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5日 星期三

信心就業 智障者的另一片天

【記者陳建文/生命力報導】內湖區江南街一棟不太起眼的大樓裡,樓下是熱鬧滾滾的菜市場,而四、五樓的博愛兒童發展中心卻是身心障礙者最溫暖的家。因為在這裡,每一位心智障礙者都能夠發揮所長,有的學習照顧小孩子,有的正在學習製作點心,一片忙碌的景況,讓人看到了心智障礙者的生命力。

「請坐!」一進門便看到一位正在辛勤打掃的青年,手腳靈活,不經詢問,還看不出他是位身心障礙者。博愛兒童發展中心教學組組長林淑芳說,他原本是在中心裡受訓練的學員,不過因為學習能力已經很不錯,於是就獲得在中心擔任工友的工作。

林淑芳說,其實身心障礙者進入社會工作自立,還有許許多多成功的例子。在博愛發展中心有個「庇護工廠」,其中設有三個教育訓練的小組,分別是烹飪組、烘焙組、代工組等,另外還有清潔工作隊。而庇護工廠的學員大部份都是在十八歲以上,等待就業的身心障礙者,他們在這裡可以習得進入社會所需的基本技能。

「那個麵糰搓圓一點!做起餅乾來才會漂亮呀!」烹飪組的吳老師正在細心的指導學員,製作巧克力燕麥餅。雖然這個烹飪班三月份才成立,六名師生都是新手,不過成績也很不錯,做好的成品會拿到三樓的文康中心銷售或拿給四樓的工作人員購買。

而烹飪班是負責製作中心每天的午餐、代工班則是尋找家庭代工承包,讓學員從中學習工作技巧。林淑芳說,這種重覆性、一致性高的工作,有助於提高學員的成就感,而中心也會依照每位學員的工作量、努力程度來發放薪水,雖然不多,但卻讓學員在有收入之餘也能了解在社會工作的狀況。

林淑芳說,在三個教育班訓練的學員,若表現不錯,可以參加由一位老師與五位同學的清潔工作隊,一起到大樓或是住家打掃。如果能力足夠的話,更可以直接由輔導員轉介到各企業或是店家─如7-11、麥當勞、書局、咖啡廳、龐德羅莎等去就業,大部分都是以服務業為主。當然,在外就業不比在庇護工廠裡輕鬆,面對社會上的競爭,老闆的要求也會比較高。因此,中心便會在學員就業初期,每天陪著他到線上工作,密集輔導;中期轉為每週一或二次現場輔導;到了後期,就可以每月一、二次的電話追蹤輔導。經過這樣的方式,雇主也會比較放心的僱用身心障礙人士,這就是所謂的「信心就業模式」。

林淑芳說,經過信心就業模式進入社會工作的身心障礙者,也都能獲得社會上的好評,但是,要與社會競爭畢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能夠讓身心障礙者多培養職業技能,對於他們在工作上的穩定度,也會有實質上的幫助。

第一社福基金會 網址:http://www.diyi.org.tw/ 博愛兒童發展中心 電話:(02)2797-6606 傳真:(02)2798-7323

地址:北市內湖區江南街43號4樓 郵撥帳號:0517527-1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