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擁抱目睹兒 撫平孩子心中永遠的傷

目睹兒2007年聖誕活動/婦援會提供
【記者鍾曉雲/台北報導】台灣在近十年的社會中,家庭暴力事件頻傳。據內政部家庭暴力通報案件概況的統計通報,二○一○年家庭暴力通報案件共有九萬七千一百五十四件,較二○○九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九點二。許多夫妻之間爭吵之餘,無辜的孩子更是家庭暴力下的受害者。婦女救援基金會(以下簡稱婦援會)自二○○○年開始關懷及投入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及少年的服務,幫助因目睹家庭暴力而造成心理創傷的孩子走出心中陰影,讓他們重新找回屬於自身年紀應有的快樂。

目睹兒指的是處在暴力家庭中的兒童及少年,他們親眼看到或是聽到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員間的暴力傷害行為,包含精神暴力、肢體暴力或是性虐待,有些孩子甚至也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然而當孩子身處在這種環境下,對他們的心理傷害是深遠的。


由於目睹兒的外表沒有明顯傷痕,讓他們藏在心中看不見的傷痛往往被忽略。目睹暴力的孩子可能會出現自卑、憂鬱、退縮、學習障礙、缺乏自信、不容易相信別人或建立親密關係、或是小大人、過度早熟的表現等等情形。婦援會在服務婚暴婦女的工作經驗中,觀察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只是婦女本身,還包括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

婦援會發現台灣社會多關注在家庭暴力,鮮少人注意到家庭暴力對目睹兒的影響。婚暴婦女前來諮詢時會將小孩托給志工暫時照顧,而這些孩子在與志工的互動中,會吐露一些自己不開心的心情,讓婦援會開始重視暴力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二○○○年開始,婦援會投入對目睹兒的服務。

目睹兒一詞是由美國「Children Who Witness Domestic Violence」而來,比起台灣,美國很早就發展了對目睹兒的概念,於是婦援會從國外請專家來培育社工,希望透過與學校連結及親職教育等等的方式,做概念的宣導。「美國早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台灣很晚才關注到。一開始大家對目睹兒沒什麼了解,所以我們積極的去對外宣導家庭暴力對目睹兒是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婦援會目睹家暴兒少服務組督導鍾惠慈說。

目睹兒童多是從家暴中心、學校轉介而來,或是藉由舉辦活動主動發掘個案。現在婦援會總共有一名督導與三名社工服務約八十位目睹兒童,幫他們做短期輔導、安排諮商,從婚暴婦女的個案瞭解有些小朋友會有到法院作證的需要,會陪同他們出庭及準備資料。

每個禮拜三晚上會有治療系的課程,小孩或是媽媽們都可以來參加,讓他們慢慢知道其實家暴不是他們生活的全部。除了個別輔導外,也將目睹的小朋友集合起來,利用戲劇治療和遊戲治療的方式,讓孩子們在團體過程中抒發他們過去目睹家暴的經驗和情緒,讓小朋友們互相支持與鼓勵。「整個服務流程最快六個月,但大多都是要一年才會結案,我們會觀察孩子是否已經能夠回到自身年齡應有的行為,家庭暴力的狀況是否結束而結案。」鍾惠慈說。

鍾惠慈表示,台北市對目睹兒的概念比其他縣市了解,資源也相對充足。為了讓其他縣市的目睹兒也能受到幫助,婦援會受到內政部的委託到各縣市宣導目睹兒的概念外,也積極在社工培育的部分,讓各縣市的社工碰到目睹兒的狀況都能給予他們必要的協助。

婦援會在每年的聖誕節都會辦活動,也邀請已結案的目睹兒童和媽媽都能來參與,等於是回娘家的感覺,也可以順便了解這些孩童在結案後是否漸漸走出創傷,並變得堅強與茁壯。



資料來源:婦女救援基金會


延伸閱讀

婦女救援基金會

內政部統計通報

婦援會facebook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