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30日 星期三

原報 一份屬於原住民的報紙

【記者陳詩晴/生命力報導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原報在屏東創刊,以「尋回台灣歷史的真貌,重建原住民族的尊嚴,開創台灣多元的文化」為發刊理念。

原報發行人台邦撒沙勒表示,「部落主義」乃是貼近人民臉龐的實踐哲學,是擁抱民眾的草根行動,所以唯有回到部落才足以體會人民的痛楚,才能建立以人民為本位的解放事業。事實上,沒有經過部落文化的洗禮,原運菁英又如何掌握歷史前進的腳程;缺乏對部落神話的認識,又如何體會祖先特有的生命哲學:沒有擁抱高山海洋,我們何以感動山水交匯的樂章?而為傳承民族的歷史文化、延續族群的生命血脈,除了勇氣、毅力之外,此刻正是回到部落,找出民族再生智慧的時候嗎?

原報一至八期發行人羅拉登‧巫馬司則說,過去四百年來,台灣原住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開始生活在外來民族的欺凌統治之下,失去主宰自己的命運的能力,日人之後,漢民族憑其壓倒性武力,壟斷政冶資源,建立基於漢人大一統的理想,把整個社會置於牢固的控制之下。而多數原住民經過長期而徹底的順民教育,甚至被壓迫放棄自己的生活制度,否定自己的民族價值觀,在欠缺批判既存體制之不合理與不公平的能力中,隨波逐流地在毫無希望喘氣苟存。因此即使使冒大不諱而起來的運動人士,其所能做所為,也至多僅止於指摘當權者,抨擊無理不公的現象,鮮有能提出原住民尋求成為台灣第三勢力之完整藍圖與邁向自治化的具體步驟者。

在原報成立與創刊之前,主要是由於一些離鄉背井在南台灣都會區的原住民知識菁英,基於民族意識與認同,以及對原住民族問題的危機感,籌組了讀書會,每個月針對有關原住民的專書或某些議題共同討論,並由讀書會經過醞釀而發展「原報」,因此,原報的出現可說是原住民知識分子欲以集體的批判力量來擴散與發揮其影響力,對以往在台灣社會裡一直扮演執政者共犯結構角色的原住民知識分子提出反思和批判,原住民部落工作隊執行長張俊傑表示,部落工作隊和原報的團隊走向不同但目的相同,部落工作隊是向下紮根,而原報團隊則是以批判上層當權知識份子為主。

張俊傑說,以原報的立場,他希望原報能成為部落青年實踐其「回到出發以前的地方」之經驗吸取的管道,讓原報成為部落在地的知識分子可以輕易發揮言論與思想角力及辯証的場域,而非僅是一個中介組織只為了晉身政壇,並共同建議部落認同和培養族群區域自治經驗,期許原報與部落工作隊一起為原住民剔除階級意識加壓的標籤。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