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捐血協會將建立亞洲第一個臍血庫

【記者陳士良/生命力報導】骨髓移植一直是台灣目前治療惡性血液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各捐血單位也都致力於尋找骨髓捐贈者,期能造福更多的患者,但即使如此,仍舊是供不應求,不過臍帶血庫的出現,為惡性血液疾病患者帶來了一線曙光。

根據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的研究顯示,嬰兒臍帶中的血液富含製造血液的造血幹細胞,而造血幹細胞的移植在臨床上是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重要方法,因此臍帶血的蒐集應用早已受到歐美先進國家的重視。


目前,像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這類惡性疾病的治療,仍然以骨髓幹細胞移植為主,但是由於尋找體質配合、不會產生排斥反應的捐血者不易,捐血者需接受全身麻醉以進行骨髓幹細胞的抽取,之後更需要住院療養,過程耗時、具危險性且需要龐大的醫療費用,如果遇上患者已經進行大量化學治療,而捐贈者卻臨時退縮,將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收集臍帶血並不會對捐贈者造成傷害,而且是一種資源回收再利用,是良好造血細胞的來源,可以彌補骨髓移植的不足。

協會研發處長程偉仁表示,這項新技術的好處相當多:第一、需要骨髓移植的病患將有更多選擇機會,而且臍血幹細胞可以預先做儲存與分類,可以縮短尋找合適捐贈者的時間。第二、可以為體質特殊者或少數民族作預先庫存,造福弱勢。第三、由於臍血幹細胞移植的排斥反應較低,移植成功的機率提高。第四、臍帶是新生個體的一部份,臍血幹細胞帶有成人病及病毒疾病的機率較低。

雖然臍血幹細胞移植優點眾多,但是因為捐贈者是新生個體,沒有個人病史可供查詢,所以必須謹慎探查家族病史,以確保臍帶血的品質;此外,臍血的量相當有限,大多用於治療兒童,也是一項不易克服的問題,目前研究人員正致力於體外人工培養技術的發展。

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臍血的應用也必須注意法律以及道德上的考量,吳泰民指出,臍血收集之初,需向產婦說明作法及配合方式,像是家族病史的查詢、遺傳疾病的檢驗等,都牽涉到產婦個人的權益,所以必須非常小心注意法律程序的問題,待簽署同意書之後,才能進行蒐集和保存。其中,為了檢驗所蒐集的臍血是否正確,需向產婦抽取五到十西西的血液,這是他們認為未來在推廣時可能會遇到最大的阻礙。

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目前正與臺大醫院協商臍血蒐集的計畫,中華捐血運動協會宣傳組員吳泰民表示,臍血庫的作業場所正積極整建中,低溫冷凍與無菌操作的設備也陸續裝機,台灣將成為亞洲第一個運用此項新技術,治療基因和惡性血液疾病的國家。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