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17日 星期四

軍中士官兵的教育與輔導措施

【記者廖偉竣/生命力報導近年來在軍中每年平均約四百人的死亡人數,成為軍方一個重新思考與改進的動力,軍方除了在軍官的教育上著手,士兵的輔導也是近來努力的一個方向。

現在軍中的教育制度,主要是對帶兵幹部施行的。以現有的幹部教育,輔仁大學教官崔崙說,在軍中主要負責帶兵的預官,在六到八週的基礎訓練之後,就依專業科目分別再學習,一共六個月的時間,足以使預官勝任軍務。

在部隊中,預官多半擔任排長,他們的壓力可能比士兵更大,因為帶兵官不但要處理底下士兵的個別問題,也要按照上頭長官的期望來管理部隊,當中職業軍官與義務軍官之間的認知差異,也是預官在人際關係上的一項壓力。輔仁大學教官宛志慶就提供了準預官們一個建議:預官要知道領導統御的技巧,不能光靠背後軍隊的權威來帶人。

軍中人權促進會的黃媽媽(陳碧娥)則建議,職業軍官對自己的工作要有所認識,因為將來要輔導其他役男的問題。特別是現在軍中缺少受過完整訓練的科班幹部,幹部職務多半由預官擔任,輔導教育經驗不夠,唯有靠上級多監督幹部的工作情形,對預官多付出關懷,才能避免意外。

曾任陸軍總部參謀的沈明室也說,因為幹部經驗的不足及年輕氣盛,容易與部隊發生對立,此時上級長官如果不加以耐心指導,而是加以斥責的話,也會發生意外事件。

另外對於軍中一般士兵的輔導,崔崙認為這是一項趨勢,如政戰學校近幾年開設社工系、心理系,以培育相關人才,在部隊中則有政戰官、心輔官,針對士官兵進行輔導。由於現在有了這麼多的輔導管道,部隊中的自殺與傷亡人數才能逐年降低。

軍隊本來就是個嚴謹的單位,無論在要求、說話方式、態度、行動自由各方面,都與一般環境不同,生活習慣上的變化所引發的適應不良,也可能是引起意外的一個因素。而且訓練人民打仗衛國是關乎人命的事情,嚴謹也有其必要性在。

對於外界認為軍中常出人命,崔崙表示,如果把這一群服役的二十到二十三歲的年輕人放在社會中,不見得就能順利適應社會環境。這群初離校園的年輕人,社會經驗往往不足,問題自然比較多。

持相反意見的黃媽媽則對現有的軍中輔導覺得不夠,特別是用原先用於宣傳的政戰系統的人來輔導,不見得能夠切合要求。這也是因為現在台灣不像先進國家,心理學系還不夠普及,軍方不論在正規的心理諮商與精神輔導上,人數或素質都不足,平均一名輔導官要輔導兩百三十幾人。

國策中心研究員蘇進強,就曾對此提出一個質疑,行之有年的政戰制度,是否能改變長期以來思想檢查的組織體質,轉而以心理輔導、行為矯正為主的機制,並發揮其功能?

蘇進強引用福爾摩沙基金會在民國八十四年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在一千多份問卷中,認為有不當管教情形且經常發生者,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四,另外在同一份調查中,認為在政戰制度中受理各類的申訴問題的輔導信箱無效者,卻也高達到百分之六十一點七。

對於現在這樣的軍中環境,黃媽媽說,軍方總要等到每次有很大的犧牲,才會有一點點改進,她希望將來「軍方能夠在軍事官方面的培養上用心」,提升軍事官的素質與輔導能力,戰力也才能上升,意外也會減少。軍方要加快腳步,設法留住這些具有專業輔導能力的職業軍官。

而每年在軍中平均約四百人的死亡人數,黃媽媽說,雖然不能完全避免這樣的意外,但卻不能以「那裡不死人」來搪塞。

軍中管教問題和軍中人權之所以受到注目,是因為大部份的家庭都有小孩要當兵,大家害怕自己的小孩也會面臨同樣的情況,家屬看了怵目驚心,役男看了人人自危。如果當軍人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被自己人整死,有哪一位父母能忍受自己的小孩,完完整整的入營,最後卻被活活打死?

從前「軍人只有國家沒有個人」這樣欠缺人權的價值觀,是軍隊用以合理化軍人接受嚴格訓練的理由。然而,當軍人必須因為身分不同,而須放棄普通公民所擁有的基本人權的觀念,已不符社會潮流。若軍方不能改變此一思維,受傷的不只是軍中士氣,連帶軍隊戰力也必然為之遞減,最後危害的則是國家整體的安全。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