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陳凰鳳 搭起臺越文化橋樑

080308_1227 【記者廖芷妍/台北市報導】一襲美麗的外表,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她是中山社區大學「新移民學中文」與「越南語言與文化」的講師陳凰鳳。她的課程相當受到學生歡迎,堂堂滿額,但是這學期卻停開社區大學的課,將課程集中到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越南籍的陳凰鳳,七年前隨著台灣籍的丈夫移居台灣,大學畢業的她,在丈夫的鼓勵下到實踐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唸研究所,同時在伊甸基金會當志工。當志工期間,她接觸許多外籍姐妹,發現她們因為文化及語言的隔閡,使得婚姻出現危機,在教導子女方面也遇到種種困難,於是陳凰鳳決定在社區大學開班授課,輔導移居來台的外籍姐妹適應台灣生活、學習國語,希望能夠因此減少與配偶間的衝突,也能更融入社會。

除了教中文,陳凰鳳也教導台灣人學習越南語。課堂上,她不勝其煩的帶領學生反覆練習發音,講解單字的起源、字義,「其實越語一點也不難,只要學會發音就會發現越語很簡單」,陳凰鳳笑著說。碰到一些比較生活化的單字,她也會聊到越南的生活習慣、風土民情,讓學生不只學習語言,也能藉著課程更了解越南。

學員辛月文表示,起初是因為家裡聘請越傭,想了解他們的文化背景及個性才來報名學越語,沒想到越學越有心得,希望能夠再接再厲讀到進階班,而除了學到第二外語,她也因此認識到另一個國家。「從陳老師身上,我發現越南人的勤快和責任感。」辛月文說。

另外,不少學員是因為工作需求而學習越語。學員陳清祥說,由於公司設廠在越南,他必須了解越南的語言及文化,才能知道員工的想法、需求,做雙向溝通。「每星期假日必須從五股趕到市中心上課,真的很累」,陳清祥說。但只要想到可以學習到許多新的單字,累的感覺就全消失了。

對於教學方式,陳凰鳳有一套自己的哲學。為了讓學生的發音基礎穩固,她在課堂上做了許多比喻,運用台灣既有的國語、台語及客家語的發音方式來教導學生。陳凰鳳表示,與學生做良好的互動很重要,因此她每堂課都要求學生造句、輪流唸單字,也藉由這些機會認識學生、了解學生,經過一段上課時間,她都能與學生打成一片。

在社區大學任教超過五年,陳凰鳳這學期毅然決然暫時停開社大的課程,將課程集中到政大公企中心。她說,會做這樣的決定,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因為課程安排太滿,沒有時間到社區大學任教;另一方面則是社大無法安排進階課程,滿足學生及老師的需求。

陳凰鳳表示,越南語基礎課程是由政府補助,加上社大只針對社區做招生,學員不夠、經費不足,導致進階班無法開成,學生只能停留在初級班的程度。 此外,社大有部分學生並未將課程視為「正式」上課,而老師必須盡到照顧每一個學生的責任,進度就越拖越多,想在短期間學會越語的學生就會放棄繼續往下學習的意願。

「其實在社大教書已經有一段時間,希望換個地點能讓自己與學生共同成長。」陳凰鳳說。加上公企中心擁有分班制度,她可以評估學生的程度,選擇適合的教材教導學生,因此想轉換上課地點。而許多原本在中山社大的學生,一聽到陳凰鳳要到公企中心教書,都追隨她過去。

放眼未來,陳凰鳳希望教導越語的師資能夠更加齊全,教學的內容不應只有語言,也應該有豐富的越南文化;而學習越語不應只有成人,也應該擴展到「新台灣之子」,讓小朋友認識越南文化之美,泯除對越南的偏見,將母語越語變成一個優勢條件,使台灣更具競爭力、更加多元化。(照片由記者廖芷妍拍攝)

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直到暴力終止」 女性希望

【記者林惠娟/台北市報導】自一九九八年伊芙‧恩絲勒(Eve Ensler)以「女人的經驗」為題材的不朽之作《陰道獨白》演出後,獲得廣大迴響,之後她便設立非營利性機構「V-Day」,以反對任何施加在女性身上的暴力為V-DAY運動宗旨,喚醒人們對於施於女性暴力議題的注意,並從二00一年起授權全球婦女團體於在地城市搬演《陰道獨白》。

二00八年V-Day活動紀錄片「直到暴力終止」三月六日於信義公民會館播映,表達十年來V-Day在全世界一千多個地方所做的努力,然而至今仍有女性承受著暴力的迫害。

影片故事開始於巨星在紐約募款,女人們一起大喊著:「vagina〈陰道〉!」,他們頌揚女性陰道的力量和尊貴,這個字不需要再曖昧不明,因為「This is mine〈這是我的〉」,不能被人忽視和輕蔑。不同的國家看待V-Day雖有不同的觀點和經驗,但婦女遭受暴力的情況仍是全球女性共同改善的目標。

美國印地安少數地區一代傳一代的打老婆文化,雖然部分當地男性因為V-Day活動改變了自己並公開表示自己從小受暴,長大卻仍學習父親毆打自己的老婆,現在感到非常的懊悔,誓要成為反暴力的推手,但至今仍有許多人仍視此毆打文化為驕傲和權力的象徵。

菲律賓至今販賣女性的情況在當地仍不絕於耳,V-Day在當地大力訴求女性人權的覺醒,使得當地慰安婦阿嬤勇於公開並潸然淚下自白被日軍欺騙成為性奴隸的過去,要求找回一個遲來的正義,也希望未來女性不要再受到如此的侵害。

肯亞在傳統上,女性割禮〈成年禮〉必須割除陰蒂,使失去身體的愉悅感以避免對丈夫不忠。一個赤腳的胖媽媽四處奔走對抗制度,一群拒絕割禮被趕出家門的少女,V-Day少女庇護之家成為他們對抗殘暴的父權文化唯一之地。

那在台灣呢?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表示,許多原住民男性到都市工作,然而失業返鄉便借酒澆愁,婦女就必須承擔家計,更因為窮困連勞健保都沒有,無法就醫或就醫不便的情況下,很多原住民婦女活不到六十五歲可拿老人年金的年紀。她說:「在台北可能感受不到,但鄉下的女性的確要承受很大壓力,女人要花更多時間去完成自己。」

根據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2007年最新統計,台灣家暴通報統計次數達七萬六千七百五十五件,性侵害有七千七百零三件,皆遠比二00五年的通報統計高出許多。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陳怡君表示,通報數據增加並不表示台灣女性受暴增加,而是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懂得保護自己,使從前冰山底下的案件逐漸被發覺,這也是近幾十年來女權運動最大的成果─「使不被看見的被大家看見了!」

當天紀錄片放映結束後,二零零八台北V-Day發起人藍貝芝忍不住當場哭了,她說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但很受感動。當自問:為什麼每年都要做這個活動?她說:「因為重要的事情每年都要做,直到變對的為止。」藍貝芝表示,台灣仍然無法做到像影片中那樣勇敢的說出自己家暴或性侵的遭遇。

陳怡君說:「今年台北V-Day《陰道獨白》以卡崔娜颱風重創美國東南岸,一群勇敢面對劇變的女性為主軸,放大來看,也代表著仍處於戰區、災區,飽受暴力和經濟困難的女性,不論是在台灣或其他地方,女性總是災難中的受害者以及堅忍的保護者」。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創意市集 如何走下去

【記者繆萱導覽】創意市集近年在台灣日漸興盛,除了自2006年起每年定期舉辦的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之外,台北誠品敦南店也會不定期舉辦創意市集的活動;這一兩年來,創意市集更舉辦台客搖滾嘉年華簡單生活節中華民國國慶晚會等數十場活動,在台灣已儼然成為一股風潮。

但這樣的風潮要如何延續?誠如網友Milu所著《創意市集的明天在哪裡?!》這篇文章所言,台灣總是一再重覆著一種一窩風的狂熱行徑,「蛋塔效應」、「骨牌效應」之後,難保不會出現一股「台灣之創意市集效應」。作者也提到,創意市集讓設計者的熱情再度覺醒,讓企業家重新重視本土設計,但我們是否有想過,人潮一窩蜂的來又一窩蜂的去,過度消費創意市集的結果到底帶來了什麼?企業家是認真省思創意市集本身的意義,亦或只是藉此大撈一筆?

創意市集在台灣發展到目前為止尚有許多問題存在;在網友Mick761218所寫的文章中提到,創意市集的討論會中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設計者需要費心於行銷買賣導致缺乏創新、以及舉辦的次數太頻繁,幾乎每個節慶大型活動都要結合創意市集,但卻沒有和創意市集做好主題的連結,使創意市集流於形式。網友Puloos也提到主辦單位不尊重創作者與搭配活動元素良莠不齊和場地不佳是目前創意市集遇到的最大問題;《近來,參與創意市集的的感想與創意未來的想法》這篇文章的作者News1參與創意市集之後更大嘆近來很多商品「都搞得蠻像的」。

針對商品相似度高的問題,在《米奇鰻為了生活,擁抱市場》這篇專訪中,經營台北不來梅工作室的米奇鰻也有提到,但他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這麼多人積極參與的社群裡,T-shirt、飾品與手工娃娃成本小額、入門容易,自然成為大家競相湧進、生產的商品」。而上述《近來,參與創意市集的的感想與創意未來的想法》則提出建立品牌意識的觀點,認為不斷的將商品推陳出新是杜絕仿冒最有效的方法。

關於沒有和創意市集做好主題連結與場地不佳等問題,網友Mick761218認為政府應該成立城市中的創意藝術區塊,使商品注重商業性;並持續輔助游牧式創意市集,讓創意市集一方面保有市集的特色,另一方面可以與社區進一步融合;以及舉辦策展的人訓練培育,與設立設計藝術人材和設計企業的接洽平台。網友Puloos則認為可以由參與創意市集的人來票選場地、音樂及配套措施等,雖然有著現實上的阻礙,但主辦單位在這方面還是必須尊重創作者的想法。

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女藝寶盒 女性藝術的搖籃

【記者林惠娟/台北市報導】「藝術創作的路很艱難,當一個女性創作者更難」女藝協會秘書長李宛蓁這麼說著。

台灣女藝協會自去年七月份成立以來,透過活動、課程,促成女性藝術的推廣。收藏女性藝術家作品的女藝寶盒已有兩處─女書店以及小小書坊,展出許多藝術作品和相關書籍,讓苦無展現作品機會的女創作家得以分享成果。三月份,第二個女藝寶盒在小小書坊展開,女性創作者和女性團體一起分享創作和故事,好不熱絡。

李宛蓁幾年前發現韓國飾品與女性創業是由女企業家協會推動,她認為台灣缺乏的正是一個幫助設計者與經濟弱勢女性的整合平台,讓台灣的女性文化藝術得以流通、拓展甚至傳承。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女藝協會經過一年多來的奔走才油然而生。

她認為台灣藝術創作者若沒有金錢做後盾,幾乎不可能毫無後顧之憂的揮灑自己的天份,他們多以銷售藝術品作為經濟支柱。女性藝術家的處境更加困難,背負著家庭、家計的包袱,再加上流通管道的缺乏,藝術創作最後只能埋藏於家中。

因為大部分的女性藝術創作者在分擔家務、兼差、創作之餘,還能懂得鋪貨、宣傳、銷售的人很少,單件作品能進入市場或被看見的機會非常薄弱。於此,女藝協會致力於團結女性消費的「女藝寶盒」,展出作品和刊載書籍,以及各項藝術交流、活動和資源共享,企圖讓女性參與創意產業的推廣,將細膩巧思的作品激發更多的想像。

李宛蓁說:「最令人感動的是很多對藝術創作熱忱的夥伴不遺餘力的協助,尤其是思蓮,投入了很大的心力。」

助理黃思蓮本身是一個製作銀黏土的藝術創作者,經常將對生活的體驗、社會的觀察化作創作時的靈感,每一件作品都富有不同的故事和意義。但她說:「銀黏土本身價位太高,又容易被仿冒,消費者通常分辨不出來,造成銷售的阻礙。」

另一位創作珠寶琉璃的楊琇芬說道:「創作是我的心情、生活經驗及小故事,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像是其中一項作品「蝸牛」即是她對自己的期許─放慢生活的腳步。不過,和大多數的女性創作者相同,她也坦言,創作的道路很艱辛,因為要有收入才能支持創作的成本,且必須照顧到家庭,能銷售產品的時間、機會和通路相對很少。飛雁創業互助協會的黃靖慈認為,在家庭、社會多方的負擔下,女性創業比一般男性艱辛,但女性的經濟獨立自主很重要,是女性意識的抬頭。

女藝協會只希望政府能給文化藝術創作一個良好的空間,不需要過多的補助經費,更不要過多的干涉,而是推展文化,教育藝術,建構資源共享平台。同時,協會對期待未來能達到創造推廣、共榮的良性循環。


延伸閱讀:

女藝協會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社區免費健檢 民眾誇好讚

080313_10501 【記者廖芷妍/台北市報導】新莊市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十三日於後港活動中心舉辦一場免費社區健康篩檢,對象不分年齡,只要是居住在新莊市的里民都可以參加。上午九點開始,民眾就不斷湧入活動中心,直到活動尾聲仍舊有一群民眾等在門外,大排長龍。

為了幫助現代人定期做健康檢查,新莊市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召集各個單位共同舉辦「社區免費篩檢日」,固定每月月初為民眾免費健康檢查。檢查項目包括基本的血糖及血壓,搭配一季一次的體脂肪、膽固醇或尿液篩檢,另外還提供健康諮詢,讓民眾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希望民眾對尚未發現的疾病,能夠提早發現、即早治療。

新莊市後港里里長施明進表示,社區免費篩檢日這個活動已行之有年,至今已是第十個年頭,人數只有增加沒有減少,每個月舉辦之前,都會貼公告在區內各棟公寓樓梯口通知民眾活動的時間及內容。「如果像以前一樣用廣播通知,人可能多到需要花一整天的時間,活動才能結束。」施明進笑說。

輔大公衛系老師陳凱倫表示,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是靠許多單位共同努力而成的,有錢捐錢,有力出力,大家都樂意為社區民眾服務。而公衛系在這個活動扮演的角色是幫忙策劃活動流程,每次都會派出兩名學生作活動企劃,包括現場的海報製作、行政聯繫工作及活動的先後順序等,都是他們負責的範圍。「重點是懂得服務學習。」陳凱倫說。

兩個小時的活動,現場和樂融融。許多志工媽媽都會主動上前與民眾聊天、聊健康狀況,等民眾做完全套的健康檢查,還會遞上麵包和牛奶,讓民眾補充體力,她們親切的問候及笑容,深深的牽引每位民眾的心。

每年都固定來做健檢的潘姓夫婦說,這裡的里長及志工們服務真是好的沒話說!不但親切,每項檢查都做的很仔細,還會為大家登記健康手冊,做長期觀察、追蹤。


民眾江秋鳳也表示,自己沒到大醫院做健檢,反而選擇到社區健檢活動的原因一方面是距離近,很方便;另一方面則是志工都很親切,大家也都互相認識,做起健康檢查反而有種輕鬆的感覺。

這樣的免費健康檢查,對於社區民眾來說,可說是一項福利。不僅可以提早發現身體異狀,也能定期監控自己的身體狀況。主辦單位也希望未來能與醫院進一步合作,提供異常個案讓醫院做更密切的追蹤,確保每一位民眾的健康。(照片由記者廖芷妍拍攝)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慰安婦阿嬤的「築夢磚」

【記者林惠娟/台北市報導】二00八年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邁入第一百週年,婦女救援基金會在台北永康公園舉辦「阿嬤圓夢同樂會」和「阿嬤的秘密」蚊子電影院,希望為二次大戰的慰安婦阿嬤爭取這遲來的正義,也企圖籌資創立「女性人權暨慰安婦虛擬博物館」,期望藉此終止台灣女性販賣和提升社會大眾對女性人權的重視。

婦女救援基金會社工將阿嬤口述的生命故事紀錄編寫成《台灣阿嬤的生命故事》一書,在二次大戰期間,許多女性被騙或是被抓去擔任軍營中的性奴隸,他們的人生從此遭受汙辱和非正義的對待。

鄭陳桃女士原本是中學學生,在上學途中遭到日本警察強行擄走,帶到海外做慰安婦,遭到強暴,每天「接待」日本士兵十幾二十人,還曾經三度喝消毒水自殺,一直到日本戰敗後才返回台灣。她說道:「我的叔叔卻指著我罵說『我們家不能有這種臭賤女人』」鄭陳桃於是再次拎著皮箱離開了家,後來即使結婚,卻因為受傷的子宮無法傳宗接代而被婆婆要求離婚,直到現在仍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另一位林雪英女士則談到「最可惡的是,日本戰敗時,日本政府為了湮滅他們這樣慘無人道的行為,竟將我們殺害以滅口,250人之中只有20多人僥倖活下來。」

一九九二年以來,有一群台灣倖存的慰安婦婦女在婦女救援基金會協助下,向世人揭露了這段歷史,欲爭取遲來的正義,並展開「對日求償運動」。婦女救援基金會國際事務部主任賴采兒說:「他們是台灣女性人權的先驅」。慰安婦事件不僅是歷史的一頁,而是一群年輕的女性被凌辱,血淋淋的真實生命故事,被社會封閉的60年間,他們只能帶著受傷的心靈和身體,暗夜裡哭泣,不敢對家人說出真相,只怕說出真相會遭到家人的唾棄。

這樣悲慘的故事據學者估計總人數可能多達40萬人,賴采兒說:「在台灣,預估大約有1500到2000人,但站出來的只有45個,至今卻凋零到只剩22位阿嬤仍在為女性權益奮鬥!」她也表示:「近幾年來這些阿嬤因為有家人的支持才能夠站出來,但也曾經有孫媳婦要求阿嬤不要在上電視了,因為怕丟臉。」

活動當天,秀妹阿嬤不停的叫賣著「來喔~好呷ㄟ椰子喔!呷了ㄟ水喔!」,小桃阿嬤在攤位旁邊「啪」的一聲俐落地劈開椰子,惹來民眾的注意,他們正以實際的行動為自己爭取權益。「築夢磚」以創建的基底和元素為主要構想,並可讓民眾增添希望的色彩,募款所得以及現場義賣活動收入,皆捐贈為籌建國內首座「女性人權暨慰安婦虛擬博物館」基金,目標是五百萬,希望能讓大家記取歷史的教訓,不要重蹈覆轍。賴采兒對於日本不僅否認歷史事實,更在二00五年修改教科書表示不滿。她也說道:「現今的女性販賣只是一種變相迫害女性人權的一種方式,像是假結婚真賣淫」,讓大家正視女性人權刻不容緩。

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前立委雷倩以及歌仔戲名人葉青亦到場聲援,現場人潮眾多,活動反應熱烈。小桃阿嬤在台上眼框泛紅的說:「一定要幫我們道腳手〈幫忙〉」。

各義賣攤位上有很多工作人員和志工,大家都展現著活力和笑容。文化大學學生陳立瑋說,他感動於大家「把信念化為行動」;至於已擔任兩年志工的徐銘燦則說,當初是為了要平衡追求金錢的生活才會想當志工,看到自己服務的對象很開心就很値得;也有小朋友開心的掏出兩百五十塊買了一個築夢磚,並帶著滿滿的笑容為它塗上夢想的顏色。

每個人都是一個行動的種子,將小愛集結為大愛,努力地為社會正義伸張。一群阿嬤,和一群互不認識的行動志士,一同努力為這沉寂六十年的冤屈平反,每一個築夢磚都是最溫暖和堅強的底座。生命會凋零,但信念永不放棄。




延伸閱讀:


婦女救援基金會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為視障者蓋導盲犬學校出力

Cimg4680 【記者林裕珊/台北報導】台灣導盲犬協會在三月十五日下午於信義區華納威秀商圈,舉行了一次為興建導盲犬學校而募款的義賣活動。 當天活動分別有三組隊員,由導盲犬協會工作人員帶著透過參加活動的導盲犬使用者、專業訓練人員以及溫和乖巧導盲犬,向市民現場的經驗分享和示範表演,吸引了不少圍觀者。

台灣導盲犬協會表示,他們主要的目標是推動並建立導盲犬制度,讓台灣的視障者也有使用導盲犬的權利。 目前台灣大約有五萬多名視障者,每年約四十人申請導盲犬服務,可是在台灣服務的導盲犬只有二十隻,數量之差距以及訓練上的困難,實在需要更多的努力及推動。

「培養一隻導盲犬需要很多的耐心和體力。」專業訓練人員董芳芝講解著培養導盲犬的過程,導盲犬在出生二個月後便會送到寄養家庭,籍由和家庭成員的互動來建立對於人的信任,到一歲左右便會送回訓練學校,再由訓練師進行訓練六至八個月,再配合與使用者的共同訓練,最後便正式投入服務。

董芳芝說,基於導盲犬的健康著想以及使用者的安全起見,導盲犬一般只可以工作到十歲左右便退休,退休後導盲犬協會便會讓使用者、原寄養家庭或收養家庭申請收養,導盲犬都有非常好的教養及衛生習慣,它們絕對不會攻擊人,也不會隨便走動,更不會隨地大小便。

曾經於澳洲受訓一年的的董芳芝表示,如果台灣有了導盲犬學校,導盲犬訓練師就不用遠赴國外受訓了,而且訓練導盲犬的工作也可以大大減輕,從狗兒出生到培訓出導盲犬,只需兩年多的訓練時間,平均一年就可以供應大概出五十隻本土導盲犬,為更多視障者服務。

Dian(狗名)是董芳芝的第一隻「學生」,牠畢業後便為視障者陳淑君服務,陳小姐說:「有了Dian之後,行動更自由,我的生活方便了很多,幾乎節省了一半以上的行動時間,十分感激導盲犬協會的幫忙。」

導盲犬協會依照美國導盲犬學校的數據指出,培養一隻導盲犬的成本大約為新台幣一百二十萬,而現時台灣並沒有正式的導盲犬學校,使台灣導盲犬的培育計畫遲遲不能進行,導盲犬協會從二00六年開始便分階段募集,預計在五年後二0一0年募集六千萬的建校基金,讓導盲犬紮根於台灣本土。(照片由記者林裕珊拍攝)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女人為女人」 受害到獨立

Img_3218 【記者黃致鈞/美國華府報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紐約總部副會長希爾妲.約翰遜(Hilde Johnson)於近日表示,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賴比瑞亞與蘇丹達富爾等地,當社會一崩解,強暴似乎就變得肆無忌憚,如瘟疫般蔓延。

當今非洲部分國家因為政治或種族問題戰亂不斷,由於男性都派至戰場前線,無人捍衛村落社區,當民兵入侵異族領地時不僅展開大屠殺,令人髮指的,強暴手無寸鐵的婦孺,「這些軍人藉由強暴獲得權威感」,「女人為女人」(Women for Women)國際組織募款專員拉緹莎.葛芮特(Lateisha Gerrat)表示。

女人為女人」是美國的非營利組織,目前在阿富汗、波士尼亞與赫賽哥維納、哥倫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拉克、科索沃、奈及利亞、盧安達與蘇丹設有據點,是全球唯一一個針對戰亂地區婦女進行全面性協助的組織。

來自世界各地的贊助者首先透過「女人為女人」,每個月捐款二十七塊美元,提供戰亂地區婦女經濟與物質上的援助,組織再將贊助者與婦女一對一配對,藉由通信給予她們精神鼓勵,重燃希望。 接著,「女人為女人」經由研討會,使婦女了解女性在社會中的價值,以及基本的人權觀念,除了恢復生活自主,組織也安排的領導教育與職業訓練,一方面讓婦女在戰後重建被摧毀的家園與社區,也使她們有能力尋找工作機會,甚至自己開業。

當這些自營的小型事業步上軌道後,「女人為女人」給予各種管道,包括零售商與網路,協助她們將製造的產品銷售至本土與國際市場。組織也提供產品生產與設計,以及企業發展的指導,讓她們經營管理屬於自己的事業。

「我們曾成功輔導一位女性,她叫薇歐蕾(Viollette)」,葛芮特說。薇歐蕾在盧安達的種族滅絕中失去丈夫,帶著兩個孩子逃到教堂,為了躲避攻擊,在身上塗滿受難者的血,藏在屍體中整整一星期,戰後她一無所有。 加入「女人為女人」的計畫後,薇歐蕾現在不僅擁有自己的事業,讓孩子接受教育,同時也是社區的領導人。甚至過去攻擊她們的民兵為了尋求薇歐蕾的專業與社會地位,請求薇歐蕾原諒他們。

「政策面的影響是我們下一步計畫」,葛芮特表示,「女人為女人」透過幫助每位女性從受難者、生還者到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公民,藉由她們的力量去推動政策,「不同於企業執行長是由上往下,我們從下往上去影響政府的政策制定」。

女人為女人」正快速成長,但在奈及利亞、波士尼亞與剛果共和國,受難的婦女也以等比的速度增加,然而全球目前參與組織計畫的贊助者相對缺乏,「沒有贊助者時我們只有拒絕這些在外排隊等候的婦女」,葛芮特無奈地說。

根據二○○六年的統計顯示,台灣地區贊助者僅一人,「女人為女人」期待更多人願意幫助像薇歐蕾這樣的婦女,使她們在經歷戰火後了解自己仍擁有無限潛能。(照片由記者黃致鈞拍攝)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摩托車達人 部落格拓荒者

【記者高宛瑜、黃婷、 謝綾/台北市報導】他是把Blogger翻譯成「部落格」的創始者之一;他在未滿十六歲時,就用摩托車橫跨了澳洲大陸。他,是徐子涵,網路世界也稱他為「schee」。

未滿三十歲的schee,出身埔里,國中被父母送到澳洲留學。十五歲那年,有個朋友搬家,徐子涵跟朋友打賭,由他「護送」朋友父親的重型機車到新家,就這麼從東澳騎到西澳,完成獨力橫跨澳洲大陸的創舉。

這趟四千公里的摩托車之旅,讓他體驗了荒野世界的殘酷無情,也影響了schee的一生,「我感覺到人生被解構又重塑,視野改變了、人生也改變了。」schee開始思考生命的目的,和自己該做什麼。內心的問題越積越多、無人分享,讓他渡過「慘綠少年」的歲月。。

在澳洲待了一年,schee回到台灣讀高中、大學;花了八年沉澱自己,服完兵役的schee才重整好思緒,開始探索網路世界。他先從BBS、討論區做起,再慢慢接觸到部落格。

二OO二年,部落格在華文圈還鮮為人知,schee加入「藝立協」,共同把部落格引進台灣。不論是軟體中文化或是架站方法,都從頭摸索,照著國外的前例依樣畫葫蘆,逐漸累積經驗。

創立大型部落格平台、為網路媒體企劃,schee更因為想全心投入網路,把工作都辭了,成為華文圈第一個全職部落客。現在流行的無名小站,在草創之初,創辦人也曾向他取經。

因為熱愛摩托車,他透過部落格「摩托車日記」,傳達和摩托車有關的大小事情,「騎車的過程中其實可以思考很多事,我希望把這個理念傳達給更多人。」講起摩托車,schee的眼睛透著光芒。

不論是單純紀錄下旅途的點滴,或是對各國道路安全的有感而發,schee用摩托車看天下的文字在網路上引起極大共鳴。

二OO六年底,他以一個半月的時間,騎著摩托車走遍台灣大小公路,完成了長度超過一萬五千公里的「環島」,並以衛星導航紀錄所到之處,將墾丁的沙灘、彰化的小廟,化成影像與文字發表到部落格上。

透過摩托車旅行,schee希望在任何地方,都能即時把所見所聞傳達給廣大的網路使用者,雖然辛苦,但他以這種方式訓練自己,「想看看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經歷了部落格寫手、網路平台經營者,schee還一度擔任番薯藤資訊整合的專案經理,對公民新聞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台灣底層的blogger(部落客)很多,其實公民新聞可以做得更好。」

「網路是窮人的原子彈,但原子彈裡卻是真空的。」腦筋動的很快的schee看準網路知識雖廣,卻缺乏前人的整合,目前想從事網路的後人只能自己慢慢摸索。他正在籌畫國內第一個雜誌月刊形式的部落格Web DC(Digital culture),希望把網路知識系統化,讓想要跨入這塊領域的新手們,能夠按圖索驥。

問schee為何總是當個「拓荒者」,他笑笑,「別人走過的路我不會做的比他好,那我就去作其他的事。」想到新事物就馬上行動,也是他一貫的做法,「先有Action(行動),才可能內化成自我的東西。」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火燒雲門 燒出藝文界心聲

【記者彭鈴庭匯整】台灣知名舞團雲門舞集位於北縣八里的排練場遭祝融肆虐,許多珍貴的資料及道具皆付之一炬。對於雲門接下來排練的場所,台北縣政府及台北市文化局,皆紛紛搶著提供排練場地,讓許多其他規模較小、知名度不高的藝文表演團體相當不平。【中國時報2008/02/13 】『林懷民:政府文化投資 少到可笑』:
「一把大火燒燬雲門舞集位於北縣八里鄉的排練場,但也燒出了各方的熱情。繼北縣承諾提供練舞場地之後、宜蘭縣府昨天也表示,願意無償提供員山鄉土地,做為雲門排練場及多元性的表演中心,北市府也展現高度誠意。台中市政府昨天新春團拜,市長胡志強也捐出廿萬協助雲門重建。」
這場火燒出了台灣文藝生態中許多值得關注的議題,諸如國家對於藝文經費的挹注不足、政府只關心知名團體等,除此之外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諸多發言,在台灣部落格圈裡也引發了許多討論。【中國時報2008/02/13 】『林懷民:政府文化投資 少到可笑』:
「面對各界熱情提供排練場地供選擇,林懷民直言,『雲門火災讓大家注意到文化上的問題,政府對表演藝術的投資是不夠的。』若政府把文化當做國力的一部分,就要投資。文建會以一億元扶植六十六個團隊,很可笑,看不出政府對文化有什麼願景、雄心及認識。」他表示,當歐美人知道雲門在鐵皮屋堸竣F十六年事,都覺匪夷所思,但國人卻覺得「很幸福」,這很諷刺。」
目前參與小劇場的部落客夜遊神表示:
有沒有想過,當不滿的說出,自己只有個鐵皮工廠當排演場時,我們曾經怎麼度過的?我們在兩廳院和國父紀念堂的走廊上排練,我們連個地板教室都沒有。技術組?那是進劇場才擁有的特權,平常,根本沒有技術的需求。有時候,我們遊移到捷運站的空地,那裡好,有空調,又有廁所,不過從前收訊差一點,還老是被警衛趕。有沒有想過,當所有公部門,表現出慷慨的神情,一個個引領著林老師去看場地的時候,我們八輩子可能都沒機會踏進去。雲門已經成了文化的資本家,而我們,還是無產階級。
林懷民在火燒排練場後,接受中國時報記者吳於珊的訪問時說:「」【《中國時報》,版5綜合報導,2008/2/13)】部落客默語有感而發:
雲門老大哥身陷祝融之災,為文建會補助款太少大為光火(1000萬),抨擊政府文化投資太少,相較香港康文署一年資助「香港舞蹈團」的28,496,000港幣(約1億1588萬台幣)來說,確實如此,然而演藝團體中,不僅只老大哥杯水車薪而已,其他小老弟們個個苦哈哈,幾乎不能活了!
由文建會網站所公佈的補助內容來看,除雲門外,其他團體補助款皆不超過300萬,且多數僅百來萬上下,只能塞牙縫,再加上大環境的不景氣,如果這些團體票房又賣得不好,恐怕不用火燒,自己就收攤了。文建會的補助款,幾乎被雲門吸光了,養分都被老大哥吸走了,只得讓小老弟們個個面黃飢瘦,怎不叫他們哭泣?
部落客江冠則認為雲門在這次事件上也要負點責任:
雲門多年發展,也開舞蹈班授課賺錢,應邀國際演出各種商業演出都已經獲利,雲門的經營管理應該進入藝術經紀企業化管理時代。林懷民早在十幾年前開口說「雲門是商業舞團」,為何一個舞團發展那麼久,竟然還在鐵皮屋練習場練習,竟然把那麼珍貴的服裝道具放在鐵皮屋裡?英國踢躂舞團可以在短短十年發展成國際舞團全世界巡迴演出,既賺錢又揚名,雲門為何做不到呢?也許是林懷民的雲門舞團的企管化管理有問題!這是誰的錯呢?林懷民該不該自我檢討呢?
雲門舞集在台灣經營多年,將台灣的舞蹈表演帶入國際社會,擁有一定擁護者與支持者,此祝融事件在各界輿論引起喧然大波,也有許多人在網路上表達他們的鼓勵支持之意。部落客Josephine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張貼雲門的贊助方式鼓勵大家為雲門盡一份心力:
就說我偏心好了,但真的打從心裡希望,不論是公部門或大眾輿論,都能從雲門學習如何建構一個適合一流表演藝術團體生存的社會環境。雖然短期來看是厚了雲門,然而長遠對所有的表演藝術團體而言,都會是幫助。環境的改變,受益的絕不會只有雲門,而是所有藝術工作者。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走過報禁解除二十年

【記者王琬婷/台北市報導】今年是台灣報禁解除二十週年,為紀念報紙走過巨變的二十年,吳三連台灣文教基金會主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專屬部落格、報禁解除二十週年特展,以及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籌辦的研討會,用不同的方式喚起這段歷史的記憶。

其中特展的部分,由台灣水創意會社負責統籌設計,一月一號在台北開幕,巡迴北中南展至三月底。台灣水總監曾文邦表示,當初的緣起,是資深媒體人林照真架設了一個紀念報禁解除二十週年的網站,邀集各界來此發表感想,在這樣的激盪之下,他們幾個好朋友的討論,加上長期關心台灣歷史的吳三連基金會,這個展覽的想法和概念便應運而生。

展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歷史還原,曾文邦說,報禁解除已經過了二十年,許多年輕一輩的人可能還不知道台灣當初有所謂的報禁,或是只有模糊的概念。這個展覽主要的用意,就是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台灣報業和言論自由,是經過一番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他並轉述台灣記者協會前會長呂東熹的話,現在大學傳播科系的新聞史好像都著重於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希望透過展覽可以彌補這個遺憾。

談到言論自由不免要提到二二八事件或是白色恐佈,牽涉到敏感的政治議題,曾文邦也提到,中國時報和聯合報對報禁解除紀念的議題都有稍微淡化處理,他說,雖然不想泛政治化,那段歷史在台灣報業史上的重要性卻是不可抹滅,因此在文字的描述上會盡量中性,不過不會刻意避開政治問題。

報禁解除二十週年特展依循時間脈絡,分為禁錮的年代、衝撞的年代、百花齊放年代、自主的力量、消失的報紙、記者的故事、媒體的下一步等六大主題,並以多樣的方式引領參觀民眾回顧這二十年的時光。曾文邦說,展覽參與設計的人,主要是資深新聞人、影像工作者和藝術創作者,就是希望結合這三大領域的專業,讓整個空間有設計感和藝術感,除了靜態的文字之外,也能有影音和立體化呈現,同時兼顧知性和娛樂性,既然是展覽,當然希望能夠讓看的人停留多一點時間。

報禁解除二十週年特展從規劃到開幕,費時約兩個多月,曾文邦說,和時間賽跑是最大的困難,還有就是自我挑戰,這個展覽沒有來自外界的干預力量,但重要的是要自己對歷史負責。他說,這對他而言是一個還算滿意的成果,至少在目前的回饋之中,多數人都覺得在內容和呈現方式上有達到一制性,不會內容豐富卻顯得無聊,或是太過花俏卻忽略了內容。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小松鼠志工團 校外服務積極

Img_1771
照片由中央小松鼠志工團提供
【記者張芷瑄/桃園報導】每當中央大學社團招生週,都可看到一隻黃澄澄的松鼠玩偶在校園裡走動,這可不是嘉年華活動,而是中央小松鼠志工團招生方式,吸引不少學生回眸駐看,小松鼠志工團團長林鈺庭說:「我們認為每個人心裡都躲著一隻小松鼠,它象徵著替人著想與服務的天性。」

小松鼠志工團隸屬於中央大學學生事務處諮商中心,由於近年來學生自殺率年年升高,類似清華大學情殺案例不斷發生,鑑於同學是學生尋求認同與遭遇困難時主要求助對象,所以小松鼠志工團在八十七年創立,希望藉由同學的力量,讓有需要幫助的學生能得到妥善的照顧,讓有心服務的人,透過專業訓練訓練,對於幫助別人更有信心,課餘時間也常到育幼院、養老院等地方,進行校外服務。

每學期小松鼠志工團都會舉辦松鼠週活動,內容有主題性成長和義賣麵包等活動。林鈺庭表示,麵包是向喜憨兒烘焙屋訂購,所有金額全數捐給創世基金會;除此之外,小松鼠志工團每個學期固定到國中、國小帶活動,或是到育幼院陪小孩子玩,念故事給他們聽;到養老院陪伴老人家,社員張文騰說:「其實不用幫老人家作什麼,或是刻意帶什麼活動,他們只需要有人陪,聽他們說話就可以了。」

小松鼠志工團去年暑假到台東信義國小舉辦閱讀營,陪當地的小朋友讀繪本,向天下雜誌申請經費,希望能夠藉由繪本,讓小朋友從喜歡到主動閱讀,體驗閱讀有趣的地方,並且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啟發及真正的閱讀方式。林鈺庭表示:「閱讀營是社團的人,看到天下雜誌推出希望閱讀的方案,覺得很有意義,就促成這次活動,藉由透過閱讀營的方式,培養偏遠地區的小朋友閱讀的習慣。」

林鈺庭說,一開始服務時,小朋友很不乖,會拿東西丟他們,而且常不聽管教,經過他們帶遊戲,陪他們看繪本和念故事後,漸漸打成一片,在閱讀營的尾聲,還有不少小朋友送卡片給他們,表達感謝與不捨之情,林鈺庭也許下約定,承諾今年夏天還會到信義國小服務。

張文騰表示:「這次服務讓我看到鄉下小孩和城市小孩很大的差別,當被問到未來的志向時,城市小孩多半說醫生、律師之類的,這裡的小朋友多半為了幫助家庭,都說他們只要一畢業就要種田。參加服務性社團單純的服務,讓我很快樂。」參加服務性社團單純的服務,讓小松鼠志工團團員感覺很充實。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三鶯部落 被忽略的都市邊緣

20080228285【記者陳裕文/台北縣報導】「我們團結起來,我們團結起來,捍衛我們家園,勇敢的原住民……」伴著緩緩上升的狼煙,面對台北縣政府強勢要求拆遷的三鶯部落族人,只能透過歌唱訴說出他們無奈的心聲。

三鶯部落是典型的都市原住民聚居地,就如同位於新店溪畔的溪洲部落一樣,都是在台灣的都市化過程中,花東的阿美族人為了生活,離鄉背井,結夥到都市打拚的落腳處。如今在三鶯部落近百位的原住民人家中,透過自食其力的種菜、養豬養鴨,這群都市原住民形成了自己的社區,並靠著集體情感相互支持,努力在繁雜的都市中求生存。

在三鶯部落居住將近二十年的潘金花說,「這裡就是我們的家,雖然沒有豪華的大樓,不過跟我們的家鄉很像,聽得到風聲、水聲,晚上還有蟲鳴,感覺我們跟大自然是一體的」。

即使如此,縣政府仍十分堅決拆遷的立場,從去年開始便不斷開始針對三鶯、小碧潭以及溪洲部落這些位於行水區的部落,以行水區不能住人為由,強制族人搬遷到三峽的文化部落國宅。今年二月十四日當天,更發出公告,要求三鶯部落居民必須在三日內自行拆除居住的違建,否則將出動公權力剷除地上建物,無疑是對三鶯部落居民們的沉重打擊。

台北縣政府水利局張銘修課長表示,拆除活動一切依法行政,這些土地本來就是國有地,而且照規定都是位於不可以蓋房子的行水區內,所以拆除是一定要執行的。

面對縣政府的強硬態度,潘金花表示,他們只是為了生活、為了找個棲身的地方,才不得已離鄉背井,而如今在三鶯部落居住了這麼多年,卻又要趕他們走,雖然有安置的國宅,但條件嚴苛、房租過高,根本無法負擔。潘大姐的家在二十一日,第一波拆除行動中就被拆除了,現在只得暫時搭起棚子棲身。

不過這些大人的紛擾似乎對住在三鶯部落,七歲的陳家杰和林宣德來說,還遠了點,他們騎著腳踏車穿梭在斷垣殘壁間,彷彿像個騎士般巡守著自己的家園,問知不知道大人為什麼抗爭,他們說「不知道,不過好多房子被怪獸打壞了!」童言童語間顯露出孩童的天真,卻更道出了些許辛酸。

二月二十九日,縣政府已將三鶯部落剩下的房舍全部拆除,對三鶯部落的族人來說,原本應該保護孩童們成長,也是他們耗費歲月、夢想所搭建的城堡已然傾圮,他們沒有其他方法去抵抗,只能透過串聯,引起社會大眾對都市原民搬遷問題的重視,隨著裊裊飄去的狼煙,他們強調,不論幾次,都會在三鶯橋下重建自己的家園。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小可樂果 可樂美麗人生

_h108718 【記者吳佳隆/台北市報導】由炬輪技藝發展協會協助成立的「小可樂果劇團」,是由一群患有腦性麻痺、唐氏症、發展遲緩與自閉症的大孩子和非身心障礙者所組成的表演團體,三月八日在滿座觀眾的掌聲下,圓滿完成了二OO八年年度舞台劇「白雪公主」的演出。

在公演前導演安排了六位身障者家長現場與觀眾對話,闡述每位身障兒家長一路走來的血淚,其中楊茹婷的母親呂麗香安慰其他身心障礙者家庭:「上帝關了一扇門,必定開啟另一扇窗」,轉瞬間,台下觀眾都紅了眼眶。

呂麗香以充滿感性的聲音向現場觀眾說,當知道自己剛生下的小女兒是個唐寶寶(唐氏症)時,「霎時間只覺得天地被壓縮成一口看不見底的深井令她窒息」,生命彷彿到了盡頭,但看到小女兒以天真無邪的笑容回應她這個絕望的媽咪時,她知道自己要用更多的愛去照顧這個折翼的天使。

也正在台上起舞的楊茹婷,縱使已經二十歲,但對於患有唐氏症的她來說,學舞還是一項嚴厲的挑戰,但她憑著天生的節奏和韻律感,正努力克服平衡感與肌肉張力的不足,而嚴厲的老師耐心地教導,使早已跳破一雙舞鞋的茹婷深深沉浸在優美的舞蹈裡。

搭配著一張張茹婷從小到大的成長相片,呂麗香說,重度的智能不足令人舉步維艱,但是九年來與教練結緣,激發了茹婷的潛能。曾經結不出甜美的果實,開不出美麗的花朵,「在所有師長辛勤地澆灌下,茹婷已是開在高牆上一朵孤傲的花。」

在小可樂果劇團中,不少像茹婷這樣因興趣而活出自己的例子,這個劇團成立至今已經八個年頭,前陣子雲門舞集的一把大火燒出了政府對表演藝術團體的不重視,才使大眾了解維持一個表演團體的不易,急需政府與各界的援助。在沒有財團的援助下,小可樂果大多靠著學校和各界的友情支援,還有政府象徵性的小額補助苦撐了八年,利用每年的公演積極推動以活動藝術來幫助身障兒復健療癒的工作。

同為身障兒家長的團長王滿玉說,除了每年向文化局、文建會和內政部申請補助外,其他費用就靠協會自行募集;在劇團初期曾有售票過,但當時的家長們,深怕沒人會來看這些走路東倒西歪,而且連講話都不清楚的腦性麻痺小朋友演出,所以還每人自己貼錢買五十張、一百張的票分給親朋好友,並渴望著被肯定,直到今日,獲得了極大的迴響與鼓勵。

和茹婷一樣,王滿玉八年前帶著腦性麻痺的兒子胡翔淳加入了小可樂果,當時的胡翔淳還是國二的小男生,如今翔淳已經大四了,即將從台大社工系畢業。她也希望翔淳能夠用更努力、樂觀的生活態度來幫助其他同樣身心障礙的朋友。

在公演後劇團導演劉華表示,此次利用觀眾耳熟能詳的「白雪公主」來呈現今年的表演主軸,除了可以利用排戲為身障兒帶來復健療效之外,也同時可以為非身心障礙者帶來激勵;劇中白雪的母親早逝,隨著母親節的不遠,提醒著大家要懷念且抱著感恩的心,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並珍惜自己這獨一無二的生命。

劇中同時也強調人與人間的互助心與同情心,就像白雪被後母趕出來後,森林中的小矮人們主動幫助無助的白雪,白雪也抱著感謝的心幫忙打掃這些矮人朋友們的家一樣,而在戲的最後,壞心的後母惡有惡報,縱使大野狼是兇殘的動物,但牠也有仁慈、充滿憐憫心的一面,野狼知道後母是壞人,所以追趕她直到使她摔落懸崖,證明了惡人終有報應,也以此警惕世人勿做壞事。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台灣攝影博物館 舊照片寶藏

Dscf0263 【記者冼家慧/台北市報導】有時候,一張照片可以勝過千言萬語,相片記載著人類的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相片可能會褪色,此時,就亟需一班專業人士保護和整理,一直以來,台灣攝影界都希望擁有一座屬於本士的攝影博物館,用以珍藏一張張具有歷史價值的舊照片,但一直只聞樓梯響,台灣攝影博物館去年六月二十三日,在「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成立籌備處,為台灣攝影博物館催生作好準備。

自攝影博物館成立籌備處後,攝影界可謂一呼百應,籌備處在籌備開館期間,已向台灣本土攝影家和已故攝影家族募集作品。籌備處冀望未來開館時,典藏與館藏作品會達到五千件。該館將來不僅是台灣第一座的攝影博物館,更是全球華人第一座專門「以攝影媒介藝術之推廣」為主要訴求的博物館。

曾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活躍於台灣攝影界的張清言先生,當時利用玻璃版底片紀錄了台灣的不同歷史風貌,其孫子張榮欽先生表示會捐出張清言先生在世時於一九二0年代前期的二百張玻璃版底片,給予將來建成的台灣攝影博物館,以作展覽用途。玻璃版底片是膠卷底片還未發明時,十九世紀就已經出現的底片,在一八五0年代深受攝影家歡迎的底片,現時玻璃版底片在世界上存量已十分稀少,它是攝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見證了攝影技術的發展過程,這些底片為將來的攝影博物館帶來一大「賣點」。

現時,台灣攝影博物館在沒有政府的推動和支持下,由藝術家莊靈為籌委會召集人,全會華、張蒼松、蔡文祥為副召集人,只靠一班來自民間的有心人士來推動,實在難以籌集足夠資金建館 ,因此,籌備處曾多次號召攝影界同行,一起通過攝影聯展的方式為台灣攝影博物館籌募捐款。他們在去年六月開幕時,就以「影像就是力量」作為主題展示多位攝影大師的作品,參加聯展的攝影大師多達二十位以上,包括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攝影記者郞靜山先生,他們的作品都生動地紀錄了臺灣不同時代的歷史場景。

資深攝影家劉名楷表示,其實台灣早期有不少攝影家留學國外,在國外受到啟蒙,回國後早就應該同心協力成立攝影博物館,但奈何經費不夠、又沒有合適的場地,結果導致博物館成立得「不夠快」。劉名楷認為台灣攝影博物館將來的落成,會為台灣文化界帶來重大的影響,「政府一直對攝影文化不太重視,若果台灣攝影博物館成立,就代表著政府開始重視這門藝術。」他更表示台灣攝影界應要進一步發展成立攝影藝術大學,「攝影博物館可以用來展覽、珍藏、辦研討會,但要真正推動攝影文化發展就必須要從教育開始。」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志工菁英獎 表揚全國小志工

Cimg4645 【記者林裕珊/台北市報導】第八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於三月九日在喜萊登飯店舉行全國頒獎典禮,這個獎項是為了表揚在志工服務方面表現優異的國中、高中學生,獎項是基於志工優異的服務事蹟而選出,全國共有三千多名志工獲推薦,最後由三十人獲得傑出志工獎。

「施比受更有福!」每一個在場的志工們都喊著這句口號,對於頒獎典禮,獎項只是鼓勵的作用,小小年紀就有著奉獻的心,想要把志工精神推廣出去,讓更多人能親身體驗奉獻的喜悅。

獲得最高榮譽「親善大使獎」的花蓮縣的四維高中劉欣祥,他是在聖帕颱風時,積極投入救災工作,從安排行程到下鄉實地深入農民家中協助,幫忙清理果園,撿垃圾及修剪殘枝,他都一一參與,並號召二百多名志工一起參加,幫助農民賣掉上百斤的農產品。

保德信基金會表示:「欣祥家境並不富裕,還背付著比一般青少年重的家庭負擔,卻依然為他人付出,他的熱心幫助了更多有需要的人。」對於家境困難的他,並沒有怨天尤人,劉欣祥同學說:「我一點都也不覺得自卑,這些事讓我更深刻的感覺到付出的難能可貴,付出的汗水就是成長與幸福的見證。」

另一名獲得最高榮譽「親善大使獎」的是高雄縣鳳新高中謝采君,她從國小四年級就投身服務工作,服務內容以戲劇表演和國際交流的文化志工為主,她曾經義賣自己的作品並將金額捐助給公益團體,更協助慈善團體各項活動。

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表示:「采君在國二時曾患視網膜病變,差點失明,最後受到生命鬥士---謝坤山影響,才開始樂觀積極面對自己視力的殘缺。」謝采君積極地看待自己的生活:「我希望日後能從事視障對象的服務,利用自己的專長,成為一位藝術治療師。」

保德信青少年基金主辦單位表示,劉欣祥和謝采君兩人將於五月時會代表台灣去美國,參加「全球青少年志工交流」,與其他國家的青少年志工分享服務經驗。

1995年於美國創立的「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是由保德信人壽和全國中等學校校長協會聯合發起,台灣是自2000年起加入,目前由保德信人壽與財團法人中國童子軍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進行多項志工活動,見證著台灣青少年的努力。

(照片為記者林裕珊拍攝)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萬人考大學」 引發爭議

【記者彭鈴庭導讀】前社區大學講師hero日前在部落格上發起了『萬人考大學、猛藥救教育』的活動,三個月來已網羅了一批同志參與這項行動。此活動主要是為了反應台灣大學院校素質參差不齊、及教育部大學教學評鑑之淘汰機制過於緩慢,而發起的一項活動,目前已經募集了一百多人。

此活動號召大家一起考大學,再故意選填所謂的「爛系」,然後大家說好不報到、不入學希望由此來讓招生不足的大學「自然倒店」。在活動聲明中寫道:「教育部當年開放廣設大學,卻未嚴格把關品質,結果出現大學系所愈來愈多,教學品質卻下降的亂象。」而學校的品質不佳,卻照樣收高學雜費,假考小組認為這是種「教育詐欺。」

此活動經由媒體渲染後,引起了各方熱烈的討論,有人認為此行動能夠更積極的反應現行教育制度中大學氾濫的問題。也有人認為,只要有人還願意花錢就讀,就表示其仍有存在的價值。而教育部則認為此種行為會影響到準考生的權利。

【聯合報社論2008/03/03】「革命未必有理,改革必須加速」提到:
『假考小組』要以「斷人生死」的方法來解決不良系所的問題,各界都指其手段可議,卻也反映出高等教育品質不佳的問題遲未解決,有點到了「官逼民反」的地 步。台灣高等教育快速擴張,看似幾乎達到「人人有書讀」的目標,但因品質控管機制不靈光,發生讓學生「學費繳四年,由你玩四年」、以及「畢業即失業」等後遺症,使很多對大學教育心懷憧憬的學生和家長失望。對於家境不佳、勉強負擔大學學費的家庭來說,也可能因此錯估機會成本。而教育部謂透過評鑑來淘汰辦學不 佳的學校和系所,執行遲緩,可能也是令有些人產生「革命」念頭的原因。
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在他的部落格上發表了:『什麼是爛大學』一文:
「如果這個活動真能召集一萬名很會考試的人參與,就會有相同數目的學生被排擠 掉就學的機會,這樣的改變為什麼會是有道理的?
一個學校,只要還有人願意自己負擔成本去讀,就表示它對人們還有價值,就沒有是不是「爛大學」的問題,實在不需要旁人去擔心退場機制的問題。
只要學校數目夠多,品質不佳的學校就會面臨招生困難的問題,這時自然會產生 一個由市場構成的退場機制。除此之外,旁人勉強製造出來的退場機制,很可能  只是一種體制受益者的偏見。」
此篇文章發布後總計引起了226筆反面意見迴響。

部落客Min-Chih Sun雖「舉雙手贊成」萬人考大學活動,但認為最終仍需要政府出面處理目前大學素質的問題。
「我舉雙手贊成萬人考大學活動這個部落格提出的大學改革觀點。不過再去考一次大學是沒什麼意義的,這對大學退場機制也沒有幫助。就算把爛校爛系都填滿,讓他們招不了生,他們仍能藉由推廣教育中心、學分班、或碩士班苟活下去。爛大學還是會存在著,難道要一直考下去嗎?最好的方式其實還是以大學評鑑做基準,配合教育部的行政權,直接對狀況不佳的校系減招、停招,之後推動大學合併進而將爛學校淘汰掉。」
也有部落客認為,學生在入學以前就必須好好做足學校調查的工作。在「有人問我選校的原因」一文中敘述:
「我遇過那種入學後才知道學費詳情,才知道學校的「管教」方法的學校,所以我知道學生有可能在資訊不明的情況進了某個學校,只因為分數剛好,只因為學校在台北,甚至是照著前一年的最低錄取分數﹝簡稱照志願﹞填學校而入學。從局外人的角度,這種選校方法可說盲目,但卻已經是台灣教育的常態。」
更多部落客的發言可以在「萬人考大學」黑米書籤的頁面查詢。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領袖曾茂興 工運二十年

Dscn3666 【記者薛景鴻/台北市報導】二月台北城鄉會館與關心勞工運動議題的朋友舉行工運二十年的「四海仗義」座談會,座談會請來許多工運界努力多年的人士,其中包括新書「四海仗義 曾茂興的工運傳奇」作者何明修,過去風起雲湧二十年的工運傳奇,都有被人譽為工運界的領袖曾茂興奮鬥的影子。

座談會一開始先播放曾茂興十分鐘的短片,片中曾茂興帶領群眾上街頭抗議,甚至冒生命的風險臥軌,為了爭取勞工權益吃官司。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曾茂興是個能收能放、有領袖魅力的人,永遠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所以會支援社會的協調,可惜老爹來不及參加新書發表會,他未完成的夢想是希望能透過修法保障勞工的權益。」何明修表示,二十年前,桃客罷工開啟了工運傳奇,時勢和英雄主義個性造就了曾茂興;二十年間,很多精采的工運故事沒被紀錄下來,少數人的力量卻影響了多數人;二十年後的今天,曾茂興去世,未來工運的二十年要靠更多人來影響多數人。

台灣勞工陣線理事長吳玉祥說:「要說我們的工運前輩曾茂興的一生留下了什麼,我的回答是一個不朽的工運靈魂,何教授這本書所記錄的正是這樣一個令人熱血沸騰又感嘆唏噓的生命故事。」而銀行員工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賴芳枝認為曾是點燃勞工運動的一把火,希望何明修寫的這本書能給所有勞工不同的想法,除了修法之外,能用遊行陳情等其他方式抗爭,有效處理勞資爭議,使每年勞資爭議減少。

認識曾茂興二十年,也是為工運奮鬥的毛振飛談到剛逝世的好友,情緒顯得激動,他說 :「我跟曾茂興感情很好,但我跟他的政治傾向迥異,所以彼此從不談論統獨的議題,他曾說政治上一國兩制,欺壓勞工就是兩國一制。 」毛振飛也為曾茂興曾擔任國策顧問因而受爭議抱不平,擔任此職是為爭取勞工利益以對抗政府,並非為了金錢。

對於工運目前困境與未來尋路,苦勞網秘書長孫窮理表示工運發展到現在碰到瓶頸,如組織官僚化,因此體制外的運動就很重要,需有跳脫法律、如何去看待工會組織應該是何樣子的思維。青年勞動九五聯盟陳柏謙提出目前製造業工會組織的基礎比製造業來的紮實,由於服務業流動性大,除了金融服務及航空倉儲,其他參加工會的人數寥寥可幾,要談未來二十年還太遠,先改善工會組織才為上策。

另外一位青年代表桃園縣產總幹事杜光宇自己在工會工作,深知工會最大困境是缺乏金錢,在台灣,靠理念維繫很難,無法消滅,只好共存,聽起來很悲觀,卻是最深刻的體認。最後孫友聯表示,工運未來要進步,集體談判是手段,工會普及化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瓶裝水成罪惡 水壺正流行

【記者林佩儀/台北報導】「他的樣子像剛出土的的文物…他烤肉竟然會…自帶水壺…」藝人周杰倫在新歌「陽光宅男」中唱出宅男形象,要對「御宅族」們徹底大改造。其實,看在環保人士眼裡,「自備水壺」的觀念才是正要被大力倡導的新觀念,因為人手一瓶、看似方便、潔淨的瓶裝水,已成為環保新公害。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員張楊乾在去年八月,曾於台達電子報上發表「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一文,在網路上被轉載千次,引起廣大迴響,台灣人才驚覺,喝「水」竟然會造成環境負擔。「可以說是連鎖的效應吧!」張楊乾說,部落格轉載的力量比想像的大,讓他的親朋好友全找上他,還多了好幾場飯局。某朋友的公司員工們閱讀了他的文章後,讓瓶裝水銷聲滅跡了好一陣子。


隨著瓶裝水的市場快速成長,對於環境污染也加劇。瓶裝水在製作瓶罐、跨洋運輸、冷藏的過程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助長地球溫室效應。根據台南市環境保護局資訊網記載,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喝四十八瓶瓶裝水,用掉十一億四十萬支保特瓶,全台灣每人喝一瓶,多排放一千七百零二公噸二氧化碳。

尤其是進口瓶裝水多半來自先進的歐美國家,漂洋過海的賣,耗油量驚人。根據張楊乾統計,買一瓶從斐濟群島運到台灣的礦泉水,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與使用五小時的筆記型電腦一樣多。

撇開製作塑膠瓶身所消耗的大量石油不說,其過程還要大量水冷卻,生產一公升寶特瓶,至少用掉十七點五公升水,比裝進瓶子的還多。飲料商曾因為在印度設廠生產瓶裝水,導致當地五十個村子缺水,破壞當地供應水的平衡。喝完水後問題接著來,掩埋塑膠量的增加更令人頭痛。

國外風起雲湧的發起有關瓶裝水議題,去年在美國,舊金山市長紐森早已規定公家機關禁止購買瓶裝水,另外紐約市長、鹽湖城市長也公開表示反對瓶裝水;在法國首都「巴黎」,政府免費發送給市民玻璃瓶,鼓勵大家多喝自來水,今年二月初,義大利威尼斯的樞機主教也鼓勵民眾將買瓶裝水的錢省下,捐給泰國興建自來水系統。

面對環保意識抬頭,國際瓶裝水協會反駁這樣的聲明是在誤導消費者,其他的飲料瓶也是使用塑膠瓶,為何只拿瓶裝水做文章。張楊乾表示,其實許多事只是「習慣」問題,能夠使用替代性的物品來為地球著想,那就「勿以善小而不為」吧!與連安全飲水都成問題的國家比起來,一罐要價三、四十元的高級瓶裝水,實在是奢求品。

在台灣,台達電去年七月起停止採購瓶裝水;呂副總統在抗暖化大遊行中,呼籲大眾少喝瓶裝水;台南市政府率先配合環保署瓶裝水減量政策,於今年起各機關嚴禁採購瓶裝水、杯水。北市環保局表示,現在開會,都已經沒有再使用瓶裝水了。

志工吳書琳 公服時數第一名

1751115605 【記者葉怡亨/台北市報導】看到高中生志工吳書琳每學期超過一百個小時的公共服務,師長們紛紛感到相當驚訝。吳書琳:「加減做,不知不覺就這麼多了。」目前就讀台北市立復興高中二年級,吳書琳曾立下目標將來要當翻譯或教小朋友英文。去年底來到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志工單位後,她發現自己的天空更遼闊了。

吳書琳從高一開始到住家附近的萬芳閱覽室進行公共服務,協助排書或是刪除過期雜誌。她表示,當時學校規定每學期至少要做滿八小時的公共服務,並將公共服務卡給服務單位蓋章後交回,但班上部分同學只有將公服卡拿給社區管理員蓋章,什麼也沒做就交回去。吳書琳認為:「既然都蓋章了,就好好去做,不然會很心虛。」而這一做,也讓她意外發現自己對於公共服務潛在的興趣和熱忱。

去年底透過報紙和網路得知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志工召募資訊,參加「八百壯士─三二九身障體驗營」。為了即將到來的三二九體驗營,伊甸志工已陸續展開三次訓練。吳書琳說,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訓練的時候,和班上一個新加坡的交換學生到台北市貿大樓附近賣牙刷,為身心障礙者募款。一開始進行得不太順利,曾遇到一對母子在聽完她們解釋後,就帶小孩走掉,還對小孩說:「那都是騙人的。」吳書琳:「當時真的覺得人間的愛太少,台灣人很無情,也很灰心。」然而,自己走上街頭賣東西募款,才體驗到角色互換,平常別人被自己拒絕的感受。只好和朋友互相鼓勵,繼續加油。

今年寒假,吳書琳參加了伊甸志工所辦的遊學團,到宜蘭教養院擔任一星期的教導員。吳書琳表示:「那一次算是我比較正式的接觸到身心障礙生。」一開始心裡會怕怕的有些疙瘩,怕他們的口水髒,或是摸你的手可能剛玩過糞便。但第一天結束後,就能漸漸適應了。「我覺得心態很重要。」她認為,雖然身障者無法清楚瞭解志工來的目的,卻能從互動過程中感受到身障者知道我們對他們的好。像是有個十八歲的女院生,剛開始對人有強烈的不信任感,一但陌生人靠近,就會捏你或拿筆刺你,在經過多次嘗試後,聊天的時候可以握住她的手,「這讓我覺得很開心。」吳書琳有成就感地表示。

對於吳書琳在志工方面有如此強烈的熱忱,家人紛紛表示贊同。她說,阿姨常常也會幫她注意志工招募的相關訊息或剪報。許阿姨:「書琳本來是想參加伊甸基金會舉辦的泰北十四天志工,我是覺得她還太小,建議先去像是心路創世基金會多看看,喜歡的話大學再去。」

身為學生志工,吳書琳在學校的成績不錯,英文表現特別亮眼。她也因為「太熱心」和「很愛幫助人」連續兩學期被選為班長和副班長。吳書琳:「我是個太樂觀的人,同學都說我很活潑。」面對即將來臨的升學壓力,她希望能利用住宿舍的規律生活,在這學期好好衝刺,全心唸書,藉由過去豐富的志工經驗,透過推薦甄試考上心目中理想的社工系。(照片由吳書琳提供)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諮商中心幫大學生打開心靈

E8abaee59586e4b8ade5bf83004 【記者林裕珊/台北縣報導】「生命是複雜而多面的,有歡欣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敗,如果只能接受歡欣,享受成果,生命如何完整?」譚天瑜老師說。大學生的壓力主要是來自感情、學業、家庭、生涯,學習怎樣處理這些壓力也是人生中一門重要的課,而大學會設有諮商中心為有需要的學生服務,希望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聽到諮商中心,很多人都認為是一些有問題的學生才會去的地方,心理諮商師林秀英認為大家都對此有所誤解,她解釋說:「諮商中心不是一個有問題的地方,它是一個能提供舒適、安全與保密的談話地方,不管你是否有煩惱需,要我們的協助,你都可以來這裡放鬆自己。」

諮商中心的環境很舒適,除了提供心理諮商服務,也是個開放式的圖書館, 多種書刊雜誌供全校教職員、學生借閱,心理諮商師林秀英老師說:「大家可以在諮商中心閱讀,聊天,吃東西,放鬆一下心情等等。」諮商中心的服務項目包括有諮商晤談、心理測驗、成長團體、就業與留學資訊、文字輔導等等。

諮商晤談是最主要的服務項目,有關自我瞭解、情感問題、學習困擾、生涯規畫 、溝通技巧等都是常見的求助問題,透過專業人員與當事人的互動,以尋求解決問題與提昇心理效能的專業服務,在諮商師的協助與引導下,逐次探討相關的個人資料與經驗,分析相關問題與成長障礙,以找出解決的方法與因應之道,進而開發個人潛能、提昇心理的效能。

譚天瑜老師目前任職於台北藝術大學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的諮商輔導工作,從大學畢業便一直致力於學生心理輔導的工作,最擅長於處理親子問題和情緒處理問題,她對學生通常是透過談話方式,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告訴他們可能解決的方法,協助他們思考。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絕對是錯的。」譚老師說,父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如果一個小孩得不到父母全面的照顧,他的成長過程就會有所偏差,例如溝通技巧,自我暸解等等,即使他能健康的成長,將來他對自己的小孩也不會全面的照顧,繼而又影響他的一生。

譚老師心疼地說著她處理過的一個案子,曾經有一個女學生,從小就被父親和哥哥長期性侵,造成了她日後對男生想法有所偏差,對自己沒自信,她說:「對於她的遭遇,我一直都很心疼,之後建議她離開她的家,並告訴她如何保護自己,幫助她重新建立自信心。」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樂生院民王其清 豐富人生

03051455560092
【記者洪昇緯/桃園報導】走進樂生療養院新院區七樓,最底的病房偶爾會傳來歌唱聲伴隨著電子琴聲。樂生院民王其清,靠著已經萎縮沒知覺的雙手,彈出一首首耳熟能詳的台語老歌。燒肉粽、淡水暮色、南都夜曲。一邊細數自己喜愛的歌曲,王其清今年已經七十七歲,模糊的雙眼翻著譜曲,努力的在鍵盤上找尋音符。

除了歌唱比賽的獎盃獎狀,王其清的桌面上滿是與他人的合照。他喜愛四處結緣,五湖四海的朋友,來者不拒。篤信佛教的他法號善淨,相信的是緣分、知足。「你看這邊的房間,你家有那麼好嗎?」王其清滿意的看著自己的房間,十足是一間高級小套房。電子琴、電視、收音機、冰箱、空調應有盡有,還有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的熱水。而令他最得意的就是扶輪社所捐贈的全自動沖洗馬桶,有自動沖洗功能、加熱坐墊。

「我們要知足,社會給我們那麼多,難道我們不該回饋社會嗎?那些古蹟保留的事情就留給專家學者吧。」王其清不願意去評論堅持留在舊院區的院民們,但是他對這一切都很滿足。「以前我看病都要去榮總,行動不便坐計程車都還得花上一千塊。」而王其清現在只需要到樓下迴龍醫院,便可以掛號、看病、拿藥。

樂生療養院的輔導員鄭淑美說,輔導員不是什麼工作「我們是院民的家屬。」王其清談到鄭淑美,直說這不誇張,院民們也從來不把輔導員們當外人。然而若這是以前對漢生病(俗稱痲瘋病)一無所知的年代,就不是如此了。「以前去藥局拿藥,藥劑師還不敢拿我們碰過的處方箋。輔導員進門還不敢摸紗門,都用腳踹的。」王其清說,那個時候樂生院民沒有所謂的尊嚴,但是現在他們活得很好。這或許要多虧媒體的曝光。

但這麼樂觀的王其清,也是接觸佛法之後才看開的。「癩病發病的時候神經痛,手痛得要死,我痛到要用嘴巴把手咬麻痺。」他說,樂生三天兩頭都有自殺事件,自己也一度想要死。但是認識佛法之後,他才有了活下去的意念。只唸過兩年書的王其清,全心向佛,體認到自己的生命活得精采才是最重要的。

「痛苦過一天也是過,快樂過一天也是過,那幹麻要痛苦過一天?」王其清的生活一刻都閒不下來,因為以前沒有唸太多書,所以還看華視的每日一字,慢慢學習。很難想像,雙手萎縮的人也能寫書法。「天下無難事嘛!」他笑著說。而王其清也愛到處亂跑,他最喜歡去故宮看展覽,「雖然藝術我不懂,但是看了感覺好,心就安。」而他也是體育的狂熱分子,年輕的時候愛看瓊斯盃、跟棒球賽。

王其清加入慈濟,常常認識很多慈幼的小朋友,他希望藉由自己的故事,從小讓大家體認生命。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肢體殘缺而看輕自己,反而活出了比一般人更為精采的人生。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光環舞集 找回舞蹈本能

E785a7e78987230【記者李金翰/台北市報導】透過簡單的節拍或音樂,光環舞集想讓民眾知道原本不會跳舞的人也能像專業舞者一樣自在的舞動身體。其實只需要一些引導,就會漸漸發現舞蹈就像呼吸一樣,自在而且簡單。

三月一日由光環舞集-觀音聽舞工作坊在台灣藝術教育館內的南海劇場所舉辦的一場別開生面的研習會,透過總監劉紹爐及其他的舞蹈工作人員,導引民眾從放鬆身體開始,到最後能自由自在的在舞台上伸展自己的軀體。

研習會一開始,劉紹爐先教參與的民眾恢復身體各個部位的彈性。劉紹爐認為舞蹈最重要而且基礎的就是身體的彈性,因此透過開頭一些簡單的放鬆關節的動作,讓參與者恢復柔軟度之後,接下來劉紹爐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呼吸練習。透過發聲以及節奏,配合一些簡單的動作,劉老師開始在練習中慢慢的起舞,加上旁邊工作人員在旁帶動,許多原本害羞的民眾也慢慢克服自己對肢體的障礙,跟著大家一起跳起舞來。

來參加這場工作坊的民眾多半是父母帶著子女前來,很多小朋友一開始都耐不住好玩的心態,在場邊開始自顧自的說話或奔跑,但是當進行到發聲練習的時候,台上很多小朋友開始投入在舞蹈之中。很多只是來觀賞的民眾也都跟著劉紹爐的教學,跟著發聲、跟著舞動。

像這樣的研習會,光環舞集已經前前後後進行了約十五年的時間。不需要收費也沒有太多的條件限制,只是簡單的學習如何跳舞。舞集總監劉紹爐相信「每個人其實從一出生就會舞蹈跟音樂」,只是因為現在繁雜的生活,人們開始忘記了該如何跟著律動並舞動自己的身體。而光環舞集秉持著「舞蹈就像呼吸」的這個精神,由內而外慢慢的將一開始會唱歌、會跳舞的本能慢慢的找回來。

向來以「氣、身、心合一」為舞團主旨的光環舞集,所講求的就是讓舞蹈回歸到最原始的姿態,所謂的氣、身、心合一。氣就是呼吸,身則是肢體,心則是意念,劉紹爐認為舞蹈其實不需要人為去界定該用怎樣的形式演出,而應該只是融合呼吸及意念,用身體去演譯當下所感受的事物。

走過二十四年的光環舞集,其實對於台灣舞蹈表演的現況並不感到失望,劉紹爐開創的這個工作坊,積極正面的讓民眾體認到舞蹈之美,也許成效並不會太高,但美好的事物總是不乏欣賞者,在二十多年的光陰裡光環舞集也吸收了不少的忠實觀眾,其中更不乏是將光環舞集介紹給更多人認識的民眾。劉紹爐就是期盼透過這樣的感染力,讓台灣人民能更加認同舞蹈藝術,進而改變台灣的藝術環境。

為尊嚴而走 原民求尊重主權

【記者陳裕文/台北市報導】由東部族群聯盟發起的「獵人行動─308為尊嚴而走 」活動,今天早上在自由廣場前開始步行,一直走至總統府遞交陳情書,為的是要求尊重原住民傳統領域主權,遊行串聯了全省各大小部落北上集結,而甫被強制拆遷的三鶯、溪洲部落都有代表到場參與活動,整個活動最後在台北車站前廣場以音樂會的方式順利結束。

針對發起活動的主因,原住民東部族群聯盟發言人陳政宗表示,台灣原住民面臨了許多主權被侵奪的問題,例如司馬庫斯櫸木事件寒溪部落自來水權、去年底的台東知本獵人事件,到最近的三鶯溪洲部落搬遷,都顯示了儘管原住民基本法已經通過,但在實務上當與國家法律有所衝突時,原住民的權益以及尊嚴卻往往不被尊重,因此唯有透過實際行動,將全省原住民的心,不論部落串聯在一起,爭取回原住民應有的權利,同時也要將憤忿不平的聲音,讓社會大眾聽見。

在原住民代表進入總統府遞交陳情書後,副總統也允諾未來將盡快召開原住民國是會議,而台東獵人學校創辦人撒可奴(Skinu)表示,進入總統府對談,只是原住民爭取權益的第一步,未來將朝成立各部落議會的方向走,希望能與執政政府真正達到國與國規格的溝通平台。


司馬庫斯櫸木事件

破報:當上帝的部落遇到國家──司馬庫斯櫸木事件

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當上帝的部落遇到國家 部落格


自來水權─寒溪部落

PeoPo:不再沉默的部落



台東知本獵人事件

卑南族入口網:控訴山警干擾部落祭儀活動

《獵人行動》為尊嚴而走!為尊嚴怒吼


溪洲、三鶯部落搬遷

溪洲部落自救會

三鶯部落後援會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世界展望會 資助人相見歡

Dscn3672 【記者薛景鴻/台北市報導】台灣世界展望會二月二十三日在台北校友會館舉辦資助人歡迎會,感謝資助人並分享資助心得,現場來自北部的二百四十多位資助人齊聚一堂,除了台灣世界展望會的使命及工作,也請了寒假遠赴泰國關懷的小記者分享採訪泰國美斯樂計畫區受助童的難忘心得。

這場歡迎會是為了讓資助人認識孩子們所在的國家,知道兒童的生活景況,世界展望會能為這些孩子們做些什麼,而資助人又如何成為兒童生命中重要的人,深深影響兒童個人、家庭以及落後社區的整體發展。會場也放映了偶像藝人王力宏出訪寮國體會當地的貧困。特別的是,其中有為數不少的家庭是父母以兒女名義資助、或為讓孩子分享助人的快樂和體會幸福,全家一起出席;其中一位家住桃園的資助人洪雅玲小姐,原本想跟全家五個人一起前來,因自己身體有極大不適需到醫院檢查,仍鼓勵先生帶孩子參加,她說:「因為最有興趣的是就讀小一的大兒子佩杉,當他聽到有孩子因為家裡貧窮無法上學的故事還流眼淚。」

六名人文關懷泰國美斯樂的小記者也在會場發表了他們的心得並播放影片,行程中小記者參訪當地由台灣資助的學校、社區,與當地學生以中文教學、才藝交流、教當地學生拍照等方式互動,並且分組前往受助家庭採訪、撰寫報導。小記者都準備了文具、書籍、玩具、糖果等禮物送給當地兒童當見面禮,以最親切的方式傳遞給美斯樂當地兒童。小記者黃子容說,出發前她不了解幫助別人的感覺,但經過這趟行程,她了解到幫助人真正的意義,並立定心志,將來也要成為展望會的一員,用更多的時間來關懷貧困者。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表示透過資助兒童計畫,幫助了包括台灣國內、亞洲、非洲、東歐、拉丁美洲等近十四萬名貧童獲得基本生存和教育發展的機會。台灣目前愛心資助人數已經接近十一萬名,為世界兒童創造了許多的台灣愛心奇蹟,也在資助人與受助兒童之間,寫下無數感人的故事。

杜明翰說透過資助計畫能關懷距離我們很遠的國家,在寮國行中,他看到一個孩子從牛糞中挖出五隻蟲當作午餐,但孩子仍對生命充滿熱愛,環境兩相比較,杜明翰勸告身在台灣實須感恩珍惜。資助計畫的意義不只在於彼此關係的連結,更是兩邊生命的成長,基本上計畫以社區為背景,在家庭、孩子、學校等一切作整體規劃的發展,做好完整需求評估後,資助會再提供鼓勵、資源及技術作為橋樑,展望會希望能改善當地的生活環境、提升技術的應用,讓當地能自給自足,並非一味接受資源的輸入。

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計畫,透過愛心資助人每個月七百元,已幫助全球十四萬多名貧困兒童擁有希望。目前全台已有超過十萬名愛心資助人響應,杜明翰呼籲各界愛心人士,只要對生活做出小小改變,就能讓世界有很大的不同。相關資訊請上http://www.wordvision.org.tw/查詢,立即加入資助兒童計畫。

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舊香居 重現古書新價值

Img_0007 【記者楊孟立/台北市報導】在藝文界中,有一種人,他們被人稱為「藏書家」,這些人的興趣是收藏書籍,但是他們收藏的目的卻是各異其趣。有的人收藏書籍是生意考量,低買高賣,從中賺取價差;有的人是為了做研究,收集史料;有的人則是單純的出自對書籍的喜愛。不論這些藏書家收集書籍的目的為何,在他們的心中都存在著一個共同聖地,那就是位於台北市龍泉街的「舊香居」。

舊香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當時的老闆吳輝康先生,除了經營舊書買賣之外,也兼營字畫以及藝術品的買賣。至於現在第二代的老闆—吳雅惠小姐,是吳輝康先生的女兒,由於從小就生長在這個名副其實的「書香世家」,再加上曾經負笈巴黎學習美術,因此在接下舊香居的生意之後,更增添了店裡書籍買賣的範圍。除了固有的文史哲學書籍之外,一些藝術類書籍,從傳統中國書畫到現代西洋美術,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一應俱全。

因為店裡的書籍是以絕版,市面上難以找到的「古書」為主,因此大型連鎖書店的衝擊,以及網路書店線上閱讀功能的興起,對於舊香居來說幾乎是毫無影響。吳雅惠說:「店裡的書以文史哲學藝術類為主,這類的書籍不同於時下流行的一些散文或小說,比較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此這些書是時間越久,價值越高。」

吳雅惠又說:「像是魯迅的《吶喊》初版,現在一本價值就高達六萬。而店裡更古早的一些明清時代書籍,價值更是難以估計。」

至於這些市面上難以找到,幾近絕版的古書,是去哪找到的呢?吳雅惠表示:「一些新出版或是限量出版的書,他們會判斷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再決定是否要購入。另外,店裡有很多客人是所謂的藏書客,他們除了來這買書之外,有時也會賣書給我們,這也是我們店裡書籍重要來源之一。」

除了提供買賣舊書籍的服務之外,舊香居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在店裡舉辦書展,讓所有愛書的人士,有一個可以互相討論、交流的平台,而這些來看書展的人,除了藏書客之外,其實也有很多文藝青年。

經營舊香居這麼多年,有沒有什麼令她印象深刻的事呢?吳雅惠提到,曾經有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女孩,在店裡看上了《源氏物語》譯本的第一版,但是那一套書要價一萬二,小女孩跟媽媽求了很久,最後還是回家跟妹妹借了錢才能買下來。吳雅惠說:「這個年紀的小孩,如果有一萬多塊,通常是會拿去買手機或是i—pod之類較為酷炫的東西,可是她卻拿來買書,真的是讓我滿感動的。」

隨著時間的演進,這些舊書籍的身價是越來越高,可是卻也越來越難收藏。但是,只要有這些愛書的人存在,這些古籍就有流傳下去的意義,而舊香居,就是為了這些文人雅士而存在的。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權自強 用部落格寫志工經驗

【記者范毓馨、陳燕貞、陳盈秀/台北市報導】權自強,期許自己是個公益旅行家,可以一邊作義工一邊環遊世界。遨遊天地任我行中的權自強,在該部落格的「權方位觀點」中配合時事議題有許多資訊提供,「發現權世界」中有許多國內外以及羅慧夫基金會及垂死之家擔任義工的活動體驗,「權方位服務」裡有許多活動連署號召,以凝聚網路的力量。另一個部落格「格強有耳」中,介紹了許多部落客的故事,也表示權自強對網路力量的重視與熱愛。

從大三開始,權自強有了他第一次到海外擔任義工的經驗,到柬埔寨服務,讓他對人生展開了新的視野。曾經五度到印度垂死之家服務,權自強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挑戰,面對貧病交迫的人,用最尊敬的心去服務,在從中感觸很多。

現任職於網路科技公司的權自強,大三那年,有了他第一次到海外擔任義工的經驗,到柬埔寨服務,讓他對人生展開了新的視野。他將海外義工經驗寫成文章,貼在自己的部落格上,也因為如此,專為唇顎裂病患治療的羅慧夫基金會找上了他。邀請他隨團遠赴柬埔寨為當地唇顎裂孩童義診。

權自強表示,羅慧夫基金會是第一次把這樣的概念用在公益方面,「部落客既然可以宣傳旅遊與商品,那也可以宣傳公益啊!」能夠以部落客的身分參與這樣的活動,權自強認為是個既難得又難忘的經驗。

再將這些經驗用相機、文字記錄下來,放在部落格中,利用網路的力量傳布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世界還是充滿了愛與關懷。

在這麼多次的公益旅行中,最令權自強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柬埔寨的小女孩,這個女孩曾經受基金會的幫忙,進行過唇顎裂手術,經過了七年的時間,中間有一兩年都沒有這女孩的消息。權自強與基金會的成員們,終於跋山涉水重新找到這個小女孩。當初那個顏面不完美的小女孩,如今變成開朗又快樂,「幾乎是看不出來她是唇顎裂的病患。」

權自強自詡為公益旅行家,邊做公益邊旅行,他認為做公益只是看有沒有心而已,時間、金錢都不是問題。「遨遊天地任我行」是權自強的部落格的名稱,也可以說是權自強的最佳寫照,他認為海外志工服務不一定要是具體實質的經濟援助,而是一種支持與關懷的力量,因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看到遠渡重洋的陌生人,有時候能給他們很大的鼓勵,權自強也一直秉持這種信念,到世界各國邊做公益邊完成旅行的夢想,就算忙能幫上大忙,心裡也不會也太多挫折感。

權自強鼓勵大家能夠親身體驗這種海外志工服務,因為看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笑容,心裡面能得到的滿足跟鼓勵是很難用筆墨來寫盡的,在權自強的部落格中,除了個人的旅遊經驗與心得分享之外,還有許多志工服務資訊可供連結,如「海外志工資訊交流站」、「Motherhouse垂死之家」與「無障礙旅遊日誌」等,供網友連結參考。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仙人掌後花園 仙人掌新天堂

Cimg5349_2 【記者林晏如/台北縣報導】位於中和的南山中學教室六樓頂樓,有著一座全校師生皆知的小小溫室花園,裡面種植了約四十多種各式各樣的仙人掌植物,是南山中學和中和社大師生們良好的自然生態教育教室。仙人掌後花園的負責人曾秀男表示,「這些仙人掌我已經照顧了四年多了,他們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樣!」

曾秀男說,四年前這裡原本就是一個提供教學和參觀用途的仙人掌生態教室,當時的物種僅約三十餘種,但後來由於負責照料仙人掌的老師退休,學校也未再安排人員負責,這些仙人掌差點要被拋棄,這個溫室也險些成為廢墟。某次偶然的際遇下,學校請曾秀男到溫室中替仙人掌澆水,種下了曾秀男和仙人掌的因緣。從此,他無怨無悔接管了這無人問候的生態教室,也和這裡的一草一木建立起深厚的情感。

曾秀男從年輕時就很喜歡照顧盆栽,家中頂樓也種滿了木本植物的盆栽,談到對栽種植物的喜愛,曾秀男興奮的神情溢於言表。曾秀男今年已六十四歲,他表示,來仙人掌後花園擔任志工完全是出於興趣,而仙人掌也在他四年來的細心照料下,從原有的三十種物種,增加至四十多種。他說,其餘的十多種物種都是他自掏腰包買來的,學校表示金額可報帳,他則表示,「報不報帳不重要,自己做的高興、對學生和社區居民也有益處,這樣就好。」

近年來,學校也開始和創世基金會合作,一年舉行三至四次的仙人掌義賣活動,小的盆栽價格約五十元,大的大約一百元不等,每年都吸引大批民眾前來撿好貨。仙人掌售出之金額也將全數捐給創世基金會救助植物人。因此每當義賣活動時間將至,也是曾秀男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但他開心的說,「看到自己細心照料的小孩被人認養時,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是別人無法體會的。」

曾秀男說,「種植仙人掌就像在養自己的小孩一樣,要用全部的細心和愛心仔細呵護,仙人掌才會長得又大又漂亮。」他表示,「很歡迎所有的民眾來到南山中學參觀他一手照料的仙人掌後花園,我也希望透過仙人掌的義賣活動,帶動更多民眾對植物人付出關心和行動,另一方面也可提倡盆栽種植,綠化我們的社區環境。」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淡水河邊社區 米食文化故鄉

Show_img 【記者吳曼寧/台北市報導】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國順里的淡水河邊社區,向來是城市建設的邊緣地帶,社區屋齡平均八十多年,都市更新緩慢,就連可供運動的公園也沒有。但是你知道嗎,一百多年前,這裡可是北台灣最大的米食製造生產中心,逢年過節必備的紅龜粿,發源地就是這裡呢!

國順里的地勢平坦,又臨近淡水河,灌溉方便,自古盛產稻米。自清朝以來,居民便利用此項優勢,發展各式的米製食品。當時,住在此地的柯太太,因為想做點特別的東西祭拜天公,便利用糯米,製作出全台灣第一個粿仔。

由於祭拜的成效不錯,鄰居便紛紛仿效,連外地人都前來批貨。久而久之,國順里逐漸形成米食中心,粿、粽、米苔目等產品豐富多元。在極盛時期,曾聚集上百家的米食生產製造批發商,連九份的芋圓都在此批貨。

如今,西式料理蔚為風潮,取代了傳統的米食,國順里的產業漸漸沒落,商店數目從百家變成十幾家。淡水河邊社區的居民為了保持傳統文化,讓大眾更了解米食製業的發展,以及發揚社區產業。自民國八十八年起,開始定期舉辦「米食文化節」。

由於台北市政府沒有給予補助,活動的經費相當匱乏,但社區居民仍然充滿熱忱,紛紛加入義工的行列。國順里里長陳穎慧說,社區居民無法籌募到很多的錢,但非常的熱心,只要一有活動「不用開會通知,義工自己都會來報到。」

米食文化節不僅有靜態的農具展覽,還有包粽子比賽、燒肉粽手語、趣味立蛋等活動,鄰近社區和社區大學也會出表演節目。居民還利用蔥和粽的諧音,設計出「蔥(聰)明門糕粽(高中)」的祈福活動,讓學童能在學業上有所精進。雖然米食文化節在媒體上的曝光率不高,但獲得社區居民很高的評價,每年都吸引近千人參與。

「實在的做,不一定要出名,開心就好。」陳穎慧表示,雖然辦活動要自掏腰包,但因為每次大家都玩的非常盡興,「每年經費不夠還是要辦。」未來,希望能建造粿粽示範工廠,讓大眾更清楚傳統產業的製造過程,繼續推動文化保存。

她表示,台北市政府也要盡快推動都市更新,才能讓老舊社區翻新。否則淡水河邊社區只能「有歷史,但沒有未來。」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軟陶教母 「陶」氣當家

1【記者洪士雅/台北縣報導】「我想專心做創意,一直做到眼睛閉起來才可能停止;能掉在自己的創作裡是幸福的,那是一種享受。」原是國中家政老師的鄭麗香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軟陶,並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軟陶的特殊玩法,軟陶豐富的變化讓擁有深厚捏塑基礎的她笑說,軟陶是所有曾接觸的土中,讓她沉迷最久的一個。

鄭麗香從小就喜歡手工藝,國高中都念專科,再保送文化大學家政系,畢業後即任職國中家政老師。大約十四年前,因為先生身體不好,還有孩子及房貸的問題,鄭麗香便想要多兼一份工作,但她只有手工藝這項專長,所以決定以手工藝創業,就在朋友介紹下,接觸由國外引進的軟陶土。

軟陶土本身就有顏色,所以作品不會因摩擦而掉色;它也不同於其他陶土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變硬,軟陶土不會變硬,所以不會浪費材料;它也只需要一般家用烤箱來烘烤,在攝氏一百三十度就會變硬。軟陶最大的特色在於拼湊「花條」,拼出多種款式的花樣,一樣作品需要很多花條拼湊成。

軟陶易於創業,小孩大人以及老人都適合來玩;也有台大醫生利用軟陶作心理治療。軟陶作品小至飾品,大至一幅畫或雕塑;「講土的話什麼價值都沒有,作品卻很有意義。」


鄭麗香喜歡看美的東西,任何展覽她都喜歡看,從中去引發創作的靈感。她最喜歡的作品是一個「苗女」人偶,因為她偏愛做人形,到大陸昆明教學也讓她喜歡上豐富的民族色彩;鄭麗香花了一個禮拜才完成苗女人偶,她先捏好人形的架構,就進烤箱烤一次,接著讓人偶長肉,再穿上衣服,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烘烤。作品眾多的她,對於剛完成的作品都很滿意,「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看膩,好像又不夠滿意」,又重新思考還要再做什麼,對自己的作品要求甚高。

今年五月鄭麗香受佛教團體邀請到日本教學,藉由軟陶與日本人做交流,她在日本看到許多私人美術館,雖然不大,卻很有格調,擁有各種不同風格,不禁感嘆雖然台灣文建會提倡手工藝,但卻沒人支持手工藝者精益求精,「我很多學生一到五要做作品,六日去外面擺攤,我覺得真的很辛苦」,尤其台灣作品模仿快,使得成品互相削價,造成很多人沒有適當的地點,就不敢發表作品。

鄭麗香希望台灣也有個美術館可以專門發表軟陶的作品,美術館內再設立一區,審核好的作品集中發表販售,「我覺得台灣現在看不到好作品,要多看,作品才能提升」;若由創作者自己販售作品,市場競爭將使作品以商業取向為主,會抹煞創作者的創意,有個集中固定的販售地點,可以讓手工藝者專心於創作。

位於新店市華中街的「卡蜜兒軟陶」工作室成立了十二年,鄭麗香除了教學也賣軟陶土,並研發了很多周邊的配件和工具,以低價賣給有需要的學生。鄭麗香秉持學校的教育理念,保有老師風範,「我絕對不隱藏技術,也不會藏私」,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想創業的人,曾經有日本及香港的學生遠道而來向她學習,「可以說台灣很多老師是從這邊出來的。」她曾到大陸昆明、馬來西亞和日本推廣軟陶,以及在文化及實踐的文化推廣中心教授軟陶。

軟陶在歐美盛行,鄭麗香在出版第二本書《軟陶創作之美/進階創作》時遇到瓶頸,便加入了美國的協會,參加每年一次的研習營,「在台灣的時候,大家都說鄭老師的作品很好、很棒,到了國外我才發現,我的作品還差人家一大截」;鄭麗香的書也風靡大陸,被訂為小學生的美術教材,甚至每年舉辦軟陶創作比賽。

反觀台灣,鄭麗香認為台灣沒有「好的舞台」讓創作者發表,舉辦展覽及成立美術館都是對台灣軟陶推展的期望,「我們需要一個固定的地點來展示作品,也讓國外可以看到我們台灣的軟陶作品。」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