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30日 星期日

海洋悍衛者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當時,感覺鯨豚是這麼的友善,但是與船隻會有溫暖互動關係的鯨魚和海豚,漸漸在減少當中,於是一群帶著瘋勁和傻勁的人,便組成海上工作小組來記錄與觀察他們。」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負責人廖鴻基說。

民國八十五年台灣尋鯨小組在這樣的一個機緣之下動了起來,二年後,以關懷海洋台灣為宗旨的基金會在同樣一群人的熱誠中開始運作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五年多以來,對於在發現台灣鯨靈上努力不斷,其中最受到肯定與回響的,是發表「1996~1997台灣東部海域鯨類海上生態調查報告」論文,這項論文並榮獲亞洲海洋生物科學期刊錄用。


廖鴻基指出,海洋文化泛指人類生活領域和海洋領域重疊部份所產生的一些經驗,而海洋資源是有限自然資源裡的一環,當人類使用這資源的程度超過她繁殖再生能力時,我們得反過頭來保護這項自然資源,如此海洋資源才算是被合理與有效的永續利用。而基金會便是以非營利方式落實海洋資源研究與教育工作,並且廣結社會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舉辦社教、訓練或各式各樣活動,以期達到這樣的目標。

會以黑潮海洋為基金會的名稱,是因為黑潮在海洋中有著意義,廖鴻基表示,黑潮是一股流速、流量都相當穩定,溫暖清澈的洋流,黑潮靠岸流經台灣東部海域,她為台灣海域帶來豐盛的漁業資源、鯨類資源等等,也默默影響臺灣島上的地理與人文環境。黑潮海洋基金會的成立是因為我們自許是黑潮裡的游魚或鯨魚海豚,我們不單只關心鯨類動物,也關懷整體海洋環境、海洋生態及海洋文化。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一開始是在花蓮海域做鯨豚生態調查,不過他們也提到,地球上所有海洋連成一氣,他們不會自我設限在一定範圍,所以在繼八十五年的鯨豚調查之後,目前進行中的海上調查計畫包括墾丁國家公園鄰近海域鯨類調查計畫以及與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的台灣東部海域鯨類調查計畫。另外,在去年五月基金會完成約三十分鐘片長的尋鯨記教育帶製作,並且已經贈與無數國中小學,主要希望下一代能知道什麼是海洋以及海洋和我們什麼關係等等。

在這一路走來的過程中,基金會也曾經遇到瓶頸與困難,廖鴻基說,一邊工作得一邊擔心生存問題,也還得面對一些似是而非的質疑與惡意扭曲,不過透過跟大自然與跟野生動物學習,最大的成就在自我成長。

對於整個台灣海洋環境現在的處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期望將來大家在海邊可以喝咖啡,也期望民眾盡到責任與義務,將岸上生產的有毒物質留在岸上,更期望儘早能有一套健康的海洋政策,來保護已經受傷的海洋。

聯絡方式: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電話:(03)8334133

地址:花蓮市和平路349號2樓

延伸閱讀:

1.黑潮與東海陸棚交換過程研究

2.賞鯨賞豚重點─黑潮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