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不「牯」單 不「南」懂 社區藝文營造

牯嶺街小劇場和南海藝廊皆位於南海路、牯嶺街一帶,地理位置接近。蕭采薇/製作
牯嶺街小劇場和南海藝廊皆位於南海路、牯嶺街一帶,地
理位置接近。蕭采薇/製作
【記者蕭采薇/台北報導】台北市中正區,有兩個已深耕多年的文化空間──牯嶺街小劇場和南海藝廊。兩個空間地理位置相近,走路不需要三分鐘。儘管管理單位不同,但基於地緣關係,經常合作。更結合社區特色,將南海路、牯嶺街一帶,帶出屬於該地區的文化特色。

南海藝廊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經營,原本是國北教前身台北師院的校長宿舍,荒廢了六、七年後,在五年前改建成為現在的南海藝廊。一樓是開放的展覽空間,展覽內容隨檔期更換。每年年末會公開徵件,由北教大文產系老師和其他藝文人士共同評選出下一年度的展覽。二樓的表演場地則有許多固定的節目演出。包括實驗音樂、獨立樂團、戲劇演出、電影座談及藝術講座等。

牯嶺街小劇場前身是台北市中正二分局,一九九七年在台北市政府的規劃下成立。目前牯嶺街小劇場隸屬於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卻是維持獨立運作,自籌款項。並在「牯嶺街小劇場」名義之下成立「小劇場共同營運實行委員會」,集結不同專才者,為臺灣的小劇場提供多元面向的藝術創意與交流機會。

由於牯嶺街小劇場和南海藝廊皆位於巷弄之中,在過去,若不是特地去參觀,很少會有人經過。南海藝廊負責人北教大文產系系主任黃海鳴說,「南海在圈內很有名,一般民眾卻很少知道。」去年上映的的電影「艋舺」,帶動了萬華地區剝皮寮的文化觀光產業。也喚起了一般民眾對文化空間的興趣。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表示,最近開始會有人在小劇場外面拍照,雖然並不一定會走進來看表演,但至少把人帶到了這個區域來。

去年十一月,兩個文化空間與附近的郵政博物館和周邊的郵幣社、舊書攤及龍福里辦公處、龍福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共同主辦了「第十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不僅是一個在牯嶺街封街舉行的嘉年華會,更加入了周邊舊書攤、郵幣社和郵政博物館的特色,建構了許多有趣的橋段和遊戲。如,「心心宅急便.郵兒寫故事」、「小南海好藝遊」等。讓參觀民眾不只逛外面的創意市集攤販,更能親身走進這些具有在地文化意義的地方。

北教大文產系助理教授陳俊明表示,以紐約蘇活區為例,即便當地有各類型的美術館或展演空間,但因為地理位置相近,常常可以看完某一個展覽或表演後,再走進另一個完全不同類型的美術館或展演空間。「甚至會剛看完一個展覽,卻又在看戲的時候遇到同一組觀眾」。無意間,也讓參觀民眾接觸了更多面向的藝文活動。

今年元宵節,南海藝廊、牯嶺街小劇場和郵政博物館再次合作,將在二月十二日到二月二十日舉辦「牯嶺南海.暗夜燈物語」的台北燈節系列活動,地點在南海路與牯嶺街上,並邀請各領域藝術家和團隊進行活動策劃,希望再次將民眾帶到這一個區域狂歡。


蕭采薇/製作


延伸閱讀

南海藝廊

牯嶺街小劇場

第十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