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季樺/台中市報導】當你駐足欣賞,會發現這裡的每幅作品雖然看似童稚的塗鴉,卻有著格外細膩的筆觸,也許畫面中的某些語言或文字並不合乎邏輯,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創作者對於藝術的堅持與熱愛。位於台中市美村路上的光之藝廊,就是這麼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地方。它提供喜愛創作或有潛力的身心障礙者展演的平台與機會,為他們找尋生命的出口和價值。
光之藝廊是由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所設立與經營。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成立於二○○九年十二月,由現任理事長陳翠華所創辦。陳翠華的兒子邱俊瑋,五歲時經常不自覺地跌倒,後來連上樓梯都顯得的力不從心,最後被診斷出是罹患裘馨氏肌肉縮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由於裘馨氏肌肉縮症患者的肌肉組織會隨著年紀而衰退,因此邱俊瑋從活蹦亂跳的男孩,逐漸變成被固定在輪椅上的青年。彎曲變形的脊椎和怪異身體活動方式,讓同學們給邱俊瑋取個外號:「蚯蚓」。不過,一路走來的跌跌撞撞,並未讓邱俊瑋自暴自棄。相反地,從小即展露繪畫和書寫天份的他,全心投入藝術創作,用作品和這個世界交流互動和溝通。邱俊瑋共舉行過四次個展和八次聯展,其創作才華備受各界肯定。而邱俊瑋的成長歷程,也促使陳翠華萌生創辦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與光之藝廊的念頭。
光之藝廊的成立,就是希望能夠提供身心障礙的藝術創作者實體的展演機會。根據內政部二○○九年的統計,台灣身心障礙人口目前已有將近一○七萬人,平均全台每五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有身心障礙的成員。在這些身心障礙者當中,有許多具有藝術天份的人,但社會在關注他們生活與照護的同時,卻往往低估或忽略他們的創作才華。例如目前正於光之藝廊展出「二○一一太空漫遊」個展的身心障礙者黃啟禎,因為其自閉症中帶有潔癖性格,導致他在面對特殊教育中洗車和做麵包的工作時常感到反感和不知所措,但他卻熱愛繪畫,可以在一年半的時間內累積六千張作品,等於許多藝術家一輩子的創作數量。「一個身心障礙者需要的除了是生活、經濟這些面向之外,他更需要的是被尊重、被當作有用的人看待,大家能夠肯定他的能力。」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執行長劉士楷表示。
光之藝廊於二○一○年三月正式開幕。由於其為非直接救助單位,因此在成立與經營的過程中,難免必須面對外界的質疑。「不了解的人會覺得這些錢好像沒有直接用在身心障礙者的身上。」劉士楷說,其實光之藝廊在收到外界的捐款之後,會統籌這些經費,以作為舉辦展覽、藝術推廣課程等之用。例如光之藝廊每年固定舉辦「光之藝廊創作暨新秀獎」,透過其他社福團體與各級學校徵件,挖掘具潛力的身心障礙藝術創作者,並且在賽後安排得獎者輪流於光之藝廊舉辦個展或聯展。除了提供這些身心障礙的藝術創作者展覽機會,策展過程中光之藝廊也會請專人協助,從定名、量尺寸、拍照、裝框等按部就班的教導他們,「幫助他們能夠自己把事情做的更好。」劉士楷表示。
而這些身心障礙者的創作,也充分展現原生藝術的價值。原生藝術(Art Brut)是由法國當代重要藝術家杜布菲(Jean Dubuffet)所提倡,包括各種類型的作品:素描、彩畫、刺繡、手塑品、小雕像等等,具有自發與強烈原創性的特徵,而且作者都是些沒沒無聞的、與職業藝術圈沒有關係的人。而在身心障礙的藝術創作者當中,許多人都是透過自學,開始接觸藝術創作。「他們發揮出來的藝術創作都是出於本性。」劉士楷表示。這些身心障礙的藝術創作者的作品往往會與生活事物與體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內容卻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沒有一定的脈絡可尋。「每次面對他們都是一次新鮮的經驗。」劉士楷笑著說。
對於未來,劉士楷表示,光之藝廊將持續致力於藝術推廣與改變環境等兩大部分。「身心障礙者的父母常會擔心如果他們老了或過世了,這個小孩子誰來照顧?」劉士楷說。因此,光之藝廊將以協助身心障礙的藝術創作者舉辦展覽、開發文創商品等為目標,希望這些身心障礙者也能靠藝術維生,而不再是家庭的負擔。「如果他有藝術繪畫天份,那就讓他做他天分內該做的事情。」劉士楷表示。除此之外,有感於現今特殊教育體制與相關法令之不足,光之藝廊也將努力建立提供身心障礙的藝術創作者安心創作的空間,並且推動修法,讓身心障礙者的藝術創作者與其家屬能無後顧之憂,持續創作、揮灑生命的色彩。
記者李季樺/製作
延伸閱讀
光之藝廊
原生藝術
肉縮症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