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血日記》 大膽《血》出女性隱私

《血日記》封面,導演江映青用一半的紅蘋果作為女性形象的象徵。照片引自
《血日記》封面,導演江映青用一半的紅蘋果作為女性形象的象徵。照片引自短路電影節官網
【記者朱璟柔/台北報導】在成堆紀錄片中,關於兩性議題的紀錄片不在少數,但是江映青的《血日記》卻以紀錄女性月事經驗為主的紀錄片。倉庫藝文中心藉著放映《血日記》,一次邀請到三位導演進行座談,分別是《血》片導演江映青、《等待月事的女人》導演簡偉斯以及《貢寮你好嗎》導演崔愫欣。《血日記》不僅記錄了女性月事來時的痛楚、無措,並反思傳統社會及宗教對於女性月事的禁忌是否合理,導演並藉由《血》片,重新找到對待月事的態度。

《血日記》是江映青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紀錄所畢業製作片,在製片之前就一直有在構思這個主題。江映青說:「女生們在寢室串門子的時候偶爾會聊到月事,聊完之後就作鳥獸散,但我很想要多聊一點。」她表示自己國高中都是念女生班,可是大家卻都在藏衛生棉,江映青說:「很久以後我才知道要問為什麼:為什麼要藏衛生棉?為什麼不能大方拿出來?」這部片正是從江映青的疑惑出發、去尋找答案的作品。崔愫欣說:「《血日記》彷彿是女性的成長日記。」

圖為《血日記》映後座談,由左至右分別為江映青、簡偉斯以及崔愫欣。朱璟柔/攝影
圖為《血日記》映後座談,由左至右分別為江映青、簡偉斯以及崔愫欣。朱璟柔/攝影
江映青表示,自己想用平實、輕鬆的態度去探­討一個社會禁忌,不僅邀請了多位女性討論她們在生理期的經驗及感受,同­時討論社會對行經期的女性種種偏見和歧視。片中受訪者清一色為女性,受訪者從長輩到同輩都有,從很多年前重複使用的月經布到現代的衛生棉,雖然提高方便性,女性對於月經的態度仍是躲躲藏藏。「一個人去買衛生棉時,感覺整間店都在盯著我看,可是月經來不是很自然的事嗎?」

江映青表示自己曾猶豫過是否該加入男性角色,最後決定不要,很多女性在初潮時對男性印象是不好的,男生會拿女生的月事開玩笑。並且男性對女性月事也不甚了解,江映青說:「不想讓男性角色在片中成為一種代表或是負面教材。」片中考察許多宗教對於女性月經的態度,幾乎都將月經視為不潔,宗教傳說中男性接近月事中的女性甚至會衰減自己的生命及智慧。而台灣廟與習俗中,也有月經來的女性不得參拜的說法。

《血日記》以第一人稱貫串全片,穿插受訪者訪談,江映青表示這部片不僅是跟自己的對話,也像是女生間的交換日記,分享彼此的經驗、有點一群人陪伴走過一段的感覺。江映青分享自己生理期的身體狀況一直都很不好,但經過這部片後了解更多,「有復活的感覺」,原本將月經跟痛苦畫上等號,轉而將月經視為一個月見一次面的雙胞胎,她說:「自己的態度一轉,感覺身邊狀況也逐漸好轉了。」


延伸閱讀

與月經對話

短路電影節--血日記

台灣南方影像學會--2010華語紀錄片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