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23日 星期三

緩和醫療病房 為病人畫下美好句點

【記者王元琳/生命力報導舉目所見是鋼琴、電視、卡拉OK、按摩治療浴室、空中花園等。這不是高級住宅,這是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的一角。緩和醫療病房的護理長王浴表示,安寧療護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讓他們在舒適、像家一樣的環境中,度過人生最後一段的旅程。

臺大醫院於民國八十四年,在當時的院長戴東原及兩位副院長陳榮基、謝長堯的推動下,並結合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等許多民間資源,成立了癌症末期照顧的病房,稱為緩和醫療病房,提供癌末病患一個溫馨的治療中途站,這也是繼馬偕、耕莘醫院之後,國內第三家成立安寧病房的醫院,王浴說,當時台大緩和醫療病房的環境算是最好的,不僅帶動了台灣安寧療護的運動,之後成立安寧病房的醫院都一間比一間漂亮。

王浴表示,由於癌症目前台灣前十大死因的第一位,且限於人力、物力的關係,所以目前安寧病房只收癌症末期,而且是必須經過主治醫師認定治癒性治療已無意義之病患。安寧照顧(hospice care)及緩和醫療(palliative medicine),都是一門近代醫學的專業領域,重視癌症末期病患的症狀控制,舒緩病人的疼痛和不適,並關心其心理及心靈的問題,提供積極與整體性的照顧。

雖然在緩和醫療病房的服務團隊中,醫護人員的比例最高,工作也最辛苦,但是王浴認為醫護人員所做的,反而是最簡單的工作,只要能找出病人疼痛的原因再對症下藥,幾乎都能舒緩病人生理上的不適,真正困難的工作,在於如何解決病人的心理和靈性的問題,所以,醫療服務團隊中還包括了社工師、心理師、音樂及藝術治療師、宗教師和志工,他們用各自的專長來協助病人及其家屬度過難關。

護士和志工是最常接觸病患的人,除了護理工作,他們也會聆聽病人的心聲,此外,他們還要具有敏感的觀察力,若病人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他們就會請社工師或心理師和病人談一談,緩和醫療病房也會提供家屬哀傷輔導的服務,協助病人及其家屬坦然面對死亡問題,王浴表示,病房還有往生室的設置,家屬可依其宗教的不同,舉行往生儀式,也讓病人走得有尊嚴。

由於標榜的是全人、全家、全程的照顧,醫護人員也希望盡量幫助癌末病人達成他們的心願,讓他們放下心中的牽掛,走得安心。王浴說,有一位病患與她先生的關係並不好,於是音樂治療師放了一曲「忘不了」給這位病人聽,再重複播放的過程中,這位病人想起了年輕時與先生的甜蜜往事,開始淚流滿面,音樂治療師幫助她宣洩情緒,並引導這位病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夫妻關係,於是她與先生的關係也改善了。

另一位病患在接受藝術治療時,醫護人員細心地發現,她的圖畫中常常出現波浪狀的線條,在與病人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她很喜歡海,病人還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去一次海邊,但她深知以她的身體狀況來說,這是不可能的,病人的每一句話,醫護人員都放在心上,於是他們開始策劃,由救護車開到海邊,大家再把病床抬到沙灘上,他們甚至還攙扶病人下床踩海水,對那位病人來說,她完成了心願,並覺得這樣的醫院簡直不可思議,但王浴說,緩和醫療病房的宗旨就是只要病人說出他們的需要,醫護人員就會想辦法達成。

可惜安寧療護的觀念,仍不為許多人接受,王浴表示,台灣每年因癌症而死亡的人口約二萬餘人,但在全台只有兩百多床安寧病床的情況下,佔床率僅六成(臺大醫院因地點及只有十七床的原因,仍需要排隊),這是因為許多民眾誤解安寧病房是一個等死的地方;接受安寧療護的病人就是被放棄治療,王浴說,以現代科技來說,其實「死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醫生可以用電擊心臟或插氣管的方式延續病人的生命,但是對沒辦法治癒的癌症末期病患來說,這些治療所延長的短短幾天壽命到底有無意義,還是只有徒增病人的痛苦,不如減緩病人的疼痛,放下他們心中重擔,使他們生命的句點更為美好、無憾。


延伸閱讀

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