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0日 星期三

「家訪」有難「言」之隱

【記者吳烔福/生命力報導】「你知道嗎?有一次在原住民家庭進行家訪工作時,三分之一的時間幾乎在發呆!」一位銘傳山地薪傳服務社社員說,在家訪過程中,這種尷尬的場面常常出現。

銘傳山薪社自民國八十二年起,每個寒暑假出隊於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卓楓國小,共有家訪、生活、活動和課輔四組編制,家訪組主要負責文化採集與記錄,做初步的田野調查,以了解原住民面臨的任何問題,至今已達十期。不過,第十期家訪組只有保留名稱,已無實際運作。


第十期家訪組組長張秀婷表示,家訪為出隊重要工作之一,但是有實際運作上的困難,例如語言上的隔閡,尤其對較長者的原住民,因為腔調的不熟悉常造成溝通上的困難。更嚴要的是,社員對於原住民文化認知貧乏,並非所有社員瞭解或有興趣於原住民文化,家訪時找不到暢談的話題,「陳腔濫調地問農作物什麼時候豐收?原住民再一次回應相同的答案。」於是容易形成冷場。

社長沉曉雯舉第九期家訪為例,訂定「村民對於人口外流有何看法?」、「村民就業問題是否遇到任何困難?」等家訪主題,但是社員普遍社員認為主題太拘束、太嚴肅,在家訪過程中,感覺只是很牽強地努力「套話」,氣氛容易凝僵,並無太大收穫。沉曉雯說,部份社員反應家訪太流於形式化,「我們連自己本身的文化都不甚瞭解,又怎能替他人做文化薪傳的工作呢?」「短短一週既要課輔,又得帶活動,又要家訪做文化採集的工作,實在有點困難。」

沉曉雯進一步說,有鑑於近幾期家訪成效不彰,以及家訪題材在十期的累積之下已漸完備,所以決定保留家訪名稱,而無工作分配。她強調,出隊仍排有家訪時間,做法上改為社員與原住民家庭自由談天。張秀婷說,因為第十期家訪沒有工作上的壓力,讓社員隨心所欲地閒話家常,反而更融入原住民的家庭,心靈上的收穫也不是幾張記錄的書面報告可比擬。

沉曉雯透露,銘傳山薪社目前正評估其他原住民村落,有可能另覓服務地點,屆時,文化採集的工作又變得更重要,家訪的功能將恢復如昔。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