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欣妤/台北報導】位於關渡的山坡上,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裡的機器人博物館,是台灣唯一的機器人博物館,收藏了超過一千部機器人,這裡不僅讓館長潘同泰實現了成為機器人研究家的夢想,更讓許多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愛的機器人類型,打造心目中的機器人。
機器人博物館在二○○五年創立,由機器人專家潘同泰親自帶領研發團隊規劃建置,裡面包含三個主題館和兩間特展室,主題館分為仿生機器人館、人型機器人館、台灣機器人館,特展室會定期舉辦特展,其中二○一○年暑假舉辦的鋼彈機器人特展,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到這裡參觀。
從二○○九年開始,機器人博物館開始對偏遠地區的兒童進行課後輔導教育,一個星期大約兩到三天,除了機器人表演之外,透過介紹和教導他們如何製作機器人,讓小朋友能夠更認識機器人。二○一○年暑假到馬祖東營國小進行課後輔導的研究生王瑞表示:「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因為機器人也能搭起一座傳情的橋樑。」
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仿生機器人館,以典藏國外作品以及學生設計為主。在這裡可以看到蟲魚鳥獸各種生物的機器人,櫥窗裡面會擺放小電視,播放機器人實際啟動時的影片紀錄,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日本的作品凱蒂貓,它是一隻互動機器人,除了會唱歌、講話之外,到了該休息的時候便會通知主人並且進入睡眠狀態,在日本很受歡迎。學生設計的部分,是由加入機器人社團的學生展出作品。展出的作品是為了讓大家了解機器人內部的構造,因此沒有華麗的外表,而是讓大家看看裡面的發動器以及材料。
接著是人型機器人館,主要在介紹機器人發展的歷史,而台灣機器人館裡,有從工研院研發出來的第一隻工業機器手臂,還有第一台微型機器車,在這裡可以看到機器人在台灣發展的歷程。各大學教授在機器人領域的研究和作品,也展示在這裡,例如:淡江大學的踢足球機器人。另外,還有業界的機器人,像是,極趣科技公司發明世界上最小的機器人,還有常常辦機器人展覽、機器人大專院校比賽的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機器人博物館平常是由學生在導覽,而學生的來源是學校的機器人社團。機器人社團裡大部分是電機工程系的學生,配合教育部對機器人發展的補助計畫,學生在大一、大二時從事研究,大三、大四便開始實際動手做。參加社團的同學除了平常的研究和操作,也會定期的到外面比賽,還必須學習介紹機器人博物館。
潘同泰認為自己實現了夢想,又姓潘,因此自稱電影《小飛俠》裡,克服困難並勇敢實踐夢想的Peter Pan。從事機器人研發工作三十多年的他,從進入工研院、中山科學院研究院導控組、自動化產業,一直在機器人領域堅持理想從不間斷,機器人博物館是他實現夢想的地方。
回憶起和機器人為伍的歷程,他說,小學時因為聽不懂國語,所以上課的時候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只好在課本上畫滿了劉興欽的機器人漫畫,也因為這樣從小學開始就和機器人漫畫為伍。進入成功高中後,夢想成為機器人的研究家。因此大學進入國內知名的機器人研究單位─逢甲大學自動控制系及研究所,追隨指導教授工業機器人之父徐佳銘學習機器人設計,從此進入了機器人研究的康莊大道。
潘同泰認為,機器人博物館的設立, 對於台灣機器人科技的扎根、機器人工業的發展以及在機器人領域的國際知名度有深遠及正面的影響。他把建置台灣在機器人領域的文化創意產業視為自己的使命,希望能夠傳達機器人科技與人文結合的發展方向,帶給人類幸福的理念。
台灣未來工廠,機器人博物館。高欣妤/製作
延伸閱讀
機器人博物館
台灣機器人 競賽情報站
校園裡的「怪獸電力公司」- 機器人博物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