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無喉者用食道學講話

【記者張瑞銘/生命力報導】中華民國無喉者復聲協會主要服務的對象是無喉者,無喉者多是罹患喉癌需要割除喉頭而連帶把聲帶也一併除去,與一般啞吧不同。台北榮民總醫院目前每年約有五十位病患需做喉頭全部切除手術,而這些病患也就成了復聲協會的主要服務對象。

復聲協會成立於民國七十一年,最初是由台北榮總耳鼻喉部主任張斌所發起的。早期戒嚴時期,人民團體法限制,該會最初是以俱樂部的方式成立,之後才正式以社團法人的名義向內政部登記註冊。直到現在,加入該會的會員已近一千人,遍佈在全省各地。


一般人對啞吧認識較多,但何謂「無喉者」,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可能是相當陌生的名詞。多數的無喉者,是因為罹患喉癌,在早期發現的時候,趁癌細胞尚未擴散之前,將喉頭切除。

無喉者在切除喉頭的同時,聲帶也連帶被切除了,因此,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說話,必須改用食道來發聲,也就是要學習「食道語」。食道語主要是利用由食道中衝出預先貯存的空氣,振動食道下咽段粘膜所發出來的聲音,因為要利用氣體發出聲音,所以必須藉由丹田的力量來發出聲音,對無喉者是一大負擔。於是,「汽水」便成了輔助無喉者發音的重要工具,因為無喉者發音類似打嗝狀,借助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幫助發聲,有助於減輕無喉者的負擔。

該會目前在全省北、中、南、東四區各成立一個分班,每星期利用一天的時間,做為各區會員交誼及練習發聲的場所。除了每星期所舉辦的聚會外,協會的另一項主要工作,是協助剛動完手術後的病人做發聲的練習。同時,對不肯開刀的病人施以心理建設,使他們願意接受手術;這部份的工作,多是由開完刀,接受過協會幫助的會員擔任,以過來人的身份,訴說自己的經驗,對病人來說,更具說服力。

根據協會北區分班的班主任高進全表示,目前協會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其實也與其他類似團體面臨的問題一樣,那就是資金短缺。內政部每年只撥給十餘萬的經費,再加上每位會員每年只酌收四百元會費,協會的經費實在相當有限,以致於上課的教室都是用借的,所幸健保給付制度,使病患減輕不少負擔。

目前復聲協會已漸具規模,幫助的對象越來越多且廣,加上許多學習狀況良好的會員志願擔任義工,也使得服務工作推行日益順利。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