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餐桌上的海洋行動

7
六月八日為世界海洋日,荒野保護協會提倡透過543原則,
實現餐桌上的海洋守護行動。鄧家齊/攝影
【記者鄧家齊/台北報導】每年的六月八日,聯合國定為世界海洋日,荒野保護協會推出永續海鮮五四三原則,讓家庭主婦也可以簡單進行的餐桌海洋守護行動。

海洋科技博物館博士陳麗淑回憶以往的墾丁,她念書時與教授一起去墾丁潛水,當時很興奮,因為沒有看過這樣多的魚,結果教授搖搖頭,跟她指出數十年前的魚類更 多,當時她不相信,以為是教授緬懷從前的日子。現在也帶著學生去潛水,因為明白工業的發展和過渡捕魚,終於明白教授說的,魚越來越少了。


8
海洋科技博物館陳麗淑博士指出,2050年90%的魚都面
臨資源崩潰的狀況。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陳麗淑說:「在二O五O年,全球有百分之九十的魚種都面臨資源崩潰的狀況。」她是根據Worm博士等在二OO六年在《科學雜誌》上的報告所說的。她指出台灣的民眾普遍不知道海鮮文化的問題,像屏東縣東港鎮的鮪魚季、花蓮縣的曼波魚季,今年的東港鎮的黑鮪魚創下歷年來漁獲量最低的紀錄。國際的漁業捕獲使魚類數量下降,大賣場大量進口海鮮,更讓台灣成為國際漁業資源衰退的間接幫兇。她認為,應該選擇對的海鮮,讓大家一起守護海洋資源。

9
學學文創徐莉玲董事長、荒野林金保秘書長、林耀國理事
長、學學文創主廚林德賢以及陳麗淑博士一同呼籲民眾響
應永續海鮮543原則。鄧家齊/拍攝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林耀國指出,這是第一年參與世界海洋日,響應海洋計畫團體推動「Wear Blue, Tell Two」行動,「Wear Blue」即穿上最能代表海洋的藍色衣服,提醒身邊的朋友,海洋資源的珍貴,「Tell Two」則是提出海洋的一個危機和一個希望,透過海鮮選擇五四三原則,讓民眾在選擇海鮮時又可以做到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存。

海洋日系列還包括全台海洋巡迴影展,將會播放「魚線的盡頭」、「血色海灣」以及「救鯊行動」。

永續海鮮五四三原則


購買海鮮,請先明瞭三件事:
一、所有海洋漁業所捕撈的海鮮都是「野生動物」;
二、海洋資源已經面臨危機;
三、把握今天的選擇,決定海洋生物的未來。

選擇海鮮,四大方向:
一、選擇量多、成熟期短,容易捕撈且有漁業管理的海鮮,例如鎖管、秋刀魚,南極蝦;
二、選擇濾食性或草食性的養殖魚種,且管理良好的養殖海鮮,例如牡蠣、文蛤、虱目魚、吳郭魚等;
(1)肉食性養殖漁業〈如石斑、海鱺〉需耗費大量海洋資源,以原本可食用的食物網底層魚種做成魚粉,或誤捕的下雜魚來餵養,不但不符經濟效益,且會變相加遽對許多魚類資源的破壞。
(2)管理不良的養殖場所,可能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例如:超抽地下水、污染海域、造成外來入侵種、及品系混雜等問題。
(3)避免選擇由野外捕抓魚苗的養殖漁業,例如鰻魚。最佳的養殖方式是採用『完全養殖』即成魚和幼魚均來自該孵育場,無需從野外捕撈任何魚類。
三、選擇採用符合永續標準所捕撈的漁獲;
四、選擇來歷清楚的海鮮。

享用海鮮,五「不」政策:
一、不吃珊瑚礁魚類。珊瑚礁是海洋的熱帶森林,孕育豐富的海洋生物,為重要的海洋生態系之一,也是潛水生態旅遊的主角。捕撈珊瑚礁魚類會破壞珊瑚礁環境,連帶影響整個棲地物種的繁衍;
二、不吃大型魚種或幼魚、魚卵。大型魚類營養層級較高,量少生物復原速度慢,其生存影響整體海洋生態的平衡,請拒絕食用。例如:鯊魚、鮪魚、鯨豚、旗魚等。幼魚與魚卵發展尚未成熟,應讓幼魚長大成為具備較高經濟價值,並有繁衍的機會,例如:鱘魚(魚子醬)、飛魚卵、魚勿仔魚(許多魚種的幼魚混合體);
三、不吃深海魚類、稀有物種與已過度捕撈的魚種。深海魚類生存年齡長〈許多魚齡均超過100 歲〉,生長緩慢,若在繁殖年齡前被捕撈,無法繁殖下一代,導致快速滅絕。稀少物種與已過度捕撈的魚種,均應拒絕食用,例如:劍魚、黑鮪、鯊魚等;
四、不吃非永續漁法所捕獲的海鮮。以破壞海洋環境或容易造成非目標物種死亡的漁法所捕抓的漁獲,應拒絕食用。非永續漁法:毒魚、炸魚、流網、三層刺網、底拖網等;
五、不吃破壞環境與耗費自然生態的養殖海鮮。管理不良的養殖水產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疾病感染、物種侵略等問題;而依賴野生魚苗、以野生魚類餵養的水產,更加劇了對海洋資源的耗損,應減少食用。例如:中國的養殖蝦與養殖紅斑、東南亞的養殖石斑類魚種(老虎班、青斑)等。

一口一口學食堂行政主廚林德賢,示範橙汁香芒鯛魚卷。
鄧家齊/拍攝

10
輕鬆便能煮出高級又營養的橙汁香芒鯛魚卷。鄧家齊/攝影


  
林德賢指導的酒香西芹炒文蛤,選用台灣出產的文蛤,
能有效減低食物里程。鄧家齊/拍攝



11
荒野保護協會印製之永續海鮮酷卡。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延伸閱讀

世界海洋日 TEIA的行動

世界海洋日緣起

食物里程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陳登科:幫那瑪夏找回回家的路

【記者鄧桂芬/高雄報導】陳登科是魯凱族人,在那瑪夏民族村民族國小擔任教導主任,在去年八月成為了莫拉克風災的受災戶之一。儘管自己也承受失去家園的心痛,但也不忘為受驚的學童做相當的心理輔導。

高雄縣那瑪夏民族村在莫拉克風災期間受損嚴重,土石流發生的時候,民族村人多數已經跑到民族平台(民族村地名之一),但卻因對外通訊中斷,靠著大家輪流發簡訊來傳收訊息。當時陳登科與三名友人在山上避難,對村裡的實際的狀況也不清楚,但一回到家中見到災情的慘況,也震驚地說不出話來。

那瑪夏民族、民權、民生三村人在莫拉克風災後大多被安置在旗山,民族國小也因受創嚴重,第一時間遷移至旗山國小復校,借了八間教室做臨時的行政與教學區,讓學童能繼續上學。

「孩子這麼小,一下子家被埋掉了,一起上課的同學死了,怎麼可能不會恐懼?」許多學童在災後上課精神無法集中,於是教育局與多個財團法人、基金會到校給予學童適當的心理重建與諮商。「很感謝台南大學的教學團隊,災後的前兩個星期因為有了他們的協助,孩子的情緒穩定多了。」不過陳登科表示,縱使校方做了那麼多努力,家長對孩子的關懷與輔導才更是重要。

以前學校還在山上的時候,部落對文化的傳承推展就已經很吃力了。因為使用主流語言,生活也跟以前有很大的差異,加上很少家庭有決心教育孩子族群文化和語言,所以孩子會講母語的很少。而災後又必須到主流社會去,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更難擁有傳承的理想環境。

民族國小的校長在災後曾向全校表示:「學校要跟著部落走。」如果到了山下,並不單單只有一個民族,而是多元族群。陳主任十分支持校長的說法,並認為不管民族國小的未來在哪裡復校,原民文化如何保留、傳承也是需要被關注的工作。

陳登科感嘆,要把學校找回來還有一個條件──道路,道路對村民來說最重要了,但在五月二十三日的兩百多公厘的雨量就讓本來可以回部落的路沒了,所以地方政府對疏濬的工作要再加強,幫那瑪夏找回回家的路。


延伸閱讀

523豪雨後災情彙整

528後梅雨災情彙整

高雄縣民族國小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自由軟體融入教學 締造學習天堂

19

桃園縣仁和國小校長在台上致詞。主辦單位/提供
【記者李婉婷/桃園報導】桃園縣政府教育處為了鼓勵國中小學老師將科技融入教學,舉辦了自由軟體應用教學教案設計競賽,六月二十三日下午在桃園縣仁和國小舉行頒獎。教育處代表楊炳清表示,要將自由軟體運用在教學上,才能發揮自由軟體的意義。
教育處今年首度舉辦自由軟體應用教學教案設計的徵稿,鼓勵各領域的老師們將自由軟體應用在教學上,使科技融入教學的理念足以實現,期望藉由自由軟體輔助教學,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讓同學接觸非商業軟體的公共資源,開拓視野,並達到教學多元化的教育意義

20
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蔡凱如頒獎給國小組
甲等得獎者。主辦單位/提供

舉辦這場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個平台,讓老師們互相分享如何運用軟體於教學上。其實不只是在電腦課才運用自由軟體教學,國文課也可以藉由軟體來輔助教學,獲頒國小組第一名的「感恩的心-FreeMind心智圖)在童詩教學的應用」,潛龍國小老師顏春英團隊將自由軟體FreeMind運用在童詩教學中,先教導小三學生心智圖的思考概念,敎他們如何用FreeMind畫出屬於自己的心智圖,並創作出童詩,藉由心智圖的圖像概念讓小學生懂得如何思考,有助於理解與學習。
心智圖法是激發思維、幫助思想整合的思考方法,FreeMind就是一個可以畫出這種圖形的自由軟體,顏春英團隊巧妙的運用了非專門開發給國文的教學軟體,將它實際運用在國文寫作,使自由軟體發揮出功效,達到輔助學習的效果,這點深受評審肯定。
國中組第一名張邵維團隊,運用自由軟體GeoGebra動態數學軟體,敎國一生代數與幾何的觀念,用實際的例子引起學生興趣,如:九頭身的比例說明。讓同學能將數學與生活結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目前各國中小的老師對於將科技融入於教學上還不是很普及,楊炳清表示,由於大部分的專老師對於軟體應用不擅長,因此需要資訊科老師與專老師做搭配,專老師提供教案點子,資訊科老師提供技術,共同完成應用教學的教案設計,這點是需要同仁需要努力的。
楊炳清也希望能藉由這個競賽活動,使參與觀摩的老師也能將科技運用在教學中,引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顏春英鼓勵所有有心的教育同仁,只要有心嘗試,逼自己跟上科技的腳步,這其實一點都不難,他說:「我做得到,大家也都做得到!」




延伸閱讀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RCA案訴訟中 罹癌員工無援

【記者顏辰州/台北報導】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在台灣設廠二十五年,於一九九二年關廠。一九九四年被當時立委趙少康舉發有機溶劑處理不當,污染地下水及土壤。除了環境污染,後來也發現曾在RCA任職的員工因為長期暴露在有機溶劑中,有罹患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情形,一九九二年開始,員工開始組織自救會抗爭,爭取職業災害方面的權利。

RCA污染案在二○一○年四月十四日第五次開庭,這個民事求償的行動已經進入第十六年,訴訟仍在進行中。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一九七○年開始在桃園、竹北等地設廠,一九九二年關廠,一九九四年被發現有嚴重污染,甚至侵害到當時在RCA工作的勞工長期的健康狀況。RCA前員工秦祖慧說:「我在RCA工作十年,現在有四張重大傷病卡。」


工傷協會統計,當時在RCA上班的員工,到現在為止陸續有一千三百七十五人罹患癌症,兩百一十一人因為癌症而死亡,每年都有過去的員工因癌症過世。當時在RCA工作的員工以女性為主,負責裝配家電製品,每天碰觸大量的有機溶劑,但公司沒有告知員工使用有機溶劑的危險,除了傷害了當地的環境,更使得員工健康受到嚴重傷害。

工傷協會秘書長黃小陵表示,過去RCA只關心當地環境的問題,經過員工抗議,才開始針對員工與居民做健康檢查。但現在法律上的認定要從流行病學的觀點來看,要有顯著相關的統計,證明曾經在RCA上班比一般人容易罹癌。但是資方沒有留下員工在職場上的基本資料,「資方說被火燒掉了」,黃小陵說,現在只能拿員工的次級資料或勞保資料來談。

黃小陵說,每個工人在不同廠,不同的暴露在有機溶劑中的資料必須拿來交叉比對,否則不能反映不同的工作位置,不是每個人都接觸有機溶劑。流行病學的調查卻把全部員工放在一起看,然後說結果是罹癌與在RCA上班無關連。她表示,應該要分有接觸有機溶劑組跟無接觸組,「像有八位接觸性很強的員工,五人罹癌、一個人死胎,另外兩個人聯絡不到。」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陳信行說,因為這無法做人體實驗,之前實驗都選公老鼠,因此沒發現卵巢癌或子宮頸癌,RCA的員工是第一批受到職業傷害,健康狀況比較被認真紀錄的女性。很多環境與工作之間的化學品,科學上沒有足夠的資料,廠商也可能不願意提供資料。他強調:「這是歷史性的訴訟,一定會立下非常多先例。」

「污染存在,暴露是事實,罹癌也是事實,就應該被認定。」黃小陵強調,研究可能要做十年、二十年,還沒研究出來之前,能否給準職業病的人補償,「否則長期下來,這些人怎麼辦,他們有多少命?」在未來預防職業傷害方面,政府應該要盡保護之責,留下工作史等資料,來保護第一線的工人。

黃小陵說,政府都在踢皮球,現在是要廠商主動通報勞工會接觸的的化學品,應該立法要求強制通報。未來希望跟環保團體合作,也跟工會合作,至少讓勞工掌握資訊。


延伸閱讀

RCA工傷求償第四度開庭 秦祖慧細說一生疾病

RCA污染案 民事求償15年來首次進入實體訴訟

428工殤日,勞團批減災數字灌水 要求「馬上」建立勞安黑名單

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舊香居對談 陳浩的舊書理論

11
媒體人陳浩為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的舊書
文化之夜主講人。陳中勳/攝影
【記者陳中勳/台北報導】「最老版本的書,當然是舊書,但是舊書無所不在。」「人文的書、文學的書、能夠感覺的書都是舊書。」隱身於師大商圈龍泉街角落的舊香居,主持過讀書節目「中天書坊」的陳浩在他最喜歡的舊書店裡談論「陳浩舊書理論」,並且與南村落總監韓良露展開舊書文化的私密對話,席間還出現茉莉二手書店總監傅月庵共同參與分享。

提及逛舊書店的興趣,陳浩一開始便說:「如果它變成你生活裡面的一部分就上癮了。」近來著手新媒體研究的他回憶,十五年前從文字媒體轉換跑道至電子媒體之後,對舊書店的依戀越來越深,「電子媒體十分淺薄」,陳浩解釋,原本節目規劃是往深度探索,最後卻變成金錢思維,為了避免內容持續被掏空,於是保持針對某一主題大量閱讀的習慣。

二○○九年因應韓良露策劃的《陳映真影像紀錄片》之訪問邀請,陳浩從誠品書店搬了一整套陳映真作品集慢慢閱讀,卻產生了兩種時光的相互交錯:一種是年輕時在台大書攤閱讀陳映真的新鮮刺激;另一種是於當下的字裡行間與陳映真的重新辯論,陳浩說,某個作家在某一時期的作品以現今的角度看來是舊書,期間自己改變但作品依然不變,因此重讀過後還能產生不一樣的趣味。


12
舊香居以專門的文史書籍為主,亦包含豐富
的藝術史文獻。陳中勳/攝影
解釋舊書再次閱讀的樂趣,陳浩打個譬喻說道,就好比像是在下雪的時候泡一湯溫泉,肌膚的細孔在吸收那種冷與熱之間全部張開,是一種舒暢的享受。關於書的新與舊之間,他舉出自己逛簡體字書店的例子說明,中國大陸目前在缺乏新人寫新東西的情形下,內容大多充斥著回憶、壓抑和突然間的噴發,等到某位人物可以拿來被重新討論時,回憶錄的書寫又一窩峰的出現,「反正簡體字在我來看都是舊書」,陳浩開玩笑的說。

如今在iPad平版電腦、Kindle電子書逐漸侵略書市,紙本書越來越不堪負荷的年代,估計將有近三分之二的書會裝入電子介面的系統,不過陳浩和一些出版家皆認為,電子書擅長以影像的解說引人入勝,但是無法取代描寫感覺、歷史情境以及人文深度的文學作品,未來書籍的裝幀、字體、紙質將是亟須講究的學問,成為舊書店得以維持下去的原因之一。

「人舊了就會讀舊書。」傅月庵幽默的說,譬如第一次碰面和人對話一兩句,就可以知道此人值不值得深交,年輕時對各類知識充滿好奇,等到閱歷豐富後會發現其實真正值得讀的書並不多。

「書是一座橋樑,或者一個缺口,它通向世界;另外書是扇門,一扇可以鎖起來的門,是可以隔開世界的。」韓良露分享閱讀經驗,認為書永遠是走向世界與逃離世界的憑藉,當想要邁入世界時,隨時可以擁有書本進行出走,但是從世界逃離,則是用一本一本的書築起來的象徵性城堡,把自己的小宇宙給封存起來。

陳浩總結自己的舊書閱讀,認為他已經很少為了書裡面的知識而讀書,「大部分為了這個人而讀」,當認識了一位朋友,由作品進入內心世界發現他的另外一面,往往便覺得生趣盎然,這也是世事洞明皆學問的道理所在。

台北師大商圈的舊香居書店目前由第二代女老闆吳雅慧經營,書店以專門的文史書籍為特色,也包含豐富的藝術史料文獻和絕版書籍。五月底配合南村落之「獨立書店文化節」展開一系列講座活動,邀請領域涵蓋詩人作家、藏書票玩家及舊書愛好者。



延伸閱讀


南村落網站

舊香居部落格

陳浩的Facebook

獨立書店生活節活動頁

2010台北文化護照起跑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從一劍浣春秋的角度 看出日本AV文化的深度

01
一劍浣春秋私底下,只是個生活簡單的宅男。
一劍浣春秋/提供
【記者王亭云/台北報導】如果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專業,不如表面上的膚淺,那麼就連日本A片文化也是如此。在網路上被稱為AV達人的一劍浣春秋,經營一個專談日本AV產業的網站,除了以文化面帶領網友認識他眼中的AV界;他也探討製作手法,甚至劇本的編寫,只為「讓大家知道這個業界是認真地做每一部片。」他認真地說。

「都是無心插柳啦!」一劍浣春秋回想起,他從二○○七年六月開始寫網誌,一開始只是單純分享看A片的心得,當時每天兩到三百多人觀看,他就已經很開心了。直到媒體報導,才開始有了名氣,現在他的網站,每十分鐘就有三百多個點閱率,他引用彎彎跟他說過的話,「現在看到部落格的點閱率向上,就像吃麻藥一樣」,他越來越無法滿足。


在網路上成名後,「一下班就是寫文章」,成為一劍浣春秋每天的生活寫照,更新文章的速度從原本的一到兩天一篇,大幅增加為一天更新三到四篇,雖然仍有正職,但他覺得經營這個網站「已經像是正職一樣」。他偏頭算一算表示,「大約已經看了一萬五千多部片子了」,又由於日本發片的模式,他兩天中得看三到四部新片。

文章的內容也成為一劍浣春秋用心經營的重點,「開始會思考,寫人們感興趣的東西」,且是很少人注意到的觀點,他認真地邊說邊舉例,像是為什麼日本在片子上要打馬賽克、女優以什麼星座為多或者為何常常有黑人在裡面演戲等,而這些內容都得從日本網站收集,「除了解答外,還可以製造話題」他解釋說。

「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劍浣春秋說道,從當初單純地分享心得,進而擴展為日本AV文化的探討,提供更深度且豐富的資訊,但相對而言,「當部落格的內容開始擴充,興趣也變成了一種壓榨」他感受很深地說,像他現在每部兩到三小時的片子,都得在二十分鐘內看完,「很痛苦阿!」他苦笑著說。

事實上,一劍浣春秋的網站也漸漸地公司化經營,還雇用了兩個全職員工,一個人負責拉廣告,另一個人負責經營網路商城。而他也透露,公司每個月的營業額有五十萬,扣掉成本,每個人的月收入為十二到十五萬;而主要的獲利方式分為三種,主要為商城,販賣相關的情趣商品,另外則是幫廣告商賣商品,從中分紅抽成,最後是最基本的網路廣告。

對於成為全職部落客,一劍浣春秋持肯定的態度,其實他也曾考慮過,「只是老婆還是希望我有個正職工作」他語氣與眼神中帶著溫柔,私底下的他跟網路上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但他確實對他的網路事業充滿信心,網路的匿名性給了他成功的機會,對於情色,「人們總是抱持著能做不能說的態度」,於是他成為第一個將這些有系統地寫在網路上的人。

另外,一劍浣春秋以自己為例,「從小時到現在,二十幾年了還在看片子」,他相信他的死忠讀者群,且他不販賣日本AV影片,也不會涉及到法律上的問題。至於部落客最常被批評的「商業化」,他倒覺得如果是要靠部落格維生,「如果能商業化,為何不呢?」但他也承認,「置入性是讀者不希望看到」。

聽到有人羨慕他看A片就有收入,一劍浣春秋無奈地說,「很多人真的都不知道其中的痛苦阿!」當面臨寫作的沒有靈感時,「除了做模型當抒壓外,還是多看看片子」他表示,其實他就是個宅男,生活中不是玩模型,就是看動漫和棒球;很多時候,在人們看似豐富有趣的生活背後,卻是簡單不過的生活。

對一劍浣春秋而言,他所謂的成功除了滿意的收入外,終極目標是希望「日本A片在台灣合法」。他也不排除出書,甚至希望未來能接手舉辦日本AV女優來台做活動。當他在網路上遇到反對的聲音,他會選擇不予理會,或許別人看起來,他心中的夢想很不一樣,但他覺得「勇往直前,如果失敗了也沒關係」。


延伸閱讀 (未滿18歲請勿進入)

AVNO1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中年轉戰街頭藝人 樂覺新唱出民歌回憶


【記者薛立/台北報導】周末走在信義商圈,常常可以看到在百貨公司中間的廣場聚集了很多各式各樣的街頭表演,從魔術、雜耍,到吹糖、人像素描...等應有盡有。然而多數的表演者都是年輕人,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有一個比較不一樣的街頭演唱表演者;他不但看起來比較其他街頭藝人年長一點,唱的歌曲也都不是一般的流行樂,而是以四五年級生比較熟悉的民歌為主,他是街頭藝人樂覺新。
當了二十年職業軍人的樂覺新,退役後決定開始好好運用自己的歌唱天分,轉戰街頭藝人。剛取得證照,正式要上街頭表演時,樂覺新選擇與朋友一起「二重唱」進行表演。「就是互相撞個膽」樂覺新說,不過後來因為理念不同,樂覺新才回到單人演出。


提到做街頭表演的困難之處,樂覺新說像他為了能在表演場地佔到好位置,傍晚才開始表演的他,早上十點就得先到現場。另外,街頭藝人之間通常都會有默契,像是同性質的表演、比較會影響到他人的,表演者會自動拉開距離,以免互相打擾,「但是像我有遇過一組年輕樂團,他們就干擾到我的表演,跟他們溝通也沒甚麼效果」樂覺新說。
講起在街頭表演帶來的特別經驗,樂覺新表示認識新朋友是像是他最特別的回憶。他說,像是曾經有一次某間銀行的老闆就曾在看了他的表演之後,還請秘書打電話邀請他到那位老闆的私人派對上演出;另外他也因為街頭表演認識了外國的朋友,後來樂覺新還在表演之後跟現場的觀眾介紹那位外國朋友。
擁有台北縣市、基隆街頭藝人執照的樂覺新,也開始接洽許多商演與婚禮表演。現在的他幾乎固定六日傍晚在信義商圈的香堤廣場演唱,第一次聽見樂覺新演唱的溫小姐說:「他把歌唱的好好聽,歌聲很溫柔,讓人很舒服。」另一位高小姐則說:「我經過的時候只要有看到他在演唱,都會停下來聽,聽完都覺得心情變好了。」




延伸閱讀


街頭藝人樂覺新


台灣街頭藝人發展協會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街頭藝人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二O二兵工廠 台北的肺葉

00
南港202兵工廠,環境優美,是台北市最後的濕地,
將成為「國家生技園區」還是台北市的中央公園。
苦勞網/提供
【記者鄧家齊/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有計劃把台北市南港區的二O二兵工廠開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同時都時發展局也計劃把機關用地轉為專用區,這片佔地一百八十五公頃的濕地,將被泥水淹蓋。作家張曉風在五月十日透過電視,向馬英九總統磕頭下跪,強調寧可拆掉總統府, 也不該毀壞二○二兵工廠內綠地,更多的環保團體組成南港山林守護聯盟,捍衛台北最後的山林。

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的二O二兵工廠,佔地一百八十五公頃,中央研究院已經決定把其中二十五公頃,發展成國家生技園區預定地,荒野保護協會環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表示,園區將建設總部、研發中心、育成中心等建築物,將會破壞生態環境。


01
兵工廠的面積比大安森林公園大五至六倍,是台北的肺葉。
苦勞網/提供
周東漢說:「我們不只關切那二十五公頃的科技園區,聯盟的重點放在剩下的一百四十四公頃上。」由於都市發展局計劃把用地列為企業專用區,他認為,如何利用,變更使用,都是從企業和人作為發展切入,而不是以自然。
02
國家生技園區發展圖/苦勞網提供


「聯盟希望都市發展局取消專用區的計劃,經由私人調查,再看看甚麼發展更為適合。」周東漢指出聯盟的訴求,透過作家張曉風、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等名人的發起,讓更多人關注。

03
二O二兵工廠鄰近捷運等交通樞紐,若開放成公園,
就是市民休閒的好去處。苦勞網/提供

把一百四十四公頃的次森林區,次森林區即曾經發展過,後來樹木又長回來的地區,開放給民眾,加上兵工廠鄰近捷運昆陽站、南港站等大眾運輸的樞紐,附近也有三個埤溏,周東漢說:「像美國中央公園一樣,成為全市公園(全國市民的公園)。」而且他認為,台北市想要成為國際都市,但是人均綠地還是過低,他認為綠地面積反映了都市的品質。


延伸閱讀

張曉風現勘202兵工廠 續呼籲:勿開發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人安基金會 助街友不挨餓

【記者蘇怡婷/台北報導】 從二○○二年開始,人安基金會秉持著關懷弱勢的精神,以萬華平安站作為基礎,在全台鐵路沿線的九處成立平安站(基隆、萬華、三重、桃園、新竹、台中、嘉義、高雄、羅東),除了提供食物及禦寒的衣物外,也讓流浪街頭的街友們有個清洗沐浴的地方,不至於蓬頭垢面。
平安站程郁盛站長表示,其實每個街友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故事,有的本來是公司的大老闆,但由於公司經營失敗面臨倒閉,而流落街頭;有的是身體有殘疾無法工作,只能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


「不管他的過去,只助他的未來」這是人安基金會的創會理念,他們相信流浪是最不得己的選擇,因此只要是來到平安站的街友們,人安基金會一定會盡力了解並且幫助街友們,讓每個街友獲取需要的援助。
除了提供生活所需外,平安站每個星期會和勞工局及社會局合作,提供工作職缺,協助有工作能力及有工作意願的街友就業。因為考慮街友身體狀況,一般而言都是臨時的工作性質,例如清潔工、發傳單的人員為主。
曾經是街友阿麟(化名),在平安站的轉介下擔任臨時清潔工的工作,他將第一個月薪水部分捐出,並且利用工作之餘到平安站擔任義工,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街友們。阿麟的飲水思源的行為受到平安站人員的肯定,特別將善行刊登在人安基金會《愛心通訊》的刊物上,讓他人傳閱。
另外,人安基金會在端午、中秋、春節會舉辦「義剪」及「義診」的服務,替街友們修剪頭髮、免費看診,並且發放衣物和小禮品。
程郁盛說,擔任站長的期間裡輔導過許多街友,有些人會問他,街友們需要的是什麼?是飽餐一頓還是遮風避雨的地方?程郁盛表示根據他的經驗,街友們只是想要找人訴苦、找人分享心情。
因此,平安站每個星期都會邀請台北靈糧堂到站裡來對街友們心靈輔導,透過宗教的力量,讓他們重新找到新的方向和心靈上的寄託。台北靈糧堂是以聖經真理為原則,傳播耶穌基督的愛,提供需要的人隨時的服務與幫助。


延伸閱讀

台北縣政府勞工局

台北縣政府社會局

人安基金會

石碇姑娘廟



IMG_2929
進入石碇姑娘廟以前,會經過姑娘橋。楊曉蕙/攝
【記者楊曉蕙/台北報導】石碇姑娘廟並非只有姑娘才能祭拜的一座廟,負責人曾國棟表示,不要看到「姑娘廟」就以為只有姑娘才能進入廟,其實是公開給民眾。他說,「石碇姑娘廟並沒有華麗的建築,講究的是廟的實用性。」

曾國棟說:「石碇姑娘廟所祭拜的是一位魏扁姑娘,信徒們都稱她為「仙姑」。她在家中是獨生女,且尚未出嫁,因為沒有後嗣整理墓地,所以轉售給曾國棟的祖父。」因為曾國棟的祖父沒有留意到墓地,突然間就患上腳疾,尋醫也治不好,後來無意間才知道仙姑魏扁希望曾國棟的祖父可以協助建廟。曾國棟表示,祖父建廟後,腳疾就好了起來,所以就一直為這一座廟服務。


曾國棟說,原有提供的宿舍,如今停止開放,主要的原因是以往的交通都不方便,為了方便信徒就讓他們留宿一晚,如今交通比較方便了,所以就不開放,且保留日後有用。曾國棟表示:「這間宿舍還在考慮當中,希望可以好好的利用。」

IMG_2918
在神明前,都會擺放著鮮花及一些祭品。楊曉蕙/攝影


曾國棟表示:「如今的職位就像是冥冥中安排了一切,且父親年紀已過八十,體力也不如以往,所以就接下父親的職位。」他認為,如果不願意接受父親的職位,父親還是會一直繼續下去,可是就像有神明的旨意一樣,安排了一切,所以他就順其自然的接下了這一個工作。


 延伸閱讀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彷彿雨過天晴的好聲音 蓓麗

IMGP8349
在誠品音樂館演出的蓓麗。
許富惠/攝影
【許富惠/台北報導】在誠品書店內,蓓麗輕柔溫暖的聲音,與流暢的吉他、大提琴聲音溫柔的包圍現場每個聽她唱歌的人們。這是蓓麗今年四月發行首張創作專輯「I Love Koumis」,在誠品的宣傳活動。 蓓麗從幼稚園時期就熱愛唱歌,而國中時看到哥哥彈吉他,從此深深迷戀上吉他,「我跟班上同學完全不熟」,蓓麗說高中時,一天到晚跑吉他社,有時候在路上遇到同班同學甚至叫不出名字。而她也在高中參加吉他社的經驗裡得到美好的回憶。
今年四月發行創作專輯的蓓麗,她說以前根本沒有想過自己能夠創作歌曲,是在大學畢業出社會後,某天在家偶然的情況下,蓓麗創作出有蓓麗風格的第一首歌曲「突然」,但沒有公開發表過。有了第一首後,才有後來的第二首、第三首。蓓麗說,自己並不是創作量很多的人,她無法像五月天的阿信或是周杰倫不斷有新的創作,經常是一小段詞或旋律放了一、兩個月才能發展出整首歌,或是突然靈感來了,才寫得出來。 以前她聽別人說「一首歌要寫十年」她覺得不可思議,後來自己進入創作領域後,她深深相信這個說法。蓓麗也開玩笑的說「我最怕別人跟我邀歌」。


畢業於東海大學法律系的蓓麗,畢業後當了兩年的國小代課老師,後來也在咖啡店工作、民歌西餐廳駐唱,現在則是在律師事務所擔任專員。她認為工作只是生存方式之一,最大的夢想是希望未來能夠辭掉工作,並且在音樂的領域中賺錢養活自己。 二○○八年蓓麗和朋友組團,一起製作並發行了收錄三首歌曲的迷你專輯(EP),半年內靠著舉辦小型演唱會和在部落格上網路訂購的方式將五百張的迷你專輯賣完,在唱片市場不景氣中,靠著獨立製作、發行、宣傳已算是很好的成績。

IMGP8371
蓓麗在誠品音樂館的演出,左為製作人董運昌。
許富惠/攝影
一年前為了學口琴,朋友介紹她認識的董運昌老師以前的助理阿燦,兩人相約見面後,雖然阿燦表明他會吹口琴但不知道怎麼教別人,但兩人仍愉快的一起彈奏吉他、吹口琴,蓓麗也彈了自己的創作給阿燦聽。後來某一天阿燦和董運昌老師在樂團練習,阿燦便打電話邀請蓓麗下班後來看看。過程中,阿燦鼓吹蓓麗自彈自唱給董運昌老師聽,才開啟了蓓麗和董運昌老師合作的契機。

IMGP8356
蓓麗演出現場,觀眾專注聆聽。
許富惠/攝影

蓓麗認為在籌備這張專輯中最辛苦的地方是當自己錄音時一直唱不好,這時就會很沮喪。再加上同一首歌不同時間錄,也會影響整首歌蓓麗聲音的統一。不過蓓麗說錄製專輯絕對有困難、辛苦的地方,但她和董老師都克服了,就不算困難。她笑著說「最大的阻礙是心魔吧!」自我懷疑是否有能力作音樂,也懷疑自己有了第一張專輯,作的出來第二張嗎?但她也會告訴自己「第一張作的出來,為什麼第二張作不出來?」來勉勵自己。
而今年發行這張「I Love Koumis」專輯的概念,來自於某天她喝到一杯奶酒(Koumiss),從此她深深愛上這種飲品,因此在專輯封面上是一張椅子和一隻手捧著奶酒,代表著蓓麗邀請大家來品嘗她最喜愛的奶酒,象徵著邀請大家聆聽專輯中的十首歌曲,一起進入蓓麗的生活。


蓓麗的演出現場。許富惠/攝影


延伸閱讀

koumis蓓麗部落格

koumis蓓麗on INDIEVOX

koumis蓓麗在youtube頻道

自製穿襪輔助器 省錢又容易


首先準備材料包含1.5公升保特瓶、剪刀、砂紙、打洞器、繩子各一。
自製穿襪輔助器以及穿襪過程 魏嘉韋/攝影


【記者魏嘉韋/台北報導】一般人對輔具的認知,都覺得價格昂貴,但有些輔具可以DIY自己動手做。內政部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諮詢服務組副組長余雨軒介紹穿襪輔助器,家中若有銀髮族,或行動不便者,就能輕鬆解決他們自行穿襪的問題,他說:「市售的穿襪輔助器大約要價五百以上,如果自己做的話,成本大約幾十塊即可。」
受試者許吳靜枝在試用穿襪輔助器後,她說:「跟以前還要彎腰穿襪比起來,有了這個方便很多,但是穿到最後,還是得去彎腰調整襪子,不能完全解決彎腰的問題。」對於這項DIY產品,余雨軒認為,耐用度可能沒有市售產品來的好,但好處是手邊的材料即可自行製作。



DSC07580
一般市售穿襪輔助器 魏嘉韋/攝影














延伸閱讀

一般穿襪輔助器使用


市售穿襪輔助器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環保再生碳粉匣」身障朋友闖出一片天

DSC00017
工廠廠員、身心障礙朋友─小杜 巫亦桓/攝影
【記者巫亦桓/台北採訪報導】「當初我們看到台灣印表機用量高,碳粉匣的汰換率更高,所以我們決定回收碳粉匣,看看可不可以補充再利用,」社團法人台北縣身心障礙者服務協會社會企業處的王德昌說,目前工廠營運一年,讓「環保再生碳粉匣」不僅是一個節能減碳產品,更讓那些身心障礙朋友有一個穩定的工作。

台北縣身心障礙者服務協會總部在新莊市,主要的主旨是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學習之後,往後可以再奢去為大眾服務,也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補充碳粉匣的製作過程非常簡單,首先要對碳粉匣的構造很清楚,之後在一一拆解其內部零件,拆解後清除內部的廢粉,在加上幾道手續,補充碳粉進去碳粉匣,「環保再生碳粉匣」就完成。


剛開始的時候,技術上有許多問題,因為碳粉匣的構造大家都不是很熟悉,所以王德昌帶來許多朋友,來教導身心障礙的朋友,工廠廠員小杜說:「剛開始我什麼都不會,經過別人著指導加上我自己的摸索,現在我可以很快就拆解一個碳粉匣。」

在淡水下圭柔山的工廠內,目前有十名員工,王德昌說,這些員工有一部分是身心才障的朋友,有一部分是健全的人,因為身殘朋友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例如:從高處把重物搬下來。」所以我們的員工不只有身殘朋友。


目前社團法人台北縣身心障礙者服務協會銷售碳粉匣的對象是政府機關,除此之外也有民眾會自己跑到工廠,去購買碳粉匣,協會也提供一項服務,就是如果有大量的碳粉匣想要回收,他們也會派車子去現場回收,前一陣子的「綠色藝術市集」,王德昌也帶著秘書去現場,讓民眾知道「環保再生碳粉匣」,讓民眾去使用它。


延伸閱讀


社團法人台北縣身心障礙者服務協會

淡水下圭柔山

環保碳粉匣

用黏土做的銀飾 貴婦級的手工藝


銀黏土製作過程。圖文/許馥薇提供。

【記者葉姵吟/台北報導】用銀飾做的項鍊、戒指及裝飾品不稀奇,但是使用回收環保的銀黏土來做創作,卻能帶來比傳統金工更大的發揮空間,日本相田銀黏土創作老師許馥薇,銀黏土可以融合許多素材,創作出獨特的作品。


「我很羨慕能唸美術的人」,因為父母擔心未來會沒有出入,所以她念了廣電專科、電影,畢業於政大哲學,「多念一點、多學一點,對未來的創作方面也有幫助。」許馥薇說。雖然沒有唸美術相關科系,但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漫畫家的她靠著自己的不斷地努力也在美術這方面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之前從事過書籍插畫、廣告分鏡腳本及3D遊戲美術等工作,許馥薇會辭去工作是因為她與愛貓的分離,「從我求學開始、工作、結婚,它都陪在我身邊,」貓咪陪伴的她十六年的歲月,「它可以說是我的知己。」貓咪的離開也讓她生病了。

藉由家人的鼓勵,許馥薇走向戶外,而從小就擅長手工藝的她參加了誠品二○○七一卡皮箱秀自己」的創意市集,而他就將對貓的思念放入創作品中,其中包括一些手繪T恤、布娃娃及銀飾等,「那時我是想把小愛化做大愛,賣一件T恤我就捐出五十元來關懷動物。」這也成為了她創作的開端。

IMG_3502
透體七寶燒。葉姵吟/攝影
其中,手工銀飾都是由銀黏土做成的,銀黏土原料是從不要顯影劑等回收製造而成,它是一種如水性黏土一樣可以造型的金屬黏土,乾燥後再經火燒成,其含銀量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且製作方式簡單方便,許馥薇笑著表示,「所以我覺得作銀黏土就像貴婦一般,不需要和金工一樣敲敲打打就可以作捏塑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IMG_3510
銅黏土做成的貓咪。葉姵吟/攝影





許馥薇的作品都是具有自己的風格及特色,「每當我要做一樣東西,我會找到東西的原始的面貌,再從中加入自己的元素進去,這樣完成的才是自己的作品。」而銀黏土又可以和其他元素,如琉璃、UV樹脂等都可以做為應用,而且在銀黏土乾燥之前也可以在上面壓印塑型,做出許多獨特的作品。

IMG_3518
利用壓印做成的樹葉。葉姵吟/攝影




但近來許馥薇打算開始回到遊戲美術工作,主要就是因為銀黏土的成本高,擺在創意市集就是「叫好不叫座」,而且有些學生會堅持不下去而中途就打退堂鼓說要放棄,有時候接一個客人的訂單,光是溝通可能就要花上兩星期的時間,做出成品是花費許多心血及時間,所以在現實面也只能當作兼職,而未來都只接訂單。




延伸閱讀


KAMORI 香茅裡手作


銀彩俱樂部


香茅裡手作~品牌故事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課餘「轉圈圈」 東平陀螺培興趣

IMG_7394
黃昱翔(左)和蔡宗穎(右)都很喜歡陀螺。王彥章/攝影
【記者王彥章/台中報導】「我們來比賽,看誰丟陀螺比較準。」學生邀約競技的聲音此起彼落,這是台中縣東平國小的陀螺社團。陀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民俗體育。但是在陀螺教練廖傳結的眼中,陀螺是運動,也是興趣。

「我們不強調民俗體育,這對小學生來說太困難了」,廖傳結說,「不過我們是培養他們課餘的興趣,當然練習也不會佔用原班級需要的時間」。不過,要練陀螺最重要就是要先把功課寫完,廖傳結笑著說。


廖傳結說,「我們的陀螺隊沒有什麼經費問題」,小陀螺不貴,多數家庭都付得起。只要學生能夠快樂學習這項運動,「我相信家長也會支持小孩學陀螺」。


部分影片擷取自大溪美華國小陀螺隊(中華文化系列)

小學六年級,練陀螺已經四年的黃昱翔笑著說,「三年級的時候看到別人表演,覺得很好玩,就加入陀螺隊,爸爸媽媽也覺得這樣不錯,還跟我說,『朝自己的目標發展』,所以以後我也會繼續練陀螺。」
蔡宗穎現在讀五年級,而且班上的成績總是前三名。他比較早接觸陀螺,是在小學二年級。他說,「我學到小四的時候就會表演用瓶蓋的各種招式,陀螺很好玩」。
廖傳結說,學生都是基於興趣加入社團,利用課餘時間練習。大家都在歡笑中練習,沒有人抱怨練陀螺很辛苦。


延伸閱讀


陀螺簡介


陀螺原理的應用


後現代陀螺

周美惠,一手打造綠色社區

DSC00059
周美惠講述在社區推動綠色產業的心得,由左至右
依序為周美惠,以及學生 巫亦桓/攝影
【記者巫亦桓/台北報導】位在台北縣三芝鄉的「臨海社區」,是由一棟棟別墅所組成,十幾年前是非常有名的地方,一棟棟獨立的別墅,旁邊就是海邊,在當時讓許多人非常喜愛臨海社區,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美惠,也是社區內的一份子,她在一九九六年,當全台灣都還沒有綠色概念的時候,她就在「臨海社區」內推動了許多綠色運動以及授課,像是介紹許多德國的綠色產業,跟帶領民眾從事許多環保、綠色活動,像是資源回收、淨沙灘、雨水回收等。
在臨海社區的家,周美惠有一棟太陽能板發電的屋子,在十年前這是非常少見的,門前鋪設透水磚,而不是鋪上水泥讓土壤死亡,她覺得台灣天氣太潮濕,所以不管是要建造一般建築或是綠建築,都要把屋子架高,讓屋子通風,屋子的壽命也可以延長,淡水社區大學的學生林小姐說:「看到周老師的房子,讓我又更加驚奇。」

周美惠在小孩讀國中之後,全家搬到德國兩年,原本就讀建築的她,在德國看到德國人如何從小培養小孩綠能的概念,像是讓小孩自己研究太陽能跑車,她還看到許多工廠生產回收再生的產品,還有太陽能板面的屋頂,周美惠感嘆的說:「台灣的綠能產業,落後其他國家實在是太多年了。」


回國後的周美惠,就在「臨海社區」開始推動綠能生活,剛開始是做廚餘堆肥,還有紙類回收,當地的居民看到她這樣的行為,也都一起來動手做,當地居民劉小姐說:「我跟周老師本來就是朋友,看著她做這些活動,我也開始做了。」之後還做了鋁罐回收、電池回收,周美惠回憶當時說,我拿著許多再生紙、玻璃回收的產品,許多來社區上課的人很驚奇,當地民眾也覺得很酷,所以我在社區內推動這些綠色活動,大家都很支持。



臨海社區之後,現在周美惠又跑到宜蘭、桃園蓋綠建築跟宣傳綠色生活,她說:「我現在都在教育大家,如果我可以跑到很多地方蓋綠建築,或是傳達綠色概念,這樣民眾可以更加意識到再生能源或是綠建築的事情,我也會很開心。」


延伸閱讀

臨海社區

廚餘堆肥

架高建築構造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用「紙」做的蕾絲禮服

IMG_3469
葉靜香及她的紙蕾絲作品。葉姵吟/攝影
【記者葉姵吟/台北報導】看著桌上一件又一件精緻的蕾絲禮服、包包及手提袋,但仔細近看發現這些產品竟然是用紙做的。紙蕾絲的優雅細緻令許多女性著迷,紙蕾絲專業創作者葉靜香也為其中一人。
葉靜香雖然是國中數學老師,但是紙蕾絲有著濃厚的興趣,進而成為手工藝老師。「其實接觸紙蕾絲已經七年了,我覺它和一般的手工藝不同,有著很大的挑戰性,這也是它有趣的地方。」葉靜香笑著說,之前學過各種手工藝,包括串珠、縫紉及編織等,所以在 這一方面也有基礎。

所謂紙蕾絲,是在描圖紙上壓凸、穿洞和裁剪,創造出如蕾絲般雪白優雅的效果和精細的花紋,可應用在卡片或是立體的裝飾品上。
「最困難的莫過於要克服材料的技術上的問題,當希望紙是硬的,而它卻是軟的;當希望紙是軟的,但它卻是硬的。」紙蕾絲描圖紙作成的,因為它可以透光而且材質和一般的紙不同,具有透明及呈淡灰色的特性,因為紙張纖維比一般的紙來的強韌,可利用各種塑造技巧加工於紙上,而較不易留下痕跡,適合來做紙蕾絲。


紙蕾絲看起來很精美,但似乎是很困難的手工藝,葉靜香說,「那是別人的想法,」其實真正學起來一點也不難,一開始入學都是從簡單的書籤、卡片開始,只要有耐心和興趣,所有的技巧都是有可以學的,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大家都可以做得到。
葉靜香出版了自己作品的圖稿及書籍,「我覺得作品的價值是沒有辦法被定出來的,其實手工藝的作品都是一樣的,付出的心力時間及構想都是無價的。」


延伸閱讀


小靜子與溫柔婉約的紙蕾絲


紙蕾絲R故事


蕾絲操人的部落格

數位典藏創意 八方新氣賦予陶器新生命

【記者簡良娟/台北報導】「我們從瓷器的骨子裡做革命!」八方新氣股份有公司創意總監王俠軍說,說明了為什麼他的作品如此與眾不同,透過「數位學習與數位典藏推動計劃」,八方新氣與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合作,以歷史博物館的典藏內容創意發想為核心,透過雙品牌的策略方式,讓陶器的古老工藝與中華舊文明產生出新生命。
王俠軍與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討論後,選定史博館的吉祥動物-「鳳凰」,借由鳳凰主題的瓷器,希望可以藉此讓瓷器重生,「瓷器是中華文明的代表,因此,瓷器技術的發展與完熟的過程,可以說是中華文明史的縮影,而同樣是中華文化代表的鳳凰,其形象深入中國文化之中,所以我們選定以鳳凰為主題」王俠軍說。

不同於龍圖騰為皇家的特權,鳳紋被普遍的用於各種民間用器與裝飾品上,可說是常民生活中吉祥的代表,「鳳凰浴烈火而重生的傳說,與瓷土經烈火淬練後產生的特質極為相同。」王俠軍說,而經過意象化、時尚化的作品,更容易讓原本被認為是皇室用品的瓷器,被民眾廣為接受。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因應糧食危機 農業新方向

【記者林依儒/台北報導】「台灣今年已經是第三年吃到戰備用糧,這表示糧食自給率已低於三成,其餘大部分皆須依賴進口。」楊儒門於輔仁大學管理學院的農業講座中,提到台灣目前的糧食危機。

楊儒門提到現今台灣的飲食習慣,已經是小麥多於米類,即麵食多於米食。農委會提到的台灣糧食自給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事實上是指稻米方面的糧食自給率。


根據農委會農糧署的統計資料顯示,二○○九年台灣在糧食自給率方面,穀類自給率只有24%,其中稻米自給率為百分之89.5%,小麥卻是0%,整體平均農糧自給率只有32.4%。相較於二○○八年的30.5%只有升高了1.9%。自給率三成的台灣,表示七成的糧食皆為國外進口,因此在二○○八年全球糧食價格波動,小麥進口價從每公斤7元上漲至16.2元時,便造成國內物價大漲。

由於糧食減少,楊儒門提出生活中的一個例子:「有發現鹹酥雞都不賣魷魚頭了嗎?因為被大陸買斷了。」而且以後這些搶糧食的例子只會愈來愈多。但是台灣新聞對於糧食危機的關心卻相當少。楊儒門認為糧食危機以及食品安全必須提升到國家安全的層次。
「在亞洲國家中,南韓將糧食自給率從五成提升到五成五;日本原是四成,花了五年時間提升到四成五;大陸則是九成。最低的就是我們台灣。」楊儒門說台灣農業長久不受到重視,一旦限水都先限農業,就因為產值只有百分之二,其次限用家庭用水,最後才是限制產值最高的工業用水。「沒有那些大企業,網路也只是慢了點,但一旦沒有糧食,我們要如何生存?」

面對糧食危機,楊儒門鼓勵大家吃當季、當地的食物,而不是選擇非當季的產品,像是柳丁盛產在冬季,但夏季時柳丁汁卻賣得最好。並支持台灣在地的農產品,讓台灣的農業可以更加蓬勃,連帶台灣的農糧自給率便會升高,農人更能夠放心種植農作。而為了推廣台灣當地農業,楊儒門推廣的248農學市集,販賣的農產品皆強調安全、無毒、友善。他認為透過市集的推廣,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農業的重要,以及對大自然友善的農業概念,一旦農人獲得尊重與支持,便會使得更多人願意繼續投入農業。


延伸閱讀


248農學市集


糧食爭奪戰 - 台灣離糧食危機還有多遠?


全球糧食危機

雲海「藍染」課程—祖先智慧傳承


藍染中的「綁染」教學

【記者張曼懿/台北報導】星期六的早晨,台北縣石碇鄉的雲海國小已經人聲鼎沸,手忙腳亂的互相討論應該要怎麼樣將方巾折好,染料又要怎麼染才會均勻;這是雲海國小每學期都會舉辦的「藍染」課程,這學期在五月十五日及廿二日的早上舉行,提供來自各地的民眾學習「藍染」。

二○○六年雲海國小開始舉辦開放民眾參加的「藍染」課程,由學校向教育部的「整合空間資源與發展特色計畫」申請經費,每學期定期舉辦「藍染」的教學。有時候開放給民眾體驗自己動手製作的藍染課程,有的時候則是開設給教師研習藍染的課程教學。
「八、九年前開始有藍染教學,因為學校希望發展出自己的特色。」雲海國小校長洪小華說,當初發現學校附近長滿了可以製成染料的植物大菁,而石碇鄉的祖先也是用大菁製成的染料染布,於是就請三峽的藍染老師來教導,漸漸的發展出了「藍染」的特色教學。



藍染中的「蠟染」教學

將藍染特色發掘出來,是為了推廣祖先的智慧。創辦正藍工作坊讓民眾創作藍染,以及曾經於台北縣藍染比賽獲得第三名的老師陳清風說:「這是祖先的智慧,想把藍染傳承下去,讓它有持續的發展。」時代的演進之下,人們開始使用化學顏料的染劑,但是祖先留下來的「藍染」同樣可以應用在生活中。陳清風指著身上的衣服說:「這就是藍染的衣服,穿出來一樣非常漂亮。」

「藍染真的是一個很吸引人的課程。」報名參加的民眾林明香說,經由朋友的介紹才知道有這個遊學課程,於是趕緊報名參加。也因為政府補助藍染課程經費,民眾不需繳交任何學費,報名才剛開始就馬上爆滿。林明香說:「還有人從新店坐車來,就是為了參加藍染課程。」
雲海國小除了每學期舉辦「藍染遊學課程」,學校的學生更是從一年級開始就進行藍染課的教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學期都有藍染課程,從容易的型染、夾染到比較難的蠟染、縫染;六年的教學下來,學生累積了許多的自己的創意作品。「他們都很開心能將自己的心血帶回家。」陳清風笑著說。

「這不僅是學校的特色教學,也是一個經驗的傳承。」陳清風說,這樣的教學不僅提醒了過去祖先的智慧,也將這個特別的經驗一直流傳下去、發揚光大,希望越來越多人知道「藍染」,也希望大家都能來體驗如此特別的「藍染遊學課程」。


延伸閱讀


雲海國民小學網站


雲海藍染體驗館


正藍藍染工作室部落格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三十巷藝文空間 打造林口舊街風華

%BA%E6%9E%97%E5%8F%A3%E4%BA%BA%E6%96%87%E6%99%AF%E8%A7%80%E7%9A%84%E6%96%B0%E8%B5%B7%E9%BB%9E%E3%80%82%E6%94%9D%E5%BD%B1%EF%BC%8F%E8%A8%B1%E5%AE%B6%E5%98%89
30巷藝文空間將成為林口人文景觀的新起點。攝影/許家嘉
【記者許家嘉/台北報導】台北有許多老街,見證了城市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發展。但你知道林口也有個老街嗎?位於中正路的林口舊街,是昔日商業繁榮中心,在面臨新市鎮規畫與都市轉型後,舊街逐漸沒落。今年初,由林口社大規畫整理,「三十巷藝文空間」在老街的東福宮旁正式開放,希望帶給社區新的視野,重現林口舊街的人文風華。

三十巷藝文空間」由林口社大某位學員提供,目前由兒童文學探索社經營,社團指導老師謝鴻文說:「希望可以藉由閒置空間再利用,在舊街這個地方展現新的人文景觀。」自五月底,該空間將舉辦一系列的夏季活動,包括童詩同樂會、聽故事學美勞創作、親子繪本成果展與二手書店等等,結合社區與藝文活動,讓林口居民更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


本身在桃園長大,現任教於虎尾科技大學的謝鴻文,自小就喜歡閱讀與寫作,曾經在桃園一家咖啡館辦過許多讀書會,舉凡講座、音樂會、劇場表演皆有涉獵,並與社 區進行交流,奠下他往後從事社區活動的基礎。「兒童文學探索社」創立之初只是為了延續學員間的聚會,在謝鴻文的指導下,極力推廣親子課程,希望藉由親子共同學習,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進一步關注社區事務。

%86%E6%98%AF%E5%9C%A8%E5%9C%B0%E5%B1%85%E6%B0%91%E7%9A%84%E7%94%9F%E6%B4%BB%E8%BB%8C%E8%B7%A1%E3%80%82%E6%94%9D%E5%BD%B1%EF%BC%8F%E8%A8%B1%E5%AE%B6%E5%98%89
位於林口中正路的舊街,兩旁皆是在地居民的生活軌跡。
攝影/許家嘉

「故事是最簡單的文化資產。」謝鴻文認為,藉由30巷藝文空間創造的親子互動,在向外延伸至社區的認同。他希望未來可以在這裡舉辦各種藝文活動,並開設採訪或紀錄片等課程,可讓民眾去訪問家中的長輩,進行口述歷史的紀錄,就能更加了解自己家族的歷史,進而凝聚對這塊土地的情感。

Untitled
每個周末舉行的互動講座,可以讓親子共同學習體驗。
攝影/許家嘉

林口是近年建築企業積極開發的地區之一,從磚窯廠到工業區轉型,新市鎮重劃以及捷運興建為林口帶來大量移民,然而在新都會景觀形成的同時,舊的街道住宅、產業模式也面臨考驗。謝鴻文認為,社區營造是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的,像舊街本身就充滿許多老店的故事,紀錄或是用另一種型式保存,如文字、影像、繪本、音樂,保留老店的運作並讓在地文化傳承下來。

林口社大也積極在推動舊街故事的紀錄與保存,社大主秘王貞乃表示,他們跟舊街店家一直都有作互動,且已經持續四、五年,透過問卷調查以及在各店家舉辦體驗課程,讓在地人與外地人更加了解林口這個地方。社大也邀請了張立伶策劃了「林口舊街風華」的紀錄片,期待透過影像,挖掘出林口的歷史發展與脈落,建構出屬於林口人的共同回憶。

00
熱衷兒童文學的謝鴻文分享他的童詩創作。
攝影/許家嘉

張立伶認為,林口有山水景觀,也具備輕工業的新市鎮計畫,加上豐富的新移民文化,是個很特別的地方。「現在的年輕人多半不了解自己的文化與歷史,而影片是很好的傳播媒介,我希望記錄片用大眾都能接受的方式,呈現出老街的記憶。」她進一步分享在舊街,曾經採訪一位從日治時代就住在林口當公務員的李成秋,從他的生命經驗就可看出林口鄉鎮的發展軌跡。

01
參與童詩同樂會的民眾與孩子共同聆聽謝鴻文的兒童文學
分享。攝影/許家嘉

對於未來舊街的願景,謝鴻文認為30巷藝文空間已經踏出了一小步,但軟體的建設是需要長期經營的。「現在的青少年多半被壓制,如果未來台灣知識解放,每個孩子可以自主學習,甚至主動關心社區事務,一定能創造出屬於他們的文化。」他希望可以效仿汐止夢想社區近年來的踩街嘉年華,透過相關單位的整合營造,讓這條舊街再現商機!




延伸閱讀



雨中甜甜圈 收納穿脫真方便


雨中甜甜圈穿脫步驟

【記者魏嘉韋/台北報導】「雨中甜甜圈」是第三屆通用設計獎的首獎作品,主題為「衣」,由台南科技大學的石秀容、陳宇婷、洪瑋婷、羅姿宜四位女大生合力研發。



因應「衣」這項主題,石秀容說:「當初每人提出不同想法,後來發現雨衣問題點比較多。」且台灣時常下雨,加上騎車人口眾多,雨衣以成為生活必需品之一,雨衣的收納以及穿脫也成為一項值得關注的話題,她們花了2個月研究雨衣。陳宇婷想到用記憶金屬圈,一開始想到是多層記憶金屬圈,但後來發現不大合乎現實,所以才改成使用一個。

雨中甜甜圈的特色包含,彈性金屬圈只要拉開即可使用,更省時省力。且衣袖部分加寬,使手部障礙者也能輕鬆穿上,讓穿脫更加容易。且由於有金屬圈之稱雨衣,包包也不用怕被雨衣黏住。


延伸閱讀

雨中甜甜圈 通用設計奪冠


 通用設計獎 雨中甜甜圈稱霸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校園同志甦醒日 西門町上演嘉年華會

【記者陳衣怜/台北報導】第十五屆校園同志甦醒日GLAD(Gay and Lesbian Awakening Days),系列活動於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在台北市西門町以嘉年華會作為壓軸。現場聚集各類性別團體一起戴面具走上街頭共襄盛舉,包含同志、跨性別、以及雙性戀團體。

活動當中以面具象徵許多同志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隱藏性傾向保護自己。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提醒社會大眾,無論是身為男女同志、雙性戀或跨性別,在異性戀當道的社會,都必
須帶著一張假面具偽裝自己,並期望此舉能讓社會去正視多元性別的存在。
校園同志甦醒日新聞發言人阿軒(化名)表示,本屆壓軸活動同心圓嘉年華,除了邀請同志朋友戴上面具走上街頭,在路途上做任何日常生活上都會做的事,例如吃飯、購物等等。在白天也邀請學生同志社團、以及性別單位前來擺攤。

嘉義縣中正大學同志社團酷斯拉社社員浴巾(化名)表示,特地北上參與活動,難得有場合可以讓同志不避諱性傾向,大大方方在大眾面前展現身分。另一名社員包子(化名)也說,有這個機會讓所有同志社團一起出現,是一件很難得的事。
校園同志甦醒日,是由學生性別社團自主發起。本屆活動於五月開跑,聯合主辦的學校包含臺灣大學、臺北大學、文化大學、世新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政治大學、輔仁大學、海洋大學、東吳大學。


延伸閱讀

第十五屆校園同志甦醒日─同遊仙境


Bi the Way雙性戀團體


TG蝶園跨性別團體

陳錫煌為了傳承 開課教布袋戲

IMG_2889
陳錫煌在台北偶戲館的辦公室門口。 楊曉蕙/攝影
【記者楊曉蕙/台北報導】「八十九歲應是享福的年齡,」陳錫煌表示,可是他放棄了享受的生活,且認為如今的布袋戲已經很少人會想要學習,所以將精神都放在傳統布袋戲,希望可以傳承給下一代。陳錫煌有布袋戲大師之稱,在台灣布袋戲界中是數一數二的師傅之一。
陳錫煌對傳統布袋戲有著一股熱忱,永不放棄的念頭。他認為如今的布袋戲已經越來越少人懂的操作,也沒有人願意接手這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布袋戲,所以想要將布袋戲傳承給時下年輕人。對他而言,最擔心的是傳統布袋戲的傳承,即使傳承了給下一代,也不會有人願意的繼續下去,因此傳統布袋戲會消失。


陳錫煌離開廟會演出的舞台已經有二十五年左右的時間,認為在廟會演出不再被重視,而且也越來越簡單的形式演出,所以下定決心開布袋戲的教學,覺得傳承比演出重要。他笑著表示,現在如果在廟會演出,住在附近的居民都會覺得很吵,就會打電話至有關單位投訴,這令他感到困擾。陳錫煌想要開課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傳承,當時受到台北偶戲館的邀請,所以就利用了開課的方式傳承傳統布袋戲,同時也受到大眾歡迎,吸引很多學生報名。
陳錫煌表示:「當然教課會比演出難,演出經驗已經有那麼多年了,技巧方面都很熟悉,不像教課,要慢慢的把布袋戲的技巧傳授給學生。」陳錫煌都是利用台語與學生交談及教學,當學生聽不明白的時候,都會由陳錫煌的徒弟兼助理的吳榮昌協助翻譯。吳榮昌表示:「當陳錫煌老師沒時間的時候或是學生聽不明白,都會幫忙,偶爾也會教學生。」

IMG_2875
課室內的上課方式比較輕鬆,也會有親子報名
上課學習。楊曉蕙/攝影

台北偶戲館的副理李增國表示,很多學生都會來到台北偶戲館跟陳錫煌老師學布袋戲,陳錫煌老師會到偶戲館開辦教課也是因為台北偶戲館有特別的邀請,希望可以協助陳錫煌老師達成傳承的目的。

陳錫煌的學生林昱宏表示:「因為爸爸是製作布袋戲偶的,所以自己對於布袋戲有興趣,偶爾爸爸也會教,可是自從陳錫煌老師開班後,每逢星期六都會到偶戲館想老師學習,在這裡學到很多,很開心。」

IMG_2876-tile
陳錫煌自己親手製作的布袋戲偶帽子。
楊曉蕙/攝影



除此,政治大學阿拉伯語三年級的學生游佩蓉說:「對於掌中布袋戲很有興趣,所以在一年半前就到陳錫煌老師府上學習,直到老師在台北偶戲館開課,才會到這裡來上課的,技巧方面當然比起其他同學熟悉,可是還是要多加練習才行。」


延伸閱讀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新大洪水」 原住民族的現代史

%E5%9C%96%E7%89%872
左邊為新大洪水製作人杜明賢,右邊為原住民電視台製作人
簡立易,兩位製作人共同解釋影片拍攝的理念。陳佳欣/攝影
【記者陳佳欣/台北報導】在很久以前,原本只有原住民居住的台灣,因為巨大的鰻魚堵住河川通道,造成洪水不退。原住民長久時間被困在玉山裡,在糧食漸少的情況下,必須與山林中的野獸共同生活,交寒飢迫。後來有一隻大螃蟹願意與原住民交換條件,螃蟹使用它的鉗子捏了巨鰻的腹部,讓巨鰻感到疼痛而抽動,洪水便趁著縫隙,順利將積水排除,原住民部落又恢復以往的生活。

這是記錄片「新大洪水」,以各族原住民都有類似的「大洪水」古老傳說,為展開影片的序幕,經過導演蔡政良的製作團隊田野調查後,決定採用鄒族特富野部落的版本,旁白還使用鄒族語言配製而成。


決定拍攝以二○○九年的「八八風災」為主題的「新大洪水」導演蔡政良曾說,「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它的影子卻還活著。」所以他決定要拍攝八八風災後造成的影響,記錄原住民族的現代史。
蔡政良雖然是新竹客家人的後裔,在一九九四年,參加台北山水客文史工作室的短期田野觀察,第一次到台東都蘭,引發他對原住民文化的好奇,甚至還取了一個阿美族的名字Futuru,延伸意思是「真正的男人」。蔡政良擅長用文化人類學的角度研究台灣原住民,拍攝了多部原住民的影片,他的作品有「阿美嘻哈」「從新幾內亞到台北」

「現在的鰻魚已經不像過去的鰻魚單純,它的結構變得複雜,無法輕易解決。」記錄片「新大洪水」製作人杜明賢舉出原住民族的大洪水傳說的情節,身為排灣族成員,長期住在受到風災侵襲的台東太麻里的他,特別有感觸,「八八風災成為最新的大洪水記錄,原住民的生活因為這場水災,有家鄉卻歸不得。」

「面對由工業文明與殖民歷史造 成的突變鰻魚所帶來的新大洪水,我們還能找到像螃蟹一樣的智慧來解決嗎?」蔡政良在他的部落格寫道。杜明賢說,「現代的文明人太驕傲了,認為人定勝天。」他說像是防波堤的建設,以為可以攔砂延霸,增加土地面積,反而阻擋應有的生態,「貪婪的心,卻造成大自然的反撲。」

「不要弄傷了土地,她會像女孩子一樣鬧彆扭,」杜明賢提到影片中形容土地性格的片段,「有一天她生氣的時候,就像情人吵架一樣天翻地覆。」他認為,原住民對土地的利用是有道理的,過去原住民的生活型態是散居,但是因為日本殖民統治,為了便於管理,將各部落大量聚集,卻造成當地生態的負擔。


影片新大洪水的映後會,解釋影片結構及背後意涵。陳佳欣/攝影

「新大洪水」參展二○一○年的國際原住民影展,並且透過地方政府、學校等機構在台灣各地播放。原住民電視台製作人簡立易說,「希望這部片子,能夠喚起大家的集體記憶,而不是只沉痛在當下,後來的關懷都消失了。」 他也說,原住民電視台也相繼播出節目持續追蹤八八風災。
曾投入大量救災工作的吳修女,從台灣經歷九二一地震的協助到八八風災的災後重建工作,看完這部片子後她說,「這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她哽噎著繼續說,「看到那樣的景象時真的很心痛,在現場的種種影像,沒有親身經驗的人,很難感同身受。」她也希望災害過去將近一年後,大家還是可以持續關心災民們。


延伸閱讀


導演蔡政良部落格


導演蔡政良的介紹


莫拉克88News

推動全民溜冰 黃家興貢獻宜蘭

【記者王彥章/宜蘭報導】「在幹什麼?你再不認真熱身就去旁邊做體能!」宜蘭中山國小溜冰隊教練黃家興對學生喊。他說,「我覺得我有很重要的東西要傳承給學生,只要我可以,就會不會停止教溜冰。即使我現在有一隻眼睛看不到,一邊耳朵聽不到。」

「教練交給學生的,不只是技術,更重要的是『精神』,精神包括做人的道理」,黃家興說。「你會發現我對學生比較兇,因為我覺得他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拿出應該有的態度。我比較不會從頭到尾陪笑的跟學生說話。」

黃家興說,「我教溜冰是因為我不想成為『商品教練』,我想當不一樣的教練。商品教練就是一直推銷溜冰配備給學生的教練。我覺得應該把溜冰有趣的地方、生活各種道理傳承給學生。」
目前黃家興教的宜蘭的國小溜冰隊有四間學校,還有其他學校還沒談好。「在宜蘭有很多人想學溜冰」,黃家興說,「曾經有上海的專業學校以每個月四千美金的價錢邀請我到那邊培育國家級選手,但我拒絕了,因為我想留在宜蘭培養學童溜冰的興趣,而不是專門培養選手。」

黃家興在宜蘭成立溜冰教學機構,他說,「在我們這邊裝備不用錢」,只要是學溜冰,必須要跟我簽約,每個月一千元,至少簽兩年約。比起在外面學溜冰一堂兩百多塊錢,在這裡學溜冰便宜許多。在簽約的兩年內學生想上多少就上多少,讓家長、學童覺得反正都已經交錢了,就多上一點課。這麼做的原因是「培養學童的學習興趣」。

黃家興還為學童成立選手村,只要他們都同意,讓家長自己把學童送到這邊住。每天除了學校上課之外,還有固定的練習時間,讓其他有興趣的學童接受更專業的訓練,每天上學前就做體能,下午放學後在教更專業的技術。但多數學生還是以運動、興趣為前提學溜冰。

「我想讓溜冰成為像棒球一樣的全民運動」,黃家興說,「在基層的國小廣泛培養學生對溜冰的興趣,讓大家愛上溜冰」。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用同理心看不一樣的世界

IMG_4151(001)
講座主講人劉克襄(圖右)以及主持人王世強。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工教育中心/提供
【記者詹文喬/台北報導】什麼是勞動?勞動者的形象又是什麼?台北市勞工教育中心主任高俊儀向所有參與《台灣私房景點 —我的輕旅行》講座的聽眾們提出這樣的疑問。身兼作家及自然生態保育工作者的劉克襄擔任講座主講人,分享他在旅行途中的插曲,現場主持人則是愛樂電臺節目主持人王世強。

二O一O年二月的某個下午,劉克襄原本要從花蓮縣搭火車到屏東縣林邊鄉,後來才發現他所乘坐的火車並不會停靠在林邊鄉,「於是我就用一種流浪的心情 ─ 只要火車有停(的車站)就下車。」他說。

劉克襄最後下車的地點在屏東縣枋寮鄉火車站,在那裡他偶然看到一位正在賣蓮霧的八十歲老太太,索性連車站也不離開了,直接走上前和老太太打招呼,這才知道她販售的一袋六顆裝的蓮霧竟然只要卅元。

「妳這樣賣划算嗎?」劉克襄問老太太,接著他決定用卅元買下其中一顆蓮霧。老太太疑惑地說:「我賣你一包,結果你只要一顆?」接著告訴劉克襄:「不然你也順便到對面(的蓮霧攤)買,雖然伊跟我拚(台語:雖然對方和我互相競爭生意),但是伊比我還窮。」

老太太還說蓮霧是自己栽的,然後自行採收、販賣。如果要在蓮霧果實還未成熟的時候替果實套上袋子,不但要花錢請套袋工人幫忙,還要請他們吃點心。再加上等到中盤商把果實採收完畢,果農身上就沒剩下多少錢了。
講座主持人王世強說,或許是因為現代人平時的生活步調太快,使他們沒來得及去發揮自己的好奇心、觀察力以及同理心,他也提醒:「你有沒有注意到跟你不一樣的人?你是不是一開始就否定別人的價值?」

劉克襄的火車旅行還不只帶給他這樣的體悟。他舉例,目前只有在花東鐵路和南迴鐵路沿線還看得到藍色平快車的行駛,如果要開啟它的車廂窗戶,勢必得用雙手將它往上抬升,讓他聯想到日本已故文學家芥川龍之介所寫的一篇文章<橘子>。

劉克襄說,有一次芥川龍之介搭火車,坐在他對面的小女孩令他感到生氣,一方面是當時日本社會的階級劃分,使得這個小女孩不應該和芥川龍之介同坐一列車廂,另一方面則是她竟然在火車進入隧道的時候將窗戶往上推起,使得火車排放的煤煙直接從窗口竄進來,瀰漫整個車廂。

就在芥川龍之介準備對小女孩大發脾氣的時候,劉克襄說,火車剛好駛出隧道,窗外呈現農村的景象,而且就在鐵道的旁邊,芥川龍之介看到幾個小男孩正對著火車揮手,這個小女孩接著就把幾顆橘子往窗外的草地上丟,芥川龍之介這才明白,原來這幾個小男孩是專程來為小女孩送行的,小女孩將橘子拋出車窗外就是為了答謝他們。「以他(芥川龍之介)的階級,他會討厭這個鄉下女孩,可是後來他卻覺得很感慨,同時也對小女孩產生同理心。」


延伸閱讀
人間,一顆星球|中時部落格

勞動文化E起來

ほのぼの東京生活 橘子《芥川龍之介》

氣象達人彭啟明 讓氣象資訊有價值



【記者王亭云/臺北報導】「大家晚安,我們一起來關心今天的天氣…」聽著氣象達人彭啟明親切地播報著氣象,不說您可能不知道,他可是擁有台灣第一張氣象預報個人證照,並創立了台灣第一家民間氣象公司「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不同於中央氣象局制式的資訊提供、各電視台短短的氣象時間,彭啟明利用各種網路平台,每天提供網路使用者更快速且豐富的天氣資訊。

 彭啟明現在除了是「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的總經理,同時還身兼許多不同的身分,像是大愛電視台的氣象主播、中廣氣象達人節目主持人等,「氣象」對他來說可說是一路相伴。對於探索天氣現象充滿著興趣,「或許跟小時候住在花蓮氣象站旁邊有關係吧」,他回想著,經歷過高中熱愛天文的時期,大學進入了中央大學大氣系,便一直研究氣象直到博士學位。
「沒有網路,就沒有這家公司。」彭啟明說道,由於氣象資料龐大,在過去都得依靠超級電腦才可以作業,如今網路不僅方便更能快速傳輸氣象資料,成立工作站的成本也不再昂貴。二○○四年國內開放民間氣象產業,「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一成立,就取得由政府認證發行的氣象預報證照,得以用他自己的專業來分析獲得的各種氣象資料,並可合法公開預報天氣。

靠著氣象的專業,引入全新的氣象專業想法,彭啟明為自己開創了不同的道路,由於身為第一家民間氣象公司,還有許多創新的經營概念,因此創業當時冒著極大的風險,是否能成功是未知數;另外,氣象資訊的提供需要專業的學術背景與研究,因此這是「一條孤寂的道路。」他如此說。

公司除了有提供媒體天氣資訊的服務外,還有廣泛的氣象產業服務,像是短期或長期的天氣預測與評估,客戶範圍小從個人大至企業,像是有個人的出遊計畫、攤販的擺攤時間等;也有替企業做整年度的營運狀況預估與活動排程規劃,譬如說哪天是好天氣適合舉辦大型的活動,又或者某些企業的產品會因天氣而有銷售數量的改變等情形。
如此延伸出來的「天氣保險」概念,也就是幫助企業找出營業與天氣影響的關鍵點,並根據分析結果,提出解決方案,降低企業營業風險。譬如說電器業者在產品銷售主要月份,如果遇梅雨季降雨異常或颱風侵台次數異常,降低民眾出門購買意願,使原本銷售量大減,導致營業的損失,那麼保險公司就會理賠。

從二○○三年創業至二○○七年開始從虧轉盈,除了氣象播報工作,公司也已發展出制式的接案流程,預測不準還不收錢,所接的案子以戶外公關活動為主,再來就是賽鴿比賽。「大多數公司會用,因為往往企業的損失的金額,會大過我們服務的費用」,彭啟明說,天氣預測的服務可大幅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個人或企業營運效益。今年,他預估年營收可上看五千萬元。

另一方面,彭啟明對於將氣象與網路、手機等各載具的結合應用不遺餘力,為的就是要「將資訊傳送出去」他表示。他的部落格數位氣象台每天傳播著氣象資訊,而將天氣資訊與Facebook、Plurk等結合的效果,他認為,「部落格感覺慢慢退燒了,而社群的力量很大,互動性更強。」

公司也有提供手機WAP氣象資訊提供的服務,只要用手機上「小美女氣象台」,隨時掌握即時且生活化的天氣資訊,針對iPod使用者也有iPod Weather的服務;而跟Google map做結合的TenkiMaps,結合天氣、地圖與互動功能,除了點選地圖上的地點有簡單的氣象資訊,還能讓當地人告訴你當地的天氣。

雖然和氣象局同樣都是提供氣象資訊,但差別在於,「服務的態度,我報不對會有壓力」彭啟明說,因為他得對客戶負責,而且「因為會員少,對你的信任就大。」
另外,對於主流電視媒體不重視氣象的專業,他有著深深的感觸,「他們不敢冒風險」,所以比較不能接受他的氣象資料不同於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

對於將氣象資訊的價值做了全新的定義,彭啟明覺得,從原來沒有的東西,經過嘗試,到最後比預期的結果更好,讓氣象的應用更多,「就會有成就感。」對於未來的想像,「我想要有個氣象頻道,」他認真地說,不管是網路或者電視,他認為,「天災會越來越多,有個專業氣象台是個好事情。」對於朝夕相處的夥伴「氣象」,他還是充滿著熱情與期許。

10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當家氣象主播瑋靚(圖左)
和天氣達人彭啟明(圖右)。王亭云/攝影
跟著當家主播瑋靚一起來看看氣象播報影音如何產出的吧!



小巧的攝影棚讓每天的氣象新聞得以產出,將氣象訊息傳播給每一個人知道。




延伸閱讀

氣象達人Blog氣象數位台

iTenki好天氣TenkiMaps 天氣地圖

TenkiMaps 天氣地圖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音樂治療 用陪伴「刻」出兒童美麗人生

【劉又瑄/台北報導】走進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耳邊環繞著的是悠揚的鋼琴輕音樂,橘黃色的燈光下是舒適的沙發,換雙舒適的拖鞋,就像回到家一樣,但這才是洪進麗一天工作的開始。

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主要是以兒童及障礙者像是唐氏症寶寶、自閉症或智能不足的孩子為服務大宗。洪進麗說,對於一般人,生日時會唱生日快樂歌或開心時聽輕快的歌是因為受到文化所賦予的象徵所影響及社會價值的認定,因此較容易由音樂的類型中猜到對方的年齡或瞭解對方的情緒及性格,像是聽到流行音樂就會知道聽的人可能比較年輕。

但兒童音樂能力還沒有發展成熟,因此所能給予的就是陪伴,當兒童生氣的時候,不同於一般家長總是叫孩子不准哭,洪進麗說:「我們是陪著孩子去經歷情感的每一個時刻,幫助他在安全的空間下將壓抑的情感或莫名的憤怒用音樂宣洩出來」,生氣有不同的面貌,藉由陪著兒童用力敲打樂器,用不同節奏、力道的音樂,或編曲子,藉由音樂聽辨去感受兒童情緒的過程,才幫助他去結構、整合並敘述所發生的事情,解析兒童的想法。

「孩子的憤怒有時候不見得是事件。」洪進麗說,孩子生氣有時是為了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在生氣,回推到大人也是一樣,有時候生氣不是為了解決事情,而是要讓對方知道自己在生氣,所以對方應該要讓自己、陪自己、來關心自己,只是大人口語較多一點,孩子口語能力還未臻成熟,因此音樂就成為了互動的媒介。
「我們的工作就像是雕刻師,而這些自閉症的孩子就像璞石,需要不斷去精雕細琢,當雕到可以反光的時候,他才有生命,才是一顆鑽石,而音樂則是刻刀。」

對於自閉症的孩子,他們所著重的是情緒的理解,因為在物件的遊戲玩法較為侷限,例如他們不愛碰樂器,而治療師就會利用其喜歡的音樂增強互動,像是有時候,自閉症的孩子用吉他撥出一個漂亮的和弦,治療師就唱一句,當孩子想聽下一句就會再撥一下,治療師就再唱一句,洪進麗表示,利用這種行為增強的行為療法與孩子對音樂的美感經驗達到合作,就是增加自閉症孩子與他人建立人際互動的介入方法。

「音樂是提高學習動機及專注力一個很好的媒材。」洪進麗說,像是學校上下課會敲鐘,固定的時間、固定的治療空間、固定的治療師可以讓孩子在凌亂的生活內產生結構性的互動,在安全的空間內,可以恣意的去奔放心中所有的感受。而認知的學習,像是孩子不會區分大小,就可以利用大鼓用力敲,與小三角鐵輕敲作對比,藉由音樂讓孩子去感受其差別。


延伸閱讀

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

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

通往心靈密室的階梯:打開洪進麗的音樂盒子 (張老師月刊)

中山國小穿直排輪跳「sorry sorry」


04
中山國小溜冰練習情形。王彥章/攝影
【記者王彥章/宜蘭報導】韓國知名團體Super Junior的成名曲sorry sorry可以穿著直排輪跳嗎?宜蘭縣中山國小做到了。教練黃家興說:「溜冰可以加入更多樂趣,而不是只有花式溜冰或者競速。」

宜蘭中山國小溜冰隊在黃家興的帶領下,在今年二月的宜蘭中小學運動會中,以穿直排輪跳舞的表演方式吸引觀眾目光。黃家興表示,當我們用更專業的裝備表演舞蹈,會給人更不一樣的感覺,觀眾會覺得「咦?他們好不一樣!」這就是我想給觀眾的感覺,他笑著說。

「現在我們已經著手練第二首歌,是SHE的英雄」,我相信這樣下去,我們的表演場次會越來越多,黃家興自信的說,跳sorry sorry 的人只有十幾個,「下一首歌將有七十個人跳,都是穿著專業的裝備,不是普通的休閒溜冰鞋,這就是我們的特色」。

05
母女一起熱身。王彥章/攝影
「溜冰的人不管是競速或者特技,都是追求速度的人」,黃家興說,常常有學生覺得穿更好的裝備就可以溜得更快,好的裝備很貴,常常讓家長懷疑這些錢花的值不值得,但是在我的想法中,只要付基本的學費,「一旦程度到達標準,我就可以送你裝備」,這樣就能夠擺脫裝備的競爭,讓學生自己爭取他應得的裝備。

中山國小的溜冰隊中,可以發現有家長陪著小孩一起熱身,一起練習的畫面,這在很多地方都不常見。家長謝太太說:「我有三個小孩給黃教練帶,既然小孩都在學,我也可以加入他們,一起體驗學習過程,共同成長」。更有夫婦兩人一起陪著小孩練習,家長林先生說,「陪小孩一起溜冰讓我們的感情更好,親子情誼比以前更融洽。」





延伸閱讀

溜冰隊跳Sorry Sorry影片

奧運滑冰比賽影片

亞運滑輪比賽項目

中山國小比賽成績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萬巒妹仔》拍出客家女性精神

【記者賴安娣/台北報導】紀錄片《萬巒妹仔》主要在描寫客家女性「硬頸」的精神。片子由三位主角共同集結,她們雖然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可是都一樣在萬巒的傳統市場裡打拼,腳踏實地並且用刻苦耐勞的精神去面對每一天。

導演毛致新說,當初拍這部片主要是在客委會籌畫委託下拍的,目標方向是紀錄六堆這個客家庄,讓外界的人了解到在地文化的生命力,因此起初拍攝主題很困擾他。他說:「萬巒這個地方,人口外移很嚴重,通常留在當地的都是五十歲以上的人,他們不太用國語溝通,主要是用客家話,但我對客家話一竅不通,為了了解他們,只好請客語翻譯在身邊。」

他提到,一開始決定要以市場中的人物為主題後,考慮要拍的對象很多,跟他們聊天也非常的開心,為了融入他們的生活常常買很多食材,跟他們搏感情,不過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接受拍攝。後來他還是不放棄,選擇用「駐地」的方式,親自去感受當地的生活習慣和客家精神,走每一條街道和巷弄,體驗不同於大城市的氛圍。

七十七歲的李謹妹從小生活辛苦,十九歲時患了小感冒卻沒能及時就醫,因脊椎發炎而半身不遂。所幸她很豁達,認為這是自己的命,但她從不感到氣餒,依舊跟著家人到田間工作,幫忙農雜事務。現在雖與大兒子和媳婦同住,但體貼的丈夫依然堅持親自照顧她的生活起居,每天都會抱她下床,再載她到市場去擺攤賣菜。

李謹妹總是風雨無阻,奉行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精神,非要等到市場再也看不見半個客人才肯收攤。她笑著說:「就加減賣啊!人老了沒人要,我在家一個人又很寂寞、沒人陪,大家要工作。我出來賣菜,坐著看人一來一往,這樣子也是一種快樂。」

七十歲的鍾雪梅則是在市場裡賣蒲粄(一種客家米食。先將蒲瓜刨成細條狀,用爆香過的紅蔥頭一同悶熟,再加入麵粉用平底鍋煎成金黃色。),她從小跟在媽媽身旁幫忙賣米苔目,學會一手做米食的好手藝。她在客家人對男女交往極保守、嚴格的環境下,堅持自由戀愛結婚。她說道:「以前的人很可憐,沒錢拍婚紗照,但是一定要辦結婚典禮。媽媽再三告誡我說,要風光的出嫁,不然很丟臉。」

年過半百,小孩長大後,她才察覺生活閒了下來,不用辛苦負擔孩子和家中的生活費。有了自己的時間,她便在市場拓展自己另一個小天地,開始賣起了蒲粄。「這對我來說,快樂、充實且有意義,讓我不會吃飽沒事做,過著無聊的日子。」

五十八歲的李秀容是市場裡的洋裁師,從小不受父親疼愛,遠走他鄉到外地的鋁工廠工作,定期寄錢回家,是家中的依靠。直到她父親病倒後,要回鄉探病卻為時已晚,來不及見他最後一面。自此她決定把工作辭了,陪在孤苦無依的母親身旁,另尋謀生方法。

她種菜賣給附近的店家,也曾經開過麵店,自嘲自己一生屬勞碌命,現在除了要照顧糖尿病的先生,還要顧著市場的生意。李秀容說改衣服其實不好賺,如果有生意,一天頂多賺三百元而已,不過能夠在市場找人聊天是愉快的。「天天在家也不好嘛!人總要出門曬曬太陽,都到了這把年紀,身體健康最重要。有人可以聊天,這樣過日子很開心。」

毛致新希望觀眾在這部片中看見客家女性的全貌,建構大眾對她們的感覺。他說:「紀錄片常常花很多時間拍攝,但是沒人看見其中的意義。到底什麼樣的話題有人會關心?看完電影,人們除了當下的感動,內心還留有什麼樣的想法?我不歌功頌德,願這部片不要淪為一般制式化的紀錄簡介片。」他同時也希望年輕一輩的人能去思考到上一輩生活的方式,並提醒大家多回頭看看自己生活的故鄉,是怎樣一個美麗的地方。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部落格閱讀有創意 教學更有趣

01
成淵高中展書讀部落格的網站擷取。
成淵高中展書讀部落格/提供
【記者顏辰州/台北報導】「我從學生的作品中得到很多驚喜,他們想出自己沒有想到的。」成淵高中教師張稚凰說,原本對自己出的題目會有預設立場,但學生透過在部落格上的激盪會想到不同的創意。例如她要學生在部落格上扮演灰姑娘中的角色來對話,「居然會有學生以玻璃鞋的角度來寫對話,真的很有趣」。

張稚凰以「閱讀部落格接受度之研究」為主題,作品獲得台北市第十屆行動研究論文發表類高中組優選。因為她覺得使用部落格的學生越來越多,所以希望利用網路可分享的特性,將資訊融入部落格中,讓學生之間可以在上面互動。

有數學、資訊及輔導教師資格的張稚凰,還受過圖書館訓練,她說,很多提供給老師的在職訓練,可以得到不同的刺激。未來會在語言邏輯方面嘗試做行動研究,希望讓學生了解很多在生活中的東西,都是可以應用及閱讀的。

張稚凰先架設部落格,建立分類的討論區,找幾位共同合作的老師一起進行這個教學計畫,學生還自己設計標誌來代表他們班級。張稚凰表示,例如有經過討論、切磋的對聯作品,在校慶時的對聯比賽中,得獎的比例很高。
整個在部落格上的活動強調創意與分享,希望破除一些學生原有的框架。例如在部落格上進行故事接龍的遊戲、角色扮演故事人物、分組線上辯論比賽等,因為互動性高、對話很直接,大家都會參與,將主題放上網,上課進行對抗。張稚凰說,學生很喜歡故事接龍與辯論賽。

論文成果顯示,部落格成立五個月就已經有超過兩萬人次到訪,可見活動進行相當熱絡。張稚凰找一些圖片,要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寫出他們認為圖片中發生了什麼事,要有不同的想法,她認為這是一種創意的訓練,同時再看別人的想法時也能有進步。

02
成淵高中學生設計的部落格標誌,代表各班。
成淵高中展書讀部落格/提供
張稚凰曾經出一份作業要學生以自己父母的身分,寫一封信給自己,希望學生能從中知道父母可能的想法,而學生們的這篇文章還特別鎖起來先不開放。親師座談會時就有家長跟她說,學生主動給家長看那封信,看到很感動,她也承諾未來會把學生的信做成作品集。

「學生的回應很有趣,會在部落格上『互嗆』。」張稚凰笑著說,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很好玩的。當然他們也會選出最好的作品,認真的欣賞或留言稱讚彼此。同時老師也能從作品中更了解學生的思考方式、特質、近況等。張稚凰認為,從高一教到高二就有差別,原本學生八股、制式的感覺都不見了。


延伸閱讀

成淵展書讀

台北市益教網─教學資源

社會教育學刊

未來的能源替代品──棕櫚油

01
結滿棕櫚果子的棕櫚樹。曾麗晶/攝影



【記者曾麗晶/馬來西亞報導】當世界的自然資源漸漸地被消耗、石油儲存量慢慢地減少,面對著石油價格不斷地提升,這種情況不但加重了人民的經濟負擔,更可能造成全球經濟重大的影響。因此,尋找自然資源的替代能源,是目前科學家最為傷腦筋的事情。「棕櫚油,正是科學家未來所看好,將取代石油的『替代品』。」種植棕櫚約有廿餘年的曾庭保說,類似棕櫚油的生物燃料,將會形成未來一股代替能源的趨勢。

棕櫚樹,是馬來西亞極為重要的農作物之一,種植經驗豐富同時也是棕櫚樹園主的曾庭保表示,棕櫚油用處非常多,「目前科學家正努力研究,若是成功,我們也可以減少依賴自然資源。」目前,棕櫚樹種植的範圍約佔馬來西亞全國農耕面積約五十巴仙。除此之外,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約占全世界中產量五十巴仙。

早前,馬來西亞政府推廣85 Envo Diesel潤滑劑,雖然棕櫚油的成分只有五巴仙,但是其潤滑功能卻比石化柴油更強,甚至可取代某些潤滑添加劑。在環保方面,它不但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甚至可以減少使用石化柴油,幫助保留時有儲存量。

02

一粒粒小小的棕櫚果子,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曾麗晶/攝影
從幼苗到第一次收成,需等待約兩年半至三年的時間。曾庭保強調,這段時間雖然並沒有看見收成,但卻是最為關鍵的時段。從施肥、噴灑農藥、鋪蓋運載果子的道路等工作,都需要趁這段時間完成。「就像做人的道理一樣,你付出多少,收穫就會有多少,千萬不要抱著守株待兔的態度。」
「無論是果子或是被遺棄樹葉,棕櫚樹全身都有他們各自的利用價值。」曾庭保一面看守工人採集果子,一面解釋棕櫚樹的利用價值。他說,果子所榨出的棕櫚油,不但營養豐富,可以提煉成食油、肥皂、化妝品等,目前棕油更是生物能源最為重要的元素之ㄧ。「馬來西亞棕櫚油提煉局正努力研發生物燃料成為未來的能源代替品,這是未來的趨勢。」

「常被人遺棄的棕櫚樹的葉子,其實它也有它的利用價值。」曾庭保經常把割下的棕櫚葉放在油棕樹的兩旁,因為油棕櫚葉腐化後將會是很棒的肥料,「被遺棄的棕櫚葉,每個人都認為棕櫚葉沒有利用價值,但是往往它卻是最好的肥料,做人道理也是如此,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而看不起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個別的用處。」
當提及棕櫚油的營養成分,曾庭保更興致勃勃摘下一個棕櫚果子,清乾淨後,放在碟子,拿去鍋子蒸熟。經過幾分鐘後,果子會流出橘黃色透明的液體,「這就是營養豐富的棕油。」
03
工人Razih汗流浹背,正在收割棕櫚果子。曾麗晶/攝影
「雖然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時間收成,但是修剪油棕葉、施肥、噴射農藥等,這都是每個月例行的工作。」工人Hazihman說,採集棕櫚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很大的力氣,若棕櫚樹吸收足夠的養分,它所產出的果子,重量相當驚人。工人Razih更笑著說,他們經常在採集棕櫚果時,大蜥蜴、果子狸、猴子、山豬等,這是他們經常看見的野生動物,「幸好我們從沒有碰過老虎。」





延伸閱讀

更詳細的棕櫚油影片介紹 《What exactly plam oil do?》
馬來西亞棕櫚油一枝獨秀

馬來西亞棕油業情況介紹
棕櫚油物美價廉 取代大豆油有望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