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乃文/台北報導】校園內的大量落葉該如何處理呢?傳統的落葉堆肥有太多缺點,像是需要長時間的處理、以及容易有蚊蟲的孳生等,新北市林口國中鍾兆晉主任研發新的落葉堆肥創意製程,改善了傳統堆肥的缺點之外,也提升了校園落葉堆肥的產值與產能,並且加強了校園的環境教學。
落葉如果沒有適當的處理,則會透過快速碳循環回歸空氣中增加碳的排放;加上隨著政府開始實行「垃圾不落地」、以及「垃圾隨袋徵收」的政策之後,過去把落葉當成垃圾處理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鍾兆晉因此有了落葉堆肥的想法,希望讓碳循環在學校中能順暢流動、降低排放量,並設計有趣體驗活動融入環境教育課程,另外讓落葉中的生物供作生物教學。
落葉堆肥創意製程是全校師生一起合作進行的,老師在活動過程中扮演的是製程規畫者、以及實際操作者的角色,藉由週會時間做宣導,讓學生了解落葉回收的好處及操作步驟,使落葉回收變成全校的共識,因此學生就成為落葉收集者、堆肥照顧者、堆肥收成者、以及科學研究者。此外也會利用全校教師備課的時間,介紹落葉堆肥創意製程,以達到落實環境教育的目的。
創意落葉堆肥製程的步驟是先將落葉倒入回收桶內,澆水灌溉後,再繼續倒入落葉到回收桶滿為止,加入分解粉後套上發酵袋,收成堆肥後把一些粗梗、底棲生物再倒回桶內累積。鍾兆晉也提到與 傳統的落葉堆肥不同在於,創意落葉堆肥在發酵的部分著重有氧與無氧發酵並行,且以粗網來篩肥,並大量使用碎屑食物鏈之無脊椎動物,像是蚯蚓、獨角仙幼蟲、蝸牛、馬陸等加速落葉的分解,另外也利用創意的半熟堆與假堆混成發酵縮短製程、以及自行設計的堆肥放置筒,這些特別之處都使得過去傳統落葉堆肥的缺失獲得改善,也由於使用大量碎屑食物鏈之無脊椎動物,有更多的蟲糞,產出的堆肥比市面上的具有更大的肥力。
落葉堆肥也被稱為生物堆積,原理是運用微生物分解的機制、及大型土棲動物的碎屑食物鏈,來減低落葉中植物纖維基質成份的濃度。將平常校園內產生的枯枝、落葉、以及菜葉集中,擺放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發酵,分解變成可當作肥料的腐植質,也減少了碳的排放量。
鍾兆晉指出學生透過落葉堆肥創意製程,也獲得很大的轉變,無論是在生態學知識、產出落葉堆肥的技能、或者生命教育的心靈體驗,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並且瞭解到落葉也能變黃金,為環境帶來更多的益處。
鍾兆晉利用落葉堆肥,將落葉變成黃金。胡乃文/製作
延伸閱讀
林口國中學校網站
校園落葉堆肥之製作方式
碳對環境的影響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