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陪你長大─冠宇阿嬤的故事

_1
【記者劉瑋婷/雲林報導】「現在的我平常幫忙帶孩子,周休二日就到田裡工作啊!」今年五十三歲的冠宇阿嬤抱著小孫子這麼說著。大兒子離開雲林到外地工作,大媳婦多年前就與兒子離異,留下冠宇與姊姊,從小冠宇與姊姊就在阿嬤身邊長大。
冠宇阿嬤從小就讓人收養,除了她之外,養父母還有一個親生兒子,年紀較冠宇阿嬤小,年輕時因為遭人毆打而身亡,冠宇阿嬤因此一肩擔負起照顧養父母的責任,婚後育有兩男一女,大兒子目前在桃園工作,二兒子與女兒則在雲林的加油站擔任站長,平時子女因為工作的關係,孫子都由冠宇阿嬤照顧,原本冠宇阿嬤和冠宇姐弟倆住在樹腳里,這陣子因為家中翻修,便帶著冠宇跟姐姐一起搬到娘家的房子和兒子女兒一起生活。

根據農委會統計資料顯示,九十五年雲林地區農戶合計七萬一千六百六十八戶,兼業農四萬八千四百七十三戶,以兼業為主的四萬兩千一百六十五戶,農業收入不足以支撐家庭開銷,像冠宇阿嬤家這樣,靠著阿公作工,一個月兩萬多塊的收入維持家計的家庭,在農村中相當常見,也因為青壯年外出工作的比例高,許多青壯年在工作壓力下,會選擇將子女送回鄉村,由阿公阿嬤照顧,形成隔代教養家庭。內政部兒童局九十六年年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提到,台灣隔代教養家庭戶數為九萬八千一百五十九戶,推估隔代教養家庭兒童少年人口數為十萬兩千○八十五人。

_
「一般我們對隔代教養家庭的認知都是阿公阿嬤容易忽略小朋友的教育,但冠宇阿嬤很開明,她極盡所能要提供他們好的教育環境」,劉爸爸的孩子也跟冠宇在同一個補習班上課,對於冠宇阿嬤,他認為冠宇阿嬤很開明,也真的把孩子的未來做了長遠的打算。

冠宇阿嬤說:「我自己是養女,我知道家庭對小孩的影響有多大,冠宇他們沒有媽媽在身邊,我不希望他們會因為自己是單親的身分而自卑」,談到冠宇,阿嬤很是驕傲,今年五年級的冠宇,比同齡的孩子早熟許多,和同學出去玩時,一定不會跑到離家太遠的地方,每隔十多分鐘,冠宇會踩著腳踏車回家問:「阿嬤你在幹嘛?有沒有我要幫忙的?」確認阿嬤沒有事情需要他,他才會再去找玩伴。「他五年級之前,學校星期三跟星期五下午沒有課,他怕我午餐沒有吃,會用塑膠袋從學校打包飯菜回來給我吃,看到孩子這樣,你會知道這是值得的。」阿嬤用台語說著冠宇的貼心。

問冠宇阿嬤這些年來有沒有什麼遺憾?或是因為這種身兼多職的身分而覺得有什麼疲憊的地方,阿嬤笑笑的說「我現在一到五都是帶孫子啊,田裡的事情,周休二日就是到田裡工作啊,不會忙不過來啦!」但當提到遺憾時,阿嬤眼眶泛紅地說:「有一次我帶他們去吃麥當勞,我看到麥當勞裡都是爸媽陪著小孩,當場我就哭了。」那陣子冠宇的媽媽剛離開他們姐弟,阿嬤為了不要讓冠宇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帶著姐弟到麥當勞去,卻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和爸媽的互動之後,讓她更加心疼兩個孩子。
_2
「每次我們看到冠宇阿嬤時,阿嬤都不斷跟我們道謝,也會和我們討論冠宇和姐姐的表現,以一個傳統的農業女性而言,阿嬤真的很不一樣」冠宇的補習班國文老師和數學老師談起冠宇阿嬤,都會相當佩服這個身兼多職的台灣女性。
雲林地區人口高度外移,年輕子弟多半都在外地工作,為台灣的整體經濟打拚,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陪伴孩子,在家鄉的父母便負擔起教養的責任,「台灣的農村承擔了多少年輕人的教養責任,如果沒有這些農村的人願意分擔這部份的責任,台灣的經濟也沒辦法正常運作」台大農推系博士生蔡培慧曾在談論台灣農村特色時談到,農村扮演的其實是一種後援的角色,為整體經濟提供了最沉默,卻也是最有力的幫助。

「我沒有這麼好啦!總有一天我會死去,但我希望留給孩子的是對阿嬤的好的印象」冠宇阿嬤靦腆的笑著說自己並沒有特別之處,她只希望自己可以給孩子更多,可以讓給他們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不因為自己單親的身分而有所埋怨,日後成為心中的遺憾。

她種田、她照顧娘家中風的老媽媽、照顧八十七歲的婆婆,她照顧四個孫兒,她是冠宇阿嬤。


延伸閱讀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3期:隔代教養家庭面面觀

嘉義隔代教養多 盼政府多予協助

隔代教養 她80歲,養5孫

民族誌數位化 典藏台灣全紀錄

【記者李若筠/台北報導】「吼吼嗨呀耶吼嗨耶~」這是阿美族豐年祭神聖的祭歌,歌詞皆由吼嗨耶構成,不同於一般歌謠,吼嗨耶是沒有意義的虛詞,是和「神祕世界」溝通的方式。每年豐年祭,阿美族全體總動員,穿戴傳統服飾,反覆唱著祭歌跳著祭舞,就為慶祝豐收與感謝祖靈。

參加過阿美族的豐年祭嗎?現在可以不必到現場,也能夠身歷其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正在進行「台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計畫」,由研究員胡台麗主持,將1984年至今,長達二十餘年有關民族研究的影音資料數位化。

胡台麗於1984年開始做民族誌的田野影像資料採集,所採集的影音資料涵蓋了台灣各族群,包括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以及外省榮民等,做為各民族的影像記錄。研究助理余盈君表示,胡台麗老師是最早做影像紀錄的人,其他人可能只有照片或文字敘述,但這是動態的影像畫面。
當初進行拍攝各民族的活動和祭典,是為了保存歷史文化,提供一些參考資料給做民俗學研究,或是想知道原住民完整祭典的人,例如現在的復振運動,可以藉由影片回到二十多年前,清楚地了解當初祭典的儀式和流程。
余盈君說,這些是記錄台灣族群相當重要的資料片,一般的紀錄片都經過剪輯,呈現的東西是作者想要的,但資料片完全是田野母帶,台灣族群任何各式各樣的互動、祭典和相關研究資料,都能夠從這些帶子裡面找到,「是相當珍貴的資料。」

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拍攝團隊也遇到許多困難。余盈君說,有些原住民不喜歡被拍攝採訪,尤其時原住民巫師在施法時,所以胡台麗老師必須花更多的力氣去溝通協商,才能夠紀錄這些珍貴的畫面。
因為早期拍攝的VHS和V8帶容易受潮損壞,民族研究所決定將影帶全部數位化,一方面可以永久保存紀錄,另一方面讓做研究的人更方便,能夠在網路上蒐尋相關資料。

要在哪裡找到珍貴的影音畫面呢?余盈君表示,在「台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計畫」的網站上就能找到,但此計畫是五年一期,目前完成兩個子計劃,等到全部完成後才會公布在網路上,現在只能看到精華的三分鐘片段。
原住民智慧財產權條例,將影像提供給其他網站會有一些疑慮。余盈君說,目前只做單純數位化的工作,可以看片段的播放,如果因為學術研究或民族需要,可以向中研院提出申請整支影片,以避免直接授權的爭議。
基於原住民智慧財產權條例,將影像提供給其他網站會有一些疑慮。余盈君說,目前只做單純數位化的工作,可以看片段的播放,如果因為學術研究或民族需要,可以向中研院提出申請整支影片,以避免直接授權的爭議。
關於未來的發展,余盈君說,首要步驟就是先把計劃完成,才會進行宣傳等工作,目前只有和中研院的聯合目錄:「拓展台灣數位典藏」的網站合作,配合做一些宣傳和展覽,其餘的都等計劃完成後再考慮。


延伸閱讀
什麼是復振運動?
原住民智慧財產權條例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張雅惠分享 中途失明心情

IMG_0157 (1)
【記者紀婉婷/臺北報導】「在剛拿到白手杖的那一刻,我心中非常激動,因為這讓我有很真實的感覺,我這輩子真的看不見了。」中途失明者張雅惠在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廣協會舉行的中途失明者生命故事分享座談會上,分享自己從意外失明後的心路歷程。

今年廿九歲的張雅惠在一月拿到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機械研究所碩士學位,但一般人根本難以想像,這樣傑出的成就卻是張雅惠在雙眼失明後做到的。原本就讀台科大機械工程所的張雅惠在二○○四年因熱處理實驗爆炸意外,臉部遭受兩、三百度的高溫衝擊,從此失明並造成顏面傷殘。


後來半年內就接受了廿幾次大大小小的手術,無論是換眼角膜、補眼皮等,「那時候已經變成一個循環了,從燒燙傷中心做完手術轉往眼科、整型外科,再回到燒燙傷中心。」張雅惠表示,一連串的手術真的非常痛苦,大腿上也因臉部植皮需要而有許多疤。但自己還是很幸運有家人和從未因這場意外而提出要與自己分手的男友陪伴。

家中遇到這樣的事件時差點發生家庭革命,張雅惠說,因為姊姊認為應該申請殘障手冊及補助,但父親認為張雅惠一定會恢復視力,但最後父親還是因為家庭經濟因素而含淚簽下同意辦理張雅惠的殘障手冊。

張雅惠一連串生活自理、定向課程的學習都是全家一起聽課,慢慢的也建立出全家人相處的模式,如不會隨意擺放張雅惠的東西,讓他隨時能夠按照記憶與習慣動作,不需依靠家人協助。張雅惠說,因為家中之前妹妹也剛生完一場大病,自己又發生這樣的意外,父母在那一段時間真的非常勞心勞力,也因此自己一直保持一個中心思想,要獨立生活,不要因為這場意外而帶給家人負擔。
不願放棄學業的張雅惠在失明後開始學習使用盲用電腦軟體,如導盲鼠、大眼睛等,但剛開始聽語音時很難適應,總會不耐煩,但隨著時間也慢慢適應,之後更因怕注音輸入法的錯別字較多,開始學習如何以盲用鍵盤打無蝦米輸入法。張雅惠說,真的很感謝姊姊無怨無悔的付出,始終以無限的耐心與愛心在一旁陪伴她,當她遇到問題時,只要叫一聲,姊姊立刻會過來幫助她。
適應盲用電腦後開始重新回到學業上,張雅惠表示,對研究生而言,要改變論文的題目真的需要很大的決心,因為所有的研究要重新開始,但她無法接受學長願意給她實驗數據來發表論文的好意,「我要對得起自己的眼睛,更何況我是真的喜歡念書」,於是與當時的指導教授討論論文應該怎麼辦,最後決定作一個與盲人相關的研究。

張雅惠說,有半年的時間唸書真的非常痛苦,過去一兩個小時能唸完一份論文,現在卻必須花費多好幾倍的時間聽語音,而且剛動完一連串的手術,身體非常虛弱,那個冬天就算蓋著六條棉被都還會冷的發抖,因此有三個月的時間每天晚上張雅惠都趴在書桌上哭。
雖然那時真的很痛苦,但時間也是很好的藥方,再來,好的輔具真的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很重要,有好的盲用輔具和姊姊及男友的陪伴,張雅惠以自己的意志力堅持下去,並完成了碩士學位。
IMG_0164 (3)
有聲書推廣協會先前曾出書:《媚力新視界》,其中匯集十位後天失明的女性分享自己在面對失明時的心路歷程,更利用社會局的補助從三月起至十一月,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舉辦「中途失明者生命故事分享座談會」,邀請書中的十位女主角分享經驗,有聲書協會秘書長李秀鳳表示,這樣的活動就是希望其他尚未失明的中途失明者也能透過這樣的經驗分享,了解自己未來可能面對的問題。

此次到場聽演講者十一位都是中途失明者及其家人,有視網膜色素病變、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不同的原因,除了聽張雅惠分享經驗外,他們也彼此分享自己的經驗,因為高度近視引發弱勢的小叮噹說,來聽這場講座是希望能了解如何適應失明後的困境和如何回到職場,而且像這樣大家聚在一起還可互相討論生活如何回復,是很不錯的。

延伸閱讀

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廣協會

小檔案 視網膜色素病變 視力漸失 

青光眼簡介

春安彩繪眷村 繪出生命力

【記者曾仲葳/台中報導】連續劇《光陰的故事》在台灣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也讓從前眷村裡的生活故事引起觀眾們的好奇,重新擄獲了大眾對於眷村的關注,但是「眷村」給你的印象是否都是只有老舊的建築物,和殘破的磚瓦牆壁呢?讓台中的春安彩繪眷村來顛覆你的印象吧!

這條只有幾百公尺的小路,不管是牆上還是地上,都塗滿了五顏六色的可愛塗鴉,難以想像的是,這些純真的畫作,都是出自一位八十多歲的黃老爺爺之手。春安社區曾經是瀕臨拆除的老舊社區,但是黃老爺爺希望能夠將這個社區保留下來,於是有了彩繪眷村的想法,並且著手開始作畫。就這樣,原本平凡無奇的社區搖身一變,變成了在網路上人氣很旺的彩繪新天地。






延伸閱讀

春安彩繪眷村
眷村博物館

眷村的定義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志工「聽你說」 陪伴身障者走出低潮

_.JPG
【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心情煩悶嗎?走不出低潮嗎?志工「聽你說」!在廣青文教基金會中,有一群同樣也是身心障礙者的志工們,默默的在電話線一頭傾聽其他身心障礙者的煩惱,為這些身障者們加油打氣。

陳嘉霖戴副眼鏡,談吐斯文,當電話線志工已經四年多了。學步時已經罹患小兒麻痺,因此以後走起路來都一跛一跛的,雖然小時候常常被小朋友取笑,但是陳嘉霖卻不因此而感到自卑,反而更勇於面對自己。而在四年多前接觸電話線志工後,更是將生命活得淋漓盡致。


「聽你說」專線在民國八十九年設立,原本為使用者付費,並且沒有限制時間,為了幫助更多的身心障礙者,在民國九十四年改為免付費電話,而成效也明顯增加。至於志工為什麼要同樣是身心障礙者,廣青文教基金會活動組長徐玉樺說:「假如我是肢障朋友,我希望接電話的人也是肢障,這是一種同理心。」 專線時間在星期一和星期五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星期二到星期四則是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一班兩個志工,一個志工固定輪值兩個小時。

「生命是一直走下去,我們的目的是長期陪伴,代替家人陪伴他們。」陳嘉霖露出一口白牙,眼神溫和堅定。陳嘉霖表示,專線的成效很大,很多人需要這個專線的陪伴,「他們走不出去,唯一的娛樂就是打電話,以聊天居多,排解他們的心事。」

撥打專線的身障者以精神障礙者居多,通常這些身障者白天都是留在家裡,沒有辦法從事其他工作,也因此,甚至有人會一打再打。由於專線只有兩線,所以從一開始的不限時間,改由每次撥打限定二十分鐘,讓許多身障者都有機會撥打。
陳嘉霖曾經接過腦麻患者講話不清楚的電話,斷斷續續每次只聊二十分鐘,長期下來也慢慢聽懂,而在長期陪伴的過程中,腦麻患者講話似乎也愈來愈清楚,陳嘉霖表示,這樣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同樣擔任電話線志工的視障者黃雅苓也表示,能夠幫助身心障礙者解決問題,對她來說是有意義的。曾經有一名患有糖尿病,同時又是視障與截肢的身障者,在黃雅苓的陪伴下,逐漸走出戶外,黃雅苓說:「原本他的生活圈只有家裡,而且總是自怨自艾,我介紹他去看有聲書,他也因此慢慢個性變得比較樂觀。」


延伸閱讀

「聽你說」專線

廣青文教基金會

廣青董事長聽你說開線分享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輔大圖資 跨海推動資訊e化

2
【記者杜宇雯/台北報導】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系的「圖書館服務隊」成立迄今十年,在今年寒假與美國青樹基金會合作,到中國大陸山西省沁縣的公共圖書館以及實驗中學圖書館提供相關圖書資訊的服務,領隊毛慶禎老師希望同學們能抱持「謙卑面對弱勢,感恩回饋付出」的心態去外國服務,這次出隊服務同時也是輔大「圖書館服務隊」首次跨國際專業的海外服務。

這次「圖書館服務隊」到山西沁縣的公共圖書館以及實驗中學圖書館,主要是幫助沁縣當地推動「圖書館自動化」。劉威廷說,山西的沁縣屬於中國較鄉下的地方,不如北京及上海等城市進步,當地的圖書館借還書籍仍使用人力書寫,而非使用電腦以刷條碼的方式記錄,而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幫他們將書籍編目、排架。



輔大「圖書館服務隊」是由圖書資訊系的學生以自發性的參與所組成,輔大圖資系二年級的劉威廷表示,他先前就曾參與「圖書館服務隊」,但是都是在台灣的偏遠地區做服務,「這是一次很難得的機會到中國服務,因此希望能到外面去看看,也能順便拓展自己的視野。」圖資二楊竣翔則說,當初他希望能夠藉著這次的服務機會,透過實際操作演練,更了解自己所學。
出隊前「圖書館服務隊」透過密集的教育訓練,告訴志工們山西當地的情況、身為志工應有的觀念與他們實際參與服務的項目,並且加強志工對於電腦資訊的操作,例如:架伺服器、電腦組裝以及相關圖書資訊編目系統的熟析,希望圖資系的學生能夠發揮自己在課業上所學到的技能,應用在實務操作上。
由於當地電腦不足,青樹基金會捐了二十台電腦給公共圖書館,由「圖書館服務隊」負責組裝電腦、灌入自由軟體以及架設伺服器,並且進行電腦教學,其教學對象則為來自不同省份的圖書館員、館長及學校老師等,由圖資系的老師教授當地人如何使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Koha」建立讀者資料、編目等,「圖書館服務隊」則從旁協助教導。

圖資二黃瀚慧表示,由於當地人講方言居多,並且當地口音也很重,因此在教導的過程中常會因為溝通不良而導致進度落後。劉威廷說,他們在架設伺服器時在系統安裝程式時發生錯誤,因此剛開始他們花了三天的時間與台灣技師聯絡以及重新設定網路。

由於中國使用的是漢語拼音以及簡體字,因此平時習慣以注音符號打繁體字的台灣學生,在沒有注音輸入法的情況下,只能藉由當地館員的協助慢慢建立書籍的檔案庫,楊竣翔說,幸而後來他們有找到繁體中文的輸入法,但是由於鍵盤上並沒有注音符號,他們必須憑著自己平時打電腦的感覺來輸入。
在服務的過程中「圖書館服務隊」也與中國北京大學、太原理工學院的學生合作交流,楊竣翔說,他認為當地的大學生很有能力,很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卻也十分謙虛。劉威廷則說,從他們上台報告的過程,可以知道他們真的是學富五車。

「我們到那裡就是去學習的。」劉威廷說,「我們抱持著學習的心態去服務,在那裡學習我們所不足的或是還沒有學習到的地方。」如果還有機會的話,他們希望能夠在教育訓練的過程中加強自己的能力,有些電腦的技術問題都是可以事先克服的,而不是到了當地才發覺問題。

楊峻翔表示,輔大圖資系在大二前所學的知識,多是屬於書本中的理論部份,所以尚未有實際操作的經驗,有些概念並沒有真正去了解,因此透過這次的服務經驗,讓他更加深的對自己所學的認知。

延伸閱讀

輔大圖資系圖書館服務隊

圖書館服務隊的經營模式

圖書館服務隊─參與心得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亞斯伯格孩子在玩耍中成長

【記者李宣/台北報導】目前國內對於兒童的早期療育越來越重視,小寶(化名)在三歲時開始接受ABA(應用行為分析)療法,以操作制約的原理和方法為核心,藉此改變亞斯伯格症患者的行為。雖然小寶在學齡前就被診斷出有亞斯伯格症的傾向,但小寶的媽媽吳均維仍感到慶幸,「至少不是進了國小之後,被同學欺負或是排擠才了解事情的真相」她接著說。

吳均維從小寶出生後,就將紀錄小寶的成長紀錄放在部落格裡,在小寶兩歲半時,有一位香港的網友在吳均維的部落格裡留言,她懷疑小寶應該有亞斯伯格症的傾向,建議吳均維應該要帶小寶去給醫生診斷。由於該名網友本身也有個亞斯伯格症的小孩,所以吳均維當時便趕緊帶小寶去醫院檢查。

「我的小孩就是偏執的濃度濃到被醫生診斷出有亞斯伯格症的傾向」吳均維說,例如她自己無法接受突然發生的事情,她需要有一個心理準備,而小寶的爸爸個性較自我為中心,很難站在別人的立場為他人設想,吳均維認為,這樣的父母特質與小寶的症狀有遺傳上的關連。

財團法人自閉症基金會教學組長程惠明表示,ABA《應用行為分析》療法是應用行為學派的理論,《應用行為分析》中的「應用」,包括社會可接受的目標,例如能協助孩子的成長、貢獻社會等;「行為」指可觀察及可量度的行為 ; 「分析」指能分析及記錄以更明白行為的轉變。
在台灣早期的ABA療法中,因為理論尚未發展完全,所以課程的設計較偏向給予孩子感官性的獎勵。每一節課老師會設定一個小目標,例如安靜坐在椅子上,如果孩子辦到了,就讓孩子挑糖果盒內的糖果一顆。這個課程小寶上了半年就停上了,當時吳均維非常不認同這樣的課程教法,「我覺得我的小孩不是動物,為什麼要餵他吃糖果?」吳均維說,直到ABA療法在這幾年發展下來較為靈活,如果達成了小目標,改由給孩子一個他最喜歡的東西獎勵他。

之後吳均維經由自閉症基金會的介紹,師範大學有一位楊宗仁老師發展出一套《遊戲教育》的課程,他們與基金會合作,開辦實驗班,吳均維便讓小寶參予這個課程,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她也看到了小寶的成長,從不懂如何融入小團體到現在慢慢可以學習融入,她認為從練習唸繪本、自由遊戲的練習中,小寶比較能讓自己進入遊戲的情境裡,不再是在角落邊自己玩自己的。程惠明表示,遊戲教育是以遊戲為導向,在遊戲當中改善亞斯伯格孩子在溝通上不足的地方,讓孩子在遊戲中與其他人互動,讓孩子學習如何介入其他人正在玩的遊戲中。這個教育課程每個階段設定不同,從小遊戲、主題遊戲、劇本遊戲到高階的自由遊戲等,針對每個孩子的發展不全的部份做修改。

這些早期療育的課程大多是家長必須自己負擔費用上課,自閉症基金會的社工黃孟萱說,由於基金會是非營利性的組織,資金來源大多是藉由民間的贊助,再聘請相關專業的特教老師或是臨床心理師到基金會為孩子們上課。

現在六歲的小寶,即將要進入小學就讀,雖然他在幼稚園的表現已經可以適應良好,但是吳均維還是會擔心亞斯伯格症可能會有的學習障礙出現在小寶身上,尤其她注意到小寶在唸ㄅㄆㄇ的發音很怪或是對於圖像的注意力也明顯跟其他小朋友不同,在這方面的徵狀上,小寶的職能治療師吳老師表示,這是許多亞斯伯格孩子會有聽神經與視神經的發展不全所造成。
吳均維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讓亞斯伯格的孩子練習許多不同的生活情境,當孩子的「影子教練」,隨時提醒孩子當下應該要做什麼動作或是反應,找到問題就要立即的找方法補救孩子發展不全的部份。

延伸閱讀

關於ABA理論(行為分析)

遊戲教育(RDI)

自閉傾向簡單線上測驗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身心障礙孩子 與父母同「游」

333 031【記者紀婉婷/台北報導】「今天小朋友要在水中扶著牆往後跳,請爸爸媽媽牽著小朋友的手,個子比較小的就請爸媽抱著小朋友跳。」北一女的游泳池傳出熱鬧的游泳教學聲,但與眾不同的是連爸爸媽媽也都下水一同學習,原來這些孩子都是身心障礙的小朋友。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家長支援協會從二○○六年開始舉辦「發展暨身心障礙兒童游泳訓練課程」,一開始是由一群身心障礙孩子的家長發起,希望能舉辦游泳課程,後來透過協會的幫助終於成立,目前已經實施第四年。現在每週日都會在北一女上課。

將要升國一且領有重度多重障礙手冊的張鈞翔,目前已經可以自己拿著浮板游自由式了,雖說在來這邊學習以前就有接觸過水療課程,但張鈞翔爸爸張國松說,在這裡上課對孩子來說是沒有壓力的,無論游的好與否,張鈞翔都放得開也因為喜歡而游得很開心。

333 177
張國松表示,身障孩子有時候會沒有自信、封閉自己,而且對他們而言,將頭完全沉入水中更是一大挑戰,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更須克服內心的恐懼,但經過學習游泳的課程有所進步之後,他看見了張鈞翔的自信心慢慢顯現出來,協調性、專注力也可在學習游泳的過程中訓練出來。

游泳課每一期約十二到十四堂課,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的障礙病症及能力分為早療、初級、進階、高級等班級,更有為每一個孩子設計一套特別的訓練課程,如當孩子有長短腳或有關節硬化的問題,就會加強自由式的踢水動作;另外像「螃蟹爬」的小遊戲則是讓小朋友以手抓住泳池牆緣前進,好訓練手部張力,每堂課後也都會記錄孩子的學習狀況。

協會執行秘書席行蕙表示,如果家長有持續帶孩子進行游泳課程,孩子除了在泳技上進步外,也可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並學習如何在團體中生活,學習秩序。另外家長們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機會彼此互相交流分享心情、帶孩子的經驗與幫助孩子的資訊等,也可放鬆心情。

333 183
目前的八個教練有台北體育學院、北一女游泳隊、輔大體育系等,每位總教除了都經過特教課程的訓練外,更有請教耕莘醫院的醫生在這樣特教游泳課程應在教學上注意什麼。已經當特教游泳教練十五年的馬思漢表示,身心障礙孩子學習比較慢,一般孩子一個月就學會的動作,這邊的孩子可能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但只要看見孩子的成長就很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教練們都很喜歡孩子的笑容。

報名對象不分是否有加入協會者,只要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且有醫生證明是可下水活動者都可參加,而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家長必須有一位下水陪伴孩子且一同學習如何帶領孩子。基本上課程進行時是一位教練帶四對,一對為一位孩子與一位家長。如果家長都有特殊原因無法下水時也會有志工幫忙協助。
參加北一女游泳隊並在這次游泳課程中擔任志工的劉雅萱表示,在所有運動中游泳是唯一全身性的運動,不像在陸上跑步時運動到的只有腳,讓平時無法運動的孩子透過水中運動來增進體能,對他們的幫助是很大的,也會在自己帶領年紀較小的身心障礙孩子過程中,瞭解這樣的孩子會遇到什麼問題,若自己未來想從事相關工作時,也就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家長支援協會

身心障礙者與游泳運動

發展遲緩兒童家庭支持網絡(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家長支援協會部落格)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蘭亭 2.0 華語文數位學習

01 tagged【記者陳琬婷/台北報導】如果有一天,以華語文為第二語言的人向你問起,「杯子明明不是木頭作的,為什麼『杯』卻是木字旁呢?」你知道該怎麼回答嗎?蘭亭 2.0 華語文學習網站,或許可以幫你一把。

「蘭亭 2.0 文化沉浸之情境式語言文化學習網站」,是由世新大學主持的數位學習計畫,此學習網站主要目標對象為,以華語文為第二語言的海外學習者,及有志於從事華語文教學的教師。網站希望能達到 web 2.0 的概念,讓使用者同時是內容提供者,交換彼此學習成果與文化觀點,因此取作「蘭亭 2.0」。「台灣好的文化,就是要盡量介紹給國外知道。」蘭亭 2.0 的策劃學者王秀芬這麼說。

現任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講師王秀芬表示,除了想學華語文的學習者,及教授他們的華語文教師,一般以華語為母語的民眾,也可使用此網站。她說,很多人可能知道某個字怎麼說,但不見得知道怎麼跟外國人介紹這個字。網站裡就對許多詞彙提供注釋,並標示英文字義。

其中幸運餅乾的單元,目前僅建置英文籤詩。王秀芬說,這是要給母語不是華語的人看的,使用英文引起他們興趣,「不用懂中文也可以進來玩一玩。」看過之後若有興趣,下面搭配的中文,可以再到其他單元去了解。對中華文化有興趣的墨西哥裔網友雷道夫說,每抽完一次籤,就多學到一個中文生字的念法,但不知道那個中文字的詳細字義,是可惜的地方。

蘭亭樂坊中,收錄一些華人耳熟能詳的歌曲,例如茉莉花、天黑黑、西風的話等, 並提供歌曲由來及相關注釋。王秀芬說,學習者可以看歌詞,搭配音樂自己練習唱。雷道夫說,只有樂器伴奏的音樂,如果要自己看著歌詞唱,有點難度,希望可以有真人演唱的版本,如此才能在家中輕鬆學習。
02 tagged
筆順教室提供單字的筆順教學。有大、中、小楷的分別,王秀芬說,若是教室太大,坐在後方的同學看不清楚,就可以使用大楷來教筆順,因為大楷的動畫比較大。中楷除了動畫外,還有單字的基本資料。小楷則是動畫比較小,但提供詳細資料,包括經典名句、常用詞、成語等。有志於成為華語文教師的賴先生表示,此功能很適合外國人對中文字的筆順訓練,很實用。

目前網站中完成度最高的,是當代文章的單元。初學者在學完生字以後,接下來便是閱讀文章。網站收錄各類文章,例如散文、新詩、笑話等,並摘錄《立報》與《破報》的內容。會加入注釋、背景說明等,少數文學作品會請人加以配音,例如由詩人林德俊親自為作品《貓咪伸展操》配音。王秀芬表示,這些內容都是製作小組收集很久,或是自己想很久所製作出來的。

王秀芬說,為這些比較深的詞彙寫注釋,是非常辛苦的,要花上至少一天的時間,還要經過兩三個階段的修正調整。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查無可考的狀況,很多字的用法我們可能覺得習以為常,但若是要解釋,可就不簡單了。所以若是查不到解釋,只好自己想。這些都要花很多功夫,所以目前網站裡注釋還不多。
建置這網站所遇到的困難,王秀芬表示,除了編寫注釋很花心力,且人力有限以外,內容授權的取得也必須克服,例如文章、照片、圖片等,因為自己沒有能力製作出那樣高水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由製作團隊出面向對方取得授權。再來是網站資料庫端到使用者端的整合,例如要如何讓網站在不同瀏覽器中,可以呈現出相同的瀏覽效果,這些都是必須整合的問題。

對於未來的期望,王秀芬表示,由於這個計畫從二○○七年開始,目前只施行兩個年度而已,很多單元尚未建構完成,例如會員的機制、讓使用者上傳影音的平台等,因此,只希望未來可以繼續努力,完成既定的目標。

延伸閱讀

 蘭亭 2.0 華語文學習網站

 中文字轉拼音引擎

 華文字句搜尋網

熱血吧!媽媽!

A ROD【記者梁家寧/台北報導】陳媽媽拿著球棒,用力揮出四十年來的第一棒,清脆的聲響,壘球漂亮地滾進一、二壘的防守漏洞。「跑啊!快跑啊!」旁邊加油的民眾用力大喊,陳媽媽才趕緊丟下球棒跑向一壘。「很興奮啊,我第一次打(壘球)耶!」陳媽媽對於自己的表現仍然不敢置信。

參加比賽的婆婆媽媽們在這個比賽,有許多人從來沒有玩過壘球,甚至是為了比賽才第一次拿起壘球棒。陳媽媽說,剛開始練習的時候都會「像個無頭蒼蠅隨便亂竄」,有點不知所措。練習過幾次之後,比較了解壘球的規則,但還是常常會忘記跑壘。

婦協盃慢速壘球錦標賽已邁入第十三屆,主辦的台北縣原住民婦女協會理事長陳家梅說,一直以來,婦協所舉辦的活動都是以婦女為主,但是今年因為經費不足,參加隊伍銳減,因此增辦了男性參加的聯誼賽。雖然沒有獎金和獎盃的鼓勵,這些驍勇善戰的勇士們仍全力以赴,為比賽多添了一點可看性。

「我們會依據活動的規模和人數、教育功能、文化傳承以及族群利益作評估」,原民局科長楊正斌說,活動的必要部分也會列入評估,像是比賽的裁判、餐點,這些也都是在補助的範圍之內。原民局的成立就是為了保護原住民的文化、促進族群利益,因此絕對會全力支持各原民團體舉辦的相關活動。
_
楊正斌也說,針對婦女同胞所推行的政策和活動相對較少,原民局對其所需的幫助更是不遺餘力。只要向社會局以及文化局申請成為立案團體,財務公開且組織成員穩定,就可以申請補助,以各大活動替原住民感情加溫,也為原住民同胞發聲。

「這些原住民的活動本來是原住民行政局委辦,我們(婦協)協辦不用承擔經費的部分。」陳家梅說,現在原民局交由其他單位辦理,對於婦協主辦的活動雖然還會有補助,但仍稍嫌些不足。

楊正斌表示,原住民行政局在二○○三年納入台北縣政府之後,每年都編列三百九十萬經費,補助台北縣有立案的原住民團體。但台北縣符合補助資格的團體約有一百個,若每個團體每年都辦一個活動,平均一個團體只能分到三千九百元,經費的確非常有限。


延伸閱讀

台北縣原住民婦女協會

原住民行政局

慢式壘球規則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反高學費聯盟 今年「粉墨登場」

_1_resize
【記者何艾純/台北報導】各個國家在抵制學費上漲的部份,都存在反高學費的學運團體。台灣的反高學費聯盟成立於一九八八年,至今邁入廿一年的歷史。反高學費聯盟成員黃聿君說,每一年,反高學費聯盟都為學費抗漲,思緒出新的議題,並且實際走上街頭抗爭,試圖引起教育部的關注。 今年,他們將推出紀錄片「粉墨豋場」,以另外一種型態來表現出近年來聯盟的成長與點滴。
現在的反高學費聯盟的固定成員,大多都是研究所以上的學生,還有許多出社會打拼的上班族。黃聿君表示,其實學費議題不僅限於大學,事實上所牽涉到的範圍從幼托到研究所的學生,所有教育涵蓋的地方對於學費調漲都有相當大的影響。不過,反高學費會聯盟所關注的,不僅只有學費相關議題,像是WTO或是米酒不合理漲價的抗議活動,也都隨處可見反高學費聯盟的身影。

反高學費聯盟成員吳星螢說,教育應該是一種公共性的服務,並不是可以拿到市場定價的商品。其實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就業然後過好一點的生活,父母辛苦供孩子唸書就是希望最後能進到大公司裡,有份穩定的薪水,那麼讀了這麼多書,最後是誰受益?是誰使用這些孩子最後教育的成果?吳星螢表示,答案就是這些企業公司,反高學費聯盟因而提出「向企業課徵紅利稅,專款專用於教育」的主張。

此外,吳星螢說,畢業原本是人生中最值得慶賀的大事,但每年超過七十萬人次的學貸族,卻必須面臨畢業即負債的人生。以她本身的個案為例,從畢業一年後政府就開始追討貸款利息,但他們卻不知道很多人在畢業後,不見得一年之內就可以找到工作,像她若是想先實踐拍片的夢想,就得先被學貸利息追著跑,然而拍片這種很難有穩定收入的工作,要在短時間內還清貸款是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反高學費聯盟就提出「降低就學貸款利率,延長還款年限」的訴求。
_3_resize
今年的反高學費聯盟把十年來聯盟的成長點滴,上街抗議的過程,重新剪接成一部長片,將於各校和書店巡迴播映。吳星螢表示,現在已經過了抗爭年代,一般人會認為拉白布條抗議很可怕,因此現在的學生相較於以前,對於學運議題比較難團結。紀錄片「粉墨登場」就是要告訴大家發起社會運動其實並不難,它是一個完整的紀錄,並且也是反高學費聯盟十年來一個時期的句點。

剪接師林楷博當初友情協助吳星螢剪接這部「粉墨登場」,從對於社運議題瞭解不深,到現在充滿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因為剪接這部紀錄片,經由影像才對反高學費聯盟瞭解更加深入,也逐漸對社會現狀有更深入並且多方向的思考觀察。他說,生長在台灣就應該要去關心社會周遭所發生的事情,要有意識並且要自覺,「現在有很多人不在乎,這些人通常都是被叮的滿頭包渾然不知的人」。

吳星螢期盼藉由「粉墨登場」的播映,能夠引起社會對於反高學費聯盟有更深層的認識,並且告訴大家反高學費聯盟平常可能是無名小卒(no body),但遇到有事情的時候,聚集力量就能成為不容小覷團體(some body)。

延伸閱讀

反高學費格鬥台新站反高學費格鬥台舊站

通膨下的利潤、工資與學費 

負債的青春,能不有喟嘆?

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毒品氾濫 緝毒靠耐心

_
【記者李怡融/台北報導】每每有舉行大型的戶外活動,除了吸引許多人潮之外,也易淪為毒品的交易場所,許多藥頭都會趁機進駐來販賣毒品,大開搖頭派對;而類似的情形更是經常出現在許多年輕人聚集的場所,例如PUB、夜店等等,種種情形都顯示出毒品在台灣的氾濫程度已相當嚴重。

歷年來台灣的毒品查獲量幾乎都是有增無減,尤其是三級毒品的愷他命(K他命)為大宗;根據法務部的統計,二OO八年愷他命的查獲量就比O七年多出兩百公斤。北縣土城分局的毒品業務承辦人汪志華表示,由於第三、四級的毒品比較便宜也容易取得,是現在年輕族群最常使用的毒品種類。

汪志華平時負責統計分局查獲的毒品案件,他說,目前最氾濫的毒品種類是愷他命(K他命),氾濫情形就類似一九八七年左右流行安非他命一樣。當時吸食安非他命不會被罰、價格又便宜,「大家就拚命的吸」,直到安非他命被列入管制以後,價格抬高,吸食人數就變少了;現在則轉為流行K他命,是吸食方法最簡單的入門毒品,年輕族群易取得,甚至出現國中生吸食毒品的案例。

毒品會如此氾濫,原因在於它可透過各種管道流入台灣,擔任刑警工作將近二十年的顏銘寬表示,台灣四面沿海,走私的毒品可以跟著貨船從任何地方上岸,走私販甚至利用非常狡滑的方式通過安檢,例如先將毒品「丟」到某個岸邊,等安檢通過後再去「撿」,或是讓沒有犯案前科且不會引起警方注意的人,將毒品放進保險套裡再塞進肛門以通過檢查,更加深警方緝毒的難度。

對此,汪志華也說,無法人贓俱獲是緝毒最困難的地方,販毒的人很狡滑,他們不會將毒品帶在身上,通常是交給手下攜帶或是放在車上,就算找到了人,沒有搜到毒品就不能逮捕。販毒是重罪,因此販毒的人更是小心謹慎不被警方查到,而警方也是嚴格的把關,兩者一來一往互相鬥智、鬥心,偵查過程很辛苦。

儘管如此,警方還是努力破獲了許多與毒品相關的案件,土城偵查組的蕭台柱在刑警界工作已達十幾年,查緝毒品的經驗豐富,他說,除了依靠線民給的線索去追查毒犯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由於毒犯的行蹤會分散至很多地方,警員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在毒犯常出入的場所等待,以便於當場查獲毒品與逮捕嫌犯。
而為了要掌握毒犯的行蹤,警方主要透過通訊監聽的方式,找到毒犯的藏匿處,等待毒犯出現,蕭台柱說,雖然等人很辛苦,不過等待是有代價的,很多毒販就因此被警方逮到;例如,曾經有毒蟲因為警方登門抓人而躲入床墊底下,經過了幾個小時,毒犯被悶的快窒息了,結果最後還是自己跑出來被警方逮個正著。

蕭台柱還說,他曾經花費三個多月監聽一個毒犯,直到確定地點時,足足讓他等了十一個小時才逮到人;接著再進行同步搜索,監聽到上游販毒的人以及下游買毒的人,總共抓回十三個毒犯;他說,通常抓到一個毒犯之後,就能有效地佈線,再循線查到更多的毒犯,而這也是他們毒品案件破獲數量多的原因之一。

蕭台柱表示,許多刑案發生幾乎都與毒品有關係,毒品與犯罪其實是共同結構的問題,將近百分之七十的刑案都是從毒品延伸出來的,沒錢買毒品的人容易用偷、搶的方式來獲得現金;所以,警方若能抓到販賣毒品的人,就能有效地減少刑案的發生,例如搶奪、竊盜等等;另外,比起吸毒犯、抓到販毒的人會比較有實際意義,以今年來說,他們偵查組抓到那些販毒的人,至今都還是被關起來的,多關一個就能多減少一個獲得毒品的源頭。

延伸閱讀

愷他命介紹

觀察台灣海洛英政策的部落格

緝毒機關組織體系簡介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清潔小班長 撒下希望種子

1345【記者李承穎/台中報導】清晨兩點,一般人正沉睡在夢鄉,但有一群清潔隊員正默默地打掃收攤後的夜市廣場,他們是希望之光關懷中心的更生人。
「清潔工作看似低微,卻可能是改變人生的大事業。」帶領這群更生人的「小班長」阿評(化名)語重心長,他的人生曾在吸毒和坐牢間游走,直到遇見牧師林正樑,才拉回變調的人生,目前是希望之光種子部隊的一員,帶領新進希望之光的更生人做清潔工作。

希望之光收容許多曾走錯路的更生人,林正樑將成功改變的學員收入種子部隊,而這些成員再去輔導新進的更生人。例如,阿評,不僅要將他走過的生命路程,分享給其他新進的更生人,也要帶領他們做希望之光四處承包的清潔工作,輔導他們有重返社會的能力。

現在內斂沉穩的阿評,曾經有段荒唐的歲月。從小出生在優渥家庭的他,倍受父母寵溺,以致小時候不懂事,結交許多壞朋友,成群結黨的四處遊蕩,求學階段幾乎都讓父母煩惱;直到當兵完,以前的朋友都鮮少連絡,加上為了給論及婚嫁的女友一個安穩的生活,他決定好好的打拼一番事業。

靠著自己的生意頭腦,不到三十歲,阿評就當上一家衛浴設備公司的老闆,不過,正當事業邁向高峰之際,以前結交的朋友卻也聞風而來,當時的毒品正氾濫,在朋友的介紹下,阿評染上毒癮,從此,公司的訂單沒有再增加,他也漸漸地坐吃山空。

有一次吸毒過後,神智不清的他開車撞上一台大型拖車,差點喪命。住院療養期間,公司無人管理而倒閉,女友也因為無法忍受他在住院時,又偷偷吸毒,憤而離去;雙重打擊之下,出院後,阿評曾經決定戒毒,和朋友學習承包工程,賺了一大筆錢,甚至投資酒店。

本以為人生就此轉彎,沒料到酒店小姐大多都有吸毒,阿評禁不住誘惑,又開始過著和一群朋友聚會吸毒的日子。有次警察臨檢,正在吸毒的他們,全部被帶走,自此,阿評就常常出入監獄,也過著沒有工作和家的日子。
獄中的苦悶,阿評都會暗自決定要戒毒,但出來後,找工作碰壁,家人不接納,只有過去曾經一起吸毒的朋友會照顧他,可是又因為一起吸毒,被關進監獄,如此惡性循環。第四次被放出來後,阿評因吸毒得了骨髓炎,整條骨髓被蛀空,醫院發出五次病危通知,醫生甚至告訴他,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復原。
他的家人雖然心灰意冷,但還是默默的在關心他,阿評的大姐四處尋找幫忙,有次上網看見希望之光關懷中心的部落格,找上了林正樑和謝慧榆這對夫婦。

「我是拄著兩個拐杖和兩條官司來見林哥和師母的。」阿評說,他實在沒想到林正樑夫婦會接納一個陌生人。林正樑夫婦將他視為家人,雖然他仍有兩項官司未結,隨時都會再進監獄,但還希望能養好他的身子,所以將他送到竹山,徹底隔絕毒品,且藉由好山好水,平靜他的心靈。
來到山上,林正樑告訴阿評:「要將自己倒空。」,以往他就是太沉迷物質上的享受,而忽略了充實自己的心靈;林正樑讓他每天種菜、教他禱告、念聖經和讀書,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短短三個月,阿評不僅戒掉毒品,也因為大自然的洗禮,本來被判為絕症的骨髓炎,竟然順利康復。
兩件官司終結後,阿評再度入獄,不過,這次他的心態卻有極大轉變。以往,在獄中常常看人不順眼,打架滋事,且心理十分的苦悶,常常自怨自憐;但他經過山上的日子,脾氣變得很好,每當他想到,牧師夫妻都肯將他這個陌生人當家人照顧,自己就該去包容別人,多為別人著想,甚至,和被孤立的受刑人成為朋友。

而山上養成的閱讀習慣,改善他被監禁的痛苦,有時候,他也會和上天對話和禱告。最後一次入獄,阿評說:「心裡變得非常的平靜。」
去年,希望之光轉型,改變以往單純救濟的性質,希望能輔導更生人,所以林正樑找了許多基層的工作,讓他們有重返社會的機會。林正樑夫婦發現阿評責任感強,也很聰明,決定讓他擔任清潔工作的小班長,謝慧榆說,阿評是我們非常成功的案例,他有能力扶持別人站起來。

現在的阿評,希望能落實牧師夫婦的理念,當種子部隊的墾荒者,讓希望之光的輔導事業能更上一層樓。無論是居家清潔、公共區域清潔和搬家,他都身先士卒,帶領更生人創造自己的價值。

「一個人成長,帶動所有人的成長。」阿評說,或許種子部隊目前只是雛形,但他會努力幫忙,讓更生人不再成為「社會亂象」的代名詞,而是能改變社會的一粒粒種子。談到此處,他笑容滿面,眼神散發出堅定自信,彷彿看見牧師夫婦,為他們細心勾勒出的美好藍圖。

延伸閱讀

希望之光的宗旨與精神

林正樑夫婦接受goodTV採訪

生命力新聞:希望之光報導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復古新原味 重溫兒時味

_
【記者黃明正/高雄報導】為了讓老人家重溫兒時記憶,華山基金會舉辦了以古早味為主題的園遊會。老人家除了可以免費品嚐到攤位的古早味之外,還有免費義剪、身體檢查、保險等服務性攤位。「現代人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常會忘記老人家也有需要回味童年的時候」華山基金會高雄市前鎮社區愛心天使站站長翁皓梅表示。此外,活動當天的園遊會所得也將全數投入老人照護。

活動攤位除了有早期的紅白支、豬耳朵、麥芽餅、菜圃餅、粿類之外,也有展示老人家提供的早期古物。現場攤位更有老人家自己製作的童玩。現場也充滿著學生義工的熱情叫賣聲。

高雄應用大學企管系的王博誼表示,她跟同學一看到學校公布的活動訊息時就打算要參加活動,「因為好玩又可以幫助老人。」王博誼與朋友自己去從去批貨、擺攤、叫賣都與朋友們一手包辦。
現場也有社會各界的表演團體像是啦啦隊表演,以及幼稚園以及小學的太鼓以及芭蕾舞表演。從海軍中校退役,現年八十三歲的周鴻泉表示,「小朋友的活動都很有活力,我自己也買了一些東西。」
華山基金會左營愛心天使站的社福員吳岱靜表示,希望藉由用園遊會的方式吸引人氣,並也可以讓當地民眾一起參與,讓民眾可以更加了解華山基金會的政策以及努力的方向。

_-1
翁皓梅還說,因為現在的老人服務性質的團體有很多資源重複的地方,例如送餐。所以華山基金會沒有送餐的服務,但是也另外發展跟別的基金會不一樣的服務,例如「原床泡澡」。因為有很多老人家都是中風不良於行,需要長期躺在床上。原床泡澡可以幫助老人家血液循環好一點。「原床泡澡」,是利用帆布及厚紙板圍成一個澡盆,再以鐵夾固定,再由社工員將水注入,利用按摩的方式讓老人家感覺舒服一點。

華山基金會還會在節慶不定期與創是基金會以及人安基金會舉辦聯誼餐會,讓獨居長者也可以感受到佳節的溫暖。

延伸閱讀

華山基金會 

古早味

原床泡澡

單車公益行 用實際完成理想

Ap_F23_20090519013113362
【記者鄭蕙雯、吳品儀、黃莙雯/台北報導】「我覺得台灣人是很善良的,只是不知道如何把善念轉換成行動,而我們希望做的就是用實際的行動來實現理想。」,身為一個特教老師的陳信衡,他利用單車運動結合愛心行動,為那些身心殘障、無父無母的小孩們,獲得來自台灣各地的關懷。

去年陳信衡舉辦了第一屆的單車環島傳愛活動,那次的旅程共有五個人參加,其中包含了他的工作同事許雅慧與交大、文大學生。環島的精神除了對單車這項運動的熱忱之外,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蒐集台灣各地人民愛的祝福,透過寫小卡片的形式,把希望與關懷傳送給台東救星育幼院的小朋友們。


信衡說:「我希望用最火紅的話題(單車)去帶動最被漠視的事情(關懷身心殘障的小孩)。」。生命是源源不絕的,站在信衡是一個教育者的立場,他不只是希望把書教好,而是希望從自己開始、理念開始,用實際的行動完成。而且他也不希望他是唯一的一個,他希望他是實踐者,在實踐他的夢想當中,還可以有幫助人的。
與信衡一同參與第一屆單車傳愛環島活動的許雅慧說:「單車也許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只是一項運動,但是在運動的同時,我認為我們也更應該去想說有什麼辦法,可以結合單車做出一點付出與回饋。 」
陳信衡說,開始接觸單車其實是二○○六年開始的,驅使他愛上單車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醫生的建議,由於十年前左右,因為比賽的失誤,脊椎受了重傷,在一九九九的那年夏天,動大手術之後需要靠運動維持生體機能,醫生說騎單車可以練習他的膝關節,但那個時候游泳其實對他來說,是最好的復健運動,所以那時候單車對他而言並不是那麼有影響力。

然而,就在二○○六年,信衡的一個大學同學去花蓮參加單車比賽,原本只是為了幫同學打氣,但那次的比賽讓他看見了單車的活力與熱血,對他也產生很大的衝擊,於是就在那之後他毅然決然的去參加了「台東東之美」的比賽,那是他第一場單車競賽,在那場賽是當中信衡被他不錯的成績嚇到,那時候他就覺得說好像血液中的熱血又燃燒了起來,克服了之前的心理壓力,像是擔心自己又受傷,信衡開始了他的單車旅程。

在他加入車隊、參加比賽之後,剛好電影-練習曲上映,給了信衡一個新的窗景,再加上看到Youtube有個影片名稱為Teanhoyt,內容是在訴說一個失去雙腿的人如何完成他對單車運動的熱愛,而這個故事讓信衡有很大的啟發,他領悟到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他說他想把台灣一些美麗的、可愛的地方,用自己的體驗去記錄下來,用演講或講課的方式去分享,並且透過騎單車的方式去做公益。
經過第一屆的單車環島傳愛旅遊之後,信衡透過部落格將他那次的旅有經驗寫成文章,與網友分享。信衡說:「部落格的效應很大,但我並不想利用部落格,去要求別人跟我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本來就不同,或許有人會覺得我是呆子,想說為什麼我要去做這件事,但是我認為這是很單純的事,我只是想盡自己的一分力讓台灣更美好。」

延伸閱讀
環島車伕
電影-「練習曲」

Youtube影片-「Teanhoyt」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層層「把關」 守護台灣

5464【記者吳品儀/台北報導】你知道大多數的百萬皮草沒收後會到哪裡嗎?知道違法走私的槍枝與刀械最後多落入哪裡嗎?更知道大量的盜版光碟片最後會扣押在何處嗎?坐落在大同區塔城街上的的海關博物館,以捍衛本土安全與國境通關為主,展示了歷年偵查的走私物、帶領我們了解海關的職能,也賭絕台灣成為毒品與海盜的天堂。

行車經過忠孝橋,或路過市民大道的朋友們,經常可以在大同區塔城街上,看到一座宏偉的建築及建築上直徑五公尺的大時鐘,而事實上,這棟大樓正是關稅總局的辦公室,簡稱海關大樓。而在大樓內,有座開館至今已十二年、占地約三百坪、典藏豐富且特殊的「海關博物館」。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海關大樓落成啟用,海關博物館也在這天開館。導覽員王小姐說:「海關博物館設有通關作業查緝走私海務燈塔海關文物國際關務等五個展示區,陳列文物約一千七百餘件,目的在詮釋海關對國家的頁獻。」其中,五區分別向遊客介紹每年為國家徵收數以千億為計算單位稅金的海關物,為國家經建提供無數資金的貢獻,王小姐也說,不同期間,海關計算稅金的工具,抄查船舶的工具或作業流程,每項都呈現海關求新求變,追求第一的觀念。
導覽員王小姐指出,在貨物通關區裡,會陳列著陪同海關走過不同時期的通關文物,而不同文物也在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意義,如清朝時代陸軍部核發的「護照」,可不是現今泛稱的通關證件,而是當時拿來做貨品的貿易保護功能物,功能有如今天的進出口貨物許可證。另外在查緝走私區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徵收關稅」和「查緝走私」。陳小姐表示,一般人想到查緝走私都會想到槍械與毒品犯罪,但其實「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反而是如今查緝貨物中最常見的項目。」她說,海關政府不僅對刀槍入境嚴格審查,更是對稀有的生物進行最高保護與監督,以防止絕種動物滅絕;植物方面,有鑑於植物物種可能夾帶外境傳染源,所以每當新品種、或者絕滅的植物入境時,都會先經過移交處理,確定無誤後才准許境入,「雖然程序麻煩,卻是保障的第一防罩」。

至於海務燈塔區的設置,是因為「燈塔向來被視為勵志的精神標竿」,而台灣又篤信以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乃至林默娘(媽祖)的民間傳說,所以特別設置此區。而由海關經管燈塔的國家中,全世界只有台灣一個,所以燈塔也成為台灣少數的古蹟族,也由海關博物館擁有及維護。至於在國際關務區海關文物區則是陳列著不同國家的文物,像是其特殊風土、文化設計的關員制服、不一樣的關徽、海關作業規章的令文合訂本,或繳交關稅的流通貨幣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文物中,每個物件都是息息相關的,如在第一次總統直選時空下,所設計的官員制服、關徽,就會配合當時的台灣民情做變化,一同見證海關在台灣成長中改變的大事記。
除了以上五區外,館內還另有視聽室,專門放映與海關通關作業或海關博物館有關的宣傳短片。對內,海關博物館除了陳列物品以表彰海關施政功績外,對外並以社區博物館自居。對於海關博物館的定位,前關稅總局長傅仁雄說:「海關博物館是『開啟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窗口』。消極而言,而這道窗口是捍衛領土的安全;積極而言,是透過公開展示讓國人對於危禁物與海關的雙重認識。」
對於博物館的展示物,真理大學黃婷懿同學則說,平常只能在電視新聞上看到大麻、海洛因、刀槍等走私物,但是來到這看到高達一萬餘件的危禁物,著實讓她大開眼界。

延伸閱讀

「海關」這名詞是什麼?

海關博物館

海關博物館珍貴物

「海關博物館年度整館」公益活動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原民音樂大賽 唱出自己的歌

_
 【記者梁家寧/台北報導】第二屆全國大專院校原住第一、二屆都是由潘沅宜一手策畫,規模也從北區擴大到全國性的範圍,潘沅宜說,「這次入圍決賽的學生也不乏曾參加過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以及原視英雄榜的學生。」

民族音樂大賽於二日展開決賽,布農族的吳正傑以自創曲「Hudus的歌」奪下冠軍,為充滿歡樂音樂和舞蹈的比賽畫下完美的句點。

從國中就開始在外地念書的吳正傑,看到有許多原住民在城市裡承受極大壓力,生活得並不快樂,回到部落之後才重新找回自己,因此興起了寫「Hudus的歌」的念頭,歌曲就是在呈現這種對部落的感情。

「像我自己一個學期也才回去一、二次而已」,吳正傑說,唱出的也是自己對家人的感情,也很感謝家人的支持。「所以我很興奮,這個獎對我的意義很大。」吳正傑很高興可以把自己的文化經由音樂傳達給大家,讓大家感受到音樂中的力量。
比賽更邀請了哈雷樂團幫參賽者伴奏,他們曾獲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團長路達瑪幹表示,團員中的每個人都曾參加過類似的比賽,不過「現在的學生技巧都很好,但是母語要加強,可能是因為回部落的時間變少了。」
「辦比賽是為了讓都市的原住民,可以藉由母語歌認識自己。」主辦的台北科技大學原住民族中心潘沅宜表示,也是因為可以給學生一個清新的舞台,沒有太多的商業包裝,增加原住民學生的自信。
第一、二屆都是由潘沅宜一手策畫,規模也從北區擴大到全國性的範圍,潘沅宜說,「這次入圍決賽的學生也不乏曾參加過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以及原視英雄榜的學生。」
去年以「跳格子」一片獲得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的姜聖民也受邀擔任評審,他表示,參賽學生實力相當,三位評審在決定人選時差點「大打出手」,因為各有各擁護的人選。姜聖民強調,但是能夠把原住民的歌聲跟文化分享給更多人知道,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比賽的最終用意。

第二名黃蓉 演唱張惠妹《你是愛我的》




延伸閱讀

第二屆全國大專院校原住民族音樂大賽

台灣原住民中心

哈雷樂團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最長的暑假 外交勇士在非洲

_040【記者杜宇雯/台北報導】「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目前在奧美廣告公司服務的張原銘(Vincent)說,在學生時代,很多人都十分嚮往出國體驗不同的風土民情,多數人會優先考慮到進步的歐美國家,而不會選擇相對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二○○七年,張原銘因為當外交替代役而來到了非洲的史瓦濟蘭,過了他有生以來最長的一次暑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所舉辦的「非洲週」活動(Africa Ceremony Week at FJU),在四月二十八日請到了張原銘為大家介紹史瓦濟蘭以及分享他在當地服替代役的相關經歷,讓大家更了解神祕的非洲大陸。

張原銘表示,他在史瓦濟蘭服務的一年間就像是現在歐美國家流行的Gap year(停格年),是他唸書與工作間的斷點,也是他儲備體力與修身養性的期間。

如果用Google網站查詢,會找到許多和愛滋病有關的資料,張原銘說。事實上史瓦濟蘭從二○○○年後其國民得到愛滋病的比率逐年向上攀升,許多的寶寶一生出來就患有愛滋,而目前國內則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是愛滋病的帶原者,造成史瓦濟蘭境內的人口數不斷下降,也成為他們國家發展很大的阻力。
在史瓦濟蘭當服務的期間,張原銘多在技術團(前身為農耕隊)裡工作,除了負責農業的援助之外,他們也會傳授電腦以及修理器材等技能給當地的居民。

張原銘說,由於當地的水源十分缺乏,因此台灣的技師及專家為他們引進河水灌溉農地,能夠在長期缺水的史瓦濟蘭耕種,當地居民都感到十分神奇。另外他們也在當地種植高粱、玉米等不易受天氣影響的作物,以及利用高科技的方式生產農作物,同時也教導他們貿易的觀念,將農作物外銷賺錢,來改善他們的生活。

史瓦濟蘭居民的住家沒有電也沒有水,因此他們農作物的加工都必須倚賴人力,因此台灣也會派遣農業專家到當地做評估,提供農業機具給當地居民,以節省他們的人力資源。

在史瓦濟蘭當地有一所與台灣合作的學校,除了教導水電、縫紉、資工外也有電腦的教學,由於張原銘在大學唸的是資訊,因此他與技術團裡的資訊技師一同到學校服務,而他們所教導的對象多為大學畢業後的再進修者以及政府官員。「我們希望能夠教導當地的居民如何去謀生,而不是只靠別人的捐助來過日子。」

除了技術團的工作,張原銘也曾跟著台灣的醫療義診團一同深入偏遠的山區服務,不可避免的張原銘也必須接觸愛滋病患者,他表示,由於對愛滋病的了解不深,因此一開始有些畏懼,但後來他也漸漸了解,只要小心自己身上的傷口,與愛滋病患者的肢體接觸是不會有危險的。
張原銘在史瓦濟蘭服務的期間,曾參加由聯合國與美國和平工作團聯合主導的活動-「Walk the Nation」,從史瓦濟蘭與莫三比克出發,橫貫史瓦濟蘭到達南非邊境,一共花費了十二天走完兩百公里的路程。活動的其間他們躺在草地上睡覺,也無法洗澡,他們用「走」的方式深入各地宣導防範愛滋的訊息。
輔仁大學影傳系系主任林維國表示,由於這學期開始推動「四非洲友邦駐台大使館實習」計畫,因此希望學生能透過非洲週的活動以及演講,更深入的了解非洲的友邦,以及台灣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

輔大影傳三王幸慈則表示,原本對於非洲的印象是停留在野生動物以及皮膚黝黑的人民,但聽完張原銘的演講後,對於非洲及史瓦濟蘭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未來有機會她也希望到非洲一探究竟。

延伸閱讀

美國和平工作團

Vincent Blog

史瓦濟蘭介紹

偏遠地區教學 更貼近大自然

DSCF9330_resize
【記者何艾純/台北報導】普遍大眾都會認為,偏遠地區小學與城市孩童的教育落差,是來自於教育資源不足而有所影響。自願前往偏遠地區教英文的替代役們卻認為,城鄉教育無法平衡的原因,其實是來自家庭問題與家長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而有所落差。
替代役的種類有很多,觀光役、海關役、警察役、消防役,還有司法役和行政役,這些替代役不需特殊職業技能,每年依照申請者的學歷高低來選擇分配。但是有些有其他申請條件的替代役,如外交替代役所需醫療或農業專長,或是擁有教師執照的申請者,就可去友邦國教導當地人中文、醫療和農業的技術。還有教育專長替代役,也就是必須擁有國外大學以上之學歷者,才能提出教育專長的替代役申請,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前往台灣各小學教導英文。



替代役男菲力克斯(Felix)從小生長在加拿大,在大學畢業後,為了追求新的挑戰和生活,在筆試過後,自願前往經過霧社以後,還要轉搭卅分鐘車程的南投親愛國小服役。親愛國小的另間分校,是僅差三分鐘的車程萬大分校。兩間學校加起來總只有九十名學生。

菲力克斯表示,親愛國小的兩間分校有很多賽德克族的原住民小朋友,基本上,學校不缺硬體資源,因為社會教育團體、大學志工團體還有非營利機構都會定有人來關心這些小朋友。也因此,學校常獲得許多補助,不管是書籍、電腦或者是校務接駁車等。

在仁愛鄉居住一年的菲力克斯說,在那的生活是和以前截然不同的。還記得有次睡覺的時候,忽然感到腳邊一陣涼意,猛然拉開棉被,就是一條蛇在那竄動。他表示,以前在加拿大的時候,看到很多松鼠、臭鼬,卻從沒這麼近距離接觸到蛇,也幸好那隻蛇並不是一咬就會令人致命的毒蛇。
在這段教學的時期裡,最讓菲力克斯難忘的就是某個原住民家長,因為感情問題而分開。孩子的母親前往埔里工廠上班,常常寫信或是打電話回家給她的孩子,爸爸卻不讓孩子和媽媽有接觸的機會。後來校方得知這樣的狀況,於是規劃了一個到埔里的校外教學活動,在活動結束的時候,還特別安排讓這對母子相見。當媽媽看到兒子的那瞬間,兩個人相擁而泣,一旁的小孩看到這樣的場景,也如受到感染般難過的落淚。菲力克斯說,「這實在是令人難忘,也很令人感動」。

另一位來自德國廖家駿,在研究所畢業後自願前往澎湖的赤坎國小服役。他表示,校內圖書館的藏書量非常多,電腦也很新,「越是離島,資源就越充足」,而學生也不多的情況下,照理來說,學習狀況應該會比較好。
FixArmy
廖家駿表示,當初沒有多想就選擇到澎湖服役。從環境研究所畢業的他,對於綠蠵龜定期在澎湖海邊下蛋的現象一直抱著很大的興趣,他希望能夠在服役期間,親身感受夜晚巡視保護這些綠蠵龜的蛋,使它們不受到被野狗叼走或者遊客撿走的命運,只可惜由於近年來澎湖岸邊舉辦了很多活動,導致綠蠵龜上澎湖產卵的機會大大降低。
此外,廖家駿還說,澎湖人都非常熱情。有很多當地的漁民在工作結束後,還會帶一堆新鮮的漁貨,分送給學校的老師。到晚上的時候,大家就相約一起烤肉看星星,他直說,「那樣的生活真的很棒」。


後來,在服役結束後,廖家駿回到台北工作。這群曾經被他教過的孩子,在校外旅行時到台灣來玩。他說,對這些孩子來說,來台灣就好像出國一樣。他們有些人可能好幾年才來一次,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曾來過這個陌生的地方。他還記得上次這些小朋友來台北玩的時候,帶他們去搭捷運,可是因為不習慣在地底下高速的移動,出了捷運又是另外一個地方,很多同學還因此暈車嘔吐,這對廖家駿說是一個「奇景」,對這些小朋友而言,卻又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不管是高山上還是離島學校,兩位替代役男都表示,在這些地方生活對他們來說是一輩子的回憶,也使他們體會到以前從未想過的生活,如果未來還有機會,他們一定會再回去,因為對他們來說,那是很棒的地方。

某其他替代役男的媽媽認為,很多歸國的孩子為了逃避兵役而寧可選擇每四個月出境一次。她表示,年輕人就應該要多磨練,多看看,對於自己未來才能有更宏觀的看法,所獲得的經驗也才會是自己的。因此,當洪福利決定出走上山教書的時候, 即使心裡會擔心,卻還是會全力支持他的決定。

延伸閱讀

替代役制度簡報

親愛國小官網,還有即時影像可以觀賞

澎湖縣白沙鄉赤坎國小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重建重建街 再現九崁新風華

_2【記者王巽賢/台北報導】淡水老街是許多人周休假期的好去處,不但有琳瑯滿目的小吃攤,更有美不勝收的日落美景,所以每逢假日總是人山人海,非常熱鬧。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真正的「淡水第一街」可不是這條著名的淡水中正路老街,而是由老街上的福祐宮旁延伸進去的「重建街」。

重建街舊名「九崁街」,從媽祖廟旁斜坡往北延伸,由於天時地利之便,商家店舖林立,成為淡水開發初期連結貫串九崁、牛灶口、協興以及元吉四地最繁榮的街道。當時的淡水老街一帶稱為「下街」,而九崁街則稱為「頂街」,兩旁的住戶幾乎皆是公學校校長,中醫師和當地知名士紳等有名望的人物。



淡水社區大學副主任謝德錫說,清朝嘉慶年間,蔡牽率領的海盜在廣東及福建沿海一帶肆虐,當然也沒放過淡水,更由於八里城遭水災火毀,因此災民搬遷至此重建家園才改稱為重建街。隨著時空變遷,中正路老街逐漸崛起,重建街則因本身街道狹窄而逐漸沒落。

一九六七年的都市計畫,政府擬將重建街拓寬成十米道路,造成了延宕多年的重建街道路拓寬問題。謝德錫指出,目前政府已完成重建街三十號之後的拆除工作,所幸三十一號的「鴻禧集」仍得以保存。「鴻禧集」於清道光年間建成,是重建街中保存得最完整的古蹟,所用的磚頭及瓦片都是從大陸運送過來的,磚上黑色條紋是燒磚時所留下來的,有「燕子磚」之稱。


_4
近年來,重建街居民積極投入文化保存與社區營造的推動,淡水文化基金會與淡水社大更成為重建「重建街」動員人力的要角。除了去年舉辦的細說老街百年風華、山城老街歷險記、重建街社區生活展以及再現九崁街風華晚會等系列活動外,今年更推出了淡水重建街創意市集的活動。

重建街創意市集的活動除了讓更多人認識淡水山城河港最具歷史文化代表性的古市街,引導假日遊客人潮,謝德錫說,淡水社區大學結合課程提供重建街詩文創作、書法揮毫、重建街寫生比賽、淡水攝影展等活動攤位,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在於利用企業市場的活化與文化藝術活動相結合,進而帶動當地居民自力找回重建街的繁華。

「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一些事情,很精采!」長期投入重建街保護活動的水源國小老師杜守正說,自己雖然不是淡水人,但是長期在淡水任教,對於淡水已經有了深厚的情感。他認為,沒有自己在地的東西是走不出去的,淡水之所以是淡水,就是因為擁有像重建街這樣深厚的歷史背景。而淡水如果想要「走出去」,就一定要盡力保存這些文化遺產。


_3
「不見得車子進來就是好,重點是把人引進來!」重建街當地居民陳碧雲說,像中南部有些大廟,停車場都離廟很遠,而這中間步行沿途的店家、攤位,就是吸引人潮並形成當地特色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她說:「雖然我也希望有個寧靜的居住環境,但我更希望大家都知道重建街的美。」

恰巧遊經當地的董蕙芳,是資深媒體人及公關人,目前則擔任文化大學大傳系「公關概論」課程的講師。董蕙芳說,以公關的專業角度來看,雖然淡水文化基金會及淡水社大推廣的重建街保護活動在公關和及行銷上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但起碼已經成功踏出第一步,而如何深化這樣的活動成為重建街居民持續努力的目標是目前最需要深思的問題。


延伸閱讀

淡水重建街創意市集


Perfect Life—訪淡水重建街


滬尾部落群—搶救「淡水第一街」!反對淡水重建街拓寬工程


淡水老街藝術街坊—走過百年風華的老街──重建街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盲友最好的朋友──導盲犬

0
【記者紀婉婷/導覽】「可魯,謝謝你帶給我們的愛。」這是幾年前一部導盲犬電影《再見了,可魯》中,可魯的使用者視障者渡邊對可魯說的話。這部描述導盲犬一生的感人故事在當時轟動一時,也引起許多人對導盲犬的關注,而這並非只在日本電影中出現的情節,在台灣同樣也有如此動人的故事。

台灣第一隻的導盲犬名叫雅琪(Aggie),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日柯明期成為臺灣第一個擁有導盲犬的盲人,柯明期因為打籃球時被別人用手肘撞傷兩個眼睛,導致視網膜發炎而看不見,因此輾轉尋求協助下到了盲人重建院,也因此有了與導盲犬相識的機會。之後,導盲犬雅琪因髖關節退化而必須退役,柯明期更寫了一本書《台灣第一隻導盲犬Aggie:你的左邊,曾是我最驕傲的位置。》來敘述盲人與導盲犬間深刻的情感。


其實在台灣,許多人仍不太瞭解導盲犬的功能或應該如何對待牠們,在維基百科有詳細的敘述,導盲犬的種類一般為拉不拉多、黃金獵犬或德國狼犬等,因為這些種類的狗狗性情較溫和穩定。現在台灣在推動及訓練導盲犬的機構有「台灣導盲犬協會」、「惠光導盲犬基金會」等。

目前台灣導盲犬的來源有下列二種方式:一、自國外購買具有優良「導盲犬」血統之幼犬。二、培育本土優良種犬,小狗出生後經過審慎挑選。被選中的幼犬出生約兩個月後,會被送到「寄養家庭」學習「社會生活」,像是與人類生活、定點大小便、到餐廳或搭乘交通工具時要乖乖的趴在座位下…等,而這樣的訓練大約持續1年左右。許多寄養家庭也會開設部落格讓大家看見導盲犬的成長,如導盲犬 Oliver 寄養Blog導盲犬Ivy (^ω^) + 導盲幼犬 Tammy&^(oo)^OSCAR樂園中都可以看到寄養家庭中導盲犬的生活。 

到了大約一歲至一歲半時,導盲犬們會來到訓練中心,開始由訓練師傳授正式的導盲工作課程,例如在避開障礙物和車輛、到了路口要停下來、聽從指令行動(如左轉、右轉)…等,期間大約半年至一年。

而在學習完專業課程之後,就可以和合適的視障朋友們進行配對,然後雙方在指導員的幫助下進行為期一至三個月的共同訓練,主人要學習使用(管教及接受引導)、照顧狗狗,狗狗也要學習配合、聽從主人,在確定雙方配合無間之後,才算配對完成,而狗狗也才能跟著視障主人回家正式開始上班。在導盲犬Freedom的自由國度導盲犬Gus的生活日記☆★芸★跟Future談心★生活隨筆★☆等網誌中,也可看見導盲犬與盲友間的相處點滴。

導盲犬到了退休年齡之後,如果視障朋友的家庭捨不得讓這位家族成員離開,可以有優先權讓狗狗留下;但有時考慮視障朋友照顧狗狗的能力(如經濟負擔等),或是怕視障朋友養了新的導盲犬後原來的導盲犬會吃醋難過,便會考慮把狗狗送到小時候曾照顧過牠們的寄養家庭,或是其他提出申請的「收養家庭」,讓他們和一般的寵物狗一樣安享晚年。而因為導盲犬們都經過嚴格的生活訓練,不但聽話、有教養而且衛生習慣也很好,所以有很多收養家庭都很喜歡去申請收留退休後的導盲犬。

而一般大眾在遇到導盲犬時千萬要遵守「三不一問原則」:

不餵食:不要以任何食物吸引或餵食導盲犬。●不呼喚:不要以聲音、手勢分散導盲犬的注意力。●不拒絕:不要拒絕導盲犬和訓練中的導盲幼犬進入。●一問:看到視障朋友和導盲犬需要協助時,請主動詢問;如果想要進一步認識或撫摸導盲犬,也請務必徵求使用者同意。

不餵食或呼喚導盲犬的原因都是為了避免導盲犬當下的注意力被分散,若是導盲犬習慣了陌生人的餵食或呼喚,則很可能會在執行工做時過於興奮不專心,而讓自己帶領的盲有陷入危險之中,這是很可怕的。另外在《對待導盲犬的正確觀念》中,也有許多的注意事項是一般大眾應該要知道的。

【記者紀婉婷導覽】「可魯,謝謝你帶給我們的愛。」這是幾年前一部導盲犬電影《再見了,可魯》中,可魯的使用者視障者渡邊對可魯說的話。這部描述導盲犬一生的感人故事在當時轟動一時,也引起許多人對導盲犬的關注,而這並非只在日本電影中出現的情節,在台灣同樣也有如此動人的故事。

台灣第一隻的導盲犬名叫雅琪(Aggie),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日柯明期成為臺灣第一個擁有導盲犬的盲人,柯明期因為打籃球時被別人用手肘撞傷兩個眼睛,導致視網膜發炎而看不見,因此輾轉尋求協助下到了盲人重建院,也因此有了與導盲犬相識的機會。之後,導盲犬雅琪因髖關節退化而必須退役,柯明期更寫了一本書《台灣第一隻導盲犬Aggie:你的左邊,曾是我最驕傲的位置。》來敘述盲人與導盲犬間深刻的情感。

其實在台灣,許多人仍不太瞭解導盲犬的功能或應該如何對待牠們,在維基百科有詳細的敘述,導盲犬的種類一般為拉不拉多、黃金獵犬或德國狼犬等,因為這些種類的狗狗性情較溫和穩定。現在台灣在推動及訓練導盲犬的機構有「台灣導盲犬協會」、「惠光導盲犬基金會」等。

目前台灣導盲犬的來源有下列二種方式:一、自國外購買具有優良「導盲犬」血統之幼犬。二、培育本土優良種犬,小狗出生後經過審慎挑選。被選中的幼犬出生約兩個月後,會被送到「寄養家庭」學習「社會生活」,像是與人類生活、定點大小便、到餐廳或搭乘交通工具時要乖乖的趴在座位下…等,而這樣的訓練大約持續1年左右。許多寄養家庭也會開設部落格讓大家看見導盲犬的成長,如導盲犬 Oliver 寄養Blog導盲犬Ivy (^ω^) + 導盲幼犬 Tammy&^(oo)^OSCAR樂園中都可以看到寄養家庭中導盲犬的生活。 

到了大約一歲至一歲半時,導盲犬們會來到訓練中心,開始由訓練師傳授正式的導盲工作課程,例如在避開障礙物和車輛、到了路口要停下來、聽從指令行動(如左轉、右轉)…等,期間大約半年至一年。

而在學習完專業課程之後,就可以和合適的視障朋友們進行配對,然後雙方在指導員的幫助下進行為期一至三個月的共同訓練,主人要學習使用(管教及接受引導)、照顧狗狗,狗狗也要學習配合、聽從主人,在確定雙方配合無間之後,才算配對完成,而狗狗也才能跟著視障主人回家正式開始上班。在導盲犬Freedom的自由國度導盲犬Gus的生活日記☆★芸★跟Future談心★生活隨筆★☆等網誌中,也可看見導盲犬與盲友間的相處點滴。

導盲犬到了退休年齡之後,如果視障朋友的家庭捨不得讓這位家族成員離開,可以有優先權讓狗狗留下;但有時考慮視障朋友照顧狗狗的能力(如經濟負擔等),或是怕視障朋友養了新的導盲犬後原來的導盲犬會吃醋難過,便會考慮把狗狗送到小時候曾照顧過牠們的寄養家庭,或是其他提出申請的「收養家庭」,讓他們和一般的寵物狗一樣安享晚年。而因為導盲犬們都經過嚴格的生活訓練,不但聽話、有教養而且衛生習慣也很好,所以有很多收養家庭都很喜歡去申請收留退休後的導盲犬。

而一般大眾在遇到導盲犬時千萬要遵守「三不一問原則」:

不餵食:不要以任何食物吸引或餵食導盲犬。不呼喚:不要以聲音、手勢分散導盲犬的注意力。不拒絕:不要拒絕導盲犬和訓練中的導盲幼犬進入。一問:看到視障朋友和導盲犬需要協助時,請主動詢問;如果想要進一步認識或撫摸導盲犬,也請務必徵求使用者同意。

不餵食或呼喚導盲犬的原因都是為了避免導盲犬當下的注意力被分散,若是導盲犬習慣了陌生人的餵食或呼喚,則很可能會在執行工做時過於興奮不專心,而讓自己帶領的盲有陷入危險之中,這是很可怕的。另外在《對待導盲犬的正確觀念》中,也有許多的注意事項是一般大眾應該要知道的。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關心弱勢 醒新社給孤兒「愛愛」

_【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為什麼叫愛愛服務隊呢?因為兩個愛,一個是愛自己,一個是愛別人。」輔仁大學醒新社愛愛服務隊隊長黃若庭表情誠懇,雖然隔著鏡片,眼神卻是無比堅定。

醒新社總共分有七個小隊,每個小隊負責的服務學習對象都不同,愛愛服務隊主要的服務學習對象是弱勢族群的孩子,例如低收入戶、原住民、孤兒……等。每學期會固定排五個星期三導師時間到新莊的國小幫小朋友課輔,也會帶小朋友到動物園、植物園或者是天文館參觀,讓他們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除此之外,愛愛隊寒暑假也固定和桃園弘化懷幼院、花蓮禪光育幼院和西富國小合作,陪伴沒有親情灌溉的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愛。黃若庭笑著表示: 「和小朋友相處的話,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小朋友。」

黃若庭表示,自己當初會想加入愛愛服務隊是自己很喜歡小孩,而陪伴家庭背景較複雜或是弱勢的孩子,也讓他覺得更有意義。最令黃若庭印象深刻的是,曉華(化名)第一次看到他時很開心,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一年後黃若庭再到懷幼院辦懇親會,才發現原來曉華的父母當初帶著曉華來和懷幼院小朋友同樂時,已經不打算再帶他回家,卻也沒有跟曉華說,因此曉華總認為自己被拋棄,個性也變得孤僻,完全變了一個人。

黃若庭說:「想幫助卻無從幫助起,會感到深深的無力感。」對於這樣的情形,黃若庭也只能盡全力的幫助曉華走出陰影,黃若庭表示,這件事情過後,讓他對於陪伴家庭不健全或是弱勢背景的孩子更是不遺餘力。

而很多小朋友在寒暑假參加營隊後,會記住隊員的名字,期待每年假期到來,和隊員一起玩耍。愛愛服務隊隊員劉建昌也表示,自己在陪伴小朋友的同時,也和小朋友建立深厚的情誼。劉建昌在第一次參加冬令營時,因為捨不得和小朋友分開,最後一天哭得唏哩嘩啦,劉建昌說:「有個小男生拿著衛生紙在一旁待命,一看到我的眼淚掉下來,馬上用衛生紙幫我擦乾,他甚麼都不說,只是微笑的看著我。」當下劉建昌深受感動,想為小朋友多做一些努力。

隊員魏梓穎表示,一開始對於小朋友的頑皮,她總是很無力,「不過慢慢的,他們會對你打開心房,我也漸漸開始感受到小朋友可愛純真的一面,這是我以前沒有觀察到的美麗。」魏梓穎流露著靦腆的笑容說著,並且持續給這些孩子們「愛愛」。


延伸閱讀

輔仁大學醒新社愛愛服務隊


桃園弘化懷幼院


花蓮禪光育幼院

永不「啤」勞  創新再前進



3
【記者吳品儀/台北報導】台灣第一座啤酒場-建國啤酒場,位在中山區八德路上,是台北市目前唯一保持原有用途、活化保存的製酒產業古蹟廠房,現在也經文化局擇定為市定古蹟後,更名為「台北啤酒文化園區」。

建國啤酒場如何結合「生產、觀光、商業、文化與休閒的 多用途空間」呢?台灣菸酒公司發言人徐安旋說:「這其實是透過幾個部門一起攜手打造才有的,像是啤酒事業部的產製、生技事業部的研發、菸事業部的贊助及通流事業部的對外現代化行銷跟網路管理等。」透過各部門的配合,加上政府文化局、觀光局的宣傳,建國啤酒場才能在現在以嶄新的姿態呈現。


對於四個部門的相互配合,啤酒事業部公關陳小姐說:「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治時期的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建於一九一九年,為台灣第一座的啤酒製造工場,與日本北海道札幌啤酒廠齊名。以前建國啤酒工廠曾經因廠內機具運作造成許多噪音與空氣污染困擾到附近民眾,加上已經不是公賣局的主力生產廠而停擺過。」陳小姐表示,現在在啤酒事業部上,就是減少運作時的持續噪音,所以後來採北海道札幌啤酒廠轉型成啤酒文化園區為標的來改建,而民眾可以一邊參觀廠區,一邊品嘗剛從酒釜裡釀出來的啤酒;生技事業部門則是研發新的口味或產品於其中,像是酒麴養生味噌、酒泊養生味噌、紅麴黑麥汁等,都是以新的概念融入打造;菸事業部跟通流事業部則多扮演宣傳跟經費補助的角色。「也就是透過這些方式,建國啤酒場在現今才有立足生存的辦法」,不僅如此,她也提到,「最主要讓國內知道啤酒場轉變外,也要讓國際看到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優秀廠房。」

建啤工會常務理事趙銘圓則說,啤酒廠建廠初期年產量約十三萬打,後逐年快速增加,在一九九三年曾創下年產量一千兩百零六萬打的輝煌紀錄。而當年年末也開始啟用全電腦製程與環保先進設備,成為現代化的製酒廠,全盛時期員工有七百多人。對此,他表示,建國啤酒廠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廠內的製酒工具和廠房建築儼然是一部「巨細靡遺的活歷史」,包括紅樓、綠樓、冷凍室機房、鍋爐室機房、木造建築群等,都可以清楚的呈現台灣建築藝術的演進;「其中紅樓所使用的紅磚與現今總統府用的是同一批磚塊,深具保存價值」,此外他也提到,古老的製酒機房裡有全世界幾乎已看不到的開放式傳統發酵槽、早期鋁製的三百公石酒桶,而四座銅製糖化釜則是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來自德國,造型特殊,有著長長的天鵝頸,目前全事界只存留十座、稱得上是古老的藝術品。


4
而對於接下來的建國啤酒場走向,徐安旋表示,台灣啤酒每年都會代表台灣站上國際比賽,而每年都獲得最高品質肯定,是台灣的驕傲,希望大家透過對啤酒的熱愛,也對台灣的飲食文化有更深一層的瞭解。而這座已有九十年歷史的建國啤酒廠,除了是台灣啤酒的發源地外,「因為過去有很高的圍牆分隔了廠內與社區居民,所以為了促使居民與之更靠近,現在也會多辦理活動拉近彼此距離。」他說,像是之前舉辦「臺灣啤酒節」活動,就讓現場聚集許多美食攤位、古早味氣息的遊戲。而以後也會多辦此類活動,讓國人一起在遊樂中看見台灣產業發展、文化與製酒工業進化的見證。


延伸閱讀

台灣菸酒公司


北市行動藝術節 建國啤酒廠登場-大紀元報導


Taiwan fun-建國啤酒場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落實母語教育 向下紮根

_【記者梁家寧/台北報導】一群穿著阿美族傳統服飾的小朋友,戴著以紅色為主的頭飾,手拉著手,開心地跳著象徵大豐收的傳統舞蹈。小朋友們不只會跳舞,對於背景音樂的母語歌也朗朗上口,原來這都是原住民母語推行的功勞。

小朋友們是樹林市彭福國小阿索羅(asolo)藝術文化團的團員,為校內的原住民社團,以教導原住民舞蹈為主。身為台北縣原住民重點學校之一的彭福國小,除了成立相關社團之外,還設有母語教學日,以跑班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學習自己的母語。

二○○一年政府開始推行母語落實教育,那時還在幼稚園任教的劉金花,意識到母語流失的情況嚴重,應該要往下紮根,於是轉任彭福國小的專職母語老師。另一位兼職的母語老師江寶珠說,心中總會有個感覺,認為教母語是自己的「使命」。

一直到高中才離開部落的劉金花,發現現在的原住民小朋友「沒有母語基礎,母語課程都得從零開始。」再加上低年級小朋友的注意力較不集中,於是在教學上多半是採用遊戲的方式。「我們的遊戲會先從『自己』開始」,劉金花說,如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這些都是最好的遊戲教材。

江寶珠表示,除了母語教學之外,母語班的課程還包括母語歌謠教唱、傳統舞蹈、編織課、串珠課,如果經費許可的話,還會開課後輔導班。這樣多元的母語相關課程,今年即將要畢業的小六女生張靜茹說,「好喜歡這樣的課,希望畢業之後還可以再回來玩。」

彭福國小教務主任李昭憲說,母語班的成立就是希望小朋友們「不忘本」,可以藉由喜歡自己的文化和語言,進而產生對族群的認同。原住民委員會為了鼓勵原住民學子考取原住民族語言認證,讓考取的原住民學生,考試成績加分百分比從一般原住民學生的百分之二十五,提升為百分之三十五。

「這是一種誘因,提升學生學習的意願。」李昭憲說,原委會將會逐年減少一般原住民學生的加分比例,以增強族語認證的誘因。






延伸閱讀




彭福原住民教育網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台北縣教育局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奮力抗癌 開創生命的新頁

【記者馬伊瑩/台北報導】母親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現今社會上職業母親的人數很多,母親同時成為家庭經濟上重要的支柱。滿英是個一般的香港職業母親,兩年前得知患上乳癌後,人生幾乎直落谷底,負面情緒太多導致在治療中期患上憂鬱症,使病情尤如雪上加霜。

在家庭裡一直默默地付出,為了家人,不管是一些粗重辛苦工作,也表現相當勤奮的滿英,當得知患上乳癌時,所有工作都被立刻停止,在家中她從經濟支柱的位置瞬間掉到經濟負擔,讓她不能接受。她說:「當時我覺得這個病永遠都治不好,既然如此就別浪費家裡的錢去為我治療,我認為這很不值得。」



念及家中還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雖然是為大學生但皆無業,丈夫則有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僅僅能應付家裡日常的支出,但卻不足夠支付她的醫療費用。滿英的治療過程中期,她很擔心家中的生活情況,有感自己的病連累家人,因不想再成為家人的負擔,便漸漸在醫院裡產生自殺的傾向,此時她所做的行為,才讓家人知道她患上憂鬱症。

兒子和女兒雖擔心母親卻對其病無能為力,只能連學校的課業都不管,在旁邊陪伴著她,家庭經濟出現極大的問題。可是滿英的憂鬱症開始越來越嚴重,她最初由不接見朋友探訪,到之後連兒女都拒絕接見,對著她的丈夫更是破口大罵,發瘋似的趕他離開病房,彷彿變了另一個人一樣。

不久,她不吃藥不做治療,當醫護人員為她打針的時候甚至張口舞爪,有時單獨一人時又自言自語,或扮出一把男聲出來,嚇壞了她的丈夫。她丈夫張先生表示說:「她不讓醫生護士幫她治療,忽然變得力大無窮的推開欲把她綁起來的幾個男護士,又愛自言自語,害我曾一度以為她中邪。」

滿英的親密好友陳玉珍與社工黎小姐,在她患病後一直擔當心理輔導的角色,陳玉珍本身也是職業母親,有空便去醫院去開解好友及家人,勸導她別經常把死掛在嘴邊,甚至幫助她的兒女找工作,增加收入,她認為滿英是太過擔心家中的經濟,才產生憂鬱病來,所以她幫忙照顧她的家人是很重要的事,這樣才讓她安心繼續治療,然而黎姑娘則引導她再次服藥,穩定情緒,及繼續接受化療,努力爭取自己的生命。

社工黎姑娘解釋說:「憂鬱症間接使她的病情惡化,藥物使她的身體發胖,加上她經常胡言亂語,憂慮自己變成家庭負擔,對家人產生愧疚感,才拒絕見任何人。」由於香港醫院的醫生經常互換,一個病可能會經多個醫生接手,但根據張先生綜合眾醫生的說法,滿英現在癌細胞已除去,憂鬱病也因此而轉好,不過這種病一旦復發或情緒的改變,憂鬱症便會再來,而未來的五年則是看癌細胞會否復發的關鍵,所以家人們必須謹慎留意她的身體狀況。


延伸閱讀

認識乳癌


憂鬱症的徵兆

憂鬱症相關報導

約翰淑敏-海邊的孩子繼續唱

_-1【記者許思晨/台北報導】阿美族語的吟唱並沒阻斷約翰淑敏的聲音所要傳達的感動,台下觀眾跟著他的歌聲搖擺、拍手,感受都蘭的海、都蘭的風所孕育的歌聲,他是海邊的孩子-約翰淑敏。 買票入場「海邊的孩子」演唱會的觀眾,支持的不只是約翰淑敏,還有約翰淑敏的歌聲傳達出悠久的阿美族文化厚度。

約翰淑敏(Suming Rupi)是阿美族人,來自台東都蘭,大家都叫他Suming, 二〇〇八年金馬獎最佳新人獎的得主姜聖民,也是他。淑敏是圖騰樂團的主唱,圖騰樂團二〇〇五年獲海洋音樂季首獎,入圍金曲獎最佳樂團,專輯「我在那邊唱」為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專輯,參與練習曲、奇蹟的夏天等多部電影配樂製作,才華洋溢。



今年是淑敏第三年用音樂募款投入阿美族傳統技藝傳承的工作,在阿美族豐年祭開始的前一週,舉辦營隊,讓一百多個部落巴卡路耐(Pakalongay十二到十六歲青少年)階級的弟弟妹妹可以向部落長輩學習阿美族的舞蹈、歌唱、雕刻、編織、刺繡、做菜、撒網、捕魚等傳統文化技藝。

演唱會的收入與服飾、畫作的義賣所得,將全數使用在都蘭部落青少年傳統教育及技藝訓練活動上。阿美族的年齡階級是維持阿美族社會的重要支柱,部落的青少年是文化傳承的基礎,部落裡許多傳統與技藝正在流失,協辦單位台灣好基金會的企劃總監李雅伶說:「之前聽淑敏的演講,看到原住民如何撒網,連撒網都是一們學問,淑敏在做的這件事佷有意義。」排灣族的原住民歌手秀琴也說:「原本不太會講母語,現在也慢慢在把自己麼母語抓回來。不管是那個族群,都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淑敏做的努力讓我非常感動。」

_穿著自己親手做的傳統服飾,淑敏笑著說:「我很努力的在做這件事情。」淑敏認為台灣很漂亮,因為台灣有很多寶石,每個不同的文化都是寶石,但每一顆寶石,在不經意的時候就會模糊、消失掉了,需要有人去把它保存下來, 都蘭在一些傳統祭典與文化保存上最晚整,一定要維持住它文化的面貌。

今年從七號到十號淑敏與長輩教導原住民青年傳統技藝,十一號到十三號是豐年祭,淑敏說:「原住民只是少數族群,不是弱勢族群,我們有很多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原住民的文化就是要與大家分享的, 文化一定要參與才會有價值。」歡迎大家來看。


延伸閱讀

二〇〇八年Suming舉辦的阿美族青年傳統技藝傳承


漂流河岸音樂會 歌舞訴怨原民訴願


別在都蘭的土地上輕易地說愛上我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蔡培慧 以生命經驗保護農村

_1 【記者劉瑋婷/台北報導】一般人對於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的認知是落後的、傳統的,對農村與農民的認知也都停留在付出高度勞力的印象上,並將焦點集中在男性身上,少有著眼於女性。傳統農村女性在付出勞力的同時還需負擔家務,將青春與汗水都揮灑在土地上,女性在農村、農業中也扮演著守護者的角色,在現代社會中,農家子弟在離鄉求學後,開始以所學所聞用以關心農村,蔡培慧,就以一名農村子弟之姿,用自己的智識與行動為土地付出。

「農村不斷的被汙化、被弱化,或是被浪漫化」蔡培慧說出台灣農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社會認定農村中充滿了各種的落後景象,農村毫無競爭力,或者,認為務農是種浪漫的行為,每個人都對農村有著各種浪漫的想像。



蔡培慧,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系博士生,在近來反農村再生條例運動中,經常撰文分析草案中的缺失,並直接投入串聯運動。國中之前,她和奶奶住在南投魚池鄉頭社地區,看著長輩們依靠種植絲瓜帶來生活收入,農鄉文化中的飲食文化、餽贈與人際互動也是她認為農村中相當有趣的地方,而在農村中,負責餽贈與人際互動的多是女性,「為什麼我的伯母要醃這個釀那個送給附近的鄰居?因為這是一種與附近鄰居互動的方式,藉由這種方式建立起農村間的人際網絡。」

對於農村,蔡培慧有過迷惘,「我曾經一度想逃離農村,因為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一切都在暗示著我們,背離家才有機會成功」,在所有的生命經驗中,長輩們與社會觀感告訴年輕人要好好唸書,要離開鄉村到都市打拚才有工作機會,才能出人頭地。直到開始接觸原住民部落社區工作、部落復興之後,蔡培慧開始產生內在懷疑。

「資本主義下,農業還能存在,並讓社會維持著相對穩定,即便是普遍性的隔代教養,其實背後也意味著農村中的長輩們分擔了勞工的教養負擔。」蔡培慧認為,農村在社會中具有社會安定的效果,農鄉文化應該是華文化的核心,農村中的生產關係,從經濟面、文化面、社會安全面上看,都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在這片土地上,多數人都與農鄉都是有著連繫的。

九二一發生後,蔡培慧對農村有了更深層的感受,當時的蔡培慧加入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在震央南投協助受災戶,對農村的居民而言,要到「公部門」去辦理各項補助與申請,就像上「衙門」一般,在這之中她看見受災戶的徬徨與無助,更發現了社會落差、制度結構的落差。另一個更大的衝擊是,其實蔡培慧在魚池的老家也倒了,當時政府規定,若申請了房屋全倒的補助,國軍會協助將地上物拆除,「當挖土機轟隆隆地開過來,就在我面前將我的老家拆了,我就看著這一切大哭。」

對蔡培慧而言,當她看見自己的老家被夷為平地,過去生命經驗中某個具體的象徵就這樣消失不見了,她還可以在一片瓦礫中清楚的三合院的位置、奶奶的房間,「對很多外出的遊子而言,無論身在何處,家是最後的依歸,你總有個家在,那個載體是存在的,但當我看著房子被拆掉之後,就像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九二一距離現在已經十年的光陰,許多人對當時的記憶也不那麼鮮明,「直到現在我的戶籍地址還在老家三合院那」對蔡培慧而言,那不僅只是兒時回憶,更是一個象徵。

經歷九二一之後,她開始徬徨,開始思考農村的整體結構,在現代社會中,現代性否定了鄉村性,農村不斷的被汙名化、弱化、浪漫化,蔡培慧開始有了疑問:「究竟什麼是對的?」並在之後進入學界開始研究相關的農業政策對農村的影響,她認為整個農業架構中,方方面面都應該要有人作,都與土地有所連結,有人負責生產,有人負責由學術上思考條文的正當性,橫向論述、思考長期以來不斷萎縮的農業,「不敢說是一種使命感,而是我該作的。」

在農村再生條例草案一讀的消息傳出後,蔡培慧開始深入了解相關的問題,她說:「這就像是踩到我的底線,條例奪取土地之後,透過條例造成文化單一化,讓生產者放棄生產,發展觀光旅遊,但觀光旅遊不是生產啊!」她認為台灣的農業是小農生產結構,農業也是最不該自由貿易的,當韓國在糧食危機出現後透過大宇物流取得馬達加斯加政府授權,取得相當半個比利時國土面積的農地使用權,栽植糧食作物供應韓國,租期更長達九十九年年時,表示糧食危機嚴重性的確存在,其他國家也已經開始思考因應之道,台灣卻反其道而行,建議、補助農民休耕,大半的耕地沒有運作,多數的食物仰賴進口,是否制度結構面出了問題?

因為這次的反農再運動而與蔡培慧經常連繫的吳音寧說:「當時知道農再一讀通過之後,就將條文寄給培慧,隔天我就收到回信,她寫出對條文的觀察,培慧很認真,對農村有很深的情感。」 蔡培慧在反農再活動中,先是撰文「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解讀行政院版《農村再生條例》」分析條文,並與其他民間音量相互結合,參與各地區說明會的規劃,也主動投書媒體闡述台灣農村困境與未來。

投身「反農再」的工作後,蔡培慧認為這是一種農鄉社會關懷,更是一種自覺運動,自去年底開始,許多活動都是透過網路串連,各地網友開始自發性地整理、分析條文內容,到各地舉辦說明會,讓農民們更了解條文內容將對土地造成的傷害、對農業的衝擊,「這是一種遍地開花的串連方式」蔡培慧笑著說,但這樣的連結與擴散方式也確實發揮了效果,民間音量不斷與政府對話,並且在四月二十九日與總統馬英九就農再的問題討論了三個小時。

「很難得像培慧這樣進入學術界之後還願意回頭關懷土地,實踐力還這麼高的。」在九二一時就認識蔡培慧,直到反農再活動而與蔡培慧有所接觸的馮小非認為,許多人進入學界之後,多半不會想到、或是不願意再回頭去作這樣的事情,但蔡培慧不只關心,並且參與其中,試圖為這片土地作點什麼。


延伸閱讀

全球之聲:馬達加斯加:韓國土地租用案議論四起

台灣農村陣線:咱的農業-誰在矇騙馬總統? 

糧食戰爭》讀書會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學習閩南語 以部落格為師

【記者陳琬婷/桃園報導】你以為聖誕歌 Jingle Bells 閩南語版是「金勾貝,金勾貝」的唱嗎?那你可就錯了!到遊子的網路日誌,讓遊子告訴你怎麼唱。

遊子的網路日誌開張於二○○五年二月,絕大多數的文章都是以台語文書寫而成。遊子說,現在是一個多語言的環境,英文還是會繼續強勢,華文會開始崛起,而閩南語雖然只限定在台灣、福建、廣東、東南亞等地使用,但至少還有六、七千萬人,排名全世界前二十名,因此,如果不繼續推廣,就讓閩南語消失,是十分可惜的。

政府有舉辦鄉土語言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認證,已經通過閩南語認證的遊子,就此踏入閩南語教學領域。除了在國小當志工教學,也在網路世界中建立部落格,分享自己的台語文創作,包括散文、詩詞、心得雜感等。

他也翻譯報章雜誌上的新知,以台語文介紹給讀者,例如G20MODWiFi 等。遊子表示,「一個語言不是限定在某幾個領域而已」,所以才會用台語文分享不同領域的新知。文章涵蓋的範圍多元,除了財經、文化、文學、地理、法律、科學、3C,醫療保健佔更大多數,因為遊子的本業就是一位藥師,以自己保健的知識與台語文結合,提醒民眾注意醫藥保健,例如塵肺症諾羅病毒等。

部落格中最受人矚目的,是每到聖誕節時,遊子就會擺上聖誕歌曲 Jingle Bells 的閩南語版「歡喜聖誕節」。遊子說,擺上這首歌的第一年,曾經一天就有三千多人次瀏覽。許多人會向遊子要求音樂檔,有旅居海外的華人藉由這首歌一解思鄉之情,也有學校老師想利用這首歌作為教材,甚至有精神治療師想透過這首歌治療病患。除了聖誕節,遊子還會依照不同節慶擺上應景台語歌謠。

讀者郁文表示,遊子經常發文告知台語文的相關知識及資訊,使民眾對於母語文化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人在洛杉磯的艾德溫也說,他都是藉由閱讀遊子的部落格來學習台語。讀者游輝清則說,「遊子對台語的熱情和用心紀錄使人敬佩。」

台語文用字不統一,是遊子書寫部落格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有人主張台語文要全用漢字寫,或是全用羅馬字,抑或是漢字羅馬字並用。遊子偏好漢羅並用。「既然有漢字可用,幹嘛要全用羅馬字呢?」若遇到外來語或擬聲詞時,再使用羅馬拼音便可。字若不統一,容易變成你寫你的、我寫我的。之前教育部公布閩南語常用字詞三百字,遊子則表示三百字不夠用,起碼要兩千字才夠。

未來的發展期望,遊子希望政府可以繼續重視母語教育,「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多種語言並存比較好,現在官方語言用華語,但是母語也不要讓它消失啊。」並且也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多時間好好經營自己的部落格,再提供更多閩南語資訊給民眾。他笑說,「個人的力量不多啦,能作多少就算多少。」


延伸閱讀

 遊子的網路日誌

 教育部國語會: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 12 批)

 教育部國語會:臺灣閩南語卡拉ok正字字表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台文/華文線頂辭典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獨立之前看高砂國的興衰

_【記者李怡融/高雄報導】在「高砂國」裡,下山來都市工作的原住民在此定居,他們冀望在此能打造一個屬於他們的部落,但是就在二OO四年六月十五日,這個夢想隨著高砂國的拆除而破滅,「我們從頭開始開墾」、「說拆就拆,一點人情味都沒有」,他們面對已成碎片的房子無力地吶喊,這些歷史鏡頭都被紀錄片《獨立之前》給捕捉進來,讓他們的不平之聲能夠被大眾聽見。

由蔡ㄧ峰導演拍攝的紀錄片《獨立之前》,說的是二OO四年,都市原住民居住的社區「高砂國」被政府強制拆除的事件。二OO三年三月,漢人蘇榮宗在高雄縣大寮鄉,向台糖承租六公頃的田地種植蔬果,並以每戶三千元轉租給來都市討生活的原住民,稱之為「台灣民族團結部落」,讓原住民在這工作,也可以保有原來部落的生活方式,在都會邊緣形成一個原住民自治區。

來這裡的原住民用自己的雙手搭建房屋、開墾田地,他們的夢想是能夠在此長期定居,在這個都會邊緣打造新家園。二OO四年三月,競選連任總統的陳水扁提出將與原住民建立新夥伴關係,以及國中有國的概念,蘇榮宗隨即將團結部落改以國中之國的模式成立「高砂國」,大規模的建國行動引發爭議,台糖公司也控告蘇榮宗竊佔土地,終止租約,高砂國隨即面臨被強制拆除的命運。

蔡ㄧ峰說,原住民在都市生活真的很辛苦,因為他們普遍貧窮,也很難適應都市的生活方式,因此他非常支持都市原住民能在都會邊緣成立原住民自治區,而有了長期拍攝台灣民族團結部落的想法;然而,在他才剛得知有此部落之後,隔了幾天,高砂國就被強制拆除,他說,一切都來不及準備,只能拿起攝影機一路一直跟拍。

拆除房屋的場面很混亂,蔡ㄧ峰說,有些原住民根本還不清楚自己的房屋確定會被拆,家當都還來不及搬出去就被怪手壓碎,奮力抵抗也挽回不了家園,只能放聲哭喊。他說,原住民來這裡居住的最大誘因,是因為在此也能有自己部落的生活型態,只是沒想到,會成為蘇榮宗建國行動底下的受害者。

二OO四年六月,高雄縣政府以違章建築為由,下令拆除高砂國,「我們不是侵占,只是討生活」,原住民高舉著牌子,希望能阻止怪手繼續前進。本身也是原住民的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說,法律通常都是在漢人的觀點之下而設立,原住民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腳,好比在高雄就有許多違章建築,但為何通常都先拆原住民的房子?他說,在都會生活的發展下,應該也要預留一些空間給原住民。

蔡ㄧ峰說,自己曾經因為遇到職場上的衝擊,而沒有將心思放在這部紀錄片上,沒再繼續拍攝高砂國的後續發展。當時蔡ㄧ峰為台視的南部特派員,公司要將他調往台北,然而,他卻執意要留在南部繼續拍紀錄片,他說,在南部生活了二十多年,對這片土地產生了強烈的情感,所以拍紀錄片就是要從這片土地出發,了解才深,之後他便毅然決然地離開公司,專心拍紀錄片。

蔡ㄧ峰說,雖然拍攝期間曾經中斷一陣子,但是他看到社會上的不公不義,心裡很難受,想要將這些不公不義之事說出來,是支持他繼續拍下去的動力。他說,有時候會感到很無力,因為他無法為弱勢者做太多事,他能做的就是替弱勢族群爭取一個發聲的機會,至少將這些議題丟出來,讓大家能看到,也希望大家能藉此以歷史角度出發,看待原住民問題。

《獨立之前》於二OO八年六月完成,並且參加了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舉辦的「二OO九映像公與義」紀錄片影展,獲得評審獎。基金會的主任林幸妃說,每一年基金會都以「公與義」為題,展開一系列的座談,討論相關的社會議題。去年開始,基金會希望透過鏡頭看到更多社會上不同面向的公與義,而推出紀錄片徵件活動。

蔡ㄧ峰表示,他很感謝公與義影展,讓《獨立之前》得以放映。他說,他也試過拿《獨立之前》參加其他影展,但因為片中牽涉到政治議題,紛紛拒絕《獨立之前》參展,讓他很受挫,「怎麼替原住民發聲?」;因此,能入選公與義影展讓他重燃信心,而能再入選台灣地方志影展以及金穗獎。


延伸閱讀

《獨立之前》預告片

映後座談會 

蔡一峰導演簡介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小小水瓶室 滿溢背後創作史

_ 【記者黃莙雯/台北報導】爬上一層層階梯後,會聽到右手邊傳來陣陣的輕音樂,給人很舒服的感覺,這是水瓶工作室給人的第一印象。水瓶工作室位於九份國小附近,這是一間結合工作室和商店於一體的空間,老闆張正男(Jason)如此設計是希望能更接近顧客,了解顧客的建議和想法。

水瓶工作室是在二○○六年誕生的,住在基隆的張正男常常到九份來逛,但卻發現九份好像沒有一家類似自行創作的小店,因此他決定要開在九份。

希望能完全掌控自己設計的東西,和設計屬於自己的創意,這是讓張正男決心要自己開店的最主要原因。在開店前,他當過玩具設計師和景觀設計師,張正男表示,這些職業都是依附在公司下做事,自己的想法、設計都是屬於公司所有。

張正男表示,以前曾經接過水蓮山莊的案子,對方希望能把最外面讓車子開進來的大門設計成蓮花的圖案,但最後張正男雖然沒有使用蓮花的造型,但也設計了一個讓雙方都滿意的樣式。但礙於金錢,對方選擇了較省錢的方法建造,張正男說,「門是建造出來了,上面寫的設計師也是我的名字,但是這對我心裡來說是種傷害,因為我夢想的那種樣貌並未完整呈現出來」。張正男表示,雖然說他懂這本來就是商業的正常行為,本該是選擇較具有經濟效益的手法,但是自己的內心還是會覺得很可惜。

張正男是美術系畢業的,因為這個原因,使他可以涉獵的創作範圍很廣,且學習力很快,「以前我們做過的困難事太多了,一塊石頭我也曾經就拿著工具努力把它雕刻出來,導致現在我學東西只要製作原理理解了,很快就能駕輕就熟」,張正男笑著說。>

在店內,張正男設計的產品有版畫、油畫、飾品、印章、衣服、皮件、袋子。這些作品張正男希望能出於自己的手做出來,而不要經過工廠的量產,把物品做到特別、特殊,他希望他的作品是數量稀少但具有價值的,張正男開玩笑著說,「不想每個人都能擁有我的東西」。在他店裡,就像每件東西都是客製化般,都只有唯一一件。

_DSC04958
在店裡望一望,不難發現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常有相同黑貓形狀的圖騰出現。張正男說,這隻貓的設計是在偶然中畫出來的,其實當時他對貓並不瞭解,也未養過貓,所以在畫的時候他憑著平常對貓的感覺畫出來,這也成為他畫的貓和別人有很大的差異性,他畫的貓就沒有鼻子嘴巴,養過貓的人較會仔細雕琢貓的五官。

因為水瓶工作室就在一家生意相當好的芋圓店隔壁,因此每到假日大排長龍的隊伍就會硬生生的擋著店門口,這個問題困擾張正男許久。「自己的東西如果有特色、夠特別,其實芋圓店帶來的人潮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顧客被迫會看到作品」,張正男表示。因此張正男在改變環境因素之前,他更迫切找尋如何改良自己作品的方法和靈感。

未來,張正男希望在水瓶工作室在清出一個地方,可以用來展示自己的作品集,就像是一個小小的畫廊展覽一樣。讓更多人能夠接觸到以及了解他的創作理念。

參觀的民眾許予宣與程施加表示,因為每次來九份都會在排隊買芋圓的時候看到,店內主要貓的設計很有趣,而且在九份階梯上也有許多貓,有互相呼應的感覺。


延伸閱讀

九份水瓶


台灣版畫網


九份商圈聯誼會

二手玩具 快樂童年

【記者鄭蕙雯/台北報導】孩子的童年應該是由許多故事和童話編織而成的。玩具圖書館創辦人蔡延治為了幫助那些沒有錢給孩子們買玩具,度過快樂童年的貧困家庭,突發奇想創辦了台灣玩具圖書館。他們的目標不只是把愛到散播到整個台灣,現在他們更將愛傳到非洲史瓦濟蘭。

創辦人蔡延治說出許多小朋友的心聲,孩子們夢想有很多很多玩具可以玩,但是爸媽不知該選甚麼玩具給孩子,讓速食店兒童餐的玩具、電動玩具和粗造的益智玩具成了現代孩子童年的大部分,而才藝課程和學業成績的壓力讓孩子的童年只能在各種教室中度過。



二○○四年蔡延治陪先生赴英國進修時,她的兒子卻苦無玩具可玩。而之後無意中到社區圖書館上網查資料,意外發現英國幾乎各社區都設有玩具圖書館供親子使用,她便懷著理想返回台灣,決定將玩具圖書館的夢想在台灣實現,成立了「○○七玩具圖書館」。

透過台灣各小學、教育界、企業界、民間圖體、各大專院校的支持與政府立案,透過二手玩具的資源在回收與社會各界的贊助,玩具圖書館已在台灣各地散佈,就連離島外海地區金門也開設了當地第一座玩具圖書館。

玩具圖書館跟一般的圖書館不一樣,館內有各式各樣的玩具供兒童使用,例如:魔術方塊、樂高等益智玩具。普通的書籍可能無法引起小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於是玩具圖書館藉由各種玩具及跟小孩子的互動,刺激並開發他們的智能與想像力。館內的玩具是由民眾捐贈的,也有些是廠商捐贈、或是購買的二手玩具。

蔡延治說玩具圖書館的成立,對於台灣有其社會價值,對孩童而言,小朋友們不只可以擁有快樂童年,圓了他們的玩具夢之外,小朋友們也可以透過玩具圖書館學習分享、輪流與負責,並從操作及探索中學習。就生理方面而言,夠遠離電玩、降低近視率。

對家長的價值而言,父母親學習到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並且增加與孩子們的話題,透過帶小孩子到玩具圖書館,家長與家長可以互相交流、交換教養訊息,導正家長學業才藝的迷失。

對整個社會而言,玩具圖書館的成立讓二手玩具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增加家庭親子活動資源、幼兒教育專業深入社區、促進台灣玩具研發,並且教導社會重視孩子的成長品質。

二○○八年玩具圖書館籌辦第一次的傳愛背包,由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學會開始募集玩具、整理清潔、編寫教案等,啟動了傳愛背包,讓愛傳到天涯海角。活動獲得廣大的迴響,募集到近萬件玩具和教具,近千人次志工參與。

二○○九年為弱勢家庭的關懷年,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再度結合台北市十所小學及學界、企業、公益團體、媒體及民間組織,延續「傳愛背包」的精神,希望能為前往原鄉及偏鄉的大專志工服務隊,提供可以做為、教具的玩具及教材,讓偏鄉孩子的學習及大專志工的服務更落實。


延伸閱讀

玩具圖書館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伸出友善雙手 讓盲友不再徬徨

【記者紀婉婷導覽】依照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統計,至去年底(二○○八年)台灣已經有五萬五千五百六十九位視覺障礙者。對於這麼多的盲友或視覺障礙者,其中很多盲友都是屬於後天失明者,也就是所謂的「中途失明」者。

剛成為盲人者之所以不習慣,是因為雙眼在人的感覺之中就佔了百分之七十,一瞬間之去了百分之七十的感覺就像瞬間失去了對世界的連結,因此往往心中的不安與對自我的無力感都很強烈,所以更需要家人的陪伴與照護。

許多剛失明的盲友在面對自身的步便時往往會產生巨大的無力感,因此會將自己封閉起來,有時連家人也難以使其踏出第一步,但就如《盲人心理健康的培養》一文中:

培養健康心理的目的,是使盲人盡可能地成為獨立的個體。盲人由自暴自棄到自尊自信,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這一飛躍首先是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克服心理障礙,解放自身,真正像普通人那樣去工作和生活,煥發出生命的全部活力。為了保持心理健康,平時就要注意心理健康的培養。

當盲友願意面對自己、自我學習如何克服障礙時,可以藉由許多的訓練課程,如生活自理、定向課程等,讓自己在生活方面漸漸建立自我的自信心,更容易踏出家門,重新面對社會。

網友Nicole是一位色素性視網膜炎患者,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因目前尚無藥可醫,所以Nicole必須先上盲人的定向訓練課程,在定向訓練心得3中她分享的文章,也可看出後天失明者的心聲。

雖然...我還有殘餘視力,但是也不得不佩服盲人的行動力,即使自己將來也會成為這一群,但是....有時真的不敢去想!我知道即使全盲,靠著定向訓練自己仍可以擁有行動力,但卻是"有限的"。當我拿起手仗時,其實我的腦袋總是會不停的想著,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盲人行動自如?

例如:頭戴一種儀器...類似倒車雷達那樣當靠近物體時會發出警示聲.這樣可以防止碰撞或是衛星導航..只要帶著儀器然後透過鏡頭.有人幫你注意路況..指示你前進...等等等...會想這些有的沒的。

除家人需耐心陪伴願意踏出自己第一步的盲友外,大眾也應以更多的關心來協助盲友,讓盲友能安心外出抵達目的地,而友善職場的無障礙支持也提供盲友工作場所的注意事項。在協助盲人技巧的部份,有一篇很好的文章《協助盲人有技巧 問拍引報勿拉手》中做了詳細的說明。


協助盲人要遵循「問、拍、引、報」四原則, 急切、熱情拉著盲人的手前進,反而可能會使盲人跌倒 ,造成傷害。

可供盲友使用的輔具縣在在市面上也相當的多,有德國科學家發明無線仿生眼(bionic eyeball),也稱為生物電子眼,讓因視網膜受損或病變而失明的盲人得以重見光明,在《無線電子眼 助盲人重見光明》文中有介紹,是目前較新型的電子眼,其餘的一般輔具在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視障服務網輔具中心中有簡介,另外「視窗-FVF」的輔具與創意分類中,也有許多的介紹。

在一八二九年發明點字書後,現在更有了電子有聲書,讓盲友無需帶著厚重又不易保存的紙本點字書四處跑,只要有有聲書的電子檔案,到有電腦的地方都可隨時播放,雖然仍有盲友習慣使用紙本的點子書,但電子書無疑是方便了更多手部不方便的盲友。DAISY是在全世界有十六國都在使用的一套系統,目前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協會也在積極推廣,也有對於DAISY播放軟硬體簡介

目前,除淡大盲生資源中心設立的「華文視障圖書館」之外;還有與該中心合作,每月出版36種點字書籍的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以及館藏點字書籍多為自製,每月約出版10本點字書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啟明分館等機構,也都提供盲友們電子點字書與線上閱覽聆聽等服務。

盲用電腦輔具也是讓失明者接觸社會的便利工具,《電腦VS.盲用電腦》文中也解釋了,許多人都以為盲用電腦與一般電腦完全不同的想法,但其實最大的差別只在於內建的軟體及加設點字觸摸器等輔具即可瀏覽一般網頁,在《盲用電腦,讓我重新看見人生的精采》中也可看到盲用電腦對盲友的幫助。

透過這樣的輔具,盲友與社會的距離也更近了,更容易接觸到外界的資訊。如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視障服務網也有電子書專區,溫世仁創立的明日工作室也設立了多媒體書城有聲書屋視障數位有聲書資料庫平台交大愛盲有聲書網等方便視障者搜尋。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