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礦工兒子基金會 在水泥地上散播種子

【記者高翊華/台北報導】在這個大學錄取率節節高升的時代,對一些社會上弱勢的族群來說,要繼續升學,也許都只能是個夢想。育幼院,就是被這社會遺忘的一小角落。財團法人礦工兒子教育基金會,是全台唯一針對所有育幼院頒發獎學金的機構。「給有心上進的孩子一個機會」,基金會執行長張東秀說,希望藉由獎學金,鼓勵那些孩子向上、找到目標並成為能夠回饋社會的人。

礦工兒子教育基金會成立至今已八年,董事長蔡合城從小就是生長在一個非常辛苦嚴苛的環境,家境貧困,六歲睡豬舍,七歲上學到學校賣菜,但他始終都沒有被命運打敗,很努力的一步步往上爬。有鑑於自己學習過程中的艱辛,於是成立基金會,想幫助社會上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蔡合城曾在自己的書《王永慶的球僮》當中提到:「希望能在冷漠僵硬的水泥地上面,播下心中的種子,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花朵。」

執行長張東秀說,一開始,礦工兒子基金會只是到各個監獄裡去關心那些受刑人,但在走遍全國監獄後,發現很多受刑人因為在獄中服刑,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們的小孩都在育幼院長大,漸漸地也看到其中很嚴重的教育問題,於是和蔡合城一起開始到育幼院關懷。

「父母出了很大的問題,孩子的問題更大」,張東秀說,育幼院當中很多小孩都是來自受虐家庭、父母離異、身故或受刑,也些在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就被送進育幼院。但育幼院和家庭的結構很不同,也缺乏家庭中的關愛,想升學對他們來說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基金會設立獎學金,是希望給他們鼓勵,讓他們站起來,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

在走了那麼多的育幼院之後,張東秀發現,育幼院的老師都不太穩定,常常更換,這對小孩子來說會很沒有安全感。對那些老師來說,教導這些孩子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但對孩子而言,老師是一個精神上的寄託,如果在家庭得不到溫暖,在育幼院又常常換老師,這樣對孩子來說很不好。

在服務了那麼多年,張東秀發現,因為制度的缺陷和經費上的不足,監獄裡從事教誨工作的人也很少。她說:「像我和基金會董事長蔡合城都不是社工系的,可是在制度上就只能是相關科系從事這一類的行業,所以很多人想要盡一份心力都很難」。「監獄,不能只是關」,張東秀覺得,不要只是維持表面上不要出事,受刑人被關進監獄,應該要教育、感化他們,如果只是把他們關起來當作懲罰,那麼出獄之後,他們也不會改變太多,一樣會作奸犯科。

接觸了那麼多育幼院小孩,令張東秀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小朋友,他在考上太學之後離開了育幼院,因為所學的是財經的相關科系,張東秀就介紹一些相關行業的工讀機會給他,希望他可以多賺一些生活費。但後來都是因為他的工作態度不好,常常遲到、早退,於是不了了之。張東秀覺得,這是很多育幼院小孩的通病,因為以前在育幼院沒有人管他們,不太有所謂的家教,所以在進入職場之後,無法適應,常常因為「態度」不好,使得工作發生問題。因此,基金會在未來,也希望規劃一些教育課程供給那些即將離開育幼院進入職場的小孩,教導他們良好的態度,和一些對他們未來有幫助的事。

基金會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來源很不穩定,沒有財團支援,靠的大概都是社會的捐款,未來希望可以受到政府的支持,讓助人的活動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礦工兒子教育基金會

監獄 感化教育


孤兒院捐款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