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6日 星期日

落實現實面 真正改善原住民教育

【生命力記者/陳懷萱報導】在屏東及宜蘭的多所山區小學,於政府補助下設立了原住民母語教學班、傳統技藝班之後,一些長時間投注於原住民學童教育工作者,對於政府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這些舉動,卻抱持著另一種態度。

泰雅族的張義賢認為,在社會不斷轉型之下,原住民片面的接受平地的主流文化,很容易產生文化認同上的不確定感。如果只是教導原住民兒童母語,但是他們平時根本沒有使用母語的機會,因為目前原住民母語的適用率太低,對於生活並沒有實質上的幫助。他認為倒不如把這些時間拿來開設英語班,對學童的未來才有實際幫助

住在南投縣的布農族人孫德珠更是感嘆的表示,其實許多山區原住民連生活都有困難,在現實問題的逼迫之下,許多原住民孩子寧願放棄求學,直接到山下找一些勞力工作來貼補家用,現實問題逼的他們無暇顧及自身的教育問題。孫德珠長年對原住民家庭作家訪,她發現南投山區的原住民就學率真的很低,所以,讓他們重新意識到自己是擁有工作能力的,他們必須出外去工作,他們的孩子才可以安心的去上學、接受教育、擁有一技之長。

就現階段政府對於原住民教育政策及補助方面,張義賢認為,政府往往只注意到硬體方面的資源,卻忽略掉優良師資和教育環境的問題。舉辦一些活動,例如原住民歌舞表演或是傳統祭典的慶祝活動,只不過是供人拍拍照、做個秀而已,把預算用在吃喝玩樂上了事,對發揚傳承文化並沒有實質的幫助。他認為教育應該從人才的培養做起,只是在聯考中為原住民加分是治標不治本,不如真正為原住民打造一個與平地相當的教育資源及環境。例如,除了買電腦送到山區學校,也要讓老師接受資訊教育的訓練,為學童開設資訊課程。

孫德珠則認為,政府的這些作為立意很好,但實在是看不見原住民在教育上的迫切需要。她說,唯有實實在在的從生命做起,才能重建原住民老祖宗的精神─就是主動積極、樂於分享。

從他們的談話中不難發現,原住民本身對於自己的教育問題感到十分迫切。他們倆人由長期的觀察中指出,加強山地學校的師資,對於原住民學童多加輔導,讓他們真正的對自身文化產生認同,對於求學、受教育真正感到有興趣,才是根本之道。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