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9日 星期三

台灣工業福音 勞工朋友的知音

【記者陳其育/生命力報導時光回溯到一九八○年代初,台灣社會急速地朝工商業發展,大批的鄉村青年擁入都市,替製造業提供充足的勞動人力。「然而,當時離鄉背井的青年男女,為台灣創造繁榮的同時,社會卻忽略了他們的問題。」台灣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蔡國山牧師說。

早在二十多年前,蔡牧師已經注意到,經濟發展背後所隱藏的勞工問題。尤其是來到都市的勞工,大多只有國小或國中的學歷,很難適應都市生活,「很多人後來,就開始聚賭、喝酒,」蔡牧師回憶。於是就促成他成立台灣工業福音團契,以基督徒奉獻服務的精神,為勞工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目前最嚴重是失業問題。」他觀察台灣經濟轉向高科技產業後,許多中年人有學習電腦的障礙,於是被迫轉業,甚而失業。蔡牧師說,許多勞工失業後,明知有失業補助金,卻礙於公務員故意叼難,或者歧視的心態,因而放棄了自身的權益,工福就協助他們爭取失業補助金。此外,工福還會鼓勵失業勞工,失業期間多陪家人,不要因此失去信心,休息之後再重新出發。

有別於許多勞工運動團體激烈的性格,工福並不是站在最前線,與資方對抗爭取勞工權益的團體。當其他勞運團體在聲嘶力竭地抗爭時,工福卻選擇走進勞工的家,默默地進行一場寧靜的改革。

「陳進興就是來自於勞工家庭。」長期擔任工福勞工家庭輔導的陳麗寧感嘆。許多社會問題都來自於家庭問題,勞工階層家庭知識水準不高,不像文教區的父親懂得教育小孩。她舉了一起發生在萬華的個案:「有一個勞工家庭,家裡三人患有先天性O型腿,這個家庭拿到政府補助金後,他們的父母卻沒有讓小孩使用鐵架矯治。」類似這例子的問題存在許多勞工家庭中,原因是他們的知識不夠,但是我們的社工卻也未必盡力輔導他們。

陳麗寧說,家庭輔導沒辦法很快就見到成效,今天受輔導者好不容易要踏出來了,明天他又有可能縮回去。每當遇到因難時,蔡師母往往虔誠地禱告上帝憐憫他的子民,藉此,蔡師母得以在遭遇許多挫折中後,繼續堅持下去。

問她從事勞工家庭輔導工作最大的成就是什麼?她卻淡淡地答:「所做的並不是為了成就,就如德蕾莎修女的奉獻。」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