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秀明自然農法 自己把關健康

01
陳慧雯(右三)教導同學種植的技巧。記者林伯驊/攝影
【記者林伯驊/臺北市報導】現代人對於飲食越來越注重,但如何確保所吃下肚的東西都是健康無害的?那就自己親手種吧!位在陽明山山腳,用著最自然的方式耕種。這是北投社區大學秀明自然農法班,每個星期二早上,以「自然農法」的準則下,種出完全無農藥、無肥的健康農作物。

自然農法班由老師陳慧雯先帶領學員了解此類農作方式的不同,瞭解和一般市面上農作物的種植流程差別,實質益處,接著大部分時間都在農田,陳慧雯會教導各種作物在種植上的技巧,包括翻土、澆水、撥種等等,較進階的學員,則有自己租用的土地,自行耕作。

「自然農法」在一九三五年由日本提出,強調無農無肥、永續經營的農業。肥料會使土壤鹽化、酸化,因為台灣降雨多,將其沖淡,但遲早土壤還是會無法耕作。都不添加的情況下,陳慧雯種植注重季節,並詢問學員想吃的東西,來選擇作物。

在不噴灑農藥的情況下,容易受到蟲害,但陳慧雯認為,只要依自己的地區、環境種適合的物種,作物會繁衍出本身抗蟲害的方法,適應生長環境,所以也不會遭啃食的很嚴重。

自然農法也是保留物種多樣性的方法,陳慧雯表示,農夫耕作所需的種子都是向種子公司購買,而種子公司由於商業考量,只會培植種植量高的種子,許多物種便因此淘汰。「希望能從種子到種子。」陳慧雯說,農法班特別留一塊地,種植作物來取種子,未來要種時不必再買種子,或者保留一些稀有品種,同學也會收集較特別的種子,保存多樣性。

「現代人吃飽不是問題,但營養補不了。」陳慧雯表示,現在農業商業化導向,造成作物為了較快上市,只需花原本成長時間的三分之一就可收成,陳慧雯舉例,例如空心菜,可能要生長四十五天才可收成,現在十五天就採收,在同樣的大小下,內含的營養完全不足。「所需的營養不能用更多的量補足」陳慧雯說,人的食量有限,不可能藉著吃更多來補足所需營養。在自己親手種的菜園中,會使其自然生長,雖然完全不符商業利益,但更營養,吃得更放心。

在農業的環境中,要灑農藥快,但去除難,陳慧雯認為要永續經營,交給子孫,只要找到其中的「價值」,做起來會更加快活。


延伸閱讀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

秀明自然農法協會

北投秀明自然農法研習社網路相簿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