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23日 星期三

環境資訊協會 整合資源大展身手

【記者林芳儀/生命力報導使更多的人們因為了解,所以關心,進而採取行動。這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籌委會主委陳瑞賓及他的「創業伙伴」們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期許。陳瑞賓說,協會的成立,對內可使原本就在進行的工作更具組織化,對外則使公關的活動更有代表性。

去年十一月,環境信託基金會的籌備會碰上了資金不足的窘境。雖然如此,沒有人願意放棄這一年來的累積,更不願放棄理想。最後決定,將環境信託基金會的事緩一緩,全力做好資訊整合的工作。為了這個目標,這群人或領著半薪不到,或乾脆不支薪,硬是撐了下來。於是,以「推動環境資訊交流,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為宗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正式於兩千零一年五月十九日成立。

經過了一年的準備和歷練,發行一年多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已擁有一萬一千名訂戶,資訊中心每日的瀏覽率也在一千人以上。

說到電子報,這一萬多名訂戶近日也遭到汐止東帝士大火波及。由於負責電子報發行業務的伺服器已成了「燻機」,環境資訊中心總監高英勛正全力搶修中。高英勛說,目標二十五日(六)全面恢復。

高英勛談到了電子報的技術發展時表示,電子報中新聞的部份自去年九月起採用自動化作業,除了節省編輯時間之外,更使資料庫的建立更具系統。

呼應陳瑞賓在會員大會上「成為環境資訊入口網站」的期許,高英勛說,除了資料庫之外,還要建立「知識庫」。就是經由系統性的歸類、整理,提供使用者更精確、專業的資訊服務。不同於一般的全文搜尋,而是為使用者找到真正有用的相關資訊。

除此之外,資訊中心目前正在推動的計劃還有「台灣環境議題大事紀」的編整。環境資訊電子報總編輯朱惟君說,民間的每個環保團體都有其特別關注的問題,協會希望能結合各保育團體的力量,將資料整合起來,為台灣的環境與未來加分。

另一方面,「實踐環境教育大眾化」,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任務之一。就環境議題而言,若非極具爭議性,鮮少成為主流媒體關著的焦點。對於這點,朱惟君表示,由於人力有限,目前電子報中以翻譯外電及新聞整理為主,但重大事件仍會派人前往了解。如年初墾丁油污事件發生時,資訊中心就曾派出記者前往採訪。至於本土環境議題的討論,則有賴其它保育團體提供。朱惟君期許未來,在人力許可下,成為一個真正的新聞媒體。


延伸閱讀

陳瑞賓 網路環保先趨者

環境資訊網絡中心 連接世界環境

環境信託基金會 期盼有錢的未來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