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民族誌數位化 典藏台灣全紀錄

【記者李若筠/台北報導】「吼吼嗨呀耶吼嗨耶~」這是阿美族豐年祭神聖的祭歌,歌詞皆由吼嗨耶構成,不同於一般歌謠,吼嗨耶是沒有意義的虛詞,是和「神祕世界」溝通的方式。每年豐年祭,阿美族全體總動員,穿戴傳統服飾,反覆唱著祭歌跳著祭舞,就為慶祝豐收與感謝祖靈。
參加過阿美族的豐年祭嗎?現在可以不必到現場,也能夠身歷其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正在進行「台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計畫」,由研究員胡台麗主持,將一九八四年至今,長達二十餘年有關民族研究的影音資料數位化。

胡台麗於一九八四年開始做民族誌的田野影像資料採集,所採集的影音資料涵蓋了台灣各族群,包括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以及外省榮民等,做為各民族的影像記錄。研究助理余盈君表示,胡台麗老師是最早做影像紀錄的人類學家,其他人可能只有照片或文字敘述,但這是動態的影像畫面。

當初進行拍攝各民族的活動和祭典,是為了保存歷史文化,提供一些參考資料給做民族學研究,或是想知道原住民完整祭典的人,例如日益高漲的原住民意識而產生的復振運動,可以藉由影片回到二十多年前,清楚地了解當初祭典的儀式和流程,並還原其文化價值。

余盈君說,這些是記錄台灣族群相當重要的資料片,一般的紀錄片都經過剪輯,呈現的東西是作者想要的,但資料片完全是田野母帶,台灣族群任何各式各樣的互動、祭典和相關研究資料,都能夠從這些帶子裡面找到,「是相當珍貴的資料。」

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拍攝團隊也遇到許多困難。胡台麗表示,整個計畫集結許多研究學者,且長達二十年之久,的確增加執行的難度,且記錄每個民族時都有不一樣的狀況發生,例如魯凱族已經基督教化,神靈與基督教融合,使得重塑文化非常困難。又像賽夏族的矮靈祭,這是該族相當神聖的祭典,一不小心就會觸犯禁忌。

至於為何有「台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計畫」的產生?因為早期拍攝的VHS和V8帶容易受潮損壞,民族研究所決定將影帶全部數位化,一方面可以永久保存紀錄,另一方面讓做研究的人更方便,能夠在網路上蒐尋相關資料。

胡台麗表示,當初文字記錄剛出爐時相當熱門,因為結合這麼多民族的描述和分析,經過二十年的影像收集後,能夠將影音和文字組合,做為互相參照的形式,真的很開心,「像研究報告中有記錄原住民的舞譜和樂譜,現在就能參考影音裡的畫面,更深入了解他們的舞蹈和音樂。」

台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計畫」共有十個子計畫,為期六年,至今已經三年,第一年為籌備工作,在第二年開始數位化「台灣原住民族祭儀歌舞計畫」,共有327捲影音檔,包括各族最具代表性的祭儀歌舞與同時期採錄的其他影音資料帶,並於今年上半年完成,預計八月十八日於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召開發表記者會。

胡台麗表示,「台灣原住民族祭儀歌舞計畫」是第一個完成的計畫,也是應用性最廣的計畫,從幼稚園小朋友到研究員都能使用,「老師可以搭配我們的影片介紹原住民的文化,至於研究員可以使用我們發表的研究報告,內容都十分詳細。」

要在哪裡找到珍貴的影音畫面呢?胡台麗表示,「台灣原住民族祭儀歌舞計畫」是公開記憶的資料,但基於智慧創作的保護條例,有關原住民傳統的宗教儀式、歌舞等文化成果的表達,都必須由原住民為代表提出申請,以保護其文化,所以直接授權容易引起爭議,目前正與國科會合作,希望能夠取得版權說明書,提供大家在網路上欣賞,但禁止下載和拷貝。

關於未來的發展,民族所目前正在進行排灣族計劃,此計畫包含700捲的資料,相當龐大,希望在明年能夠完成。胡台麗說,排灣族計畫的資料有些屬於私人記憶和巫師傳授,並不會在網路上提供點播,使用者必須申請且簽下切結書才能夠使用。


延伸閱讀


社大下田去 自耕自食新樂活

IMG_3697-2
【記者葉芷娟/台北報導】每個禮拜二早上,北投社區大學「永續栽培-秀明自然農法」課程的學員,在泉源國小對面農田集合後,迅速換上雨鞋,戴上斗笠,拿著簡易農具,迫不及待走下農田,準備展開「戶外教學活動」。
在重視健康與養生的今天,有越來越多人選擇捲起袖子自己下田去,享受自耕自食的生活。然而生活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想要擁有一塊專屬自己的農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嚮往陶淵明的田野生活,也並非毫無機會。社區大學開設的農耕實作課程,即是提供想體驗農耕生活的都市人,一個簡單又低成本的入門方式。



催生這門戶外實作課的講師陳惠雯說,一開始在社大開課時,由於缺乏土地實種,學員只能在教室「想像」農耕狀況,曾經有一名學員,滿心歡喜地拿著自己在家種植的照片,請老師指導分辨茼蒿與雜草時,她赫然發現,學員竟將雜草錯當蔬菜在照顧。「因為沒有田,無法第一時間教導學員農務知識是很可惜的。」

於是,在老師與社大人員努力奔走下,終於租用到一塊可以讓學員親自體驗城市農夫樂趣的田地,也讓每一位學員都能擁有自己專屬的田地。

課堂上,擔任「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經理的陳惠雯,從播種、疏苗、移植、阡插到瓜架搭設技巧,一一指導學員們基礎農耕知識,個別驗收學員種植成果,也提供各式蔬果種子,讓學員耕種。

為了讓剛出土的作物能長得更好,陳惠雯會教導學員將較矮小的作物拔除,以避免分散掉養分。然而要這些學員親手摘除自己培育的小幼苗,則是一件「天人交戰的難事」也因此,當老師大手一拔的瞬間,「啊不要拔啊!」、「好可惜啊!」的惋惜聲更是此起彼落。

學員裡不論是每週固定請假的上班族、家庭主婦,或是自行開業的老闆,大家不約而同地撇開繁忙工作,一週一次,開心下田去。第一次種菜,擔任家庭主婦的邱小姐說,在上課的過程裡,學員們都會人手一只塑膠袋,邊耕種,邊採收,和樂地相互分享成果。每次上完課,晚餐便有自己栽種的新鮮蔬菜可以和家人分享,不僅吃得健康,更有滿滿的成就感。
IMG_3699-2
赤足鏟土之間,城市農夫找到了夢寐以求的樂趣,對於這波從德國、日本等國家帶來的城市農夫風潮,陳惠雯認為,城市農夫不只是單純浪漫的嚮往陶淵明生活而已,若從台灣糧食自給率只達百分三十三的觀點來看,靠進口的糧食政策,蘊藏著很大的危機。

她更進一步分析,去年全世界有十八個國家因糧食不足而引起暴動,都再再顯示糧食自給的重要性。
對於想投入農耕領域的都市人,陳惠雯建議,與其什麼都不懂就直接開始找地農耕,不如以社大農耕課程當第一步,重新學習鋤頭怎麼拿,菜怎麼種,草怎麼拔。或者,也可以直接找一個農莊,以「Homestay」(到當地居民家居住)、工作假期、擔任義工等方式,定點在一個地方,學習農業知識,到達一定程度後,再開始找地都還來得及。
陳惠雯所屬的「秀明自然農法協會」網站,規劃了一個「農地、資材交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一些農家把休耕的田地,沒在使用的農耕機具提供出來,方便有意承租的民眾資源交流。


延伸閱讀

北投社區大學「永續栽培-秀明自然農法」課程

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秀明自然農法協會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黑晝記》父與女的抗癌心路歷程

3
【記者巫奇優/台北報導】「這是我最後一次拍你走路,直到現在我才知道,有些事情已經是無可挽回。」畫面中的老人用緩慢的步伐走著,彷彿再多走一步就會跌倒。這是紀錄片《黑晝記》的第一幕,真摯的鏡頭配上感性的口白,導演許慧如透過一幕幕影像,紀錄著與父親的互動,也訴說著她對父親的思念。
《黑晝記》是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的導演許慧如,於二○○八完成的紀錄片,紀錄著父親罹癌後走向生命終點的歷程。二○○五年許慧如的父親被診斷罹患大腸癌,從小和父親相依為命的許慧如人生開始有了重大的轉變,她不知道能多為父親做些什麼,後來才發現攝影機是她唯一的工具,於是拍下此片希望能夠帶給其他同受癌症所苦的病友一點幫助。

為了照顧父親而東奔西走的許慧如,在二○○六年時發現自己也得了癌症。「我常在想為什麼生病的人是你不是我,想著能夠和你一起手牽手下地獄。也許就是這樣的詛咒,後來我也生病了。」許慧如表示,一開始她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氣。但在她患病幾個月之後,她意識到了生命的意義。「生命是在提醒你還有一點時間。」

許慧如在二○○六年開第一次刀後,被診斷出來卵巢水瘤是惡性的,但她並沒有選擇接受化療,「也許是經歷爸爸太多了,覺得那是一條不歸路。」後來她便開始做瑜伽。「剛開始的恐懼非常大,但只要一覺得害怕我就去做瑜伽。」她告訴罹患癌症的朋友,生病時一定要找到一個事情去做,不要閒在那裡,因為只要有空閒就會開始害怕。

有一次許慧如在拍攝父親開車時,父親對著鏡頭問怎麼還不結婚,她還任性的笑著回應「人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後來許慧如的父親因病去世,這也成了她心中最大的遺憾,因為她的父親一直很希望可以親眼看到她披婚紗。

許慧如曾覺得在她父親生前,沒能多為父親多做些什麼,甚至沒能達成父親的遺願,一直為此深深內疚。她說很多的照顧者,付出最多照顧的人其實是最自責的人,就是因為付出了許多的照顧所以又會想到自己所做不夠的。她也鼓勵照顧者不要執著甚至鑽牛角尖在這上面「放自己一馬!」
許慧如說其實在拍攝這部片時會有許多角色上的衝突。面對自己摯愛的父親,有時她在剪接時必須非常理性,有時也會一邊剪一邊哭。「就像是一個傷口,要被剖開,才能將之癒合。」她說現在她每看一次片還是會哭一次,但她漸漸發現父親像是透過攝影機跟她講話。她覺得父親還能透過這種方式跟她說話,把美好的記憶放在腦中,也漸漸會笑了。

許慧如就是憑著一種直覺去拍這部紀錄片,覺得能做這件事就去做,也像是她對病人們的一種承諾。後來這部片也在許多醫院巡迴放映,也得到許多回饋。許慧如說「雖然這是我和我父親的故事,但其實也是很多人跟他們父親的故事,很希望這部片能帶給大家一點力量。」


延伸閱讀

黑晝記記錄片官方網站

生命之旅黑晝記

HiNet新聞 許慧如黑晝記賺人熱淚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友善地球 從買「一籃菜」做起

P1040042.JPG
【記者黃莞皓/台北報導】走進位於羅斯福路小巷弄內的主婦聯盟取貨站,沒有超級市場精緻的裝潢,也沒有華麗的包裝,冰櫃裡的蔬菜水果,透明的包裝外簡簡單單貼著詳細的產品資訊。站務阿姨忙進忙出的進貨、補貨,臉上的笑容不因身體的勞動而減少,這裡,有一群人正在為了台灣的環境而努力著。

走進位於羅斯福路小巷弄內的主婦聯盟取貨站,沒有超級市場精緻的裝潢,也沒有華麗的包裝,冰櫃裡的蔬菜水果,透明的包裝外簡簡單單貼著詳細的產品資訊。站務阿姨忙進忙出的進貨、補貨,臉上的笑容不因身體的勞動而減少,這裡,有一群人正在為了台灣的環境而努力著。

「很多人都以為主婦聯盟是個一群媽媽一起團購蔬菜的團體,但是我們不只這樣。」主婦聯盟監事黃利利說,其實,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是個以「共同購買」的方式,來實踐支持本土、保護環境、關懷弱勢以及公平貿易理念的婦女團體。「主婦聯盟提供社員環保及無農藥的產品,而社員透過購買,這種利己的行為,無形之中支持弱勢小農、公平貿易以及友善地球的產品,這是利他的成果。 」

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分支,長期推廣環保的他們深覺台灣的環境已經不能再破壞下去了,所以成立了消費合作社,推廣不傷害環境、不使用農藥的蔬菜水果。當時台灣的這種觀念還不普遍,大家買菜都要買長得最漂亮的,其實那些都噴灑了很多農藥。主婦聯盟挨家挨戶的去說服農友,請他們種植農作物時不要噴灑農藥,並且保證,不管長出來的作物多醜,全數都由主婦聯盟收購。
一開始由於技術還不是很純熟,種出來的菜往往都被蟲蛀得厲害,「我們都笑稱那是『蕾絲菜』」黃利利笑著說,「不過為了friendly to the earth(友善地球)的理念,我們的社員還是會買回家吃。」

早期社員人數還不是很多的時候,主婦聯盟都規定社員一定要以「一籃菜」的單位來訂購,因為必須將從農友那裡收購來的作物分配完,所以每個人都要公平的每一種買一些,黃利利也說「這樣我們社員買回家煮的食材,營養才會均衡啊!」,於是,「一籃菜」就變成了主婦聯盟的精神流傳下來,一路走來,主婦聯盟的社員人數已超過五萬六千人,即便現在已不如此硬性規定了,「一籃菜」的故事,仍常常被提起。
現在很多國家都在提倡公平貿易,「其實共同購買幾乎等於公平貿易。」黃利利說,共同購買的理念和公平貿易是相同的,都會給予生產者合理的報酬和在不傷害環境的狀況下種植,只是共同購買支持的是本土產品,而公平貿易則是進口為多。

即便賣的就是符合規章的有機產品,但主婦聯盟從不標榜自己是「有機」。因為主婦聯盟的蔬果沒有政府規定的有機標章,黃利利解釋到,「做有機認證的費用很高,國內多數的農友都是獨立的小農,根本沒有能力去負荷。」,因為秉著關懷弱勢的精神,主婦聯盟都用自己的儀器和檢測制度去保障產品的安全。「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延伸閱讀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一個需要全民運動的社會企業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改變自己 重燃生命之光 

【記者周佑政/台中報導】「跟以前販毒的日子比起來,現在有時候一天賺不到一百元,但是我很快樂。」邁入不惑之年的柳昇維說,談起以前,曾因為販毒在監獄裡關了十一年,出獄後找工作也不順遂,直到接觸宗教與林正樑牧師,才開啟人生的新路。

柳昇維目前是台中市希望之光關懷中心一員,談起以前,由於生長在不健全的家庭裡,父親時常對自己打罵,與自己最親近的人是母親,但是在小學六年級時,母親在一次意外中被火車撞死。柳昇維說:「母親死時,我沿著鐵路撿拾她殘缺的屍塊。」

由於當時母親去世後,無法籌出喪葬費用,柳昇維開始認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也開始了他不法的賺錢歲月,柳昇維表示,國小國中開始就曾經因為偷竊進入少年感化院,但是進了感化院後,不但沒有學好,反而認識了更多壞朋友。出了感化院後,他開始與這些「朋友」一起為非作歹,甚至開始賣起毒品。
柳昇維表示,賣毒品賺錢很快,但是說也奇怪,冥冥中似乎有股力量在牽制著他;販毒不久後,柳昇維想買軍火,但是在第一次的軍火交易中,就被警察逮捕,連同販毒罪行,一共被判了二十四年,服刑十一年才出獄。

出獄後求職四處碰壁,柳昇維覺得這個社會對他很不公平,但也因為天生不願低頭的個性,他開始想辦法希望讓這個社會接納他,後來遇到林正樑牧師,透過宗教的力量,讓他重新認識自己;林正樑表示,希望藉由人與人的互動,讓昇維邊學習、邊調整心態,重心定義自我人格。

柳昇維說:「別人沒有這樣看我,我為何要這樣看自己。」以前總覺得這個世界對他不公平、所有的人都以異樣的眼光看他,但是現在柳昇維學會用正向的角度看世界。柳昇維前陣子曾經賣愛心水餃,除了以低廉的價格販售外,還會免費救濟弱勢團體,牧師林正樑說:「他以前看人是醜陋的,現在反而會試著給予,這就是一種轉化。」

柳昇為稱的師母(牧師林正梁太太),謝惠榆表示,現在柳昇維多了愛與關心,懂的除了自己以外,也幫助他人。
談起為向善的動力,除了宗教的力量外,柳昇維表示,從前看過一篇有關中國涼山「痲瘋村」報導,他發誓有一天一定要去涼山,為他們做些什麼,也由於這股動力,即使現在自己從事的直銷事業一天可能賺不到百元,但是他始終,盡力而為,希望有一天能夠靠著自己的力量幫助這些痲瘋病人。

問他會不會想回到以前賺大錢的生活,柳昇維嘴角揚起,淡淡的表示,有時候會回想以前的日子,畢竟以前賺的快、賺的多,現在常常需要講的口沫橫飛,才掙到一點小錢。「但是,我絕對不會回頭,因為我知道我現在做的事是正確的、並且很踏實。」柳昇維堅定的表示。

柳昇維表示,每個人需要的總是肯定,以前做壞事大家總是指著你的鼻子痛斥你,現在賣愛心水餃、從事自己有興趣的直銷行業,受到的都是肯定,自然就更應該往這個方向走。

對於像他一樣的更生人,或者是曾經迷失的朋友們,柳昇維給了這樣的建議,找一個動力、鼓勵自己去做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用愛與關心對待每一個人,很多時候不是社會不給我們機會,而是我們抹煞了這些機會;我們以前或許不好,但是現在努力去做,就能令人改觀,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

延伸閱讀

希望之光部落格

林正樑夫婦接受goodTV採訪                

生命力新聞:希望之光報導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拿起毛筆 一起字遊樂

_.bmp
【記者周佑政/台北報導】多數人都有寫過書法的經驗,特別是在小學時期的寫字課上,但是也自此就沒有重溫這屬於中國人「藝術」;「漫談醍醐 字遊樂」是一個專門討論書法趣味的部落格,藉由書法各種字體,寫一個相同的字,呈現出不同字體的美感。
「漫談醍醐 字遊樂」部落格成立於二○○七年六月,由兩位書法愛好者共同組成,分別是「瓕夏」與「閑意」,瓕夏表示,她與閑意相差二十歲,但又不會因為二十歲的差距,而產生代溝,加上對於閑意的一手好毛筆字十分驚訝,更想將這些精彩的毛筆字放在網路上給大眾欣賞。

談到當初「漫談醍醐 字遊樂」部落格取名的由來,她們表示,這部落格的名稱是由瓕夏想的,前四個字代表的是瓕夏,後三個字則是閑意,因為瓕夏曾從事美食方面探索的工作,閒暇又喜歡漫步訪查新鮮的好滋味,而閑意則是將毛筆字寫得像遊戲一樣的快樂寫意,因此取了這個有趣的名字。

「我們對於部落格所抱持的心態,是輕鬆中帶有教育與啟發意味」瓕夏說,談不上如何經營部落格,只是想將這屬於中國人的藝術,繼續傳承。但是部落格成立後也碰到一些困難,瓕夏表示,最大的困難是,閑意對網路幾乎陌生,所以必須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夥伴閑意接受,並且瞭解網誌架構的每一步驟。

瓕夏表示,「網友對於毛筆字也能有各種不同寫法感到很驚訝!」除了固有的毛筆字教學分享外,五月份起,我們加入了三行文,原本用橫寫的毛筆字加入一篇短文中,融入多種筆法,凸顯了三行文的趣味,更讓人發現原來毛筆字可以這樣玩。

部落客比比就表示,「這個部落格非常有趣」,部落客Lisa也表示,「部落格裡的毛筆字,字跡都很特別。

談到成立部落格後的收穫,瓕夏表示,部落格的成立,讓自己推動高齡人口參與網路的信心倍增;另外,對閑意而言,無論是家庭、生活,都有了極好的改變,他不再擔心自己跟不上潮流。
「不要只是看我們寫,拿起毛筆,一起來字遊樂吧!」瓕夏表示,廣大的部落客們,或是曾經來參觀過「漫談醍醐 字遊樂」部落格的網友們,希望大家能一起提筆,共同體會寫書法的奧妙與樂趣。


延伸閱讀

「漫談醍醐 字遊樂」部落格

台灣-中國書法學會 
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協會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安全至上 小紅帽演給你看

_.JPG
【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為什麼取名叫小紅帽,是因為『小紅帽』這個童話故事和小朋友比較貼近,而在童話故事裡,小紅帽和兒童安全是相關的。」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教育宣導組組長黃如凰笑著說。
小紅帽劇團成立於二○○一年,剛開始原本是和一些大學的戲劇社合作巡迴演出,只是合作兩年下來,有些學生畢業,有些學生退團,導致小紅帽劇團無法持續演出,只好中斷三年,直到二○○七年才以招募志工方式持續推動。黃如凰表示,以招募志工形式來延續劇團,可以有許多不同背景的人,劇團的推動也比較可行,不須受限於類似學生畢業等等的情形。

劇團固定在每年四、五月時的聘請業界老師教導,每年的老師都不同,六到八月排練,九到十二月在台北市各個國小巡迴演出,而除了導演是業界老師之外,其餘像是編劇、服裝等等都是團員合力完成,團員范世華笑稱:「校長兼撞鐘啦!所有人一起做,每個人在很短的時間內要速成。」

每齣戲的時間拿捏在三十分鐘左右,演出後還有有獎徵答,考驗小朋友是否真的有吸收,也因此,即時在演出時有意外,時間也能夠掌控得當。團長吳佳勳表示,有幾次正式演出時,有人發生忘詞的情形,「當時就跳著劇本演,大家都很慌張。」雖然演出時間足足少了十分鐘,但是卻可以在有獎徵答部分補足。

為了要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劇團也費盡心思設計,吳佳勳表示,有一次表演時,團員一開始在台上定格,跳神秘的舞,「剛開始小朋友很害怕,但是當我們之後放開耍寶跟他們互動時,小朋友反應就很熱烈,他們很喜歡這種反差。」

吳佳勳語氣誠懇:「藉由擔任劇團志工,透過別人可以得到快樂,就會交到朋友,就會成為一種習慣。」范世華笑著表示,劇團前年第一場在河堤國小演出,後來在交通博物館有大型活動,「結果我們才就定位,就有小朋友指著我們說:『我看過!等下會怎樣怎樣,他會怎樣怎樣……』」小朋友的反應熱烈比劇團的付出還要大,也會讓他們想要持續下去。

吳佳勳也表示,雖然「施比受更有福」是老生常談,但是他深深體會這層道理,因此對於在小紅帽的付出,他甘之如飴。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小紅帽劇團《瘋狂天堂廢棄場》首演

靖娟基金會 招募小紅帽志工

部落原音 關懷國境之南

555.bmp
【記者周佑政/屏東報導】「滿洲鄉是全國鄉鎮自殺率最高的地方,這邊的人真的很需要大家的關心。」屏東縣原住民全人關懷促進協會總幹事亙將說,滿洲鄉位於屏東縣恆春半島,雖然電影「海角七號」捧紅了恆春當地,但是更多人不知道的是,當地人生活、經濟狀況普遍不佳,因此希望更多人一起來關懷。

二○○八年二月成立的社團法人屏東縣原住民全人關懷促進協會,主要是為了幫助恆春半島婦女、學童,亙將表示,在當地經濟狀況普遍不佳的情況下,希望能為這些居民做點事情,為學童開設課後輔導班,的服務不侷限在原住民,整個恆春半島居民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

協會成立不久後就設立專屬部落格—「部落原音Do Re Me」,希望能藉由網路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有這個單位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讓更多人了解當地學童生活情形,進而能幫助他們。

亙將表示,部落格設立之初所面臨的問題,與多數的部落格一樣,很少人知道部落原音部落格,於是協會開始尋找網路上人氣高的部落格,並且與他們分享他們協會的理念,大多數的部落客都很認同他們的看法,全力的支持,也加入連結分享的行列,也因此逐漸的讓大家知道他們的存在。
協會每年都會招募大專生當旅行志工,期盼大專生在風光明媚的恆春半島旅行外,更能發揮所長服務當地學童,亙將說:「這個部分我們希望一直進行下去,特別是暑假將屆,希望有更多人來幫忙。」
部落格裡有篇文章提到,課輔班有個四年級的原住民小男孩,大夥兒都叫他做「小宇」。個性活潑、聰穎開朗,是課輔班的開心果。靜不下來的他,總能在教室裏製造出十足的歡笑感染力,有他的身影就有他帶出的歡樂。

不過,話多的他,常打斷過老師上課的過程,一副精力過剩、視書如刑,常惹得課輔老師惱怒的臉色,曾經好幾次被班主任約談。

就像課輔班裡多數的孩子一樣,小宇也有著不為人知的成長辛酸。在他幼稚園的年紀,小宇的媽媽因為爸爸酗酒又不好工作,加上喝了酒之後,對家裏若有些看不慣的事,就會對小宇的媽媽拳腳相向。日積月累,小宇的媽媽便下定了決心,選擇默默地離開這個家,一去就是七年,沒有說再見,沒有再聯絡,從此斷了音訊。

於是,小宇的父親決定離開恆春,交代了些事,便把小宇和妹妹托給了奶奶照顧,自個兒收拾了些簡單的衣物,便走向都市裏走去,試圖重新振作。

從此,小宇和妹妹失去了媽媽,也失去了半個父親。父親只有逢年過節能見面,帶著一推玩具衣服,然後兩三天又消失了,彷彿父親只是個過客,休息片刻後就離開了旅店,陪伴他們的只有年過半百的奶奶。
亙將表示,這類的故事很多,把他們放上部落格是希望大家了解,畢竟恆春當地的學童家庭環境普遍不是很優渥,但是孩子的學習需不能因此減少,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他們的行列,一起幫助這些學童成長,希望社會各界不論是財力或人力的幫助,甚至來看看我們的部落格,相信他們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延伸閱讀

部落原音Do Re Me部落格
社團法人屏東縣原住民全人關懷促進協會官網

網路號召力,關心零距離 -公益拍攝計畫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精障團體抗議政府不公

3
【記者李承穎/台北報導】台北市精障團體日前帶領數十位精障者和其家屬聚集在市政府前,抗議勞工局在遴選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諮詢管理會委員時黑箱作業,精障團體所推舉的人員雖然以最高票當選,但是勞工局方面還是選擇次高票的精神科醫師。
身心障礙者就業諮詢管理會是服務精障者的就業輔導員,與政府對話的唯一管道。而各個醫療單位和民間公益團體手中都握有選票能選舉委員,這次被推舉的台北市康復之家余郡蓉得了八票,卻依然輸給三票的精神科醫師,余郡蓉說,他是由基層所推舉出來的人員,代表的是民間與精障者站在第一線的就輔員,雖然以最高票當選,但勞工局依然置之不理,他不能接受這樣的安排,民主的精神蕩然無存。

余郡蓉說,就業輔導員對於精障者特別重要,精障者長期飽受社會上的歧視,精障者害怕接近人群,需要就輔員和雇主方面的溝通,才能改善相處的關係,進而有機會學習重返社會的能力,而精障者精神狀態的不穩定,就輔員也能靠專業的知識來輔導他,而一但政府有何政策影響精障者,勢必透過長期與精障者站在同一陣線的就輔員才能了解。

「今天勞工局黑箱作業,民間的精障團體與政府聯繫的唯一管道就此消失。」精神障礙者就業服務督導陳淑芳說,精障者的就業問題較為其他障別困難,需要多一點時間輔導,但是今天基層所推選的代表被拔除,一般服務精障者的就業輔導員,就無法立即的得知政府的政策,精障者不僅就業輔導的服務品質會下降,甚至,也無法為他們爭取權利。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副教授王增勇表示,解嚴二十年後的台灣,居然還會出現黑箱作業,讓他們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此委員會是身心障礙就業政策的重要討論平台,基層的工作者都被政府刻意排除在外,往後怎可能照顧到弱勢族群?

精障團體並在現場提交陳情書給勞工局。勞工局則表示,一切依法行政,雖然有經過選舉,但規定上還是以最後勞工局長的推選為依據,所以,才會有學者專家代表推薦的次高票的情形發生,但絕不會因而忽視掉精障者。
但精障團體對此回應感到不滿,認為依然沒有解釋為何選擇第二高票,余郡蓉說,未來不排除以公聽會的方式,向政府施壓,「希望政府真正了解基層人民的處境。」


延伸閱讀

王增勇部落格:誰在為精神障礙者發言?

「臺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諮詢管理會」官方網站介紹

精障者就業輔導概況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行者走入人間 推動生命環保

_.JPG
【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希望志工在觀察人與自然異同的同時,也反思自己的生存價值,人間行者的培育才不枉費。」人間文教基金會釋覺靖法師面容溫婉,態度和藹,一舉手一投足皆是從容不迫。
人間行者培訓課程在二○○八年八月開辦,目前辦到第三期,報名數則不斷增加,期數已經開辦到年底,志工參與志願和義務服務前,必須先接受人間行者的教育訓練課程,釋覺靖說:「主要以美學及自然教室戶外禪的作法,使參與者獲得過好每一天的觀念及作法。」

「『行者』以佛門的意涵來說,叫做實踐親近;因此,『人間行者』主要是將生命的品質實踐的生活在人間。」釋覺靖笑著表示,希望能夠透過爬山、打坐、冥想等課程,讓學員更容易覺察自己,並從而影響別人。

培訓課程是四天,內容是開放流動性的對話討論、創作繪畫、自然教室及活潑的團體活動,以此促進團體成員交流、及時時刻刻覺察當下的感受,分享個人經驗及想法;地點則不定,有時在宜蘭,有時在佛光山,有時則在三峽。
曾是學員,現在已是推手的高綺,現在固定協助釋覺靖共同培訓學員,「當推手跟學員很不一樣,當推手的時候要把事情都弄好,讓學員一來就能夠學習。」高綺表示,雖然辛苦,但是在當中也學習到如何紓緩自我情緒,磨練自己的毅力和耐力,高綺笑了笑:「活動完成比較重要,個人私事次之。」

現在同樣是推手的劉葦婷也表示,當初為什麼會想加入人間行者,除了課程吸引她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能服務人群,貢獻自己的力量給社會,「一個人在大千世界似乎很渺小,但其實我們隨時都有影響他人的魔力。要怎麼改變世界便先怎麼改變自己,成為良善的載體,光明的能量便能擴散出去。」

正因為人間行者藉由打坐、冥想等課程讓學員沉澱心靈,因此對於自我覺察更是清楚,明白自己服務的真諦,「我同意人間行者的作法,並為這樣的理念深受感動。」劉葦婷淡淡的笑著。


延伸閱讀

人間文教基金會

人間行者「曬書」有感

菩薩與義工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教公連線:教育應該公共化

Fix2
【記者何艾純/台北報導】在學運團體越來越少的現在,「教育公共化連線」可算是比較新的一員。公共教育化連線前召集人潘欣榮說,除了關心學費調漲議題外,與反高學費聯盟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所面對的是公眾及教育部,而後者則深入至校園,並且提出他們的訴求。
民國九十四年所成立的教育公共化連線,潘欣榮表示,其宗旨主要依循三大主張,其中包括:公共教育監督、自主管理和社會承擔。所謂公共教育的監督,是希望能達到讓社會公民參與者,進入校園來看學校如何經營,並且要求學校能將資源、資金透明化。

以目前來說,有很多的學校成立各自的董事會,沒有自主的管理,而學校經營者多由教育報所選出,潘欣榮說,當中雖有一半以上的成員為校外人士,但僅有少數為家長,因此在投票表決議案的時候,家長意見較難被採納。公共教育化連線的第二個主張,就是希望教育能達到自主管理的層面。所謂自主管理就是希望由老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決定學校資源方面的分配。

以目前來說,有很多的學校成立各自的董事會,沒有自主的管理,而學校經營者多由教育報所選出,潘欣榮說,當中雖有一半以上的成員為校外人士,但僅有少數為家長,因此在投票表決議案的時候,家長意見較難被採納。公共教育化連線的第二個主張,就是希望教育能達到自主管理的層面。所謂自主管理就是希望由老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決定學校資源方面的分配。
其實,教育公共化連線的前身為「解放高等教育聯盟」。成立的原因在於九十三年時,私立學校紛紛於學生放暑假時召開學務會議,使多數學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毅然決定調漲學費。很多學生只能在暑假接到學費單的時候,才發現漲學費,卻沒有一個可以發聲抗議的管道。之後,其他學校陸陸續續也發生同樣的事情,於是輔大、政大、東吳和台大等學生便結合起來發動抗議,而教育公共化連線就正式成立了。
輔大黑水溝副社長江奕翰可為教育公共化連線的成員之一。他說,對學生來講,教育是切身的問題。學生常面臨到想修的課沒開成,不然就是因為老師人數不足,班級人數額滿了,就不能修課的問題。其實,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其實是因為結構的問題。

江奕翰表示,教育其實應該是公有化的東西,學生想學,就應該要滿足需求的開班,而不能因為說沒錢、沒資源、沒老師就不開。在教育被私有化的過程之中,教育慢慢變成是一種商品,在「使用者付費」的狀況之下,為節省開銷,要如何重視教育的品質?對他來說,教育公共化才是真正解決教育問題的方法。然而黑水溝也有相同的想法,並且成為教育公共化連線的加盟團體,共同發起並支持這樣的組織。
對學運團體來說,潘欣榮表示,現在可以說是最壞同時也是最好的年代。說是最壞,那是因為活動號召,將較於從前,人數顯得少。但是,若是願意來參加活動的人,反而來的人都比以往更為熱血,更有抱負。「如果不在當下,那待何時?如果不由我們開始,那要等誰來帶領?」(If not now, but when? If not we, then who?)在經濟狀況不好的現在,學運活動份子感受得到危機,對於學運就會有更深刻的感觸。

延伸閱讀

教育公共化的基本概念與批判

高學費壓力的來源

窮人難靠大學翻身了

窮人翻身 靠教育公共化

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家長態度 決定亞斯孩子未來

_.JPG
【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很多(自閉症孩子)其實都被隱藏起來啦!查教育部資料就可以知道,到高中、大學那些人突然就不見了。」中華民國自閉總會理事長陳永明嘆口氣,無奈的說。

社工劉玫吟說:「亞斯的孩子未來要如何,有一部份還是要看家長的態度。」通常亞斯柏格症的孩子如果療效真的很不佳,劉玫吟還是會鼓勵家長讓孩子出來,只是建議將孩子轉到重症中心,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還是會傾向將孩子留在家裡,隱藏起來。

亞斯柏格症的孩子跟自閉症孩子不同的是,亞斯的孩子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現象,但是行為和自閉症相符,也因此,亞斯孩子症狀算是比較輕度的自閉症。

西元一九九八年,中華民國自閉總會成立星兒工作坊,主要是輔佐十五歲以上的自閉傾向孩童,使其和人群能夠合諧相處並且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課程時間是每個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半,內容是園藝、押花、紙藝、代工、清潔隊、生活態度、生活禮儀、社會互動技巧等訓練。
此外,星兒工作坊也在每個星期四和星期五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不定點舉辦義賣和不定期的義賣園遊會,讓學員販賣自己生產的產品,增加自閉症患者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並且也於每個月定期舉辦家長座談會,全面溝通了解自閉症患者的不同需求,目的都是為了使自閉症患者能夠儘早與社會接軌,而不是被隔離於社會之外。

原本中華自閉症總會還設有早療中心,由於愈來愈多家機構設立早療中心,因此總會在西元二○○八年十月時關閉,致力於星兒工作坊的治療。中華自閉症總會副秘書長潘怡伶表示,自閉症孩子的治療本來就應該分階段,早療主要是以零到六歲的孩子為主,治療的方式和星兒工作坊的方式也不相同,因此關閉後,可以更專心於星兒工作坊的治療
星兒工作坊的自閉症患者從國中到成人都有,只是重症為多,潘怡伶說:「真正成功的案例不能說沒有,大概有一成左右。」如果孩子療效不明顯,有些便會轉介到其他單位治療,有些則一直待在工作坊,最久的一待就是五、六年,而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會被家長隱藏起來。社工劉玫吟說:「我們遇過一個例子,就是他的能力其實很好,可是他的家人會覺得現在沒有適合他的工作,也不想花錢讓他在機構訓練,就乾脆讓他待在家裡,看的到就好了。」

不過,還是有部分的亞斯伯格症孩子會繼續唸書,劉玫吟說:「只要狀況比較好的孩子,家長還是會讓他們繼續唸書,像是我們有一個亞斯的個案,他就要繼續念大學。」或者有些家長自己的親戚自行做生意,就會直接讓自己的孩子去幫忙,因此,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去留,家長的態度還是最重要的因素。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
星兒工作坊
另類星兒──亞斯伯格症候群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精緻袖珍屋 打造未完成夢想

_
【記者黃莙雯/台北報導】本身是袖珍娃娃的愛好者洪翌芸,在五、六年前因為看了電視上的一個日本節目「電視冠軍」,片中播放許多製作袖珍娃娃屋的棝中好手他們的比賽製作過程
這使得洪翌芸深深受到吸引而促使她翻閱了許多介紹袖珍娃娃的書籍,自己摸索出心得。在這五、六年中也受到了許多肯定,她參加袖珍博物館的比賽,連續三年都有入選。

洪翌芸的工作室就在她家中,因為本身大學是念服裝設計的,所以對於一些布料的運用也比較熟悉。再加上他父親和哥哥都是室內設計畢業的,這因素使她一開始再摸索如何製作袖珍娃娃屋時有很好的詢問對象。
洪翌芸表示,其實台灣很多人對於「袖珍」這詞不是很了解,許多人會想說應該是和室內設計房屋模型類似。其實並不然,房屋模型大多是用一些特定的材料,做出很制式性的東西,都是依照人的需求去做的;但是袖珍娃娃屋真的就是照原本我們看見的物品,縮放好幾倍去製作出來的,本身的材質也都是用相同的去製作,例如木頭椅子,就是用木頭去做;棉被,也是用布裡面包著棉花去製作出來的。

令洪翌芸深深著迷的,是袖珍娃娃屋可以實現自己夢想家中擺設和自己家雛型的投射空間,「迷你屋是可以讓自己為所欲為的,可以做出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和想要過的生活」。洪翌芸的迷你屋中,許多迷你家具、衣服,幾乎都是經由她的巧手所製作出來的,她表示,她不想用成品來當家中的物件,她喜歡從無到有的製做出迷你屋中的一點一滴,「製作袖珍就是一種天馬行空的藝術,也因為它能完成人的夢想,所以才擁有無限魅力」。

袖珍屋其實內部學問很大,牽涉到的美勞範圍很廣,例如木頭椅子製作就要會木工雕刻,另外還有物件上漆、縫紉衣服、黏土製作、著色等都是需要用到的技巧。

_-1創造的靈感,洪翌芸大多從生活中發現,像有一次她到土地公廟拜拜,突然靈光一閃,想要做個袖珍土地公廟。洪翌芸表示,因這次想要創作的主題,從未看過有類似版型的,所以只能憑空想像。

一開始光是上網找背景「麒麟牆」就花了她不少的時間,因為要找到一樣的根本不可能,而且在製作過程中還遇到另一個瓶頸,用黏土要做出像陶瓷感覺的花瓶,因洪翌芸的手對於樹脂黏土會過敏,所以製作過程中便更困難,這土地公迷你屋就延宕了好幾天。
洪翌芸表示,直到有一天又回到了土地公廟拜拜,想請土地公公給個靈感,拜完拜後當她坐上工作桌,靈感就突然來了,之後製作過程就變的很順利。在作品完成後,還特地把它帶去廟裡給土地公看。

在製作袖珍屋的過程中,洪翌芸表示,家人常常給予她許多意見,做一件作品就好像是和家人一起完成的,這更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民眾林威宇和關詩穎表示,看她的作品就好像身入其境似的,像回到以前玩芭比的時候,令眼睛為之一亮。

延伸閱讀

櫻桃的袖珍娃娃屋
袖珍工作坊
袖珍博物館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戒毒癮君子 為自己也為孩子

【記者曾仲葳/台北報導】蕭(化名)戒毒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當初因為懷孕時仍然持續的吸食毒品,讓她的孩子在出生後沒幾天就夭折了。這件事對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也終於在這件事之後,讓她痛定思痛,決心戒毒。

今年才廿幾歲的蕭,外表看起來就和一般正值花樣年華的年輕女孩沒什麼兩樣,但是在幾年前,她因為認識了壞朋友,因而染上了毒癮。由於當時的年少輕狂,讓她在懷孕之後,仍然繼續使用毒品,一直到懷孕的第九個月。
「其實中間我斷斷續續的有想過要戒,但是又離不開那樣的環境,所以都一直失敗。」蕭說,當時身邊的朋友,很多都有在吸食,而她因為認識這些朋友,也讓她跟家人之間的關係變的很不好,所以才會一直戒毒都失敗。

蕭說,其實她當時也有想過,吸毒是不是會對孩子不好,但是因為懷孕對她來說,是個意外,讓她覺得不知所措,所以在當時心力交瘁的情況下,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再加上朋友在旁邊不斷的慫恿,才使她沒有辦法完全的戒掉。「現在怎麼想都很後悔!」

婦產科醫生林曜生表示,吸毒不僅傷害孕婦本身,對於胎兒的影響更大,甚至會造成一輩子的缺憾,所以如果女性發現自己懷孕之後,千萬不要碰觸毒品,「最好連藥物都要小心使用。」
根據一項台北馬偕醫院長達十五年的回溯性研究發現,孕婦平時若是有吸毒的習慣,毒品中的有害物質將會透過胎盤傳給寶寶,而且最後一次吸毒時間愈靠近生產期,對胎兒的影響越大。

而一九九○年至二○○四年間到馬偕生產的孕婦資料,共卅三名有吸毒習慣,她們所生下來的寶寶中,兩名死亡,八名沒出現症狀,而廿三名出現不等程度的臨床症狀,這些臨床症狀和成人毒癮者戒毒初期出現的「戒斷症候群」沒有兩樣。


延伸閱讀

戒斷症候群

Narconon新生活教育中心
台灣勒戒所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發放早餐券 弱勢學生不挨餓

_-1
【記者黃明正/高雄報導】「我決定每天都要吃早餐…」流行歌手盧廣仲的這首歌就在宣揚吃早餐這件事。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是人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俗話說「早餐吃的好,健康沒煩惱。」尤其對正在發育的國中小學生來說尤其重要,但是弱勢家庭的小孩子卻常常沒有辦法吃早餐,高雄縣臻愛天使兒少關懷協會便針對這些學生發放了早餐券,讓他們有足夠的精神好好上課。
協會社工柯雅純表示,特別是像在高雄縣偏遠地區的家庭,小孩通常每天只有廿五至三十五的早餐費,這樣對正在發育的學生來說是略顯不足的。此項計畫是由協會會長發起的,只要是由學校提報的弱勢家庭或持有低收入戶證明的家庭都可以報名參加,協會再由當中選出最需要幫助的家庭。通過審核的小朋友每天有三十五的配額可以吃早餐,再加上父母多提供的少許零錢就可以讓學生飽餐一頓。

現在國中一年級的陳建中表示,領有早餐券已經四個月了,平常都會拿早餐券去附近早餐店買最愛的蛋餅或土司,但是「常常第二節下課就餓了」,他表示,因為最近早餐漲價,可以買的早餐數量不如以前多。
陳建中除了自己已外,家中還有分別就讀小五以及小四的妹妹們,她們也同樣領有四個月的早餐券了。陳建中的父親陳聰賢表示,本來自己領有殘障手冊所以不至於需要協會的幫忙,但是今年年初縣政府卻撤銷了他的補助,理由是因為陳家門口外的道路屬於陳聰賢的財產,所以不符合低收入戶的標準,現在靠著菲律賓籍的太太以出口冷凍大豆維生。

_陳聰賢的太太戴麗絲一肩扛起養育一家五口的重擔,她也覺得很辛苦,但是自己也感染到了台灣人「一枝草,一點露」的踏實精神,怎樣辛苦都會咬牙撐下來。「我真的很希望可以當一個好媽媽」,戴麗絲邊說出這句話邊露出牙齒微笑。
由於臻愛兒少關懷協會的財源全部仰賴社會大眾的捐獻,所以早餐活動也無法一直持續下去,積極尋找願意捐贈的單位是活動可以繼續下去的關鍵。協會的常做的協助有進行青少年家庭關懷訪視以及培訓志工隊,並與當地企業或是工廠接洽希望可以讓青少年可以學習一技之長,並增加弱勢、單親或是外籍配偶家庭工作的機會。


延伸閱讀

臻愛兒少關懷協會

吃早餐好處多多 

早餐怎麼吃才健康?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杏林春暖 路竹會跨國義診

1
【記者杜宇雯/台北報導】台灣擁有的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制度是許多國家所嚮往的,然而即使在醫學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世界上仍有許多人缺乏醫療資源的照顧,甚至處於付不出醫療費用的窘境。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現今社會,仍有許多擁有理想、不辭勞苦的醫護人員,默默的為醫界奉獻。

台灣路竹會是由一群擁有人文關懷的醫療人員所組成,每年都會在台灣偏遠地區甚至遠赴第三世界國家進行義診。


萬芳醫院小兒科醫生楊耀舜,加入路竹會多年,他的足跡遍及多明尼加、海地、厄瓜多爾、宏都拉斯、巴拿馬、瓜地馬拉、印度及南非等地,擁有相當豐富的國外義診經歷。同為萬芳醫院小兒科醫生陳瑞欣則表示,她受到楊耀舜醫生的影響,從去年開始加入國外義診的行列到菲律賓及斯里蘭卡服務。

陳瑞欣表示,他們服務的地點多在較為貧窮落後的鄉鎮,診療處就在村落的廟宇或活動中心,有時他們的診療處就僅是一個臨時搭建的遮雨棚子。所有的醫療設備及藥品都由他們自行攜帶,另外他們也會請到當地的翻譯志工,協助解釋病情,成為醫生與病患的溝通橋樑。
菲律賓當地的醫院看診費用很高,許多菲律賓居民都無法負擔這些費用,因此當自己生病時,並不會立即就醫診斷,往往要延誤了就診時間,造成病情惡化。陳瑞欣表示,她在義診期間曾經碰到一個全身長滿黴菌的小朋友,「在台灣,你很難想像父母會讓一個孩子病情這麼嚴重才帶他來看就診,但是在那邊他們真的沒有錢去看醫生。」

「在國外義診,每天病人都會大排長龍等著看病。」陳瑞欣說,由於病人太多,醫生們從早上八點看到晚上八點,中間幾乎沒有休息,雖然希望能全部看完,但有些地方晚上不供電,因此有些人即使排了很久的隊伍也無法看診。
楊耀舜說,他在海地看診的時候,曾有病人暴動的情況發生,「那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外面下著大雨,很多在外面排隊的病人沒有遮雨的地方,大家都想要進來看病。」

台灣擁有完善、豐富的醫療資源,醫生在面對疾病做診斷時,可使用先進的儀器做詳細的檢查。陳瑞欣表示,在國外義診時,由於設備不夠,只能回歸到最原始的方法,以最簡單的觸診、聽診來判斷病情,無法做很詳細的檢查,有時後他們也會與同團的醫生討論,匯集大家的意見再做診治。

「在國外義診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作事後的追蹤。」陳瑞欣說,這是每個到國外義診的醫生都會遇到的問題,由於路竹會在每個定點只停留一天,因此除了突發性疾病的治療,他們幫病患診斷後,會告訴患者後續的照顧方法及衛生教育,再請患者到當地的醫院做追蹤。「有些疾病需要長期治療,並不是一次診治就能痊癒,因此有時候會很挫折,覺得自己所能提供的幫忙有限。」
楊耀舜則認為,雖然他們無法做後續的追蹤診斷,但是他們到當地義診,所幫助的都是沒有錢去醫院看病的人,而他們也盡了最大的能力去幫助當地的病患。

對許多國家而言,看病是一件非常盛重莊嚴的事。楊耀舜說,「不論是在中南美洲的國家或是在印度,當地居民去看醫生的時候,都會盛裝打扮,將自己最好的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甚至還會戴上帽子,好像要到教堂做禮拜一樣。」陳瑞欣則表示,他到斯里蘭卡義診時,當地小朋友也會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戴上耳環與項鍊。

陳瑞欣表示,在斯里蘭卡義診時,她發現雖然當地居民並不富裕,但是他們的性格很樂觀也很知足,並且很喜歡微笑,「他們很謙虛也很有禮貌,有時看完病後會合掌謝謝醫生,對醫生都非常尊重。」

「到國外義診,會看到不同的醫療環境,這時就會覺得自己蠻幸福的,可以在醫療資源齊全的地方診斷病人。」陳瑞欣說,在國外常面臨醫療資源的不足,他也從中學習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幫助病人,「在台灣,醫生會依賴很多的儀器檢驗,相較於國外貧乏的醫療資源,這些義診的經驗讓我收穫很多。」

「到國外服務是抱持著一種學習的心態,病人就是你的老師。」楊耀舜說,在台灣,醫生是等著病人來看你,但是他想要從醫院走出去,自己去尋找病人。「我們從教科書中學到的有限,在診斷時我也會碰到其它國家的病人,而義診的經驗讓我接觸到許多在台灣看不到的病例。」他希望藉由不斷的學習,讓自己有能力去面對不同的病患。

延伸閱讀

台灣路竹會

臺灣路竹醫療和平會

台灣路竹會電子報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大學生實習方案 各界爭論

【記者李承穎/導覽】教育部為了挽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在四月中決定實施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此政策一出立即引起各方的討論,認為會衝擊原本的就業市場,排擠中高年齡層的員工,而今年五一勞動節遊行,勞動團體更是要求停止這項策略。
教育部所提出的這項方案,主要理念是「協助及掌握畢業生就業情形」及「強化學校產學合作關係」,只要由學校推薦學生進入企業,政府會補助兩萬兩千元,教育部希望藉此能讓大專生即早投入職場,目前已經有七百多位大專畢業生使用這項方案。


但是青年95聯盟卻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此政策有假實習,真剝削的嫌疑。青年95聯盟的網站一文說,此政策不僅將衝擊畢業生的薪資水平、排擠中高齡就業者、退伍青年及外包、派遣工作者,更將使勞動法令上模糊地帶的「實習」正規化,使雇主在兼職、外包、派遣外,更多一項非正式就業的選項─「實習」,導致正式工作愈來愈稀有。

文中所強調的排擠中高齡就業,在勞動節中也成為遊行焦點。「只是美化失業數字。」勞動節遊行的總指揮毛振飛說,大專生的薪水由政府補助,企業自然不會要較為高薪的中高年齡員工,而大專生也成為廉價勞工,不僅裁員更嚴重,每年還要花上兆元,他們要求立即停止這項政策。

全國產業總工會也在網站上發表聲明,認為這是資源的浪費,並無助於改善失業問題。網站一文說,大學並不具有就業服務站的功能,而教育部這種作法對於每天要到各就業服務站苦等工作的失業勞工極不公平。因此,呼籲政府應成立跨部會專責小組來籌統各項振興經濟的資源,而不是讓各部會各自為政的胡亂砸錢,徒浪費寶貴的資源。
面對外界抗議的浪潮,教育部也提出回應。他們為避免企業收實習生而裁員的現象,會有一定的審查機制,成立跨部會審查小組,分別從「媒合審查階段」與「實習管考階段」二階段進行審查。教育部次長林聰明也對外表示,關於外界的疑慮,已經由小組在4月27、28日開跨部會會議,而5月1日和5月7日也會做兩次的跨部會的審查。

雖然勞動節當天,遊行民眾要求立即停止這項政策,但目前這項政策仍然持續實施,政府並沒有收回這項政策,而是採取慢慢修正的方式,不過,大專生實習方案目前還實施不到一個月,成果是否達到教育部所說的目標,還得靜觀其變。


延伸閱讀

青年九五聯盟:反青貧,爭未來! 抗議國家賤賣青年 

我的E政府: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實施要點

全國產業總工會:教育部應該懸崖勒馬

「源源」不絕的瘋狂音樂夢

1236
【記者吳品儀/台北報導】在台北市八德路巷弄之間,有家只收藏樂器,人事也非常精簡的博物館,從館長兼導覽兼工友,都是由老闆自己一手包辦,不僅如此,它更是少有的自費營運私人博物館-「魏錦源樂器博物館」。

「不以賺錢為第一目的,過屬於自己個性的生活,還要對社會、國家有益。」這是館長魏錦源從窮苦、拮据、到安定以後的人生目標。魏錦源是苦過來的,他生長在豐原的偏僻鄉下,小時候看著父親用風琴教學童唱歌,起初也只學會吹洞簫。然而,一九七一年高一時隨大哥到台北,在當時吃一碗五塊的陽春麵也捨不得加一個滷蛋的經濟條件下,魏錦源就不吃不喝,花了三個月的工讀薪水一千八百元來買下第一把古箏,而這一買,也開啟了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想不斷的把玩、蒐藏樂器的企圖心。


對於媒體報導曾封他為樂器大王、鋸琴怪傑,魏錦源說:「音樂天分是從小就有,不過值到生活安定以後,我才開始瘋狂的追逐自己的音樂夢。」從一九八○年起,他陸續在國內、外購買各種樂器,「現在已經有超過七百件的樂器,這些都是我二十幾年來的蒐藏成果」,他表示,會耗資數千萬精心規劃,就是為了要打造一個富饒的音樂地盤,目的就是創造出另類的台灣傳奇。

但是談起創館的過程,魏錦源說,起初退伍上台北就業,因為經濟壓力,拋開了所有音樂興趣,白手起家獨自創立公司從事飲水機、濾水器業,「此公司至今都還在營運,而我蒐藏樂器的主要金錢來源也是依靠這裡」。魏錦源說:「當時不敢多想要去蒐集樂器,直到一九八三年生活安定後,才開始蒐藏、學習各種樂器及音響。」但是在二○○一年納莉颱風帶來了水災,讓當時正在起步的博物館半毀,蒐藏物也慘不忍睹,不過魏錦源表示,「雖然很難過,但是當下也只有堅定意志繼續展開重建工作,才能繼續讓台灣看見音樂的奇蹟。」而後才在二○○三年重整後正式對外開放,盼望能為藝術推廣,略盡棉薄之力。
而在館內僅有五十五坪的限空間裡,魏錦源也盡量作出有效的空間配置,包括西方樂器區東方樂器區典藏樂器區,及各類打擊樂器、吹管樂器、彈撥樂器、拉絃樂器等讓同樣的樂器在不同國家和各時期也有不同風貌的展現,像印度座式風琴、南非拇指琴、阿根廷探戈手風琴等,都代表著各國特有民族特色與時代背景。除此之外,也有魏錦源自製的奇形怪狀樂器,像是利用牛角、竹筒、壓克力、不鏽鋼杯、鴕鳥蛋及木材等素材,自製二胡、三弦與月琴,讓參觀者認識作樂器也可以自己來外,現場也可以請他示範多種樂器演奏或聆賞頂級的視聽音響。

_就讀台南科技大學的遊客邱煒婷說:「此次會專程上來這裡參觀,就是想看魏錦源親自表演台灣唯一的鋸琴演奏,而看過後真的覺得很讚。」此外,一樣熱愛音樂的音樂創作者、吉他蒐藏者李伯恩則表示,「來到這裡可以不用出國,就看到很多很精湛的樂器,讓人每種都想了解,每種都想去感受。」他也說,看到魏錦源對樂器的熱忱,也讓自己更喜愛音樂。
現在,魏錦源不只擁有自己的樂器博物館;還擅長演奏長笛、洞簫、薩克斯風、彈奏吉他、鋼琴、古箏、曼陀林、手風琴等多種樂器;最讓人敬佩的是,他還自學鑽研鋸琴,從不懂到成為專家,把鋸子改製成鋸琴,推廣鋸琴。

另外,他從幾年前就已經積極推廣「街頭藝人」這種表演模式,他說:「國外比較有街人藝人的文化,大家看到都不足為奇,喜歡的話再自由樂捐,給個表演費。不過反觀國內,刻板印象還是覺得弱勢族群才會在街頭表演,觀念不太一樣。」魏錦源表示,平常空閒時會在台灣各地熱鬧的商圈,像淡水、信義商圈、台北地下街等,看各式街頭藝人的表演,也給他們金錢跟精神上支持及鼓勵。「街頭藝人讓繁忙的街道增添許多的藝術氣息」,他表示,支持這些街頭藝人,也就是為台灣文化藝術的多元性盡一份心力。


延伸閱讀

魏錦源樂器博物館

中華民國博物館協會

魏錦源音樂夢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鐵牛上的青春

IMG_1498.JPG
【記者劉瑋婷/雲林報導】農村中的女性經常扮演著家庭主婦與農事分工的雙重角色,這樣的角色讓女性在土地與家庭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面對著公婆、孩子、娘家父母以及耕作勞動,台灣農村的女性卻可以將每個角色都扮演得恰如其分,維持整個家庭與農村的正常運作,但在三十到四十歲這一輩的年輕女性,卻少有這樣的「能力」。
今年三十七歲的吳秋滿,二十一歲結婚之後,原先在台北從事美髮業的她,因為婚姻的關係,回到農村,幫著丈夫打理家裡,照顧罹癌的婆婆、婆家年邁的祖父、患失智的祖母,還有三名子女以及娘家的父母要照顧,除此之外,在大女兒滿三個月之後,她跟著丈夫開始學開曳引機(俗稱鐵牛),開始從家庭走出,成為農村中的「職場女性」。

「真的很難看到像阿敏仔(吳秋滿小名)這樣年輕的女孩子有辦法撐起一個大家庭的運作,這麼年輕卻什麼都肯學、肯作。」劉太太這麼談論著她,劉太太家中的田地耕耘,都是找吳秋滿的先生,十多年下來,跟吳秋滿一家有著深厚的情感,並將吳秋滿視為自己的妹妹。

「一開始我邊開鐵牛邊哭啊,因為我的個子比較小,一般開鐵牛的男人可以一腳就橫跨兩邊踩離合器跟油門,但我沒辦法啊,轉彎都會比別人慢!」吳秋滿談到剛開始學開鐵牛的情形,她笑著說,因為曳引機的維修費用極高,剛開始學時,常常因為對器械不熟悉造成故障,一項零件動輒上萬,「我起碼花了五六十萬的『學費』」在學啊!」

「我也曾經想過放棄,也想跟丈夫說,我不要學了,但你看到家裡的家業就是這些,還有孩子要照顧,這麼多事情等著我作,環境造成啦,不會也得會啊!」吳秋滿談到自己萌生退意時的心態,情緒是一時的,但她知道自己必須要更努力去調適、去學習。
IMG_1489.JPG
夫家的曳引機耕作面積一季大約有四百甲,一年兩季,農忙時也是他們工作量的巔峰,「我曾經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二點都在曳引機上,趕著工作時,三更半夜到公墓附近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問吳秋滿害怕嗎?她說不可能一開始就可以這麼勇敢,但「環境造就」的情況下,她覺得自己是「愈挫愈勇」,從二十三歲到現在,她從一個生手到完全可以獨立操作曳引機,對她而言,所有社會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環境驅使的情況下,都可能實現。

婆婆在七年前因病去世,在這之前,吳秋滿除了曳引機的工作之外,還將心力放在家庭上,家中也還有三四甲的耕地,忙到焦頭爛額時,「我常常邊犁田邊哭啊!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笨」,但情緒一過,她依然按部就班的做好每一件事情,青春歲月在鐵牛的馬達聲中度過,讓家庭與工作都能正常運作。


延伸閱讀
農業機械圖冊

嘉縣7農村女性 獲選新女性達人

講述農村女性的故事───央視傾情奉獻三 八節特別節目《我們的田野》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紀工報 談論紀錄片的大小事

【記者李怡融/台北報導】透過影像,訴說社會每個角落裡那些真實、動人的故事,正是紀錄片的魅力所在;然而,拍攝這些紀錄片的導演,都是怎麼透過影像去思考他們所紀錄的真實社會呢?為了讓愛好紀錄片的人能找到解答,紀錄片職業工會開辦了一份專屬於紀錄片的刊物《紀工報》,讓讀者不僅是透過影像、也藉由文字來認識紀錄片這個特別的影像文化。

《紀工報》是台灣少數對紀錄片有較專業評論的電子報,紀職工會的常務理事蔡崇隆說,最近有越來越多人投入紀錄片這個領域工作,無論是創作或是影展都漸漸蓬勃起來,只是在此趨勢下,學術上對於紀錄片的討論卻很貧乏,例如創作論述或是學術討論的書籍,雖然這與紀錄片沒有太大的關聯,但創作者需要別人的意見來支持創作,「創作與論述同等重要」。

於二○○七年底創刊的《紀工報》除了有紀錄片評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提供紀錄片工作者一個互相交流的地方,分享彼此的創作心得;本身也是紀錄片工作者的蔡崇隆說,《紀工報》訪談了許多紀錄片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其用意不只是將工作者的感想放上來,也希望能夠藉機刺激創作和靈感。

另外,關於紀錄片工作者勞動權益的專欄,是《紀工報》較特別的部分,任教於政大新聞系的劉昌德是《紀工報》的專欄寫手,他多半從學院的角度關心紀錄片工作者的勞動條件,他表示,由於紀錄片不是大眾化的影像類別,不僅放映的通路少、收入相對減低,對於紀錄片工作者來說是惡性循環,他希望藉由在《紀工報》提出這些問題之後,讓大家團結起來而找到解決的辦法。
兩個月才出刊一次的《紀工報》,每一期的字數幾乎都高達七、八萬字,只不過內容豐富的《紀工報》,在編輯上的人力資源卻是很缺乏。蔡崇隆說,由於台灣紀錄片環境比較不好,因此他們幾個愛好紀錄片的人就成立工會以保障紀錄片工作者的權利,後來又發行《紀工報》,實際上,他們都沒有太多經驗,大家都是邊做、邊想、邊學,時間久了就能找到一個固定模式,也就比較上手了。

《紀工報》不僅提供國內的、也盡可能地提供國外的紀錄片資訊,蔡崇隆說,紀職工會沒有固定的資金來源,因此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無法派記者去國外參加影展,但是,他們會想辦法向那些有機會到國外參加影展的人邀稿,寫下影展的情形;另外,《紀工報》也沒有資金做行銷,多半都是靠大家口耳相傳,「這個不是很主流的東西,刻意宣傳也很奇怪」,有興趣的人就會來看。

目前,《紀工報》只有二至三個編輯者,由於大家各自都還有另外的工作,因此都是利用網路來討論每一期的主題,蔡崇隆說,會兩個月才出刊一次,是因為人力不夠、所以稿件不夠,但是大家都還是花很多時間不斷地採訪,因此資料很多、也要花時間整理,若是必須延後出刊,主編會提前告知讀者。

延伸閱讀

《紀工報》 

台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線上收聽教育電台採訪《紀工報》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設計 要有被否定的勇氣

_
【記者梁家寧/採訪報導】戴著墨鏡,穿著白色襯衫、牛仔褲,阿瑪雅(Amaya)一派輕鬆的出現在咖啡店,剛晨泳完的短髮還有些水珠,他微笑的點點頭,在笑容後面的,是用二十年心力堆砌而成的總設計師職位。
當阿瑪雅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常常思考要怎麼做,才可以讓自己家中更美輪美奐,一直到高中時都還延續著這樣的想法。阿瑪雅就讀大學時半工半讀,也由於工作過於繁忙,最後無法順利完成學業。但是阿瑪雅在工作表現上卻有一番成就。


現在的阿瑪雅是品果創意公司的總設計師,他和他的設計團隊主要以設計3C產品為主,這些外銷歐美的創意產品,讓他們在國內外小有名氣。「每到畢業季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學生出來接case,但是那設計出來的感覺是差很多的。」

「設計的功力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一定會有無法避免的低潮,每一個關卡也都會困難的令人想放棄。」阿瑪雅說,他曾被自己的老師將設計圖丟在地上,說他一點進步都沒有,設計的「土味」很重,讓他難過的從中山北路走回位於天母的工作室。

「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力,耐得住被人挑戰、被人不斷的否定。」阿瑪雅說,設計是很主觀的,主管、客戶不喜歡你的作品,你就得重做,如果沒有耐力,很容易會想要放棄。
一○一大樓與誠品書局是阿瑪雅尋找靈感的地方,阿瑪雅說,這些地方都可以看見國外現在設計的方向與趨勢,畢竟設計這個行業,需要很高的時尚敏感度。而為什麼要參考國外呢?阿瑪雅說,「像丹麥那樣的國家,四、五百年沒有經過戰亂,他們的每一棟建築都是歷史與文化。」

回頭看看台灣的文化產業,阿瑪雅認為,政府挹注的能量還不夠,「像現在展出的泰國時尚工藝展,就可以看出泰國政府積極培養的程度。」對此,原民局陳小姐表示,政府對於原住民藝術家都有在積極培養,如之前的駐村藝術家推展計畫,就長達整整一年的時間。

阿瑪雅也表示,除了政府應該要多給予文化產業關注之外,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就在於台灣的市場。「我們產品之所以主要外銷歐美,也是因為台灣沒有市場。」由於台灣早期為代工廠,習慣了一個產品一個訂價的方式,對於設計品的高價位或是浮動價位,很難以接受。
參觀泰國時尚工藝展的劉小姐也表示,她只會把這些當作是「藝術品」,不會買來當作生活上的實用品,「一樣功能的物品,我當然選便宜的那一個。」阿瑪雅說,要讓台灣的民眾完全接受這樣的文化概念,也許還要再過個幾十年,等到台灣有這樣的市場,就可以讓台灣人看見他所創造出的美。


延伸閱讀
泰國時尚工藝展

台北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

台東公東高工室內空間設計科

醫生懸壺濟世 義診不分國界

4
【記者杜宇雯/台北報導】台灣路竹會是由一群擁有人文關懷的醫療人員所組成,每年都會在台灣偏遠地區甚至遠赴第三世界國家進行義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生朱家慧以及台北醫學大學研究生兼北醫牙醫師的劉宗豪在今年年初,隨著路竹會一同到位於西非的肯亞做義診服務。

劉宗豪除了參與台灣的義診服務外,也曾有多次到國外義診的經歷。朱家慧則表示,這是她第一次的海外義診,為了這次的義診活動,她在出發前兩個星期,就和同學一同加強熱帶醫學領域的相關知識,並與教授研究討論愛滋病與寄生蟲相關的疾病。由於她目前仍為學生,因此無法實際幫病患診療,因此她的工作主要為包藥、看玻片以及疾病檢驗相關事宜。

肯亞的愛滋病患者大約四成(有些區域達六成),而虐疾的患者近有九成,因此醫生在接觸病患時都非常小心。朱家慧說,對當地居民來說,瘧疾十分普遍,許多人的肝臟都有瘧原寄生,不易根治,在抽血檢驗時,發現病患多為瘧疾多次復發的患者。
劉宗豪表示,當地居民都不認為瘧疾與愛滋病是很嚴重的疾病,甚至在診療時被醫生問到是否有患疾病時,他們都回答自己沒有生病;但是當醫生問到是否有服用藥物時,卻回答自己有在服用愛滋病的藥物。

醫生在義診的過程中,大部分僅能做到症狀的治療,若有嚴重的疾病,還是得讓病患到當地的醫院治療。劉宗豪說,在國外由於每天義診的地點不同,而一個聚落的醫療團服務間隔可能會到三年;但在台灣,醫療資源較為充足,即使在偏遠地區,每隔一到兩個月就會有醫療團進駐服務,較能做追蹤診斷。

相較於一般的內科與小兒科診斷,牙科能做的事相對而言比較多。劉宗豪笑著說,「若有蛀牙或牙齒疼痛的症狀我們就直接進行拔牙,在那邊我每天都拔很多牙,但是唯一比較恐怖的是,那邊的愛滋病患者很多,上麻藥等工作其危險性都很高。」另外他也提到,幫患者洗牙時牙醫師必須戴上面罩或口罩,以防止飛濺的唾沫及血水。

劉宗豪有多次海外義診的經歷,他表示,每個區域的人種,其牙齒的形狀也不同。例如非洲人的顎骨比較大,牙根也較粗較長,非常難拔;但是中南美洲人的牙齒則屬於細長型,只要用一點技巧就能輕易的拔起。「在臺灣,只要花五到十分鐘就能將一顆牙齒鬆動拔起,在那邊拔一顆牙有時候要弄到半個小時,而且很容易斷裂。拔完他們的牙後再回來台灣,真的好拔很多。」
每一次出國義診,他們都必須自行攜帶診療器材以及藥物,並且將器械壓縮到最精簡的量,重量往往都到航空公司的最上限,劉宗豪說,提著大量的醫療器材及藥物,在過海關檢驗時常會被刁難,造成很多困擾。
在肯亞的小村子晚上不提供電力,加上病患人數眾多,他們必須做好人數控管。朱家慧表示,「有一次時間沒有控制好,天一黑,什麼東西都看不到,大家用頭燈和手電筒照明包藥,看的很不清楚。」劉宗豪說,由於病患太多,每天都看不完,他們只好將鐵門關上,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會圍在外面,搖著鐵門,希望能夠進去看病。

「在那裡,只要給一點小東西他們就會很快樂。」朱家慧說,在義診的地方,常常會圍繞著很多小朋友,他們會把空的藥罐或是維他命送給他們,那些小朋友就會非常開心,「只要付出一點小東西,你所得到的回饋卻很大」。劉宗豪說,有一個老太太知道他們要來義診,從半夜就開始趕路,走了八小時,排隊等了兩個多小時,但是她看完診、拿到藥後非常開心。
劉宗豪表示,其實路竹會的義診並不是只有醫護相關背景的人才能去,學生、社會人士都可參與,「從十七、八歲的學生到六、七十歲的阿嬤都可以去,只要去了都會有事做。」朱家慧則認為,在去之前不要想太多,也不需要想說自己要做什麼偉大的事,「去了能付出什麼就付出什麼,把自己準備好就好了。
對劉宗豪來說,到國外義診,讓他真正接觸到不同國家最真實的面貌,並且深入了解當地的生活環境,這些經驗對他心靈的感受和衝擊非常大。他也表示,每次義診所遇到的人事物也都不相同,他也能藉此聽到不同人的意見與想法,未來他仍會繼續參與國際義診的活動。

朱家慧表示,到國外義診,大家的想法都不同,所想要得到的東西也不同,她表示,「我們的角色就好像是從不同國家來的朋友來看看他們,給他們我們能力所及的東西,他們就會很快樂,他們也會覺得自己有被關心到。」到第三世界國家服務是她從小的夢想,經過這次的義診,未來她希望能夠做長時間的志工,提供當地更多的幫助。


延伸閱讀

台灣路竹會

臺灣路竹醫療和平會
台灣路竹會電子報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李寶蓮 「寶」貝「憐」惜土地

IMG_1087.JPG
【記者劉瑋婷/台北報導】梨山上的寶蓮園販賣的是友善耕種的農產品,包括水梨、甜柿等水果,主人李寶蓮在二○○九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中提到「友善耕作小農聯盟是希望拉回人與土地的關係,這是小農生存的契機。」對環境友善、對小農友善、對消費者友善,這是李寶蓮想給土地、給小農、給消費者的。

李寶蓮,大家都叫她阿寶,中文系畢業的她,曾在雜誌社工作、擔任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解說員,阿寶看著高海拔地區人類在土地上的破壞,看著人類與大自然的衝突,二○○○年時,決定到梨山向農民租地,希望能用善待土地的方式耕作,不為土地帶來負擔,阿寶自己想辦法搭設竹屋,不諳農事的她從頭開始學起,並開始讓自己的理念行動化、具體化,阿寶透過保留土地上原有的果樹,在其中種下樹木,等待樹木長成後,逐漸減少果樹的面積,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守護土地,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一生中要有一段日子流汗低頭向土地索食,生命的過程才算完整」阿寶在記錄梨山生活的《女農討山誌》書中這麼說著,問她在務農之後這句話是否實現了,阿寶說「活著的一天都是不完整的,因為你完成了這一階段,還有下一階段要去完成」。

今年開始,阿寶從梨山搬到宜蘭,她說,搬到宜蘭是為了媽媽,過去住在山上時,每次探望母親都顯得匆忙,自己的身心都無法安住,下山後,她開始與當地的其他小農談論起「友善耕作小農聯盟」成立的可行性,「我們很小,但我們用心對待每件事」阿寶在介紹時這麼說著,談到是否會擔心面對的產銷問題時,阿寶認為「有多少能力就作多少事,這些事情都是我會面對的事情」她希望可以先從與當地學校作為起點,提供農產品給學校,讓「吃當季,吃在地」的精神落實,同時也已嘗試跟宜蘭當地的餐廳合作,推出「友善一日餐」減少運送途徑,也可以拉近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
阿寶所認定的友善耕作是重視耕作過程對土地的友善,同時肯定農民付出的勞動價值,愛惜土地也守護著環境,「因為有機不一定對環境友善」阿寶在農村願景會議時曾和與會者分享她的觀念,但她也提到,有機的規範並非不合理,在長距離、多層次的銷售中,認證跟規範是不得不然的,阿寶認為,因為消費者不知道相信誰,只好相信認證,透過認證去決定食物是否安全,友善耕作的方式拉近產地與消費者的距離,也是小農生存的契機。

「身為一個農人,可以只面對土地,用在地化的精神去面對全球化的趨勢」阿寶用這樣一句話形容自己所做的事情,她也希望能給社會大眾另一個思維,希望大家思考生態的問題,想想環境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

「耕作的心情是與萬物互動而非對土地需索無度」阿寶將自己的心情用這樣的語句描述著,她的理念在寶蓮園網站上可以看見最直接的行動支持,許多人會留言詢問如何訂購寶蓮園的農產品,也會向阿寶道謝或是給她鼓勵。


延伸閱讀

寶蓮園

與地的溫柔互動 農村願景會議
友善耕作小農集會所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定向課程 「助盲行動」

【記者紀婉婷/台北報導】「立翔,你覺得現在大門在哪裡?有點難嗎?那你聽聽看車聲在哪裡?」在五常國小裡,一位小孩拿著手杖專心的聆聽車潮聲尋找大門的方向,一般人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的方向,卻必須要依靠光影和聲音來分辨

目前六歲的林立翔是先天性的視障患者,只能感覺到輕微的光影及色覺,今年將進五常國小就讀。為了在未來上學不會受到行動限制,林立翔現在學習定向課程,瞭解如何從校門口抵達教室等地。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定向老師江海青表示,定向學習對視障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當孩子定向不好除非有其他同學陪同,不然很容易就坐在位子上不動。

在開始上定向課程之前,老師會先做視覺功能的評估以瞭解個別視力及其認知。江海青說,尤其像林立翔這樣的孩子因為年紀還太小,對事物的認知也較為不足,如東西的大小、形狀、方向等。但隨著年齡增長,經驗的累積也會幫助視障朋友對於事物的辨別能力。另外,手部也尚未發育完成,有些動作無法真的做到相當確實,但至少要知道如何做、懂得正確的觀念。

「江爸爸說,手杖不可以亂揮,走路時要左右點。」林立翔在學習正確的手杖使用方法後,會在學校練習實際瞭解方位。江海青說,一開始先以簡易的學校地圖模型來讓孩子觸摸,瞭解學校大樓的方向及相對位置,之後慢慢學習如何利用太陽照射自己身上的熱度,來判斷太陽位置,理解方位。

因為還不能知道林立翔未來的教室到底是哪一間,所以正式開學前仍需要再上幾個小時的定向課程,確定林立翔學會如何從任何地方回到自己位置。江海青表示,當孩子遇到不會走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告訴他答案,讓他自己思考,對學習更有幫助。林立翔媽媽翁美紅表示,江海青老師教學很有系統,現在立翔在熟悉的地方都能行動自如。但到陌生的環境還是會先介紹一下大至方位跟東西擺設,以「幾點鐘有什麼」的方式讓林立翔記憶,避免跌倒的可能性。

因為其他孩子對視障的不瞭解,視障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時往往也會遇到問題,但林立翔是個早熟的孩子,讓媽媽不會太擔心。翁美紅說,有一次帶林立翔到附近的公園玩,就有幾個小三左右的孩子圍到立翔身邊問他眼睛怎麼了,聽完立翔回答是眼睛生病後,其他孩子開始唱歌並將歌詞改為「你的眼睛生病了,好可憐。」因為想從旁觀察孩子們的互動,翁美紅和林立翔爸爸沒有上前阻止孩子們。
但林立翔的反應卻出乎爸媽的意料,林立翔笑著說,「哇!哥哥你好厲害,怎麼可以這麼快就編出一首歌呢?」。事後翁美紅問林立翔被人家這樣說會不會難過,林立翔說,「我應該要難過嗎?我又不可憐,因為有這麼多人愛我,像爸爸媽媽就很愛我,還有有很多人沒有爸爸媽媽不是嗎?」翁美紅說,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生出看不見的孩子,但林立翔的成熟懂事和貼心帶給他很多快樂,「所以我想,一定是上帝要把最好的禮物給我。」


延伸閱讀

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

認識定向行動訓練(愛盲基金會網站)

能性視覺評估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蛙」開創意  騎出台灣之美

_
【記者鄭蕙雯、吳品儀、黃莙雯/北縣報導】「騎單車遇到意外跟插曲,其實是非常棒的事,如同人生一樣,如果都平平順順,那就沒有刻苦銘心的事了。」穿著簡單,眼裡卻透露出堅定的楊明晃(蛙大)說,從放下原本待了多年的高薪網路遊戲主管工作,到踏上變成單車客,用單車製造商機的過程,對於單車的執著,「我從沒後悔過」,他說著。

十三年前,正值台灣網路蓬勃發展時期,當時蛙大正是知名網路遊戲設主管,年薪上百萬的他,在二○○四年一次登山契機下,改變了他的想法,也改變了他的一生,蛙大說:「當年是我第一次登等上玉山,上山後,我用我第一次買的單眼糊里糊塗拍照,而後把照片整理PO上網,沒想到得到很熱烈的回響。」他表示,因為這次登山的機會,發現生命有很多事情是不能耽擱的,後來碰觸到單車,更燃起了他對生命的熱血,「就像電影《練習曲》所說的,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做了,而趁著我還有能力跟體力,我就要去從實踐中推廣」。

像是蛙大為了鼓勵「多出走,多拍照,多體會生活」的活動,近期就舉辦了「蛙式攝影大賽」,讓國內外的朋友以「夏天」為主題,將宗旨分成「沒事多拍照 多拍照沒事」、「發揮創意 提升美感」、「好玩就好 認真就輸啦」三項要點融入生活中來參賽,而得獎者可以在蛙大的協助下,得到為期一個半月的作品展出。

但是在這改變的過程中,蛙大也表示,在決定轉換跑道時他也有過掙扎,「我本來就對於金錢物質沒有過多追求,如果可以,我只想做我最快樂的事,也只想告訴人快樂的事」,所以蛙大在二○○七年六月提出辭呈,正式圓夢。不過他也說,這樣的改變是需要深思的,不能顧及快樂就忘了生活,「藉著我在公司有營運過產品,加上先前在網路上的基礎,我開始籌劃販賣單車商品跟開店」,藉由單車結合創作,創造另一個事業。

在新的事業中,為了使自己的生活、興趣與工作結合,在用單車紀錄台灣的當下,蛙大也用攝影創作製造出許多有台灣文化風情的明信片,例如他第一次騎到嘉明湖的時候,他把台灣的山岳、湖水與一台單車做結合拍照,表現出「雙腳行單車,看盡台灣美」的精神,回去整理後,將照片結合月曆、馬克杯、T恤、筆記本等型式在部落格呈現,進而在店面販售;透過此方式,讓國內、外的人士,都可以看見台灣風光;除此之外,更靠著先前工作擁有的程式設計概念,自己架設起部落格,讓對單車、攝影、或是想更了解蛙大的人,都可以透過每天更新的網路平台來做分享與討論。

像是未來也立志成為單車客,為台灣走出國際視野的大學生唐維璠說:「平時就常瀏覽蛙大的部落格,上面提供了很多在台灣騎單車的資訊跟協助,相當有用。」他也說,看到蛙大為執著的事情堅持下去,從原本的平凡,到現在變成單車界的高詢問度人士,「這就是蛙大的執著,他透過自己被台灣人文風情的感動,在回過頭來感動別人;把感情、文字跟風景融合再分享,這就是蛙大不一樣的地方。」

談到事業的轉換,或許多數的父母聽到自己的子女放棄百萬年薪,進而轉向從事自己興趣的路途,都會抱持著反對的意見,然而蛙大幸運地獲得他家人的尊重跟意見。蛙大說:「除了單車路上的同好外,家人始終是給我精神支持的原動力」。 他表示,自己是個決定後就會放手下去做的人,也會在每個階段做評估跟審視,所以「讓自己有明確目標毋須另家人擔憂」是蛙大讓親人放心的原因,也是蛙大想提供給年輕創業者的一句話。

想起單車環島的旅程,蛙大提到,有許多小故事都讓他印象深刻。像第一次跟同好環島到中、南部,在冰店吃冰時,開店的阿嬤還很熱情把食物塞到他們包包裡,可愛的問「什麼時候要再過來阿」;此外,有一次經過一家很漂亮的旅館,但價錢太高遠本想另尋住處,但老闆看我們是單車客,讓他想起他年輕時曾騎機車環島的熱血衝勁,所以還是算我們相同的價錢,但是升級到總統套房。蛙大說:「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插曲,其實就是造成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
Bikepark
而談起政府該怎麼輔助單車運動效益,蛙大說:「其實政府對於單車運動的推廣已經是不遺餘力了,而真的要談的話,最主要應該在民生面跟觀光面著手。」他說,在民生面最重要的就是把路建設好,還有停車問題,「汽、機車都有停車位,但單車車位尚不完善,有時候車主買東西還要擔心單車被偷,這時騎單車就變得相當不方便」。
此外,在觀光面上,蛙大說:「台灣是個很適合單車環島的地方,因為可以五天環島一圈,日程是很剛好的」,而要如何改進拼外交,吸引外國人也一起響應單車環島的這項活動,他也表示,觀光應要有更完整的配套產生,像是旅館住宿、單車主題的旅館導引、手冊和各地單車道路指引路線等,才能讓台灣成為一個真正的「單車王國」。

現在蛙大在台北市及八里開了兩間專門提供單車客休憩的咖啡廳,他希望能提供屬於單車客的休閒環境,店內也提供了許多便利他們的服務,像是照片、影片分享空間及單車的維護。常客陳家傑則表示,「常來『蛙咖啡』是因為感受到這裡不是為了賺錢賣咖啡的地方,而是一個『理想的追逐與實踐平台』。此外,在這裡不但可以與他人分享騎車經驗,也可以透過蛙大不定期新增的作品,看盡台灣之美。」


延伸閱讀

楊明晃(蛙大)部落格

蛙咖啡frog coffee

Routes live台灣單車路線

台灣單車環島全記錄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人類音樂館 帶你從角落「聽」世界

14625fcb19a81b
【記者吳品儀/台中報導】從台中後火車站走出來,在其後面的巷弄中,有一間屋頂充滿藤蔓,用磚瓦蓋成的小房屋,路過若不仔細看,可能還會認為他是荒廢的棄屋。然而,這個小房屋卻是台中市地方文化館的成員之一,同時也是充滿各國音樂風情的地方─「人類音樂館」

走進人類音樂館,首先就是充滿異國風味的音樂在這個看似不大,卻經過細心規劃區隔而呈現出兼顧穿透感與隱密性的空間裡迴盪。「需要找什麼音樂嗎?需要介紹嗎?」開口的是有著一頭篷髮,留著山羊鬍的男子,周仲文先生。他是人類音樂館的創辦人,也是人類音樂館的主要蒐藏家。

周仲文說,每天一到下午四點,屋內才會亮起燈光開始營業,「我開店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開啟一種對音樂的感覺。」他表示,對於當初成立「人類音樂館」的想法,其實是想帶領國人從音樂來了解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文化,而最有效的方式,「我認為就是藉由音樂,直接碰觸到心靈中最深沉的情感,再從音樂開始,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特性,進而建立起一套知識體系。」因此他的理想便是打造一座音樂圖書館,讓大眾可以在這裡藉由音樂來獲得知識。
他表示,要建立一座音樂圖書館,其實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首先要有一個相當龐大的資料庫」,周仲文說,從年輕時就開始從事這樣的工作。舊時他在一家建築公司當顧問,只要有時間,就會想辦法出國到不同的地區蒐集音樂與文化藝品,「這些旅行的時光對我而言不是放假,而是『工作』」周仲文說,他花了二十個年頭去蒐藏,成果便是一萬多張CD唱片;不過,這只是第一步,後來他又花了十年時間將這些音樂作分析比對,把他們整理建構出龐大的世界音樂體系後,便辭去原先的工作,成立人類音樂館,將成果分享給大家。
接著他說到,原先「人類音樂館」是成立在台北師大夜市。「那裡人潮雖然很多,但很少有人會走進館內」他表示,後來為了維持營運而兼賣咖啡,但人類音樂館終究難逃結束營業的命運。「在華人世界裡人們習慣從書籍中獲取知識,聲音這個管道則為大家所忽略」周仲文說,對不同文化音樂產生興趣的人實在少之又少,且音樂市場仍舊為主流所霸佔,所以要實踐這類的音樂工作,難度也相對的困難。不過他也說,雖然台灣目前沒有這種風氣,但是在國外早已盛行多時,像是法國廣播電台就全年無休地播放法國各地的鄉村音樂,而在歐盟成立之後這股風潮也愈擴愈大,因此他相信台灣最終仍會在外力刺激下,逐漸重視世界音樂這個領域。

民眾陳家傑說:「第一次來到人類音樂館,就深深被這裡流露出充滿異國情調的音樂吸引。」走近一點,還可以看到室內整齊擺放著從世界各地蒐集而來,各種不同種類的音樂CD與文化藝品,「真的不得不佩服館長的蒐藏與分享功力」,陳家傑表示,對於聽慣流行音樂的大多數人而言,人類音樂館會是一個提供不同口味以及拓展音樂視野的絕佳場所。

常客李小姐則提到,第一次來這時也覺得這家店外表不起眼,又地處偏僻,但是進入店內後,發現佈置很特別也很溫馨,「播放的音樂令人感到深處在異地的特別感」,她表示,第一次來這裡買了一張印度唱片,回到家播放後,就開始愛上異國音樂,也固定來光顧、購買。

而除了蒐藏音樂,人類音樂館用盆栽與雕刻裝飾四周的空間,在牆壁上也有掛著來自世界各國大大小小各種表情的民俗面具,相當吸引人的目光。周仲文說,他收集的面具和雕塑品不下五百種,除了少部份擺出來外,絕大部份都放在他的工作室裡。他也表示,對於人類音樂館,確實可以把它當成一家商店,因為這些CD與藝品等著的人買回收藏;但是更可以把這裡當作是知識寶庫,「你可以從架上挑出有興趣的CD,然後我來講解它的發展、特性」周仲文說,希望藉由民眾對於挖掘異國音樂的興趣進而提問,讓他為其解釋音樂背後的民族性與歷史源流,帶領參館者來一趟音樂的文化之旅。


延伸閱讀

大隱於市,異族現身 全台獨家人文音樂館

在角落聽見世界:人類音樂館
館長周仲文部落格

「竹」夢深山 保留布農文化

_-2
【記者鄭蕙雯/台北報導】「我們聽見了森林裡布農族師生的微弱呼喚,走進偏南投遠山區,協助原住民學童實現復原文藝教室的夢想,現在的我們正一點一滴的,將森林夢想小心翼翼復原。」這句話是深山部落-核果再生計畫發起人郭冠良組織與實踐計畫的心聲。
核果再生計畫的發起人是由簡志明、郭冠良、李鴻茂、黃致傑、柯慧瑩等人組成,參與者包含了全台灣幾所大學,例如北科大、成大、交大等建築與設計系所,與教育部替代役、北科大創意班的學生的協助,透過網路與部落格的方式宣導,望有心人士的愛心捐款,完成這項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文化重建計畫。



核果再生計畫的誕生是郭冠良等人替代役,在南投邵族部落的工作期間,考察信義鄉偏遠學校,過程發現布農族聚落-雙龍村的傳統文化教室在二○○七年的夏天因多次颱風毀損部分屋簷,但禍不單行,就在二○○八年那年,已損壞的部分教室又再次颱風侵襲倒塌,教室損壞嚴重,校方無力進行修復。因為考量學童安全,當地居民決定,由族人與聚落家長拆除。

雙龍國小校長王勝吉說:「目前校園中,代表雙龍村族人意識之傳統文藝教室已然消失。聚落企盼延續布農文化的傳承,僅能轉往鋼筋混凝土校舍傳授。少了手工建築氛圍,布農文化傳承缺乏與自然原始互動之真實性。」,聚落族人與雙龍國小目前缺乏經費重建此空間,提案人與發起人獲悉教室倒塌、無力重建,而且不忍看見傳統教室消失決定發起果核再生計畫,協助布農聚落募款重建。
傳統文化教室位於雙龍國小內,主要提供老師教導孩子製作傳統木刻與布農族手工文化傳承。課餘與假日時段則提供聚落族人在此推動文化復育,如木雕刻結合傢俱、編織傳統布農衣物、竹編等。
郭冠良說,這個計畫的目標是希望能夠結合有志之士的力量,幫助南投縣信義鄉的雙龍國小重建傳統文藝教室,保留當地布農族文化,不會隨著時代變遷、族群融合等因素消逝,讓布農族文化能夠永續生存下去。

_-1 計畫發起人簡志明說:「核果計畫宗旨有三項,分別為反思電腦輔助建築的價值協助偏遠地區的空間再造 、整合替代役男參與構築,我們希望透過募款與替代役志工們的協助,實現雙龍國小師生們的夢想。」

傳統的布農族建築風格分別有石板屋、茅屋、竹屋以及木屋,而這一次的計畫主要是以竹屋為文藝教室的形式。這次傳統文藝空間復原工程主要以桂竹、孟宗竹為材料。

郭冠良笑著說:「雙龍小朋友很有繪畫天份,參與全國原住民繪畫比賽時,獲獎率超過七成五,老師與學童們想親手在傳統文藝空間表面,以繪畫展現山脈生態故事。」因此經過多番討論,郭冠良與他的志工伙伴們藉由『透明帆布』變成『透明畫布』的概念,將空間穿透性,以便將學童原始繪畫與大自然聯繫。


延伸閱讀

南投縣信義鄉雙龍國小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最硬的軟禁 聲援翁山蘇姬

【記者李承穎/台北報導】「我們希望緬甸政府能聽見台灣抗議的聲音。」數百位民眾五月二十七日聚集在師大公園前,參予聲援緬甸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的晚會,抗議緬甸政府違法延長軟禁翁山蘇姬,現場並募集連署的明信片,預計將以超過五千張的抗議明信片寄往緬甸,施壓當地政府。

一九八八年翁山蘇姬投入緬甸的民主運動,反抗緬甸軍政府,兩千零三年遭軟禁,原本應該在今年五月二十七日釋放,但是緬甸政府以日前美國籍男子擅自潛入翁山蘇姬的軟禁監所,違反居家監禁法為由,延長軟禁半年,消息一出,世界各國皆給予譴責。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也聯合台灣自由緬甸網絡等民間團體,主辦聲援晚會。執行秘書吳佳佩說,此晚會本來主題是聲援緬甸的人權問題,沒想到日前發生翁山蘇姬軟禁延長事件,讓他們更加關注這個議題,並邀請知名詩人、律師和創作樂團為翁山蘇姬發聲。
「這是最硬的軟禁。」律師徐晃泉在晚會上表示,翁山蘇姬被控接待美籍男子,而違反軟禁法的規定,但翁山蘇姬並沒有邀請男子,而是男子聲稱翁山蘇姬將會遇刺,自行潛入她的住所,這種判決,很明顯是故意找理由,延長翁山蘇姬的監禁時間。「世界再沒有人權問題,才真正和平。」徐晃泉說,台灣不能漠不關心,以往我們的人權被迫害,世界各國也是給予譴責,因此他建議政府,應該直接和緬甸政府對話,讓台灣關心人權的心聲傳達到緬甸。

獨立音樂人李婉菁創作歌曲「我有一粒卵」獻給翁山蘇姬,讚頌他對緬甸人民的愛,李婉菁說,翁山蘇姬為了緬甸,放棄和家人在英國團圓,並過著安穩生活的機會,因為他一想到從此就回不來緬甸,便決心留下繼續為民主運動奮鬥。而詩人鴻鴻也朗誦「柬埔寨故事」等詩,並對翁山蘇姬的遭遇感到痛心。

台灣自由緬甸網絡成員發言人楊宗澧說,這次的活動有三大訴求,緬甸政府應該釋放翁山蘇姬,並給予適當的醫療照顧,且要儘速釋放境內兩千名政治異議人士,立即停止對緬甸人民的迫害。

「世界再沒有人權問題,才真正和平。」徐晃泉說,台灣不能漠不關心,以往我們的人權被迫害,世界各國也是給予譴責,因此他建議政府,應該直接和緬甸政府對話,讓台灣關心人權的心聲傳達到緬甸。

現場的連署明信片活動,在當日便寄往緬甸。參予連署的義工張佑嘉說,期盼今晚的聲音,能夠順利的傳到緬甸,幫助翁山蘇姬順利獲釋。


延伸閱讀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

台灣自由緬甸網絡

翁山蘇姬延長監禁相關報導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蚵架下守護土地的女神

IMG_1488.JPG
【記者劉瑋婷/雲林報導】「再怎麼沒辦法,也還是會守著土地,這是要給孩子們的啦!」七十六歲的香仔帶著爽朗的笑聲,用台語說著自己堅持不賣土地的想法,雖然現在這五分多的土地對她而言已經是沉重的體力負擔,但她仍認為要守著土地,為孩子們、為自己守著一份希望。

香仔的丈夫在壯年之際,因為鄰居酒後鬧事,遭鄰居以酒瓶毆打後腦杓,從那之後,丈夫的智能與行為能力大受影響,雖可以自由行動,但能行走的距離卻相當有限,於是田裏的工作便落在香仔身上。

育有三男一女的香仔,子女都在台北工作,過年過節才會回雲林團聚,雖然子女力勸香仔可以讓自己過得輕鬆點,希望她不要太勞累,但這些年來她依然下田工作,蒜頭收成期,也跟著女工群四處剪蒜頭、拔蒜頭,賺取一天八百元的工資,但近幾年因為年紀的關係,常常出現病痛,「她常常是去打個針止痛之後,就又繼續工作了啊!」與香仔認識多年的阿玉嫂說著香仔咬牙工作的情形,農村中的女性多半像香仔這樣,從年輕到老邁,無論病痛或是天氣冷暖,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從不退縮。

IMG_0324.JPG「現在田裡很多工作我都做不來了,還好在我田邊耕作的年輕人會幫我施肥、灌溉,讓我少了許多負擔」,香仔說的「田邊」(台語)即是阿界,「看一個老人家背著肥料桶,大太陽下在田裡走得吃力,看著我們眼裡,她一個人帶大四個孩子,也沒聽她抱怨過丈夫的意外對自己造成的負擔,四個孩子也都各自有穩定的收入,真的很不簡單,我們能幫一點是一點啊!」阿界說著香仔在無人幫忙時的工作情形。

採訪當天,香仔與八十歲的丈夫正在「串蚵殼」,這陣子田裡種植「太陽麻」(綠肥的一種),並沒有收入,她與丈夫搭了一個簡單的棚架,每天都在棚架下串蚵殼換錢,一串十六條線的蚵殼換十八塊錢,「一天有兩百塊維持三餐就很好了」香仔手裡忙著,向來訪者說著這項工作的工資計算方式。
「對我們這些回鄉種田的年輕人來說,香仔就是傳統台灣農村女性的代表,什麼都肯做,不埋怨,縱使一個人必須照顧公婆、承擔丈夫受傷之後的照顧責任以及孩子的教養責任,也從來不會退縮。」阿界這樣說著香仔,這樣的長輩在台灣農村中比比皆是,她們面對著土地、家庭、社會,沉默而勇敢的扮演自己的角色。

延伸閱讀

台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

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

我們的島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