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0日 星期三

聾人的心聲誰人知曉

【記者余惠文/生命力報導】民國六十年底,一群就讀台灣各大專院校的聾人,為了聯繫感情、拉近距離,協商成立 「大專聾生聯誼會」。經過二十幾年來的改變與演進,最後才有了今天的「中華民國聾人協會」。今日的聾人協會開辦相關的進修課程,設立俱樂部、聾劇團、出版刊物,提供協助,讓聾人在這功利社會裡找到依附、得到援助。

「聾人協會」的活動通常在晚間進行,因為會員們白天要上班。會員們聚集在延平南路兩間小講堂般大小的會所裡,學手語、識字、排練聾劇、下棋、策劃著周末的烤肉、暑假的露營等,每個人自得其樂趣。除了手語訓練班和成人識字班之外,「聾人協會」也提供了新進的電腦和就業輔導等課程,例如「成功就業,成長團體」希望協助聾人在工作上或是人際關係上有良好的適應。


為了讓會員們能得到與切身有關的資訊,「聾人協會」與官方保持聯繫,以確保及爭取更多的福利與保障。另外,「聾人協會」通過他們的會刊向學員們轉達來自社會上有關障殘福利的訊息,一方面也和讀者分享學員們的成長故事和一些學員們的作品等。

學員們也可在聾人協會代為訂購下,方便地買到聾人專用的器材,如:傳真機、助聽器、嬰兒哭泣感應器、震動鬧鐘,而且還有各個廠牌、各式各樣的多種選擇呢!

「聾人協會」是個生氣勃勃的團體,不久前,他們還率領著協會裡頗負盛名的聾劇團在中正紀念堂舉行了十八年來首創的「聾馬精神,雅俗共賞」才藝發表會暨大型園遊會活動。在今年的九月間,更邀請了歌星裘海正拍攝公益廣告片。

「聾人協會」的社工員兼秘書謝淑君指出,該協會由於受限於經費和場地,因此無法在室內辦比較大型的活動和授課。據她透露,聾人協會由於是以社團法人的型態成立,不比財團法人的資金雄厚,因此主要的經費都來自政府。

謝淑君認為,聾人所面對最大的問題是社會大眾的異樣眼光,那是由於人們對於聾人沒有太多的認識及存在著太多的刻板印象。針對這問題,「聾人協會」和台北市政府合作,成立無障礙環境推動小組,討論殘障和弱勢族群的權益問題,以及如何著手去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