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8日 星期四

鵑紅柳綠水圳旁 大學社區的記憶

【記者邱士峰/生命力報導為什麼基金會和大學社區的居民會如此盡力地保存這條水道?呂秉怡表示,因為這是塯公圳碩果僅存而還沒有被加蓋的部分,而且對老一代大學社區的居民來說,塯公圳有著太多當地人的集體記憶,從前它除了對大台北地區有著農田灌溉的作用,也是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崔媽媽基金會工作人員呂秉怡表示,塯公圳雖然在灌溉上的功能已經不大,但他對大學社區老一輩居民,卻有豐富的歷史和人文價值,水道旁楊柳綠杜鵑紅的景象,深深地留在居民的心中。

為什麼基金會和大學社區的居民會如此盡力地保存這條水道?呂秉怡表示,因為這是塯公圳碩果僅存而還沒有被加蓋的部分,而且對老一代大學社區的居民來說,塯公圳有著太多當地人的集體記憶,從前它除了對大台北地區有著農田灌溉的作用,也是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而在今年六月份的時候,溫州街四十五巷的的塯公圳差點就被填平了,呂秉怡表示,好在當地社區居民的社區意識強烈,努力向市政府陳請,加上這段水圳對當地的交通和商業活動並沒有直接的影響,而且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所推動的建構山水城市方案,塯公圳和此方案條件相契合,所以最後得以保存下來。

塯公圳是在清朝的時候,為了開發台北盆地所開發出來的灌溉渠道,但在五十年代的時候,由於台灣逐漸由農業社會轉型到工商社會,所以塯公圳對於農業的價值也漸漸消失,後來變成髒亂惡臭的排水溝,加上台北交通流量的巨增,所以大部分的水圳已被加蓋,現在只剩下溫州街四十五巷的的塯公未被加蓋,而且水質清澈,還有小魚和烏龜在圳內。

由於塯公圳的水質還算清澈,且在生態性上保持還算完整,所以崔媽媽基金會和大學社區居民合作,計劃將此圳經適當的綠美化,形成居民平日休閒的後花園,呂秉怡表示,施行方案在今年已經通過了,九十一年度就可以實行了。計劃有四個大方向:

第一、以簡易的手法來復育塯公圳的水生環境,呂秉怡指出,這次的淨化方法放棄原本所計劃的化學淨化方法,而採用自然淨水法,藉由水中的自然植物來改善水圳水生環境,因為化學的淨化方法成本高,而且比較不環保。

第二、藉由環境解說牆,來介紹水圳生態和社區文史,因為水圳旁的空間不大,所以解說牆的大小,還在大家的考慮之中,呂秉怡表示,藉此可以介紹水圳的綠化植栽、社區文史生態及其他的資訊。

第三、用各種可行的方法,綠化水圳周邊巷道,使之和大學公園連成一氣,因為溫州街四十五巷離大學公園不遠,而大學公園原本在綠化工作上就效果不錯,所以希望藉由專業的景觀設計,讓塯公圳和社區公園能更形成一個綠化景觀帶,以達到居民平日的休閒花園。

第四、透過社區小型活動,讓居民能參與塯公圳的綠美化過程,呂秉怡表示當地的龍安國小、古亭國小、和新民小學結合了鄉土教學課程和自然科學課程,達成了解和綠美化塯公圳的目的。

以後如何繼續維持溫州街四十五巷的塯公圳,讓它能永久流傳下去?呂秉怡指出,因為新一代的大學社區居民對塯公圳沒有歷史的回憶,所以就得就由它的生態性,讓它和新一代的居民結合在一起。由於此段水圳位處上游,所以沒有被排放的污水所污染,水質還很清澈,當地的國小,上課時也常常在當地作課外活動,讓小朋友們能夠更加了解此圳功用和歷史,以此達到親水和傳承的功能。


延伸閱讀

南方社區文化網站

崔媽媽社區生活資訊網站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