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買蓮花救赤蛙 阿石伯的有機蓮

【記者王騰毅/台中報導】台北縣三芝鄉有一大片蓮花池,蓮花田主人阿石伯種蓮二十餘年,長期使用農藥種蓮。直到二○○一年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林華慶組長到訪,希望保育蓮花池中的台北赤蛙,勸導阿石伯不要使用農藥。加上慈心志工李逢琪輔導轉作有機栽種。現在阿石伯的蓮花池不灑農藥,一樣開出美麗的有機蓮,而台北赤蛙的保育也有了成果。

近年台灣特有種台北赤蛙,由於受到農藥破壞生態,數量日益減少。林華慶在二○○○年完成台北赤蛙的調查研究後,發現三芝鄉阿石伯的蓮花田是台北赤蛙重要的棲地,因此積極阿石伯溝通,希望他不要使用農藥。但阿石伯回應,可以不用農藥但你要幫我找生(銷)路。


「生態變好,我就沒飯吃」,阿石伯對於不撒農藥的種蓮方式,完全無法認同。直到參觀了專賣有機農產的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里仁商店」,發現消費者確實願意支持有機種植。因此在慈心志工李逢琪的多次拜訪下,最終答應從下一期開始不用農藥種蓮。

不灑農藥的結果就是害蟲數量劇增,「葉子沒有一片是完整的」,李逢琪談到蓮花田第一次不灑農藥的情況。並且問當時在一旁的阿石伯會不會怪他?阿石伯說,活到老學到老,不讓它(害蟲)吃吃看怎麼知道行不行?

對於蓮葉被蟲吃光的心情,阿石伯說,「很捨不得,但只能忍耐」,表示錢可以再借,「信用有錢無處買」,秉持著當初的承諾決定堅持下去。

李逢琪說,阿石伯願意堅持很關鍵,因為沒有蓮花收成直接影響生計。經過阿石伯的堅持,過了兩期、三期不灑農藥後,蓮花池的生態系也慢慢平衡,害蟲的天敵數量漸漸增加,平衡過多的蓮葉害蟲,蓮花漸漸又盛開了。

慈心也兌現當初對阿石伯的承諾,只要阿石伯不使用農藥,就藉由里仁商店幫阿石伯賣蓮花。並打出「買蓮花救赤蛙」的口號,阿石伯的蓮花很快就賣完了,而蓮花田裡的台北赤蛙數量也增加了。

阿石伯改種有機蓮花的例子,成功保育了台北赤蛙的生長環境,也維護了自身生計,形成了保育與經濟兼顧的局面。「曲解保育,不要經濟」,是有問題的,林華慶指出,推動保育的人常沒注意到「人」的問題,激進行動往往只執著於點,但沒有提出解決方案。

李逢琪表示,生產者對於有機的那份堅持,消費者會認同,而他對於未來十年的展望是,希望可以輔導更多農友轉植有機,「讓更多人了解,買的到,也讓生產者種的下去」。

對於農友,阿石伯分享轉植有機的經驗,「種有機像一種習慣,習慣了就會一直下去」。


延伸閱讀

台北赤蛙

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

里仁商店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爭取性別友善宿舍 台大獲校園G測冠軍

【記者蔡佳安/北市報導】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公布校園G測(G代表「gender equity」性別平等)徵選結果,其中「社團及學生自治類」,由台灣大學「性/別工作坊」拔得頭籌,活動發起人陳柏屼認為,最辛苦的莫過於如何引起討論。


台灣大學「性/別工作坊」及陳柏屼一同爭取性別友善宿舍。蔡佳安/製作



延伸閱讀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台南人劇團 找尋人生「Q&A」

【記者陳葦庭/台北報導】曾榮獲文建會「優秀扶植團隊補助」並且評鑑成績為現代戲劇類組第一名的台南人劇團,春季新作「Q&A」首部曲六月初在台北城市舞台上演,內容描述一個失憶與追尋的故事。

男主角劉憶從柏林回到台北,經歷了一場車禍後失去了記憶,而劉憶的父母錯把肇事者傅嚴歆,誤認成兒子的女朋友,他們開始將錯就錯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然而在一個自稱是劉憶男朋友的神秘男人出現之後,所有的謊言東窗事發,劉憶決定離開台北到柏林去尋找過去的自己。

本次台南人劇團新作「Q&A」透過一連串的問與答,要觀眾誠實面對自我當下,編劇蔡柏璋表示這次的靈感是來自於美國影集《第二人生》,編劇讓主角再一開始就失憶,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觀眾與台上演員一起尋找自我,並發現真實人生.另外對於本次劇本加入了同志議題,他也表示:「『Q&A』首部曲當然不是一齣同志戲劇,但我想要用這齣戲,帶給這個社會正面力量,『他們並沒有不一樣』」,多次以同志題材為元素的他認為,他並沒有強大的企圖要大家接受,因為這是個人的選擇,但期待透過劇場的影響力,讓很多人不能夠接受的事,慢慢習以為常。

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呂柏伸表示:本次台北票房開出亮眼成績,全靠台北的觀眾熱情支持,未來「Q&A」將會推出二部曲、三部曲……,希望觀眾期待接下來的演出,等待台南人劇團留給觀眾的的「Q&A」。


延伸閱讀

[舞台劇] 台南人劇團─《Q&A》首部曲

【達人推薦】本月我要看:台南人劇團《Q&A

Q&A首部曲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德光女中服務學習 溫暖老人心

【記者李婉琪/台南報導】「…使讚美之泉流入,每個人的心田。」台南市德光女中高一學生,一邊拍手一邊唱著「讚美之泉」給德蘭園的爺爺奶奶們聽。爺爺奶奶臉上帶著笑容,有些一邊搖頭,有些跟著歌聲一起打拍子,「每次看到這些小朋友,心情都開朗起來。」吳奶奶笑著說。

德光女中輔導室,每學期都會安排二十一個班級,分別到德蘭園、老吾老養護中心、德光護理之家和無障礙之家,陪安養的爺爺奶奶聊天、散步,幫忙社工整理環境等事務。服務學習負責老師王志豪老師表示:「每一次的服務,都會在學生心中留下印象,希望他們能夠從中學習到服務他人的快樂。」


「剛開始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親近,但是其實爺爺奶奶都很和藹可親。」學生尤念筠說,家中沒有爺爺奶奶,不懂得如何與老一輩的交流和溝通。她和同學說著不流利的台語,和坐在輪椅上的奶奶聊天,當奶奶主動牽起她們的手,對她微笑點頭,「頓時之間,我知道奶奶很喜歡我們的陪伴,那種感覺好溫暖。」

德蘭園的老人們,有些在行動上不方便,或是有言語表達的困難。家屬因為忙碌或是不知如何照料,將老人們送來德蘭園安養,等到週末和逢年過節時,才會來探視他們。「兒子媳婦都有工作,住在這裡比較不會麻煩到他們。」陳奶奶停頓了一下,「雖然這裡有其他老人,有時候還是會覺得寂寞。」她很期待每個月德光女中的服務學習日,因為學生的活力和快樂會感染,讓她不會那麼孤單。

「下次還要來喔!下次還要來看我喔!」一個爺爺握緊了王羿雯的手,不停的要求著。王羿雯的臉上掛著無奈的笑容,安撫著說:「好,好,有機會會再來。」從老人的眼中,她知道他害怕孤單,她希望未來父母老了也能夠由自己照顧。她認為老人家只是需要多一點點的耐心陪伴,不應該因為他們老了、囉唆了,就嫌棄他們。「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沒有嫌棄幼兒的我們,他們對我們付出的愛很多很多,多愛自己的父母一點,花一點的時間照顧他們,他們會很開心的。」


延伸閱讀

台南德光女中

無障礙之家

老吾老養護中心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前國手張瓊文 回饋滑冰界

09
二○○七年張瓊文參加世大運花式滑冰短曲項目。
中華民國滑冰協會網站/提供
【記者余承翰/台北報導】臉上總是帶著陽光般笑容的張瓊文,四年前還是花式滑冰國手,但在考量自己的身體狀況與未來後,她選擇了退休並考取大學進修自己,但仍藉著自己豐富的經驗培育更多的小選手,如今即將畢業的她未來也將考取國際裁判證照,藉著不同於教練的方式回饋給台灣的滑冰界。

張瓊文會學起滑冰,是因為小時候拿哥哥的溜冰鞋去溜,結果一溜就溜出興趣來,爸媽也看她玩的很開心,就讓她開始練習,練著練著也很自然的去參加了比賽,她笑說:「然後就不小心得了名。」而這一溜也讓她從七歲一直溜到了十八歲。


從七歲開始便一直跟著教練林肇藩練習,為了在比賽中舞出更漂亮的弧線,不斷的跳躍、轉圈練習,也在張瓊文身上留下不少傷痕,但個性開朗的她一點都不怕摔,還曾在比賽摔了一跤後馬上問教練「我剛剛摔的漂不漂亮?」十七歲後更轉而練習滑冰,最高排名曾到世界前二十名。

別看滑冰場上各個選手都盛裝打扮,舞姿漫妙的樣子,一脫下舞衣後就像變了個人一樣,私底下,大部分的選手可是穿著隨便,且搞怪無比,在今年五月時張瓊文接待來台表演的大陸滑冰選手,帶他們去基隆夜市,她笑說:「一群人在廟口前拍照時臉一個比一個還歪,可能是平常壓抑太久。」

但長年練習還是讓她受了不少傷,每一次跳躍下來的重摔都對頸部和背部造成負擔,在一次的練習中更因遭到旁邊的人撞擊,導致她現在左手握力不足,連一杯水都拿不住,於是當她在二零零七年參加完有小奧運之稱的世界大學冬季運動會後,她就說:「我覺得已經滿足了,所以便決定退休。」

當時十八歲的張瓊文選擇唸大學繼續進修自己,她說就算繼續滑冰,也不能再滑幾年,「所以我想多學點東西來充實自己。」於是在就讀輔大心理系期間,她盡可能的選修了許多課程。

在心理系所修的運動心理學相關課程,也讓張瓊文體認到心理素質方面對於一個運動選手的重要性,相較於不斷的練習,選手的飲食、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學習更來的重要,於是她選擇不當教練,而是幫小朋友安排適合的訓練課程,就拿跳躍旋轉的動作來說
「可以跳一圈的小朋友一定可以跳到兩圈,但可以跳兩圈的卻不一定能跳三圈。」而她就是要幫助他們突破這樣的瓶頸。

張瓊文說比起當教練,藉著輔導選手技術以外的地方更能直接幫助到選手,以她國手資歷的背景,若是當教練她的訓練費至少要時薪一百美元起跳,這樣的價格不是一般的家庭負擔的起,於是她選擇盡量不收費用,義務性的在其他方面給予選手幫助
,在小巨蛋冰場上不時就能看到她和小朋友認真討論的畫面

畢業後張瓊文將選擇繼續幫助更多的小朋友,如今已有國內滑冰裁判執照的她,因為國手的身分,在滿二十四歲的規定後,將可以直接考取國際裁判的執照,之後她將以裁判和輔導小朋友為主,幫助台灣培育更多滑冰選手。


延伸閱讀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候鳥遷徒系統 明年上路

【記者鄧家齊/屏東報導】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正研發「猛禽遷徙資訊系統建置計畫」,透過雷達的監測,追縱候鳥遷徒情況,經過電腦的精密分析,讓民眾在半小時內,追縱到候鳥的路向,適合賞鳥人士使用,等於候鳥的預報系統。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處蔡乙榮指出系統將在明年秋季推行。他表示,這是一個三年計畫,第一年是基本的建設;第二年是為了系統的精準度作調校,希望可以讓觀測每一種鳥類的精準度,都可以到達百分之九十,為系統作重覆的測試,以達目標;第三年當準確度夠,加上春秋季為候鳥的遷徒期,估計將在秋季開放給民眾使用。


蔡乙榮說:「猛禽是比較可以追縱的。」候鳥的種類不是每一種都包括,蔡乙榮表示,主要是猛禽,猛禽主要是肉食性,只有少數是素食的,飛行的方法不是正翅(拍翅膀的方法),而是擅長氣流滑行,具有鉤狀的嘴喙,主要是鷹、貓頭鷹等。不過他認為,只要觀測猛禽的方式成熟了以後,發展其他鳥類的追蹤並不是問題。

「沒有雲加上天氣晴朗的話,雷達還可以掃瞄半徑兩百公里。」蔡乙榮表示,系統主要是利用中央氣象局的雷達,雷達平日可以掃瞄一百公里的範圍,雷達會把雲量和雨水排除,把鳥類的飛行速度和飛行距離相除,便能推出候鳥什麼時候會在那裡出現。

蔡乙榮表示,系統若得到中央氣象局圖像的批准直接利用,有望能在半個小時甚至更快的時間,計算出鳥類預計出現的地點時間,一般兩百公里的話鳥類要飛行四個小時,等於還有三個半小時的時間可能讓民眾到達預測的位置,對賞鳥人士有很大幫助。

系統形同日本發展的「櫻」前線模式,測量在季節的溫度變化,雨量等資訊,能預報櫻花什麼時候開花,他希望猛禽遷徙資訊系統發展成「鷹」前線,對於預報鳥類的預報系統,蔡乙榮說:「這是世界的首例。」


延伸閱讀


猛禽

97年度墾丁國家公園春季及秋季過境猛禽族群調查 

台灣猛禽研究會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我們可以有更多選擇─自由軟體

12
孫賜萍在台南大港國小跟老師推廣EzGo7光碟時的照片,
照片中是孫賜萍正在說明EzGo8研發團隊目前正在改寫的
自由軟體。李婉婷/攝影
【記者李婉婷/台南報導】你會花幾千塊去買正版軟體還是會為了省錢而不顧智慧財產權用盜版軟體呢?其實我們可以有另一個選擇,教育部底下有一群人正在為自由軟體而努力,在各學校辦演講推廣公共資源軟體的概念,為推廣校園自由軟體的使用,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製作EzGo光碟,這片光碟收錄了許多熱門的自由軟體,EzGo就像一個窗口一樣,可以帶大家認識自由軟體的世界。

在這科技進步的時代,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執行秘書孫賜萍指出,「科技應該要服務教育!」商業軟體只開發能賺錢的程式,對教育有幫助的程式幾乎是沒有開發的,不過在網路上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有助於教學的自由軟體,例如天文軟體Stellarium只要輸入時間地點就可以模擬太陽位置,教導小朋友天文觀念,可以讓孩子們快樂學習。


一般人想到自由軟體都會直接聯想到免費,其實除了免費外還有更深層的意義,就是公開程式碼,任何人都可以修改原程式碼讓程式變得更人性化,並將資源分享給社會大眾,讓大家不受限制免費下載使用,像是Linux作業系統有很多人改寫,在網路上已經流傳各種不同的版本,提供民眾免費下載。

用自由軟體的好處是,它不但免費而且軟體種類更多元,也不必擔心會有病毒的問題,它集結眾人的智慧,不斷改版,但它不會像商業軟體一樣強迫你一定要更新版本,使用者可以依自己喜好決定是否要升級。不過壞處是相容的問題,可能會有網站些功能無法使用,或者是傳輸檔案時格式不同開不起來。

為了推廣自由軟體,隸屬於教育部的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製作EzGo光碟,收錄了六十幾個自由軟體,EzGo光碟裡不但有作業系統還收錄了文書處理軟體Writer、簡報軟體Impress和瀏覽器Firefox等一般人會常需要用的,因為網路上自由軟體資源太多,所以彙整成一套,給不知道要下載哪些軟體的人一個窗口來接觸自由軟體,民眾只要將光碟片放入電腦就可以使用,不需要自己一個一個在網路上下載。

EzGo光碟每年改版一次,第五年時發行一、兩萬片,現在已經第七年了,現在的EzGo7印製已經超過十五萬片。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的蔡小姐說,以前都是跟別人推銷EzGo光碟,現在還會有人問說能不能多要一兩片,真的很感動!

孫賜萍表示,其實在網路上就已經有很多公共的自由軟體,只是台灣的資訊教育一直是建立在商業軟體的基礎上,教小學生開機是用windows作業系統,學軟體用word、powerpoint,沒有人告訴他們其實還有可以有更多選擇,作業軟體不只有windows還有Linux、UNIX等自由軟體。台灣教育忘了告訴我們,除了商業軟體外,其實我們還有公共資源可以用,指的就是在全世界流通的自由軟體資源。

孫賜萍比喻,自由軟體之於商業軟體,猶如瓶裝水跟自來水,大家各取所需,沒有哪一個比要好的問題。其實推廣自由軟體不是要大家抵制商業軟體而改用自由軟體,而是告訴大家我們的世界並不是只有windows,還有更多其他選擇,在瞭解這樣的事實後,再去選擇你所要的。



延伸閱讀

Meme教學與反省-何為自由軟體?



培育自由軟體概念,從校園出發!


自由軟體的定義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蘇錦雄讓原民文化發揚光大

【記者蘇怡婷/台北報導】蘇錦雄在兩年前開始擔任部落大學的講師,在每週六下午兩點到五點,於新莊體育場中指導五十幾名部落大學學生,他們利用閒暇時間學習關於部落的傳統藝術和歌舞的表演。蘇錦雄表示,目前課程的重點是將傳統歌舞結合舞台劇的演出方式,讓更多的人可以欣賞到獨特的都蘭文化。

阿美族傳統樂舞藝術指導老師蘇錦雄,擁有十五年的教學經驗,一開始他只是利用空閒時間在阿美族同鄉會中教導族裡的小朋友們歌唱和舞蹈,久而久之便教出了興趣和成就感,蘇錦雄說,也許就是身為原住民的使命感,促使他想讓大家了解逐漸被遺忘的部落記憶。


都蘭部落位於台東縣東河鄉,是一個典型的阿美族大部落。「都蘭」一名的來由和阿美族語「’etolan」有關,名詞的原意即為「堆石」、「砌石為牆」 之意。阿美族人在此闢地耕作,並將挖掘的石頭砌在旱地,後來因發音的緣故逐漸演變成今日的地名「都蘭」。

靠著努力不懈的練習和對家鄉文化的熱愛,部落大學學生在「台北縣原住民舞蹈大賽」中,連續蟬聯兩屆冠軍。隨著知名度的提昇,蘇錦雄開始受邀表演,讓一般民眾可以更瞭解原住民生活方式及歌藝舞蹈。

蘇錦雄說,因為家人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可以沒有顧慮的專心研習和教導,將來會繼續將部落文化發揚,讓原住民傳統藝術可以永續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台北市原住民部落大學

都蘭文化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馬術治療 透過運動改善障礙者

06
台灣馬術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詹淑雅(右)
與治療個案錢億揚(左)。 許文綺/攝影
【記者許文綺/桃園報導】小心翼翼的跨上馬背,隨之而來的不是恐懼,而是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藉由馬步規律的步伐,彷彿與馬連為一體,跟牠一同行動、搖晃著身體,享受運動的快感。這,就是馬術治療最迷人的地方。對正常人來說這都是不難獲得的感受,但對身心障礙者而言卻不是那麼容易。

台灣馬術治療中心於一九九八年在中壢成立,主要以復健、教育與運動三大領域為主軸,提供給身心障礙者多元的服務。「透過治療性騎乘活動改善身心障礙者身心靈健康,激發自我潛能及找到自我價值,豐富身心障礙者生活。」這正是治療中心的使命,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堅持的信念與目標。

馬術治療的實施對象範圍很廣,從自閉症、腦性麻痺、輕度肢障、到重度肢障,都是可以接受治療的病患。在肢障復健方面,馬術治療主要是運用馬匹在漫步中的背部運動來讓患者被動的學習正確的運動模式。利用馬走路型態,可以幫助腦性痳痺、小兒痳痺等病人,學習如何協調全身肌肉來坐、站及行走,並提供病患缺少的韻律感、柔軟度、協調性。

除了肢障復健之外,馬術治療也可以矯治自閉症、過動兒、發展遲緩的個案。馬匹的快步及跑步可提供過動兒或自閉症患者需要的強烈刺激,有助於安定他們的神經系統,亦可藉此誘導自閉兒開口與治療師互動。在治療的過程中,須要有專業人員在兩側陪走,馬術治療師更是在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治療師必須評估個案的能力來設定目標,並在旁提供協助與糾正。

原本在一般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的詹淑雅,在一次治療師招募的機會下,接觸了台灣馬術治療中心,並從志工培訓開始做起。她表示,一般在醫院,重視的是生理上的治療,但在馬術治療中心裡更注重的是心理上的治療。不同於醫院的治療方式,在這裡,最主要的是「運動」。並不會因為是身心障礙者,運動的權力就必須被剝奪,他們仍然可以像正常人一般,從事自己喜愛的運動,並從中獲得身心的舒展。透過騎馬,他們感受到的是有別於平時只能侷限於輪椅或自己小小活動空間的約束,能夠隨著馬兒踢躂的步伐,享受馬場的青草味與大自然。

就像一般的物理治療一樣,馬術治療也不可能完全把個案的病醫好,但重要的是,要讓身心障礙者找到活著的意義與活下去的勇氣。要讓他們了解到,自己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運動、自己不需要每天跑醫院、自己也可以享受高高在上的優越、自己也可以得到自信。


延伸閱讀

台灣馬術治療中心

詹淑雅部落格

中國民國馬術協會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文字工作者傅瑞德 享受自己的生活步調

04
在小小的工作室裡,用著電腦的傅瑞德。王亭云/攝影
【記者王亭云/台北報導】沒有現今部落格圈裡所謂的「爆紅」,也沒有將自己的創作出版成書,但傅瑞德可是部落格圈裡元老級的人物,在網路上發表了近兩千多篇文章,長期書寫著自己的觀點,由於一路走來的經歷,讓他在資訊與產業方面的評論,深入且精闢。

「寫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國小高年級時就開始寫作的傅瑞德說道,但直到高中老師要求每天寫日記,寫作才成為他的習慣。除了求學期間編校刊的經驗,大學時期更參與一些反對運動、野百合學運,更積極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傅瑞德將工作室命名為「石墨工房」,就是希望能夠把文字工作中屬於傳統藝術的精神保留下來,他強調「堅持不接受一個字幾塊錢的這種稿費付費方式」,他以李白的詩句來舉例說明,文字的價值並非以多跟少來計算,文字應該是種藝術,而非大量生產。

「石墨工房」是傅瑞德成立的小公司,他主要的工作是擔任語言顧問,為企業撰稿與翻譯,客戶百分之七十為汽車業,像是VOLVO、Audi、Ford等,另外則為資訊業,有蘋果電腦、台灣微軟等。他做的不光只是照字翻譯,翻譯稿的語句寫法和語氣,還得依各國車廠的風格而有所不同;且要翻譯汽車與資訊產業的資訊,需要有相關的知識。

傅瑞德認為,個人工作的精髓就在於——自由與效率。平常他九點半起床,每天的睡眠時間大約七個小時,其餘的十七小時,他將八到十個小時分給工作,「剩下的就給寫作、閱讀、家庭和玩」他認真地說。而他也以過去的上班經驗說道,「開會是最沒效率的」,但以現在的他來說,很多時候休閒活動都是為了工作的效率,像是「睡覺、打電動」,而他也熱愛潛水、攀岩。

就像傅瑞德說的,寫作已成為習慣,在寫部落格前,他不需要太多的構思,只要一有想法,「就邊寫邊想」他說,但像這樣隨興、自由的寫作方式,「很難寫像書那樣有架構的東西」,而這也道出了長久以來未有他的著作問世的原因。不過,不同於其他人將出書成為目標,他反而覺得「文章放在網路上,以前的文字還有可能被搜尋到」。

從一九九四年傅瑞德開始在網路上寫文章,經歷過得手寫程式,才能將想法寫在網路上的時期,也嘗試過用資料庫系統來成為發表的平台。對於部落格平台的出現,「是個方便,也能夠自己主控的發表管道」有著投稿經驗的他說著。「不在意為名、為利」,他開玩笑地說,「部落格就是我的樹洞」,是屬於他自己抒發的小小空間。

對於廣告文,傅瑞德並不排斥,但是他卻有個堅持,「他叫我寫什麼,就要送我什麼」,如果以汽車來說,只有親自長時間使用,才能夠做出最真實的評價,「因此有很多廠商是被我嚇跑的」,他笑道。比起部落格圈裡很有名氣的人,他甘於過他低調自在的生活,「雖然有很多人認得出我」他不好意思地說。

傅瑞德希望人們認識他,「是透過我說的話、我寫的文章,來認識我這個人,而不是靠曝光率」他認真地說,他以美國資訊產業評論家Walt Mossberg為例表示,如果說他到了七十歲,還可以有像Mossberg那樣的影響力,「那真的很好」他發自內心地說。

註:美國資訊產業評論家Walt Mossberg,被公認最具影響力的資訊科技文章作者之一,甚至有人認為他的影響力,能夠左右一個產業的成敗。


傅瑞德的工作室。王亭云/攝影


延伸閱讀


石墨工房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菲」凡體驗 志工更惜福

【記者李畹琪/台南報導】「台灣生活水準其實是非常高的,但養尊處優的我們渾然不知。」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陳建宇說,台灣平常想用水,轉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自來水;菲律賓要先用水桶接水,再用水瓢撈起來使用,而且水質不乾淨,即使用很多的肥皂,也無法洗出泡沫,甚至有怪味。

陳建宇在課堂上認識了彼德‧賀伯(Peter Herbert)老師,彼得每學期都會帶著學生到菲律賓、宿霧擔任志工。今年六月二十五日,陳建宇跟隨著老師,一起到菲律賓協助當地的建築工人為搭建農業學校。他要學習用線鋸鋸鋼條、徒手撿土塊建造地基等等,「這些工作在台灣都可以用較好的技術和較快的速度完成,但在菲律賓都要靠人力,更顯艱辛。」

在菲律賓服務時,讓陳建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地的飲食。第一天早上,當他與團員抱著期待的心情領早餐時,映入眼簾的是沒熟的牛肉末、腥味撲鼻的鹹魚乾、又乾又硬的飯和一串香蕉。「更可怕的是,食物上飛滿了蒼蠅。」他一邊回憶一邊苦笑著說,當時真的很難以下嚥,但是當他想到小鎮上有很多小孩是沒有食物吃時,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惜福,因此在難吃的食物,都不能夠浪費。

每天工作完,陳建宇會和當地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和聊天。有個小朋友睜著大眼睛,開心的告訴他:「我不覺得自己很窮不快樂,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快樂的。」頓時之間,他突然覺得台灣物質優渥的小孩,都要來體驗菲律賓貧困的生活。他認為許多台灣小孩常吵著要父母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溺愛,就覺得自己不幸福。「我們要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並且要更懂得關愛家人。」他認真的說。

這次的菲律賓志工旅程,除了讓陳建宇深入了解菲律賓的人、事、物之外,也因為團隊中有香港高中生,讓他們彼此磨合和融入。他表示,剛開始覺得香港人很聒噪,甚至有團員覺得香港人玩的遊戲很幼稚,「這是因為我們心胸狹窄而產生排外的現象,其實他們跟我們並沒有什麼不一樣。」一直到旅程的最後一天,台灣團員一起去香港團員的營地拜訪,才發現香港人是很好客,而且充滿熱情的。他咧著嘴笑著說:「那天我們的友誼就這樣建立起來,到現在還會互相連絡。」


延伸閱讀

台北醫學大學

菲律賓觀光部

國外志工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開放式學習課程 兩千門課免費上

【記者郭歡萱/台北報導】二○○四年四月,朱學恆成立開放式課程網站(開放式課程),仿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以網路做為知識共享的平台,架設一個線上知識庫,目前網站上共有兩千一百五十五門課程,由世界各地的義工負責翻譯,成立至今六年,朱學恆說未來還是會繼續做下去,因為知識是自由傳播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從二○○二年開始,陸續將教學資源放在網路上,供全球免費使用,將教學開放在網路上是未來的趨勢,麻省理工學院,花超過兩千萬美金去執行這項計畫,預計十年後將會有兩千多門課程上網開放,並且可供任何人使用、複製、發送、翻譯和修改,只是要非商業化用途且標明原作者即可。

起初,朱學恆因為喜愛翻譯,希望可以把他認為不錯的知識,翻譯為中文讓大家能快速吸收,於是和另一個朋友,開始了開放式課程計畫,朱學恆負責翻譯,他的朋友負責架設網站,漸漸在網路上得要網友的認同,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開始協助翻譯工作。

課程翻譯在網站上讓義工自由認養,譯者由一開始的三百多位,增加到現在兩千多位,橫跨世界各地十幾個國家,百分之十七點五是博士,百分之四十三是碩士,朱學恆說,過去在邀請高學歷者投身公益的方式,多半都是捐錢,但他們受了這麼多的專業訓練,擅長的並不是捐錢,而是專業知識,請他們把專業知識捐給出來,是他們熱情參與這個計畫的方式。

上千門課程都是由義工翻譯,難免令人質疑課程品質,針對這個部分,開放式課程的作法是,義工翻譯課程時,都會請他們填上完整的學歷與真實姓名,譯者的姓名永遠跟其翻譯的課程緊緊相連,換個方式說這就像一個榮譽職,而且所有翻譯課程中英對照,只要一有錯誤網友會馬上察覺。

開放式課程的建立是針對華人使用者,近年來大陸網友的使用量更高過台灣許多,在翻譯義工的比例上,大陸志工佔全部的六成,朱學恆說如果要比較台灣與大陸學生的求知慾,台灣學生是獅子的話,大陸學生就好比餓狼,飢餓的狼能很輕易的打敗吃飽的獅子。

開放式課程網站上的調查報告顯示,網站使用者多半為二十歲到三十歲,針對是否能再降低年齡層,朱學恆認為在網站上的課程很多其實高中生是可以懂得,但台灣高中生受到學校及家庭的限制,不被鼓勵作考試知識以外的吸收,其實開放式課程適合很多高中生也可以用,但他們是否有這個學習上的彈性是比較大的問題。

目前國內已有交通大學、中央大學等十多個大學成立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這些學校將部分課程教材上傳,供人使用。即使開始有學校響應,但從開放式課程成立到現在經費一直是個很大的問題,朱學恆表示募款吃了不少閉門羹,向企業募款不易的原因是,網路上的知識庫太過抽象,企業願意捐錢給學校,一些看得到實質效果的地方,但教育這種東西本來就是難以評量的,這是他們先天吃虧的地方。曾經向企業的基金會募到一百多萬,但這也只是一年網站運作金費的三分之一,剩下經費還是由朱學恆支付,雖然如此,未來依然會繼續執行。


延伸閱讀

開放式課程OOPS

朱學恆部落格

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百無禁忌 螢火蟲劇團辛辣寫實

【記者王皓宇/連線報導】位於高雄的螢火蟲劇團成立迄今十五年,當初原本只是社區劇場,後來因為風格前衛與保守的社區風情不符,而創立螢火蟲劇團,以前衛、寫實為主要風格,並以邊緣人、同志、妓女、勞工等中下階層的人為題材。行政總監黃曉菁說:「這樣選擇是因為這些角色的衝突性大,當很多矛盾集合在一起,才會讓人感到震撼。」

一直以來,螢火蟲劇團結合時事,挑戰禁忌與尺度的演出,剖析各種社會底層人物。今年一口氣推出了三部作品,分別是描述同志感情的《電話情人》、號稱台灣首度鹹濕劇場的《2012末日大審判》、以及將於十一月推出的《死宴》,黃曉菁說,當初很怕一次太多作品,票房不好推,但觀眾的反應其實都很熱烈。



《電話情人》一劇講述一位男同志藉由電話交友,看見自己的寂寞,劇中演員以大量身體符號作暗示,大膽挑戰尺度,背部全裸演出,其中還有自慰片段,因此限制十八歲以下的觀眾不得入場。黃曉菁說,現在的都會人,不管同志與否,一回到家面對的就是電腦、電視,這齣戲反映出現代社會的疏離和冷漠,「也許我們很近,但其實心的距離卻很遠。」

《2012末日大審判》中,以法庭審案作為全劇主軸,一位普通的公務員接到法院傳票,被控告的理由竟然是因為他反對同性戀、反對一夜情、支持高學歷。藉由這樁法案的審理,突顯制度的荒謬、社會道德的詭異,以及人性掌控權力的貪婪慾望。

即將於十一月演出的《死宴》,講的是一個家庭中,由於哥哥太愛母親,而殺了全家的故事。黃曉菁說,此作品的想法來自於導演韓江以前在警界的經驗。韓江在當警察的過程中遇過一家人,其母親是精神異常,一天有一個小妹妹來派出所找她,說姊姊打了媽媽一巴掌,韓江親自走訪到家中,看到姊姊窩在棉被裡埋著頭,他問為什麼打媽媽?姊姊反問他,「如果你媽媽去學校找你,然後讓全校都知道你媽媽是神經病,你會怎麼辦?」這次的經驗讓韓江感到心酸。

螢火蟲劇團的作品是希望反映出都市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明明每個人都想被看到,但卻總是表現得很冷漠。」黃曉菁說。劇團成立的長期目標,是想要創造出一種專屬於南台灣在地文化的作品,將社會邊緣人、人際間的疏離,用前衛的風格表現出來。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北美館藝術快遞 送「美」給弱勢團體

01
林邊鄉水利國小的學童拿著自己動手做的版畫作品與北美
館志工隊合照。 吳世全/提供


【記者劉乃瑋/台北報導】啟明學校的學生們要如何親身體驗雕刻藝術的美麗呢?由台北市立美術館所發起的「藝術快遞」有一對一專屬志工為他們導覽雕刻藝術品。美術館的志工們親自到啟明學校,也精心製作了朱銘的雕刻複製品讓學生們觸摸,讓學生們藉由實際的觸摸體驗,用心去感受藝術。

在啟明學校的藝術快遞結束後,學生們唱歌歡送志工們,藝術快遞的藝術總監李潤豐說:「我那個時候是躲起來的,因為我已經淚流滿面。」因為感受到把東西送出去,並且深刻的感覺到學生們的回饋,他覺得這樣就夠了。



藝術快遞發起於二○○五年,為北美館為了搭配臺北市政府「文化就在巷子裡」活動而特別規劃的。藝術快遞將北美館的典藏作品直接帶到民眾的面前,針對各社區、特殊團體、各級學校及偏遠地區團體等,提供完全免費的藝術賞析,並挑選適合該團體的藝術作品,及規劃量身打造的DIY活動。

去年底藝術快遞的志工團隊來到了八里愛維養護中心,那裡有許多肢體障礙,甚至雙腳截肢的人,裡面也有口足畫家,他們對藝術的強烈慾望比一般人更強,希望藉由美術館的藝術快遞能帶給他們更多的知識。這次的活動帶他們欣賞關於淡水及觀音山的畫作,還有動手做聖誕紅的撕畫創作。因為觀音山和八里有著地緣上的關係,同學們都相當地感興趣也很認真聽講,而當老師問到對於畫作的看法時,一位同學彷彿用身上全部的力量,使勁的說出「好看」兩個字,雖然聽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他那發自內心的讚美,勝過更多的言語。

02
八里愛維養護中心的同學們開心的拿著完成的聖誕紅撕畫
作品與北美館志工隊合照。 吳世全/提供

今年四月,為了幫助在莫拉克風災中受創嚴重的林邊鄉,北美館的志工團隊特別前往屏東舉辦了為期四天的「林邊計畫:藝術快遞-擁抱林邊,就是愛」活動,為當地的林邊國小、水利國小、仁和國小、竹林國小及崎峰國小等五所國小,進行從北美館帶過去的台灣鄉土藝術家作品導覽,並帶領學童進行版畫創作。

身兼承辦人,同時也參與了林邊計劃的北美館志工督導吳世全說:「來到林邊最重要的是讓美術館走出來,把美術館的典藏作品分享給林邊的老師和學童,是美術館最大的使命。」畢竟,當地的民眾要能夠看到這些典藏藝術並不是那麼容易,這是這項計畫最主要的意義。


延伸閱讀


台北市立美術館義工部落格


台北市立美術館義工天地


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一根針一塊布 「拼」出自己的故事

01
學生展現作品。傅紹宇/攝
【記者傅紹宇/北縣報導】「小的時候,最難忘的就是我家附近那片沙灘,我時常與人結伴去那邊踩著沙、踏著浪,一起欣賞夕陽,那片海與那副景象,到現在都還深刻的烙印在我腦海裡。」新莊社區大學環保玩布學生陳威儀小姐在課堂上輕鬆的與人分享自己兒時記憶,手中同時也不停的做著回憶與懷念產生下的新作品,運用拼布以及自己獨特的經歷,一根針一塊布的拼貼與裁縫,將他兒時的記憶,沙灘、海洋、以及美麗的夕陽,重現在她的拼布上 。

「我希望她們能從分享自己故事的喜悅當中,體會到與人分享的快樂,進而走出自己的方向,我想,這才是這堂課設立的最大目標。」新莊社區大學徐麗柑老師眼神堅定的這麼說著,徐麗柑老師在板橋社區大學任教多年,一直以來都提倡婦女們透過與同學老師分享自己成長的故事,來選定作品的題材,徐麗柑老師說到:「由於每個人成長的經驗以及故事都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學生陳小姐一樣,利用拼布再加上自己的回憶,使得兒時記憶中的場景出現在眼前,再一次的踩著沙,踏著浪花,欣賞美麗的夕陽。
對於生活在都市中‧家鄉在埔里的徐麗柑老師希望能在這種車水馬龍的環境中還能保有當初的那顆知足常樂的心,同時也希望能透過她教的課使學生們的赤子之心被喚起,面對真正的自我,進而關心到週遭的人們,並且把身心健康的理念,透過社區團體推廣至各個社群,凝聚共識,營造出健康的園地。

對於是否有遇過困難,徐麗柑老師表示:「剛開始分享自己的故事時,學生會想起不好的過去,哭了起來,漸漸熟了,上課就像是回家與家人聊天一樣,有些甚至把來社大上課當做一個禮拜中最快樂的一天。」


02
俆麗柑老師上課時的樣子。傅紹宇/攝影

環保拼布學員之一的張文萍小姐說:「上這堂課可以訓練自己的耐心,老師人很好又有熱忱,主要的是,老師讓我們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像在聊天一樣。」同樣也是學生之一的劉薰蘭也說到:「課程的名稱上有環保兩個字,現在這個社會中大家都需要環保意識,而老師人性化的教學以及她的教學態度,使我在這堂課中收穫良多。」

徐麗柑老師在喚起人們赤子之心的同時,她也希望透過她這堂課來推動社區營造,徐麗柑老師說:「我們透過成果展與義賣來與這社區的其他人做結合,社大是個平台,能讓我有機會做這件事情,社區營造就是從地方開始做起。有些學生們在上完這堂課之後也會加入志工的行列,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一根針一塊布,徐麗柑老師用她的熱忱以及耐心,默默的為社區付出,她希望在未來能夠組織一個團體,盡心盡力的為社區付出,她相信,不管是在哪個地方,能幫助人們走出自我,體會到自己的價值,便是她最大的快樂。


延伸閱讀


新莊社區大學課程介紹

拼布簡史

拼布入門所需材料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植物人與他的家人》看見愛與堅持

17
《植物人與他的家人》劇照,摘自網站新生一號出口影展。
【記者朱璟柔/台北報導】紀錄片《植物人與他的家人》是導演黃淑梅進入全景映像工作是之後第二部拍的紀錄片。與她的第一部片《王保子》同樣是全景工作室的「生活映像」系列。《植》片講述三個植物人家庭,因為無心的意外、無預警的車禍,他們的家人成了植物人。但是沒有人放棄希望,依然守候在他們至親之人的身邊,只盼望床上的家人能夠好轉。

黃淑梅,一九六九年生於台南縣白河鎮,從世新廣電系畢業後年進入全景映像工作室,隔年便開始創作紀錄片。一九九二年開始擔任全景社區推廣 組組長,推廣紀錄片,帶著片子至各地社區放映。早期作品有《王保子》、《植物人和他的家人》等。《王保子》一片是敘述一位從日本嫁來台灣的媳婦,以自身為榜樣,極力推廣環保及 資源回收的四十五分鐘短片。 


黃淑梅表示,會選擇拿這部紀錄片出來播映,是因為自己最新幾部作品大都是闡述台灣災後重建的狀況,但是她發現越是以前的片子越需要拿出來播放。黃淑梅嘆了一口氣:「人類經濟越是發展,所持有的道德觀念及悲憫心就越是低落。」她很訝異至今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負責人曹慶仍無法找到接班人,可見植物人在社會上雖然被正視,卻沒有被解決。

《植》片拍攝當時是一九九二年,黃淑梅表示,植物人的觀念還不普及。在那個年代,家裡有個植物人是不光采、是隱諱的事。在社會上有很多人拒絕我們拍攝,不願意被揭露家裡有個植物人的事實。「時空不一樣,思想、觀念也不一樣。」經過層層搜尋,黃淑梅找到了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一個專門收容植物人、幫助植物人家屬的地方。植物人安養院僅從事安養服務,無醫療行為。僅管如此,創世前前 後後仍安養了超過千位植物人,幫助上千個辛苦傷心的家庭。

創世的創辦人曹慶只是一個退休的小職員,沒有政府的幫助、甚至不被家屬理解,遭妻離子散
也執意創辦幫助植物人的創世基金會,雖然至今有捐款跟政府補助,但是一直找不到接班人。黃淑梅激昂的說:「他讓植物人被這個社會正視,但是為什麼是他 一個人在做?社會福利制度到哪裡去了?」

黃淑梅說,畢業的她進入全景映象工作,為了拍攝「生活映像」系列紀錄片才會接觸到植物人這個領域。植物人家庭大都不願意公開採訪,為了尋找能接受拍攝的案例,黃淑梅跑遍田野鄉鎮詢問,花了三年的時間地毯式搜尋,還從報章雜誌找資料跟案例,但是幾乎都吃了閉門羹。「很受挫,當時甚至找到一個案例可以接受拍攝,本來是
OK可以,但是不久後 就過世了。」黃淑梅表示對於拍攝這個議題,她感受到了生命無常。「被拒絕也是無可奈何的,因為外人擔心被拍攝會被消費,這個議題到現在也還存在。」

透過負責人曹慶,她找到兩位願意協助拍攝的家屬,家屬雖然一開始還擔心被利用或是要交錢,但是她找一天與家屬釐清,並將合約與拍片企劃書交給家屬,這才化
與他們的心結與誤會。黃淑梅說,雖然家屬願意接受拍攝,但是自己不會去做強迫家屬的事情,「必須適可而止,別人的痛不要執意刺探下去。」

黃淑梅說,拍攝《植》片的初衷只是希望能完成工作,但是接觸到曹慶,她才感嘆道:「因為都市間人跟人是冷漠的,所以曹慶的行為才特別於社會。」她希望藉由
《植》片,讓一般社會 大眾了解植物人到底為何、以及植物人安養的重要性和辛苦。「雖然紀錄片無法改變社會這麼多,但是要是有人看到了會有觸動,有一點觀念、價值上的改變就好了。」


延伸閱讀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人生的旅途上 傑利為夢想出走

01
傑利因喜歡旅行,進而愛上攝影,樂於交友的個
性,使他擁有數不清的朋友。王亭云/攝影
【記者王亭云/台北報導】要在「傑利」的名字前面加上稱呼,可以是旅遊部落客、旅遊作家、網路行銷師,也可以是攝影老師以及接案攝影師,而今年他人生中重要的轉捩點,他多了國際領隊的身分,也決定辭去產品經理的正職工作。向這十年來,替別人工作的忙碌與茫然說再見;「未來充滿無限可能!」他充滿信心地說,對未來的自己道聲歡迎,全心為自己打拼。

「一生中有好多貴人。」傑利回憶起,二○○○年他已經在明日報新聞台發表旅遊日記,但後來有學妹建議他使用無名小站(部落格網站)來發表作品,「而這改變了我的一生」他說。因為在他使用無名小站經營「傑利的旅遊筆記」後,隔年便入選「部落格觀察」台灣部落格中的旅遊類全台灣不分類的前十名,「網友們鼓吹著我出書」,他笑著說。

02
二○○八年,傑利出了第一本旅遊書《京都岔路》。
傑利/提供






於是二○○八年傑利的第一本旅遊書《京都岔路》在大家的期盼下上市,隨後登上博客來網路書店暢銷新書榜首,他表示,「當時自己也嚇到,而且到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到榜首?」而這一切源自於在他第一次去京都旅行時,他愛上那裡的風景,也愛上了當地人的故事,用這樣的情感為佐料,他才能在影像與文字的作品中,捕捉不一樣的京都。

旅遊書裡頭的人情味,來自於傑利喜歡交朋友的個性,他也特別提到,日本民宿老闆娘丸子,對他來說十分重要,「沒有丸子,就沒有傑利!」他感性地說著,她用當地人的角度,帶他發現了京都不同的美,他才能創作出吸引人的作品。而傑利在第一次去過京都後,每一年都會再回去,源源不絕的素材和情感,讓他在今年又出了第二本書《慢漫京都》。

03
二○一○年,傑利的第二本《慢漫京都》出版了。
傑利/提供






部落格讓傑利有了思考的時間,長久下來也鍛鍊出文字的功力,讓之前念企管的他發現,「原來自己喜歡文字創作。」他補充說,雖然大部分的部落客都是「多元化的發展」,但部落格只是一個創作的平台,真正的收入其實是從週邊獲得的,像他自己也是一樣。不過他覺得,「都不要忘了當時的初衷」,要有文人的骨氣,堅持創作的本意。

傑利也不藏私地提供成為全職部落客的想法,他覺得首先就是要有好的圖與文,且以作品成為華文圈最好的為目標努力。並盡可能參加網路活動,打入網路圈,還要想辦法認識各行業的代表人物,以及出版社。最重要的是,「要能忍受孤獨,永不懈怠」他強調,要會忍受默默無名兩到三年,跟創業一樣,「很多人在這期間就會陣亡」。

「通常轉業是希望能夠做自己喜歡,且擅長又有收入的工作。」傑利解釋,但他不鼓勵貿然轉業,因為轉業後,得確定自己是有收入的;而他選擇在三十八歲的這年轉業,除了是對原本主業的疲憊外,也是因為自己有了足夠的條件,「曾經有兩個月主、副業的收入差不多」他補充說道,他並建議在轉業前,至少要有兩到三年的準備時間。

辭去正職工作後,雖然收入將不如以往,「當興趣成為工作,就不會覺得是工作」傑利愉快地說道,他享受在這多元化的工作模式中,他喜歡自己控制生活及工作步調,未來他會以國際領隊的角色為主。對於工作及生活不易分界的問題,「會依照八十、二十法則」,他解釋說,百分之八十要為了收入,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就是純粹遊玩。

「不管幾歲都不要放棄夢想!」這是傑利一直以來的信念,如果說人生只有一次,何不為自己而活?他喜歡旅行、交朋友,他樂於分享以及讓人快樂,在這裡頭他感受到自己被需要;未來他將以領隊的身分,帶著大家看他眼中的世界,「可以掌握自己的未來,這種感覺很好。」他說,當面臨人生的岔路,他選擇抓住自己的夢想,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傑利的鏡頭下的京都,每一吋當地風景,都富有濃濃的人情味。


延伸閱讀


傑利的旅遊筆記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部落客小賢 拍貓興趣也能成正職

07
貓咪慵懶的躺在小賢家陽台上。王瓊賢/提供
【記者江品璇/台北報導】一張張可愛溫馨的貓咪照片,吸引網友在此駐足流連,這是小賢經營的貓咪部落格。因為養了一隻貓,讓小賢的生活開始變得不一樣,為了幫愛貓豆豆拍出好照片,她還學會打光,讓貓咪更上鏡頭,也因為部落格的出現,靠著幫貓咪拍照,不必打卡上班,有一台電腦和相機就能賴以維生。

本名王瓊賢的部落客小賢,結婚前是個標準的上班族,婚後辭掉工作,因為覺得生活太過單調才開始養貓,從那一天開始,就用傻瓜相機瘋狂地幫寵物照相,並把照片上傳到網路上。她形容想把愛貓照片張貼到網路上的心情就像是「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最漂亮」,想把小孩最可愛的表情跟別人分享。


小賢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幫客戶寵物拍攝寫真照,每次拍完照後都會把寫真照放在部落格,她表示也有不少人是因為看到部落格的照片,才留言詢問想請她幫家裡的寵物拍照。

目前已經出版四本攝影書的小賢,其中有一本攝影書,也是因為當時出版社編輯看到部落格,才找她出書。今年在台北舉辦了攝影展,展示歷年來拍攝經典照片以及參加比賽得獎的作品,像是貓咪跌倒五連拍,兩隻小白貓躲在甕裡探頭等。


08
原將拍貓當成興趣的小賢,現為寵物攝影師。江品璇/攝影



做為一個全職部落客,少了上班族的束縛,小賢搬到遠離市區的地方,現在住的地方三芝,從陽台就可以看到大海,走出後門就是一大片沙灘,她說:「真的要很感謝網路和部落格的出現,讓我可以住在風景漂亮的地方,房子也比以前寬敞,現在的住處也更適合貓咪生活。」因為生活空間變大,家裡從原本不到五隻貓,到目前已經飼養十隻貓和兩隻狗。
 

全職部落客的生活看似輕鬆悠閒,但是卻有著一般人想像不到的辛苦的一面,小賢表示:「因為是在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所以常常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感覺腰酸背痛,生活作息也不固定。」開始接案子以後,每天生活過的反而比之前當上班族時還要忙碌,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比較輕鬆。

事實上幫寵物拍照比拍攝一般模特兒還要困難,因為寵物不會隨攝影師意思擺設姿勢,一張小貓翻跟斗的照片,是小賢先跟它花了一個小時玩紙團,才能拍出生動的一瞬間。她笑笑地說:「拍攝之前,我會先觀察那隻貓的個性。」之前有個案子,那隻貓出生以來從沒看過閃光燈,為了讓小貓不會害怕,就先用逗貓棒轉移它的注意力,之後再偷偷快速的開閃光拍照。

對於未來想當全職部落客的人,小賢建議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的興趣,將部落格發展成有特色的部落格,必須要有耐心持續長期經營,而且最好要會基本的攝影技巧,現代人都已經習慣圖像思考,圖片多一點比較不會讓人覺得無聊,如此才會吸引人注意。

 


延伸閱讀


貓咪功夫館


靚貓絕攝


小賢豆豆媽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昔日市長官邸 空間再造藝文沙龍

【記者高欣妤/台北報導】座落在徐州路上的市長官邸,歷史悠久,是日式風格的建築。近十五年來,經過一連串的土地規劃,從最初「官邸咖啡屋」的構想,到一九九八年正式將空間打造為藝文中心。

13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外觀。高欣妤/攝影
市長官邸藝文中心現共分為六大空間,分別為前庭廣場、後院廣場、表演廳、和式講堂、陽光書閣、生活藝術館,除了陽光書閣外,都可以外租使用。前庭和後院廣場,可以舉辦各項露天活動,管理人員邱榮明表示,幾乎每天都會有記者會在這裡舉行。表演廳,內有舞臺,可以舉辦小型演出、茶會、講座等等,和式講堂,可以容納約三十人,適合舉辦發表會或茶會。

陽光書閣,在一進館內的左手邊,裡面展售一些小型工藝品、書籍以及有聲出版,在它對面的生活藝術館,則會定期舉辦各式展覽,例如畫展、陶藝、石雕、書法等等。邱榮明說,展覽大約兩週會更換一次,而市府官邸藝文中心預估在今年八月底會進行一些改造,至於改造內容仍在規畫當中。

藝文沙龍內另外還有咖啡廳可以提供餐點,邱榮明表示,大多數來藝文中心的人是來用餐或喝咖啡,欣賞特殊的日式風格裝潢。


14
日式風格露天咖啡座。高欣妤/攝影
除了各式展覽之外,市長官邸藝文中心也會舉行許多活動。比較特別的是,每年都會在梅子盛產的季節舉辦相關活動,像是去年的「梅鹽傳情 梅情趣」以及今年的「梅開鹽笑 手工脆梅DIY活動」,會舉辦在三月底四月初,讓民眾可以共襄盛舉。

外觀看來隱密性高,古色古香的市長官邸,有三公尺高的圍牆以及四周大樹的護蔭,吻合了官邸所需要的清幽環境。市長官邸建於一九四○年,為和洋混合的日式住宅,和台東的廳知事官邸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本時代官邸。

15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外長廊。高欣妤/攝影

市長官邸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一九九六年,市長官邸由新聞處統籌重新規劃為「官邸咖啡屋」,首次開放民眾參觀。由於咖啡屋不符合土地分區使用管制規則,無法取得營業執照,因此在一九九八年底正式以市長官邸藝文中心重新開放,馬英九上任之後,主管單位由新聞處轉交文化局。

負責管理整個市長官邸藝文沙龍的邱榮明,平時就喜歡攝影,熱愛享受生活,他說,近幾年來,由於藝文的蓬勃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會來這裡各取所需,有的是來參觀展覽,有的是欣賞日式建築,有的則是品嘗咖啡享受氣氛。邱榮明鼓勵年輕人要多充實閱歷,對於這樣一個藝文空間,他覺得很有價值。


延伸閱讀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誰在那邊唱》實行類戲劇拍攝手法

2
紀錄片導演導演龍男分享拍片心得。
【賴安娣/台北報導】紀錄片《誰在那邊唱》內容描述成軍七年的搖滾樂團「圖騰」在發行第二張專輯前,主唱聖民和鼓手阿勝卻堅決要退團。團員們開會想要找出解決之道,彼此的意見卻是天差地遠。他們回憶起從二○○三年開始,連續三年參加海洋音樂祭比賽的過程,才驚覺要散團的原因,在當年就已現端倪,因為彼此理念不同,使得團結力不夠。此部紀錄片使用類戲劇的手法拍攝,顛覆以往紀錄片之於「真實」的看法。

此部紀錄片於二○○九年發表,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說,在國外學習電影課程後,開始嘗試著在紀錄片中,加進一些類戲劇的手法,一方面是在訓練自己說故事的能力,一方面則是在進行新的嘗試。「這部片讓我有空間去試,不單單只是用紀錄片訪談的形式,當然這個方法很好,也很安全。但是單純用這樣的方式,很多內心的故事不會被挖掘出來。」


他又提到,經過這部片類戲劇的拍攝手法後,他發覺戲劇能夠把真實召喚出來,對於片子形式符合的類型,反倒不是他在意的。「也許這樣的方式,會受到很多挑戰和質疑,但對我而言,我比較在乎的是我有沒有把所謂『真』的部分和內心的情感呈現出來。我只相信情感的真實。至於呈現出來的畫面是否是真實,我放棄去探討。我相信情感是騙不了人的,不是言語可以形容,或單單僅只於肉眼看到的。」

龍男說,當初會拍這部片是因為二○○三年一個紀錄片的尾製案,要拍海洋音樂祭,因緣際會之下,在那一年認識了圖騰樂團。「他們在比賽中落選數次,我很好奇為何他們為什麼不受評審青睞,內心也是不太服氣,覺得他們的音樂應該被保留下來。同時也是在鼓勵他們,拿著攝影機跟拍他們,想讓他們感受到有朋友,知道有人在支持他們的音樂創作。」說到彼此間的互動良好,他說道:「我了解他們,我知道他們的優點。他們很自然、很隨性,這是他們的本質。」

他在這部片中,安排了一些橋段,讓團員們在那個狀態中,把以前的發生過的事情再次呈現出來。龍男認為有一些狀態是他們本身沒有預料到的,主唱聖民有一幕是和團員吵架,但他之後卻奪門而出。龍男說:「我本來是希望他能夠大聲向團員說出自己的想法,不過他越怕就越縮,甚至跑掉。他就真的是在這個狀態之下,他很難過。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在演戲,但我覺得他們可以在那個情況下,有些真的情緒就會跑出來。」

龍男和圖騰樂團一樣都是原住民,跟主唱聖民同屬阿美族,他說,認識他們得到的生命經驗,是從其他人身上沒有被滿足到的。他認為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到現在和他們都還有連絡。對他而言,他們都在做一樣的事情。「我從事的是獨立製片,即使和他們表達的方式不同,但其實我們都是在創作作品,希望能得到觀眾認同。這是我最在乎的事情。」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與網路結合的新媒體--台灣醒報

18
醒報一週年所出版的書。圖/網路搜尋
【記者曾文萱/台北報導】在報業萎靡的現今,或許大家會好奇,為什麼還有人要辦報?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曾任教於新聞相關科系,每每有學生問及,畢業之後他們對於新聞工作的理想要在哪裡實現,要往何處去發展時,好幾回她都只能無言以對,感到非常難過,因此有一次她告訴自己的學生:「你們等我辦報吧!」。於是,林社長與學生們就開始了辦報的日子。

從林社長家中客廳開始做為工作室,那時候剛寫好的新聞稿,只能先借用無名小站開設一個臨時網站,來發表文章,很快的,不到半年,台灣醒報第一版屬於自己的網站就在二○○八年六月八日正式成立了。現今的辦公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三十六坪的空間,不僅每天報導文字新聞,還固定推出一些影音節目,例如:《醒報現場》,每天邀請知名人物至攝影棚談論重要議題;《華府現場》,每周一至周三和中時駐華盛頓記者劉屏越洋連線。對醒報而言,每天都有一種嶄新的挑戰。



喜歡醒報的朋友們一定會好奇,這麼清新清純的媒體,要如何生存,錢從哪裡來呢?台灣醒報最初的運作資金,完全是由林意玲拿出自己的退休金以及賣掉房子,還有她的先生邱文福的自有資金為主,不過這當然不足以支撐醒報的財務,很快的就開始為錢煩惱了。

許多社長的政商朋友聽到消息後,對於她的理想「喚醒台灣」相當感動,紛紛以個人名義捐款贊助,此外醒報也在網站上募集股東與會員,以一股十萬元或年費五千元的形式,號召全民共同贊助清流媒體的永續發展。同時也進行「百元辦報」的計畫,希望透過社會大眾小額的捐款,積少成多,讓台灣醒報能繼續茁壯;以及「醒報之友」,每月捐款兩千元,醒報也會開立收據以供抵稅,還可得到另外的回饋。

捐款主要是醒報的資金來源,當然也有其他的管道來開源。「租棚收益」,利用辦公室中的錄影設備,除了可以自己隨時進棚錄影,也可外租,目前雅虎奇摩的「面對領袖」系列,就是租用他們的棚,由醒報代錄、代製的。醒報也曾經與台灣藝術電視台合作,推出「2100醒報現場」,雖然目前因合約到期已停播,但社長表示,目前仍會與其他網路媒體洽談,期望未來有更多平台能播出。另外,「入口網站新聞」可說是醒報的優勢,台灣知名入口網站,如:雅虎奇摩、MSN、Pchome、新浪網與Google都有訂購他們的新聞,因此大家在首頁上看到的新聞可能就是醒報發布的。

儘管一路上有許多困難要克服,林社長始終堅信「好的內容不會寂寞的」,未來一定有更大的新聞與廣告商機。下一步的計畫便是要將網站上「今日影音」與「藝文特區」兩部分內容整理、播報、串流,提供給沒有新聞部的電視台或是MOD、Hichannel的網路電視節目,成為整點的新聞與藝文報導。

今年記者節即將屆滿二年的醒報,目前仍是常會遇到困難,期待有志一同的朋友們,能夠對醒報多多支持,讓這股清流持續在台灣茁壯,如泉湧般的源源不絕。



延伸閱讀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經驗談推續集 女留學生再敘甘苦

【記者張嘉栩/台北報導】「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女留學生的生活,是完全的解放?還是遭受困境壓迫?經歷十年的策劃與努力,由「台灣查某」社團主編的《台灣女生留學手記II》於二○一○年暑假出版了。九月四日,女書店邀請書的作者群前來分享著書歷程,並邀《台灣女生留學手記II》主編洪儷倩主持。

《台灣女生留學手記II》是一本教戰手冊,也是台灣女留學生最真實的回憶錄。「讀完之後,真是充滿無限的回憶啊!」洪儷倩有感而發,強調此書對於已留學或是憧憬留學生活的女生,都是最貼近真實生活的參考寶典。總編輯鄧盛琦說,每一份投稿的質量都相當充足,字裡行間實實在在的反映出女留學生的甘甜辛酸,及十年間女留學生經驗的差異。


書中將經驗談分成學習、生活、感情、認同及旅遊五個面向。「學習」篇主編吳嘉苓說,書中最難能可貴的,不是炫耀遊學的成功快活,而是毫不保留的挫折經驗之展現。脫離「台式父權」社會後,女留學生看到更多樣的社會面貌,得到自由發展的更大膽量;然而,客居他鄉,身處「非主流」角色,對於心理無非是一種無形的打壓。

「在國外生活有意思,沒有意義;在台灣生活沒意思,卻有意義。」「生活」篇作者江苑臻談起自身經驗,留學前,對台灣大小事都抱著挑剔心態,崇外情緒高;出國生活後,開始以平常心看待台灣,才發現台灣如此小巧的海島,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並不輕,漸漸看見台灣的美好。

江苑臻感慨,身居她國,存在感顯得特別渺小,很難成為社會的「主流」,當地人對自己的態度,也回歸到只剩對人最基本的尊重。「就像健康的人不能體會盲人的辛苦。」她強調,身為「非主流」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讓別人看見你。

「感情」篇作者林苑儀談起遠距戀愛,引起聽眾和其他分享者的深刻共鳴。身為成功的遠距戀愛者,她強調,犧牲和體諒是維持遠距戀愛的關鍵,「兩人有心最重要,當然,也要學會拒絕誘惑哦!」她鼓勵大家。洪儷倩的經驗則是,這十年間,科技的進步讓感情的維繫方法變得更多元,「我當初就是沒有e-mail才會分手的!」她調侃自己。

「旅行」篇作者陳馥瑋則打破以往大眾對「旅行」定義的觀點,把台灣看作旅行的對象。她表示自己留學時,總是渴望能回台灣旅行,美國對她來說,反而只是一處居所。此外,她不希望結交朋友時受到語言差異的侷限,而是希望遇到能用「心」溝通的人。

引起聽眾深刻迴響的還有兩岸的敏感問題。「認同」篇作者江怡靜說,當外國朋友問起兩岸關係時,台灣學生的聲音時常被中國學生壓過去,台灣人的海島個性,讓台灣人習慣於配合他國、容忍他國。她表示,自己曾認真去瞭解台灣的歷史和國際處境,盡全力向外國朋友行銷台灣。十年過去了,吳嘉苓表示,台灣留學生對於兩岸的觀點在迅速改變,認定台灣的新定位,找到最佳的方法來推銷台灣,是現今要努力的著眼點。

一九九五年,由海外女留學生組成的「台灣查某」社團成立,成為台灣女留學生交流生活經驗的平台。二○○○年,台灣查某集結眾多分享經驗,出版《台灣女生留學手記》,紀錄新一代台灣女留學生海外生活的心路歷程。


延伸閱讀

台灣查某

台灣查某部落格

2009 Taiwan Presentation @ Pardubice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通用設計文具 讓生活更省力

【記者吳怡萱/台北報導】一般市售的剪刀和訂書機,對於手指不靈活的老年人和肢體障礙者來說,在使用上不但費力而且造成困難,但通用設計文具卻解決上述問題,不但將握柄改成大面積平面,克服了只能以手操作的限制,同時內部還加裝迴力裝置,達到省力的功效。

日本KOKUYO為知名的通用設計公司,多在研發一般辦公事物用品及大型公共場所傢俱,由於非常贊同美國設計師羅納德‧麥斯(Ronald L. Mace)所提出的通用設計概念,從一九九八年便致力於UD(Universal Design)通用設計,到現在絕大多數產品皆通過UD認證,讓小孩、老人以及身心障礙者都能安心使用。


像是響板剪刀便有別於傳統文具,將握柄改成平面設計,內部則裝設雙彈簧,因為反作用力的關係,只要輕輕一壓便會自動彈回,達到省力的功效。此外,產品還附有刀刃保護套,這種保護套在刀刃的地方留有缺口,即使不拆下來,仍然可以進行剪裁工作,而且還能降低使用時被刀片傷到手的危險性。

另外一項產品是蛋形釘書機,其設計原理類似於響板剪刀,但是在握柄的部分採用大面積平面,讓使用時更具機動性。台灣通用設計文具代理商昌興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鄭筱玲說,這類產品非常適合手指關節無力的老年人和肢體障礙者,因為只要將它放置在桌面上,利用手部或身體其他部位按壓一樣可以使用。

同樣適合老年人與身心障礙者使用的企鵝修正帶,最大的特色在於鳥嘴為修正帶的拖曳口,而企鵝的兩隻腳則加裝滾輪,使鳥嘴到腳部形成三點式設計。三點式設計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分散施力點,藉由滾輪固定修正帶的軌跡,使用時不需花費太大的力氣,只要輕輕一推,便能輕易地修正錯誤文字。

通用設計文具最大的特色在於安全、簡單與輕鬆的設計,不但把產品的危險度降到最低,而且使用者見到產品立即會用,操作過程還非常省力。此外,為了因應國際對環保議題的日趨重視,通用設計文具更將環保減碳的素材融入其中,讓消費者在使用時能「更順手、更輕鬆、更環保」一點。

鄭筱玲說,不分年齡、性別、行動能力,適合全人類使用的通用設計觀念,在先進國家已推行好幾年,當初會代理通用設計文具,也是希望能把好的產品介紹給台灣消費者,讓台灣民眾多了解進而調整購買商品的原則。此外,政府目前也大力推動文創產業於各類商品的研發、設計與推廣,「希望通用設計的理念能在各行各業中推廣普及。」


延伸閱讀

更多KOKUYO通用設計文具

什麼是通用設計?

國際通用設計協會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心跳計畫 多元學習暨心靈輔導

16
心跳計畫羌園小志工與小朋友合影。陳鵬文/提供
【記者陳柏睿/台北報導】「一張照片的力量,遠遠超過你拍下時的感動,一件小事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卻可以造就一個偉大的感動。」心跳計畫召集人陳鵬文,對於組成志工團隊,深入災區國小的重建計畫後有著這樣的體悟。一群大學生經由在網路上募集照片開始,從大專院校學生到社會人士的加入,之後正式以「心跳計畫」的名義成立抱抱團隊,前往災區進行心靈重建。


二○○九年夏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造成台灣南部嚴重影響,就讀輔仁大學的陳鵬文深感自己無法參與第一線救災活動,臨時發起了以收集「心跳手勢」照片的活動,希望集合各地的祝福和加油鼓勵,將它傳達給災區居民和災區志工。活動結束後共收集了四千多張照片,心跳計畫得到了台灣高鐵、輔仁大學及各地志工的資源贊助,於是心跳計畫組成志工團隊,從二○○九年九月到二○一○年二月以心靈陪伴和多元學習為主,到屏東冬鄉羌園國小及塭子國小,進行為期半年的災區國小重建專案。


心跳計畫課程十分活化,採用隔週上課,除了每週有一定的主題之外,也會帶領小朋友從事繪畫、有氧體操等類似營隊的方式進行課程,例如第三堂課以「如何讓雞蛋從兩層樓高掉下來而不破掉?」的科學原理課程,刺激小朋友的思考邏輯;第四堂課的偵探遊戲,除了讓小朋友動腦尋找線索外,也對團隊合作有很大的幫助。這些創意課程不會加重小朋友課業負擔,讓小朋友體會「玩中學」是終生學習的第一步。

在創意課程之外,課後還有心跳計畫志工分配打電話關切小朋友的狀況,甚至還有交換日記本的設計,讓志工和小朋友都可以寫上想說的話,經由這樣的方式達到長久聯繫的效果。共同參與心跳計畫的曾姝瑜說:「重要的是陪伴小朋友度過快樂時光。」心跳計畫希望透過災後的心靈陪伴來重建小朋友的創傷,於是結合各地志工統整教材,以創造力為主題,透過分組上課來執行課程,課程裡包含了觀察力、發想力、統整力和企劃力等課程,讓孩子在電影,戲劇表演、複合媒材實做等等的不同教材,激發小朋友的想像空間,培養團隊合作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陳鵬文說:「每個人都可以加入心跳計畫,只要有一顆熱心助人的心、願意付出,我們都竭誠歡迎。」目前在新竹高商、新竹女中、交大、逢甲、中興、元智、師大以及輔大都舉辦了各場次的心跳計畫說明會,除了展覽在羌園國小的課程簡介、小朋友照片的靜態展之外,說明會的目的是能讓更多人知道這樣的計畫,可以號召更多人一起做相同的事。

心跳計畫多半來自北部的大學生,這些人對小朋友而言充滿新鮮,甚至是第一道與台北都市銜接的橋樑,教材資源的普遍不足及城鄉差距確實讓這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得不到和都市的小孩同樣的多元教材。曾姝瑜認為,心跳計畫帶給羌園國小新的刺激,像是鋁線作品的創意揮灑、說話有外國腔的英文老師、許多大哥哥大姐姐活力的展現,在在讓他們感受到全新視野,這樣開拓的眼界會是第一扇引領他們前進的窗戶。

陳鵬文表示,透過心跳計畫團隊的熱情和創意,傳遞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精神就是「感動」,未來心跳計畫仍會持續推動,藉由感動的力量提醒人的渺小和人的價值,並且記取天災的歷史教訓,隨時準備好下次面臨的問題。心跳計畫在未來希望成為一個非營利組織,作為社會回饋的志工人力資源統整和服務平台,成為一座燈塔,讓看見心跳計畫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到身為人的價值以及團結的力量。


延伸閱讀

心跳計畫部落格

天主教輔仁大學—莫拉克災後重建計劃專區(心跳計畫)

陳鵬文部落格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喜洋洋劇團 邀請觀眾一起長大

【記者陳葦庭/台北報導】小時候,許多人都對於「長大」有所憧憬,但是,真的長大了之後,卻開始懷念起「小時候」。喜洋洋劇團在九月份推出的新作品「有時候長大」,就要帶大家一起整理我們從小時候到長大的人生經歷。

01
喜洋洋劇團合影。喜洋洋劇團/提供


故事描述三個孩子從小學到大學之間的成長故事,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經歷許多不同的事情,包括面臨友情、愛情的轉變,求學過程遇到的挫折…,而這些事情也影響著他們對於「長大」這件事情的想法,甚至有些挫折讓他們開始對這個社會的想法越來越黑暗。但隨著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他們每個人開始學習到面對這些問題的方式──原來,「長大」這件事情,和我們小時候所想的不一樣。


導演余孟潔說:「這次的演出,主要希望觀眾能夠對於自己小時候到長大的歷程有一點想法和整理,所以當觀眾走出劇場時,每個人的感想可能都會不一樣,但共同的是大家對於小時候的記憶。」透過這齣戲,喜洋洋劇團要讓觀眾對於自己的人生體驗有一番整理,並且找到一個屬於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讓自己可以快樂的活在這個社會上,不要再讓小時候的自己與長大的自己在心中產生矛盾與不開心。

也許有人會問,劇情是來自於劇團中哪位成員的故事嗎?余孟潔表示,這次的文本是採即興創作的方式所產生的,也就是透過演員對於自己小時候所經歷的事情去融合成一篇劇本,在邊排練的過程中會不斷的產生新的想法,讓整個劇本可以在不斷修改的情況下達到最完美的演出,所以整個故事並非是以一個人為腳本,而是由全劇組的成員共同描繪小時候的記憶所整理出來的新劇本。

製作人高偉哲表示,喜洋洋劇團之所以這樣命名,就是希望以一種歡樂開心的表演方式,讓觀眾了解到他們想要表達的意義,在歡笑的同時,也能產生一點對於人生想法。



延伸閱讀

喜洋洋劇團

學校咖啡館

迫小孩長大的雙重標準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伊蔣工作室的高雪亮 一針一線縫製蟬包

【記者陳怡安/台北報導】在台北縣新莊市的丹鳳高中附近,藏著一間小小的原住民藝術工作室,伊蔣工作室就藏身在一般的大廈裡,一進門,客廳裡掛著滿滿的原住民藝術品:有手工訂製五彩繽紛的原住民包、傳統的客家花布包、傳統的太魯閣族的服飾、利用木頭作的燈和小木屋模型、手工香皂和前陣子因為「海角七號」而一夕之間爆紅的琉璃珠飾品。

臉上帶著燦爛笑容的高雪亮,在一九九八年在朋友的鼓勵下辭掉原本在烘培器具貿易公司的工作,摸索兩年後創立了工作室,主要產品是一個個色彩鮮亮,栩栩如生的蟬型拼布編織包,叫人愛不釋手,不僅為她創造了許多訂單也讓她有了蟬媽媽這個綽號。


高雪亮提到一開始是因為對設計本來就有興趣,所以先開始從較有研究和興趣的日式拼布下手,從原本比較偏向日本風味的布包到帶有原住民特色的產品,其實是在展場上被問到怎麼不多加入一些原住民的素材才逐漸的變成現在伊蔣所呈現的樣子。

因為太魯閣族並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所以想要把部落特有的文化介紹給更多人是很辛苦的事,但高雪亮覺得是自己很喜歡的東西所以再怎麼樣都不會覺得累。她說:「一邊參考太魯閣族的配色和文化,一邊努力的想把每一個產品背後的故事介紹給大家,只要有顧客想要更進一步的了解太魯閣族的文化這樣對我而言就算是成功了。」

現在的伊蔣工作室比較像是一個小型的家庭企業,同樣是太魯閣族且原本很反對高雪亮的丈夫梁支發,在看過高雪亮的決心之後慢慢的轉而支持,他現在負責設計小木屋和檯燈;高雪亮負責設計包包、飾品和傳統服裝;目前就讀輔大宗教系的兒子則是負責拍攝成品的照片、販售和設計比較新穎、年輕人會喜歡的T-shirt;大女兒讀資訊處理相關科系,所以網路上的宣傳、訂購和回信都由她負責。

高雪亮希望伊蔣工作室可以傳承給她的孩子們。對她來說,這間獨立的工作室代表著她的夢想,從最初的設計到打版都是自己來,是她的寶貝。而接下來她希望可以挑戰藤編的包包,將傳統原住民的編結結合新文化,也想挑戰風格迥異的軟陶和金屬,希望可以帶給大家更多元化的東西。


延伸閱讀

《海角七號》維基百科

族語新聞:太魯閣工藝師高雪亮


南投原住民精品 展出獨特文化魅力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豬師父阿旭》拍出樂天知命

【記者賴安娣/台北報導】《豬師父阿旭》是由全景傳播基金會攝製的「人間燈火」系列紀錄片,二十年前在公共電視安排下置放在晚間重要的時段播出,是台灣第一部入選都柏林國際公共電視展的紀錄片。片中主角阿旭二十四歲時因槍流彈爆炸而失明,數十年來以飼養大豬公維持家計,他和家人間有著一種親密和靦腆的感情。

談到開拍時,導演吳乙峰說到拍攝困難之處,在起初阿旭的太太不讓他拍,但他認為她的角色很重要。「那是一種感覺。記得拍攝的時候,我機器一放下,她會幫我們倒茶,不然就是斬土雞給我們吃,很照顧我們;可是機器一拿起來,她就搖手然後快速的跑掉。」


他還說到,這部片完成的時候,編審不滿意,覺得台語太多,因為以前有限制一部片台語不能超過三分之一。「我很生氣,拍攝主角就只會講台語那要我怎麼辦?所以你會聽到,第一集阿旭的聲音是由配音員配國語。但是《豬師父阿旭》拍完後還是不能播,要拍完十三集,成為一組《人間燈火》系列紀錄片,才可以在電視上播映,我花了兩三年才完成。」

台灣的紀錄片開始配導演自己的聲音,是從吳乙峰開始的。「雖然我的國語不是很標準,編審也對我小有意見,甚至建議我去練好國語。不過解嚴之後,這種事情就比較沒在管了,這就是時代的變遷。」

片中,阿旭無奈的談到結婚前,她有個心愛的初戀女友,彼此互訂終身。因他在外島當兵,只好靠著寫信一解對女友的相思之愁,卻因女友的弟弟惡作劇將信藏起來,而讓女友誤會他變心,彼此就這樣失去聯絡。當完兵後,他也以為女方心另有所繫而娶了他人,他相信也因為他曾發毒誓,表示他若另娶他人將遭天譴,雙眼果真由明變盲,雖然失去了雙眼的視力,阿旭仍依然保有樂觀的個性。

吳乙峰又說,他在片子播出前就拿去阿旭家,放給他看,因為他看不見,他便字字句句念給他聽。「之後我們還會一起討論,阿旭說拍得很棒,還得意的告訴我說全村都知道他是主角這件事情。」《豬師父阿旭》在電視上放映之後非常轟動,當時收視率有百分之三十六,他說電視台的電話都接不停,大家打來都在哭,因為被阿旭這樣樂天知命的個性感動。「其實我現在看這部片,都覺得不會比當今電視上的節目難看。」

談到片中印象深刻和感人的地方,他則說是拍阿旭和兒子阿發見面相擁的畫面。因為父子分離兩地多年,為了拍這相逢的一幕,拍攝團隊從台北直下高雄,分秒都不願耽誤。「我記得拍那一場戲的時候,大家都熱淚盈眶,因為離別多年又相逢的場景在當時是很難得的,你可以想像解嚴前後幾年,金馬獎得獎的最佳紀錄片還叫做《光輝的雙十國慶》嗎?」

他認為《豬師父阿旭》這部紀錄片讓他感受到安定的力量。「我覺得父子情在這部片中是很特別的,台灣的爸爸和孩子很少會有身體上的接觸,所以很多人看到片子裡,阿旭緊緊的擁抱阿發,那樣直接的感情,是讓人非常感動的。」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為健康把關 衛教系學生從服務做起

【記者何宜真/台北報導】就讀師大衛教系大一生黃法喬說,服務學習的課程能讓他到衛生單位服務,推廣衛教知識並為民眾做健康檢查。不僅能近距離接觸人群,也讓他從服務中學習到課堂所沒有的知識。

由於大一學生還未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所以服務學習大多以見習、協助服務為主。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服務經驗,是有次去大安區公所的衛生單位幫老人家量身高體重,黃法喬說其實老人家也會很在意自己的身高體重。當時有他和另外一位義工,另一位義工負責量,而他則負責紀錄數據。結果有幾位老人家硬說這次和上次量出來的不一樣,吵著要再重量一次。黃法喬笑說:「當下覺得這些老人家會在意這些覺得有些奇怪,但事後想想覺得他們都蠻可愛的。」


在服務的地方有時會碰到一些來幫忙的義工媽媽們,黃法喬說剛開始時都不敢和那些義工媽媽們說話,但熟絡之後他發現那些義工媽媽都很親切,他也藉機會問了很多關於衛生工作方面的事。服務前的準備要看工作內容而定,專業的知識則是不太需要,只需要有愛心和耐心去完成每一份工作。在愛盲基金會裡,也都是做些文書的處裡工作,像是打字和校稿。

原本以為幫忙健康檢查是一件很輕鬆的工作,但黃法喬說其實蠻辛苦的,因為工作下來一次就長達三、四個小時,也要花一段時間去熟悉工作,但是每次看到來體檢的民眾對他說聲謝謝的時候,他就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健康的好壞對一個人是很重要的,所以能為大家的健康做把關,他覺得很有意義。

黃法喬表示,服務學習的課程能讓他更加了解如何運用系上所學的知識,還有學習到如何和社區民眾互動與交流。他說,畢竟我們是衛教系的,所教育和服務的對象應該是所有社會大眾,這門課程能讓他走入社區、走入人群,學習如何與人互動。服務學習不只是服務別人,同時也是讓自己對所學的東西更加了解,先到未來可能工作的場所熟悉一下環境,也能學到書本上沒有教的知識和找到個人未來出路的方向。



延伸閱讀

輔仁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教育部服務學習網

天南之際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譜出未來 延續馬偕精神

04
馬偕博士頭像圖。真理大學馬偕與牛津學
堂數位典藏計畫網站/提供


【記者謝岱宏/台北報導】淡水老街是每個人去淡水必去參觀的地方,但許多人卻不知道位於淡水老街後方的真理大學,有著記錄著馬偕博士在台宣教與為教育、醫療所做的一切,真理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的陳志榮教授懷著將馬偕博士在台貢獻發揚光大的精神,便自主發起了這項包括將馬偕日記、教育、醫療等資料數位化的計畫,讓社會大眾能更為了解馬偕博士。

曾在國家科學委員會內任職的陳志榮教授,在一九九四年受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委託籌設宗教學系,因此辭去中研院職務,前往現改名為真理大學的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任職,創立宗教學系後並擔任其系主任, 之後又接下了人文學院院長的職位,陳志榮教授說:「當初因為以前國科會的同事有機會拿到馬偕日記手稿,而我們校內的資源又很豐富,所以我就想做這個計畫」,後來便著手向國科會提出計畫書並申請通過。



05
陳志榮教授。謝岱宏/攝影





「當時我們一點一點的將日記手稿拿來拷貝,總共有三十份,並且也將它數位化,有圖檔也有電子檔,也有原文和中譯的版本」,陳志榮教授說,走進真理大學校史館,便可看見許多的照片與馬偕博士使用過的文物與相關文獻,照片除了上千張學校內大大小小活動的照片之外,還包括了約四百張記錄馬偕博士當時在台灣的生活,完整的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另一方面真理大學的圖書館內也保存了大量的歷史文物,除了在圖書館內四處可看到的馬偕博士照片外,也可藉由申請的方式借閱有關馬偕博士的相關文獻副本,這些副本都是在這項數位典藏的計畫中所拷貝的,目前已完成了好幾十萬份的資料收藏,除此之外也包含了有影音檔可供參考。


馬偕十歲時就立志海外宣教,並在一八七一年獲加拿大海外宣教會的批准,前往中國傳教,一圓他小時的夢想。當時的他在淡水租了房子並在此開始了傳教、行醫與授課的生活,雖然一開始並沒有受到大眾的接受,但在他取了台灣女子為妻表現出落地生根同甘共苦的誠心後,便逐漸受到了台灣居民的尊重,當時的人都稱呼他為「黑鬚番」。

整個計畫總共分為四個子部分,歷時四年才完成,分別為「馬偕文化室」、「馬偕手記室」、「馬偕人物室」與「馬偕行腳導覽室」,目的在於讓社會大眾能夠從多層面去瞭解其典藏的內容。


03
馬偕日記手稿圖。真理大學馬偕與牛津學堂
數位典藏計畫網站/提供


「馬偕文化室」主要是將真理大學校史館所珍藏的馬偕台宣教期間數十多件相關文物,以及館內珍藏馬偕行腳紀實的相片,共四百多張,集結以馬偕教期間與官方的往來歷史文件紀錄、或土地買賣契約等,及馬偕的生平、教會工作、醫療技術引進、教育內容的改革等百本珍貴史料參考文書等珍貴資料一一數位化,以公諸於世。

而「馬偕手記室」重點著重在於讓世人了解到「馬偕日記」的重要性因而獨立出來的,「馬偕日記」雖是馬偕傳道旅行的紀錄,但因馬偕對台灣人文、宗教、風俗的興趣,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紀錄,足供研究人類學、台灣歷史學者參考。

後來更著重於增加日記內容的分析解構,將整理出來的日記中,如有關噶瑪蘭族的所有紀錄,包括有儀式紀錄、生活情形及語言等,對於六十間教會成立的行腳過程、關於漢族的相關紀錄等,提供有系統的內涵分析,以提供作學術研究者參考。

至於「馬偕人物室」與「馬偕行腳導覽室」主要是將十九世紀末的台灣,因馬偕的從宗教而起,在其影響下所及的重要人物,如馬偕本人、家族成員等,並將其當時在台的宣教路線,利用徒步、乘船、搭火車等方式,將其一一繪製出來,讓對於有興趣研究馬偕宣教歷程的研究者們能有更清楚的了解,有助於更深入的研究發展。


延伸閱讀

真理大學典藏數位化計劃 -馬偕與牛津學堂


真理大學圖書館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計劃網站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地球樹」用貿易支援弱勢生產者

05
黃麻環保購物袋。劉家儀/攝影
【記者劉家儀/台北報導】公平貿易是一種長期協助弱勢生產者的商業模式,以平等、透明且公開的交易方式,幫助弱勢生產者經濟自立。原本對於環保意識沒有概念的Lydia,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曉得日本商家貢獻公平貿易背後的意義及故事後,決定要將公平貿易的概念介紹給朋友認識,所以在台灣開了一家專賣公平貿易商品的鋪子——「地球樹」。

二○○六年五月二十七日,Lydia將「地球樹」開在新生南路上。在這小小店面裡販售的公平貿易商品,主要來自已經加入國際公平貿易聯盟的公平貿易團體。這兩個日本公平貿易團體是People Tree和Nepali Bazaro。


「地球樹」販售的公平貿易商品種類很多,其中包括衣服、碗盤、裝飾品、文具用品、廚房用品、兒童用品、茶、咖啡等等。Lydia表示,「地球樹」販售的公平貿易商品的生產者來自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印尼、厄瓜多爾等較貧窮的國家。國際公平貿易聯盟會派人教導這些生產者利用自己國家的天然素材,製作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產品。之後,這些商品就會透過公平貿易團體推行於消費者。

購買公平貿易商品使消費變得更有意義。店長筱芳表示,購買公平貿易商品並不是在「捐款」,而是在用「貿易」支援生產者。對於生產者來說,自己製作出來的產品能被接受,是種成就感。若還能得到相對合理的報酬,這種持續不斷的貿易關係,才能真正幫助他們經濟自立,脫離貧困。

筱芳說,「地球樹」提倡緩慢、用雙手能完成且可以永續發展的生產模式。產銷方式則是生產者提供優質產品,透過公平貿易團體推行於消費者,這個循環使生產者不被剝削,而且環境還能得到保護。

開店之後,Lydia就透過舉辦關於公平貿易的活動,來讓更多的人認識公平貿易以及「地球樹」。筱芳說:「無論在理念上的推廣也好,業績的部份,確實都有提升,但目前,還是需要從教育著手。」。副店長練蕙綺也表示,希望「地球樹」除了能更落實環保概念的商品買賣之外,還能有更大的場地來辦活動。

除此之外,「地球樹」成立至今,一直都在努力的辦關於公平貿易的活動。最近社長Lydia與炙愛毛線Yarn Passions創辦人Anita也為了喜愛有機棉線與手工編織的顧客,開了一門名為「梅雨‧午後‧編織」的課程。只要報名人數湊齊五個人就開課,而上課時間為每週日的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二時。


延伸閱讀



地球樹官方網站


日本公平貿易團體People Tree網站


日本公平貿易團體Nepali Bazoro網站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