區傳統廟會」的文字及影像展的籌備、關渡宮「二媽」信仰圈的研究、士林國中慈諴宮的導覽活動以及八十九年士林區傳統藝術節的活動規劃及配合活動的士林老街導覽手冊等,也都將著手進行。

有鑑於他長久以來對士林區文史研究貢獻良多,簡有慶在今年元月二十日接受台北市長馬英九的表揚,成為士林區首屆風雲人物。談到他的期望,簡有慶很興奮的說:「我希望除了讓在地人知道傳統文化外,也能讓外國人受到當地傳統文化的感染,甚至進而去參與它。」

至於未來的路要怎麼走,簡有慶表示:「其實有很多朋友的幫忙,我一點也不孤單,只是工作室的經費來源就是我的零用錢,其實蠻不夠用的,而且也沒時間陪家人。但是,雖然錢和時間都沒了,其實只要導覽活動或研究計劃能圓滿結束,所有的辛苦就會消失了。」

延伸閱讀:

蘭雅社區網站

台北市士林區公所

五股塭仔圳 蘊育生態國寶紅樹林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在台北,除了竹圍到竿蓁間的淡水河沿岸的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之外,你還知道台北縣五股鄉也有紅樹林的存在嗎?

根據台北縣五股鄉加里珍文化藝術中心社長陳儀章研究的文史資料指出,塭仔圳為五股鄉通往淡水河的唯一天然大圳,早期水筆仔在塭仔圳生長茂密,分布在成仔寮橋、洲子段、五股橋及塭底段的河邊兩岸,塭仔圳為五股鄉農業時代水上交通最主要的河川,早期流域從五股、泰山、新莊到樹林,是五股到艋舺的主要河道,但是現在河道已經消失,只剩下五股與泰山一帶,並且成為沼澤地帶。


同樣也長期觀察五股紅樹林的加里珍文化藝術中心工作者張翠玉表示,因為近年來國人對生活環境不斷的開發以及對河川生態保育的漠視,以致紅樹林的範圍越來越小,塭底段的紅樹林是被垃圾山廢土堆淹沒,而五股與成洲地區的紅樹林是被工業廢水毒死,至於僅存在成洲橋段的紅樹林,因為其緊臨淡水河口,每日潮汐的關係,可以為塭仔圳帶入大量較乾淨的淡水河水,沖淡塭仔圳的惡臭河水,這些少許的紅樹林植物才得以保存到現在。

陳儀章說到,由於五股大多數的居民並不了解這些特殊植物的價值,以為只是一般的植物而忽略它,甚至會將垃圾堆放在附近。因此加里珍文化藝術中心現在在努力的就是,儘快在僅存的紅樹林附近,立一個告示牌簡介紅樹林在生態上的價值並呼籲居民一起努力來維護,況且現在又正值水筆仔生長結果的時期,如果在過程中又遭到破壞和污染,它繁衍的成功率會更加的減低。

水筆仔所形成的紅樹林生態在日據時代就已經被視為國寶,是屬於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海濱河口軟泥地的樹林或灌叢,而它之所以會受到重視,是因為生態上的價值,它橫陳的枝枒和盤固的根基,不但可以保護河岸不受大水衝擊、過濾河川中有毒的物質、攔截泥沙淨化河水,同時還行光合作用釋出新鮮氧氣、供養許多浮游生物、豐富淡水地區的漁產,是蝦、蟹、魚、鳥、貝類最好的棲息處。也因此,紅樹林生態區更是進行自然觀察與攝影相當好的地點,陳儀章說,在五股出海口的地方,風景真的是非常的美麗

至於如何可以維護五股僅存的紅樹林生態,張翠玉指出,只要建設工程不再恣意破壞,工業廢水廢土不再注入河流中,人為垃圾不再隨意丟棄其上,水質在不惡化的情況下,紅樹林生態環境便可以永續生存。

延伸閱讀:

1.台灣自然生態之一:紅樹林~海岸的捍衛者

2.紅樹林區

3.台灣紅樹林自然導遊

陳中瑞 發心助人更開心

【生命力記者/陳德祥報導】陳中瑞,職業是室內設計師,卻在「快樂醫療團」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現今醫療團的義診活動都是由他規劃的。這個醫療團是由來自榮總、台大等各醫院的醫師、護理師、護士、技術員、醫檢師、放射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專門技術人員和其他社會熱心人士所組成約兩百餘人。從民國八十二年至今已經義診了包括外島的金門、蘭嶼以及台灣本島五十幾個偏遠地區。

陳中瑞拿出義診活動的照片表示,有些地區醫療團已經去過好幾次,像是新竹的尖石鄉、花蓮的阿美族部落、南投的信義鄉等。有些鄉民特別喜歡醫療團開的藥,覺得服用了很有效,還大老遠的從台中、南投專程到台北拿藥,讓陳中瑞覺得驚訝,卻也表示醫療團還是有發揮效用的。而在九二一地震之後,醫療團除了運送了兩輛貨櫃車的物資到南投災區之外,前前後後共辦了四次的義診,有一百多位醫師投入義診的工作。最近的一次義診則是到南投仁愛鄉的發祥部落,照片也是剛整理好,這些地方都有著醫療團的足跡。


「當時我們看到社會這樣的亂,於是我們一群人決定集結起來,一起發心為這個社會做一些事。」而最直接想到要做的就是利用所長,到偏遠地區為民眾服務,醫療團的聯絡人陳中瑞表示。

在參與的過程中,陳中瑞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僅不足,而且醫療觀念普遍落後。他表示,在很多的原住民部落,由於許多原住民的觀念不同,有空喜歡一起喝酒同樂,對接受義診的意願不高,生病了不願看醫生,等到病得很重了,才想到來向醫療團求救。他說:「在蘭嶼,有一個原住民的腳受傷了卻不趕快治療,等到醫療團到那邊的時候,腳都已經潰爛到看得見骨頭了。」

陳中瑞表示,很多事情不是短時間靠少數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就像要改善偏遠地區的醫療環境不是光靠醫療團多辦幾次義診就可以解決,雖然醫療團很努力,但做的還是不夠,「我們不可能把全部時間都花在義診上,平常大家在醫院的工作都很忙,而且還要養家活口,要改善偏遠地區的醫療環境還是得仰賴政府的力量。」他說。

陳中瑞時常記得,在南投的魚池鄉義診結束後,鄉民代表會的總幹事招待他們去摘橘子的時候,不停地塞橘子到他們懷中的感覺。「助人的過程是辛苦的,有很多人會想放棄,所以我們才要發心去助人,而從幫助人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

2000年3月1日 星期三

AG案同志勝訴 東森案尚在審理

【生命力記者/紀重賓報導】在一九九八年底,台北市發生兩起同志人權相關事件,一件是東森新聞台被控盜用同志影像的東森事件,一件是警方強力臨檢同志空間,強拍裸照,逮捕三位男同志的AG事件。審判同志AG事件被控妨礙風化罪不成立,被控盜用同志影像的東森事件還在審理。

所謂的東森是件指的是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三十日東森新聞台被指控盜用國片「美麗少年」的影像,在其新聞節目播出,使得「美麗少年」導演陳俊志按鈴申告東森及靳秀麗等七人侵犯智慧財產權一案。而AG事件是發生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警方強力臨檢同志空間的同時,以AG強制拍攝裸照並逮捕、起訴三位男同志「妨害風化」的案子。


為了維護同志人權,讓喚醒社會大眾對這兩件同性戀官司的注意,以及同志社群本身對這兩起案件的關懷,陳俊志於一月二十四日在網路上發起運動,請求民眾在一月二十五日這兩件案子開庭時,予以支持。

目前這兩件案件在經過審理後,有截然不同的發展。AG事件在開庭過程中,由一位女法官負責審理,審判過程中,因為同志「妨害風化」的案例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上少見,法官謹慎處理而開庭多次,最後認為偵判過程充滿瑕疵,判定檢察官起訴三位男同志「妨害風化」之罪名不成立。

可是,另外的東森事件,目前仍停留在檢察官初審的階段,整個案件仍在處理中。此案件已牽涉到「美麗少年」這部紀錄片的著作權以及同志們的隱私權,然而,對這部片的創作者而言,只能等待,希望司法程序能加快腳步,還他們一個公道。

教改團體串聯 推動教育改革法案

【生命力記者/謝美萱報導】總統大選在即,所有的政治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然而,有一群為教育努力的朋友們推出了「選教育當總統」行動連線,準備為推動教育財政相關法案護法,需要更多朋友的支持。

這些相關法案主要的精神包括「以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六作為教育經費」、「教育財政一體」、「地方教育發展基金」、「教育財政透明化」。


「選教育當總統」行動連線,是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董事史英為召集人,結合民間各教育團體合組而成,包括人本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教改協會,全國教師會等三十多個團體共同組成。二月二十七日他們也針對「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在師範大學會商,希望藉由與會的朋友,動員所有關心教育預算的立法委員,爭取這個法案在本會期通過。

「選教育當總統」連線並虛擬出第六位總統候選人—教育,期盼不論誰在總統大選中獲勝,「教育和改革」都能真正在台灣「當選」。會議中也公佈了行動連線對各組總統候選人的教育政見評比,結果由許信良奪冠,陳水扁居次、宋楚瑜第三、連戰第四、李敖最後。

連線召集人史英說,「教育只有一個立場,就是教育必須擁有資源,並且這些資源要由教育工作者來使用。」然而,不論這些關心教育的朋友如何努力,如果沒有透過相關立法的通過,這個理想仍然無法實現。

其中致力於教育財政相關法案的立委李慶安說,目前主動登記參與教育委員會的立委人數只有兩位,他們希望可以爭取更多支持這個法案的立委加入本會期的教育委員會。一般法案的推動要好幾年,不過這個法案每拖一年,教育界就多受一年的影響,使得許多教育計劃無法順利推行。

史英說,「我們辦教育的人不喜歡談錢的問題,可是為了幫助下一代掌握教育經費,讓經費的決策下放到教育最前線,我們這些肩負教育責任的人也就責無旁貸。」

目前連線最大的希望就是藉助民間的力量,動員支持本法案的立委,在這次會期通過這些法案。

延伸閱讀:

1.人本教育基金會秘書處

2.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

3.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中大心橋社 搭起孩童心中橋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我們利用遊戲的方式,和小朋友彼此熟悉並建立信任感,進而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導小朋友正確的觀念。」中央大學心橋社社長林筱珮表示。「建立心與心溝通的橋樑」,就是他們的宗旨。

中大心橋社是因應教育部的攜手計畫而成立的社團。心橋社課程組組長龔欣如表示,攜手計畫的最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學生在小朋友需要關懷的年紀,陪伴他們成長,並灌輸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他們主要輔導的對象為國小的學生,輔導方式分為班輔和團輔兩種。班輔組以一個班為單位;團輔組的對象則是有特殊背景的小朋友,例如都是在單親家庭的人,就會被分成一組進行輔導。

班輔組的服務員利用隔週休的星期六,去國小為小朋友上團體活動課;團輔組的服務員則是利用每週沒課的時間輔導小朋友。上課的教材是用小朋友的團體活動課本,而服務員會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設計遊戲。例如一開始為了讓小朋友熟記大家的名字而設計的「丟老鼠」遊戲;培養小朋友信任度的遊戲等。每次上團體活動都會有要宣達的觀念,根據目標設計一些遊戲,經由玩樂的過程中,小朋友就會比較容易吸收知識。

社員李志忠表示:「遊戲中小朋友的情緒會有高低起伏,我們控制他們的情緒變化階段,在他們的心情高潮和低潮不斷交替中,使他們醞釀情緒,並且透過遊戲讓他們能信任我們,最後他們就比較容易說出內心的感受,並接受我們要傳達的觀念。」

心橋社的社員都要受專業的心理輔導訓練,他們能藉由觀察小朋友的行為舉止,瞭解小朋友的特質,並糾正小朋友偏差的行為,傳達樂觀正確的思想。他們不只是單純的帶領團康遊戲,還能深入小朋友的內心世界。

李志忠說明,小朋友都是需要人家去注意的,他們會有許多不合群的行為,都是想引起別人的關心和重視。如果能注意小朋友異常行為背後的動機,就能瞭解他們想傳達的訊息。例如一個好強又不合群的小朋友,很可能是覺得自己不夠受到重視,而輔導員不僅要教導小朋友合宜的行為,同時也要調整小朋友的心態,讓他們能夠肯定自己。

龔欣如強調,小朋友通常都很想把自己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可是常沒有人願意真心的聆聽。而服務員利用一個星期八十分鐘,總共八到十次的輔導課程,和小朋友玩遊戲、對談,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和熟悉度,通常在輔導的中期之後,小朋友會比較願意和大家說出心中的困擾,整個團體也就會變的更緊密。

聯絡方式: 指導老師張慈莉 電話03-4227151轉7261 社長林筱珮 電話03-4276707轉851212

忠勤社區改造 讓南機場風華再現

【生命力記者/陳正娜報導】車子行駛到中華路二段,道路漸漸地變得窄小,紅磚構成的建築立面與茂密的芒果樹所呈現的古意,使得南機場在熙攘的台北市中顯得不凡。但曾幾何時,人行道紅磚鋪面的破損、社區車輛隨意停放,再加上建築物的年久失修,南機場儼然成為老舊社區的代名詞。

去年忠勤里所提出的「繪我家、扮咱厝」忠勤社區改造計畫,通過了台北市政府都發局「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的甄選,由忠勤里辦公室與社區規劃師合作,針對中華路二段二號至五十號的人行道、中華路二段三O七巷以及忠義國小西側來進行規劃。


忠勤里里長方荷生表示,除了人行道鋪面的整修外,還會在巷與巷的人行道間塑造不同的街頭特色,如資訊站、佈告欄等等,另外,人行道也規劃為休息的空間,而中華路三O七巷也會規劃出一個小廣場或社區藝文廣場,作為居民共同活動的場所,鼓勵民眾從家裡走出來。

參與這項計畫的社區規劃者王弘仁則表示,這次的規劃雖然不能算是一個舊社區的大規模更新,但是希望透過環境上的改善,讓居民重新認識他們的社區。方荷生則說,這項計畫的討論已在居民間開始發酵,他希望這次的計畫能在民眾間成為一個話題,成為居民共同的焦點。

「大家都抱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方荷生說,因為這樣,這項計畫的推行有些不順利,再加上派系的整合,這個計畫的推行還是有其困難的地方。王弘仁則說,如何與居民建立有效的對話,確定設計的準則,是比較難拿捏的。

方荷生表示,要經過與居民、社區規劃師的充分討論,交換意見後,才會確定計畫的細節。近期內還會有說明會和討論會的舉辦,屆時將會有具體的計畫呈現。現在忠勤社區改造的計畫進行尚在初期的階段,預估要等到明年才會告一段落。

忠勤里里長方荷生

電話:02-2305-6741

傳真:02-2332-0517

延伸閱讀

1忠勤里的沿革

僧伽醫護基金會 跨院寺的醫療網

【生命力記者/郭玟芩報導】「雖然說出家人以四海為家,但是到了老年,有了病痛,還是需要人照顧。」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護理長羅憶珠說到。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主要是建立一個跨院寺的全國性僧伽的醫護組織,透過醫療資源的整合,提供全國僧伽各項方便且完善的醫療服務。讓這些出家的師父們,尤其是住在深山中修行的師父,在資訊與資源都相當缺乏的環境下能得到完善的醫療照顧。


在基金會成立後的中程計畫就是推動僧伽安養中心的建立。羅憶珠說:「這個僧伽安養計畫本身即遭許多師父的反對。因大部份的師父們認為,出家人隨著學習佛法的需要而改變居住的寺廟是常有的事,也就因為如此,有些師父終其一生都無固定居住的寺廟。」雲遊四海慣了的法師往往缺乏歸屬感,所以更別說是要成立安養中心將這些年老的法師加以做集體性的醫療照顧。但是通常等這些師父到了晚年,需要長期的醫療照顧時,這些漂泊慣了的法師在寺院裡沒有多大的人脈交情,等需要院裡的人來幫忙做醫療照顧時,反成為寺院中的負擔。因此,為了讓師父們能有尊嚴的接受照顧,基金會預估在五年內在各地成立僧伽安養中心。

基金會在四月份也將舉辦第二次的病患服務員培訓計畫,主要目的在於訓練合法且具有證照的病患服務員,以因應有醫療照顧需求的法師,也為未來僧伽安養中心儲備人力。

羅憶珠說到,在眾人心中法師們擔負著普渡眾生的職責,過著與世相隔的清修生活,若遭遇到心理上的困擾或身體上的病痛時,往往將之歸諸於上天所給的磨練或是因前世業障所帶來的惡果,並不重視這些問題本身所代表的意義,使得僧伽的心理及心理健康問題需備受關注。

在基金會積極的運作下現已協助各院寺及各佛教團體建立健保制度,並且協助居住於深山中的僧伽或無力負擔保險費用的僧伽納入健保體系。並且開辦了心理諮商的課程,針對僧伽的心靈障礙的排除,以及出家生活的心理輔導。每年更有巡迴義診活動,提供僧伽健康檢查、中西醫各科診療、健康諮詢、營養諮詢,以及相關的衛生教育服務。

目前基金會將於近期設立第一家佛教僧伽診所,目的在於延續巡迴義診後病僧的追蹤治療,並以診所為據點,建立完善的全國僧伽健康資料庫,但診所仍開放給社區民眾看診。

聯絡方式: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中正路102號2樓  電話:02-2965-7709 E-Mail:sangha@sangha-care.org.tw

延伸閱讀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

第一復康中心 宣導正確輔具概念

【生命力記者/陳詩怡報導】車禍的發生,雖然沒有帶走他的生命,但因為頸脊椎嚴重受損,正值青春年少的他,頓時失去了行動的能力,生活上的一切問題都交由姊姊打理,包括進食、大小便、不定時的翻身等。儘管他能思考、能言語,但卻在床上躺了十四年。今年,他三十八歲。

透過第一復康輔具資源服務中心的協助,現在的他可以靠著電動輪椅的協助,到戶外享受久違的陽光、自己進食;更可以利用調整後的輔具,來協助他寫字。位於台北市信義路上的第一復康輔具資源服務中心,是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下的機構之一,在民國八十七年底經專業治療師評估後,決定接下上述個案,配合技術師所為他量身定做的輔助工具,讓他重新獲得獨立行動的能力,這也是復康中心成立的宗旨。在這其間雖有輔具的生產,但由於不知如何讓輔具發揮其最大功能,而使得能思考、能言語的他躺在床上十四年之久,是姊姊資訊的不足或暗諷了政府、社會的無知、無能?

「一般人提到輔具,輪椅、柺杖可能是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然而正確使用輔助工具,才是輔具的積極意義。根據調查,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肢障者因使用規格化的輪椅,而導致情況惡化。原本屬於腳部輕度殘障的孩子,但在使用不適當的輪椅後,導致脊椎側彎等後遺症,而父母親卻以為這是併發症,卻沒想到這是輔具不當使用的結果。」上述個案負責人陳壽鱗先生說。

輔具,對肢體障礙者固然重要,但專為肢體障礙者量身定做的輔具設計更為重要。眼鏡之於近視者而言,即是一項輔具,驗光師依個別差異與需求,配製不同的眼鏡,使近視度數不至於急速增加;而輔具相對於肢障者亦是如此。

「我們不會變魔法,把原本受損的身體功能恢復,我們所能做的是,希望能藉著正確的輔具概念和正確的使用,使受損的身體機能發揮至最大極限。由於一般輔具都採同一規格,較少有為肢障者量身定做,所以我們在評估之後,會找願意配合修改的廠商做部份修改,然而與廠商的合作,往往會讓人誤以為輔具中心是販賣輔助器材中心,而耽擱了治療。」社工人員陳先生說。

第一復康資源中心會主動與領有政府發給殘障手冊,或各基金會備有登記的肢障者名單聯絡。目前就個案而言,由於經費的限制和人力的不足,服務對象是以台北市肢障者為主,但全台灣需要協助的肢障者,並不僅止於台北市地區,這是任何從事社會福利工作者最不樂見卻也最無奈的情形。

聯絡方式:
機構名稱 第一復康輔具資源服務中心
地  址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號2樓之1
電  話 2720-7364
傳  真 2723-9464
網  址  http://www.diyi.org.tw
E - mail   diyi@ms2.hinet.net

玻璃娃娃 易碎的身軀不滅的心 

【生命力記者/段凱超報導】「我們希望透過協會的成立,讓更多的家庭願意將他們的孩子帶出來,不要因為先天的殘缺,阻礙了他們心理人格發展,也讓社會大眾能更了解玻璃娃娃,進而接納、幫助他們。」玻璃娃娃社會關懷協會理事長鄭淑勻說。

目前在旅行社擔任業務經理的鄭淑勻,本身是小兒麻痺症患者,在前年她所策劃的一項「招待清寒殘障朋友出國旅遊」的行程中,認識了玻璃娃娃林煜智;經兩人的籌備、推動下,終於在去年十二月,成立了中華玻璃娃娃社會關懷協會。

「在和這些玻璃娃娃談天時,他們往往會自嘲是『殘障者中的弱勢族群』,寧願自己是植物人,呼吸著、躺著,沒有絲毫意識,而不願像這樣行動不便,卻有知覺、有思想,能感受一切疼痛和他人奇異的眼光。」鄭淑勻感慨地說。

除了鼓勵這些病友勇敢站出來,鄭淑勻也由衷呼籲,家中如患有此病症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要放棄他們,可以主動向協會聯絡,協會定期會舉辦一些聯誼活動,能夠讓患者和家屬經由活動交流增進了解,也可以分享彼此的經驗,進一步讓這些孩子多接觸人群,幫助他們在人格成長上,不會有自卑、自閉的現象發生。

由於一般病友協會,僅能幫患者舉辦一些交流、聯誼的活動,或是提供他們醫療上的諮詢和協助,對家境貧寒患者的幫助,就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因為玻璃娃娃的身體、四肢相當容易因觸碰而導致骨折,大部分的患者都須借助輪椅,否則無法自行走路,照顧上相當困難、吃力,所以一般殘障收容機構,都不願意收養。

「成立玻璃娃娃基金會是我們未來幾年規劃的目標。」鄭淑勻樂觀地表示:「只要成立基金會,我們就可以設立養護機構並且有能力提供這些家境貧困的患者,有一個可以就學讀書、學習技能的場所,將來好有一技之長能夠自力更生。不過要成立社會福利方面的基金會,需要籌措三千萬的資金,未來還有一段路要走。」

協會在創立當天,同時也成立了玻璃娃娃劇團,目前已在籌劃系列社會關懷演出。「我們希望藉由戲劇表演,不僅讓這些患者能站上舞台表現自己,更能讓其他遭受不幸的的人看到:一群生理殘缺的『小矮人』,也能在台上恣意展現自己,呈現出另類的人生舞台。這對玻璃娃娃和社會大眾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鼓舞。」鄭淑勻更興奮地說:除了戲劇表演,將來還希望培訓我們的團員能夠跳「輪椅芭蕾舞」,那可說是國內首創喔!

※醫學名詞: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娃娃,在台灣是相當罕見的疾病。患者的骨質非常脆弱,輕微地觸碰或壓迫,都有可能會造成骨折甚至碎掉,就像玻璃一樣,而患者外觀上最大特徵,即是身高普遍都不會超過一百三十公分。

中華玻璃娃娃社會關懷協會暨玻璃娃娃劇團 會址:台北市吉林路22巷3號3樓 電話:(02)2536-1333 傳真:(02)2536-1556

主愛之家 邊緣孩子依偎的臂彎

【生命力記者/吳峻安報導】花蓮主愛之家創辦人之一的張麗英說:「當我回到台灣後,發現這裡吸毒的年輕人很多,覺得好像上帝要求我待下來幫助他們,所以我便在台灣成立了這個機構。」,這是「主愛之家」在台灣成立的主要原因。

吸毒十多年的張麗英在美國毒品勒戒成功後回到台灣,她發現當時社會上吸毒的青少年相當多,彷彿就像當年不堪回首的自己,因此決定在民國七十三年於台灣設立一所戒毒機構,專門幫助受到毒品殘害的年輕人。


基於這個信念,張麗英靠著教會每月支付的一百元美金開始了她的志業。「我把這個地方定名為『主愛之家』,是因為以前在美國時,我們曾經將流落街頭的吸毒者、流浪漢集中起來住在一個地方,我們將那個地方稱為『主愛之家』,算是現在這個組織的前身吧。」她說。

剛開始,戒毒工作的推行並不如預期順利,因為當時政府法令規定,若知道吸毒者的人必須向有關單位提出檢舉,否則將予以重罰。由於這個法令與主愛之家成立的宗旨相違背,張麗英無法公開幫助那些想戒除毒品的青少年,必須以偷偷摸摸的方式將這些吸毒者藏起來,私下幫助他們戒毒,所以主愛之家初期工作的推展狀況相當艱難。

在輔導院內青少年的課程方面,最初因為受限於經費的來源,以及本身屬於宗教團體的因素,一開始只有宗教輔導的相關課程,這些只能在青少年心靈上做建設。一直到主愛之家發展具一定規模,獲得政府的注意與肯定之後,在那時才開始有補助的經費,從事技藝課程的教學。張麗英表示,政府開始撥款後,現在主愛之家的課程發展也相當的多元,除了電腦、烹飪、音樂等課程外,因為主愛之家巡迴宣導時會表演舞蹈,因此也有外聘舞蹈老師教舞。

近年來,政府定期補助反毒推廣活動經費後,主愛之家也開始巡迴全省各地,進入各個學校及社區宣導反毒的重要性。張麗英表示,他們的宣導表演活動都是由住在主愛之家的青少年負責的,他們都會將自己的戒毒經驗告訴大家,另外再透過自己準備的節目,包括有獎問答、舞蹈表演、歌唱、短劇等,來達成大家對毒品的認識與拒絕毒品的誘惑。張麗英說:「我想這種方式,能給他們(主愛之家少年)最大的榮耀,就是表演完後都會受到當地很多女孩子的歡迎,甚至還收到信,這也是對他們的肯定。」

目前張麗英和先生鮑得勝牧師每週都會輪流到監獄,對受刑人進行諮商及輔導。張麗英以自己多年的輔導經驗,研擬了一份「身心靈全人治療」方法,她強調自己當時就是因為宗教的歸屬,讓自己的心靈被啟發,所以才從毒品深淵逃出,因此她十分相信心靈啟發的重要性,所以張麗英師母在監獄中,便會帶領受刑人禱告,讓他們認識自己,進而啟發心靈,了解生命的可貴之處,並且經由這種課程中,幫助他們未來出獄後不再犯錯。

張麗英也不諱言的指出,在成立長達十五年的主愛之家中,並不是每個進來的人都會完全的拋棄毒品,出去後再度染上毒品的個案比比皆是,她表示,除非是自覺未來已經走投無路,同時徹徹底底的覺悟,下定決心要將毒品戒除,否則光靠嘴巴說要戒毒也是沒用的。因此張麗英認為,一旦決定要戒毒,就不應對外在同儕的引誘存有妄想,否則也是枉然。

主愛之家的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未來將規劃興建一所屬於少年的中途之家,面對經費來源不穩定的問題,這個目標似乎相當遙遠,主愛之家期望,社會大眾能幫助他們,盡早興建這個園地,幫助青少年重返家園。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主愛之家輔導中心 住址: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1號 電話:(03)826-0360‧826-0000 傳真:(03)826-5333

劃撥帳號:06661420

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 燃亮新生命

【生命力記者/翁國維報導】目前台灣的社會經濟繁榮,但是卻仍有許多弱勢團體處於社會底層,而這些團體在一般社會大眾的心目中,形象是較負面的,一直無法提昇。台北市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的公關秘書帥宗琪說:「像我們視障朋友,就業層面狹隘,除了算命,就是按摩。因此,推廣音樂教育,使得有興趣的人能進而從事音樂的工作,是我們基金會成立最大的目標。」

而至今已開辦了兩年的音樂相關課程,目的也就是為了使視障朋友能學習喜愛的樂器,接觸音樂的殿堂。提供非專業科系,或非音樂從業人員,但對音樂有興趣,或是想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一個免費學習的園地。她談到,其實盲人的音感本來就較敏銳,而音樂對他們而言,不只可以是一個興趣、目標,同時,也可以是生活的調劑,讓日子能更美好。
目前基金會每年也都會固定舉辦音樂節的活動,節目包括音樂比賽以及優勝者的音樂會。藉此使得視障朋友能有發揮的舞台。帥宗琪說:「我們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為改變一點社會的風氣盡點力量」。此外,他們也建立「視障音樂人才資料庫」,爭取視障音樂人才演出的機會,使音樂真的能成為視障朋友的職業。

同時,她也談到,目前基金會正著手想要改變一年三期的方式,讓音樂課程的時間能延長,成為一年兩期,或是一年一期,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夠不間斷,更有效率。不過由於基金會的經費來源,大多是靠募款所得,因此經費一直都是最大的困難。而近半年來向勞工局申請的經費也遲遲未能通過,所以推動的速度十分緩慢;但是她堅定的說:「延長時間的目標,依舊不會改變」。她希望能夠提供視障者一個更好的學習空間與機會。

另一方面,由於基金會立案於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因此,教育局規定基金會所能提供獎學金的對象,就只有台北市的視障學生,帥宗琪感嘆地說:「這是相當可惜的,有許多外縣市的優秀音樂人才,儘管我們想幫助,卻也是莫可奈何。為此,我們已經停辦獎學金半年了,目前正在尋求解決的方法,重新開始。」

帥宗琪表示,基金會長期以來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立視障音樂圖書館,建構一個理想的音樂環境,她說:「目前以我們基金會的能力,是不可能去改變台灣音樂的環境,相較於國外的環境,台灣學習音樂的機會也是比較不容易的」。因此,他們希望能藉由視障音樂圖書館的成立,讓對音樂有興趣的視障朋友,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同時也可以算是一種接觸音樂的開始吧。

台北市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 地址:北市中山北路一段83巷9號4樓之2 電話:(02)25234444 傳真:(02)25111397 劃撥帳號:18452429

戶名:財團法人台北市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

老人的福音 聖母聖心修女會

【生命力記者/符秀雯報導】天主教聖母聖心修女會的會長朱南子修女說,民國八十年,修女會警覺台灣社會高齡化的問題,經過慎重的團體分析之後,決定調整服務的方向,除了堂區福傳、教育事業外,開始朝著為老人服務的工作做準備。總共可分為三大項:學習服務、護理之家與居家服務及諮詢服務。

朱修女表示,為了鼓勵老年人再度投入學習的行列,民國八十三年開辦「曉明長青大學」,提供銀髮族終身學習的服務。民國八十八年接受台中縣太平市的委託,開辦「太平區長青學苑」,擴大服務的範圍。

長青大學目前有本部、文心分校及太平長青學苑,招收年齡在五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一般科系學位,及專業科系學位兩種,但這兩種學位都不做學歷上的認定,每學期都會定期舉行一系列的講座,並將演講的內容編輯成「給銀髮族的愛」出版,此外在課餘及寒暑假的時候也會有一些戶外的活動。目前修女會並不打算再另設分校,轉以提供連鎖化服務,將經營的經驗技術提供給更多想開辦長青大學的服務機構,以達到長青大學普遍設立及永續經營的目標。

此外由於人口的老化,疾病型態及家庭結構的改變,老人長期照護的需求不斷增加,為關懷殘障老人,維護長期病患的人性尊嚴,共同分擔家屬長期照顧的負擔,修女會於民國八十四年惠華醫院開始居家護理、老人養護、社區健康講座的服務。民國八十八年惠華醫院轉型為「惠華診所」,「惠華居家護理所」轉為獨立型態,並於八十八年四月正式成立「曉明護理之家」。

護理之家在惠華醫院轉型前已實驗性收容長期照顧的住民,一方面作轉型準備,另一方面培訓人才,因此在正式開業後,工作人員除了合格護理專業人員外,也聘合格病患服務員,提供住民人性化的生活照顧。

惠華居家護理所為病患提供健保給付「居家護理服務」,使長期慢性病患出院後,在溫馨的家中,仍可獲得醫護專業人員提供連續性的照顧;協助病患重建生活,維持家庭的完整性,發揮家庭正常功能與生活品質,又可減輕家屬往返醫院所費的精力。

朱南子修女表示,目前修女會的事業體有曉明女中、曉明文教基金會、惠華托兒所、惠中托兒所、曉明長青大學、太平長青學苑、曉明護理之家、惠華居家護理所、老朋友專線、台中市政府所委託辦理的北區及中西區的「居家服務支援中心」,及南投縣委辦的「草屯社區家庭支援中心」。

不過朱修女也提到,修女會比較不知道如何妥善運用外界的力量,有許多需要的幫助或是物資,大都是靠教會本身的力量,不知道如何透過媒體,讓外界得知她們所需要的幫助,但目前修女會的運作還蠻順利的,所以修女會也沒有積極的改善這個情況。

天主教聖母聖心修女會 地址: 404 台中市北區漢口路四段21號 電話: 04-2974225 傳真:04-2918556

蔡宜津 熱情又樂觀的急診室社工

【生命力記者/李紋鋒報導】「喝醉酒開車而撞傷,進急診室者不在少數,這些家庭的孩子原可以在雙親照護下幸福成長,然而一名酒醉者駕車亂闖,便造成一個家庭難以磨滅的悲痛」‧這是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社工蔡宜津工作時所接觸到的一個實例,由於心有所感便寫成文章投稿到報社。

這個案例是一起因酒醉駕車而撞到人,當傷者被送到醫院時已經不治。蔡宜津描述當時的情形說:「死者的姊姊不斷說弟弟是好孩子、很善良,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另外,死者妻子傷痛無措和孩子相擁哭泣的情形實在讓人鼻酸。所以令蔡宜津有所感觸,而想藉著投稿來呼籲讀者。

蔡宜津原本在高雄榮總擔任護士,後來考插大上了大學後,選擇了社工系就讀,八十七年考上社工師後,就在長庚醫院急診室服務。目前她的工作是為病人作心理輔導、疾病適應、復建就業等項目,而主要工作也包括兒虐、婦女問題、性侵害及器官捐贈方面。

蔡宜津說,在急診室工作對她來說不會覺得壓力大,反而她喜歡這個工作。「一方面我把工作當成替別人解決問題或幫助別人。可能也是我會藉著跟別人說話,這樣的自我治療方式,來釋放自己工作上的壓力吧!」,她笑笑說。

然而,對於替沒有身分證明的病患和外界聯絡卻是比較困擾她的部分。她曾經遇過一個在街上被花盆砸到而送到醫院來的病患,查詢他的戶籍是只有他一個人,委託管區警員告訴他的前妻也沒有消息,找他的親戚只知道工作的地方卻不知道名字,最後還是他的一個朋友自己出面請看護來照料。

「最怕的就是跟派出所、公所聯絡查不到資料,家人又說不理的情形,這樣病患的後續問題會很大」,她說。

工作中讓蔡宜津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急診室送來一位年約十八或二十歲的女孩,是在路上因為擦撞跌倒,又被煞車不及的卡車碾過一條腿。「當時她的腿已經是血肉模糊,但是急救過程她還是保持清醒,沒有哭、也沒有叫。我當時還問她:很痛喔?她點點頭,我就請醫生先替她止痛。一直到她看到她媽媽才哭出聲音。不過後來送進加護病房,因為病情不樂觀而宣告不治」。「她真的很堅強」,蔡宜津強調。

對於生命和死亡,蔡宜津抱持著「天意如此,人所作的有限」。而面對遭至親亡故之痛的家屬,她也是常常尋求宗教意理來安慰他們。喜歡生活有變化的蔡宜津未來還想多唸書,多累積經驗,繼續朝著社會輔導的方向努力。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