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由根山居 讓智能障礙者有所居

【記者游凱翔、陳琬婷、王藝霖新竹採訪報導】座落於新竹馬武督的由根山居,是智能障礙孩子的終身安置的場所。由葉由根神父在一九八三年構思,經過長達二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在二零一一年八月落成,收容了兩百位身心障礙的孩子。




葉由根神父從大陸到台灣,一直都關注當地人的需要。當他被派到新竹服務時,看到了一個智能障礙者在街上閒晃,於是激發他發展華光智能發展中心。華光開辦時是以入塑的型態服務,但因為當時傳出了多宗智障者家庭發生悲劇,引起家長恐慌,擔孩子在自己離世缺乏照顧,所以葉神父決定建立一個智能障礙者永久的家。

經過葉神父和家長們多次的開會,他們成立了依各籌備小組,負責尋找適當的土地和募集經費。經過多次的挑選後,最終選擇了現在的山居的的所在地馬武督山頭。另外,在這二十二年的募款中,一共籌得三億多台幣,再加上政府的補助,作為買土地,建房子和設施等等的經費。

「華光是一個給孩子終身教育的地方。」華光執行長吳富美說。除了日常的吃飯,睡覺等生活外,我們還會按情況給予工作、復健和休閒。我們也提倡這些孩子與社會人士接觸,所以開設咖啡屋,雜貨店等給他們實習的機會。以後還會開設山莊給大專院校學生露營,除了希望他們能融入社區外,也希望社區來融入我們。

歷經二十二年的籌備,由根山居終於落成。現在已經住進了兩百位智能障礙的孩子。為了配合智能障礙的孩子,華光的設備都是經過特別設計。例如:無障礙空間,運動休閒器材,多功能活動中心和水療等。希望能按照孩子的需要和社會的參與作多方面的考量。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獨立記者楊虔豪 深入研究南北韓

【記者蔡佩穎、簡夢嫺/台北市報導】 楊虔豪目前就讀成功大學政治系四年級,同時也是名獨立記者,長期關注朝鮮半島相關議題,如近期的韓國媒體罷工事件,深入觀察並採訪電視台公會。楊虔豪並將影音新聞和最新資訊、採訪心得放在自己的部落格「MIRUKU的世界24時間」,以中文書寫報導韓國相關事件,希望讓更多台灣人能了解南北韓正在發生的事情。




楊虔豪從小時即對北韓感到好奇,高中時期也常關注北韓相關事情,但中華圈相關資料甚少,因此幾乎是靠自己力量去找尋相關資源。二○○八年三月推甄上大學後,開始自學韓文,寒暑假時便居住在韓國首爾,並親自採訪從北韓逃離的人民,也就是所謂的「脫北者」。楊虔豪說:「因為脫北者是我們目前比較能夠迅速、有效率地了解北韓裡面正在發生什麼事情的對象。」

剛開始韓文不是很流利時,採訪時是透過翻譯,但原意很有可能會在翻譯句中流失掉,所以更要注意表情跟一舉一動,再試著跟翻譯討論問題。學了韓文後,雖然訪問過程中多少還是會碰到語言問題,比如說問答之間要思考跟組織,但彼此間的溝通障礙已經減少許多,也更能拉近距離。

楊虔豪目前已採訪過七位脫北者,但以往都是用文字來報導,而今年是第一次嘗試製作影音新聞。楊虔豪的第一則影音新聞為〈韓團體集結中使館抗議遣返脫北者〉,報導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及三月一日,脫北者團體和相關人權團體在南韓中國大使館前集結,抗議中國政府逮捕脫北者並計畫遣返回北韓,抗議團體認為,基於人道考量應尊重脫北者意願引渡他們到南韓。

楊虔豪(右)採訪脫北者


除了研究北韓外,楊虔豪目前也持續觀察南韓媒體罷工事件。南韓第二大電視台MBC工會自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五日開始發動無限期罷工,罷工行動起因於不滿現任社長金在哲立場偏向執政者,安插親信進電視台及干預新聞編採等,而罷工行動最終訴求社長金在哲下台,爭取言論自由。

今年初MBC開始罷工時,楊虔豪便透過Twitter聯繫電視台參與罷工的記者。楊虔豪在記者工會的Twitter裡留言,詢問是否能進去電視台採訪罷工情況,發文完沒多久,便得到記者的善意回復,歡迎他進去採訪。隔天,立刻到MBC大樓拍攝罷工集會,並採訪工會公關部長李容馬。之後也持續追蹤一連串工會行動,包括揭發董事長濫用法人信用卡款項,以及在首爾市清溪廣場舉辦的燭光晚會等。


楊虔豪(右)與自由先進黨總裁李會昌(左)

「這次在韓國碰到脫北者集會和MBC罷工事件,我就想說,那就來試試影像報導吧!」楊虔豪說。採訪、錄影、剪接、過音、上字幕等都是自己一個人,做一個影音新聞更要不眠不休24小時才能完成,但楊虔豪覺得很有成就感,當文章出來後很多人轉發,也吸引更多人關心罷工議題,網友們也會在部落格留言一起討論。

提及在韓國採訪的困難,楊虔豪認為,採訪韓國媒體罷工事件時,韓國記者一般來說比較疏離,因此比較難以接近他們採訪。另外,由於沒有所屬電視台,先天立場處弱勢,和受訪者間的關係比起線上記者也多了一層隔閡,而這情況在台灣也類似。

楊虔豪表示,MBC事件會持續追蹤,並把觸角延伸到現在也在罷工的KBS和YTN電視台。KBS二年前曾發生勞資糾紛,當時進行的罷工失敗,後來董事長將數個工會幹部免職,因此此次罷工主要要求恢復職位,並要求空降董事長下台。YTN罷工原因則是現任董事長有意連任,但員工不滿,同樣要求其不可連任並且下台。

雖然另外兩家電視台罷工規模沒有那麼大,但楊虔豪也希望能把現在情況帶出來讓大家知道。而北韓相關議題,目前則會聚焦在目前脫北者在社會上的處境,並計畫採訪相關人權組織以及脫北者就讀的專門學校。

關於未來方向,楊虔豪計畫撰寫北韓相關書籍,讓更多台灣人能了解北韓,並將高階韓文學好。而後,會到韓國當獨立記者,固定把韓國政治、媒體等社會觀察帶給台灣民眾。


延伸閱讀

楊虔豪部落格:MIRUKU的世界24時間

PeoPo專訪:韓國社運觀察-公民記者看世界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春一枝冰棒 吃出在地關懷

【記者趙敏、彭敬婷/臺北市報導】「春一枝商行」成立於台東鹿野高台,台北人李銘煌熱愛旅行,他在體驗台東的美好風光與純樸民風時,卻也發現當地農民種植的水果面臨生產過剩、被低價收購或過熟而無法進入市場等問題。為了幫農民解決生計問題,他嘗試將水果結合冰品,創立「春一枝」公平貿易品牌,讓原本可能被丟棄的水果有機會進入都會區販售。




春一枝台北門市的牆上掛著一幅台東鹿野高台大草原的相片。李銘煌指著照片說,這片大草原以前是茶園,但WTO開放,外國茶引進,本地茶價格被壓低,失去競爭力,茶園荒廢後,農民改種水果。

「踏入春一枝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李銘煌說。他在花東旅行已有十五年,經當地常造訪的一家製茶民宿老闆介紹,他在高台買了一間茶葉工廠兼住家作為渡假用地,附近鄰居都是農民。外出回來時,常看到門口放了很多農民送的水果。他發現,這些農民辛苦種植的水果若過熟中盤商就不願收購,吃不完還會被丟棄。為了幫助農民解決經濟問題,因而在二○○八年暑假創立「春一枝商行」。

李銘煌的本業從事塑膠製品加工,對食品完全外行。會選擇以冰棒呈現,主要是因他認為冷凍是最單純的保存方式,可將水果的價值延續。他與幾乎面臨失業的茶葉師傅,同時也是隔壁鄰居的阿貴合作,把台東的渡假別墅一樓當成廠房製冰棒。

製作初期,因為完全沒有經驗可依靠,購入設備與研發過程花了不少成本。李銘煌以與大盤商相同的價格直接向農民收購水果,不必透過中間商層層剝削,農民獲得適當的利益後,也可持續生產高品質的農作物。

為了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健康,春一枝冰棒堅持純手工、原產地製作,從嚴選水果、削皮、製冰等都使用大量人力,為台東農民增加就業機會。冰棒中也不加安定劑或其他化學添加物,製作素材採用煮開且過濾的水、台糖的砂糖與新鮮水果。透明的冰棒封套以安全印刷品牌字樣,讓顧客可以直接看到內容物的優劣。

李銘煌將本業塑膠加工結合冰棒,設計出既環保又有紀念價值的精製冰棒棍,如與鶯歌陶瓷博物館、中正紀念堂、板橋林家花園合作,冰棍上雕有合作單位的代表圖案,吃完後還可當成水果叉。禮盒能做成面紙盒或雜誌收納盒,發揮再利用的價值。

員工高小喻說,有些人可能只看到春一枝華麗的表面,認為包裝很漂亮、冰棒很貴,但背後的每一顆水果都是跟辛苦的農民以中盤價格收購,讓原本可能被丟在地上的水果重新以冰棒形式進入市場,春一枝一直默默在為台東這塊土地付出。

創立春一枝一路上都在摸索,「但是這個摸索的過程其實也滿多樂趣。」李銘煌說。因為不斷在挑戰與解決問題,得到許多成就感,「認識了很多不同領域的朋友,是讓我覺得最大的收穫,讓我的幾乎快要退休的生活更豐富。」

春一枝冰棒常態口味有釋迦、鳳梨、百香果、洛神、脆梅與檸檬,並採用各地水果配合季節推出限定口味;冬天則販售蜂蜜醋、仙楂美人果、紅茶等。李銘煌說,未來將繼續拓展經銷點,和不同活動、市集合作;目前也規劃在台東成立「冰棒故事館」,讓觀光客可以瞭解春一枝冰棒與背後果農合作的故事。


延伸閱讀

春一枝。新鮮天然 無毒的健康新選擇

公視我們的島報導春一枝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愛兒早療教育 體現生活中

【記者李芷萱、傅婉芸/新北市報導】因為有些孩子們的表達能力不好,所以他們會用尖叫、拍打自己或是扯頭髮等行為,來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像是座在馬桶上如廁、拿剪刀剪東西、撕紙等動作,對於這些身心障礙的孩子們來說,是非常困難,有些家長因此不帶他們的孩子出門。但是這些情形都能過早療治療改善孩子的情況,並重建家長的信心。


隸屬心路基金會的愛兒兒童發展中心,是由台北市政府於1991年委託心路基金會辦理。針對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孩子,提供早期治療的教育,以及親職教育,透過生活化的教育學習,讓孩子學習一般的生活技能,以及基本教育;愛兒中心也會針對家長的部分,辦理親職講座,並有社工介入,協助家長重建心理、走出陰霾。

愛兒中心組長洪芝苓表示,心路基金會底下的早療機構,與其他早療機構較不同的是,他們將訓練與生活結合一起,並將每項訓練活動都賦予意義。比如說,要訓練小朋友的精細動作,他們會在午餐時,請小朋友自己「撕」麵包、「撕」午餐包裝紙,或是讓他們嘗試著自己把午餐的肉片「剪」碎。每個班級的老師會依據小朋友的狀況,給予個別差異的指導。

過去曾有家長像洪芝苓說:「老師,我快氣死,我幫我們家小朋友請一個小時八百元的家教,叫他們練習丟接球一百下,我家小孩丟了五十幾下就不丟了。」洪芝苓則回答:「媽媽你試試看,就在家裡一直重複丟接球的動作,就算是正常小孩也會覺得無聊吧。」所以,愛兒中心的老師會針對需要增強腿耐力的小孩,拜託他們從一樓爬到三樓去幫老師拿東西,或是給小孩一個指令,讓他們去完成,而不是盲目的一直重複相同的動作。愛兒中心的老師將訓練指令融合在生活化的情境,讓特殊生去學習原來在怎樣的狀況下,要怎麼去表達及做動作。

在教導溝通不良的小朋友時,愛兒中心的老師會先分辨他們是否具有口語能力,而採取不一樣的教學方式,無法口語表達的小孩,他們會用溝通圖卡,教導小孩辨識每個圖卡的意義,並根據他們自己的情緒、狀況傳達給外界知道,如同洪芝苓所說,重要的是讓他們理解每個圖卡的意義,他們才有機會將聲音傳達給外界知道。而老師們看到醫療診所的診斷報告,著重的是這樣的病給小孩帶來怎樣的影響,會給他們的情緒、肢體表達或是學習上有甚麼樣的障礙,是甚麼樣的病其實並不是特別重要。

(小朋友所使用的溝通圖卡,裡頭有食物、情緒等等的圖片)


愛兒中心除了收身心障礙的孩童之外,也收一般生,提供六歲以下的托嬰、教育服務。比起一般的幼兒園所,愛兒中心採取的是反融合的班級,反融合意指是身心障礙的小孩比一般生還要多,每位老師帶兩到三位的身心障礙小朋友。比起一般托兒園所,都是一般生比較多,所以特殊生反而要去配合一般生,但是愛兒中心卻恰恰相反,教導一般生去配合特殊生,讓一般生從小學習如何幫助特殊生。

特別的是,在要升小學的那個班級,會設個小學準備班,為了因應班內小孩,可能會比其他一般小孩更不適應小學的作息,而設國小準備班,比照國小的作息、生活還有讓他了解鐘聲代表的意思。

(入國小準備班)


而在家長的部分,老師們認為,要幫助小孩成長,首要的是幫助家長重建信心,有些家長可能無法接受自己的小孩被診斷罹患甚麼疾病,又者,因為補償心態,他家長更溺愛他們的孩子。愛而中心除了有家長會之外,還有辦理親職講座,老師也會鼓勵家長,讓他們一點一點感受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是,特過家長間的交流互動,讓新來的家長,更可以從陰霾中走出。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泰山娃娃館 巧手賦予娃娃新生命

【記者林穎、張方瑄/新北市報導】你知道芭比娃娃的故鄉在哪裡嗎?在泰山。五○年代,芭比娃娃的生產重鎮位在泰山區的美寧工廠,甚至有「泰山等於娃娃製造」的形象。工廠撤廠之後,為保留泰山當地文化產業,成立泰山娃娃產業文化館。


娃娃館成立於二○○四年,除了展示美寧工廠的歷史外,娃娃產業文化館內最有特色的展示就是芭比娃娃身上的娃衣。解說員傅玉香表示,館門口前展示的特色娃衣,是社區媽媽結合環保概念,利用資源回收的材料製作服裝的娃娃,讓民眾看到不論是張糖果包裝紙、雨傘布或是菜瓜布,只要運用創意就可以和娃娃變化出新的樣貌。

林穎、張方瑄/攝影

「每個禮拜來看這些娃娃,怎麼看都不會膩」傅玉香說,因為喜歡娃娃,她每個禮拜五下午都來擔任解說員,對她來說,這是精神生活的一種。

走進娃娃產業文化館,可以從「時光走廊」看到當年泰山的產業變遷的歷史介紹,並了解娃娃文化產業的源頭──美寧工廠的歷史。館內展示了各式娃娃,包含台灣第一次上市的娃娃、社區媽媽設計裝飾的娃娃。娃娃產業文化館在社區營造上,是一個推廣的窗口,常有不同的展覽,能讓旅客了解泰山當地的特色。

泰山推展娃娃文化產業與五○年代的泰山產業史和生活史有關,一九六七年製造芭比娃娃的美寧工廠在泰山設廠,從物料、製造、包裝到上櫃,主要都是在美寧工廠完成的,直到一九八七年撤廠。二○○四年,泰山區為復興娃娃產業,舉辦娃娃設計營、種子教師培訓,擔當產業文化館的經營及教學的任務。

館內主要展示娃娃的衣服與擺飾,身上穿的衣服和裝飾出自社區人士之手。大多是社區媽媽的作品,也展示穿著由學生、老師、大樓管理員、及以前是美寧員工的老爺爺所設計的衣服的娃娃。每週的社團課,泰山地區國中的娃娃社,會請社區媽媽擔任義務導師,指導學生製作並設計娃娃的服飾。傅玉香說,相比之下,社區媽媽們的巧思多較保守,製作過膝、端莊的衣服,學生製作出的衣服就比較前衛、有個性,結合漫畫中的人物,穿迷你裙。

館內有三大櫥窗,展示台灣早期創意服飾區及原民族創意服飾區,此區所展示的娃娃曾送至加拿大展示,與國外文化交流。另外,也展示比賽獲獎的作品,有依當年美寧公司員工服所改製的美寧工廠制服,還有為了紀念日據時代遺留在泰山的敢部隊碉堡,所製作的軍裝。娃娃館也展出福華飯店名品部十九位設計師的各個作品。

遊客梁小姐說:「現在市面上賣的芭比娃娃,都沒有以前做的漂亮,所以帶孩子來這裡看看『正統』的芭比娃娃。」讓她們驚訝的是,居然可以把回收的資源當作材料做出美麗的娃衣,她說:「回家也要自己做做看。」


延伸閱讀

泰山娃娃館官網

美寧工坊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媽祖田土地爭議 盼司法正義

【記者劉于瑄、江珩臻 /新北市報導】「這裡是有兩百年歷史的聚落,它應該被保留,而不是成為殯葬區!」文史工作者李榮台堅定地說著。媽祖田一帶是清朝時期原墾戶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地方,佔地約莫三百甲,有許多歷史文化的景觀,還有在都會區難得的自然美景。




位於媽祖田的普安堂,現在正努力地打著與慈佑宮的土地官司。文史工作者李榮台、李長俊在整理普安堂之後,發現有許多具有文史價值的遺跡。普安堂創建於1914年,早期為居民聚落所,隸屬於台灣齋教先天派。1961年接任第五任住持的李應彬是位藝術家、從寺廟彩繪的工匠出身,還曾入選日治時期的「府展」。

李應彬在當時居住於普安堂,除了潛修,還教當地的居民讀書,大家不叫他李住持,而是稱他「李阿伯」。有天晚上他睡覺時,從山上滾下了一顆大石頭,把普堂的後牆打了一個大洞。住持害怕會再度發生大石滾落,因此在距離舊堂不遠的地方打造了普安堂新堂。新堂中的大型地藏王菩薩是李應彬親手以水泥雕塑的,堂中的壁畫及雕刻也是他一手設計的。

媽祖田是靠近市區的淺層森林區,龍泉溪貫穿整個山區,溪水清澈,生態豐富。走進貫穿媽祖田地區的龍泉街,緩緩的上坡越走就越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再走下去,竟然見到台灣藍鵲、飛鷹等生物。步行約三十分鐘就可以到達桐花季的舉辦地點,滿山的雪白桐花讓人不禁讚嘆自然美景。

媽祖田在清朝時稱為「媽祖田庄」,兩百年前就來到此地的原墾戶,原本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在日本剛接管台灣時,派出軍隊攻打媽祖田。當時因媽祖田位處山區,居民熟知地形,而居民組成的義勇軍也在一次戰役中將日本軍殺的片甲不留。媽祖田的抗日古戰場就是當時那場戰役下的遺跡。

1920年,日本政府重劃行政區域,才將此地改為「媽祖田」。台灣有許多地方都有媽祖田,但其土地屬於當地的神明會而不是寺廟。但是在皇民化運動時,解散各地神明會,規定家中除了土地公之外,不能供奉其他神明。媽祖田居民的土地除了住家用地外,其他通稱為「媽祖宮」全部收歸政府統一管理。

日治時期常利用各地天后宮來當行政單位,當時管理土城「媽祖宮」的土地單位辦公室設在位於新莊的慈佑宮。但經日治時期留下的資料發現,正式官方地址是與新莊慈佑宮是不同的地方,但因辦公室設在慈佑宮,讓許多居民誤以為是在向慈佑宮繳稅、繳租金。另外,管理人也不等於土地所有人。

光復之後,這樣的錯誤並沒有糾正過來。光復初期國民政府按照原本日本政府的土地登記,把土城媽祖田的三百甲地登記在土城媽祖宮,但真正的媽祖宮神明會早就已經在日治時期被解散。政府沒有告知可重祖神明會,也沒有通知居民來領回自己的土地權狀。因此導致四百多筆的土地權狀無人領走,擱置在板橋地政事務所。1950年,這四百筆土地權狀被慈佑宮當時的主任委員,當年也是省議員的林世南領走,但是擱置了二十年沒有動作。

1960年,位於新莊的慈祐宮以「同廟異名」的理由,申請將媽祖田一帶登記為廟方的土地,但是居民完全不知情。追溯期過後,慈祐宮廟方要求居民簽署土地契約書,定期繳交租金,若不簽署則以侵占土地的名義告媽祖田居民。其中第八條:甲方〈慈佑宮〉為開發本件土地或為政府徵收時,得於三個月前以書面通之乙方〈居民〉終止租約,乙方應無條件返還土地,不得請求任何補償或主張任何權利。

初期,居民心想「這就是我祖先留下來的土地啊!」於是不願意簽署土地契約書,與慈佑宮據理力爭,但在法院卻因為沒有證據而敗訴。慈佑宮繼續以三戶為單位,以同樣的模式一一起訴居民們,因三戶的單位力量微薄,還要支付敗訴的費用。加上一次次的敗訴造成法官的「既判例」,也就是說只要在媽祖田地區,居民與慈佑宮的訴訟敗訴很多次之後,法官就將其餘案件視為同樣情況。

今年年初,媽祖田的居民在網頁上發現有關規畫媽祖田為殯葬區的消息,但因跟慈佑宮簽下土地契約書,若是慈佑宮答應政府殯葬區的成立。依據第八條的規定居民得無條件搬出自己家園,何去何從?

現在普安堂舊堂雖然有些損毀,屋頂因為蟲蛀沒人注意而塌陷,但是李榮台說:「這些是可以重建的!」普安堂是台灣少數僅存的傳統齋教建築,應該保留這項文化,讓更多人來一起欣賞。

五月四日由立法委員邱文彥主導在立法院舉辦了「新北市土城彈藥庫及媽祖田發展願景公聽會」由邱文彥、田秋堇、段宜康、張曉風共同主持。希望各界一起來關注這個問題,一起保留這塊美麗的土地。



堅持手感 前傳皮革傳承技藝

【記者陳孟婕、謝柏晟/台北市報導】前傳工作室不斷發出鏗鏘有力的敲打聲,不禁讓路人對裡面的一切產生好奇心。走進工作室內,木頭櫃子上陳列了一件件皮革製成的飾品,創新的設計感搭配低調的銀飾品,每件作品的背後都有著設計師張書晏對皮革的熱忱。




皮革製品的製作耗時費工,求學階段也不是學習工藝製作,一路上完全是靠自己看書找資料,才學會如何製作。張書晏說,自己以前工作的地方,也和現在製作皮革有關。曾經在服飾店工作,是為了瞭解自己穿著與台灣街頭品牌的文化背景,而皮革上的銀飾,也是自己玩過,認為較裝飾性,之後在雜誌看到銀飾能與皮革結合,進而接觸皮革這個領域。

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玩過銀飾、拼布,也畫過網帽,工作室內展示皮革飾品的木櫃與木製擺設,這些都是張書晏自己花時間敲敲打打出來。只有自己動手做,才能作出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工作室。

離開服飾店工作的原因,他說:「因為太綁手綁腳,而且商業感越多,自己發揮空間就越少。」一個單純的想法,皮革只需要一隻牛皮就能製作,更可以將所學利用的更完全,所以就辭掉工作,開始全心全力投入皮革工作。

張書晏說:「文化是長遠,所以自己也愛上能夠用很久的東西。」設計的作品融合中華文化,引用四聖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概念。櫃上的皮夾清楚看見一隻鳳凰,旁邊雕有火團圍繞,為守護南方火的朱雀,這是張書晏皮革品牌長期的標誌。日本的皮革以龍、虎為主,美國則是老鷹,他希望大家以後看到鳳凰就知道是前傳出產。

前傳,兩個字是因為皮革製品前衛。如他製作了iPhone4的手機套,吸引不少外國人詢問購買,他說,生活沒有的設計,他就會想要做出來。猶如故事的前傳,是一種衍生性的文本,讓大眾了解過去的歷史。傳統功法,則是藉由以前的樣貌,躍身一變,成為現在人使用的物品,如有著佩刀皮套的鑰匙圈。

張書晏選擇的皮革是植物樹皮鞣製,天然且實用性高,摸起來硬,但用久不會變質,顏色大多為黃、紅,用久顏色會變深。但鉻鞣是以金屬鉻軟化,養皮革,質軟、顏色灰,看似像塑膠皮,在空氣當中容易氧化。鉻鞣是經濟利益為主,由工廠大量製造,製程加工方便,但不容易放久。手工製品可以用三到五十年,修復力也高,產品的價值更久遠。

皮革材料來源,都是向台灣工廠訂購,因為台灣沒有生產植鞣皮革,必須向國外訂購。國際知名品牌皮製品都是做植鞣生產,不論是發展成熟的義大利、美國、日本,都選擇植鞣製作,耐用也放得久。製作皮飾品的時間也不一定,小的一天可以做兩個,長夾需要兩天,大包包就至少五天。

張書晏自己學習基本工法的方式,都是看書或瀏覽網路,有時候會逛商店或其他工作室,他發現特殊的製作方式,可以運用在不同種類商品。他說,現在自己有了工作室,可以為顧客量身訂做皮製品,老師傅不喜歡做是因為耗時,加上又要重新打版和畫設計圖,不合乎成本。他希望自己的品牌能紮實地打入台灣消費市場。

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事情,張書晏的家人相當反對,特別是身為太太的蔡佩君也是抱著不支持的態度,她說:「一開始覺得想說做這些,未來的發展性不高,畢竟不是和所學是相關的行業。」

學習過程中,張書晏表現決心,張佩君開始覺得他至少有明確的目標,更願意付諸於行動實踐,轉而支持先生做皮革創作。陪著他從擺攤到成立工作室,一路上有說不出艱辛過程,但看著他努力過來而感到欣慰。

前傳自二○○九年底成立,起初張書晏將皮製品推銷給親友來買,但他們不見得會喜歡,也可能不知道其價值。久而久之,就必須轉向其他消費者,他說:「做這需要時間,一天不可能完成,所以要更專注投入。」二○一一年四月開始到西門紅樓擺攤,找尋合適的消費族群。

對未來滿懷希望的張書晏,摸摸手上的工具,他說,希望能建立、培養更多客源,慢慢打入國際,期待自己能像台灣到國外的設計師一樣,不只是工匠,更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


延伸閱讀

 前傳手作皮革部落格

 前傳手作皮革臉書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高榮陂塘復育 重現在地自然生態

【記者盧易詩、曾冠瑜/桃園縣報導】越過一道鄉間小路旁的竹籬笆,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綠意盎然的陂塘,鵝鴨在塘中自在游泳。一群手拿油漆刷的孩子們,開心地在陂塘旁的圍牆上作畫。不一會兒,原本灰禿禿的水泥牆面,被一朵朵色彩繽紛的花朵取代,與周遭特殊的陂塘生態相互輝映。





古時候,居住在桃園台地的農民為了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興建許多蓄水灌溉用的陂塘。楊梅市高榮里,又稱高山頂地區,是全桃園縣陂塘數量最多的區域,當工商業發展越來越旺盛,農地漸漸開始廢耕後,許多農民將陂塘改建為魚塭、填平蓋房子,或是任由陂塘長滿雜草。

有一次,學者林慶華等人在研究陂塘特殊的生態環境時,意外發現在高榮社區七三一號陂塘,發現稀有的保育類動物-台北赤蛙,在社區及保育人士的努力下,七三一號陂塘被公告成為全台第十八個動物保育區。成為動物保育區的七三一陂塘,激起當地區民開始陂塘生態保育的動機。

為了維護高榮地區的陂塘生態環境、保留地方特色文化,當地大家族黎氏一家人,特別將一處一百多年前就存在的十二鄰陂塘捐獻出來。從二O一一年十一月開始,與社區居民一同復育陂塘的水生自然生態。

陂塘對高榮社區當地居民而言,是很重要的存在。高榮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黎燕星興奮地說:「記得小時候,我幫家裡放完牛後,都會來到這裡,把牛緊緊地綁在樹下,然後跳下陂塘游泳。」炎熱的夏天裡,一群小孩子在這裡玩的不亦樂乎,陂塘周圍常常充滿稚嫩的笑聲,是當地居民極為珍貴的回憶。

目前高榮社區與楊梅高中賀華興老師合作,由賀華興定期帶領楊梅高中學生與當地居民一同復育水生植物。先將從各地蒐集而來的原生水生植物幼苗栽種於復育池,當水生植物成熟到一定程度後,再將牠們移植到十二鄰陂塘。

在復育的過程中,移植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二O一二年初,居民與學生們在寒冷且下著雨的天氣裡,硬著頭皮、忍候寒冷的水溫,彎著腰用雙手將一株株復育成功的水生植物移植到十二鄰陂塘。但不久後卻發現,移植到陂塘的水生植物全都枯死了,之前的努力幾近白費,才了解到原來移植時的天氣狀況,對水生植物的生長影響很大。

黎燕星說:「復育成功後,許多人發現這些水生植物真的很漂亮,還跑來跟我要幼苗。」在復育的過程中,社區居民也見識到很多以前不會接觸到的事物,增廣自己的見聞。此外,社區居民只要有空,便會特地來到陂塘,幫忙整理環境、觀察陂塘的變化,並將從陂塘學習到特殊經驗,分享給家裡的子孫們。

高榮社區社區規劃師黎正博說:「透過陂塘這方面的保育工作,有效地凝聚了社區居民。」除了景觀上的美化外,高榮社區發展協會希望能將陂塘營造成一個兼具生態保育功能的休閒環境,讓專屬於桃園的陂塘文化得以延續。黎燕星說:「以後社區的居民可以來到陂塘,享受大自然的新鮮空氣。」老人家坐在大樹下,一邊欣賞陂塘的生態環境,一邊回憶過去的種種,將自己的生命經驗傳遞給後代子孫。


延伸閱讀

桃園縣楊梅市高榮社區

桃園縣的陂塘景觀

拯救陂塘生態 復育瀕危植物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皮影戲博物館 從戲偶看台灣歷史

【記者林穎、張方瑄/高雄市報導】 全台唯一 的皮影戲館,位於高雄市岡山文化中心內,館內展示了皮影戲的歷史發展和現況及戲偶製作方法,並利用科技技術,將傳統藝術結合數位,利用小電視及投影設備,讓傳統以現代方式呈現,讓民眾能從平面與數位了解影戲的知識。




走進皮影戲館,就可以在牆上看到影戲的歷史介紹,還有戲偶的製作過程,並展示製作的工具。特別的是,館內展示的各區都設有小電視,播放戲團表演後台的訪問及介紹,既有靜態的展示,也有動態的影像配合,讓人能更加了解影戲的歷史及影戲的表演方式。

皮影戲又稱「影戲」,台灣則稱「皮猴戲」,因戲偶臉部側面形狀像猿猴。台灣的皮影戲,據《臺灣電影戲劇史》所記,是在同治初年,由閩南傳入臺灣。另一說法是,從廣東潮州一帶傳至臺灣南部,擁有廣大的農民觀眾,成為民間重要戲劇形式之一。

日據時代,台灣皮影戲曾遭到殖民政府的壓抑與控制,館員施郁芬說,遭禁演的情形讓台灣民族意識慢慢抬頭,就算被禁也會偷演。光復後恢復盛況,五○年代中期受到電視、電影的影響而衰退。

皮影戲主要於節慶、婚喪喜慶時演出,而且都在晚上表演,因為藉著燈光將偶的顏色、輪廓凸顯的更清楚。劇情多採自歷史傳說與民間軼事。

在傳統農業社會,皮影戲是民眾最基本的娛樂,皮影戲的劇情多是可以教化民心的忠孝節義類故事。施郁芬說,以前的社會比較封閉,且沒有開化,這些傳承了兩、三百年的傳統藝術,也給台灣人民一種心靈寄託,讓民眾在觀賞影戲的演出時,有國泰民安之感。

皮影戲館致力於校園戲團的扶植,除了補助經費,還提供設備、戲台,並請專家學者直接指導。每年會舉辦全國性皮紙影比賽,今年三月卅一日將在高雄文化中心舉辦「 高雄國際偶戲節」,引薦本土劇團與國外交流的機會。皮影戲館也會協助校園與劇團做媒合,當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有新的表演方式,就會帶學生與劇團做交流。

目前高雄境內僅存四個戲團,皮影戲館也盡力扶植戲團,共同致力保存並發揚傳統民間藝術。施郁芬表示,希望傳統與創新可以並進,早期皮影戲只是傳統表演,期望能將傳統表演提升成「傳統表演藝術」。

施郁芬說:「創新是比較困難的,很難去推,但是很重要。」皮影戲館利用許多數位設備,讓戲偶及戲館呈現與傳統不同的風貌。戲館常用投影方式呈現表演,旁邊佈景則使用單槍設備呈現。

未來,皮影戲館朝向校園推廣,基礎教育的紮根方面努力,施郁芬說,基礎教育很重要,小時候有接觸到傳統藝術,一輩子都會記得台灣有這樣的傳統。此外,皮影戲館裡也有許多關於皮影戲的藏書,希望將來能朝向資訊中心邁進,讓皮影戲館成為想了解傳統藝術的人必經的朝聖之地。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百歲攝影展 用鏡頭記錄一世紀

【記者游凱翔、陳琬婷、王藝霖/新北市報導】「活到了百歲的人瑞,對他們來說到底是一種福氣,還是一種折磨?」 現在就讀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四年級的張國耀,說出了記錄台灣一百位人瑞半年來的心得。 張國耀是從馬來西亞跨海來到台灣求學的僑生, 從大一下學期的時候開始學習平面攝影,至此之後便開始了紀實攝影。而畢業作品《百歲Centenarians》,記錄了最具代表性的一百位人瑞,正是他四年來學習攝影的成果,同時百歲作品也刻畫出了人瑞在歷史過程中行走的痕跡。




毅力與執行力

大三下學期準備思索畢業作品主題時,張國耀找尋了各種題材和線索做為主題的來源,而他希望自己的畢業作品,能夠與過去學長姐有所不同,具有議題性和充滿人文關懷。當時剛好恰逢民國建國百年,因此引起了他的思考:「什麼樣的主題最能夠符合民國百年?」與指導老師黃建亮討論後,就決定開始找尋台灣一百個人瑞來拍攝。但問題面臨的是:人瑞要去哪找?以及在台灣,他並沒有交通工具,也不會講台語的困擾。

黃建亮認為,記錄台灣人瑞的主題並不稀奇,因為在過去已經有人拍攝過。但《百歲Centenarians》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張國耀想記錄「一百個」人瑞,這是一個必須具有執行力和毅力的行動,才能夠完成的主題,用耐心去實踐一個並不新鮮的構想。


與死神賽跑

根據二〇〇〇年的重陽節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灣目前共有1399位百歲人瑞。而要在一千多位的人瑞當中,挑選出一百位做為拍攝的對象,除了面對家屬的同意外,人瑞健康狀況也是一大考驗。張國耀認為,在拍攝過程中,就像「和死神間的競賽」,人瑞的健康狀況一直是一個不安定的因素。

挑選拍攝對象的過程中,因為個人隱私的問題許多地方政府並不願意協助拍攝。而最後是在學校單位的協助發送公文後,拍攝邀約的情形才獲得改善。而張國耀也覺得在拍攝過程當中,找尋人瑞和邀約是整個流程當中最繁瑣的部分,而許多的人瑞家屬也因為個人隱私和健康問題回絕了拍攝邀請。

拍攝過程中,讓張國耀最印象深刻的,是居住在桃園縣新屋鄉的邱彭錦妹奶奶。張國耀一共拍攝邱彭錦妹三次,第一次是拍攝她和她的丈夫,但在第二次時,他的丈夫已經離開人世,但家人不敢對邱彭錦妹說實話。有時邱彭錦妹會問家人:「爺爺在哪裡?」家人只跟她說:去天上旅行了,而邱彭錦妹便平靜的點點頭,「喔。」

經歷了這次的生離死別後,張國耀認為有股默默的力量在促使他繼續向前去完成他的拍攝。「回老家」是百歲人瑞遲早必須去面對的事情,在拍攝的過程中也有許多曾經被拍攝過的人瑞陸陸續續的離開,拍攝前雖然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還是難免鼻酸。


百歲的意義

在台灣人口急速老化的社會中,人瑞在台灣居住的環境與福利都遠遠比不上歐美各國。而在缺乏妥善照顧的環境下,活到了百歲可能是種幸運。但對於健康狀況不良的老人家,百歲可能是一種孤獨。

導演楊力州所執導的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裡有一段話:「他們忘記了沒關係,我們記得就好」,在張國耀數次拜訪人瑞的過程中,這些人瑞可能因為記憶力退化而忘記他,但他覺得,「沒關係,我記得就好。」

「生命在乎的,應該是寬度而非長度,拍攝完『百歲』,給了我對於生命長度與深度的矛盾」。剛開始只是單純的想要記錄台灣一百位人瑞的張國耀,在經過為期一年的拍攝後,發現隱藏在百歲背後更多的醫療照護和老人福利問題。因為近年來台灣老年人口急速增加,在高齡少子化的情況下,台灣人口結構正在改變。而老人福利和照護的問題除了政府和社會團體多方的參與外,例如老人健康情況的追蹤、服務品質的提升等,在台灣人口老化日益嚴重的情勢下,從百歲看見老人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管道。

累積視覺訊息以達成強而有力的陳述是紀實攝影的資產之一。張國耀透過鏡頭的語言描述了台灣百歲的人瑞,企圖利用影像的力量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百歲人瑞的生活狀況,以及讓老人照護的議題在未來能夠更被政府和主流媒體所關注。


延伸閱讀:

百歲Centenarians粉絲團

百歲flicker官方相簿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