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萱/台北市報導】在國共內戰後期,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當時是個物質缺乏的年代,許多人家紛紛把平日不常用到的東西拿出來擺攤變賣,因此在牯嶺街形成了一個跳蚤市場。在這市場當中,有位賴阿嬤賣著二手的書,這就是五十年前的「古今書廊」。
而五十年後的古今書廊早已搬了家,不再只是一個小攤位了。現今位於羅斯福路三段,還開設了一間分店,存放不同種類的書,分別為人文館及博雅館。人文館多半存放歷史、文學等的藏書,而博雅館則放置其餘種類較廣泛的書籍。
古今書廊的店長張先生表示大約在二十年前時,自己還是台灣大學的學生,當時就常到古今書廊買書,因為這樣結識了賴阿嬤。現在古今書廊是由阿嬤的媳婦接管,而阿嬤的兒子正在任教職。
古今書廊的特色從其店名之中,便可看出端倪,張先生表示,書店為一文化產業,希望保有文化傳承的意味。而為了保有舊書店原有的傳統,古今書廊至今依然在收購許多大學書報及期刊,由於這些資料比較不好銷售,許多二手書店已不太會收入相關書籍。為保文化資產可以保存並留傳,張先生說:「遇到富有文化價值的資料,先收下保存為第一要務。」
張先生說:「台北市的空間很貴」,因此要有空間存放書籍也是一項難題。古今書廊不畏書籍所佔的空間多少,也不去考慮收購來的書幾時才會賣掉,因此店中還保有許多早期的精裝「磚頭書」,以及許多字畫,這也是古今書廊的特色之一。
張先生表示,書籍來源以及品質的不確定性很高,要是有收到行家眼中的好貨,客人自然會一再上門。但基於現今社會是在資本主義的思潮下運作,許多文史哲的老書因不易銷售,不太可能再版。要是有民眾手中持有但不知書籍的價值,拿去回收廠回收的話,回收廠為了要將紙張製回再生紙漿,便會將書籍的封皮撕開,如此一撕,這些有價值的書就又少了一本。
由於地理位置關係,張先生表示,會來逛古今書廊的名人很多,有的是詩人、有的是學者。而古今書廊也曾經前往已故的詩人家中,將他的手稿收藏起來,但因為尊重其詩人的關係,這些手稿暫不公開,只做為文化保存之用。
回收二手書籍,價值不只是在書籍本身,有時在回收來的書中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物品,如:夾在書中的信,或是書籤、照片、郵票等,古今書廊也都會拿出來販賣,成為二手書所附帶的價值。
記者羅萱/製作
古今書廊yam天空部落格
古今書廊位置
古今書廊Facebook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