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19日 星期三

楊運生 街頭遊民的守護神

【生命力記者/阮怡瑜報導】「在慈濟大愛台工作時,老在一旁拿攝影機,看別人做社會服務工作,雖然不知道適不適合,卻很想親身投入社會工作做做看。」在這樣一個信念下,楊運生放棄許多人求之不得的工作機會,而一頭栽入遊民的服務工作。

楊運生是台北市社會局萬華社福中心的社工員,也是全台北市唯一直接在街頭從事遊民工作的外展社工。原本擔任電視台攝影記者的楊運生覺得:「當攝影記者是將人生很多的時間去花在和別人擠來擠去,然後聽一些重要人物的廢話上。」楊運生略帶誇張的說:「其實我現在有些恨記者的工作,因為雖然努力的在建立自己的道德標準及第四權,但看到的成效還是很少,不如直接投入社會工作,可以實現更多自己的理想。」


秉持這樣的理念,在離開慈濟大愛台之後,楊運生甚至甘願放棄到TVBS當攝影記者的工作機會,而參與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在柬埔寨的人道救援工作。他說,當初因為TOPS急需一位到當地可以很快適應的接手人,剛好我曾到過柬埔寨工作,所以,馬上被錄用,且在很短期內即前往柬埔寨。

不過,在柬埔寨的那段時間,剛好遇到柬國內戰及空難,電視上常播放著柬國一些血腥、搶劫等社會不穩定的新聞,讓楊運生在台灣的母親為他感到憂心忡忡,身為獨子的他,為了孝心,只好放棄柬埔寨的工作。

回到台灣後,在家休息了兩個月,但楊運生仍然沒有放棄從事社會工作的理想,剛好當時台北市社會局希望找一位專門負責遊民外展工作的社工,於是,楊運生在沒有太多社工經驗的情況下,仍努力爭取,終於取得這份工作,再一次的投入他所嚮往的社會工作。

前台北市社會局局長秘書許傳盛說:「希望有一個外展的社工,才可以主動出擊,讓政府福利體制可以和遊民聯繫起來。」因此,楊運生在台北市政府對遊民的照顧輔導工作上,始終站在第一線,深入遊民,聽他們的故事,幫助他們。

「防飢、防寒、防疾之後呢?遊民還是沒有跳脫它們所處的困境。」因為和遊民有許多的接觸,楊運生真正想做的不是只有維持遊民基本的生活條件,他更積極的希望可以幫助遊民重新站起來,投入社會的主流勞動市場。

許多次,在深夜裡,楊運生載著流落台北街頭的異鄉遊民,回到他們戶籍所在的縣市,可能是花蓮、是台東,不管多遠,楊運生在乎的是,是否可以為遊民申請到補助金。甚至當自己及遊民收容中心苦心輔導的遊民,因人頭冒用的事情,被法院傳令審訊時,楊運生二話不說,自己掏腰包為遊民付了一萬多元的交保費。

戴著一頂小圓帽,楊運生為遊民東奔西跑,甚至來回各縣市,他帶著苦笑說:「從事遊民的社會工作其實壓力很大,因為許多民眾很討厭遊民,所以也不喜歡我們為遊民做的工作。」雖然如此,楊運生仍努力為遊民爭取更多福利、做更多事。

沒有太多官方做法的死板,楊運生抱著更多的熱誠、更直接爽直的作法,為這群流落街頭的人們,建立一個可以依靠、可以得到幫助的庇護所。

問他如果不做遊民工作,想做什麼,他說:「想去非洲!」不一定是從事國際人道救援的工作,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始終會抱著熱誠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