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18日 星期二

他們在鬼屋裡生活

【生命力記者/陳建志報導】隨著暮色低垂,燈火通明的萬華西昌街夜市早已淹沒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但是遠在街道的另一端,隱沒在黑夜的西昌街九十二號卻顯的相對孤寂,這是一棟沒水沒電俗稱「鬼屋」的五層樓公寓,但它卻曾是慈慧春子一家三口唯一的避風港。

民國五十二年出生的慈慧春子,是花蓮玉里的阿美族原住民,十幾年前由於受不了丈夫的虐待,隻身來到台北尋找年輕時的初戀情人呂國明,並在十年前生下了曉雯。現年五十歲的呂國明,原本是工地的水泥師傅,一天二千多塊的工資,還能維持不錯的生活,但隨著這幾年建築業的不景氣及外勞的引進,它的工作機會大減,在無其他技能下只好在龍山寺前等待臨時工的機會,但僧多粥少下一次五、六百塊的喪事、廟會助手,一個月往往只能排到二、三次,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



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而慈慧春子又為了要照顧國小三年級的曉雯無法外出工作,經濟拮据的他們,終於在付不起每月一萬五千元的房租下,被迫搬離華西街的租屋處。但沒有好轉的經濟,使他們又輾轉搬了貴陽街等數個地方,甚至住進了旅館,但最後都因付不出錢被房東趕了出來,慈慧春子感慨的說:「我只要求房東寬限我們一星期,但他第二天就把水電都切斷,把我們趕出來了。」最後在走投無路下,經由在萬華十二號公園裡的遊民介紹,去年十二月他們住進了被稱為「鬼屋」的西昌街九十二號公寓四樓。

慈慧春子回憶說:「當時進去時,除了地上到處是大便外,更有一大堆已經發霉、腐壞的食物」,但為了有暫時棲身之所他們只好忍耐了。由於這是一幢沒水沒電的空屋,所以每天晚上都七、八點就睡覺,唯一的照明就是街上的路燈和小小的蠟燭,所使用的水更是從長沙街土地公廟要回來的,但面對這樣的環境曉雯卻天真的對媽媽說:「我們住這裡不用被人家趕真好!我已經被人家趕怕了。」

牆壁的裂縫,使得只要一下雨,雨水就會滲進屋裡,慈慧春子說,有一次他們睡到半夜,突然感到背後一陣冰涼,起床一看整個地板都已經是雨水了,所以他們只好到外面撿廢棄的木板釘成床板。因為沒水沒電當然更遑論會有瓦斯,所以在去年寒冷的十二月,他們只能用冷水洗澡,問曉雯說:「妳不會冷嗎?」她說:「不會啊!因為我很勇敢」,說完又是燦爛的笑。

解決了住的問題,但呂國民仍然沒有穩定的工作,所以他們除了靠同住在公寓裡的遊民,從創世基金會平安工作站拿回來的麵包果腹外,更幾乎賒遍了每一家熟識的麵攤,而為了省錢常常是母女兩人共吃一碗二十元的陽春麵,慈慧春子說:「曉雯吃麵,我喝湯這樣我們就飽了」。

這樣的情況直到當時的平安工作站站長何棋生發現後,才獲得改善,何棋生在瞭解他們的狀況後,馬上通知台北市社會局萬華社服中心,在社工員楊運生的幫助下,他們住進了西昌街夜市的一間地下室出租公寓,並順利取得民間機構約五萬塊的贊助,雖然三個人要擠在不到五坪的房間,甚至要在共用的廁所裡煮東西,但他們終於離開沒水沒電的生活。

在平安工作站的幫助下,目前慈慧春子在大理街的工作站內擔任清潔打掃的工作,每個月可以領到社會局「以工代賑」一萬二千五的薪水,而呂國民也已經找到搬運工的工作,但由於每次只有二、三百元,而且工作並不固定,加上社會局「以工代賑」經費只到今年六月,七月以後必須看議會是否通過下一年度的預算,才可知道能否繼續工作。因此對於曉雯來說,她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大房間,可能還是一個不容易實現的夢。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