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聽Be劇團說故事 同志的暗戀心情

【記者陳葦庭/台北報導】改編自陳慶祐的同志小說《今宵多珍重》,並融入導演自己的生命經驗,Be劇團將在十二月推出年度的新作品「雙」,透過這部作品,導演要將同志對異性戀的暗戀心情與觀眾分享。

編導方品程表示這齣戲主要描述同志在軍中對於異性戀同袍的暗戀情愫,包含許多單戀的開心、不開心以及痛苦,希望能夠讓觀眾知道其實同志的戀情與一般人並沒有不同,他說:「這齣戲沒有要說什麼大道理,我只是要說一個故事,告訴觀眾同志的愛情故事沒有比較特別」,方品程說自己身為同志,過去他曾經暗戀過一個異性戀長達五年的時間,在那個人背後默默的付出,當那個人願意轉頭看自己一眼就滿足了,這樣的暗戀心情不管是同性戀或是異性戀都是一樣的,因此相信這齣戲一定能夠觸動不管是同性或是異性戀的內心。

編導方品程說,這齣戲在排練最初最困難的一點是由於兩位演員都是異性戀者,要揣摩同性戀者的心情與想法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如何去適應彼此的身體以及學習如何愛上劇中的對方。記者也問到為什麼這齣戲名被取叫作「雙」,方品程表示,中國的文字藝術相當的奧妙,而「雙」是兩個「隻」共用一雙腳,就如同被愛相連的兩個人,而這樣的共生到底是會讓彼此更加的靠近或是跌倒,彼此之間到底是依賴還是牽絆,需要花許多的時間並且找到方式去平衡,就如同劇中的兩個主角一樣。

Be劇團的前身是東吳大學戲劇社,團長吳萌奇表示當初是擔任社團指導老師的職務,在社團倒社之後仍然有許多愛演戲的同學,因此轉而成立Be劇團,讓對戲劇有興趣的人都可以有一個學習跟發揮的空間。為什麼叫作「Be」劇團,吳萌奇說:「我們希望無論是來這裡上課或是演出的人們都可以抱著開心的心情而來,因此我們劇團的口號就是『Be high!Be fun!Be yourself!』開心、有趣、做自己,另外一個原因則是『Be』有『做』的意思,也就是『做就對了』。」

除了每年推出新的作品之外,Be劇團也常有「流浪故事屋」的活動,到各個育幼院為小朋友們義演兒童劇,最讓吳萌奇印象深刻的是曾經到過一個只有六名小朋友的育幼院,儘管如此這六名院童卻表現得比任何他們曾經見到過的小朋友還熱衷於跟台上互動,他說:「看著這些小朋友發亮的雙眼,我們就知道我們的演出是為了他們而存在的,也是因為有這樣的小朋友才讓我們有繼續做『流浪故事屋』的勇氣。」

Be劇團「雙」將在十二月二號到五號晚上七點半在學校咖啡館演出。


陳葦庭/製作








Be劇團排練影片,此段描述過逝的同志學長因為放不下對學弟的思念而回到人間探望。陳葦庭/攝影


延伸閱讀



短評 同輩:青春男。同志小說選

流浪故事屋

學校咖啡館

《被遺忘的時光》記錄愛的每個片晌

【記者綦守鈺/台北報導】罹患失智症的老人們正慢慢的流失以往的記憶,那些遺失的時光「就像大腦被擦布擦掉了!」片中家屬也表示,自己心裡都明白有一天將被親人忘記,但是「有一天你會忘了我,但沒關係我愛你就好。」

奇蹟的夏天》《征服北極》楊力州導演這回選擇失智症為記錄片的主題,從二○○八年開始花了兩年時間,在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的安養中心拍攝罹患失智症的長輩們。片中六位長者來自六個家庭,在來到安養中心之前都有著不同的經歷,但面對失智症他們同樣焦慮、無助。
整部紀錄片並沒有用哀傷的語氣述說失智症的可怕,而是透過這群可愛的老人家和家人、看護之間的互動,讓觀眾感受愛與付出的力量。像是片中一開始不認同父親的女兒,在得知父親罹患失智症後,便開始學會和他相處,導演說:「有一天我們都會老,但生命的本質是喜悅的,只要你用力的思考,人生即使苦難也是充滿正面能量的。」《被遺忘的時光》是一部關於失智症的電影,但卻用幽默的手法告訴觀眾要「愛」,就趁現在。

導演認為拍攝過程中,最困難的是他無法和病患建立關係,但當他轉向訪問病人家屬時,卻從對談中得到更多故事,透過病患週邊人物的分享,被遺忘的時光也一一重現。對家屬而言,他們不僅是要面對家人罹患失智症的事實,還要面對這個儒家思想的社會在孝道上強調親自奉養父母的矛盾。

導演在十一月二十六日輔仁大學的試映會中,告訴台下的同學:「你可能對這疾病一點都不了解,但是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卻有百分之五得到失智症,但卻只有百分之八十是顯性可以被發現與治療的。」罹患失智症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多,但大眾媒體也報導著負面的老人安養問題、看護虐待事件。在現今人口老化的社會,其實需要更多關於老人安養的政策,又或者是擴大安養院的設立。

現在有許多的社福機構,軟性推廣失智症,希望能讓一般民眾了解,並建立完善的社會關懷制度。像是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在今年推出「失智症守護天使」活動等,又或者是政府訂定的相關法令,透過本記錄片也希望能讓社會大眾有更多的想法與回饋。

不管是片中站在自己丈夫墓前,卻不知道深愛的丈夫已經過世的婆婆,又或者是在鏡頭前不斷疑惑著攝影師是不是共產黨的爺爺,這些影像真實的透過鏡頭一次又一次重擊觀眾們的心,但這些都不會只是一個別人的故事,因為這可能發生在自己的父母親身上,也或者這就是你自己的故事。


被遺忘的時光。綦守鈺/製作


延伸閱讀

《被遺忘的時光》預告

老年失智症 腦海中的橡皮擦


《被遺忘的時光》官方網站

高錕妻談失智症 樂觀是特效藥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聽」見驕「奧」 曾偉的運動生涯

006
曾偉穿上跆拳道服。鄧桂芬/攝影
【記者林育澤/嘉義報導】二○○○年雪梨奧運,跆拳道國手黃志雄踢出台灣跆拳道第一面銅牌,也踢出曾偉心中的夢想。當時轉播螢幕上,字幕播送著「為國爭光」四字,同樣身為跆拳運動員的曾偉,在小學畢業前夕,立志成為奧運國手,為國爭光。

目前就讀國立中正大學運動競技系的曾偉,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跆拳道,至今已經學習長達十三年。曾偉表示,要成為運動員必須先把一個專項變成興趣,接著長期訓練與參加多場比賽,累積經驗後才能達成。○八年的法國世界聽障武道錦標賽與○九年的台北聽障奧運,是曾偉為國爭光的印記。

007
曾偉膝蓋有許多包紮的繃帶。蔡佳安/攝影

○八年於法國的世界聽障武道錦標賽,是曾偉第一次入選中華台北國手。首場面對強敵南韓,以八分的差距大勝,但卻導致左腳受傷。曾偉指著膝蓋說「因為是韌帶受傷,包紮要好幾層。」加上下一場遇到的對手是身高差距大的俄羅斯選手,最後不幸敗陣。雖然在比賽中受傷,但曾偉也為中華台北奪得一面銅牌

在頒獎台上,曾偉拿著中華民國國旗領獎,當獲獎那一刻,曾偉激動的表示「那時候心情非常的激動,眼淚都掉下來了。」而錦標賽為隔年聽障奧運的邀請賽,曾偉更立誓,一定要獲得聽奧前兩名。

○九年台北聽奧,是曾偉第二度入選國手。「聽障奧運的開幕典禮讓我永生難忘。」曾偉揮舞雙手地說。只要一出場,就可以聽見滿場地主觀眾的歡呼聲。曾偉表示,以運動員身份踏入運動界的最高殿堂,短短幾年內就讓自己的夢想成真。

其中一場比賽,曾偉遇到裁判不公的待遇。由於比賽規定要戴牙套,然而裁判為了善盡地主國之誼,准許對手不用帶。曾偉激動地說「帶牙套比較難發揮原本的水準,因為沒有氣勢可以體現。」,因為邊攻擊邊喊出聲音,不僅有威嚇對手的作用,更能讓呼吸順暢,進而增強力道。除此之外,加上現場觀眾眾多,還有現場直播的媒體,眾多壓力讓曾偉不小心掉了一分,進而失去奪牌機會。

由於聽奧是曾偉的夢想,但奪牌夢碎。曾偉表示,當時走下舞台時,心情真的無法接受。但是在那個時候,全場仍舊為曾偉熱烈加油,讓曾偉很感動。比賽後,由於膝蓋韌帶的傷勢,加上未來沒有比賽,曾偉提出退休的請求。

曾偉後來參加入學考試,最後錄取中正大學。在就學前一個月,曾偉一直考慮是否要就讀,除了膝蓋的傷以外,運動員生活艱苦也讓曾偉考慮許久。但由於未能奪牌的遺憾更強大,為了彌補,曾偉選擇就讀中正大學體育競技系,再度踏上運動員一途。

最後曾偉握拳說「我要在雅典聽奧摘下金牌!」


聽奧選手曾偉的運動生涯。林育澤/製作


曾偉跨越「聽不到」的障礙 勇於溝通

【記者林育澤/嘉義報導】「幫我跟他說一下,我有預約。」曾偉拍拍記者的肩膀,請求記者幫忙跟對講機一頭的工作人員講話。「因為我怕他聽不懂。」曾偉,聽障奧運跆拳道代表隊選手,從小聽力受損,導致無法正確發音,比起一般人發音較為不清楚。

溝通,是聽障人士跟人相處最大的困難之一。曾偉表示,自己的耳朵有聽力障礙,沒辦法一對多的聊天,為了要聽清楚對方意思,只能一對一的聊天。略懂唇語的曾偉說,「也沒辦法跟人用手機溝通,因為會聽不清楚、看不到對方的嘴唇。」

由於一開始跟人溝通有障礙,儘管帶上助聽器的曾偉說「有時聽不懂別人的話,別人要重複好幾遍。」所以曾偉表示,人際關係會不好,朋友都會避免談話,最後疏遠。而且常常會因為表達的語意不合邏輯,導致對方不懂曾偉想要表達的意思,進而造成誤會。接受採訪的曾偉,在採訪前就以電腦列印出自己將會講的話,避免記者在採訪途中會聽不懂他說的話。

正因為說話不清楚,讓曾偉開始與人群保持距離。曾偉說「以前,我很怕跟別人說話,例如買東西的時候。」而踏出這一步的契機,是國小老師對曾偉說的一句話「遇到溝通困難,只要再請對方說一次。」這句話,讓曾偉往人群跨了一大步。

由於身為聽障人士,常常會遭受到他人的欺負。有一次因為曾偉不聽學姐的命令,被學姐用手抓著脖子壓在牆壁上,曾偉做出捏人手勢說「就這樣捏住我的脖子。」其他學長姐與學弟妹更是圍繞在旁邊冷眼看待。

不過曾偉卻在當時遇到台北縣教育局的方臣胤老師,曾偉說:「他跟我說了很多。」曾偉表示,方老師改變自己的想法,從原本固執的個性,可以接受別人的意見。還有平時為了躲避壓力,會翹課的曾偉,也經由方老師的輔導,開始願意上課,進而面對壓力。曾偉說「現在我會把挫折轉為動力。」曾偉開始學會不逃避問題,勇於面對,跟願意擔下責任。

曾偉目前為是中正大學運動競技系的班代,曾偉笑說「當班代真的好辛苦喔。」為了展現自己負責任,曾偉表示,有一次室友找曾偉玩電腦,但曾偉為了先處理完系上事務,婉拒室友的邀約。雖然目前只能透過面對面讀他人唇語,或者利用簡訊、通訊軟體等設備來進行溝通,但曾偉說「我已經慢慢解決生活上的不便,只是需要一顆不怕困難的心。」


林育澤/製作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

曾偉的網誌

台北聽障奧運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台北服飾文化館 打造華人設計師理念

【記者高欣妤/台北報導】位於萬華的台北服飾文化館,是台灣第一所中華服飾文化和國際服飾文化發展中心,服飾文化館執行長林璿甄表示,希望透過文化館的專業結合艋舺地區的服飾產業,重新讓萬華成衣批發商圈活絡起來。

配合花博的舉行,台北服飾文化館參與了台北市文化局所舉辦的「台北花遊記」的活動。由二十二個文化局委外的藝文場所,各選擇了一種符合館內經營理念的花卉,製成印章,當民眾到任何一處參觀後,可以蒐集蓋章,集滿後可以向文化局兌換御守,也就是日本的護身符。台北服飾文化館的代表花卉是向日葵,導覽員林素杏說,服飾館的展覽是老少咸宜的,想給民眾向日葵一般熱情好接近的感覺。

台北服飾文化館共分成三個樓層,一樓會展出每季特展,例如今年年初的亞洲國服展以及三到六月的五○年代制服展,都吸引不少特殊族群來參觀。二樓的工作坊,現在外租作為裁縫教學用。三樓的伸展舞台,可以提供模特兒走秀,讓設計師在這裡呈現設計成果。

今年十月九號,台北服飾文化館和仁濟醫院合作,提早慶祝九九重陽節,在士林二號公園舉辦老人走秀的活動。衣服由大理商圈批發商提供,文化館內的員工幫忙搭配,讓老人能夠體驗到當模特兒的樂趣。導覽員林素杏說:「看到老人們活潑快樂的模樣,覺得透過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是一件很棒的事。」

在教育領域上,台北服飾文化館同樣盡了份心力。隸屬於財團法人台北服飾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台北服飾文化館,和台北市雙園國小合作,在每個禮拜三、六、日,替弱勢學生安排課輔,除了教授一些簡單的服裝設計理念,也會不定期帶學生到館內參觀,並讓他們實際學習裁縫。

台北服飾文化館所在地是萬華區公所的舊址,隸屬於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二○○六年創立,並在二○○七年開始營運。地點的選擇,是由於艋舺服飾產業的聚集。

艋舺服飾商圈的源頭是由一個來自雲林的家族,到艋舺開了第一家服飾批發店,因為效益不錯,陸陸續續有許多廠商跟進,並將工廠設在附近,形成大理成衣商圈。但近年來由於服飾產業整併,發展中心移到具有地理優勢的五分埔商圈,因此艋舺商圈從極盛時期的兩三千家店,衰退到現在只剩兩三百家,而台北服飾館的成立,就是希望能振興艋舺的服飾批發產業。

從十月開始,台北服飾文化館開始整修,樓層分段暫時不開放。文化局提出政策,要實踐MIT開創華人設計師的理念,因此決定從培養駐館設計師下手,透過選拔選出十五位設計師,將服飾館二樓打造成生產的工作室,讓設計師在這邊設計,一樓改造成展示間,讓設計師的作品在此展出,未來有需要設計的公司就可以到這邊尋求自己想要的設計,直接和設計師溝通並下訂單,讓這些設計師在這邊有個實現自我的舞台,也讓華人設計師有更多發展的空間。


高欣妤/製作


延伸閱讀

台北服飾文化館

台北花遊記

大紀元:台北服飾文化館開幕 提振艋舺商圈繁榮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e」網打盡 數位學台語

【記者郭歡萱/台北報導】台南市的勝利e海角是一個將閩南語融入教材的鄉土教學網,由勝利國小老師自編,在原本既有的教材中精心挑選出適合數位化的教材,經過四年級所有級任老師討論過後,選出「虱目魚」,作為整個網站的主題,勝利國小教學組組長徐怡華說:「四年級老師們從各領域篩選出水中生物為主題,再以台南市市魚虱目魚為代表。」

不同於其他年級的教學網,「勝利e海角」做得相當有互動性,網站上有許多線上小遊戲,及小測驗等可以上學生邊玩邊學,甚至仿造電影「崖上的波妞」,專門設計了一個代言人「維克.朵麗」貫串整個網站。

這個網站通常配合兩到三節的實體教學,測驗與遊戲的部份讓學生回到家後與家長一起玩,徐怡華表示:「勝利e海角會配合鄉土教學或是電腦課時使用,學生都很喜歡,我們也配合繪本一起教學,學生反應都很熱烈。」

勝利國小是微軟公司選定的未來學校,這次的「勝利e海角」採異業結盟,與業界的設計公司合作,「勝利e海角」的圖像部分都是由蒐滋設計公司設計,蒐滋設計公司的王文達表示:「為中小學生設計的網站要活潑一點,足夠的互動性,以引起興趣為出發點。」,勝利e海角融合教師們編寫的教材,架設網站,配合台南市推動的本土教育,「勝利e海角」也請台南教育大學林瑞榮教授,在教學內容上作指導。藉由勝利e海角了解到鄉土文化融入數位的可行性。

目前許多學校都使用數位平台教學,但各個年齡層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區別,針對中小學生教材內容需要生動一些,而對於大專院校的學生來說就不需要太多互動性的活動,反而能提供多一點學習資料即可,林瑞榮曾表示:「老師易教,學生樂學」,這就是數位學習最重要的目的。 由勝利國小教學團隊所做的勝利e海角,讓鄉土教學更貼近生活,徹底融入娛樂中。


數位e海角簡介。郭歡萱/製作


延伸閱讀

勝利國小本土校本課程網

勝利e海角

台南市東區勝利國民小學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語言治療 讓溝通無障礙

【記者許文綺/台中報導】語言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缺乏溝通能力不只是無法適當的表達自己,也可能無法理解它人的話語,甚至連帶會影響整個學習、人際關係、生活等的能力。目前就任中山醫藥大學語言治療語聽力學系副教授王南梅說:「能夠以語言治療師的專業能力來協助具有溝通障礙的個案,讓他們獲得改善,就是成就一樁美事。」

語言障礙有分成很多種,包括無法用正確的詞來表達自己的話、吞嚥困難、口吃、失語症等,都屬於語言障礙的一環,因此就必須藉由語言治療這個服務去評估、鑑定,進而去使用適當的醫療方法去改善。一般人總認為,語言的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根據國外研究,溝通障礙占人口數百分之十六,其中百分之十具有聽力障礙、百分之六具有溝通語言障礙」王南梅說。擁有語言障礙的人範圍很廣,年齡層從嬰兒至老年都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療。
王南梅表示,語言治療方法以行為治療為主要導向,給予一些刺激來得到期望的反應。可以使用語言刺激或口語誘發的一些技巧協助他們修改他們的說話能力;亦可利用視覺上或味覺上的刺激去幫助他們。小文(化名),患有語言障礙,她無法發出「ㄊ」的音。一開始,治療師先示範舌頭的位置給他看,並且利用味覺上的刺激去引導他,也就是在舌頭應該觸碰的位置上塗些甜的東西,藉由甜味的吸引去引導。在幾次的治療過程後,患者成功的作出恰當的發聲位置,並且說出正確的音。

在台灣,語言治療部門已經是個專門單位,因此如有此方面障礙的一般民眾皆可就醫復健科、耳鼻喉科、小兒科進行轉診,通常大醫院應該有這樣的部門、聽語系所的附設聽語中心單位也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自二○○○年正式成立,是全國唯一的一所大學四年制之聽語治療學系。台灣語言治療的證照法通過,使其進入另一個專業成就的年代。王南梅說:「我們需要培養更有專業背景的語言治療專業人力,也相信這是令這個專業更加成長的機會」。系所多次舉辦國際研討會、帶領學生實習、增添更齊全的聽語設備等都是致力於讓此專業更加推廣、培養更多人才的表現。


許文綺/製作


延伸閱讀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台灣聽力語言學會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港分院-語言治療室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社區支持型農業 重建人土新關係

Henderson2
伊莉莎白‧韓德森是美國社區支持型農
業的重要推手。圖片引自美國羅德爾協會
【記者俞普琹/台北報導】「社區支持型農業連結了最弱勢的生產和消費,不論社經地位為何,都有能力和管道享用好的食物。」美國永續農業運動主席伊莉莎白‧韓德森說。現今工業化大量生產的方式,不僅威脅小農的生存,更打破原本人和土地間的親密關係──人們往往不知道手中的食物是從何而來。而社區支持型農業的出發點很簡單:認識你的農人,認識你的食物。

人們出資入股支持農場,共同分擔農民生產時會面臨的潛在風險,確保農產品的銷路及農民的收入;讓農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種出最新鮮、美味、營養的食物,並在收成時將這些食物和人們共享。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建立在彼此的承諾之上,不僅幫助農民、改善環境,農業生產也得以持續。

「社區支持型農業會端看各社區不同的文化、品味、想像、社經狀況和自然條件,發展出適合該社區,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方式。」伊莉莎白‧韓德森說,有些農場會要求會員(股東)以工代酬,在一期二十週的耕種期間,至少到農場幫忙三次除草的工作;有些農民則認為會員給與經濟上的支持即可。所以每一個社區支持型農場都互不相同,但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精神是一致的,「所以不需拘泥,它非常具有創意、自由,且多樣化。」

不止是支持農民,會員也相互支持。有些農場分配其產出,依照每位會員當初入股時所繳交的股資,分配相對應得的農產品;而有些農場則會依各會員經濟狀況的不同,分予不同份量的農產品。經濟狀況較好的支持經濟狀況較不好的,「參與社區支持型農業也是種社會性的學習,其中的價值不能單用金錢衡量。」伊莉莎白‧韓德森微笑地說,只要所有會員有共識即可,這看似「不公平」的分配方式,有人一參加就二十多年。

美國紐約公平食物組織(Just food),也積極推展社區型農業的耕種,讓農民或想入股卻缺乏資金的人可以分期貸款,並提供技術上的協助,使得社區支持型農場的數量持續增加。


05
伊莉莎白‧韓德森的著作。圖片引自
客來網路書店


在參與社區支持型農業的過程中,社區意識也得以凝聚。一開始聚在一起可能只是相互討論食譜、或食物的儲存方式,接著會延伸、擴大至整個社區的議題。民以食為天,透過飲食的話題最能使人聚集,「而當人聚在一起,可能就會發生。」

伊莉莎白‧韓德森曾於二○○八年七月,透過網路視訊跨海對台演講;今年十月中旬親自來台,在北市芳和國中、土城彈藥庫農園、桃園縣政府、工研院等地,進行不同形式關於社區支持型農業的分享交流。而她將接觸數百個社區支持型農場的經驗,集結撰寫成《共享收成:社區支持農業的市民指導手冊》一書,目前已有出版社進行翻譯,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發行中文版。







延伸閱讀

公平食物(Just food)

合樸農業市集:社區支持型農業(CSA)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社區支持型農業 歐美新興綠色生活

小地方新聞網:Wyllie Fox 農場勞動週記(1):開始務農的生活

小地方新聞網:Wyllie Fox 農場勞動週記(2):共享收成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從照片得教訓 王發萊記錄九二一

【記者鄧桂芬/台中報導】「一張照片,就是一份教訓。」王發萊拿著本來應該是要由鋼筋水泥搭建的梁柱,卻是以沙拉油桶填充而倒塌的兩大排聯合市場房子(位於豐原市豐東路)的照片說。

王發萊是一位愛好攝影的退休公務員,住在九二一受災嚴重之一的台中縣豐原市,在地震後見到對面向陽街的向陽永照大廈攔腰折斷、橫倒在馬路上,馬上就提著相機將因地震殘敗的家園拍了下來,沿途記錄下豐原市、神岡鄉與東勢鎮的災情。

「用沙拉油桶填充梁柱實在是太過分了,如果沒有記錄下來,建商的良心不知道又會藏到哪去了。」王發萊皺眉說,在接近東勢鎮的一處新社區,其結構嚴重扭曲變形,與街坊鄰居閒聊才得知,有一家人在二十日才方辦桌慶喬遷,結果當天晚上屋子就被地震給「驗收」了。

「我在拍照時,心情很沉重。……不敢大膽去拍,都是一個人慢慢走,然後要把相機藏起來再拍。」見到王發萊拿著相機拍災害現場,其實有許多災民不太諒解,他們認為大家都在忙著救人、清理現場時,為什麼王發萊就只拿著相機玩攝影?但王發萊堅持,如果不這樣做,就沒有人能夠清楚告訴後代子孫九二一大地震給了我們多少教訓。



攝影愛好家:王發萊。鄧桂芬/製作


延伸閱讀

921 十周年 「讓愛轉動整個宇宙」 HQ高畫質版 50組藝人大合唱

偷工減料的疑慮

豐原聯合市場倒塌案 起訴建商等五人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93巷人文空間 夢想持續上演

【記者高欣妤/台北報導】「擁有小書店多的城市,遠比擁有大銀行多的城市更富有。」創辦人高希均抱持著這樣的理想,創立了93巷人文空間。

一九七二年在哥本哈根教書的高希均,對北歐人民在生活品質及生活情趣上細緻的追求,十分羨慕,回到台灣後,在一個機緣下,松江路的九十三巷,提供了一個圓夢的機會。


93巷人文空間現在的位置,是從天下遠見出版社其中一棟建築改建而來,成立至今已經有十年了,在今年七月十八日,舉辦了「夢想持續上演」十周年感恩茶會,邀請到前台大校長孫震、文學家林文月等等暢談93人文空間的十年點滴,二○○○年六月,透過姚仁祿先生「智者在此垂釣」的空間概念設計,到二○○六年出現了二樓的人文講堂,像是現任人文空間副店長林秀櫻,有二十五年豐富的花藝布景經驗,他便以「用一朵花 燦爛一個家!」為題,開課教授花藝講解與實作。

93巷人文空間地下室一樓是書籍擺放區,提供天下遠見的書籍和一些暢銷書讓民眾翻閱,中間的沙發可以讓大家在這閱讀。一樓是用餐區,周圍還是有擺放一些書籍,餐點的部分也有提供早餐、套餐和下午茶全天供應。二樓是講堂,可以容納近一百人的空間,常常會有演講、課程、分享會在此舉行,包括建築師伊東豐雄、作家余秋雨、齊邦媛、總統馬英九、美學家蔣勳等產、官、學人士,都曾在這裏舉辦新書發表會,律師陳長文、監察院長王建煊也經常在這裡聚餐,成為文人匯集之地。

對於經營上的問題,人文空間經理劉菽琪表示,現在的經營只要求達到收支平衡,並沒有想到要擴建或是增加營收等問題,主要還是讓來人文空間的每個人,可以滿足各自的需求。

今年起,93巷人文空間動員出版社的員工來當廚師,提供更多的餐點選擇。劉菽琪表示,為了讓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體會人文空間的本質,員工都是以慢活的觀念,讓來到這邊的人都能享受悠閒自在的氣氛。

劉菽琪說,未來也未繼續秉持著「夢想持續上演」的精神,讓這樣一個充滿知識的文化寶庫,能繼續堅持下去,讓93巷人文空間更臻完美。


93巷人文空間。高欣妤/製作


延伸閱讀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北縣志協 夜訪街友送溫情

【記者劉乃瑋/台北報導】以前,志工董貴芬覺得街友很髒,經過時要繞道而行;之後,董貴芬做了志工,開始接觸街友,並和他們有了溝通後,她說:「其實他們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只是有些事隱藏在心裡。」

台北縣志願服務協會志工隊的街友關懷組,定期在板橋地區進行街友夜訪,其餘地區則有不定期的街頭巡訪及義剪,也提供洗澡車巡訪,協助發放熱食、衣物、睡袋及其他物資,更包括X光健康檢查和街友資料建檔等服務。


北縣志協服務街友的體系十分完善,包括提供街友養病的林口觀照園、對街友進行職業訓練的萬里重建中心,以及為找到工作後的街友提供暫時居所的板橋幸福居等。歲末還會集中北縣的街友,舉辦圍爐,讓街友們感受團聚及被關懷的溫情。

本來很害怕街友的志工陳瑩燕說,慢慢溝通後覺得他們很友善也很可愛,「跟他們互動都會有回饋」。有的街友們也會和志工們們寒喧,志工黃珍珍模仿起街友的口氣說道,「大姐,妳來了!大老遠的!」黃珍珍又說,街友們最需要的就是傾聽與關懷,但是聽他們講話要有耐心,「他們比較敏感,你的不耐煩,他們也會感受到。」

而最讓志工們感動的,莫過於看著街友重新振作,再次展開自己新的人生。那是一名年約四五十歲的男性街友,到萬里重建中心做職前訓練,半年後當上了廚師,他的樣子和先前簡直判若兩人,坐在一旁連服務過他的志工都險些認不出來。董貴芬高興的說:「看著他重新站起來了,真的覺得很興奮!」

也有的街友很有個性、很有自己的想法,志工們曾經在板橋體育場遇過一位九十多歲,躺在矮牆上的老先生,他和志工們說他不想回家,覺得這樣過日子很逍遙,他說:「我靠著低收入戶的補助,想住遍全台灣」,令志工們印象深刻。


劉乃瑋/製作


延伸閱讀

社團法人台北縣志願服務協會

中華民國紳士協會志工團

財團法人基督教救世軍—街友關懷中心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炸神明》 看見不同的「兄弟」文化

005
炸寒單儀式過程。小小書房/提供


【記者朱璟柔/台北報導】在台東,有一群人在元宵節時以鞭炮炸肉身的方式來供奉神明〈寒單爺〉,他們被稱為「肉身寒單爺」。肉身寒單站四位轎夫抬著的神轎上,沿街接受民眾的鞭炮轟炸。這群肉身寒單爺大都由黑道上的兄弟擔任,一年中僅有四天,他們從地痞流氓轉變成萬人矚目而崇敬的肉身神明。本片導演賀照緹藉由《炸神明》一片,紀錄台東這群被稱為流氓的人們的信仰、以及他們的生存方式。

《炸神明》一片於十月十七日第二次在「小小書房」放映,此片曾入圍二○○六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短片及二○○七年金穗獎最佳紀錄片入圍。導演賀照緹曾任雜誌主編、報社及電視台記者,她表示當初會接觸這個文化是由於她要帶一批新記者下鄉做田野訪問,當時便對這個特殊的習俗產生興趣。但是在深入這個文化後,她的好奇心卻被無奈感取代。


004
炸寒單儀式過程。小小書房/提供
寒單爺在當地被稱為流氓神,多是道上兄弟在拜,因此「肉身寒單爺」便由道上兄弟擔任。以鞭炮炸自己的方式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洗滌過去罪惡的途徑,肉身寒單之一的阿成表示,在儀式過程中自己曾被灼傷,傷口越大,代表自己的罪孽也越深重。「肉身寒單爺就是一種自虐的行為,也是為自己的過去贖罪。」

賀照緹說:「與我們這些都市人不同,這些寒單爺的生活都充滿了變數。」賀照緹表示在拍攝過程中,他們追蹤拍攝的幾位肉身寒單爺都因為突發狀況而中斷拍攝,有人入獄、有人住進精神病院、甚至因為械鬥傷人而行蹤成謎。

003
賀照緹導演。
照片引自二○○九台灣伊朗紀錄片交流展
炸寒單的主辦人玄武堂堂主李建智,在拍攝結束後沒多久便當選議員,賀照緹表示,她在台東與李建智看完記錄片內容時,氣氛很緊張,李建智跟她表示這部片把道上的一切公諸於世,會影響台東市的觀光收益。賀照緹說:「當初堂主在成為議員前是大力支持讓我們拍攝,但是成為議員後的態度反差雖然當時讓我很緊張,卻也覺得很有趣。」

賀照緹說,這些人的生活變動性太大,道上的生活也讓他們背負了多多少少的無奈。她說:「如果說我對複雜的事情多了一點深刻的理解,那是因為我有機會呼吸這個小社會分享給我的空氣。」賀照緹表示自己能給予他們的太少,怕自己無法平等的回報他們。




延伸閱讀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捷運地下街無門檻 輪椅族逛街嘸免驚

【記者吳怡萱/台北市報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個優質的購物環境除了考量到架上商品齊不齊全之外,腳下是否走得順暢也很重要。台北中山與東區地下街不但道路寬廣,商家更是捨棄設置門檻,讓輪椅族、推嬰兒車的婦女以及其他行動不便者不必再淪為「卡卡一族」。

位於捷運台北車站和雙連站之間的中山地下街,以及位於忠孝復興站和忠孝敦化站之間的東區地下街,一直是國人平時逛街的好去處,不但商店林立,無障礙設施更是隨處可見,每隔一定距離就可以看見身障人士專用的電梯,也有專為輪椅族所架設高度較低的公共電話,甚至還提供大量的座椅供逛街民眾休憩。

而廁所內也設有無障礙隔間,考量到乘坐輪椅或行動不方便的使用者,馬桶旁都設有扶桿讓身心障礙者攙扶。此外,隔間內還附有尿布更換台與嬰兒座椅,帶著嬰孩外出的婦女即使上廁所也能掌握孩童的一舉一動,若是有意外狀況發生時,也可趕緊按下牆壁上的婦女保護鈴以示求救。

寬廣的路面也是中山.東區地下街的一大特色,即使是提著大包小包的遊客,或是乘坐輪椅的身障人士,都能自由通行。另外這裡的每間商店都不設門檻,店內的地面與外面的街道是毫無落差的,推著嬰兒車的遊客李小姐表示:「在地下街逛街很方便,因為外面的商店都有門檻,小孩不能推進去,得用抱的。」

不過商店內部的空間普遍過於狹小,過多的商品擺放導致店面擁擠,甚至佔用到行走的空間,讓乘坐輪椅的人士光進去就顯困難。中山地下街書店店員A小姐(匿名)說:「常看到身障人士經過,但卻很少進到店裡,因為輪椅要在裡面穿梭也很困難。」

發表過不少日本公共場所導入通用設計概念文章的 「愛.通用設計」部落格版主余虹儀表示,若以高標準來看,台北捷運地下街還不能算是「非常通用」,但是相較於外面的商街,還是提供身障人士一個較友善的逛街環境。同時她也建議,好的商店在空間規劃上應該注意移動的路徑是否夠寬、商品擺放位置不能過高,還有重物不宜放在高處。


東區地下街無障礙空間。吳怡萱/製作


中山地下街無障礙空間。吳怡萱/製作


延伸閱讀

台北捷運中山.東區地下街

最好逛的地方在哪裡?

坐輪椅搭捷運玩文化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愛滋25周年 紅綾金粉娘娘腔為愛大團結

03
「紅綾金粉之娘娘鎗末日大團結」宣導海報。
紅綾金粉劇團/提供

【記者陳葦庭/台北報導】一群男人扮成女人,高聲疾呼要爭取女權,這樣反差的畫面,是否讓人感到相當震撼?暌違舞台十二年的紅綾金粉劇團將在今年十二月復出,新作品「紅綾金粉之娘娘鎗末日大團結」要以扮裝的方式帶領觀眾一起探討愛滋病在台被發現二十五年來所依然存在的種種社會問題。

 「過去有身邊的朋友去做愛滋病的檢測,當我聽到時真得是嚇個半死。」紅綾金粉劇團編導賴蔚炅表示,就連只是「疑似」罹患愛滋病都讓人心生畏懼,由於整個大環境對於愛滋病的認識不足,往往將愛滋病患貼上「同性戀」、「濫交」…的標籤,導致罹患愛滋的人不願意站出來進行檢測甚至接受治療,深怕自己得病的事實被發現之後,會遭到社會的排擠。「愛滋病是種病,那麼就應該將它當作是病來治療。」賴蔚炅說,罹患愛滋病的病患也像是一般的病人一樣,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人權,不應該因為罹患愛滋病而遭受到不同眼光的對待,將他們隔離成一個小區塊,用對待「另一種」人的方式對待他們,甚至去剝奪原本屬於他們的權利。


故事描述一個道德團體,為了躲避世界末日而逃到一個防空洞,這群原本被定義為是「高道德」標準的人們,卻在這個密閉空間中被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同性戀、濫交…充斥整個防空洞,衝擊著我們原本對於「道德」的定義與想法。

當記者詢問賴蔚炅希望透過這齣戲讓觀眾產生什麼樣的想法時,賴蔚炅說:「這個社會的結構出了問題,太多人對於這個社會的模式習以為常,使得弱勢的人常常成為這個社會上的犧牲者,長期的漠視與不關心,就是對這個社會的傷害,我們希望可以去找到社會出問題的環節。」他認為,這齣戲只要能夠打擊到觀眾的自覺就夠了,可以審視我們眼中的「道德價值」是否是真正對的「道德」,他不期望這群觀眾在走出劇場之後,能夠立即的改變原有的想法,但是只要能讓觀眾重新開始審視自己原有的想法與價值觀,那麼這部戲就值得了。

離開舞台超過十年以上的時間,賴蔚炅表示,這些年來劇團之所以會沒有新的演出,單純的只是認為沒有話要說了,今年適逢愛滋病在台發現二十五周年,而愛滋病這個議題是值得被討論的,配合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的二十五周年慶祝活動,他將過去合作的夥伴一一找回,希望能為這個社會做點事。

紅綾金粉之娘娘鎗末日大團結愛滋二十五週年紀念舞台劇將在十二月十七到十九於台北西門紅樓二樓劇場演出。




延伸閱讀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賴蔚炅工作室

台灣現代影音資料庫-都是娘娘腔惹的禍

幼教系發揮愛心 服務特殊兒童

【記者何宜真/台北報導】 在聖心兒童發展中心裡,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雖然在身心上有些許的障礙,但是他們卻活得很開心。隸屬於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聖心兒童發展中心,於民國八十五年成立,專門負責辦理發展遲緩兒童的教育工作。目前就讀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幼兒教育學系的學生蔡薰儀說:「那些孩子們比她想像中的還要天真和可愛。」

市教大的幼教系,在大一有門必修課,課程名稱是特殊教育概論,同學們要自己去尋找和課程相關的機構做服務。目前就讀幼教系三年級的蔡薰儀表示,當時她服務的地點是隸屬於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聖心兒童發展中心,選擇這裡的原因是因為那裡教育的是群身心障礙的兒童,所以她想了解這和一般的兒童教育方法有什麼不同。


聖心兒童發展中心是專門教育零到十二歲的身心障礙學童,他們會依障礙類別和程度把兒童做分班。在發展中心裡的障礙兒童有很多種,除了腦性麻痺的孩子外,還有智能不足、唐氏症、自閉症、肢體殘缺,多重障礙的孩子。

發展中心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課程,蔡薰儀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們的體能訓練課程,教室內會有一些大型遊具提供他們做練習,像是獨木橋、溜滑梯、跨欄杆等等,幫助那些兒童訓練自身的體能。因為幾乎每一個小朋友都需要輔導員的輔助下,才能順利一關一關的過,所以輔助員都要隨時陪在他們的身邊。

另外,輔導員也會陪伴兒童閱讀課外讀物。看不懂書的孩子,在閱讀時間還是會跟大家一起看書,看不懂沒關係,他們可以藉由翻書的動作,訓練手部小肌肉的發展。但蔡薰儀說,以運動來說,訓練肌肉和肌力大部分還是以體能訓練為主。

比起一般兒童服務所需要的基本教育概念,服務這群特殊的孩子更需要的是要有無比的愛心和耐心。做體能訓練時需要隨時注意他們的心情,當他們難過時,必須要馬上安慰他們。蔡薰儀說:「像是你很棒喔、再接再厲,你一定可以抵達終點的。」只要多和他們相處,就會發現他們甚至比那些正常的孩子更加貼心。

這群特殊的孩子在經過體能的訓練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導課程,並且及早發現治療的話,對於增強孩子本身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末大的幫助。蔡薰儀認為,在還沒見過真正的特殊生之前,一定會感到非常害怕,畢竟平常沒有接觸過。但真正跟他們相處之後,會覺得他們比一般人更單純更可愛。


聖心兒童發展中心簡介。何宜真/製作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天主教光仁福利基金會

腦性麻痺介紹

特殊兒童輔導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身障者走上街 要求交通無障礙

05
萬障權益行動聯盟總召集人黃智堅(持大聲公者)。照片
引自萬障權益行動聯盟
【記者俞普琹/台北報導】「我要出門、我要搭車!」十三日上午,萬障權益行動聯盟發起「建國一百 交通無礙」大遊行,在台北火車站集結百餘名乘坐輪椅或改裝車的身心障礙者,以靜坐方式抗議台灣鐵路在空間規劃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不友善;隨即「徒步」遊行至交通部,表達「車廂月台無障礙」、「政策期程透明化」等訴求。

參與遊行民眾皆穿黑衣、戴口罩,代表對台灣鐵路的哀悼、以及身心障礙者的被壓迫。在萬障權益行動聯盟總召集人黃智堅的帶領下,民眾不畏風雨,頭綁頭帶、手持標語、口呼口號,前往交通部,表達他們的不滿。


台鐵列車缺乏無障礙設計,車廂和月台間的階梯及高度差,時常造成老人、孕婦、或是推著娃娃車的家長的不便;尤其乘坐輪椅的身心障礙者,更是需要台鐵站務人員特地安放銜接坡道,或是依靠人力搬運,才能搭上火車。搬運過程不僅容易發生危險,對身心障礙者而言,總是需要他人協助、無法自行上下車,也造成尊嚴上的損傷。

02
不謂風雨,百餘名身障者由台北火車站遊行至交通部,途
中在凱達格蘭大道稍作停留。照片引自萬障權益行動聯盟


相較於國外,通勤車廂普遍地設有輪椅席、每班列車至少會有一節車廂設有無障礙廁所,台灣對於身心障礙者的照顧明顯不足。一些身心障礙者的「障礙」,是環境使然,「若無障礙空間做得更好,我們會活得更像一般人,」參與遊行的身心障礙者大聲地說。

對於需要協助的乘客,台鐵也缺乏一套明確的標準服務流程。參與遊行的身心障礙者趴趴指出,曾有位乘坐輪椅的乘客向站務人員表明要在蘇澳下車,到站後卻因站務人員忘記前來協助,就這樣一路坐到花蓮,顯示站務人員在服務上缺乏專業。

目前僅有捷運和高鐵具有完善的無障礙空間規劃,若身心障礙者想去的地方捷運沒有到達,就必須依靠復康巴士。復康巴士是社會局為身心障礙者提供的服務,車內設備方便身心障礙人士上下車,可是萬障權益行動聯盟認為,交通應是人民「行的權利」,而不是社會福利,交通局責無旁貸,不應將責任推給社會局。他們提出「大眾運輸非福利」、「台鐵服務高鐵化」的訴求,希望台鐵能盡速改善站內設施。

06
即使須要倚靠步行輔助器,也要走出戶外、走上街頭,為
自己爭取「行的權利」。照片引自萬障權益行動聯盟
除了台鐵,萬障權益行動聯盟也要求公車應全面無障礙。全台目前只有台北市有低底盤的公車,且比例相當低,「這不只是為了身心障礙的朋友,」黃智堅強調,每一個人都會面臨衰老,或是因為受傷而不良於行;對於孕婦或年幼的孩童而言,低底盤公車也十分重要。

此外,萬障權益行動聯盟希望交通部提出具體的相關政策時程表,若進度期程不明、人民無法得知何時可順利完成,將造成心理上的不安;政府應給人民一個承諾,同時也得以受人民監督。








延伸閱讀

萬障權益行動聯盟

行無礙生活網

台灣無障礙協會

中國時報:百名身障者上街 爭取行「無礙」

台灣新生報:公車、火車上不去 殘盟怒吼

《貢寮人》關心你我的貢寮

【記者曾文萱/台北報導】從地圖上看,貢寮只不過是一個比沙粒還小的點,但卻被《貢寮人社區報》默默地守護著。「每個月一期,發行關於貢寮的一切事物,讓身在異鄉的遊子可以懷念,也讓當地貢寮人透過報導與紀錄,更關心自己的家園。」身兼社區報的負責人林紋翠女士說。

「貢寮人社區報」於二○○五年開始發行,原先設立的原因是純粹要關心當地環境,創辦者有知名綠盟人士羅敏儀、吳文通等,他們藉著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申請到一筆預算,而這筆錢就成了第一期社區報的經費。雖然訂閱社區報一年(含郵資)只要一百元,但是訂閱者往往也順便熱情捐款,因此善款總是絡繹不絕,所以經費從來就不是他們的問題。每一期頂多印一千份,印刷費、郵寄費與劃撥手續費加總,大約六千元初頭,剩餘的經費仍是很充裕。



翻開社區報,第一版「社區大代誌」,以重要戶政消息或是教育消息為主。第二三版「貢寮人‧物」,介紹當地值得作為勵志的人、事、物,最右側再搭配一些具有知識性小專欄,例如:路邊野生植物、當地廟宇介紹等。第四版主要是讀者投稿,及上個月月底淨灘活動的紀錄。雖然社區報是非營利性質的刊物,投稿者若是當地居民,而非編輯群們仍有稿費,不過和一般行情價當然有所差別,以八百字以上三百元,八百字以下兩百元為主。

一張四版的貢寮人社區報,看似份量極少,或許大家就會認為工作量很少,然而身兼社區報的負責人林女士說,「在這裡付出心力的每一個人都是把它當作良心事業去看待,我們是不收任何酬勞的。可是每個人白天本身都有自己的工作,還要身兼社區報的工作,有時候真的人手非常不足,心有餘而力不足啊!」但是再怎麼的辛苦或是人力吃緊,我們還是認真經營貢寮這個好社區,去改造貢寮這個昔日的漁村。

最近,政府在東北角區段打算進行徵收土地來發展觀光事業,徵收的土地當中就包括貢寮鄉的三分之二田寮洋,其中百分之三十三至百分之六十六的土地被規劃為住宅區,然而當地區民都知道,田寮洋是塊濕地,是豪雨來襲時,可以救命的氾濫平原,在這項開發案中,她即將被全面開發。為了爭取自身權益,貢寮人社區報在第五十九期的整份報刊中,詳細地解說這項開發案到底對當地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儘管所有貢寮人社區報的朋友們對未來感到非常徬徨,但是他們仍得互相打氣,勇敢面對未來的挑戰。

從二○○九年開始,出刊的貢寮人社區報同時也會上線,大家可以免費下載來看。對於未來,「貢寮人社區報」只希望可以讓這份刊物綿綿不絕的傳遞下去,不求壯大,小而美也很好,重點是大家可以透過這份刊物聯繫感情,這才是我們的目標與期盼。


曾文萱/製作


延伸閱讀

貢寮人社區報

東北區段徵收開發案

重尋貢寮鄉情-社區成長故事-信義房屋企業社會責任

第五十九期貢寮人社區報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牯嶺街書香市集 邁入第十年

【記者陳中勳/台北報導】第十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十三日登場,由台北市龍福里承辦、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南海藝廊協辦,展開為期兩天的封街展覽。今年度不僅延伸上一屆「獨立」的概念,還新增「獨立書店概念展」、「獨立刊物書展」及「獨立舊書攤販展」等三項主題,另外手工創意更是本屆的一大特色。可惜開幕當日天氣不作美,陣陣細雨影響到往來的人潮。


01
舊式三輪車的裝置,試圖呈現出早期牯嶺街舊書攤販的風
貌。陳中勳/攝影



台北市牯嶺街曾經是保存、流通三○年代文學史料的主要場所,也是許多老一輩在學生時代吸收各類知識的啟蒙源地,但是自從七○年代以後,市府開始整頓遷移舊書攤販,街上的舊書店開始亟劇減少,目前僅剩下「松林書局」、「書香城」等老字號招牌還屹立至今。今年的牯嶺街市集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脈絡底下,召集社區共十七台的三輪車,藉以象徵早期舊書攤販們艱辛搜書的時代面貌。

本屆活動特別邀請香港出版社、北京藝術團共同參與,以促進兩岸書業之間的交流。點出版(Click Press Ltd.)特約編輯黃怡說,這次的參展讓她體驗到台灣出版和藝文風景的熱鬧,相較於香港人一踏入書展比較傾向靜靜地看書,台灣人即使在下雨的天氣還是會走進攤位,好奇地和策展人員聊天互動。

板橋懷舊書鋪在今年是第六次參與,老闆李界吾說因為雨勢的影響,比起去年少了將近五分之三的人潮,不過他觀察到今年湧進的人群中有七成以上是年輕人,「看來網路的號召力果然很大!」李界吾笑著說,今年的主軸和往年沒有什麼太大不同,倒是這屆的手工創意攤販為整體市集注入了不少活力。

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也吸引了鄰近師大地區的獨立書店進駐,包括布拉格書店青康藏書房,紛紛打出了「五本八折」、「三本一百」的好書優惠,吸引愛書人前來挖寶。談及今年和去年的明顯差異,布拉格書店店長銀色快手幽默的說:「在於有下雨和沒下雨的差別。」他也認為,市集裡具有品牌及手工的攤位比較受到讀者歡迎。

02
在書香創意市集中,可以見識一些很美麗的書封。圖為
陳桂棣《中國人民調查》系列(上列)及作家何灝的作
品(下列)。陳中勳/攝影


創作詩集《在妳羊水裡寫字》的女詩人鄭瑋葶,在她的攤位中設計了十幾條象徵臍帶的各色線條,並且於線條的尾端貼上一則則詩句,讓前來參觀的民眾隨意剪下自己的「臍帶」,然後將每條詩句用黑筆填寫在一張密密麻麻的空格紙上。鄭瑋葶笑著說,她希望能在市集結束前拼湊完紙上的每一個空格,和讀者共同完成一首詩的創作。

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自第五屆開始,主要由北教大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的大一大二師生們共同決策、執行,在街道上不時可以看見身穿紅衣的他們穿梭的身影。北教大文創系二年級的李歡庭表示,市集規劃期間不斷地和牯嶺街上的郵政博物館和郵幣館接洽,從中學習到不少經驗;而書香創意市集的呈現,也正好和台灣的文創議題息息相關。


陳中勳/製作


延伸閱讀

《半世紀舊書回味》

第十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 on Facebook

讀賣新聞報:第十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南海藝廊與牯嶺街的再生運動-從2006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談起

伸出「守」 守護天使幫助失智老人

04
藥劑師張艷玉說明失智症者行為。林育澤/攝影
【記者林育澤/桃園報導】你知道全台每天增加多少失智老人嗎?答案是十五人。目前台灣有高達十五萬以上的失智老人,預計二十年後人數將倍增。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以下簡稱「老盟」)在今年推出「失智症守護天使」活動,讓一般民眾也能提供失智老人與其家屬更舒適及更有尊嚴的生活。

「失智症守護天使」計劃是基於能站在有失智症家庭的家屬對待失智症者,透過老盟的訓練,了解失智症者的病因以及會發生的行為,例如失智症並非疾病,而是退化造成的結果,所以要盡量避免在失智症者面前,用過於同情的眼神傷害其自尊,這也有可能導致失智症者有情緒上的問題。守護天使的目的為喚起民眾力量,改造成對失智症者友好的社區,伸手幫助失智症者。


藥劑師張豔玉,而其祖母與公公皆為失智症者,正因如此,張艷玉更關心有關失智症的事務。利用其藥劑師的身分,來幫助老盟教導如何照顧失智症者,並投入守護天使的行列。她提出對待失智症者的「三不原則」:不驚嚇、不催促、不傷害其自尊。不驚嚇為不誇大病情讓失智症者過度擔心;不催促則為由於失智症者會因為記憶障礙的情形,導致會常常重複做同一動作,若在此時催促失智症者,可能讓失智症者情緒受到極大的影響;最後不傷害其自尊為不批評失智症者的行為,不因為他們是失智症者而過度同情。

05
守護天使手鍊與徽章。林育澤/攝影


守護天使在社區中可以如此幫助失智症者:例如店員為守護天使的時候,可以讓動作較為緩慢的失智症者慢慢結帳,不催促他們,讓他們慢慢驗算。或者在社區內遇到迷路的失智症者,可以透過聯絡老盟幫助協尋,並尋找失智症者身上是否有家屬縫製的名牌等。



林育澤/製作





延伸閱讀

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台灣失智症協會

2010世界人權高峰會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續燈泡 延續光也延續生命

01
續燈泡參賽海報。田芸珮/提供
【記者吳岱穎/台北報導】「I can save your light(我可以保存你的光)」,一顆會存下光亮的燈泡,讓目前就讀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的田芸珮一舉拿下二○一○亞洲大學第一屆綠能創意競賽金獎,以及馬來西亞國際發明展(ITEX)銀牌獎的殊榮。

「其實一開始只是想好好的坐在床上看書,但床上光線總是不夠。」田芸珮說:「原本想把整座檯燈都搬到床頭,但後來忽然想到,如果只需要拿一顆燈泡呢?」


田芸珮的「續燈泡」的靈感由此而生,所謂「續燈泡」,是在LED燈座上加裝一個小型蓄電池,讓燈泡擁有自己的蓄電裝置,即使遇到突如其來的斷電也依然發光,甚至可以直接拆下來當手電筒使用。


03
參賽時續燈泡概念是以檯燈呈現。田芸珮/提供




「續燈泡不只延續光亮,也延續生命。」田芸珮指出,若續燈泡大量使用在都市、家庭照明上,除了可以利用本身儲存的電力發光,達到節能效果之外;當地震、天災發生時,它在停電狀態下仍可以維持光亮,不至於讓整個受災區瞬間陷入黑暗的混亂之中,也可以協助救援。

02
續燈泡專利設計剖面圖。田芸珮/提供



同樣都有自己的蓄電裝置,續燈泡和緊急照明燈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緊急照明燈是獨立的照明設備,但續燈泡通用於所有照明用具上。田芸珮說:「就像一般燈泡一樣,可以裝在任何你喜歡的燈具上,不需要特別購買專用的燈座,不用因為改用續燈泡而改變使用習慣。」

田芸珮表示,續燈泡的材質選用環保的LED燈,本身就比起其他種類燈泡省電許多。另外,續燈泡可以使用、充電同時進行,白天開燈時燈泡內蓄電池所存下的電力,晚上就可以使用。可以不需要依賴外界的供電系統約四小時,長年累積下來可以省下許多電力。


續燈泡推廣影片。田芸珮/提供


延伸閱讀

發光二極管

什麼是LED?

照明效率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頭湖居民 用雙手紀念他們的家

【記者傅紹宇/北縣報導】頭湖,又稱「湖內」,二○○○年四月,怪手開進頭湖村,將這個充滿文化的村落,送入歷史中。今年九月二十五日,由林口社區大學以及台北縣愛鄉協會共同舉辦的「戀戀頭湖,拆村十年回顧展」,將頭湖重現在我們眼前,也讓曾經居住在頭湖地區的民眾,再一次的回到他們當時那個充滿紅磚屋與茶園的純樸村落,現年五十三歲的王碧雲女士說:「我是在頭湖出生長大的頭湖人,很高興也很感動今天有這樣的活動,讓我懷念起當初的那個家。」

頭湖雖然已經消失,但頭湖居民們卻努力保存那些獨特的文化,這次有參與演出的頭湖悅樂軒樂團就是一個例子,頭湖悅樂軒是一群由頭湖當地居民所組成的樂團,早期村民趁著農暇時光,三五好友聚集起來,運用傳統的樂器,紀錄頭湖的生活,也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這些傳統音樂,再一次的回味消失的頭湖村。

在頭湖國小更名運動裡,也可感受居民們想讓頭湖這個詞永久留存的決心,頭湖國小原本名為佳林國小,位於林口鄉東南測,但由於原頭湖村地方人士覺得佳林國小之名,對林口來說是陌生且缺乏文化性與在地性,於是極利爭取頭湖國小之名,愛鄉協會常務理事長蔡繼文表示,地名保留當時地形特徵的描寫,提供珍貴的資料,希望頭湖國小更名運動的成功,能讓就學的林口子弟們有更深的認同感。

回顧展裡還有展示當年頭湖村居民所拍的照片,當年曾經在頭湖生活過的村民或是其他民眾,可以經由那些照片,看到頭湖當年的生活與面貌,頭湖就是他們的家,一直是他們最佳的避風港。

頭湖拆遷到現在已經第十年,對於頭湖或是林口鄉未來的發展,林口鄉莊茂盛鄉長表示他希望以後在林口能舉辦全鄉回顧,而不只是頭湖村而已,他說:「希望能透過這個舉動來使舊老文化傳承下去,畢竟,人與土地的感情是永遠分不開的。」



頭湖地區傳統音樂。傅紹宇/拍攝


延伸閱讀

頭湖國小

認識林口

林口社區大學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開拓新視野

【記者謝岱宏/台北報導】國會到底在做些什麼?一般民眾平時無法接觸到國會的開會過程,也不知道自己所繳納的錢被用去了哪裡,因此將國會的內容公眾化並且讓它成為一個人人都能看到的平台便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而在這一方面一直是「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所持續努力的目標。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顧忠華教授在去年向國科會申請了「開放國會」這項計劃,為的是能夠讓國會更透明,讓就算是一般民眾也能了解到國會裡的每一位立委是否在為人民發聲,並且在這項計劃中首先提出了六項長期受到關注的法案,像是動物保護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農村再生條例、法官法、公民投票法與集會遊行法這六項,之後也打算透過書籍與研討會的方式來擴大參與規模。



另一方面,藉由每兩週出刊一次的「監督國會」雜誌,讓民眾可以更接近國會,內容包括了每一位立委的評鑑,另外,透過立法院網站所提供的網際網路多媒體隨選視訊系統(ivod)的方式,讓所有的公民都能夠一起來觀看並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幾位評審委員個人的己見,為的是達到更公平、公正的評鑑,在這一方面,許多立法委員像是趙麗雲與賴清德等也聲表贊同,認為開放國會這個想法將有助於政府運作更有效率。

何宗勳執行長說:「身為一個社會運動的推廣者,就算明年的申請沒有通過,我們還是會繼續做下去」,透過開放國會的方式,讓一般民眾能夠收看到國會裡的質詢狀況,藉此了解每一位立法委員的所做所為,而不會因為本身原先的色彩背景而誤投了寶貴的一票,便是「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所希望做到的重點之一。

透過集結並反應不同社運團體的意見,對立委施壓,讓立委可以提出或通過更多有助於人民的陽光及公益法案,就是「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所一直在做的,而在他們所發行的雙週刊「監督國會」雜誌中,也會定期的選出表現優良的立委,讓民眾了解到誰真正為了人民在盡心盡力的做事。

或許台灣離美國及英國等先進國家的「議事直播系統」C-SPAN以及CPAC還有一段距離,目前只有在網路上能夠點選,而無法像國外一樣達到在有線電視上播出的效果,但透過「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的網際網路多媒體隨選視訊系統與結合民間力量的努力,讓國會本身能夠更接近一般民眾,讓民眾能夠知道政府預算的去處並且為自己發聲,將很快的不再只是夢想。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謝岱宏/製作


延伸閱讀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開放國會」與公民參與 - 國會資訊數位典藏與應用計畫

MAPLight.org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一步一腳印 Mutaker獨立製作專輯

02
Mutaker樂團。Mutaker/提供


【記者項庭儀/台北報導】「從樂團成立開始就籌備著屬於自己樂團的專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與努力,終於在今年七月才有了這張華語專輯─沸騰的腦。」Mutaker樂團的貝斯手甯先生說道。Mutaker成立於二○○八年,由五個來自不同地方的男生組成,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演出,包括了那牆、海洋音樂祭、大港開唱等等,甚至曾參加過節目「創作天團」錄影。

「我們堅持,我們批判,我們做自己,我們為夢想奔馳,我們為環境努力。」這一句話便足以代表了Mutaker的精神,從他們的音樂中,不難發現歌詞裡有著對社會的批判。


「當機了重新開機,請重新接軌再更新,沸騰的腦不斷思考,你擋不住你管我不住。」這一句歌詞裡則表達台灣青少年被現實給綑綁以及壓抑到無法自拔的心情,但是儘管環境惡劣,仍要繼續往夢想不停的奔馳,這其中不僅有對社會的批判也是Mutaker的心情寫照,畢竟獨立音樂屬於非主流音樂,市場小,聽得人不多,因此如何在「做自己」與大眾能接受的情況下取得平衡,是Mutaker所要面對的課題。「要讓大眾能夠接受地下樂團的音樂,就應該要找出大眾不能接受的理由,然後去做調整,找出一個平衡點,而不能太自我,因為自己喜歡的音樂聽在旁人耳裡不見得能得到共鳴。」

甯先生說「我們希望推廣獨立音樂,讓更多人認識獨立音樂這一塊。」然而,如何推廣?怎麼推廣?著實有它的難度。事實上,一個地下樂團,沒有經紀公司、大企業的資助,要獨立製作專輯是十分辛苦的。從寫曲、填詞、錄音、寄到國外做後製、設計專輯封面與內頁、拍照、包裝到發行,所有的一切都得自己來。「專輯中的詞與曲皆是團員們自己寫的,錄音、專輯設計就盡量找認識的朋友們幫忙,盡量將成本降到最低,畢竟製作專輯的經費全是團員們自掏腰包,從製作到發行總共花了約二十萬。」甯先生說道。專輯完成後,團員們找上了喜馬拉雅唱片行,五百張「沸騰的腦」便進入各大唱片行販售。剩下還有五百張Mutaker則是利用在展演空間表演時擺攤販售。

是什麼力量讓Mutaker的團員們義無反顧的投入金錢,投入時間呢?甯先生說「當初製作專輯不是為了賺錢,賣專輯的收入能跟成本打平就非常不容易了,只是希望能讓大家聽見我們的聲音,聽見獨立音樂圈,也能在音樂中表達我們的理念,並且激勵人心。」

一步步走來,Mutaker始終堅持,始終做自己,始終為環境努力,並且會繼續堅持下去。「從來沒有想過哪天會結束,應該會到我們沒有力氣為止。」Mutaker努力讓地下樂團不再地下,希望大家聽他們沸騰的腦也能有一顆沸騰的心。


Mutaker-沸騰的腦。影片引自YOUTUBE


Mutaker 專輯音樂錄影帶拍攝過程。項庭儀/製作


延伸閱讀

MUTAKER-MY SPACE

喜馬拉雅音樂

那牆-THE WALL音樂藝文展演空間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高盛福輔導戒毒犯 籲見證「悔改」

IMG_9888
高盛福及其個人音樂工作室。蔡宜倩/攝影
【記者蔡宜倩/基隆報導】高盛福,一位原住民牧師,因緣際會下與花蓮主愛之家創辦人鮑得勝合作,並共同從事監獄戒毒輔導工作約十二年。在這當中,高盛福接觸成年受刑人與青少年受刑人輔導,也在花蓮監獄和看守所進行生命教育分享。他認為,社會大眾除了給予協助和機會外,他也對更生人有所期許:「更生人除了需要社會大眾的接納外,更生人自己也要給社會大眾看到『悔』和『改』的生活見證。」

高盛福成為牧師後,便接受主愛之家創辦人鮑得勝牧師夫婦邀請,擔任主愛之家輔導員、聖經講師和音樂老師,並協助透過禱告與讀聖經給予學員堅定信念的「福音戒毒」;擁有藥癮治療人員訓練證明的他,也就此在花蓮監獄擔任心理輔導員和教誨師,直至二○○二年才結束這裡的輔導。


在主愛之家裡,高盛福透過每天生命教育分享 的課程協助成人學員戒毒,透過古今中外偉人故事、遊戲、唱詩歌、運動等來分散學員對毒品的注意力;在主愛之家所設的中途之家中,輔導青少年走出陰 霾。在花蓮監獄和看守所裡,由鮑得勝夫婦每週定期帶領學員進行「戒治班」團體分享;高盛福則是負責音樂和詩歌部份,也在監獄病房進行個案輔導。

在高盛福輔導的許多個案裡,失敗和成功的例子都有,但是張姓學員卻是他印象最深刻的個案。張姓學員是個吸膠犯,當他接觸主愛之家戒毒時,他便對自己許下承諾要改變自己,並深入悔悟;透過「福音戒毒」的方式,半年內便戒毒完全,後來更進入神 學院就讀成為神職人員。高盛福說,這是因為他真正「『悔』了又『改』」,才能這麼成功。

「根絕毒品的癮需要心靈和意志來勝過,這也就是 『福音戒毒』的產生。」高盛福說。這是因為戒毒的工作是一項艱難的任務,也是長期的奮鬥,並非短期的戒治而已。

高盛福更深入提及:「戒毒 的成功和失敗並沒有年限之分,但他會因為環境、朋友,或個人因素來決定。而堅決的信仰生活和團契的互動會讓戒毒者成為新造的人。」所以高盛福和主愛之家才 會以「福音戒毒」為主要的戒毒方式。

高盛福除了在主愛之家協助戒毒工作外,十年來也在東南亞巡迴演唱,到不同教會、戒毒所和戒賭所分享經驗。他最後提及好友鮑得勝 夫婦,佩服他們二十年來忠心於社會工作,因此呼籲:「主愛之家能提昇社會優質的生活,政府單位要正視和支持監獄或戒毒機構的單位。」


蔡宜倩/製作


高盛福分享自創詩歌。影片引自YOUTUBE


延伸閱讀

花蓮主愛之家

高盛福沙崙音樂工作室

花蓮監獄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弘道志協 增設長者體能運動班

【記者劉乃瑋/台北報導】每週三及週日的台北縣新莊市全安活動中心,會有二十多位精力充沛的阿公、阿嬤,由年輕有活力的鄧瑞儀老師帶領,在這裡做簡單伸展操。這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結合新莊志工站的志工們,在今年特別增設的「體能運動班」,希望能讓長者們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及有效的運動方式。

剛從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畢業的鄧瑞儀,用熱情卻不太標準的台語,按部就班的指導長者們,她讓長者們坐在椅子上,以簡單的運動方式,鼓勵長者們在家裡輕鬆做運動,達到帶動全身肌肉活動,且提升體能狀況的效果,也減低了運動傷害。在三個月的相處中,她以親切的態度,贏得了讓長者們的心。


「抬膝運動很重要,」鄧瑞儀說,因為長者們的膝蓋較弱。若是平常在看電視時,花五到十分鐘做點小運動,對身體很有幫助,例如:用小瓶子裝水當作啞鈴舉,可加強手臂肌力。她也不斷地鼓勵長者們一個禮拜至少要運動三次以上。

以往運動都是自己隨意地在公園走個一下子,就坐下來和別人閒話家常;參加運動班的活動之後,「能和這麼多同學一起運動,又可以和大家開心地聊天,還有志工們的關心,」李阿麵開心的說,覺得很有歸屬感。許多參與活動的阿公、阿嬤們,臉上也都帶著滿足愉悅的神情。

很多老人家每天都只能窩在家裡,坐久了心情都鬱卒起來,也因沒有運動導致體力加速衰弱,弘道新莊志工站站長黃寶鳳欣慰的說,「現在老人家每週都固定來活動中心做運動,大家笑容也變多了。」


新莊市全安活動中心長者體能運動班。劉乃瑋/製作


延伸閱讀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社團法人老人福利關懷協會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大誌雜誌》幫助街友自立更生

【記者劉家儀/台北縣報導】二○一○年四月一日,大智文創志業有限公司在台灣發行了《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 》中文版)。《大誌雜誌》總編輯李取中表示,他們希望這本在英國發行已經有二十年的刊物,能同樣的以社會企業的模式在台灣推行,讓所有有意願工作的街友,能夠獲得一個自立更生的機會,並重新建立個人的信心與尊嚴。

李取中說,他們從今年三月份開始進行關於街友召募、訓練的說明會以及訓練會。街友實習取得《大誌雜誌》識別證之後,就可以先領取十本免費的雜誌在街頭售賣,一本雜誌的售價是一百元,賣完後得到壹仟元收入;街友繼續進貨則是需要以一本五十元的價格來批貨,成功的將雜誌販售出去將得五十元利潤。目前收入銷售狀況穩定的街頭販售者已達到四十位。


「在街頭賣雜誌是件不容易的事,可能已經站了幾個小時,才賣出一兩本」,李取中不鼓勵街頭販售者批太多本雜誌,希望他們考慮到自己的販售能力。

一般人對街友的既定印象都是負面的,其實街友的產生與社會整體形態的變遷、就業市場供需不均等現象也有高度的關聯性,許多人長期找不到工作,又沒有家人的支持,付不起房租的結果只好露宿街頭,李取中說:「有些街友是大學畢業的。」

李取中表示,街友面臨的問題不只是收入問題,還有心理層面的問題,他們害怕與其他人互動,因此期望街頭販售員能藉由販售雜誌的機會,多與其他人互動,從而建立自信心,也讓別人對他們改觀。

「保持飢餓保持未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是雜誌的核心價值,李取中說,保持飢餓,這樣你才能在最平凡的食物中品嘗出最自然的美味;保持未知,這樣你才能在最無奇的事物中察覺到這世界的奧秘。

李取中說,他們廣泛邀請來自全球各地的專業人士及記者們,發掘、整理出全球各地發生的有關議題、商業、文化、設計、活動等訊息內容,傳達給讀者關於在世界各地及國內已經發生及未發生的重要訊息。

為了針對街頭販售者作長期的輔導與販售行為的稽核,李取中表示,他們從今年四月十日起開始召募大志工,也就是《大誌雜誌》的長期志工。參與大志工者需要每週撥出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針對所分發到的捷運站點,進行志工服務。

志工需要在街頭販售員面臨銷售困難時,幫他們想辦法解決問題;志工也必須監督街頭販售員的行為,避免他們與民眾之間的衝突。

創立於一九九一年的《大誌雜誌》,在英國、日本、澳洲等九個國家以不同版本形式發行。各國版本唯一的共同點,都是透過遊民來販售,收入一半歸遊民。李取中說,他希望透過這本社會企業實體雜誌,一方面為街友創造工作機會,另一方面則為二十歲至三十五歲的年輕人增進世界觀。

英國版的《大誌雜誌》為週刊;日本版和澳洲版的《大誌雜誌》則為雙週刊。李取中表示,目前《大誌雜誌》屬於月刊,從月刊轉為雙週刊是他的目標。


《大誌雜誌》。劉家儀/製作


延伸閱讀

《The Big Issue Taiwan》官網

《The Big Issue Taiwan》Facebook

《The Big Issue》Foundation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台灣e店 跟隨本土的台灣店

【記者陳中勳/台北報導】「叩、叩、叩…」位於新生南路三段小巷的台灣e店,此時發出陣陣施工的聲音,擺放台灣史料的書櫃旁更憑靠著大小形狀不一的老舊木板,以及散落一地的螺絲釘盒、鎖螺絲機和各式鉗子。原來,老闆吳成三在接受訪問前正忙著新增書架,店內每一個書櫃書架全都透由手工製成,而鐵鎚這麼一敲,就已經是十七個年頭。

成立於一九九三年的台灣e店,是早期「溫羅汀」獨立書店圈重要的成員之一,店內不僅有豐富的台灣文化書籍,還陳設許多台灣罕見的古地圖、台灣本土音樂創作專輯,甚至是特色手工藝品及圖騰T恤。九年前,《生命力新聞》曾訪問台灣e店,在當時書店的業務正穩定地成長,卻亟需一個可以與客戶聯絡互動的數位平台,如今這項難題在熟悉資訊工程的友人協助下,台灣e店總算有了自己的網站立基。

「對我們來說,網路只是配角,實體書店才是主角。」吳成三表示,書籍光是內容的上網,就得花費部分的人力與財力,他寧可將經營保持在實體書店上,以提供較為完整的服務;至於網站的架設,則是定位為服務的延伸,將書店的暢銷書籍、音樂影片、紀念品圖像等詳細呈列,方便資料的查詢和圖書的採購,讓新進客戶有一條認識本土的入門途徑,並且也避免生意不會因為網路書店的影響而太過流失。

吳成三微笑地說,經營書店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因為書店和台灣大學比鄰而居,時常有大學教授和社會知名人士前來切磋交流。他還透露,「台灣e店」的店名正是由葉菊蘭所取,遠在草創初期便曾親自向她介紹書店將來的販賣走向,裡面不但有書籍、有音樂、還有環保用品,全部都是台灣的,因此也迅速獲得葉菊蘭爽朗的稱呼:「台灣的店」,而用閩南語發音,就是現今「台灣e店」。

營業已達十七年之久的台灣e店,維護本土文化的信念始終如一,同時也剛好見證了台灣本土意識的形成。吳成三觀察,台灣本土認同的聲浪在李登輝時代醞釀、高漲,到了陳水扁執政時期經常有本土書籍發表,書店的生意也特別好;但是近期以來,本土出版的熱度開始退卻,例如自然生態的相關叢書更是急遽縮減,「為此書店的營業額起碼降了六成。」吳成三感嘆地說。

另一方面,本土意識的凝聚也反應在書籍的陳列上。吳成三便指出,開店初期能找到的台灣圖書僅有三千種,如今卻已然膨脹至一萬多種,進而產生內容良莠不齊的狀況,目前的解決之道也僅能勉強靠著勤翻封面、內文、比較文筆加以把關。其中他特別推崇李筱峰所撰寫的台灣歷史,建議年輕讀者可以由此入手。

「不一定要有人文素養(背景)才能開書店。」吳成三解釋自己出身自理工,依然憑藉著興趣與熱情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提及台灣e店未來發展的目標,他認為最要緊的是主導教育政策的學者專家,制定出鼓勵本土寫作的出版方針,而書店也會更加關注於台灣的綠色商品、環保運動等議題,並且歡迎年輕世代的朋友共同來參與書店的經營。


陳中勳/製作


延伸閱讀

台灣e店網站

台灣光華雜誌:溫羅汀


獨立書店風景 中天電視:書模攻陷part1

臺大學生報:台灣e店 固守本土文化崗位

生命力新聞:人文環保關懷─台灣ㄟ店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台灣學子發光 番薯小子證明一切

【記者李婉婷/台北報導】自由軟體的本質就是希望一個程式能夠被大家修改、被大家利用,發揮軟體本身的價值。「番薯小子」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原本是國外的遊戲軟體,在經過修改之後,變成一套富有教育意義的語言學習平台。而修改程式的人不是什麼資深的工程師,正是兩位目前正就讀大學的台灣學子。

「馬鈴薯小子」原是一套國外的遊戲軟體,是個專門給小朋友玩的裝飾遊戲軟體,小朋友可以自己發揮創意幫馬鈴薯配上衣服、眼鏡、鬍子等配件。不過這個只有簡單功能的遊戲軟體,在經過兩位學生的努力,以及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的鼓勵下,經過多番討論及改良後,融入中文、台語發音成為創新的語言學習平台,「那不如改名叫『番薯小子』吧!」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執行秘書孫賜萍便提出番薯小子這個名字,這個語言學習平台就叫作「番薯小子」,代表台灣人改良後的版本。


一場演講,點燃了一位大一新鮮人對自由軟體的熱情。「這麼好的東西(自由軟體)不用太可惜了!」就讀台大資工系的黃佑仁說,當時他才剛升大一,正好聽到孫賜萍在台大的一場關於自由軟體的演講,聽完之後憑著一股熱忱,興沖沖得便向孫賜萍留了聯絡方式,靠著這股熱情,黃佑仁就這樣闖進了自由軟體的世界。

在孫賜萍的引導下,當時僅是資工系大一的黃佑仁便開始嘗試修改「馬鈴薯小子」這套國外軟體,遇到不會的地方就靠上網搜尋來解決。後來黃佑仁的學弟游力,當時只有高三,也自願加入了修改馬鈴薯小子的行列,兩人都還在就學階段,因為興趣使然,兩人就自己開始研究起修改程式碼方面的技術問題,希望能帶給小朋友一個邊玩邊學習的平台。

馬鈴薯小子原本只有英文發音,加上了教育部台語字典的發音,變成會說台語了; 將原本只有配件圖案,加上中英文字詞,讓小朋友可以邊玩邊學單字; 改良軟體變成線上的學習平台,只要連上網路,有帳號、密碼就可以開始玩,不需要再費功夫下載; 還建立社群檔案自治的功能,可以自己上傳喜歡的背景圖片、物件甚至連語音也可以上傳。番薯小子增加了非常多新奇的小功能,改造這套原本沒人想玩的遊戲軟體,變成了令人驚呼連連的語言學習平台,番薯小子的修改充份發揮了自由軟體集結眾人智慧的創新精神,也證明了台灣學生的創意。

游力在修改番薯小子當時僅僅是高三學生,今年也順利的考上成大資工系,成為大一新鮮人。現在,這兩位年輕學子到各個學校及討論會上分享自己的開發經驗。當展示成果時,聽到原本英文的「ear」,變成「耳仔(台語發音)」時,台下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驚嘆的表情,這份的感動是無法言傳的!

在分享的過程中,不時可以感受到,這兩位年輕學生是多麼陶醉在修改程式這件一般人認為無聊的事之中。黃佑仁說:「修改程式這類的事,其實只要自己做得開心,就不會覺得無趣了!」

對於自由軟體,兩人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游力認為自由軟體的功用在於補足商業軟體的不足,不用去跟商業軟體互相比較。雖然兩人都還在求學階段,但他們證明了一件事,自由軟體界的投入是不分年齡、不論輩份,重點在於是否能保有對自由軟體理念的認同與一股持續的熱情,就這麼簡單。


延伸閱讀

自由軟體的定義

自由軟體的教育意義

校園共享 教育部全網羅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遊民攝影家 用照片向社會發聲

【記者胡乃文/台北報導】居於社會底層的遊民,一直以來被大眾媒體汙名化,塑造為懶惰、不工作以及愛喝酒鬧事的一群人,為了改變主流媒體的刻板印象,這群遊民藉由遊民攝影班拿起了過去曾經害怕的攝影機,拍下所看到的世界,試圖從過去被媒體追捕的對象,轉為替自己發聲的實踐者。

遊民行動聯盟召集人郭盈靖表示,當初因為研究而投入幫助遊民的行列,為了替遊民洗刷媒體塑造的錯誤印象,成立漂泊新聞網這個平台替遊民發聲。她利用每次的集體討論會與遊民互動,構想出了「遊民自己拍出最真實的一面呈現給社會大眾」的想法,因此於二○○八年開設了遊民攝影班,並且推出了由郭盈靖與戴瑜慧等所著的《底層流動/流浪的視界》一書,記錄了遊民攝影家的創作歷程。


遊民攝影班成立的三年來都有不同的主題,今年的主題是《居無定所攝影展》,這次的攝影展主題是關於居住權,遊民行動聯盟召集人郭盈靖認為居住權是每個人最基本,也是遊民最關切的議題,因此從作品中發現政府對遊民的驅趕,為了不讓他們停留而設置的各種措施,讓他們在社會中沒有容身之地。

除了改變大眾對遊民的想法之外,過去不怎麼表達自己想法的遊民,也因為攝影班的討論會漸漸開始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藉由這個討論會也激發出越來越多不同的聲音。「水筆仔在複雜的險惡環境下仍能找到繼續生存下來的方式;夾縫中的草看似毫無生存空間卻也想盡辦法在縫隙裡求生,這樣為了生存不屈不撓的韌性最能代表遊民精神。」在一次的討論會當中他們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在成立初期,郭盈靖與遊民們對於攝影班的可行性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很多遊民在遊民攝影班成立之前甚至從未接觸過相機,對於使用方法也是一無所知,即便使用的是便利商店所賣的那種最簡易的相機,他們還是很小心的保存,郭盈靖說「有的遊民會把它裝進原本的盒子當中,再用塑膠袋與橡皮筋把它包住,就是害怕相機被弄壞。」

也因為使用的是最簡易的相機,沒有特殊的設備,再加上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郭盈靖對於這些遊民所拍出的作品感到驚訝不已,她說有的遊民為了呈現出熟悉環境的最好一面給大家看,可能會在一個地方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就為了捕捉一瞬間光影所投射出最佳的美麗畫面。

郭盈靖說這樣的攝影班對於要求政府改變對遊民實際的政策,在目前為止仍然是有相當的難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藉由攝影班的活動也慢慢的開始在社會大眾對於遊民的態度認知上有所轉變。

另外郭盈靖也提到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有成為遊民的可能,因此在未來焦點除了著重在遊民外,也會將關心的範圍擴大到那些依賴派遣工作、比較貧窮並且沒有辦法自力更生的族群上,探討他們在生存權力的問題,盼望藉此可以提供這些人更好的生活環境。


遊民攝影班。胡乃文/製作


延伸閱讀

當代漂泊新聞網

當代漂泊Facebook

居無定所攝影展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黃仁志 在彈藥庫蓋農產合作社

【記者王騰毅/台北報導】台北縣土城市埤塘里保有一片九十六公頃的綠地,其中部分區域原為一座軍用彈藥庫舊址,當時規劃紅線管制區,管制區內不得隨意開發,使得埤塘里保留了大片綠地,且居民多以傳統農業為生。直到土城彈藥庫在二○○六年確定移儲(不再存放彈藥),且正式解除紅線管制區,原先居民只出不進的限制改變,讓原本土地利用多為自給自足的農民,透過產銷合作社的方式,吸引彈藥庫以外的居民來購買當地農產。

二○○六年,臺北縣政府宣布將推動臺北看守所搬遷至土城舊彈藥庫區,使得希望保持傳統農村生活的當地居民,展開一連串的抗爭行動。直到發生南港彈藥庫爆炸事件,彈藥庫的安全疑慮再起,看守所確定不遷入,才確立了土城彈藥庫的移儲及紅線管制區解除。限制解除讓彈藥庫的主要經濟發展-農業,有對外推銷農產,甚至吸引觀光人潮的可能,而彈藥庫產銷合作社籌備處也已經在近年成立。



土城彈藥庫產銷合作社籌備處聯絡人黃仁志表示,土地被徵收容易團結居民,尋求外援,這是從社區抵抗到社區營造的過程。彈藥庫目前的外在情境是,「共同威脅」(因看守所遷入的土地徵收行動)暫時解除。下一步是如何帶領因抵抗而凝聚起的彈藥庫居民,進一步將抗爭學會的字眼,如綠化、環保等理念,實踐於彈藥庫這塊土地上。

「必須為集結起的力量,找到下個目的。」黃仁志說,創造緊密的共同利益是可行的方向。產銷合作社就是共同利益的產物,黃仁志藉由舉辦農地體驗活動吸引外地人來參觀,藉此串聯農友聯合推銷彈藥庫的農產,經過半年的嘗試、醞釀後,才成立合作社籌備處。現在合作社已有一座主建築販售當地農產,黃仁志表示,合作社的主建築總共只花了四萬元就蓋好,「除了水泥、屋頂外,都是開著車,撿各種材料來蓋。」透過產銷合作社,當地的農友便能將自己種的農產賣給彈藥庫以外的居民。

通常一個組織擁有一種標誌(logo)來代表該單位,但土城彈藥庫產銷合作社總共創造了五種不同的標誌,分別是抗爭用、抗議用、生意用、政治用、活動用,每一個用途設計不同圖案的標誌來代表土城彈藥庫產銷合作社。黃仁志笑說這是因應不同的使用需求而進行的變通。如果需要抗議的時候,就使用「看守土城愛綠聯盟」的抗議用標誌,而為了挑戰現任支持開發的里長,合作社推派一位候選人來競選埤塘里里長,競選時就用政治用標誌。

黃仁志說,因彈藥庫鄰近市區,使得農地發展的方向容易被都市的價值觀限制,而忽略了經濟以外的價值,都市計畫體系易將都市近郊的農地視為「未開發的素地」,單向的以都市土地的住商使用內涵,作為都市近郊開發的唯一想像。其實彈藥庫農地面積涵蓋一點三八平方公里,佔整個土城近五分之一,並銜接台北與桃園,未來可發展為生態公園。


延伸閱讀

看守土城 愛綠聯盟

土城彈藥庫

土城參與式生態規劃工作坊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印尼華人牧師娘 泯成見服務印勞

IMG_9832
中壢工福中心辦公室一景。牆上為印尼傳統樂器「安公龍」
(Angklung)。鄭慧琴/提供
【記者蔡宜倩/桃園報導】位於內壢火車站附近的中壢工業福音團契中心(簡稱「中壢工福中心」),辦公室裡傳來斷斷續續的打字聲,坐在電腦前的正是牧師娘—鄭慧琴。父母親為中國大陸華人、出生於印尼的鄭慧琴,在印尼成長的過程裡,受部份居民以異樣眼光看待;與先生張仁愛結婚成為牧師娘後,為了學中文來到台灣。如今卻因著「上帝的愛」,服務印尼新移民同胞,並獲得政府機關肯定。

由於印尼部分居民有排華的情緒,因此,許多華人在印尼當地居民面前選擇不說中文改說印尼語。也因此鄭慧琴的父親為了保護年幼的她,曾希望她與當地居民保持適當的距離。即便如此,家裏開工廠的她,在放學回到家中,仍被部份印尼工人索取零用金;那些印尼工人對她說:「不給我們錢,就不讓妳回家!」在接受基督教信仰後,鄭慧琴以為她能放下這些傷害;沒料想到,與教會友人到醫院探訪病人時,被病人以叉子作勢恫嚇拒絕關心後,卻發現她仍對印尼人心生不滿。

鄭慧琴在印尼與先生牧養華人教會將近十年後,為了使中文更精進,決定來台灣學中文。兩人在中華福音神學院修業結束後,接到工業福音團契的邀請,成立中壢工福中心,並在當地服務新移民族群。鄭慧琴先由派出所翻譯做起,漸漸地到警察局分局、收容所、衛生局等政府機關進行翻譯服務,接著協助服務移民署與內政部相關的工作。表現出色的她,更於今年九月第三次續獲高等法院全台僅四人的印尼語特約通譯聘書。由於努力服務,更獲得前桃園縣長朱立倫、現任縣長吳志揚的表揚,也得到移民署桃園服務站的感謝狀。

一九九七年,來到台灣後,先生常到當時位於中華福音神學院對面的三軍總醫院探訪病人,附近有許多的印尼勞工,先生對她說:「為甚麼不關心我們的印尼同胞?」而仍對印尼人不滿的鄭慧琴,在內心交戰許久後,想到自己處在不用受到印尼人異樣對待且安全的台灣,若是與他們分享「上帝的愛」,久而久之也許就能消除印尼人與華人的隔閡。她透過與印尼勞工建立關係並提供適當的物資援助,而開始和先生從事新移民服務工作,也因此決定一家子留在台灣。

在中壢工福中心裡,鄭慧琴除了提及的翻譯相關工作,也與先生兒女一起服務印尼新移民族群,從桃園、新竹、到苗栗,都有他們一家子的身影。每年不定期舉辦夏令營,與新移民家庭舉辦家庭聚會。此外,每個月更有一至二次前往不少印尼族群的苗栗客家村莊,去探訪、關心他們,並邀請聚會聚餐,也不定時帶領大家到鄉下舉辦活動。除了讓台灣人認識印尼同胞外,更讓印尼同胞進一步瞭解自己的文化;中壢工福中心時常舉辦印尼傳統樂器—安公龍(Angklung)—教學,也常配合縣府活動表演。

鄭慧琴的大女兒張惠婷說,政府與社會相當接受新移民族群,給予許多協助。但她呼籲說,除了讓新移民同胞認識台灣文化外,也期待使台灣人更認識新移民族群文化的活動比例能增高些。此外,鄭慧琴表示,由於中壢工福中心負責的範圍過大,且人力不足,無法提供偏遠地區即時的援助,希望能召募更多相同志向的義工,與他們一起服務新移民族群。


延伸閱讀

工業福音團契

移民署桃園服務站

印尼華人(維基百科)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愛肯樂活工場 自閉兒的手工饅頭

01
愛肯樂活工場製作饅頭情形。許文綺/攝影
【記者許文綺/台北報導】早上九點鐘一到,活動活動筋骨, 就開始了整個饅頭的製作過程。過程大約花費二至三個鐘頭,完成之後的饅頭再進行分裝、送貨。這就是愛肯樂活工場自閉兒工作者每天的行程。愛肯樂活工場附屬於財團法人台北市自閉兒基金會,於今年正式立案,以團隊支持的庇護工場就業形式,讓無法獨立就業的自閉症青年有機會接受訓練,使其具有就業能力及職業技能。

機構成立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賺錢,自閉兒工作者雖然會有薪水但並不多。愛肯樂活工場專案輔導員劉彬彬說:「家長和我們只是希望能夠提供就業機會,進而培養其社會技能。除此之外,自閉兒工作者之間的相處,更可以幫助他們突破人際溝通的障礙,學習互動。」成立至今短短半年,自閉兒們對整個製作的流程已經熟悉,彼此之間也培養了一定的感情,雖然每天還是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情緒、情況會發生,但可以感受的到它們是喜歡這份工作的。「你看,這是我做的唷!」在一旁包起司餡料的阿毅,不停的回頭開心的笑著說。


會來到此庇護工場的自閉症患者,其實都有一定的做事能力,在場的五位自閉兒中就有三位曾經在外工作過。然而,當面對到自閉兒的突發狀況時,常會因為同事、老闆的不了解、對他們失去耐心或溝通時誤解它們的意思,而扼殺了自閉兒在外工作的機會。在製作時,會針對每個人的能力與情況去做分配。在一旁秤麵粉的阿文最常被分配到此工作,「他對數字的概念很清楚,比其他人來的好。」劉彬彬說。

工作到一半的阿欽,突然大喊腳痛而跑去休息,社工嘗試與他溝通,最終決定讓他休息十分鐘再回來工作。「其實它們在工作上的能力是可以的,像阿欽對所有機器的操作都十分熟悉,有時甚至會教我如何使用,只是在情緒這方面,因為他們不擅長表達,所以當有甚麼特殊情況發生時,就必須花費時間去做溝通、去了解他們的想法。」劉彬彬說。

關於未來的計劃,劉彬彬表示,在饅頭方面,如果要選擇新產品的話,除了要有機器也需要再重新教導,對於新的東西,也怕會造成自閉兒的不穩定。但可以考慮增加新的口味,這在行銷上也更有幫助。除此之外,工場希望明年能夠增加工作人數至八個人,一方面需要人手,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給更多的自閉兒機會,讓他們有個可以接納他們的地方,去工作、交朋友。



延伸閱讀

社團法人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

愛肯樂活工場

Love Lights Life!!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大家相揪作伙來 關心咱ㄟ社區

【記者曾文萱/台北報導】「凡那比颱風對台北市沒造成什麼影響,不過里內有間木造屋被吹垮,新聞媒體不會來關心這小事情,可是里民卻很關心,因為這是我們居住的地方,離我們大家最近,所以我們依然會在最快的時間將整件事情及處理狀況發布在部落格中。」因為社區部落格的成立,使得民眾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國慶里內發生的大小事以及里政宣導等相關消息。

近年來,國慶里申請到都市更新的預算,許多即將展開的建設都需要傳達給里民,更需要里民隨時得知道最新狀況,因此從二○○九年年底開始,台北市大同區的國慶里里長吳祚貴先生,為里上申請了一個免費的部落格,「台北市國慶社區生活部落格」,將一些政令宣導的事物發布在網站上,起初只是抱著試營運的心態,沒想到廣受好評,很多人都會藉由部落格知道活動消息,進而在周休假日參與里上的公共事務,所以從今年開始便正式大量利用部落格來宣傳里上的訊息,包括:社區活動、年度課程(彩繪、手工藝品製作等)、媒體報導、生活訊息、節能減碳、里政宣導等。


「萬事起頭難,只有做了,才能讓民眾知道我們在做什麼,只有做了,概念才會慢慢出來,不做大家更不知道」里長說。「雖然剛開始點閱率不高,但是它是一直在成長的,在網路上宣傳這些活動,來參加的人變多,大家也認識彼此,為這個里帶來進步與向心力。」吳里長驕傲地說。

目前,整個部落格是由里長的兒子經營,隨時里上有新消息或活動,就會更新文章,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讓大家都知道目前國慶里的狀況。國慶里相較於台灣,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是對這裡的民眾來說,關心「她」的程度是不會少於國家大事的。

開辦部落格後,里長覺得參與公共事務的人變多,社區意識與認同感也提高,尤其是新生代的年輕人與小朋友們,都會利用假日下午到里民活動場所參加活動,「或許是部落格比較貼近這世代的族群吧!」無論如何,「關心社區的事情」是你我的責任,希望這股風潮可以越來越盛行,讓整個國慶里社區更加欣欣向榮。

未來,里長的兒子希望能開班訓練里民成為國慶里專屬的「公民記者」,讓大家來上課,教導民眾利用攝錄工具與自己的筆寫出對於社區的大小事,不僅可以提高參與感,也可以培養公民對於媒體的傳達與使用。




延伸閱讀

台北市國慶社區生活部落格

吳里長致力於「自主廚餘回收」

國慶里公廁清理路線

蕭美玉 與花做朋友

【記者傅紹宇/基隆報導】花,可以使人心情開朗,花,也可以使人熱情奔放,教導學生插花藝術的蕭美玉老師用著她的雙手與熱情,使得基隆市西定里每個禮拜五的晚上,飄逸著藝術的氣息與花的芬芳。

「藉由教導社區的媽媽們插花,我希望他們可以在學習插花的當中,找到自己對於美的定義,同時也希望他們可以在過程中,享受插花的樂趣。」蕭美玉老師談到自己教導學生們插花這件事,口中充滿熱情的說著。曾在基隆市聖心社區大學開課,並在基隆市許多鄰里之間,教導媽媽們插花的蕭美玉,對於談到自己與花的情感,她滔滔不絕的說到:「花跟我,就好像是朋友一樣,不管是人生遇到挫折或者是開心時,花都會與我分享,並且盛開它的肢體,為我加油打氣。」

蕭美玉老師原本是一位會計師,在她三十歲那年,偶然的一次機緣下,她報名了插花班的課程,從那時開始,她便與花結下了美好的因緣,在學習的旅途上,蕭老師一開始是學池坊花藝,在修完之後,插花這件事,已經變成她生命中的一部分,抱著更高更大的上進心,她開始學習西洋花藝,並在三十五歲那年拿到了由美國花藝協會頒發的畢業證書,拿到西洋花藝證書後的蕭老師,發現在台灣漸漸蓬勃發展的商業花藝在未來必定會成為主流,於是又再一次的學習商業花藝,終於在三十七歲那年,把商業花藝的證明書拿到手,從那時開始,在她的生命中,花已經不單單只是植物或是裝飾品,蕭老師已經把花當成最好的朋友,陪著她過每一天的好朋友。

蕭老師在上課過程當中,會希望學生跟她一樣,把花當成朋友一般對待,這樣一來,插出來的作品,會顯得格外亮麗,同時也會格外珍惜,學生之一的林忻怡小姐就表示:「蕭老師上的插花課,很好玩、很有趣,老師會建議我們把花當成朋友,適時跟的它說話,這樣它會開的更大更漂亮。」另外一位學生同時也是西定里居民的陳婉謙小姐說到:「我每個禮拜最期待的就是插花課,我本身很喜歡花,可以把花拼拼湊湊變成一件藝術品,而且是經過我的雙手,我從來都沒想過會有這麼一天。」

蕭老師除了在花藝授課領域上投注熱情,在社區營造上也可以看出她想與大家分享花之美的心,像是母親節時,蕭老師會幫助社區居民們準備康乃馨,並且一朵朵,小心翼翼的包裝好,在母親節當天時分送給媽媽們,蕭老師說到:「我自己也是母親,在母親節收到康乃馨時的快樂,是無法形容的,我希望能帶給那些子女不在家的媽媽們快樂,雖然只是一朵小小的康乃馨,但裡頭的心意,可是很多很多的呢!」

花,可以帶給人們力量與希望,蕭老師確信的表示,在她三十八歲那年,蕭老師的先生不幸過世,陷入人生最大低潮的蕭老師就是靠著花的陪伴,一點一滴的走出傷痛,現在的她,就像花仙子一般的到各處去散播希望,透過花,她讓學生們找到美感、成就感、歸屬感,並且希望他的學生在上完她的課回家後,心裡是充滿著溫暖的感覺,「能教插花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蕭老師眼神散發出光芒的這麼說著。


延伸閱讀

中華插花協會

插花藝術資料

台北花苑 花藝協會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三萬人上街頭 投同志政策一票

【記者蔡佳安/台北報導】「阿妹選總統」,台下觀眾大喊。二度擔任同志大遊行「彩虹大使」的歌手阿妹(張惠妹),一句「要當同志朋友永遠的義工」,讓現場High翻天,叫阿妹出來選總統。


第八屆台灣同志大遊行於十月卅日在凱道展開,以「投同志政策一票」為主題,估計參加人數達三萬人。許多同志不畏陣雨,在花車上妖媚地扭腰擺臀,穿著鮮艷清涼,更有人全身裸體,只以幾朵花瓣遮住重要部位。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要求「拒絕政客消費,同志政治力出櫃」,希望政客不要為了選票,對同志族群端出假牛肉;更希望透過「投同志政策一票」展現同志政治實力,嚴格監督執政黨的同志政策。監督的方式透過寫信、打電話監督「同性戀恐懼症」的政治人物,用實質的行動鼓勵同志友善政策。

八年前的第一屆遊行,僅有五百名發起者,八年後已有三萬人參加,儘管遊行人數有大幅的成長,但同志權益仍未受到重視。同志代表怒吼:「已經八年了,但是我們什麼都沒有,」並強調,「同志要有伴侶權、結婚權。」

遊行重要活動為「投同志政策」的六色彩虹地景,在台北火車站前拉開高三公尺、寬四公尺的彩虹布條,向社會大眾表達主要訴求--投同志政策一票。另一項行動為「投自己一票」,遊行民眾以發票代為選票,在發票箱前,為自己投下神聖的一票。

除了張惠妹到場以一首組曲「彩虹」獻唱以外,藝人大炳也以歌舞力挺同志。現場邀歌舞團體「Rock in Hose」,表演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的舞蹈,表示對同志遊行的支持。


蔡佳安/製作


延伸閱讀

表演團體:Rock in Hose

第八屆台灣同志大遊行官方網站

維基百科:台灣同志遊行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設計獎常客葉欣樺 嘆台灣創意被埋沒

01
設計師葉欣樺連獲兩屆德國iF設計獎。吳怡萱/攝影
【記者吳怡萱/台北市報導】台灣新銳設計師葉欣樺,去年即以專為孕婦量身打造的「兔子衣架」獲二○○九年德國iF概念獎(The iF concept award 2009),今年又以「插座的極限」拿下iF設計獎之通用設計獎和二○一○美國工業傑出大獎(IDEA finalist)。連續兩年受到國際的肯定,葉欣樺卻感嘆,雖然台灣人很有創造力,「但是老業主為了賺錢,導致台灣的創意被埋沒。」

平時就喜歡利用生活小物動手玩創意的葉欣樺,雖然參加過不少大小設計競賽,但是對於國際比賽卻沒有自信。葉欣樺表示,「那時就覺得自己很弱啊!這怎麼可能。」但是葉欣樺很感謝大學時的指導老師陳俊東,因為是他鼓勵葉欣樺參加國際設計競賽,而且每當創作遇到瓶頸,都會打電話請他指點迷津。
葉欣樺說,平時培養創作靈感的方式,除了多看書和逛網站之外,也會觀察自己生活周遭不便之處,像是台北捷運雖然派有專人接送視障人士上下車,但當工作人員下班後,視障人士該怎麼辦?這時葉欣樺便會假裝自己看不見,試著體驗視障人士的感受,進而思考什麼樣的設計能夠讓情況加以改善。

由於參加過許多國際競賽和設計營,葉欣樺對國內外的設計產業有很深的感觸,她表示,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人更具創意,但差別在於歐美國家願意花錢栽培設計人才。「在台灣念設計都要自己付材料費,可是在美國東西都隨便我們拿,也不用花錢去學校外面輸大圖。」

此外,美國的設計界傾向於多媒體工作室,葉欣樺說,相較於台灣設計師的一手包辦,「結合設計、電子、造型等不同領域的人才共同去研發一項產品,這是台灣應該要學習的地方。」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介紹影片。影片引自YouTube

在歐美,設計師是受人尊敬的,但反觀台灣卻是業者的地位比較高,設計師的意見常不被重視,「之前我明明畫了五款設計圖給他(廠商),但他卻硬要A+C+D全部加起來,這樣他才覺得賺到。」但是設計師若堅持己見,便很可能賺不到錢,這和歐美國家相信專業有著天壤之別。

至於設計領域中新興的一環--通用設計,不但在日本早已行之有年,許多國際設計競賽也把它列為評分標準之一。葉欣樺認為,如果單以通用設計為出發點去做設計,這樣只會讓自己侷限於「通用」而創作不出作品;相反地,若是在設計產品時,時時想到通用的概念,儘量讓產品的使用範圍能擴及更多族群,這樣才是較好的方式。

不過通用設計的概念在台灣尚不發達,加上全球現在關注的是環保議題,因此台灣反倒較重視綠設計。「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做綠設計時加入通用設計,讓更多人注意到它」,但仍然需要一段時間去實行和努力。

02
葉欣樺(右五)與設計師男友陳宥霖(右四)赴德國獲頒
2010iF設計獎。葉欣樺/提供
葉欣樺表示,台灣每年都有許多設計師贏得國際大獎,政府應該多編列預算鼓勵台灣的設計產業,畢竟設計是軟實力的一種,「小小的力氣卻能創造出很大的影響。」此外,她也希望台灣民眾能更重視設計這一塊,不要只求產品能用就好,應該把設計的觀念帶入家庭中,讓生活更有趣、更美麗、更便利。








延伸閱讀

台灣設計產業的窘境

通用設計--預想使用者會如何使用

考量到視障者的設計

MIT Media Lab多媒體實驗室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