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

青康藏 何新興的夢想書房

青康藏書房的背後,台北一○一大樓若隱若現。陳中勳/攝影

青康藏書房的背後,台北一○一大樓若隱若現。
陳中勳/攝影

【記者陳中勳/台北報導】台北市青田街與永康街交接的寧靜小巷中,一塊顯眼的「藏」字書房招牌隱然獨立,乍看過去,彷彿棲身於台北最高大樓一○一底下。踏入書房,只見服務人員迅速遞上一杯熱茶,希望使得客人像是在拜訪朋友的書房一樣,感覺些微陌生卻又自由自在。而「青康」藏書房的名稱,是書房主人從所在的街道上,各擷取一個字所命名得來。

青康藏書房主人何新興,目前在《自由時報》從事政治評論。媒體人出身的他,已先後任職於《聯合報》、《中國時報》以及《中央通訊社》等機構,書房對他而言,不但是工作以外的另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也是為往後的退休生涯提前做準備;由於大學時期主修哲學,他特別在書房內擺設好幾櫃哲學書籍,只為了鼓勵大家多多閱讀哲學。他微笑地說:「這邊的哲學書都會比其他地方便宜。」

順著書房播放的古典聲樂音調,何新興緩緩地自述道,高中的時候因為就讀建國中學,常常有機會在鄰近的牯嶺街舊書攤及重慶南路的新書店之間來回遊走,但是在逛了近三十年的書店後,卻發現始終尋找不著內心裡的「夢中書店」,於是就在二○○九年的夏天,開始著手運用自己的房子,佈置起一家具有自我個性的私人書房。

「既然成立這個書房,又在師大這樣的地點,就乾脆變成一個開放的空間。」何新興說,在他最初對書房的想像裡,客人來到店內就像是來到俱樂部一樣,透過聊天和對話的方式提昇對知識的共同喜好,書房不定期舉辦的讀詩會、書籍展或是開放拍攝攝影照,就是希望這樣一個「沙龍式」的活力能夠綿綿不絕地進入書房裡來。

青康藏書房的發展目標,是成為一個專業的古書店,並在眾多二手書店中,確立自己的定位。陳中勳/攝影
青康藏書房的發展目標,是成為一個專業的古書店,並在眾多二手書店中,確立自己的定位。陳中勳/攝影



在這位書房主人的觀念中,「書房」和「書店」似乎是兩種完全不同意義的辭彙,他形容商業化的書店像是百貨公司一樣,在服裝、笑容、燈光等吸引客人的因素上,都已經計算好了,「唯有將書房的私人性質保存在裡面,才有成長和發展的可能性。」何新興如此說道。也因此在書房中所出現的鋼琴、玩具小火車,以及可愛玩偶的家居展示,都正是書房創意的巧思所在。

二○一○年夏天正值青康藏書房屆滿一年的周年慶,何新興整理往年搜書過程中陸續蒐集到的絕版詩集,推出五○年代現代詩展。他說,現代人要接觸這些東西都很困難,因此想要提供一個有別於學術機構的親近機會,讓參觀者能大致了解台灣詩學的樣貌。

何新興說,過去以來讓他特別有感觸的,是籌辦孟祥森和詩人羅葉的回顧展。當初書房在孟祥森展結束後,孟祥森的親友們透過管道表示想收藏全一套作品集,於是何新興便把他們所找不到、而自己剛好擁有的部分送給他們;對於羅葉懷有特別的情感,主要因為是同一輩的人,所以當羅葉所任教的宜蘭學校規劃紀念展時,他也毫不猶豫地將書籍賣給校方。「這是很感傷的事情啦,因為值得紀念的人去世了。」何新興若有所思地說。

他觀察近來一些具有傻勁的年輕人,想往宜蘭花蓮一帶開設舊書店,但由於知識和文化空間相對北部而言比較匱乏,很難單靠當地的書源支撐起一家書店。對於未來想開書店的人,何新興表示很願意將書房的經驗分享給他們,包括能力所及的支援,期望讓台灣的書文化能夠遍地開花。


陳中勳/製作


延伸閱讀

青康藏書房

李志銘:一頁台北.書店之城

我的舊書店—台北:青康藏書房

回顧羅葉,羅葉回顧

國家文化總會:獨立書店的獨特風景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