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24日 星期四

北市啟智學校 特教走向社區化

【記者廖宜晉/生命力報導這些孩子是過得辛苦,但校方和家長從不放棄任何教育他們的機會,他們一樣是學習,一節課仍是四十五分鐘,一樣要做校園打掃工作等,在學校內就培養孩子們日後踏入社會所須要的生活知能及適應力...

位在台北市士林區的市立啟智學校成立於民國七十八年八月,相較於其他特教機構算是較新設立的,其宗旨在教導學生獨立自主的生活,重視個別潛在能力,推展適性發展教育;未來的北智更會因台北第二啟智學校成立而轉型,除了將關懷對象擴及到國小和學前兒童,也讓特教走向社區化。

在特教界服務近十年的輔導室主任劉淑娜表示,計劃在木柵的第二啟智學校已進入籌備期,未來成立後,這裡也將隨之有所變革,招收的學生擴大範圍到國小生及學齡前兒童,原國中部班級數不變,但相對的,高職部就須從原先一個年級十一個班,裁減到一個年級五個班左右,這改變主要是希望能擴大關懷對象,並讓智能障礙生能選擇離家近的學校,使特殊教育走向社區化;另外,所招收的學生也將完全以中、重度的智障生為限,希望讓輕度障礙學生能到其他學校附設的特殊班,回歸主流學習,而北啟則全力來幫助這群更須關懷的學生。

然而關於上述的轉型,接踵而來的難題卻令人困擾。首先是被裁減班級的高職部教師去向為何?並非每人都能順利轉教國小學童的;其次,將來接收的學生智能障礙程度更重,所須的師資人力勢必要增加,教材也要重新評估、編選;另外長期性義工過少,對日後的改變也是阻力,以上等等的問題都仍待北智的面對和解決。

劉淑娜主任也說,這些孩子是過得辛苦,但校方和家長從不放棄任何教育他們的機會,他們一樣是學習,一節課仍是四十五分鐘,一樣要做校園打掃工作等,在學校內就培養孩子們日後踏入社會所須要的生活知能及適應力。而目前學校也努力推動訓導、教學、輔導三合一體制,讓完善的教學內容和豐富的課外活動,提昇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成長,由教學和訓育著手,並讓全校教職員一起做輔導工作,自然減少偏差問題的發生。

特殊教育很需要社會參與和協助,劉主任更呼籲,在教育之後總要有人接手,這些特別的天使要有人能肯定他們,企業組織能否提供就業機會也多成了關鍵。

北市啟智學校是針對設籍台北市的市民,目前國中部招收國小畢業,中、重度智能不足或社會適應困難的十二至十五歲學童,而高職部招收國中啟智班畢業之十五至二十二歲學生,每班人數分別不超過十人和十五人。

在課程設計上,國中部以生活經驗為核心;高職部以職業生活為核心,分為生活教育、實用語文、實用數學、社會適應、休閒教育、及職業生活六大領域。職業訓練項目則以工藝、家政、園藝、加工包裝及服務類職種為主。校方和教師便依此課程架構,按學生能力與程度自行編選教材,並依每位學生能力和需要不同訂定個別化教育計劃 (所謂的 IEP),並定期評量、檢討,適時調整教學活動與教學步驟。

而北啟校舍及相關設施的規劃是以其「人為本位,愛為方法,人盡其材為目標」的建校理念出發,再配合課程輔導的理論和實際需要,共分教學區、活動區、職業訓練區及醫療復健區,並也為智障孩子備有斜坡道、電梯和寬廣的走廊,佈置了一個無障礙的學習環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