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3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可樂果劇團 演出精采的人生

【記者王華瑋/生命力報導】

成立至今已經邁向第九年的「可樂果劇團」是由一群肢體障礙者所組成的劇團。今年終於獲得了台北文化局所頒發的特別貢獻獎,他們透過創作去關懷身心障礙者,也藉由劇團的演出,讓大家重視、關懷弱勢族群。

「一個堅持,只要不放棄總會有機會的。」劇團的導演劉華說。劉華老師投身於這個工作已經十一年了,最初她因為覺得戲劇是身心殘障者可以發展的領域,因此便和中華民國殘障技能發展協會建議成立了現在的可樂果劇團。劉華表示她最初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其實遭到了很多的困難和排斥,大家都認為要殘障者站在舞台上暴露他們的缺點是不好供居家服務。三、清查立案老人福利機構之進住率,並督導進行全面評估與改善。四、整合各級機構與資源,推動多層級照顧服務模式。五、整合資源提供老人社區照顧服務,並辦理長期照護資源管理中心之示範計畫。六、加強宣導有法定扶養義務之人應善盡奉養老人之責任。七、協助低收入在宅老人改善居住環境,規劃辦理或獎勵民間興建老人住宅或老人社區。八、加強推展補助中低收入老人重病住院看護費及重病醫療費,試辦長期慢性病及生活能力缺損之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
「老人福利機構如何轉型經營及管理,強化機構功能,落實社區照顧服務的提供,促進社區民眾的認識了解,進而參與支持推廣老人福利服務,是老人安養重要的課題」台北縣社會局社工員張雅美表示。

盲人樂團拓荒者 結合音樂與興趣

【記者林韻如/生命力報導


「拓荒者樂團」成立於二○○一年四月,由四位盲人朋友組成,雖說是業餘性質,但是卻是國內首支也是唯一的一支薩克斯風四重奏樂團。

「拓荒者樂團」目前是由四位成員:周錦鎰、李正中、湯明河以及黃昶豪所組成,所演奏的曲風相當多元,包括簡單的古典薩克斯風,以及比較現代流行的爵士薩克斯風,團長周錦鎰表示,由於是首支薩克斯風四重奏樂團,對於未來的發展就要以「拓荒」的方式努力,所以取名為「拓荒者」。
周錦鎰表示,四個團員原本是心光視障樂團的團員,彼此都是以學長、學弟相稱,因為對音樂有共同的興趣,所以就以玩票的性質組成一個薩克斯風樂團,周錦鎰逗趣的說:「沒想到就這麼踏上了音樂這條不歸路。」周錦鎰表示,剛開始李正中、黃昶豪兩位都是首次接觸薩克斯風,所以花了三四個月適應,而團員李正中則謙虛的表示,原本自己吹的是豎笛,而薩克斯風的構造及吹奏的方式都與豎笛有相近的地方,所以才能在短短三個月之內就上手。

周錦鎰說,目前在台灣僅有他們一支薩克斯風重奏團體,薩克斯風在台灣不是常見的樂器,而且點字樂譜的取得相當困難,要由懂得點字的明眼人將樂譜轉換成盲人朋友專用的點字樂譜,才能交由他們練習,而且這當中可能會有錯誤,所以他們每次練習的時間都相當長,一年也只能接六到十場的演出,還要請明眼人的老師指導每次的練習以及校對點字樂譜的錯誤,驅使他們的就只有「興趣」兩字。

周錦鎰表示,他會接觸音樂都是興趣使然,他學過小提琴、聲樂,一直到上了大學才真正接觸到薩克斯風,一玩就是十個年頭,過去盲人朋友學音樂,都是請同學將樂譜念給他聽,再將錄音帶帶回去反覆不斷的練習才能追上別人的進度,而他卻相當享受這個感覺,同時表演對他來說相當有趣,他視樂團為生活中的娛樂,而表演就是為了讓觀眾也能感染他的快樂。

周錦鎰更表示,希望大眾能以肯定的心態來看待「視障藝術」,重視他們在舞台上的表現,而不要以同情心做判斷,因為視障朋友會接觸音樂,完全是與生俱來的興趣使然,而李正中也表示,雖然視障者玩音樂會比較困難,速度比較慢,但仍希望社會大眾能給視障的朋友一個機會表現。

台大浪達 書寫女同志

【記者林純禎/生命力報導


台大浪達社(女同性戀研究社)於一九九五年成立,為台灣第一個正式成立的校園女同志社團。社名Lambda(λ),取自希臘字母第十一個,一九七○年被"同性戀行動聯盟"採用為同性戀運動的象徵。浪達社也常和友社台大男同性戀社合作,舉辦各項活動,讓所有對於同志議題有興趣的朋友,有更多管道思考同志的種種生活面向。

Lambda,在現代醫學中,表示「改變」的意思,在古希臘社會裡,它意指對立事物的調整與一致。一九七○年在紐約,由世界各地的同志共同決定以此字母代表對「同志」的最基本認同,凡舉同性戀同志、雙性戀同志、練物癖同志、SM同志等,都包含在內。
為推廣同志文化並典藏同志文學,浪達社於本學期新成立大專院校中第一個「校園同志圖書館」,由社員們負責募款購得的書籍已有近兩百冊,做為同志事件的史料紀錄。浪達社社長安佐表示,即使校園同運發達,台灣也日益邁向多元的社會,同性戀的相關議題逐漸受到接受與重視,但大專院校內竟沒有能提供完整同志書籍及學術資訊的地方,這對於同志文化研究是一大缺憾。為了讓校園師生對同性戀者有更多了解,利用浪達社小小的社團辦公室,架起書櫃,並收藏關於同志的書籍、電影等相關資料。安佐說:「社內藏書當然比不上晶晶書庫或女書店,即使現在只有兩百冊,但我們希望是啟發者,未來浪達的社員會繼續努力紀錄同志運動。」

安佐表示,之前台大校慶舉辦情侶活動,規定「一男一女」的情侶才能報名,引起台大校園BBS站上引起熱鬧討論,大多同學認為報名規則具有「性別歧視」意涵,非常不適當。台大男同志社團Gay Chat指導老師朱偉誠表示,不管校園內同志情侶要不要參加這項活動,嚴重壓迫校園內同志同學的權利。他表示,台大有合法成立的校園男同性戀及女同性戀社團,但學生會對情侶認定標準卻要所有男女師生被迫接受刻板又不符事實的性別身體觀,有損台大尊重多元性別校園風氣。

「其實我們要的很簡單,只希望受到平等的對待與尊重!」安佐表示,社會愈來愈開放,原來隱於角落、默默承受歧視與汙名化的同志們,開始勇於「出櫃」,除了爭取不受干預的戀愛與生活自由,更希望改變社會,讓同性戀成為社會可接受、至少是必須尊重的另一種生活方式;他們與異性戀具同等的價值與地位,不因性向不同,而損及他們的權益與尊嚴。她表示,每一同性戀者都曾為特殊性向承受許多壓力,最先要面對的是「自我認同」的掙扎,其次是朋友、同儕的排斥,而如何告知父母自己的性傾向?常常也是同志們心上一塊大石頭,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社員小波表示,經過長期摸索,她才了解:「原來自己和其他女生不同。」一般人多以朋友角度看待同性戀,就算難以接受,只要避開就沒事;但是,換成自己小孩是同志,又該如何自處呢?這些傷心又憤怒的父母,其實私底下常常是手足無措,需要行動上的支持,和有人陪伴一起努力。她表示,我們除了聚在一起、心得分享外,透過社團參與的各項活動,也提供一般為人父母者或長輩多一個了解管道。

台大浪達社成立至今已有九年的時間,與台大男同性戀長期投身在校園同志運動中,藉由影展、讀書會、座談會、暑期同志成長營等活動,希望為同志人權盡一份心力,讓同志的未來過的更完整,並吸引許多校園同志加入他們的行列,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

2003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生命勵打擊樂團 以音樂灌注生命

【記者周琳霓/生命力報導


殘福利促進協會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合作,在二○○三年四月成立了全國唯一的身心障礙者打擊樂團—生命勵打擊樂團。由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副團長何鴻棋指導,在經過八個月的訓練,於十二月十八日正式舉辦成立記者會,將他們練習的成果展現在大眾面前。

成立身心障礙者打擊樂團是勵殘總幹事宋立蓉的一個夢。結合音樂治療與復健治療,讓身心障礙者可以藉著打擊樂器訓練體適能、肢體運動、音律節奏,而且因為是團體的活動,所以可以培養他們的協調能力。「學習打擊樂通常收費較高,為了讓打擊樂普及在許多經濟較不好的身心障礙者,所以才會有這個夢。」宋立蓉表示。
勵殘生命勵音樂中心希望身心障礙者加入樂團不只可以幫助他們做復健治療,更可以成為身心障礙者一個就業出路。音樂中心目前還有一個青少年音樂班,「我們希望未來樂團可以是一個師資的培訓,訓練音樂班的種子老師」,音樂中心的執行專員孫宛穗說。音樂中心也朝著「職業性演奏家」為目標,期許生命勵打擊樂團成為一個有職業水準的打擊樂團。

團員之一的莊天岳是一位自閉症患者,今年二十三歲。他在二○○二年時參加「二○○二舞動生命,讓愛飛揚,第一屆全國心智障礙才藝大賽」中,獲得鋼琴比賽的第一名。他精通英、日語,但是因為對數字的概念較不好,所以大學聯考落榜。又因為是身心障礙者,職業難找,所以媽媽就專程從中壢帶他來參加生命勵打擊樂團。希望藉此可以找到一個伸展的舞台,讓岳岳未來可以靠著音樂自給自足。

樂團裡目前成員共有二十二位,有一軍和二軍之分。一軍的成員是以年紀較為年長,除了心智障礙外,其他障別的身心障礙者都分屬於此;二軍即是以心智障礙者為主的團員組合而成。凡十五歲以上,手可以持鼓棒,並且領有身心障礙者手冊的身心障礙者都可以報名參加樂團的招考。何鴻棋認為在打擊樂團的團員必須涉獵每一種打擊樂器,而且如果團員因為練習有不順或是情緒上有不開心,他都會給予個別心靈對話,為他們打氣,跟他們溝通。「在打擊樂團的家長幾乎都會打擊樂器了,他們都會陪著孩子一起練。家裡還會準備兩副鼓棒,跟著孩子一起練習。」孫宛穗語帶驕傲地說。

發展無障礙樂器是勵殘的下一個目標,將來計畫跟樂器公司合作,量身訂做適合身心障礙者的樂器,讓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打擊樂器。不管是練習時或是表演時打擊起來可以更得心應手,將音樂表達的更淋漓盡致。

「成立樂團有種美夢成真的感覺,看著他們表演的感覺真的很棒。十二月舉行成立記者會,明年我們將會繼續招收新團員,希望對音樂有興趣的身心障礙者都可以跟勵殘聯絡。」宋立蓉開心地說。

2003年12月11日 星期四

保護同志人權 從反歧視做起

【記者高必恬/生命力報導】

十二月九日於非政府組織發展中心(NGO)會館所舉行的「台灣首次同志權益政策問卷調查公佈」記者會,台灣同志人權協會同志人權小組負責人詹銘洲表示,根據他們在同志活動場所、網路媒體、大專院校及座談活動上所做的問卷顯示,前十名都是有關於同志在基本生活面上權益之需求。他也指出,在同志權益受害的空間當中,比例最高的是在校園內,而家庭位居第二,工作職場則名列第三。

擔任台灣新社會協進會秘書長的林深靖表示,社會應該進行再教育。社會上對於同性戀許多的歧視以及異樣眼光的對待,多是因為對於同性戀的不了解及誤解所導致。常有人把愛滋病及同志聯想在一起,認為同志是噁心、變態或者是不正常的。但愛滋病在不管是什麼樣的人身上其實都有可能發生,不管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也好,只要進行性行為不全程使用保險套,或者是沒有固定的性伴侶,都有可能是罹患愛滋病的危險族群。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甚至在教育部編纂的國語辭典上,對於同性戀的定義仍未加以更正,這也是他們深感遺憾且須極力爭取改正的。對於同志權益的爭取,主要是「生存權」、「工作權」以及「教育權」三個面向。但生活中權力的爭取,根本則在於反歧視法的建立與否。由於社會上誤解及錯誤認知,使得許多同志在青少年時期即開始受到心靈上的折磨。因為他們的性認同及性傾向是不被社會所承認且是在被否定的環境下學習。 

王蘋舉例,在學校中,往往有青少年同志間的關係被其他同學透露給老師,或是由老師直接發現,但學校處理的方式往往都是轉由輔導室進行所謂的「心理輔導」。輔導老師會說喜歡同性的現象只是暫時的,或是要求不要這麼做。而學生往往會因為這種隱性的壓力而離開學校,甚至是退學。同志的輟學率高,不是因為不愛讀書,而是學校並未給他們一個善意的學習環境。

就反歧視法案而言,林深靖指出,今年法國巴黎才通過了對於有關於反歧視的一項法案。法案中說明,對於同性戀有歧視的言論是必須加以處罰的。歧視對於同性戀所造成的傷害,並不是近年來才有的,如前美國總統雷根就曾說過,AIDS是上帝對同性戀所做的處罰。

林深靖也指出,當年希特勒對於猶太人加以大肆迫害送入集中營,比較不為人知的是,希特勒對於同性戀的歧視,也使得同性戀成為被迫害的族群之一。對於呂副總統日前在愛滋防治成果博覽會中愛滋是天譴之說法,林深靖認為,身為行政院人權召集小組的一份子,呂副總統不應該做出如此不當的言論。如此不當的言論,是做出最壞的示範,也明顯表露出了身為人權召集小組一員卻對愛滋的認識如此不足。 

王蘋表示,在他們所經手的個案當中,在大學校園裡,因校風較為開放,會有同志將自己的性向大方的表露出來。但在課堂上卻有歧視同志的老師直接批評同志,且以惡意的言論對待。在男校特別是軍校當中,同志受侵害的比例特別高。在男校的雄性、剛強的價值觀之下,常有找較為陰柔的男性單挑、找麻煩、毆打、勒索、詐財及精神折磨的情形發生。然而事件背後老師及長官們的消音體制卻是默默的讓這種情況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綜觀各國,加拿大、荷蘭、美國、比利時、丹麥等國家,他們都有所謂的反歧視法誕生。加拿大的歧視法在人權法案的範圍之下,美國的就業法草案中也有反歧視法的明文規定。甚至英國在2003年底也將實行「反就業歧視法」。而林深靖也表示,歐洲人普遍已經把同志視為文化的一環,不僅有法案成立承認同志婚姻,如加拿大的民調也顯示,大多數地區的民眾也支持同性婚姻。同志在日常生活中仍舊必須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及支持,那麼法案的成立才有意義。

近來台灣推行的人權法案在國際媒體中頻頻曝光,但雷聲大、雨點小。王蘋說,執政黨強調以人權立國,原定在十二月十日「世界人權日」前通過人權法案,但現實情況中卻是連法案都未送交到立法院,對於給予競選承諾的政府似乎跳了票。同志及人權團體在本次記者會當中希望,政府不要只是空談,而是要幹真的!


延伸閱讀:


1.同志遭歧視 校園最嚴重

同志反歧視 從校園開始

【記者林盼昀/生命力報導】

十二月十日是世界人權日,在這個日子到來之前,許多人權團體紛紛為爭取自身權益而發聲,台灣同志人權協會也在九日公佈了台灣同志權益問卷調查,藉此向政府表達他們對同志權益的六大訴求。

台灣同志人權協會同志人權小組負責人詹銘洲說,這份問卷調查顯示,同志人權被歧視侵害的場所,前三名分別是:學校(36%)、家庭(31.6%)及職場(24.1%)。因此他們現在的目標,是爭取保障同志的隱私權、媒體權、工作權及參政權,以及落實同志的教育權;在二○○五年前,則希望能推動同志的公民權。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對同志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權、教育權和工作權,歐美地區幾乎都有「同居伴侶法」來保障同志的生存權,而台灣卻沒有;他表示:「同志到底能否在社會上大聲說自己是同志,而自身權益不受侵害呢?其實真的很難。」

「同性戀的輟學率高,並不是他們不愛念書,而是他們處在一個非常不友善的環境裡,受到老師、同學和輔導室的壓力的關係。」王蘋說,舉例而言,在學校裡,若是有兩個女生在一起很親密,就會有同學跟老師報告,或是老師自己發現後,就要求她們接受輔導,灌輸她們這些行為是「不好」、「不正常」的觀念。

詹銘洲說,在學校裡,若是有男生長得較斯文,或是動作較像女生,就會被同儕冠以「娘娘腔」、「人妖」等名詞;即使這個男生是異性戀,也可能會被同伴用「同性戀」的字眼污名化,這也正好符合了同志最常受到歧視的場所的第一名-─學校。

王蘋表示,現在教育部公佈的國語辭典裡,對同性戀的解釋依然是「不正常」、「需要輔導的人」,這樣的定義是根本否定了同性戀的存在,在經人權團體抗議後,教育部已同意要更改,但卻仍遲遲不見其動作。

王蘋及台灣新社會協進會秘書長林深靖都認為,同志爭取權益,最基本的就是要從反歧視、反污名做起。王蘋說,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看出,無論從家庭到學校,很多同志從青少年起就不被承認,台灣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友善的學習環境,提供校園內同性戀學習權利。


延伸閱讀:

1.台灣性別人權協會

2.歧視?偏見?教育部國語辭典挨轟

同運路線分歧 先凝聚同志動能

【記者許立潔/生命力報導】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台灣目前整體環境對同志仍然是不友善的。她認為,現今同志運動的重點應放在「如何聚集同志的動能,讓同志可以露出清楚的面貌。」

王蘋說,社運團體努力的方向是改變社會結構上的問題,面對同志目前最需要改善的共同處境,「比方說,對同性戀者的歧視是處處存在的,不論是在校園裡、職場上、家庭中或是同儕間,你要怎麼去面對它?」王蘋認為,同志運動不用刻意區分男同志、女同志,重要的是大家對同志運動有沒有想像,想像所有生活中基本的問題,像是隱私權、就業權等都要被看到。
長期參與女同志運動的虎斑表示,同志運動是很廣泛的,不僅僅是上街頭爭取法案,她希望檯面上的各個女同志團體能夠深入思考「連結女同志的國家及社會資源是什麼」,在不同的議題上和不同的社群做連結。

虎斑也提到「資源不足」的問題。她說:「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女同志的社運團體成為社團法人,所以在辦活動時比較無法獲得資源。」虎斑認為,女同志社群本身就有運動路線上的意見分歧,因此在資源不足的狀況下辦活動,就會產生輕重緩急的取捨。若有充份的資源,就不會有這樣的顧慮。

根據台灣同志人權協會公布的台灣同志權益政策調查,在台灣有高達三成以上的同性戀者親身經歷人權侵害及歧視,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曾聽聞或目睹相關事件。王蘋表示,台灣政府和社會大眾對同志是視而不見的,因此當侵權事件發生的時候,也不被看見、不被關心,這也是在從事同志社運時,難以聚集能量的重要原因。

為了凝聚力量,同志團體計劃建立『同志侵權事件簿』,希望藉由記錄同志生活的點點滴滴,找出社會對我們深刻的壓迫在哪裡。「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生活經驗,做為聚集同志動能的基礎,進行內在對話和內部討論,找出未來運動進行的方向,並對外發聲。」王蘋說。


延伸閱讀:

1.同志諮詢熱線

2.台灣性別人權協會

3.校園家庭與職場為歧視同志前三名的場所

4.同志團體演出行動劇 要求提昇人權

蘭陽在地情 數位傳千里

【記者林佶偉/生命力報導】

為了服務在地及旅居在外的宜蘭鄉親們,宜蘭縣政府與聯禾有線新聞中心合作試辦,把原本在有線電視上播放的新聞內容放在網路上放送,讓旅外的宜蘭鄉親與縣民以及關心宜蘭地方新聞的民眾們,能夠透過網際網路隨時在宜蘭縣政府網站首頁觀看地方新聞。

宜蘭縣政府資訊室助理設計何瀛州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網際網路的科技日新月異,在台灣使用寬頻上網的民眾也突破七百萬人,宜蘭縣政府為提供縣民與宜蘭鄉親可隨時隨地掌握宜蘭當地地方新聞,與聯禾有線電視「宜蘭新聞中心」共同合作,首創全國地方新聞上網提供民眾瀏覽。
民眾只要在左側的選單中點選「寬頻媒體」,或是直接連線至宜蘭縣政府寬頻影音媒體中心,就可以觀看宜蘭當地的影音新聞,除此之外,民眾還可以自己選擇想看的新聞,網站上新聞依照日期排列,也經過分類,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可說是相當貼心的服務。

聯禾有線電視為宜蘭在地的有線電視公司,除了負責一般各台節目的播送,並自行設立「宜蘭新聞中心」單位,目前「宜蘭鄉親頻道」中的新聞節目,全部都是由此單位提供,且為了因應不同族群的需求,還提供國語播報、台語播報兩種服務,讓宜蘭的在地新聞能夠廣泛地被收聽。

何瀛州指出,將宜蘭鄉親頻道所播送的影音新聞,透過網際網路提供隨選視訊的播放,除了宜蘭本地民眾能夠使用之外,旅外關心宜蘭地方大小事務的民眾,也都可以在網站上進行影音新聞的閱讀,並有國語及台語選項提供選擇;另外網站上也隨同畫面提供文字版本的新聞,是將新聞記者的唸稿文字化,讓即使沒有寬頻上網的民眾,也可以瀏覽文字版本的新聞內容。

已在台北唸書四年的黃同學表示,他非常喜歡這項措施,因為在外地的有線電視播報的也是當地的新聞,想要了解宜蘭的當地消息,並不是如此容易,他說,就算是把報紙翻開,也看不到基宜花當地的消息,但是現在卻能時時關心家鄉所發生的事情,還有國台語播報可供選擇,真的是相當貼心的服務,且希望這樣的便民服務可以持續下去。


延伸閱讀:

1宜蘭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2宜蘭縣政府寬頻影音媒體中心(宜蘭地方新聞)

湖山國小 陽明山上的學習樂園

【記者周弘斌/生命力報導】

你一定知道陽明山,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風景秀麗的陽明山上有一所全校只有六個班級的湖山國小。這所國小雖然只有幾十個學生,但卻結合了資訊教學和田園的風格,打造出了一所極具特色的小學。

你一定知道陽明山,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風景秀麗的陽明山上有一所全校只有六個班級的湖山國小。這所國小雖然只有幾十個學生,但卻結合了資訊教學和田園的風格,打造出了一所極具特色的小學。
湖山國小座落於七星山、大屯山與紗帽山之間,每年夏天時西南季風沿著龍鳳谷為湖山國小帶來和煦的南風,校園內開滿了杜鵑和櫻花,風景極為美麗,讓湖山國小有「小陽明公園」的美稱。校長何怡君說:「湖山國小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全力支援學校的家長會,我很喜歡這所學校。」

湖山國小雖然只有一百多個學生,但也就是因為學生人數少,所以不像山下動輒數千人的學校有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教務主任張登海說,學生少,老師反而可以放更多的精力在學生身上,不會有顧此失彼的困擾。另外因為學生少,湖山的教學可以設計出具有特色的教學方式,例如之前因為學校要採購新的印表機的時候特別為學生設計了一項作業,讓學生先分組討論該採用哪一種印表機,再去調查規格、廠牌和報價,然後學校在學生達成共識之後才採購印表機。這項作業不僅讓學生從中知道了有關印表機的知識,而且也有參與校務的參與感。張登海說學生普遍反應良好,後來再使用印表機的時候也比較會愛惜設備。

湖山國小的學校網頁有特別的地方,「湖山E作家」是湖山和延平、洲美等八所國小一起合作給小朋友投稿的專欄,讓各校的學生可以觀摩彼此的作品,目前由吉林國小代管。各班級網頁的設計不僅用心,而且常常更新。不僅可以看到每位學生的照片,老師也會定期把學生的作品傳到網路上,並寫下自己的教學心得。「學校日專區」則是設計給家長看的,家長只要上網點選就可以很輕鬆的看到各年級各科目的教學內容與計畫「湖山國小小朋友的家長,從來不會有『不知道孩子在唸甚麼』的問題!」張登海笑著說。




延伸閱讀
湖山國小全球資訊網

彩虹樹劇團的夢想

【記者于正秋/生命力報導】

彩虹樹劇團是由一群患有唐氏症、自閉症、腦性麻痺和情緒困擾等的智能障礙者所組成。位於新北投泉源路華南巷白色大門的彩虹村家園,是台北市樹仁殘障福利事業基金會附屬的一個家園,基金會在一九八四年開始收容了一群十五歲至五十歲的輕度、重度、極重度的智能障礙者。這些學員全部聚住在彩虹村家園裡,並且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彩虹村家園主任王繼慈表示,目前家園裡有十八個學員,他們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以及人際關係較弱,以至於社會人士往往不太能了解他們究竟有那些能力,或者該如何來接納他們,進而與他們相處。因此,基金會安排了一些訓練課程,先嘗試用語言矯正的方式,透過角色扮演、布偶之類的輔助來教他們講話,及如何應對進退。一九八八年起,基金會開始安排戲劇課,也等於語言課的延伸,而另一方面帶他們去看戲劇、看展覽、聽音樂會,培養他們在藝術方面的興趣,也因此成立了「彩虹樹劇團」。
彩虹樹劇團第一次演出在一九八九年,他們得到很大的肯定,王繼慈也表示,在排練的過程中,雖然也有一些困難,像輕度殘障者比較鬧情緒,所以老師們會細心的指導他們,所以每一次的演出,在教育的過程裡面,我們都當做是一種行為治療來做,當做教育的一種方法。當孩子在台上的時侯,他們能夠自我肯定,擁有自信心,而觀眾的掌聲更是真正直接鼓勵他們的動力。

王繼慈表示,彩虹樹劇團除了在大型的舞台演出,也有在各個小學的特教班巡迴演出,得到了相當多的肯定,劇團對於這群有智能方面障礙的孩子們而言,每一次的演出,都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他們有強烈的榮譽心和責任感。

「演出前,孩子們期待那種心情是很複雜的。」王繼慈說,這個過程對智能殘障者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能力到底有多少,或者他們能夠對自己要求到什麼程度,透過戲劇的課程,我們做到了,孩子們也進步了很多,如果我們用正確教育方式跟態度教導他們,表演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很好教育方法。

智能障礙的孩子,無可避免的在組織和記憶上有先天上的限制,但對於某些音聲節律的特殊敏感度,以及對某些情境的有著特別的偏好與固執,王繼慈說,彩虹村家園期待透過戲劇的演出,透過這樣對外的媒介活動,讓社會上所有關心智障的人士,來真正了解這群人,也讓從來不常與智能障礙者接觸的人士,能用比較正確、健康的態度來看待他們。也期盼家有智能障礙者的父母及親人,能夠因此更關懷他們,更欣賞他們的能力,肯定他們生命存在價值和意義,使他們「自我演出」。

王繼慈也提到,之前的巡邏演出使他們花費了很多經費,因此近期彩虹樹劇團無法在正式的舞台上表演,也希望各界能熱心的贊助。


延伸閱讀:
台北市樹仁殘障福利事業基金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五段125號7樓

電話:(02)29351505



延伸閱讀:

1彩虹樹劇團

2樹仁的孩子 彩虹的心

3彩虹樹劇團 舞動新生命

坑燒傳統味 市民樂「陶陶」

【記者黃昱達/生命力報導】

大家都去過鶯歌作過手拉坏,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最原始的燒陶法-「坑燒」。若竹兒教育基金會為配合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於二OO三年十二月六、七日在嘉義市舊監獄的農場舉辦「找回失落的古文明-坑燒」活動,兩天的行程共吸引約一百多位市民參加。

基金會共設計一系列三階段的活動,從十月四日的「大家來做陶」活動開跑,毎週末在嘉義鐵道藝術村,請來專業的老師執導民眾,維持九週共九梯次,毎一梯次皆受到熱烈迴響,約有九百多位市民共襄盛舉。六、七日舉辦的坑燒為系列活動的高潮,學員們拿著自創作品入坑窯燒,兩個月來的心血都將在此呈現,最後出坑的成品,於八日在鐵道藝術村第三倉庫展售,另外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二月底也會在嘉義基督教醫院的文化藝廊進行第二次的展售,所得將全數捐入若竹兒教育基金會。
基金會執行長曾耿玉表示,此系列活動的目的有很多,除了可以增加市民間相互往來和傳承先民的技藝外,也可藉九梯次的做陶營增加若竹兒餐廳的人氣(若竹兒是弱智兒的諧音,基金會在鐵道藝術村有經營餐廳,名為丸三餐廳),最後,能藉此活動間接讓若竹兒有和市民互動的機會,也幫助自身成長。

坑燒活動於六日早上十點半開始,在聽完老師講解坑燒的要領之後,則要為下午的入坑做準備,會場空地有一深一公尺、寬五十公分、長六公尺的坑窯,有些人忙著把坑底先舖設一層厚木屑,並在坑窯的周邊排滿粗木條,以免壓破坏體,並增強窯燒時的火力,其他人則在一旁整理將要入坑的作品,南投陶藝協會理事長洪炎明指出,學員們可在坏體貼上蔬菜葉和果皮,如此一來在窯燒時,會對坏體產生意想不到的增色效果。

午餐之後,大家就一起把作品放入坑窯,並且在坏體的四周,撒上碳酸銅、鹽巴、乾草和木屑,最後在坏體上層覆蓋一層草料,在草料上再加上鐵皮覆蓋,便完成入坑程序。南投文化中心陶藝老師許坤揚表示,坑內加入的物質在高溫之下,會產生一些化學酵素,對於坏體有絕佳染色的作用,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並不知道它的效果為何,每一件作品都將是獨一無二的佳作,這就是坑燒的樂趣。

隨後的點火儀式是整個活動的高潮,嘉義縣文化局長、嘉義市文化局和社會局長都親臨會場,一行十人手持火棒、同時丟入坑窯中,頓時整個坑窯火花四起,至少要經過十小時的悶燒,才能使坏體完全燃燒和染色,接著請來嘉義市原住民佳山教會會員們帶來兩首歌曲,在高亢的高聲中,替點火儀式畫下句點,晚餐則是原住民正宗的竹筒飯和烤山豬,餐後還有晚會,活動持續的晚間九點半才告一段落。

隔日重頭戲就是大家來尋寶的出坑行程,老師和部分學員將大家的作品小心翼翼的從悶燙的坑窯中取出,把所有的作品都排列在坑窯旁,讓學員們認領,在老師仔細檢視作品之後,發現大部分的作品都有或大或小的損壞與破裂,但還是掩蓋不了胚體上的絢麗色彩。活動最後所有的作品都被整理收集,為聯展做準備,有瑕疵的成品將會打折出售。曾耿玉遺憾表示,造成瑕疵的原因,可能是入坑時,放置坏體的不注意,加上是第一次辦這種活動,許多小地方沒注意到,非常可惜。不過藉著活動吸收經驗,基金會有信心明年可以辦的更好。


延伸閱讀:
4歲幼童 教市長捏陶

嘉義市舉辦坑燒祭窯神活動

共生藝棧 打造寶藏巖新面孔

【記者趙詩玲/生命力報導】

寶藏巖,這個濱著新店溪、座落在觀音山腳下四十多年的小山城,有著與鄰近的公館商圈截然不同的情調。轉入台北市汀州路三段二三○巷,蜿蜒而上,在擴建過後的寶藏巖寺後方,便是層層疊疊的寶藏巖聚落,這裡,是退伍老兵、城鄉移民及外籍新娘的棲身之地,同時也是台北市都市發展的見證。李登輝在台北市長任內,以違建聚落「破壞台北市門面」為由,將寶藏巖劃為台北市二九七號公園預定地,但因居民安置問題一直無法妥善解決,寶藏巖聚落又具有獨特的空間營造意義及橫亙台北市歷史的重要性,學者專家及台大城鄉所紛紛提出暫緩拆遷的意見,幾經波折之後,台北市文化局決定把寶藏巖歸劃為藝術村,讓藝術家進駐創作及展演,賦予寶藏巖新生。

接近寶藏巖臨水區的一間老房子,是規劃團隊進駐寶藏巖的基地工作室,雖然老舊狹小,卻有著密密麻麻的思考與計畫。在寶藏巖引發拆遷問題之前,台大城鄉所的學生就已經發現了這塊都市中的寶藏,並且將寶藏巖視為實習與課程的一部分,持續對寶藏巖進行調查與探訪。一九九三年政府公告拆遷時,由於城鄉所學生的發聲以及協調,開始談論聚落保存等議題,才將拆遷問題暫時緩住。不僅如此,城鄉所也很關切居民的安置問題,在二○○一年底臨水區的住戶開始被拆遷時,城鄉所的學生亦開始展開一些社區工作,並且於二○○二年六月開始發展屬於寶藏巖的社區報。
台大城鄉所算是進駐與探究寶藏巖的先鋒,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使得一些學者專家也開始保衛寶藏巖。由於寶藏巖特殊的結構與建築空間,以及濃厚的人文歷史價值,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提出「貧窮藝術村」的方案,藉此保留與永續發展寶藏巖的人文與地景。二○○三年五月,「藝術村」的企畫案正式成形,目前,寶藏巖規劃團隊正一步步地落實計畫,幾項重要的大目標包括:都市變更計畫、藝術村規劃以及空間上的改善﹔而團隊的陣容也非常堅強,網羅了藝文界人士、城鄉所的人員,以及學者專家等,主要是由城鄉所和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來一同主導,並且須向文化局做期中與期末的實行報告。

「我們希望藉這個機會,讓居民留下來,跟寶藏巖這個聚落,共生吧。」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專案執行林毓琼說。加入規劃團隊已有近六個月的時間,本身也是城鄉所出身的她表示,在她是學生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寶藏巖這個地方了。一開始城鄉所只是很單純的關心拆遷後老人與弱勢族群的安置問題,沒有想到保存寶藏巖這片聚落﹔但是經由時間的累積,漸漸了解與深入寶藏巖,發現寶藏巖聚落的保存其實是很有價值的。林毓琼說:「違建是台北市發展過程的一環。」在當時的年代,有許多城鄉移民紛紛湧入台北市,由於沒有經濟能力,再加上空間的不足,違建就開始產生,「它是一個城市的歷史﹔也是一個城市的集體記憶。」另外,寶藏巖還擁有許多有品質的空間。例如:長廊與大樹,這些地方可以經常創造出人與人的互動與共通。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公跟私之間的空間,就像「我家的前院可能是他家的走廊」,這樣特殊的空間結構,更營造出不同於一般住宅的互通性與人文特點。

在寶藏巖這社區聚落裡,居民都不是一般在社會上較為活躍的人,規劃團隊在執行計畫與活動時,常常面臨居民參與度不積極的問題。林毓琼表示,寶藏巖裡的居民大多數是較弱勢的族群,居民必須負擔生活家計,沒有較多的餘力來參與公共活動與事務,這是造成「冷漠」最大的原因。因此,辦活動常常是要靠與居民之間的感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認識,不斷溝通,培養人際關係,「只要有活動我們就會發社區報來通知居民,並且每家每戶去講」,但是實際來參與的居民也不見得很多。儘管如此,寶藏巖還是有人情味在的,林毓琼說:「基本上這個社區對外來者是友善的。」剛開始,規劃團隊曾出現活動規模不夠大的困境,在與文化局溝通後,又發展出一個分支計畫,由「破報」來負責舉辦所有的藝術活動,並且事先協調過藝術創作工作者進駐寶藏巖的原則,包含了藝術創作者與居民一定要有互動,在進駐寶藏巖的期間裡,一定要每天留在寶藏巖裡,以及開辦一些適合居民參與的課程。她表示,這個案子特別的地方是不只在作規劃,也一方面去實驗有關藝術村發展的要素。

日子久了,部分寶藏巖的居民會在活動舉辦時走下來,看看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土地上的藝術。舉例來說,二○○三年十二月份寶藏巖便有三個本土劇團進駐創作及展演,活動開幕當天,在營火火光映照之下,十餘位當地老居民的臉孔顯得分外引人注意,其中一位老爺爺還熱情地搬椅子招呼大家坐下來看表演;在表演過程中,也不時聽到居民間的交談:「這個表演不錯。」「沒事就來看看。」老人家爽朗的笑聲和身邊孫子輩的嬉鬧聲,說明了寶藏巖居民對於「藝術村」走向的接受度。未來,規劃團隊除了繼續執行專案,所要面臨的應該是如何催生出寶藏巖社區自己的力量,這種來自社區內部的力量,才是真正支持寶藏巖以藝術村身份長遠發展的基石,如同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說的,「讓規劃團隊漸漸退隱,由居民自己站出來。」


延伸閱讀
寶藏巖影像館

遠眺寶藏巖

奧比斯防盲救盲 需要你我協助

【記者林韻如/生命力報導】

長久協助開發中國家防盲救盲的奧比斯基金會,要招募新血了!為此,台灣奧比斯基金會在五日邀請了國際奧比斯基金會總裁龐凱茜,以及參與奧比斯「飛行醫院」任務達一百零一次的加夫.泰勒醫師來台,為奧比斯基金會招募願意參與飛行任務的醫護人員,加入他們的行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目前全球共四千五百位民眾失明,約一億三千萬人視力缺損面臨失明的危機,但八成以上的民眾在妥善治療後可以重見光明,恢復正常生活;而國際奧比斯基金會自成立一九七○年代以來,結合先進國家的眼科醫療設備以及眼科醫療人力,整合成一架奧比斯「飛行醫院」飛機,透過全球的飛行任務,抵達各個發展中國家及偏遠地區,教育訓練當地的眼科醫師,提升醫療水準,希望解決全球失明的問題,這次來台的加夫.泰勒醫師已參加奧比斯飛行任務滿一百零一次,目前已成為眼科界眾所皆知的傳奇醫師。
台灣奧比斯基金會執行長錢為家表示,目前全球失明及面臨失明之虞的人口,百分之九十集中在這些開發中的國家,這些開發中國家由於貧富以及城鄉的差距,使得醫療資源嚴重失調;而參與飛行任務今年達一百零一次,同為飛機上主治大夫的泰勒醫師也說,在非洲地區,平均每一位眼科醫師,要照顧一百萬名的眼科病患,若是在落後荒涼一點的地方,眼科醫生與病人的比例是一比四百萬,在如此龐大的落差下,實在是急需大家的援手。

龐凱茜也表示,目前奧比斯的飛行醫院無論到哪一個國家,都會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並且要求落實當地法案,推廣防盲救盲的活動,泰勒醫師則表示,飛行醫院上一次任務,就為福州沿海落後地區爭取到了相當精密、先進的儀器,再結合當地醫生,救助了當地許多民眾的視力。龐凱茜則指出,目前奧比斯基金會更著重於駐國家防盲計畫、駐院培訓計畫,以及飛行醫院醫療行動三方面,一方面培訓發展中落後國家的眼科專業醫療人員,一方面也將奧比斯防盲救盲的觸角經由飛行醫院全球巡迴義診散播到世界各地。

泰勒醫師則指出,在先進國家中,角膜移植的手術是屢見不鮮,但是在這些發展中的國家例如史瓦濟蘭、塞普路斯、海地、厄瓜多爾,以及大部分非洲地區來說,一方面醫師的專業不足,再加上技術限制、民眾的不了解,角膜移植的手術是相當困難的,目前奧比斯在這些地方都積極的推廣建立眼庫(eye

bank)及小兒視力保健的重要性,建立眼庫可以儲存當地的角膜,就近醫治當地人民,避免全球角膜資源不足,另外小兒視力保健也是不容忽視,目前山西及太原兩個地方就有奧比斯協助成立的小兒視力培訓中心,已經診療超過三萬名兒童,進行過一千兩百次的手術;泰勒醫師表示,眼睛是身體的延伸,若是能讓這些失明孩童重見光明,他們的人生也相對光亮了起來。

龐凱茜則指出,醫療是沒有國界的,奧比斯的飛行醫院會到所有需要奧比斯的國家,而正因為如此,需要最一流的醫師參與,除了擁有最頂尖的技術外,更要會「教育」,具備教學方面的長才,才可教導當地醫師,提升當地醫療水準,泰勒醫師則說,今天會希望台灣的醫師加入奧比斯飛行任務的行列,是因為台灣的眼科醫療技術具世界級的水準,目前台灣只有兩位醫師加入奧比斯飛行任務的行列,一位是振興醫院劉榮宏院長,與台北醫學大學眼科教授蔡瑞芳醫師,蔡瑞芳醫師已經去新疆出過他的第一次奧比斯飛行任務,而明年一月台灣的兩位醫師會與泰勒醫師同行,前往菲律賓天使城推廣防盲救盲的重要性;更希望可以招募其他有志之士,為全球防盲救盲盡一份心力。  龐凱茜及泰勒醫師這次來台只停留兩天,六日就要離開繼續推廣奧比斯全球的防盲救盲活動,龐凱茜指出,希望大眾的援助,可以支持奧比斯飛行醫院繼續為全球盲人朋友服務,也希望讓更多盲人朋友可以重見光明。


延伸閱讀: 1.奧比斯 2.奧比斯限量義賣

謝宇威 以音樂澆種客家文化

【記者俞孝璋/生命力報導】

「每一個族群都是一朵美麗的花朵,需要綻放,讓人看到它的美。」頂著一頭蓬髮,蓄著滿頰鬍鬚的謝宇威,以極誠懇的眼神說出這段話。在狂放不羈的莽漢形象下,謝宇威有著細膩的心思,澎湃昂揚的創作力,要將客家文化推的更高更遠,成為你我皆能認同的精緻文化。

出生在台北,卻常往桃園跑的謝宇威,由於父親是美術老師,在耳濡目染下,對美術展現了高度天份及興趣。高中的時候就讀中正高中美術實驗班,後來保送文化大學美術系。謝宇威表示:「原以為自己會跟父親一樣,成為一名繪畫工作者。沒想到進入大學,加入詞曲創作社之後,便一頭栽進音樂的世界。」開始創作音樂的他,憑著熱情和過人才情,很快地就在各大歌唱比賽中嶄露頭角。大三時以「Made in Taiwan」一曲拿下第五屆「青春之星」東南亞暨全國總冠軍和最佳編曲,他特別將國語、河洛話及客語融合來唱這首歌,在當時造成轟動。大四時以純客語演唱的「問卜歌」勇奪第九屆「大學城」歌唱比賽全國總冠軍。也因如此,謝宇威便轉換跑道,踏上歌唱的路。


接連在兩項歌唱比賽得獎的謝宇威,畢業後便與唱片公司簽了合約。有著客家血統的他,一個從小浸濡其中,熱愛客家文化的年輕人,他希望能以自己的語言來唱自己的歌。在他一九九五年發的「直到現在我還不明白是我唯一的藉口」專輯裡,就放了兩首客家歌。而他回憶道:「沒想到發了一張專輯之後,唱片公司就倒了,我就先退居幕後幫別人製作音樂。」靜待良機的同時,謝宇威不忘推廣客家文化的志願,開始幫客委會等機構企劃活動,用另一種藝術形式來展現客家。

當然謝宇威最愛的還是唱歌,他也找過許多唱片公司,希望能幫他發片,但唱片公司都以「謝宇威,你唱的歌很好聽,可是沒人想聽客家歌。」狠狠的一句拒絕了他。謝宇威說:「既然沒有人要幫我發片,我乾脆自己來,反而可以放手去做。」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果真在今年推出了「一儕。花樹下」專輯,全張皆以客語演唱,圓了他以客語演唱流行歌曲的夢。他表示要讓年輕人都能接受,就要在歌詞與旋律之間展現時代。所以他不討厭山歌,但他要帶客家歌創造新天地。

對客家文化如此熱血的謝宇威,其實年輕時也有過矛盾。他表示那時心裡一直想為客家人做些什麼,但沉重的使命感反而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現在的他慢慢學著不要想那麼多,以輕鬆的心情來作藝術。做得快樂,同時將客家文化普及化、深化及精緻化。謝宇威不在乎你會不會講,聽不聽得懂客家話。只要你認同它就好。平時他常與年輕的客家社團或文史工作者交流互動,希望自己是個引子,帶起更多的新血加入他們的行列。

認識謝宇威十多年的小萍表示,她印象中的謝宇威,是個常往苗栗跑,畫畫很棒,很喜歡創作的客家音樂人。小萍她本身負責管理「Crazy Studio」音樂網站,自網站介紹謝宇威的新專輯和提供試聽後,許多年輕朋友都留言表示很喜歡謝宇威的歌,並還有樂團說想要翻唱哩。眼見越來越多客家年輕一輩,也投身以客語來創作、演唱流行歌曲,謝宇威心中除了欣慰,更為自己定下以後一年發一張專輯的願望。在日漸興盛的客家運動中,謝宇威只會奉獻更多,去創作更美更好的藝術,是絕不會缺席的。


延伸閱讀:
1.瘋狂音樂網

2.謝宇威顏志文 做出客家新音樂

疼惜咱ㄟ身體 擁抱生命陽光

【記者鄭雅云/生命力報導】

為了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內政部以「熱愛生命、彩繪人生」為主題,結合國內各身心障礙社團,於十二月七日上午舉辦二○○三年全國身心障礙者才藝展示博覽會,來自北、中、南的各家身心障礙團體與社福團體,偕同身心障礙人士、家屬及志工...等,於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齊聚一堂,熱鬧非凡。

中華啟智工作人員協會秘書長王秉哲說,身心障礙者在生活上,得比一般人花更多心血學習與適應,尤其是聯合國大會在一九九二年十月宣示每年十二月三日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顯示身心障礙者的人權已不容忽視。因此台北市政府及社會局,偕同所有的身心障礙團體,並希望能透過這些活動,呼籲社會大眾能以真誠的心接納、支持身心障礙者和為他們鼓勵。並進而給予全面參與的均等機會,讓身心障礙的朋友也能展現才華、發揮潛能。
這次園遊會主要以「靜態的作品展示」及「動態的節目表演」來展現身心障礙朋友的成果,並設置了「疼惜咱ㄟ身體」身心障礙生活體驗區,讓民眾能親身體會視障、聽障、肢障者和聾啞人士們生活中的不便。就讀敦化國小的林小弟弟在闖關「口足小畫家」後說:「好難,口水不停滴下來,而且嘴巴很酸呢!」。而剛體驗過「超級摸一摸」之後的民眾,則是都迫不及待的拿下眼罩:「感覺上什麼方向感啊?平衡感啊?全都沒有了。」。而另一位帶著孩子參加的楊太太笑說:「覺得能看到光明真好。」

根據內政部於今年六月統計結果,目前台灣身心障礙者人口有八十四萬七千七百人,也就是說,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三點七六人為身心障礙者。透過內政部二○○三年所做的「臺閩地區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發現身心障礙者在婚姻層面,因為背負了更大的壓力,所以未婚比例比一般民眾來得高;另外特殊教育的資源、經費也分配不均,就業率偏低而且就業職業種類受限,職業重建及生活補助也仍然不足…等等,這些事實在在顯示了台灣在建構無障礙社會的路上,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努力。


延伸閱讀: 國際身心障礙者日處處顯溫情

東北角再規劃 串起海岸步道好風光

【記者林怡甄/生命力報導】

東北角海岸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獨特的人文背景和妍麗的海洋生態著稱,近年來在政府的積極規劃下,將龍洞灣岬步道、龍洞灣步道、鼻頭步道串聯成一完整豐富的東北角海岸步道之旅。

擁有豐富而珍貴的地質景觀,是東北角海岸步道一致的特色,由於龍洞灣附近有斷層經過,更豐富了東北角海岸步道的特殊地質景觀,在龍洞灣岬步道所看到的岩層其形成的時間較久,約介於五千萬年前至三千五百萬年前,以四稜砂岩為主,走到和美國小即進入了龍洞灣步道的範圍,除了一致的優美景色,這更多了些人文的氣息。
來到鼻頭角步道,會發現這裡的步道規劃成三條支線,「山稜線」較為陡峭但景色優美,看山看海、且有十足的運動效果,「燈塔線」較為平坦適宜一家大小扶老攜幼一邊健行一邊賞景,「濱海線」則充滿豐富的地質景觀不論是海蝕地形、還是蕈狀石、豆腐岩...等珍貴的海岸地形都可以在這被發現,通常是地質觀察家或是學校校外教學所選擇的路線,民眾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安排。

「一般民眾走完步道全程約需三個小時,沿途有多座涼亭供民眾休憩。」龍洞服務中心駐街警察李志賢表示。一般健行的旺季為春秋兩季,夏季因天氣炎熱民眾都往海邊跑,步道的觀光客就比較少了。遊客李新福也說:「雖然現在已是冬季,氣溫並不是那麼適宜出遊,但是因為喜歡看潮聽海,而東北角的海岸步道不僅離台北近,整理過的步道也比較方便我們這些老骨頭」。

東北角海岸步道豐裕的觀光資源,足以滿足國民對於休閒旅遊各方面的需求,為了執行開發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的景觀資源兼以推動自然資源保育,觀光局成立了「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專責於各項觀光資源之開發建設與維護管理事宜,並於鼻頭港、福隆、龍洞灣成立遊客服務中心,積極辦理國家風景特定區之觀光遊憩建設,期能為民眾提供更多樣化的海濱渡假之旅。

而生態保育亦為政府的規劃東北角風景區的計畫之一,龍洞服務中心約雇人員蔡秋霞說:「其實在規劃下有計畫的開放觀光,對生態的衝擊會比讓遊客沒有規劃的亂走小的很多。」她表示,以龜山島為例,每天管制入島人數為三百五十人,並且現階段只開放龜尾弧的部分,而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雖將管理權開放民營,自己處於監督的角色,但依然會注意保育的工作。

東北角海岸擁有綿延迤邐的岬灣海岸,聳立的層巒山峰與海岸地景,皆各具特色,引人入勝;在有心的規劃下,相信可以帶領大家認識海岸地形之美。


延伸閱讀:

1.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龍洞灣岬步道

早期療育 為發展遲緩兒鋪未來路

【記者王華瑋/生命力報導】

發展遲緩兒是指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一種或具有數項之發展落後或異常的兒童,而需要接受早期療育服務者。大家較熟悉的自閉症、智能障礙等,都含括在發展遲緩的範圍內。而早期療育則是種人性化、主動且為專業整合性的服務,透過不同之專業如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福利服務及諮詢等整合介入,依發展遲緩兒童之個別需求,提供必要之服務。

早期療育的最佳時期為零至三歲,許多發展遲緩兒都因為錯過了最佳療育期,而造成無可挽回的遺憾。中國發展遲緩兒基金會的成立,就是為了推動並協助政府落實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制度,進而促進兒童之健康與福祉。基金會最初是由一些家長及醫生等關心早期療育人士所組成,成立至今四年多,已推動了相當多的政策,特別是在通報檢測方面。
基金會主要是在推動政府的政策及建立完整的制度,現在也在基金會內開辦早期療育的課程,目前基金會內只有兩名早療師。「我和這些孩子之間就是有一種緣分吧,我只是盡力而已」已擔任十多年早療師的蔡美芬說。早期療育需要很大量的資源和人力,目前台灣的早療師可以說是相當的少,因此基金會現在也有在培訓專業師資及人力。而今年十月份才來到基金會的早療師李曉芸表示自己才剛接受訓練成為早療師,能夠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能夠跟上一般孩子的進度,使她有一種使命感,希望能一直繼續致力於這個工作。

中國發展遲緩兒基金會董事長雷游秀華本來是智障者家長總會的創會理事長,她的兒子是智能障礙者。雷游秀華表示她之所以決定致力於遲緩兒基金會是因為她不希望這些孩子像她的孩子一樣的長大。早期台灣並沒有所謂的早期療育觀念,大部分的特殊孩子都是年紀稍長後家長才會發現,而那時早就已經過了所謂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她的孩子就是這樣,現在已經三十幾歲了,幾乎可以說是沒有自主的能力。

雷游秀華也表示,許多家長都不願意承認、或是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許會有發展遲緩的問題,甚至在老師提出疑問時表現出生氣、或是轉學的舉動,而這些就是常常造成孩子錯過早期療育黃金時期的原因。因此基金會現在致力於教導家長要有發展檢測的觀念,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越容易解決及治療。從最上游做起,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法。


延伸閱讀:
1.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
2.台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中心
3.父母應把握遲緩兒3歲前的黃金療期
4.伊甸推出Hello Kitty圖案郵票為遲緩兒募款

拉拉資推 看見拉子的需要

【記者許立潔/生命力報導】

「資推希望從女同志的角度出發,『看見』女同志的『需要』,」拉拉資推的召集人蕾蕾說。

「拉拉資推工作室」(LaLaInfo Workshop)成立於一九九六年。蕾蕾說,創社的時候,台灣的網際網路才剛開始發展,而當時的宗旨:「向拉子(女同志)推廣網路的世界,向網路推廣拉子的世界」現在已經算是初步達成了。
拉拉資推在KKCITY上設立5466(我是拉拉)站台,主要有地區、社團、世代、個人、元氣等五大類目。地區版是以全台灣各地的拉子為集結對象,例如在基隆的女同志可以到「雨都拉拉版」找到臨近的同志朋友;世代版則是以年齡區隔,討論生活上遭遇的各種問題;元氣版的性質多元,不但討論嗜好、運動等話題,也提供一個分享心事的園地,例如在「超越百憂解」這個版上,你可以看見許多個案的心路歷程。可說是拉子社區的集結開始。

「5466」站台目前是台灣最大的女同志版,很多拉子的活動都是利用BBS平台連結,產生認同和互動的力量。「要集結同志的力量只靠聚會是不夠的,現在著重的是資訊。」拉拉資推活動部的洪玲說:「我希望網路成為一個開放的平台,讓同志可以在這裡交換資訊並尋求協助,產生相互扶持的力量。」

現在聯結女同志的方式愈來愈多元,拉拉資推曾辦過球聚、雷斯盃球賽、卡拉OK比賽等。最近兩年拉拉資推的主力是放在出外集結的運動,面對公部門、面對社會、展現女同志的面貌,例如組成「台灣拉子代表隊」,參加二○○二年雪梨同志世運會的籃球比賽項目。

媒體部的虎斑說:「同志義工團體中的『傳承』是很重要的,我們希望可以把團體運作的經驗傳給下一批人。」從這些年的經驗來看,資推的角色像是一個點火者,例如舉辦網路拉子人口普查、雷斯盃球賽。點了這些火之後在同志圈裡發生了一些效應,目前資推正在探索新方向。蕾蕾說:「我們希望為拉子服務,而服務的方式有很多種。拉拉資推正在思考的是,還有什麼是我們還沒發現、還沒做的?」


延伸閱讀:

1.拉拉資推工作室

2.拉拉資推 女同志的上網導師

3.千人「同」遊 「志」在發聲

勇敢的台灣阿誠 不被挑食嘴打敗

【記者林昱旻/生命力報導 】

「為什麼你不能吃肉呢?」每次與朋友聚餐,阿誠總是無奈的面對這個問題,心中想著:我該怎麼解釋我是「苯酮尿症」的患者呢?

由於苯酮尿症的症狀並不明顯,阿誠的外表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異狀,所以直到國中時,阿誠才被確定診斷是苯酮尿症患者。苯酮尿症為胺基酸代謝功能異常,魚、肉、蛋、奶等食物的蛋白質無法順利排出體外,過度累積就會引起疲倦、顫抖、肌肉緊張甚至休克等症狀。
高職畢業後,阿誠不再繼續升學,而選擇了就業,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飯店大廳當服務員,半年後離職。阿誠說:「因為我想繼續學習,並參加公務員的考試,我想那樣的工作會比較穩定。」在補習班補了一年後,雖然沒能如願,但阿誠並不因此灰心,之後陸陸續續在多家超市、超商、藥妝店等擔任門市的工作。

談起阿誠的工作經驗,發現他從事過的工作相當多,而工作時間最長也有持續三年的,但是由於身體的狀況,所以工作經常因中途病情發作而中斷。阿誠在就業時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工作中忽然發病,「每次說到苯酮尿症人家都聽不懂,而且因為外表看不出來,說了還要被質疑,所以我都不會告訴雇主我有生病的事,但因為這樣,當我在工作中途發病極度不舒服時,我無法跟雇主解釋我為什麼會常請假。」阿誠說。

社工員陳怡伃說:「阿誠的工作能力是很好的,只是體力較為不佳,再加上大部分的罕見疾病患者對於週遭的人,所抱持的態度都是不希望被當成病人看待,所以才會選擇隱瞞病情。」阿誠在面試時都只告訴雇主,自己比較容易緊張,所以偶爾會有顫抖的情況發生,以此解釋自己偶爾的發病情況。

目前阿誠並沒有工作,由伊甸基金會的就業輔導人員來負責指導就業,他很開心的說:「就服員已經幫我介紹了一個便利商店的工作,而且明天就要交履歷表了,我想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吧!」

「工作有他本身的樂趣存在,而且又可以幫助家裡的經濟問題,我的爸媽也都鼓勵我外出工作。」阿誠說。而且因為有了工作,原本脾氣不好的阿誠,學會了如何適當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對於未來,阿誠除了希望正在推動就業輔導計畫的罕見疾病基金會能夠給予他們更多安定的就業機會外,也希望能有機會多多接觸自己高職時所學的傳統本土戲劇,一圓自己喜愛的戲劇夢想。

身有千千結 綁不住有夢想的心

【記者徐宗斌/生命力報導】

一頭烏黑的秀髮、戴著滾紅色邊的眼鏡、伴隨開朗的笑聲與宏亮的聲音,很難讓人想像到二十多歲的嘉嘉是「結節性硬化症」且併發甲狀腺癌的罕見病患者。雖然臉上有著如青春痘般密集的結節,但在樂觀的嘉嘉臉上,看不到悲情,而是堆滿開朗又溫暖的笑容。

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種遺傳疾病,病人在全身的器官可能會出現瘤塊,較為明顯的徵象是臉部皮膚出現血管纖維瘤或額頭斑塊、指甲邊緣有纖維瘤、身體上有大片白斑、臉部或身上有較為粗糙的鯊魚皮斑。部分患者常因腦部的結節,致使神經傳導受阻,引發腦部不正常放電,產生癲癇。根據國外醫療統計,約有三分之一患者智力正常,另三分之二患者弱智,部分病人有自閉行為。此類患者的治療,須視結節或瘤塊發生的部位予以適當的治療。
由於嘉嘉腦部的結節,導致神經傳導受阻,所以有「行為性癲癇」,會做出許多奇怪且不自知的行為,例如國中時,在升旗典禮上掀女同學的裙子,因而被學校強迫至醫院作檢查,證實罹患結節性硬化症,踏上漫長且艱辛的醫療路程。

第一次的工作經驗是高中時在速食店打工,嘉嘉說,當時因為家庭經濟的關係,因此不得不打工,而且速食店打工時間彈性又有多家據點可選擇,因此能夠配合看醫生的時間,但是第一次的打工經驗卻讓她留下不好的回憶。

嘉嘉說:「我長得就是不一樣,他們對我就是不一樣。」那時在速食店遇到了壞主管,已經連續工作了七小時,主管卻沒有讓她休息吃東西,而且也與同年紀的同事處不好,反而和媽媽級的同事談得來,所以最後還是選擇離開。由於速食店打工時間較彈性,所以之後嘉嘉也大多選擇在速食店打工。

十九歲那年,嘉嘉因為病情的關係,割除了一個腎,使得身體的狀況也大不如前,就業路上也就更加難走,因為雇主得知嘉嘉的病情後,都會希望她在家休息,不然就是請她回家等消息,結果總是石沉大海。在那段期間,嘉嘉也曾批過彩券來賣,但由於地段欠佳,所以大都是親戚捧場,要不就是自己刮,最後還是以虧損收場。

後來透過人力銀行,找到現在的KTV播放伴唱帶的工作,而且還遇到對她相當體諒的主管,因為要常常回醫院回診,再加上去年診斷出癌症後,現在又需要更多時間治療,體力也變得更差了,所以可能會常要休假或是臨時無法去上班,但主管都直接就答應,也不會問一大堆問題,在工作上也都盡量配合嘉嘉的病情,讓嘉嘉心中充滿了感激,也因此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

對於罕見疾病患者的就業路,嘉嘉以過來人的經驗說,一定對雇主說清楚自己的病情狀況,因為只要你說清楚你的病情,如果發生了意外,公司就要負責;如果不說清楚病情,發生意外的話,公司很容易就把責任推的一乾二淨。「不要一直想自己生病的事情。」嘉嘉也鼓勵成年且身體能負荷的病友,可以嘗試出去工作,不僅能習得經驗,也可以學到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

社工員陳怡伃表示,罕見疾病友常會有「希望受到別人保護卻又不想被當成特殊的人看待」的矛盾心態,這時社工員便會陪伴他們渡過情緒低潮的時間,並且讓病友以理性的方式,去觀察一下別人的狀況,讓病友了解自己心理的矛盾,幫助病友作再一次的心理建設。

對於未來,嘉嘉說,想要學電腦繪圖和買車;談到夢想,愛喝咖啡的嘉嘉說:「希望以後能開一家專門是罕病者服務的咖啡廳,因為罕病患者找工作真的不容易。」

2003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精健志工回娘家 加滿元氣再出發

【記者張貴婷/生命力報導】

二○○三年國人精神健康指數報告剛剛出爐,有近五成的二十歲民眾抗壓力不佳,在壓力大的情形下,有出現精神問題的可能性。現在社會經濟不景氣加上疾病肆虐,台灣人民承受著極大心理壓力,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宣洩,一般人因為對精神疾病不了解,因而害怕就醫。精神健康基金會在二○○一年由一群專業的醫師以及熱心服務者共同成立,藉由舉辦活動、講座以及志工服務,將正確的精神健康知識傳遞給大眾知道,減少國人精神問題的發生。

一般人常會對精神病有誤解與偏見,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臺大醫院精神科醫師胡海國說,其實精神疾病者產生的精神症狀,就像腸胃病患者會出現腹痛一樣。只要經過適當治療,多數者能回復到正常生活,大家不需要恐懼與排斥精神病患者。精健會也將於十二月二十日舉辦的精神嘉年華會,就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精神健康而舉辦的,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參加。
精健會的運作除了要靠醫生的專業知識外,志工朋友的熱心服務也是重要的一環。而定期舉辦的「志工回娘家」活動就是讓所有志工回到基金會給彼此加油打氣。每位志工都各帶一樣料理出席,活動就在所有人歡樂享用美食下展開。活動高潮則是「給大家的一句話」,每個人發表服務以及對大家的感想。志工黃稚真說:「我就是基金會裡一顆小小的種子,希望有天能夠成長、茁壯,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志工李美蓉說,她在基金會裡覺得非常幸福而且開始懂得感恩,還沒開始對別人付出,就已經得到很多了。會中每個人都盡情的抒發自己的感情與仔細聆聽別人的想法,場面溫馨感人。

而胡海國的突然現身也給大家帶來驚喜,他還帶來一席話勉勵志工們,他說:「你們應該先做自己的志工,在幫助別人之前先幫助自己。」一般人對於志工的印象就是無私的奉獻自己與幫助他人,但其實服務自己才是第一要務,志工回娘家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志工們回基金會養精蓄銳,互相給予關懷,然後再用充滿愛的心出去幫助別人。談到如何在平時保養頭腦,遠離精神疾病,胡海國說:「用你的心去體會人生,比什麼精神治療都更有效果。」只要你每天在睡前仔細想想,今天一天過的是否充實?有沒有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就能深刻的反省以及感受你的人生。

精神健康基金會一年一度的「精神健康嘉年華」將在十二月二十日在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舉行。內容包括具有知識性質的「腦的博物館」,將由志工使用實體模型以及圖片詳細說明人腦部構造與功能;「簡易精神健康篩檢」有專業醫師駐站為民眾檢測精神狀況;還有醫師們對於精神健康的專題演講。精神健康基金會行政組執行秘書呂宜瑋說,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要喚起社會大眾對於精神健康議題的重視與關心,也要將精神健康的知識傳遞給大家。


延伸閱讀:

1.精神健康基金會

2.精神健康調查 台灣七百萬成年人抗壓力不佳

3.近5成國人耐壓力差逾30歲者較悲觀高教育者成就感不如低教育

看見希望的小虎 不再迷失自我

【記者廖俊維/生命力報導】

住在新店七張的小虎,是一個連高中都還沒有畢業的中輟生,目前已經二十歲了,這代表著他幾乎四年沒有去過學校了。其實小虎的成績在當時東山高中資優班並不算差,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他現在可能就是國立大學的高材生。但是,當時的他,對於老師、課業,還有只有面對書本的生活,都感到了厭倦。在高二的那年,他選擇了休學這條路。

小虎回想當時,感慨的說:「我當時選擇了休學,很多老師與同學都感到十分驚訝。休學的原因,現在想起來覺得差強人意。由於當時身體狀況不好,常常請假,嚴格的導師,因為求好心切,常常很嚴厲的責備我。」小虎說,當時我成績也都一直保持中上,是因為真的生病才請假,而不是偷懶,只是想要把身體養好了再去上學。就在接近放寒假的時候,我決定休學了。小虎帶點無奈的說,沒想到一休就休了一年。
小虎說,因生病而休學其實是很牽強的理由,這一年裡,我在家裡除了上網(見圖)就是睡覺。在學校的同學們都很羨慕我不用上學,其實在我心裡,這一年真的很無聊而且很空。所以,休學完一年,我決定再到學校唸書。由於休學一年的原因,無法跟上高三的進度,我只能從高二唸起。也許是離開書本太久了,加上到了新班級跟同學完全不熟,讓我又害怕了在學校的生活。一學期之後,我決定離開學校,又開始每天無所事事的生活。

短期之內休學兩次,平常開明的小虎父親說,當時他覺得小虎的生命不應該這樣浪費下去。於是找了台北市志仁高中,希望能夠讓小虎重拾書本,考上大學。第三度到新環境的小虎,其實對於學校、書本已經沒有太大的信心。更嚴重的是,小虎在志仁讀書的時間裡,他變得自卑又自閉。想起那段時光裡,小虎說:「那是一段痛苦的回憶。班上的同學都比我小快兩歲,加上學校的課程安排讓我非常不喜歡。」因此,小虎很少去上課,漸漸的,他已經徹底放棄了學校生活。

那年,小虎以前在班上的同學考完聯考了,幾個比較要好的同學,不是考到中南部的學校,不然就是上國立大學。身為家中獨子的小虎,孤獨、自卑的感覺又湧上心頭。只有在暑假的時候比較常跟同學在一起。開學之後,到中南部讀書的同學離開台北了,在台北的同學因為都是大學新鮮人,忙著交新朋友、玩社團,根本沒有時間跟小虎在一起。小虎的母親在他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因乳癌去世了,因此在往後的日子裡,陪伴小虎的只有電腦以及差距他五十歲的父親。

其實,小虎的家境並不算太差,父親是軍中退伍的榮民,家裡每個月都有三、四萬元的政府補助,要從頭唸起,並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已經墮落那麼久的小虎,是需要很大的決心才能在未來繼續往上爬。小虎說:「我不是不想努力,是因為想到未來,就覺得非常的無力。」所以,小虎就這樣日復一日過著只有自己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小虎無意地在網路上看到有關大考中心舉辦同等學歷測驗的消息。他猶豫了許久,決定拿起電話打到大考中心詢問詳細的情形。知道了只要通過同等學力測驗之後,就可以參加大學聯招,起初,小虎還反覆思索了許久,考慮到底要不要再繼續升學。經過父親以及朋友的鼓勵,小虎決定報名參加考試,並且安排讀書的進度表,重新踏上升學之路,為未來繼續打拼。

現在的小虎,雖然還是連高中學歷都沒有,但是,他有了希望,一個能和大家一樣上大學的希望。小虎的父親對小虎的決定感到十分欣慰,笑笑著說:「他每天在家陪我的時間夠多了,只要能夠繼續唸書,花再多的錢都是值得的。」當小虎看到以前讓他煩心的課本,不再逃避,而是面對著未來的考驗。小虎說:「以前那種渾渾噩噩的日子過怕了,能夠有機會考上大學,心裡就不會那麼空虛了。我看到了新朋友、新希望在未來的路上等著我。」


延伸閱讀:
張老師全球資訊網 

2003年12月9日 星期二

夢想社區 充滿異國風的國際村

【記者張繼心/生命力報導】

汐止給人的既定印象就是每逢下雨必淹水,居住品質不甚理想的地區。但在汐止的夢想社區,卻是外國人到台灣定居地區的選擇之一,這都是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的努力。

基金會由七位熱愛社區營造的成員組成,前身為社區發展委員會,為了在汐止打造心目中的理想社區,每年都有人到國外學習社區精神,回國推廣。由於社區營造需要更大的力量來推動,因此夢想社區發展委員會在二○○○年改制為夢想社區發展基金會。由於努力有成,因此資源不斷,也受到政府的重視,但不希望政府完全控制,希望只接受政府的文宣補助。

「在這個社區裡,大家都彼此認識,互相信任,就像大家庭般。」來自奈及利亞的Charles在社區咖啡店工作有十年了,對夢想社區有獨特感覺。住在夢想社區有十五年的Martin則表示,當初來台灣,原本要住在外國人眾多的天母,但由於房租太貴,才選擇汐止。十五年前的汐止都是工廠,居住品質不佳。近年來,經過基金會的改造,讓這裡變的更有人情味,不再害怕彼此,也交了許多朋友。

走進夢想社區感覺很溫馨,雖然是開放的空間,但社區裡的每個人都熱愛交朋友,將他們的社區資源分享給其他的人。五年前的這裡,居民互相不認識,由於對彼此的不信任,為了保護自己而將不友善的面具戴上。經過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的努力,透過舉辦各種活動,像是才剛結束的社區嘉年華會,讓居民從不認識變成熟識,從不信任到信任。

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成員廖志強表示,每個社區的形成都必須有傳統,也就是當地的文化。當時,由七位熱愛社區營造的元老,組成夢想社區發展委員會。由於汐止的居民多是新移民,並非土生土長的汐止人,建立社區傳統不易,因此他們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化,決定藉藝術與文化來推動社區。藉由藝術與文化促成新社區的崛起是國際的趨勢,因此他們每年都派人到國外去訪問接觸,參觀國外社區嘉年華,並回國推廣。

也因此,在國外結識許多也對社區有夢想的人,有些便到台灣一起創造夢想社區的文化。社區裡的外國人也漸漸多了,有來自瑞士、加拿大、美國、奈及利亞等地的人到此定居。夢想社區成了小型的國際村,各方文化互相交流,並且仿造外國舉辦社區嘉年華會,夢想社區週邊的社區也會共襄盛舉。廖志強表示,希望將這樣的文化推廣至各地。

夢想社區的居民在夢想社區裡,實現了他們對社區的理想。基金會也不吝惜將他們的經驗推廣,希望各社區也能朝此方向努力,讓社區營造的工作落實全國。


延伸閱讀:
夢想社區

2003年12月4日 星期四

「服務-學習」客制化 輔大新嘗試

【記者王睿成/生命力報導】

輔仁大學「服務-學習」課程推動計畫從一九九九年起至今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在這四個年頭裡,輔大與行政院青輔會,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並且,成為全國有開設「服務-學習」課程學校的示範對象,輔大法管使命發展中心秘書鄭寶彩說:「『服務-學習』是一種理念,輔大是把『服務-學習』當成教學方法,將理念融入課程,所以學生不會有太大的感覺。」

輔大對於服務學習課程已經有四年的經驗,也相當瞭解「服務-學習」的內涵,因此在今年的三月份,接到青輔會的一個案子,就是「服務學習客制化輔導機制」,這個機制的理念是以實際舉行活動為主軸,並將活動需要的座談會、培訓營和到校輔導等活動作適當的安排,將一連串的活動串連起來執行,而所謂「客制化」,顧名思義,就是以客為主,將服務的內容以需求者為導向來設計,更能強調服務學習的精神。

在十一月十六、二十九日兩天輔大新聞傳播系的學生,就為林口東南社區特別舉辦了一個為期兩天的新聞編採營,這一個編採營,特別是為東南社區的需求所舉辦,也是落實「客制化機制」的一個活動,第一天﹝十六日﹞的課程包括了編輯企劃、社區傳播、以小組討論進行的企劃實務,並邀請實務界記者進行座談;第二天﹝二十九日﹞的課程包括原稿設計、版面設計,以及用小組討論方式上課的編版實務和利用布落格﹝Blog﹞系統實施架站實務等課程。

東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郭惠碧表示,在三月的時候,林口地區向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申請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的案子,案子一下來,四月到八月的計畫,就是進行健康傳播活動,而東南社區編採營就是想編一份「健康報」,讓居民能夠得到健康的相關資訊,因此,我們主動跟輔仁大學聯繫,希望能夠得到協助;轄區裡的林口高中、林口國中以及崇林國中的學生,我們也透過輔導組的協助,去徵詢有意願參加編採營的同學參加,很高興這個新聞編採營能夠辦成,並滿足了我們的需求。

崇林國中學員白豐成說:「因為在學校編輯班版,所以對這個新聞營非常有興趣,來到這裡之前,猜想可能只是一些無聊的講座,但是,在實地參加之後,覺得收穫遠比想像的多。」鄭寶彩也說:「這次和東南社區做連結,也是一種社區服務,更進一步的落實『服務-學習』的精神。」

這次的課程是由輔大新聞傳播學系的老師陳順孝所指導,由「媒介實習」課程的學生擔任輔導員的角色,這些輔導員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協助前來編採營的學員能夠順利的進行媒體企畫實務課程;新聞傳播系大三學生賀政說:「來編採營協助學員學習新聞專業,我也從中運用自己所學,在與學員交流的過程裡,我有特別深的感受。」

連結社團力量 共創「社影展」

【記者林純禎/生命力報導】


今年邁入第五屆的「社影展」,是結合台大十二個社團所共同合辦,為期十二天的影展,從今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到十二月六日。除了有影片欣賞外,會場還邀請了與影片內容主題相關的導演、編劇、作家等等,帶領大家做觀片後的討論與賞析,用最直接的角度來透視這個社會、價值觀、每個角落。

主辦單位台大大學新聞社社長黃立嫻表示,所謂「社影展」,是希望能藉由影片傳達出社會中不同角落的各個面貌,進而反思現在的社會。她表示,從真實的紀錄片中,我們看到有一群人,也許並不生活在我們週遭,但確實存在於社會中的邊緣角落,而且受著不公正與不平等的對待。因此希望透過我們提供的影片,讓學生在追求知識學問之餘,更有機會接觸社會各角落,喚起更多學子共同關懷這些所謂的非主流族群。
影片的內容包含學生權益議題(野百合的春天)、原住民議題(請問貴姓)、台語文化(南國再見,南國)、客家文化(水底下的故鄉)、性別議題(雙鐲)與同志議題(兒戲)等等。並在觀片後,邀請相關人士,包含該片導演、編劇、製片等等,為同學們解答,帶領大家一同討論,分享心得及意見交流,讓參與的每位同學都能深刻並完整的了解每部影片背後的意義。

台大大陸社長黃光賢表示,社影展播放不同於一般主流或商業的影片,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是無聊的,但對於這十二個社團而言,是相當有意義的。他表示,這些學術性的社團,成員有限,不比那些康輔和熱舞等大社。在這樣的情況下,「社影展」幫助了社團的連結,藉由共同合作,激發彼此的思考。也讓這些社團了解到,不只是傳統的三大社,才能勇於突破和改變,提出具體的運動。

今年參與此活動社團包含台大大學新聞社、台大浪達社、台大GAY CHAT、台大女研社、台大大學論壇社、台大環保社、台大客家文化研究社、台大台語文社、台大哲學思考工作坊、台大長青團、台大社會學會社、台大社會學系系學會,等十二個社團。

黃立嫻表示,經過這次活動,社團間的距離更加緊密了,雖然觀賞的總人數不多,但看到有些同學仍然每場都前來參加,並且給予熱烈的討論與回應,更加鼓勵他們繼續朝向社團間相互連結做努力,因為只有結合大家的力量,學生們在才更有動力,將知識轉化成實際的行動,繼續為社會發聲。

國際身心障礙日 秀不一樣的才藝

【記者林韻如/生命力報導】

每年十二月三日是「國際身心殘障日」,希望能透過這一天,鼓勵大眾關心身心障礙的朋友,重視相關的議題,宣導身心障礙者的權益與措施,讓身心殘障的朋友能和正常人一樣,擁有充分平等的人權;今年為了迎接二○○三年國際身心障礙日到來,內政部以「熱愛生命,彩繪人生」為主題,除了展現身心障礙者的生命力外,更要秀出身心障礙者在藝術領域的驚人表現。

今年的重頭戲是十二月七日在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東側廣場舉辦的「全國身心障礙者才藝展示博覽會」,不同於以往的是,今年集合全國各地的身心殘障團體,舉辦了一系列活動,除了讓一般民眾更加了解身心障礙者外,最重要的是希望藉由這一系列的活動展現身心障礙者在其他領域的多才多藝。
活動的主辦者中華啟智工作人員協會秘書長王秉哲表示,這次的才藝展示博覽會涵括了一百四十個活動攤位,邀請全國一百多個身心殘障團體設攤,除了介紹這一些團體給民眾認識外,也展示學員的學習成果;王秉哲說:「現場除了身心障礙者的手工製品、繪畫、藝術創作外,也有大家熟悉的喜憨兒烘焙作品、口足畫家創作等等,民眾若能親臨現場,還會看到更多出人意外的作品。」

活動中也包括一些與民眾互動的闖關遊戲,可以讓小朋友親身體驗身心障礙者在生活中遭遇的不便,例如盲人朋友因為看不見而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小兒麻痺患者必須穿鐵鞋,以及其他肢體障礙會遭遇到的情況。王秉哲表示,希望藉由這些活動,讓民眾以同理心對待這些身心障礙的朋友。王秉哲說:「沒有人希望一出生身上就掛有『障礙』兩字。」目前除了硬體設施的部分,最重要的仍是一般大眾對待身心障礙朋友的心態,希望大家能用包容的心關懷這一些特殊的朋友。

王秉哲也表示,為了表現身心障礙者的才藝,這一次還加上了動態的成果發表,讓民眾有機會看到身心障礙者不一樣的一面,除了唱歌、跳舞之外,還有戲劇、音樂的演出。中華身心障礙者職業技藝協會的陳健利負責統籌執行這次全國性活動的工作,陳健利表示,要把全國一百多個身心殘障團體集合起來是相當難得且不容易的,所有社工人員及身心障礙的表演人員從今年九月起即開始籌備預演,他也相當重視這一次活動,更希望大家能夠共襄盛舉。

陳健利表示,當天活動中還有「育智獎」頒獎典禮,表揚全國二十位為身心障礙教育犧牲奉獻的社工人員,同時也肯定了身心障礙者在照顧以及教學上的優質化,王秉哲也表示,以他從事啟智工作數十年來看,殘障福利措施以及大眾對待殘障朋友的態度都已經有正面的改善,不過好還可以更好,如立法保障身心障礙者就業的部份,都還需要努力;王秉哲還指出,其實很多身心障礙朋友在藝術、運動、數學等等領域其實都有很傑出的表現,也希望大家都能參與這一次的活動,認識了解這些特殊朋友的多才多藝。


延伸閱讀:
1.身心障礙服務網
2.中華啟智工作人員協會

跳動音符 敞開身心障礙者心靈

【記者周琳霓/生命力報導】

有鑒於北部地區目前沒有一個真正屬於教授身心障礙者音樂的團體,因此勵殘福利促進協會總幹事朱立蓉在今年的七月成立了「生命勵音樂中心」。希望藉由音樂治療的種種課程提升身心障礙者的潛能。而音樂中心也即將在十二月十九日為學童舉辦成果發表會,讓他們有機會將學習的結果呈現給大家欣賞。

勵殘理事唐峯正表示,當初勵殘成立音樂中心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利用「音樂治療」的方式增進身心障礙者的自信。因此他們選擇從兒童方面著手,建立了生命勵音樂中心,透過老師的訓練,達到生理、平衡感、音感等等的改善,並且可以讓他們自由控制手部運動與情緒管理。
音樂中心目前學生有六十多位,他們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領有身心障礙者手冊即可以報名參加課程。課程分為四大類,分別為「爵士鼓」、「打擊樂」、「律動節奏」以及「音樂治療」。學員報名參加後,經老師評估適合的課程就可以開始上課。

爵士鼓班是由已經有十七年教學經驗的葉秀益老師指導,配合音樂的節奏感應,改善學員的四肢協調與單手力量,並且增進他們的節奏感。打擊樂班由現任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的老師陸淯姿教學,針對學員不同的需要來做課程內容的安排,包括有鈴鼓、沙鈴、木琴、鐵琴等等多種不同的樂器。目的是要教這些學員合作、分工的精神。在其他的機構也有打擊樂器的訓練,不同的是,生命勵強調要學員不只要會打擊樂器,同時也要會識譜、認譜,而這對身心障礙者的學生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一個課程。

現任台北愛樂辦公室主任及音樂教育指導的老師吳玉霞則是教授律動節奏,利用播放音樂來讓學員跟著做動作,以達到四肢平衡和增加手部小關節的靈活度。在這個課程裡以自閉症兒童佔多數。在音樂治療方面則是由國內少數得到美國音樂治療師合格檢定的老師徐綺苹來教學,在課程教學期間,為了保障學生的隱私,所以完全採用封閉式的教學,不讓外面的人看到學習的狀態,只有下課後老師會一一跟家長溝通孩子的情形。此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突破自身障礙。

小傑(匿名)是一個自閉症患者,而且智能不足。他對音貝相當敏感,稍微大一點的聲音就會使他崩潰。當時他剛報名爵士鼓時被爵士鼓嚇到,所以每次來上課都是躲在角落不然就是哭,怎樣都不肯進教室。但是因為他很喜歡爵士鼓的聲音,所以他常常待在教室外面聽鼓聲。最後他試著學習強迫自己適應,目前已經在音樂中心上了五個月的課程,現在的他對於節奏感相當準確。

小靜(匿名)是一位高中生,但是她的智能只有十二歲。她是打擊樂班的學生,同時也接受音樂治療。她喜歡打擊樂,而且對於節拍掌握得很好,明年就可以開始學習識譜,老師希望以後安排她進入琴組,專心往「琴」的樂器發展。音樂中心常常有對外表演的機會,這是自由報名參加的活動,而小靜對這些活動相當熱忱,總是主動報名參加。

勵殘執行專員孫宛穗一路看著生命勵音樂中心從無到有,中心裡因為人員不足,所以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個人負責。她表示,每三個月至半年音樂中心會舉辦一次成果發表會,在十月時已經舉行過第一次的發表。當她看完這群孩子完美的演出,她覺得相當不可思議。「看他們從不會到會,要克服各方面的障礙,平時的上課時,很難看出有多大的進步,沒想到一上臺卻能表現的這麼好,真的很開心。」孫宛穗說。

孫宛穗希望音樂中心可以永續發展,她認為這是身心障礙者未來的工作出路。在未來她要規劃將音樂中心改制成一個完整體系,從兒童團一直發展到成人團,讓身心障礙者可以擁有自己的音樂教室,並且使音樂成為未來他們的出路。她致力以「勵殘是一個音樂殿堂」為發展目標。

現在的財源有一部分是靠政府補助,為了讓音樂中心更完善,唐峯正表示未來要將音樂中心社區化發展,結合社區裡的學校、團體或私人企業,一起參與音樂中心的活動,讓中心裡的軟、硬體設備更加齊全。唐峯正說,「雖然我們財源不多,只要有心,什麼事都可以事半功倍。」

康泰首創 早發性失智症病友團體

【記者徐宗斌/生命力報導

失智症(癡呆症)是慢性急病中相當令家屬感到負擔與困擾的疾病,不僅老年人會得失智症,六十五歲以下的中壯年人也可能會罹患失智症,醫學上稱為「早發性失智症」(或年輕型失智症),這一群病友大都肩負家庭經濟或教育子女的任務,比安享天年的老年失智症病患面臨更多的衝擊與問題,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於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成立全國第一個早發性失智症病友團體,提供心理支持,陪伴病友適應疾病,同時幫助家屬渡過照顧上的困難與挑戰。

康泰失智症家屬聯誼會副會長林茂文表示,他太太在五十一歲時出現工作不理想的狀況,不僅數字算不清楚,有時飯菜也煮不熟;脾氣溫和的林太太逐漸變得暴躁、情緒不穩,彷彿變了一個人。醫師診斷林太太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讓林茂文平順的家庭面臨嚴重打擊。
林太太在長官與同事的寬容與接納下,仍度過了兩年正常的上班族生活,但隨著溝通與自主能力日益喪失,不得不告別三十一年的公職生涯。林茂文花了半年的時間用盡各種辦法,幫助太太接受退休的事實,順利地到耕莘醫院日間照顧中心適應新生活。三年來,林太太病情由輕度退化至中度,從能幹的職業婦女變成連穿衣服都需要幫忙的人。林茂文說,生命本來就充滿著無奈,他許下承諾要以愛陪伴妻子走下半輩子,並期待早發性失智症病友團體成立,讓中壯年的病人與家屬為未來做好準備。

失智症是一個症候群,主要是因患者腦部功能退化,導致記憶力、判斷力、思考能力、語言能力等逐漸衰退,而影響到工作及自我照顧能力。早發性失智症症狀與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失智症類似,主要是記憶力及認知功能的下降。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馮漢中指出,一般早發性失智症病患退化速度較快,病理特徵較為明顯,由於許多病患是源於家族或遺傳性,因此一半以上的病患容易出現幻覺或妄想的精神症狀。

馮漢中表示早發性失智症病患痊癒後的狀況和其引起失智症的原因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是屬於可以治療的失智症,配合醫師的治療,就有痊癒的機會。若是退化性的失智症,如額顳葉型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則會因為退化速度快,治療應該全面考量病患本身所要面對的困難,包括工作、經濟、家庭結構、心理衝擊等層面都不容忽視。另外,透過病患互助支持的團體,可以幫助病患對未來可能碰到的困難有更好的調適。

目前早發性失智症病友團體以支持性為主,陪伴病患適應疾病、情緒調適與心理支持,陪伴家屬渡過照顧上的困難與挑戰,並且將會有臺大醫院神經部主任葉炳強醫師、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馮漢中及林均澄、康泰基金會心理師王憶敏、康泰基金會社工師林瑞萍的協助,使病友團體不僅能提供最佳的服務,更能具備高度的專業,希望六十五歲以下的早發性失智症病友與家屬能多加利用。

視障培訓班 打造盲人音樂之路

Expen03記者張貴婷/生命力報導

在許多人眼中,視障朋友的生活除了算命以外就是按摩,卻都沒有注意到他們對於音樂有種敏銳的天賦。一直以來,視障的音樂家多的不勝枚舉,有鑑於此,視障文教音樂基金會成立了視障兒童手風琴培訓班,從小培養視障兒童的音樂才能,希望能為他們開闢一條新的人生道路。

視障兒童手風琴培訓班在二○○○年成立,原本是視障兒童合唱團,是因為小朋友們經歷成長變聲,而改成以演奏手風琴為主的音樂團體,沒想到成果極佳,不只在視障音樂比賽中連連得獎,還曾到老人安養中心義務演出,獲得熱烈迴響。視障基金會音樂班老師李春峰說:「視障者在音樂素養方面不會輸給一般人,甚至在辨音時還會比普通人更加正確。」音樂班的目的就是將這些在音樂上有天賦的兒童加以培育,教導他們一技之長,讓他們未來在工作上能有更多方面的選擇。

「你的手現在是在抽筋,還是在炒米粉啊?」「現在你要想像你正在划船,雙手一前一後的擺動。」李春峰一面說一面用手輕輕推動視障學生許富雅的手臂,讓她體會其中的感覺,這就是視障兒童音樂班上課學習的情形(見圖)。鋼琴課程是一對一,許媽媽也坐在一旁聽著老師指導,將需要注意的事項記錄在本子上。手風琴課程是七個小朋友一起上課,李春峰一直用幽默的言語以及誇張的肢體碰觸,讓看不見的學生們明白他的意思。也因為他風趣搞笑的教學方式,全部的小朋友以及他們的家長全都樂不可支,整堂課都笑聲不斷,在歡笑及快樂中度過。在這裡,他們與其他正常的小朋友並沒有不同。

視障兒童合唱團是在許多視障兒童中,精挑細選出七位音感較佳的小朋友組成。李春峰說,當小朋友漸漸開始變聲時,他非常緊張,後來發現手風琴演奏不受地區限制,可以邊走邊拉,非常適合盲人演奏,所以就轉變而成現在視障兒童手風琴培訓班。而學生們驚人的學習力也讓他吃驚,視障學生蔡翰宗在上課時一邊聽別人拉琴,就能一邊自己學習,才聽幾次就能把一首新的曲子學起來。李春峰說:「他們辨音的能力非常準確,連法國藝術學院的學生也不一定趕得上呢!」

許富雅是個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但她可是鋼琴、手風琴、小提琴都會的小天才呢!還曾經在學校的園遊會被邀請上台演奏給大家聽。談到她的才藝,許富雅謙虛的說,常常有人誇她手很巧,學起東西來又快又好,但她並不這麼認為,「我只是能自己來就自己來,不想去依靠別人過日子而已。」她甚至還跟其他同學一起去參加夏令營,證明她和普通人一樣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吳振安是個內心世界非常豐富的小孩子,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常常在發呆,但其實他是在思考,而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讓我想一下」。吳振安拉手風琴的動作跟其他人不大一樣,非常特殊。李春峰說,「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拉琴,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音樂。」世界上這麼多人,不需要每個人都一樣。也許這些小朋友未來不會持續走音樂這條路,但是他只是希望讓他們從音樂中體會美好,並且未來能有更多選擇,人生道路不再狹隘。李春峰說,未來他將幫助更多視障兒童發展他們的音樂才華,也許不能幫助到所有的人,但他保證一定會努力做到最好。

寂寞的撫慰 還原失焦的茶室風月

【記者鄭雅云/生命力報導 】

日日春協會從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二日,於台北市歸綏街的春鳳樓,舉辦「寂寞的撫慰」攝影展,現場展示五位攝影家:鄧南光(已過世)、潘小俠、林柏粱、何經泰、劉清儀的作品。策展人陳定傑說,舉辦這個攝影展,是希望更多民眾能透過這些攝影作品來了解性產業、為性工作者聲援。

此次攝影展的內容取材自五O年代到廢公娼前,涵蓋範圍橫跨艋舺、大稻埕、台中等地區,捕捉流鶯、公娼、茶室、酒家等不同形式性產業中,風塵女子的風華與滄桑的酒色生涯。
陳定傑說,以前家裡開雜貨店,有時候下午兩、三點,看到父親踮著腳尖,拿著補貨的袋子出門,當時姊姊會試探性地問父親:「爸,你要去哪補貨?為什麼袋子裡要裝一雙皮鞋?」陳定傑笑說,後來才明白父親是去找酒家小姐。他發現原來這些事情和他那麼接近,他卻一點也不了解,所以才投入日日春希望為她們做一點事。

由於大部分的民眾不了解性產業,所以都對她們懷有排斥或拒絕感,讓這些性工作者背負污名化的壓力。這使攝影家在拍攝時更加困難。攝影家之一的林柏樑說,唯有取得她們的信任才可能進行拍攝,例如他參展的作品之一,是以某位小姐白皙的雙乳為主題。但為什麼那位小姐會願意讓他拍呢?林柏樑說,那位小姐人很開朗,兩人也蠻熟的,拍攝當天他和這個小姐一起在外面吃飯,靈感一來就自然的留下了這幅影像。

以前也做過小姐的麗君說:「一講到要照相,所有小姐都跑光啦!」剛開始她也不願意給攝影師照相,她會想:你沒事為什麼要拍我?對我有什麼幫助?而且萬一被親戚朋友認出來,我的家人和小孩在外面要怎麼做人?但是拍了幾次之後,她發現林柏梁很守信用,沒有亂拍不該拍的地方,而且這些照片很美、很動人,所以慢慢也就願意讓他拍了。

「但是,她還是不願意讓我拍到她的臉」林伯樑說。大部分的小姐都怕自己被認出來後,社會大眾會給她們及其家人壓力,所以她不能輕易的拋頭露面。身為公娼自救會副會長,同時也曾是酒家小姐的莉莉說,去年的母親節日日春舉辦「我的母親是上班小姐,也是模範母親」活動時,聯合報將莉莉和她女兒阿妹仔的照片刊登在頭版,使她的弟媳婦家裡給她龐大的壓力,這件事更深深地傷害了她。所以,從此以後只要是有媒體記者在場,她都絕不拿下面罩。

「攝影者與被攝者的關係很重要,若不能建立在尊重,受訪者就會被傷害。」朋友公認一向少話、沒有酒就說不出話的潘小俠說,因為紀錄者的姿態一定是「侵入性」的,而被攝者並沒有義務要接受。日日春秘書長王方萍說:「酒俠(潘小俠)大概是這群攝影家中和被攝者關係最好的啦!」潘小俠從小就在萬華長大,曾是自立晚報的攝影記者,因為性格較沉默,他往往用酒醉打開他與萬華的遊民、流鶯、撿破爛的人的藩籬。

攝影展的地點「春鳳樓」(見圖)位在歸綏街的暗巷,台北大學林姓學生一邊參觀一邊說,他覺得地點很棒,因為以前春鳳樓本來就是間茶室,整個展覽感覺很完整;但也有參觀者反應太過狹窄,對於這些意見,陳定傑回應說,日日春協會在策劃攝影展時,經費和人力都很有限,更希望有志一同的人能一起共襄盛舉。另外協會也希望藉這個攝影展,推動把「性工作應否合法化」議題能納入公投辯論,讓社會各界都有機會表達意見。

開齋節園遊會 印尼外勞小新年

【記者高必恬/生命力報導 】

「開齋節」對於來自篤信回教的印尼外勞朋友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慶,開齋節就相當於中國人的新年。今年的十一月二十六日,台北市政府勞工局、中國回教協會以及台北清真寺共同舉辦了開齋節的慶祝活動。然而開齋日這天非假日,許多在異鄉工作的回教徒外勞都無法參與此項活動。有鑑於此,主辦開齋節的三個單位又在十一月三十日舉行了外勞開齋節園遊會。

勞工局外勞諮詢中心陳先生表示,「齋戒月」指的就是回曆的第九個月,又稱為「來默丹月」(Ramadan)。回教徒們相信,莫罕默德就是在此時得到阿拉顯靈,領悟可蘭經的真理。因此,教徒們白天必須不吃不喝,克制他們的七情六慾,讓自己完全沐浴在宗教信仰中。在這個月裡,回教徒必須讓自己完全沉浸在宗教性的沉思與虔敬中,每天從日出後到日落前,嚴禁喝水飲食,藉此克制肉身的慾念,洗去身心污物。此外他們必須終日專注閱讀可蘭經並禱告,目的在自我省思,學習生命即是精神信仰與肉體混合,並從靈魂內領悟並接受阿拉的意識。
在傳統的刻板印象中,或許有許多人會認為,為期一個月的齋戒月,回教徒們在一整個白天當中都必須不吃不喝。尤其是在異鄉工作的外勞們,每天都負荷著龐大的工作量。心中的疑慮是,工作這麼累,真的能確實實行到齋戒嗎?不然就是,白天都不吃東西哪來的體力工作?對於這樣的疑慮,來自印尼信仰回教的家庭看護工Yuni表示,其實不管他們身在台灣或印尼都是一樣的。在印尼他們一樣要上班工作,齋戒月到來時,他們還是必須遵守傳統施行齋戒,而在台灣其實也是在工作,基本上來說是不會有差異的。而且雇主也知道他們有這樣的儀式,並不會有什麼刁難或者是問題產生。

根據回教傳統,齋戒月結束的次日稱為開齋節,又叫「肉孜節」或「爾代節」。在許多伊斯蘭國家,開齋節就如同他們的新年。一早教徒們沐浴浸身後,到清真寺讚頌「安拉大哉」並聚會禮拜,一起為這一個月來的付出而慶賀,感謝真主的恩惠。信徒們也會在清真寺聆聽教長的講演,之後信徒相互握手擁抱,互相祝福恭喜功德完成並原諒彼此的過錯,同時以傳統回教食物分贈給信徒共享吉慶喜悅。對回教徒來說,齋戒月一方面是學習真理的日子,一方面也是家庭間相互社交的歡慶時刻。

園遊會當天活動,大致上比照開齋節當日的活動舉行,清真寺教長帶領著大家一起讚頌「安拉大哉」並聚會禮拜。許多虔誠的回教徒都專注凝望著教長,並仔細聆聽他所發表的講演。當清真寺教長帶領大家一同歌頌回教傳統歌曲時,許多外勞更是因為思鄉卻無法返鄉而當場相擁落淚,場面備感溫馨。台北清真寺的教長和藹可親,對於這些身處異鄉的印尼外勞更是關愛有加。活動中不斷有印尼外勞搶著要跟教長合照,當教長分送糖果時,場面簡直是比民眾搶著要大明星簽名還要熱鬧。(見圖)

台北市印尼籍外籍勞工多數為女性且為家庭看護工。開齋節園遊會會場,雖然進行義賣的攤位並不多,賣的都是印尼的書籍音樂或者是食物,生意做的倒也挺熱鬧。許多的印尼外勞都因為家鄉的相同增進了更多的情感交流,許多人因此成為好朋友,如果遇到雇主或者是仲介公司的刁難時,都會互相找朋友傾訴或者是找相關單位公益團體幫忙解決。印尼外勞Yuni表示,他們一個月大約休息一天,這一天大家都會到往常的集會地點見面,像是二二八公園或者是台北車站,交換彼此工作時的心情或者是遭遇到的困難,通常這就是他們最大最方便的資訊交流方式。當您下次在台北車站街頭或者是二二八公園等地方看到外勞群聚時,用一種微笑的語言來向他們表達善意吧!讓他們知道,其實台灣這一片土地,是歡迎他們而且也接受他們的!

有志一同來唱戲 同黨劇團慶三年

【記者俞孝璋/生命力報導】

至今年底就成立屆滿三年的同黨劇團,將在耶誕節檔於國家劇院實驗劇場上演「藝陣人生」。團長邱安忱原先是戲班子劇團的導演,為了理想,實現將音樂劇和同志議題結合的夢,他離開了戲班子劇團而赴美深造,回國便創立了同黨劇團,踏上圓夢的路。

創團之初,團員沒有表演經驗、沒有劇本、連可行的排演地點都沒有,一切舉步維艱,邱安忱秉著對藝術的熱愛及對理想的堅持,帶著同黨走過難關。迄今已三年,劇團事務逐漸步上軌道。為了讓演員有好的環境排戲,邱安忱特別租了兩層樓的房子來住,他說:「其實我一個單身漢住根本不用那麼大的房子,月租又貴,一切都是為了排戲才租的。」由於演員排戲音量常會過大,左右鄰居起初時來抗議,連里長伯也找上門過。「雖然我已和鄰居協議好晚上十點以後不再排戲,但每次有人按門鈴我們都還是會心驚膽跳,不大敢開門呢。」邱安忱逗趣地表示。

將音樂劇和同志題材結合,一直是邱安忱最想做的事。他認為音樂劇具通俗性又可兼顧藝術性,而同志題材可以讓同志得到娛樂,讓非同志認同同志。今年十一月時,邱安忱便把當年的創團大戲「不想一個人寂寞」重新改編為音樂劇版,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上演,而他自己也在戲中軋一角。「可是大家只說我戲導得好,都沒人稱讚我演得好。」邱安忱開玩笑地說,可是因為在台灣製作音樂劇成本太高,他表示以後不再作音樂劇了,所以「不」劇可說是他的音樂劇告別作。接下來的戲類型不一定,但還是會與同志題材有關,他表示一方面是他自己想做,另一方面是劇團該有個定位,才能建立觀眾群和口碑。

兩年前開始與邱安忱合作的,現已在同黨演出五部戲的王董(化名)表示,他自己本身是雙性戀,原本他並不會想特別為同志發聲或做些什麼,但在這演戲之後,他慢慢開始有為同志站出來的念頭,並藉由演戲,讓社會大眾更了解同志。而跟王董同時間加入的雋展說,他自己不是同志,來同黨也不會有什麼奇怪的,這裡很多演員也都不是,只要你喜歡演戲,也不排斥同志題材的話都可以在這邊玩的很高興。邱安忱透露,之前他也找過一些在舞台劇領域裡有名的同志人士,想一起合作,但他們擔心同志身份曝光而婉拒了。

而十二月底要上演的「藝陣人生」,講的是有關八家將的故事,這也是同黨第一次作同志以外的主題,不過邱安忱還是有加入一些同志情節。最近他感到同黨的同志觀眾似乎變少了,令他有點不解。而明年則計畫有三部戲會上,其中一部「家書」,打算由六名同志寫信給他們的家長,而六位家長也各寫信給子女,由這十二封信的互動來帶戲。雖然圓夢路難行,邱安忱現已擔任大學兼任講師勉強維持同黨的開銷,可說相當吃力。但從他沒有一絲迷惘的眼中可看出,他不會後悔,更不會去思考值不值得做。同黨的戲依舊高唱,不會輕易落幕的。


延伸閱讀:

1.歌舞劇小劇場華麗版《戀人物語》述說同志情愛

2.專訪「同黨劇團」導演:邱安忱

福壽螺 破壞生態的惡房客

【記者林怡甄/生命力報導】

你是否曾在田野間、水道旁看到一串串像水果般的粉紅色小顆粒,你能想像這就是水生植物的大剋星-「福壽螺」的卵嗎?在艷麗色彩下隱藏的卻是嚴重衝擊生態的危機。

早期福壽螺駐足地只有南部高屏一帶。目前全台灣除了高山的水源頭之外,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福壽螺,其分佈可說極平均,都是一樣多得可怕。多年來政府及農民撒下無數的強烈藥劑,但除了污染環境之外,「福壽螺」卻依然繁殖迅速。
一九七九年,福壽螺引進台灣,時值台灣經濟起飛,希望可以引進福壽螺做為高級的法國菜食材,卻在飼養後發現,肉質過於鬆散,口感不佳,而被大量棄於田野。這一類淡水螺,除鰓之外還有一根呼吸管,當水域過於污濁時,可利用呼吸管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再加上繁殖能力也很強,福壽螺的卵塊約兩週孵化,再經三個月長成成體又可再產卵,因此迅速成為臺灣農田、溝渠常見的螺類。

跟著荒野保護協會溼地組的義工朱清煌的腳步,看到了田野間許多被輾碎的福壽螺殼,一麻袋一麻袋的堆置在田埂上,但更多的是許多黏附在田埂、植物上的粉紅色卵胞,數目之多令人無法想像,朱清煌說:「平時在採集水生植物物種時,都會特別小心,物種採集回去後都要先養在隔離池,因為一旦生態池被福壽螺入侵,那生態池中的水生植物就難有正常的生長空間了。」

種植筊白筍的農民吳新福對於福壽螺更是頭痛,他說,現在幾乎是有水的地方就有福壽螺的蹤影,一開始農民對付它的不二法門就是灑藥,結果福壽螺還沒消滅,就先污染了環境,現在他都以養青魚來當做消滅福壽螺的方法,原因是因為青魚為了要吃螺肉會將殼咬碎後吐出,而這也是使耐受性很強的福壽螺數目穩定減少的好辦法。

「荒野」溼地植物庇護中心執行秘書王元才表示:「民眾時常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貪圖新鮮,從國外引進一些台灣所沒有的物種,然後又隨意丟棄,衝擊台灣生態的外來物種不只是福壽螺而已,外來物種的衝擊是值得大家重視深思的問題。」

或許對於我們的「待客之道」我們需要好好的反省,也要防止「引狼入室」的案例再發生,著重個人眼前經濟利益,使整個社會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來彌補所產生的危害,而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傷害更是無法估算,禍延子孫,想必當初引進或養殖福壽螺的人始料未及吧!


延伸閱讀:

1.遠來是客? 外來物種衝擊本土生態

台灣環境紀錄小組 生態保育全都錄

【記者鄭雅云/生命力報導】

環境資訊保護網是一個結合環境保護與資訊科技的網站,成立於二○○○年四月,剛開始網站定位以環境保護電子報為主要目標,但是經過多次討論,已重新訂位為「環境資訊入口網站」。網站上的資訊包括國內外的環保新聞,探討的議題更廣及各層面:水資源、垃圾、空氣污染、能源問題、動植物保育、氣候變遷等。

網站創辦人陳瑞賓說,環境資訊網的創立是站在替人類與環保接軌的立場,所以他想把環境資訊保護網拓寬成為集結影像、觀測、音樂於一體的全方位網站。但影音的部份,受到合作單位的速度而有所延誤,因此,目前還是以新聞資訊為主,最新的突破是「台灣環境事件紀錄小組」的成立。

台灣環境事件紀錄小組成立在環境資訊電子報發行週年之際,環境保護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說,協會在回顧一年來全球環境新聞的種種後,認為台灣環境事件的發展,不論是公害抗爭、溼地及保護區的破壞消失或辛苦保育,以及許多延宕多年的重大事件,多是資料散落,缺乏整理,所以環境紀錄小組的職責,就是要紀錄這些環保運動的點點滴滴,強化網站資料檢索與追蹤的功能。

對剛開始接觸環保的人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情感或道德的「環境至上」,而是對事情的充份理解。因此,環境事件紀錄小組就是負責說環保故事的媒介。召集人兼環境資訊總監高英勛,募集志工以編寫年表的方式,從二○○一年為起點逐步回溯台灣的環境事件。目前參與編輯整理的志工已達二十多人。

紀錄小組的新聞來源大都來自於環境資訊網,分「事件分類」、「新聞整理」、及「議題追蹤」三大門來紀錄。事件也區分為六類別:「公害及污染」、「能源問題」、「生態保育」、「土地與水文」、「全球變遷」及其他。未來還會再放入影像影片,建立影像資料庫。環境保護協會目前已鎖定RCA桃園廠公害污染事件、地層下陷、原住民與生物多樣性等議題。


延伸閱讀:
1.環境資訊電子報

花心咖啡店 讓燒燙傷友展露光彩

【記者李國瑄/生命力報導】

陽光基金會設立的庇護職場,提供燒燙傷友一個工作技能訓練、銜接未來職場的中繼站,也提供許多人直接的就業機會,建立身心障礙朋友工作尊嚴。「我們要鼓勵傷友站在陽光下,接觸人群,」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企畫專員李文婷說。

位於台中的花心咖啡店,是陽光社福基金會在中區的第一間庇護職場,設立目的是讓中區的傷友在重返職場前,能有一個訓練技能的中途站來調整其心理適應狀況,使其不至於因一般民眾的不了解而遭受挫折、失敗。「花心這個名字是台中區員工一起想的,」花心咖啡店店長鄭蕙蓮說,「因為這是中區的第一間,在籌備期很辛苦,我們花了很多心血,所以取名為花心。」她繼續補充,另外因為這些燒燙傷的孩子全都含苞待放,要展露人生最光彩的那面,就像花蕊一樣,這是「花心」的另一層意涵。
花心咖啡店位於台中市政府大樓,一般的客源除了公務員外,還是以民眾居多,很多捐款人也常常來買飲料。「我們販賣的餐點手工精緻,有三明治、披薩、濃湯、現煮義大利咖啡等,都是孩子們一大早起來準備食材、辛苦製作的呢!」鄭蕙蓮說。

店長鄭蕙蓮本身也是個傷友,十八歲高三時因為拒絕了同學的追求而被毀容。「那時候當然很難受,但是有親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力量,」她說,媽媽從受傷後一直不停地陪伴著她,療傷、復健,所以後來也不支倒下。「有親人的支持我才能再度堅強起來,不感到害怕,」她說。

「有很多人都很照顧我們,常有民眾很熱情,明明只有一個人卻買一大堆食物,硬說可以當三餐慢慢吃,」她說,二話不說就捐錢出來的也大有人在;另外還有一位莊先生,我都叫他大哥,孩子則直接稱他為「恩人」。大哥他在暑假時來到我們店內,一開口就問「你們需不需要檸檬?」因為店裡有賣現榨檸檬汁,所以我回答:「要呀!」,結果他一轉身,就扛了一大袋檸檬要免費給我們,然後不間斷地供應至今。「真的很謝謝這些熱情的人,」鄭蕙蓮說。  談及經營這間咖啡店的甘苦,鄭蕙蓮的語氣就好像談到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鄭蕙蓮說:「不過也有些民眾,或許對我們的期望太高,把我們當成一般的商店,在供餐、服務速度上希望我們跟別人一樣。」李文婷則說,這些傷燙傷友有些因傷及關節,關節部分的肌膚或肌肉攣縮,所以伸展動作不若一般人便捷,在切菜、煮飯上不但不及我們迅速,甚至在用火、用刀上還有危險。

鄭蕙蓮說,因為這間店並非以營利為目的,所以價位都很便宜,義大利麵才四十五元,咖啡也不超過五十元。「可是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客人嫌貴,要我們算便宜一點,」她繼續說,我們的經營成本高、人事成本高,整間店從開幕到現在都是賠本經營的,也許地點並非鬧區,「每天的客人都不超過十位,」低廉的售價無法應付成本支出,花心咖啡在台中經營的很辛苦。

因為沒有額外的費用可以打廣告,所以都是靠職員發傳單來跟民眾接觸、推廣。她們常在烈陽底下一戶一戶拜訪、一層一層推廣,有很多好心人都願意向她們購買餐點飲料,或大宗訂購餐盒。不過也常有大廈管理員,因為她們受傷的外表,認為她們有攻擊性,而拒絕職員們入內發傳單。「這對我們是種傷害,燒燙傷的人在大太陽下毛細孔很不舒服,但這些痛苦不算什麼,真正難受的是依然有民眾對我們心存誤解,」鄭蕙蓮說。

「我們生意不好,因為鄰近有許多競爭者,」鄭蕙蓮說,另外店面小、又都用電器(烤箱、微波爐等)不用瓦斯爐具,所以在量與質上都無法競爭。我們都不是專精於餐飲料理的人,這間店只是讓傷友們安頓下來、學習技能的地方,我們很想去學習更專門的食品製作和行銷方法,但沒有經費和時間,「所以我們要靠服務取勝」。含苞的花心靜待綻放,雲掩的陽光尚未發現。身心障礙朋友們的熱情,需要這社會的支持與肯定!

愛心拼布義賣 為罕見疾病拼未來

【記者王華瑋/生命力報導】

罕見疾病基金會日前與仕林拼布藝術合作舉辦「福爾摩莎 我們的家」愛心拼布義賣會。自十二月二日起至十二月八日於中正紀念堂懷恩藝廊展示義賣。四十七位媽媽用一針一線縫製出愛心,希望能為罕見疾病患者籌募急難救助金。

罕見疾病基金會於一九九九年成立,最初是由一些罕見疾病家長們所組成,現已成為一專業機構,為罕見疾病患者提供服務。這次的愛心拼布義賣活動是基金會第一次舉辦的大型義賣活動,基金會公關洪聖惠表示,基金會成立四年以來,主要的資金來源都是一般民眾的小額捐款,而這次能舉辦這樣的義賣活動實在是相當感謝仕林拼布藝術四十七位媽媽們的幫忙,能夠不記辛勞的以如此美麗的作品來為基金會籌措資金。
義賣展示的拼布作品總計共有四十二幅,最主要的一幅大型拼布以畫家劉洋哲特地為此活動所畫的作品「美麗寶島美麗人生」為藍圖,由十七位媽媽一針一線,花費四個月所完成的一幅長一千二百公分、寬五十公分的巨大拼布,目前已由直銷高峰會的十一家直銷公司以新台幣八十八萬元認購,為罕病急難救助金的第一筆入帳。

龐大及困難的醫療救助一直都是罕見疾病患者所遇到的最大困難。一名罹患肌肉萎縮症的罕見疾病患者柯以琳在記者會中表示,三年前全靠許多愛心人士的慷慨解囊,她才得以籌募到十萬美金到美國動手術,現在才能夠不用靠呼吸器過日子。希望大家能發揮些許的愛心,為許多罕見疾病患者尋求他們應有的幫助。

「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我們也許拿不出二十萬,但我們拿出我們的才能。」仕林拼布藝術指導老師宋文瑞表示,我們只是以我們微薄的力量,真心希望能為罕見疾病患者籌募到基金。宋文瑞還表示,幾乎連續四個月的不眠不休,大家以愛心及家人的支持,一針一線的縫製出一幅幅美麗的拼布,除了成就感以外,更有滿滿的感動,希望這樣的行動能激起大家的愛心,去幫助、關心罕見疾病患者。

洪聖惠表示,拼布在西方國家中其實是有其特殊意義的,以前一般美國家庭的媽媽們都會集合鄰近的家庭,將家中剩餘的布料集合縫製成「百納被」,來送給村中較貧困的家庭。而相同的意義現在也集合大家的愛心,共同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罕見疾病基金會希望能籌募到兩百萬的基金來作為明年的急難救助金,目前距離兩百萬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希望民眾在欣賞拼布藝術之餘,也能發揮愛心,成全更多罕見疾病患者的未來。

仕林拼布藝術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罕見疾病基金會義賣拼布,為病友籌募急難救助金 針線愛心縫成大拼布義賣籌募罕病急難救助金

2003年12月3日 星期三

大我山莊 老榮民的幸福新天地

【記者廖俊維/生命力報導】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大陸新娘嫁到台灣來。然而,有一個地方,就像是大陸新娘台灣的家。座落在台北市木柵郊區中的「大我山莊」,從前是單身榮民度過餘年的平安居。最近幾年,這些陽氣十足的住所裡,單身的榮民們逐漸成為有家室的人,甚至老來得子。而從對岸遠渡重洋嫁過來的新娘子,補足了老榮民心靈的孤單。

山莊裡的住戶均為榮民老兵,戶籍人數還有千餘人,但實際住戶數約僅有六成,近十年來,已有三百餘人完成終身大事,而且絕大部份的榮民都是娶大陸新娘,目前大我山莊為台北市大陸新娘主要集中區域。而其中絕大多數新娘年齡約在二十歲至三十五歲間,與老榮民的歲數差距頗大,從三十歲至五十歲的差距都有。
大我山莊自治會會長王先生說,住在這裡的都是一些老榮民,而且起先大多數都是單身的老伯伯。自從政府開放兩岸探親之後,有點積蓄的榮民常常回去大陸探親,久而久之有不少人都多帶了個伴兒回來。甚至過個幾年,老來得子的情形也不難見到。從對岸嫁過來的新娘,有些取得了工作證,可以合法在台灣工作。所以在大我山莊裡,她們白天都跑去工作了,晚上才回來這裡「相夫教子」。

有家室的榮民,因為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不比壯年時期,所以新娘們通常都是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為主。這些老少夫妻平常相處狀況都還算不錯,沒有什麼太大的衝突。本身也是榮民的王先生,也是軍中退伍的榮民,娶了一個客家人,現在還有了一個八歲大的兒子。他笑說,平常看著自己的小兒子嬉戲玩耍,心也跟著年輕起來。王太太說,這裡就像社區一樣,大家幾乎都認識彼此,也會互相關心。像是上次隔壁棟的老張和她的大陸老婆一起陪小兒子去買衣服,看起來還真替老張感到幸福。

王先生說,有些大陸新娘還真令人感動。就像上禮拜那幾天都在下雨,住在我隔壁的李老先生不小心感冒了,他老婆就跟工作的地方請假好幾天,慢慢照顧李老先生直到好了為止。其實有些大陸新娘並不是全部都只想在台灣賺錢,有些也是真心的扮演好一個妻子的角色。王先生笑笑的說,至少在我們這裡的,品質都還算不錯。

在大我山莊裡的生活是非常寧靜的。白天老榮民們在莊內散步、下棋、聊聊以前在軍中的往事,生活的步調很慢,卻也很輕鬆自在。晚上等到老婆下班回來後,吃完飯後妻子陪先生出來散散步,很早就就寢了。王先生說,大我山莊是由國防部管轄的,平常也很少看到外人,為的就是不希望他們去打擾這些曾經為我們國家在戰場上奉獻青春的老伯伯們。而從對岸嫁過來的新娘,對於這些榮民,似乎是他們奉獻青春的回報。

淡江師資培育 深植「服務學習」概念

【記者王睿成/生命力報導】

很多大專院校以及國中小學,近幾年積極的推行「服務學習」的課程,希望能將「服務學習」的概念,深植在台灣的教育界裡,但是,在推動「服務學習」的過程裡,產生了許多的問題,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多老師都不瞭解什麼是「服務學習」,因此,師資培訓就成為一個關鍵的階段。

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從八十八學年度起,開設了一門時數為四十小時、零學分的「教育專業服務課程」,這門課程必須在教育學程結業前修完,課程的核心是以教學服務為目的,在類別上的選擇以多元化為原則;服務對象則是校內、中小學校、社區以及相關的團體或社教機構,項目包括了生活、課業或心理方面的個別輔導、團體輔導活動、學校行政支援等等,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也為這門課程設計了一本「教育專業服務護照」,來記錄服務時數以及詳細的服務內容。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教授高熏芳說:「以往的老師,讓人的感覺都是空有知識培養,而缺乏專業道德的培育,因此,所教育出來的只稱得是上是教書匠;本來,當老師就是在服務,因為教學也是一種服務,所以這一門課的精神,融入這種理念,並覺得一個老師也必須負起公民責任,所以,在學生服務的過程裡,也是一種長期專業道德的培養。」所以,這門課程也儼然成了一種「專業服務學習」,是一種將教育專業的經驗拿到現場做服務的機制,在師資培育的階段就讓這些未來即將成為老師的學生們體驗「服務學習」的意義,藉此讓「服務學習」更容易在教育中實踐。 

高熏芳說:「很多學生在到中小學實習或是做服務時,發現,有許多學校也在實行所謂的『服務學習』,所以,這些學生也能藉由他們的經歷來帶小朋友去做『服務學習』,也因此,很多中小學也和我們的師資培育中心建立的一個很好的伙伴關係。」

目前就讀淡江大學科技教育研究所的謝瓛表示,在修習「專業服務學習」的過程裡,也得到許多新的見識,例如中小學的運作狀況、每個學校不同的文化、導師要如何影響學生以及課程進行的方式等。謝瓛還說:「我覺得師資培育在「『專業服務學習』這個部份只有四十小時是較為不足的,因為短短的四十小時,對於我們有沒有收穫而言,是因人而異的,這是和每一個人的個人特質有關,我本身在從事服務時,在面對輔導智能較低的小朋友時,就遭遇挫折,覺得自己的專業也無法幫助他,因為這必須是具有特教專業的人才,才有辦法幫助他,因此,有時後會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在這一方面就無法單靠「專業服務學習」的機制來克服,必須結合更多元的管道來支援「專業服務學習」的進行。


延伸閱讀:

1.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